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重點知識點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2 10:46: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地理重點知識點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的是俄羅斯,其次加拿大、美國,中國位居世界第四位。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后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于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1
第六章亞洲
1、亞洲的地理位置:地處東、北半球,東北方向以白令海峽與南美洲為界,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西南與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積,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3、人們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東南亞;中國位于東亞,東亞的國家有: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蒙古。
4、分層設色地形圖:(中部(深棕色——粉紅色)海拔較高,四周顏色逐漸由淺黃色到淺綠的顏色——海拔逐漸變低)——亞洲地形的特點:中間高,四周低。
5、能在地圖中找出下列地名,說出這些地理事物的表現形式: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區域)、西西伯利亞平原(綠色區域)、里海、貝回爾湖、死海(封閉的淺藍色)、阿拉伯半島、馬來群島、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點:發源于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畢河、葉尼塞河。
7、亞洲氣候特點: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著,大陸性氣候分布較廣。分析其它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和那種氣候類型分布最廣。季風氣候的特點:夏季高溫,冬季低溫,降水季節變化大,集中于夏秋季節,雨熱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長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10、國家的產業結構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的國家,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起低的國家,經濟越落后,第一產業比重越大。
亞洲經濟差異:東部沿海經注發達,西部內陸經濟較落后,不同的海陸位置經濟發展不同,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經濟發展不同。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1、地理位置: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亞洲東部)、緯度位置(經緯度跨度較廣)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國土狹長,并與經線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跨緯度最廣,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差就大。
2、地形特點:典型的島國,以四大島(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如神戶、橫濱),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不穩定)
3、發達的加工貿易型經濟: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屬加工型貿易型經濟,對外依賴嚴重,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分布特點:日本工業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瀨戶內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區。
5、東西方兼容的文化:傳統色彩與現代氣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長。
6、日本投資措施: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基地,主要向美國、西歐和東南亞地區;海外投資建廠給日本帶來的好處: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降低工業生產的投入成本;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環境,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資建廠對其它國家的影響: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下降;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它地區或國家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7、東南亞的范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國家(共11國):越南、老撾、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世界上的群島國家)、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文萊、東渧汶。
地理位置:緯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熱帶;
海陸位置: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大部分國家都是臨海國和島國,受海洋影響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兩個大洲(亞洲和大洋洲)東西兩個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處于“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從歐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邊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氣候類型分布地區氣候特征對農業產生的影響熱帶雨林氣候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全年高溫多雨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獲
熱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以及菲律賓群島北部全年高溫,有旱季和雨季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2、東南亞的糧食作物為什么以水稻為主:水稻是一種主產的糧食作物,但它的生產需投入大量的勞動力,并且要求有高溫多雨的條件,東南亞人口稠密,耕進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因進制宜的必然條件。
東南亞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狀況:泰國、越南、緬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世界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是的椰子生產國。
3、東南亞的河流大部分發源于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如湄公河(瀾滄江)、薩爾溫江(努江)、河流特點:南北縱列、山河相間,河流上洲流經山區,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洲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而土質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為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重要農業區,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我國的重慶,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西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恒河平源,南部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總數己經超過了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三倍,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人口增長速度過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印度廣大農村的傳統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每年凈增量會越來越大。印度由于人口過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量和鋼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7、印度的大部分地區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風從海洋吹向陸地(西南風),旱季(10月——次年5月)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東北風)。季風使得印度水旱災害頻繁,如是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的時候,形成水災,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風力弱的時候就形成了旱災。
8、印度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綠色革命”。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這也說明農業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
9、印度的工業,英國統治時主要發展紡織工業和采礦業,這是由于英國出于本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對印度工業嚴格控制,印度當時科技水平相當落后,獨立后,印度積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重視培養科技人才,努力發展本國工業,主要有: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和棉麻紡織工業,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件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羅斯自然概況:
①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為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平原、東西伯利亞同地。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東西長1萬平方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
②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各地差異較大,北部有終年寒冷的極地氣候,南部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草原性氣候,東部是溫帶季風氣候。俄羅期的氣候牲: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③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河,水力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資源豐富。種類多,儲量大,地區分布不均,東部多,西部少。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產地主要有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秋明油田。
11、四大工業區: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亞區,分布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這里是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主要有鋼鐵、汽車、飛機、火箭和電子等工業部門;
以圣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分布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波羅的海沿岸。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電子、造紙和航天業十分發達。也是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烏拉爾工業區,在烏拉爾山區,位于亞歐分界線上。這里主要生產石油、鋼鐵和機械等產品;
篇2
關鍵詞:網絡微課;初中;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99-02
微課是一種視頻教學方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微課的展示,可以對某一抽象和難以理解的知識采用形象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還能夠對某一個知識點進行擴展教學,提高教學深度和教學廣度,讓學生的學習不受課本的限制。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網絡微課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掌握。
1.網絡微課的應用優勢
微課是一種以視頻為主要載體的教學活動,雖然其內容非常短小,但是卻要求能夠說明問題,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微課,一般只針對一個知識點或者問題進行講解,因此微課程并不包含教學的全過程,而只是一個片段。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一節課需要涉及到多個知識點,而微課程往往只設計一個知識點。微課程的學習比較簡單,因此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占用的時間比較短。通過微課程的展示,可以將學習內容清楚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簡化了教學過程。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現階段人們對初生中應用信息技g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而采用網絡微課進行教學,其本身就是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微課程的使用,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教學質量。
2.網絡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中的應用
2.1 利用網絡微課對核心知識進行教學。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需要講解多個知識點,但是初生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一定要讓學生對重點知識的學習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而研究表明,圖畫、色彩和聲音等能夠刺激人們的視覺思維和聽覺思維,讓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網絡微課對核心知識點和重點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以強化學生對重點知識的認識。
例如,在學習"玩轉工具箱"的相關知識時,對于多媒體作品中的按鈕制作是這節課的學習重點,也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以 Photoshop為例進行講解,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微課進行教學,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視頻播放認識Photoshop的功能、界面,并對拾色器工具和選框工具進行重點展示,以加強學生的認識和講解。通過微課形象生動的展示,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各種信息技術技能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對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取得更好的效果。
2.2 通過微課對學習難點知識進行講解。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但是涉及到的一些操作技能比較難,因此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或者難以理解,或者對枯燥的技能知識不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微課進行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將難以理解的知識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識和理論化的知識。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時,隨著難度不斷加大,理論知識晦澀難懂,學生漸漸失去興趣[2]。此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微課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上機操作的機會,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Word文字的處理時,如果教師直接對Word文字的處理進行講解,學生會覺得非常枯燥,產生抵觸心理,就會覺得Word文字的處理很難,教學效果自然不好。此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微課進行教學,通過微課展示用Word軟件制作精美的賀卡,同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制作賀卡送給自己的好朋友。此時,教師結合制作賀卡的過程對Word文字的處理,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積極探索Word文字的處理功能和處理方法,并在不斷探索中熟悉掌握知識。
2.3 通過微課促進師生互動。教師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微課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時間非常有限,但是要求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卻非常多,這就要求教師要提升教學的針對性,能夠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加深教師對學生的了解[3]。教師在展現微視頻時,需要針對微視頻的內容和問題進行講解,教師也可以詢問學生通過微視頻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對微視頻進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它已經改變了傳統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因此,通過微課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
3.結語
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網絡微課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核心知識進行梳理,同時加強學生對難點知識的掌握,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鄭良美. 網絡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探索和應用[J]. 高中生學習:師者, 2014,27(4):95-96.
篇3
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初中地理學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數隨之提高,學生和家長對本學科重視的程度也相應有所提高,地理不再是家長和學生眼里的“小科”、“副科”。如何在初二下學期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會考的復習效率,成為我近幾年輔導學生會考的努力目標。我把從教學實踐中總結的教學經驗歸納如下:
一、實施地理復習的“三步走”
初二下學期從開學到地理會考,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要進行八年級地理下冊的教學,還要把初中地理四冊書的知識點復習完,時間緊促但任務繁重。我的具體做法就是合理規劃復習時間,實施三步走的復習策略:第一步,用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八年級下冊的教學;第二步,用大約一個半月的時間把四冊地理教材的知識點給學生串一遍,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更系統的認識和把握,為后面的綜合復習奠定基礎;第三步,剩下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對每冊教材重難點有所側重,引導學生重點突破,同步進行的是章節測試或全冊測試,通過考試反饋學生的復習效果,隨時調整復習方法,教師真正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二、構建地理知識的“經緯網”
地理會考試題的靈活性強,覆蓋面廣,這就要求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貫穿和靈活應用能力強,不能出現知識斷層現象。指導學生復習時,要做到一個知識點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如復習中國的農業時,可把中國的氣候與同是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美國和俄羅斯結合起來,進行橫向對比,得出地理位置對不同國家氣候帶來的影響,以及延伸到農業的影響;復習我國四大地理區域時,可把八年級上冊的地形、氣候、河流、交通、工業和農業的內容縱向聯系起來,形成地理知識的經緯網,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三、抓好地理插圖的“圖形鏈”
地圖是地理學習的第二語言,是打開地理知識之門的金鑰匙。在歷年的地理會考試題中,讀圖分析的試題幾乎占到總分的80。而實際學習中大多數學生的圖表的識別和運用卻是軟肋所在。復習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所有插圖、多媒體課件的示意圖和教材閱讀資料的圖表,幫助學生掌握總結填繪圖表、閱讀圖表、分析圖表的基本方法和規律,使學生熟練應用圖文理解知識,形成圖文互換技能的方法與操作能力,真正利用“圖形鏈”的作用來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如在復習“兩極地區”一課的內容時,對于如何判斷兩極地區兩點間的相對位置是本節內容的難點。我引導學生回憶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北逆南順”,在黑板上分別畫出在北極上空和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示意圖,然后讓學生思考,既然地球自轉是自西向東,那兩幅圖中自轉弧線的箭頭代表的都是哪個方向?北極地區兩點間的南北方向如何判斷?南極地區兩點間的南北方向又該如何判斷?通過對比,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在兩幅圖中判別兩點相對位置的方法,這樣化難為易,很輕松地讓學生掌握了讀圖的技巧。
四、關注地理熱點的“影響力”
根據多年來的地理會考試題走勢,時事熱點成為地理會考不可或缺的話題。在復習時,一定要關注當年的國際國內時事熱點,與時俱進,并和地理知識緊密聯系起來,在平時的測試中把時事熱點融入到試題中,引起學生的關注和重視。今年位于我國西南面的鄰國――尼泊爾發生了大地震,我及時收集了該國地震的詳細資料,并在綜合測試中結合尼泊爾的地理位置、鄰國印度及我國的相關內容進行編制試題,對學生加強地理熱點的學習。地理會考中還真的出現了這方面的試題,因為做到了未雨綢繆,學生在這個題上面普遍失分較少。
篇4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方式;多媒體;有效運用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地擺脫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地理思維得到有效的構建,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充滿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因此,主要圍繞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進行分析探究,從而在地理課堂上順利開展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一、借助多媒體突出背景知識,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展現教學內容的背景知識,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素材,使學生在地理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好的選擇和運用。在地理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能夠將地理背景知識更全面具體地展現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地理課堂上,首先,教師應該將地理教學內容進行明確,在確定重點知識點的基礎之上進行具體知識的確定,并讓學生針對多媒體的知識進行理解,從而對地理內容進行有效的吸收和掌握。然后,根據已經明確的重點知識內容進行有關背景知識內容的講解,其中教師要著重關注那些比較重要,同時又比較復雜、抽象的內容,將其背景知識優先講解。最后,讓學生在學習背景知識的同時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分析,并尋找其中的規律,掌握地理的學習模式,使學生在腦海中對地理知識進行知識框架的梳理,有效掌握W習地理學科的思路,從而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思維。例如,在學習《河流和湖泊》這一課程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內河流與外河流的流動方向展示給學生,這個動態過程教師可以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從而吸引學生的眼球。然后,教師再將我國的整個水系用多媒體讓學生進行大致的了解,并要求學生能夠在水系中找到黃河、塔里木河以及長江,從而達到舊知識鞏固的目的。最后,教師再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一些河流,并根據畫面提出一些問題,這樣能夠有效地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地理探究性和自主性得到
提高。
二、借助多媒體展示教學互動,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只是進行知識的教育,這樣死板的教學缺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很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體驗。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機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地理課堂中。同時,這樣的教學課堂還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地理課堂環境,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得到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技能。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教學技術,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地理學習熱情,使過于沉悶、安靜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和諧,這樣有利于學生地理思維的構建,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好話題,話題不要太簡單,這樣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也不要脫離教材內容,對于比較困難的知識教師可以進行引導,對于學生在討論思考過程中出現的誤區教師要及時地糾正,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自己真正體會到地理學習的樂趣,還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到地理課堂中去。
三、通過多媒體檢測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
篇5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地理教學
經中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培育,普遍的中國初中生在識圖和空間想象力方面能力較弱。而初中的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難以用量尺在黑板上板畫出來的內容,只能盡量地使用教材中的插圖和借助課外的輔助資料,如地圖冊、地球儀。但這終究難以將立體的、動態的地圖展現在同學面前,需要同學們發揮自己的空間想象力和立體感知能力。長此以往,沒有形象動態圖的展示會大大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有了信息技術就不一樣了,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將動態的地圖形態,結合聲像,可以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同學面前,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
一、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教師想要上好一節課,不只是將教案備好就可以了。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更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和所創設的情境相適應。
特別是在初中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借助多媒體信息和網絡技術,將靜態的教案轉變成動態的教案,將靜態的知識點轉變為動態的知識點,將黑板的板畫轉變成聲像結合的多媒體動畫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
在地理教材中,教師有很多地形、地貌、地勢、氣候、地圖、經緯度等難點知識要講解。這些知識點光靠教材的描述和一些插圖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這些知識點的講解當中,那教師教起來就更為直觀、更為具體形象了。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將書本上不好描述的知識用多媒體演示出來,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外,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還可以突出學習的重點、難點,從而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例如,學習中國的自然環境――地勢、地形這一章節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Flas,可以成功地化難為易。多媒體技術直觀、立體地展現了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讓學生更直觀地掌握了這個知識難點,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更多教學的參考資料
教學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學活動是一項復雜的教學業務工作。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工作束縛在個人的教學活動中,缺乏合作與交流,更多的是每個老師都在重復簡單的口與手的勞動。教師的參考資料僅限于教材、圖書館資料、前輩的經驗和幾本習題集。簡單的重復工作和有限的參考資料都會導致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具體表現為授課形式單一、課程內容一成不變、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不高,而有了信息技術就不一樣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網絡是一個很大的信息庫,里面包羅萬象,什么樣的資源都有。無論是教學參考資料,還是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都有,還有優秀的教學課件和優秀的教學方案、習題等等。這樣一來就給教師提供了很大便利,不僅節約了教師的時間,也提供了一個教師與其他優秀教師交流的平臺,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學習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這樣才能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滿足新課改形勢下學生新的需求。
四、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局限于書本上的內容是不夠的,還需要拓展。因為教材的內容是粗略的、大致的,而具體的知識點是需要教師進行詳細講解的,教材只是教學內容的依據。而有了信息技術這個資料庫,教師可以搜索到更多的教學參考資料,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同時增長學生的見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教材中的地勢變化、氣流變化等內容轉變為動態圖或者用動畫演示出來。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的變化,觀察到它的變化過程,這樣既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營造一種求知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課堂上的應用,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經過多年的總結和改善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工具,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且教師在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時,只能將其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不能代替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依然必不可少。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好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尺度,敢于實踐,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重點,分析
初中是學生系統化學習歷史的起始階段,由于歷史知識繁雜化,很多學生都畏懼學習歷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初中生已有學習能力為切入點,系統整理課本知識,主次要分明,明確教學重點、難點,創設良好的歷史情境,優化教學方法,逐漸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以此,不斷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質量完成歷史教學任務,滿足新課標提出的客觀要求。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重點概述
在教學任務中,教學重點是必須完成的最基本內容,教師要以學期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為切入點,合理設置教學重點,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知識鏈,準確而全面地記憶繁雜的歷史知識點。在歷史教學中,根據班級學生已有水平、心理特征等,圍繞教學內容,合理制定教學重點至關重要,主要是因為歷史知識內容零散、繁雜。以“”為例,在學習該章節內容的時候,需要綜合分析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結果等,但在章節內容中,還會提到很多相關的小事件,極易誤導學生,不清楚該章節內容重點、難點所在之處。這就需要教師圍繞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有側重地去理解、掌握本節課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此過程中,可以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能使他們擁有一條清晰的學習線索,更好地把握章節重點、難點知識,優化重組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還能不斷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并靈活應用到實踐中,這也是教學重點的內容。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重點分析
在新課標背景下,更加強調歷史課程的“課程性”,注重學生歷史技能的獲取、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換句話說,是以三維角度為切入點,明確新時期初中歷史教學的基本要求,實現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有機融合,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在獲取歷史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好地成長。在此過程中,歷史教學目標也得到應有地拓展與完善,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具有的教育功能,而這些也是歷史教學的重點。但合理處理、安排教學內容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作,尤其是教學重點的確定。由于歷史知識包羅萬象,中學歷史課程內容在篩選之后,仍然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加上教學內容繁重,教學課時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重點與非重點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突破難點,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本文作者以“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為基點,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重點予以了探討。
在新課標背景下,三國鼎立是初中學生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的形成是該章節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即教學重點為: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的初步形成。這是很多初中歷史教師一貫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因為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考試成為其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尺,盡管可以促使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但不利于學生多角度把握章節教學重點。由于很多初中生都對三國鼎立知識特別感興趣,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已有水平,以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為切入點,優化教學方法,明確教學重點。即全方位了解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引導學生掌握借助圖示表述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綜合分析相關因素,制定合理化的PPT課件,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巧妙地導出新課題,使繁雜的歷史知識變得形象、具體,變“活”教學內容,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眼球,積極、主動融入到新課題學習中,更加全面、客觀地理解三國鼎立的史實。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已有水平,各方面特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相互探討,共同解決新的問題,并根據自己已掌握的內容,設計形象而科學的圖示,客觀地展現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并說明原因。在展示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出示的圖片大都是這兩種類型。即以變形的“人”字為基點的三國鼎立形勢圖;以三個小圓圈為媒介,構建的三國鼎立形勢圖。下面是相關的三國鼎立形勢圖。
以圖1為例,它是某小組學生設計的三國鼎立形勢圖,一想到三國鼎立的形成,腦海中便浮現出很多歷史人物,比如,諸葛亮、周瑜、張飛。在小組相互討論后,覺得三國鼎立的形成處于人才輩出的年代,以“人”為切入點,支撐當時的天下,而“人”字形狀正好可以把天下一分為三,即魏、蜀、吳三個政權。在此基礎上,標出當時對三國鼎立造成嚴重影響的一些戰役,每個政權的建立者、都城等。以圖2為例,它也是某小組學生設計的三國鼎立形勢圖。和圖1不同的是,是借助三個圓圈來表示當時的魏、吳、蜀三方政權。該組學生解釋到: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影響,當下一些國家之間仍然存在嚴重的邊界問題,邊界處于待定之中。而三國鼎立時期是一個戰爭頻繁的年代,一個動蕩的年代,肯定存在邊界問題。綜合考慮,設計出一幅三圓有交集的三國鼎立形勢圖,客觀地折射這個動蕩的年代。在此基礎上,可以在不同的圓圈中標出當時發生的著名戰役,政權建立者等,一目了然。
在繪制三國鼎立形勢圖中,學生需要充分想象,優化利用已學的知識點,結合該章節相關內容,繪制形象而合理的圖示,更好地表述歷史問題,更加深入理解該章節內容,把握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隨之,課堂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在此基礎上,學生還可以把它作為一種學習方法,運用到以后歷史乃至其它學科學習中,把繁雜、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其更加直觀,提高學習效率,幫助他們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學會主動學習。他們也能在繁雜的歷史章節內容中找尋到其中的主線,并以此為導線,準確把握課堂教學重點、難點,填充非重點知識,完善已構建的知識結構體系,更好地應用所學的歷史知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把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重點放在核心位置。教師要綜合分析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注重歷史課本知識重點的歸納、總結,以知識鏈的形式傳遞給班級學生,并借助導學式等教學方法,把“死”的課本知識變“活”,圍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適當拓展課外知識,讓學生以重點知識為線索,逐漸填充非重點知識,健全已構建的知識結構體系,并靈活運用到實踐中。以此,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獲取更多的歷史知識與技能,培養他們多方面的技能,更多優秀的品質,塑造健全的人格,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進入更高階段的學習做好鋪墊。同時,也使新時期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得以提高,真正走上素質教育道路,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薛廣富.關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重點的幾點認識[J].新課程導學,2013(27)
[2]歐雪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9)
篇7
關鍵詞 巴特萊法則 整合 地理綜合復習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如何上好綜合課,目前仍是廣大綜合科教師所面臨的迫切課題。綜合科具有它自身特點,政、史、地合一,考試范圍廣泛,綜合復習題勢在必行,語、英、數占用了學生大部分精力,要他們在課余再花很多時間攻讀綜合科是不現實的,不少學生綜合科主要是靠上綜合復習課及做大量練習。結合兩者,綜合復習課的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就顯得分外重要了。筆者希望爭取更優的課堂效率。相信“時間+汗水+能力+素質=成功”。并在探究過程中,嘗試運用了“巴特萊法則”與地理綜合復習課整合。
那什么是“巴特萊法則”呢?經濟學家巴特萊,發現現代社會經濟活動中存在著這樣一些現象:20%的顧客占據了80%的商品銷售額,20%的發話人占據了80%的電話費等等。于是總結出“20%法則”,又稱“巴特萊法則”。其含義可表述為:事物的80%價值集中在20%的組成部分之中。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為人們所熟知的事例都符合“20%法則”。如《新華字典》收入的近萬個普遍漢字中,最常用的也只有2000多個。
“巴特萊法則”與地理綜合復習課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幾項內容:
(1)“20%法則”與地理綜合復習課教材內容的整合:篩選教材內容,去蕪存菁,用80%的優勢精力解決20%的教學關鍵點,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出了更多的空間。
綜合科目考試范圍中地理部分的內容多,包括高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還涉及初一《世界地理》、初二《中國地理》的部分知識。少的課時,多的內容,使地理綜合課復習課每課時所跨的章節內容多,若課堂教學企圖覆蓋所有的知識點,不分輕重,平均用力,不僅泛而無用,雜而不實,也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印象模糊,思維混亂,精力分散,以致喪失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其實,綜合卷各科容量有限,因此會側重于各科的核心知識與能力考核。所以,在地理綜合復習課上,筆者運用“20%法則”,篩選教學內容,找出20%的教學關鍵點和突破點,集中80%的精力解決,力求學生對這些重難點吃透并熟練運用。
從整體上講,高中地理知識的核心在于圍繞“人地關系”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而初中地理知識則強調常識性知識,以及熱點時事涉及的國家和地區。而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圖表信息的分析應用能力。在安排總體復習計劃時,應突出這些核心內容。從一節課的微觀安排來看,筆者先按照知識間內在聯系、因果關系、邏輯聯系把凌亂的知識點串聯起來,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變“精”變“清”;在建構中,強調20%的學科主干知識、重點知識,并引導學生結合社會實際問題,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理論聯系實際。每節課都盡量將20%的精華講清講透,其它內容則指導學生自習。例如:在復習高中地理第八章“農業生產和糧食問題”時,計劃用1節半課時間,1節課精講,半節課精練。在精講部分歸納了三大知識板塊:①農業生產的概念、基本性質、基本特點、影響因素(這部分是最關鍵所在);②世界糧食問題;③我國農業發展方向及方針。由于知識脈絡清晰,目標明顯,重點突出,學生聽課精力集中,一節課下來,學生頗有所得,而且通過分析實例拓展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在掌握了原理性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觸類旁通,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說,“20%法則”與地理綜合復習課內容的整合,充分提高了45分鐘的教學效率。
(2)“20%法則”與地理復習課教學結構的整合:將需要比較緊張的邏輯思維活動和記憶活動的學習內容安排在20%的“黃金時間”里,以期圓滿完成學任務的80%。
在教學中,如果只有教師的外因驅動,沒有學生的內因努力,自然不易出成績。心理學和生物學研究表明,在每節課45分鐘內的不同時段,學生的興奮程度有較明顯的起伏。上課開始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逐漸提高,在課堂中段達到高峰,此時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性也表現最明顯。此后,學生興奮程度和注意集中程度逐漸減弱,直至下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尤其是時間分配方面。在一開始就通過圖像刺激等教學手段逐步提高學生的興奮程度和注意力,在學生身心狀態處于巔峰狀態的“黃金時段”講授“耗腦”最多的重難點,而在其他時段則有意識采取一些措施維持學生的興奮度和注意力,完成腦力活動相對較輕的學習任務。這樣的地理教學結構有利于避免生理低谷,充分利用學生的興奮和注意優勢,提高學習效益,減少了學習疲勞。如在復習第九章“工業生產和工業布局”時,筆者就將工業布局影響因素這部分知識安排在課堂中段來講授。
(3)“20%法則”與地理綜合治理復習課上時間分配的整合:課堂上在用80%的時間來應付20%的“重要的少數”的同時,也要注意用剩下的20%時間讓學生“反芻”。
在一定時間內所復習知識的量要適當控制,不能“滿堂灌”或“滿堂練”,每節課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回味、悟化、轉化、精化、活化,把所學知識真正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東西。可以說內化和總結是學生形成能力不可逾越的階段。如一節課下來,留出差不多10分鐘讓學生反芻本節課學習的主要知識點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一來可進一步夯實基礎,另一方面也便于知識的提取和應用,通過反思,總結促進了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
(4)“20%法則”與在地理綜合復習課堂上面向全體與照顧少數的矛盾的整合:總體教學面向全班,但是在每節課20%的“反芻”時間中,則盡力做到花費80%的精力去幫助占全班20%的學習困難者獲得最大限度的進步。
篇8
近年來,我校狠抓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在學習借鑒山東杜郎口中學、江蘇洋思中學、綦江隆盛中學等課改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15+20+5”(教師的教不超過15分鐘,學生學習探究不少于20分鐘,知識反饋不少于5分鐘)的課改方案,為了把這一課改方案落到實處,我校全面實施了“學案教學”模式。“學案教學”模式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為根本目的,進行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注重學法指導、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體系。在初一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對“學案教學”模式也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并獲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實施“學案教學”模式,要遵循三大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對學案設計者而言,必須要尊重學生,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必須要依靠學生,注重引導學生直接參與并完成一系列地理學習活動,以發揮其主體作用;必須信任學生,注重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動手、動腦,自主學習和發展,以確立其主體地位。設計和使用學案的過程中要注意吸收和運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要更多地征詢學生的意見,甚至吸收學生參與學案的設計,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主動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訓練培養科學的地理思維能力。
2、靈活性原則:由于學情不同,學案形式上應靈活多樣,內容上也應豐富多彩。因此應該不斷加強對學生的研究,使學案具有更強的針對性,不同班級的學案設計和使用也應該有不同的特點。
3、探索性原則:學案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地理的能力,因此學案中設置的問題應富有啟發性,盡可能考慮到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要由淺入深,充分激活和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領悟知識的奧妙,培養敏捷的思維,使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積極性。
二、實施“學案教學”模式,設計、編制學案是核心
在設計、編制學案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鉆研地理教材、教輔資料,要利用網絡等資源查找相關的材料,以豐富學案內容。我利用每周的集體備課時間,組織組內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研究、討論,確立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提出學法指導,借鑒一些比較成功的學案形式,按“學習目標——學法指導——學習程序”基本模式編制學案。
學習目標中包括“雙基內容、重點、難點”兩個方面,結合初一學生實際,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寫出,體現以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中心,以圖文轉換能力、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習慣。
學法指導是“學案教學”模式的關鍵一環,學法指導要根據課程要求和具體學情,給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方法建議,使學生知道如何學習本節課的內容。通過有效的學法指導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學習程序主要包括“思考探究——歸納總結——訓練鞏固——拓展提升”四個主要環節。它是學案的核心部分,設計時要思路明晰,使學生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思考探究”是整個學案的核心部分,這部分編排要體現教師的授課意圖,要有導向性、梯度性、可操作性。對于重要的知識點,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在課下預習時完成,從結構和細節上對所學內容有所了解。學生看書做答的過程,也就是對所學知識的發現過程。對于重點內容要設計思考題,供學生在預習時思考。上課時再讓學生一起討論、分析。同時可以摘引一些資料,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印證。
“歸納總結”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系統化,增強對知識問關系的理解與記憶,從而使學生深入淺出、由多到少、由繁到簡地掌握知識。
“訓練鞏固”,“拓展提升”是對一節課學習的檢驗。可以采用選擇題、讀圖分析題等形式進行鞏固訓練。習題的設計要精,要緊扣學習目標并突出重點,既要有針對基礎知識的檢驗,又要有針對基本技能的訓練,重點知識要從多角度考慮選編習題訓練。
三、實施“學案教學”模式,科學、高效地使用學案是關鍵
學案是課堂教學的載體,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過分依賴學案,而要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引功能,科學、高效地使用學案。教師要結合學案指導學生看書,歸納知識要點;同時還要通過學案啟發學生,使其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利用學案中的地圖資料,引導學生讀圖分析總結,培養獨立思考與研究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地理學習過程之中,主動完善自己的地理認知結構。
篇9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理念 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25
相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高中地理課程已經進行了較為強大的改革力度。首先,就課模塊設計而言,高中地理教學已經逐漸打破傳統課程構建的掛念,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其次,高中地理在課程理念方面也開始逐漸融入新型的教學觀念,教師在課堂上提倡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較為深刻,加上高中生面臨著上大學的壓力,高中地理教學很難從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擺脫出來。因此,高中地理教學應該從課程的功能以及課程結構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改革傳統高中地理課堂的幾個方面
(一)課程目標方面
傳統的地理教師主要是教給學生固定的死知識,甚至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該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不到重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普遍不高。在筆者的實際教學中發現,傳統課堂中教師充當課堂的主角,忽視了學生的主人公地位。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設置合理的課程目標,從多個角度進行課堂設置,豐富課堂的趣味性。另外,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和課堂主體性地位,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氛圍中去,徹底打破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
(二)課程內容方面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有明顯的區別,初中地理主要是識記為主,學生通過機械的背誦也許可以取得好成績,但是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性,同時還有眾多需要計算的方面。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注重積極的調整課程內容,注意地理內容之間的銜接性,從高中生的理解性和生理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活動。教師還應該注重模塊與模塊之間的聯系性,引導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的課程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有機的和課本內容進行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方法方面
筆者在前文已經提到,很多高中地理教師主要采取“一言堂”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試圖以此方式提高學生的書面成績,但是高中地理的學習絕對不能靠死記硬背,該方法不僅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會適得其反,只會讓學生越學越疲憊。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地理學習,教師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使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比如可以將學生按照一定的原則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提出某個有意義的地理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通過合作的方式獲得答案,不僅僅會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還可以鍛煉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
二、改善傳統高中地理課堂的方式
(一)分解目標、明確思路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考大學的壓力下,無論是家長亦或是教師都開始亂了陣腳。高中地理教師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有些教師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尺,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高中地理教師應該逐漸放棄錯誤的教學理念,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或者將大的教學目標逐漸分解,從而一一擊破。教師不要急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先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和有趣的課堂學習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然后,通過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最后,指導學生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
(二)劃分模塊、分類學習
新課標背景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應改變原有的課程排版方式,將地理中最具代表性的問題按類別加以分類和整合,將地理學科主要內容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幾個模塊,在每個模塊則選擇若干個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點地理專題;再將具有影響的地理專題進一步細化,具體到地理人物和地理事件,構成“模塊+專題”的學習模式,形成一種新的多樣化和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課程體系;強調了重點內容、重點知識和專題知識的系統化學習,符合創新思維培養的要求,有利于新思維模式的開拓,從而使地理教學更更加新穎而且具有時代性。
(三)靈活教學、調動熱情
篇10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難點;突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 ?搖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6-0063-03
教學的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師難于講清的知識點。它猶如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絆腳石,容易使學生“望而生畏”,阻礙著學生獲取新知識。難點不一定是重點。也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難點有時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定,同樣一個問題在不同班級里不同學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難點。在一般情況下,使大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內容,教師要著力想出各種有效辦法加以突破,否則不但這部分內容學生聽不懂學不會,還會為以后學習的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難,因此我覺得突破教學難點既要分析教學難點,也要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差異,要因材、因生施教。以下是我在教學中對教學難點的分析與突破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學難點分哪幾類
1.抽象性教學難點。中學地理教學中,抽象性難點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內容,這些知識有較高的抽象性、或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聯系能力要求高,往往成為教師授課的挑戰以及學生自我突破、自主學習的瓶頸。一般來講,空間想象要求高、抽象性強、靈活性大、綜合性高、分散性大,這些知識點常常成為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例如:“地球的運動”、“地球公轉的意義”等,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非常抽象。學生很難弄懂為什么地球自轉運動就會產生白天黑夜的變化、就會使不同的地方出現時間差?為什么地球公轉就會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等等。
2.識記性教學難點。識記是知識再識記與再呈現的過程,只有把所學知識識記并能清晰準確地再呈現,才能聯系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能力。中學地理教學中的識記性難點,主要是一些看似集中而彼此間又聯系松散的地理知識。例如: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線、34個省級行政區、主要商品糧基地等等,學生總是弄得稀里糊涂。對這些知識,如果不找出識記規律、訣竅,是很難實現長久識記的。
3.應用性教學難點。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性難點多存在于如何應用地圖和使用地理原理去解釋一些具體地理現象和解決地理問題等方面。例如:天氣與氣候一節中雨帶的推移、經緯網圖上方向的判讀、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等。應用性難點的突破方法應講究應用問題的針對性,巧設問題情境、問題層次,減緩問題的梯度,在必要時應用相關圖表甚至實物或模型,以啟發學生層層深入分析,逐步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綜合性教學難點。地理概念之間的因果聯系,是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反映,地理概念之間的多種關系是地理事物綜合性聯系的反映。一般來講,具有多因、多果、多層次關系的地理知識,這樣的地理知識往往涉及的概念、原理、規律比較多,而且前因后果、主次之分也常因具體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掌握這樣的知識,不僅要有深厚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還需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能力,同時也需要靈活多變的能力,正是因為這樣才成為教學中最為突出的難點。比如氣候知識層次較多,各層次之間因果關系十分復雜,每個層次又含有多個知識要點。如“世界氣候分布規律”按緯度位置,可分為低緯、中緯和高緯;按海陸位置可分為大陸東岸、大陸西岸和中部,影響氣候因素則可分為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等。各知識要點的主次地位,又常因具體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如在一般情況下,太陽輻射是一個地區氣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對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來說,地勢高則成為影響其氣候的主要因素,因為地勢高故而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大氣逆輻射弱。
二、如何突破教學難點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對于教師來講,學生與教材就是教學活動中的“彼”。我們教學要求的實質是:把學生的已有知識擴展和加深到新課標要求的水平;將學生的認識,提高到理解、掌握和運用新知識應達到的水平。了解這兩方面的基本情況,教師講課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的教學難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難點的解決是一個老話題,但又是一個新內容,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尋找解決難點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1.利用直觀教具突破難點。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跨度大,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理解與掌握的,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難點,使感性知識理性化,實現知識的長久識記和靈活運用,在突破抽象性難點時,要講究教法的直觀、形象和具體,要講究新舊知識之間的前后聯系,要化抽象為直觀。借助各種直觀教具、動畫,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地理教師為了更好地教學完全可以將電教、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在課堂中應用,發揮其積極的輔助教學作用。如我在教“地球的運動”這一難點知識時,展示多媒體課件:用動畫展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周年回歸運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的范圍及變化規律,加上簡潔的解說詞或者文字,事先印制關于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南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極晝極夜現象的范圍等的表格填空練習。這樣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興趣也有了。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就可以由難變易。在這部分教學設計中通過恰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更直觀、更形象,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的去獲取知識,教學難點也就得以突破。
2.通過自主探究突破難點。我們知道地理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針對教材的特點,不失時機地放手讓學生到實踐中去接觸事物、自主探究,可以培養他們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如《中國的行政區劃》這一節有一拼圖游戲。要求學生先描繪出各省級行政單位,再剪下進拼圖。游戲的目的在于通過活動讓學生熟悉我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及位置。為了節省時間,我要求學生每人買一塑料拼圖,并要求他們將上面的省級行政單位名稱涂掉。在拼圖比賽時增加邊拼圖邊說出該省的簡稱和省級行政單位以及同學之間根據塑料塊的形狀判斷省名,還可以把各省輪廓與動物聯系起來。通過活動學生很快熟悉了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位置、簡稱及省級行政中心。這些實踐性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產生和形成。
3.利用“口訣”、“順口溜”突破難點。教學中根據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瑯瑯上口的口訣,學生頗感興趣,識記較快。巧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既通俗易懂,又易生趣,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例如:《我國的疆域》一節,我國的鄰國這一知識點學生記起來很吃力,在授新課時我讓學生先用常規記憶法去記憶。結果大部分學生反映太難了。這時我再展示歌訣:北面俄蒙古,朝鮮在東岸,西北哈吉塔,三個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國在西南,西邊巴和基,還有阿富汗,南方三國家,老緬和越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老師再作適當的解釋,這一難點便輕易攻破。又如:在教學“中國的主要商品糧基地”這一知識點時,我編成記憶口訣:北有三江與松嫩,南有珠江三角洲,長江流域基地多,三湖二江與成都。同時指出這里的商品糧基地都位于平原,結合所學的河流、湖泊以及地形區來記憶。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不但能使學生輕松記住地理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4.通過身邊地理突破難點。實踐出真知。地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立足課堂,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如在學習“等高線地形圖”時,結合教學內容實際,我組織學生利用休息時間到野外進行考察。我們學校在飛鳳山腳下,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我帶領學生來到山腳下讓他們在實地考察:(1)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方法和等高線的疏密與地勢坡度的關系;(2)如何判定山谷和山脊?(3)陡崖是怎樣判定的?(4)哪種地形部位容易形成河流?經過實地觀察,不但拉近了課堂與生活實際的距離,把枯燥無味的內容實物化,實現了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而且鍛煉了學生意志、豐富了學生課外生活,陶冶了情操。
- 上一篇:醫藥公司銷售季度總結
- 下一篇:出納工作季度個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