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主題墻飾設計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2: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園主題墻飾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幼兒園主題墻飾設計

篇1

關鍵詞:幼兒園主題墻飾;創設策略

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具有很重要的影響,這關系到幼兒的成長環境,也關系著幼兒的學習興趣。創新班級主題墻飾,讓墻可以由“靜”變“動”,成為班級主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幼兒園創新班級主題墻飾的必要性

幼兒園在傳統的班級墻飾布置方面只注重環境創設的單方面作用,側重幼兒園環境的美觀、整潔與有序,關注了外在的形式,而忽視了班級環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這些環境創設的內容都比較簡單,缺乏整體意識,最重要的是班級的環境創設幼兒很少參與,一般都是教師自己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只是參觀者,機械地接受了教師在環境創設中的安排,這樣不利于幼兒思維的拓展,也忽視了班級環境對幼兒教育的隱形教育作用,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環境創設者忽視了班級主題墻飾對幼兒成長的作用。

二、班級主題墻飾創設的策略

在進行班級主題墻創設之前,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設計并制作墻飾,這樣就會滿足幼兒參與動手的意愿。在班級墻飾創設成功后,幼兒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加學習的動力,在幼兒動手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全員參與,讓幼兒感覺到“我能行”,并且要用欣賞以及鼓勵的語言幫助幼兒,引導他們解決在創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困難,并且在創設完成后,教師對幼兒的勞動成果要進行評價。

此外,在創設班級主題墻飾的時候,可以選定動態的墻飾,因為長期不變的主題墻,會限制幼兒的想象力,減少了幼兒與周圍環境互動的機會。創設動態的主題墻,可以隨著主題的變化而變化,或者可以考慮主題背景不變,改變主題活動的內容,主題墻飾凝聚著幼兒的勞動成果,記錄著他們的成長足跡,所以,動態的主題墻飾可以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

總之,在班級主題墻飾的創設活動中,要充分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創設適合幼兒成長的主題墻飾,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也提升幼兒的教學質量。

篇2

關鍵詞:主題墻;幼兒;互動性

隨著我國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環境創設成為一個重要的關注點。而主題墻作為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方面,受到了來自一線幼兒園管理者與教師的高度關注,相關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也逐漸增多。這些研究或闡發主題墻的重要性,或對主題墻利用的現狀進行批判性分析,或提出一些主題墻創設的原則。對于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主題墻創設,不同的幼兒園有不同的體驗。本文認為,主題墻創設應注重互動性,方能發揮其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主題墻的概念與功能

主題墻,又稱主題墻飾,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間里運用色彩、線條、構圖等方式塑造出來的表現主題內容的藝術形式,它是幼兒園各個班級根據不同的主題活動內容所創設的墻面。其應當是由教師或幼兒圍繞中心議題或與之關的內容來創設墻面環境,它是一種隱形的教育資源,與課程主題相輔相成,具有教育和審美的功能。鮮明的主題、鮮艷的色彩和生動的形象是主題墻的美學特色,它具有豐富的審美內涵,對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健全人格和身心全面發展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同時也是豐富幼兒園教育環境,提高幼兒審美教育質量,優化審美教育手段的重要途徑。

二、當前主題墻創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美化,輕教育,主題墻的教育力量難以凸顯

眾所周知,學前教育就是要將孩子已獲得的能力經驗當成新能力的發起處,促使孩子在已獲得能力中“發展”成自發形成的從未接觸和擁有過的能力和經驗。可實踐中很大一部分幼兒園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墻面環境創設的重要性,大多以浮淺的各式各樣的卡通造型大面積大范圍的布置裝點著幼兒園的墻面,甚是精美好看,無可厚非的是,主題墻作為班級環境的一部分,承載著多種教育功能,不僅具有審美價值,還具有作為幼兒園主題墻的更重要的價值――教育價值。很多幼兒園在制作主題墻時尚未足夠重視周圍效應的不可替代性,看中扮靚而做,有的其實已不符合孩子的需求與興趣,而且也未能與課程等相配合,如此一來使得主題墻環境的教育價值凸顯不夠。

(二)創設過程中幼兒自主性發揮欠缺

在主題墻創設中,很多時候,幼兒常常被排除在外,造成教師一方忙前忙后,出力不少但,由于兒童很少參與其中,興趣缺失,故而更談不上引導幼兒與墻面互動,從中得到發展。如果可以換個角度,從幼兒的興趣需要,知識建構方面考慮,多聽幼兒心聲,讓幼兒更多的參與其中,與他人合作,手腦并用,操作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與資源,他們定能從中收獲更多的東西,難道不是學前教育實用主義主張的嗎?要做到聽取幼兒心聲,首先要做到,尊重幼兒,讓它們真正而成為環境的主人。關注幼兒的需要與興趣,在日常教學活動包括游戲里,捕捉有一定教育價值的興趣點,結合當前幼兒發展水平和教學(主題)活動進行作以有機生成,為墻面的創設不斷引來素材。另外不可忽略的,我們應當給予幼兒充分的信任,使它們的所需所想能夠得以滿足,創設主題墻時,使不同層次幼兒的意見得到采納,投入主題墻創設中,讓每個幼兒享受這個美妙的過程,無拘無束,天馬行空。

(三)家園聯系不夠

很多人認為,在現代課室教育環境的規劃中,主題墻就歸根于膚淺的美化部分,不夠重視它的輔助教學力量、包括對幼兒各方面發展程度的反饋作用。越來越多的教師發現,必須將家庭的力量發揮融入到幼兒園墻面教育中,讓家庭理解課室墻面內容對孩子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才能真正調動家長積極性,提高家庭參與度,真正發揮來自家庭的教育力量!

(四)過分看形式,忽略參與價值,孩子與主題墻交互作用不夠

在主題墻的創設中,很多時候是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現有的材料來確定內容,而不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教育活動來確定,而不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教育活動來確定。是為了墻面的布置,純粹為了完成任務。盡管墻面五彩繽紛,內容大多以童話故事,小紅帽,或者以花草樹木為主,點綴一些昆蟲,動物等,這樣的主題墻形式比較單一,也比較孤立,缺乏教育性和與幼兒的互動性,不利于幼兒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

(五)長時間固定不變,更新緩慢

一些幼兒園因為多種原因,墻飾的布置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都不會更新,長久下去,早已失去了新鮮感,可以想象,這樣的墻飾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幼兒只會對這些墻飾視若無睹,那么它的存在也就毫無價值了。

三、如何讓主題墻真正實現其價值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要想讓主題墻真正發揮其獨特而不可忽視的教育作用,首先應從以幼兒為主體,進行主題墻創設為切入點,而后緊緊圍繞教育目標,確定教學內容(該內容應來自幼兒生活且融入生活),充分發揮各參與成員(幼兒、教師、家長)之間,所設計墻面前后時期內容之間以及墻面內容與教學活動之間,多方有機聯動作用,共同創設幼兒喜愛,可與之產生積極互動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協助教學活動深入推進的立體化主題墻環境。

(一)在主題墻創設中充分發揮幼兒主體性

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對周圍環境的創設應加入孩子的思想與做法。有了孩子的大腦和想法所制作的課室主題墻能夠讓他們對主題墻多多熟知、多多喜愛、多多參與其中。”課室中主題墻制作經常將主題活動進行過程作為為宗旨與方向,然后加以課程所需來制作主題墻的時候,老師應跟隨課程發展地導向,以老師指向,培養孩子自主融入、體驗、思考、和孩子一起構想和主題想聯的主題墻。

在主題墻制作中,要非常重視尊重孩子,讓它們成為環境的主人。關注孩子的內心想法和需要,這樣一來,在原有課程學習過程中快速有效得挖掘孩子有閃光點的內容,合成高效的墻面創設靈感,為課室環境質量的提升與發展給予源泉。

(二)開展制作多方有機聯動的主題墻

在這里我所倡導的是一種參與者、墻面內容和教學活動有機互動的主題墻創設模式。首先,著眼與參與者,在主題墻創設中主要涉及到的主體為教師、幼兒、家長,為了讓主題墻扎實有效的為幼兒發展服務,應當使主題墻實現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家長與幼兒之間、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讓家園共育真正發揮其獨到的作用。

1.教師與幼兒的互動

總的說,主題墻的制作常常將課程發生作指引,在協同課程需求制作課室環境時,老依照主題發生的要求,以教師提示,放手孩子主動融入、構想、設計、和孩子一起制作與主題聯系的墻飾。

2.家長與幼兒的互動

為了豐富墻飾的知識面,我們還可經常請家長與孩子共同收集相關的資料,給與家長與孩子充足的時間,讓發現問題,挖掘資料能夠伴隨親子互動學習的全路線,爸爸媽媽可給予幼兒更多的支持與幫助,使得幼兒可以對這些自己發現的問題和內容投入不少的研究,探尋,擺弄,從而收獲領悟,加強幼兒與同伴溝通想法和信息勇氣。

3.教師與家長的互動

主題墻創設可以家長開放日的形式,讓家長與教師在一起,圍繞孩子們的興趣點,和孩子們一起,在做做、玩玩、畫畫、貼貼的歡快氣氛中,完成主題墻的主體布置,在教師、家長與幼兒的互動中,慢慢形成更豐富的信息交往與溝通。

4.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通過主題墻,可以激發幼幼互動,是直接、間接滿足每一個幼兒需求的好方法。由于主題墻飾會保存一段時間,每一個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隨時與主題墻互動,并與其他幼兒分享自己在強勢上所獲得的信息、感受、想象和經驗等等。

5.墻面內容間的互動

班級主題墻往往是處于動態的建設中,幼兒在墻飾與教學的互動中,兩者互為一體又互相促進。有時,教師可將所要學的知識,下一階段主題墻的部分內容,或是在與墻面互動中和教學(主題)活動中由幼兒自發生成的問題等等。

四、結語

要想讓主題墻真正發揮其獨特而不可忽視的教育作用,首先應從以幼兒為主體,進行主題墻創設為切入點,而后,緊緊圍繞教育目標,確定教學內容(該內容應來自幼兒生活且融入生活),充分發揮各參與成員(幼兒、教師、家長)之間,所設計墻面前后時期內容之間以及墻面內容與教學活動之間,多方有機聯動作用,共同創設幼兒喜愛,可與之產生積極互動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協助教學活動深入推進的立體化主題墻環境。

著名教育學家杜威主張“學校應當為我們的學生準備一種恰當的環境,使它們通過做事而學習”由于該主張的傳播,歐洲各國在學前孩童教育文件里已寫到:“應為兒童創造最佳環境。因此,創設一個良好的墻面環境能為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故此,幼兒園管理者和一線教師應提高對幼兒園主題墻創設重要性的認識。

除此之外,還應引導兒童全面的和墻面環境接觸,互動,享受其中,活動室墻面環境不僅僅是美化,尤其該是指導鼓勵孩子“發展”更高一些的各方面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源泉,只有這樣,才能將墻面環境的教育價值發揮到最大。

【參考文獻】

[1]詹國芬.承載幼兒教育理想與智慧 幼兒園班級主題墻飾創設的策略[J].浙江教育科學,2012(02).

[2]趙怡蓉.幼兒園主題墻飾審美性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3]張林.長沙市岳麓區幼兒園班級主題墻設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4]楊冬梅.個性?互動?多樣?動態 創設班級主題墻飾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科研論壇,2012(02).

篇3

主題墻飾 幼兒 對話

主題墻飾與幼兒的對話,就是讓幼兒在與主題墻飾的互動發展,獲得有益的經驗與能力,同時主題墻飾也會在幼兒的心智變化中得到一定的改變和充實,并在相互的碰撞過程中激發出新的問題,為進一步對話留下空間和余地。

要想讓主題墻飾生動起來,就要采取一些靈活的策略。

首先,要讓主題墻飾有生機、有生命力、有彈性。根據主題的變化、幼兒的需要及時進行修正,并鼓勵幼兒在活動中根據自己經驗調整環境,從而實現幼兒墻飾的互動,使他們在創設環境中成為構建自己知識的主角。

其次,要創設有挑戰的墻飾,在創設的環境中的各個因素都具有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經常在對話中會給幼兒帶來問題,引發他們探索,而材料的選擇是低結構多功能的,幼兒有機會用同一種方法作用于不同的材料。

再次,就是要創設的過程中,要采用瑞吉歐的空間特征讓空間的安排、材料的選擇以及每一個事物都能夠傳達溝通的意圖,形成人際交流的氛圍,讓墻飾在與幼兒的對話中協助幼兒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一、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主題墻飾環境的創設

教師要改變觀念,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環境的創設,把墻面環境的創設的主動權交給孩子,那么教師的角色就會從原來的直接動手、動腦者變為觀察者、傾聽者、支持者。

首先,要多關注孩子,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和孩子的需求,激發他們創設墻飾的積極性,然后多傾聽孩子創設墻飾環境的所思、所想,給孩子提供適度的支持。我發動幼兒討論,最后共同定出墻飾的內容。如孩子們常常會互相說自己去過哪些地方游玩,這些常常會引起他們的極大興趣。如何把這些內容變為我們幼兒園主題墻飾的一個內容呢?我就適時啟發孩子集體討論,然后定出“節日快樂”墻飾的內容。

其次,將收集布置的材料和創設環境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我們和幼兒一起準備材料,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孩子們能做到的盡量讓他們自己去做,他們能得到的讓他們自己去想,讓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聽、問等途徑獲取信息和材料,發展他們的獲取信息材料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收集材料后盡量讓幼兒自己協商如何裝飾主題墻飾,這樣孩子間的交往能力就得到很好的發展。此時,教師只是作為一個觀察者,發現幼兒需要幫助時,征得幼兒同意后再介入。

二、墻面環境創設要動態化

第一,主題墻面創設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隨幼兒的興趣需要、季節的變化或是主題的變化而變化,可以重新布置,也可以逐步的深入與豐富。“開火車”是大班孩子喜歡的語言游戲,我發現孩子說的火車開往的地址,僅僅局限于我們周圍的城市,如南京、連云港等。為了擴展幼兒的視野,我就鼓勵孩子們每晚收聽“天氣預報”。一周下來,他們知道的城市名稱就多了起來。我還精心描繪了中國地圖,游戲時,孩子們說出城市名稱,我就同孩子們一起在中國地圖上找出來,使孩子們參與游戲的熱情更加高漲。有一天,幾個男孩在一起討論坐什么車去北京,有的說坐火車,有的說是汽車。我想何不讓孩子們自己設計制作車呢?于是,開展了一次手工制作活動。孩子們用飲料瓶、紙盒等各種廢舊物品制成了公共汽車、火車、貨車、小汽車等,根據孩子們的愿望,我把這些車固定在地圖的周圍。就這樣,以“我的車就要開”為主題的墻飾產生了!

墻飾根據孩子的需要為斷豐富和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斷收集、儲存、整理、交流分享信息,他們的觀察、思維、交往以及表達的能力均獲得了提高。

第二,墻面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兒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因為教師在環境墻面布置中融入對幼兒情感的關注,里面蘊涵著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真切的情感。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整個環境的改變,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墻面上寄托自己的心愿,宣泄自己內心的情感需要,體驗成功的喜悅。如小主題“我的小手真能干”,讓幼兒共同來布置幼兒園這個“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墻飾中,讓墻飾成為幼兒與教師近距離的“對話”。

篇4

關鍵詞:墻面設計;環境創設;身心發展;誤區;探討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8-0171-02

幼兒園主題墻面環境的創設是幼兒活動和學習的一種方式、一種過程。可通過環境的創設培養幼兒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的能力,可發展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讓幼兒在活動中發展多種綜合能力。環境的創設能促進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讓教師與幼兒成為朋友,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合作的快樂。環境的創設也是家園合作的前提。在主題墻面的環境創設中,可反映出孩子的成果與學習過程,也能反映出教師教學工作的過程,而這些往往是家長平時所看不到的。因此通過環境的創設,不僅使家長了解了幼兒園與幼兒教師,也進一步了解了幼兒在幼兒園中的進步。但為了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應如何充分發揮主題墻面作用呢?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創設與幼兒教育和發展相適應的和諧環境,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總之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幼兒無聲的老師,它對幼兒的影響是隱性的,也是巨大的。幼兒園主題墻面環境的創設不再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的裝飾,也不再是教師一手操作的勞動,更不是盲目效仿別人的流行趨勢。創設墻面環境我們要以幼兒的發展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促進幼兒認知發展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讓幼兒在墻面環境創設中關注生活、適應生活,學會生活。因此,我們應努力發揮主題墻飾的有效作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一、教師在實踐中對主題墻面創設上存在以下誤區

1.忽視了幼兒的感受,沒有真正做到與幼兒產生互動。教師怕麻煩,在創設墻面環境時不與幼兒交流,就直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想法進行創設,忽視了幼兒的感受,忽略了在幼兒園里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簡單地認為讓幼兒把收集的材料貼在墻面上替代主題墻的設計,呈現出來就是互動了,這樣就失去了創設主題墻面環境的真正意義。

2.不能體現主題探究線索,缺乏實際內容。主題墻不能顯現一個可視的學習過程圖,呈現出幼兒學習該主題時先后進行了哪些探索活動,在探索中解決了哪些問題等,就不是一個好的主題墻,也就起不到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的作用。教師把墻面布置的很精美、漂亮固然好,但沒有內容的體現也是空的,只能說那是教師們的設想計劃多,幼兒參與少。

3.環境固定,變化少。由于教師們花時費神,用了大量的精力布置設計墻面,不舍得更換,因而造成真實、生動、直觀的內容沒有空間在墻面體現,致使幼兒缺乏情感交流,也就對促進幼兒的發展失效。

二、如何發揮主題墻面作用,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

1.師幼互動,豐富版面。教師在設計主題墻面之前,首先應對預設主題內容和教學目標全面理解的基礎上,依據本班幼兒的現有知識經驗,由教師搭建主題墻面的框架,具體內容用幼兒的表現表達填充。教師不應自己把主題墻面布置得滿滿的,應根據主題內容設計出問題板塊之后合理留出空間,讓幼兒用繪畫或文字的方式將自己找到的辦法記錄在空白處,使版面不斷豐富起來。

2.一目了然,與墻面互動,體驗成功。主題墻面設計涉及到主題學習的重點內容,要讓人一看就明白,如果主題墻面零散、無序,就不能梳理出一條學習脈絡,反饋出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以及真實的表現表達。比如:我們的《春季》主題活動,在墻面上設計六個板塊:春天的動物、植物、氣候、 人的活動、節日、節氣,讓幼兒在畫一畫,說一說中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幼兒在主題學習中知道了春季事物的變化,明白了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通過幼兒與墻面的互動,不僅可以使幼兒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與方法,而且,幼兒多種感官通道參與活動,對其學會自我建構知識、主動學習起到積極作用。這樣的主題墻面很好地克服了說教式教學的弊端,注重的是幼兒在學習中的感受和體驗,符合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倡導的課程精神。教師在指導幼兒與主題墻面互動時要適時地介入,引入評價機制,對幼兒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肯定,讓幼兒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對探究產生興趣。

3.主題墻面要有趣味性,讓幼兒名副其實地成為環境設計的主動者。主題墻面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我們必須使其具有知識性,這一點不容置疑,但其設計同樣離不開趣味性,這是由幼兒年齡特點決定的,在墻面內容確定之后,建議教師增加情境性設計,以體現教師對墻面的整理智慧。如:在《秋天》主題活動中我們討論了準備冬眠的動物,如果把孩子們查找的有關圖片直接張貼出來缺少藝術感,這時教師先在主題墻的背景上畫一坐房子,旁邊有大樹,再把圖片剪下來,讓幼兒自己張貼在上面,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當然主題墻面不能過高或過低,這樣都會不利于與幼兒互動,通過幼兒親手參與環境布置的整個過程,讓他們通過觀察、動手,獲得新知識、新體驗,同時動手能力和創造性也得到很好的發展,讓幼兒名副其實地成為環境設計的主動者。

4.注重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參與進來。主題教學的順利進行,一定離不開家長的參與,也就是說我們要積極利用家長資源,有效地提高家長主動參與的意識,從而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和諧統一,最終為幼兒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在主題墻飾創設活動中,我們常常發動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資料,在豐富孩子感性經驗的同時,使孩子了解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達到授之以“漁”的效果。因此, 我們在做一個主題之前首先要向家長說明收集資料的意義所在,然后把孩子們今天的表現反饋給了家長,這就要注重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積極參與進來。通過主題墻,既增進家園聯系,又使孩子們學習興趣更高。這樣一來,家園共育的教育理念就能更好地得到體現,我們的主題活動才能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

現如今,幼兒園的主題墻面作為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已成為幼兒在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主題墻面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是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情感的氛圍,正使我們的孩子不斷地在與環境的互動中,自發地探索、積極地創作,從而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總之,主題墻面在主題活動中能對幼兒的知識、情感、信念和行為等方面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才能更好的保證幼兒有更多動眼、動手和動腦的機會,真正達到幼兒與墻面、幼兒與活動互動的目的,更好的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篇5

一、在與主題墻的互動中,引導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我班幼兒從小班開始,就開始與老師一起參與主題墻的布置,雖然在小中班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做一些簡單的收集、作品的展示,但是經過兩年多的積累,到了大班以后,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主題墻布置的經驗,每一次老師在布置的時候,他們時常會為老師出謀劃策:“老師,這里貼上我們收集的調查表,我們來把調查表裝飾一下,就更好看了……”所以在大班的第二個主題活動《金色的秋天》中,我大膽放手,引導幼兒從版面設計開始,嘗試讓幼兒成為主題墻的設計者。首先我與幼兒進行了一次談話:“你們最喜歡秋天的什么?”小朋友的話匣子就打開了:秋天的、五彩繽紛的落葉、秋天的水果等等。最后,我根據孩子們的回答,引導幼兒確定,秋天的落葉成為主題墻的主基調,選用色彩鮮艷的卡紙,剪成秋天三種最具代表性的大葉子:黃色的銀杏葉、火紅的楓葉、墨綠的廣玉蘭。在大葉子的周圍,幼兒剪上一片片小葉子,就好像一陣秋風吹來,一片片葉子在大樹周圍翩翩起舞。接著,我又在區域活動、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想一想,我們怎么樣把我們認識的秋天布置在主題墻上,慢慢地,橘子皮做的;收集的種子制作的鑲嵌畫;秋天蔬菜的調查表;秋游的照片等等都在孩子們的提議下,上了主題墻。最后,我引導幼兒看一看,我們的主題墻怎么樣,還有什么地方不太好?由于剛往上貼的時候,我們沒有注意到美觀,主題墻整體有點凌亂,我又在孩子們的引導下,進行了版面的調整。本次主題墻的設計,由于用孩子的眼光來布置,使孩子們更加喜歡上主題墻,更愿意與主題墻進行交流,幼兒在交流中加深了他們對秋天的認識。

二、主題墻與教學內容的融合,引導幼兒與墻面真正說上話

每一個主題墻飾的創設,不僅是課程內容的體現、教學活動的反映,更是幼兒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記錄。在瑞吉歐眼中,環境就像一個“會運動的生命體”,和幼兒的身心發展一樣,它也會隨幼兒的心智變化而改變。這就要求幼兒能與主題墻飾進行“對話”。為了保證環境的教育性,必須讓環境的每一部分都有利于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將主題墻的創設也納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因此,在創設主題墻環境時我們要明確目標,而且要把目標落實到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以至每個具體的活動中,以目標為依據,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來創設環境,使教師在主題環境創設中真正成為孩子的支持者。比如在主題活動《我們周圍的標記》中有一個社會活動《我認識的安全標記》,在活動前,我引導幼兒與父母一起收集各種安全標記,先貼在主題墻上,使幼兒對安全標記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在活動中,幼兒能對自己收集的標記進行比較全面的介紹,對別人收集的標記也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在活動延伸中,我請幼兒為我們幼兒園設計一些安全標記,使小朋友更加牢記安全標記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在整個活動中,教學活動與主題墻在老師的穿針引線下,得到了較好的融合。幼兒也在親手參與主題墻布置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構思、動手,不但獲得了新知識,其動手能力和創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讓主題墻也“開口說了話”,促進了教師、幼兒與主題環境的互動,使環境也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三、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題墻的教育功能

幼兒園環境的教育性不僅蘊涵在環境之中,而且蘊涵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過去的環境創設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依附于教師的思維和行為。而今,主題墻環境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生動、直觀、真實地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幼兒園主題墻的創設是教師與幼兒合作,幼兒能以小主人的身份親自參與的教育過程。這一過程將向幼兒傳遞一個對其終身成長都極為重要的信息:“我們能影響自己的生活。我們的力量能使環境發生改變。”因此,在實踐工作中,我們在主題墻環境創設方面重視師生共同參與,真正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和參與意識。我們的主題墻的制作過程包括制作前的準備、主題墻的內容和主題墻裝飾物的制作及主題墻布局的安排等多方面。我們先讓孩子做好精神準備,在此基礎上幼兒會更為積極地自覺準備制作主題墻所需的廢舊材料,然后再進行制作和裝飾。主題墻的制作過程必須引導每位幼兒參與,使這個過程成為幼兒掌握知識、學習技能、展現自我的大好機會。當幼兒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時,還可鼓勵幼兒參與設計墻飾的布局、色調、風格等。例如在大班“中國娃”主題活動中,幼兒在對我國的國旗、國徽等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我們就采用這些方面來進行主題墻布置。在準備過程中,幼兒已收集了運動員獲獎升國旗的照片,老師又為孩子們準備了紅色、黃色的卡紙、糨糊、飲料吸管等,供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制作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

四、主題墻的創設――幼兒學習、生活經驗的延續和發展

在幼兒的幼兒園生活中,他們會自然而然地與同伴和老師們談論自己的有趣經歷。比如,十一長假過后,孩子們常常會聚在一起,討論:“這個國慶,我到了哪兒?玩了哪些好玩的?吃了哪些好吃的?”真是樂此不疲。為了讓幼兒能更生動、形象地進行交流與分享,于是我們請他們將旅游的照片及紀念品帶到班上來。這樣,幼兒的興趣更濃了,每天自由活動時間,他們圍著自己帶來的照片,相互介紹“這是我在哪兒,干著什么?”展示自己的紀念品,這是這個地方的美麗景色,用竹子做出來的。趁幼兒興趣正濃,我又向他們提出問題:“你們說的時候,還有很多小朋友不知道沒有聽見,那怎么樣讓別人知道你有趣的經歷呢?”有的孩子脫口而出:“畫出來”。這個提議得到很多幼兒的認可,于是我們以美術為切入點,圍繞主題《可愛的祖國》開展一系列得活動,形成主題墻飾。教師在關注幼兒的興趣與發現的過程中,相繼生成了適合幼兒發展的教育內容和主題墻飾。

篇6

【關鍵詞】:主題墻、誤區、幼兒

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改革和演變,主題教育活動以多元的整合的教育理念逐漸代替且成為幼兒園教學的主要形式。現代的幼兒園教育中,作為影響幼兒發展水平的四大因素之一的教學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主題墻就是主題教學活動的一種展示的策略,是教學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地的幼兒園中,教室門口的墻壁上琳瑯滿目、色彩斑斕的主題風景墻一一呈現眼下。

著名的瑞吉歐教育模式也提出了“墻壁會說話”的觀點。在這形象各異豐富多彩的主題墻上我們不難發現孩子成長的足跡,是的,它像一本日記,無聲的記錄了孩子的所學、孩子的思考、孩子的探索、孩子的創造、孩子在課上的身影、孩子的夢想,點點滴滴匯成一條學習的河流,靜靜流淌。拉開記憶的漩渦,回顧幾年以來我園在主題墻創設的旅程。

一、初識主題墻,深陷誤區。

幾年前,新課程改革下,主題教學活動也逐漸在農村幼兒園起步,在階段性的緩沖和適應下,“主題墻”一詞突兀的崛起,在農村幼兒園掀起一陣狂潮。由于剛接觸,腦中對于主題墻的概念有些模糊,單純的認為,主題墻的創設:其一,幼兒的繪畫作品;其二,老師加以簡單的點綴和裝飾。二者合一,便是主題墻。于是,我們沉淪在主題墻的誤區里:一個簡單的作品展示墻。如:主題活動《我們的祖國》主題墻創設中,我將幼兒繪畫的天安門粘貼于墻,而后制作了一個鮮花朵朵的花邊點綴,于是《我們的祖國》主題墻便大功告成。完全的老師動腦設計的方式完成了主題墻的創設,其中所蘊含的價值和意義對于孩子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在整個主題墻的創設中,孩子無需動腦提出創意,不需要和老師一起布置和完善主題墻,孩子只需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完成自己的繪畫作品,那么孩子在主題墻的創設中學到什么?在主題墻創設的誤區中我們迷茫深陷。

二、再探主題墻,實施“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理念。

風靡全球的瑞吉歐學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應將環境看作一個“可以支持社會、探索與學習的容器”,這一理念告訴我們,將幼兒的主體地位放在首位,從幼兒的認知發展和年齡特征出發,讓課程的價值在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中得到體現,把環境設計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課程模式的建構性要素,讓主題墻飾與幼兒的發展互動起來。幼兒教育的理念也讓我們遵循:“幼兒在前,教師在后”“嘗試在前,指導在后”“操作在前,結論在后”的原則,將我們教師的角色地位變為指導者,推動者,信息傳遞者,使孩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舞臺的主角。讓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意識到這一點,我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做法,思考創設主題墻的初衷是什么。作為幼兒教師,我不管開展什么工作,前提都應該是從孩子的需要出發,一切工作都要圍繞對孩子的發展最有利的目標來開展。于是,我嘗試著按《綱要》中所提到的把“幼兒放在教育的主導地位”的做法,讓幼兒來做主題墻的主人。

例如:主題活動《中國娃》中,在一堂“運動健將”的綜合活動后,孩子們常向我提出各種關于此事的問題,還常和小伙伴討論此事。比如:為什么要開展奧運會?一共有多少種運動項目?哪些運動項目是我們中國人比較擅長的......并且,他們中很多人還想到了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不斷向家長詢問。既然孩子們對“運動”這一問題感興趣,我們就根據他們這一需要,開展了“我運動、我快樂”這一主題活動。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主題的名稱,是由孩子們自己決定的,他們通過討論選定了在這個主題中最感興趣的幾個問題后,共同設計了主題墻的布局。廷廷提出:主題墻上應該少一些我們不認識的字。大家商量后決定一些字可以用圖形代替。書書提出:我不喜歡畫畫,討論問題時的記錄可以不用繪畫表示嗎?大家想出了由老師幫助用文字記錄,還可以用照片、圖片等表示,如果用繪畫表示,畫得不好、不像也沒關系。這次由于主題墻的設計完全按照孩子們自己的想法來布置,并且由他們親自動手,因此,他們對主題墻的關注程度非常高,每天來園就要把家長帶到主題墻面前,把前一天的討論和記錄講給家長聽,有時對問題有了新的見解,馬上會記錄下來貼在墻上。讓我感到吃驚的是:以往挖空心思也填不滿內容的主題墻在這次主題的進行中,剛開展了第一個小單元《奧運會的故事》的主題,空間就已所剩無幾。這下把我難倒了,于是,在孩子們創設主題環境的時候,我便給孩子們提出要求,讓孩子知道我們墻壁的可使用面積,讓孩子們有意識的將最有價值的資料呈現于墻面。孩子們的思維和布局能力讓我佩服。

在這里,我們充分體現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識,主題墻上是孩子們活動過程和結果的載體;是主題得以順利開展的媒介;它承載著我們的教育意圖,并能引發幼兒獲得經驗上的提升、能力水平上的提高。在這里,孩子們獲得了從未有過的驕傲和自豪感。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又該在主題墻的創設中充當什么角色呢?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用自身人格的魅力去感染他們、鼓舞他們、激勵他們、培養他們。”于是,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時,我自己也努力這樣去做。例如,在主題活動“保護資源”的方案中,孩子們通過各種途徑去收集資料、信息。有的去音像店買了VCD,有的去附近圖書館借了《百科全書》;有的從舊圖書上剪下了圖片,也有的到網上下載了相關的資料――孩子們了解了酸雨、赤潮,知道了大量鯨、海豹在污水中死亡,涉及了人類疾病與水污染的關系。有的孩子用瓶子裝了臟水與清水的水樣讓大家一起比較,有的孩子到媽媽醫院里用顯微鏡想看看臟水中到底有什么。當然,那段時間,我也四處尋找這方面的資料,尤其是我參考了《化學小實驗》一書,為幼兒演示的幾種凈化水的方法更是贏得了孩子的陣陣掌聲。此時,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充滿了無盡的樂趣,而我的這種想法也正是孩子內心情感的流露。在這過程中,他們熱情而主動,他們忙碌而專注。他們苦苦思索著卻又無比的快樂。

三、不斷探索,逐漸精益求精。

看今朝,各行各業都飛速發展的中國,幼兒園主題墻的創設也是日新月異。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地探索和完善,在主題環境的創設中,為幼兒也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共同的舞臺,通過對孩子的深入了解和觀察為孩子建構自由、廣泛的空間,讓幼兒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培養發揮。正如新課改中所提出的“如果課程能追隨兒童”那樣,我們倡導的環境也應緊緊追隨兒童發展的步伐,與幼兒共同前進、共同成長,是環境與孩子融合,從而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捕捉靈感、獲得啟示,習得經驗。

[參考文獻]:

[1]孫靜妍.《學前兒童生命教育研究》[D] 天津師范大學 2009.

篇7

一、實踐性:凸顯學習主體,嘗試探究――從“學”到“做”

皮亞杰的發生認知論認為,人類認識的形成和發展是自我建構的結果,即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通過活動發生的一種內化作用。在《金色的秋天》主題活動中有這樣一個活動――《有趣的葉子》,活動前我請幼兒收集了許多形形的樹葉,針對不同類型的幼兒,創設了不同的探究嘗試情景:(1)描樹葉輪廓。(2)用水粉拓印樹葉。(3)樹葉拼貼。(4)用放大鏡觀察樹葉。葉子是平時幼兒常見的,也是認識物質世界的材料,更為重要的是幼兒在不同的活動中可以體驗、領悟到許多的東西。我引導幼兒:同樣的葉子為什么有的變黃了,而有的還是綠的,原來是杰杰的媽媽把樹葉采下來后壓在書里,所以樹葉變黃變平了。他們還發現樹葉有各種形狀,同一片樹葉上顏色一面深一面淺;樹葉上有葉脈;樹葉的邊緣也不一樣,有的光滑,有的是鋸齒形的,并引發了對葉子問題的更深探索:為什么葉子上的葉脈都不同……幼兒在直面這些問題時進行體驗和思考,并逐漸了解事物的特性,這樣的學習,有助于幼兒的發展。

二、可視化:體驗交流,自由表現――從“單一”到“多樣”

在主題活動中,主題墻飾的展示其實是給每一個幼兒從整體化的角度,以各種方式表現和展示自己知識的機會,這種展現讓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學習能夠“可視化”,將他們的“一百種語言”充分表現。老師借助于這種展示,可以整合幼兒經驗,使幼兒能清晰地看到主題活動的進展,也能清晰地看到幼兒表達和表現的方式更趨于個性化和多元化。例如在教學《金色的秋天》時,我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作品心得:秋游活動中,小朋友們進行了秋游寫生,有的小朋友畫了方塔,有的畫了小朋友在看魚,還有的畫了很多小朋友排著隊在玩……我將這些寫生畫布置在墻上,并讓幼兒給每幅作品講了一段秋游的感受。幼兒常常利用游戲的時間和同伴圍在這塊墻飾前津津有味地交流。盡管在活動中,有的幼兒喜歡用繪畫表達,有的用語言表達,有的用符號、標記表達,但是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幼兒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心聲。

三、社會性:多元參與,獲得體驗――從“小課堂”到“大學校”

大自然、大社會是大課堂,奇妙無窮的社會生活中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在主題活動中,幼兒越來越多地接觸到更新鮮的事物,這有助于實現對幼兒的社會教育。幼兒社會教育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社會性為目標,來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它強調課程和活動的透,讓幼兒通過真實體驗來學習。

1.引入社區資源。

我帶幼兒參觀消防中隊,消防隊員的滅火表演、爬云梯等,使幼兒感到消防隊員的辛苦,意識到防火安全的重要性;嚴寒中帶幼兒到十字路口觀看交警指揮交通,交警在寒風中的精神面貌使他們感受到交警的辛苦。在游戲“上學路上”中,我讓幼兒反復操作,加深幼兒對從家中到幼兒園間所經過的環境認識,具體玩法為:幼兒帶來自己的照片,放在制作好的路線圖上,標明自己家的位置,同時畫自己的形象,我要求幼兒沿著上學路線所經過的主要建筑物的名稱和街道的名稱詳細敘述。隨著主題進展,我將設計好的小區標志也張貼在路線圖上,充分利用幼兒所熟悉的小區資源進行活動,使幼兒獲得了更為深刻的知識。

2.走進社區。

蒙臺梭利認為:“被服侍的人限制了自己的獨立。”老師應該幫助幼兒建立“我不希望被服侍,因為我不是一個無能的人”的理念,為幼兒創設嘗試生活,走入生活的機會。在活動《去超市購物》中,我讓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提高生活能力。活動之前,經過和幼兒討論,我制訂了一份計劃書,確定了活動的時間、地點(星期二上午九點,可的)。在確定路線時,有的幼兒說可的很近,可以步行;而有的幼兒說現在公交車很多,挺方便,可以乘公交車。最后幼兒投票決定步行去。接著幼兒又商量了所帶的物品:小包、十元錢……到了實施的當天,幼兒都帶齊了所備的物品,在我的陪同下一路步行來到可的超市。幼兒在購物時碰到了以下幾個問題:1.物品的標價問題;2.可以向哪些人詢問價格及相關問題;3.怎樣付錢;4.十元錢可以買多少東西,等等。通過自身的嘗試,幼兒都解決了這些問題。又如我班的幼兒參加了綠源社區共建的文藝演出,表演了筷子舞。從排練―彩排―正式演出―觀看別人演出,這些經歷使幼兒真實地面對了生活,學到了在幼兒園中所接觸不到的東西,感受到了與人交往帶來的樂趣。

四、整合性:物化教育目標,體現整合――從“教學”到“區角”

由于幼兒獨有的思維特點和生活境遇,他們更喜歡與“物”交往。結合《綱要》精神,反思教育,我認識到在自主操作中物化教育目標的導向,即物化教育目標應該是一種“以兒童為本,以自主學習為導向”的過程。《綱要》中指出,幼兒園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主題活動是整合性教學形式之一,在主題活動中的材料是以主題網絡為核心,輻射多個領域,涵蓋多種方面的內容,使幼兒在多種整合的活動形式中得以多元嘗試。

1.同一主題多領域物化。

以“驚奇一線”為例,結合主題的進程,我設計了如下的區域:感官區域:各種各樣的線與名稱的匹配。語言區域:故事《外婆的毛衣》、線條的粘貼講述、線條迷宮。數字區域:連連看游戲。藝術區域:編織圍巾、絨線裝飾瓶子。生活區域:穿線板、系鞋帶等。這些區域的開設,使幼兒透過游戲的形式,了解與積累了關于線方面的多種知識,促進了幼兒多種能力的發展。

2.不同領域多主題化。

篇8

我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風俗習慣、傳統工藝、飲食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文化傳統,少數民族地區更彰顯其特色。然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民族文化受到嚴重的沖擊[1]。為了使優良的民族文化得到傳承,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就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應該合理有效地運用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資源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這不僅能體現園本課程生活化并凸顯辦園特色,提高幼兒教師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和能力,而且能讓民族文化扎根于幼兒的心中,增強幼兒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1.保障園本課程中開發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條件

1.1國家關于幼兒及幼兒課程等方面的政策指引

2001年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了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幼兒園在貫徹國家文件的基本精神時應根據地方環境、資源等條件,從本園實際出發,結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開發并實施適合本園的課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2]。2012年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亦提出,要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和年齡特點,豐富幼兒園的課程資源,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讓幼兒“能感受到家鄉的發展變化并為此感到高興”;“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間要互相尊重,團結友愛”。這些文件為少數民族族文化融入園本課程提供了政策保障,也指明了二者融合的基本方向。

1.2文化傳承、師資方面的現實需要與基礎

1.2.1文化傳承的現實需要

藏文化是一種在特定社會歷史環境下形成并發展而成的文化,正是由于這些發展變化,才顯示出藏文化的勃勃生機,顯示出它兼收并蓄的文化融合能力,使它走到人類社會發展的今天。藏人民擁有的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它既是植根于藏族社會的民族文化,又是具有高原特色的地域文化。作為地域文化,它產生于青藏高原,既是這塊土地上藏人民智慧的結晶,又是這塊土地上生活的其他各民族人民精神創造的成果[3]。藏文化既包括文學、藝術、宗教、天文、歷算、藏醫藥等各種具體文化形式,又包括倫理道德、心理、審美等較深層次的文化意識,包括本體論、認識論、實踐論等更深層次的思想內容。這所有的一切,都無時無刻不隨著豐富多彩的藏族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

藏文化亟待傳承發展,這必須由新一揚光大。教育是文化的一種生命機制,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在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中起著巨大的作用。由于幼兒處于對各種知識(包括民族知識)初步學習階段,幼兒園教育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園本課程中對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有效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

1.2.2師資、家長、社區基礎

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教師作為開發園本課程的主體,是連接少數民族文化與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紐帶,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藏族地區幼兒教師的選拔、培訓都經過政府部門的審核,逐步成立雙語幼兒園。藏區的幼兒教師許多都是少數民族,對本民族的文化有較深的了解,在教學活動中能夠自覺地開發和利用本民族的文化資源。這些師資為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融入、整合進園本課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園本課程在強調幼兒教師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突出了家長參與園本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4]。因此,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要打破傳統的家長教育思想,提高家長的參與意識;要及時和家長溝通,獲得有效反饋,等等。幼兒家長及社區為開發利用資源提供了保障。

2.園本課程中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思路

2.1能夠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感、獲得民族文化知識

哪些民族文化資源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具有教育價值呢?如何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感;如何獲得民族文化知識的資源作為園本課程的資源呢?以藏族文化為例,其有流傳至今的民間工藝,如制作藏紙、銀飾加工、唐卡、壇城藝術等;具有富有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樂器,如六弦琴、牛角胡、貼琴、根卡、胡琴、豎笛、骨笛、大號、號、熱巴鼓、達瑪鼓、巴郎鼓、鑼、镲、串鈴等;特產美食有酥油、糌粑等;有傳統的民間體育游戲,如賽牦牛、騎馬、爬山、射箭等[5]。藏區幼兒園可根據本園家長和社區資源的實際情況,在園本課程建設過程中有序地開發利用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讓幼兒更深地了解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知識,感受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其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還能讓幼兒通過參觀藏文化博物館、觀察藏區人民生活、欣賞藏族服飾、音樂和舞蹈等,欣賞藏族民間文化藝術,在提高審美能力的同時,增強他們的民族文化認同感。

2.2開發與主題活動相關的資源

園本課程的實施以主題活動為主。幼兒園主題活動的特點是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將各種學習內容圍繞一個中心有機連接起來,讓學習者通過該單元的活動,獲得與“中心”有關的較為完整的經驗[6]。主題教學活動的特征:它是一種以某一主題為核心,師生共同建構、共同完成的活動;強調教師、幼兒、環境、幼兒園、家庭、社區的互動;強調幼兒在主題活動中多種多樣形式對主題認知的表達;是一種既強調過程與結果又強調經驗與分享的活動。幼兒教師(園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實施主體)應根據幼兒的基本發展水平、實際情況和活動的“民族特色化”的需要來選擇主題活動的資源。比如教師根據自己和幼兒收集到的資源,包括藏族民間故事、民間歌舞、藏族服飾、美食和自然風光等的材料,設計實施多個特色的活動。此外,幼兒園也可以開展相關的節日主題活動,如傳統藏族節日:沐佛節、薩嘎達瓦節、雪頓節、藏歷年這些都能使主題活動體現出獨特的本土的、民族的文化氣息。幼兒在參與這些貼近生活的民族特色活動中,全面地、多維度地認識和了解自己家鄉的民風民俗民情,使他們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

3.園本課程中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實施路徑

3.1在主題活動中靈活運用

為了增進幼兒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幼兒教師可以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各個主題活動中,例如在集中教學活動中,可以將藏族文化融入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中:在語言活動中融入藏族童謠、歌謠、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民間文學、歷史資源,使幼兒在發展漢語表達和閱讀能力的同時,熟練表達書寫本民族的語言;在音樂活動中利用藏族民歌民樂、舞蹈、民族樂器等開展欣賞、表演、打擊樂活動;在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仔細觀察藏族工藝品如唐卡、堆秀、雕刻等并嘗試動手操作,讓他們體驗到參與民間文化活動的樂趣,探索對藏族文化的興趣;在體育活動中將藏族體育游戲摔跤、賽馬等民間活動進行創新運用,增強幼兒的體質,并讓他們感受到民間游戲的趣味性,此外,在區域活動的角色游戲中,教師也可充分利用藏族節日、特色小吃和民風民俗等,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感;在智力游戲中可以開發利用藏族棋類運動以拓展幼兒的知識面,提高其思維能力。

3.2創設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動環境

教師可以將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加工和運用,為幼兒創設富有民族特色和民間文化氣息的活動環境。以藏族文化資源為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活動室內外門窗、墻面和公共走廊、樓梯的空間環境,提供幼兒容易接受的色彩鮮明的藏族文化圖片、文字和各種各樣的手工制品。比如在活動室內,教師可以用一些精美的藏族工藝品如唐卡、堆繡等裝飾活動室的墻面和窗戶,以及一些自然風光的圖畫等;還可以靈活運用有藏族族藝術特色的懸掛物裝飾活動室上方。在戶外的走廊墻面,教師可以粘貼一些有代表性的藏族文化作品,如師幼共同用紙制作的或幼兒畫的藏族文化圖案;也可以用特制小木板布置墻面,木板上用圖片和文字介紹藏族文化;還可以是寫有藏族文字的藏紙,讓幼兒身臨其境,感受藏族文化的美。另外,也可以在回廊轉角處用畫有56個民族娃娃的圖片進行裝飾,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知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懂得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識。

總之,園本課程建設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聯合社區、家長各方力量,充分開發與利用本土豐富的民間資源,進一步增強幼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7]。少數民族文化可以成為園本課程的重要資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幼兒教師應加以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讓幼兒在參與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提高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逐步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同時,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中,有助于形成富有特色而不是整齊劃一的園本課程,能更好地支持每個幼兒的發展。在園本課程的實施中,環境是一種潛在的課程資源,對促進幼兒在認知、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有特殊的教育作用[8]。尤其是幼兒園的墻飾及空間環境對幼兒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也是最能展現幼兒園特點和幼兒表現自我、獲取知識和提高審美能力的地方。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活動環境的創設中,不僅可以向幼兒傳遞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而且可以使幼兒在充滿民族特色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受到熏陶。

參考文獻:

[1]曲甘?完瑪多杰.藏族十明文化[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

[2]孟瑾.促進幼兒園園本化課程建設的管理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

[3]曲甘?完瑪多杰.藏族十明文化[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

[4]高立云.淺談幼兒園園本課程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

[5]曲甘?完瑪多杰.藏族十明文化[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

[6]岳秀珍.淺談對幼兒園園本課程的認識[J].幼教園地,2014.

篇9

良好行為習慣指是指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在生活衛生、道德品質和學習多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自動化行為。幼兒期是孩子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3―6歲的孩子正處于“泥”的狀態,對他們施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就像制作陶藝,其成型和完美都取決于成人的塑造,這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健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為重要。

中班幼兒度過了小班的懵懂期,處于思維活躍、獨立思想逐步成立的轉折時期,正是走向自我行為的起步階段,為此這一時期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期。但經過日常觀察,我發現我執教的中班幼兒存在很多不良行為習慣,如不良的衛生習慣:不喜歡刷牙、洗臉、吃飯時不注意個人衛生等:不良的品德習慣:亂扔垃圾、不懂分享、自我中心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丟三落四、愛開小差、不能自己完成簡單的任務等。可是,現在很多家長千方百計地培養孩子的外語、美術、音樂等多方面的能力,卻很少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致使幼兒行為的兩面性,即幼兒在幼兒園時行為習慣比較規范,但在家庭中卻是相反的行為。

因此,本學期我們對本班幼兒開展了良好行為習慣培養課題研究,從環境創設、教育教學、家園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對幼兒進行好行為、好習慣的培養。在不斷地探索、實踐、積累過程中,初步總結出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做法,在恰當的環境中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形成一定經驗,現總結如下。

1 創設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優質環境

教育學家杜威先生說過:“要想改變一個人,必須先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了,人也就改變了”。因此,我們在環境創設上,緊緊圍繞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這一課題,精心設計、大膽嘗試,通過美化自然環境,優化社會環境,凈化心理環境,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自然的教育氛圍,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1.1 美化幼兒的室內外環境

在室外環境創設中,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將各種好行為、好習慣的要求同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結合起來,張貼在墻壁上、各種設施旁邊,在賞心悅目的教育氛圍中,隨時隨地地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樓梯口張貼標語提醒幼兒上下樓梯不擁擠;在幼兒園花壇、草坪、滑梯等處設置顯目的“花兒好看我不摘”等溫馨提示標語,讓孩子回歸自然、感受自然的美,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教室內圖書角張貼了“靜靜看、認真讀、仔細想”的標語提醒幼兒養成閱讀好習慣:在區角“小廚房”寫上了“請自覺排隊”,“按順序選餐”的規則,提醒幼兒注意;在教室后墻我們創設了“養成好習慣,快樂每一天”的主題墻飾,每位幼兒一朵七個花瓣的彩色花,每個花瓣對應著一個行為習慣,花芯是孩子的彩色照片,孩子哪一個習慣做得好就相應得一朵小花,誰得的小花多說明哪位幼兒的習慣養得好,孩子們每天都注視著自己和同伴的小花,形成了你追我趕養成好習慣的局面,極大地促進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2 凈化幼兒的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是幼兒身心健康不可忽視的方面,把真誠的愛和合理的要求結合起來,尊重幼兒的人格,循循善誘,以正面教育為主,切忌嚇唬,鼓勵幫助幼兒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如在幼兒生病時,組織幼兒向生病的孩子進行電話慰問,讓他體會到集體的溫暖。教幼兒學會分享,鼓勵幼兒分享圖書、分享玩具、分享美食,體會分享的快樂。面對幼兒的正確行為,教師給予鼓勵、贊賞的積極評價,如:“你幫XX搬椅子,真會關心人”;“小手洗得這么干凈,真是講衛生的好孩子”等及時的鼓勵,增強了幼兒的自尊與自信。面對幼兒的不良行為,教師給予關心與期望的評價,如“大家都喜歡講衛生的好孩子,我們一起把香蕉皮、碎紙扔進垃圾箱吧”;“你不爭搶玩具,小朋友都愿意和你玩”等,使幼兒在寬容、理解中自覺地改正過失,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3 樹立學習榜樣

觀察、模仿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教師的地位是最高的,經常會聽到孩子們說:“這是老師說的”、“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幼兒對教師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們對教師的各種行為表現都能認真地模仿和學習。充分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為幼兒樹立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處處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在積極的師幼互動中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如在禮貌教育中,教師要以身作則,每天到園主動向同事、家長問早,接待家長和來客賓至如歸、禮貌熱情,說話態度謙遜,需要幼兒幫助時,真誠地說一個“請”字,得到幼兒的關心幫助時,衷心地道一聲“謝謝”,讓幼兒在平等的氛圍中,受到禮貌的熏陶,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

另外,表現好的孩子也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如:剛入園的孩子有禮貌問“老師好”的,上課守規則能積極舉手發言的,進餐安靜的,老師表揚獎勵小紅花;每周開展評選“禮儀小天使”活動,為幼兒樹立禮儀好榜樣。幼兒通過積極模仿,逐漸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

2 在教學中滲透,循序漸進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育學認為:德育與智育的融合與互動是課堂教學的規律,德育與智育血肉相連,相互促進。因此,我們注重將習慣教育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

2.1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在幼兒園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孩子們能把孔融讓梨的故事講得滾瓜爛熟,卻沒有自覺的行為和感受;知道要保護環境,卻會隨手亂扔果皮、雜物。這些現象使我們認識到,以往在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時,只注重了知識的灌輸,讓幼兒知道什么是謙讓,什么是分享,卻忽視了行為習慣的內化和養成。因此,我在對幼兒進行好孩子好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在注重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兒為主體,以社會性集體活動為依托,讓幼兒在自覺的行動中得到情感上的體驗,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三八”婦女節的愛媽媽主題教育活動:語言課中的兒歌《我是媽媽的小幫手》、學唱歌曲《我的好媽媽》、游戲《我幫媽媽拎菜》、美術活動《獻給媽媽的禮物》等等。“愛媽媽”的教育活動不僅在時間上保證了系列化,在教育內容上也保證了系列化,教育主題和教育內容相互呼應。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強化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在學習、實踐、體會、感悟中,逐步養成良好的分享習慣。

2.2 挖掘兒歌的教育功能,創編良好行為習慣兒歌

在日常生活活動中注重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針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種種不良行為,諸如挑食、不尊重長輩、不愛惜東西、愛發脾氣、自私、不關心他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等壞習慣,及時捕捉實際,在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充分挖掘兒歌的教育功能,將各種好行為、好習慣的具體要求創編成兒歌,并制成幼兒喜愛的圖書,讓幼兒在讀兒歌、看圖書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在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時,學了兒歌《吃得真干凈》:“小朋友們個個棒,洗凈小手坐桌旁。米飯、饅頭、瘦肉、青菜、雞蛋湯。營養豐富味道好,飯菜可口全吃光”。培養幼兒自己穿外套時的《穿套衫》:一件衣服四個洞,寶寶鉆進大洞洞,腦袋鉆出中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培養幼兒洗手時的兒歌《洗手歌》:小朋友,來洗手,先用清水沖一沖,再用肥皂擦一擦,搓搓手心和手背,小手輕輕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凈。通過淺顯易懂的兒歌、故事讓幼兒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在我們的努力下,幼兒在如廁、洗手、進餐、收拾整理、穿脫衣服、疊被子、學習等方面都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動手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2.3 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體會樂趣,加深印象

教育家認為:“道德不是熟記幾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實行。隨時隨地,抱著實驗的態度。”行為習慣教育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它具有十分鮮明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如果把行為習慣只是當作一般知識來傳授,“光說不練”,是行不通的,只有經過實際的訓練,行為習慣教育才能收到較好的成效。因此,可以布置適當的任務讓他們去做,或者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練習,使他們在實踐中體會樂趣,加深印象。

2.3.1 游戲活動。

在區域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練習使用禮貌用語,并學會了不同場合、不同角色的行為習慣。如幼兒在“小廚房”中,幼兒學會了招待客人的禮儀與進餐禮儀;在圖書區中,幼兒懂得要安靜閱讀,不撕書不損壞;在益智區中,幼兒知道了玩具要物歸原位,輕拿輕放。在戶外體育游戲活動中,先守規則后玩耍,幼兒學到了順序排隊,不推不擠,遵守秩序。

2.3.2 專題活動

幼兒良好禮儀行為的培養,是由“行”到“情”,再由“情”到“知”的轉化,然后將知、情、行合而為一的過程,要重視為幼兒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體會禮良好行為習慣的意義,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因此我們開展了一系類的專題活動。

(1)開展“小手牽大手”告別不文明行為討論簽名活動。

(2)開展“尊師周”、“親情周”、“關愛周”、“感恩周”活動。

(3)在班級內通過自評、他評、考核小組考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評選“文明小天使活動”。

(4)舉辦“文明自助餐分享會”。

(5)舉行我是“穿衣小能手”比賽。

3 家園配合,同步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不良習慣、錯誤言行對孩子都有極大的消極影響。家庭教育的配合,會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反之,也會對幼兒園教育產生抵消作用。因此,家庭教育的配合異常重要,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的舉措:

(1)在班級公告欄內張貼“家長文明行為規范”,組織家長學習并要求遵守,督促家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2)通過召開家長會、家長半日開放活動、家長問卷調查、發放家園聯系手冊、大手牽小手等活動,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家長克服“重智輕德”的思想障礙,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培養訓練幼兒的良好習慣,共同為幼兒建立一個和諧、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學習環境,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鞏固,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針對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易脫節的情況,我們和家長一起制定了家庭訓練評價表格,主要從整理床鋪,穿脫、折疊衣褲、每天洗臉刷牙、幫助爸爸、媽媽拿拖鞋,倒開水;吃飯時,幫助父母擺放碗筷等,一周一反饋,和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結合起來進行整體評價。

篇10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每個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成功都離不開我們每位教師的辛勤付出,在這個充滿挑戰、充滿朝氣、聚滿人氣的新世紀,將不斷努力,不斷摸索,以便更好地為幼教事業作出貢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工作自我鑒定五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幼兒園教師工作自我鑒定1我國目前的社會構造跟社會體系正在逐步產生變更,正在不斷地從關掉走向開放,時期召喚改造,我們的`幼兒園也正適應潮流,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向地向前邁進。《幼兒園教導領導綱領》終極的目標是發明高品質的幼兒教育,增進幼兒健康成長,我園的辦園方向也正在響應新《綱要》的號令,因而,新《綱要》的學習是我園本學期教研活動的首選資料,也是我園開展教研活動的參考與根據。《綱要》中對幼兒先生主角的界定,既是對教師的要乞降教師成長的冀望,也是對寬大幼教工作者的挑釁,咱們只能挑戰,別無抉擇。

新《綱要》赫然地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我們在教研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以新《綱要》為指點,進行了一系列的教研實踐活動,玄月份,自我參加了市教委組織的新《綱要》的學習培訓與教研活動,回校后組織全體教師一齊學習新《綱要》的提高教育理念以次來制訂教育教學打算。每位教師在制訂教學籌劃的過程中,器重對幼兒各方面本事的造就。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各科是一個整體,各科在方案的制定中,應多斟酌課程之間的整合,幼兒教育需要高度整合,不哪門學科是獨破的,各科之間都存在多樣化,多檔次的整合,教師的規劃都充分體現出幼兒教育的全面性和整體性。十月份在園主任的率領下,開展了聽隨堂課活動,我園的兩名即將退休的老教師也進取參與了此活動。

十一月份,我園青年教師加入了第二屆“育苗杯”評優課競賽,在活動中,教師們潛心研教案,設計教育活動,分析幼兒特色,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預備充分的活動用具,教育既體現出基本目標,又體現了發展目標。本次教學活動是“科學”學科。所以許多教師的課都充分體現出了激勵幼兒“探索”這種能激發幼兒探索愿望的理念,課的取舍與設計充分體現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活動進程中,教師能踴躍領導幼兒介入教學活動,重視幼兒的察看本事、動手才能的培育,教師經過講解、示范、表演、提問、游戲等手段,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濃重興趣。教師與幼兒獨特參加操作活動,使幼兒與教師之間的感情加深,教育活動目的邊得到了升華。全部評優課活動,教師們感到到能用發展的目光對待幼兒,教學必定大有播種。評優課后,教師們開展了探討,對課的各個環節都作了過細的剖析與評判,大家暢所欲言,把自我可貴的教育教學經驗毫無保存地貢獻出來,真摯地提出了許多看法和倡議。評優停止后,推薦出了獲一等獎的王莉英教師參加市評優課(科學學科)說課比賽。

十一月份,我們又組織了全體教師收看“中心教育迷信研討所”“劉占蘭”教師對《綱要》的解讀,劉教師以“幼兒園墻飾安排藝術”為題,深刻淺出地論述了當今幼兒園課堂整體布局的方向,她的觀點讓幼兒教師領會到室內裝飾應更多地貼近幼兒生涯,她的“人道化”的布局觀點,給我們指出了幼兒園的設計是為了孩子的成長須要,而不是為了逢迎上級的愛好。為了創設良好的班級面孔,各班都紛紜行為起來,每個教室都體現出了不一樣的裝潢作風,各班都添設了活動角,教師們親身著手制造活動道具。廢棄了休息時光制作了“生果”“蔬菜”“糕點”等栩栩如生的模型,使很多區域活動都能熱火朝開地開展起來。如:大班開設的病院、肯德基,中班開設的超市等區域活動角。“所有為了孩子”這是寫在無數幼兒園大門口的一句口號,跟著《綱要》的實行,我們幼兒園的全部教師都在以本人的實際舉動來使之推廣與深入。

十仲春份,我園又開展了園本會課活動,經過將近一個學期的學習與實際,教師們的教養程度廣泛得到了提高,如大班薄曉紅教師的社會課“我該怎樣辦”,教師的講授委婉、親熱;語言富有啟示性,材料籌備充足,能聯合幼兒本身的生活教訓,引起幼兒學習、摸索的興致。她經過發問、談話、講解、做斷定題、游戲活動等多種手腕,讓幼兒身臨其境,幼兒既動手又動腦,使課的目的的達成變得簡便自若,課堂氛圍簡便活潑,幼兒被課的出色所吸引,連“開個小差”都忘了,一堂課下來,她們高興不已,能夠設想他們在今后生活中碰到艱苦時,確定能隨機應變,不再惶恐無助。

本學期我們還屢次組織教師參加市教委舉行的音樂、美術學科的培訓與學習,經過學習,教師們的基礎功都得到了堅固與提高,學到了不少本事。十一月份,我園舉辦的教師根本功比賽中,承蒙學校引導的關懷,為我們請來了太倉市音樂界的威望人士杜教師,她為我們講解了鋼琴的吹奏方式與自彈自唱的配合等音樂常識,使我們受益非淺,鋼琴彈奏成為教師們業余時間最大的喜好,許多時候,我們都能凝聽到完美的鋼琴曲。忙繁忙碌的一學期行將結束,教師們邊工作邊學習,然而每個人都會覺得空虛又快活。

以上是我園本學期的教研運動發展情形,下學期將判若兩人,爭奪讓我園的幼教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幼兒園教師工作自我鑒定2邊學邊研究實施,深入開展研討,解決當前教育改革的問題,不斷地更新觀念,理清思路,提高新時期幼兒園的教育質量。

一、加強學習進一步提升理念

我園師資處于十分薄弱的狀況,因而時常給學習和研究帶來許多困惑,反映了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缺乏,異常是思想觀念轉變與實踐、行動的脫節,缺乏實踐的鑒定研討,往往使教學停止不前或前提高子太慢。本學期,《歡樂與發展》教材的頒布,使我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但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所以本學期根據幼兒園實際存在情景,我園加強了教研組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學習活動,重點加大學習新教材和實施新教材力度,改變教研學習方式,每兩周進行一次《綱要》的學習和研討,邊學邊研,從中領會《綱要》精神,轉變教師的課程理念。其次,采用參與試學習形式,共同理解細讀教材,共同備課,使教師了解教材的不一樣設計,展示個人的不一樣風采。另外我們還經過不一樣的案例進行分析,解剖案例中不一樣的設計方法,以問題的形式進行展現,然后,大家一齊討論解決,使方案活動設計更完整,案例剖析更直觀、更形象,也更適應我園師資隊伍薄弱的學習環境。這學期,我們結合校本培訓的資料,在對新教材進行解讀實施的基礎上,又邀請了教研室的專家進行講課,使我們更進一步理解新教材,實施新教材。經過多形式的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們已明確自我陳舊觀念、自身素質正是主宰著自我的行為障礙,僅有提高自我專業化水平

,才能適應現代幼兒教育的發展。當然,經過學習,使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有了新的認識,他們能大膽地表達自我看法和見解,樂意提出各種問題和提議,使我們在學習中以問題線索,解決當前問題,使教師構成一種邊尋邊思,從反思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從同伴中解決問題的疑點,從而不斷的提升新理念,更好地實踐新教材。

二、繼續注重實踐嘗試逐步適應改革的發展

由于幼兒園教育活動資料具有很大靈活性、選擇性、。所以,光靠理論上的學習,很難使教師們統一的理解和領會,而目前在實踐新教材中,又有許多困難。(如:資料的選擇編排,生成資料組織和實施、教師本身的素質等)所以,一日活動除了給予教師選擇教材的權力,給予教師必須的時間和空間的安排外,重點還是讓她們進行實踐的操作,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另外,加強團體交流,班組交流時間,嘗試過程中誰有新的、好的經驗及時傳遞給其他教師。比如:觀察記錄方法、、個案分析、隨筆等,都能夠掛在學校網上進行交流。在嘗試課程中,不斷地去領會《綱要》的精神。經過實踐操作體會,本學期教師們對幼兒園的課程有了新的認識,活動中主動參與性較好,教學活動過程設計能研究孩子的需要,比如:教師的主題教育“手套”、“秋天的水果”等,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新理念,活動以游戲為主,動靜交替,活動環節很自然,且整合資料很貼切,活動中充分關注孩子的需要,滿足孩子的要求,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孩子探索欲望較高。雖說問題存在還很多,但我們相信,經過不斷地實踐嘗試,教研的氛圍會越來越濃。

三、加強反思學習深化專題研究

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景,本學期采取小組式研討,使研討活動更靈活性、操作性。因為,根據孩子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的需要,編制教材資料有所不一樣,所以,不一樣的年齡有著不一樣的教材,在研討中,每人根據自我的教材資料進行學習反思,從反思中尋找問題切入口。活動過程中,不斷地經過整合學習,使教師從點點滴滴中樹立整合的思想,又從研討中鑒定經驗,列出問題,然后經過大家一齊商討問題存在情景,尋找資料解決問題。比如:主題活動中,各部分資料整合?生存的整合?活動中運用手段形式的整合?學科之間的整合?一日活動中的各環節整合等等?經過這些問題,讓教師們帶著問題進行實施研討,實踐體會,每次小組活動互相交流分享,交流之余,又不斷地反思學習,鑒定提煉。改變以往單純指導為對話研討。另外,有經過本學期對孩子的個案記錄,尋找個性化發展,即發展教師觀察記錄本事,又為整合全面性供給幫忙。

反思性學習,給教師帶來了許多的反思經驗,異常是專題研究,更需要去反思、鑒定。本學期為深化專題研究,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我們幼兒園又根據自我園情,在實踐專題研究的基礎上,每班都進行研究的實踐活動,全體教師都進取參活動方案設計,使專題研究深化完善,從而更推動教改的發展。小班以電化教育為引領,關注孩子習慣的養成發展,中班以美工區為引領,關注孩子動手動腦的發展,大班以藝術教育為引領,關注孩子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最終以專題鑒定的形式進行了交流,使整合的思想通領教改的發展。

四、利用家長資源推動保教活動的發展

本學期我們注重家長資源的開發利用,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引導幼兒進行探究,促進幼兒自身的修養,同時,我們也要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指導家長利用家庭的教育資源,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表現,自我發展,積累生活經驗。如:開展主題活動《小兔子衣服》、《趣味的蘿卜》時,我們利用家長資源,搜集農村自然資源,一些有代表性的豆類、谷類、蔬菜、水果等都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大大的豐富了孩子的操作材料。家長的參與,擴大了幼兒探究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拓寬了研究的渠道,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展。

總而言之,面臨幼兒教育的重大轉折,每個人都需要加強學習,加強反思,學會反思,僅有不斷的反思,才會不斷的有創新出現。

幼兒園教師工作自我鑒定3本學期進取推進素質教育,探索、創新適合本園的園本教研形式,進一步提高幼兒園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圓滿完成了教育局教研工作目標及園本工作計劃,現將工作鑒定如下:

一、加大教學常規管理

平時要求教師有計劃、有準備地開展教學活動,提前一周備課,制作教具,按時按主題活動的要求,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組織好每一個環節的活動。前勤教干加強一日活動各環節的常規檢查工作,每月有重點地進行一次業務檢查工作,如教師備課、幼兒作業、主題環境創設、幼兒成長檔案等,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鑒定、有考核,發現問題及時修正;學期末對教師聽課記錄、幼兒發展狀況等進行了檢查、評價和考核,使各項工作落到了實處。

二、聽課、評課形式多樣

優秀的聽課、評課團隊將對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有極大促進作用,本學期任教年級教干參與各班組聽課評課,以不一樣聽課形式促進教師梯隊專業成長。

1.常規聽課。

組織面向全體的同課異構36節、30歲以下青年教師成長課16節、青藍工程師傅指導性聽課36節、青藍工程推門課10節。

2.選拔、評比類聽課

三月份聽全縣社會領域選拔課2節,指導課4節;四月份聽全縣健康領域選拔指導課5節;六月份聽全縣科學選拔課3節,指導課2節;聽園長優質課磨課3節;六月份組織教研組、科研組、監督粗對青藍工程徒弟優質課進行評比,聽課18節,評出一等獎4人、二等獎6人、三等獎8人。

三、開展分層手寫備課

本學期在縣教研室號召下,實行新模式備課,嘗試老備課本新模式備課,依據教師園齡劃分三個層次,5年之內教師備詳案,6—10年教師雙課時科目備簡案,其余科目備詳案,11年以上教師備簡案,格式參考園本課程教師用書,提前一周備課,每月檢查1次教師備課本,學期末評選優秀備課本。

四、注重專業理論學習

1.加強《指南》學習。

學期初制作《指南》手冊,每班發放一本,宣傳平時研讀,指導教育教學。

2.開展《早期教育》學習心得評比。

宣傳教師閱讀本專業雜志,本學期研讀《早期教育》雜志,教師、保育員不限范圍,任意研讀文章,每月由教研組、監督組進行一次優秀心得評比。

五、發揮示范、培訓基地作用

我園面向全縣發揮龍頭園的示范、輻射作用,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優勢,為鄉鎮幼兒園供給業務學習觀摩的機會,進取開展業務培訓工作。

1.面向全縣教研開放活動。

3月份組織全縣社會領域教學活動觀摩;6月份“晶都名師研修組”去桃林送教,開展研修活動;多次接待外來人員觀摩版畫特色活動。

2.幫扶創立園教研活動。

幫扶曲陽二幼、機關幼兒園磨課18節,接待來園教學活動觀摩30節,接待來園觀摩教學活動30人次等。

3.接待鄉鎮園長培訓。

6月份接待鄉鎮園長8名來園觀摩教學活動、一日活動,組織撰寫過程記錄并反饋收獲。

六、加大教師培訓力度

繼續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支持教師學習幼教最先進理念和教育教學技能,推動著幼兒園教師整體素質提高。二月份邀請市局王春華書記來園培訓《指南》;三月份5人參加教育局晶都名師培訓、四月份3人去淮安參加全省科學活動培訓、五月份1人去南京參加教玩具制作培訓、1人去蘇州參加全省引智培訓、3人去連云區參加“百位名師百鄉行”教研活動、5人去贛榆觀摩教學活動、六月份4人去新浦參加全市教玩具制作培訓、1人參加全省骨干園長培訓、1人參加縣通訊員培訓、18人次教師參與全縣教研活動觀摩培訓等。

七、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每班及專用室安裝多媒體設備,教師靈活運用設備,同時發動全園及教研組、科研組成員分工制作園本課程多媒體課件。

今后我們繼續遵循“重學習、重思考、重落實、重創新”的精神,將扎實完成上級部門和園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力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幼兒園教師工作自我鑒定4一、本期教研工作的基本狀況:

本期以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細則為主線,加強教研工作管理和幼兒園德育教材開發,營造一個用心讀書的氛圍,提高教師參與教研的用心性,加強理論學習,進一步深化教育觀念轉變為教育行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參加學校的說課比賽、教學論文評選、讀書活動、辦學理念、一訓三風征選等活動,以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培養學習型、研究型教師,幼兒園開展了青年教師獻課活動,家長開放活動,全面提升幼兒園的保教工作質量。

二、教研工作成效

(一)、加強理論學習

本期引領教研組用三次教研活動的時間,系統地學習了《幼兒教育學》中創造游戲部分的資料,理解了創造游戲的特點、教育作用以及指導方法。

(二)、抓好常規工作

1、每位教師認真設計活動方案、認真組織幼兒一日生活活動。

2、每周認真開展星期五13:10開展教研活動;

各班每周更換家園窗,每星期一八點以前上墻。

3、每月環境創設檢查一次:創設有特色幼兒教育環境,本期探討了怎樣創設科學、合理、美化幼兒園環境的方法,并制定出環境創設的評選標準,由教研組長牽頭組織各班班長進行檢查評比。

4、全園教師獻課活動17節;

外出觀摩學習13人次,參加校級說課比賽1次。

5、本期按照學校的新規定,每周教研組長和五年教齡以下的教師每周聽兩節教學活動,其他教師每周務必聽一節教學活動,并且每周五在郭遜教師那里登記在園長處簽字蓋章。

6、每周、每位教師撰寫200字的教學反思,每月撰寫500字的教學反思。

7、節日活動:開展了我愛祖國和喜迎新年的慶祝活動。

(三)、家園互動

1、今年在小班搞試點:為家長開放班級博客,深的家長的好評。

2、為家長帶給教學觀摩活動16節,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學狀況。

3、新年到來之際,家長和孩子們一齊做親子游戲,觀看孩子們的文藝表演,讓孩子們過了一個歡樂的新年。

(四)、特色園區:建立學習型的教師團隊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教師專業化素質不斷提高的一個過程,建立學習型團隊,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建立書香學校,建設學校文化,營造和諧、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本期教研組開展了讀書漂流活動。

1、在辦公室創設了讀書吧。

在教師辦公室里創設讀書環境――為教師帶給各種教育雜志,供教師閱覽,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吸取新的教育信息和先進的育人經驗,拓展教師視野。

2、“走進名著”的讀書活動。

認真閱讀學校每年帶給的書籍,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每年教師自覺閱讀1―2本名著,擴展讀書的范圍。

3、好文章大家讀。

在教師辦公室的墻上創設“好書大家讀”的張貼欄,由園務領導和教師日常學習中,讀到的好文章,推薦張貼在“好書推薦”欄里。

4、讀書交流活動。

每兩月進行一次讀書交流活動,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現:讀書筆記、讀書心得體會、經典段落名句等張貼在“讀書”的欄目中。

幼兒園教師工作自我鑒定5因為愛,讓我們對自我的事業充滿著活力,因為活力,我們不斷的在努力的學習和成長,一學年的工作,在緊張的學習和實踐中過去了,時光的流逝,記載著付出和辛勞,見證著積累和成長,我們在一學期的努力中,取得了很多成績,摸索了一些經驗,同時也發現了我們工作中的許多不足,有了一些急待提高的想法,在這,就對一學期的教研工作做一鑒定;

1,加強學習,注重教師成長。

教研組是教師成長的搖籃,是幼兒園開展教學研究.學習.研討.交流教學經驗的陣地;本學期,教研工作以加強學習。促進教師成長作為突破口,分別帶領教師們學習了許多新的理念及教學觀念,促進了教師觀念的轉變和更新,讓每一個教師在新觀念的收集和吸取中,自覺的轉變和更新著教學思路和方法;本學期我們從彈琴.舞蹈.操節表演上進行了訓練和考查,教師們在扎實的基礎練習和考查的相互觀摩和評比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示,真正促進了教師素質.技巧的提高;另外,每周檢查一次的毛筆字.鋼筆字練習,也讓教師們從點點滴滴的積累中收獲了提高;本學期以來,教研活動不斷的在各種工作中加強教師的反思.從每一塊工作的落實.鑒定中,讓每一個教師注重反思.在反思中提取經驗.確立目標。

2,開展課題研究,摸索教育經驗。

課題,對于我們教研組來說,是一個新鮮而又充滿挑戰的任務,本學期,我閃的教學工作圍繞課題目標來開展和摸索,就音樂課的唱歌活動這一領域展開了研討,從最初的很多理論知識的收集和學習中,我們從理論上有了清晰的認識,從大、中、小各年級各班的教材、確定、教案討論、教學準備中,每一個教師從討論中相互學習,共同的汲取著養分,在每一節課外觀摩和小結中,又真正將我們各自的教學理論、教學經驗和構成的新思路、新方法得以交流和提升,每一個活動,都從最初的模式研討出一份執教的計劃,又從執教中鑒定和反思,得出一個優秀的教學活動,這一過程,是教師們理論和經驗的匯集,也是教學和教師的學習和提高,最終,每一個教師從唱歌活動的觀摩和教學中,找到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用圖譜來促進幼兒記憶,在唱歌教學中利用生動、形象的圖譜,為幼兒創造視、聽可感的雙白優良環境,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目的,提高音樂活動的質量,這一經驗的鑒定,也就構成了我們教研活動的一個課題,教師們在摸索中收集了許多的素材,并各自撰寫了研究報告,真正從教學研討、觀摩中提煉了我們的課題研究。

3、優化一日活動,落實教學安排。

教學是幼兒園工作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也就是教研組研討和工作的核心,本學期,我們從優化一日生動安排,從時間的安排到各區域的安排上,增加了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真正讓一日活動更加合理、科學。在教學上,我們從學期計劃到制定和日計劃、周計劃的安排上緊靠目標,用目標做為我們教學的指南,從同年級相同教材的制定和相互交流上,讓教學更加規范和準確,另外,期末到各班教學情景測試和鑒定,也讓每一個教師從目標到教學,又從教學對應到目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讓我閃以后的教學安排和教學施行更有了方向。

4、精心組織大型活動,增強宣傳力度。

幼兒園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以社會、以家長的評價為標準的。加強幼兒園的宣傳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本學期,我們精心組織了冬季運動會、家長開放日和期末的英語班、留日班匯報表演。我們教研組也在這些活動中充分的發揮了作用,從學期開始的節編排、落實,到運動會表演節的編排、訓練、項目議程、方案的制度,到表演時各班精心的準備和有序的組織,所有這些都事先在教研活動中交流、討論,真正做到了互幫互學,在家長開放日和匯報表演中,也由教師們出色的表演,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和認可。

5、安全工作。

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首要職責,讓幼兒在我們的教育下健康、歡樂的成長是我們工作的目標。本學期,我們將安全教育列入課程之中,讓幼兒自我有安全預防常識,做為教師,堅持用心上崗,嚴格遵守上崗制度,以提高職責心為安全要點,使我組本學期的安全事故大大降低,無骨折、縫針事故、輕微的摔傷、碰傷也很少。

總之,本學期的教研工作在領導的指導下,在全組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許多成果,教研活動真正成為了教師們交流、學習、成長的地方,就本學期的工作,我們也清晰的意識到,要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我,還有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

結合本園實際,加強課題研究,提高全體教師科研意識;

注意新教材的學習和目標的確定、落實;

加強對教師技能、技巧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