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實施方案范文
時間:2023-03-25 00:38: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效課堂實施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課題的提出
歷史教育一直被家長、學生乃至老師視為副科,這使歷史學科的育人作用得到弱化。怎樣轉變錯誤的思想認識,讓學生喜歡學習歷史,教師只有從打造高效課堂這個抓手,遵循歷史學科教學規律,充分發揮歷史教育功能,通過歷史新課改,切實實現歷史的高效教學。打造高效歷史課堂是學生發展的需要,通過高效課堂最終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進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和諧、持續、全面地發展。
二、課題研究目的
通過此實驗方案的研究,以打造歷史高效課堂教學為宗旨,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歷史學習的主人。通過此實驗方案的研究,促進歷史教師教學藝術的升華,探索新的歷史課改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從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研究怎樣使學生樂于參與、善于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
三、課題理論依據
該課題研究以有效教學理論、現代教學理論、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等為依據。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人,教是為了不教,課堂教學是教會學生學習,在課堂上學生是“主角”,教師是“導演”,“教”的活動服務于“學”的活動,課堂教學效果評價以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為標準,不是看教師“教”的怎樣,而是看學生“學”的怎樣,教師為學生創設的課堂情境是否適宜,是否有效。
四、課堂遵循的原則
課堂遵循的原則:主體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廣泛性原則、激勵性原則等等。學生學習的“主體”,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學促教,以教促學,教學相長;遵循課題科學化管理,充分發揮學校自身優勢,承擔學校子課題研究;學校教研組積極開展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通過同課異構等形式的校本教研,進行有效教學實踐研究,并及時積累經驗;在實驗方案實施過程中,定期開展優秀教學設計、優質課評比并給予表彰獎勵,同時將選出的優秀課例、論文等向上級部們推薦,促進高質量的完成本教研課題的研究。
五、課題研究方法
課題研究方法有,問卷調查法、個案分析法、行動研究法等。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數據研究分析,從理論上明確本實驗方案的相關問題;通過個案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態度和主要學習方式等,以此找準提高課堂效率的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六、課題研究思路
此實驗方案實施過程中,參與課題的每一位歷史教師立足于自己的實際,遵循“分析問題”、“研究行動”、“總結正思”三個步驟,根據自已的教學內容、不同班級的學情特點,針對不同的歷史教學問題,采取適合自己研究的目標和內容進行研究。學校要求每位老師作出自己的研究方案,進行課堂的觀察研究,努力促進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最后總結實踐經驗,形成理論體系,撰寫具有可行性、科學性的研究報告、論文和教學案例等。
七、課題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2年5月-2012年9月)。申報歷史學科課題,制定課改實施方案,成立課題組。完成調查報告,確立實驗課題并加以論證,完成課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2年9月-2014年6月)。依據方案組織實施,進行課改課題研究和實踐,并分階段性進行檢查、評估、改進,不斷完善研究成果。啟動實驗課題研究,從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兩方面設計問題,進行摸底。探究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公開課、示范課、研討課等多種方式,編撰高效課堂教學設計及典型課堂案例,形成課改實驗課題研究經驗和成果。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4年7月-2015年1月)。完成課題的研究,匯集研究資料,進行全面總結,完成結題報告,接受上級領導、課改專家和歷史課題教研組鑒定。召開課題組總結會,全面檢查課題研究過程;分類整理、匯總課題研究資料。撰寫結題報告,申請結題鑒定。
八、課題預期研究成果
形成調查研究報告《打造歷史高效課堂課改實施方案》,實驗研究報告《初中歷史課堂高效教學的策略研究課題結題報告》。撰寫歷史課改課題研究相關論文。形成歷史新課改研究成果集。
九、課題保障條件
(一)領導重視。課改全面推進,學校校長親自擔任本課題組組長,樹立“科研興校、科研強校”的辦學理念。(二)時間保障。為使實驗實施方案研究真正落到實處,課題組著手健全科學、嚴密的課題管理制度,課題組堅持定期和不定期經常『生組織校本教研活動,召開歷史課改課題會議,組織教師參加理論學習、開展歷史課題研討活動,以確保有足夠的時間用在實驗方案實施研究T作。(三)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實驗方案實施的常規管理制度。如計劃管理制度、過程管理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總結評估制度及獎勵激勵制度等等。(四)經費保障。我校確保投入一定科研活動經費,用于購買資料、聘請專家講學、培訓相關教師和開展學術指導、外出學習等各類活動,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再有對實驗老師在課改實驗實施中取得的成果,給予必要物質、精神獎勵。
十、課題領導小組
課題組組長:崔國民(全面負責)
課題組成員: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鎮工家務中學全體政治歷史教師
篇2
一、活動目的
為了貫徹落實師能建設“百千萬工程”, 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建設,挖掘教師的潛能,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推動我區“教育質量效益推進年”工作的深入開展,強化中小學骨干教師教學中心意識,展示骨干教師“輕負、高效”課堂教學的個性化風采,發揮骨干教師的教學示范作用,促進骨干教師成長再獲新發展,促進有效課堂教學再上新臺階,促進教育質量效益再攀新高峰。
二、活動對象、內容與形式
活動對象為在職省市特級教師和各校推薦的學科帶頭人、中青年教學骨干(名單附后),鼓勵其他優秀教師積極參與。
活動內容:分兩個層次進行,即省市特級教師精品課展示和骨干教師“輕負、高效 ”課堂風采展示。
活動形式:特級教師在全區范圍內開精品課,組織教師觀摩并開展互動;骨干教師以公開課的形式展示,組織教師觀摩和專家評議,評出一、二等獎若干。
三、活動地點和時間
1、特級教師精品課在特級教師所在校進行,教育局組織有關教師觀摩,在11月20日前完成,具體時間、地點待定。
2、高中選擇兩所學校集中展示。初中和小學為了體現“送教到片(校)”,采取“異地送教、分片觀摩”的形式組織展示,即:分東洲片(泰安、杭集、沙頭、霍橋、李典、新壩、紅橋、頭橋)、西南片(瓜洲、汊河、蔣王、楊廟、楊壽、新盛學校、實驗學校)、中北片(槐泗、陳俊、方巷、黃k、公道、美琪學校、邗江中學)三個片集中展示,由異地骨干教師開課,組織本片教師觀摩。
高中,11月3日(周二)在瓜洲中學,11月4日(周三)在蔣王中學。
初中,11月3日(周二)在東洲片霍橋學校,11月4日(周三)在中北片槐泗學校,11月6日(周五)在西南片汊河學校。
小學,11月2日(周一)在東洲片紅橋小學,11月3日(周二)在西南片楊廟小學,11月6日(周五)在中北片黃玨學校。
各片(校)展示骨干教師見《骨干教師“輕負、高效”課堂風采展示人員名冊》。
四、評價表彰
1、評價辦法
采取專家評價和觀摩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專家評價以百分制打分,先分別評價,然后加權,占總分70%;觀摩教師無記名投票打等次,把等次折算成分數計算,即優90、良80、中70、差60,占總分30%。按總分高低,兼顧學科,評出一二等獎。
2、獎項設置
根據推薦人數,原則上一等獎占參賽人數的10%,二等獎占參賽人數的20%,具體如下:
高中,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
初中,一等獎4名,二等獎8名;
小學,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
五、活動組織
(一)組織觀摩
要求每校每學科安排1-2人參與觀摩學習,明確帶隊人員,組織教師在第一節課前10分鐘到相關學校聽課,填寫《觀摩學習教師名冊》于開課前一天上報,并帶紙質到聽課地點。本次觀摩學習是區級培訓,記繼續教育課時。
(二)事務安排
1、 教育局明確專人負責每個展示點工作,每個展示點派專人負責聯絡和安排,填寫《展示點聯絡人名冊表》即時上報。
2、 展示點與上課教師對接落實學科、年級、班級、班主任、課題,上課教師與班主任對接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由展示點上報《骨干教師展示活動情況表》,并在開課前發給評委和觀摩教師。
3、 學校做好觀摩場地座位安排、茶水供應、中餐安排、宣傳報道等工作,安排評委和觀摩教師集中室,安排人員導引,確保評委和觀摩教師準時到場。中午便餐主要安排開課教師和工作人員,其他校觀摩教師午餐如需安排,請學校之間聯系。
(三)根據市局要求,擇優推薦參加市級展示。
2009年10月30日
附件3
參加觀摩學習教師名冊
學校姓名學科年級聯系方式
填表人:
填表時間:
聯系電話:
附件4、
骨干教師展示活動情況表
填報學校:
此表由承辦學校(展示點)填報
骨干姓名學科年級班級班主任姓名及聯系方式課題第幾節課地點
填表人:
填表時間:
聯系電話:
附件5
展示點聯絡人名冊表
學校姓名職務辦公室電話手機
填表人: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實現學校內涵發展、科學發展為宗旨,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以廣泛開展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保障,按照“整體推進,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結合學習推廣教育發達地區改革經驗,更新教學理念,規范教學行為,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師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內涵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目標
1.努力構建以“學、導、練、測”為核心的具有景泰地方特色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切實推行“有效自學——合理引導——變式訓練——及時檢測”的教學策略,盡量做到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適當拓展課程資源,科學整合教材內容,著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努力構建學生會學、樂學、富有活力的課堂,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結合校情、學情和師資現狀,創建符合實際的特色教學模式。普通高中學段,立足課程大容量、高難度以及高考高標準的實際,著力于“集體備課、學案提效、精細管理、聯合攻(高考)關”等方面,努力構建“有效教學——高效訓練——特色備考”教學模式。初中學段、城區小學、各學區中心小學,立足于標準班額、專業師資相對齊全的實際,大膽學習、借鑒教育發達地區高效課堂先進經驗,充分內化,積極創新,系統創建校本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農村普通完小、各教學點,立足于班額超小、兼課超多的實際,著重在“小班化教學研究”上下工夫,切實推行“個體談話——作業面批——當堂檢測——家校一體”教學策略,力爭構建學生與教師、課本、名著、媒體、家長、社會等多渠道“立體對話”教學模式。
三、三年規劃
(一)培植骨干,在實驗中建設(2012年)
1.成立縣、鄉(學區)、校三級“創建高效課堂”領導機構,制定、頒行相應的實施方案及保障性制度、措施。
2.建立三級示范引領機制:縣有示范校,鄉(學區)有試點校,校有實驗班。
3.縣、鄉(學區)、校從省、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以及縣級以上優質課獲獎教師中確定相應的學科實驗教師,組建學科專業引領團隊,一方面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成功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另一方面根據“學、導、練、測”基本教學原則及學校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實踐,為全面開展實驗工作鋪路架橋。
4.全面啟動輿論宣傳及專題檔案建設工作。
5.探索與“高效課堂建設”活動相適應的評價、獎罰機制。
(二)優化模式,在反思中推進(2013年)
1.以“學、導、練、測”為主體,吸納基層學校課堂教學模式精華進行融合,在眾多模式中導引一種課堂教學的主流方向。
2.鄉(學區)、校要在實驗、反思基礎上確定其主流模式,一經確定,要以強有力的手段推進大面積實驗,加快課堂教學改革步伐,更早地使眾多學生受益。
3.加強對外交流,將成功經驗或模式向外推出。
(三)細化評估,在完善中深化(2014年)
1.全縣中小學教師將參與“高效課堂”教學過關競賽活動。縣、鄉(學區)兩級通過優質課、達標課驗收活動,對全縣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進行分級定檔,督促所有教學人員人人養練教學技能、堂堂拷問教學效率。
2.認真總結三年來改革實驗的經驗教訓,大力表彰在“創建
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教師,通報批評一些消極懈怠、無所作為的學區和學校以及對“創建活動”造成不良影響的不作為教師。
3.力爭形成在市域內有推廣價值的全縣性的科研成果。
四、2012年行動計劃
(一)組織動員階段(2012年4月31日前)
本階段目標: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討論學習,剖析問題,研究高效課堂的特征以及構建高效課堂的的策略。
1.成立領導組織機構,做好行動計劃。一是學區成立有基層校長參與的“高效課堂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保障性制度和相關評價標準;二是學校成立有一線教師參與的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學科實施細則”、補充性教學管理制度及相關評價標準;三是縣教研室要制定“創建高效課堂指導意見”,修定各學科“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2.加強學習,深入研究。各學區(校)一是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文件精神,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豐富理論儲備;二是開展大討論活動,統一思想,堅定信念,達成構建高效課堂的共識;三是深入剖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根源,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四是通過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習教育發達地區教育教學改革經驗,研究高效課堂特征,依據校本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確定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和策略。
3.結合學區(校)實際,尋找改革突破口。各學區(校)要根據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發揮本區(校)資源優勢,按照“全體教師參與,骨干教師示范”的原則,在學區層面確定創建活動的試點校,學校層面確定實驗班級和教師。
本階段結束,各學區(校)要將活動領導小組名單、“實施方案”及相關資料,于5月3日前上報至教育局領導小組辦公室,并自活動啟動之日起,本區(校)所有典型案例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要同步于景泰教育網“高效課堂”專題欄目。
(二)局部實驗階段(2012年5月3日—7月10日)
本階段目標為:觀摩名師課堂教學,學習借鑒,大膽實驗,通過骨干教師執教示范課,集體聽評,研討總結,探索創建高效課堂新路子,為全面實踐積累經驗。
1.觀摩名師課堂教學。各學區(校)一是要利用集體教研活動時間,觀摩名師課堂教學錄像;二是聘請專家、名師到校進行專題講座、執教觀摩課;三是認真領會,借鑒吸收,將專家、名師的教學思想和先進理念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融合。
2.骨干教師執教示范課。各學區(校)組織本校的骨干教師執教示范課,示范課要能夠沖破舊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束縛,大膽改革,大膽實驗,并力爭在學習借鑒名家課堂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3.強化教研活動。各學區(校)要保障集體教研活動的數量,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要把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同聽課評課緊密結合起來,第一時間發現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牢固樹立“問題即課題”的研究思路,不斷總結提煉,積累經驗。
本階段結束,各學區(校)要形成創建活動階段性實驗報告,于7月15日前上報至縣教育局領導小組辦公室。自實驗工作啟動之日起,教育局將連續開設景泰教育信息“高效課堂專號”,全縣高效課堂建設動態,各單位要以“簡報”形式及時上報信息,被采集量將計入相關考核成績。
(三)全面實踐階段(2012年8月15日—12月31日)
本階段目標為:在總結前一階段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名師帶動、同伴互助、自主發展”的模式,校內全面開展高效課堂創建活動,使每位教師自覺參與,基本掌握并運用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嘗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上好家常課。這是創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和保障。各學校要結合本校教學條件、師資狀況和學生情況,重點搞好家常課的研究,引領教師研究如何上好家常課,如何提高每一節課的效率。教師要深入研讀每一課教材,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組織引導學生當堂完成學習任務,達成既定目標。
2.打造精品課。每位教師在本階段及此后每個學期分別打造2-3節體現先進教學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課,在學校范圍內公開執教,以達到互相交流,學習借鑒,共同提高的目的。
3.強化集體備課研究。在全面推進的過程中,各學校要進一步加強集體備課研究,通過集體備課,共同研討,實現資源共享,智慧共享。
4.及時反思、總結和提升。教師要堅持寫教學反思,及時記錄教學中的問題、經驗和心得體會,并從理論層面進行分析和闡述,依托景泰教育網教師論壇廣泛交流。
本階段結束,每位教師分別寫出1-2篇體現高效課堂成果的研究性論文,學區(校)加注評語,集結成冊,連同本階段實驗報告,于2013年1月20日前上報至教育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自全面實踐活動開展之日起,教育局將創編“景泰教研通訊”,各單位要積極組織教師投稿,以全縣教學理論研究引領“高效課堂”健康成長。
(四)反思優化階段(2013年1月1日起)
本階段目標為:總結創建活動情況,反思問題,認真分析,深入研究,形成促進高效課堂建設的長效機制。
1.總結反思。各學區(校)要分學科召開教師、學生、家長代表等座談會,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對于具有推廣價值的典型經驗和做法予以總結和提升;對于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研究和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2.形成長效機制。在總結、反思、研討的基礎上,調整完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方向和目標,制定出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有利于深化高效課堂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制度和措施,實現高效課堂常態化,并形成創建工作長效機制。
本階段結束,各學區(校)要寫出創建高效課堂典型成果專題報告,于2013年1月20日前報教育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五、保障機制
1.加強領導。縣教育局成立“高效課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學區校長、學校校長為本區(校)創建活動第一責任人,領導和組織本單位的創建活動,確保活動有序、高效開展。活動的過程性評價計入責任人年終目標責任考核成績。
2.健全組織。一是要建立健全學科教研組織和制度,明確各教研組織的工作目標和任務;二是要健全聽課、評課制度,實行課堂開放、推門聽課以及領導聽課制度,每學期校長聽課不少于20節,業務校長不少于30節,學科教研員及教師不少于35節,對聽課、評課情況要定期統計,予以公布。
3.大力開展群眾性教研活動。一是要搞好每周的學科組教研活動;二是每學期要舉行兩次全員參加的大型研討活動;三是每學年要搞一次全員參與的課堂教學藝術評比活動;四是要舉辦鄉鎮級高效課堂優質課、教學能手評選活動。以活動為載體,為廣大教師參與教學研究、展示研究成果提供機會、搭建平臺。
4.完善評價考核制度。各學校要根據創建高效課堂活動的要求,調整并完善評價考核制度,改變過去重結果輕過程、重成績輕能力的現象,加大對課堂教學和教師綜合素質的評價考核權重,聽課、評課及參加教研活動情況要納入教師考核范圍。
5.強化調研和指導。各級教研部門要經常深入學校,深入課堂,調研指導,發現和培植典型,認真總結創建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經驗,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做好優秀成果的推廣工作,并對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
篇4
為全面貫徹執行中央及省市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規范學校管理,促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縣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我校依據《沙洋縣中小學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制定了《西湖小學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在學校各個崗位推行了以“常規管理精細化”主題的活動。
活動實施分四個階段進行:(一)全面動員,宣傳發動。學習《沙洋縣中小學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西湖小學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營造“深反思、抓細節、促質量”的濃厚氛圍。(二)制定細則,完善制度。各科室、各年級、各學科按照學校《方案》,針對學校精細化管理內容、要求,全面梳理,制定《具體實施細則》,落實細節,開展工作。(三)推進實施。從管理流程的啟動、分配、監控、評價等細節形成連續的流水線,建立精細化管理責任制。(四)檢查驗收,考核評價。通過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實施,使學校的教職員工管理、學生管理、教育教學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項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和高度,促進了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的形成,優化了辦學軟件,提升了學校的品質和形象。在“管理精細化”主題活動中,西湖小學逐漸完成了跨越式發展,開始走向“精品化”和“特色化”。
精細化管理的實質就是:“小事做細,細事做精”。這里,側重匯報我校精細化管理中,在“建美麗校園、建魅力教室”兩個方面的具體做法。
一、創建美麗校園 營造文化氛圍 凸顯蓮文化特色
為促進學校發展的特色化、精品化,我校在創建美麗校園活動中,緊扣一個“特”字,以“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育人有特長”為策略;以“蓮文化”為元素,以“精細”為抓手,對“教室樓道、櫥窗報欄、香樟樹林、路徑路燈、干道墻體”等校園景點進行了重點建設,以此帶動了西湖小學校園環境的全面發展、深度發展。
1、翻新“教室樓道”:整個教學樓,從1到4樓,每一層樓道,每一間教室,都以“蓮”文化為校園文化,置古詩詞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熏陶。安置玻璃宣傳牌,主題:是“勵志”和“安全”。東西臺階,置6塊小標牌——“輕聲、慢步、靠右行”,時時提醒學生上下樓梯的禮儀常規。整個教學樓,從樓道到教室到辦公室,共同營造出校園濃郁的文化氛圍,凸顯了我校的書畫特色。
2、改造“櫥窗報欄”:對 15米的報欄和40米的櫥窗從頭到腳進行改造和美化,使陳舊的設施煥發新的活力和青春。是師生展示書畫成果、彰顯個性的園地和窗口。書畫作品定期交流展示,兀現了我校的書畫特色。寫一手好字,畫一幅好畫,在我校全體師生中蔚然成風。
3、建設“學生成長林”: 杉樹樹是我們學校的一道風景。怎樣讓它成為育人的教材,作為學生的成長林。主題為:“杉樹林情懷”。在林間置1塊不銹鋼標牌和兩條標語,設置了景觀座椅,把這片樹林建設成為“學生成長林”,讓杉樹成為學生寄托情懷的空間。
4、刷新“干道墻體”:在教學樓、學生食堂的南北兩端的干道墻體上,置有6塊巨幅宣傳標牌。根據所在功能區的位置,配以適當的宣傳主題。這些文化標牌,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真正體現了“讓每一面墻都說話,讓每一棵樹都育人”的人文環境理念。
三、創建魅力教室 構建高效課堂 提升教學質量
我校在“創建魅力課堂”活動中,以“高效課堂”為中心,以“少教多學,精講精練”為策略,實施精細化管理,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1、常規管理精細化
常規管理做到“六化”——“優化”“細化”、“強化”、“詳化”、“明化”、“實化”。
(1)、優化管理制度。(2)、細化領導分工。(3)、強化集體備課。集體備課實行“四備”、“三定”。“四備”——備教育教學理念、備教學策略和方法、備教育教學過程、備課堂訓練設計。“三定”——定時間地點、定教學內容、定中心發言人。(4)、詳化備課要求。提倡導學案。體現“少教多學”和“合作學習”的理念。(5)、明化備課檢查方式。(6)、“實化”檢查督促過程。常規管理重在落實,重在檢查。教務處加大教學中的“備、教、輔、批、考、研”等六個環節工作的抽查力度,實行月檢查制度。一月一檢查,一月一公布,一月一小結,一月一評比。
2、氛圍營造精細
(1)、環境標志顯魅力。積極營造濃厚的課堂文化。做到讓“每一堵墻”成為“無聲的導師”。
①、精心制作班級名片、寄語。教室環境布置要體現“三化”——教化、詩化個性化。具體做到:前有國旗、班級格言、班級公約、班級之星等;后有主題鮮明、色彩豐富的黑板報。在圖書角、學習園地等板塊,設置特色專欄——心愿樹、炫我風采、溫馨班級日志等。每個板塊由師生共同構思、設計、布置。
②、教室、門窗干凈整潔,桌凳排列整齊,勞動工具擺放有序。學生衛生習慣好,體貌端莊、衣著得體,無吃零食、隨地吐痰、亂扔紙屑等不良行為。
(2)、制度建設揚魅力
確立班級公約,約束學生言行。在認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基礎上,結合班級實際,制定班級公約、日常量化管理制度等激勵機制,增強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
3、教學質量精品化
在“魅力教室、高效課堂”活動推進下,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飛速發展。2018年六年級統考在沙洋縣中心校中獲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績。這凝聚著全體教職工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
篇5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縣減負增效工作會議精神,扎實做好減負增效工作,規范辦學行為,增強教學效益,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根據區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貫徹落實有關“減負增效”工作的文件精神,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有關規定為準繩,按照教育局的相關文件要求,以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突破口,以精致化管理為抓手,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主陣地,以強化德育、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為重點,深入探索增效的策略、方法和途徑,逐步建立和完善減負增效的長效機制,推進學校科學內涵發展,穩步提高素質教育實施水平.
二、具體實施
(一)強化責任,成立“減負增效”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劉成龍(校長)
副組長:車建忠(教導主任)
成 員:全體教師
(二)廣泛宣傳,正確認識“減負增效”辯證關系.
1.召開教師會議,組織學習“減負”工作的有關文件,領會精神實質,深刻理解“減負增效”的深遠意義;利用教師業
務學習的時間,組織教師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開展“一堂好課的標準”、“如何有效轉化后進生”、“減負增效,切實推進素質教育”等專題研討,辯證認識減負增效工作.
2.利用家長會、家訪、發放傳單等多種形式,向家長、學生宣講素質教育觀、全面發展觀,搞好減負的宣傳工作,取得家長和社會的理解、支持和監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減負工作.
(三)落實“減負”,嚴格執行上級部門相關要求. 認真貫徹執行省、市、縣有關減輕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政策和工作要求,認真執行相關減負規定,做到有布臵、有落實、有反饋.
1.根據上級“減負增效”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現行的獎懲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2.學校對“減負”工作定期檢查,并將結果存入資料檔案,并實行獎懲兌現.
3.通過學生代表座談會、家長會等渠道,聽取學生、家長對“減負”工作的建議和要求,結合實際按上級規定不斷改進.
(四)“增效”減負,標本兼治創新推進減負工作.
1.構建新的學科教學常規,規范教學行為.
不斷完善語文、數學、英語、副科各學科的常規制度,圍繞教學認真細化每一條常規.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各科常規管理制度,學習各科課程標準,明確各科、各年級段的階段目標,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
2.嚴格執行作息時間,落實大課間活動.
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小學生在校活動時間每天不超過6
小時.午間不得占用學生休息和活動時間集中上課.教導處要嚴格按照學區統一制定的“作息時間表”按時作息,并科學制定“課程表”和“課外活動安排表”, 并將其公布在學校顯眼的位臵上,接受社會、家長監督.每天25分鐘的大課間活動讓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真正動起來,不斷提高活動效率,保證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不少于1小時.
3.加大課程整合力度,開齊開足各科課程.
在計劃課程飽和、學生活動時間嚴格控制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發展以及學校特色發展的需求,科學設臵學校各類興趣小組,想方設法保證活動正常開展.
副科也要認真備課,上好每堂課,決不擅自調課,如有特殊情況確實需要調課的必須經教導處同意.學校將組織人員不定期抽查教師上課情況.
4.優化作業設計,嚴格控制家庭作業量.必須給教師一個統一的“減負”標準,特別是家庭作業,原則上要求一、二年級學生不留家庭作業,三、四、五、六年級作業要適當,盡量在1小時內完成,且作業必須經過教師的深思熟慮,作業設計力求形式多樣,分層布臵,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實行班主任負責制,負責協調控制語數英等各科作業總量.
5.加強教學質量調研,提升教學質量要加強各學科(包括副科)教學質量的調研工作,促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做好各年級各學科的差生跟蹤,建立好差生跟蹤檔案,制訂補差方案,努力做好轉差工作.同時做好培優工作,使不同的學生都能獲
得盡可能大的發展.
6.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力度,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上好“常態課”,切不可因教師自身的原因,搞課堂不足課外補.要積極學習洋思中學和杜郎口中學的先進教學模式,領會其實質,爭取課堂效益最大化,逐步建立“高效課堂”.
(2)學校要建立由校領導組成的 “課堂教學改革指導小組”,開展隨堂聽課,了解課堂教學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指導,同時為嘗試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積累第一手資料,逐步形成課堂教學模式,以此提高全體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
(3)充分發揮各類教科研骨干在校內外的引領與輻射作用,在不同的范圍內做好專題講座,上好示范課,研究課,通過師徒同上一堂課,開展“同上一堂好課”的研究活動.
7.進一步強化德育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加強《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的學習,通過品德課、晨會課以及平時的校園生活,讓學生熟悉、了解《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并以此為指導,加強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我校德育工作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認真做好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并及時矯正某些學生的畸形心理,做好檔案記錄.同時擴大宣傳陣地,充分利用黑板報等形式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欄,增強他們的抗挫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8.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對減負增效的執行力.
(1)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愛護每一個學生,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對學生應堅持正面教育,肯定成績和進步,指出缺點和不足,不得諷刺挖苦、粗暴壓服,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把“減負增效”工作與禁止教師“有償家教”結合起來.
(2)要搞好校本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搞課外延伸(補課),確保“減負”不減教學質量.加強教師教學常規的執行意識;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師優化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的能力;加強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整合研究,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強大優勢,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師的有效教學能力.
三、保障措施
1.學校將全面抓好檢查考核工作.對減負增效工作的落實情況,學科老師進行全程性的自查,學校教導處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通過學生代表座談會、家長會等渠道,聽取學生、家長對“減負增效”工作的建議和要求,促進各學校的“減負增效”工作有效開展.
3.學校將把“減負增效”工作作為教師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期績效考評工作.
蘭香小學
篇6
[關鍵詞]信息化;生源;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方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89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2-0-01
1 機械設計基礎教學的新形勢
1.1 生源質量的下降
近年來,高職生源質量下降,部分高職院校的平均成績在200分以下,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學習主動極差,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也在逐年下降。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已有的教學方法,教師施教困難,學生接受困難,因此基于生源特點的教學方案勢在必行。
1.2 信息化水平提高
隨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數據時代初步形成,學生的認知方式也充滿“微特征”,出現了“碎片化學習”。在教學中要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融合現代教育理論,重構教學內容。微課程、翻轉課堂重新定義課堂教學,為現代教學提出了新目標,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法,拓展了新思路。
2 基于生源特點的信息化教學實施方案
2.1 更新教學理念
課堂教學已采用CAI多媒體課件,但只是將書本中的教學內容重現,沒有重構教學內容,也沒有提升教學效果,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角,而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通過微課程和翻轉課堂,教師由施教者變為指導者,由課堂的主角變成課堂導演。學生在課堂中分組協作,自主學習,積極探討,有效鍛煉其職業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高職學生的實操能力遠高于理論學習能力,要強化實踐教學。部分高職院校的實驗設備不足,實踐教學課時不多,且缺乏連續性和創新性,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要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驗證理論。
2.2 優化教學計劃
目前高職院校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基本分為“兩段式”:60~80學時的理論教學,銜接集中的1~2教學周的課程設計實踐教學,部分院校穿插6~10學時的驗證性試驗。從學時比例分析,實踐教學學時僅占10%(課程設計學時不包括在內),遠不能達到高職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要求。要將課程總學時調整為64學時,包含32學時的理論學時,28學時的實踐學時,4學時的機動學時。
2.3 革新教學內容
對專業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該課程的主要內容選取把握4點原則:(1)以實際應用選取知識點;(2)圍繞實際項目選取知識點;(3)以產品設計選取知識點;(4)以創新能力培養及軟件的應用選取知識點。
解構和重構課程的學科體系,首先將課程劃分為機械設計概論、運動機構、傳動件、聯接件、軸系零件5個模塊;其次以對象、現象、機構、零部件為載體,設計30個學習情境,將知識點的學習融入到學習情境中;最后采用任務驅動將每一個教學情境具體化,設置不同的教學情景,例如將課程設計的設計計算內容劃分為5次大作業。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從局部到總體,從簡單到復雜,有序安排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教學內容和項目。
2.4 創新教學方法
為更好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應采用多元化的現代教育技術方法與手段。(1)采用模塊劃分,以任務驅動為載體的項目教學法;(2)采用CATIA和ADAMS(運動學和動力學仿真軟件)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法;(3)采用微課程和翻轉課堂。
在教學中充分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形成課件、動畫視頻、微課程視頻、實物模型、計算機輔助仿真、教學掛圖及機械陳列室參觀等多種手段科學組合的立體教學模式,使教學形象、生動、高效,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的信息量和整體質量。
2.5 開發教學資源庫
為更好的輔助教學,要根據生源特點和信息化教學條件開發教學資源庫,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模式,建設和開發教學資源庫,主要包括:(1)開發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教學實施方案等教學文件;(2)采用Adobe Captivate 開發交互式課件,包括視頻、測驗等;(3)將課程設計的設計計算內容開發為5次大作業;(4)編寫包括ADAMS、DIY、機械創新設計等在內的實驗指導書1冊,包含14實驗項目;(5)開發理實一體化的項目任務書16個;(6)開發典型機構的教學掛圖10幅;(7)制作微課程視頻44個。
2.6 拓展評價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學生考核評價方式,主要分為3種考核方式:(1)考試考核:考核成績采用實驗成績30%+項目任務書考核成績30%+理論成績40%。(2)技能競賽:參加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或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中的“高端設備安裝與制造―CAD-CAE-CAM”,獲獎后可替代本課程學分。(3)免試考核:學生正常參加上課,通過申請免試課題,相關的創新性設計和課題研究通過答辯,即可替代修的本課程學分。
篇7
P鍵詞:集體備課;教學流程;具體措施
備課是教師實行優質教學的前提。集體備課是同年級同學科老師有計劃、有組織地共同制訂教學目標和方案,分析課程標準,教材重點、難點,確定突破方法,研究學情,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結構的過程。為了更好地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真正實現資源共享,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我結合我校目前學生的學情及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再結合永威中學、枝江一中、衡水中學等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高效性,反復完善集體備課措施。通過思考,總結得失,本著加強集體備課,盡快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整理出了以下集體備課實施方案:
一、學思想,明確教學流程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經常因為課堂學習目標不明確而影響了課堂效率,而教師作為整個教學環節的主導者和組織者并沒有發揮好其本身的作用,教師總是把教學目標寫在教案上,說在口頭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的貫徹執行,導致課堂教學內容泛而不精,華而不實,教學環節松弛,甚至有時一堂課下來教師不知所教,學生更不知所學,這些都與我們的高效課堂是背道而馳的,對于這個問題追究其根源主要還是在于教師的導學方法上,所以在教學中我認為我們應采取“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做到“三講”與“三不講”,即講重點、難點、易錯易混點;不講學生已經會的、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同時,要加大對多媒體的利用,在每節課前,認真備課,明確教學目標,將當堂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展現在電子白板或者寫在黑板上,使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具體化、明確化,讓每一位同學課前清楚這節課要學什么,怎么學,最終要達到什么樣的學習目標,培養什么樣的學習能力。這樣做就有效的避免了課堂亂序和低效的現象,使教師與學生的每個行為都有的放矢,師生互動,合作學習等環節流暢。
二、集思廣益,博采眾長
集體備課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科學的教法和程序,為優質高效課堂教學做好充分準備。絕不是走過場,搞形式主義。通過集體備課,明確下周的教學任務,從而學進度,通過說課制度,讓組內每個成員提前規劃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通過對人人說課和評課活動及討論活動集思廣益,合理篩選教學重點,制定出統一、高效、具體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做到教師有所講,學生必有所得,講練結合,練有層次,實現“練出高效,講出重點”的高效課堂。同時,在組內評課和討論活動中,要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促進以老帶新,以新促老,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真正實現腦資源共享,使全體英語教師能從單元整體上駕馭教材,在立足個人備課的基礎上,以年級備課組為單位進行,結合以往的經驗,在充分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前提下,集體商討教學方法,共同研究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同時,兼顧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避免集體備課、評課群而不謀,主題淡化的現象。
三、集體備課的具體要求
集體備課要做到“三定”,“五統一”,同時注意搞好“六備”,鉆透“八點”,優化“兩法”,精選“兩題”。一是三定:定單元集體備課課題,定中心發言人,定單元教學進。二是五統一:統一單元教學目標,學重點、難點,統一課時間分配和進度,統一作業必做和選做的布置和訓練,統一單元評價測試。三是六備: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手段、備教法、備學法。四是八點:重點、難點、疑點、知識點、能力培養點、易錯點、易混點、常考點。五是兩法: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六是兩題:課堂練習題和課后作業題。
四、集體備課的具體實施步驟
以備前、備中與備后三個階段對集體備課模式進行構建。
備前階段:個人初備。在每次集體備課前備課成員應有“備”而來,要提前做到閱讀“三書”,即《課標》、教材、教學參考書。做好“六備”,即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教法、備學法。找出“八點”,即重點、難點、疑點、知識點、能力培養點、易錯點、易混點、常考點。每位教師應簡要地寫出備課提綱,同時提出自己獨特的設想并記下有疑問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帶著自己的疑惑與想法進入集體備課環節。
備中階段:集中研討。集中研討時每位教師都要有“備”而來,帶著自己在初備時碰到的疑惑而來,認真聽取主發言人的發言,并根據主發言人的說課內容加以評議、質疑與補充,發表自己的設想,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案的建議,經過“爭鳴”,形成比較一致的意見和實施方案。個人二次備課。個人二次備課是一個“個人一集體一個人”的過程。在集體研討形成“共案”的基礎上各任課教師融入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結合不同的學情與自身的特點, 最終形成具有個性化特點的“個案”。
備后階段:個人課堂實踐。個人課堂實踐是集體備課活動的延續。集體備課之后,組內教師可主動去聽主備課人的講課,也可相互聽課,取長補短,也是共同提高的好途徑。課后總結 反思提高。課后研討是集體備課的反饋與總結環節,相互聽進行回顧和小結,總結經驗和教訓,反饋教學效果,討論課堂成敗得失,以供以后備課借鑒參考。
參考文獻:
[1]王穎.加強實踐活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M].語言文化教育研究論壇,中國國際教育出版社,1999.12.
篇8
關鍵詞:合作;分工;習慣;時機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1-0194-01
1.窮則思變,課堂教學新理念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歷史教學被打入冷宮,學生把歷史課看作是加在他們身上的“徭役負擔”,他們不愿意承當這種徭役,在課堂上學習起來自然就很被動,沒精打采了。雖然,現在我們的中考、高考制度都將做很大的改革,但歷史的學科地位難以有很大的提高。面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困境,我們必須窮則思變,尋找出路,
“如果學生能夠做到樂于去學,那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就有無窮的動力和精力,他的每一根神經都會投入近來,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2.與時代潮流相結合
古人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將歷史知識與時代潮流相結合,揭示歷史與現實的聯系,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他們關注社會現實,培育學生健康的時代精神。與時代潮流相結合,要求教師精心選擇材料,拓展延伸,來積極引導學生思考。
例如,在給學生講授中國的四大發明,特別是火藥的發明時,告訴學生:火藥的發明并不是古人有目的地研制的,而是古人在煉制丹藥的過程中意外的發現。縱觀中國歷史,火藥發明后雖被當作武器使用,但更多的是被中國人用來做喜慶或祛邪的爆竹。可是,當火藥傳到歐洲,便成了歐洲新興資產階級手中銳利的武器,不僅把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炸得粉碎,而且憑借其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們東方大國的大門,從我國掠走大量的財富和國土。
發明火藥,使國人驚喜驕傲;但固守不前,不去學習別人的先進技術,落后就要挨打受屈辱。 現在我們國家發展經濟,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學習世界各國一切先進技術來發展自己。只有人人自強不息、奮發努力,才能民強國富,我們的國家才能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3.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1 尊重是實施高效歷史課堂教學的基礎。一位哲人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尊重孩子的差異,賞識孩子的成功,教育之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蹲下來,你會發現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很努力。”教師不僅要以健全的人格影響學生,以廣闊的視野引領學生,以豐富的知識培養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學生,把學生看成是平等的、獨立的人,對于學生的提問,教師要積極回應。
3.2 賞識是實施高效歷史課堂教學的不竭動力。賞識是一種愛,是一種心與心溝通交流的情感基礎、是一束陽光,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養分、是一種責任,是師者傳道授業的情感包容。賞識能使學生的心智健康發展,能喚起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任何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被接受。對于那些缺乏自信心,有強烈自卑感又缺乏自我評價的學生,賞識和表揚的色彩應更強烈些,要用心靈的呵護不斷增強學生的勇氣。
3.3 和諧是實施高效歷史課堂教學的養料。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和諧,就是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互動,是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形成完美的教學生態,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赫拉克里特說過:"美在和諧。"歷史課堂的和諧是師生情感的流動,它是一種看不見但感受到的美。教師要以最飽滿的熱情步入講臺,用激情感染學生、感召學生。只有釀造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經營好高效歷史課堂,為學生大膽的質疑、探疑,大膽的表現自我、張揚個性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4.發揮教師的作用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促進學生“學”,教會學生“學”,要把教學重心從“重教”轉到“導學”上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最優途徑,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這不僅提高了課堂實效,更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體現。因此,教師的教學不僅是“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
4.1 把合作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的生生互動把學生由傳統班級教學中單純的旁觀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同時培養學生能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對別人的意見作出評價,并且能通過集思廣益形成自己的觀點。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才能使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不會流于形式,而且學生的積極性及靈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迸射出創造性的火花,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篇9
筆者帶領本縣教師培訓團隊,在總結骨干研修和主題課例式全員培訓經驗的基礎上,協同教育行政和教研科研部門,緊緊圍繞縣教體局“以閱讀為基,創建書香校園;以自主為基,構建高效課堂”這一整體思路,以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中心,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全體中小學校長和教師進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以點促面,深化培訓模式改革,助推全縣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
一、分類組織 面向全員
課改初始階段,主要開展通識培訓轉變校長和教師觀念。而在課改深化、理念落地課堂的今天,只有分類分層、分學科、分年級、分課型的精細化培訓,才能保證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基于此,我們把教育干部培訓和教師培訓兩大類,細分為名校長工作室引領、骨干校長高級研修、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班主任培訓、骨干教師高級研修和學科教師全員培訓六大類32 個項目,其中初中語文、數學教師培訓項目,已細化到年級、單元直至課型。
(一)教育干部培訓
一是對新任的164名小學校長進行以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內容的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培訓分為集中培訓提升理念、實地考察互助診斷、跟蹤問效考核評價三個環節。二是組織79名具有豐富管理經驗、有較高理論修養和較強研究能力、辦學取得一定成效的中小學校長(名校長、骨干校長),分3批去重慶市南岸區進行為期一周的校長跟崗“影子”培訓,旨在培養教育教學管理專家。三是建立10個名校長工作室,充分發揮名校長工作室在校長隊伍建設中的輻射、引領和示范作用。四是堅持每學期一期的中小學校長論壇制度,樾3そ渙骶驗和啟迪智慧搭建平臺。
(二)教師培訓
按照“集中縣培初中保全員,重在引領校本研修;小學培養種子教師,鄉鎮開展全員培訓”的教師培訓整體思路,分學科、分層次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如初中語文、數學教師主要開展全員培訓,把全縣的初中語文、數學教師分成若干個班級,每班50人,在進修學校進行短期集中培訓,通過專題講座、自主研修、互動研討、課例觀摩等形式進行全員培訓。小學數學以主題式磨課研課的形式,培訓教研組長,然后教研組長再輻射到其他教師。小學語文教師重在對學校的學科負責人進行培訓,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展開研討,進行教學設計與課例觀摩。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依托香港天鄰基金會開展“英語口語坊”專題培訓,中小學美術教師開展以筆會為主要形式的展示交流和研討活動。
二、課題引領 嘗試實驗
我們以縣立項課題“探尋課改理念落地農村課堂的路徑研究”為抓手,探索兩條路徑:一個是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業務引領和組織服務的策略和措施路徑,一個是學校學科課堂改進的研課磨課校本路徑,試圖為我省縣域教研培訓深度融合,服務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子,為我省進一步深化農村縣域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一個行動案例。
實驗行動的思路是:確定47所課改實驗基地學校,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中心,基地校校長―課改項目負責人―學科負責人―學科教師分層組班研修,研修成果及時運用于課堂教學改革,課改實踐檢驗修正研修成果。
行動的第一步是, 47所課改核心校校長齊聚進修學校,用三天時間,圍繞“高效課堂的特征”“如何有效利用評價機制,提高教師參與課改積極性”“高效課堂創建中如何體現育人功能”等六個問題,分組展開深入研討,并在反復的匯報展示與補充完善中達成共識,在校長這個層面,統一認識,生成愿景,為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奠定思想基礎。
行動的第二步是,舉辦高效課堂核心校項目負責人培訓班,圍繞高效課堂,進行問題研討與創建高效課堂行動實施方案的制訂,通過自主研修、互動交流與診斷、專家講座與點評等形式,使課改項目負責人對高效課堂創建中的核心問題達成共識,同時通過制訂、完善與研討,對自己本校的高效課堂行動實施方案有一個明晰的認識。
行動的第三步是,舉辦學科負責人高級研修班,組建學科研修共同體。學科培訓分為四個階段:首先在培訓前組織教師進行了互動研討,任務分工,針對所領任務分組進行思考交流,并擬訂初步的小組培訓研修計劃;其次在培訓期間,通過每天的課前互動,課上聽講交流,課后分組研討,對培訓內容充分消化吸收,并逐步完善小組研修計劃;再次在培訓后,參訓教師按照研修計劃,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滑縣學科教學實際,開發培訓課程專題,形成對學科教學的深入認識,建立學科培訓初步的課程資源庫;最后選出基地學校,分鄉鎮連片開展培訓研修活動,以專題講座、研課磨課、經驗交流等形式展開,把培訓學習成果嵌入課堂實踐,促進高效課堂的創建。
三、落地校本 進入常態
教師培訓的價值取向定位于教師專業發展,最終成效落地在常態課堂質量提高和學生的發展上。教師外出培訓的時間有限,教師專業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主要途徑是以校為本的自主研修。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把引領中小學校校本研課磨課,作為課改理念落地常態課堂的主要抓手,主要做法總結如下:
一是通過進修學校舉辦磨課研修班和外出送培,為中小學培養種子教師,在校本研修中起到引領輻射作用。
二是通過舉辦校長、主任、學科負責人培訓班,研討校本研修的方案制訂、組織方法以及操作流程等。
三是充分發揮課改核心校的基地作用,組織不同學科的研課磨課研討活動。
四是抓好典型,以點帶面。城關鎮中心校組織全鄉教師,將磨課研修活動融入日常教研教學中去,總結出“三周磨一課” 的經驗:教研組圍繞某一教研主題,確定研課磨課課題,組織全體組員歷時三周打磨,歷經學課、說課、研課、講課、議課和結課六個打磨環節,最終形成精品課,形成精品教案。棗村鄉、八里營鄉組織全鄉教師,主動到進修學校開展磨課研修,回去后結合實際,嘗試校本磨課研課實踐,白道口鎮、四間房鄉也充分發揮種子教師的引領作用,自主開展校本磨課活動。這些鄉鎮在探索以校為本的研課磨課研修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對全縣立足校本的研修活動起到了引領作用。
篇10
大巴蒙古族學校現有學生755人,教學班22個,教職員工158人,其中專任教師98名,本科學歷58人,專科學歷54人,學歷達標率100%。計算機全部通過二級考試,多數教師能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課件制作和上課。多年來,我們本著“培養興趣,養成習慣,為學生一生發展奠定基礎”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德治校、安全穩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策略,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卓有成效的辦學之路。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汲取典范經驗,厚積創建自主高效課堂底蘊
(一)加強宣傳引導
客觀地說,在高效課堂起步階段,大多數或絕大多數教師對高效課堂建設在思想上是有抵觸情緒的,動作也是遲緩的,可以說是舉步維艱。為了解決思想問題,在起步階段,先后幾次專題會議,學習在高效課堂上講話精神,安排高效課堂建設工作,通過宣傳引導,大多數教師已轉變了觀念,形成了共識,并積極進行課堂改革實踐。
(二)加強理論學習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先掌握高效課堂的相關理論,才能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為此,我們先后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高效課堂22條》等材料印發給全體教師,供教師業余學習。同時,學校每周定期安排一節課的時間,分學科進行高效課堂理論學習與研討交流,以盡快提高全體教師對高效課堂的深度認識。通過聽取專題講座、專業培訓、轉訓等多種形式把握高效課堂的內涵和特征。
(三)加強觀摩交流
我校絕大多數教師沒有聽過高效課堂的示范課、觀摩課,對高效課堂的教學流程十分陌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使高效課堂建設少走彎路,我校安排教師外出觀摩交流。2013年5月22日我校組織5名教師到大五家子鄉參加阜蒙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開展的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2014年5月16日在阜蒙縣蒙古族實驗小學參加“遼寧省教育學會第四屆名校名師進農村(走近阜蒙縣)”活動,我們選派五位骨干教師參與學習。
(四)參與創建高效課堂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創建實施方案
2010年3月學校領導班子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學習杜郎口中學先進經驗,創建高效課堂”報告會之后,學校立即著手學校的高效課堂創建工作。5月份,教學副校長和教務主任參加縣繼續教育工作會議之后,學校即開始組織各年級組開展教學反思,深入剖析了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低效乃至無效的行為、環節,并分析造成低效乃至無效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大巴蒙古族學校學校深化教學改革,創建自主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二、循序漸進、經驗引領、借風勁航
(一)改教學態勢,創造教學便利
把微笑帶進課堂微笑是一種融合劑,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融洽師生間的關系,增進師生感情,有利于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為高效課堂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激情貫穿,增效課堂
以激勵貫穿課堂在高效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實踐,尊重學生的個性人格;深入學生中指導學習,注重活躍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情感;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營造討論、爭論、探討、競爭的氛圍。通過期待、移情、信任、激勵的效應,通過給自信、給方法、給情感,使學生一次次體驗成功的喜悅,保持積極的進取心、充沛的自信心和持續的學習熱情。
(三)創建自主合作學習模式
首先,流暢、和諧、尊重、信任的學習環境是自主互助課堂的共性。教師應該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發展的心理環境。其次,教師要打破常規,注重自主合作學習的實質。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要使學生擁有充足、寬裕的鉆研、探索、發現的時間和空間。讓各種不同程度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盡情發揮。
(四)教為主導,學為主體
深化課堂在課堂上,教師不僅是導演、導游,也是課堂的主人,該出場時還要出場。比如在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時候、在學生思維卡殼的時候……教師要組織討論,善于啟發,及時點撥。
三、點滴成績中的關注與思考
(一)課堂教學改革
我們決不滿足自我感覺良好的課堂現狀,進而裹足不前,畏首畏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傾聽、敏思、善講、合做、精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鼓勵學生大膽懷疑、質疑,教師不是在“教”學生,而是要在“導”上下工夫,要和學生們一起學習、一起探討、平等對話,民主交流。
(二)優化課堂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
教學是一種生命現象,是生命的奔流、展示和新生,要把優化課堂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高度重視起來。強化開放意識開放就是要營造開放的教學空間,注重學習過程和方法的體驗。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科學整合、拓展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合理創設教學情境,不斷創新開放式課堂結構形式和教學組織形式。開放教學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吸收新觀點、新材料、新方法。開放式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開放意識、問題意識以及發散思維能力。
(三)形式要相互滲透融合
課堂學習與課前預習、課外實踐要相互滲透融合,學科教學與信息化技術要相互滲透融合。強化融合意識,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并富個性的發展與成長。強化互助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強化互助意識,就是要實現一切教育資源共享,教師要幫助學困生逐漸擺脫學習困境,要幫助各層次學生得到長足發展,堅持啟發式,杜絕“一言堂”,師生間互助融合,教學相長,同學之間互助,促進共勉。
(四)營造研究性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