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描寫范文

時間:2023-03-25 08:18: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場景描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場景描寫

篇1

1、今天是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高高興興地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飯后,大家便開始放煙花,那“嗖嗖嗖”、“啪啪啪”、“呼呼呼”的聲音此起彼伏,像是與舊年的告別聲;那轉動的,噴涌的,閃光的煙花,爭芳斗艷,又像是迎接新年的鮮花,激起了我們小孩子的興趣。

2、我的哥哥、妹妹一起拿著煙花來到院子里。哥哥先拿了個“杜鵑花”,小心翼翼地點燃后,立即就開出了一朵“金花”。這花到處亂竄,一會獨黃色的,一會兒是綠色的。我又點著“集錦”,那火星直沖上一米高的地方,又灑落下來,既像煉鋼爐里的火花,又像美麗的噴泉。隨后,“集錦”又噴出一道白色的火焰,仿佛一朵正在怒放的白菊,令人賞心悅目。妹妹的“魔術彈”更是奇妙,一會兒噴紅,一會兒吐綠,把天空映得如同白晝。

3、這是,左鄰右舍也都放起了煙花,到處五彩繽紛,到處歡聲笑語。我們拍著手跳著,笑著,蹦著,手掌心拍紅了也不知道。有趣的倒是那些膽小的孩子,用兩只手蒙住了眼睛,可轉動的大眼睛卻從手指縫里在偷看。我們的笑臉映著火光,更加可愛。

4、“當,當,當……”12點鐘聲敲響了,大院里更是熱鬧非凡,鞭炮聲直到黎明也沒平靜下來。那幸福之花開在天上,開在地上,也開在人民的心中,真是難忘的一晚啊!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1、參加鉛球比賽的同學,他們頂著烈日,流著汗水,以矯健的英姿,用他們那有力的臂膀,將沉重的鉛球奮力投出。

2、800米賽跑正在進行,跑道上的運動員如一匹匹矯健的奔馬,你追我趕,跑道之外吶喊助威聲彼起此伏,不絕于耳。

3、跳高跳遠的同學拼盡全力,飛快地助跑,奮力起跳,跳了一次又一次,努力發揮最佳水平,力求超越自我。

4、運動場上緊張、熱烈的氣氛感染著每一個人,參賽的同學沉住氣,暗中蓄積力量,奮勇爭先,圍觀的同學蹦著、跳著,使勁地高聲喊著:加油,加油。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

4、《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5、《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椋,桃李羅堂前。

6、《田園言懷》(李白)

賈誼三年謫,班超萬里侯。

何如牽白犢,飲水對清流。

7、《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8、《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9、《鄉村四月》(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0、《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篇4

2、恍忽間明白:春光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為它讓人的心情在此刻綻放。

3、太陽無語,卻放射出光輝;高山無語,卻體現出巍峨;大地無語,卻展示出廣博。

4、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

5、遠處的山連綿起伏,有高有低,錯落有致,怎能不讓人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山一旁的松樹挺得筆直。

6、春天來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著清脆悅耳的歌,向前奔流。

7、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還會來臨,那時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風中的樹葉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夢將在枝頭開花結果。

8、太陽剛露臉的時候,我沿著小河往村里走,那么淡淡的清清的霧氣,那么潤潤的濕濕的泥土氣味,不住地撲在我的臉上,鉆進我的鼻子。

9、早晨,深深呼吸滿山滿谷帶霜的新鮮空氣,感到精神抖擻,渾身是力量,仿佛一夜的功夫自己變成了一個能夠上山擒虎入水捉蛟的出色獵手。

篇5

從場景描寫的定義就可以看出,它對任何一部小說的重要性。它所起到的作用有很多方面,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場景描寫的運用,使得原本“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說創作,又回歸于生活,觸手可及,可聞可感。

“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伴隨著那一陣笑聲傳來的話語,很多人都印象深刻。讀者每當讀到這一句的時候,眼前都會閃現出一些熟悉的朋友的形象。拋開王熙鳳的心機不說,她的這份潑辣真是讓人感覺如在身畔,熱氣襲人。而隨后一連串的親人相見的場景描寫,有虛有實,有千呼萬喚,有似曾相識。如同以3D特效的形式,把賈府粉墨登場的各色人物,活靈活現又可親可感地投放于讀者眼前身邊,栩栩如生,明白易懂。

《石頭記》手抄本收藏者之一的戚蓼生,曾經這樣說過他讀《紅樓夢》的感受:

“絳樹兩歌,一聲在喉,一聲在鼻;黃華二牘,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見也。今則兩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牘而無區乎左右,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牘,此萬萬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頭記》一書。”

可以說,《紅樓夢》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活場景構成的,作者正是運用了這些貼近生活的紅樓畫面,以小見大,反映了他所預見的社會興衰變遷。那些經久不忘、膾炙人口的經典場景描寫,如,王熙鳳的大笑出場,寶黛的初次會面,元妃省親的豪華陣勢,大觀園的建筑格局,黛玉葬花的落英繽紛,湘云醉眠的芍藥相伴,苦絳珠焚詩稿魂歸離恨天的凄涼場面,等等。

篇6

關鍵詞:《使節》;場景系統;場景;非場景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4-0132-04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在小說技巧上的廣泛實驗對現代小說,特別是對從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到20世紀小說意識流創作技巧的變革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現代美學研究方法的轉變和革新,深刻地影響著當時的文藝創作活動,尤其是立普斯的心理學美學和費希納的經驗主義的研究方法,有力地促進了現實主義小說創作模式的變革和創新。因此,意識流小說初現端倪,心理現實主義小說應運而生。作為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的創始人之一,詹姆斯正是深受這一影響并將之付諸創作實踐的眾多小說家當中的一員。他一生卷帙浩繁,作品文風獨樹,奠定了其在美國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了解詹姆斯的文學成就和藝術審美觀,有助于打開一個獨特的視角,深入思考小說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本文將以《使節》等小說的場景分析為例,來探討詹姆斯作品中所體現的建立“場景系統”(the scenic system)這一創作原則的相關理論問題。

一、有機統一

詹姆斯始終把小說看成是一個有機體。他在許多場合都強調小說必須遵守一個原則,即有機統一。在這一方面,他其實是分別受到了亞里士多德和福樓拜的影響。在《詩學》中,亞里士多德將行動或模仿行動的情節看作有機結構六要素中最關鍵的要素,其理由是它貫穿于作品的整體,是作品的血與肉。因此,詹姆斯也同樣宣稱:“一部小說的靈魂是它的行動。”

詹姆斯還深受福樓拜的影響。他相信,從后者那兒可以學到小說結構的原則,即“連續而渾成一體,像任何其他有機體”。在這種有機體論的指導下,詹姆斯把小說家比作“建筑師”,把寫小說的能力比喻為“建筑能力”(the architectural competence)。他認為自己的小說《一位女士的畫像》是這種能力的充分體現,并且還強調《使節》甚至更圓滿地體現了這種能力[1]。他這樣描述自己在寫這兩部小說時所遵循的指導思想:“在一樁事情上我堅定不移,即雖然我必須為了建筑外觀的別致而不斷地添磚加瓦,但是我不會為任何有失均衡或關系失調的現象尋找任何借口。我會造一座富麗堂皇的建筑――用一些人的話說,我會蓋一座拱頂如畫、布滿浮雕的大廈,可是我決不會讓讀者腳下的每一塊方格圖案、每一塊土地不是朝著周圍墻壁的根基沿伸。”[2]

《使節》自始至終采用斯特瑞塞的眼光,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只能通過斯特瑞塞的觀察了解周圍的人物和事情的來龍去脈,這不僅使小說的敘述結構緊湊嚴密,而且也使故事富有戲劇懸念。在《使節》的序言中,詹姆斯很高興地說:“我已經找到了一個美妙的方法了;……那方法就是只使用一個中心,而且始終保持在我的男主人公的意識范圍之內。……斯特瑞塞對于這些事情的意識感受,而且唯有斯特瑞塞的意識感受,才會有助于我把他們表達出來;我將只是憑著他約略摸索到的對他們的了解來認識它們,因為他所進行的摸索將成為他最令人感興趣的活動之一,而且完全遵循我所說的繁多而嚴格的規則所給予我的那種我會最熱切地‘追求’的效果,會比遵循其他一切規律所可能給予我的還要多。”[3]

二、場景規律

詹姆斯尤其強調小說的“場景規律”(the scenic law),即場景的安排要跌宕有致,富有一種優美的節奏感。

在《使節》的序言中,詹姆斯非常誠懇地說:即使是在至善至美的作品中,也有一種理想的善中之美,其中的魅力將會把藝術的信念提到至高無上的程度。因為他確實認為,一部作品的主題可以說是會光彩煥發的,而《使節》的那個主題,他承認,就是自始至終為他呈現出那么一片光輝。因為該小說要做到了規則有致,前后呼應,渾然一體;其故事情節經過巧妙設計,并且十分講究敘述技巧,這樣他才有幸可以坦率地把這部小說,列為他所有作品之中最好的作品[4]。

(一)場景之間必須規則有序

從該小說文本來看,美國場景只包括幾個場景,即查德的家鄉、其家族的工廠、周邊的小鎮等,顯得有些單調,但每一個場景之間是有因果關系的,而且各個場景又相對獨立和完整,可以被看作一個小場景系統;法國場景系統包括十幾個場景,場景之間不僅環環相扣,相輔相成,而且存在著有機聯系,是一個復雜的大場景系統,包括斯特瑞塞在倫敦下榻的旅館、巴黎邁榭比大街、查德的住處、斯特瑞塞與查德初次相遇時的劇院包間、德?維奧內夫人的家里、巴黎圣母院、塞納河左岸的餐館等等。這一大一小的兩個場景系統的每一個場景就是一個故事,每個故事又包括或多或少的一些情節。

我利用給《使節》這一版本寫序言的機會,必須主要地為它闡明它的場景具有連貫性。它在我們翻閱的時候盡可能地顯得并不具有場景的特點,從而用世界上最古怪的方式把那個優點掩飾過去了;但是正如我們面前的這部作品那樣,它截然分明地分為兩個部分:醞釀著場景的、事實上往往是過分地醞釀著場景的部分,以及證明醞釀過程得當并且使其圓滿完成的部分,或者說是場景。我想,可以明確地說,其中一切不屬于場景的部分,都是被區別對待的醞釀過程,是畫面的融合和組成部分。這些交替使用的手法,我想,從很早的階段起,就顯然要作為《使節》的結構和形式[5]。

從詹姆斯自己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小說理論滲透著許多樸素的結構主義觀念:既然小說是一個有機體,那么每個場景本身都必須是一個有機體,場景與場景之間也必須有內在的聯系,必須具備連貫性和一致性。

(二)場景之間必須創造懸念

詹姆斯在該小說中的敘述視角的運用,與傳統小說的全知視角模式不僅有著顯著的區別,在第三人稱人物有限視角敘述中,用這樣的敘述方式造成的懸念十分常見,因為讀者只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一起逐步去認識其他人物、事件、人際關系、生活環境等情況。例如,詹姆斯在《使節》第一章中就有這樣一段:

斯特瑞塞先生在這次意外的相遇中得到了相當的滿足,也就是說她得到了審美的極大滿足,然后他馬上邀請德?維奧內夫人與他共進午餐。在塞納河左岸明媚的陽光下,他們開始了一次愉快的長談。

細心而有教養的讀者將會發現,我們在這個場景里所看到的一切,從本質上講是詹姆斯看到的一切。然而,詹姆斯沒有直接站出來向我們描述。我們是通過斯特瑞塞的心理狀態,通過他的意識之鏡來觀察巴黎圣母院和德?維奧內夫人的。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巴黎圣母院也好,巴黎美女也好,都是斯特瑞塞的意識和心理的印象,本質上也歸屬于“非場景”描寫。

斯特瑞塞在巴黎的文化歷險是一個充滿了回憶、想象、沉思的意識之旅。他對查德,對德?維奧內夫人,對巴黎圣母院,對巴黎甚至歐洲的認識和發現,是一個非常含混不清的心理歷程。他在對真實場景(“場景”描寫)的觀察過程中,摻雜了太多的想象部分(“非場景”描寫)。他眼里那個完美女人的背影,有多少出自他對真實場景的真實觀察,又有多少出自他的想象――不論是由“古老故事”喚醒的想象,還是由作者“戲劇性”創作的沖動所激發的想象,甚至是他自己“與世隔絕的深思”所導致的想象,此時此刻,我們也無法解釋清楚。

(二)戲劇法與圖畫法

詹姆斯認為,就“素材”而言,《使節》屬于“戲劇式的”。他說:“我除了用暗示的方法外,無法使其他人相互之間談論他――幸虧運用了無比美妙的必要的戲劇手法,才通過種種同小說截然相反的途徑,非常顯著地取得了統一的效果:我對其他人根本沒有一點兒興趣,除非他們首先是他的人(首先不是他,而是他們中的一個)。”[13]但是,使小說產生戲劇效果的恰恰是“場景的一致”:戲劇之所以被掩蓋,是因為我們所看到的結構被分成幾個部分,為場景作鋪墊;這些部分,或者說已經被分為幾個場景的這些部分,合理并且圓滿地完成了準備工作[14]。在這段話里,詹姆斯除了強調場景系統具有超越“場景”功能的優越性以外,還闡述了“非場景”成分同樣具有產生戲劇效果的功能。

我如此一再強調我創作中的場景描寫以后,還要想補充一下,……非場景描繪中的最恰如其分最有魅力的部分在恰當的處理下,仍然可保持其可理解性并堅持其作用的。……我注意到象我的主人公同查德?紐瑟姆初次見面的那種章節,它們雖然是非場景描繪的表現形式的絕對證明,卻也緊緊地把握住――至少就主觀意圖而言――描寫效果的。真要仔細而完整地報道在某個特定場合“發生”的事情,那就勢必會或多或少地變成場景描繪了;……在書中描寫到的那些章節里,在整個晴朗和暖和的巴黎的下午,從那俯瞰杜依萊莉花園的陽臺上,我們用一個全然尚未試用過的視角,觀察她在旅館客廳中憂心忡忡的一個小時,在我們從而參與了她對那些同她本人有關的事情的含義的潛心研究之中。……那些書頁中的這類描寫就是一種為了取得對立和更新的魅力,堅持要處處表現其不同于場景描寫的那種表現手法的優點的明顯例證[15]。

詹姆斯的信徒珀西?盧伯克將這種方法歸納為“圖畫法”,即要使事件通過某個接受意識屏幕得到反映。詹姆斯本人雖然沒有對“圖畫法”提出明確的定義,但是他的實踐以及對這種方法的理論闡述明確了這樣一個原理:與全知敘述模式不同,“圖畫法”要求故事外敘述者站在人物背后,通過人物眼光、人物意識展示故事中的事件。相對于全知敘述模式中那種全景敘述(panoramic),“圖畫法”側重的是人物的內心意識,因此缺少傳統意義上的事件或人物行動。不過,由于詹姆斯把人物意識活動看作小說的主要“事件”,我們不妨將人物意識稱為小說的“心理事件”[16]。

綜上所述,在《使節》中,詹姆斯巧妙地交替使用“圖畫法”和“戲劇法”來進行“非場景”描寫或“場景”描寫,使小說具有直接的戲劇效果。這一方法使展現人物真正的內心活動以及作者與人物的關系顯得“經濟”,因此,它在小說的有機結構中分別起到“鋪墊”或“場景”的作用。由此可見,詹姆斯提出的“場景系統”雖然以他早期的“戲劇法”和“圖畫法”為基礎,但是,“場景系統”的根本出發點在于綜合“戲劇法”和“圖畫法”這兩種方法的優點,不僅使它們同時服務于小說主題,在整體上形成詹姆斯反復倡導的有機整體論和小說戲劇化觀點,而且還使小說在形式上實現了有機結構的統一性和完整性。

參考文獻:

〔1〕〔2〕殷企平.詹姆斯小說理論述評.上海:外國語,1998,(4):29.

〔3〕〔4〕〔5〕〔7〕〔8〕〔10〕〔13〕〔14〕亨利?詹姆斯.亨利?詹姆斯文論選:小說的藝術.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328-329,320,334-335,322,317-318,335,332,337-338.

〔6〕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229-230.

篇7

學生高考不敢寫記敘文,最怕兩點:一是“假”,二是“低幼”。其根源是高中階段學生長期得不到系統的提升訓練。其實,掌握了記敘的技巧,學會藝術地寫“真”,考場記敘文也可以引人入勝。

一、寫事善現“場景”,描摹畫面之“真”

葉圣陶說過:不論什么人都能寫文章,車間里的工人能寫,田地里的農人能寫,鋪子里的伙計、碼頭上的裝卸工,都能寫文章,因為他們各有各的生活。

人物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活動,才富有生活氣息;人物有活動場景的襯托,才更顯真實。善摹場景包含兩層意思,首先是場景的選取,應選取自己熟悉的場景。如寫老師或學生,可放在教室、辦公室中寫;其它熟悉的場景如超市、店鋪、公園、飯店、操場、宿舍等,農村學生更有一片鄉村特有的廣闊天地。其次是場景的突現,即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場景逼真,如在眼前。突現場景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可寫周圍環境,包括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全方位烘托;亦可寫場景中各種人物活動,從正面表現或側面映襯。

人文環境描寫:如2013年四川高考優秀作文《外婆的平衡生活》一文開頭部分,從小山村的周圍大環境寫到農村房屋的外觀,逼真再現農村生活的情景。

外婆居住的小山村,偏僻得讓人發怵。百多人聚集在三兩座山圍成的平地上,遠遠看上去,房子豆腐塊般擁擠著,倒也熱鬧。

外婆的房子背對西方,南北方向各有兩戶,主人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一到農閑,幾個老姐妹便坐在院子一角,圍著桌子,擺龍門陣,平和而溫馨。東面也有一棟房子,是極其破敗的土房,與外婆家的水泥小樓相比,特別寒磣,若不是門口掛著農具和塑料布之類的雜物,還以為這是被拋棄多年的空房子。

自然環境描寫:2013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宿命》寫一只豬的出逃,文中對夜色、山風、晚霞等的描寫,渲染了“我”出逃過程中的悲壯氛圍。

夜色朦朧,我站在豬圈門口,揮灑冷汗。同伴都睡著了,我沐浴著從斷崖處吹來的山風,我的靈魂躁動不安,我似乎看見了狼在斷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擺正了姿態,嗥叫了一聲,同伴們瑟瑟發抖,驚恐地望著我。它們一定以為我患上了豬瘟,或者以為我是一只披著豬皮的狼。我沒有解釋什么,因為我只是順從我內心的靈魂罷了。

……

紅艷的晚霞如期而至,霧氣沒忘記給大地披上一層灰色的幕布。我趁著夜色,拱開了豬圈門,玩命似的往斷崖飛奔,迎面吹來的是涼爽的清風。逃跑時我回頭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親,從它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它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情。

選段中,“我”的抗爭從正面表現出逃場景;同伴的恐懼、母親的贊許則從側面襯托,使畫面更為生動具體。

二、寫人不忘“缺陷”,突現個性之“真”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獨屬于自己的缺陷,當然這里的缺陷是指非原則性的個性缺陷或偶爾的行為偏差,不損害人物的品行。這樣的缺陷如同人物的標記,讓讀者閱讀之后深深銘記。

人物缺陷描寫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展現人物“不完美的表征”,如丟三落四、口吃、愛喝小酒、好動、啰唆、較勁,等等。這些不完美的性格常會使人物引人注目;二是選取人物“不完美的事件”,常常表現為不合時宜,或一念之差做錯后自我反省的事。

不完美的表征:2013年全國卷優秀作文《傻大的笑聲》中對室友愛傻笑有夸張的描寫。

高二的時候,宿舍來了一個河北籍的大個子,名叫舒哈大,相處久了,室友們都叫她傻大。有戲謔的意思,但她從來不計較,誰這樣叫,她都高興地答應。

一天,同宿舍的王玉書往傻大的QQ上發了一則消息,說本市某校有一女生身高1.85米,由于被盜,衣物全無,尋求身高1.85米的女生援助衣物若干,聯系電話:187××××××××。

傻大收到消息后,急忙將身邊衣物洗干凈,疊在床頭。中午的時候,室友們都在宿舍休息,傻大打電話聯系,要把衣物送過去。誰知接電話的是同宿舍的劉毅,是個小女生,身高1.52米,而且說她沒有被盜。室友們都笑了起來,傻大也不在乎,也咧開大嘴笑了,笑聲把窗戶震得咚咚響。

寫傻大吃飯:

我們專門為她點了北方菜,可她堅持要吃辣椒。她漲紅了臉,傻乎乎的樣子,大嘴巴,口水直淌。我們笑了,她也笑了,咯咯的笑聲,回蕩在我們的心靈世界。

不完美的事件:上文選取的欺騙傻大的捐衣事件,不屬“有意義事件”范疇,卻充滿了生活情趣。再如2013年湖南高考優秀作文《紙梯》中寫父親在超市睡著打鼾一事,雖不合時宜,卻感人至深。

三、善用細節描寫,因形象豐滿而“真”

記敘文的細節描寫有的是作者親眼所見,但更多來自想象、補充與藝術虛構。細節描寫的主要形式也有兩種,一種是“豐富型”,即緊扣某一個動作或心理或環境特征,極盡描寫之能事,細致入微地加以鋪陳渲染,造成極富張力的文章情境。細節描寫的另一種形式為“簡約型”,廖廖幾筆,形神畢現。兩種細節描寫方式體現了記敘文“該繁則繁,該簡則簡”的取舍原則,而不是事無巨細,一味詳盡、啰唆拖沓。

“豐富型”鋪陳渲染,情境盡出:如2013年江蘇高考優秀作文《一件小事》中對一只停在我前面男生肩上的蜘蛛的描寫,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詳盡刻畫蜘蛛的細微動作,運用夸張的手法刻畫我的緊張心理,構成極富張力的藝術情境。

那只蜘蛛不停地挪動著可怕的腿,慢慢地向我逼近。我似乎能想象到它的眼睛里閃爍著怎樣犀利的光芒,它晃動的腿上一根根絨毛怎樣摩擦,怎樣從嘴里吐出一根長長的蛛絲將我包裹,然后一點一點地吞噬……

我只要操起手邊的任何一樣東西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將這只蜘蛛拍死,可是我四肢僵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向我逼近,一步又一步地逼近。

我感覺到由衷的恐懼,想尖叫,嗓子卻堵得慌,干得發疼;我想狂跳,雙腳卻不接受大腦的指示;我想大聲哭泣,可淚腺似乎停止了運作……

“簡約型”廖廖幾筆,形神畢現:2013年江蘇高考優秀作文《對不起,我前桌的女孩》一文中,我的無心之舉,給前桌女孩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作者在描寫這一場景時,通過我“捂住了嘴巴”,她“咬著嘴唇”“低著頭”“ 左手死死地壓在大腿下”,同學們“游離的笑聲”,幾個典型的動作與情態,生動再現了當時課堂的情景。

我已記不清那是在哪節課上,老師的ppt上突然出現了一只畫風拙劣的老虎,更可笑的是,老虎的前爪只有三只趾爪。“太假了,只有三個指頭!”我已記不清我是用何種語氣吐出的這句話,可是下一秒,我本能地用手捂住了嘴巴,闖禍了!同學們還不明就里地笑著,而我怯生生地向她望去。她咬著嘴唇,黑黑的小臉上看不出是青是紫,她低著頭,干黃的發絲遮住了眼睛,左手依然死死地壓在大腿下。

四、適當藝術虛構,因旨意深遠而“真”

中學語文教師對“虛構”一向較有爭議,反對者認為有教學生“說假話”之嫌,本想藝術提升,結果弄巧成拙。但虛構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即使是寫親身經歷的記敘文,從材料的取舍到想象畫面與情節,都離不開虛構;虛構更可解決學生無經歷可言、無生活可寫的問題;虛構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當虛構的形象寄托深遠的意義,且合情合理、入情入境時,這樣的虛構便成“藝術之真”。

記敘文的虛構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可能的現實”,一種是“荒誕的現實”。

“可能的現實”:現實中沒有發生但有可能發生。如2013江西高考優秀作文《丟失了的魯迅》,虛構了一個叫阿樹的學生因迷戀魯迅作品而耽擱了學習,又虛構了一次魯迅作品辯論賽阿樹失敗,其中寓含的深意不言而喻——魯迅敵不過應試。文章以夸張虛構的情節及荒誕的描寫揭示了深刻的社會問題。

篇8

【關鍵詞】側面描寫;領悟;掌握;提高;寫作能力

側面描寫的特點是不直接描寫文章對象,而是描寫由對象所引起的反響,或是描寫和對象有關系的能夠表現它的事物,使讀者從這一些描寫中產生聯想和想象,由此來認識所要描寫的主要對象。側面描寫也稱為間接描寫。寫女子的美貌,她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說的是這位女子的美貌能使魚和雁驚得或“沉”或“落”,使皎潔的月亮和美麗的鮮花也因自愧不如而或“閉”或“羞”,這是用擬人手法寫美麗女子所引起的反響,但那女子究竟容貌如何,則全憑讀者自由想象,這便是一種側面描寫的方法。《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和薛寶釵都是美麗女子,賈府下人興兒向尤二姐說起林薛二人:“這兩位姑娘都是美人一般的呢,又都知書識字,或出門上車,或在院子里遇見,我們連氣兒也不敢出。”當被問到為什么不敢出氣時,他的回答是“是怕氣兒出的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氣兒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這是從興兒的語言中寫林、薛姑娘。試想,呼吸的氣兒竟會吹倒林姑娘,她該是多么的嬌弱;呼吸的氣兒又會吹化了薛姑娘,她的肌膚該是多么的細嫩。像這樣運用對話,寫他人的感受來表現描寫對象,也是一種側面描寫的方法。樂府雙璧的《陌上桑》,描寫一位名叫秦羅敷的佳人,“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這幾句描寫,自然不是為了表現“行者”、“少年”等,而是從對他們神情態度的描寫上來表現羅敷的漂亮,這又是一種側面描寫的方法,是由描寫對象所引起的旁觀者的反響上來進行描寫的。側面描寫能夠引起聯想,給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文章的容量因而增大,文章也能因此而顯得富于變化。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領悟側面描寫的方法和妙處,要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多作多向思維,從多方面作觀察,從多方面挑選可以用來進行描寫的材料,從多方面構想表現描寫對象的方法,加強學生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訓練,讓學生逐步學會作一些側面描寫,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林嗣環的《口技》,以準確筆觸描述各種聲音,再現了口技藝術家的表演情況和高超技藝外,還恰當地運用了側面描寫的襯托方法,表現了口技藝術家的技藝高超。其一是道具的側面描寫,文章的首段和末段,前后呼應地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只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連續運用四個“一”字,渲染出了道具的簡單;間隔反復地寫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從而表明表演當中所發出的萬千聲響,都來自于簡單道具和口,別無它物。所再現的日常家庭生活背景和緊張失火救火場面,并未憑借什么外物,完全出自表演者的一張口,襯托除了口技藝術家技藝的高超。其二是聽眾反應的側面描寫,作者寫聽眾的反應更有獨到之處。他不只是寫聽眾對表演稱絕叫好,而且具體描寫了聽眾在聆聽表演過程中的動作、神態、情緒的反應。全文的中心部分,則是正面寫“善”。形象而逼真地描述口技藝人精心模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所構成的三個場景,先正面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側面描寫聽眾的情緒變化。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深化了文章主題。文中三次描寫聽眾的反應,采用側面烘托,表現口技之“善”的作用,第一個場景正面描寫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的喧鬧情景后,側面描寫觀眾竟如此出神:“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伸頸、側目”說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唯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現出賓客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出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聽眾的激動神情畢現紙上,這一傳神之筆,雖是狀寫全場聽眾,而意在彼,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之技高超。第二個場景正而寫鬧而復靜的情景后側面描寫聽眾的情緒,”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是“漸漸”的意思,細致地表現了賓客情緒由緊張到松弛的漸變過程。說明聽眾隨表演內容而變化的心態,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難以自持。再一次表現口技的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和藝術感染力。第三個場景正面寫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后側面描寫聽眾異常激動的反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使聽眾仿佛置身于火場,不禁以假為真,完全進入口技表演所營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這種驚心動魄的情景,使讀者感到口技表演達到了形神兼備的迷人地步,這一側面描寫,不能不讓讀者為之拍案叫絕。

篇9

所謂“片斷作文”,指用一段一節的小篇幅,表現生活中的一個斷面,說明事物的一個方面,談論對某事、某現象的一點看法。因此小作文可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目前中考的小作文幾乎都是片段描寫,即記敘類的片段描寫,下面就2014年中考小作文實例來談一下應對策略。

【例文】(2014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題目:《老師、家長也來助威,周末的足球場真熱鬧!》

要求:1.擴寫;2.內容符合情境并運用恰當的描寫方法; 3.字數150字左右。

【考場病文1】

看,足球場的人好多,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每個人都安安靜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真地看著足球場上的比賽。第一場足球賽比完了,有的人在嘆氣,為比賽者輸了而感到可惜,有的人非常高興,因為自己的班級比賽贏了。而接著,又進行下一場比賽,同學們、老師和家長給比賽的人助威,他們非常的興奮。

【問題】這篇習作,沒有圍繞作文題寫,題目是:《老師、家長也來助威,周末的足球場真熱鬧!》,應圍繞“熱鬧”描寫當時的場景。而這篇習作突出的是“每個人都安安靜靜地坐在位置上”,沒有寫當時興奮熱鬧的場景,而是寫了“第一場足球賽比完了”的場景。也沒有描寫主要人物:老師,家長。

由此我們應注意:寫小作文要審好題,明確題目設定的情景,即要求描寫的時間,地點,人物,氣氛,要緊扣這些要點來寫。

【考場病文2】

有一個熱愛足球的男孩,他的身體有些弱小,還體弱多病,常常只能站在足球場的觀眾席上觀看。而他小小的身體有一個大大的夢想隱藏在其中。

“剛剛做完手術沒多久,不太建議你有大的劇烈運動。”醫生的話并沒有阻擋他的熱情,學校組織了一場足球賽,只為了他。

隊員身著紅色的隊服,一個接一個地握手,比賽開始了。他是守門的那個,站在那里目不轉睛地盯著足球。突然一個足球從他眼前飛過,他選擇用撲倒的方式接球。

我聽說后來比賽結果他們隊贏了,只因為他。

【問題】除了沒有圍繞作文題寫作之外,描寫不符合生活的真實,胡編亂造。一個剛剛做完手術沒多久的同學,家長、老師、學校都不可能不顧學生的健康及安全,讓他參加激烈的足球比賽。而且學校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只為了他”――只為一個生病、愛足球的同學。況且以他的身體狀況,怎么會“選擇用撲倒的方式接球”。這是不留心觀察生活、不注意生活積累造成的失誤。

由此我們應注意:寫小作文要圍繞題目,根據生活的真實生發開去,不能毫無根據地胡亂想象。

【考場病文3】

又到了周末了,每周一次的足球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這是同學們自行組織的一個周末小活動,由兩個來自不同學校的足球隊進行比賽。場地很快就來了許多人,大家一個個都精神抖擻,隊員更是顯得自信滿滿。

終于開始了,雙方的隊員都互不相讓,兩個學校的啦啦隊正在不停地吶喊助威,老師、家長也都趕來助威,整個球場瞬間沸騰起來,周末的足球場真熱鬧!

【問題】這篇習作犯了詳略不當的毛病。開頭的鋪墊,交代太多,入題太慢了。先是介紹比賽的性質、規模、運動員的狀態。一直沒有圍繞“周末的足球場真熱鬧”來寫,最后才輕描淡寫了兩句。像“又到了周末了,每周一次的足球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這是同學們自行組織的一個周末小活動,由兩個來自不同學校的足球隊進行比賽”這樣的介紹性文字,都應刪掉。

由此我們應注意:寫小作文要根據題目規定的中心來確定文章的詳略,開頭不必像600字的大作文那樣有太多的鋪墊,可直接入題。

【考場優秀范文1】

周末的早上,足球場周圍的馬路就已經被堵得水泄不通,來來往往的人們穿梭在馬路之間,今天,一場激烈的足球賽就要拉開帷幕。

走進球場,各個班的學生穿著不同顏色款式的衣服,他們組成整齊的拉拉隊,手舞足蹈地為隊員鼓勁。比賽一開始,站在足球場邊的老師大聲吶喊,雙手時而揮舞,時而握緊,部分學生家長也舉著鼓勵的牌子,漲紅了臉大聲喊著。

老師、家長也來助威,周末的足球場真熱鬧!

【評點】這篇習作入題較快,開頭就描寫了比賽的環境“足球場周圍的馬路就已經被堵得水泄不通”,交代了總體的場景氣氛。接著具體分寫不同的人:“各個班的學生”、“站在足球場邊的老師”、“部分學生家長”。然后分別對人物進行了外貌描寫:如“穿著不同顏色款式的衣服”,動作描寫如:“手舞足蹈地為隊員鼓勁”“雙手時而揮舞,時而握緊”“部分學生家長也舉著鼓勵的牌子”。還描寫了人物的神態,如“漲紅了臉大聲喊著”。

由此我們應注意:寫小作文要圍繞題目,根據題目對所涉及的人物進行外貌、動作、神態、心理、語言、細節等方面進行描寫。

【考場優秀范文2】

足球賽正火熱地進行著,火熱的陽光穿透燥熱的空氣,直射在球場上。同學們的雙頰都紅彤彤的,密密的汗珠掛在額頭上、鼻尖上,卻奮力揮舞雙臂,隨著全場的節拍極力喊著加油。球場上的球員頂著烈日,不停奔跑,不時用袖子擦去額頭的汗水。不經意間,看臺的圍欄前站滿了老師、家長,他們也來助威了,也隨同學們的節奏揮動雙臂,喊著加油。忽然,足球被快速射入球門,全場一片沸騰,掌聲遍地,呼聲滿天。周末的足球場可真熱鬧!

篇10

與普通的語言不同,文學作品的語言具有一定的使命特征。文學作品的語言是為文學作品服務的,文學作品往往會根據作者的思想,構建一個想象中的文學世界。在這個文學情境當中,也許能想象到的一切行為都是可以出現的,而作者則需要利用一定的英語語言藝術對文學作品里面的情境進行相應的描述。在這種具體的描述過程中,作者利用一定的語言藝術對主人公的情緒進行描寫,有時候還需要對主人公的思想進行渲染,通過一定的語言藝術對主人公進行塑造,并且通過一定的語言藝術承擔起作者對現實的批判,或者是寄托作者的哀思,并且給讀者分享自己的歡笑。因此,在文學作品的描寫當中,英語文學的意象性特征是最明顯的特征。縱觀英語文學發展的歷史,在漫長的19世紀當中,說到意象派的代表人物,最有名的意象派大師就要數龐德了。對于意象派來說,意象描寫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塑造一種意象,進而對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傳遞,這種思想感情可以是作者的憂思,也可以是作者的喜悅,抑或者是作者的批判。在意象派的詩歌創作當中,意象派詩歌作品主要堅持三個原則:首先是在詩歌創作中的單一的意象原則;其次是在詩歌的創作過程中,詩歌的用詞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簡潔的原則;最后,在詩歌創作過程中,需要使詩歌具有音樂感,而不是強烈的韻律感。在這意象派詩歌的三種原則當中,每一個原則都是與語言藝術息息相關的。以龐德的兩句詩為例進行分析———人群中出現的鬼影/正如盛開在潮濕漆黑枝丫上的花。在現實的環境當中,詩人描寫的顯然是火車站當中人來人往的場景,可是到了詩人那里,這么平淡的場景卻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樹枝上盛開的花朵。詩人通過語言藝術將枯燥的場景描寫的異常美麗,給生活賦予意象性特征,給我們描述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二、英語文學語言的生動性特征

在英語文學作品當中,生動性也是英語文學的語言特征。生動性具體是指作者通過用語言藝術進行描寫,使所描寫的畫面塑造出具有生命性的特征,使所表達的思想以及畫面具有靈動性,作者通過自己的語言描述,使所要描寫的場景就像真實的一樣,讓讀者通過作者的描述,具有一種在現場的感覺。在生動性方面的描述中,最著名的文學大家就是英國的狄更斯。狄更斯的作品《霧都孤兒》就很好地展現了狄更斯語言生動性的一面。如在《霧都孤兒》當中,狄更斯通過自己的語言藝術,成功地為讀者勾畫出了以下幾個生動的主人公,在所有的角色塑造當中,最著名的要數有著凄苦悲彩的孤兒奧利弗以及心腸善良的梅麗太太,除此之外還有竊賊團伙費金。在《霧都孤兒》的具體描寫當中,首先,狄更斯通過對各個角色的穿著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使我們就很容易想象出各個角色的身份特點。除此之外,狄更斯還通過對《霧都孤兒》里面各個角色的語言進行描寫,使各個角色的形象更加真實,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一個真實的主人公,并且通過各個角色的衣著進行描寫,可以使讀者對當時社會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場景進行展示,能夠使讀者感受到當時社會的風貌,并且通過小說中各個角色的語言,傳遞出作者對整個社會的基本的思想感情和看法。因此,在英國文學作品當中,作者通過運用一定的語言藝術方法,使文學作品能夠真實地再現作者想要描寫的社會環境,能夠讓讀者通過作者的文學作品感受到當時的社會環境,并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除此之外,作者在文學作品當中通過刻畫一定的人物,當然作者的刻畫可以是衣著方面的描寫,也可以是故事人物的語言、情感和心靈的描寫,使書中的主人公仿佛就在讀者面前,讓主人公更加生動形象。最后,在文學作品中,作者的一切語言藝術都是為了傳遞作者的感情,和作者對社會的看法。

三、英語文學語言的情感性藝術特征

對于讀者來說,讀文學作品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了解作者刻畫出的畫面或者情感,有時讀者還會對文學作品中傳遞的作者的感情進行揣摩,并感受作者想要說出的話。從作者的角度來講,作者進行文學作品的創作,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表達一些觀點,而在觀點的傳遞過程當中,作者往往是通過對一定的感情表達來進行的,當然,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不盡相同,可以是一種喜悅的感情,也可以是一種郁郁不得志的苦悶心情,亦或是一種對歲月看淡后的恬然和哲理。總而言之,任何文學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感彩,在文學作品中,不存在沒有感情的枯燥描述,因此,對于英語文學作品來說,情感性是英國文學語言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在托馬斯格雷的《鄉村教堂內的挽歌》當中,這位偉大的傷感主義詩人很自然地向我們傳遞了一種對古代的懷念和淡淡的憂傷感,但是詩人所傳遞的當然不僅僅是對過去的追憶,而是對當今社會的一種不滿情緒,作者通過作品傳遞出了詩人自己的感情。提到英語詩歌當中的情感性藝術特征,就不得不提英國詩人濟慈,在濟慈的《夜鶯頌》當中,詩人通過語言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真善美的追求。在詩歌當中,很顯然,詩人想要表達的不僅僅是對夜鶯歌聲的贊美,更多的是傳遞著詩人對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在英語文學作品的描寫當中,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也許是普通人所無法理解的,因此,詩人只能通過文學作品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