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所有知識點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4 10:17: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地理所有知識點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 要:基于素質教育的提出與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已經成為教學的主旋律,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通過構建高效課堂,可以使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有效地解決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實施及其在中考中的成功體現進行了討論、分析。
關鍵詞:初中地理;高效課堂;具體實施;中考
地理是初中階段一門新增的學科,具有抽象性、復雜性、系統性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難。同時,初中地理知識體系龐大,涉及面比較廣泛,而課堂時間十分有限,要求老師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所以,就需要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并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實施
要想實現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就需要增加課堂容量,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傳授更多的地理知識,增加有效教學時間。
1.設置學習問題,實現課前導入
在開展新課程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合適的時機引入本節課內容。初中地理老師應該以課本內容為核心,結合生活實際,提出與課本內容緊密相關的問題,使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這樣學生便會對新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為新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在學習地球氣候帶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出地球上不同地區同一時間的氣候有什么不一樣,然后再引入本節課內容,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
2.劃分學習小組,營造良好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在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時,可以根據教學需求科學采用小組學習法。地理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座位位置,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老師對各學習小組進行適當指導,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使學生將自身觀點和看法分享給他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便會加深對地理知識的印象和理解,進而能夠實現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我國的地理位置及特點時,學習小組成員可以搜集不同方面的資料,包括我國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知識點等,然后將所有知識點整合之后進行系統學習。
3.更新教學觀念,科學設計教學
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初中地理老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做好教學設計工作。地理教師應該對自身和學生進行重新定位,以學生為核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前,老師通過設置問題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中,老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有效溝通,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言機會,在每節課結束之后,老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在課后,老師應該讓學生搜集與下節課內容相關的資料。
二、初中地理高效課堂在中考中的成功體現
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衡量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時,應該加強與中考考試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考試成績。
1.重難點知識復習
初中地理中的重難點知識,在中考考試中出現頻率較高,所以要想提高復習效率,就需要從重難點知識入手。地理老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對地理課本章節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匯總,將其更加直觀、清晰地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仍以地球氣候帶為例,老師可以將五種氣候帶的特點、分布范圍等知識點在表格中陳列出來,通過對比使學生能夠將其正確區分開,實現對知識點的有效掌握。
2.地理地圖的運用
地理地圖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在完成重難點知識的復習之后,地理老師應該結合地理地圖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分析。地理老師應該傳授給學生正確的讀圖技巧,使學生能夠抓住地圖中的重點內容,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地圖設置一些分析類問題,鍛煉并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層次感。比如,在復習地球自轉和晝夜交替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分析地圖上不同時區內兩個地點的具體時間。
3.總結大綱知識點
對大綱知識點進行總結,是初中地理實現高效復習的一種不可忽略的方式。在完成前兩輪復習之后,老師應該對復習成效進行評估,針對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應以梳理重點知識點為主,采用總結大綱知識點的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強化基礎知識,確保基本功較差的學生也可以順利通過中考。
高效課堂的構建對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地理老師應該探尋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確保高效課堂的順利實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和價值,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及能力,為備戰中考提供重要保障,使學生可以輕松自如地應對中考。
參考文獻:
篇2
1.主動思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的課程都逃不了思考這個關卡。要想學好高中地理,個人的思考是少不了的,對課程的思考、對內容的思考、對問題的思考,都是學習高中地理的思考方向。只有學生自己主動地思考,才能把被動變成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從自己出發,去努力地理解和記憶高中的地理,也才能使他們對地理知識理解得更深刻和透徹。
2.主動總結
思考之后,便是總結。而高中地理的總結又是顯得尤為重要,個人的總結既是對知識的進一步加深又是對知識的一種升華,在總結中尋找著自己的不足,在總結中才能看到自己是否真正的學到了知識,高中地理既是社會科學的延伸又是自然科學的補充,只有在總結中才能使自己在思維上的想象有了載體,也才能讓自己的思維在學習后更具體、更直觀。
二、方法篇
1.文理區分
高中地理由于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交匯點,所以它有自身的特殊性,換句話說就是文理交融,也就是具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同時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性。人教版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也就是必修一,其中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這些屬于理科內容。在學習這些知識時應該用理科的邏輯性與嚴密性進行分析與思考,同時按照理科的學習方法去練習,以便能夠加強對這些知識的融合與記憶。在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也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這些屬于文科內容,在沒學習這些內容之時,應該在有了自己觀點和認識之后以記憶為主,把握住書本知識的脈絡和走向,以達到在學習中記憶,做到高中地理的輕松學習。
2.實際與理論結合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同時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高中地理在某些方面就是來源于生活,因此,與生活的聯系也是非常的緊密。眾所周知,任何課程的學習都有其一定的路線與規則,地理的學習也不外乎其中,首先便是眼睛直觀地看到某種現象,進而尋找現象的起因而進行分析,最后就是驗證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確,進而推廣展開。高中地理學科的實用性極強,在生活中只要我們有所留意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反過來說,也就是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地理的學習的,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地理學習中要聯系實際,要努力地將其融入生活,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感到我們所學的地理非常實用而且非常有趣。在擁有學習興趣之后,我們難道還怕學不好具有生活氣息的高中地理嗎?
3.圖與文的結合
何為地理?那就是“地”和“理”。“地”就必有圖,而圖是高中地理學習必有的一個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元素。圖是高中地理知識的一個重要的載體和學習高中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能夠運用圖來完成“理”,是一個很重要同時也是一個必須學習的手段。以圖來記憶和認識高中地理知識是現在看來最準確和最有效的學習和記憶方法。高中的地理課程內容極其雜亂,但這些知識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所有的知識都有其相應的圖來解析。所以在學習高中地理時,一定要做到看書和看圖相結合,做到由知識點能想起圖,由圖能夠聯想到知識,從而達到圖文結合的目的,能夠認識和理解以及掌握記憶高中地理所學的知識以及地理規律和原理。
4.知識結構的融合
篇3
學習的關鍵在于對知識的理解,而理解的本質是建立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將新知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圖式就是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與將要學習的內有密切聯系的已有知識結構。它是新知識學習的認知前提,也是新知的生長點和附著點,是學習的起點,也決定了教學設計的起點。學生的需求和認知特征的差異導致學習起點線和終點線均呈非直線狀(如下圖表)。
因此,“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而是新舊知識、生活經驗的相互作用而引發的認識結構的重組。學習是學生的經驗體系在一定環境中自內而外的“生長”。所以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尤為重要,因為只有找準學習起點才能更好進行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起點有邏輯起點和現實起點之分。邏輯起點是指學生按照教材學習應具有的知識基礎;現實起點則指學生在多種學習資源上已具有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計算和實驗能力等。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使所有的學生都能站在各自的“起跳點”上,運用自己的跳躍方式“跳一跳”,實現知識的有效建構。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學生學習起點的方法:
1.根據認知內容的知識鏈,確定學習邏輯起點。
在教學開始前的預設階段,我們要鉆研整套教材和內容標準,理清學生知識握學生的邏輯學習起點。內容標準解讀的一般方法:首先是構建目標鏈,按照課程總目標―課程目標―模塊目標―單元目標―課時教學目的順序構建目標鏈;然后是根據課程內容標準的“認知內容”分析知識鏈―確定不同層次要求的目標;最后是依據內容標準的“行為動詞”分析能力鏈―確定不同層次要求的能力。教師每教一個知識點,都要搞清楚學生在此之前學過哪些相關的知識,以后還有哪些知識與此相關。如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的教學中,其內容標準是“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循環過程”,它的認知內容是地殼內部物質循環過程的知識鏈:“巖石形成――巖石相互轉化――地質循環”。學生在初中科學中已學過地殼變動、組成地殼的物質元素等內容,學生已經能“認識巖石”,“比較”巖石特點,“觀察”巖石形成過程,這樣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采用以舊帶新的方法了。那么怎樣以舊帶新呢?就是要想辦法激活學生的以有知識經驗,密切聯系舊知,精心設計復習題,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和舊知聯系的連接點,讓學生的學習建立在以有的認知結構上。通過新舊知識分析異同,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使之“豎成線”“橫成片”,組織成系統的知識結構。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探究規律,拓展提高。
2.針對學生認知差異,確定學習現實起點。
篇4
一、教師要科學有效地備好每一節課
教師要在每一節課前都做好充分的準備,科學有效的備課是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在初中化學新教材中,知識點更側重于讓學生理解,并培養他們的探究意識。所以,很多內容都要求教師備課時不能僅限于教材中的內容,還要大量閱讀與每個知識點相關的資料,了解知識背景和知識脈絡,這樣在課堂上不僅能讓學生理解現有知識,還能通過老師的引導,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更科學的知識網絡,有利于他們對綜合題的解答和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作為教師,在備課中,不僅要備知識,還要備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班級的每位學生成績都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更科學的方法,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做出更詳細的教學設計,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獲,這樣才能調動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為學好化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上好每一節課
要想在課堂上提高效率,就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時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掌握和理解更多的知識。
1.在復習舊知識點的基礎上引出新知識
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都是由淺入深,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復習舊知識點不僅能讓其鞏固已有的知識,還能引出新的內容,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脈絡,完成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進入新知識學習的氛圍中,快速、有效。
2.準備好演示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主要部分,演示實驗更是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演示實驗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主動性,還能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從觀察現象到分析原因,從觀察實驗到設計實驗,都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當習慣養成后,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3.分散難點,化復雜為簡單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難點,多數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不能一次掌握,如果處理不好,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造成學習困難。對于這些知識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靈活的方法分散難點,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分散化,幫助學生更輕松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學生在第五章開始學習化學方程式時,很難記憶,教師就可以在第二、三、四單元中滲透學過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到第五單元時就能輕松掌握和理解。
4.運用多媒體,豐富課堂內容
在現代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及視頻,不僅能豐富課堂內容,還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抽象的內容更直觀,學生更容易理解。例如,水電解的微觀實質,利用課件演示微觀粒子的變化,在短時間內就讓學生理解了重點及難點,而且記憶深刻。
三、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的習慣
課前預習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提高課堂效率。初三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但是如果讓學生泛泛地閱讀,經常抓不住重點,不僅花費的時間多,而且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就要布置有針對性的預習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并在預習中發現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解決,有的放矢,效果更好。
課后鞏固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整合,更好地掌握知識,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學生的記憶是有規律的,通過不斷地復習和鞏固才能真正記住和理解所學的內容。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習題,第二天進行批閱點評,了解學生有問題的地方,課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生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的良好習慣,就會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喜歡學習
要想提高課堂效率,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完美配合。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尤為重要。學生在學習之初往往是感性認識,喜歡老師才喜歡這門學科,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在上好每一節課的同時,關心、關注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多交流,通過交流不斷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還能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地方,幫助他們共同解決問題。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課上學生也會積極配合,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就要考慮到所有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一直堅持總結和反思、探索和改革,只有這樣在教學實踐中堅持不懈地探索、改革、總結,為學生打造一個和諧、愉快的課堂,才能使學生有理想的狀態學習,才能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篇5
【關鍵字】地理 地理復習課 卓越的地理復習課
2016年3月7日到11日,參加了本校八年級的地理巡導課,傾聽了三位初中地理老師“地形圖的判讀”同課異構課,頗有感觸,并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以“地形圖的判讀”為例初步探討卓越的地理復習課。
一、創設情境導入復習課
大多數的復習課沉悶、枯燥,教師講的興高采烈、滔滔不絕,學生聽得卻是入夢的睡曲,課堂效率不言而喻。所以復習課也要好的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復習課需要創設情境導入是非常需要。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創設情境能激發興趣,而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的內動力,當學生對地理內容產生了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心情愉悅地去學習。
例如:通過這樣導入“地形圖的判讀”復習課:八年級上冊,我們學習過五種地形類型,還記得嗎?展示一馬平川、廣袤無垠的內蒙古高原,油菜花香遍野的東南丘陵,孕育了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村莊與農田錯落相間的華北平原,聳入云端的喜馬拉雅山。說到這個喜馬拉雅山,我有一個問題,大家知道喜馬拉雅山的珠峰的高度嗎?與什么相比她那么高?
這樣復習用圖片導入,讓學生既欣賞了祖國美麗山河,又引起新的問題,會很好的激發學生興趣。
二、情景中先學后測找問題
先學,就是學生根據本節課學習目標,在教師指導下先自主學習。后測是在自主學習后做有針對性的知識點、考點測試題。再根據做的測試題,錯了多少,是怎樣的錯誤,找到學習中的問題,就是問題。找問題是關鍵,就是真正找出自主學習、測試題中存在的問題,不找出真正的問題,就別期望解決問題。
通過這一個環節三步,夯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了學生做題能力、找出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存在的要命點。要命點就是學生提高、進步找到的具體靶子,只要打好具體靶子,學生成績會自動極大的提高。
但先學后測找問題,不是簡單、直接的去做,而是要在情境中進行,為什么要在情境中進行哪?
是為了繼續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有繼續學習的興趣,也是讓學生輕松的學,為即將出現的重點突破做好準備。
例如:主問題設計是導學設計的重心,它的核心是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思維沖突,目標是指向學習者思維品質的培育。通過設計好的導學案,利用導學案上的主問題,來先學后測找問題。
在設計測試題時可以這樣: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圖片),請你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線,并說說原因。 提問:你能把你的原因用這座山的等高線圖加以解釋嗎?
三、多種方式慢慢的突破重點
復習課總是時間短、頭緒多、容量大、節奏快,但在復習課突破重點時一定要慢慢的,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理解的時間。因為,我們應遵循有效性原則,要講在關鍵處,練在薄弱和緊要處,這種慢就是使有效的時間內達到最佳效果。
并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理解。
例如:實體山轉為等高線地形圖表示,可以采用動畫演示、實體山與等高線地形圖的對比、可拆模型山與相應等高線地形圖驗證等多種方式,不厭其煩的慢慢讓學生看、想、動,達到理解,突破重點。
四、學生要多說多練
學生要多說,有助于交流智慧,激起一剎那的思維火花,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因此,課堂上要學生多說。教師又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學習狀況、做題思路,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又能使學生強化理解。
多練不是搞題海戰術,而是有針對的對存在的知識點進行練習,最后必須進行綜合檢測,再針對暴露的問題進行個性化補救復習,以消除教與學的盲點。但多練也要注意一些原則:要多樣化練習,多樣化的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加深理解,提高技能技巧的質量,也有利于發展學生智力;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要求,扎扎實實的練,不搞形式;要注意把帶有規律性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技能;要啟發學生聯系已經學過的知識,新舊結合。
例如:給實例的幾座山的海拔與相對海拔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海拔、相對海拔的概念,然后做一個小的練習,讓學生說結果、原因或者是怎樣做的,在給一個不同的題用氣溫或者河流的差值倒推海拔、相對海拔。
五、重視地圖,要圖與知識能融合
翻開地理課本、地理練習題、地理試卷等等,都在文字旁佐有圖片,可見地圖在地理中的重要性,不亞于文字。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在學生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求他們結合地圖去記憶,復習,將所有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去。
特別強調讓學生結合地圖記憶,這樣他們記的知識不會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在運用地圖進行復習時,要注重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地圖,要多看、多讓學生聯想每個地理事物的位置,方位及成因等。
六、做好復習方法的指導
好的復習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復習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將知識總結成口訣、學思結合,學用結合等。
篇6
關鍵詞:初中教育 數學概念 教學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078-01
數學概念是運用較為簡練的語言對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所作出的高度概括,是學生學習數學、接受新知識的基礎,也是思考解題、探索多元解題方法的依據。但現實中,部分學生學習數學只注重習題練習,忽視數學概念的掌握。這樣的學習,必然使學生越學越糊涂。因而,筆者認為,數學概念教學在整個數學教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1 數學概念的教學意義
數學概念是客觀對象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的反映,也是學習數學理論和構建數學框架的奠基石。具體地說,概念學習的教學意義主要包括下述幾點:第一,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數學學習包括了概念學習、邏輯推理、解題思路等多個維度,而在這些維度中,概念學習最為基本。如果學生對數學概念都存在陌生感,那么后期學習將更加難以為繼。第二,是學生系統化學習的根本。數學學習是系統化、整體性的學習過程,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的數學都有內在的關聯性,而連接整個數學體系的關鍵因素,即是數學概念。換言之,探究有效的概念教學方法,是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必經之路。
2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概念理解記憶
初中數學中大部分概念的意義和應用都是以公式或符號的形式表示,多數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中,往往傾向于以舉例的形式來引出概念定義,然后通過例題講解和布置習題,使學生從中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學過程只強調學生對概念的機械記憶,而忽視了學生對概念實質意義的理解,導致學生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2.2 缺乏概念本質認識
素質教育下的初中數學概念教學已逐u得到關注,但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因教育理念的偏差,仍只關注概念的“枝節”部分,忽視了對概念“本體”的詳解,使得學生數學知識體系內部脫節,在進行數學閱讀或解題時,經常出現混淆、錯認等情況。
3 實現初中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思路
3.1 以合作探究形成對概念的初步認識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是指為了完成某個教學目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知識的獲取和實現問題的解決的教學方式。將這一教學理念應用于初中數學概念教學,即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促其能夠自主觀察和分析,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進而發現數學規律,并通過總結和歸納對數學概念形成初步認知。具體來說,在分析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認識到數學問題的本質和規律,進而形成新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初中數學概念都適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內容,恰當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授“平方根”相關知識時,可先設疑:“面積為90平方米的正方形花圃的邊長是多少?”“面積為10平方米的正方形花圃的邊長是多少呢?”通過上述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本質,即“求平方等于10的數”;隨后,再追問:“2與-2的平方是多少?”“4與-4的平方是多少?”“平方等于4的數有哪幾個?”“平方等于16的數有哪些?”由此展開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便能幫助學生對平方根形成初步認識,教師再在此基礎上引入“平方根”概念,從而降低理解難度。
3.2 善用例題強化對概念的認知
數學概念是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出某個數學問題或現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這些特點加大了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的難度,再加上初中數學教材中包含了多個數學概念,有些概念比較相似,學生容易混淆。因此,幫助學生鞏固對數學概念的認知就顯得非常重要。利用例題來強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在講授“有理數和無理數”相關知識點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有理數就是整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循環小數”“無理數就是無限不循環小數”,教師可以用“3.1415926”(有理數)與“π”(無理數)為例,通過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數進行對比分析,直觀呈現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進而幫助學生強化和鞏固對上述數學概念的認知。
3.3 利用類比策略理解新概念
類比思想是學生理解概念、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手段,即指利用學生已有知識,闡述新的數學概念形成過程,進而在新舊概念結合的共同作用下,快速理解新概念。例如,在講授“立方根”相關知識點時,可以利用學生已掌握的“平方根”概念設計例題,采取類比講解,過程如下:
問:若盒子的體積是8cm3,則棱長是多少?為什么?
答:因為23=8,所以盒子的棱長是2cm。(為即將學習的立方根與立方運算是互逆運算作鋪墊)
問:若盒子的體積是80cm3,則棱長是多少?為什么?
答:(引導學生給a取名,并追問這樣取名的原因)可假設盒子的棱長是a,則a3=80;再引導學生將平方根和立方根進行類比,最終得出立方根的概念和演算方法。
4 結語
數學概念學習是進行數學思維訓練的根基,學生只有正確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才能有效地進行判斷、解釋、推理、運算和解決數學問題。因此,廣大一線教師必須抓好這一重要環節,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形成、發展、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從而夯實學生數學概念基礎,構建完善認知結構和知識體系,實現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海濤.當前初中數學概念形成教學須關注的兩大問題[J].
中小學教材教學, 2016(2).
篇7
1寓舊知于新知學習中——防止知識的遺忘
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寓舊知識的復習于新知識的學習中,不僅可以鞏固舊知識,而且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影響,學生將會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從而豐富了原認知結構的內容,使新知識同化為自己頭腦中的一部分,同時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分析、綜合等思維活動,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加深了對舊知識的理解,這樣學習的知識格外牢固,不容易被遺忘.
1.1通過類比與轉化聯系舊知識
許多新知識實際上是舊知識的組合和延伸,充分調動并正確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通過學生思考、探索求得新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順利完成知識遷移的一種重要手段.
例如,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引導學生由三角形中位線定理探索梯形中位線定理;聯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去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等.數學中的轉化思想也充分體現了知識之間的這種縱向聯系,如: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求其內角和,把高次方程轉化為低次方程求解,把求函數圖象的交點問題轉化為解方程組的問題等等.
許多新概念的教學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結構,通過觀察探索、歸納總結得出.例如:觀察以下函數:y=2x-5, y=-3x,y=-05(x+3)…,給出一個合適的定義.學生根據已有的“函數”“方程次數”的知識,結合它們的共同特點,從而得出一次函數的定義.以舊探新,不僅可以促進知識的遷移,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
1.2通過習題設計滲透舊知識
做習題是數學學習中鞏固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在習題設計時,有意識的與前面的知識結合起來,可減少遺忘.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可通過作對角線、作高等形式把平行四邊形分割成三角形,通過不同習題的設計,鞏固平行線、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學習梯形時,又可鞏固平行四邊形、矩形及三角形的有關知識.而在圓的一章中幾乎可以通過不同的習題融入初中幾何的所有知識點.
代數雖然沒有幾何聯系的那么密切,但通過教師的巧妙設置,同樣可以達到寓舊于新的目的.代數與幾何聯系的題也很多.如把正方形與相似、解方程、函數聯系起來.在習題設計時,注意知識的前掛后聯,在教學中環環相扣、層層滲透,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使知識的遺忘率達到最低.
1.3瞻前顧后,通盤考慮
在平時的教學中,無論教哪個年級,教師都要站在整個初中的角度,縱觀全局,通盤考慮.在教授某一段知識時,不僅要考慮與前面那些知識相關,還要考慮如何為下一步的教學打好基礎.如,在多項式乘法一節,對幾個乘法公式要讓學生切實理解公式中等號兩邊各代數式的特點,不僅會正向運用,而且會逆向運用,為下一步學習因式分解作好鋪墊.又如學習分式、無理式的概念時,要讓學生切實理解它們的意義,明確為什么對其中的字母加以限制,以為將來求函數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打好基礎.而應用題的教學則應該把側重點放在初一,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上多下點工夫,只要這一部分過了關,后面的方程組的應用、分式方程的應用以及函數的應用都能比較容易地解決.
2研究基本圖形——搭建知識之間的橋梁
在幾何教學中,對基本圖形的研究不能忽視,它們往往是解決一些復雜問題的紐帶和橋梁,許多復雜圖形都是由基本圖形組合而成.同時它們又是一些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因此,通過對基本圖形的研究與探索,了解其中的一些常用結論及方法,對解決一些復雜問題和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如平行關系中的基本圖形和 , 經常出現在平行四邊形、梯形等有平行關系的圖形中,我們常利用這種基本圖形中的相似三角形和比例線段進行“等比”轉移.
在具有雙垂足的基本圖形中,既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又有相似三角形及線段的比例式和等積式,還可以運用勾股定理、射影定理、三角形面積公式求線段長.這種基本圖形經常與圓、解直角三角形、函數圖象結合在一起.
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基本圖形:這是在解三角形時常見的圖形,也是在測量問題、航海問題等實際問題中常遇到的數學模型.我們常把斜三角形的問題轉化為直角三角形來解決.
在教學中,結合基本圖形,和學生共同研究在不同條件下邊與角的求法,條件由直接變為間接,再由純數學問題添加背景資料改為不同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行編題訓練,使學生認識到許多復雜的數學問題實際是一些簡單數學問題的組合和延伸.而一些實際問題,也可以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轉化為基本數學問題來解決.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
3探索數學知識系統的聯系——開拓解題思路
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包括同一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也包括不同系統之間的聯系.如運用數與形的結合可以建立代數、幾何、三角知識之間的聯系;采用轉化的方法建立求函數自變量取值范圍與求使代數式有意義的字母的取值范圍之間的聯系;運用幾何直觀幫助學生理解、解決有關代數問題;利用圖形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等恒等式;利用函數圖象理解函數的變化趨勢等等.在習題的設計與講解時應有所體現.
3.1數形結合使代數問題直觀化
數形結合是聯系代數與幾何的重要橋梁,也是解決問題的常用數學方法.
例如:已知a
A.a
C.a
此題聯系數軸上a與-a關于原點的對稱性,容易判斷A是正確的.
數與形的結合使問題更直觀易解.
3.2以點帶面,多方聯系
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從一個知識點出發,聯系和它相關的許多知識;也可以從一個題出發,聯系不同知識,從而探索多種解法,以達到開闊學生思路,訓練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目的.如“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就可以聯系許多知識點.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與線段兩端點的連線如果看成一個圖形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看成兩個圖形就是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同時,它們還是軸對稱圖形,在圖案設計中常會用到此類作圖.因此,當遇到“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這一條件時,常常會結合相關知識去解決.
又如,二次函數y=ax2+bx+c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有著密切的聯系,當y=0時,二次函數即成為一元二次方程,而此方程的根的情況又決定了函數圖象與x軸交點的個數.二次函數的知識與一元二次方程交織在一起,有許多綜合題就是根據這些聯系來編寫的.因此,多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可以領悟數學的奧妙,還可以增強自己運用知識的靈活性,會把綜合問題分解為幾個基本問題的組合,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結合生活實踐 ——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教學中結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體會數學應用價值的同時,也學習到相關的數學知識.
如:讓學生調查周圍親戚朋友的身份證號碼,并探索其規律,從而體會分類、排序及歸納的數學思想.
有的同學喜歡打臺球,不妨通過數學題讓學生了解臺球的運動路線.如右圖,是一個經過改造的臺球桌面示意圖,圖中四個角上的陰影部分分別表示四個入球孔.如果一個球按圖中所示的方向被擊出(球可以經過多次反射),那么該球最后將落入的球袋是()號袋.
A.1號袋B.2號袋C.3號袋D.4號袋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再結合物理中的反射原理可知,球應進入2號袋,故選B.
以現實生活為背景,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如在學習“平均數”一節時,可先出示問題:路旁有一個魚塘,旁邊豎的牌子上寫明:此塘平均水深為15m.小明身高為17m,不會游泳.一天,他往塘邊經過,不小心掉入塘中,你想結果會怎樣?為什么?從這個問題中,你發現“平均數”有什么特點?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并帶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讓學生討論、說理,從中發現平均數的特點和存在的缺點,這樣既充分暴露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又讓學生結合現實背景,自主地、真正地理解了平均數的優缺點.
結合學生喜愛的足球,也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在足球比賽場上,甲、乙兩名隊員互相配合向對方球門MN進攻,當甲帶球沖到A點時,乙已跟隨沖到B點,問此時甲是自己直接射門好,還是迅速將球回傳給乙,讓乙射門好呢?
此題通過證明圓周角大于圓外角,通過比較張角的大小判斷出在B點射門好.
篇8
【關鍵詞】初中 英語課堂 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新課標的實施改變著英語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英語教學要重視實際應用能力與表達能力。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已很難再適應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與要求,所以在科技突飛猛進的現代社會要找到激活英語課堂教學新方法。
一、初中英語課堂學習的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發展正處在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過渡時期,初中英語教學的目標逐漸轉化為培養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常常存在這樣的狀況,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學習積極性不強、對待英語的學習態度消極、面對英語課堂的提問或者一些探討活動都無動于衷。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低,在英語閱讀與寫作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用英語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只是反復地重復幾個簡單的句型,交流內容簡單枯燥、詞不達意。經年累月,致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失去信心,英語教學的水平也無法達到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標準。
二、激活初中課堂的主要方法及其意義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應適時地轉變英語教學理念,切實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改變過去一味依靠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綜合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之能夠更好地理解英語教材中的相關知識。
(一)適當的轉變英語教學觀念
初中階段的英語教育,對于每個學生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初中英語教育作為小學與高中英語教育的紐帶,是影響學生今后發展的關鍵因素。初中英語教師應在國家相關教育方針的指導下,適時地轉變教學觀念是非常必要的事。由于我國的教育仍處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渡階段,很多教師無法適時的轉變教學理念,應試教育下只注重培養學生書面英語能力的狀況仍然存在著。因此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中,要充分理解、承認學生英語能力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綜合分析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分層教學的計劃,最大化地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在英語課堂中,為了達到更好的英語教學效果,英語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將英語教材中相對比較抽象的知識點進行形象化、具體化的處理后,在進行課堂的知識講解。
例如:在學習英語教材中有關購物、旅游、看電影以及班級的集體活動的情景對話內容時,英語教師可以采用實物簡筆畫將情景中對話人物大致臨摹出來,之后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專題課件,為臨摹教材中的人物交談配好字幕與聲音,通過英語課件中真實、直觀的畫面,向學生傳遞英語教材中重點需要學生理解的知識。另外,英語教師為使語音形式與語義意義的結合能夠發揮更好的效果,也可以注意在通過轉變角色進行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活動,能夠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在無形中減輕學生學習英語的壓力。
例如:在學習英語對話中的祈使句時,英語教師可以直接參與到實際的模擬情景中,作為學生的觀眾,配合學生的表演要求。通過學生的Stand up、sit down、Put up your left hand and put up your right hand等口令,和小組內其他成員作出相應的動作。這樣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強化對新知識的記憶過程。在英語教學課堂中,將實物簡筆畫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或者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活動,都可以增加英語教材中的情景對話的渲染力,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以及促進學生形成重視英語口語能力的學習意識。
(二)優化英語課堂的學習氛圍
最新的教育心理學的實踐和研究表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師生關系,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師必須重視這個階段學生的心理方面的變化,這個階段的學生大多處在青春期,自尊心強,心理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比較敏感。因此,教師在課堂中對每個學生的態度,是影響學生是否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教師和藹可親的態度,往往能夠使學生更愿意接受其教授的知識。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在教師熱愛學生的班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學習能力相對較好。教師對學生的熱切期望,會使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狀況,贊揚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也是學生不斷進步的動力。
教師在英語課堂中,應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學習意愿。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及時地改變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使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相對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將苦學變為活學,并盡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教與學的同步作用作為教學手段,促進初中英語課堂的激活速度,提高英語教學的教育水平,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英語的所有知識。
三、總結
雖然新課改以來,初中英語教學整體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探索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方法,為激活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實踐表明,激活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接受英語教材中的相關理論知識,并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對英語課堂產生厭倦感。為此,我們必須重視激活初中英語課堂的相關工作與方法,旨在促進初中英語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包育彬、陳素燕. 中學英語任務教學的策略與藝術[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 龔亞夫、羅少茜. 任務型語言教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一、思維導圖在預習中的應用
課前預習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對多數學生而言,所謂數學預習,就是瀏覽教材內容,對教材有初步印象,這樣的預習顯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筆者嘗試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首先讓學生在白紙的中央畫一個橢圓,用一兩個詞寫上本節內容的主要知識點,作為中央主題,然后從中央主題出發向外畫分支(分支多少視內容而定),將每一小節的關鍵詞填到主分支線上,當主分支線上還有更細小的分支時,則重復上述操作。在繪制草稿圖形時,學生的大腦處于快速思考的狀態,能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閱讀。完成所有關鍵詞填寫后,接著在思維導圖上做好相關的標記。例如,在各分支上用彩色筆標注上“已明白”、“有疑惑”、“完全不明白”等,也可以使用“√”、“×”、“?”等符號來標記。如圖1所示即為學生預習實數時的一幅思維導圖。
用思維導圖來進行預習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明確目標,在閱讀時能夠集中精神,在短時間內把握住閱讀內容的要點,理順自己的思路。同時,標記的使用能讓學生在聽課時有的放矢,提高聽課效果。另外,通過檢查學生的思維導圖,教師能夠迅速找到學生對該內容的思維障礙點,確定重點與難點,使講課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圖1所示,教師可以明確學生對無理數的概念的理解存在盲點,如何將無理數精確地表示在數軸上,理解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中要突破的。
二、思維導圖在復習中的應用
課后復習是鞏固知識、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環節。學生對運用思維導圖這種方式進行復結都表現出一定的興趣。在復習中,首先,學生獨立對整章知識進行總結,根據自己的理解,理清數學概念、規律及其區別、聯系,區分重點難點,畫出思維導圖。其次,教師批閱學生交上來的作品,把握學生對整個章節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對其在思維導圖中體現的思維錯誤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第三,在復習課堂上抽取部分典型的作品,先由大家討論該思維導圖的優劣,進行補充與深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與提升,由于初中生的思維水平有限,教師的提高主要是將本章知識與已有知識進行聯系,將新知識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形成知識網絡,便于提取。各章、各單元間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讓學生自己找出聯系,把所有的思維導圖編織成自己的知識網,整個過程也是其樂無窮的。圖2即為學生學完直角三角形全等后,將直角三角形的知識與已有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識相結合繪制的思維導圖,加強了對課程內容的整體認識,形成了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
除了按章節復習之外,還可以按照知識分類復習,如函數知識,分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三個主要分支,每個主要分支再細分為函數概念、函數圖像、函數性質及應用等,這樣當思維導圖完成時,學生也有了一個十分清晰的函數知識框架。
三、學生運用思維導圖記筆記
傳統的直線型筆記僅僅是對教師課堂內容的機械的不完全的復制,相互之間沒有關聯、沒有重點,而且很多學生忙于記錄,沒有時間真正地去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改變自己是課堂主角的地位,久而久之,養成了學生記憶知識而不是思考知識的習慣,形成了思維惰性。采用思維導圖做筆記,用簡單的短語和單詞記下重點,順應大腦的思維方式把它們連接起來,在記的同時就加上了自己的創意,這樣學生不僅能輕松跟上教師的節奏,充分地理解,而且解放的大腦還可以順著教師的思路展開聯想,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快樂地思考著,課后學生再根據自己的喜好涂上顏色,加上圖畫,重新畫一遍。這么有創意的圖畫,學生怎么會忘呢?
四、思維導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應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積極倡導與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使用思維導圖,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合作發展。
教師要選擇一個任務可以分解,具有探究價值的內容。活動開始前明確目標,并對任務進行詳盡的描述。在小組學習中,成員首先自由發揮,按照任務要求獨立完成思維導圖,畫出主干和基本框架,然后在組長的組織下進行討論,比較優劣,在已有的分支上添加新的內容或者從已有的分支想到新的分支,選代表將討論結果繪制成一幅聯合思維導圖,最終完成任務。
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合作學習表面上熱熱鬧鬧,實質上糊里糊涂,不能取得實質進展的面貌。獨立完成思維導圖,讓每個成員依據自己的水平與能力,踏實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思維導圖記錄觀點;在組長組織下有序討論,每個成員看到了別人的思維過程;教師也可以對討論進行有效的監控和引導,通過交流、對比與決策,最終尋求到更為有效的解決辦法,使合作學習真正落實到實處。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重要的一點是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逐漸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數學能力、學會學習的目標。思維導圖還是一個新事物,如何更好地運用它改善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托尼?巴贊著.張鼎昆,徐克茹譯.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篇10
一、職高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方面
當今社會普遍重視普高教育,有些學生一旦進入職業學校,往往比較失落,覺得讀職高沒有前途或者希望不大,從而出現自卑、自暴自棄的現象;有些學生對自身要求不高,認為職高階段僅僅是學習技術技能,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其枯燥乏味的特點注定不受學生歡迎。 在學生基礎方面,職高生進校前數學基礎多數比較差,學習方式不正確,習慣不太好,典型的有不預習、不復習、少總結等。數學學科內容抽象,就知識本身而言沒有現實事物可以表現,學習數學本來就有難度,職高生初中時遇到困難,往往選擇退縮,不肯思考,也不愿積極地向老師、同學請教,從而造成基礎知識不扎實,基本技能不熟練。
(二)教師方面
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注重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少,教學方式上也滯后。數學的內容比較抽象,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經驗使學生能真正理解數學的思路與方法,然而不少教師教授知識點時,按部就班地參照書本講解,造成學生的疑問加深,興趣丟失。不少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根據教學對象進行教學調整,較少給予學生參與和想象的空間。有些職高教師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在教學上沒有深入進行鉆研,教書成了為了生存的工作,學生的成績自然成了教學的犧牲品。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源自教育學,是為了改進教學而提出的理論。皮亞杰的認知論認為所有知識都是通過認知主客體的相互作用,能動地建構起來的。知識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主體不斷同化和順應的過程。所謂同化,是指把外部環境中的有關信息吸收進來并結合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順應是指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而原有的認知結構無法同化新環境所提供的信息時所引起的學生認知結構發生重組和改造的過程。
維果茨基認為教育需要確定學生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間的空間就是“最近發展區”。學生心理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存在著“最近發展區”,教師應該多圍繞“最近發展區”做文章,不停地把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
三、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推進職高數學教學
(一)以學生為中心,以職高生的學情為依據設計教學
1.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欲望。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至關重要。數學學科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與經濟、金融、科技密不可分,適當介紹與數學理論相對應的背景知識,能觸動學生的學習神經,提高學生的興趣。
2.學生的知識理論基礎。教學之初,學生對已授知識的掌握程度決定著教學的成敗。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的放矢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是實施教學計劃的前提依據。
3.教學方法的設計要符合職高學生的特點。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切實依據班級情況,實事求是地制定計劃目標是職高數學教學務實之舉。對于職高學生,教學設計要能動而豐富。
4.教學目標合理化。教學目標的設定應具體而實際。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雙基是職高教學的重中之重,過難、過繁將嚴重打擊學生的信心繼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教學效果將不甚理想。
(二)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從旁協助的教學探究模式
1.教學前的合作。課程教學開始前,教師說明教學目標,介紹注意事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問題必須真實、開放、便于合作,并對學生有意義,這樣才能引起職高學生的興趣。學生可以通過紙質或者網絡媒體進行資料的查詢和收集,通過團隊合作,凝聚信息。
2.教學中的合作。幫助學生確定、組織與問題有關的學習任務,基于學生搜集的材料,鼓勵學生探索解決方案,鼓勵學生公開和自由發表意見。討論問題時可以分若干小組,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組成一組,形成互幫
互助的機制。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批評性思維能力,集思廣益,提升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數學教學的目標是傳授知識與發展技能,所選材料可不拘泥于一物,最后的結論趨于一致即可,正所謂殊途同歸。例如:函數的單調性講解完全可以用股票的曲線來分析,相信對于職高生來說,對股票曲線的興趣往往大于對溫度變化的興趣。而對于規模較大且稍顯復雜的項目,老師的任務還包括協助學生安排任務。例如:對會計專業的統計學知識,平鋪直敘的講解對職高生來說太過枯燥,通過教師的組織,可以讓學生分組對學校的男女生比例、近視比例、家庭成員構成等現實情況進行統計調查,做成統計表、統計圖。如此,則知識便可活學活用,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得到提升。整個過程中,教師注意自己只是參與者,不是主導者,只提供必要的幫助。教師要支持學生自由交流,并對學生提出的觀點更多地加以支持。
3.教學末的合作。問題解決后,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前提下對每個小組的成果進行展示,以提升學生的團隊自豪感。通過一些活動,幫助學生分析和評價自己的思考過程、調查過程以及整個過程中使用的調查技能、學習技能、思維方式。教師可以針對所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改善學生的想法和活動。
(三)制定評估反饋機制,注重經驗交流,促成學生、教師共同成長
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發展學生的自我控制技能,使之成為獨立的學習者。建構主義理論運用于教學的目標是希望學生深入地理解問題和周圍的世界,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路來源于學生的實際,方法的尋找需教師必要的指點,因此思維的評估與總結相當重要。評估學生的成績、解決問題能力、學習潛能、團隊協作能力有助于全面了解學生,是日常采取教學方式的重要依據。經過經驗交流,增強學生信心與興趣,學生的收獲反過來提升教師教學幸福感,達到師生共同獲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皮亞杰.發生認識論原理[M]. 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