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性貧血升血散治療效果論文
時間:2022-08-14 11:03:00
導語:腎性貧血升血散治療效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觀察升血散治療腎性貧血的臨床效果。方法將44例腎性貧血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口服升血散,2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治療前后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血清肌酐(Scr)的變化情況。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45%,對照組72.7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升血散在調整血壓、穩定腎功能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升血散可有效治療腎性貧血。
關鍵詞:腎性貧血;升血散
腎性貧血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所必然發生的表現之一,目前西醫的治療主要是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及補充鐵劑、葉酸等。筆者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對腎性貧血22例采用口服升血散治療,收到良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標準(1)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肌酐(Scr)>178μmol/L,診斷標準參照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及診斷標準,慢性腎衰的診斷標準及療效標準[1];(2)貧血:血紅蛋白(Hb)<100g/L,診斷標準參照國內貧血常用標準[2],同時具有慢性腎功能不全,腎性貧血的癥狀和體征。
病例排除標準:(1)Scr、Hb不在上述范圍。(2)未能控制的嚴重疾病如心力衰竭、肝臟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及腫瘤等。
1.2一般資料所選病例均為我院住院及門診患者,44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2例,其中治療組男12例,女10例;年齡平均(49.5±12.1)歲;平均病程(7.98±1.30)年。對照組男14例,女8例;年齡(48.9±13.2)歲,病程平均(8.01±1.29)年。兩組患者在病情、年齡、病程、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療方法觀察病例均予相應原發病治療,給予低蛋白、低磷飲食,控制血壓,糾正酸中毒,調節水電解質紊亂。對照組貧血給予EPO,補充鐵劑、葉酸等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貧血給予口服升血散,10g/次,3次/d。
1.4升血散藥物組成黃芪、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冬蟲夏草、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阿膠、菟絲子、大棗,據患者體重不同調整劑量。
1.5觀察指標觀察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Scr、Hb、紅細胞壓積(HCT)的變化。
1.6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樣本均數用t檢驗,計量資料中兩組樣本的比較為χ2檢驗。
二、結果
2.1療效評定標準根據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及診斷標準,慢性腎衰的診斷標準及療效標準[1]及國內貧血常用標準[2]。顯效:(1)癥狀減輕或消失;(2)Hb、HCT增加≥25%;(3)Scr降低≥15%。有效:(1)癥狀減輕或消失;(2)Hb、HCT增加≥10%;(3)Scr降低≥10%,(1)、(2)項必須具備,(3)為參考條件。無效為不符合顯效或有效條件者。
2.2兩組病例治療后療效比較見表1。表1兩組療效比較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兩組病例治療后Hb、HCT、Scr變化情況見表2。表2兩組治療前后Hb、HCT、Scr比較注:與組內治療前相比,△P<0.05,*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三、討論
腎性貧血是各種腎臟疾病發展到慢性腎功能不全所必然出現的癥狀,原因主要是EPO生成不足,慢性失血(反復抽血檢查、血液滯留于透析器、胃腸道出血等)、紅細胞壽命縮短、鐵和葉酸不足、急性和慢性感染狀態、鋁中毒、嚴重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及血紅蛋白病等[3]。現代醫學對腎性貧血的治療主要使用EPO、補充鐵劑、葉酸等治療。在臨床應用中,EPO有不少副作用,主要為升高血壓,病人常感頭痛,幻覺,肌肉酸痛,大面積體毛脫落,濕疹,誘發虹膜炎,部分病人發生癲癇,常致病人不能耐受。公務員之家:
腎性貧血經臨床觀察,中醫辨證分型為多為脾腎不足,氣虛血弱。由于慢性腎功能不全病程長,久病致虛,最終發展至脾腎兩虛。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腎不足,氣血生成乏源,精氣不能正常化生,故氣虛血少。實踐證明,培補脾腎,補氣養血,在腎性貧血的治療上療效顯著。升血散組成以補脾益腎、益氣養血為治則,由當歸補血湯、八珍湯、益腎降脂片三方化裁。其中山藥、白術、菟絲子、冬蟲夏草、熟地補脾益腎,黃芪、人參、當歸、川芎、白芍、炙甘草益氣養血。據現代藥理學研究當歸補血湯具有抗貧血的作用,八珍湯、益腎降脂片均有改善腎功能的作用[4]。升血散在應用過程中未見毒副作用,安全、實用,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海燕,鄭法雷,劉玉春,等.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分析及診斷標準專題座談會紀要.中華內科雜志,1993,2(3):134.
2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2.
3王吉耀.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627.
4丁安偉.現代中藥臨床手冊.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2000,516-549.
- 上一篇:少年閏土教學教案
- 下一篇:慢性胃炎中西醫治療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