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交流發言材料范文
時間:2023-04-02 02:19: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員交流發言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培訓、教育、教學法
Abstract: in gener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methods all canfully reflect the trainee's main role is beneficial to trainingstudents, analysis, judgment and other capability. Butsometimes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students obtain knowledgesystematically. Therefore, only by adhering to everything from set out actually, tak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optimize the portfolio, and its function, in order to enhance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Keywords: teaching, education,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C97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學習型社會使人們由片面追求學歷,逐步轉向既追求學歷又兼顧學力的軌道。順應時代潮流的呼喚,各種培訓教育如雨后春筍,形式各異。但僅就教學而言,培訓教育與學歷教育相比,更應著重于學員的學力開發。因此,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學員的學力是培訓教師必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具體問題。
多年的培訓教育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要使學員在培訓中學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行,就必須轉變培訓觀念,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按需施教、學用一致”原則,革新培訓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變學員被動為師生間、生生問互動,變灌輸為啟發,使信息從單向傳遞向多向交流轉變。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大膽創新,勇于探索,打破學院式教學常規,在充分發揮培訓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確立以學員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采用講授、自學、小組討論、案例分析、雙講、情景模擬等靈活多樣的系列教學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員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創造性,使其與教師同步思維、優勢互補、經驗共享。
一、小組討論教學法
小組討論法,是以小班(不超過50人)授課為基礎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學法,又是現代培訓教學法如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借以實施的教學活動基本形式。
從角色的職責和能力要求以及行為規范來講,主持人要根據教Oili指定的教學內容和活動要求,主持本組的討論。主持人不僅要以身作則帶頭發言,還要指揮和協調其他學員積極參與;對偏離教學內容的話題有責任調整,對不積極參與討論的學員有責任激發其積極性;同時對記錄人、發言代表的工作有督促、指導責任。記錄人要以最快速度記錄每個學員的發言內容,并做到文字清晰、準確。發言代表要把本組討論的意見歸納綜合,有條有理地向全班和教師匯報。從教學目的上講,該教學法旨在調動學員的參與興趣,培養學員的參與意識。
從教學程序上來講,首先,由教師布置研討內容,提出具體要求,引導、提供研討思想。其次,以小組為單位,由主持人組織討論。記錄人、發言代表各司其職,教師巡視觀察,掌握發言情況,隨時提出具有啟發和挑戰性的問題,把討論步步引向深入。接下來是小組匯報,班級交流,由各小組的發言代表用簡練、概括的語言匯報本組討論情況,并隨時準備回答教師的提問;教師將各組代表發言要點及時記錄在黑板上,以便于參照比較,總結講評。最后,提問質疑,歸納總結。
二、案例分析教學法
案例分析法本質上是一種歸納式教學方法,它提供給學員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實例。分析的操作主體是學員,教師只充當導演和組織者的角色。通常,可以選用的分析案例有兩類,一類是綜合評審型案例;一類是分析抉擇型案例。前者著重培養學員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類案例一般描述事件的范圍較廣,涉及的問題較多,關系比較復雜;后者只提供問題發生
的基本事實,不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這類案例讓學員通過對事實的分析,自己去設計解決問題的答案,著重訓練學員的決策能力。
要上好一堂案例分析課,教師要花費很大的精力進行設計和運作,其操作程序和步驟,第一步,學員閱讀,精研案例。這是學員發現問題、確定分析方向的過程。因此,教師的啟示和引導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研讀,學員應擬出發言提綱,以待小組討論及全班交流。第二步,小組討論,班級交流。這是案例分析課成功的基礎。教師要深入小組巡視指導,及時了解討論的氣氛和進展情況,并作相應處理。對發言繁瑣、離題者給予提醒;對爭論激烈、互不相讓者適時小結,緩和氣氛;對沉默寡言、氣氛沉悶者,適當穿插,打破僵局。班級交流既是學員智慧、見解的總匯,又是提供給學員在更大范圍內進行爭辯和交鋒的機會,更是學員集體施展才能的“交匯點”,是對案例教學效果的深化和檢驗。在交流中,人人得到啟發、教育,并為寫分析報告創造了條件。第三步,教師歸納總結。教師不是對學員的發言作個體評價,而是對集體討論從總體上作出評論。總結時,教師切不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要允許學員保留自己的獨到見解,鼓勵獨立思考,敢于堅持已見。第四步,學員寫出案例分析報告。
三、雙講教學法
雙講教學法簡稱雙講法,是由兩位教師同時登臺授課。這種新型教學法是從講授法演化而來,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課堂講授的科學升華。傳統的課堂講授,由一位教師主宰課堂,教師講,學員聽,容易形成一言堂。而雙講法因為有兩位教師共同授課,可以為學員營造一種討論的氛圍,合作的環境。由于雙講法是兩位教師擔任同一內容的授課任務,他們需要從備課到講課的聯手合作。雙講法雖說從根本上講并未完全脫離講授法的框框,但由于和其他方法,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方法的配合運用,因此從形式上改變了傳統的課堂結構,形成了歸納講授、答疑講授等新的格局,易于在課堂上為學員營造一種討論的氛圍,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而且從心理學角度講,講課人風格的變換,易于激起學員的聽課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減輕學員參與教學的心理障礙,也有利于擴大信息傳播容量,提高時間利用率和課堂效果。因此,Jlt、法不N:只是“老師講、學員聽”的灌輸式,而是一種新型的互補性教學方法。它可以使教師在講課風格,知識情趣,理論(虛)實際(實)結合諸多方面,充實促進,揚長避短,形成優勢互補。
四、情景模擬教學法
情景模擬教學法又稱角色扮演法,是一種仿真培訓教學方法。它是~種從案例分析法派生出來的極具實踐性和操作性的教學方法。它在假設的實際情景中進行,要求教師給學員設計出逼真的場景,其中有人物、情節、矛盾沖突、疑難問題等。學員根據情節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實際情景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提出觀點或拿出方案。
篇2
關鍵詞:任職教育;案例教學;教學改革
任職教育是針對擁有實際崗位任職經歷的學員,以崗位實際工作需求為中心,以不斷提高學員分析和解決問題實際能力為目的而開展的繼續教育。案例教學是以案例為教學內容,通過教員對案例材料的介紹、引導和提示,促使學員通過獨立思考,對案例定的客觀事實和存在的矛盾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進而發表見解,做出判斷和決策,從而提高學員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實踐性啟發式教學方法。任職教育案例教學是從學員崗位工作實際需求出發,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實踐性案例,結合理論知識,剖析問題所在,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任職教育案例教學,學員拓展思維,借鑒經驗,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的結合,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1.案例教學的基本特征
案例教學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征:一是實踐性。案例教學重在創設仿真的情境,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崗位任職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進入特定事件的具體角色,自主地分析案例并擬訂方案,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特征。二是主體性。案例教學充分反映現代教育思想與觀念,體現由“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人,教師發揮引導作用。三是互動性。案例教學注重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展開的分析討論,形成熱烈的、互動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新觀點和新見解,促成思維的相互溝通、相互啟發和相互補充。
2.任職教育案例教學的基本流程
一般而言,任職教育案例教學以課前教學準備,進行案例布置為起點;以課堂教學實施,開展互動交流為重點;以課后作業實施,提供分析報告為成果的形式開展。通過深化學員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和提高學員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1課前教學準備,進行案例布置。案例教學實施前,教員應按照課堂教學實施計劃中的案例內容和教學重點,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從教學內容分析、案例創作情境和教學提問設計三個環節,明確案例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按照教學步驟布置案例,向學員下發案例文本,提出角色扮演形式,明確案例預習要求,提供基本參考資料,指導學員課前學習,使學員熟悉案例的基本情況,順利開展分析與研究。2.2課堂教學實施,開展互動交流。在案例教學中,課堂教學主要包括案例剖析、研討交流和總結講評三個方面。案例剖析:教員通過講解案例,明確學員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提示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引發學員思考,強化學員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運用。研討交流:針對案例中的矛盾和問題,教員引導學員發表不同看法。研討交流強調課堂互動性,教員要根據學員的反應情況進行適時引導,通過學員與學員間不同觀點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形成熱烈的討論氛圍,為學員提供充分表達見解的平臺,深化案例教學問題的分析與研究。總結講評:教員對學員的發言、交流、辯論的主要觀點進行歸納總結,并開展講評工作。講評側重于課堂教學組織和學員討論效果的評價。教員應組織學員整理個人闡述觀點,分析其他學員闡述的內容,并進行對比和補充,達到相互學習借鑒的效果。2.3課后案例作業,提供分析報告。教員指導學員撰寫報告是案例教學的最后環節,也是對案例教學成果的檢驗。在經歷課前的充分準備、課堂上教員的引導、學員間的積極討論和教員的總結講評后,學員對案例中的問題會有新的認識和更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員指導學員進一步完善修改案例作業,提供作業分析報告,進一步拓展學員對案例問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員學習成果的轉化能力。
3.提高任職教育案例教學質量的建議
3.1重視案例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編寫。選擇與編寫恰當的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選取案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員參與興趣的高低與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員可以從研究領域內現有的案例中挑選適合教學的經典案例,也可以通過調研、查閱資料等形式,在廣泛收集資料并開展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編寫新案例。案例選擇與編寫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實踐性。案例必須來源于實際,不能憑空編造,最好能貼近學員工作實際,或者從學員工作實踐中挖掘,案例要突出矛盾與問題,情節設置要合理,才能使學員感受更為真實,更具有說服力。通過對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學習,有效指導工作實踐;二是新穎性。緊跟時展形勢,與時俱進,關注研究領域內的熱點、難點問題,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和關注點;三是代表性。通過一個典型案例的分析,對同一類或類似問題具有同樣的指導和推廣作用。3.2增強教員實施案例教學的組織與引導能力。在案例教學中,教員作為組織者,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組織籌劃不好,無法達到案例教學要求,更不能有效提升任職教育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對教員的更高要求,需要增強教員的組織與引導能力。一是深入案例研究。教員應根據學員實際需要,精選實用案例,深入開展案例研究,準確把握案例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二是組織交流發言。交流發言是案例教學的關鍵,教員要以問題為中心,在交流發言前提出相關要求,激勵學員全員參與交流,對于爭論,加強引導,控制教學節奏,確保教學效果和進度。三是進行歸納總結。教員對于案例教學全過程的總結應簡潔明了,有理有據,便于學員思考和比較方案的優劣。通過歸納,幫助學員梳理案例中學到的新知識,掌握處理問題的新思路、開展工作的新方法等內容,重在啟發學員思路,深化學員思考,提高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3提升學員參與案例教學的主觀能動性。任職教育教學改革強調要充分調動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教員是“導演”,發揮組織者的引導作用,學員是“演員”,展示個人自主學習能力。任職教育學員具有一定的崗位工作經驗,熟練掌握基本知識,處理過一些實際問題,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特點決定了教員要從學員主體角度出發,充分調動發揮學員主動參與意識,鼓勵學員積極參與,從不同角度認識、研究問題。引入激勵機制和競爭意識,編排按班組作業,增強榮譽感,促使每名學員都積極準備,為團隊建設作貢獻。課前引導學員認真準備,根據教員布置情況,提前熟悉案例,查閱相關資料,結合實際經驗開展研究,形成個人觀點并具有理論支撐,班組研究形成初步研究報告;課堂上引導學員緊跟教員教學思路,對案例中研究的問題積極發言,闡述個人觀點并對其他學員的觀點進行交流;課后引導學員結合案例的講解和討論分析結論,進一步完善細化報告。通過案例教學全過程有效實施,提高學員參與案例教學的主體性,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有效促進知行合一,為提高任職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3.4提供案例教學信息的管理與整合。開展案例教學,離不開大量的參考資料,提供的有效參考資料越多,學員對知識的理解越深刻,案例教學前期準備得就越充分,因此應注重積累案例教學資料,對案例教學提供信息化管理。以開設網站、內部存儲等方式,為學員提供案例教學資料庫,提供信息化學習平臺,支持線上線下學習,確保學員隨時開展學習交流。對于每次開展的案例教學,對案例教學信息進行整合。記錄案例教學的全過程,包括課前準備,課堂組織及課后作業評判等,重點記錄學員討論交流過程,有助于分析學員知識掌握情況、案例教學存在問題和案例教學組織效果,以便教員不斷總結經驗,改進不足,促進下一次案例教學的開展,逐步提升任職教育案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宏軍,任安民.任職教育案例教學中教員角色的定位[J].中國軍事教育,2011(5).
[2]黨建武.對搞好案例分析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2011(7).
[3]孫軍業.案例教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篇3
一、做好學員選調、動員、管理、服務等關鍵環節
(一)把好學員選拔關
發揮各地州、縣市熟悉政策、了解村情的優勢,認真選拔想做事、能做事、有抱負、有培養潛力的“好苗子”去培訓。經各地嚴格選拔標準,優中選優,挑選了一大批50歲左右,有文化,正在創業,政治堅定的好人、強人、能人、領頭人,并堅持入選公示、政審制度,努力做到 “百里挑一”選學員。
(二) 強調學員動員關
各地在學員外出培訓前集中開展培訓動員,告知學員出門干什么,明確培訓目的;做好學員外出衣食住行的各種生活提示;強調外出培訓的紀律要求,下達培訓后宣教任務;教導參訓學員講究衛生、遵守交通秩序和公共秩序,自覺做一個大美新疆的宣傳者。
(三)嚴格學員管理關
縣農業局和鄉鎮優秀干部帶隊,由選定的小組長協助做好外出培訓期g的管理。學員在外出培訓期間做到了統一出發、統一行動、統一食宿、證件統管、票據統管。帶隊干部認真負責,培訓期間主動召集學員按時參訓、統一乘車,意見、建議由帶隊干部集中反饋。
二、縣農廣校切實履行職責、發揮作用
(一)全方位、全過程參與
沙灣縣農廣校從材料準備,開班儀式,參訓人員的吃、住、行,培訓期間管理等具體事務進行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根據責任分工對培訓班工作流程作了統一部署,對工作任務作了詳細分解。縣農廣校主要負責接送教師、翻譯、材料準備、車輛安排、班級管理等,三道溝村主要負責學員報到、信息錄入工作。
(二)嚴格工作程序,嚴謹培訓制度,抓好培訓班學員的日常管理工作
沙灣縣農廣校抽調人員與班主任一道全程跟班,早上出早操,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及時了解學員動態,組織學員座談討論,交流學習心得,與學員同吃同住同學習,工作態度嚴謹、認真,體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三)主動協調,搭好平臺
培訓過程中,為了給學員做好服務,縣農廣校事先與縣農業局銜接,組織好觀摩教學活動。在觀摩期間做好協調服務,同時全程陪同住村工作組參加學員的教學觀摩活動。從接站、租車、培訓、觀摩、解說、送站,穿針引線,搭好平臺。
(四) 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改進辦班質量
為了讓每期培訓班學員學有所獲,自治區農業廳、農廣校通過多種方式指導培訓班工作,做到每期班有領導參加,工作有信息、有總結。沙灣縣農業局和農廣校做好充分準備,規范程序和嚴格管理,在各種材料準備、專家接送、開班和結業儀式、信息歸檔、學員的吃住行等方面都體現了重細節、抓落實,實實在在為學員服務這一目的。
三、培訓工作的體會和成效
學員們珍惜培訓機會,遵守課堂紀律,服從培訓安排,積極討論發言,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達到了學有所成,學有所獲。
(一) 看到了差距,激發了干事創業的熱情
學員普遍反映,從商品意識、市場意識、組織化程度、生產技術水平、機械化程度等多方面與北疆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參訓后,疏附縣八村四小隊28歲的小伙子阿布都沙力克積極動員周圍的養殖大戶,領辦了沙迪克農畜產品合作社,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可養殖1000只牲畜的新型規模化暖圈,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牛羊的購置工作。
(二) 提升了現代意識和綜合素質
培訓結束以后,學員自覺整治家里環境衛生的意識增強了,送孩子上學讀書的決心大了,有的家庭在種植、養殖中開始琢磨如何借鑒經驗了。能力強、家底厚的學員開始琢磨規模化養殖了。疏附縣二小隊的吐尼沙古麗主動找到農業廳駐村工作組要求成立婦女手工合作社。在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婦女們建立了巧娘手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97平方米的生產辦公用房全部落成,已接受訂單上萬元,婦女們走向就業致富的新路。
(三) 起到了宣傳示范推動作用
學習期間,學員們自覺融于班集體,嚴于律己,遵守學習制度,注重言行舉止、儀容儀表,積極踴躍發言,溝通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學員返回后,各地組織培訓學員在本村開展培訓心得交流,以求真務實的學風、謙虛嚴謹的作風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展示了新型職業農民的風采。疏附縣8村的一位學員專門將培訓的所有圖片收集起來,編輯成幻燈片,在學習研討交流會上播放,還有典型發言人做專題講座,在村民中開展宣講。廣大村民看到了差距,引發了思考,催生了致富的夢想,達到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
篇4
(一)課程性質與意義從性質上講,本門課是一門以案例為載體,以問題為中心,以課堂討論為主要教學法的課程。開設本門課程的必要性或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案例教學將學生置于一些他們未曾經歷過的職業場景中,為他們提供模擬訓練的臨床學習機會,這種學習機會對于溝通學校與社會、理論與實踐,促進理論向實踐的轉化,使學生更快地適應未來工作世界的挑戰,增強對未來職業情境的適應性與敏感性,都是極為有利的,這一點也是傳統教學遠不能及的。2.案例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敘事的認知方式和情境化學習的機會。美國學者布魯納指出,人類的認知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科學的認知方式,另一種是敘事的認知方式。前者往往通過分析、綜合、抽象等思維過程,舍去認知當中的個人因素與特定情境因素,追求認知結果的普遍性,后者則與之相反,它主要是通過敘事的方式來進行認知,這種認知是高度個人化、情境化的,如人類學家就經常采用這種認知方式。受人類學家的影響,心理學家后來也發現,人類的心理能力受到情境因素的制約。有許多任務,人們在一般的情況下無法勝任,但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卻能夠出色完成。④當代情境主義學習理論極力主張,思維和認知不能脫離其應用的情境,學習應該發生在或被置于現實的情境之中;測驗應該與執行實際任務整合在一起,而不能作為獨立的活動來進行。⑤很顯然,運用案例材料進行教學,能很好地滿足學生運用敘事的認知方式、進行情境化學習的需要。“案例材料敘事的特征特別適用于情境化的學習過程。學習者會發現,通過案例敘事進行學習,將使觀念的記憶和運用變得更加容易”。⑥3.案例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模擬真實的問題情境、做出判斷和決策的機會,能有效地用來提升學生的分析與決策技能、問題解決技能。由于來自現實的案例大多包含結構不良的問題,這些問題很少有明確固定的答案,因此,對于大量不可預測、沒有確定性和需要自己作判斷的工作,案例是將新手引入專業實踐的有效媒介。
(二)學習任務與授課方式在本門課中,學員的學習任務主要是,圍繞指定的案例問題,對授課者提供的案例材料進行探究。比如:對案例情境中主人公做法的合理性發表評論;對案例材料中包含的現實困境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行動方案;或者將案例材料與學員自己個人的親身經歷聯系起來,引導學員進行自我反思,等等。在這門課中,教學過程主要分三步展開:1.課前準備學員課前閱讀案例素材,回答案例教材中指定的案例問題。2.課堂匯報與討論學員在小組內或全班同學面前呈現自己對案例問題的分析與解讀,然后,聽取同伴或指導教師的評論意見,包括他們提出的疑問。然后,對同伴或指導教師的評論、提問作出回應,包括作出進一步的解釋與說明,澄清誤解,回答提問,等等。3.課堂總結與補充指導教師對學員的案例學習匯報以及課堂討論交流的情況進行總結和點評,指出討論取得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尤其是要針對學員在匯報和討論中未曾涉及的、被遺漏的關鍵問題、深層次問題作補充性的講解。
(三)學業成績的評估對本門課的學習而言,衡量學員學得怎樣,主要看以下三個指標:1.看學員提交的回答指定案例問題的案例作業的質量。比如,對決策型案例的學習而言,衡量案例作業質量高低的主要指標包括:學生對主要案例問題的界定與分析是否“清晰”、“準確”和“深入”;行動方案的提出是否經過仔細的論證,論證是否是清晰的、連貫的和合乎邏輯的;所提出的行動方案對關鍵案例問題的解決來說,是否具有“適當性”、“可行性”和“特異性”,如此等等。2.看學員參與課堂上案例討論與交流的表現。主要的衡量指標包括:學員參與課堂討論的出勤率;課堂討論中,發言的積極性如何;以及課堂討論中,發言的質量(如提出的觀點、見解是否新穎、獨特、深刻,給人以啟發,等等)。3.看學員掌握每個案例背后蘊含的相關專業知識的程度。對這一指標的衡量主要通過期末的案例學習考試來進行。案例學習考試通常采取開卷形式,主要考察學員是否掌握了解決關鍵案例問題所需要的專業知識。
(四)課程有效實施的條件1.要有高質量的案例教材案例教學首要的實施條件是,必須要有高品質的案例教材。如何衡量案例教材的優劣好壞呢?美國課程專家施瓦布(J.J.Schwab)指出,“我們讓學生閱讀的(案例)材料必須具有足夠的復雜性;必須具有可供選擇的看法和視角;必須具有相當的不同觀點和反對意見,從而體現學習團隊在討論中投入精力的價值。”⑦教師教育專家舒爾曼(L.Shulman)以為,良好的案例必須要有故事性的敘述,其具體要求是:敘事要有情節,即起因、經過以及結果;敘事要明確而詳細,不要一般性的陳述或故事梗概式的說明;敘事要將事件置于特定的時空框架內,包括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情境;好的敘事應力圖揭示和反映案例人物的行為及其意圖,包括動機、需求和內心活動;敘事反映了事件發生的社會和文化背景。⑧2.教師熟悉案例教學法的操作與應用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對案例研討的主題必須有足夠的了解和認知準備;接受過小組討論法方面的培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討論是案例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職責主要包括:提前布置案例學習任務,指導學生為課堂上的案例討論作好準備;主持課堂上的案例討論,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鼓勵學生參與和卷入討論;對課堂討論加以必要的總結;制定案例學習的表現性目標,對學生的案例學習表現進行評估,等等。
二、課堂觀察與評價
(一)課程性質與意義“課堂觀察與評價”這門課,顧名思義就是要讓學員學會觀察課堂,并在此基礎上,學會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長短作出判斷。所謂課堂觀察與評價,說白了就是人們通常所講的“聽課”與“評課”。學會聽課(觀察課堂),是學會評課的基礎與前提。“聽課”、“觀課”提供有關課堂教學的事實信息,而“評課”則是根據一定的價值準則,對觀察到的事實信息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學會聽課與評課,是不斷改進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性工具。然而,對不少在職教師而言,他們在師范院校的專業學習中并沒有專門學過“課堂觀察與評價”這一類的課程。因此,盡管中小學現在都在大力推行以教研組為單位的教師集體備課、相互聽評課和撰寫教學反思的校本教研活動,實際效果并不太好。許多時候,聽課、評課流于形式主義,教師的教學技能、專業素養并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提高。
(二)學習任務與授課形式在本門課,學員的學習任務主要是學會觀察課堂,并利用觀察到的事實信息對自己或別人的授課進行分析和評估。對授課者而言,本門課主要分三個部分來展開:1.理論性教學理論性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的系統講授,讓學員學習了解有效教學的基本標準與特征,包括有效教學究竟要追求什么樣的教學結果(結果標準),為了實現這一結果,教學的過程與方法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與要求(過程標準)。除此以外,學員還應當學習和了解與課堂觀察有關的基本知識,如:課堂觀察的目的與意義;課堂觀察的主要領域與指標;影響課堂觀察的內外因素,以及克服課堂觀察偏見或主觀性的措施;課堂觀察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課堂觀察與記錄的常用工具與方法有哪些,如此等等。在上述這些要點中,確定重要的課堂觀察領域及常用的課堂觀察指標最為緊要。例如,美國學者GaryD.Borich將課堂觀察的領域劃分為方面:感受課堂氛圍;聚焦課堂管理;探尋教學過程的清晰度;查證教學指導方式的多樣性;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檢驗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評估學生的成功;培養高品質的思維技能。⑨這八個方面,只是課堂觀察的主要領域,具體的觀察指標還需要進一步細分。比如,教師是如何引入新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在新舊學習之間建立聯系的?教師是如何向學生表明教學的目的,以及教學對學生的意義的?在教學中,教師使用了哪些教學資源,采用了哪些教學方式?教師有沒有將所教科目與學生以前所學的其他科目聯系起來?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做了些什么?為了維護良好的課堂秩序,教師運用了什么樣的課堂管理技巧?教師的個人特征(如穿著打扮、行為舉止、講話音量大小和音調高低、有無熱情等)是如何影響和促進教學的?教師是如何結束課堂教學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去評估學生的學習?如此等等,都可以作為具體的觀察指標。2.示范性教學具體做法是:指導教師布置聽課任務(可以是現場聽課,也可以是看預先已經錄制好的課堂教學視頻錄像),要求學員分小組提交完整的聽課報告(也即課堂觀察與評價報告)。在學員完成聽課報告的同時,指導教師也要完成一份聽課報告。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各小組和指導教師分別展示自己撰寫的“聽課報告”,相互交流學習。在交流中,學員就會發現自己對課堂的觀察與分析,與其他小組和指導教師所做的課堂觀察與評價有什么異同之處。那些不一樣的地方,尤其值得關注。正是這種“不一樣”,才會促使學員去反思自己所做的課堂觀察與評價有什么缺陷。最后,指導教師可根據課堂上的討論與交流情況,對各小組提交的聽課報告進行整合,在吸收各小組報告優點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具有專業水準的聽課報告。以后,這個報告就可以作為學員獨立撰寫課堂觀察與評價的范本了。3.實踐性教學它要求學員實地觀察一堂課(或者看一個完整的教學視頻錄像),然后獨立地撰寫課堂觀察與評價報告。如果說前兩個階段的教學側重于“知”的話,那么,這一階段的教學就側重于“行”,即知識的應用與遷移。
(三)學業成績的評估對本門課程的學習來說,學員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了解和掌握有關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方法(對應第一階段的理論性教學),二是要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在實踐情境中加以運用,撰寫出高質量的課堂觀察與評價報告(對應第二階段的示范性教學和第三階段的實踐性教學)。因此,學員的學習評價也分兩個方面,對前者可采用開卷考試,對學生應當知曉的理論知識進行檢測;對后者只能采用“表現性評價”(performanceassessment)。具體來說,就是根據預先制定的評價標準,對學員獨立完成的“課堂觀察與評價報告”進行評估。一般來說,一份完整的、規范的課堂觀察與評價報告包含以下三個組成部分:“課堂觀察描述”(回答課堂教學是怎樣展開的,課堂上實際上發生了什么)、“基于課堂觀察信息對課堂教學的優點與不足作出判斷”以及“改進教學的建議”。相應的評價準則可以是:課堂觀察是否全面、準確、細致、深入,不帶偏見;對課堂教學的質量評判是否建立在觀察證據的基礎之上,判斷是否基于標準,具有說服力;提出的改進建議是否有針對性,是否合理、可行,如此等等。
(四)課程有效實施的條件1.要上好這門課,授課教師事先必須編寫好供學員使用的“課堂觀察與評價學習指南(或指導手冊)”。這個“指南”或“手冊”相當于教材,里面的內容包括:有效教學的基本標準與特征;課堂觀察的常用工具與方法;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參考量表;課堂觀察常見的問題;課堂觀察與評價報告的樣例,等等。2.學員在修習這門課程之前,應當已經學過“普通教學論”或“學科教學論”之類的課程,對課堂教學中的一般法則與規律,對學科教學的特殊規律,對課堂教學的基本技能如“課堂引入”、“講解”、“提問”、“分層教學”、“合作學習”、“練習設計”、“學習檢查與反饋”等專題有了基本的了解。
三、個案調查與干預
(一)課程性質與意義同前面所講的三門課相比,這門課最大的特點是,學員要對實際發生的個案現象或事件展開調查,并對案例現象或事件蘊含的問題采取行動。具體來講,就是學習者在合作學習小組的支持下,對已經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某個案例現象或事件(如一次特別的教育活動,一個發生在課堂上或校園里的典型案例現象或事件,一個表現十分特別的特殊學生)展開調查,弄清個案現象或事件是如何發生的、為什么會發生、造成了哪些影響或后果。然后,在小組的支持下,針對個案現象或事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行動。之后,對行動的效果進行觀察。若效果不佳,則通過反思找出效果不佳的原因,并針對原因重新調整行動計劃,再去實踐、去反思。如此循環下去,直到問題得到解決。開設這門課具有雙重價值或意義。一方面,它可以幫助學員(在職教師)發現和解決他們在當下工作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個案問題,從而改進教育教學實踐,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促進學員(在職教師)自身的專業學習、成長與發展。面對真實的問題情境,為解決問題或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務而行習;對問題采取行動,通過行動與反思的循環進行學習;借助小組討論的力量,在社會交往互動中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特別適合于成人、適合于教師的在職學習。
(二)學習任務與授課方式在本門課中,學員的主要學習任務是,帶著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與自己的工作息息相關的個案現象或事件的“困惑”、“疑問”進入合作學習小組,在小組的支持下,對個案現象或事件展開調查,針對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行動。因此,這門課不存在直接的課堂教學,授課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指導學員對案例現象或事件開展調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員對問題進行診斷、分析,并采取行動。對案例現象或事件展開調查,對案例問題采取行動,是本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環節。對案例現象或事件進行調查,弄清有關案例現象或事件的基本事實,探明案例現象或事件產生的真實原因,這是對案例現象或事件進行干預、采取行動的基本前提。而對案例現象或事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行動,改進教育教學實踐,則是案例調查的最終目的之所在。只有對問題采取行動,并且對行動的結果進行反思,才會有真正的學習即有意義的學習發生。如果不把一個觀念或一個計劃付諸行動,我們怎么知道它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呢?反思取決于行動,沒有行動就沒有反思。當然,要有效地進行“反思”,學習者還必須在行動之前、之中和之后,根據行動的需要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本門課的授課方式體現在以下學習步驟中:1.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小組成員由指導教師、4-5位學員組成。2.在第一次小組活動中,所有組員以敘事的方式描述自己在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個案現象或事件,說明自己面臨的困惑與挑戰是什么,向組員尋求幫助。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確定個案調查的思路與方法,制訂調查計劃。3.學員根據制定的計劃,對個案現象或事件展開深入的調查。4.學員回到小組,向小組成員匯報自己的個案調查經過與結果。小組成員圍繞匯報進行討論交流,相互質疑問難,幫助組員找出個案調查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調查的建議。5.學員根據小組討論的意見和建議,作相應的補充調查或后續調查。6.學員回到小組,匯報補充調查的結果。接下來,小組成員圍繞個案調查的結果進行討論交流,針對個案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7.組員將問題解決的初步方案付諸行動,并對行動的過程與結果進行觀察與反思。8.組員帶著各自的觀察與反思,回到小組進行討論交流。組員向小組匯報自己前一段時間做了些什么、具體是怎么做的、做的效果如何,解決了哪些問題,又遇到了哪些新的問題,現在最希望得到的幫助是什么,如此等等,其他組員對這些問題作出回應,或者提問、質疑,發表評論,或者提出建設性的對策與建議。9.組員根據小組討論的結果,制訂新的行動方案,再把新的方案付諸行動,再對行動的過程與結果進行觀察與反思。如此循環下去,直到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10.最后,組員圍繞各自的個案調查及其干預行動,撰寫個案調查與行動研究報告。其構成要素一般包括:對案例現象或事件的深度描述、對案例問題的診斷與分析、問題解決的行動方案、行動方案的實施及效果、反思與討論、新的問題解決行動方案、新方案的實施及效果、進一步的反思與討論,等等。以上這些步驟,基本上是按行動學習(actionlearn-ing)的思路來進行的。行動學習源于美國學者庫伯(Da-vidA.Kolb)提出的體驗學習(experientiallearning)循環理論。庫伯的體驗學習循環包括“具體體驗”(concreteex-perience)、“反思觀察”(reflectiveobservation)、“抽象概括”(abstractconceptualization)和“行動檢驗”(activeex-perimentation)四個階段。據此,Pedler等人將行動學習的過程概括為以下四個階段:(1)體驗階段:對一定情況下行動的結果進行觀察與反思;(2)理解階段:在體驗的基礎上,形成或重新形成對形勢的理解;(3)計劃階段:根據新形成或重新形成的理解,制訂行動計劃,以便影響形勢;(4)行動階段:在一定情景下執行或實驗計劃。⑩
(三)學業成績的評估對本門課的實施而言,學員的學習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體現在對合作學習小組的有效參與上,二是體現在完成個案調查與行動研究報告的質量上。對前者而言,衡量學習質量的主要指標有:學員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會議(可通過參加小組會議的次數、發言的主動性等加以衡量),是否自覺遵守小組共同制定的活動規則(如對所有小組工作保密、輪流發言、注意傾聽、相互尊重、會議期間關掉手機等),以及對小組活動作出的貢獻有多大(可通過發言的建設性與啟發性、為其他組員完成學習任務提供的支持與幫助有多大等指標加以衡量)。對后者而言,衡量學習質量的主要指標包括:對個案現象或事件的描述是否完整、生動具體,具有逼真性;調查結論是否客觀可靠,建立在事實證據的基礎之上;為解決個案問題而制訂的行動計劃是否恰當、可行,具有針對性;案例問題最終有沒有得到真實有效的解決。當然,整個報告的文字表述是否清晰、連貫、流暢,具有可讀性與表現力,也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
篇5
自治區黨委老干部局副局長郝蘭樹、延安干部培訓學院院長黑樹林出席了開班式和結業式。全區各盟市及所轄旗縣(市、區)委老干部局長參加培訓。
郝蘭樹同志在開班式上強調,各級老干部工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要樹立“三種意識”:一是要樹立危機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習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有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危機感,充分認識加強學習的極端重要性,不斷增強學習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重視學習、善于學習、堅持學習,以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老干部工作的需要。二是要樹立學習意識,創建學習型機關、爭做學習型干部。要大興學習之風,深入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堅持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離退休干部學習,自覺做認真學習實踐的表率。三是要樹立問題意識,著力破解老干部工作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責任擔當,著力解決老干部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推動老干部工作轉型發展、科學發展。
本次培訓的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業務學習,包括老干部工作歷史沿革介紹、老干部生活待遇政策講解等;二是工作交流,包括老干部局長談老干部工作、與延安市委老干部局現場交流等;三是黨性教育,包括到紅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聽取延安精神專題講座等。培訓期間共舉辦了3場專題講座、7場互動教學、1次研討交流和1次現場交流。
篇6
關鍵詞:黨校教學 和諧課堂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D26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04-0191-01
當今的教學越來越重視課堂,這也就給黨校和黨校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試想,教師與學員思想的溝通和交流有多長呢?說直了也就是一堂課的時間。那么,如何運用好這一堂課呢?這一堂課是在什么情況下進行的呢?我認為“和諧”最重要,因此,作為一名黨校的教師,一名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和諧”是前提,是基礎,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和諧的一堂課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備好課
備好課是“和諧”的前提,教師的講解才井井有條,紊絲不亂。有一次,我因學校的日常事務多沒有備好課,第二天上課就感到有些語無論次,試想,我上課時就語無論次,那么學員的聽課就可想而知了。有位古人說得好,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是呀!浪費學員的時間就等于謀財害命,事后我懊悔不已,決定每一堂課都要精心備好。那么,如何才能備好課呢?我認為主要朝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備知識。
知識是重中之重,教師主要是通過文本來向學員傳授,講解,學員也主要是從文本去探討,研究、拓展。因此,教師對文本的研究就得下一翻功夫,要真正的吃透文本,鉆研文本,這樣你才能深入文本去發揮,而不是簡單地從電腦上去下載,從講義里面去摘抄,那畢竟不是你自己的,你講解起來也會覺得別扭,不自然。還有你所面對的學員也和別人不一樣,所以,教師對文本的研究是很重要的,文本研透徹了才能有所發揮。另外還應考慮文本以外的知識,這些教師都得花一番心,用一下心。
其次是備學員。
黨校的學員來自四面八方,并且思想和素質參差不齊,因此教師在對待每一期學員的時候都得要花一番心思,比如鄉科班的學員你就得引用一些經典的案例,準確的語言;而村干班的學員你就得用平實的語言講一些簡單的道理,不能太深奧,通俗易懂。因此,面對這些學員你該用什么樣的方法,這些是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要考慮的。以上種種這些,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考慮到。
再次是要備自己。
這里我為什么要提到教師自己,我認為“和諧”的一堂課和教師的關系太重要了,教師的一切直接決定本堂課的質量。其一、教師的心態要平和,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教師是蠟燭、是園丁;教師的價值在于奉獻,但同時教師的工作也是良心工作,很辛苦。因此,只有心態放平和了,你才有動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要攀比,甘于奉獻,這是基礎。其二、教師教態要自然,穿著得體,樸素大方,不能趕時髦,不要隨波逐流。其三、教師要有微笑的表情,如果你這一堂課都是在微笑的狀態下進行的,那么學員也是輕松、愉悅的,如果教師一整堂課都不笑一下,好么,學員我相信也會是十分僵硬的。
二、上好課
從教師走上講臺開始,“和諧’的一堂課就開始了,首先教師的導入一定要新穎,這樣才能夠吸引學員,才能把學員的思想吸引到教師身上來,吸引到文本當中來。其次是重點和難點,學員在一堂課中的前半部分,一般是注意力最佳時刻,教師的語言、板書、聲音的抑揚頓挫及教態直接影響學員接受問題的效果。語言要精華,鏗鏘有力,遇到重點時要想法讓所有學員的興趣集中在怎么樣區分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上,讓學員的注意力在探索、求知、創新、取勝的反思中挺進。知識是一環扣一環,來不得半點的朦朧與馬虎,有的難點需要在實踐的反思中升華,有的基礎知識需要在擴展中挖掘。還有的與實際相關的應用問題需要從不同角度看方可步步論證。不是所有的課全要求師生互動,有的綜合性較強的問題穿插幾個知識點或幾個重要的公式,這就要看教師的平時點撥與學員的刻苦專研的綜合素質所凝聚的合力是否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速度。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要讓學員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學員是探索者,讓學員有充分的發言機會,特別是讓一些素質吃力的學員更有發言的機會,讓他們在表述中暴露出“思維漏洞”并且給他們矯正的機會,對待素質差一點的學員教師要謹慎、熱情,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并對他們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清楚劃分理論與實踐的必然聯系。從而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及創設性的發揮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注意學員的反饋能力,應變能力,分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問題的提出,學員能否沖破到達理想彼岸的伏線,讓學員獨立思考,實踐過程中的目的要迅速而敏銳,就是讓學員在有效的時間內去發現、去探索、去解決實際問題.使所學的知識不在是空洞、抽象、枯燥;而是具體、生動、現實。最終使學校所輸出人才與社會所用人才接軌。
利用好一堂課,向一堂課要速度、要質量、要效率、要和諧,學習就象爬坡,知識需要點拔,經驗需要積累,毅力需要磨練,走過了高山,越過了大海,面對的小河,還有什么話可說?在一堂課的授課過程中,面對所掌握知識不同程度的學員,教師要花費經歷讓他們在相同的環境下力爭實現各自的理想。教師眼前所面對的多少名學員,如同手中牽引多少個風箏,教師不愿讓任意一個風箏飄落下來,都希望他們飛得高些,再高些!讓他們在知識領域的碧海藍天中遨游。但愿每個人的工作兢兢業業;每個驕子學習踏踏實實;每一章每一節的課程師生和和諧諧。
三、課后總結與反思
下課要及時地進行總結,找出成功與不足之處,對于成功的地方要進行發揚,對于不足的地方要進行反思,在總結中努力,在反思中成長。
篇7
7月9日,第一屆中美暑期英語教師培訓在鞍山一中召開開班儀式,經過推薦選拔,包括我在內的126名來自各縣市區的中小學英語教師榮幸地成為第一批學員。在開班儀式完畢后,我們又參加了外籍教師親自出題的審核考試,并最終形成我們的班級和教師隊伍。在對教師的介紹中,我們驚奇地發現這支由9人組成的來鞍任教的北美教師隊伍平均年齡已有53歲,最高年齡的領隊教師莎朗已有80歲,他們的學歷層次較高,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所學的專業涵蓋人文、社會、藝術、管理等學科,大多數人長期從事教育文化事業,熱心中美文化交流。所有的任教教師都具備國際教師資格證,并完全自愿參加這次培訓活動,在培訓前集體簽署在任教期間拒絕任何酒精飲料的協議以表示對中國學員的尊重和對這次培訓的重視。
7月11日,我們的學習生活正式開始,當踏進教室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的角色已發生變化,在未來的四周里,我要變成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學生了,我的導師叫哈里特,是一位64歲的優雅的白人教師,她與我印象中的外籍教師不同,她嚴肅、認真,對教學內容一絲不茍,讓我們肅然起敬。課余又與我們交流談心,像一位慈祥的大朋友。在與外籍教師以及其他班級學員的溝通中,我發現所有學員都被外籍教師的教學態度深深感染著。我們是全天上課,上午3個半小時,下午2個半小時,而且培訓時間正值夏季的伏天,是一年中最熱最難熬的季節,我們都深感疲憊,更何況平均年齡在53歲的外籍教師了。但是他們克服了水土氣候的差異,每天早來晚走,從來沒有遲到過。在授課過程中,再難熬的天氣他們都是站著授課以表示對學員們的尊重,每節課教師都會準備非常詳盡的材料,每天課后,教師們都會聚在一起對當天的教學反饋進行分析,我們每人交上去的作業,教師都會認真閱讀并給出評價或是解決辦法。就這樣我和所有學員被教師們感動著,這雖不是講授知識的一部分,但是他們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告訴我,作為一名教師所應該具備的素質、責任感和態度,我們就這樣被潛移默化地感染著。
培訓課程設置了以班級為單位的聽、說能力強化培訓。針對學員的業務素質進行提高訓練,其中包括語音語調矯正、語法等內容,全方位地培養我們的能力。但培訓中,外教靈活的教學模式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與傳統的中國教學模式和情況不同,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教室和課堂,中國的課堂特點是人數多,座位通常按次序依次排列,教室布置也比較簡單明了。而外國的課堂人數較少,靈活性大,座位布置相對不是那么死板。比如我班就是以導師為中心的半圓式座位,座位前后都留有足夠的空間供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其次每天的黑板內容也都精心布置更新,比較有新鮮感。在交流中,外教也幽默地跟我們說,我們更應該向中國的教師學習,因為在國外的課堂,一個班級的學生最多也不會超過30人,超過20人就需要一名助教來幫助完成教育教學活動。而在中國,一個班級甚至有70名學生,只有一名教師就能順利地完成教學活動,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在我們眼中,中國教師都是超人了。從這樣的比較中不難看出中外教學模式的差別,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從中學到不少,外教在教學中更多的是選用互動比較多的形式,比如:聽錄音、朗讀、分組討論、小組匯報、角色扮演、寫感想、唱歌等形式。而選用的授課材料也都是我們所熟悉的內容,使得我們有話可說。在討論發言的過程中,外教認真聽我們的觀點,并且鼓勵我們多說,而不是糾正口語中的小毛病,讓我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過程并不是語法,而是在于不斷地積累練習。
課程設置上除了對學員能力培養的課程外,還有教學法講座和跨文化交流活動。在講座中,我們真正學習了教學中的一些現象和方法。首先,要想教好學,我們就要從學生抓起,研究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學生都有哪些類型呢?有聽覺學習型、視覺學習型,以及動態學習型。要想讓學生有效的學習就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形式和交流式課堂,再配以適當的教學手段。英語的教學有很多種,有單詞、語法、閱讀、聽力等等,無論是哪種教學,我們教者都要明確教學的目的要求以及我們的學生在一節課達到什么樣的能力等。教法中我們把一節課分成了幾個層次,第一層是語言能力,其中包括語法、詞匯、結構和發音;第二層是交際能力;第三是預測和策略能力,簡單的說就是總結能力。教學中要達到這個目的,而我們的學生又是多樣性的,教法中就要求我們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制定我們的課堂內容,我們的課堂要把聽、說、讀、寫結合起來滿足各種類型的學生的需求。另一重點是教學材料的選擇,教法中強調了幾點:第一是材料符合學生的背景知識,也就是選擇學生認知熟悉的內容;第二是學生應對所選材料感興趣,有強烈的學習意向,也就是趣味性;第三是所選的材料要跟所要學習的知識相關聯,有鏈接關系。學習完教法,我發現外教對教師能力培訓的課堂中正是滲透著這種教學理念和方法,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去交流,教師給予指導讓學生完成語言學習,形成一種任務型式學習。
篇8
1、對接受新知識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由于成年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已經成熟,在生活體驗中逐漸形成了比較穩定的認知概念和思維模式,他們對已掌握的知識和形成的能力習以為常,自我更新周期緩慢;同時,受生理因素及社會因素影響,多數人在25歲以后,記憶力、精力及專注度都會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趨勢,對學習容易形成“事倍功半”的印象,使得成年人在接受新觀點、新知識方面形成一定抵制,甚至是排斥心理。這種心理直接影響教學培訓的有效性。
2、對學習內容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激烈的社會競爭與工作壓力,促使成年學員更加追求速度、效率和解決方法的捷徑。他們在接受信息時,更傾向優先滿足克服眼前工作困難、短時間實踐應用的需要,呈現出功利性的一面;而拓展上升空間、充實精神世界、加強自我修養等高層需要則很少在考慮之列。這種學習內容選擇上的功利性是一種短視行為,對開闊視野、提升學員的綜合素質十分不利。
3、對培訓考試具有一定的心理“恐懼性”
培訓考試旨在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反饋學員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具備端正成年學員參培態度的功能。即使是成年人,依然會對假想的考試結果與隨之而來社會評判產生焦慮。與未成年人相比,成年學員的恐懼更多來自對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不自信。恐懼心理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即排斥接受新知識導致無法深入掌握所學,對自身所學不自信導致面臨考試的心理恐懼,這種恐懼一旦構成心理負擔,則進一步加深對接受新知識的排斥,從而使教學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4、對學習氛圍具有明顯的“不適應性”
社會對成年人有著諸多不同于“校園――學生”的角色要求。校園里的學生以學術為業,整個大環境對其有種無形的敦促、引導作用,他們習慣于聽課、讀書、考試占據其生活的重心。而社會、職業、崗位、包括家庭,則要求成年人以工作業績、薪資報酬及社會影響力為目標,學習退居次要地位,甚至在以日繼夜的忙碌中失去學習的動力和狀態。在“工作、社交、家庭”生活慣性下,以社會人身份面對闊別重逢的學習氛圍,自然呈現明顯的“不適應性”。
二、對成年學員實施培訓的方式方法探究
(一)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
1、具有教學理想和培訓熱情
有人稱培訓結果就是傳授培訓者自身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一位悲觀厭世的教師難以給予其學員積極的學習和工作態度,沒有活力的授課也無法打動、感染聽講者。唯有具備美好的教學理想,在理想的指導下熱情洋溢地進行教學,才能充分釋放培訓者的個體情感,發揮其人格魅力,用氣質和風度征服學員,喚起他們對知識的共鳴。
2、行業背景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廣博積累
要給學員一杯水,教師需備有一桶水,這是不證自明的道理。雖然教師不能做到全知全能,但術業有專攻是對為師者的基本要求。唯有“博”方能“通”,唯有“專”方能“精”,這就對授課教師的行業背景知識和專業知識提出“廣博”和“縱深”兩個方向上的結構要求,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知識儲備,才能找到激活課堂的源頭活水。
3、持續提升表達能力
基本的課堂講授要求教師事先做好課堂設計,同時充滿自信與親和力,能夠與受眾形成信息溝通與交換;更深層次的表達則需由豐厚的學養、清晰的思路、嚴密的邏輯以及對學員思想狀態的深刻理解作為支撐。真正優秀的教師善于將深奧的理論知識深入淺出,而非大量專業詞匯的簡單疊加和繁瑣枯燥的照本宣科。
(二)根據成年學員的需要進行培訓
成年學員的的培訓需求主要體現在:一是希望自己的個人能力和成就得到他人的認可;二是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三是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他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四是能充分發揮自身所長,體驗到自己的用處和價值。接受學習培訓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教師在傳授知識與經驗的同時理應啟迪、激發、鼓舞學員,促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上述需要,滿足這些需求的課堂一定令人心馳神往。
(三)營造開放的教學氛圍,有效使用各種教學技巧
1、營造濃郁的教學氛圍
①拋磚引玉、啟發學員思維
啟發式教學是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促進知識技能學習與智力發展相結合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在問題的設計上要有縱深性、延展性和發散性。問題太過直白,思考層次簡單,答案顯而易見,缺少討論價值;問題答案過于明確,那么學員容易眾口一詞,難以形成觀點碰撞,討論過程也不夠飽滿豐富。其次,教師在啟發思考時既要多角度、立體化地起到恰當的提示作用,又要點到為止,把思考的空間和權利充分留給學員。
②善于傾聽和引導,激發學員學習興趣
為了讓學員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教師應鼓勵他們從不同方位、不同立場對問題實質和解決方法進行分析,營造一個各抒己見、言談無忌的開放氛圍,激發學員學習興趣。此時,教師不應輕易流露自己的傾向、觀點和意見,要善于傾聽和引導,這是滿足學員參與需要的重點環節,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學員的機會。
③營造溝通氛圍,交流不同意見
學習的靈感極少在靜寂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來自積極的發言、觀點的碰撞和激烈的辯論。持不同意見的學員會在討論過程中自動劃分成幾個陣營,給予他們相互交流、切磋的機會,通過對不同觀點的闡述、論證、詰問與申辯,使他們始終處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緊張氛圍中。這種充分體現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的學習方式,能夠啟發新思路、拓展新視野,促使學員更全面地思考、理解所提出的問題,增強課堂投入度,激發學習興趣。
④善于總結歸納,正視個體差異
在學員充分交流觀點,討論達到一定深度后,教師應著重對不同觀點,尤其是對立觀點予以梳理、概括和歸納,根據學員討論的具體情況對發言進行總結,并由此推出問題結論。總結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學員之間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員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獲得成功體驗,樹立學習信心。
2、教學技巧應用
(1)圖文聲并茂,增強感觀效果
由于科技進步,生活節奏加快,現代人進入了一個“讀圖時代”。照片、視頻、幻燈片等圖片形式相比文字,其優點在于形象生動、信息量大。對一時之間不適應學習氛圍的成年學員來講,可以減少枯燥的文字帶來的閱讀壓力,使課堂信息傳遞簡單直接,富有效率。
(2)語言幽默風趣,活躍教學氣氛
教師以生動有趣、詼諧幽默的語言講授知識,可以使學員直接感受到教學過程本身的樂趣,享受輕松愉快的情緒體驗,變機械接受為心領神會,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擺脫“苦學”、“厭學”狀態,進入“樂學”境界。同時,睿智、幽默的糾錯方式既能達到警示效果,又能照顧到成年學員的自尊心理,是一種高端的授課技巧。
(3)知識案例豐富,加深理解掌握
多數成年學員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及技能,他們能夠將案例中的描述與實際中遇到的情況聯系在一起,從案例分析和討論中學到更多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和道理,自覺地改進以前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必要之時,還會自覺查閱他們認為有必要掌握的理論知識,無形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篇9
在2012年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優秀青年干部培訓中,人資部與豐滿培訓中心著眼于公司發展戰略要求,深入研究項目需求分析,精心策劃項目設計方案,大膽創新項目過程管理,有效實施項目運作流程,在青年干部培養實踐中探索出一套以四個導向為切入點設計培訓方案,以“十個一”活動貫穿項目始終輔助培訓教學,應用4種教學方式、5種管理模式、沉淀出6項學習成果,簡稱“456項目體系”的青年干部培養特色新模式。
“456項目體系”主要內涵
以四個導向為切入點設計培訓方案:即以需求為導向,設置培訓課程;以流程為導向,全過程管理;以提升青年干部的綜合素質為導向,學習與交流相結合;以成果轉化為導向,實施工作改善4A計劃。
開展“十個一”活動:一次愛國主義教育,一次警示教育,一次拓展訓練,一次讀書交流會,一次生日party,一次黨性材料分析會,一次座談會,一次參觀水電博物館,一次籃球比賽,一次辯論賽。
四種教學方式:專題講座,專題研討,參觀學習,體驗式學習。
五種管理模式:全封閉式培訓,團隊學習,互動教學,自主管理,積分考核。
六項學習成果:每周周報,PPT成果匯報,學習行動筆記,感悟集,學習論文,兩結合工作改善4A計劃(“兩結合”指學習內容結合工作;“4A”指4項行動計劃)。
“456項目體系”打破了傳統的培訓模式,將現代企業培訓管理理念滲透到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深入研究成年人學習的固有規律,使培訓學習從單一的學員對知識層面的認知上升為以更新觀念、拓展思維、錘煉心態、提升能力為重點的全方位、立體式互動交流,實現從聽到、知道、認可、實踐,到行為改變的遞進關系,使培訓價值達到最大化。
“456項目體系”的設計思路緊緊圍繞公司發展戰略,突出解決公司對青年干部能力要求層級和標準的專項問題,結合科學的培訓需求調研分析,通過對資源合理有效地整合,實現“456項目體系”的建立。
基于“456項目體系”的實踐
以需求為導向的培訓課程設置及應用
設計課程分為五大模塊,即黨性修煉、卓越表達、思維激蕩、知識拓展、管理提升。“黨性修煉”加深青年干部對新形勢的認識,提高對國家及公司政策領悟能力,著眼公司戰略總體目標,提高青年干部的黨性修養和思想政治素質;“卓越表達”提升個人公眾表達能力,學習領導者的語言表達藝術;“思維激蕩”突破傳統管理思維模式,轉變個人思維方式,重新認知自我,不斷提升;“知識拓展”中學習科學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對非專業領域的學習,擴寬視野,接觸前沿理論知識,了解新領域新信息;“管理提升”中學習管理理論,提升管理效能,提升個人領導力,學會合理制定計劃,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執行力和貫徹力。
以流程為導向全過程管理。為加強對培訓班的有效管理,培訓中心特意安排了具有多年培訓管理經驗的四位老師分別負責培訓班的各項管理及后勤服務保障工作,以確保培訓項目順利實施。培訓前期,由專人負責培訓學習手冊的編排印刷,培訓學習資料的排版裝訂,培訓實施過程中所需教學物品準備以及會場設備的調試等;培訓實施過程中,通過“互動教學、分享交流”等多種管理模式,努力使培訓實現“理論結合實際、確保實效”的主旨;培訓結束后,總結項目實施過程,整理培訓相關資料,撰寫培訓評估報告。對學員工作改善行動計劃進行后期跟蹤回訪,收集經典案例,并對下階段的培訓工作進行合理優化。
以提升青年干部的綜合能力為導向,學習交流相結合。交流是促進團體學習效果的基本方式。在“讀書交流會”、“PPT學習成果匯報”以及課后“學習園地”感悟粘貼等過程中,都給學員搭建起了溝通交流的平臺。
一是“每周簡報”的交流方式。班級成立編輯小組,針對一周在培訓中心學習、生活等情況制作簡報。簡報內容包括一周動態、學員學習的心得體會、所感所悟、風采展示、分享互動,每位學員都可以在簡報上發表文章,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見證彼此的成長。
二是“學習園地”的交流方式。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學習園地,學員們可以把自己學習的感受或老師課程中講到的經典語錄寫在即時貼上,粘貼在學習園地,課間學員們相互瀏覽,一周總結一次,評選優質感悟,大家分享。
三是“愛心家園”的交流方式。41位學員,每位學員都通過抽簽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神秘伙伴,這位神秘伙伴的到來,使自己有了一次奉獻愛心的機會,在整個培訓學習過程中,默默關注著他,記錄他的成長以及每天的表現,把想對他說的鼓勵粘貼在“愛心家園”上。在學習的同時,使學員都能感受到被別人關注的溫暖。班級里的愛心大使會不定期的宣讀愛心語錄,傳遞每個人的愛心。
四是“總結分享”的交流方式。每周的課程結束后,學員根據一周學習內容進行小組學習,相互分享學習體會,并選派代表和全班分享三點,同樣的知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學員以空杯的心態從別人的收獲中反思自己的學習。
五是“辯論賽”的交流方式。聆聽智慧交鋒,感受語言魅力,舉行以“責任·能力”為主題的辯論賽。辯論中雙方辯手各執己見,據理力爭,唇槍舌劍,妙語連珠,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水平,展示出辯手良好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和臨場應變的綜合能力,為同學們帶來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六是“座談會”的交流方式。培訓班黨支部召開了“依法治企”學習座談會,并邀請公司監察部同志參加。座談會上深入學習了新源公司依法從嚴治企有關要求,分析了公司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以成果轉化為導向,實施工作改善4A計劃。學習的目的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學習期間,每位學員要填寫兩結合工作改善“4A”計劃,以一周為節點,總結學習收獲,反思工作改善點,將思路轉化成方案,再將方案轉化成今后的行動計劃,應用smart原則(可操作、可實現、可衡量、可評價、有時間限制),制定并描述計劃實施具體步驟。根據計劃的制定,實施改善行動,使培訓有效落地,實現成果轉化。
四種教學方式的應用
在教學方式上,除了傳統的講授課程之外,還設有專題研討、參觀學習、拓展訓練。
專題講座。為了使每位參訓學員訓后在思想境界上有新的提升,理論水平有新的提高,能力素質有新的增強,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有新的突破,培訓班安排了包含多學科門類的30個專題,涉及歷史、社會、管理、科技、法律等學科知識,并結合當前時政,開設了關于總書記“723”重要講話精神輔導、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課程。專題講座中,課程將互動方式的演練、角色替換、情景模擬、管理游戲、結合案例討論、頭腦風暴、性格測試等穿行,老師們生動有趣的授課內容、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良好的表達技巧都給學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正確領會上級領導意圖,有效完成組織任務》課程中,為加深學員對課程的理解,主講老師設計了“最佳搭檔”的互動游戲。課后,學員們分享了學習的所思所得。學員張會貞就在以“參與、分享、反思、成長”為主題的所思中寫到,游戲過程中被指揮者茫然等待命令,指揮者情急之下有親自操作的沖動。反思工作中,作為上級領導,如追求自己對權力的掌控,習慣于指揮部下,這種“大權在握”、“命令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自身壓力過大,員工過分依賴領導者,個人的才智和潛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很難在工作中不斷成長。
專題研討。在專題研討活動中,分別通過班委、黨支部、各小組隊長組織,選定研討主題、設計研討流程,組織研討過程,使學員相互學習,暢所欲言,有效溝通,實現思維拓展,觀念交流。培訓班順利完成了“讀書交流會”、“黨性分析會”等專題研討活動的召開,并對研討成果進行收集整理。整個過程,一方面使學員豐富了學習內容、交流了知識,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同學之間的了解。
參觀學習。參觀學習將學習與實踐有效結合,在學習的同時,放松身心,交流感情,增長見識,增進友誼。
體驗式學習。從團隊建設、室內體驗式活動、戶外拓展、晨練四個角度設計了體驗式學習內容。將直接的感官體驗和知識型學習結合起來,通過多樣化的體驗式學習,強化青年干部的集體意識,培養團結協作、勇擔重任的團隊精神。體驗式學習對個人而言,使學員戰勝了自我心理舒適區,克服恐懼,直面困難和壓力。對團隊而言,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也使團隊成員在面對挑戰的時候正確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五種管理模式的實踐
“全封閉式”的管理模式。“全封閉式”的管理模式是指嚴把各項考核制度,實施軍事化管理。學員按照考勤要求,按時上課,并且克服嚴寒及自身生活習慣,每天堅持晨練,他們用整齊的步伐迎接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用響亮的口號傳遞著青年干部的熱情和活力。
“團隊學習”的管理模式。即將學員分為四個小組,每個小組設有隊長、隊長助理、紀律委員、5S委員(5S源于日本精益生產,此處特指維護小組環境,保持教室干凈整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員可自愿競爭上崗。隊長帶領小組進行團隊建設,組織大家制定本小組的隊名、隊徽、學習目標、學習公約,并依此進行風采展示。團隊學習中,各崗位職責分工明確。隊長負責組織在課程實施過程的小組案例分析、總結研討等環節各小組成員的發言;隊長助理負責收集學員的學習感悟,課間粘貼在團隊的“學習園地”上;紀律委員負責維持本小組及班級的課程紀律;5S委員負責帶領團隊成員維護小組的5S環境。
“互動教學”的管理模式。即由主講老師負責課程內容的完整講授,助學師進行課前氣氛的調動和培訓現場管理,使學員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里“享受知識的盛宴”。“課間操、小游戲”等多種互動方式,能充分緩解學習疲勞,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以最大程度來吸收課程內容。
“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即在培訓班中成立黨支部及班委,實施管理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班委成員由班長、學習委員、文體委員、生活委員組成,黨支部成員由團支部書記、宣傳委員組成,他們承擔著溝通師生、引導班風、服務學員的重要任務。學習過程中組織策劃實施貫穿項目始終的“十個一”活動,豐富學員的學習生活。通過QQ群、飛信的建立,搭建學員相互交流平臺,輔助培訓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積分考核”的管理模式。即在培訓過程中采用團隊累計積分制,分別針對團隊建設速度、風采展示、課堂互動、5S環境、精彩感悟、研討總結、競賽活動、好人好事、課堂紀律等環節,應用統一的評分標準,將得分情況真實有效地反映到班級評分規則表中,運用透明機制,評選優勝團隊,激發團隊學習熱情。
學員展示的六項成果
每周周報。由班委會成員組成編輯部,針對每周的培訓學習情況編寫周報。周報內容包括:本周要聞、本周動態、組織活動、心得體會、學有所思、培訓分享等模塊。學員積極投稿,針對課程、活動等自擬主題,分享心得體會。周報提供了學員交流的平臺,全方位展示了學員學習期間各項收獲以及豐富的培訓學習生活。
學習成果匯報(PPT述學)。學員間的交流在整個培訓班的培訓管理設計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為其搭建起了多樣性的溝通平臺,實現了學員間學習成果交流。如每位學員五分鐘的PPT述學,就是由學員梳理、提煉、總結其學習期間的所感、所悟、所得而進行交流。
學習筆記。為學員設計了專門的學習筆記本,學員每天都將學習收獲整理成學習筆記,記錄學習知識點,學習期間經常回顧翻閱。培訓結束時,每位學員的筆記本上都寫滿了各自的收獲。
感悟集。學習園地是培訓班的一個亮點,課間總能聚集許多學員分享自己的學習感悟,大家相互學習,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培訓期間共收集到300余條學員的感悟,且把這些感悟裝訂成集,作為學員學習生活的一個美好紀念。
學習論文。學習的真諦是能力而非信息的獲得,學習期間每位學員將學習所得結合自身工作撰寫學習論文,41份論文分別從多個角度設定主題,涵蓋了公司系統生產、管理、建設、安全、企業文化等方方面面。
工作改善4A計劃。培訓設計始終遵循“學以致用”的培訓理念,學員在培訓結束后分別制定了個人的“工作改善4A計劃”,計劃中詳細描述如何按步驟將學習所得轉化到實際工作中,提升各項工作業務能力,最終實現行為的轉變。
制定行動計劃作為學習成果的重中之重,密切聯系了學員實際工作,優化了學員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增強了全局意識,提升了系統思考能力。由于行動計劃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持續性,這樣就促使學員在實際工作中實現培訓價值的最大化。
利用信息反饋進行培訓評價和改進
為保證培訓課程的順利開展,達成培訓的最終效果,在培訓中期,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師全面收集學員對培訓過程的建議,以及對活動安排、課程設置等信息,以此進行培訓效果的整體評估。調查問卷分別針對培訓內容、師資水平、培訓管理、后勤服務四個方面展開,在對評估表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復查的基礎上,對培訓效果再次進行跟蹤調查,這樣能夠更好地掌握學員對培訓的滿意度及提出的有效建議。
“456項目體系”的鮮明特色兼具推廣性
篇10
【關鍵詞】講座式 參與式 培訓 互相嫁接 好方法
當前,全國各地教師培訓大多數基本沿用講座式培訓方法。可這樣的培訓效果很不好,有時甚至使參培者產生反感。因此,培訓實踐要求我們必須改革現有的培訓模式和方法。為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探索。
在2012年9月我校的初中語文骨干教師培訓安排了五天培訓時間。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舉辦理論講座、提供適當背景材料;②觀摩聽課;③問卷調查,篩選典型問題;④分組討論交流;⑤學員點評。五天時間,我們共舉辦理論講座5次,主要內容有《淺談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藝術》《探溯綜合性學習本質,讓語文課堂豐富多彩》《路在腳下——儀隴實驗校語文教學改革簡介》《將閱讀教學的根深深扎進文本的土壤之中》《品析語言與解讀文本》等。在進行理論講座的同時,加入案例研究。觀摩學習了四堂典型的研究型課,先聽講課,再聽說課,然后小組議課、全班交流發言。問卷調查是為培訓做的一部分準備工作,開班之前我們在做培訓方案的同時,組織開展了問卷調查,主要問題是,你作為學校的一名初中語文骨干教師,認為初中語文教學中讓你感到最困惑的問題是什么?分組討論交流在五天里,進行了三次。比如,第三次,即第五天下午的主題活動是“語文論壇”,分小組交流互動,先由小組長到主持人那里抽取一個交流互動的題目,這些題目都是從先前的問卷調查中篩選出來的17個典型問題,如什么樣的語文教學才是有效和高效的?人文性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理想中的語文評價是什么樣的?在教學中如何落實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語文教師的成長路徑有哪些?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有哪些途徑?語文課外活動有哪些形式,教師怎樣有效組織和引導?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等等。然后分小組進行40分鐘交流互動,組員們各抒己見,談出自己做法或想法。之后,先由學員點評,本小組的成員可以補充,也可以進一步提出建議,其他小組的學員和培訓者進行點評或提出完善建議等,力爭讓該問題能夠得到更完美的解答。
在這次初中語文骨干教師培訓中,我們比較成功地運用了講座式與參與式相互嫁接的模式和方法,獲得了參培學員的廣泛好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這次培訓中,我們發現:兩種培訓方法,如單獨運用,各有利弊:
“講座式培訓”有其獨特的優點:
第一,它有利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人數的培訓,有利于培訓者按時完成培訓任務。
第二,它有利于參培教師快捷、準確、系統掌握理論知識,又可避免他們在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過程中許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難。
然而“講座式培訓”也有它自身的弊端:
第一,不利于調動參培教師的學習積極性。由于課堂中缺少參培教師的參與,他們的心理容易疲勞,因而學習積極性也就難以調動。而且長此以往,會導致他們對參加培訓產生反感。
第二,忽視了參培教師的個性差異。參培教師有著千差萬別的經驗基礎和理論素養,因而也就有各自不同的理論需求,而我們安排的是同一內容,那么 就很難適應各種不同層次的參培者的需要。
參與式培訓的優越性相當明顯:
第一,參培教師的共性與個性相得益彰。參與式培訓既可以共同研究一些必要的共性問題,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學習研究方式。這樣便使參培教師的共同與個性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第二,促進參培教師在活動、表現和體驗中反思過去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在合作交流中分享他人的成功的經驗,從而提升為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然而參與式培訓并非十全十美,它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參培教師所獲得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大多是專家們研究出來了,而我們讓參培教師再重復理論的探索與形成過程,這樣既浪費不少寶貴的時間,又使參培教師所獲得的理論知識較零散,系統性不足;由于個人的認識程度不一樣,有些問題通過討論交流最后也難以達成共識。
筆者認為講座式培訓和參與式培訓互相嫁接是培訓的好模式、好方式之一。它既能讓參培學員快捷、準確、系統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能讓參培學員深度參與和體驗,有利于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操作相結合,還能有效提升參培學員在工作學習中與同事團結協作的能力,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同時,筆者還有兩點認識:
第一,在重視效益特別是關注速率的培訓中,我們應該將講座式培訓和參與式培訓緊密結合,不能單一地把其中一種作為唯一的培訓方式。我們結合運用,不妨在參與式培訓中增添小講座,在講座式培訓中增強參培教師的參與度,使得兩種培訓模式互相融合,取長補短,提高培訓效率。
- 上一篇:培養青年教師工作總結
- 下一篇:建軍節座談會發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