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班招生宣傳方案范文

時間:2023-03-25 05:43: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培訓班招生宣傳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培訓班招生宣傳方案

篇1

關鍵詞:校企合作;實證分析;深度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2C-0038-04

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與互動,是職教建設和發展的根本規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提高職業技術教育質量、解決技能人才培養瓶頸的必由之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特別強調要“健全企業參與制度”“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要求“以創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為突破口……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度”。可以相信,校企共同辦職業教育必將成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新趨勢。

隨著上海大眾五廠落戶儀征,2011年6月該公司與儀征工業學校簽訂了《聯合招收冠名班協議》,雙方商定,采用中德合作、雙元制模式為期3年為企業培養150名關鍵崗位后備技術工人。本次合作雖然規模不大,但過程中處處體現出深層次合作帶來的觀念和方式的轉變、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乃至雙方利益的維護與糾結,值得深入總結和思考。

一、校企開展深層次合作的具體辦學實踐

(一)改革招生環節,把握校企深層次合作辦學先機

校企深層次合作辦學首先在招生中必須改變以往單純的學校招生方式。在此次校企合作中按協議規定,實行校企雙方聯合招生,以企業為主,學生通過各項考核后入學即準入職。

在招生過程中,由企業方即上海大眾提出生源招收標準,同時針對學生預報名情況,企業方組織車間、人力資源及培訓部相關主管和工作人員進行招收選拔。學校負責通過各類媒體對外冠名班招生信息,并安排招生人員進入各生源校進行宣傳。選拔分知識測試(筆試)、動手能力測試、小組面試和單獨面試四個環節(四個層級),完全由企業方負責,學校主要為選拔工作提供全程支持服務。

這種類似招聘的冠名班招生模式,真正實現了聯合招生,企業為主,初步確立了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導地位。

(二)開發課程教學方案,構筑校企深層次合作平臺

1.按照崗位類別,以典型任務分析確定教學內容。校企合作冠名班的教學中,針對招收專業(機電和汽車)在上海大眾的崗位分類進行典型任務分析,進而解析完成任務所需的主要能力,最終提出課程解決方案。

在課程方案中,企業以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方法能力、合作能力及專業能力為主要目標,骨干課程主要采用德國教程,按學習領域劃分進行教學。該部分教學采用理實一體化模式和“六步教學法”,均為任務驅動型及項目化、情景化教學方法,學習領域課程(課時)約占49%,通過項目制作、車間站點培訓、GF培訓等方式達到目標。

冠名班招生的兩個專業中,機電專業針對現代制造企業機電類設備操作管理員、質量監督員等5個職業崗位分析出機械零件加工、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等3個典型任務,以及繪圖識圖、整機裝調等24項工作技能,并提出以《機電設備控制技術》等6門課程為核心的教學內容,采用理實一體化模式教學,借鑒學習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建構思路,通過任務型、情景化載體實施教學;汽車專業以德國汽車教學14個領域(如車輛和系統的保養和養護、電氣和電子系統的檢查和修理等)為重點,以培養汽車維修人員的各項能力為核心確定教學內容,采用理實一體化模式,進行項目化、情景化教學。

2.實施聯合培養,通過項目管理達成教學質量提升。大眾冠名班采取學校、上海大眾及德國教育培訓機構等三方聯合培養模式,兩專業學制均為3.5年。按照學生畢業條件要求,除了領域化的專業學習訓練及企業培訓外,還安排了成人大專課程,道德、法律等公共素養課程,共4200學時(含在企業培訓)。工學交替安排在第一年,在企業平均每學期3周,第二年同第一年,第三年平均每學期10周,最后半年全部在企業。學生在企業期間主要在培訓師安排指導及學校教師配合下進行綜合項目制作、GF技能培訓、崗位輪轉認知實習等,采用或借鑒德國先進評價模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并取得中德雙方職業技能認證證書。

普通班級按照教學計劃,一般采用課程任務管理,管理主體作用較弱且偏重于行政性。在冠名班教學中,實施項目管理,管理主體是項目組,偏重于專業性,同時高度重視過程評價,強調知識的整合和綜合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從效果上看,專業化的項目管理使相關教學活動始終保持了較高的協調性和一致性,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的有機統一使冠名班教學過程始終保持了較好的質態,同時企業對教學管理的積極參與使得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達到了更理想的效果。

3.“六步教學法”引領課堂,初步實現雙元制本土化。基于行動導向和情景教學的“六步教學法”包括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是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下任務驅動型、項目化教學的一個具體教學方法。“六步教學法”課堂中,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強調學生主動探究和自主完成任務,重視教師對于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教程的二次開發,實現了理實一體化與“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高度融合。同時,德國外教在實訓中采用的“項目任務驅動”學習訓練方法,以及校企合作中企業對學生的專項培訓、學生項目實踐等教學模式的實施,較大程度地實現了職業教育中的“校”“企”雙元共同發揮作用。

在冠名班中采用的雙元制模式,雖然形式上仍是工學交替,但不同之處在于:一是冠名班的工學交替在三方制訂整體教學計劃時就已確定,其目標、要求、措施完全明確,這就杜絕了以往工學交替中存在的功利性,如學生幫助企業進行生產,企業付給學生一定報酬,現了在“工”與“學”即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思想目標一致。二是一定程度改變了普通工學交替在時間節點安排上受企業生產影響存在不確定性的現象,實現了工和學的連續性、完整性和系統性,基本消除了普通工學交替中存在的工學兩張皮的問題,使得學校、企業在學生教育教學上的要求不再互相背離和脫節。這樣的工學交替培養模式總體上符合德國雙元制的邏輯要求,可以認為是中國化的“雙元制”,或者說是德國雙元制的中國本土化。

(三)實施全方位師資培訓,為校企深層次合作提供有力支撐

校企合作冠名班師資是關鍵,在本次合作中對于教師能力提升工作高度重視,采取多途徑、多角度提升項目組教師的能力。一是學習培訓的提升。為滿足冠名班教學要求,學校、企業及德方積極組織項目組教師參加相關培訓,包括赴德國大眾觀摩考察,赴德國職業學校學習,請德國專家來校開設專業技術培訓、教學法培訓、“六步教學法”專項培訓等培訓班,參加國內相關培訓等。各種理論和實踐培訓對項目組教師拓展視野、積極實踐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二是實踐過程中的提升。項目組教師根據雙元制教學需要,分批深入上海大眾儀征工廠,熟悉其工作、環境、文化等,協同工程技術人員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分批達到德國證書考官要求,考取其資質,并參與對學生的考核;在一個周期完成后,教師們對領域教學已經非常熟悉,對“六步教學法”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學校同時在全校范圍內注重項目組成員的示范作用,通過組織觀摩外教上課,與項目組教師交流研討等,帶動全體教師專業思想水平、專業工作能力、教學實際效果等方面的有效提升。

(四)創新學生管理模式,開辟校企深層次合作新途徑

在校企合作冠名班的學生管理方面,重點做好以下四點。

1.強調過程考核的重要作用。對過程考核進行細化、深化,制定并執行了月考核、月談話制度,月考核制度成為對學生考核的重要內容,使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等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持續性,有利于良好習慣的養成。同時,考核密度的增加既淡化了學生對節點考試成績的功利意識,也提高了對學生評價的精準度。

2.發揮企業評價的主導作用。一般的校企合作中,企業基本處于客置,對學生的評價是簡單而粗略的,更側重于考察其能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而非考慮對其如何培養和改進。在大眾冠名班中,企業出于對自己參與培養的未來關鍵崗位骨干成員的重視,自然而然、非常主動地參與(甚至部分主導)了對學生的日常教育、教學監控及評價考核活動,此時,企業已經由一般的客體轉變為主體的重要一部分。企業深度參與的評價機制給學生教育教學帶來了廣泛而又深刻的影響,學生的言行不僅受到學生、家長和學校的關注,也在企業的嚴密注視下,企業的管理理念、文化思想、人才觀念、行為準則等各方面都為學生成長提供了一個新的參照標準,對他們的全面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3.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作用。自我評價是教育學原理中學生評價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國內職業教育教師的主體地位決定了這一方法并未被經常使用。而德國職業教育強調對學生個體的尊重。在該冠名班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我評價是每一項教學任務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和學生都給予了充分的重視,這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自我分析和判斷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重視教學過程管理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本次合作辦學對冠名班學生日常教育提出了更高、更細致的要求。首先,在班主任對學生的關注度以及學生信息管理上,要求每學期班主任保證與每位同學談話至少3次(執行月談話制度),了解和掌握每位同學的心理動態、行為特征、習慣養成等,對相關信息進行認真地記錄,并進行分析總結,幫助每位同學健康成長、成才。其次,在開展學生活動方面,要求更注重針對性和有效性,根據不同教育階段,組織開展團隊拓展、社會實踐、文藝體育等活動,強調活動的目的性和效果,保證活動的質量。對任課教師,要求與班主任的對接更加緊密,更加細致。第三,對學生,除了要求遵守學校相關規章制度外,企業又專門制定了《學員手冊》,規定了“學員培訓管理辦法”“學員培訓評價準則”“學員培訓評判標準”等相關操作規則等,嚴格規范學生的行為,使之養成良好正確的工作習慣。同時,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學生對企業的認知、與師傅的交流以及對企業文化的認同。

通過上述具體實踐,校企合作雙方順利完成了協議中規定的任務,為校企深度合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一個現實、生動、較完整的研究和參照對象,對于職業學校如何與企業合作開展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中德合作及先進教學模式的運用在校內外產生了一定的輻射作用,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層次和水平。基于對合作過程和成果的認可,各方提出了進一步合作的愿望并已達成協議。

二、校企深度合作辦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思考

(一)校企合作辦學過程中存在的資金不足問題及建議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實訓基地的建設投資巨大,設備更新速度快,運行、維護成本極高,企業出于技術工人培養上的高要求,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資金成本,但與德國本土雙元制比較,學校和企業投入資金仍存在較大差距。以教學計劃為例,在德國,企業培訓課時占總課時三分之二以上,學校約占三分之一,本次合作正好相反,學校約占三分二,企業占三分之一。

如何解決由于資金不足帶來合作質量打折扣的問題,建議從國家層面上應該更加關注校企合作,把校企深度合作上升至職業教育的國家戰略層面,一方面加大政府財政對于校企合作辦學的資金投入,可設立職業學校校企合作專項扶持基金,按照職業學校參加校企合作培養的學生人數發放政府補貼;另一方面可從法律或制度上進一步明確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責任和義務,保證企業等投資主體對職業教育的有效投入,給予承擔校企合作任務的企業以稅費的減免或直接給予經濟資助等;同時鼓勵社會捐助等,以此構建多元的校企合作資金籌措渠道。

(二)學校教學資源支持與分配的不均問題及建議

合理分配、高效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是學校持續發展、良性發展的必然要求。校企深層次的合作,要求學校在這些班級中擁有大量的優質資源,包括教師、設施設備等,受學校資源配置有限性的影響,必然造成對其他非冠名班學生資源分配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問題。

如何在校企深度合作過程中保證全體學生的權益,我們應在進一步加大學校實訓基地投入和建設的同時,拓展合作范圍,創新合作方式,既要有類似本次冠名班的精英類合作辦學,也要有普通類合作辦學。學校要在多方籌集資金加大資源配置的基礎上,對每個學生的應享資源確定最基本保障,同時建立相應保障機制,推出具體實施舉措,保證各種類型學生接受公平教育的基本權利。

(三)學校師資勝任深度合作執行者的能力欠缺問題及建議

學校的專業課教師,由于自身學習、工作經歷的限制,缺少企業經驗,未能切實參與到企業項目中,教師的下廠實踐僅僅走馬觀花,收效甚微,國家級、省級層面的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受人員、時間限制,也只能是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