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模板范文
時間:2023-03-30 08:13: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讀書報告模板,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人自從事醫生工作以來,在市衛生局、衛生院的領導下,緊緊圍繞農村衛生發展大局,認真開展各項醫療工作,全面貫徹執行各級領導安排和布置的各項任務,全面履行了鄉村醫生崗位職責。
自XX年負責計劃免疫接種工作以來,累計接種100余人次,無一例因技術操作等因素出現過不良反應。曾先后參加了市疾控中心舉辦的免疫規劃相關知識及擴大免疫規劃知識等培訓。并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認真落實各項方針,使擴大免疫規劃工作及時有效地落到實處。
XX年開展農村合作醫療,本人能積極協助村干部做好宣傳工作,主動向村民介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內容及補償辦法。年平均累計接待本村患者 1000余人次,外村患者80余人次。能夠做到小病不出村,從根本上解決了廣大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并能認真做好門診病志及處方管理,詳細填寫門診 補償登記表,及時上報。
本人能夠認真并負責地做好醫療工作,在工作中,深切的認識到一個合格的基層衛生所醫生應具備的素質和條件。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加強業 務理論學習。于XX年經全國成人高考考入佳木斯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并于XX年順利畢業,為了使自己的業務水準能得到全面的提高XX年參加全國職 業醫師考試并取得列職業助理醫師資格,通過學習從而極大地開闊了視野,很好地擴大了知識面。又自購電腦通過網絡學習始終堅持用新的理論技術指導業務工作, 能熟練掌握基層衛生所的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技術,能熟練診斷處理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工作中嚴格執行各種工作制度、診療常規和操作規程,一絲不茍接待并認 真負責地處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誤診誤治。自參加工作十幾年來,本人認認真真工作,踏踏實實做事,從未發生一起差錯事故,也從未同病人發生一 起糾紛。
多年來,在各級領導的幫助和同道們的支持下,無論是思想方面,還是業務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并得到上級領導和廣大村民的一致好評。但與自己 的目標還有差距,自己尚須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并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并為實際服務的原則,學以致用、用有所成。在今后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對待工作認真 負責;對待學習一絲不茍;對待患者熱情周到,盡自己最大努力,更加扎實地做一名合格的醫生。
篇2
實踐時間:20xx.7.05—20xx.8.21
實踐內容:掌握各種電視廣告片、平面廣告的制作方法。
實踐單位:xx電視臺生活資訊頻道
實踐目的:通過社會實踐,能夠鍛煉我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擴大交際范圍,進一步加深對自身專業的了解,培養對專業外知識的興趣,增加工作經驗與收獲,也從中發現自己從未發現的方面,或許需要改正的習慣,更或許是某個被掩蓋的亮點,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確立相對現實的目標。結合平時在校學習的專業技能,再加上實踐,使之更加完善。另外,我還實踐了其他領域的工作,擴展自己的知識面,鍛煉提高自己的能力,見識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工作,學會怎么做人,與人相處,如何高標準完成一個廣告案例,提早適應社會,為今后成為一名優秀的廣告設計師打下扎實基礎。
實踐過程
轉眼間,一個炎熱的假期就要過去了。驀然回首,不能不感慨光陰似箭般穿梭中的那份無奈。當準備收拾心情,重整出發時,發現原來匆匆的假期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充實……
7月4號學校的所有事情辦妥了后,就準備開始之前已經聯系好的假期實習了。這是大學生活最后一個暑假了,9月份回來就要準備答辯,然后12月就要出去找工作了。自己什么水平搞的并不清楚。
7月5號朋友陪我到了位于xx市的xx電視臺生活資訊頻道工作部。簡單的自我介紹后,我和主管技術的高老師說了自己的情況。專業上的、生活上的都談了一下。然后自己出去找地方住,忙碌的一天……晚上在租來的房子里靜靜的躺床上想了很多不靠譜的事情,但是并沒覺得孤獨寂寞。我喜歡這種陌生的感覺,我熱愛生活,我渴望未知時期盼新機的等待。
開始上班后我并沒有感覺到有很多壓力,高老師是個很平和的人,在給我說了制作的流程和方法后,我有時候并不能盡如人意的把交給我的案子完成了。但是公司的同仁更多的是給我提出一些好的更改建議,并且不斷的鼓勵我。在這種環境中我成長的很快,在做每一個案例時我都在自己的想法基礎上聽取老師的指導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
篇3
摘 要:隨著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校教學環境、教學條件與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也給大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大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進行改革,才能適應時展的需求。文章主要闡述了信息化時代大學語文在多媒體教學與拓展課外教學等方面采取的改革舉措。
關鍵詞: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5-0007-02
黨的十第一次提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養。教育部長袁貴仁認為:“立德樹人不僅僅是思想品德課,也不單是班主任、輔導員的事,這是整個教育的工作。最直接相關的就是思想品德、語文、歷史、體育、藝術這五門課。”[1]大學語文課是一門培養學生人文精
神、人文情懷的重要課程。大學語文課的宗旨是通過對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的講授,培養學生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使大學語文課成為一門弘揚傳承培養民族文化、提升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要課程。
隨著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校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互聯網覆蓋了整個校園,網絡成為功能最大、資源最多、成本最低、使用最便捷的學習工具,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轉變為借助網絡等資源自主學習。網絡資源給大學語文教學提供了現代化的條件,也對大學語文課程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適應新的形勢、利用新的資源進行大學語文教學,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促進大學生德行情操的成長,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回答的問題。黑龍江大學的大學語文課走在教改的最前沿,進行了如下的改革嘗試。
一、多媒體教學
長期以來,大學語文教學一直存在著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與現實聯系不緊密的問題,學者對此也予以了足夠的關注,并在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討。然而對關于如何在大學語文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如何利用多媒體建構新的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等問題關注較少。在此情形下,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尤其必要的。相對于英語教學,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明顯滯后,多媒體技術表現出的教學情景,特別適合大學語文課的教學,而且能使課程更加生動直觀,使大學語文課成為集德育、智育、美育于一身的課程。
(一)多媒體教學的意義
自2003年起,黑龍江大學大學語文課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全部實行多媒體教學。教研室集合全體的智慧自主研發多媒體教學課件,有針對性地精心設計課件版面和內容。用大量的資料性文字和具有豐富人文內蘊的精美圖片、音樂和音像資料等,充分展現文章內容,發揮文學內在的教育功能、教化功能和美育功能。改善了以往單一板滯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效果是傳統的單純課堂教學模式無法企及的。
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審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以豐富的內容和圖文并茂的形式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文字、圖像、聲音并用,給學生更直觀、更生動、更大量的信息,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獲得美的享受和陶冶,提高他們對美文的鑒賞水平,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講白居易的《長恨歌》時,先播放一段有關安史之亂的視頻,通過了解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的社會背景、導致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尤其是天寶后期,唐玄宗寵愛楊玉環,政治日益腐朽。以及最后馬嵬兵變,唐玄宗和楊貴妃生離死別。通過這些視頻的觀看,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詩歌的意境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會增加大學語文課堂的知識量、信息量,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參與度,拓展知識層面,教師也能充分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注意事項
目前,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在制作和運用多媒體課件時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1.突出重點,提綱挈領。多媒體幻燈片不是主體,它是o助工具,不能取代教師。不要把PPT 文稿變成WORD文件,幻燈片上只出現標題、句子,而不是你要說的每句話,課件不是教案。課件頁面文字不能過多,如果文字太多,就會影響學生聽課。學生拼命記筆記,內容的懸念也沒有了。制作PPT文稿時一定要注意謀篇布局,詳略得當,保持簡單,留白很重要 。
2.風格統一,顏色協調。多媒體幻燈片應風格統一。一個課件的幻燈片前后整體風格應一致,不要頻繁變換模板的風格,這要使課件的內容、風格一致,既有美感,又會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顏色激感,顏色傳遞感情。這樣摸索和構建學生、教師與多媒體三方互動契合的新模式,以多媒體為手段建立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利用網絡拓展課外教學
我國高等教育對大學語文課重視力度不夠,對大學語文課程存在一些模糊的認識。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習慣的影響,本課程被蒙上“補課”論的陰影,或者被視為“高四”語文、“高五”語文。由于重視不夠,大學語文課教學還停留在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上。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研究不夠,還沒有形成完備的、科學的教學方法體系。縱觀全國大學語文課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單一,基本停留在中學應試教育階段的“填鴨式”教學。教師一講了之、學生一聽了之,學生學習只是單純為了完成學分,有些學生很想好好學習,但是少而又少的學時并不能滿足他們,課外學習又不知學什么、怎么學,網絡時代下的現代化手段還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
(一)拓展課外教學的意義
由于大學語文是公共必修課,學時比較少,僅30學時,在這樣短的時間里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簡直是天方夜譚。因此大學語文課利用網絡條件進行課外拓展學習是非常必要的,眾所周知,語文學科不僅僅需要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了解,同時還需要大量的也是必須的課外閱讀。但長期以來大學語文教學基本上局限于課堂教學,課外拓展學習還沒有充分開展起來。由于大學語文的教學局限于課本上,而教材的內容與時展相比較,往往滯后于時代的發展,顯得單一、靜止和陳舊,學生已不滿足于教師在課堂中傳授的知識,他們渴望獲得新知識,關注新信息。因此,除了改革50分鐘的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外,利用網絡條件大力拓展課外教學空間,也是非常必要的。
改變傳統的大學語文教學模式,重構教學體系,充分利用網絡時代的條件,拓展課外教學空間,在更高的層面上幫助學生提高人文素養。人文知識的學習僅僅依靠課堂是不夠的,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引領,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人文素養的提高是需要點滴積累的。利用網絡條件進行課外拓展,擴大學習范圍,提高閱讀質量,增強學習的深度、維度,豐富教學內涵,培養學生形成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使學生的精神生活和內心世界更加豐富、充實、健康,讓他們成為新時代的合格人才。
(二)利用網絡拓展課外教學的策略
主要是利用現代化網絡信息資源拓展大學語文課外學習,引導和激發學生讀書和鉆研的興趣,使他們不拘泥于課本。隨著課外學習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拓展大學語文課外學習教學的方法如下。
1.建立“大學語文網上讀書工程”,延伸拓展課堂教學。語文教材所選的篇目都是經典的名篇佳作,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同時要有目標有針對地指導學生閱讀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書籍、文章。通過課外拓展,學生既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又加深了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比如講解周作人的《烏篷船》時,可以鼓勵學生去“大學語文網上讀書工程”閱讀周作人的其他小品美文,比如《故l的野菜》、《北京的茶食》等。
2.建立大學語文網絡博客,推薦優秀熱門書籍、文章,拓展課外閱讀。建立大學語文網絡博客,不斷向學生推薦古今中外的優秀熱門書籍、文章,使大學語文課成為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重要課程。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不斷地在課堂上推薦他們獨到的新書,真正達到了資源共享。
3.建立大學語文網絡學習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通過建立大學語文網絡學習平臺,學生能夠了解國內外新近或從前發生的事;上傳讓學生受益匪淺、青春勵志的多媒體視頻資料;讓他們欣賞古今中外名曲、名畫,使他們受到綜合美育教育,這樣不僅會大大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4.拓展課外教學空間,設立專家講壇。聘請具有相當學術水準的專家為學生開設讀書講壇,指導學生課外讀書活動,要求學生撰寫讀書報告。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課內課外學習相結合,使得大學語文的教學方法邁上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梯。
(三)加強課外活動指導,突出素質培養主題
1.多渠道、多視野繼續開展課外閱讀,拓寬大學語文課外讀書和人才培養途徑。任課教師除布置必讀書目等傳統做法外,還定期開展“推介新書”活動,把當前文學界有關學術新著、文學新著和出版動態等介紹給學生,從提高學生業余讀書質量的角度,提升學生人文素質。此外,學生不定期介紹自己閱讀過的優秀圖書,相互交流讀書心得。
2.配合各院系人才培養、素質提高活動,提供有關專業指導。教研室教師多次受邀,擔任學校及一些學院活動的評委,為社團活動、征文活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提供專業指導。
3.發揮課程優勢,組織調查研究,注重培養學生實際能力。利用專題課,結合課文講授和學生當下學習及未來工作需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調查研究活動,擬制調查問卷,展開實地調查,既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2012年黑龍江大學深入推進“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分類教育與能力培養相融合、實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實施專業教育與個性化教育相融合、實施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融合。”這對于大學語文教學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總之,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改革大學語文的教學方法意義重大,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方面,力爭探索出系統的、完備的、科學的教學方法體系。由此改變全社會對大學語文課程的看法,糾正學生對公共課的態度。大學語文給予學生人文素養的陶冶,擴大他們的視野和胸襟,使學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華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成為 “高尚”與“和諧”的一代新人。最終使大學語文成為傳播中華人文精神的重要課程。
參考文獻:
[1]靳曉燕.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政府要向學校放權[N].光明日報,2013-03-08.
篇4
關鍵詞:講一 練二 考三 素質教育 創新人才
1“講一、練二、考三”的意義
知識經濟時代呼喚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業已取得了廣泛共識。基于這種共識,把素質教育放在首位,以素質教育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進行教學改革,才能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以能力為目標、以育人為目的”的現代教育觀,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強調改革、創新與發展,逐步從根本上改變“單純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大力提倡“講一、練二、考三”,使學生由依賴性學習轉向自主性學習,尊重學生的選擇與參與,從而能夠更有效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內化素質,確保他們的全面發展。
2“講一、練二、考三”的適用范圍
根據知識的復雜性,斯皮羅等人將知識劃分為良構領域(we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識和非良構領域(i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識。所謂良構領域的知識,是指有關某一主題的事實、概念、規則和原理,它們之間是以一定的層次結構組織在一起的。非良構領域的知識則是將良構領域的知識應用于具體問題情景時而產生的,即有關概念應用的知識。在所有領域中,只要將知識運用到具體情景中去,都有大量的非良構的特征。
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屬于基本概念、定義和事實等的良構知識,比較適合于“教”,而屬于開放性的、發散性的、較高層次的認知學習或情感類學習等的非良構知識,則比較適合于“學”。
筆者認為,當今“講一、練二、考三”的實施,更適用于屬于開放性的、發散性的、較高層次的認知學習或情感類學習等的非良構課程的教學。一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屬于基本概念、定義和事實等的良構課程中嘗試這一新型教學方法也應該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3講什么、練什么、考什么
3.1講什么
根據“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正確處理好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關系,傳統教學內容和現代教學內容的關系,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統一性和多樣性的關系等。按照不同的學科特點,可以分層次(如可分為基本素質層次、專業知識層次、特色技能知識層次)講授,從中體現教學內容的“精、深、新”。
精,就是強調對講課內容要精選。對教學內容做全面梳理,把其中的核心內容,以及現實性較強、有發展前途的內容保留,大膽刪除陳舊過時而又繁雜無用的內容,編寫或采用在內容和體系上有較大革新并經過試用效果較好的教材。
深,是指不能止步、滿足于描述的認知層面,而是強調在授課中透過具體的實例,挖掘其背后深刻的思想內涵,提升理論思維張力。使學生能從中得到啟示,提高對現實問題的觀察、思考和處理能力。
新,是指注重教學內容的動態發展,把現代科學、技術、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及時準確地反映到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中來。要吸收前沿理論的最新進展和出現的新動向、新案例,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特征,鼓勵學科交叉,防止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3.2練什么
以訓練為主線是一種可以大力推行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由不重視、不感興趣、不投入的態度,轉變為有了興趣并且樂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從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讓學生不僅親身體驗從練中學到的本學科知識,更可貴的是學會如何學習。
訓練的內容一定要結合講授內容精心選擇練習題目,通過練習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逐步轉化為能力。這種訓練不是指單調枯燥的題海戰術,要注重質量,強化應用,給學生提供空間,提出方向,甚至倡導學生走出校門,進行社會調查,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這里還要注重基本能力的訓練,撰寫小文章、讀書筆記和學術論文等都是一種綜合性的訓練,也是學生必備的一項基本能力。正是通過這種訓練,學生學會了讀書,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圍繞觀點組織材料,同時,文字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3考什么
考試的內容,應當從對知識的繼承性、掌握程度等方面進行考核,但不應該成為主要的方面。這種知識考核明顯偏向于善于模仿、記憶的學生,而對全面發展或富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則往往是不公正的排斥。所以,還應該考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動手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應用所學理論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當積極推行考、教分離,把重視知識考核改為重視能力考核,要有很強思考性與啟發性的試題,采取多種形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例如寫考察報告,做一項小實驗,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問題等內容。這一切培養了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個性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4如何講、如何練、如何考
4.1如何講
講授知識的目的不是終結知識,而是提供進一步學習知識的途徑。
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要用精練的語言講到精要處,點撥到要害處。鼓勵運用問題式、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注意留給學生的是問號而不是句號。
4.2如何練
我們倡導講與練的有機結合,即講中有練、練中有講,或者把講授的內容轉化成練習的形式,或者是通過講授激發了練習的興趣,提高了練習的效率。
關于提高練習的效率,重要的莫過于提出有思考價值、能提綱挈領的問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規范組織教學活動,通過課堂討論、協作學習,擴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學以致用。
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但學生如何才能獲得知識,一靠教師傳授,二靠學生自學,三靠向社會學習、在實踐中學習。而通過自學獲取的知識更為牢固。因此要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具有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4.3如何考
考試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學生學習的好壞應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知識面的寬窄;二是通過自己的學習獲得了多少知識;三是學習的經歷,包括實踐的經歷;四是自學的能力;五是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是否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因此,在考試方法上,對不同學科、不同年級、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方法。不能靠一張試卷、一次考試來決定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應把學生平時學習的情況按權重列入學習成績中去,把學生通過自學獲取的知識、有個人創見的知識列入學習成績之中。考試時不能僅考記憶性、認知性的知識,還要考綜合性、分析性、理解性、創造性的知識。
具體實現起來,首先要設置選擇性作業,注重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對學生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情感、態度、能力的發展變化的評價。如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敢于質疑,解題思路具有創新性,積極做“選擇性作業”,能與同學協作學習、友好相處等點滴進步,均作為教師平時對學生過程性評價的依據。
然后要采取多元化的考試方式。每門課程根據其課程性質、教學內容、水平要求和教學對象不同,分別采取閉卷、開卷、筆試、口試、論文、讀書報告、實驗、設計、作品等考試形式(如語言類的課程可以采取筆試、口試相結合,工程類等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可以采取理論、實際操作相結合),并采取百分制、等級制、合格評價制的綜合考試考評制度。
5“講一、練二、考三”的實證分析
5.1實證1
筆者為現代教育技術方向的碩士研究生開設了“教育技術學”課程,共18講,每講2學時。考慮到該門課程理論性較強、內容繁雜的特點,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
(1)精講,即“講一”。純粹是教師講授的課時很少,僅為兩講,著重介紹教育技術學的學科發展、理論基礎、教學設計的含義、網絡教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應用、技術實現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當前教育技術面臨的問題等。
(2)教師提供學習資源。教師將整理好的學習資源以及相關網址提供給學生,并將教學內容分為五大主題:①學與教的過程;②教育技術學的學習理論;③教學設計;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⑤協作學習。其中將第三主題“教學設計”作為重點,又細化為學習者特征分析、教學目標分析與確定、學習環境與學習資源的設計、教學策略的選擇與運用、學習者評價、教師評價、學習內容評價、網絡教學支撐平臺與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的評價八個子主題。
(3)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即“練二”。課前,以上主題兩兩為一小組,學生可以任選一個主題,選擇相同主題的學生構成一個學習小組,輪流擔任組長,分配任務,然后大家分頭行動,查找資料,各自準備要講的內容及PPT文稿。課上,學生自己講,講的過程中教師及其他學生隨時可以提問,講完后大家再討論。如在講學習理論時,講解的同學能全面闡述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人本主義、建構主義的主要觀點、對教學的指導作用,并進行系統的綜合比較,討論時大家又著重圍繞對外漢語教學,探討每一種學習理論對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有何指導作用。課后,每人將對所有人的講課情況以及參與討論的情況作一個評價,發給教師,一個月左右教師匯總一次,將其他同學對自己的評價綜合后再發給每一位同學,學期結束時,每一位同學也能縱向看到自己的進步。
五大主題專門講授的時間為12講。為了便于同學之間充分展開討論,第一二主題之后、第三主題中的設計過程與評價、第四五主題之后又專門設置了討論課,共4講,大家暢所欲言,提出問題,進行認真剖析,討論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亮點,有幾個同學由此定出了自己的碩士論文題目,如“遠程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習者特征分析及應對策略”、“網絡對外漢語教師的評價研究”。
(4)綜合考試,即“考三”。考試采取個人評價與學期論文各占50%的方法。學期論文題目是給出五個思考問題,由學生任選一個寫出論文:①有一位對外漢語教師,對教育技術用于課堂教學十分感興趣,但沒有這方面的基礎,苦于無從下手。你如何幫助他?給他什么具體的建議?②我校一名韓國留學生,因為身體原因無法正常在校內上課,提出回國在網上學漢語。在遠程漢語學習方面你能夠提供哪些方面的指導?③你有過網上學習英語或其他課程的經驗嗎?你認為怎樣做才能堅持下來,而且有很好的學習效果?④請你評價網上北語(/)。⑤ 請你評價自己在本門課中的綜合表現,包括學習觀、學習方法、資料準備、組織能力、協作能力、講解技巧、問題提出、學習結果等。
從學生交上來的論文可以看出,每一位學生都認為這種教學方式很新穎,而且很適合這門課程。每人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有的同學認為自己有了更多的空間和選擇,收獲也比較大;還有的同學認為在這門課上學到的內容恰好又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學習,使我們對教學活動有一個更系統、更深入的認識。而且大家一致認為由自己先查找資料,然后整理并講給他人聽,這樣的學習效果(可以吸收95%)遠比單純聽教師授課的效果(僅吸收20%)要好得多,自己的自學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協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2實證2
筆者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開設了“軟件工程”課程,共18講,每講3學時。
在2001年12月15日ACM/IEEE公布的CC2001(Computing Curricula 2001)與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程體系CCC2002中,軟件工程被確定為14個知識領域之一。隨著軟件系統日趨大型化與復雜化,有研究表明,軟件工程在未來將成為與計算機科學并列的學科。過去傳統軟件工程教材中某一章節的內容,如今均已有專門書籍加以闡釋,且內容豐富并自成體系,如軟件需求分析、配置管理、人機界面等,不僅如此,許多軟件工程前沿課題諸如凈室軟件工程、再工程、形式化方法、CMM能力成熟度模型等,某種開發模式諸如面向對象的軟件工程、小組軟件工程、個體軟件工程、快速軟件開發、統一建模語言等等都非常迅速地以專門著述的形式出現。這一切均對該課程的教材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教學規律等提出了極大的挑戰,盡管CC2001以及CCC2002對此有其相關的約定。
在這種情況下,從教師角度講,若想以有限的教學學時完成全部的教學內容,并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不是學科教師沒有這個能力,而是需要講授的內容太多、太豐富,以至于教師欲圖面面俱到,卻在很多方面都只是蜻蜓點水,難以協調和平衡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學生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之間的矛盾。從學生角度講,既然軟件工程作為研究軟件開發和軟件管理的一門工程科學,已經成為軟件行業中必不可少的專業知識,并且需要不斷汲取軟件行業實際應用的經驗與成果,那么,學習過程中就應該融入實踐,從過程中體驗和提升認識。然而,筆者在十余年的計算機教學中深刻感受到,許多計算機和信息專業的學生雖已具備了一定的軟件理論基礎,但由于缺乏實際的、完整的軟件項目開發經驗,從事軟件系統分析、設計和實施的能力十分薄弱乃至欠缺,無法滿足行業需要。有鑒于此,我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
(1)講思路,即“講一”。軟件工程的本質與目標是在成本、進度與質量之間尋求平衡點,即探索和追求如何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開發出最好的東西,因此,一切開發方法和管理過程在充分考慮軟件復雜性的基礎上,都是圍繞這個核心來進行的,教師要促使學生必須從課程開始就樹立起這個意識,同時,教師要善于將CC2001/CCC2002中軟件工程的內容體系、學習目標理清一個有機的順序教授給學生。我們的具體做法主要是按照IT企業軟件中心和項目組的工作思路,在宏觀介紹“軟件開發模型”、“軟件開發方法”、“軟件支持過程”、“軟件管理過程”的基礎上,依次講授了軟件的“立項策劃”、“需求分析”、“設計建模”、“實現測試”與“實施維護”等主要內容與基本方法,并穿插引入了“UML(統一建模語言)”、“CMM(能力成熟度模型)”、“PM(項目管理)”等流行的軟件工程思想。其中,“立項策劃”與“實施”是多數軟件工程教材沒有或忽略的,但軟件企業實際又必須進行的兩個重要環節,涉及到軟件工程項目的來源(取之于誰)和歸宿(用之于誰),看似簡單,卻是學生將軟件工程所學融入實際的橋梁。講思路環節,可伴隨就學生針對軟件工程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文獻檢索、學期中或學期末提交有關該領域前沿課題的綜述性論文的要求(學生可檢索希賽軟件工程專家網――等國內網站;有條件或余力的同學可檢索、、sei.cmu.edu等國外網站)。
(2)實施小組軟件工程,即“練二”。軟件工程實施的成果之一就是里程碑和交付物,即軟件開發的階段性產品或“工作制品”,而這恰好又是學生學習軟件工程必須得到訓練的內容,同時也是教師衡量和檢查學生認識是否提升的手段。具體練習如下:在講授完“軟件立項與策劃內容”后,由教師提供不少于三種指定項目或學生自選項目的“軟件產品開發任務書”,內容可以小至諸如“機房設備管理系統”、“教學教務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以及學生操作系統、編譯原理等課程的作業,大至諸如企業或導師的項目或課題,每5~7名學生組成一個軟件項目組,任選其中一個作為自己的開發任務;每個項目組選出一名組長擔任項目經理,負責整個軟件系統的規劃、設計、協調和實施;項目組下又分設四個任務小組,即需求分析組、概要設計組、詳細設計組、程序實現組;各任務小組的負責人在項目實施階段,承擔小項目經理職責;要求每個學生至少是一個任務小組的主要成員(在此期間,建議學生研讀《小組軟件工程》與《個體軟件工程》書籍,以部分獲取相關知識和經驗)。每個項目組需根據教師提供的文檔模板與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依次提交其中各任務小組的階段性成果,即《需求規格說明書》(第6周)、《概要設計說明書》(第10周)、《詳細設計說明書》(第13周)、源程序與《用戶手冊》(第17周),有條件的同學可提交測試報告(計劃、用例、數據)。教師在每個階段都將會對各小組提交的文檔進行點評,提出改進意見,同時結合小組內部的自評與互評,給出每個學生的評價。
(3)綜合測評,即“考三”。學期末,在對本課程主要理論體系進行概括、梳理與提升的基礎上進行期末考試,在綜合制定論文、小組項目、期末考試評價標準的基礎上,以“論文占10%,小組軟件項目占40%,期末考試占50%”的方式給出學生的綜合成績。
從學生所提交的論文,小組軟件工程項目的文檔、軟件,以及學生的反饋意見和心得體會等方面可以看出,上述方式是得到學生認可的。尤其是小組軟件工程項目的實施(項目大小并不重要,重要是其完整性),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提升理論和加強實踐的機會,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彼此協同工作的能力,使其對軟件工程實施過程中角色的定位與階段的理解都有所提高,從而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而對于教師而言,不僅在諸多分析、設計、實現方法和理念中,強調“面向流程分析、面向數據設計、面向對象實現、面向功能設計、面向過程管理”等思想,以促使學生掌握更實際有效的方法,同時應在軟件工程與前導課程、后續課程的關聯性方面,以及軟件工程自身知識點的關聯性方面多花些工夫,使其能夠做到有機銜接,而后一點是需要持續努力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