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建設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3: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中職院校 心理健康社團
學生心理健康社團活動有助于普及心理知識,開展心理實踐服務,有利于中職院校形成良好的心育環境和心理保健氛圍,對中職院校學生心理產生著重大的影響。[1]
一、問題提出
1.中職生生源狀況
由于職業院校實行登記入學,生源大多未經遴選,學生中學習困難的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多,行為習慣不良的多。
2.中職生常見心理問題
生源狀況決定了他們是一個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常見的心理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自信,學習動力不足,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無心向學,不能較好的適應理論和實操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2.2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差,易興奮沖動或憤怒悲觀;挫折承受能力弱;情感壓抑冷漠,易對社會,對身邊的人和事不感興趣。
2.3部分學生因成績欠佳,家境不好,讀的是職業學校,而產生自卑心理,自認“低人一等”,出現逆反敵對,標新立異,自暴自棄等消極表現。
此外,技校生人際關系心理、性心理、擇業就業心理等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
3.中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隨著社會的發展,雖然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也日趨豐富,但從現實的情況看來,目前中職院校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數量仍然不足,大多數心理老師為兼職心理教師,人員配備的不充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繁重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成為制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充分認識建設學生心理健康社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義
1.緩解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壓力。中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社團是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一種有效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社團不僅可以讓同學們既成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群體,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主體,這種“自我教育”、“互相教育”的模式能切實緩解由師資不足帶來的壓力。
2.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多以教師授課和咨詢室咨詢、講座為主要模式,而社團活動則形式多樣,更貼近學生。如心理劇演出、心理游戲、團體訓練等,這種以活動為載體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指向,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與情感體驗,改變了刻板模式,更為中職院校學生接納和喜歡。
3.培養正確的自我意識,激發潛能。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一個原則是:助人自助,即激發學生潛能,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而學生心理健康社團活動則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在學生的互相交流中可培養學生民主、團結、協作的能力。
4.營造和諧、良好的心理氛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社團活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來設計方案、開展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性的活動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能力、增長知識,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輕松活動的心理氛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關于學生心理健康社團建設的幾點建議
1.建立兩支干部隊伍
中職院校大多數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模糊,甚至有“心理有問題的人才需要加入心理社團”這樣的錯誤認知。所以為了能更貼近學生,開展好活動,個人認為應該建立兩只隊伍。一支是社團干部,一支是各班級心理健康委員,均屬于心理社團干部,統一歸社團管理。
2.加強指導,完善管理,明確職責,
社團指導教師在遵循學生為主體,尊重心理社團活動自主性的同時,要加強對活動開展的指導幫助,對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使社團能夠真正開展一些有創意、有意義、有效果、有影響的活動。
社團要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形成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良性循環。社團干部、心理委員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分工。社團干部做好社團日常管理、校內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開展各類常規活動和主題活動,定期舉行團體輔導活動;并與各班心理委員密切配合,共同開展各項工作。心理委員要組織班級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工作,在班級定期開展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活動,并組織本班同學參加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另外,如若發現在心理上有疾病的處于痛苦中的同學,要幫助、勸說、陪同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介紹心理老師做出相應的咨詢和危機干預;發現有心理障礙的同學、有可能有偏激行為的同學,要迅速做好信息反饋,以便學校做出有效及時的應對措施。
3.進行專業培訓
為了保證各項活動的實效,必須對心理社團的成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類的專業培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應有專門的、針對心理社團成員進行的專業培訓,要讓心理社團的成員明確專業培訓的目的、意義和必要性,要通過專業培訓加強社團成員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學習,學會和掌握有效使用的心理機能,為心理社團工作打好理論基礎。
4.開展形式多樣、主題豐富的心理社團活動,
首先,從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校情設計活動。
其次,寓教于樂,提高學生興趣以及參與的積極性。舉個例子,當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共同觀看熱播的角色互換節目《變形計》,交流自己的觀后感,有不同觀點的可以進行友好的探討,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對親子關系、青春期問題等方面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思考。
第三,一花獨放不是春,要增強與其他社團的聯系合作。比如說,可以聯合戲劇社共同來組織心理劇演出,拍攝;與漫畫社合作開展心理漫畫征稿、“關愛心靈LOGO大賽”等。
第四,社團活動開展要靈活。活動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行,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到校外。在保證學生安全、活動有意義的前提下,活動形式和方法不比太拘泥。[2]
成熟的心理健康社團建設需要師生長期不懈的努力。希望通過努力,能讓心理社團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為校園心理健康教育一個有效的載體。
參考文獻:
篇2
論文摘要:軍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的結構為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與兼職相結合;軍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的要求應包括:專業強、觀念新、心理素質好;軍隊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培訓目標包括知識與理論、技能及理念的培訓,重點是理念的培訓;培養方法包括校本培訓、遠程教育、體驗反思式培訓、參與式培訓,后兩者為重點。
軍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建設是一個重要問題,直接關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結構如何、有什么要求、如何培訓,這些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軍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的結構
要建立專、兼職相結合,普及化和專業化相結合的軍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
(一)心理健康教育專職師資力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6 000~7 500名學生中至少應該配有1名心理學專職人員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專職的學校心理輔導或心理咨詢教師,在美國叫"學校心理士"(school psychologist),在日本叫"心理專家"或者"學校心理相談家",屬"心理學專業技術工作者"范疇。
軍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優化學員的心理品質,培養健全人格,幫助學員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開發個體潛能,促進學員全面健康發展。因此,作為專職的學校心理輔導教員或心理專家主要承擔兩項工作:一是心理教育,即通過必修課、選修課、講座等形式對學員進行心理素質教育,這就要求他們具備心理教學和科學研究能力;二是心理咨詢,即通過個體咨詢、團體輔導等方式協助學員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同時對心理問題嚴重者進行鑒別診斷,以做到及時轉介,這又要求他們掌握相應的心理診斷、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心理活動和訓練理論,熟練運用心理咨洵和心理活動技巧。
(二)心理健康教育兼職師資力量
在專職心理健康教員之外,軍隊院校還需聘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兼職教員。兼職教員是指學院正式聘用的,能夠獨立承擔某一門專業課教學或實踐教學任務,經驗豐富的名師、專家、高級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軍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要建立一支比例合理、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這既能夠有效補充專職教員隊伍的不足,又能改善師資隊伍的結構。
二、軍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的要求
要保證軍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良好發展,必須擁有一支專業硬、觀念新、心理素質好的教員隊伍。軍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的要求應包括:
(一)專業強
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首先必須具備深厚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包括普通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健康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咨詢、心理測量、心理統計等基礎學科知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還應了解一些醫學心理學、精神心理學、治療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其次是自如運用心理學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包括心理教育、測量、統計、咨詢、調查、研究的能力。另外也包括一些非專業能力,如言語能力、溝通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調控能力等。
(二)觀念新
知識和技能之外,對教育教學實踐有重大影響的是教員個人頭腦中的"內隱理論",即理念問題。它隨時隨地會以無意識的方式影響著教員的教育教學思維和課堂教學策略。教育家阿瑟·闊伯斯說過:"影響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也許莫過于教師他自己相信什么。"這充分說明了教育觀念對塑造教師行為的重要作用。因此,一個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在重視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培養的同時,更要加強對教育觀念的重塑。具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應具有的觀念是:
1、充分尊重學員的觀念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員不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學習環境的開發者,學員學習過程的幫助者、調控者和評價者。在此過程中,首要的是接納與尊重。要采取真誠、同情的態度,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接納、理解對方,這樣才能建立信任感與安全感。在此基礎上再通過討論、反思等方法,幫助學員自我探索,做出符合自己內心意愿的判斷和選擇。
2、最大限度地保護來訪學生的利益的觀念
要嚴格堅持保密原則。在不危害別人和當事人的前提下必須嚴格遵循保密原則,不經當事人的同意,不得將其情況向任何人透露(法律規定除外),這是對當事人個人權利和利益的最大尊重,也是心理咨詢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同時還是咨詢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3、致力于來訪學生的自我成長的觀念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是助人自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學員既是教育對象,又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因此,整個教育過程都要致力于調動學員的主動參與意識,激發其自我反思、自我改善、自我實現的能力,最終促使其在教育過程中學會成長。
4、提倡個性發展的觀念
著名教育家、博士生導師鐘啟泉教授認為,心理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個性發展"。個性,是一個人得以區別于他人的標識,是一個人最為寶貴的心理品質,是創造力的原始力和心理依托,也是判定一個人是否真正擁有自己的尺度。我們應盡力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心理氛圍,應尊重學員的個性和人格。學員需要有發揮其能力的自由環境,以便激起更充分的探索和思考。
(三)心理素質好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員自身應具有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心態;具有豁達寬容的包容心;具有調節控制表達情緒的能力;具有理性客觀全面看待問題的認知能力;具有知難而上堅持不懈的意志力;具有真誠、友善、開明、合作的人格;具有親切、熱情、寬容、善良的個性品質。這樣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較好的處理與學員的互動關系、引導學員理性看待問題,同時也作為榜樣潛移默化學員的心理狀態。
三、軍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的培養
(一)培養目標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教育培訓,不是學歷教育或學位教育,而是一種職業技能培訓,因此要將理論知識教育與實踐技能教育相結合,同時重視心理健康教員基本教育觀念的重塑。
一是知識和理論的培養。包括心理學基本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和理論。二是技能的培養。主要包括心理診斷、心理測量、心理統計、心理咨詢等方面的技能。三是理念的培養。與一般的知識、技能培訓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不僅需要解決知識和技能層面的問題,更要解決觀念、信念層面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涉及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作用、內容、對象、方法、途徑等的認識。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就會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行為。同時,理念還包括對人對事對生活對工作基本的觀念。若持一種開放、通達、包容、理解的態度,熱愛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甘于奉獻,尊重學員的人格和意愿,便有利于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以及積極的氛圍,使心理健康教育達到預期效果。
(二)培養方法
培養方法主要包括:校本培訓、遠程教育、體驗反思式培訓、參與式培訓。其中,校本培訓主要依托本院校相關資源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培養,遠程教育主要借助遠程網絡上的相關資源和機構進行遠程培養。重點是體驗反思式培訓、參與式培訓。
體驗反思式培訓和參與式培訓是對傳統培訓的創新和發展。傳統的培訓是以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為中心,以"專家講授"為主要模式,以講解和討論為主要方法的一種培訓模式。這種模式可以傳遞知識和培訓技能,但難以重塑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培養不僅需要解決知識層面的問題,更要解決觀念、信念層面的問題,所以僅靠傳統的培訓模式是遠遠不夠的。
所謂體驗反思式培訓是指以受訓者為中心,讓受訓者先體驗心理輔導活動、先實踐行動研究,再在心理輔導與行動研究過程中,讓受訓者以自己的心理輔導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的理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通過提高受訓者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心理輔導能力發展的培訓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通過創造一種真誠、民主、合作、共情的環境,引導和幫助學員自我探索、自我體驗、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的活動。所以心理輔導理念的培訓中確實要突出教員的自我探索和自我體驗,從自我探索和自我體驗中不斷進行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尊重接納他人,建立真誠信任的人際關系,相信他人有積極向上的潛力。參與式培訓便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參與式培訓強調受訓人員的參與、體現出以人為本、注重多向交流資源共享、充分尊重受訓者、受訓者體驗的是平等和溫暖的人際關系。其特點為:第一,通過需求評估,確定培訓內容。第二,受訓人員參與培訓活動。不但在內容制定上而且培訓活動的組織上也讓受訓人員參與,充分體現其主體地位和發揮其積極性。第三,全員參與。除了培養心理健康教育專職人員的專業性之外,還要進行學院教員全員培訓,要走普及化的道路。第四,多維評估。要多角度多層面進行評價,要將自評與他評、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總之,在培訓中,一要加強培訓目標的人本化;二是實現培訓內容的綜合化,突破以往只重理論指導或只重技能訓練的片面性,同時重視教師基本教育觀念的重塑;三是注重培訓方式的多樣化,可運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情景體驗游戲、個案分析、頭腦風暴等多種形式豐富培訓手段、增強培訓效果。
參考文獻:
[1]馮鐵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現狀及政策建議[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
[2]廖全明.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8,(1).
篇3
民辦高職院校招收的學生屬于高等教育生源最底層的,錄取分數低,很多學生存在較強的高考挫敗感,入學以后因為學習基礎薄弱和高昂的學費等原因也容易導致其出現各種心理問題。而民辦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是遠遠無法滿足實際需要。既要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又要符合民辦高職院校投入少的實際情況,平衡兩者關系,切實制定出一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關鍵詞: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干預
隨著網絡報道的各類高校學生死亡、失聯事件頻率的增加,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加強危機干預體系的建設,但高職教育和民辦機制的特殊性等原因導致了在心理健康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仍存在種種困難。因此在正確認識和了解民辦高職院校性質和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探討推進這項工作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一、民辦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干預建設的現狀
1.重視程度不夠
大部分民辦高職院校的領導們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認識程度基本停留在“不要出事”這點上,只要保證安全和穩定即可。所謂的重視也只是在口頭上重視,只要在迎接檢查的時候,提供的各種材料符合要求即可。而事實上,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且具有隱蔽性,因此對學生心理問題難以做到量化和及時顯現,這也導致學校對這塊工作總體重視不夠。在民辦高職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難以形成全員參與的氛圍,且學院的重點工作是招生和教學,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則屬于邊緣化的工作,在有些學校甚至是可有可無的工作。
2.心理健康組織、機制、隊伍不健全
辛自強2012年的研究發現,25年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整體上在逐年提高,說明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985、211重點大學,國家資源的傾斜,大量的投入、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的改善為學生心理健康創造了良好的背景。而民辦高職院校的收入全部來源于學生的學費,這種企業性質就導致招生是院校發展的生命線,而教工往往一人多崗,像心理健康專職老師這樣的崗位往往是由學生處職員擔任的,鮮少有民辦高職院校有獨立設置的心理機構和人員配備。隨著國家和省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視,民辦高職院校也在政策要求下制定了各項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方案、三級網絡制度和危機干預制度等,也組建了校內的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但實際運行效果不甚理想。
3.心理健康工作各項保障和落實不到位
民辦高職院校在上級政策要求下,在形式上是符合心理健康工作檢查要求的,但在實際上卻相差甚遠,主要體現在:民辦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投入不夠,經費、人員、場地、制度等軟硬件均不能保障和落實。大部分民辦高職院校具有一定的條件保障,能開展基本的工作,如有專職人員、有咨詢室,但缺乏經費投入,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條件都不能滿足。筆者試圖在這種投入不夠的情況下,探討一種投入少,又切實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模式。
4.教師缺乏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
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發展局限,行政崗位中層以上領導大部分是公辦退休領導返聘來的,職稱發展也艱難異常,在這種教師缺乏發展空間但卻承擔著比公辦院校教師更重的工作量時,教師如何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二、民辦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干預建設的建議
1.完善校-院-班三級網絡建設,制定心理危機干預預案
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確責任和分工,也可在學院范圍建立一個工作網絡和預警網絡。一級網絡是心理健康中心為主,負責指導和開展心理健康工作,從專業的角度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和咨詢、團輔等工作;二級網絡是院系這一級,主要由兼職心理老師、心理輔導員、輔導員為主在學生管理的一線中處理學生中的各種問題,及時發現和上報學生危機事件;三級網絡主要是班級心理委員、學生骨干、學生黨員、寢室長、心協(心委會)學生干部等組成,他們往往是學生危機事件的最早發現者,同時他們開展的朋輩輔導活動可以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三級網絡的基礎上,加強危機早期預警和識別,建立班級心理委員周報制(班級心理委員工作手冊)和系部月報制(系部心理健康工作臺賬),一旦發現危機現象立即啟動危機干預程序。
2.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做好心理健康檔案管理
充分利用每年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機會,篩選出有心理障礙和自殺傾向的學生,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對心理異常的學生,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建立危機干預檔案。利用心理測試軟件的危機干預功能一方面可以篩選出需要干預的對象,另一方面可以在軟件上為學生建立危機干預檔案,從而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檔案。各系院兼職心理老師或心理輔導員也可以將系院中發現的需要干預的學生情況在軟件中上報,既能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進行干預,又能留下完整的檔案材料。
3.加強兼職心理老師培養和班級心理委員的培訓
民辦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工作的隊伍一般是由專職人員帶領兼職人員組成的,兼職人員往往是輔導員擔任的。因此在帶領和指導這些輔導員開展工作時,首先,讓其對自己的職業進行一個規劃,幫助輔導員向職業發展性的方向引領,這不僅有利于兼職心理老師可以更好的配合開展工作,也能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加強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業務水平培養,如校內培訓、網絡培訓、省市級的心理健康培訓等,讓其參與到心理健康課程、團輔、各類心理健康活動指導等,在實踐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第三,督促和幫助兼職輔導員考取心理咨詢師證書,費用由學校和兼職輔導員共同承擔。通過這三步培養,兼職輔導員可以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助力,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班級心理委員的培訓不僅僅幫助他們自身提高心理健康發展水平,通過專業的培訓和指導,可以讓班級心理委員有效地去識別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危機事件,及時上報。同時,充分利用和發揮班級心理委員的群眾基礎,指導其在班級開展各類朋輩輔導活動。
4.開設心理健康慕課必選課、心理健康公選課并配套主題教育活動豐富第二課堂
利用慕課不占用教室、課時和師資的優勢,可以大范圍低成本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于有進一步提升需要的學生,可以再選修心理健康公選課,有針對性地獲取心理健康知識,同時利用主題教育的活動形式,由心理輔導員組織學生在學習完一個心理健康專題后進行相應的拓展學習——團輔、素質拓展、辯論、心理劇等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課程,又在歡樂的氛圍中提升認識。
5.在個體咨詢的基礎上加強團體咨詢和團體輔導
民辦高職院校學生有咨詢的需求,但往往不敢邁出那一步,因此開展團體咨詢,團體輔導活動,可以較好地解決那些有求治意向但缺乏動力者。
6.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
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動,不僅可以活躍校園文化氛圍,也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臺,多參與活動還拓展人際圈子,夯實了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7.專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要加強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培訓
心理危機干預對專業要求非常高,專職心理老師除了要加強學習以外,一旦遇到學生自殺等事件可以向所在地區的心理學會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尋求專業幫助,由專業的心理危機干預師來協助處理危機事件。對于危機事件的預防教育以及危機事件的發現、預警、干預、轉介和后期跟蹤要制定成預案,還需要多部門協同配合。
三、總結
近幾年生源急劇下降,民辦高職院校處于相對比較困難的時期,對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有限。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構建,最根本的是運用好心理輔導員和班級心理委員這兩支隊伍,普及心理健康慕課和各類主題團輔活動,立體化運行三級網絡,及時處理各類上報危機干預事件。
作者:王琴 王紹福 鄒艷星 袁暉 周萍 單位: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過正達.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6):93-96.
[2]王珊.高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構建[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45-47.
篇4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這一模式的最大受益者,它讓這一學科在“校際互動中,實現了師資的共同提高;在借助平臺、信息交流與備課中,實現了資源共享;在課題聯動、齊參與共研究中,實現了全面發展”。
一、校際互動,共同提高
隨著物質文明的發展,人們對精神的追求越來越重視。一項國外的調查顯示,幾乎每一項體現社會福利的客觀指數都在增長,但轉至人們的內心,幸福指數不但沒有增長,而且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卻一直在下降。幸福感的缺失、抑郁、焦慮成為現代社會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如何讓自己在享受相對優越物質生活的同時,獲得內心的幸福感受,實現身心的和諧,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在這樣一個大的環境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異常重要。它不但影響著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也關系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與學校整體的發展。過去,各個學校雖然有了這種認識,但都只是各自為政、閉門摸索,怎么開展,從哪里入手,沒有一套符合科學發展的思路,效果不理想。有了“學區管理”這個機構后,校際聯手,共同研究,尤其是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已經開展得比較有成效的學校,如中山二路小學、鐵一小學發揮了龍頭作用,讓學區心理健康教育在晴空下又展出了一抹彩虹。
通過與專家交流,我們認識到,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會有健康的心態對待學生,一個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很難會有恰當的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于是第一學區確定,立足學校實際,開展有計劃、有組織的校際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專業素養。
1.合作培訓促提高
過去,學校沒有條件把教授請到校園辦培訓班,現在有了解決的機會。借助學區,幾校聯手把教授請到校園,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共同參加培訓。如東山實驗小學與五羊小學、鐵一小學、中山二路小學等共同組織多校教師一起參加心理健康C證培訓班;鐵一小學與中山二路小學一起組織教師參加B證培訓班,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學區內的教師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提高了,緊迫感增強了。教師在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同時,還對“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該開展怎樣的教育活動”“該怎樣幫助學生學會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進行情緒調節”等問題有了較明晰的認識。可以說,這種合作培訓為學區內各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夯實了持續發展的基礎。
2.共同研課聽課促提高
近幾年,學區內有多個學校舉辦了心理健康教育優質課評選和展示活動。每次活動,從備課到試聽再到正式上課,學區內其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往往一起參與,共同出謀劃策,共同提高。這些活動既充分發揮了各校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優勢,又讓教師們逐漸探索并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逐步找到了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點和落腳點,效果很好。
例如,2009年4月鐵一小學面向學區開展了心理健康課展示活動。杜榮輝老師上的《讓心情靚起來》、陽萍老師上的《學會欣賞》、羅書冰老師上的《綠色上網》等課,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或采用道德兩難法,或通過現身說法的方式,或通過專業游戲的方式,讓聽課的教師、家長和學生深受教育,反響很大。這一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學區內其他學校心理健康教師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又如,2010年5月中山二路小學高、中、低年段的三個心理健康課例:《對沉迷上網說“不”》《一起來,更精彩》《情緒》,也給了學區內聽課教師在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上以很大的幫助。通過反復研討課例,學區內所有參加這一研討過程的教師都表示,自己在理念以及如何把理念轉化為課堂行為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可以說,校際之間的教研合作,使教師在互動中形成一種研究的氛圍,促進了雙方的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二、借助平臺,資源共享
學區明確規定,學校要以校本發展為主體,整合學區教育資源,實現學區優質資源共享,從而實現學區教育均衡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在執行這一制度的過程中,巧借學區信息平臺,實現了資源共享。
1.交流信息,知識共享
學區構建了現代網絡教育信息平臺,以信息化帶動均衡化。學區利用信息化充分發揮了優質教育資源的社會效益,通過教育網絡實現了心理健康教師之間互聯、互助,校際之間教研活動、課件資源、教學經驗交流;通過交流“講學稿”,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共享,教改成果共享。這項工作受到了學區內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的熱烈歡迎。
2.合作引領,優質共享
學區立足現代網絡教育信息平臺,創設了學區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在名師的帶動下,學區與學區、學校與學校之間,加大了開展有效活動的密度。一校名師引領多校發展,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
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林偉貞老師在經過實地調研后,借助信息平臺,引領多個學區的心理健康教師參加針對學生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開展的理論學習,如學習了《學習心理輔導》《青少年發展心理學》等,非常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學區內各學校的心理及健康教育。教師借助信息平臺,交流針對學生問題的解決方法,大家一起出點子、想辦法,往往是一個問題的解決帶動了許多教師的參與,也讓許多學生受益良多。心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較好地發揮了輻射、帶動作用,也較好地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入。
三、課題聯動,合作發展
科研課題促學科發展,促教師發展,這已成為教師們的共識,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門目前來說越來越重要的課程。學校在上級相關部門及專家的指導下,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進行行動研究,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了學生的身心發展。但怎樣參與課題研究才更有效?在學區建設中,我們也“因校制宜”,找到了一條合適的研究之路。
1.合作開題齊發展
2010年5月,區發展中心和越秀區鐵一小學、中山二路小學及鐵四小學,按照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十一五”課題開題工作部署,為進一步推進全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在中山二路小學聯合舉辦了“廣州市心理健康‘十一五’課題開題會”。應邀出席會議的廣州大學教育學院聶衍剛副院長對學區提出的四個子項目進行了點評并提出了修改建議,給了參加課題組的學校教師以及參加開題會的所有心理健康教師許多啟發。這樣合作進行的開題會隆重而有效,受到專家和教師們的好評。
2.合作研究共成長
課題正式開題后,各校在開展校際交流的同時,積極開展相關的課題聯動合作研究工作。如鐵一小學的課題《特殊兒童的心理教育問題》的開展吸收了中山二路小學的心理健康教壇新秀樊曉茹等幾位教師一起參與,研究中結合了中山二路小學的學生情況;中山二路小學的課題《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的探討》的開展吸收了鐵一小學的心理健康中心組羅書冰等幾位教師一起參與,其間結合鐵一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實踐進行了課堂模式構建的探討。兩校的課題組也定期將研究成果在學區內進行交流,有效地促進了學校之間的合作,促進了課題對更多教師的引領,也促進了更多教師的成長,從而使更多的學生直接受益。
今后,學區將沿著這個思路繼續進行聯動合作,開展研究,并繼續合作召開課題研究的中期匯報以及結題會,繼續邀請區內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以及參與課題的教師,使廣大教師在參與課題研究中受益并成長。
篇5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素質擴展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意義
今年來高校大學生因情感問題、學業壓力等原因選擇輕生的報道屢見不鮮。由此可見高校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前,各高職院校大部分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在實際效果上并不明顯。如何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重中之重。
二、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現狀
(一)教材內容實用性不強
從當前高職院校所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材來看,更多是以心理學理論知識的介紹為主。教材內容涵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概述、人格發展、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戀愛心理、學習心理、情緒管理、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理論方面的內容居多,在實操性上較弱。與此同時,在教材的編寫上沒有突出高職院校學生特有的心理特點,沒有針對性,內容過于呆板,不僅達不到幫助學生構建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職業觀、社會觀、戀愛觀的目的,而且增加了學生的厭煩、排斥情緒,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式單一
在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主要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在教學方式上過于單一。再加上課堂中老師講到的主要是學生排斥、不感興趣的理論知識,學生就更加不喜歡上這門課了。
(三)師資力量缺乏
當前,根據教育部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高校應根據學生的總數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備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與此同時,每個高校配備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不得少于2人。
根據當前高職院校配備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情況來看,不僅專職教師人數達不到要求,甚至有的高職院校僅僅用一名兼職老師來充數。師資力量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再者,有的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輔導員直接有思想政治課教師擔任。思想政治課的老師并非心理學專業科班出生,自身對心理學理論不甚了解,在教學中只能照著教材念,帶著學生過一遍教材而已,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課中根本學不到什么有用的東西。
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設置的幾點建議
(一)開發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增強教材內容實用性
開發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增強了對本校學生心理特點的針對性。各高職院校均有屬于自己的優勢專業以及特色專業,高職院校可以根據本校實際教學情況,對不同專業學生在校心理狀態進行調查,并記錄并分析各個專業學生畢業后的職位心理以及就業心理,更具分析結果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心理需求編寫的心理教材。這樣一來,不同專業的學生能夠得到符合自身心理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實用性上得到增強。再者,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心理需求編寫的心理教材,分析了各個專業學生畢業后的職位心理以及就業心理,對學生畢業后步入社會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在校學習的緊迫感。
(二)進行素質拓展,改變單一教學模式
在上文中提到,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主要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在教學方式上過于單一。本人認為,將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進行適量的素質擴展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從本質上說是一種“體驗式學習”,利用自然條件和環境來設計的水上、野外、場地等富有挑戰性的活動,是開發受訓者心智、培養其團隊精神的一種課外活動方式。它能夠培養參與者克服困難的毅力、健康的心理素質、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挑戰自我的勇氣和精誠合作的團隊意識。對高職學生進行素質拓展更有利于他們個人潛能的挖掘、團隊精神的培養和心理素質的提升。
(三)引入優秀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擴大師資隊伍
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師資力量不能滿足當前學生需求的局面,學校應該通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老師的福利待遇來吸引更多的優秀的專業人才,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教學環境,以便留住人才,做好人才儲備工作。在做好教師儲備工作的同時也需要對現有的專業教師進行優化,為其提供研修培訓的機會,更好地學習新知識以便更好地向學生傳授。對于兼職的心理教師和輔導員可以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提供機會讓他們報考心理咨詢師,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使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艷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成人教育.2013(10)
[2]毛智力.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22)
[3]儲麗琴.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4)
篇6
關鍵詞:普通高校;網絡運用;思政教育;心理健康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網絡在普通高校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被廣泛的運用。思政課作為普通高校學生的必修課,除了針對、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育外,為了培養更加適應社會的高素質全面發展型人才,對普通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也尤為重視。為了滿足普通高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全面發展型人才,利用網絡的平臺建立思政網成了普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必要任務。普通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課以利用思政網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加以了解與輔導,并利用網絡的連通性,建立起積極陽光的網絡環境,從而解決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對高校學生一些錯誤的道德素質觀念加以引導改善。
1.思政網對高校學生的道德素質和心理健康起到有力作用
(1)思政網對高校學生的道德素質和心理健康起引導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也應當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的需求不斷的改革與發展,力求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全面發展型人才。在新聞中時常可見普通高校學生自殺、被殺和殺人的事件,可見當代普通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應當被極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之中針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比重應當增加,并建立起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新型網絡渠道思政網。思政網將互聯網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以網絡作為媒介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加以輔導,并且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轉化成了更具有針對性的一對一式的網絡交流輔導教學,這種一對一式的網絡交流心理輔導所具有的私密性也更能為高校學生所接納,從而接受這種新型的思政網思政教學,并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全面發展型人才。(2)思政網的隱秘性心理健康輔導更為高效學生所接受中國式的傳統教學方式是一種教師在課堂講授學生在下面接受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不利與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尤其是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更是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從中發現問題的。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國的普通高校幾乎都設立有心理健康咨詢室,但是,學生都有自己的隱私心理,并且不希望自己的心理咨詢被謠言成心理有問題,所以普通高校學生對于心理健康咨詢室都有一定的抵觸心理,加上自身的虛榮心作祟,就算是真的思想心理存在一定的問題,也不會自我承認去交心理咨詢師解決。所以,思政網的建立不僅注重學生對于自己心理問題的隱私權,也是存進學生與教師對于心理問題溝通交流的一個理想平臺,使學生能夠在不受到謠言的侵害下勇于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并接受輔導。
2.教育工作者針對思政網的傳播功能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
要對普通高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讓學生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以及其所具有的重要性,并且讓學生克服自己的抵觸心理,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普通高校的針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不僅僅是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全面發展型人才,也是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學生做出危害,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所進行的輔導教育。所以,普通高校內的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應當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以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道德素質型人才為目標,全部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建立起專門針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政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加以宣傳。學校也可以利用思政網心理健康測試,所有學生的測試結果保持隱秘,從中發現學生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加以輔導解決。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網絡已經成為人類互動與交流的新平臺,人類生活的各個環節也越來越與網絡息息相關。針對普通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也可利用學生生活中息息相關的網絡建立起思政網,創新思政教育的模式,不僅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加以宣傳,也能針對學生所需要的隱秘性一對一的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教育輔導,從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作者:張鴻佳 單位: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篇7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界興起的一種新的研究思潮,它利用心理學較為成熟、完善的實驗測量方法,研究人類積極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潛能等積極方面。積極心理學強調關注普通人的積極力量,提倡以一種積極的觀念重新解讀人的心理現象,并在該過程中挖掘個體在現有條件下獲得幸福感受的各種因素。積極心理學相信人性的優點和價值,主張用積極的理念審視人的潛力與價值,使人的積極品質得到培養,人固有的正向力量得到激發,人格優勢和心理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真正獲得美好幸福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的本質與目標就是尋求人類的人文關懷與終極關懷,它以關懷全人類的福祉為宗旨,展示了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對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筆者認為,作為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吸收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要素,著眼于全體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進一步提高課程的實效性。
一、以增進學生的積極體驗和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為核心,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積極目標
課程目標不僅是課程建設的出發點,也是課程建設的歸宿。課程目標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方向具有規范作用,它指導著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評價等。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明確指出,能夠時常體驗到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目標就是幫助人們增進主觀幸福感,獲得幸福體驗。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不僅僅是矯治心理缺陷、預防心理問題,更主要的是挖掘大學生的各種外顯和潛隱的積極體驗,并在實踐中擴展和深化這些積極體驗,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和積極人格,使大學生能夠學會以欣賞的態度對待生活,提升創造幸福的能力,增進大學生的幸福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面向全體大學生、促進大學生心理成長的發展性課程,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課程,課程目標設計從內容上來說應當達到知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的統一。課程教學不僅需要傳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訓練促進知識在個體身上的內化,使之養成良好的心理行為習慣。很多心理健康知識是淺顯易懂的,關鍵是在學生現實生活中能否意識到,自覺轉化為行動。只有心靈受到最真實的觸動,才能做到知情意的統一。教育的本質在于引導人的發展,在于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人文關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設計中,尤其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以情感人,以情怡人,以情育人,發揮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受到感悟,實現情感的升華。
二、以積極、生動、實用的內容為主體,豐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
我們的一切教育、思考和知識,都以怎樣獲得我們本性所不斷追求的幸福為對象(自然的體系)。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不僅僅是關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學,也是關于人的幸福、發展、快樂、滿意的科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價值就是健康(health)、和諧(harmony)、幸福(happiness)。在3H的價值指引下,應該把握以下三個方面來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
1.積極性。積極心理學以積極情感體驗、積極人格和積極的組織系統為支柱內容,這就決定了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中應該注重積極導向,應該更加注重大學生潛能的開發、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在課程內容選擇中,要注重將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將提升主觀幸福感、塑造積極人格、創造積極環境融入課程中,如在課程中,如設置“學會感恩”“塑造樂觀人格”“積極的情緒管理”“愛與幸福指數”等專題,介紹和行為訓練內容。
2.實用性。調查顯示,對于課程內容的設置,大學生普遍認為除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以外,更希望在課程內容中增加一些符合他們年齡和心理特點、更具有實用性的內容,所以,課程內容的設置必須緊密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和現實需求,將那些能夠幫助學生走出困惑,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優化心理品質,使他們能夠快樂地學習和生活的內容都列入課程內容,如開設與每個學生密切相關的人際交往、情緒調節、自我意識等內容的專題學習研討。
3.以學生為本。積極心理學注重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實現個人的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達到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的目的,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實現了心理學研究的返璞歸真。歐美國家的學校心理教育理念正在從由“讓學生適應學校”到“讓學校適應學生、為絕大多數學生提供最有意義的教育”方向轉變。以歐美國家的心理教育理念為借鑒,我們要堅持以學生為根本,面向所有學生,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發展需要的、喜聞樂見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升其自我教育能力,使之體會主觀自我對解讀生活事件的主控功能,培養其主觀幸福感、樂觀、自尊、希望等積極的人格品質。大學生是處于特定發展階段的群體,對應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是階段性、發展性的。我們應該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分層的教學活動,立足教育、重在指導,解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成長中普遍遇到的問題。比如,可以針對大一新生的學習適應、大二學生的自我意識、大三學生的人際關系和戀愛、大四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創業等不同內容,開設有針對的輔導講座。
三、以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改進高校心理健康教學模式
作為學習氣氛的重要調節因素,情感體驗本身也是教學的組成部分,這一點在以體驗為主、以自我教育為主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只有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個人心路歷程,并使他們在情感交融和思維激蕩中產生強烈深刻的情緒和情感體驗,才能真正達到促進學生心理品質和心理能力發展提高的課程目的,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課程。在積極心理學指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改變以單純的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形式,應采用互動式、體驗式、活動式等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情感體驗、交往互動、反思領悟與行為訓練,實現認識提高、反思建構、行為固化的統一。
案例教學與講授教學相對,改變了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對有關知識、情感、意志的學習主題,為學生提供生動典型案例,組織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思考,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心理現象、尋找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案例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和生動性,它雖然不直接傳授理論知識,但是卻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為載體把學生引入真實的境界,引導學生認識現實、了解社會、融入現實社會活動中,鼓勵他們自主參與,主動思考,擴展知識,提升現實生活經驗,促進大學生自我心理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達到身心和諧。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引導、幫助和啟發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的思維,重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互動性較強的課程,多數內容都需要學生參與互動才能完成。教學中,可以采用以小組分享為主的互動性教學形式,包括角色扮演、自畫像、心理影片賞析、個案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分析反思自己,鼓勵學生交流分享心得感受,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在感受中發展,在發展中成長。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某一假定的模擬環境,學生扮演特定角色,通過觀察、參與、體驗、反思等過程,在實踐中得以體驗,在體驗中得以成長,在成長中得以提高。體驗式教學以活動為載體,用生動鮮活的體驗、體會、感想、啟迪說話,拋棄了傳統教學的蒼白說教,通過團體咨詢、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體驗,使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和內省建構心理健康知識,體驗感悟知識背后的意蘊,通過體驗與實踐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四、提升教師的積極素質,創建積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取決于教育主導者教師的素質。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視環境因素,認為積極的環境對于增進大學生的主觀體驗、塑造積極人格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秉承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堅持以外顯和潛在的積極品質為出發點和歸宿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教師是人類美德和優勢的體現者和傳承者,教師的言傳身教對每一個學生都有著有形和無形的強大影響力。教師要自覺提升自身的積極素質,積極開發自身的美德和優勢,善于調整心態,不斷增進個人的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感、事業快樂感與工作流暢感,直接對學生施加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圍繞著激發、大學生自主參與、自主體驗、自主感悟而展開的自我教育課程。為發揮課堂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教育,教師就要打破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固著,以積極地展開教學,鉆研教學技術,提升教學水平,采用多元化、活潑生動的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用個體的優勢和力量感受生活,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樂觀地面對未來。
教師要以積極的、欣賞的態度看待每一位學生,樹立“每個學生都在成長、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的積極信念,充分尊重學生,重視學生自我成長的經驗、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用心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點,鼓勵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將心理問題當做一個展現自我能力和挖掘潛在積極品質的機會,充分發揮潛能,將教育過程轉變為學生積極主動的求知行為,變成師生積極互動、心靈對話的過程。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導者、管理者,而是引導者、協助者、激勵者,關心、接納學生的精神世界,鼓勵學生挖掘潛在的積極力量,師生之間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
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人的積極力量和美德,為心理健康教育開拓了新的視野,促進了心理健康教育回歸本原,也促使大學生心理素質積極健康發展。我們要不斷創新、深入探索,進一步構建完善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參考文獻:
[1]K.M.Sheldon&Laura King,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
[2]任俊,葉浩生.積極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價值核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33(4).
[3]陳時見.課程與教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李高峰,汪明.對“三位一體”課程目標的解讀[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9(22).
[5]楊欽芬.論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程屬性及有效實施[J].前沿,2006(1).
篇8
【關鍵詞】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作用分析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情緒不穩、學習困難、缺乏毅力以及抗打擊、抗挫折能力不強等問題,能夠使學生健康成長。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適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1.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
有個成語叫做因材施教,現在的意思就是根據科學的道理,按照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去教育,示范,以身作則,以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打動學生,給學生以激勵,也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方面,因此,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此言不虛。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一個心理健康的和習慣良好的人,用積極享受的情緒帶動和影響學生。其次,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針對學生個體或群體出現的特征和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采取相應措施,對學生不良行為習慣進行恰當和有效的引導。
2.如何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1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而,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加強“學情”分析,特別是要通過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讓學生愿意與教師交流,并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心理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既要重視心理教育更要重視心理健康,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實效。
2.2班級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教師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特別是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最多、時間最長,因而必須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要把創造“和諧班級”作為重中重,鼓勵、支持、引導學生樹立民主、和諧、健康、向上的思想觀念,注重在班級管理中加強對學生健康心理的教育,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諒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
2.3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
種花須知百花異,育人要懂百人心。現狀的學生情感豐富,感性思維都比較強,因而教師在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外在的表現往往反應學生內在的心理狀態,教師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對學生的任何外在表現進行隨時關注,并且有針對性的進行對應的心理健康輔導。
2.4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積極應用于教學中
教師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還必須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是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等各方面的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與教育教學工作、班管理工作相結合的有效載體,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科學、持續、健康發展。
3.提高教師心理咨詢的意識與知識
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影響到學生身心的發展與成長,最終影響到教育的成敗。教師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對子女更有深刻的影響。如果教師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個教育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損害。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建筑在教師的人格的基礎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夠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師的心理健康對于學生的影響,要比其他因素的影響都來得大。美國心理學家鮑德溫研究了73位教師與1000位學生的相互關系后得出結論:一個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很容易擾動其學生的情緒,而一個情緒穩定的教師,也會使其學生的情緒趨向于穩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詢知識,有利于教師正確認識自己,調控自身情緒,積極對待工作,最終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現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師具有心理健康知識。現代教育的發展使心理學與教育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教師只有掌握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運用適用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展示學生的個性,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再次,學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心理健康教育體現的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我們通過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展心理健康課題研究、撰寫心理健康論文,介紹好的心理學方面的書刊雜志讓教師閱讀,讓教師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從多渠道、多方面攝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營養,使他們更好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4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
教師工作任務十分繁重,長年勞累,體質每況愈下。教師普遍責任心較強,很注意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因而過分追求人格的完善,過分限制、約束自己,關心各種細節,常有自我責備、譴責的傾向,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
4.1正視自我,悅納自我
職業理想與信念是維持、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應努力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愛護和寬容學生。正視現實,不斷奮進。教師職業的社會功效是潛在的,并非立笮見影、光輝耀眼。教師收入相對偏低,榮譽也相對較少,這就要求教師用辯證的態度看待社會現實,公正地評價自我,設置合理的目標,確立適中的期望值,平靜躁動不安的心靈,用自身力量達到與外在環境的動態平衡。
4.2調整心態,正視壓力
教師要正確認知壓力,要認識到優勝劣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壓力及其反應不是自己的弱點和能力不足,而是人人都會體驗到的正常心理現象。教師要學會正視現實、自我調適,提高綜合素質,養成樂觀寬容、淡泊豁達的性格。
4.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教師所承擔的教育責任更加沉重,在擔負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要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J識,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性,實現自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完善。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考核指標;心理教師職業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09)12-0004-03
記者:姚教授,您好!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開展已有二十余年,今年是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十周年,經過十年的規范化發展,您認為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總體上有何特點?
姚本先:我非常高興能接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的采訪。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我覺得這二十年用6句話、18個字概括比較準確: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發展快、成效大、勢頭好。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從初期起步到今天非常好的發展趨勢,證明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國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須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從創刊以來至今有十年的歷史,在推進我國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全面開展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相比美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國正好晚了一百年。上世紀初,美國著名職業指導之父弗蘭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美國開展心理咨詢的時間距離今天是一百年,另外美國學校心理學之父賴特納?韋特默(Lightner Witmer,1867-1956)也是那時在美國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兒童指導診所,并且深入開展兒童心理輔導。中國大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起步是上世紀80年代。有意思的是,臺灣的學校心理輔導運動開始于50年代,香港是60年代,澳門是70年代,中國大陸是80年代,正好構成了一個鏈條。十年來,黨和政府以及行政部門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視,在政策層面和宏觀指導領域給予大力的支持。從1999年至今,國家連續頒發了五個非常規范的文件,除幼兒園外幾乎涵蓋全部國民教育。所以,我認為黨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的推進力度非常大,這也是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快速、高效發展以及具有良好未來趨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記者:關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進行考核這一問題,您認為考核指標應該包含哪些方面?如何保證落實?
姚本先: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作為學校考核的指標之一,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可以直接檢驗和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性開展,希望教育行政部門在對學校進行考核時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學校的辦學指標,進行規范化的考核。
目前學校在辦學過程中負擔重,能力有限,接受方方面面的考核評比比較多,我個人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不要作為一個獨立的考核,而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是非常有必要的。考核要具有可操作性。考核指標可分為兩大部分:硬性指標和軟性指標。對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應放在硬性指標上,即要考核能夠體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質量的指標。有四個指標要重點加強考核:人員、場所、經費和課程。人員指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職人員,不完全是專業人員,但相對是在學校專門從事這項工作的、相對穩定的人員。場所指要有相對固定的、符合要求的活動場所。經費指要有滿足人員、場所、活動所需的經費,不一定是單項經費。課程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進課堂。這個課程和我們平時所講的學科課程有很大區別,學校可以根據學校、學生和教師的情況來定,靈活開展,避免純粹的課堂化教學。其他方面,比如思想認識、態度、理念、領導重視、組織機構等也要進行考核。
關于怎樣去保障落實,我認為這個指標應該和對學校的評估、檢查結合在一起。比如學校的達標、示范學校的建設、特色學校的建立等等。無論是哪一類學校的考核都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整體工作的組成部分來貫徹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涉及到辦學質量、辦學水平、辦學特色的檢查、評估,都應該包括這一指標。因此,特別希望教育主管部門在對學校進行考核評估時,能夠從素質教育整體推進的思想和理念出發,貫徹落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扎實有效的開展。
記者: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王定華博士曾提到,希望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這一職業成為優秀教師愿意從事的職業,您認為什么樣的機制能使這樣一個職業成為大家愿意從事的職業?
姚本先: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優秀教師從事這個職業,二是優秀教師愿意從事這個職業。首先是這個職業需要優秀教師去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和學科教學的教師是不同的。學科教學的教師可能只是影響學生某一方面的知識,這樣的影響是有限的。比如語文老師、數學老師,是對某一個年級某一個班在語文和數學的學習范圍內有很大的影響。這樣的老師只要保證有足夠的水平,足夠的教書育人的素質,往往就能夠勝任崗位要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素質要求更為全面,他要滿足所有學生在學習、生活、身心發展方面的需要,否則就很難勝任這份工作。同時,這個職業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要求并非是為了改善學生的知識狀態,而是要改善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等整體狀態。所以我非常贊成應該是優秀教師來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業。目前,很難要求開展這項工作的學校去選拔優秀的教師,但從未來趨勢來講,從事這一職業的教師除了具有教師資格證書,還應該具有更高的職業準入資格,尤其是在個人的心理、精神、品德和專業素質等方面。
第二,優秀教師愿意從事這個職業。如何讓優秀教師愿意長期從事,并且能夠做好,這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據了解,當前中小學有一部分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他們工作的穩定性、長期性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證,從而影響了這項工作的正常開展。我認為這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教師工作成熟度的問題,也有工作面臨的挑戰性問題,還有教師自身發展的專業水平問題。但從當下所遇到的問題來看,關鍵是教師的地位、待遇和專業發展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首先是地位。在中小學日常的觀念里面,最有地位、最有影響、最有前途的教師是學科教師,甚至是主干課程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有的學校可能是學校的教輔人員、管理人員,甚至是邊緣人員,這就很難保證他在學校和其他教師一樣擁有平等的地位,從而挫傷他的自尊心,打擊他的積極性。其次,因為地位的模糊、邊緣化,獎金、福利等待遇就會受到影響。再次是未來的專業發展。從學校目前的機制來看,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未來發展的資源不夠、條件不夠、空間也不夠。這就使得這部分教師很難安心于本職工作。比如進修問題、繼續深造問題、校內的提升問題等,都涉及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專業發展。因此,若使這個職業成為優秀教師愿意從事的職業,就必須要解決地位、待遇和未來發展的問題。
目前,最現實的辦法是至少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放在“三同”的平臺上,即同等地位、同等待遇、同等發展機會,這樣就可以確保優秀教師愿意從事這個崗位,或者說更多的教師愿意從事這個崗位。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優秀教師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固然是好事情,這個崗位可能對于校內的教師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自然選擇。但我們更愿意看到優秀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碩士研究生來從事這個職業。我認為,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模式、主要路徑、主要策略是吸引更多的優秀應屆本科和碩士畢業生來從事這一崗位,而不是希望其他學科教師來轉任。轉任有一個專業的認同、角色的轉換問題,而優秀的學科教師不一定是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如果能夠有所側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性水準以及崗位基本要求。
記者:您剛才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入課堂,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制定一個試行標準,您認為它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什么?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姚本先: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在中國是非常有特色的一個教育活動,也是必然趨勢。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標準和其他新課程標準應該是一致的。課程標準實際上是國家課程的基本性綱領文件,它反映了國家的意志和意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它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教育主管部門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也規定了各個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了教學評價的依據。在我國,只有基礎教育才有課程標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目前還沒有進入課程標準制定階段。我認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句話,第一句:以人為本,健康第一。“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主導,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的“健康”是一個整體健康的概念。第二句話:立足教育,重在指導。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指導學生運用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來維護和調節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句話: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這三句話我認為是構成未來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的關鍵點。
參照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我認為這個標準由五個大部分組成。第一,前言部分。主要講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性質。這部分很重要,一要使大家避免認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師在課堂上把一本教材的主要內容以灌輸的方法進行講解。二是闡述課程的基本理念,比如“健康第一”,可能90%的教師都不會把健康第一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學校里發生著大量的以損害學生身心健康來換取升學率的問題,這表明教師和領導沒有健康第一的觀念。三是寫明課程設計的思路。比如怎樣體現立足教育,重在指導;比如有哪些重要的手段、媒介;怎樣把課程的主要形式和活動密切聯系在一起,和學生的體驗結合在一起。課程標準只是一般規定性的,不是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思路是一致的,具體的教學內容由各地根據自己對標準的理解進行設計。
第二,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應該包括總目標和分目標。總目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學作為一門課程的所有目標,或者是分為中學、小學的所有目標。分目標涉及到具體各個年級,以及身心發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目標。比如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學校的系統教育,如何從幼兒園適應小學的系統化教育,如何適應小學的規范和要求,如何面臨人際交往、伙伴關系、師生關系以及學習的獨立性等是這一時期非常重要的目標。三年級的學生進入到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心理的相對獨立期。自我意識發展、自我概念發展等這時要在分目標中體現。所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的目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即非常具體,具有適應性、針對性和靈活性。
第三,內容標準。內容標準是課程標準的核心部分,也是課程教學內容編制的關鍵部分。課程到底要教什么,學生到底要學什么等具體規定性的內容在這部分體現。比如,小學一年級第一課培養小學生的主體意識,應該列出這一課需要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第四,實施建議。這個實施建議主要是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管理建議、教材編寫建議和案例教學的建議。主要是建議如何實施課程,如何評價,如何考核,如何開發課程,如何編寫教材等。
第五,附錄部分。主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關鍵術語的解釋和說明。使用和實施這個課程標準的人可能差異性比較大,所以有必要給予一些專業性、學術性的指導。
針對課程標準的問題,可能大家還會關心課程標準是獨立的還是綜合性標準的一部分。我認為課程標準應該是獨立的標準。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標準存在,但不是獨立的,都是融合性的。比如思想品德、體育健康等課程大綱里面都有相關內容。我們理解的課程標準應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課程標準,同時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的一個特色,也是有利于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沒有必要把它們分開。
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標準,我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在條件、機會比較合適的時候,可以啟動一些前期的調研,必要的時候可以在局部地區試行。我愿意和各位專家一起為此奉獻綿薄之力。
記者:《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已創辦近十年,您見證了它的產生和發展。您認為從哪些方面對雜志進行總結可以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相結合,同時具有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
姚本先:我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這本雜志感覺非常親切,也很有感情,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轉眼十年之久,我是忠實的讀者、作者和推薦者。我經常把它推薦給我們的老師、學生,特別是我的研究生。在此借這個機會,感謝《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給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工作者、實踐工作者,包括學生、家長提供了非常好的一個陣地、一個平臺,我也希望這本雜志越辦越好。
篇10
【摘要】在校園文化建設、學科滲透、德育方法運用等方面都應該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為目標,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成功開設奠定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應作為學校教育一條主線,貫穿于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心理健康教育課則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具體做法
課程安排。由任課教師自主整合心理健康內容和思品內容。一年級至三年級每周開設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四年級以上將原思品課改為“心理健康?思品課”,每周一節。
教材運用。選擇了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國良教授主編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平出版社),學生和教師分別配備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
師資配備。由班主任承擔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應組織班主任系統學習心理學知識,開展心理學知識讀書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課教研活動,較大程度上來提高班主任的專業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堂技巧。
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重點突出“尊重學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班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以及比較突出的心理問題,對教材進行分析、取舍,活用教材。對教材體系及知識點不作任何刪改,以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教師為趕進度硬著頭皮上課的不良現象;凡教師吃不透的內容或與本班學生現狀不切合的內容予以刪節,凡教師認為切合本班學生實際的內容予以拓展。同時,教學模式上要求師生互動,避免教師“灌注”,提倡教師以疏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剖析自己的心理狀況,進行自我調整。教學方法上,以故事、游戲、演講、個案分析,以及班級存在的問題分析等為主,淡化心理知識,重視學生實際心理。
教學評價。學校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評價,主要通過學生喜歡程度來進行調查。設置“你對心理健康教育課老師喜歡嗎”和“你對心理健康教育課喜歡嗎”兩個問題,并分“特別喜歡”、“喜歡”、“一般”、“不喜歡”四種選項由學生選擇。學校根據學生“不喜歡”率來評價教師。
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結果分析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分析,結果如下:
一、.全校學生“特別喜歡”心理健康教育課占53.3%,“喜歡”占33.1%,兩者占86.4%;可見心理健康教育課受到學生普遍歡迎,在實施中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二、.選“特別喜歡”選項的男生占87.6%,女生占84.7%,經X2顯著性檢驗,學生性別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喜歡程度沒明顯相關性。
三、.寄宿生“特別喜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占66.9%,走讀生占44.4%,經X2顯著性檢驗,X2(1)0.05<X2(1)=4.50<X2(1)0.01,有顯著差異,可見寄宿生比走讀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四、.父母職業與學生喜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關系。經X2顯著性檢驗,無顯著差異,父母職業與心理健康教育無明顯相關。
五、.優生、后進生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關系。經X2顯著性檢驗,無顯著差異,優生、后進生與是否喜歡心理健康教育無明顯相關。
六、.從小沒跟父母生活的孩子,特別喜歡心理健康教育課占65.1%,跟全校學生選“特別喜歡”選項的53.3%比,經顯著性差異檢驗,X2(1)0.05<X2(1)=5.375<X2(1)0.01,有顯著差異,可見從小沒跟父母生活的學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同時,通過對教師授課情況的調查,結果100%的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對學生有較大的幫助。特別是對學生學會調節情緒、完善個性、學會與人交往等方面,有指導作用。84.8%的教師認為,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有幫助。例如:二年級一位小學生學了《愛惜生命》課后,“拯救”了一只受傷的小鳥;三年級一位小學生學了《克服嫉妒心理》課后,主動向教師討教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四年級一位小學生平時心胸狹窄,自從開設心理健康課后,漸漸變得胸懷寬闊。
三、對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思考
正確處理好教材與課程的關系
心理健康教育課開設的目標,是使學生心理素質提高,而非傳授系統心理學知識,這就要求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應該建立正確的課程觀,將教材作為參考資料,將學生的心理表現、生活中的故事等作為課程資源開發,這樣才可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課得到學生的普遍喜歡。
四、由班主任兼任比專職教師任教更有利
班主任作為思想工作先導者,他們直接與學生交流思想,能較早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他們不僅是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第一位“醫生”,也是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保健醫生”。由班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好處:一是從學生實際問題出發,更有針對性;二是可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向課外延伸,結合班主任工作可對學生實施不斷的“強化”措施;三是班主任工作中引入心理教育機制,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生動有效;四是普通學校可全面開設心理健康課,避免苦等“專職心理教師”而坐失良機。
實踐證明,班主任最懂學生心理,適當對班主任進行心理學專業知識訓練,完全可擔當重任。心理健康教育課由專職教師兼任,有其優勢,但最大的缺陷是與本班學生心理現狀脫節,容易太專業化。對小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過于專業化并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