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范文

時間:2023-04-12 06:14: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篇1

六年級畢業班的同學,請訪問中學生優秀作文庫:

我讀過很多人寫的文章,有驚險的《蜘蛛俠》,有讓人心潮澎湃的《開國大典》,還有《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晌易钕矚g的是周曄寫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幾件生活中的小事,生動地反映出魯迅先生寬厚待人,戰斗不息的高尚人格。通過伯父作者婉轉的批評了自己讀書不努力。通過魯迅先生救助車夫,關心傭人等事情,說明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

魯迅先生可以為一個不認識的人看病,自己病的很厲害還讓女傭多休息不要干重活。我們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讀完這篇文章我很慚愧,慚愧的是魯迅先生竟然可以為一個不認識的人看病。我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我也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為人民多做貢獻。

篇2

1 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遺體、挽聯、致敬、、團聚、情節、記性、保存、陰暗、低微、寒意、深奧、詳細、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聲痛哭、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馬馬虎虎、恍然大悟、北風怒號、匆匆忙忙、飽經風霜”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能夠聯系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4 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點:

1 抓住語言文字,通過朗讀、感悟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2 學習作者運用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收集相關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1 聽錄音導入。

1.1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8課 。(師板題)

1.2 聽鮑國安朗誦錄音:《有的人》,你認為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1.3 交流。(引導學生用詩中的語言回答)

設計意圖:播放錄音,營造氛圍,喚醒學生對魯迅的尊崇和敬佩,建立起對課文的情感認知聯系,同時幫助學生積極地走進文本。

2 學習課文,感受魯迅先生優秀品質

2.1 自由默讀全文,找出體現魯迅先生優秀品質的語句畫下來并寫出自己的體會。

2.2 全班交流:

師:魯迅先生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做了許多讓人難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打動且感染了千千萬萬的人。文中哪些地方也打動了你,把你的體會和大家說一說吧。

(生談到哪一部分,教師隨機指導。)

A、學習 “笑談《水滸》”這一部分

(1)生談體會。

①師:你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體會到的?

②幻燈出示:

提問:你聽懂伯父的話了嗎?從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③師:臨走時,魯迅先生又送周曄兩本書,可以說明什么?

(2)理解“囫圇吞棗”“張冠李戴”的意思。(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理解)

師小結:魯迅先生婉轉地批評了周曄,而且還送她了兩本書,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關心子女,善于啟發教育子女,為孩子們想得多的魯迅。

(3)帶著如上的體會,自由朗讀。

B、學習“趣談‘碰壁’”這一部分

(1)生試談體會。

師:“談碰壁”這件事你看出了魯迅先生怎樣的品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可多叫幾個學生)、

(2) 重點學習:“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一句。

①“四周圍黑洞洞的”是指什么?“碰壁”指什么?

②師介紹“時代背景資料”。 (幻燈出示)

師:生活在舊中國最黑暗時代的魯迅先生正因為為勞苦大眾想得多,所以他才會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橫眉冷對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爭。

設計意圖:伯父關于鼻子扁平的話含義深刻,不易理解。當時社會背景的介紹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魯迅先生的話,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當時社會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

(4)生再談理解,感受。

(5)師:這一段,是通過什么來描寫人物的優秀品質的?(對話)

師:請你們各自找一位同學進行分角色的對話朗讀,待會兒請兩位讀得最好的同學來表演。

(6)指導朗讀。(分角色朗讀――師生評價――指名展示)

師:從這談笑似的話語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的斗爭精神和樂觀主義態度。你還能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魯迅的優秀品質嗎?

C、學習“救助車夫”這一部分

(1)生說說各自的體會。

(2)再仔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看文中插圖,說說魯迅先生的哪個動作最能打動你?(小心翼翼,一點一點,輕輕地,一圈一圈的、半跪)

(3) 引導學生看圖想象

①師:畫面上半跪的正是魯迅先生,請你們閉上眼睛:想象這樣的畫面:魯迅先生小心翼翼地夾著、一點一點地洗著、輕輕地敷著、一圈一圈地包扎著……我們真切地感覺到在這凄風冷雨中,魯迅先生就這樣半跪了很久很久……睜開雙眼,你感覺到了嗎?你看到了嗎?

生交流感受

②師:老師在想,在這個凄冷的夜晚,看到這個受傷的車夫的人只有魯迅先生嗎?其他人呢?

③師:這個像電影寫鏡頭的“半跪”,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魯迅?(有愛心、有同情心)

(4)抓住兩個“清清楚楚”,通過想象體會魯迅為什么變的嚴肅。

①師:為什么此刻,魯迅先生變得那么嚴肅了呢?他可能會想些什么?

②師:再想想,小周曄長大成人后,直到現在還“清清楚楚”的,難道還僅僅是伯父的面龐嗎?

(5)指導朗讀。(指名讀――評價――自己練讀――齊讀)

D、學習“關心女傭”這一部分

(1)生談體會

①師:女傭阿三的話講了哪兩方面的意思?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②思考:作者是怎么表達人物品質的?(人物的語言)

(2)指導朗讀(自由出聲練讀――女生展示讀)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敢說、善說、樂說。

3 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師: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經七十多年了,一個偉大的身影越去越遠。但是,魯迅先生留給我們的又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他的高尚品質,贏得了許多人的愛戴。讓我們懷著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敬的心情,再次去朗讀課文。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①自由讀課文。

②讀課后課文鏈接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

③幻燈出示《有的人》,配樂齊聲朗誦。

設計意圖:最后讀閱讀鏈接,升華情感,在配樂朗誦詩歌中,盡情抒發對先生的愛戴之情。

4 布置作業。

讀P 96 頁“日積月累”。

設計意圖:對魯迅精神的再一次感悟,同時對“交流平臺”的學習做一鋪墊。

附:板書設計

18、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篇3

   “研究性學習”理念的“研究性閱讀”教學方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無論是從課文的主題、人物的形象看,都是實施“研究性閱讀”教學方式的極好載體。正由于本教材具有這一特色,教師在教學設計及教學中,學生的主動研究在閱讀活動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一、讀通課文,把握研究主題。

    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經研究后學生認定“為什么伯父會得到各色各樣的人的愛戴?”這一問題是“研究”的關鍵所在。教師在教學中以此突破重點,集中了“研究”的主題,并以此輻射全文。

二、精讀課文,領悟研究策略。

    教師引入:“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一件事(板書:談《水滸傳》)。你覺得哪些句子值得研究?”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不管是小組學習,還是自己獨立思考,或者在感情朗讀中體會。最后得出兩個句子值得研究:“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薄奥犃瞬高@句話,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罵還難受。”接著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研究閱讀這兩個句子,通過反復感情朗讀和研究性地討論,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使學生品味出魯迅先生在夸自己“記性好”時,實際上是在批評“我”讀書“囫圇吞棗”。雖然伯父沒有直接批評“我”,但“我”知道,伯父是在教育“我”要認真讀書,在這同時,伯父不愿傷“我”的自尊心,這是伯父對“我”的關心和愛護。因此使我感受到“聽了伯父這句話,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罵還難受?!?/p>

    當學生在研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又為學生提供了魯迅先生關愛青少年的有關資料,還有目的地設計了這樣一個填空:“因為伯父關心愛護青少年,所以得到 的愛戴。”使學生真切地感悟到了魯迅先生為什么得到青少年的愛戴。

三、回讀課文,類化研究體驗。

篇4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1) 07(B)―0068―01

一、反復誦讀

1.要讓朗讀貫穿始終。首先要確保朗讀的時間,預習時自讀,做到正確流利;回到家里大聲讀給家長聽,讀后用一兩句話表達主要寫了什么;課堂上比賽讀,讀出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或者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地方等。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體驗作者的情感,體會和揣摩弦外之音,獲得思想啟迪,提高審美能力。

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①初讀課文,了解大意。邊讀邊體會:本文寫了魯迅先生的幾件事?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讀完后你最想說的話。②細讀課文,抓住重點。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朗讀,畫出重要的詞語或句子,有疑難問題與大家交流,并結合“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這一問題找出課文的中心句子。③品讀課文,突破難點?;卮鹨韵聝蓚€問題:一是魯迅先生為什么能受到很多人的尊敬、愛戴?二是根據所寫的事件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2.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低年級要通過教師的范讀,讓學生體會語言的節奏、韻味,獲得直接體驗。通過領讀、嘗試讀讓學生掌握輕重、快慢、語氣等朗讀技巧;中、高年級應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如大聲讀、默讀、同桌之間互讀、扮演角色讀等。

二、積累語言

學生只有在積累了大量的語言之后,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边@說明了積累語言的重要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語感,就必須高度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1.教給學生積累的方法。比如,要知道哪些語言好,好在哪里,并多讀多背名言佳句,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積累大量語言。比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我讓學生分別看桂林山水的掛圖,邊看邊想象,然后分三步進行。第一步,用課文中的語言說說看到了什么;第二步,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景象;第三步,面對這么奇特的山水,請大家吟一首小詩來表達心中所感。

2.要采取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參與課外閱讀活動。如,舉行故事會、優秀詩歌朗誦會、即興演講、即興作文等活動。引導學生廣泛涉獵各種體裁、各種題材的讀物,讓他們充分感受語言文字博大精深的魅力。比如,學習《丑小鴨》之后,可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集》;學習《小抄寫員》之后,可向學生推薦《愛的教育》;學習《草船借箭》之后,可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

三、理解感悟

1.在精選感悟點上下工夫。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話內涵豐富,含義較深。教師應緊扣這個感悟點,重錘敲打,學生就體會到魯迅先生幽默的語言風格。

篇5

字詞小天地

一、我能把字寫漂亮(根據拼音寫出合適的字、詞)。

那天放學剛回到家,就聽見chú()房里傳來一聲ké sòu(),我連忙放下書包進去一看,媽媽正wǎn()起袖子給我洗紅zǎo()。這就是母親對我的愛。突然,chù()生小狗一下子cuàn()到我面前,好像對我說:“你看,你媽好愛你喲!”

二、給加點字選擇讀音。

供(ɡōnɡ ɡònɡ)品 畜(xù chù)生傳(chuán zhuàn)記  冠(ɡuān ɡuàn)軍

盜賊(zéi zhéi)憎(zēnɡ zènɡ)惡  赫(hè chì)然摧殘(cán chán)

三、補充成語,然后選詞填入下面的句中。

張()李()()經風()好高()遠名()()實

()()大悟高()遠矚()()吞棗意()()長

1.校長的這番話( ),給了我們不少的啟發啊!

2.閱讀名篇佳作一定要認認真真,千萬不能(),一知半解。

3.上課時冬冬開了小差,老師讓冬冬回答,可他()亂說一通。

4.王老師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真是()啊!

四、給“光”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光”的幾種解釋:A. 燈光  B. 光陰  C. 光彩,榮譽  D. 神采  E.只,單; F.露著

1.一生的時光。()2.為國爭光。( )3.慈祥的目光。(    )

4. 光說不做。()5.微弱的光。 (  )6. 光著腳。(    )

五、選詞填空。

愛惜愛護 愛戴

1.魯迅先生是深受眾人( )的作家。

2.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大都養成了()花草樹木的習慣。

3.小侄兒在家里得到了好多長輩的()。

4.真正的讀書人大都( )各種書籍,不會損壞玷污它。

因為……所以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5. 四年來我()歷盡了艱苦,受盡了虐待,()咬緊了牙就不哼一聲。

6.我在當時()清楚地看見,()現在也清楚地記得伯父當時的表情。

7.()小剛沒有專心聽講,()難以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句子百花園

一、點擊名句,把句子補充完整。

1.魯迅先生愛憎分明,對人民無私奉獻,對敵人恨之入骨,正如他在《自嘲》中寫的那樣:“ ,?!?/p>

2.魯迅先生在小說《故鄉》中說:“ , , ?!?/p>

以此啟發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勇于開拓,為創造新生活勇敢地開辟道路。

.對那些喜歡浪費自己、浪費別人時間的人,你可以用魯迅先生的這句話來批評他:“     ,     。”

二、句子加工廠。

1、句子瘦身:深藍的天空中高高地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2、句子換新裝。

(1)魯迅先生走了,他給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懷念和思考。

改為反問句:

(2) 魯迅先生對我說:“曹先生的書只收你一塊錢本錢;我那一本,是送你的?!?/p>

改為轉述句:。

3、用“張冠李戴”造句,體現自己讀書馬虎、不認真。

4、那天臨走的時候,伯父送給我兩本書。(改成“把”字句)

三、體會句子課文或對聯的含義。

1.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希奇事”指的是 ;“他們”指的是 。這句話的含義                。

2.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句話具有的作用;“他為自己想得少”體現在            ,“為別人想得多”體現在  。

3.魯迅逝世后,日本摯友寫的挽聯:“有名作,有群眾,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愛錢,不變節,是我導師?!薄齻€“有”,代表魯迅所擁有的;三個“不”,表達了魯迅的。

靜心閱讀比能力

(一)魯迅先生記(蕭紅)

魯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畫上所見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藍色,有點從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紋痕,瓶口的兩邊,還有兩個瓶耳,瓶里種的是幾棵萬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這花的時候,我就問過:“這叫什么名字?屋里不生火爐,也不凍死?”

第一次,走進魯迅家里去,那是近黃昏的時節,而且是個冬天,所以那樓下室稍微有一點暗,同時魯迅先生的紙煙,當它離開嘴邊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煙紋的瘡痕一直升騰到他有一些白絲的發梢那么高。而且再升騰就看不見了。

“這花,叫‘萬年青’,永久這樣!”他在花瓶旁邊的煙灰盒中,抖掉了紙煙上的灰燼,那紅的煙火,就越紅了,好像一朵小紅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離著。

“這花不怕凍?”以后,我又問過,記不得是在什么時候了。

許先生說:“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還拿著瓶口給我抓著。

我看到了那花瓶的底邊是一些圓石子,以后,因為熟識了的緣故,我自己動手看過一兩次,這花瓶是常常擺在客廳的黑色長桌上;加上自己是來自寒帶的北方,對于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 凋謝)的植物,總帶著一點(驚異 驚奇)。

而現在這“萬年青”依舊活著,每次到許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時仍站在那黑色的長桌子上,有時站在魯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換了,用一個玻璃瓶裝著,看得到淡黃色的須根,站在瓶底。

有時候許先生一面和我們談論著,一面(檢查 視察)著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葉子是不是黃了?該剪掉的剪掉;該灑水的灑水,因為不停地動作是她的習慣。有時候就檢查著這“萬年青”,有時候就談魯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談著,但那感覺,卻像談著古人那么悠遠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經丟失,雖然丟失了也就讓它空空地站在墓邊。我所看到的是從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鄰旁墓頭的石榴樹開了花而后結成了石榴。

從開炮以后,只有許先生繞道去過一次,別人就沒有去過。當然那墓草是長得很高了,而且荒了,還說什么花瓶,(生怕 恐怕)魯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沒到他的胸口。

我們在這邊,只能寫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而誰去努力剪齊墓上的荒草?我們是越去越遠了,但無論多少遠,那荒草是總要記在心上的。(選自《蕭紅文集》)

1.劃去括號里不恰當的詞語。(3分)

2.用波浪線勾畫出介紹萬年青的句子,并體會萬年青有怎樣的個性特點。(3分)

3.聯系上下文解釋句子的含義。(3分)

(1)但那感覺,卻像談著古人那么悠遠了。

(2)我們是越去越遠了,但無論多少遠,那荒草是總要記在心上的。

4.文中畫線的句子屬于正面描寫中的什么刻畫?并說說它的作用。(3分)

5.作者在文中寫了三個懷念魯迅先生的情景,請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出來。(5分)

6.文題是“魯迅先生記”,卻以大量筆墨從側面去寫“萬年青”,這是為什么?

(3分)

(二)我的信念 (瑪麗•居里 )

①生活對于任何一個男女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賦的才能。并且,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把這件事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要能夠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p>

②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數周。我注視著我的女兒們所養的蠶,蠶結著繭子,這使我很感興趣。望著這些蠶固執地、勤奮地工作著,我感到我和它們非常相似。像它們一樣,我總是耐心地集中在一個目標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鞭策著我——正如蠶被鞭策著去結它的繭子一般。

③近五十年來,我致力于科學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對真理的探索。我有許多美好快樂的記憶。少女時期,我在巴黎大學孤獨地度過求學的歲月。在那整個時期,我丈夫和我在簡陋的環境里艱辛地研究,我們專心致志,像在夢幻之中一般。后來我們發現了錯。

④我一生中,總是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我竭力保持寧靜的環境,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擾。

⑤我覺得,在科學方面,我們是有對事而不是對人的興趣。當皮埃爾•居里和我決定應否在我們的發現上獲取經濟上的利益時,我們都認為這是違反我們的純粹研究觀念的。因而我們沒有申請鐳的專利,也就拋棄了一筆財富。我堅信我們是對的。誠然,人類需要尋求現實的人,他們在工作中獲得很大的報酬。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家——科學研究強烈地吸引著他們,使他們忘我地工作,沒有閑暇,也無熱情去謀求物質上的利益。我惟一的奢望,是在一個自由國家中,以一個自由學者的身份從事研究工作。我從不認為這種權益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在二十四歲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領被蹂躪的波蘭。我估量過法國自由的價值。

⑥我并非生來就是一個性情溫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許多像我一樣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語的呵責,也會過分懊惱,他們盡量隱藏自己的敏感。從我丈夫溫和沉靜的性格中,我獲益匪淺。當他猝然長逝以后,我便學會了忍耐。年紀漸老,我愈會欣賞生活中的種種瑣事,如載花、植樹、建筑,對誦詩和眺望星辰,也有一點興趣。

⑦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優美之中,我所熱愛的科學也不斷展現它嶄新的遠景。我認定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只是一個技術人員,而且,他更像一個小孩兒,迷醉在如同神話故事一樣的大自然中??茖W的這種魅力,就是使我終生能夠在實驗室里埋頭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1.聯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

獲益匪淺——閑暇——

2.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簡陋( )固執( )

3.居里夫人認為對待生活應有哪兩種態度?

答: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對“蠶結著繭子”感興趣的原因是什么?

“或許是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鞭策著我”,這“某種力量”指的是

5.文中“尋求現實的人”與“夢想家”有什么區別?

尋求現實的人:

夢想家:

居里夫人對這兩類人的態度分別是什么?

6.“他更像一個小孩兒,迷醉在如同神話故事一樣的大自然中”一句強調了科學家怎樣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科學的這種強力,就是使我終生能夠在實驗室里理頭工作的主要因素了”一何中“科學的這種能力”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從本文中,可以看出來出科學家具有怎樣的品質?用四個四字短語來概括。

,_____,        ,_____。

快樂習作抒真情

題目:×××的好伙伴

要求:首先填上體現伙伴個性特點的詞語,在圍繞特點選擇典型事例,運用學到的刻畫人物的方法,表現出好伙伴的個性風采,內容具體,語句生動。

部分參考答案

3、①我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②我們自己要有信心。

4、①抓住“我”與蠶的相似點回答可得分,如:這些蠶固執地、勤奮地工作著,我感到它們和我非常相似。②找準指代的內容可得分,如:對真理的探索。

5、①尋求現實的人:他們工作或進行科學研究是為了獲得報酬。夢想家:投身于科學研究本身,被純粹的科學研究所吸引,無暇也我熱情去謀求物質上的利益。②對前者,居里夫人表示理解,對后者表示贊同。

6、①癡迷。

篇6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同樣是教育的主體,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表現在自我教育、自我養成。對學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規范學生的行為,而規范小學生的行為就是要認真落實小學生守則,就小學生來說,德育教育也有階段性。在中年級教學時,我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國家和民族知識的傳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學習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從而使他們珍惜時間、刻苦學習。這樣就使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環環緊扣,從不脫節,連貫地得到了落實。

小學生的行為準則必須使每個學生明白,而學生守則的落實必須靠廣大學生自己,這樣就是說要教育學生自我管理,在這方面就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語文教材《向命運挑戰》《詹天佑》等教材的教學,我都讓學生寫心得、寫體會、聯系實際對自己擬定奮斗目標和要求。第六單元的作文是要求學生寫寫我們渠縣的名人,同學們都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如王平、楊漢秀、蔡改……在收集中,在寫作中,學生都深刻地了解到了人物的品質和精神,也深深地受到了影響。這樣班級里的同學生有了學習的榜樣,都爭先學習,使學生學有方向,趕有目標,班級的樣樣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學生個人的集體榮譽感、自尊、自強感也增強了。

二、德育要貫穿語文教學過程始終

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貫穿語文教學過程始終,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滲透理論,即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第二是指向理論,即教學過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課文結尾或總結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授《詹天佑》一文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好用滲透理論。課文第三段寫飽受帝國主義欺凌的中國工程師詹天佑不怕帝國主義國家的嘲笑,敢于接受這項艱巨的任務,為中國人民“爭了一口氣”,不正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嗎?教師在導讀第三段時,要結合每一段的具體內容,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在導讀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時,可引導學生學習詹天佑對工作嚴肅認真遇困難身先士卒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在導讀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領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獨特的創舉,進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為的強大動力---對祖國衷心地熱愛,同時也是我們刻苦學習的強大動力。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是魯迅的侄女周曄回憶伯父生前的四件事情,雖然所列舉的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內容,教師在導讀此文時,既可以結合每件事情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運用滲透理論,同時也可以用指向理論,將四件事情綜合起來,和學生一起感受魯迅的人格魅力。第一件事,伯父和“我”談《水滸傳》,啟發教育“我”認真讀書,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魯迅對下一代的關心;第二件事,魯迅先生談“碰壁”,抨擊舊社會,教師引導學生感悟魯迅不怕“碰壁”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第三四件事,魯迅熱情地幫助受傷的黃包車夫,關心女傭阿三,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對窮苦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這四件事情均指向一個結論: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五段讀完之后,順理成章,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和同情關心幫助窮苦勞動人民的高尚品質。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具體特點,選用德育滲透的方法。不僅閱讀教學,而且拼音教學、漢字教學、作文教學,同樣是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主陣地。

三、讓德育滲透到日常性教學實踐中

“教師即課程”。這不僅包含了教師對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重要性,更包含了教師對學生身心健康品德的形成和良好思想的塑造的重要影響。將教師的健康人格作為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資源,可以說教師的一言一行是最直接的課程資源??鬃诱f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教師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在課堂管理和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隨機教育,以自己的儀表態度、言談舉止和處事待人,發揮表率作用,要求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范,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意志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要有博大的胸懷,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誠至真至愛的人格力量去影響我們祖國的未來,帶領他們走向道德光輝的頂點。

四、在課外語文活動中延續德育教育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篇7

關鍵詞:小學語文;詞句教學;比較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7-0140-01

一、換詞比較

如《可愛的草塘》一課中,“浪花翠綠翠綠的,一層趕著一層涌向遠方”中的“趕”,可以引導學生換上“接”字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可以看出:“接”是指前一層浪花過去了,后一層浪花跟上來:“趕”是 指前一層浪花還沒有過去,后一層浪花就追上來,起弧的節奏快,能顯示出浪花的活躍。這樣――比較體味,學生隊“趕”用在這里的含義和表現力就理解得比較深刻了。

又如在《十里長街送總理》中寫道“一位老奶奶雙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可以這樣來引導學生:“把‘拄’換成‘拿’,好不好?”學生一比較,紛紛說:“不好,因為拄著可以看出是老奶奶快站不住了,必須借助拐杖撐地才行,從后面的‘背靠’也可以看出來?!蔽翼槃菀龑W生:“老奶奶年紀大,快站不住了,還要在那里等候總理的靈車,這說明了什么?”學生便會得出:這表現了老奶奶對總理的尊敬、懷念、渴望見到總理的感情。這樣,學生通過換詞品味,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加深了對課文中心的理解。

換詞比較法,通過換上相近的詞進行比較,學生能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多進行這樣的訓練,能培養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二、換句比較

如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中寫小艇的樣子時,出示下面兩段話讓學生比較,討論:那一段寫得生動?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行動起來輕快靈活。

(2)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仿佛田溝里的水蛇。

學生經過討論,一致認為課文中的一段話寫得生動。因為它用人們熟悉的獨木船、新月、蛇作比喻,讓人們眼前就有了小艇的樣子。學生通過比較,鍛煉了品味語言文字的能力,領悟到運用比喻的精妙之處。

又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第一段時,我出示了以下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讓學生說說哪個句子寫得好?為什么?

(1)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心理非常悲痛。

(2)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確:兩句話都寫我悲痛的心情。不同的是第1句寫的概括,第2句寫得具體。第2句中雖然沒有出現“悲痛”一詞,但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我”極其悲痛的心情,句中不僅寫出“我”如何悲痛,而且寫出“我”悲痛的原因,感情非常真實,因此,第2句比第1句寫得好。

另外,對于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可采用變換句式的方法加以推敲、比較。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的一個關鍵句子“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可讓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用反問句呢?經過比較,學生能悟出:運用反問句能更強烈表達出魯迅先生對黑暗的舊社會的憎恨之情。

三、增刪比較

在課文中,有很多詞句用得準確生動,包住著思想感情,是作者經過反復推敲之后寫下來的。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沒有抓住這些詞句進行品味,那么,學生對于作者是怎樣表達這些思想內容的,就會缺乏比較具體的、全面的了解。而培養和提高這方面的分析能力,這應是教學的重點所在。在進行這方面的訓練時,我常常使用增刪比較法。

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一課時,學生通過讀課文后會知道:課文表現了工作的勞苦、生活的簡樸。但是作者是如何表達這個中心的呢?那就要通過品味詞句去了解了。如在教學這些句子“總理見了我,指著寫字臺上一尺來高的一疊文件?!薄八痪湟痪涞貙忛啞睍r,讓學生把帶點的詞刪去,讓學生比較;句子有什么變化?學生通過比較,能夠體會到:“一尺來高”用得好,它寫出總理要審閱的文件很多:“一句一句”用得好,說明總理對每一句話都看得仔細。

通過這樣抓重點詞刪除比較,不但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能知道:作者是運用這些詞句去準確表達內容的。

篇8

筆者認為,語文教學要實現科學、有效的“精講”,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教師的“精講”就必須適時、適度,要到位而不越位。

一、“精講”于學生具有獨特體驗之時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通過各自獨特的審美體驗與感悟進行的。因此,對于同一文本,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必定存在差異。教師應當獨具慧眼,善于發現學生有價值的獨特體驗,“精講”開掘,達到資源共享。如,在交流《海洋——21世紀的希望》一課的閱讀感受時,多數學生表達了對21世紀海洋的向往,對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的驕傲與自豪??捎形粚W生卻說:“當我讀到‘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臺已矗立在海濤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駛向大海深處,先進的海底探測器也已潛入深海大發神威’這句話時,我為海洋未來的命運擔憂,我仿佛看到了當初人類大肆砍伐森林的情景?!彪m然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預設,但是我覺得學生的話有價值,便以開放的心態及時表揚、肯定,“精講”誘導學生應當具有環保意識。不料,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位學生的感受竟引發了不少學生的共鳴。有了教師的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才能用自己的目光審視文本,用自己的頭腦思考文本,讀出屬于自己的東西。

二、“精講”于學生產生思維矛盾之時

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和認知局限,學生往往對文本的核心價值理解不到位,易產生矛盾心理。此時,教師應以敏銳的視角及時給予“精講”點撥,為學生在新知與舊知間架設橋梁。如,教學《將相和》一文時,我在讓學生探究將相最后和好的原因時,學生總是在認錯、諒解上兜圈子,始終探究不出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將相都有一顆愛國心,都能以國家利益為重”。此時,我 “精講”點撥:“當時秦國為什么不敢進攻趙國?將相不和,受損的是‘將’?是‘相’?還是國家?”這樣,在我的幫助下,學生不僅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果,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 “精講”于學生對文本產生誤解與曲解之時

在學習《山谷中的謎底》一文時,我讓學生聯系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或生活實際,說說對“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這句話的理解。有位學生說出了自己的體驗:“既然要學會彎曲,尋找反彈的機會,那么《紅巖》中的江姐等革命烈士為什么不彎曲一下,再求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呢?他們犧牲了,是不是白白送掉了性命?”學生這樣的感受看似獨特,但是與文本基本價值相悖。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彎曲”一詞的內涵把握不準造成的。對此,我沒有輕易加以否定,而是通過“精講”引導學生就這種觀點進行討論。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對話、溝通,認識到“彎曲”并非人格的屈服,信仰的放棄,而是一種智慧。這樣通過生生、師生的思維碰撞,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體驗,他們對文本的把握和理解也由淺入深,由片面走向全面。

篇9

一、字詞句的教學與閱讀教學的關系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十分注重字詞句的教學,把學習字詞句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而把閱讀教學擺放在較為次要的位置,有些時候進行閱讀教學只是出于應付考試的目的,這是十分錯誤并且有害的。

首先,我們從語文教學的目的來分析。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是使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使學生有一定的表達能力,使學生有一定的欣賞能力。講直白一點,就是要能夠讀懂別人的文章,能夠寫好自己的文章,能夠傳承文明。從這個角度來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目的,學習字詞句是手段。

不可否認學習字詞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們是實現所有語文教學目標的基礎。不識字,不理解掌握一些詞語,不能讀懂讀順句子,談什么閱讀、寫作、傳承文明?因此,作為語文教學的入門,必須從識字開始,必須教給學生拼音識字的方法,教會學生寫字,教會學生通過查字典來學習字詞。所以,在最初的語文教學中,確實要把字詞句的教學擺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小學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以字詞句的教學為主是毫無疑問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作為語文教師,始終要有清醒的認識,字詞句是手段,閱讀和寫作才是目的。就是在以字詞句作為語文教學重點的一二年級,也要有意識地加強閱讀方面的訓練。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就體現了這種意圖。在小學語文一二年級的教材上,收錄了許多通俗易懂的短文和淺顯優美的詩歌,讓學生在識字的基礎上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識字。把字詞放在有思想、有內涵的文章里來學習,將會大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單純的字詞句的教學枯燥無味,學生不愛學,學了也不容易鞏固,學生常常表現出一種被動學習的無奈。而把字詞句的學習放進一些優美的短文、詩歌里去學習,學生出于對文章的喜愛,急于要讀懂理解文章的意思,就會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教師只要教給學生一些自學字詞的方法,學生就會想辦法去學習字詞,也會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句子的意思。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比如人教版第一冊語文教材收錄的《鵝》,是唐朝駱賓王七歲時的作品?!谤Z,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睏l件好的學校,教師可以通過課件放出一群鵝在池塘戲水的畫面,條件差的農村小學,學生本來就有這樣的生活積累,所以,學生讀到這樣的古詩特別有興趣。詩歌色彩鮮明:白毛、綠水、紅掌、清波,學生學而有味。學生在已經學會拼音的基礎上,可以讀通詩歌,又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意。尤其是“撥”這個字,在字形上很容易與“拔”混淆,教師可以通過紅掌怎樣撥清波的動作畫面與拔河、拔草等的動作一比較,就可以使學生加深印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了三四年級,識字的任務相對較輕,閱讀的分量增加了。教師更應該充分挖掘教材,充分利用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識字解詞能力。到了五六年級學生學習字詞的任務基本上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來完成了,教師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指導上了。

二、狹義的閱讀教學與廣義的閱讀教學的關系

狹義的閱讀教學指的是傳統的語文教學中的為使學生讀懂文章而進行的字詞句段篇的教學。廣義的閱讀教學指的是指導學生閱讀、欣賞、批評、創新。由于應試教育的需要,語文教師更注重狹義的閱讀教學,對廣義的閱讀教學看得比較輕,甚至還有意地提出許多限制,生怕學生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考試。這實際上也是語文教師的無奈。如果從有利于人的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廣義的閱讀教學比之狹義的閱讀教學更顯得重要。教給學生閱讀、欣賞、批評、創新,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

如何處理好廣義的閱讀教學與狹義的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考量著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搞好狹義的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基礎。讓學生學會通過識字解詞,學會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句子,學會通過分析文章的篇章結構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這些是閱讀的基礎,必須扎扎實實地落到實處。但是如果閱讀教學就停留在這里,滿足于學生能夠考一個較高的分數,那是十分不夠的。在教會學生閱讀的基本功后,應該放手讓學生有更大的閱讀空間,指導學生閱讀更多的文學作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養成學生閱讀的習慣,引導學生閱讀多種題材、體裁的文學作品,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豐富知識,提高語文素養,變得更有文化,這才是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學生能夠在教師狹義的廣義的閱讀教學指導下進行閱讀,將會相得益彰。

記得我們小時候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學習《在仙臺》,對魯迅先生的認識還是比較片面。尤其是在全國人民都仇日的氛圍中,對魯迅先生贊揚藤野先生,還在其他資料中知道魯迅先生在租界還有個日本朋友內山完造,曾經懷疑魯迅先生是不是漢奸。后來通過多方面的閱讀、查證,才明白,魯迅先生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民族意識,他愛人民,同情勞動人民,關心文學青年,疾惡如仇,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魯迅先生作為作品中的形象和作者的形象,就更加豐滿了,我們對魯迅先生的認識也就更全面、完整了?,F在的教材編排注重課外延伸,結合重點課文,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文章、查閱相關的資料,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密切地聯系起來,這是語文教材編排上的一大進步。

三、閱讀教學與指導習作的關系

在學生習作入門的時候,給學生講述作文的基本要領,結合課內范文分析,讓學生模仿,先達到形似,通過點評、修改,逐漸達到神似。但是,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得依賴于廣泛的閱讀?!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最好的詮釋。要寫好作文,光靠教師在課堂上講如何遣詞造句、布局謀篇是不夠的,那樣寫出來的文章會顯得生搬硬套,缺乏靈氣,缺乏文采,干巴巴的沒有可讀性。要寫好作文,離不開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比喻、靈活多變的表達方式。只有廣泛的閱讀,才能豐富學生的思想內涵,使學生掌握更豐富的詞匯和更多生動有趣的句子,學習更多的表達技巧,展開想象的翅膀,揮灑自如,如有神助。

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明的信》中,把廣泛的閱讀比作蜜蜂采蜜:“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釘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彼嬲]文學青年,不能只讀一個人的著作,也不能只讀一方面的著作,還要努力學習社會知識和科學知識,才能寫出有價值的作品來。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队浗鹑A的雙龍洞》《桂林山水》等文章描寫的都是景物,但是表現形式卻完全不同;《小英雄雨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都是寫人,通過幾個相對獨立的故事,表現人物的幾個不同側面,表現形式大體相似。這就說明,相同的題材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也可以采用相同的表現形式。只有廣泛的閱讀,才能博采眾長,吸收多方面的優點,為我所用。雖然小學語文教學不一定就是為了培養多少作家,但是,廣泛的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篇10

從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到今天的多媒體作課,語文教學都重在一個“讀”字。“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在讀中才能理解,在讀中才能悟情,在讀中才能升華。一句話,要在讀中學語文,提高語文素養。沒有讀就沒有語文教學。而“細讀”是儲備知識最有效的方法??梢哉f,不會細讀,沒有細讀做基礎,跑馬觀花,一輩子學不好語文。“文本細讀”的教學方法就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不斷進行摸索的。

1.疏通生字、新詞。要求學生人手一本字典、詞典。有了這兩本工具書,文本細讀就好展開了。課堂上,老師指導學生用字典去自學生字;用詞典去把握詞的義項,理解句意,把得到的結果寫在筆記本上,或在課文空白處批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掌握了方法,就有了出海的“船”,就會自己去獲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斷提高。

2.文本反思。反思是一種心靈醞釀,精神反應,也是批判與繼承,揚棄與接納的過程。文本細讀的反思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品詞品句。沒有這一關,就不知道文章的美好,語言的精妙?!捌贰笔羌毥缆?,如話梅入口,酸甜漫溢,寒涼自知,用心來感悟、會意,砸吧出味道來。例如《凡卡》(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八自然段中描寫老板、老板娘打凡卡的那幾個動詞,一品味就發現,那么個九歲的孩子,經虐待狂“拖”“揍”“戳”,苦啊,難啊,怎么個活法?是這些動詞的張力,傳神地寫出了凡卡的悲慘遭遇,讀來令人淚下,引發對黑暗社會的憎恨,沙皇統治早就沒有了存在的合理性。二是想一想“這段話講什么”?有了這一問,我們就會認識文路,梳理脈絡,總結歸納,一步一步逼近文本實質,自己也就融入文本中去,把書讀成自己,把自己變成文本的一部分,參與到文本的二次創造中去,有新的東西生成,有獨特的體驗,形成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完成自我教育,自我修正提高,產生表達分享的欲望。三是要想一想“這段話作者是怎樣寫的”?學生閱讀文本除了學習知識,還要借鑒模仿,還要形成能力。當我們要回答這一問題時,我們便要去思考作者是怎樣謀篇布局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是怎樣交代的,使用怎樣的敘述方法、修辭方法、說明方法,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還有一點需強調,作為教學活動的文本細讀,一定要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草灰蛇線過留痕,有了思想就要寫下來。教師在檢查時,如果課本上紅筆、藍筆字跡交相輝映,說明學生認真細讀了文本,想了、做了,學習豐收,碩果綴結。如果相反,就需要提醒、引導。

3.文本追問。追問的第一點是要理解字面背后的意思。選入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多數文質兼美,許多段、句含義深刻。所謂含義深刻,就是“話中有話”。學生細讀文本時,對“話中”——字面意思容易理解,關鍵是要悟出“有話”——字面背后的意思。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中“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北砻嬉馑际遣缚洫勛约旱挠浶院茫澈笠馑颊媸沁@樣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這是伯父在批評“我”讀書不認真,囫圇吞棗,只注重故事情節。其次,追問要提出自己的疑問。疑問提出來了,就要去文本中、文本外尋找答案——自問自答。雖然也會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但只要真正動腦筋思考了,發現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是一種收獲。世界之大,誰能窮盡真理?還如這課書,魯迅的侄女寫伯父,為什么還要在伯父前面加“先生”二字,這不顯得有些生分么?伯父用手按著“我”的頭,半天不動,最后嘆了一口氣,嘆氣后面的原因是什么?老師一時也想不清。

4.及時反饋。有了上面文本細讀的準備,我們就可以請學生上來講課,展示自己文本細讀的學習成果。講課可以學生輪流進行,也可以誰舉手就安排誰來講,誰想講就讓誰來講??紤]到大多數,考慮到每個學生都要展示自己的細讀收獲,一個學生選講課文中的一段,最多兩段也就可以了。在學生講課過程中,教師退下來,淡化“師”的角色,淡化“教”的色彩,以“平等中的一員”與學生互動。聽課同學隨時可以參與進來,就小老師講的課進行補充,使教師的教變成學生的學,把“教堂”變成“學堂”,在課堂轉制中,讓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讓每個學生的才華得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