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機構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3-03-28 14:25: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培訓機構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培訓機構管理制度

篇1

第一條為加強對認證培訓機構的監督管理,規范認證培訓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以及國務院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認證培訓機構,是指對從事認證評審、審核、檢查以及其他與認證活動有關的人員進行基本培訓活動的組織。

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認證培訓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四條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認監委)負責認證培訓機構及其認證培訓活動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各級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下統稱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對所轄區域內的認證培訓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第五條國家鼓勵認證培訓機構取得國家認監委確定的認可機構(以下簡稱認可機構)的認可,以保證其持續、穩定地具有認證培訓能力。

第二章設立條件和批準程序

第六條設立認證培訓機構,應當經國家認監委批準,并依法取得法人資格后,方可從事批準范圍內的認證培訓活動。

第七條設立認證培訓機構,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和必要的培訓教學設施及辦公條件;

(二)注冊資金不得少于人民幣20萬元;

(三)有4名以上具有注冊培訓教師資格的專職教師,每項課程的專職教師不得少于2名;

(四)有符合有關認證培訓機構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五)擁有自有或者相關組織授權的知識產權培訓課程;

(六)依法應當具備的其他條件。

設立外商投資的認證培訓機構除應當符合上述條件外,外方投資者還應當取得其所在國家或者地區法律規定的認證培訓從業資格和認證培訓授權,并具有認證培訓授權相應的師資。

第八條設立認證培訓機構的審批程序:

(一)設立認證培訓機構的申請人(以下簡稱申請人),應當向國家認監委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二)國家認監委應當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初步審查,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5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請的書面決定;

(三)國家認監委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審查和核實,并在20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決定批準的,向申請人出具《認證培訓機構設立批準通知書》,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四)申請人憑國家認監委出具的《認證培訓機構設立批準通知書》,依法辦理有關登記手續,憑依法辦理的登記手續領取《認證培訓機構批準書》。

國家認監委應當公布依法設立的認證培訓機構名錄。

第九條《認證培訓機構批準書》有效期為4年。

認證培訓機構需要延期使用《認證培訓機構批準書》的,應當在《認證培訓機構批準書》有效期屆滿前90日內向國家認監委提出申請。

第十條境外認證培訓機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常駐代表機構應當經國家認監委書面備案,方可從事有關業務聯絡、市場調研、技術交流等宣傳推廣活動,但不得從事認證培訓經營性活動。

第十一條認證培訓機構分包境外認證培訓機構或者組織的相關培訓課程,應當經國家認監委批準。

第十二條認證機構、認證培訓機構、認證咨詢機構可以從事其批準范圍內的內審員培訓活動,但認證機構不得對向委托其認證的認證委托人開展內審員培訓活動。

內審員培訓教師應當具有高級審核員或者高級咨詢師資格。

第三章行為規范

第十三條認證培訓機構應當按照國家認監委制定的認證培訓基本規范、認證培訓課程準則、規則等有關要求從事認證培訓活動。

屬于認證培訓新領域,尚未制定統一認證培訓課程準則、規則的,認證培訓機構可以自行制定相應的認證培訓課程準則和規則。

第十四條認證培訓機構應當公開認證培訓基本要求、收費標準等信息,并保證信息的真實、準確、全面。

第十五條認證培訓機構應當完成認證培訓機構和認證培訓課程準則、規則規定的課程設計、課程管理、學員管理、證書管理和管理評審等基本程序,保證認證培訓的完整、真實、有效,不得減少、遺漏認證培訓程序和內容。

認證培訓機構應當對認證培訓過程作出完整記錄,并歸檔留存。

第十六條認證培訓機構應當建立與認證培訓課程準則、規則相適應的培訓課程管理和培訓教師能力評價制度,必要時可以取得認可機構的確認。

第十七條認證培訓機構及其認證培訓教師應當及時作出認證培訓結論,并保證認證培訓結論的客觀、真實。

經認證培訓符合要求的,認證培訓機構應當及時頒發認證培訓合格證書;不符合要求的,應當告知被培訓人,并說明理由。

第十八條認證培訓結論經培訓教師簽字后,由認證培訓機構負責人或者其授權的人員簽署。

認證培訓機構及其認證培訓教師對認證培訓結論負責。

第十九條認證培訓機構應當對其認證培訓活動的有效性實施監控和評價,至少每12個月實施1次內部質量體系審核和管理評審。

認證培訓機構應當于每年1月底前向國家認監委和所在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提交上1年度工作報告。

第二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認證培訓機構應當在發生變更之前向國家認監委報告,并辦理相關變更事宜:

(一)認證培訓業務范圍發生變更;

(二)法定代表人、股東發生變更;

(三)專職教師發生變更;

(四)認證培訓機構名稱發生變更。

第四章監督檢查

第二十一條國家認監委應當對認證培訓機構實施監督檢查。監督方式包括:年度報告審查;現場監督;對認證培訓活動及結果進行抽查;組織同行評議;向認證培訓對象征求意見。

第二十二條認可機構對已取得認可的認證培訓機構應當實施認可監督。

第二十三條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對認證培訓活動實施監督檢查,對違法行為予以查處。

第二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認證培訓違法違規行為,有權向國家認監委和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舉報。國家認監委和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并為舉報人保密。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認監委應當依法辦理認證培訓機構批準決定注銷手續:

(一)《認證培訓機構批準書》有效期屆滿未延續的;

(二)認證培訓機構依法終止的;

(三)認證培訓機構已經不具備認證培訓能力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注銷認證培訓機構批準決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認監委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依據職權,可以撤銷對認證培訓機構作出的批準決定:

(一)工作人員、作出批準決定的;

(二)超越法定職權作出批準決定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作出批準決定的;

(四)對不具備申請資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準予批準的;

(五)依法可以撤銷批準決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罰則

第二十七條未經批準擅自從事認證培訓活動的,責令其停止認證培訓活動,處3萬元罰款,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八條未經批準擅自分包境外認證培訓機構或者組織的相關課程培訓的,責令其停止所分包的培訓業務,處2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國家認監委應當責令停業整頓,直至撤銷批準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九條申請人申請設立認證培訓機構時,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的,國家認監委應當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準,并給予警告。

第三十條認證培訓機構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批準文件的,責令其停止認證培訓活動,處3萬元罰款;國家認監委應當撤銷批準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條認證培訓機構超越國家認監委批準的業務范圍進行認證培訓活動的,責令改正,處3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國家認監委應當責令停業整頓,直至撤銷批準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二條認證培訓機構涂改、出租、出借批準證書或者以分包本機構認證培訓業務、委托招生等形式非法轉讓認證培訓業務的,責令改正,處3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國家認監委應當責令停業整頓,直至撤消批準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三條認證培訓機構在公開信息、網站和廣告等宣傳活動中進行虛假或者誤導性宣傳的,責令改正,處500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國家認監委應當責令停業整頓,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至第二十條規定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五條認證培訓機構在國家認監委或者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對其實施的監督檢查中,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的,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國家認監委應當責令停業整頓,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六條境外認證培訓機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常駐代表機構未經國家認監委備案或者從事認證培訓經營性活動的,責令改正,處2萬元罰款,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條認證培訓機構聘用未經認可機構注冊或者確認的培訓教師進行認證培訓活動的,責令改正,處500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國家認監委應當責令停業整頓,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八條認證培訓機構在被國家認監委責令停業整頓期間,繼續從事認證培訓活動的,責令改正,處3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國家認監委應當撤銷批準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九條買賣、偽造或者冒用批準文件、認證培訓證書以及其他認證培訓證明文件的,責令改正,處3萬元罰款。

認證培訓機構有前款規定的違法行為的,國家認監委應當責令停業整頓,直至撤銷批準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四十條國家認監委和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認證培訓機構審批工作中,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的,由其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申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認證培訓機構或者常駐代表機構,應當比照本辦法辦理有關審批以及其他事項。

第四十二條認證培訓收費,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價格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三條本辦法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解釋。

篇2

一、培訓機構招生對象及培訓內容

塔城市規模最大的四所機構中,小天鵝活動中心培訓對象是中小學生,不存在其他學員人群,開設的培訓內容為舞蹈培訓;天韻少兒藝術團是面向中小學生,主要開設舞蹈培訓;曼哈頓健身活動中心主要是分時段進行不同的人群培訓,周一至周五進行成人培訓,周末則主要是針對學生;杰帝是比其他三所規模要相對小些,是一所舞蹈類的培訓機構。綜合性培訓機構分為培訓內容的藝術綜合及培訓內容兼具學科性質的綜合性。比如,曼哈頓是一個綜合性的培訓機構,它的培訓不僅僅只是針對青少年,其中更大一部分的是成人培訓。瑜伽培訓、形體培訓、瘦身健身是最主要的三個部分。春蕾培訓中心是一種綜合性的培訓機構,它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學生,進行學科類培訓及藝術培訓。

二、培訓機構的師資現狀

(一)師資基本情況1、教師來源。通過調查了解,塔城市藝術培訓機構的教師來源主要是藝術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文工團演員、業余文藝愛好者三大類。師資來源途徑不一,并不是由相關專業畢業生和具有教師資格的人來擔任。2、教師學歷及專業。塔城市藝術培訓師資力量整體不高,機構間差異較大。從事藝術培訓的教師來源不一,專業、學歷水平不同。通過調查發現,藝術專業的人員專職從事培訓工作的人數不多,大部分為兼職工作。從學歷來看,高學歷,如,研究生及低學歷大專以下都為0,在學歷上沒有出現太低的情況,也幾乎沒有藝術類專業的本科生。3、教師年齡及培訓教齡。目前塔城市藝術培訓機構中的年齡趨向年輕化,通過調查發現,40歲以上的人數只有兩人,占總人數的3.5%。

(二)機構對師資的管理情況1、教師聘用情況。對教師的選聘、任用制度不規范。招聘教師過程簡單,比如,教授舞蹈的教師,讓他們跳個舞,或者看看他們的畢業證書。機構與受聘教師間并未簽定合同,只做口頭上的約定。未建立教師檔案,對教師的學歷、工作經驗、工資要求在選聘中以個人簡歷的形式做初步了解。針對教師教學的情況,如,教學經驗、教學水平、教學方式、專業程度等并未做進一步的了解。對于教師的管理,在聘任的時候,會讓教師填寫一份簡歷。在教師任教的期間,除了關注教師的考勤外,其他的管理則相對較少,如,教師的再發展及再培訓是較少做為管理內容要求的。2、教師教學管理情況。對于學生在培訓課堂上的表現,教師給予的關注、評價、鼓勵明顯不足。他們認為課堂組織教學是學校教師應該做的事情,他們信奉的是嚴師出高徒。那么對于中小學生每周只進行一次的課外藝術活動來說,給予較高的要求往往會適得其反,或許根本收不到效果。

三、中小學生校外藝術培訓機構的管理情況

(一)培訓機構監管情況1、政府監管情況。在調查中發現,非法張貼廣告招生、無證私自掛牌的藝術培訓機構充斥著市場。塔城市藝術培訓機構共12所,其中只有兩所機構是合法的掛牌機構。一所是公辦性質的機構(群藝館)由政府管理,另一所是曼哈頓健身中心,它由工商部門批準掛牌。其他的10所藝術培訓機構均為自行懸掛廣告牌。2、業內監管情況。據調查了解,目前塔城市并沒有專門的培訓業內監管。培訓機構沒有行業協會,各個培訓機構間的聯系比較少,同行業間管理無序,行業內部沒有管理規范。

(二)培訓機構管理制度制定情況1、內部事務管理制度。目前培訓機構管理者一人兼具多職的情況存在。后勤管理、財務管理、衛生管理、考勤管理、教學管理都由管理者一人承擔,尚未形成統一的制度規范條文。2、學生管理制度。對學生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如,機構管理者并未建立學生檔案,學生管理停留在安排課及學生學費交納方面。

篇3

    經濟體制的轉變和工商管理理念的普及給現代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使企業管理的指導思想發生了較大的轉變。企業的追求不再單單是經濟效益的提高,除此之外還有社會責任的承擔和踐行。例如,在企業的運行過程中應積極貫徹科學發展觀,合理配置資源,發展綠色節約型經濟,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讓企業價值體現在更人文化的領域。

    二、企業工商管理應如何在未來發展中健康有效地進行

    (1)培養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為管理工作的進行提供人力保障。參加工商管理課程培訓是企業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徑。工商管理的興起,使得工商管理培訓也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行業,選擇好的培訓機構,是企業培養人才的基本步驟。首先,要注重工商管理培訓機構的業務素質,選擇高質量的培訓機構。第一,培訓機構要有堅硬、成熟的理論基礎,理論基礎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員學習的效果;第二,培訓機構的培訓師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深入淺出,能夠讓學員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第三,要避免“紙上談兵”現象的產生,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合理地引導學員學以致用。其次,注重并提高工商管理學員的學習質量。企業派送的工商管理培訓學員往往是企業中的翹楚,他們在單位中的領導地位很容易造成他們思想上的懈怠,認為自己已經能夠很好地做好管理工作,對于培訓的進行也是敷衍了事,更別說將管理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了。這種現象的產生不僅浪費企業的財力,更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企業在選擇管理培訓人員時,要幫其樹立正確的學習心態,使培訓效果能夠得到最大的體現。

    (2)制定并執行嚴謹的管理制度,使企業管理工作的進行有章可循。企業有了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還不夠,還必須有科學嚴謹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因為管理制度是包含著責、權、利的綜合體,其次它又是激勵和懲處的依據。這就要求制度的制定要有嚴謹的科學依據,要有讓人信服的組織機構,這是企業能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企業能夠依章辦事、恩威并施的基本條件。

    (3)企業要注重制度的人性化建設。“以人為本”是社會的主旋律,在企業的管理中亦然如是。因此,企業在進行制度建設時,一定要滲透企業對員工的人文關懷。作為管理者需要適度的修改制度,增加制度的人性化層面,以制度的剛性管理為必須,以制度的人性化變通為補充。所以既要把制度制定的好,又要不失制度的人性化關懷,這才是中國企業在未來管理中需要不斷解決的問題。

篇4

丁明干強調,下一步我們要加強培訓機構的監督管理,嚴格把好準入關,加強煤礦安全培訓機構建設,狠抓煤礦全員安全培訓工作的落實。

筆者在會議上還了解到為了增強煤礦安全培訓監管工作實效,福建煤監局通過四項舉措,使煤礦安全培訓工作在福建順利開展。

一是加強安全培訓機構建設。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和我省煤礦實際,制定了《福建省煤礦安全培訓機構資質認定和監督管理實施辦法》、《關于規范全省煤礦安全培訓秩序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按照“統一規劃、穩步推進、規范管理”原則,嚴格煤礦安全培訓資質認定和復審,培育發展煤礦安全培訓機構;嚴格按照資質要求選配教師,初步建立了一支專業齊全、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嚴格按照培訓機構的考核認定條件,督促各培訓機構增加投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教學條件。目前,全省認定二、三、四級資質煤礦安全培訓機構48家,其中:二級資質培訓機構2家、三級10家、四級36家。

二是加強安全培訓機構監管。規范對安全培訓工作的管理,出臺《關于加強和規范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資格證書及煤礦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煤礦企業三項崗位人員安全資格證申辦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加強培訓教學組織、考核發證的管理和監督。合理劃分培訓資源,對二、三、四級資質培訓機構的培訓對象和范圍進行明確劃分,并要求各培訓機構加強自身建設,全面建立教師崗位職責、教學管理、學員管理、后勤管理等多項管理制度,并從日常教學管理、學員考勤入手,把各項管理制度落實到位。規范培訓考核發證工作,按照“教考分離、統一標準、分級負責”原則,對全省“三項崗位人員”培訓全面實行教考分離,加強考試題庫的建設和管理,建立了種類齊全、標準統一、內容豐富、難易適度、符合要求的試題庫。

三是加強煤礦從業人員安全培訓。以增強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和技能為目標,對煤礦在崗從業人員開展經常性安全教育培訓,對新工人則嚴格按規定學時開展安全培訓,尤其是抓好煤礦輪換工、農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訓。經過嚴格培訓和考核,煤礦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決策和部署及我區經濟發展戰略,以及《XX區2009年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的精神,強化責任,狠抓落實。按照“政府推動、部門監管、機構主辦、農民受益”的原則,以提升培訓層次,強化培訓質量為抓手,以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水平,大力促進就業為目標,不斷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二、工作目標

全年我鎮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合格人數100人。組織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取得相應《職業資格等級證書》50人。

三、培訓對象

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且就業愿望的登記失業人員及進城求職的農村勞動者。

四、工作措施

1、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堅持培訓與就業相結合的方針,結合人力市場供求狀況,以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定點機構為培訓主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

2、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對已參加培訓,經過考核,理論知識和操作水平達到國家職業標準的農民工,發給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嚴格程序,規范操作,確保鑒定質量。

3、落實農民工培訓補貼政策。對已參加培訓并取得相應等級《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民工,給予一次性培訓和技能鑒定補貼。補助標準和補助程序按XX市財政局、勞動保障局《關于印發〈XX市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暫行)〉的通知》(X財社[2009]X號)、《關于市直農民工培訓補貼資金撥付有關問題的通知》(X勞社秘[2009]X號)執行。同時,要切實建立農民工培訓資金補貼與培訓質量、培訓成效掛鉤的工作機制,確保培訓補助和鑒定資金發揮最大效應。

4、強化就業服務。免費用工信息、辦理求職登記、開展職業介紹等相關業務加強與用人單位的交流和溝通,千方百計的共同做好農民工培訓后的推薦就業工作,引導其就近就地就業或有序流動。

5、夯實工作基礎。不斷健全完善農民工培訓各項管理制度,進一步促進和夯實農民基礎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培訓機構公示制度。將定點的農民工培訓機構和培訓工種(專業)向社會公開,公布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承諾以及師資配備情況,方便農民工查閱和了解,接受社會各界監督;二是建立健全基礎臺帳管理制度。培訓機構要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基本情況、技能培訓情況、技能鑒定情況、培訓后就業情況等各項基礎臺帳。

五、工作要求

1、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民向城鎮產業工人轉化,以成為必然趨勢,同時也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而要實現這種轉移轉化,就必須讓大量農民通過培訓擁有一技之長,從而在競爭中實現擇業和就業。因此,各單位一定要從大局出發,充分認識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成立組織、統籌規劃,通力協作,確保我鎮技能培訓工作按質、按量如期完成。

篇6

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第二年,抓好新一年的煤礦教育培訓工作,是夯實煤礦安全生產基礎,確保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根據市、區煤炭局2011年工作意見關于加強教育培訓工作的要求,現就區局進一步加強煤礦全員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提出意見如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堅持聯系實際,進一步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科學化水平;提升培訓質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落實培訓責任,加強煤礦日常檢查中對安全教育培訓開展情況及持證上崗情況的監管力度。

2、主要任務。加大對國務院和省、市政府一系列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相關法規、規章和標準的學習宣傳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市煤炭管理辦法》;要強化煤礦主體責任落實,促進企業依法依規開展職工安全培訓,確保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班組長依法培訓,做到持證上崗;要強化應急培訓,提高現場作業人員防災避災與應急處置的能力;不斷改善培訓機構辦學條件,建立健全安全培訓師資庫和各類題庫,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推動教育質量提高;要完善制度建設,嚴格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建立安全培訓長效機制;加強對兩處四級培訓機構的監管,大力推進教考分離,集中整治培訓走過場和持過期證件上崗行為,堅決杜絕未經培訓上崗和無證上崗現象。

3、強化管理,加大監管力度。充分發揮區局對煤礦企業及兩處四級培訓機構教育培訓工作的監管作用,加強對兩處四級培訓機構建設及培訓開展情況的督查。煤礦企業要成立培訓工作領導機構,必須有一名領導班子成員負責培訓工作,并配有專人負責日常工作。

4、加強對持證上崗情況的檢查。區局每月進行一次培訓專項檢查,對未經培訓上崗、培訓考試不合格上崗、培訓組織不認真、考試作弊、試卷雷同及持過期證件上崗的行為嚴肅查處。

5、規范培訓材料上報及全員培訓考核發證工作。煤礦企業在規定的時限內認真做好“三項崗位”人員和班組長參加培訓的相關資料上報工作,按時培訓,確保100%完成培訓計劃;區局對兩處四級培訓機構的辦班計劃(特別是新工人和轉崗職工的辦班計劃)、課程安排進行審核,監督教學管理,進行現場聽課、監考,督導培訓機構按規定的培訓內容和時間進行教學。全員培訓由區局審核發證報市局備案。

6、強化應急救援培訓。要將煤礦應急預案培訓、停產撤人演練作為教育培訓監管的重要內容,突出抓好“調度員10項應急處置權”和“三分鐘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員”的學習培訓,確保職工熟知防災避災與應急處置知識,在遇險時安全迅速撤離。

7、強化全員安全培訓。煤礦企業要建立健全“三項崗位”人員和班組長及一般從業人員的培訓檔案,實現檔案電子化、信息化和紙質檔案一人一檔,試卷集中存檔備查。適時開展各種培訓,認真及時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確保員工熟知崗位操作規程,準確進行崗位描述,要對安全薄弱人員進行重點幫教。

二、規范辦學,提高教學質量

8、促進標準化建設。督促兩處四級培訓機構按照審查標準,對培訓教室、微機室、安全教育展室、檔案室、圖書閱覽室、實驗室、實訓基地(場所)、師資配備進行完善更新升級。積極推廣運用“三維模擬動畫培訓系統”和優秀教材,聘任專業結構合理、數量質量滿足工作需要的專兼職優秀教師。

9、完善培訓管理規劃。培訓機構要完善制度,規范流程,嚴把培訓、考核質量關,形成培訓、考核、發證、反饋的閉環管理,杜絕缺課、替學和作弊代考現象,切實保證培訓實效。實行教考分離,培訓機構考點要安裝視頻監控并與區局、市局聯網。

10、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樹立“大培訓”觀念,突出各類人員在學習培訓中的主體地位,強化培訓需求導向,真正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結合地方煤礦實際,多講案例,開展特色教學活動,實現培訓內容規范化、方式多樣化、手段現代化、管理信息化。

三、健全制度,建立長效機構

1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各煤礦要堅持“管理、裝備、培訓”并重原則,把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作為“雙基”建設的重要內容,培訓機構把提高教學質量和培訓效果貫穿于安全教育培訓的各個環節,建立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確保人員經驗到位、機構建設到位、計劃落實到位。

12、健全安全教育培訓責任體系。煤礦企業培訓管理機構要負起責任,按時有質量地完成市、區交辦的各項培訓任務,逐步形成由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培訓職能科室全面負責,培訓機構具體實施,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的安全教育培訓責任體系。

13、注重安全文化建設。通過發放安全手冊、建設文化長廊、開展崗位練兵、舉辦知識競賽和技術比武等有效形式,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積極推進“白國周班組管理法”、“安全作業崗位自我描述管理法”等先進經驗,結合各自實際不斷拓寬思路,創新方法,充分發揮教育培訓工作對安全生產的促進作用。

篇7

教師培訓文化的精神內核包含法制文化、求是文化、管理文化、課堂文化、進取意識、服務理念六個方面,它們是保證培訓質量,落實培訓實效,提升培訓水平,促進教師培訓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手段。構建教師培訓文化可以從確立共同價值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形成特色活動體系、激發培訓者工作熱情四個方面切入。

關鍵詞:

教師培訓;培訓文化;構建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教學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培訓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教育部令第7號)等文件明確指出:通過教師培訓,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中小學教師培訓經費列入各級政府預算,各級政府“按照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足額專款用于農村學校教師培訓。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從2010年起,每年由中央財政投入5.5億元支持“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的實施。由于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我國教師培訓規模不斷擴大,教師培訓的層次和內容不斷豐富,教師培訓工作開始走上走專業化、精細化的發展道路。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間教師培訓的工作意見》中指出,我國將建立教師培訓機構認證制度,對培訓機構及培訓者提出具體從業要求。教師培訓機構要結合ISO10015國際培訓標準和國家認證條件,加快機構自身專業化建設,提升機構核心競爭力,實現機構自身可持續發展。教師培訓的專業化涉及到組織機構的專業化、管理團隊的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培訓職能的專業化和培訓文化的特定化,而其核心在于形成特定的教師培訓文化。本文擬對教師培訓文化問題作一些粗略的探討。

一、教師培訓文化的內涵及主要內容

(一)教師培訓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指某一社會里人們所共有的,由后天獲得的各種觀念、價值的有機整體,是人們心中一種約定俗成的標準,是深深影響人們思想、行為和習慣的一種內驅力。培訓文化的概念是由美國培訓與發展協會最先提出。他們認為:培訓文化是衡量培訓工作完整性的工具,更是考查培訓組織中培訓發展現狀的重要標志。成熟的培訓文化能系統的將培訓與組織目標和組織戰略相結合,形成知識、技能、態度三位一體的培訓內容,建立完備的培訓信息系統,強調對培訓需求的滿足和對培訓效果的評估,是部門組織與個人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師培訓文化是指培訓機構或學校在培訓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培訓者和參訓人員所認同、遵守,并帶有本機構特色的培訓理念、培訓作風和培訓規范的總和。教師培訓文化包含四個方面的因素:1.可觸知的具有物質實體、文化實物的物態文化層;2.在實踐中組建的各種社會行為規范的制度文化層;3.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行為模式的行為模式層;4.在社會意識活動中孕育出來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的心態文化層。教師培訓不僅能提升參訓學員專業技能、提高參訓學員學科素養,強化參訓學員師德理念,而且能幫助參訓者進行人文自覺與心靈家園的回歸。教師培訓“要促成教師從靈魂到文化、從個性到精神、從理念到行為的全面提升”,培訓的過程也是培訓文化浸潤、建構的過程。優秀的教師培訓文化可以增強培訓團隊的凝聚力,可以促使培訓團隊成員自覺自愿地參與培訓工作,可以培養培訓團隊成員對培訓機構價值觀的持久認同感,從而使培訓團隊成員主動融入到培訓工作之中。

(二)教師培訓文化的主要內容

教師培訓工作依據“需求導向、項目驅動、能力本位、學員中心、專家引領、親情服務”的指導思想展開,與之相適應的教師培訓文化的也應該是多層面、多維度的,內容十分豐富。根據筆者的體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概括:

1.依規辦事的法治文化。

現代文明社會是法治的社會,辦事要依規依法。尤其是對有文化,重公平、講正義的參訓教師群體更要依法依規辦事。《教師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一系列法規文件的出臺,為教師培訓提供了充分的法律法規的保障。因此,在教師培訓過程中我們必須嚴格按照以下程序來開展工作:(1)要在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完善各項培訓制度,按照上級的有關文件和規定進行培訓。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培訓工作的指導文件和管理規定,是組織培訓的主要依據,也是每位教師參加培訓的依據。文件對培訓的內容、方式、課時和收費等方面的規定,培訓機構必須遵照執行。(2)要嚴格按照學校制定的培訓規定辦事。在培訓過程中要自始至終按照培訓制度的規定,嚴明紀律,公開、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位學員,這樣才能樹立培訓者的威性,讓學員明確自身的責任與權利,讓法制文化深入人心。(3)要讓每位參培教師都了解國家教育法規與政策。了解教師培訓的規定與要求既是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給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賦予的權利與義務。了解培訓政策法規、遵守培訓政策法規、嚴格執行培訓政策法規,讓培訓政策法規深入人心,教師培訓工作才能健康有序的進行。

2.聯系實際的求是文化。

立足現實,針對需要,務求實效是培訓工作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做好培訓工作的關鍵。在培訓過程中,只有深入一線了解基礎教育現狀、了解學員最真實的需要,“想學員之所想,培學員之所需”,緊密聯系教育教學實際辦培訓,培訓工作才有針對性,培訓課堂才能激發參訓學員的激情,并吸引學員積極參與互動。無論是培訓前期的需求的調研,還是培訓中的實踐教學與研討、培訓后的跟蹤與評價,都要在“實”、“是”二字上下功夫。要逐步培育并形成緊密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教師培訓求是文化,讓教師培訓工作具備一定的、可以傳承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內涵。

3.精細科學的管理文化。

管理是培訓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管理出效益。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各級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培訓機構——送培單位——參培教師形成了一個管理鏈條。作為教師培訓機構,必須確保鏈條的每個環節的正常運轉。既要注重大鏈條銜接,更要注重小環節的完善,有道是“細節決定成敗”,在培訓過程中決不能忽視任何細節。根據筆者的經驗,加強精細化管理有兩項工作必須首先落實到位:(1)構建“四位一體,三級聯動”的管理體系。充分發揮教師培訓機構的紐帶作用,緊密聯系上下兩端,使之形成一個有效的整體。通過彼此之間的溝通、融洽、默契,形成一種嚴密有效的培訓管理體制機制。教師培訓機構既能及時反映下面學校和教師對培訓工作的要求、建議,又能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當好參謀,并認真貫徹落實好上級的培訓精神和指示,做讓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滿意,讓送培學校滿意,讓參培教師滿意的培訓。(2)制定精細規范的培訓制度。從教師培訓項目管理工作出發,對參加培訓教師的需求調查進行管理,對培訓課程、授課教師、培訓學員、培訓資源、培訓經費、培訓實理和學員考核評估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制度進行細化設計,構建一套完整的培訓管理制度體系,為開展精細化培訓工作提供思路和操作范本。精細科學的管理文化建設是教師培訓文化建設的基本保障。

4.研修互動的課堂文化。

新課程提倡師生互動,要求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師培訓更應該如此。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教師〔2013〕6號)明確提出:“培訓方式要針對教師學習特點,強化基于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培訓環節。通過現場診斷和案例教學解決實際問題,采取跟崗培訓和情境體驗改進教學行為,利用行動研究和反思實踐提升教育經驗,強化學員互動參與,增強培訓吸引力、感染力。”教師培訓學員是具有專業思想和能力的教師,是培訓中最可寶貴的資源,必須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調培訓課堂的互動,是構建課堂培訓文化的核心內容。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可以讓學員聯系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來相互交流,讓學員成為課堂交流的主人。可創辦培訓簡報,并將其作為培訓課堂的一個延伸、培訓工作的一個窗口,讓學員有交流學習生活的園地,有展示才華的舞臺。可以開展課例研修,深化課堂教學,進行師生深層互動,提升培訓效果和品位。研修互動的課堂文化建設是教師培訓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

5.終身學習的進取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社會,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特別是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和進取精神。成功的教師培訓“將不被看作是‘造就’教師,而是幫助、支持和鼓勵每個教師發展他自己所看重、所希望增加的教學能力及站指導地位的被普遍認可的精神,將是把學習本身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培訓過程中,打造終身學習的進取意識,利用環境的創設,營造終身學習的強大氛圍,促進終身學習意識的形成。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進取意識培育是教師培訓文化建設的核心理念。

6.學員至上的服務理念。

愛因斯坦說:教師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教育就是一種服務,教育需要服務意識,教師更需要有服務意識。教師要增強服務意識,這是時展的需要。作為培訓機構的培訓者,要以身示范,對學員熱情周到地服務。服務就是管理,良好的服務意識、服務態度、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是保證科學化管理和培訓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和條件。熱情細致賀人性化的服務理念建設是教師培訓文化建設的永恒追求。

二、構建教師培訓文化的意義

(一)保證培訓質量,落實培訓實效

優秀的培訓文化、共同的價值觀可以促使參培者和培訓團隊成員自覺自愿地參與培訓工作,可以增強培訓團隊的凝聚力,可以培養培訓團隊成員對團體價值觀的持久認同感,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培訓雙方,有效保證培訓質量。

(二)提升培訓水平,增強培訓能力

教師培訓文化建設,是衡量教師培訓機構整體水平和辦學實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提升培訓水平也是教師培訓機構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培訓文化建設把培訓視為機構發展和個人發展的有效途徑。要求管理者把培訓活動、培訓機構或學校發展目標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把搞好培訓當成所有管理者的共同職責。圍繞培訓這一中心工作,要重視對培訓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的建設;要以戰略的眼光看待培訓事業;要建立完備的培訓信息系統;要根據需求制訂系統性、可行性的培訓方案;要制定特定的培訓模式、程序化的培訓過程;要加大對培訓設施、設備的投入,改善培訓的條件;要加強培訓制度建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各種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這些都能極大程度上提升培訓水平,增強培訓能力。

(三)促進教師培訓的專業化發展

經濟社會的發展必然導致社會分工趨向于精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教師培訓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是專業人員從事的專業活動。在教師培訓項目的開發、教師培訓計劃的制訂、培訓項目的運行管理以及培訓質量的監控等方面,其科學化、專業化的程度也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培訓必須走專業化的道路。教師培訓的專業化的核心在于形成特定的教師培訓文化,優秀的教師培訓文化構建能有效促進教師培訓的專業化發展。

三、構建教師培訓文化的主要途徑

教師培訓文化作為培訓機構特色培訓理念、培訓作風和培訓規范的總體呈現,它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一朝一夕形成,它是一個不斷積淀、不斷發展與創新的過程,它升華于理念,沉淀于制度,落實于行動。需要方方面面的協調和長期堅持。要構建和諧積極的教師培訓文化,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一)確立共同價值觀

共同的價值觀是形成教師培訓文化的前提基礎,培訓機構在教師培訓活動中將培訓共同體中個人“理想”與組織“愿望”完美結合,最終形成組織的“共同愿景”,積淀生化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審美情趣、思維方式,這是構建積極和諧的教師培訓文化的前提條件。構建教師培訓文化首先要確立共同的價值觀如:終生學習的理念、一切為了學員的理念、學員至上的意識等等,并將這些價值觀念內化為組織培訓文化的精神內核。

(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建設是培訓文化建設的落腳點,在培訓文化建設過程中起引導規范作用。培訓制度包含組織制度、運行制度、考核制度、評價制度、保障制度等,主要是涉及到教學、管理等各個培訓環節的制度,如培訓工作流程、上課與考勤制度、評教評學制度、聽課評課制度、教學科研制度、獎懲制度、學員學籍檔案管理制度、后勤服務管理制度等。沒有嚴密規章制度的保駕護航,就不可能達到好的培訓效果,更談不上培訓文化的構建。

(三)形成特色活動體系

特色活動體系是教師培訓文化的核心,沒有特色活動體系的支撐教師培訓文化則失去其存在的內核,它是內在價值觀的外顯途徑與方式。培訓學校或機構應著手構建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動,使之成為培訓雙邊學習和展示的共同舞臺。這些活動可以分為日常活動和特色活動兩部分。日常活動如要求教師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教研教改活動、評優評先活動等,特色活動是培訓機構根據辦學特色,開展具有獨創性的活動,如讀書活動、崗位練兵、科研論壇、興趣小組活動等。這一系列活動,不僅在形式上充分體現了培訓機構文化,而且為廣大培訓者和學員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臺。

(四)激發培訓者熱情

培訓者是培訓文化的建構者,是培訓目標的具體實施者,培訓教師的教學觀、價值觀直接影響培訓質量,甚至影響培訓目標的實現。激發培訓教師的積極情感,使之成為培訓文化建設的主要推手,是形成健康的培訓文化,促進培訓事業快速發展有效途徑。

作者:何君輝 單位: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初等教育系

參考文獻:

[1]王凱.教師學習:專業發展的替代性概念[J].教育發展研究,2011,(2):58-62.

[2]宗建華,李海濱.構建培訓文化,提高培訓質量[J].經濟師,2012,(11):282-283.

[3]張慶芳,張一春.教師培訓文化的現狀及建設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8,(3):70-73.

篇8

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培訓管理過程主要有三個階段,即開發管理、過程管理、后期管理,每個階段、過程所涵蓋的內容都非常系統、細致。一是開發管理。開發管理是繼續教育培訓的前提,主要包括繼續教育培訓的市場可行性分析、明確培訓目標、確定培訓主要對象、授課教師的選取以及確定招生宣傳方案,培訓方案、培訓地點的選擇與確定等相關的問題。二是過程管理。

過程管理主要指教與學全過程的監督與檢查,確保規范、有序、有效地完成繼續教育培訓,對學員來說,主要是對他們的學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程考核,以及課程畢業設計等情況進行跟蹤、了解、管理,對任課教師來說,主要涉及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情況,進行跟蹤、了解、反饋、管理。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培訓的總結評估、資料存檔工作,培訓結束之后的總結必不可少,只有總結才能總結經驗教訓,才能發現培訓過程中的一些優勢做法,才能為今后的培訓積累寶貴的經驗。同時,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培訓學生名單、成績檔案、培訓授課教案、考試試題等材料。

二、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培訓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培訓管理內容所涉及的三個過程,涵蓋面廣,牽涉到學校很多個部門,比如招生計劃主要由培訓處完成,教師的安排由教務處、甚至需要院系來配合,所以培訓需要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否則很難做好。因為過程復雜,也就暴露出很多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繼續教育培訓的工作實際,就目前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培訓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一是機構身份不明。高職院校關于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身份、職責沒有統一的規定,有些高職院校培訓機構從屬某個院系,有些從屬于機關,如果把它作為院系的一個機構,基本上很難發揮它的職能,會出現上下協調溝通不暢,學校資源很難整合,運行效率低,服務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職院校只是把培訓機構作為創收的主要來源,無視專業分散、學員學歷參差不齊等問題,完全喪失培訓機構本身應有的職能,嚴重挫傷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辦學積極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職院校沒有充分認識到繼續教育培訓的重要性,沒有真正重視學校的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也就疏于對繼續教育培訓的管理,沒有相關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沒有信息反饋的暢通渠道,沒有工作的有效監督等等,事實上,繼續教育培訓必須要有規范的管理和優秀的教學質量,才能贏得激烈的市場競爭,因為繼續教育培訓面臨學歷水平低、生源構成復雜等困難。三是師資力量薄弱。部分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培訓的師資力量相當薄弱,大部分學校都沒有專職的繼續教育培訓的教師,都是在學校正常教學任務的教師安排好了之后,才會安排繼續教育培訓的課程教師,沒有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繼續教育培訓師資隊伍,另外因為部分高職院校對教育培訓思想上不重視,這方面的教師招聘流程標準不透明、不公開,導致管理師資力量也非常薄弱。

三、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培訓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徑

針對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培訓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這項工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重視。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繼續教育培訓在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確機構所承擔職責和歷史使命,要給予相應管理機構職權,教育培訓機構主要負責人更是要端正認識,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在職業教育領域的資源優勢,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學校和社會對繼續教育的認識。二是完善制度,嚴格管理。

逐步完善繼續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據學校實際,可以考慮實行教育培訓分級管理架構,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只是作為職能部門進行監管,所有的教學組織與管理由下一級的院系繼續教育機構完成,學校的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只是作為職能部門對教學效果、學員的滿意程度等進行跟蹤、考核,確保教學質量。同時要經常舉辦繼續教育培訓的研討會,總結過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三是加強培訓,提高業務能力。為了提高繼續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水平,應該定期組織繼續教育的管理人員與教師進行培訓,比如講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識,更新教學手段,提高師資水平、業務能力,努力建設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篇9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決策和部署及我區經濟發展戰略,以及《區2009年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的精神,強化責任,狠抓落實。按照“政府推動、部門監管、機構主辦、農民受益”的原則,以提升培訓層次,強化培訓質量為抓手,以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水平,大力促進就業為目標,不斷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二、工作目標

全年我街道組織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合格人數200人。組織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取得相應《職業資格等級證書》100人。

三、培訓對象

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且就業愿望的登記失業人員及進城求職的農村勞動者。

四、工作措施

1、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堅持培訓與就業相結合的方針,結合人力市場供求狀況,以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定點機構為培訓主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鼓勵企業自行組織或委托定點培訓機構,開展在崗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使農民工不斷適應企業對崗位技能的要求,促進穩定就業。

2、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對已參加培訓,經過考核,理論知識和操作水平達到國家職業標準的農民工,發給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嚴格程序,規范操作,確保鑒定質量。

3、落實農民工培訓補貼政策。對已參加培訓并取得相應等級《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民工,給予一次性培訓和技能鑒定補貼。補助標準和補助程序按市財政局、勞動保障局《關于印發〈市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暫行)〉的通知》(池財社[2009]60號)、《關于市直農民工培訓補貼資金撥付有關問題的通知》(池勞社秘[2009]105號)執行。同時,要切實建立農民工培訓資金補貼與培訓質量、培訓成效掛鉤的工作機制,確保培訓補助和鑒定資金發揮最大效應。

4、強化就業服務。以統籌城鄉就業為目標,在區人力資源市場設立專門“窗口”,為農民工提供“一站式”服務:免費用工信息、辦理求職登記、開展職業介紹等相關業務。緊緊圍繞我區招商引資項目和企業用工需求,積極組織用人單位“技能”崗位對接活動。各定點培訓機構也要根據自身培訓工種的行業特點,加強與用人單位的交流和溝通,千方百計的共同做好農民工培訓后的推薦就業工作,引導其就近就地就業或有序流動。

5、夯實工作基礎。不斷健全完善農民工培訓各項管理制度,進一步促進和夯實農民基礎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培訓機構公示制度。將定點的農民工培訓機構和培訓工種(專業)向社會公開,通過培訓機構網站、就業服務網絡等窗口,公布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承諾以及師資配備情況,方便農民工查閱和了解,接受社會各界監督;二是建立健全基礎臺帳管理制度。定點培訓機構要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基本情況、技能培訓情況、技能鑒定情況、培訓后就業情況等各項基礎臺帳。三是建立健全質量驗收和績效考核制度。實行開班前驗證、培訓中檢查、培訓后核查的工作機制,對定點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進行檢查驗收,并通過電話咨詢、走訪查問等方式,對參加培訓農民工進行抽查,了解培訓情況,每次抽查人數不少于培訓總人數的20%,對于農民工培訓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培訓質量高的、深受農民工歡迎的定點培訓機構將予以通報表揚,對于發現存在問題的,限期整改;四是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將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作為我區就業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對農民工培訓工作的督查,勞動保障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對各定點培訓機構、技能鑒定機構的培訓鑒定服務情況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以確保培訓成效和農民工培訓工作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6、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在做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工作的同時,要建立健全農民工維權和保障工作機制,積極推行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工作模式。按照《勞動合同法》要求,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和最低工資標準,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參加養老、醫療、工傷保險有關政策規定。規范勞動力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違法中介行為,嚴肅查處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等不良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五、工作要求

1、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民向城鎮產業工人轉化,以成為必然趨勢,同時也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而要實現這種轉移轉化,就必須讓大量農民通過培訓擁有一技之長,從而在競爭中實現擇業和就業。因此,各單位一定要從大局出發,充分認識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成立組織、統籌規劃,通力協作,確保我街道農民工職業培訓工作按質、按量如期完成。

篇10

[關鍵詞]公務員培訓;多元化發展;市場化運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30

[中圖分類號]D6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4-0-01

在我國,公務員的培訓是直接由國家各級政府的人事部門進行統一管理的,人事部門對公務員培訓的內容、任務、資金等方面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管理,更是壟斷了所有公務員培訓資源。這樣就導致無法合理分配資源,造成巨大浪費,而且也限制公務員的發展。此外,還存在培訓工作的效率低、效果差等問題。我國加入WTO后,對公務員培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以計劃為主的公務員培訓方式已經不再適應市場的需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要求培訓工作逐漸走向市場化、國際化,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中國在國際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力,這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完全市場化既不符合我國的國情,也不能滿足公務員培訓的實際需求,因而,我國的公務員培訓只能是有限市場化。同時,公務員有限市場化的管理與運行體制的建立,離不開我國的經濟制度、教育制度等。

1 轉變培訓觀念,積極發展公務員培訓市場

我國的公務員培訓通常是由人事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和負責的,但人事部門對于其所承擔的培訓工作并不是很擅長,而且壟斷了所有的公務員培訓機構,這就導致這些機構缺乏市場競爭力。再加上人事部門缺乏相應的培訓資源、培訓設備、培訓教師,使公務員培訓的效果始終不佳,從而阻礙了公務員的進一步發展。面對這種情況,政府部門應該樹立把國家公務員作為人力資源培養的重點的觀念,把公務員培訓的工作當作是政府長期的、最為有效的投資工作,首先要改變傳統的培訓觀念,做到從思想上、行動上和觀念上全面支持公務員培訓工作,積極發展公務員培訓市場機構。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個培訓機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已經趨于白熱化的階段,促使國家開始重視公務員培訓。而要建立公務員培訓市場機構,首先要從制度上保障市場化機構能夠持續、長期、健康的發展。各個地區的人事部門應該相應地制訂該地公務員培訓的具體方案和計劃,并且嚴格按照實施方案,充分利用各種培訓資源,積極調動當地的黨校、行政學院和培訓機構,配以優秀的師資力量,做好培訓課程的設計和授課,要真正落實到位,落實到每一個部門。

2 改變管理體制,建設有中國特色公務員培訓市場

我國傳統的公務員培訓管理機制比較復雜,而且呈多元化:以中央組織部為核心的部門對公務員培訓進行管理;以各地區行政學院和黨校為核心的部門對公務員進行施教業務管理;以教育系統為核心進行成人培訓機構管理;企業事業單位中設置人事培訓管理部門。目前,這種復雜而又缺乏統一規劃、統一指導的管理制度,導致公務員培訓工作變得相當混亂,甚至有的培訓機構以培訓的名義牟取暴利,這嚴重影響了我國公務員培訓的質量。為此,改變公務員培訓管理制度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為了促進我國公務員培訓市場化的良性發展,各培訓管理機構與施教機構應該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相互監督,從大局出發,真正以提高公務員水平和培訓質量為重要目標。主管全國公務員培訓工作的人事部門,應該做好本地公務員培訓的管理工作。然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雖然公務員培訓工作是由政府管理的,但由于培訓工作的量大、負擔重,導致政府部門許多事情都管理不過來,這時,就需要公務員培訓市場化。為此,政府部門就要做到真正地了解培訓市場的性質,熟悉培訓市場的流程,加強對培訓市場的管理,從而使各個培訓機構在激烈競爭中,優勝劣汰,降低培訓投資成本的同時,能夠提高培訓質量。

3 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促進公務員培訓市場化的良性發展

由于公務員培訓的對象來自各個地區,他們的年齡、文化水平,社會實踐都不一樣,而且在常年的工作中都對自己的工作都有了一定的思考與定位。因此,施教機構首先應該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層次和水平,以全面提高公務員的綜合素質能力和業務水平為培訓目標,對培訓的內容及方法進行整體的改革與創新。其次,培訓的內容應該圍繞政府的中心問題以及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展開。不僅傳遞基礎知識,也應該讓學員了解當下的國際與國內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情況,重點培養學員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各個事業單位或者政府部門,應該給予公務員到政府行政的管理部門或單位企業的管理部門進行實習的機會,通過實習,可以讓他們加強對管理工作的了解,熟悉工作的具體操作流程,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有利于促進公務員今后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時,隨著我國逐漸與國際接軌,應該加強對公務員英語的培訓,強化他們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從而為公務員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礎。

4 結 語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國政府此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新形勢下,公務員培訓也發生了新變化。隨著公務員培訓市場化的不斷深入,我國政府應采取措施規范我國的公務員培訓市場,提高公務員培訓的質量與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式亮.汲取國外經驗規范我國公務員培訓機制[J].中國公務員,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