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患者的護理范文

時間:2023-05-04 13:20: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貧血患者的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貧血患者的護理

篇1

關鍵詞:再生障礙;貧血;觀察與護理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由于多種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細胞減少和(或)異常,導致全血細胞減少的一個綜合征。本病以青壯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再障臨床特征以進行性貧血、出血和繼發性感染為主要表現。原發性再障病因未明,目前推測可能與缺造血干細胞和自身免疫有關,引起繼發性再障的致病因素中,以藥物、化學物理因素和病毒感染較為常見[1]。選取2010年2月~2010年7月江蘇省灌云縣小伊鄉衛生院收治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13例,通過加強用藥和護理,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3例患者均為2010年2月~2010年7月入住我院的病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齡19~62歲。其中急性型(SAA-Ⅰ型)8例,慢性惡化加重型(SAA-Ⅱ型)5例。病程2~16個月。治療前白細胞計數(0.5~2.8)×109/L,平均1.6×109/L,血紅蛋白33.5~72.6 g/L,平均52.2 g/L,血小板計數(8~59.6)×109/L,平均21.3×109/L。

臨床表現:急性再障起病急、進展快,常有嚴重的皮膚黏膜出血。口腔血泡,呼吸道消化道出血常見,半數以上有顱內出血。多種病菌均可引起感染,以革蘭染色陰性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除皮膚、黏膜感染外,肺部感染常見,常引起敗血癥,出現高熱或超高熱。慢性再障起病緩、進展慢,主要表現為貧血,出血僅限于皮膚、黏膜。感染多見于上呼吸道,內臟出血及嚴重感染少見,個別病例可發生急性變,出現急性再障的表現[2-3]。

2 護理措施

2.1  改善缺氧,提高活動耐力:根據患者的貧血程度,采取下列相應護理措施:①急性患者需臥床休息,可減少內臟出血;慢性型輕、中度貧血者應適當休息,避免勞累,減低氧耗;病情穩定后,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日常生活計劃,指導患者適度活動;②觀察患者對活動耐力的生理耐受情況,及時指導患者休息或調整活動量;③輸血或輸紅細胞以及給予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藥物,改善缺氧,提高耐力。

2.2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采取相應措施:①嚴密監測血小板計數,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應臥床休息,禁止頭部劇烈活動,以防顱內出血;②觀察患者神志、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一旦發現頭痛、嘔吐、視力模糊、意識障礙等顱內出血征兆,應立即置患者于平臥位,頭部置冰袋或冰帽,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暢通,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用藥處理;③輸新鮮血或輸濃縮血小板懸液有較好的止血效果,對嚴重貧血者應當注意輸血速度宜慢,輸入量1 ml/(kg·h),以防心力衰竭。2.3  用藥治療和護理:①所有病例均應用了甲基氫化潑尼松1 000 mg/d,加入1 0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每3天劑量減半,2周內減至60 mg/d后停藥或改用潑尼松口服,再逐步減量至停藥。促粒細胞生長因子300 μg/d靜脈滴注,連續4~8周,康力龍4~12 mg/d,口服3~12個月,貧血嚴重(Hb≤50 g/L)或出血嚴重(Plt≤20×109/L)者不定期輸入新鮮全血,部分患者輸入血小板懸液;②急性型患者常用免疫抵制劑,如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等,其不良反應是超敏反應、血清病(猩紅熱樣皮疹、關節痛、發熱等)和出血加重,用藥期間應予以保護性隔離,加強支持療法,防止出血及感染,密切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注意將搶救設備與藥品置于備用狀態,以便患者發生過敏時及時搶救;③漫性患者多用雄激素治療,如丙酸酮、司坦唑、達那唑、去羥甲基酮(大力補)等。雄激素治療3~6個月后見效,故應鼓勵患者堅持完成療程。雄激素長期使用可出現須毛增多、痤瘡、女性閉經及男性化、肝損害、浮腫等不良反應,應加強觀察。丙酸酮為油劑,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常可形成硬塊,甚至發生無菌性壞死,故需深部緩慢分層注射,并注意輪換注射部位;④對發生出血的患者,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做好以下護理工作:皮膚、黏膜、牙齦出血,13例患者均有皮膚紫癜、牙齦滲血或鼻衄,交待患者平時使用軟毛牙刷和清潔棉棒清潔口腔,有齒齦出血時予以冷鹽水漱口,鼻衄輕者予以消毒棉球填塞,重者予以碘仿紗條填塞止血;顱內出血,1例53歲女性患者,治療第8天外周血象及臨床癥狀已有所改善,當天大便后突然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意識模糊,血壓升高,繼而轉為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立即將患者取平臥位,予以吸氧,頭部冰枕,靜脈快速滴入脫水劑,輸入血小板懸液及止血、鎮靜等一系列搶救措施,患者最終脫險;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出血,治療期間有1例患者出現胸痛、氣促、咯血,量約100 ml,即取頭低足高位,頭偏一側,以利血塊咳出,防窒息。1例SAA患者伴有消化道出血,均出現腹痛、嘔血、便血或黑便。醫生嚴密監測患者血壓、脈搏的變化及出血的量、顏色、性質,并做好記錄,及時建立靜脈通道,予以止血、輸入新鮮全血等處理,上述癥狀控制。

3 參考文獻

[1] 張于宏.嚴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治療[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7,18(4):171.

篇2

關鍵詞:維持性血透;超敏C反應蛋白;生活質量

自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應用以來給血透患者帶來了福音,使得血透患者的貧血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對于對EPO低反應性的患者來說,這類患者對EPO需要量明顯增加,并且貧血無法改善。本文通過測定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以探討炎癥對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貧血的影響,提出預防患者貧血的護理對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MHD實驗組選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來我院檢查治療的MHD患者70例。其中,原發病:慢性腎小球腎炎30例,糖尿病腎病18例,高血壓腎病12例,小管間質性腎病6例,不明原因4例。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2.35±11.42)歲;透析年限為1~10年,平均1年10月。受檢者還需滿足如下條件:規律透析(2~3次/w),3個月以上,4 h/次,采用費森尤斯4008s;透析器Polyflux-17R相同;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250 mL/min;均為碳酸氫鹽透析;近1個月內無出血或輸血史;無血液病;此外應排除心衰、腫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正常對照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48.16±12.35)歲,其肝腎功能正常,無冠心病史。采血前1w內均無感染、手術、創傷史。MHD患者使用的EPO為益比奧,100~150 u/Kg/w體重,均為透后皮下注射。

1.2在血透前對MHD患者靜脈采血,于清晨對正常對照組空腹采靜脈血,測定hs-CRP、血清肌酐(SCr)、血紅蛋白(HB)、血漿白蛋白(ALB)。MHD組按照血透前CRP濃度分兩組:A組,高hs-CRP,hs-CRP≤5 mg/L;B組,正常hs-CRP組,hs-CRP>5 mg/L;C組正常對照組。對MHD組和正常對照組中EPO用量與CPR水平間的關系及上述指標的差異性。

1.3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處理,數據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統計,相關系數用r表示,P

2結果

2.1三組間hs-CRP的比較 A組hsCRP明顯高于B組(b是A組與B組比較,P

2.2 A組與B組比較ALB、Hb、HCT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 A組hsCRP升高組的EPO每周使用量明顯高于正常hsCRP組的患者(P

3討論

CRP是一種肝臟在受到炎癥刺激后所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是機體進入炎癥反應后的一種標志性蛋白,并且它本身也主動參與炎癥的進展,也是一種炎癥因子。MHD患者常處于微炎癥狀態中,除了尿毒癥本身可導致炎癥外,血透治療過程中的透析效率,透析用水,透析器的膜材料等都可引起炎癥反應。本研究顯示:①透析年限是炎癥反應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隨著透析時間的推移,hsCRP顯著升高,炎癥反應狀態明顯增強;與有關文獻報道[1]的長期血液透析可成倍的加重炎癥反應進展的表達一致;②隨著hsCRP的升高,雖然兩組間透析的效率相當,肌酐水平無差異,但白蛋白、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均顯著下降;③兩組間雖然A組明顯使用了更大劑量的EPO治療,但貧血糾正反而差于B組,這說明血透患者貧血對EPO治療的低反應性可能與炎癥標志物CRP升高相關。由于營養不良、貧血與炎癥反應間相關,而血液透析患者一般都有微炎癥反應,因此,在營養不良改善、貧血糾正及MHD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提高中控制微炎癥狀態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如何預防炎癥的產生,增強EPO療效和更有效的糾正貧血,是醫護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4護理對策

4.1建立營養管理系統 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體系及良好的護患關系。

4.1.1了解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個體化宣教。制定詳細的個體化飲食治療方案。

4.1.2保證能量及優質高蛋白飲食攝入能量的攝入為1.47~1.88×10 J/Kg/d,蛋白的攝入量為1.2~1.5 g/Kg/d[2]。鼓勵多進食,每日糖提供的熱量占總熱量的55%~60%,脂肪提供的熱量不應>30%,膽固醇攝入量為0.78~1.04 mmol/d。

4.1.3適當補充水溶性維生素。

4.1.4做好心理護理據調查 患者由于長期透析很容易出現抑郁癥狀從而影響食欲,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和家屬的工作,從多方面減輕其心理負擔,改善食欲。

4.2糾正貧血因腎性貧血主要與促紅細胞生成素(EPO)不足和鐵缺乏有關[3],故應使用EPO,可以血細胞比容達33%~36%或血紅蛋白水平達110~120 g/L為目標調節維持劑量[4];對血清鐵

4.3保證透析的充分性,改善炎癥狀態 有資料表明,對于炎癥水平較高的患者可以增加透析次數,延長每次透析時間,給予高通量透析,選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定期進行血液濾過,嚴格無菌操作,能更好地降低炎癥因子,改善營養不良,糾正貧血。

4.4加強血管通路的護理 必須有熟練的穿刺技術,力爭穿刺一次成功,保證足夠的血流量,防止因血流足從而導致透析不充分而加重貧血。做好中心靜脈置管患者的護理,防止導管感染而導致貧血加重。

通過我們采取上述護理對策,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癥狀態,糾正貧血,提高MHD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參考文獻:

[1]Himmelfarb J.Uremic toxicity,oxidative stress,and hemodial-ysis a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J].semin Dial,2009.22(6):636-643.

[2]楊曉梅,王革.血液透析中心培訓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94.

篇3

[關鍵詞]急診;醫護人員;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1(b)-131-02

急救醫學在我國是一門新興學科,其特點是“急”,表現為發病急、需求急、處理急;其核心是“救”,如果得不到急救,則反映急救醫療體系不健全,或醫院功能發揮得不好。急救的關鍵是時間,即時間就是生命,急救管理務必縮短距離,節省時間。由于它的獨特之處,急救醫療工作者,不僅必須具備高超的診斷水平和嫻熟的醫療技術,而且還應該善于觀察患者心理,培養自己優良的心理品質,從而進行有效的心理治療與心理護理,獲得最佳的搶救效果。筆者試從三方面談談個人認識。

1 急診患者的心理特點

急診患者起病突然,發展迅速,病勢兇猛,常有機體結構改變或組織損傷。若診斷正確,搶救及時,疾病將迅速痊愈,否則將延誤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在此期間患者心理有如下特點:

1.1 焦慮心理

急性病起病急驟,自覺癥狀明顯,如發熱、疼痛、呼吸困難等軀體癥狀都會使患者心理受到不良刺激,導致心理緊張。由于疾病來得突然,甚至是天災人禍,患者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因而往往產生焦慮。如有的工程技術人員正在進行一項技術革新或科研項目,因突然患病,不能繼續工作而萬分焦急,有的教師為自己突然患病不能上課而焦急萬分,患者如是家庭主婦,亦會為不能照顧孩子和家庭而焦慮。又如心臟復蘇后患者害怕再次停搏,特別擔心在無他人在場時突然發生意外,故一人獨處時尤其顯得焦慮。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易因通氣功能的喪失而引起憂郁。氣管切開,通氣裝置的安放,既影響患者與他人的交往,又導致其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更易發生焦慮。總之,這些都將影響日常生活,打亂工作秩序,使患者憂慮重重。患者急切要求確診,家人急于向醫生敘述病情,了解診斷。因此常出現一位患者有多人陪伴圍觀,影響搶救工作的正常進行。

1.2 急躁與憂郁心理

由于得病突然,病情嚴重,患者及家屬深怕疾病惡化。因此,患者對疾病的恢復痊愈表現出急躁。患者一進醫院就要求醫務人員明確診斷,治療藥列病除,一針見效。患者對反復的檢查、治療往往缺乏耐心,對醫務人員常表現出生硬、粗暴的態度。如急性外傷者,當情緒休克期過后,許多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急躁反應。由于患者對外傷及其后果全無心理準備,一旦他們面臨并理解當前的困難處境時,就格外煩躁不安,心神不寧。個別嚴重者甚至變得心情惡劣,怨天尤人,萬事不如意,容易激惹,無故發怒。

憂郁是患者對“損失感”的心理反應,當患者覺察到外傷給自己造成的損失,如肢體殘廢、外貌破相、學習或工作的困難、經濟負擔、人事關系及個人前途的影響等,常常會發生憂郁反應。

1.3 恐懼心理

1.3.1 環境因素為了盡快明確診斷和及時減輕患者痛苦,對患者常需進行一系列的檢查和采用各種綜合治療措施,而這些診斷方法和采用的各種綜合治療措施對患者來說都是陌生的,有的還會增加患者的痛苦。然而,患者受到這些“特殊”的對待,往往產生恐懼。搶救室內的各種醫療陳設;24 h不分晝夜的監護,連續強光照明擾亂了人體生物節律:連接身體的各種導管使活動受限,身體多種儀器困繞,由這些儀器左右生命。清醒患者目睹醫護人員嚴肅面孔和緊張搶救的工作氣氛,使患者感到焦慮、恐懼不安。

1.3.2 疾病因素

疾病本身對患者就是巨大的心理壓力,如心肌梗死的患者持續性的劇痛,使之產生瀕死的恐懼心理,大出血的患者身體虛弱無力,再看到出血時也會產生緊張和恐懼。

2 急診醫生的心理品質

醫生應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了解其身心需要,針對不同的心理特點,在采取必要的搶救治療措施的同時,消除其各種不良的心理因素,提高醫療效果。

2.1 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

患者急診來院,醫生就在客觀和事實上承擔了對患者健康的責任。不管什么理由,無論理由多么“充分”。任何拖拉、粗疏、延誤診治時間,造成不必要的傷殘、死亡都是不負責任和失職的表現。醫生對待危重患者的診治要有超越對待一般患者的道德情感、道德責任,更要細心、耐心地照料患者。

2.2 以患者利益為重,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危重患者病情兇猛,變化迅速,要求及時診斷,治療也十分迫切。情況愈是緊迫,所采用的診查手段與治療措施愈要安全可靠。

采用某種診查或治療之前,必須充分考慮患者的病情是否能承受這種治療或診查,及可能帶給患者的負擔。如果權衡不周,常在危急時刻促使病情加重。導致嚴重后果。

選用某種藥物或手術治療時必須慎重考慮這些治療措施所引起的副作用或副損傷。如果正副作用相比,利多于弊,應堅持選用,并在實踐中力爭減少副損傷。診斷上單純追求診查技術的新穎,化療、放療等治療中只考慮疾病本身,而不顧患者安危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3 危急時刻敢于擔風險

對危重患者的搶救往往存在一定的風險。面對患者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醫生是否勇于負責,敢于擔風險,積極、果斷地對患者進行搶救,是對醫生道德信念的考驗。搶救中確實存在成功與失敗的問題,怕擔責任,回避風險,保己平安,置患者于不顧是很不道德的。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慎重、細心、大膽地采取安全有效,風險最少,損傷危害最少的方案,這是對患者負責的態度;另一方面,雖然存在一定的危險,但不積極搶救,病情必然惡化,搶救尚有一絲希望,醫務人員應以百分之一百的勇氣和熱情進行搶救,以爭取患者百分之一百的希望。

本院曾有這樣一個病例:一呼吸困難的健壯男子急診來院。醫生懷疑喉頭水腫致氣管梗阻,如果首診醫生敢于擔風險,即刻用一大號針頭插入喉部,同時靜脈用藥,病情可望得到一定緩解,贏得搶救時間。然而,這位醫生就差點膽量,致使會診醫生(五官科)趕到時失去了搶救機會,造成一起醫療事故。

2.4 醫生的“慎獨”

“嗅獨”源于古代儒家著作《禮記?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指在獨自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

要謹慎不茍。搶救危重患者時,有時工作是在患者失去知覺和意識喪失的情況下進行的,對患者的檢查是否必要,是否全面、詳細、準確,是否盡職盡責,很難受到患者或他人的監督,尤其是在無人商量討論的情況下,更耍做到謹慎不茍。

3 急診護士的心理品質

急診護士應具備優良的心理品質,主要表現在認識,態度、言語和行為幾方面。

3.1 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急救護理工作質量的優劣,可以直接影響到整個搶救治療的質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危。許多操作又是護士一個人單獨進行的,還常常夜間單獨值班。因此,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是首要條件,以靜脈補液為例,如果在操作過程中受污染,病原體就會隨著補液進入軀體,影響全身。甚至會發生敗血癥,其后果不堪設想。

3.2 尊重患者,舉止穩重,平等待人

受人尊重是任何人的愿望,尤其是受到疾病折磨的患者更需要得到醫護人員的尊重,態度和謁可親可使患者心情愉快,減少恐懼情緒,患者感到溫暖,增強對護士的信賴,從而樂意接受治療、護理。此外,護士在搶救治療過程中,應嚴肅認真,耐心細微,舉止穩重,平等待人。醫護人員的眼中,只有“患者”,而不能有“貴”、“賤”和“美”、“丑”之分。

3.3 重視語言的修養,富有同情心

護士的言語和態度具有特別深刻的感梁力。護士說話應注意和氣、文雅、有問必答,誠懇待人,以解除患者的緊張心理,增強與疾病斗爭的勇氣,并且要善于抓住一切機會鼓勵和安慰患者,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親切、誠懇的語言又可以為治療創造先決條件,而粗暴、不慎的語言刺激比其它感官刺激更為強烈。

3.4 自制力與注意穩定

急診護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都有利于患者。態度和藹,儀表端莊,整潔大方,行動輕穩,精神愉快都能給患者以良性刺激。使之心情舒暢,并放心地將自己的健康與生命托付給這些可信賴的人。護理人員要克制自己不利于護理工作的心情障礙,以堅強的自制能力克服情續低落,堅持精力充沛,充分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

所謂注意穩定是指較長時間內注意集中在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上。護士的注意是否穩定關系到護理工作質量。若工作時心不在焉,注意分散。就會發生差錯。注意穩定是發現、杜絕差錯的重要因素。有這種報道:一護士錯以谷氨酸鉀代替精氨酸鈉給一高鉀心臟病患者靜脈注射,致使患者心臟突然停搏死亡。又如藥房以BSP(磺溴酞鈉)代替PSP(酚磺酞)發出來,幸有護士注意集中,及時核對,避免了一次差錯的發生。

3.5 敏銳的觀察力和機智、沉著、果斷的應變能力

敏銳的感知能力是急診護士工作質量優劣的重要標志。護士是醫生的耳目,“應具有一雙鷹的眼睛”,許多癥狀常會被患者忽略,護士必須有偵察兵一樣的高度警覺性和良好的觀察力。通過視、聽、能、嗅等多種感知發現疾病變化的跡象,及時救治患者。護士嗅到患者呼吸有爛蘋果味而發現酮體中毒癥;觸到患者脈搏細弱,看到面色蒼白,出汗就察覺有休克的可能,耐心地傾聽患者說話的聲調、表情、精神狀態以及對自己疾病的認識程度,有無信心等,從而了解患者的性格、愛好、習慣、意志的強弱等。護士掌握了這些特點,不僅可以提供給醫生參考,還能按其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

急診護士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既要沉著、鎮靜、緊張、迅速,又要機智、穩重、果斷。甲狀腺術后并發腫脹壓迫氣管時,護士果斷地拆除幾針縫線,解除氣管壓迫,然后再請醫生,其效果大大優于先找醫生等待處理。發現患者休克時,護士不能形露于色、不斷地將血壓情況告訴患者,應及時報告醫生,與此同時給予吸氧,迅速建立靜脈通道,準備升壓藥等搶救器材和藥品。

篇4

關鍵詞:妊娠;貧血;MCV;RDW;護理

妊娠貧血對胎兒和妊娠婦影響巨大,不利于優生優育,也給分娩帶來一些風險。過去我院發現妊娠婦貧血都是按輕中重度貧血程度進行經驗護理,現在都是按MCV,RDW在貧血分類上進行病因分類,針對貧血原因進行隨訪護理,使很多妊娠婦貧血得到糾正,現報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35例妊娠 貧血者是妊娠2月以上,2012年1月~2014年6月來醫院自愿檢查,17~41歲,26.43±11.25歲,運用紅細胞MCV,RDW在貧血分類上進行病因分類,看是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即為缺鐵性貧血,大細胞不均一性貧血即為巨幼貧,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為溶血性貧血、再障MDS等復雜性貧血,針對貧血原因進行隨訪護理。同時對同期90例妊娠貧血者,18~43歲,27.51±10.68歲,按過去的輕中重度貧血程度進行經驗護理

1.2所有妊娠貧血婦都是抽2ml靜脈血用EDTA-K2抗凝,經檢驗科用希森美康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色素HB小于110G/L,

1.3所有娠貧血婦都是登記信息入冊,了解貧血的類型,并按貧血原因歸類吃不同的藥,進心理護理,健康指導,對癥護理注意合理飲食休息,電話隨訪,定期復查血常規評定貧血的糾正情況直至分娩。

1.4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計算機軟件包進行分析。以P

2結果

2.1 135例妊娠貧血運用紅細胞MCV,RDW在貧血分類上進行病因分類,看是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即為缺鐵性貧血有88例,大細胞不均一性貧血即為巨幼貧有42例,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為溶血性貧血2例、再障1例等復雜性貧血。對同期90例妊娠貧血者按過去的輕中重度貧血程度進行經驗護理糾正貧血41例,未糾正貧血49例,兩法有極顯著差異

2.2 135例妊娠貧血病因的隨訪護理效果比較見表1。

3討論

在治療妊娠貧血時, 不管患者還是醫生護士, 都應高度重視病因治療[1],徹底治愈貧血、防止復發。根據MCV、RDW兩項指標的變化,可用于貧血的形態學分類: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MCV減小,RDW增大,如缺鐵性貧血。正細胞不均一性貧血:MCV正常,RDW增大,急性溶血性貧血等。大細胞不均一性貧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細胞性貧血[2]。本資料示按MCV,RDW在貧血分類上進行病因分類,針對貧血原因進行隨訪護理,較過去的按輕中重度貧血程度進行經驗護理有較好的護理效果。而貧血的病因好多只要做一個血細胞常規檢查就能確定[3]。

病因確定為缺鐵性貧血,護理:讓患者了解鐵缺乏是引起貧血的原因,飲食可補充部分鐵元素.故應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鐵質食品。含鐵多的食物如肝、瘦肉、豆類、紫菜、木耳、海帶等,動物食品含的鐵更易被吸收。長期不吃肉食的習慣,可引起缺鐵致貧血,指導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不挑食是重要的;食用魚、肉類及富含維生素C食品,有利于鐵的吸收。注意餐后即刻飲濃茶會影響鐵的吸收,由于茶葉中含鞣酸與鐵結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質,飲茶在餐后2h較合適。此外,補充鐵劑的同時需要給予蛋白質,若蛋白質缺乏,也會影響血紅蛋白合成[4]。 藥物護理讓患者了解口服鐵劑易引起胃腸道反應,故應飯后服用,從小劑量開始,若仍有不適可及時告訴醫護人員,以便調整藥量或更換制劑;若病因確定為巨幼細胞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護理要求妊娠婦加強營養知識教育糾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調習慣補充葉酸或維生素B12,直至血紅蛋白恢復正常,若治療無效要叫貧血妊娠婦及時來進一步檢查是否為其它復雜的貧血類型,以免耽誤治療。

參考文獻:

[1]趙有芳,余濤,黎先麗,等.48例巨幼細胞性貧血的臨床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01).

[2]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0.

篇5

【關鍵詞】 溶血性貧血 護理

【臨床表現】

溶血性貧血表現與起病緩急、溶血程度及溶血場所有關。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如血型不合輸血。早期表現腰背四肢酸痛,且逐漸加重,伴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寒戰高熱等。這些表現是由于紅細胞大量破壞后分解產物對機體毒性作用所致。急性溶血主要在血管內溶血者可出現血紅蛋白尿,患者多有明顯貧血、黃疸。嚴重溶血可引起周圍循環衰竭、休克,溶血產物可造成腎小管細胞缺血壞死及管腔阻塞,最終導致急性腎衰。

(二)慢性溶血 起病緩慢、癥狀較輕,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和黃疸,肝脾多腫大,在疾病過程中常可并發急性溶血。由于長期高膽紅素血癥,可合并膽石癥和肝功能損害。

【主要護理措施】

1.病情觀察 密切注意溶血性貧血患者貧血、黃疸、尿色的變化,詢問患者主訴,了解有關檢查結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

2.休息與活動 嚴重貧血或正處于疾病發作期應臥床休息,慢性期及輕中度貧血可以休息與活動交替進行,以休息為主。

3.疾病知識指導 向病人講述溶血性貧血是指紅細胞受損破裂而溶血,要認識其受損誘因,且必須避免,如患G6PD缺乏癥者,不可食用蠶豆,不能服用伯氨喹啉、磺胺類及鎮痛藥,以防誘發本病。上述疾病為遺傳性疾病,不能去根,加強預防誘因可減少發作,不發作時可與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4.藥物護理 糖皮質激素多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該藥物使用時間長,應注意副作用,定期測血壓、血糖,觀察大便有無上消化道出血,庫欣綜合征一般在減藥及停藥后可逐漸消失。

5.輸血護理

(1)避免發生血型不合輸血:輸血前護理人員認真核對配血單姓名、床號、血型。應與血袋紙牌一致。輸血后應嚴密觀察病人的反應。血型不合輸血反應早期表現為腰背四肢酸痛,畏寒發熱、頭痛、惡心腹痛,重者出現醬油尿、血壓降低甚至休克,最后可出現急性腎衰(表現少尿、無尿)。上述癥狀輕重與輸入血量有關,故對輸血患者有不適反應,一定要認真對待,可疑血型不合時,應立刻報告醫生,同時停止輸血。對輸血病人發生反應不可掉以輕心,以往不少經驗教訓表明,不重視病人反應,有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

(2)及早發現溶血加重:溶血性貧血患者如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輸血時,即使血型相符,也可能輸入補體或紅細胞而使溶血加重,故在輸血過程中嚴密觀察病人反應,貧血、黃疸是否加重,可疑時,立即向醫生報告。

【健康教育】

1.普及疾病常識 醫護人員有責任將疾病知識向蠶豆病(GGPD缺乏癥)高發區人群做廣泛衛生宣教,蠶豆病是由于進食蠶豆后引起該病溶血發作,囑病人不能吃蠶豆及蠶豆制品和氧化性藥物(如伯氨喹啉、奎寧、阿的平、非那西丁、磺胺藥、呋喃類、氯霉素等),因為上述因素可誘發溶血發作。加強預防宣傳,可大大減少疾病的發作。另外,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患者忌食酸性食物和酸性藥物,以減少溶血發作。

2.教會患者自我護理 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依據貧血輕重、每天活動量要適度,以不出現心悸、氣短及過度乏力為宜,合理安排休息與活動;飲食要高蛋白、高維生素食品以保證營養。自覺不適時,要觀察貧血、黃疸是否加重,注意尿色是否加深或呈醬油色,可疑病情加重應及時就診。遺傳性溶血患者應去遺傳門診咨詢,特別是對婚前、婚后的指導尤為重要。

參 考 文 獻

[1]陳維英.基礎護理學.1997.

[2]陳志哲.陳君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輸血的臨床問題[J].中華內科雜志.

篇6

缺鐵性貧血是體內用來制造血紅蛋白的貯存鐵缺乏,使血紅素合成減少而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它是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和育齡婦女發病率較高,據WHO報告,成年女性發病率為20%,孕婦40%,兒童高達50%,而成年男性為10%。

1 病因與發病機制

1.1 鐵的攝入不足而需要增加 鐵的需要量增加和供給不足時常導致缺鐵性貧血。小兒生長期,由于紅細胞數量和肌肉組織不斷增長,而且鐵貯備也在不斷增加,嬰兒3~4個月時體內貯存鐵已基本用盡,必須加以補充。足月兒第一年供給紅細胞生成約需鐵160mg。多次和多胎妊娠,易造成母體缺鐵,導致新生兒先天性鐵缺乏。哺乳期婦女每日從乳汁中喪失0.5~1mg的鐵。

1.2 鐵吸收不良 胃及十二指腸切除術后的患者,由于胃酸分泌不足,Fe2+易被氧化成Fe3+且十二指腸和空腸是鐵的易吸收部位,因食物在腸內流速快、滯留時間短導致鐵吸收減少,術后數年貯存鐵將耗盡而致缺鐵性貧血,嚴重皮膚脫屑亦可使鐵喪失過多。

1.3 臨床表現

1.3.1 一般表現:主要有皮膚黏膜蒼白、頭暈、乏力、耳鳴、眼花、心悸、活動后氣促等,長期嚴重貧血可引起貧血性心臟病,出現心臟增大甚或心力衰竭。

1.3.2 組織缺鐵的表現:因為鐵質與指甲、毛發、黏膜等的營養有關,缺鐵時,組織含鐵酶及鐵依賴酶的活性降低、營養障礙。可出現:

2 護理

2.1 生活飲食護理 指導患者選擇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糾正偏食習慣,注意飲食調配,多攝取含鐵豐富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蛋黃、魚、豆類、紫菜、海帶、木耳等;嬰兒生長期飲食中及時添加含鐵量及鐵吸收率高的輔助食品。適當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消化不良者,應少量多餐。食欲減退者應經常變換口味,提供色、香、味美的飲食。口腔炎或舌炎影響食欲者,避免進食過熱、過辣的刺激性食物,進食前后給予口腔護理。

2.2 病情觀察 觀察患者有無心悸氣促、疲乏無力,觀察患者有無感染跡象:監測體溫、血白細胞計數。觀察患者進食情況,有無口角炎、舌炎發生而影響進食,有無食欲不振、便秘或腹瀉。監測外周血血象,如血紅蛋白、網織紅細胞等,以判斷貧血的程度。

2.3 對癥護理

嚴重貧血患者應給予氧氣吸入,以增加各組織器官的供氧量。伴發口腔炎、舌炎者,應保持口腔清潔,囑其晨起、飯前、飯后、睡前用呋喃西林液漱口。口腔潰瘍可涂碘甘油等。

2.4 藥物護理

2.4.1 口服鐵劑的護理 應向患者說明服用口服鐵劑的目的,并給予必要的指導:①鐵劑不良反應及其預防:口服鐵劑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和排黑便等胃腸道反應,嚴重者可致患者難以耐受而被迫停藥。因此,為預防或減輕胃腸道反應,可建議患者飯后或餐中服用,反應過于強烈者宜減少劑量或從小劑量開始。②應避免鐵劑與濃茶、咖啡、蛋類、牛奶、植物纖維同服;為促進鐵的吸收,還應避免同時服用抗酸藥以及 H2受體拮抗劑;可服用維生素C、乳酸或稀鹽酸等酸性藥物或食物。③口服液體鐵劑時須使用吸管,避免牙齒染黑。④服藥期間,因鐵與腸內硫化氫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鐵可使大便變成黑色,應告知患者屬正常現象,以消除患者顧慮。⑤強調要按劑量、按療程服藥,定期復查相關實驗室檢查,以保證有效治療、補足貯存鐵,避免藥物過量而引起中毒或相關病變的發生。⑥口服鐵劑后,自覺癥狀可以很快恢復,網織紅細胞于用藥后1周開始上升,10天左右逐漸達高峰,血紅蛋白于2周后開始上升,l~2個月后可恢復正常,但為補充鐵儲備,在血紅蛋白完全正常后,仍需繼續服用小劑量鐵劑3~6個月,或待血清鐵蛋白>50μg/L后方能停藥。

注射鐵劑的護理 注射用鐵劑的不良反應主要有:注射局部腫痛、硬結形成,皮膚發黑和過敏反應。注射部位宜深且經常更換,必要時進行熱敷,避免硬結形成。應注意不要在皮膚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藥液人空針后,更換一新針頭注射。可采用“z”形注射法或留空氣注射法,避免藥液溢出致皮膚染色。注射鐵劑可有面部潮紅、惡心、嘔吐、蕁麻疹、發熱等過敏反應,嚴重者可有呼吸困難、心動過速、大汗淋漓,甚至過敏性休克。故首次用藥須用0.5ml的試驗劑量進行深部肌內注射,同時備用腎上腺素,作好急救的準備。若1小時后無過敏反應,即可按醫囑給予常規劑量治療。注射時應備好腎上腺素,以便嚴重反應時緊急搶救。部分患者用藥后可出現尿頻、尿急,應囑其多飲水。

2.4.2 心理護理 注意觀察、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做好心理護理,在生活上給予關心照顧,精神上給予安慰鼓勵。貧血的患者由于記憶力減退,導致學習、工作能力下降,易產生焦慮心理,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調節好心態,使其恢復正常。

3 討論

護士應幫助患者及家屬掌握本病的有關知識和自我護理方法,避免造成缺鐵的因素,對高危人群可采取小劑量預防性給藥。輕度貧血者可照常工作,注意休息和營養。中度以上貧血活動量應以不加重疲勞感或其他癥狀為度,待病情好轉逐漸增加活動量。切實遵循飲食治療原則和計劃,注意食品結構搭配。

參 考 文 獻

篇7

頭孢唑圬鈉屬第三代頭孢菌素,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其常見不良反應為,過敏反應,為腸道反應,而溶血性貧血極少見,我院于2012年8月出現1例溶血性貧血的病例,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性,58歲,于2012年8月5日因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入院,入院后給予生理鹽水250加頭孢唑圬鈉5g,生理鹽水250加依替米星0.2g.5%葡萄糖100ml加二羥丙茶堿注射液0.25g及地塞米松磷酸鈉5mg,治療一周時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腰疼伴雙下肢稍疼痛,次日停用生理鹽水加依替米星0.2g繼續觀察治療,于入院第九日患者出現腰背及四肢疼痛加重伴畏寒、發熱,面色白,皮膚有黃染,頭昏,伴解深色小便,查血常規wbc27.7*109/l.hb64g/l考慮為溶血性貧血。

2護理

一般護理:①休息,給患者舒適,臥床休息。②發熱護理,予物理降溫,降溫過程中如出汗較多,應及時擦干皮膚,更換衣物,被服;防止受涼,同時防止病人發生虛脫;③疼痛的護理:患者起初有發熱、腰疼所以患者的心里受到沖擊,一度陷于緊張、恐懼之中,對此護理人員在實施治療護理的過程中,以親切、鎮定的態度,對待患者避免人為增加緊張氣氛,留家屬陪護,并且指導家屬配合醫護人員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同時以積極有序的工作狀態,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賴,提高安全感,以有小緩解焦慮情緒。認真做好護患溝通工作,耐心傾聽病人述說,認真觀察病人的情緒反應,總結分析病人是否存在異常心態。

3討論

溶血性貧血:是紅細胞遭到破壞,壽命縮短的過程:(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病因有原因不明的原發性和繼發性。繼發性的病因有:①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結蹄組織病淋巴增值性疾病。②藥物所致,藥物所致主要見于青霉素、四環素、甲苯磺丁脲、非那西丁、磺胺類藥物、異煙肼、利福平、奎寧等。除青霉素外,頭孢菌素類由于可跟青霉素抗原產生交叉反應,因此可誘發相同病變。但頭孢菌素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卻很少見。

4小結

在臨床用藥過程中,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可能危及生命[2]。但頭孢唑圬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很少見,在同時應用多種藥物時,對患者出現的癥狀就更難確定了,所以在青霉素、頭孢菌素的過程中護士要加強巡視做好臨床觀察和記錄,除常見不良反應外,對此類罕見不良反應也要有足夠的認識,以配合醫生及時診斷治療,為患者的搶救贏得時間。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胃腸道間質瘤;圍術期;臨床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21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993-02

所謂的胃腸道間質瘤(GIST是一種起源于胃腸道間質組織的腫瘤,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梗阻、消化道出血、腹痛。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時,放療以及化療的效果均不佳,在對其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手術是其主要的治療手段,因此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圍術期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研究將對我院46例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的臨床護理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46例胃腸道間質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12例女性,34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齡為13-76歲,平均年齡為49.8歲。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存在合并糖尿病、7例患者存在和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食欲不振、嘔吐、惡心、腹部腫塊、重度貧血、輕度貧血、便血、黑便、嘔血、腹痛等癥狀。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并對其進行適當的護理。

1.2方法

1.2.1合并癥的護理①冠心病、高血壓的護理: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一定要對患者用藥前后的血壓變化情況進行監測,并注意患者的病情變化,根據患者的病情以及醫囑來對其輸液的速度進行調整。②糖尿病的護理:術前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如告知患者低血糖的預防方法、胰島素的治療、飲食指導等。讓患者明白術后的各項機體應激反應均有可能導致患者的糖尿病病情加重,因此,必須對其血糖水平進行定期監測,注意胰島素的應用,以便于將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一個相對較為安全的范圍內。在此過程中,一定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以此來防止患者出現切口不愈合或感染的情況,同時還必須注意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以及口腔護理。③腦梗阻的護理: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一定要注意對患者的意識形態以及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并在病床上安裝防護欄,以此來防止患者出現墜床的情況,確保其安全。④貧血的護理:根據患者的貧血的程度來對其飲食以及活動程度進行制定,由于貧血會對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在對貧血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一定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對患者的貧血情況進行糾正,同時還必須定期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

1.2.2術前護理①腸道準備:患者在術前最好食用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的少渣食物,入院后對其給予半流質食物。術前3天對患者給予維生素K4以及腸道不吸收抗生素口服,在術前1天禁食,并在手術前晚對患者給予中藥灌腸或中藥瀉劑口服來對患者的腸道進行清潔,對患者的用藥后的排便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②心理護理:患者在入院后,由于對疾病的相關知識缺乏,且突然處于一個較為陌生的環境中,因此,患者通常會存在、急躁、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在對此類患者入院后,一定要與患者進行即使有效的溝通,對患者的基本情況以及心理狀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通過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全面的評估后,根據其實際情況對患者給予適當的心理引導,增強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消除其焦慮、緊張的情緒,為患者的手術治療創造良好的條件。對于需要進行造口處理的患者,必須注重心理護理,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提高,告知其造口的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項,讓患者用平常心來面對造口治療,緩解其心理壓力。

1.2.3術后護理①在對此類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時,一定要利用心電監護儀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測,待患者的病情穩定后可以改為對患者進行定期測量。②患者在回到病房后,護理人員一定對患者的進行適當的護理。當其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這樣有助于患者的傷口引流同時還可以減輕患者腹部傷口處的張力,緩解其傷口的疼痛程度,確保患者的血液循環以及呼吸順暢。③行腸道手術治療的患者,在術后一定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適當的護理,術后未排氣前,嚴禁進食,待其腸道蠕動恢復后,可以適當的進食流質食物,且在進食過程中必須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待其腸胃功能完全恢復后,方可對患者逐漸給予半流質食物,普通食物,患者在術后的飲食一定要以高蛋白、高纖維、低熱量、低脂肪的食物為主。

2結果

通過對胃腸道間質瘤患者在圍術期給予精心護理,患者的預后以及術后恢復情況均相對較好。

3小結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對胃腸間質瘤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強化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對患者的手術效果以及預后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因此,可以進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莫洋,張其健,楊榮,等.胃腸道間質瘤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2:337-338.

[2]王六妹,朱彩梅,曾淑凝,等.胃腸道間質瘤的診斷及手術護理效果[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8:361-362.

篇9

【關鍵詞】微波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護理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是由于神經內分泌紊亂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是婦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約占婦科門診病例的50%,傳統的治療以刮宮和藥物治療為主,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藥物治療無效而行子宮切除,從而造成經濟和身體的巨大損失。微波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療效顯著、副作用輕,作為新的治療手段,有不影響內分泌、療效高、復發率低、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的優點,有望替代手術切除子宮。對于合并嚴重內科疾患不能耐受子宮切除術者有較高的安全性。

1 術前護理

1.1 一般護理 手術時間以月經干凈3~7 d為佳。

1.2 飲食護理 由于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患者月經量多月經淋漓不盡的患者應先使用止血藥物方能進行微波治療。術前常規檢查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由于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患者病情均較長,月經量多且持續時間長,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感染,故要注意全身營養狀況,給予全身支持治療,并保持床鋪整潔和勤換會陰墊。多且淋漓不盡,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可出現頭暈、疲乏、活動無耐力以及機體抵抗力下降。除保證患者充分休息外,還應鼓勵患者進食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鐵鈣的食物,以保證熱量、糾正貧血。合理的飲食有助于增強患者的抵抗力以及促進術后的恢復。

1.3 治療內科合并疾病 如患者合并有內科疾病應經內科系統的治療,待患者能承受手術后方能進行手術。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特別是中、重度貧血的患者,可給予口服補血藥、飲食療法,甚至適當輸注各種血制品以糾正貧血。如術前體溫≥37.4℃則不宜進行手術,應給予抗炎治療。

1.4 術前準備 術前1 d下午協助醫生進行宮腔插管,以擴張宮頸,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由于微波手術需在靜脈全身麻醉下進行,故術前1 d 20:00后禁食、禁飲,以防術中嘔吐引起窒息。術晨測量生命體征如無異常方能送手術室。

2 術后護理

2.1 病情觀察

2.1.1 生命體征的監測 因患者采用靜脈全身麻醉,故術后要監測生命體征,每半小時測1次,2次平穩后改1 h測1次,共2次。如有異常應監測至平穩。

2.1.2 陰道流液的觀察 微波術后陰道流液量多,呈蛋清樣,無異味,一般持續7~10 d。術后應觀察陰道流液的氣味及顏色,囑患者勤換衛生墊,保持外陰清潔。

2.2抗炎治療 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同時要注意監測體溫的變化及了解患者有無腹痛等感染先兆,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2.3 出院指導 定時服用出院藥物(抗炎藥物),注意休息、營養和衛生。禁盆浴、1個月。如出現腹痛、發熱、陰道流液有異味、顏色異常,即到醫院就診。

3 結論

微波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手術前后精心的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的保證。

篇10

【關鍵詞】 妊娠合并貧血;調查分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909-01

妊娠合并貧血是臨床上常見、多發又嚴重影響到孕婦和新生兒身體健康的疾病之一,妊娠合并貧血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對孕產婦的生命安全具有相當的威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部門的統計,妊娠合并貧血是導致我國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之一,所占的比例達到14.2%。為了提高妊娠合并貧血患者的治療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在分娩中的婦女和新生兒的安全,本文就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期間我服務中心接收對妊娠合并貧血患者100例進行調查、分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期間服務中心對妊娠合并貧血患者100例進行調查、分析,患者的年齡為20歲至34歲,平均年齡為26.8歲,其中,初產婦為72例、經產婦為28例。本組所有100例妊娠合并貧血患者均定期產前檢查,均符合國家制定的關于妊娠合并貧血的診斷標準。患者的而發病率與其職業的種類存在一定的關聯:務工人員為49例,占49.0%,公務員為22例,占22.0%;農民為19例,占19.0%,其他為10例,占10.0%。患者的而發病率與其胎次存在一定的關聯:第一胎的孕婦為42例,占全部的42.0%;第二胎的孕婦為28例,占全部的28.0%;第三胎的孕婦為10例,占全部的10.0%;其他的孕婦為20例,占全部的20.0%;按照妊娠合并貧血患者的生產方式可分為:足日順產的孕婦為65例,占全部的65.0%;急產的孕婦為9例,占全部的9.0%;早產的孕婦為20例,占全部的20.0%;剖宮產的孕婦為6例,占全部的6.0%。按照妊娠合并貧血患者的臨床癥狀可分為:面黃的患者為24例,占全部的24.0%;水腫的患者為25例,占全部的25.0%,頭暈的患者為10例,占全部的10.0%,心慌的患者為11例,占全部的11.0%,心衰的患者為12例,占全部的12.0%,腹瀉的患者為10例,占全部的10.0%,其他類型的患者為8例,占全部的8.0%,見表1。

2 討論

2.1 發病原因 妊娠合并貧血患者在孕期需要保證充足的鐵,然而患者在孕期胃酸分泌減少,使得鐵的吸收大大下降,一旦此時鐵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必將發生貧血現象。由于的農民多以素食、谷物以及白菜等食物為主,缺乏Ca和維生素C,使得鐵的吸收大大下降。

2.2 胎次因素 本組100例妊娠合并貧血患者中大部分為初產婦,第一胎的孕婦為42例,占全部的42.0%。由于她們是第一次分娩,對于分娩的醫療、護理等知識知之甚少,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影響到患者自身的健康,對孕產婦和胎兒十分不利,醫護人員要及時與患者溝通,告知他們一些妊娠合并貧血的知識,以及醫院采取的措施,減少他們的擔心,增強他們的信心,更加配合醫護人員,還要保持病房的清潔衛生和良好的通風條件,叮囑孕產婦保持營養的均衡,每天補充一定的水果和能量。

2.3 貧血對胎兒的影響 妊娠合并貧血的孕婦在早產、胎兒宮內窘迫、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新生兒窒息的可能性相對于正常孕婦來說,發生率明顯上升。

2.4 妊娠合并貧血的預防和治療 治療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時,以補鐵補血為主要治療原則,還需要結合補充鐵質、輸血以及產時處理等措施。避免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可在妊娠期進行預防,預防一般從懷孕13-15周開始到哺乳期應補充鐵劑,劑量、途徑與貧血程度相關。維生素C、稀鹽酸有利于鐵的吸收,應同時補充。注意飲食多樣化,有助于各類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

從目前我國的發展階段,結合經濟社會實際,需要進一步加強我服務中心對妊娠合并貧血患者的飲食指導,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識系統培訓,讓他們得到合理的飲食營養指導;進一步加大宣傳的力度,教育妊娠合并貧血患者從妊娠中期開始常規補充多種維生素與微量元素,對有妊娠期出血的孕婦應注意鐵劑的補充,預防貧血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周麗云,楊玉紅.右旋糖酐鐵靜脈注射治療妊娠晚期缺鐵性貧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404-405.

[2] J.E.Toblli,G.Cao,L.Oliveri.et al.Effect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its treatment with iron polymaltose complex in pregnant rats,their fetuses and placentas: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and pregnancy outcome[J].Placenta,2012,33(2):81-87.

[3] 凌奕,金松,華少萍,等.妊娠晚期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峰值速度對地中海貧血的快速預測價值[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7):3433-3434.

[4] A.Ouédraogo,E.C.Bougouma,A.Diarra.et al.Impact comparatif de trois schémas de prévention du paludisme pendant la grossesse sur l’anémie maternelle,associée à l’infection palustre au Burkina Faso[J].Médecine et Maladies Infectieuses,2008,38(4):180-186.

[5] 王耕,王琳.平均紅細胞體積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篩查妊娠合并輕型地中海貧血的價值[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1,19(4):65-66.

[6] 唐紅玲,李彩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60例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9(3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