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人際溝通技巧范文

時間:2023-05-15 15:46: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效人際溝通技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效人際溝通技巧

篇1

一、做好與新生家長溝通的必要性

高校新生班主任,面對的對象是之前從未離開父母親友、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他們在思想上、心理上、生理上正處于從半成熟向成熟的過渡階段。同時,經過近二十年的學習和生活經歷,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待人處事能力尚有欠缺。由于新生入學不久,班主任與學生及其家長仍處于一個相互熟悉的階段,因而雙方彼此間的溝通,有利于加深了解。從家長角度,可以了解學校各方面情況;從班主任的角度,可以了解學生的家庭以及學生的過去的學習和生活以及性格等情況。通過雙方共同努力,讓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二、采用科學的溝通方式

如何有效溝通,這既是工作方式方法,也是體現一個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能否溝通,溝通的效果與程度,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溝通方式。

溝通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何溝通還需根據學校、班主任以及家長的具體實際而定。因此,在這里,作者根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以信件的形式溝通。這個方式可以在新生入學前和入學后采用。一是新生入校前的信件溝通。也許有人會認為,學生還沒入校,有跟家長溝通的必要嗎?事實證明,不僅很有必要,而且很重要。因此,班主任可將本學院和專業的特色材料準備好,和入學通知等材料一起寄給學生。同時,在專業特色材料的設計上,如果能做到樣式新穎、外形美觀、語言表達富有情感等,就會讓學生和家長一打開入學通知,有一種親切感,感受到學校的人情關懷。二是開學一段時間后的信件溝通。可以將通過入學一段時間觀察、交流,結合其在學校的各種表現,匯報給學生家長。

(二)新生入學時,通過家長座談會的形式溝通。在新生入學的時候,由于不少新生家長會送孩子上學,因此,學校、各個學院和系部可以趁著這個時機,召開新生家長座談會或者懇談會,就家長所關注的內容進行交流。

(三)電話溝通。這是使用最正常的溝通方式。電話溝通時,要注意的方面,下文有深入的分析,在此不再贅述。

(四)微信和電子郵箱的溝通。上述溝通的方式,要根據家長的具體情況而定。

三、溝通前的準備工作

與家長的溝通工作需要做好充分準備,準備工作如下:

一是了解學生的生源地。學生來自城市還是農村、本省還是外省、東部還是西部地區、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比如,有學生來自西部地區的農村,那么可想而知,學生的家長一般不會普通話,這樣溝通起來較為困難。要做好這個工作,就必須事前與學生取得聯系,可以從學生那里獲取其成年兄弟姐妹、親朋好友的聯系方式,一般來說,成年的兄弟姐妹都會用普通話溝通交流。然后由他們轉告學生父母。二是了解學生近期基本情況和表現。只有了解學生近期在校的表現,才能與家長有話可說,才能明確溝通方向,讓溝通更具針對性。三是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如父母的職業、家庭情況、是否單親家庭或孤兒等,以便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適當方式,避免誤會甚至傷害。

四、溝通內容的選擇

在與家長溝通中,溝通內容有哪些呢?一般來說,與學生學習、生活有關的內容都可以溝通。溝通前要認真思考,把準備溝通的內容列一個提綱,然后根據輕重緩急排序,溝通過程中要先主后次。這樣才能避免在溝通中無話可說,或者重點不突出。

一是班主任可就學生近段時間在校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健康狀況、文體活動表現等方面向家長簡要匯報。二是學校和班主任關于學生工作開展的情況、任課老師的簡要介紹等。三是學校有關在獎、助、貸及貧困生工作的開展工作等。四是專業介紹和未來就業。五是了解學生家庭情況、以及學生的入學前的情況等等。

五、溝通后的工作

篇2

【關鍵詞】大學生;溝通能力;行為方式;有效性

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往變得十分普遍。大學環境更為開放,大學生自主時間越來越多,接觸的人也更為廣泛,溝通交流已滲透到他們生活、學習、成長的方方面面。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不論他們的性格、成長環境還是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都有了十分顯著的改變。在溝通能力方面,當今大學生所呈現出的以自我為中心等個性特點也令人擔憂;此外,如今一些大學高校又忽視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大學生在溝通中的行為表達能力也令人著急,大學生溝通能力與溝通行為方式之間是否存在有效性關系,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必須重視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改善大學生綜合溝通能力迫在眉睫。

1 溝通能力與溝通行為之間有效性現狀

在溝通能力方面,在校大學生溝通能力較好但有待進一步提高,大部分同學具有基本溝通能力,但溝通被動化,思想價值觀念差異普遍存在,主動與人溝通意愿不太強烈,大部分大學生只是表示愿意溝通。他們與老師的溝通,就更顯得有些被動。同時,我們從問卷調查中也發現,在所有男生中,喜歡并主動與同學溝通的男生占有39.75%;而女生則占有29.50%。如今大學男生比女生更喜歡主動與同學溝通,而且溝通情況良好。

在溝通行為方面,在校大學生的網絡與現實溝通能力不平衡,現實中的溝通行為表現不佳,比較依賴通過網絡與他人進行溝通,網絡溝通能力偏強。在現實溝通中,情緒控制力一般的情況在少部分大學生中仍然存在,他們仍需要時間克制情緒。大學生在應對溝通反感話題時,行為表達欠妥,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從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49.47%的同學網絡溝通能力較強,21.33%的同學現實溝通能力較強,二者都強的同學僅占21.03%。當談到溝通反感話題時,14.37%的大學生情緒稍顯反感,委婉說明不想談及該話題。還有1.51%的學生會情緒激動,直接說明不想談及該話題。

運用Excel對大學生溝通能力與行為能力情況進行卡方檢驗和P值測算,得出卡方值等于32.308,臨界值等于16.919,P值等于0.0002,顯著性水平等于0.05,說明大學生溝通能力與行為能力之間存在相關關系,且強度較大,因而大學生不同程度的溝通能力對其行為能力的強弱有著較大的影響。

綜合來看,大部分大學生體現的溝通能力較強,但也存在一部分大學生溝通能力偏弱的情況,而大多數大學生的行為能力勉強處于較強的層面。在溝通中,大學生行為方式不恰當、不完善的情況仍然存在,即使他們的溝通能力非常強,但其言辭表達、行為控制也無法達到相同效果,說明大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行為能力仍有待加強,二者之間的有效性程度需要進一步提高。

2 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雖具備基本的溝通能力,但仍缺乏系統、深層次提高溝通能力的訓練,無法更好地適應與不同對象之間的溝通交流。作為一名大學生,從入學以來,大部分人都只是與同學、朋友、父母、老師交流,沒有或很少有機會真正踏入社會。甚至,有些大學生與老師溝通時,由于敬畏老師、自身性格等原因,不敢、不愿意或是不注重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一方面說明大學生仍然缺乏溝通方法,不知道該如何與不同的人進行溝通交流;另一方面,說明大學生不太重視與老師溝通,大多以自己感興趣的事為主。這也是為什么現在有些大學生在大學快畢業時,都不知道輔導員的姓名。

大學生在溝通中自信感不強,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由于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是學生身份,資歷尚淺,外加自身知識水平有限,話語權份量不足,所以在與某些特定對象溝通時,大學生就顯得自信心不足,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或畏懼心理。這也使得有些大學生盡管自身已具備較好的溝通知識和技巧,但仍無法與他人進行很好地溝通。

大學生傾向于網絡化溝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手機等上網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溝通交流中傾向于使用各種網絡聊天工具,例如:騰訊QQ、郵箱、微信、微博等等。而網絡所具有的虛擬化特點,使得大學生免去了面對面交流的尷尬、害羞;此外,大部分聊天工具都具備豐富的圖像表情,可以省去冗長的文字表達,又能顯得生動靈活,能夠活躍聊天氣氛,這也是為什么當代大學生更喜歡使用網絡聊天工具。網絡聊天工具確實便捷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生活,但過多的運用會導致他們缺乏現實溝通能力的鍛煉。網絡溝通帶來的這種弊端使得當代大學生虛擬溝通能力強于現實溝通能力,這也是大學生行為能力不能進一步提高的原因。

當代大學生由于拖延癥等不良習慣使得行為執行落后于思維意識。在這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信息共享程度很高,無論是先人的前車之鑒、名人名家的著作、周圍親友的經驗之談,還是自身的體驗,都會使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因而他們的溝通意識相對以往來說有所增強。然而由于性格內斂,甚至存在拖延等不良習慣,使得大學生的行為執行落后于思維意識。在溝通中,當談到某個話題時,你想表達自己的觀點,由于語言組織的遲緩,話題已經過時,才想起該如何正確回答。這就是為什么大學生在掌握良好的溝通方式、具備一定的溝通知識水平下,行為能力仍然不能達到理想狀態,無法很好地通過語言、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思想。

3 如何提高大學生溝通能力與行為之間的有效性

3.1 加強系統、高層面溝通技巧的學習和訓練

大學生可以進行系統、高層面溝通技巧的學習和訓練,以便更好地適應與不同對象之間的溝通交流。一方面大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與溝通相關的書籍,學習更多、更專業的溝通技巧和社交禮儀知識。另一方面,有條件的大學生可以參加相關輔導機構,這些機構專門培養和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大學生可以借助他人的經驗,更快更有效地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和行為能力,既節省時間,又能高效地得到實踐鍛煉。參加輔導機構的最大優點是,它們能模擬實際交流情景,從而使大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使他們的溝通能力和行為能力同時得到鍛煉,使二者之間的有效性程度更高。

3.2 增強自信心,并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大學生需要增強自信心和心理素質,并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運用適當的溝通方法和合理的表達行為,不驕不卑,自信誠懇,落落大方,這些足以能基本應對與不同對象之間的溝通問題。增強自信心的根本是在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當一個人自身文化水平、知識儲備達到一定程度時,在與人溝通交流中,他就更能如魚得水,運用自如,久而久之,自信心越來越強。自信心的不斷增強能更有效地輔助知行合一的溝通,提高大學生溝通能力與行為之間的有效性。

3.3 合理使用網絡溝通工具,注重鍛煉實際溝通能力

大學生必須合理均衡使用網絡溝通媒介,努力鍛煉實際溝通能力,多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網絡的發展,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面對面溝通更能促進人的思維、語言等各方面的提升,提高溝通能力。同時,更有利于促使溝通能力與溝通行為的一種契合。平時,大學生可以參加校園組織開展的各類活動,接觸更多的校友,甚至還可以接觸其他校區的學生。也可以花些時間去做志愿者工作,接觸社會上不同的人。在與陌生人的溝通中,大學生能以實際行動更有效地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培養自己的耐心,逐漸提高自己的言辭表達能力。

3.4 克服拖延等不良習慣,灌輸知行合一思想

大學生需努力克服自身拖延等不良習慣,不斷給自己灌輸知行合一的思想,將理論聯系實際,把好的溝通理論知識在行為實踐中加以運用。在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中的最大忌諱就是,大學生雖然具備豐富的溝通知識、掌握更專業的溝通技巧,但是在實際行動上無法更有效地運用。久之,溝通意識與行為有效性程度越來越低,時不我待,大學生需要改正自身不良習慣,不斷提高溝通能力與溝通行為之間的有效性。

溝通能力體現了一個人的知識涵養、思想品德和邏輯意識,行為能力反映了一個人的語言表達、動作執行。因此,這二者之間有效性程度的高低是大學生培養自身綜合溝通能力的關鍵和自我突破的著力點。不斷提高溝通能力與行為之間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實際提高當今大學生的綜合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燃進.ICT時代大學生社會溝通模式初探[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3(2).

[2]戴紅秀,寧玲一.淺談如何與“90后”大學生進行有效溝通[J].科海故事博覽, 2013(10).

篇3

【關鍵詞】溝通;性格;性格色彩學;技巧

一、引言

社會在發展,社會的核心是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人關系的核心在于人,人的核心在于心。溝通就是一種交心,以理明心,以情動心,以心換心。所謂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換,是將信息由一個人傳達給另一個人,逐漸廣泛傳播的過程。我們生存在社會大家庭中,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如何恰當的把握好溝通技巧,是我們在工作中、生活中、學習中應該認真對待和學習的。

溝通藝術包含很多內容,其中溝通對象的性格是比較重要的有效溝通的因素。溝通的對象是人,你要與人溝通,需要深入并友好的發展溝通過程,此時你需要充分了解雙方的性格,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而你要與不同性格的人進行溝通,你只有充分了解他的性格,你才能如魚得水般與人有效的溝通。在工作和生活中,清楚與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對我們的人際溝通帶來積極的作用。 經常有人因為與自己的領導、同事溝通不暢而困惑,有人甚至會抱怨他們脾氣火暴,難以溝通,也有的會抱怨他們難以捉摸,深不可測,也有說他們自負、孤傲,聽不得反對意見。這樣的抱怨可以適當地作為情緒發泄的出口,但如果過多沉迷于這樣的抱怨,那只能說明在溝通中你仍然是一個感情用事的人。有一個方法能避免這種局面,那就是換個角色,讓自己暫時充當一名心理學家,冷靜并且理性對待與領導、同事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從分析對方的性格和溝通風格開始,再尋求與之溝通的恰當的方式。

二、性格與性格色彩學

1.性格的作用

人們與社會上的人打交道的方式深受性格影響,如果能知道各種性格類型的特征,就能知己知彼,對癥下藥,找到應對不同性格特質的方法。使用性格分析的方法有兩個好處:第一,你能馬上從抱怨的情緒中跳脫出來,既然溝通對象的溝通風格與性格有關,那么抱怨性格是于是無補的,你總不能改變對方的性格。你能做的,是積極地尋求恰當的溝通方式。第二,既然把溝通對象的性格特征分析清楚了(至少可以大致確定的性格類型),就能更加有針對性地找到與對方溝通的技巧。

2.性格色彩學

人的性格多種多樣,心理學中有一門分科叫“性格色彩學”,它的源頭是希波克拉底的四液學說,是由心理專家樂嘉創立的。追溯到古希臘,希波克拉底就已提出了“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但許多人有著相似的特征”的理論。希波克拉底與他的門人通過觀察將人們進行分類,并能夠精確地預示出不同人對于生活的不同態度。而樂嘉創立的“性格色彩學”,主要將人的性格分為紅、藍、黃、綠色四種。通過理解性格差異幫助人們找相處之道和擁抱真正的自我,從而獲得幸福與人生和諧。運用“性格色彩學”,用適合不同性格需求的方式去對待不同的人,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性格色彩學”中將人的性格大致分為四大類,第一類:紅色。此類性格的人積極樂觀,能說會道,但情緒波動大起大落,開玩笑不分場合。第二類:藍色,此類性格的人思想深邃,思維縝密,但情感脆弱,心胸不廣,過于執著。第三類:黃色,此類性格的人行動迅速,精于打算,但死不認錯,控制欲強。第四類:綠色,此類性格的人溫柔祥和,進退自如,但拒絕改變,與世無爭。

紅色性格的人是快節奏的人,會自發地行動和做出決策。他不關心事實和細節,并盡可能地逃避一些繁瑣的工作。這種不遵循事實的特性經常會讓他夸大其詞。紅色性格的人與分析研究相對比更喜歡隨意猜測。他對組織活動充滿興趣,能夠快速并熱情地與人相處。他有非常強的說服能力。他一直尋求別人對他的成就給予贊揚。與這種性格的人溝通,就要多聆聽,表示對他們的個人有興趣,并加以肯定與贊賞,讓他充分展現自我,投其所好。

藍色性格的人注重思考過程,能夠全面、系統性的解決問題。他非常關心事物的安全性,任何事情都追求正確無誤。所以這種人熱衷于收集數據,詢問很多有關于細節的問題。他的行動和決策都是非常謹慎的。藍色性格的人做事緩慢,要求準確,喜歡有組織、有構架的,知識性的工作環境。與這樣性格的人溝通要理性,耐心,提出周到有條不紊的辦法,能有充分理由去說服。

黃色性格的人是非常直接的,同時也很嚴謹。黃色性格的人善于控制他人和環境,果斷行動和決策。這種性格的人行動非常迅速,對拖延非常沒有耐心。當別人不能跟上他們的節奏,他會認為他們沒有能力。黃色性格的人的座右銘是“我要做得又快又好”。黃色性格的人是典型的執行者,他們有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他們自覺完成工作并給予自己新的任務。與這樣性格的人溝通要干練,言簡意賅,開門見山,直切主題,重結果與機會,表示支持他們的意愿和目的。

綠色性格的人追求安全感和歸屬感,綠色性格的人不愿冒風險。在他行動或作決策之前,他希望能夠先了解別人的感受。綠色性格的人是四種性格中最以人際為導向的人。綠色性格的人不喜歡與人發生沖突,所以有時他會說別人想聽的話而不是他心里想的話。綠色性格的人有很強的勸說能力,非常愿意支持其他人。他也是一個積極的聆聽者。與此性格的人溝通將會是最輕松愉快的,只需要親切,友好,真誠表達出你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放慢節奏,從感情角度用心去談、積極去聽。

當然,一個人的性格,不是單一性格,一般都會有主導色彩、輔助色彩或者幾種復合型,具有復雜性。相互的疊加使人的性格看上去復雜,但是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性格就需要甄別,針對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溝通技巧,揚長避短,巧妙與人溝通,達到更有效的溝通目的。了解性格的人,知道各性格的長短優劣,跟人相處起來會比較容易,而對于我們而言,什么樣的性格最好呢?最好的性格就像小溪流水一樣,涓涓細流,溫婉平和,又像大海一樣,波濤洶涌,激情澎湃,還像冰一樣,棱角分明,是非清晰,還像水滴一樣圓滑、通透,更有水隨各種容器任意變化著各種形狀……

篇4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問題 市場經濟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自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和供需比日趨下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告別中學生活,邁進大學校門,莘莘學子滿懷勝利的喜悅,充滿著新奇與興奮。美好的生活將在這里開始,事業發展將從這里起步,人生的道路將在這里跨越,人生的歷程將掀開嶄新的一頁。但面對全新的大學生活環境,學子們也容易產生許許多多的迷惘與困惑。如何教育引導大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珍惜大學時光,練就扎實本領,適應社會發展要求,這對于大學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縱觀當今的社會形勢,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WTO的加入,使競爭國際化,信息時代的到來,使知識全球化,這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就將被社會所淘汰。特別是近年來高校大量擴招,許多行業的不景氣,使高校畢業生面臨非常嚴峻的就業分配形勢。

一、社會調查

據中國教育部學生司信息統計,200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達到280萬人,比2003年增長68萬;2005年突破340萬,2006年達413萬,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比2006年增加82萬人,創下歷史新高。他們指出,在畢業生數量年年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離校畢業生待業的現象大量出現,而且這個數量在逐年上升。據悉,2001年全國待就業畢業生為34萬人,2002年為37萬人,2003年達52萬人,2004年達69萬人,2005年達79萬人,2006年達93萬人,2007年將達124萬人。這些數據充分表明了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的嚴峻性、任務的艱巨性和工作的長期性,對此要有充分的思想認識和心理準備。社會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具有超前的敏銳性和預測能力。社會瞬息萬變,市場變化莫測,只有培養超前的敏銳意識,才能摸準時代的脈搏,找出市場的發展規律,預測將來的發展方向,并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發展目標和努力方向。

第二,具有高度創造能力和改革創新意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斷改革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也是企業競爭取勝的根本因素。因此努力培養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大學生謀求發展的根本要求。

第三,具有開拓進取精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事業,必然要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才能取得勝利,因此承擔著歷史重任的人才也必須是開拓進取型的人才。

第四,具有競爭與合作意識。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提供了條件。競爭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調動人的生產積極性的重要激勵機制,是我國發展和個人發展的強大動力。競爭要求以優取勝、敢冒風險,既要有敢于勝利的膽識,也要有敢于承擔失敗后果的勇氣。大學生要提高自身在未來人才市場的競爭力,首先必須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現代科技成果,同時要培養合作意識,懂得顧全大局和集體利益為重,學會與人共事。

第五,具有時效意識。市場經濟是提高重視時效的經濟運作機制,重效率、重視信息、重視時間是在競爭中取得優勢的重要保證。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大學生在校期間要努力培養自己的時效意識。學習、生活要有計劃,嚴格守時,養成高效率地工作和學習的習慣,反對懶惰、拖沓和敷衍。要樹立信息意識,提高對信息的接受能力和選擇能力,學會處理信息的知識和方法。

第六,具有法制觀念。市場經濟是促使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方式。經濟體制的轉變必然引起人們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的轉變,促進人們平等意識、民主意識、主體意識的發展,推動社會主義的民主法制建設。同時,市場經濟也必須健全與強化社會主義法制,以調節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大學生在校期間,要不斷增強法制觀念,做到知法、懂法、受法、用法,以法律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學會用法律判斷是非和用法律維護自身的正當利益。

第七,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本特征,是從基礎理論研究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越來越短,把理論形態的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物質產品,是使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為此,大學生必須培養自己的應用和操作能力,在大學期間,不但要重視培養應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中要多動腦,勤動手,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第八,具有應變意識和應變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生活高速度、快節奏的,新形勢、新問題、新困難、新機遇不斷出現,呈現出瞬息萬變的趨勢。為適應這種情況,大學生必須培養應變意識和應變能力,學會判斷因形勢的變化所帶來的利弊得失,善于捕捉良好的機遇,勝利是再接再厲,受挫后不急不燥,面對突然變化,善于冷靜分析,妥善處理。由于學校教育的局限性,容易造成學生理論脫離實際,大學畢業以后社會適應性較差,這就需要學生在校期間多接觸社會,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培養應變能力。

第九,樹立博才取勝的意識。現代科學技術呈現出高度分化有高度又高度綜合的趨勢,交叉學科、邊緣科學不斷涌現,科學家、專家之間的跨行業、跨學科的合作已成為現代科學研究的顯著特點,傳統的單一知識的人才已經難以滿足未來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大學生必須樹立博才取勝的意識,除學好本專業的知識以外,還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發展多方面的愛好的技能,做到知識廣博,一專多能。應具有辯清是非,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十,具有是非辨別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全球化、競爭的國際化,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的發展進程。中西方文化的滲透改變了我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豐富了我們生活。同時,一些腐朽的思想和政治意識形態也在影響和侵蝕著我們青年一代,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是辨別能力,才能明辨政治方向,站穩階級立場。而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的今天,一些公司或個人為了在競爭中獲得利益,為達到目的往往采用一些不正當的,帶有欺騙性的行為。這些行為形式多樣,手法層出不窮。如果人的思想稍有麻痹大意,不加提防,分不清那些好那些壞,那些正確那些不正確,很容易就會陷入圈套,不能自拔。

二、高校大學生現狀分析

從中學進入大學,學生從一個緊張封閉的環境轉入一個相對松弛和開放的環境中,由于適應環境的幅度和難度上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這個環境,出現了種種不同的問題:(1) 大學生人際交往方面的困惑,是大學生最大的心理問題。現在的大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受慣了父母的寵愛。進入大學后,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匯集成了一個新的社會群體,一切都得靠自己去獨立生活,由于他們原來各自的生活習慣、性格、興趣等方面的不同,群體生活經驗不足,在這個大家庭的人際交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摩擦、沖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心胸狹窄的學生不快。本來他們遠離父母就有一種孤獨感,一旦出現人際關系不和諧發生其他沖突,這種孤獨感就會進一步加劇,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2)自我優勢的削弱造成心理不平衡。許多學生在中學時都是班上的尖子,進入大學后在高手如云的新的集體內,昔日那種“鶴立雞群”的優越感蕩然無存,無形中在心理產生一種失落感。有的學生看到班上學生多才多藝、能力較強,但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又感到迷茫,相比之下便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高校有許多的學生組織,有許多的社團活動,班上有各種的活動,新生對這些既新奇又困惑,滿懷信心地去參加一些社團、由于缺乏經驗,遭受挫折,從而陷入痛苦的自我否定的深淵。在大學階段,個體的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并沒有形成關于自己的穩固形象,自我意識還不夠穩定,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而且他們對于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

所以大學生應該抓住機遇、培養能力,早日成才。盡快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大學生應該看到自身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不足是由于過去的依賴心理和環境造成的。上大學后,應該從頭做起,虛心學習,不怕失敗,大膽實踐,積累生活經驗,自覺主動參與集體生活,學會獨立處理生活與學習中的問題。還可以在輔導員、班主任指導下,學習處理生活自理方面的一些具體問題和方法,要堅持從小事做起,反復實踐,干中成長,另外還要注意向高年級優秀學生學習,聽取他們介紹自己成長的體會和經驗;學習掌握人際溝通技巧。面對來自全國各地、不同性格、不同習慣的同學,如何建立起協調、友好的人際關系,往往需要把握交往機會,學習溝通技巧。良好的人際關系首先來自于交往雙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態度。其次采取積極的、主動的方式與他人建立起協調友好的人際關系。如果過于拘謹畏縮,缺乏交流溝通,人際關系便無從談起。再次,應掌握基本的人際溝通技巧;培養挫折意識,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在漫長的人生歷程當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在這個競爭的社會,失敗和挫折常常伴隨在我們的身邊。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時候,應該要以一種樂觀的心態來面對。冷靜地分析問題,找出失敗原因,要把失敗當成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以積極的心態去總結原因,向成功的目標繼續奮斗。因此,作為大學生必須要提高個人的心理素質,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培養一種樂觀、大無畏的精神來面對挫折。

篇5

關鍵詞:現代;企業管理;溝通

前言

管理者必須通過溝通來領導和影響部屬,組織內部的資訊必須通過溝通才得以傳遞,企業也必須透過溝通才能促使成員完成工作計劃、達到組織目標。現代企業更為重視資源共享與管理效率的提升。溝通也稱信息交流,是指將某一信息傳遞給相關對象,以期作出相應反應的過程。在企業管理中,溝通無論對企業內各級組織的有序運轉,還是對管理者實施科學決策和有效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管理者必須要掌握溝通的藝術,以提高溝通效果。

一、現代企業面臨的兩大任務

1、現代企業的兩大基本任務

企業的第一大任務是形成業務共識,第二大任務是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而有效管理溝通正好是幫助企業達成基本業務性目標、營造良好環境的關鍵。

2、兩個70%的內涵

第一個70%是指企業的管理者,實際上70%的時間用在溝通上。開會、談判、談話、做報告是最常見的溝通形式,撰寫報告實際上是一種書面溝通的方式,對外各種拜訪、約見也都是溝通的表現形式,所以說有70%時間用在溝通上。

第二個70%是指企業中70%的問題是由于溝通障礙引起的。比如企業常見的效率低下的問題,實際上往往是有了問題、有了事情后,大家沒有溝通或不懂得溝通所引起的。

二、掌握有效溝通的原則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有效溝通的先決條件是要有一個溝通的良好氛圍,針對具體的溝通目標,而不是溝通這本身來進行。在溝通過程中要注意溝通方式的靈活性,不要假設,應該堅持找出新的解決方法。

1、適度性原則。管理溝通的首要目的在于信息的有效傳遞,因此,溝通的渠道設置及溝通頻率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應根據具體業務與管理的需要,適度、適當地設置,以能達到管理目的為標準。 2、針對性原則。有效的溝通應該是有的放矢的,在允許的情況下,要先征求對方的意見。溝通過程中盡量保持思路清晰,不向對方提供模棱兩可的信息,并運用恰當的談話方式和說話語氣,力求措辭清晰、明確。

要進行有效溝通,對于一個現代企業來講,首先應該意識到自己本身便是一個系統,自身內部的任何一個部分的變化或變動都會對整個系統產生連帶的影響。同時,溝通是一個包括狀況、假設、意圖、聽眾、方式、過程、產物、評價和反饋的修辭過程,是一個涉及個體、組織和外部社會多個層面的過程。

三、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企業內部盡量采取扁平式組織結構,縮短信息傳遞鏈、拓寬溝通渠道、避免信息因傳遞鏈過長而失真。在制定管理制度時,要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明確責任分工,規范工作流程,以制度規范各個層次和每個員工的行為,讓大家明確各自的職責,各司其職,減少不必要的溝通環節。

三、建立良性的溝通機制

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溝通制度和內部溝通機制,必須切合企業管理的實際需要。凡是無助于完成管理任務的溝通設計,無論表面看來多么好和有吸引力,都應毫不猶豫地拋棄。而對于那些明顯有益于企業經營管理,少了就會產生不利影響的溝通設計,要將其有機地納入總體管理模式。如日匯報制度、工作計劃與工作總結、碰頭會、協調會制度、員工對話、建議制度、內部共享數據庫、企業內部報紙等,這些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溝通形式應規范化、制度化,使信息傳遞更快捷、更順暢。

四、掌握溝通的技巧

如何達到最佳的溝通效果,管理者還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善于傾聽,有的放矢。人際溝通是一種雙向交流的行為藝術。良好的溝通往往先從善于傾聽開始。管理者要在談話中表現出對對方的談話內容感興趣,要全神貫注而不能從事與談話無關的活動,保護好對方溝通的積極性。談話時盡量不要打斷對方,不要過快的做出判斷,草率的給出結論,這不但能體現對談話者的尊重,也能給對方留下穩重含蓄的印象,在提高信任度的同時也增強了溝通的質量。

2、相互尊重、消除障礙。溝通的效果不僅取決于溝通的內容,還受溝通雙方的人際關系影響。尊重員工的管理者能夠得到員工的信任,使員工說出自己的想法,一旦管理者得不到員工的信任,雙方的溝通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溝通過程中,管理者必須要把員工放到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設身處地的為員工著想,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員工,有利于實現建設性的溝通。

3、換位思考,善對不滿。溝通的本質在于換位思考,管理者能夠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問題,能夠從對方需要什么作為思考的起點,不但有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能更好地建立并強化良好的人際關系。4、,學會包容。管理者要學會包容下屬的意見,善于看到積極的一面,無論意見是否正確,都應當廣開言路,讓員工知無不言,特別是在涉及員工切身利益的決策前,要讓員工充分討論發表意見,,以減少管理阻力。

5、注重表達,誠懇謙虛。與人溝通,不僅要會聽,還得會說,會表達自己的意見。作為企業管理者,在信息的占有上有先天的優勢,但如果過分強調這種優勢,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去溝通,會使人產生反感和戒備心理。

6、把握時機,選好場合。溝通的效果還受到溝通時環境條件的制約。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最適合的溝通時機,因時、因地、因人開展建設性地溝通,如當前一些企業采取午餐會、員工接待日、懇談日、集體出游等形式加強內部交流,豐富了溝通手段,拓寬了溝通渠道,減少了信息傳遞的失真,能夠使溝通在良好的氛圍中達到預期的效果。

7、轉換角色,注重反饋。管理者要自覺擺脫只聽順耳話而聽不得逆耳話的心理障礙,發出信息后,應自覺轉變角色,將自己置于受訊者的位置,通過反饋來確定信息是否被接收和理解,這種反饋可能是口頭和書面形式的,也可能是對方的行為表現。如果反饋結果表明信息接收有誤,要重新進行溝通,直至達到預期的效果。

篇6

關鍵詞:高職生;家庭教育;教養方式;教育理念

一、高職生心理健康現狀

1.心理調適能力差,自我定位不客觀

入學前學生都對大學生活充滿想象。可在入學后很多高職生發現真實的大學生活與想象相去甚遠。加上剛到一個新環境,心理上很不適應,心理健康狀況會受到影響。

2.缺乏自信,上進心不強

相當一部分高職生都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如本科生,讀高職院校沒發展前途,自我價值實現水平較低,往往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現在學習和就業競爭激烈,學生在付出巨大努力之后并沒有看到應有的收獲,容易造成學生不自信、努力進取意識不強、缺乏上進動力,學習生活處于一種彷徨和茫然狀態。長期下去學生積極性喪失,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3.人際溝通方面

現階段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偏多,自我中心意識強烈,加上當今社會倡導個性等因素,造成很多大學生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較差,與人交往時缺乏換位思考意識,欠缺人際溝通技巧。在校期間與同學,尤其同寢室室友關系不融洽,容易造成心理焦慮和偏執心理。

4.學習心理狀況

高職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高中成績普遍較差造成的學習動機過弱、態度消極、毫無上進心、自卑、厭學心理。也有部分學生學習動機很強,但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不但對于目標的實現不利,同時還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二、高職生家庭教育模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父母對子女實施的教育。中國的家庭教育一般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過度的“愛”。獨生子女現象造成父母把愛的重心都放到一個孩子身上,希望能給予孩子一切自己能給予的,包辦學業、工作、成家等現象非常常見。殊不知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孩子終究要獨立。同時父母給予更多的是物質上的外在需求的滿足,而忽略孩子內在的需求,與孩子缺乏心靈上的溝通,剝奪孩子表現自我的行為。第二,“封建專制”教育。幾千年的家庭教育觀的影響導致現在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子女強加自己的意愿,對子女的言行舉止過于約束,代替子女做選擇等,使孩子的心理失衡,或變得軟弱或出現過度叛逆心理。第三,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實踐。很多父母以學習為孩子發展的唯一目標,忽視對孩子的品德和行為規范的教育,當子女脫離父母進入高校后茫然不知所措,辨別是非能力差,基本生活技能差,心理上極度不適應。家庭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家長既要關注孩子中小學時期的成長也要關心孩子的大學生活。當然在大學階段,家庭教育主要不是體現在智力教育,而應加強子女對陌生環境的適應和抵御誘惑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三、構建高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轉變觀念,提高家庭教育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

高職院校教育者要改變過去低估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舊觀念,樹立整體教育的新觀念。一方面加強高等教育對高職生的全方位引導,另一方面加強家庭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將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與互動日常化、制度化,將家庭教育納入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中來。

2.構建“生—校—家”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目前高職院校家、校、生相互之間互動溝通較少,家長與學校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不能形成合力。在此,我們希望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生—校—家”三位一體的心理支持系統,從而推動高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1)更新觀念。利用新生開學報到的機會,通過開設家庭教育知識講座以及開展家長與學生團體互動等活動,使家長和學生認識到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需要學校、學生和家長共同努力的觀念。關鍵是改變家長認為到了大學就不需要再關注子女成長的錯誤觀念。

(2)設立家長委員會等機構。高職院校通過設立家長委員會等機構,充分激發家長的積極性,創造學生、學校和家長之間相互互動的機會。每年定期邀請不同年級、不同職業的家長來校給學生做輔導、報告等,共同探討學生的成長問題,使家校共管機制常態化、制度化。

(3)建立學生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檔案。在新生入學時除了科學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測量獲取最直接的心理資料,同時通過填表等方式收集新生的家庭信息,如家長的聯系方式、家長的職業、家庭結構、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氛圍等,建立新生的家庭教育檔案,從而建立一個完整的學生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檔案,提高后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曹昊昱.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之家庭教育因素淺析[J].陜西教育,2009(12).

篇7

關鍵詞:溝通技能;深度溝通技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3-0280-02

一、概述

深度溝通技術是近年來西方興起的管理技術,起源于教練技術,它以激勵理論、積極心理學和神經語言程序為理論基礎,是一門通過完善心智模式來發揮潛能,提升交流效率和溝通能力的管理技術。在現實中發現碩士研究生的溝通能力與其高學歷不相符合,將深度溝通技術應用于碩士研究生的教學中,將產生顯著的效果。

二、實證研究

本研究分為兩個組的實證分析:第一組是通過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對碩士研究生目前溝通能力水平進行調研;第二組是通過對選修深度溝通技術課程的35名碩士研究生,進行問卷和訪談的調研,分析學習課程后的教學效果。

(一)第一組調查分析

1、問卷的編制

通過文獻檢索以及對溝通能力的構成的研究,筆者嘗試編制出對研究生群體進行溝通能力測量的問卷。問卷包括30道題目,主要參考華東師范大學王軍編制的“人際交往能力調查問卷”,鄭日昌等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等。主要的測試題目采用五點量表法,具體為:完全符合-5分,比較符合-4分,一般-3分,比較不符合-2份,完全不符合-1分。

2、問卷調查實施

通過隨機發放的形式對北京市內在讀碩士研究生進行問卷調研。總計發放問卷265份,回收有效問卷212份,有效回收率為80%。通過數據分析,在212份有效的調查問卷中,男性為72名,女性為140名,男女比例為約為1:2,表明樣本具有一定的說明性和代表性。調查的問卷中研一學生為78人,研二107人,研三27人。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的原因,一是研三學生在校不多,處于求職狀態,多數在校外實習;二是有些學校研究生教育是兩年或兩年半制,不存在研三學生。同時被調查碩士研究生的專業涉及較多,包括經濟、管理、計算機、通信電子、制造等,因此在統計分析中未進行具體歸類。

3、描述性統計分析

(1)調研問卷的滿分為140分,分數越高表明溝通能力越強。在調查中統計的平均成績是98.81分,最高分是118分,最低分是68分,樣本的標準差是8.987。從數據中可以發現,現階段在讀碩士研究生的溝通能力還未達到優秀水平,尚需要提高。

(2)性別分組。調研數據分析出,女性溝通能力得分的均值為98.76,男性為98.98,分數差距比較小。由圖可以得出,通過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在方差齊性的假設下,Sig值為0.458,大于假設標準0.05,因此可以得出,兩個總體的均值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即樣本在溝通能力方面,性別差異不明顯。

(3)溝通認知分析。在涉及溝通認知的三道題目中,任務溝通能力很重要的有204人,僅有8人沒有選擇很重要。認為溝通能力很重要的占有效樣本量的96.2%,將近達到100%;認為自己需要溝通能力專業訓練的有165人,占到77.8%,而認為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較強的僅45人,僅占21.2%。從以上的調研分析中可以得出,在讀碩士研究生中,絕大多數的人已經意識到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極其渴望個人溝通能力提升,渴望得到相應的專業訓練,從而提升人際交往的能力;也可以得出碩士研究生對自身溝通能力方面普遍缺乏信心。

(二)第二組調查分析。這一組調查的對象是選修深度溝通技術課程的35名碩士研究生,該課程是每周一次,每次3課時,持續時間為一個學期,共計48小時。筆者選修了本課程并擔當課程助教。本組調研本質上是對深度溝通技術課程進行授課效果評估,分為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和結果層,其中反應層和學習層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評估分析,行為層和結果層主要采用訪談方式分析效果。因此第二組的調查是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總計發放問卷35份,100%回收,有效問卷31份。

1、問卷分析

(1)對課程的整體評價。在“對該課程整體評價”一項調查中,74%的同學認為較好,3%的同學認為非常好,即對深度溝通技術給予充分肯定的同學達到77%。僅有23%的學生認為一般或不好說。說明選修深度溝通技術這門課程的碩士研究生對這門課程是充分認可的。

(2)講師授課水平評價。在“對講師的授課水平評價”的這個問題中,認為較好的占73.3%,認為非常好的占16.7%,認為一般貨不好說的占10%。說明選修深度溝通技術這門課程的碩士研究生絕大部分對講師評價很好,對講師非常認可。

(3)課程的幫助。在“本門課程對你的學習工作是否有幫助”一題中,選擇幫助較大的占48%,選擇幫助非常大的占7%,選擇一般或不好說的占45%。從這一調查結果的數據可以看出,在深度溝通技術課程的整體學習中部分碩士研究生已經能夠體會到課程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的改變,但還有將近50%的研究生尚未感受到相關的變化。這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在教學中教授的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尚未轉化為實際應用的使用技術。這些可以通過學生在課程中以及課程結束后及時有效地強化并有意識地加以利用得到解決,而并非是教學效果的不理想。

2、訪談分析

根據對教學效果的行為層和結果層的評估,筆者對完成深度溝通技術48課時學習的35名碩士研究生進行及時的訪談。在對“在深度溝通技術這門課程中學習到的幾種溝通工具,哪一種工具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這一問題的回答中,回答內容較多的集中在六頂思考帽、同步技術、六步邏輯引導法這三項技術。在追問原因的答案中,同學們的原因主要幾種在因為這幾項技術在學習過程中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非常感興趣,且在課堂中講師采用了課堂演練的方式,感覺非常實用且有意思;在問題“學習本門課程后,你死否能夠主動地將其運用到實踐中”的回答中,70%以上的同學的回答是學得不是很精通,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還未達到能夠主動運用的程度,更沒有達到熟練運用,很多時候是需要自己去刻意使用才能實現,而現實生活中的使用環境還較少。20%的同學反饋在應聘過程中能夠應用到深度溝通技術課程的內容以及學到的技巧,比如在無領導小組討論環節中,應用六頂思考帽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處理討論過程的流程以及控制權,容易在眾多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在問題“你能夠觀察到課程中其他同學的轉變嗎”的回答中,38%的同學表示還未感受到周圍同學的變化,將近50%的同學表示僅僅在課堂中能夠感受到周圍同學有意識地運用某一工具,而在課下的學習生活中感受不明顯,大部分同學也表示了可能是由于課后缺乏有效的強化訓練。

3、調查小結

總體分析,在對完成深度溝通技術課程學習的學生中,74%的學生對這一課程評價滿意,48%認為這門課程對其學習生活有所幫助;通過訪談發現選修深度溝通技術課程的碩士研究生在溝通技能方面有一定的提高,能夠適當地將一些溝通工具運用到某些場合,但由于課程結束后缺乏有效的強化,課程的實質效果尚未充分體現,即在反應層和學習層上面得到的反饋較好,但在行為層和結果層上反饋效果較不理想,需要進一步強化才能促進成果的體現。

本研究的兩組調研分別從碩士研究生溝通能力現狀、深度溝通技術的教學效果評估兩個角度得出結論:碩士研究生目前的溝通技能比較欠缺,沒有自信;深度溝通技術課程能夠幫助碩士研究生有效提高其溝通技能。

三、深度溝通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與探索

(一)探索與實踐

通過以上對碩士研究生溝通水平現狀的調查結果,以及對學習過深度溝通技術課程的碩士研究生的調查,我們發現碩士研究生在三個方面需要多加訓練:制定和執行計劃的能力;客觀認知自我的能力;積極主動溝通能力。

(二)深度溝通技術的課程設計

深度溝通技術由于實操性較強,可以通過相關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來提高碩士研究生的溝通能力,是碩士研究生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全面深造與發展。那么筆者下面就探討一下深度溝通技術課程的規范設計思路,以期為深度溝通技術在課堂的成熟應用拋磚引玉。

1、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

通過介紹深度溝通技術的的基本理論和培訓應用,幫助碩士研究生們客觀的認知自我,分析現狀,通過有效溝通合理的制定計劃并執行,完善和提高碩士研究生溝通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模塊及內容

深度溝通技術基礎理論。教練的概念,深度溝通開始的時機,溝通關系建立的技巧,溝通雙方的心態、思維模式,深度溝通技術實施的步驟,微表情等心理相關知識。通過對深度溝通技術基礎理論的學習,讓學生對深度溝通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掌握一些基礎技能,為下一步實踐做好鋪墊。

深度溝通技能技巧。本部分主要是把深度溝通技術理論知識通過一些技巧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練習掌握并能靈活運用深度溝通技能。這些深度溝通方法包括:哈佛模式、思維導圖、六帽法、成長——改變的邏輯等工具的介紹。

3、教學方法與手段

深度溝通技術課程的設計要與學生日常生活,交往的場景密切結合,實用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把相關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實情境中,解決碩士研究生在人際溝通中得真實問題。

深度溝通技術培訓的過程中,教師實際上是一個教練的角色,學生則是被教練者。教練要注意不要讓自己的意識影響學生太多,而要采取一種啟發引導式的方法,引導學生開拓自己的思維,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在深度溝通技術培訓課程進行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同老師之間要建立信任、坦誠、安全、共鳴的互動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是學生充分放開心胸,開拓思維,全身心的參與,進而提高自己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在教學手段的運用方面,深度溝通技術培訓特別注意,教練與被教練者之間的互動。打破傳統講授的模式,老師只是一個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中心,比如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討論等多種形式,都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學實踐反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徐斌老師首次針對我校碩士研究生開設了深度溝通技術課程,選修該課程的碩士研究生人數很多,足見大家對深度溝通技術的興趣和重視。在研究這個課題所作的調查中,我們隨即訪談了2010-2011學年上學期選修深度溝通技術課程的10名學生,得到了較為真實的反饋意見。

1、教學形式活潑,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且實用性強。

徐斌老師在深度溝通技術課堂上,打破了傳統的講臺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每次課堂是讓大家把座位排成圓形,圍城圈來做,彼此都能看到每一個人,溝通交流也都更加方便。教學內容涉及到心理學性格色彩,微表情識別、設置心錨等內容,還涉及到溝通語言如“米爾頓語言”、溝通技巧等內容,教學生如何恰當準確的表達自己。

2、開拓了思維,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同學都反映,徐老師深度溝通技術課程最大的特色就是教學生如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打破常規思維僵局。深度溝通課程有很多實用性的工具,掌握了工具就等于掌握了自學的方法。比如,六步邏輯引導法。六步邏輯引導法,是教練通過從上到下六個層次的指導使被教練者進行自我改變的過程。六步邏輯的金字塔從上到下是從內到外,由里及表的過程。一個問題的產生,其實質一定產生在它的上層,問題的產生一定是從表面出現的即環境和行為,但其最深的原因是其上層的部分,尤其是信念層面上的。六布邏輯從上到下依次為,愿景、身份/角色、信念、能力、行為和環境。從下到上思考,是分析目前的問題,從上到下思考,是讓學生自己從六個方面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學習了很多技巧,實踐還是不夠。

大家都反映好多技巧工具很有用,也很有意愿學習,但是每周一次,每次三節課有限的課堂時間并不能讓大家完全把大量的信息知識掌握。而且這些深度溝通技能是需要反復經常鍛煉,形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家,提高大家的能力。因此在以后深度溝通技術課程的設計中,可以根據大家的需要,適當的增加一些實際鍛煉的課時。

(四)深度溝通技術教學的意義

篇8

1醫患均重視自身權益的維護

社會在進步,維權意識不斷提升,在看病就醫過程中醫患都常處于高度警惕狀態,患者對醫生的任何一個小失誤都會過分放大,使得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系呈現對立趨勢,醫療環境的惡化,使許多大夫采取保守的態度,避免不必要的風險,不但使醫學發展放緩,更使得許多疾病因不敢大膽治療而延誤了最佳時機,繼而加劇了醫患矛盾。

1.1部分群眾對醫療制度改革不適應、醫療衛生體制及醫院管理不健全隨著醫保制度的建立,醫療費用由個人承擔一部分。有些患者對自己花錢看病還不適應,往往將不滿發泄到醫療服務中,也成為醫患關系緊張的隱患。醫院的高效建設管理是保證醫院正常運轉的前提,目前由于體制的不完備和現有資源的匱乏,醫院管理建設相對滯后,就診流程不夠合理清晰,手續辦理不夠簡便易行等問題,在影響患者就醫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患者對醫院的不滿態度。

1.2社會輿論不當渲染新聞傳媒的報道應切合實際,新聞傳媒對社會事件的曝光與監督,在很大程度上凈化了社會風氣。然而,新聞傳媒因出于新聞的轟動效應考慮,對醫患關系或多或少有不符實際的報道,給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帶來負面效應。把簡單的醫療事件作為新聞熱點,無休止地披露,會使醫務人員在急救病人時背負沉重的思想包袱而影響及時而準確的搶救,為醫患矛盾埋下隱患。綜合上述,在改善醫患關系方面,除社會及法律方面改善外,注重醫學生的自身素質的培養和發展尤為重要。

醫學的本質是使病人減輕痛苦、增加快樂。醫學所要面對的是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不僅要治療人類各種疾病,還要關注人類精神健康,減輕人類心靈痛苦。醫學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能夠深入研究社會的需要、個人的要求,領悟生命的真諦與價值,正確理解人與社會、生理與心理、醫生與患者等各方面的關系,在醫學實踐中更好地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以此來實現人生的價值和目標。無論技術如何發展,人道原則、人本立場、人性光輝永遠是醫學的價值皈依與醫學職業的職業操守。

自20世紀60年代起,醫學人文教育在西方興起;70年代,部分美國醫學院將人文教育引入到醫學教育之中;1982年美國醫學會醫學教育委員會在《醫學教育未來方向》的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強醫學生的人文、社會科學教育。英國在《明天的醫生》的報告中也提出醫學教育和實踐中要加入更多的平行課程,以達到醫學人文與醫學自然科學的相互滲透以至包容。日本也針對醫生缺乏人文知識的問題,實施“全人的醫學教育”。美國醫學院協會于1985年要求將醫療有關的倫理學和行為科學納入醫學院的課程體系之中,擴大選修課程,進而形成了一個環繞醫學的與之相關的醫學人文學科群。隨后,英、法、德、日等國家,陸續將人文社會科學課程比重大大加強。目前,西方的醫學課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三大部分組成,其中醫學人文課程總學時的比重,美國、德國達20%~25%,英國、日本約為10%~15%。在醫學人文學科群中,醫學與人文相交叉的邊緣學科成為核心課程。

目前,我國的醫學人文教育缺失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重視專業教育,把人文教育放在輔助地位;人文活動場所,人文資料匱乏,不能滿足學生對人文資料和人文知識的需求,管理者和教師人文素質欠缺,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人文引導;學生人文素質不高,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心理素質差,不能夠正確處理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這些因素直接或間接導致實習生缺乏人際溝通能力和技巧,與患者或其家屬交往中常表現出自信心不足、緊張、焦慮和不愿意主動與患者溝通等,在此情況下,合理地優化教學課程結構,增加醫患溝通教學內容,推動臨床醫學課程改革迫在眉睫,針對造成醫患溝通不良的原因,我們應采取以下措。

2加強對醫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

提高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要求,使其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是醫學生培養發展方向不變的核心,只有對病人的病情給予正確的診斷,減少誤診率,為患者贏得最佳治療時機,并施以最佳的治療方案,解決患者的痛苦,才是消除醫患糾紛的核心內容。

2.1增設醫患溝通課程,開展人文教育通過教學給學生明確的指導,有針對性地,系統地教授相關的理論、方法和技巧,課程設置包含了人文科學、社會教育科學,從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了解患者的喜好如何影響醫療診斷,有效的溝通策略評估醫患關系處理方式對醫療結果的影響,了解醫患關系有關法律方面的事宜,以及醫患溝通的認知等。

加強醫學生人文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世界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過,醫師有三大法寶,分別是語言、藥物、手術刀,而我國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則認為語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醫師一句鼓勵的話,可以使患者轉憂為安,病情立見起色;相反,一句泄氣的話,也可以使患者抑郁焦慮,臥床不起,足可見加強醫學生人文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開設溝通技巧的相關必修課程,開展人文知識大講堂等講座,以及積極組織實踐活動等方式,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人文科學知識和技能,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使他們善于交流,把握語言中的語調音量、音頻、音質,掌握交流技巧,既有原則性,又能把握好靈活性,與患者建立融洽的朋友式的關系,不斷贏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另一方面注重醫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醫務工作者常處于“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境地,擁有法律意識,明確自己的具體職責,知道自己應該做到哪些,而不能做哪些,并嚴格自律,認真負責,才能減少醫患糾紛的產生;同時,醫療服務質量是醫療發展的生命線,樹立服務意識,要把自己定位于服務患者,力求奉獻的角色,從言語表情等各個方面給予患者心理上的關懷,周到的服務必將提升改善醫患關系;不僅如此,樹立形象意識也極其重要,所謂干一行像一行,把握自己的職業特征,容易獲得病人的信任與尊重,才能更有利于展開救治,改善醫患關系。

2.2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素質教育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情景式、模擬醫學教學相結合,在實習前及實習中定期開設相關專題講座、案例分析、課堂講授及角色扮演等互動的教學方式。模擬醫學教學可使學生由被動聽課轉為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團結協作精神,在模型上操作練習時,要求學生視模型為患者,要有身臨其境真實檢查的感覺,檢查過程動作應得體、到位、輕柔,體現出愛傷觀念,培養其良好的醫德對于一些有創檢查,如胸穿、腹穿、腰穿、骨穿等訓練項目,要求學生必須具有仿真心理并按仿真程序嚴格要求,從檢查申請,家屬談話到選擇手術適應證,術后注意事項以及整個無菌操作過程都應標準化,有利于培養良好醫療習慣,同時將醫學倫理學的知情同意權灌輸于學生,通過應用標準化病人和各類模擬系統,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關愛病人、同情病人,幫助病人的理念,訓練學生與患者交流的能力,并逐漸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模擬醫學教育可以達到更人性化,符合倫理學的教學目的,也是醫學教育中將人文素質與科學教育緊密結合的體現,將其融入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篇9

一、勤奮好學,用進取的工作精神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在XX年的工作以來,我始終將學習作為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基礎措施。本人積極參加有社區以及中心組織的各項培訓與學習活動,主動利用空余時間閱讀與中心工作相關的專業書籍,深刻閱讀和鉆研了有XX出版的2013年最新《XXX書籍》、《專業網站設計基礎》、《網站設計事例與精講》、以及《公共服務與禮儀》、《265個人際溝通技巧》、《服務與溝通技巧》等相關書籍。并在全國經濟開發區官網上查找了相關于經濟開發區建設與服務中心工作的相關方面資料,以全面性、即時性的加強自身對于國家經濟開發區各項政策的掌握與落實力度。以及自主鉆研創新的工作方式與方法,為提高自身工作效益而不懈努力。與此同時我還注重自身的綜合素質修養,在認真學習的同時,嚴格遵守園區及服務中心的各項規章制度,能夠出滿勤,遵紀守法,注重團結。在工作上,虛心向領導和痛死請教,使自己受益良多。

二、求真務實,用一流的工作態度創造了突出的工作業績

本人到XX經濟開發區服務中心工作時,正值服務中心成立的第七年,由于經濟開發區為原XX區的老建設城區,區內企業已經分布較為普遍,大多發展較早,企業業務流程繁多,權屬多元化,而轄區內多數企業經濟效益卻未能得到統一的服務,使得園區各項工作效益并不突出,亦給服務中心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面對這樣一種形勢,本人沒有退縮,沒有畏懼,相反更激起了本人強列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本人決心迎難而上,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開辟出服務中心各項工作的新局面。本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業務特長,建章立制,規范辦事程序,通過建立網站、統計票據、與企業負責人進行緊密聯系、主動服務等方式,保障了我園區內各項工作的良好進行。

(一)出色的完成了園區物業的票據統籌工作

票據統籌是園區內各項工作開展的有力保障,做好票據統籌是事關園區各項目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其直接影響到園區各企業項目的順利開展情況。在XXXX年X月,本人按照園區黨委、服務中心上級領導的指示,在園區物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完成了園區物業部門的票據統計,數據核算、與數據核準等基礎工作,并將票據內容錄入電腦,認真計算,及時將表格交于財務部門,確保園區經濟沒有損失。

在此方面,我認真做好了每一項基礎性工作。為做好票據統計工作,為園區各項工作做好準備。我首先針對園區物業部門的XX本票據進行了細致的時間與金額核對,并對該項工作進行了詳細的部署,確保工作開展有條不紊、忙而不亂。其次,由于這項工作主要是根據園區雇傭購機和鏟車的時間計算開票的,其涉及到車主的利益和園區的財務,與資金密切相關,而計算時間時也不是普通的加法計算而是進制型方式計算,計算過程也比較麻煩。因此在核準和計算時,我會十分的認真,往往一張數據我都會核算兩遍左右,以確保各項數據金額詳實準確,不出紕漏。在錄完票據后我總會將票據歸類整齊,統一包保管并及時將票據數據編制成表格上發給財務部門,為公司的資金數據提供依據。

(二)高效的落實了園區網站的成立建設工作

為推進園區的信息化建設,落實科技高效的管理建設。在XX年XX月,本人主動承擔起了園區網站的成立與建設工作責任,積極學習并了解網站建立的基本情況與措施,主要針對首頁設計,內容也涉及與子欄目設計等進行了刻苦的研究,切實結合我開發區建設實際,并主動與設計公司進行多次溝通,根據我園區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全力打造出具有XX經濟開發區獨特特色的園區網站。同時,切實走入園區實際,展開實地調研,深化了解園區內各項工作的流程與各部門的具體工作情況,深入調查研究,并根據此提出網站建設大致方案和建議,為設計公司的網站建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在調查和提議的過程中,本人能夠充分考慮到我園區內的實際建設情況,為網站的設計決策提供準確依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了領導的好評。

(三)以真摯的理念做好了園區各企業繁榮服務工作

篇10

自護理專業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以及臨床患者對護理服務質量的需求日益提高,為了使在校學習3~4年后的護生能夠更快地掌握臨床護理技能、溝通技巧、健康教育水平,我科(普外科)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制定嚴密的帶教計劃,既有利于帶教老師有目的性教學,又能使護生有明確的見習目標,做到事前溫習相關知識,自覺參與到教學實施中。教學時間性強、目的性強、實習順序性強,使每天的教學計劃從“軟指標”變為“硬指標”,護士長可有效質控,保證護理教學質量[1]。

1 臨床護理路徑的基本概念

臨床路徑是一種為患者提供高品質、高效、低成本的醫療服務模式。它由臨床路徑發展小組CPDT(The clinical pathway development team)根據某種診斷疾病或手術而制定,讓患者從住院到出院都按CP的標準化流程來接受治療及護理,以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醫療與護理工作質量。2001年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著名護理學教授袁劍云博士專程去湖南省講學,講座的主題是新世紀護理臨床與教學進展,袁博士重點介紹了美國及西方大多數國家醫院中實施先進的臨床醫療服務模式-臨床路徑[2-4]。2003年我科將臨床路徑應用于臨床實習帶教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一般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我院為教學醫院,每年接收來自大連鐵路衛校(中專)、大連市衛校(中專)、大連醫科大學成教學院(本科)及大連大學高護專業(大專)的護生實習,學員豐富,學生層次各異,各院校實習計劃各異。針對往年帶教中存在的不足,我們2003年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帶教計劃中,使帶教的各步環環相扣,杜絕了帶教的盲目性,避免了隨機帶教,使教師與學員的實習目的更加明確、具體。

2.2 臨床資料 我們隨機抽取2002年在普外科實習的14名實習護士與2003年實習的14名護士分成兩組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3 實習要求

2.3.1 實習護士進入科室后,首先由護士長選派合格的帶教老師。帶教老師應首先評估實習護士已有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過去經驗,帶教老師應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教學應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

2.3.2 實習護士實行跟班制,帶教中做到放手不放眼,貼身帶教。學生臨床最想做的是無菌技術操作,為了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掌握正確的護理方法,采取一對一帶教方式(即一名帶教老師帶一名實習護士),做到貼身帶教使學生有充分的實踐機會,盡快掌握各項護理技能。

2.3.3 參與醫護查房,強化對普外科常見病的認識及護理。教學查房、床查房、個案查房是上級帶教老師進行的查房,使學員在接受專科知識的同時,了解單病種國內外現狀。

2.3.4 參加科室的業務學習和專題講座,拓展知識范疇。醫學的飛速發展使書本的知識已遠遠不能適應臨床需要,通過業務學習和專題講座不斷增補新知識以適應臨床需要。

2.3.5 學生要嚴格遵守兩紀,即作業紀律、勞動紀律。工作中認真負責,嚴格“三查七對”,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勞動紀律是基礎,作業紀律是保障。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才能保證醫療護理的正確性。

3 方法

3.1 制定出符合普外實習的帶教計劃 見表2。

3.2 每月讓實習護士書寫實習心得 收集實習護士的筆談記錄1次,分析她們的成績并及時給予表揚,同時查找其中的不足,并制定出整改措施。使臨床護理路徑發生變化時得到及時修補。

3.3 每月召集帶教老師1次 討論實習護士在實習期間帶教方案的優、缺點及不安全隱患,并加以整改。使不安全隱患的發生率降到0。

3.4 向患者發放滿意率調查表 針對實習護士實習期間的表現進行橫向對比。

3.5 認真檢查實習護士的操作過程 因實習護士動作較生疏,缺乏協調性,有多余的、錯誤的動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個別動作上,不注意相互之間的配合,尤其是無菌觀念上的問題應及時糾正。

4 結果

全年實習帶教不安全因素發生率為0,事故發生率為0,見表3、4、5。

5 討論

通過更改帶教計劃,極大地調動了實習護士參與到臨床實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帶問題參與工作中,做到全面帶教,重點帶教,培養出對專科知識了如指掌的同時,造就出具有寬厚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廣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過硬的護理專業理論、技能、健康教育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與協作能力及自我發展能力的合格的高層次護理人才。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素質的優秀護士,使他們具有獨立思考、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業務上能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技術、專科護理技術,并能將護理程序應用于闌尾炎、膽囊炎、急性腸梗阻、胃癌、腸癌、疝氣等病種的整體護理之中。具有初級的護理組織管理能力、護理科研能力等。

參考文獻

1 葛靜玲.關于病例導入式-問題定向相結合護理教學方法的探討.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7):74.

2 梁濤.護理臨床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中華護理雜志,2001,36(4):3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