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醫學教育平臺學員滿意度評價方法

時間:2022-05-31 08:29:13

導語:遠程醫學教育平臺學員滿意度評價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遠程醫學教育平臺學員滿意度評價方法

【摘要】目的文章旨在總結繼續醫學教育遠程學習平臺近5年的發展經驗,分析并探討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平臺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方法收集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平臺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有5340名學員(70.63%)對遠程學習平臺較為認可,并且在平時的日常繼續教育中,有4842名學員(64.05%)非常愿意長期使用“互聯網+教育”并將遠程平臺推薦給其他人。結論相比以往傳統的繼續教育模式,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的受眾覆蓋面、數量、人才培養及繼續教育資源可及性等方面具有優勢,也為今后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平臺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關鍵詞】繼續醫學教育;遠程學習;“互聯網+”;人才培養;教育資源;平臺

繼續醫學教育是提高職業能力的有效形式[1]。基于醫學研究信息的更新,跟上醫學進步的步伐是一個挑戰;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以便為患者提供高質量、最新的醫療保健服務。這就需要持續參與繼續醫學教育并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夠接觸到大量的醫療衛生的最新信息。在國際上,繼續醫學教育對專業技術人員是目前加強和提高全民健康專業能力的一個最重要的途徑,醫學教育有許多早已確立的學習和培訓方法,包括以教師為中心在課堂上面對面學習的模式,這也是繼續教育傳統的培訓方法,主要是因為這是以前一種提供繼續醫學教育成本低廉的有效方法,對于參加培訓者來說,這也顯示出了當時繼續教育的教學文化。隨著互聯網、遠程等技術的發展,將有助于繼續醫學教育采用新的實踐和技術方法。在“互聯網+”教育時代下,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5年建立了遠程繼續教育學習平臺,主要是對初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基礎性的繼續醫學教育培訓,本文對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學員的滿意度調查進行總結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調查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基層單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共有7560名登錄平臺進行學習并完成問卷填寫,收集應答選擇結果構成比進行比較,主要以中初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為主,年齡范圍在20~60歲,學習人員大部分為女性,主要來自三級醫院,學歷集中在大專及以上。1.2研究方法參與該網絡學習的學員在注冊登錄該平臺后,學習完第一個課程后,平臺會出現自行設計編制的“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平臺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填寫完畢后,方可申請學分并進行其他課程的學習,每個學員僅填寫一次。保證問卷的有效率為100%。

2結果

2.1基本信息調查結果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年共收集到7560份問卷,其中醫療專業有2280名,占30.16%,護理專業有3804名,占50.32%,醫技專業有738名,占9.76%,藥學專業有396名,占5.24%,行政管理專業有342名,占4.52%;學歷情況:碩士及以上有2154名,占28.49%,本科學歷有2562名,占33.89%,專科有2844名,占37.62%;職稱情況:初級職稱有6486名,占85.79%,中級職稱有996名,占13.17%,高級職稱有78名,占1.03%;年齡情況:20~30歲有5754名,占76.11%,31~40歲有1542名,占20.40%,41~50歲有210名,占2.78%,51歲以上有54名,占0.71%。2.2對遠程平臺的評價對比現場授課和網絡學習,有5340名學員(占70.63%)普遍會優先選擇網絡學習,有2118名(28.02%)可以考慮并試著接受網絡學習;不會接受網絡學習的僅有102名(1.35%),根據分析,可能是年紀稍微大一點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使用計算機等不熟練,所以還是喜歡面授形式的學習。有4842名學員(64.05%)非常愿意長期使用“互聯網+教育”,并且愿意將平臺推薦給同事或朋友,有2094名學員(27.7%)選擇愿意長期使用“互聯網+教育”,有552名學員對于使用“互聯網+教育”的態度是無所謂,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僅有72名學員不愿意使用“互聯網+教育”,這與上一個問題數據基本保持一致;經過問卷調查,大家繼續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的途徑有:到上級醫院進修、參加面授培訓班、購買相關學習教材及網絡學習等,其中網絡學習所占比例較高,有4422名,達到了近60%,說明大家越來越傾向“互聯網+教育”學習;針對“互聯網+教育”的優點大家都一致認為是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這也是網絡平臺最顯著的優勢,有4992名學員(66.03%)認為“互聯網+教育”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并且可以學習到新知識,獲取學分也更加方便。對于平臺網頁設計和網站服務,大家普遍認為網頁設計比較簡單,操作方便,少數學員希望學習界面需要美化,大部分學員希望平臺內容的更新速度需要加快;有部分學員希望可以有相應的手機APP,使學習能夠更加方便;還有學員希望平臺能夠建立互動平臺,使學員能夠和授課教師互動,增進交流。在課程內容上,大家希望增加疾病基本理論知識、對各疾病最新臨床的診療規范的認識和貫徹、對于疑難病例的診斷和治療、實驗室檢查的解讀能力、臨床操作的實際動手能力、院前急救能力等,大家都希望在網絡平臺上學到的知識能夠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針對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目的我們也做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6756名學員(89.37%)是為了獲取學分、用于晉升職稱;有5082名學員(67.22%)是為了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這個結果也體現了目前繼續醫學教育的現狀,同時也說明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與晉升職稱掛鉤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也促使他們不斷地更新自身的專業技能、醫學知識和診治理念,讓先進的現代科研業務更快、更深入地滲透到臨床一線,并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3討論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醫學教育培訓已經從傳統的教學形式轉變為采用在線、遠程或電子學習的其他媒體進行培訓。在線學習可以讓參與者“更容易、更有效地獲取更多種類和數量的醫學新信息”,因此,重視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才能為當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培養優秀的人才[2]。然而,從傳統的在線學習過渡并非沒有挑戰。越來越多的時間限制和要求不斷地擺在參加培訓者和組織培訓管理機構身上,促使各部門尋找新的方式來提供更個性化、自我導向的繼續醫學教育培訓模式。除了那些沿用至今的繼續醫學教育方法仍然實用,如參加CME項目培訓、學術會議等,同時,目前繼續教育形式更加多樣、生動,更具有可操作性、實踐性和針對性[3]。如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learning,CBL)、翻轉課堂、思維導圖、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eam-basedlearning,TBL)以及集臨床基礎知識、臨床思維、實踐技能、溝通交流為一體的醫學模擬教學,伴隨“互聯網+教育”的快速發展,又涌現出慕課與微課等在線教育方式。另外,隨著繼續醫學教育覆蓋范圍和教育對象的變化,教育方法會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目前“互聯網+”已成為知識社會創新演進及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3]。鑒于將衛生專業人員帶離工作崗位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成本,遠程教育方法在繼續醫學教育培訓中具有巨大潛力。遠程教育作為面向未來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和體系,為“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提供了多功能、多層次、多規格、多樣化的服務。與傳統的繼續醫學教育相比,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具有“隨時隨地”舉辦和學習的優勢。醫學繼續教育的理想形式,首先是要綜合利用傳統媒體、互聯網、新媒體,構成立體的科學的傳播體系[4]。我國2006年、2015年、2018年印發的有關繼續醫學教育的文件中都提到了要加強網絡管理,要求通過遠程教育手段開展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多地已進行了實踐并成功進行推廣,比如“慕課”“微課”,還有國外“可汗學院”等,這些成功實例也證明了“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已成為推動著我國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新動力[5]。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繼續醫學教育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從學員管理到學分管理,從培訓方式到學習資源,從中央統籌到分級分管,都應該借助于互聯網實現精細、分級和快捷的管理和應用[6]。醫學教育在不斷發展,科技也在不斷發展,我們一直見證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社交網絡媒體、播客等網絡媒體在線學習課程和參加網絡研討會。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現在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動學習形式,可以讓學習者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也考慮到當前在不鼓勵人員聚集的態勢下,傳統的面授模式比重正逐漸減少,但要滿足醫務人員持續保持對學習的重視,及時汲取新的醫學知識、醫學技能等,就迫切需要新的學習方法來替代繼續醫學教育面對面會議的減少這一點[7]。該遠程學習平臺上的課程主要是各專業基礎知識的培訓,主要針對的是初級和中級職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因此本次調查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初級職稱的人員。繼續醫學教育是終身教育,每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都應該建立這樣的學習理念,保持學習能力,使自身的知識儲備能夠適應當前的醫學發展,因此,面對日益增長的繼續醫學教育的需求,創建新的繼續醫學教育模式,特別是大力發展“互聯網+”繼續教育,已成為當前亟待研究解決的課題[8]。目前我國對繼續醫學教育比較重視,規定了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每年必須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并獲取相應的學分,傳統的繼續醫學教育培訓需要集中時間、地點培訓,往往會出現有些醫生因工作繁忙而無法及時參加,或者部分醫護人員為了獲取學分而走過場的情況,從而使繼續醫學教育無法達到很好的培訓效果。為了解決工學矛盾,我院利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研發了該遠程學習平臺,滿足了我院初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基本的繼續醫學教育需求,并根據學員的反饋進行內容完善及流程優化,獲得了大家的認可。“互聯網+教育”有即時性、主觀參與性和自主選擇性等,極其便利地為科學知識的普及和醫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傳播條件[4],本次調查結果也證明了這些優點。彭迎春等人[9]的研究也顯示了使用互聯網的效果較好;浙江省截至2014年已經基本形成覆蓋全省的遠程繼續醫學教育體系[10]。學習時間、空間、內容的高度自由可以視作遠程醫學教育的主要特征[5]。

本次調查結果也顯示了大多數醫務工作者在工作繁忙的狀態下,在傳統面授培訓、進修、購買教材及“互聯網+教育”中,“互聯網+教育”是他們的優先選擇。2019年,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落實為基層減負措施改進繼續醫學教育有關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到了:各地應當創造條件,將優質繼續醫學教育面授項目逐步制作為遠程繼續醫學教育課件,采用慕課、微課、遠程視頻等“互聯網+”方式,供醫務人員線上學習。加大面向基層推廣適宜技術力度,通過“面授+遠程”等多種形式,開展“送教上門”活動,緩解工學矛盾,加大繼續醫學教育扶貧力度,著力提升當地醫療衛生保障能力。我院作為教學單位,也承擔著為地州基層單位送教上門的義務,但是新疆地廣人稀,到基層培訓,路途遙遠,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人力和財力等,該平臺的建立積極響應了國家的政策,為基層衛生單位提供了學習的平臺,實現了基層學員不用出家門就能完成繼續醫學教育的愿望。繼續醫學教育在基層開展以來,基層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都得到了大力提升[11]。新疆南北疆繼續醫學教育資源區域性差異較大,使用繼續醫學教育遠程學習平臺,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能夠解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衛生技術人員醫學知識的更新需求,也解決了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工學矛盾,同時也是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12-13],越來越多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認可了“互聯網+教育”,并通過“互聯網+教育”提升了自身的醫療水平和專業能力。同時,通過本次調查,我們也了解了學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的需求及不足的地方,比如很多學員在基礎知識已經掌握的前提下,希望增加對疑難病例的診斷及治療;還有想要獲取最新前沿醫學動態的、有希望能夠增加實踐操作課程的、有希望針對當前醫患關系緊張和醫生心理健康等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培訓的…后續我們也將會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內容豐富及改進,因此,如何利用“互聯網+”滿足學員對實踐操作的學習需求,建立形式多樣化的遠程醫學教育模式,以及如何分層分類分級滿足各水平學員繼續醫學教育需求等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李莉 劉真群 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