現當代文學文學常識范文

時間:2023-05-29 15:09: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現當代文學文學常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現當代文學文學常識

篇1

    關鍵詞: 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改革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高校中文系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同時由于它與現實聯系緊密,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有較大影響。筆者在從事現當代文學教學十多年的實踐中,力求把教書育人的宗旨貫徹其中,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文素質,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搭建一個教學的平臺。近幾年來,為了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尤其在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教育創新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是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力求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質有所提高。以往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是一種典型的知識型教學,主要是從歷時的角度梳理文學史的線索,在此基礎上,評述重要作家作品、文學現象和文流,目的是使學生獲得應有的文學史知識。而作為文學史最基本的構成要素的作品,其美感特征和審美教育的功能,常常被一些紛繁的文學史知識和抽象的理論分析所遮蔽和掩蓋,并沒有充分發揮它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的潛在功能。從教學實踐看,許多同學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名作的理解,過于依賴文學史教材中的學術定論,而忽略了個體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未能將自身的情感體驗、生命意識融入對作品的審美體驗,因而雖然獲得了知識,但對自身的人格養成和素質培養并未產生太大的影響。加之課時的限制,如當代文學部分在我校是開設一個學期,每周3 個課時,卻要講授從1949年到1997年近50年的內容,更使得這種講授淺嘗輒止。為使這種知識型的教學模式向素質型的教學發生轉變,筆者在教學改革中,對《當代文學作品選》教學大綱做了較大調整,在宏觀把握當代文學史發展脈絡的前提下,把教學的重心傾斜到了作品方面。緒論部分對當代文學的概念、分期、發展概況、重要的文學史事件進行介紹,通過這部分內容,學生對50年的當代文學史就有了一個整體的輪廓和印象。正文部分精選能夠覆蓋當代文學三個發展階段的十幾部作品進行精講,作品的選擇原則是既要考慮審美性,又要兼顧文學史方面的代表性,同時在文體方面兼顧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多種體裁。

    與所講篇目有關的文學史知識會在篇目講授時再次強化,以區別于一般的當代文學作品鑒賞,這樣在講授過程中就能進一步把文學史教學具體深入到作品的閱讀和解析中去,雖然講授篇目不多,卻能通過引導學生細致深入的閱讀和體驗作品的思想與藝術特質,把獲取文學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增強人文素質結合起來,在學習本課程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接受藝術的感染和人文精神的浸潤。內容表述方面也作了革新,一改傳統表述主題思想、人物形象、藝術特色等幾個方面刻板的套式,代之以一些富有詩意或哲理的小標題,如“人———詩意的棲居”、“了悟死亡”、“活著,永遠的追問”等,給學生以耳目一新之感,直觀上也給予了學生美的感受。

    為了彌補講授篇目有限的不足,我在第一節課就擬定了一份本課程的必讀書目,讓學生課下閱讀,并要求他們制作索引卡片,寫出評論摘要和自己的閱讀感悟,期末檢查評分,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計入期末總成績。每堂課后再為他們提供與本節課有關的閱讀文獻與參考資料,使學生了解最新的科研資訊,拓寬了學生的學術視野。同時我還要要求他們充分利用教材。本課程所采用的教材是朱棟霖等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該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研究成果,被國內學術界公認為本專業和本課程的最好教材之一。教材著重從“文本”的角度出發,在編寫方法上,注重宏觀考察與微觀分析相結合;在編寫內容上,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經典作品做了深入的講述和評析。配套作品選(四卷)更保證了學生的一定閱讀量。與學界其他《現當代文學史》相比,它有著突出的優勢,即所觸及的內容相當扎實、條理清晰、詳略得當。尤其注重史和作品相結合,力爭多角度、多維度、多側面地向讀者展示現代文學史豐富的內蘊。教材編寫重點旨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閱讀、寫作和批判、審美能力。正因為教材具有先進性,因此對教材的研讀成為學生必做的功課。這樣,課內與課外結合,點與面結合,經典性、人文性與審美性結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多種教學方法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嘗試。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整堂課基本是教師一個人的自我表演,這種教學方法有其優點,可以條理系統地傳授知識,但缺點也很明顯,即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十分被動,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無法發揮,因而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現代教育思想則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突出啟發性和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突出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為達到此目的,我根據課程內容特點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有的內容以老師主講為主,但重視課堂上師生的交流,經常采用“提問式”教學法,提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每次上課開始,都將上次教學中的精華和難點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回顧,加深學生印象,促進學生有重點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有的內容采用“討論式”教學法,前幾周就告訴學生要討論的題目,讓學生提前閱讀作品,搜集材料,整理思路,寫好發言提綱,然后課堂上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因為課前學生作了充分準備,所以學生參與積極、討論熱烈, 05級本科班的《黑駿馬》討論課,學生思維活躍,爭相發言,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我再加以點撥引申,對學生不懂處詳加闡述,將討論導向了深入,教學效果相當出色。

    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很受學生歡迎,一是學生參與面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有表現自我的機會;二是真正實現了師生互動,讓師生能夠形成思想的碰撞。我還將實踐式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中,如組織學生舉行現當代詩歌朗誦會,要求學生全員參與;表演話劇《雷雨》片段;讓學生編制“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簡表”,平時的教學中就貫穿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撰寫學術小論文,將所學內容與思考判斷、文字表達訓練相結合。這樣,結合專業課教學內容,把素質教育貫徹到專業教育的過程中,培養知識和能力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也為以后的畢業論文寫作積累了素材和經驗。

篇2

一、我國現代文學的價值

1、文學的人文屬性和文化價值。新時期,不論是在創作還是閱讀的領域,純文學的領地都在不斷縮小。“純文學”在“純”方面就是我們常說的單色的絲織品;而“文”方面就是我們說的色彩交錯、斑駁的器物或者是圖案。“純”與“文”兩個字就是一對對立的定義。“純文學”雖然屬于文化方面,但是一方面體現出一個科學主義的口號,另一方面展現出一個很難擺脫其想象性的東西形式。我們已經將一種本屬人文領域的東西強行納入科學的體系,但是結果出現的是很難不陷入一種難以克服的困境。假設我們用這樣一種科學主義的觀念去尋找文學性,我們能得到的將是對文學語言的極端重視。而如果文學活動一旦脫離生活價值的領域,那么就將變成純粹的“語言游戲”,這樣他的存在意義也就走到了盡頭。文化價值其實就是一種關系,也就是能夠滿足一種文化需要的客體和某種具有文化需要的主體,在文學理論和研究領域中,我們需要不斷增強的對通俗文學的重視,而且對正體現關于文學史的本體性追求的那種,并且采取以形式演化為中心的文學史寫作。我們也需要在適度釋放了它的寫作激情之后,但是最后慢慢的顯出了它空洞與蒼白的一面。人們在“純文學”中認識到關于理論、實踐都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矛盾。所以在以后,我們只有不再執著于那種科學的追求,而應該是從充分承認文學活動的人文性和文化價值,才能使得文學活動才能煥發出真正的活力。那么同時,對于新世紀以來,在文學研究或者是從文學轉向文化研究,已經很極具說服力的證明標準。

2、我國文學民族生活價值。當前,對于當代的人們已不會很排斥,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一類說詞,來防御性的口號來為文化的多元存在的理由,更多的意識到世界文學存在。并不是一色的、單極的,同時需要構建全球化時代真正的世界文學,由于近代以來,我國人民形成的世界觀念往往并不是一個平面的、均衡的,尤其是在各部分之間意義對等的存在,而在以西方文化視域為中心形成的是逐次向外擴展的放射狀圓環。對于我國,在文學方面應充分理解,尤其是需要承認各民族文學文化生活自身的意義。那么,我們只有在沖破單一的文學史秩序,并且對于以西方文學為中心的世界文學,需要在想象之中才能形成一種全新意義上的現代文學,才更深層的表現出真正文學的價值。

篇3

(吉林大學文學院,吉林長春130012)

摘要:“媒介知識分子”是傳媒現代化的產物。在傳媒高速發展的當今時代,面對以電視媒體為代表的大眾傳媒的高速發展與其間整體的社會性變革,中國知識分子亟需新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演變。“媒介人”的身份伴隨著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轉型而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作為央視名牌節目的《百家講壇》,擁有電視媒介的傳播方式和文化大眾化路線的核心理念,可以作為我們解讀當今時代中國知識分子角色演變的突破點,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價值、媒介價值和社會價值。

關鍵詞 :《百家講壇》;電視媒體;知識分子;角色演變;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67

中圖分類號:G2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3—0147—02

收稿日期:2014—07—10

作者簡介:劉帥池(1992— ),男,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一、《百家講壇》的創辦與節目定位

2001年7月9日,講座式欄目《百家講壇》在央視CCTV10應運而生。它早期定位在社會性的“百科全書”,后期從2003年改版開始則以構建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作為節目宗旨,在十余年間,通過包羅萬象的一期期精品節目與學識淵博的一位位知名學者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

《百家講壇》是一個包羅性很強的節目,從名著小說到野記雜談,從諸子百家到詩詞曲賦,從琴棋書畫到醫卜星相,從歷史縱橫到軍事戰爭,是對百家學養的匯集與傳承。《百家講壇》更注重社會視角下歷史文化類的選題,讓這個將電視媒體與知識分子進行學術融合與媒介融合的電視節目擁有了自身獨到的學術理念和文化態度。

同時,通過不同方面、不同類型的觀點的傳播,還進一步引發了社會性質的文化關注與文化討論,用平和、開放的胸襟為文化的積極碰撞與思想的正常交流提供了可能。

二、《百家講壇》與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媒介人身份

《百家講壇》的出現顯示了其從精英文化到大眾文化的有意識轉變,一方面,節目面向文化人群體,它打破了舊有的知識分子階層,給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交流的平臺與展示的舞臺。另一方面,又通過嶄新的視角和廣泛的題材,在早期就擁有了不同層面、不同認知水準的受眾群體。知識是什么?知識是神圣的,知識也是平常的,知識超越于歷史,又服務于社會。承擔著啟蒙者重任的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積極地融入媒介,以文化專家、公共關系專家、電視制作人、廣告人等種種身份出現,將精英與公眾聯結,將學術輻射各個社會領域,以嶄新的定位進行有效的社會傳播。

三、《百家講壇》的學術理念與大眾情懷

(一)在品牌欄目上體現自身的內涵

立足于當今社會背景,隨著信息的普及和各種節目的泛濫,“老少咸宜”“雅俗共賞”不可能在一個節目中被完全地適用,而《百家講壇》恰恰實現了兩者的完美結合。從知識分子的角度出發塑造品牌欄目,直接用欄目本身完成文化的對接,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在潛移默化之間,廣泛地獲取受眾群體,從而輻射整個社會。

(二)從文化脈絡中落實文史題材

《百家講壇》的出現,客觀上迎合了社會媒介營銷手段與當時社會知識分子轉型的需求。2001年,這一新世紀的交匯點,既是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一年,也是網絡文化開始逐漸興盛的一年。“文化不能從上向下壓,因為它的高漲本身就是從下而上的”。面對社會大眾的整體審美狀況,電視媒介與網絡媒介相結合,共同推動了一股社會文史風潮。從《百家講壇》主打的《三國演義》、《論語》等,到以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為代表的網絡文學對文史題材的關注,直到近幾年間國學熱的產生,共同引領著社會文化的發展潮流。

(三)從文化風骨到精神本身

融合于時代的批判精神、超脫于時代的創新精神、應用于時代的學術精神,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文化樣態如何變更,這都是每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在角色演變的過程中積極傳承的。《百家講壇》一方面擔當著傳播的載體,一方面為社會輸入著正能量。以其主打節目《易中天品三國》為例,易中天教授在講述的過程中以大量的史實為佐證,延伸出一系列的合理推論,不盲從亦不躁動。

四、《百家講壇》:角色認同與傳播增益

立足于《百家講壇》客觀看待其經營模式與產生作用不難發現,其對于當代知識分子社會認可度的增強、對于社會文化的整體性傳播發揮了以下幾個正面推動效果:

(一)發生效果

在媒介高速發展、不斷完善,在我們的民族自信力、民族文化認可度逐漸提升的今天,受眾具有更廣泛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程度與主觀追求。《百家講壇》的成功之處是對于受眾本質關注點的把握以及進步的知識分子形象定位。通過故事、講座等形式,利用劇集插播,依靠與其合作學者的表述能力和語言藝術,把本來正式、枯燥的知識內容揉合進茶余飯后的時間節點,進而獲得文化的范圍性傳播與節目的成功。

(二)發展效果

《百家講壇》的主打內容集中在文史學科。文史知識易于進入受眾的心理系統,這是一個選擇的取向性命題,即大部分中國受眾的心理系統樂于接受富有趣味的文史知識。在這個層面也引發了當代知識分子的通俗化角色演變,即想要完成思想的傳播,先要達到同等的思想交換層面,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和深入淺出的表達,讓受眾更愿意去了解,更容易去接受。

(三)發現效果

表達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自我認知、自我實現的過程。《百家講壇》講授的知識可以讓受眾在接受新信息的同時,獲得新的感悟,產生新的求知欲望,同時,也會對信息的講授者產生一定的認知。而這個過程也是媒介知識分子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

五、反思《百家講壇》成功背后的泛娛樂化現象

布爾迪厄在《關于電視》中提出:純粹的科學領域內容和藝術領域成就,被傳媒中蘊含的絕對經濟力量滲透,在這種形式的傳媒與知識分子本身的合作關系中,往往危及科學和藝術的自律性。具體落實到《百家講壇》上,則可能帶來文化泛娛樂化現象。簡單易懂的說話方式、深入淺出的表達模式、詼諧幽默的題材應用、一家之言的相對局限,這些都為走上熒屏的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更多的受眾吸引力,但也對他們的自身性質與文化的本質屬性產生了兩方面沖擊:

(一)定位沖擊

知識分子不同于演員,可以去展示,但不能被展覽;可以去娛樂,但不能只為了娛樂。知識分子要具有自己獨特的學術風骨和人文情懷。《百家講壇》的大眾化思路固然給節目本身帶來了更多的受眾,給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大的平臺,但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庸俗化甚至惡俗化的現象。這一方面表現在很多未經全面考證的結論的直接出現,一方面則是在待遇和知名度提升后,很多學者表現出的浮躁化、功利化傾向。

(二)思想沖擊

面對今天這個快速發展的消費時代,如何更具時代性地進行自我定位,同時又不至迷失于時代的浪潮中,這是知識分子必須面對的問題。就像《百家講壇》草創初期的態度“不要和新聞爭,亦不要和娛樂爭”,它面向的是文化人,體現的是一種社會思想態勢。在這個泛娛樂化的社會中,文化可以被普世化、被幽默化,但必須要把握分寸,不能被調侃和扭曲,這就要求當代知識分子在成名、成功的過程中,要合理把握思想深處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德)W·林格斯.電視:第五面墻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陸鵬程,徐國源.中國知識分子大眾傳媒[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

[3]傅國涌.言史論·百年尋夢:傅國涌歷史隨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篇4

21世紀的來臨,中國加入MT0,我國站在了新的一輪起跑線上。在各個與國際接軌的行業中,廣告業是第三產業中最具有發展前景的高智產業之一。目前我國的廣告業存在著國際競爭意識不強、從業人員水平較低的問題。目前澳美等跨國廣告公司搶先登陸我國,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挑戰,還有機遇。我們必須不失時機地縮短與發達國家在廣告業和廣告教宵方面的差距,急起直追,為此必須明確新形勢下廣告教宵的特點。

1. 實行通才教育

廣告學涉及社會學、經濟學、市場學、心理學、傳播學、美術學、公共關系學以及繪畫、音樂、戲劇等多種學科,也涉及到聲學、光學、電子學、信息論等理論和技術。它是在許多邊緣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_門綜合性的獨立學科。只靠單獨一門學科的知識是難以勝任廣告行業對人才的要求的,必須培養能適應環境快速變化和社會急劇轉變的通才。這種通才,指的是基礎厚實、知識面寬、能融會貫通有關學科知識的人。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和發展,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將會越來越密切。各學科間或網絡結構,相互滲透、盤根錯節。通才教宵是這個時代的特征。

2. 突出創新精神

廣告業是一個充滿競爭性的行業,它是在經濟競爭的環境下發展起來的,它要代表不同客戶以不同的角色參與競爭。而且在專業廣告公司之間也存在競爭。廣告創意、廣告策劃強調與眾不同的獨特賣點。廣告專業的學生如果只重視有知識的積累,而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循規蹈矩的拘泥于現成的教育模式,那么必然作繭自縛’被充滿活力的廣告業所拋棄。廣告行業需求的人才,不是"學究氣"十足的飽學之士,而是具有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3. 重視實踐和能力培養

廣告學專業要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主導地位,必須把學生由知識型變為能力型。首先體現在教學內容上,教師要始終站在廣告教育的前沿,把握廣告業的脈搏,把現代的理論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明了廣告業發展的步伐和趨勢,防止知識老化;二是教學、科研、實踐相結合。廣告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從低年級起就應引導他們適當參與一些新聞媒體、廣告公司的業務實踐和科研活動,加強學生對各種廣告媒體的性質、特點的了解,掌握一些主要廣告媒體的制作。使學生成為既有理論深度,又具實際操作能力的廣告人。

二、廣告學教宵目標與課程體系設置

1. 廣告學教育目標

根據加入MT0后經濟全球化形勢對廣告教育培養人才的要求,廣告教育必須樹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辦學指導方針,吸取新技術的成果,在培養人才和課程設置上與時俱進,進行大膽的嘗試與改革,樹立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現代廣告人才。

我們廣告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在策劃方面,培養具有廣泛而深厚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基礎的廣告策劃、創意、文案、經營與管理方面的專業文化人才。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重心在為實現廣告主的廣告目標而進行總體策劃創意能力的培養上。它的基點不在于對廣告各種展示手段技術運用的把握,而在于按一定廣告目標對廣告活動全過程的整體駕馭。這類人可能不是精通各種廣告制作技術的高手,充其量只是對其有一定的了解或較淺的水平,他們的長項在于可以使各類廣告活動要素實現一種目標性極強的有機結合。

2. 科學設置課程體系

合理的培養目標定位,需要有科學課程結構來支持。課程結構是人才培養的知識藍圖。廣告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應本著“廣博”與"專門”相結合,具有民族特色,吸收國外各類廣告專業課程設置的優點,并根據國內廣告界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新的綜合性的廣告教學課程。

要適應現代化、專業化廣告發展的要求,現代廣告人才必須具備三個要素:現代知識、現代技能和現代品質。

現代知識包括三個層次的知識結構:一是一般大學生都應修讀的通識科目,如哲學、文學、歷史、藝術、社會和自然科學常識,這些對健全人格,提高素養,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二是專業基礎知識,指支撐廣告學框架的各類相關學科,如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二是專業技能知識,指著眼于應用的課程,如計算機設計、廣告文案等。這三個層次知識結構的構架,必須循序漸進,比例適當,處理好專業知識與基礎知識、“專"與“博”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

現代技能是指現代廣告人才應具有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前者包括創意能力,策劃能力,在繁雜的市場中捕捉信息的能力,整體行銷宏觀把握的能力;后者指工作所需的諸如外語、電腦、駕駛等基本技能和適應環境、組織管理的能力。

現代品質則包括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快速溝通能力、責任心,較好的心理素質、競爭意識、進取的意識和法制觀念。這一點尤其重要,現代廣告業的競爭,使得廣告公司對從業者的人品最為看重,稍后則是對創造力、獨立工作能力的要求。

從目前來看,廣告學的課程建構,有公共課(基礎知識課)、專業基礎課(經濟類課、傳播類課等)、專業技能課(廣告類課和廣告藝術設計類課)構成。各部分相互聯結、相互配合、相互照應。因為課程建設是廣告教育的核心問題,又是實施廣告人才素質教育的主要載體。

公共課是對學生的基本素質、修養及技能等方面進行綜合教育的課程。廣告學專業的公共課應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外語課對廣告學專業的學生來說越來越重要,學生應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籍和資料,并能初步運用外語進行口語交際。隨著我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廣告公司直接為國外客戶和品牌服務,而對那些去外資企業和外資廣告公司工作的學生來說,外語更是重要的工具和條件。計算機課和外語同樣重要,應使學生掌攞計算機的基本原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常用的應用軟件、進行一般的廣告設計。隨著網絡廣告的興起,廣告專業的學生應了解互聯網的知識和原理,特別是網絡廣告的知識。此外,還應加強綜合知識的學習,開設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等多領域的課程,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廣告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

專業基礎課,首先應抓住廣告學專業的基礎、交叉學科的理論成果,以傳播學、社會學、市場學、心理學等為基礎,協調各課程之間的關系。其二,專業基礎課是該專業主體性課程,旨在傳授本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增加該專業最新、最有價值的內容,建立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

專業課是加強和深化專業素質培養的重點,旨在拓寬學生視野,強化專業意識,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培養科研意識、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課程設置注重求實求新,充分體現本學科主要發展方向的新思路、新理論、新方法、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