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設計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4: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案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教案與學案的差異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具體安排和設計的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教學文書,也是教師設計的起步性引導、過程性點撥、終結性指導的具體方案。它著重體現的是教師教什么、怎樣教的問題,是以教師為中心,是單方面的。教師考慮的是如何把知識點傳授給學生,而不是考慮學生如何接受以及接受的方法,把自己放在主體地位,把學生放在被動地位。正因這樣,逐漸形成了“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
學案,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已有的知識積累、為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一種學習方案,也是指教師設計的供學生學習準備、學習知識、操作練習及其方法途徑的具體方案。它解決的是學生學什么、怎樣學的問題。它是教師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教與學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的一種媒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的學習,考慮了學生如何接受以及接受的方法如何,并且教給學生接受知識的方法,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學資源的互動,是開放性的,而不是封閉性的。它關注了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此形成了許多好的教學模式。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學生因素而形成的一種學習方案,而不是教案的翻版。
二、學案設計的原則
1. 學案設計,應將教案中一課時的內容寫成一個學案,不要幾課時的教學內容寫成一個學案。將知識點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學生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釋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讓學生參與進來,給學生參與的機會,鼓勵學生參與進來,激勵學生參與的熱情,提高學生參與的能力,讓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學習。
2. 學案設計,應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這里要考慮到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自學的能力和水平,要了解學生各方面的信息。學生的水平是有差異的,應形成層次性,要符合每一層次學生掌握知識和認知的規律,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以此來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創設高效課堂。
3. 學案設計,應理清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增強對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掌握知識(學會)與發展能力(會學)的統一,使學案成為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學習方式的載體,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
三、學案設計的內容
1. 學案設計,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應是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三維目標”,即要有明確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確定知識目標時,應考慮到不同層次(好、中、差)的學生,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以此建立他們學習的信心,使他們都有所收獲。要考慮到學生如何接受知識,注重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要交給學生學習方法,以此讓學生形成能力。要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也就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應形成怎樣道德品質,進行德育。不同的學科應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但都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掌握知識的過程,形成良好的品質。要有明確的能力訓練目標,要使不同層次學生形成不同的能力。要把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動態結合起來,以便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2. 學案設計,要認真鉆研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以此來把握傳授知識的重難點,找準最佳的切入點,把重點、難點的知識問題簡而明的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分組學習或探究式的學習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案設計,應讓學生總結本課時學習內容的要點,學會總結規律。并以此使之條理化,交給學生總結學習內容的方法,使之對所學知識形成網絡,對今后的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2
學案學案教學學習方式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指出:“課程功能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在長期的生物教學實踐中,結合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鉆研反思,總結方法,力求尋求到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教學模式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其中課堂教學模式的恰當選擇與應用是關鍵,學案教學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我結合“學案教學”總結規律、摸索方法,以下是我在實踐中總結的幾點體會。
一、學案設計方面
學案是“學案教學”的素材,也是平臺,因此學案設計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著學案教學的成功與否。我認為要提高學案的“質量”,在學案設計中主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學案要“精”“準”
通過學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在學習之前就對教學內容有所了解,發現自己的疑惑點、難點,構建知識體系,這樣在課堂上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去思考、探究,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師在設計學案時,要抓“準”核心問題,問題設計要“精”。在設計時教師要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感知教材,用學生的思維方式去研究教材,充分考慮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礙和思維障礙,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重難點,教會學生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基因突變”這部分時,對“隨機性”的理解上教材敘述的比較籠統、抽象,不好理解。因此,在學案上把“隨機”具體到“點”,即“隨機”包括“時間上”和“部位上”,這樣把概念的核心問題,精準的體現出來了。
2.學案要注意問題設計“層次性”
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活動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因此在教學中,對于那些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內容,學生難以一下子理解、領悟,可以把一些復雜的問題設計成一組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來處理。為此,學案編制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和興趣水平,讓大多數的學生能夠解決大多數的問題,在更大程度上調動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探究,引導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和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問題設計上要注意有層次性,有梯度,要先易后難,要有區分度,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這樣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教學效果。問題設計要明確分為A、B、C、D四個層次,即再現、延伸、應用、拓展并在每個題目后面注明,以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3.學案在反饋練習上要注意“典型題”與“易錯題”的選擇
“學案”在選題上要精,要有代表性,不能搞題海,要貼近高考選擇易錯題和典型題,這樣既鍛煉思維能力,又節省時間。這就要求在學案設計上教師不但要精通教材、精通考點,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層次、能力程度,把教材和考綱吃透。
二、學案應用教學方面
學案教學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學案教學在設計教學環節中堅持教師的作用啟發、點撥,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完成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啟發、補充,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我認為應用“學案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在具體教學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不能重“教”輕“學”
學案教學不能把完成學案當成完成教學任務,學案是給學生一個方案,引導學生預習,教師要把學案當成引導學生思維的工具,并不是做完學案就是完成教學任務,學案是交給學生學習的思維和方法,教師還要點撥、引領、反饋。點撥是在學生相互討論仍未解決的疑點,教師參與,適時點撥。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和重點的問題,在學生渴望釋疑的心理狀態下,教師針對其疑點,抓住重點,講清思路,把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2.學案設計要有“預設”和“生成”
學案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因此在設計學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展,要預設到學生的變化,這樣才不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學案”在思路和問題的設計上要給學生留有空間,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思維,這樣的課堂才是活的課堂、生成的課堂。在學案中我特意設定了個區域,名為“我的疑惑”,給學生空間思考、總結。例如,在學習必修三第三章第一節“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這部分內容時,由于開篇就是節選的科學發現史,生長素的發現過程并沒有完全給出,因此在達爾文實驗和詹森實驗之間學生無法理解“生長素的生長部位”,因此,我在學案設計時,就把這部分給出,讓學生自己設計探究生長素的生長部位,我的思考是畫豎線,這樣生長的部位就會出現虛線。課堂學生廣開思路,提出了很多想法,有的學生還思考是否可以畫出“等間距的橫線”這樣生長后間距會變大,這樣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思考、開動腦筋。
3.素質教育要注重學法指導
在學案中要注重解決重難點的方法指導,在思維的障礙點、知識的轉折點上設置問題,提示資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在《細胞核》這節課,課前有四條資料用于學生分析細胞核的功能,如果平鋪給學生,顯得資料繁多又有些難度,沒有邏輯性,學生讀完一點思路都沒有,我把這些資料設置成兩個實驗題,即如何探究細胞的控制遺傳的功能?如何探究細胞核的控制代謝的功能?自變量是什么?因變量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學生澄清了兩個極其相似的問題,通過學案讓學生學習掌握分析實驗的一般方法,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學案上設置的“問題引導”把規律套入前兩個資料,最后再獨立分析后邊兩個資料,這樣學生由淺入深,記憶深刻,掌握規律。再來分析資料就很容易,而且也便于記憶。
總之,學案應用教學在設計教學環節中要堅持教師的作用啟發、點撥,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完成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學生學習時依據學案,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學、討論、檢測等有效手段親歷知識的“發現”過程,主動參與知識建構,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學案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平臺,教師的深刻思維的展示。
參考文獻:
[1]彭暢.“學案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78-92.
[2]崔金波,趙家琛“學案教學”初探教學與管理[J].1999,(3):66-71.
[3]溫廷金.中學生物課啟發式學案教學初探[J].重慶師范學院出版社,2000,(2):55-62.
篇3
關鍵詞:學案導學; 設計初探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4-051-002
一、參與式學案設計的原則
1.指導性原則
教師在指導學生編寫學案的過程中,應善于指導點撥,答疑解難。一般在開始階段是指導學生剖析自身學情,了解新課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重難點以及與新課學習相關的工具書、拓展性資料等等,在后續的展開過程中,則重點指導如何圍繞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環節,以及如何圍繞學習目標聯系舊知、選擇素材、設計問題等等。
2.分層性原則
由于學生學段的不同,其參與的能力也會有所不同,對低年級的學生宜實施較低程度的參與,對高年級學生則開展較高程度的參與。一般可分為咨詢式、協商式、參謀式三個層次,在咨詢式層次中,教師咨詢學生,在考慮學生意見與建議的基礎上進行學案設計;在協商式層次中,教師和學生通過民主協商進行學案設計;在參謀式層次中,由學生設計學案,教師充當參謀,提供建議。
3.合作性原則
在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學案設計的過程中,要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以小組為單位,集中小組的智慧,讓小組長負責來共同設計一課的學習內容,也可以把某一課學案分為幾個部分,由每一個小組負責一部分,修改后再由老師批改和選擇。
二、參與式學案設計的實施流程
1.準備階段
該階段應該建立參與式學案設計的活動規定、規則等,按照學生的能力水平分好小組,分配任務。注意激發學生參與學案設計的興趣與意識,教師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進入學生的視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做到師生互動。
2.獻計獻策階段
此階段是通過一定的形式展開學生的獻計獻策活動,并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互動,達到相互激發、相互促進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傾聽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
3.合作設計階段
此階段的任務是將上一階段的想法與意見匯總起來,并著手對學案進行整體規劃與構想,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設計學習方法與策略,制定學習環節。
4.執行監控階段
此階段的任務主要包括:對教學的順利實施準備相應的工具、資源等,創設相應的條件,以利于方案的順利啟動;對已經設計好的學案進行實施,并在實施過程中作出相應的各種努力,以利于方案的順利執行。
5.開展評價階段
評價階段是對學案涉及的整個過程及其效果做一個綜合的判斷。具體包括“自評”和“他評”兩類,“自評”有學生自評、教師自評,“他評”有學生評教師、學生評學生、教師評學生。最后還應對整個評價過程作較為全面的總結。
6.反思反饋階段
反思反饋階段是師生開展評價之后,對整個學案設計過程中自身的表現等做一個整體性的思考,并將思考之所得反饋給自己和他人。
三、參與式學案設計的價值與意義
1.實現課程開發主體的多元化、民主化,促進“教學相長”
在以往的學案教學中,教師對課程文本的創新能力獲得了提高,也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然而,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亦有其局限性,它主要局限于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即只是尊重了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在課程的開發方面,學生幾乎沒有發言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有著自己的發展需求,一定程度而言,“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生的學習應當貫穿于從學習方案的制定到學習方案的實施乃至評價等一系列環節之中,所以學生在課程開發中應當具有一定的選擇權與創新權。而老師則充當學生學習的助手與指導者,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原創性,也有利于教師深度了解學生的學情,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交流和溝通,達成一致的協議。
2.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實現“生本教育”
在以往的學案模式中,教師一般都盡可能地根據學生的學情作了有針對性的設計,通過學案的實施,卓有成效的提高了教學效率,提升了學生的能力。然而學生能力的發展亦有其局限性,它主要局限于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而學生的提問、質疑能力卻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因為這種學案設計本質上仍是教師“教案”的翻版,貫穿其中的主線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一系列問題。師生在依案教學的過程中乃是在預設問題的指引下進行思考和討論,長此以往,學生就形成了某種程度的依賴性及思維定勢,本質上這仍未擺脫應試教育的取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重要性不亞于解決問題,它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體現,這種能力的缺失是我們傳統教學常被詬病的弊端所在。因此引導學生參與學案設計,這對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發展、構建“生本教育”具有切實意義。
3.培養學生的自律精神與主體意識,適應學習化社會要求
在以往的學案模式中,教師把編寫好的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按照學案的程序自學,自己解決問題并填寫答案。它把以往課堂上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這無疑比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聽前進了一大步。但如果我們冷靜思考,會發現這種模式明顯的弊端。它仍然“沒有改變教師主持課堂的本質,對學生的獨立自主、潛能挖掘、性格健全沒有益處。”學生整體上仍屬于一種“忠實的執行者”的角色,仍是照著教師既定的思路和模式在操作,并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培養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與習慣。當脫離了學案和課堂環境,學生仍有可能面對新的學習環境而顯得無所適從。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良好習慣是長期熏染和培養的結果。我們認為參與式學案設計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是一個隨學生年齡與能力的增長而參與程度不斷增強的過程,最終形成一種由他主逐步走向自主的終身學習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其學習的目的、方法、習慣均得到較好的鍛煉和鞏固。這對于我國傳統“嚴進寬出”的中高等教育銜接問題應該也會有一個較好的“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呂世虎,張定強,劉潔,靳健.《參與式教學活動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篇4
根據學案導學理論并結合地理教學實際,筆者總結歸納出了學案導學基本模式。采取“一課時一學案”的模式,為了突出教學重點,強調知識結構,把“學案”分成五個部分:目標導航――學法導引―自主探究―典例分析―基礎感悟―拓展創新。
應用該學案,教師首先要把學生學習的要求、學習程序和一些學習材料制成學案,提前發給學生,并搞好學案應用指導工作,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使用學案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評價工作,讓學生既要會按學案要求規范復習過程,又讓學生在學案上做好筆記和學習反思,整理和保存平時學案,便于以后再作復習之用。
下面以《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一節為例,具體介紹如下:
目標導航
依據新課標和考綱要求,對本課時主要考點從記憶、理解、應用等層面展示學習要求,使學生有目的、有準備地學習。
1.能夠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2.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說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3.要求學生能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4.通過我國位置優越、疆域遼闊的學習,加深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學法引導
根據地理學科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結合本課時學習要求與內容,提出一些科學實用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地理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圖文解釋中國疆域
2.利用經緯網進行空間定位
自主探究
針對本課時的知能目標,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創設新穎實用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地理概念、原理和規律,梳理和歸納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典例分析
依據重點考查內容,設置相應典型例題,深入詳盡剖析,探究方法規律,激活學生思維,有效地減少解題失誤,真正達到觸類旁通、以點帶面的功效。
例1 辨認四省區輪廓,完成下列內容:
(1)在A、B、C、D四省區中,鄰國最多的是_____,緯度最低的是_____,相鄰的省級行政區最多的是_____。
(2)填寫下表:
例2 讀下圖,回答:
(1)填出圖中數碼所代表的地理名稱:
鄰國: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海相望的國家: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海域: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大洋:⑨____________v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A尼泊爾、B塔吉克斯坦、C越南、 D渤海、E海南島、F山東半島前的字母填注在圖中。
例3重要城市
基礎感悟
是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是從知識到技能的必經階段。
一、選擇題
1.北回歸線穿過的省區自西向東排列正確的是()。
①廣東 ②廣西 ③云南 ④臺灣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2.與我國隔海相望的一組國家是()。
A.印度、文萊、菲律賓 B.馬來西亞、朝鮮、韓國
C.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D.文萊、菲律賓、日本
3.下列四組國家中,全部為我國陸上鄰國的是()。
A.俄羅斯、泰國 B.緬甸、孟加拉國
C.巴基斯坦、日本 D.越南、印度
4.我國疆域的四個端點中,位于北溫帶的有()。①北端 ②南端 ③東端 ④西端
A.① B.①③④C.①③D.①④
5.我國沿海的5000多個大小島嶼絕大部分分布在()。
A.南海、東海B.黃海、東海
C.黃海、南海D.南海、太平洋
6.我國的領海位于溫帶的有()。①渤海 ②南海 ③東海 ④黃海
A.①④B.③④ C.①③④D.①③
7.下列省級行政區中,與湖南省相鄰的是()。
A.河南B.重慶 C.福建D.安徽
8.我國沿海的省級行政區共有()。
A.10個B.11個 C.12個D.14個
9.下列國家中,與我國的南面接壤的有()。
A.越南、老撾、泰國 B.越南、老撾、柬埔寨
C.越南、老撾、緬甸D.尼泊爾、老撾、孟加拉國
10.我國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最大的是()。
A.新B.內蒙古C.藏 D.川
11.簡稱桂的省級行政區是()。
A.云南省 B.廣西壯族自治區 C.海南省 D.貴州省
12.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區是()。
A.東北、東南、西北B.西南、西北、東北
C.西南、西北、東南D.東北、西南、東南
13.下列省區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青海B.云南 C.山東D.甘肅
14.屬于我內海的是()。
A.渤海和黃海 B.東海和南海
C.渤海和瓊州海峽D.東海和黃海
二、綜合題
15、讀右圖,回答:
(1) 此圖所在區域是我國西部開發的重點區域之一,圖中央的?搖?搖?搖?搖?搖省是?搖?搖?搖?搖?搖,行政中心是________。
(2)填出圖中代碼所代表的省級行政區名稱(填簡稱):
①________③________
⑤________⑦________
⑧________
(3)填出圖中代碼所代表的省級行政區的行政中心:
②________ ④________
⑥________
拓展創新
提升思維能力,拓展綜合要求,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6.分析“我國某省級行政區的資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該省區的簡稱__________________。
(2)在該省區的土地利用類型中,草地面積最大,簡述其草地面積廣大的原因。并分析該省區草場的分布規律及其原因。
(3)該省區行政中心所在地區是我國古老灌區之一,也是該省區糧、油、糖的生產基地,影響該地區農業生產布局的主導因素是?搖?搖 ?搖?搖?搖。該地區過度發展灌溉農業會帶來哪些問題?(說出兩個方面的問題即可)
學案設計的原則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盡量一課時一個學案,以便控制學量,使學生明確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指導性原則。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了的核心因素,學習方法的知識是學生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學法指導是教會學生學習的前提和保證。因此在學案設計和編寫過程中,學法線貫穿始終。
問題化原則。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
問題設計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的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層次性原則
篇5
關鍵詞:教學大綱;導學案;合理設置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實現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礎;自我管理則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標志。”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努力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真正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導學案就可以幫助教師實現上述目標。因為導學案的主要目的是溝通教與學,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因此,教師應采用導學案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那么,我們該如何設計導學案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
這是教師設計導學案的前提。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為我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我們只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才能根據對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設計學生的學習目標,從而才能使學生獲得真正的發展。所以要想設計好的導學案,教師必須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
二、潛心研讀教材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所使用的教學材料,是教學的基礎。同時,它也是設計導學案的基礎。因為導學案是教師依據教材所提供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案。所以,教師在設計導學案前應潛心研讀教材,從而使導學案和教材完美結合,真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那么,教師應如何研讀教材呢?
1.整體把握
教師要想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就必須明確教材內容之間的聯系,清楚每一部分的地位和作用,知道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知識點。只有這樣,教師在設計具體某一課的導學案時才不會遺漏知識點,才能使學生學到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的知識,從而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體系,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2.弄清重點
語文知識是繁雜的,如果教師自己不弄清一節課的重點是什么,那就會使學生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要掌握什么知識。因此,教師在研讀教材時應弄清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關鍵點。這一點體現在導學案上,就是教師要突出重點,使學生清楚自己該掌握什么知識,獲得什么樣的能力。如果教師能做到這一點,不僅能使導學案更加精練,還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可謂一舉兩得。
三、全面了解學生
新課改理念提倡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導學案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因為學生是導學案的使用者。為了更好地使導學案符合學生的學情,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也就會有不同的學習需要。而且他們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也不一樣。此外,學生的情感、態度、興趣、認知方式等也各不相同。這些都需要教師去了解。教師只有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導學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所以,在設計導學案時,就應該針對學生的個性而設計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使全體學生都獲得發展。
四、合理設置學習目標
合理的學習目標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和調控功能,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知識,實現有效教學。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重視學習目標的設置。具體來說,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學習目標不宜過多,不能面面俱到,以3~4個為最佳。第二,學習目標應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第三,學習目標必須具有可操作性。教師在設計學習目標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既不能過低,使學生沒有收獲,又不能過高,造成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也很難達成學習目標。第四,學習目標的表述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辭。這樣才能使學生清楚自己所要達成的目標,從而真正掌握知識。
五、引入生活化的內容
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根據所學內容引入與之相關的生活現象。這樣不僅體現了語文教學內容廣泛的特點,使語文教學更加生動活潑,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而且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現問題,真正鍛煉了實際應用能力,獲得了更大的發展。這樣,學生也就能真正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導學案的核心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想讓學生真正進行自主學習,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必須教學學生學習的方法。如學生剛開始接觸導學案時,教師可在設計時專門提供給學生一些具體方法,使學生借助這些學習方法、解題技巧完成自主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就學會了自主學習。這樣,導學案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七、博采眾長
個人的時間、精力和智慧總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博采眾長,使導學案更加完美、成熟。如設計導學案時,同一備課組的教師可以共同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集體構建導學案,以形成統一的重點、難點,統一的學習目標,統一的學習要求,統一的探究問題,統一的學習活動。這樣可以集思廣益,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位教師的優勢,使導學案真正發揮作用。教師還可以參考名師的導學案,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篇6
下面就本人的一點經驗,淺談一下初中物理復習課中的學案設計。
物理復習學案的主要內容大致包含以下三部分:1.知識的歸納整理。2.知識的遷移訓練。3.中考的知識鏈接。
知識的歸納整理是復習課的“溫故”環節,知識的歸納整理可以以簡單的生活中的物理情景融入物理主干知識的填空或知識框架的結構讓學生進行復習,知識歸納整理也是復習過程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然而,學生對復習課的學習激情下降,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成為我們老師必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烏魯木齊市的中考試題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方向,以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或生活中常見物品為背景,將本節課要求學生溫故的知識融入其中,通過知識的整合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
知識的遷移訓練是復習課的“知新”環節,知識的遷移是以學過的舊知識為前提的,學生只有掌握了能解釋物理現象的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規律,才能做到學習遷移。我覺得知識的遷移訓練首先要注意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實現原有知識向新知識過渡的重要途徑是歸納和概括,學生對知識的概括水平是影響遷移的重要因素。學生具有獨立地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能覺察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歸納新舊知識的共同特點,這就有利于知識和技能的遷移,生疏的問題就變得簡單得多。
例如在浮力的復習學案中引入圖1,Q為銅制零件,其上部為邊長L=0.2m的立方體,下部為邊長l=0.1m的立方體。Q的下表面與容器底部粘合,且水面恰好與Q上表面相平,則零件所受的浮力為( )
A.0N B.20N C.60N D.80N
該習題的設定首先是學生在復習的前提下精心的遷移訓練,學生不能死搬硬套阿基米德原理進行直接計算,要讓學生對浮力的產生和大小有一個全新的認知。
其次,物理遷移訓練中要注意數學知識的遷移訓練,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對學生理解物理定律和公式及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抓好數學知識的遷移訓練,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遷移水平。
知識遷移訓練中,既要有正向思維的訓練,也要有逆向思維的訓練,思維定式對學生練習效果的負面影響比較突出。為了使學生不至于機械地反復練習一種方法或類型的練習題,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學生量身定做一些能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的練習題。同時為訓練學生逆向思維,可以對一些已做過的基本練習思維程序做一點相反的安排。如:“浮力”一節的課后習題思維都為已知ρ、v求F浮,只要把題目的已知條件進行調整,補充一些已知ρ、F浮求v的習題進行訓練,即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體的體積。那么學生在遇到沒有量筒,只有彈簧測力計,要測量物體的密度的問題時,就可以先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變式求出物體的體積,再通過彈簧測力計測算出物體的質量。學生通過這樣的訓練就容易實現知識遷移。
中考的知識鏈接是復習學案的“升華”部分,讓我們的復習更具目的性和時效性,我們可以通過對往年中考題的研究,試探性地出一些類似于預測性質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考查,例如:如圖2所示,當吊在彈簧測力計下的物體浸在水中的體積為物體體積的1/3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5.0N;當物體浸在水中的體積為物體體積的1/2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5N。從彈簧測力計上取下物體將其緩慢地放入水中(容器足夠大,水足夠多),則物體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為( )
A.9.0N B.8.5N C.8.0N D.7.5N
該中考題目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在講解清楚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做變式處理,變化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當吊在彈簧測力計下的物體浸在水中的體積為物體體積的1/3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6.0N;當物體浸在水中的體積為物體體積的1/2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5N。從彈簧測力計上取下物體將其緩慢地放入水中,則物體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為多少?雖然在數據上做了簡單的處理,但是題目的本質卻發生變化,因為物體的密度此時比水大了。通過習題的設置和拓展達到復習過程中的“升華”。
在編寫復習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從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知識的歸納整理,注重鞏固學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來達到復習結果的初等要求。通過知識的遷移訓練,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通過中考的知識鏈接部分,讓學生對課標和考試大綱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知道考什么、怎么考,達到復習結果的高級要求。
最后還要注意學案中忌超綱超本的題目出現,誤導學生的復習方向,要加強解題指導與練習,忌把學生拖入“題海”或生搬硬套的重復練習的誤區。
篇7
【關鍵詞】數學;預學案;習題;有效設計
日前,蕭山區教研室根據當前的課堂教學改革走向,因荻為,提出了“學為中心,教學生學”宗旨下的“一科多模”課堂教學新范式的構建。“預學案”就好比有效教學的“探雷器”,它能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知道如何學習,為學生后續發展提供可能。同時,讓教師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更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更有效的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預學案的針對性與明確性
所謂針對性,就是預學案設計的目的要明確。一方面要針對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據此設計題目,才能最大化地發揮預學案在課堂上的作用。
比如在設計《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這一課的預學案時,首先便需要聯系學生當下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考慮到學生已經學習過了“小數乘法”和“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知識基礎”,而且已積累了一定的探究經驗,如轉化思想方法等。這些都表明了學生自主探究“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是可行的。于是,設計預學案時便可以通過情境引出兩道除法計算,第1題是小數除以整數,王老師用7.2元錢在超市里去買了9本練習本,你知道每本練習本多少錢嗎?7.2÷9=0.8(元)。學生已具備相應的算法。第2題是小數除以小數,現在商品特價,每本練習本的價格為0.6元,那么7.2元可以買幾本這樣的練習本?7.2÷0.6=?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無法直接解決問題,形成新舊知識的對比,怎么辦?刺激學生在大腦中搜索可以借助哪些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激發學生對新問題產生探究的欲望。
二、預學案的學科交叉性與趣味性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智力是多元的,是一組能力,包括語言智力、數理智力等。因而現代課程理念強調不應把各門學科完全割裂開來,而是講究各門學科之間的綜合。教師應鼓勵學生尋找各門學科的契合點,融會貫通,培養他們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說,在《比例》這節課的預學案里,可以設計類似這樣具有整體協作性的習題:“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可以提問:(1)出現最多的是哪個字?(2)“唧”這個字在這句詩在這句詩中出現了幾次?(3)“唧”這個字占全詩總字數的比例為?(4)自己嘗試找一首詩,要求是其中一個字出現的次數最少占總字數的1/6。這是語文和數學的聯系。
通過預學案中的習題,將各個學科同數學緊密聯系在了一起,一方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與生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數學學科的實用性,讓學生對數學作用有了更充分的理解。
三、預學案的生活化與實踐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通過生活化場景在課堂習題中的應用,讓學生通過觀察、考察、嘗試等活動,可加強社會認知,提升社會參與意識,讓學習數學真正成為學生的興趣所在。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之前,可讓學生做一回裝修設計師: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父母提供一份裝修建議嗎?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問題來考慮: (1) 量出每間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算出每間房間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 (2) 根據自己家庭的生活條件和自己的愛好,在材料表中選擇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錢數? (3) 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四周裝上貼腳線,共需要多少米?
通過此類習題,學生既能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讓數學回到了現實生活中,加強了學生對數學價值的認識。
四、預學案的探究性與歸納性
數學教學得法于課內,應用于課外。應引導學生在實踐性作習題中通過自己的努力, 歸納、推理、探究出事物的規律,從而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
例如,在復習“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時,筆者所在學校的劉加勒老師在預學案中布置了這樣一道探究性習題:生活中有許多物體都是圓形的,如碗口、杯口、下水道井蓋等等,你知道這些物體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嗎?學生通過搜集、整理、計算、分析,得到了許多有趣的結論:圓形的物體較為美觀;在周長相等的情況下圓的面積最大;圓的直徑都相等,井蓋做成圓形的就不容易從井口掉下去……通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建設性地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
五、預學案的層次性與開放性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在設計預學案的時候,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和成功的機會。
比如“我校五年級師生230人去外出參觀,大客車每天每輛需1200元,限乘40人;小客車每天每輛需650元。限乘25人。你算算怎樣租車合適?”學生可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此類開放性習題是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會思考、善于思考、巧于思考,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的一種好題型。
預學案該如何管理落實,使其不流于表面化的形式也是我們要思考解決的問題。一方面固然與習題設計本身的好壞有關,而另一方面也應該端正學生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預學案的重要性。
預學案作業歸根結底只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但是其背后所蘊含的問題、思想與方法無疑便是我們數學教學所真正追求的所在。通過這些形式多樣、內容上體現個性化和生活化的預學案,能夠激發學生用眼去發現,用手去創造,用腦去思索,形成技能技巧、培養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導學案 合作學習
學案導學是我校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核心是“導和學”,關鍵是老師,根本在課堂,主體在學生。借助這一模式,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臺,讓課堂充滿魅力。導學案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方案,它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的教與學模式,體現了學校落實素質教育的信心和決心。下面我結合自己實踐,談談我們在導學案設計上的一些理念和做法:
1 數學導學案的設計理念
“以學定教,同案協作”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明確學生有效學習有賴于教師有效設計。“導學案”的設計,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關注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關注課堂師生共同成長的互動性。其核心是:根據學生的有效學習的需要,以及班級授課的特點,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基本教學策略是:“問題式導學,過程式學習”。在操作過程中強調“學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 教學中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潛移化”,使三維目標落到實處。
2 數學導學案的設計流程
目前我們一個“導學案”的形成,要經過“五備”過程的歷練,即個人初備、形成個案;集體研討、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跟蹤聽課、形成復案;教后反思、形成補案的過程。
2.1 主備人備課。提前一個月由備課組長對本學期的備課任務進行分工,主備人鉆研課標,了解學情,鉆研教材,先寫出一個星期的助學案草稿,通過釋銳平臺發送給同備課組成員,其他組員同時也要備課,在教材上留下痕跡,但不需要寫出助學稿的草稿。
2.2 備課組備課。備課組長召集本組組員,集中大家的意見,修改后定稿,再由同組的審核老師復核,沒有問題后打印出來,由備課組長交學校分管領導審核簽字,交印室印刷,提前一天發給學生,學生按照導學內容去自學教材(以上版塊教師研究的是教材、課程標準與考綱,備出公用助學案)。
2.3 課前備課。助學案雖經備課組集中研討,但畢竟是靜態的、共性的東西,各個教師情況不同,各個班級學生基礎也不同,學習習慣、個性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每個任課老師在批改導學內容后,考慮自身的情況及班級學情后,對上課的思路、環節進行調整后才能形成自己的助學案。
2.4 課后反思。教師上完課后,反思自己助學案的得失。最終修訂稿的電子稿傳至備課組長存檔。
集體備課是編制導學案的關鍵。現在我校的導學案已形成一個統一的模式,即:課標解讀、導學內容(課前熱身、知識點剖探、自主質疑)、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達標測試和盤點收獲。導學案以實用性和高質量為編制原則,兩人一組具體編制。編制時實行電子稿,并注明編制時間和編制人和審核人,每課時1份。當然在編制過程中,老師們也付出了很多辛苦。每一份導學案的編制,我們都翻閱了大量的教學資料,并借助網絡廣泛地尋找材料以便充實學案,盡可能地把導學案作精做細,然后我們再根據教學案做好課件,進一步提高導學案的使用效果。
3 數學導學案的設計環節
3.1 課標解讀。①學習目標:根據本課時知識內容、課程標準及其考綱的要求而確定了學生的學習目標,而不是我們通常的教學目標。②學習重、難點:依據考綱、課標的要求重要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背景預測可能在學生學習過程出現的難點。
3.2 學習過程。學習過程又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3.2.1 學前熱身。主要是指學習新課所需要的知識儲備。其內容:①上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堂清試題的易錯點;②本節課新知識學習所需的知識鋪墊;③引入新課的問題情境等。
3.2.2 課前導學內容。包括兩部分:①自主學習,這部分問題設置低臺階、小步子、多層次。把課本內容巧妙變形,設計成問題串,給出處理每一個問題的方法和探究形式,分散了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同時也使學生依據學案有指導性地進行自主學習。②自主質疑,目的是在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的總結和概括基礎上,讓學生體會本節課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同時對本節課提出新的質疑。
3.2.3 合作探究。本環節即是知識提高,又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擦出火花的部分。問題的選取一定要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體現出知識的內涵和高度,解題方法多樣性和格式的規范性。
3.2.4 精講點撥。依據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針對導學內容中學生易出現的共性問題,設計2~3道典型例題,課上進行重點講解。
3.2.5 達標檢測部分。根據每節課的特點,緊貼教學內容,恰當編制3~5個題目,檢測學生本節課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3.2.6 盤點收獲。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重點、思想方法與技能的認識自己進行反思評價,對“導學案”進行及時的消化、整理、補充和歸納,并整理錯題集。同時教師要適時將“導學案”收上來,仔細查閱。對“導學案”上反映出的共性問題及時安排指導和講解,為下一課時的學習和導學案的編寫設計找準起點。
3.2.7 拓展作業。即能力培養。依據大班額教學優生培養的需要,設計1~2個本節課知識應用的綜合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訓練,提高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大家能看得出,數學導學案的設計過程簡潔、思路清晰,緊扣 “學為主線”展開,層層推進,清新、自然。
總之,從初識、到接受、再到現在的教學模式形成的過程中,我越來越覺得數學導學案使數學課堂回歸了“原生態”,提高了課堂效率。在課堂教學中,依托數學導學案,能讓學生有更多的展示,使課堂變成學堂,教師才能用新的角度和眼光去審視我們的課堂和孩子們的思想,才能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和探索未知的新奇,最終使我們的課堂簡約、平實、高效。
參考文獻
1 中學數學新課程標準
2 肖川.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篇9
[關鍵詞]高中化學 導學案 設計
“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發揮最大效益。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然后,根據學案要求完成相關內容,學生可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見解,師生共同研究學習。“學案導學”關鍵在于學案設計和教師導學,抓好這兩個方面才能使“學案導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發揮最大的效益。
一、導學案設計的目的
導學案是老師根據教學大綱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置的。是全體教師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學生學習中的指南針、路標圖。導學案使用的目的旨在,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真正的會學、學會,最終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二、導學案設計的基本環節
導學案注重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設計,它的環節應當是科學的、合理的,不應固定模式,我校化學組的導學案設計有一下6個環節組成(以乙醛為例):
1、學習目標,了解乙醛的結構,通過乙醛的化學性質掌握醛的化學性質。能完成乙醛與銀氨溶液、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的實驗。學習目標的制定能體現三維目標。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設置不同的目標。
2、重、難點,重點:醛的化學性質,難點:乙醛與銀氨溶液、新制氫氧化銅的實驗。重點突出,難點學生能突破。
3、預習指導,CH3CH2OH+O2一完成方程式,就可以引入醛。形式靈活多樣。
4、自主學習,通過教材學習,結合導學案的內容能了解本節的基本內容。
5、課堂展示,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反應原理,方程式等內容,可以書寫,可以口述,可以是文字、化學符號、圖表等形式都可以展示給大家。
6、達標檢測,1、乙醛與氫氣的反應屬于( )反應
A.加成 B.取代 C.還原 D.消去
2、寫出CH3CH2CHO與銀氨溶液的反應
題量不易太多,能反映本節重點即可,同時還能鞏固所學內容,要求學生當堂完成。
三、導學案設計的編排
經過近兩年的學習研究、探索,再加上我們化學全體成員的努力,我們化學組基本形成了一套編排導學案的程序:即提前備課;集體研討;二次備課;課后優化。
備課組長提前一周召集全組成員就下周內要講的內容進行說課,確定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分析學生情況,并確定好導學案編制人。編制人根據研討的情況開始編制導學案。
在第二個周的教研活動中,主備人拿出導學案初稿,集體研討,尤其是資歷較深,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提出寶貴意見,經過修改方可定稿。定稿后立即送往文印室復印,在使用前兩天必須復印出來,隨后發到學生手中,正式上課前收齊后全部批閱,記錄出現的問題,進行統計,任課老師對導學案再次進行補充完善,即二次備課。上完課后,老師要根據課前及課堂的使用情況進行反思,在導學案的有關欄目或者空白處填寫教學后記,即課后優化。從而不斷地去完善,超越自我。
四、導學案設計的基本原則
高中化學導學案的設計不是簡單的照搬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習要求和教材內容,它既要依附于教材,又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還要把教材中嚴謹的、科學性和應用性極強的知識變為能讀懂的、易接受的知識。幫助學生確定所要掌握的學習目標,并給出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其基本原則是:“目標明確,方法得當,容易操作,效果明顯”。
五、高中化學學案設計的策略
1、教學內容的問題化策略
在新授課教學設計中用的較多。將教材中以“定論”形式陳述的材料,轉化為引導學生探究的“問題”形式,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盡量把問題的落點確定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以不斷激發學生探討問題、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這樣會增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2、教學內容的結構化策略
在化學學科的學案設計中用的較多。對化學學科而言:具備結構化、網絡化、程序化的化學知識、技能和相應的學習策略是學習能力水平提高的關鍵。因此,針對化學內容繁、散、零碎的特點,設計中把零散的知識組織成結構整體或總結成規律、方法,形成知識網絡,能大大提高記憶的牢固性以及知識檢索的效率。
3、教學內容的經驗化策略
新的學習材料只有與學生認識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建立合理的聯系,才能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是理解新知識的基礎。因此,在學案中通過設計復習題或提示或鋪墊,來激活與學習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
4、解題優化策略
精選例題與習題納入到學案中,并通過典型例題的剖析,引導學生嘗試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歸一等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5、教學內容的情景化策略
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觀察、感受為基礎,強化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為中心,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以陶冶學生的情感為動因,滲透教育性;以解決問題為手段,貫穿實踐性。
如“鐵和鐵的化合物”問題情境的設計
教師:大家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削皮后的蘋果顏色就會變銹,誰能知道其中的奧秘呢?
學生:思考、困惑(引起認知矛盾),
(注:這一提問就如同在學生平靜的腦海中,投下一顆石子激起了疑問的浪花,大家議論紛紛。正當學生處于“心憤憤,口悱悱”的時候。)
教師:(問)Fe2+與Fe3+在溶液中各顯何種顏色,有哪些化學性質?
篇10
摘要: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應該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我們要結合自己的班級實際情況設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出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精髓的“先學后考再教,當堂練習”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象考試那樣緊張的討論和探討,明白該節課應該知道了解和掌握的內容,而這種模式得以有效實施的載體之一就是學案。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案 能力
下面就我的教學實際談談,學案的設計: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設計
一、學習內容:
五年級上冊第72~73頁例4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3題。
二、學習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會用豎式進行計算。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三、重點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四、難點
理解“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五、學習過程:
(一)獨立嘗試
1、復習
⑴計算。
268÷4 224÷4 345÷15
⑵填空x kb1.co m
①0.32里面含有32個( ),1.2里面含有12個( )
②0.25里面含有( )個百分之一,8里面含有( )個0.1
2、預習
⑴你能解決例4圖中提出的數學問題嗎?怎樣列式。你能估算出它的結果嗎?
買3千克蘋果共用9.6元,平均每千克蘋果( )元多一些。
買5千克香蕉共用12元,平均每千克香蕉( )元多一些。
買6千克橘子共用5.7元,平均每千克橘子( )元少一些。
(二)合作交流
⑴9.6÷3你能嘗試列豎式來算出結果嗎?
⑵商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⑶試一試,列豎式計算12÷5,5.6÷7
⑷余下的2不夠除,怎么辦?在余數2后面添上0后的20,表示20個什么?求出的商表示多少?
⑸個位上不夠商1怎么辦?在什么情況下,小數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⑹試一試,列豎式計算0.2÷5 3÷15
⑺說一說,你認為小數除以整數應該怎樣計算?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提升
1、完成第73頁練一練
2、完成第76頁第1、2、3題
3、幫助下列題目確定商的小數點的位置。
5.82÷3=194 6.93÷7=99 14.7÷14=105
(四)回顧反思(教師訂正學生的答案):省略
我的收獲是: 。
(五)課后作業
⑴一臺拖拉機5小時耕地3.55公頃,平均每小時耕地多少公頃?
⑵五(1)班有班費24.2元,同學們賣廢品又得到16.4元。用這些錢可以給小書架買7本《少年科技》,每本《少年科技》多少元?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設計:
一、學習內容
五年級上冊第74~75頁例5、例6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三第4~7題。
二、學習目標
1、理解并掌握由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應用規律正確口算一個數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和主動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
三、重點
探索一個小數除以10、100、1000所引起的小數點位置變化的規律。
四、難點
向左移動時位數不夠要在左邊添“0”。
五、學習過程
(一)獨立嘗試
1、復習
⑴4000克=( )千克 60分米=( )米
⑵口算
9000÷10= 9000÷100= 9000÷1000=
2、預習
⑴先用計算器計算,再填空
21.5÷10 = 21.5÷100= 21.5÷1000=
21.5除以10得( ),就是把21.5的( )向( )邊移動了( )位;
⑵填表(用計算器計算)
152.7 32.1 0.8 600
÷10
÷100
÷1000
(二)合作交流
⑴一個數除以10,商和原數比較小數點向哪邊移動了幾位?除以100, 1000呢?
⑵任意找一個小數,分別把它除以10、100、1000……,看看小數點位置的變化情況與剛才結論的是否一樣?
⑶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⑷500千克=( )噸 225千克=( )噸 40千克=( )噸,你是怎么想的?
⑸40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可它的整數部分只有兩位,應該怎樣處理呢?
(三)鞏固提升新課標 第 一 網
1、完成第75頁第2、3題,第76頁第4、5、6、7題
(四)回顧反思
(五)課后作業
1、4.75千米=( )千米( )米 2080厘米=( )米
2、如果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擴大100倍,積就擴大( )倍。
3、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所得數比原來的數大8.1,那么這個數是( )。
4、一桶水連桶共重9.2千克,倒去一半后,連桶還重5.6千克,問桶重多少千克?
5、已知a≠0,a×1.1=b×0.8=c×1,請將a、b、c按從小到大順序排列起來。
6、98克=( )千克 0.4米=( )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