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感悟范文
時間:2023-03-27 03:57: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拓展感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搭建誦讀古詩詞平臺,提高詩詞積累有效性
新課標重視古詩詞的積累,明確提出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新課標所推薦的這75首古詩詞,都是我國古詩詞中的精華所在,每一首是古詩詞都具有很強的經典型、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學生在小學階段這個記憶的黃金時段,誦讀這些古詩詞,積累這些古詩詞,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的文學素養得到有效的夯實,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文學底蘊。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古詩詞的特點和學生學習古詩的情況,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搭建參與誦讀古詩詞的良好學習平臺,促使學生有效進行古詩詞的積累。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搭建了如下學習平臺。
1.巧妙利用時間搭建古詩詞誦讀平臺,進行古詩詞誦讀比賽。(1)充分利用預備鈴響到上課鈴之間幾分鐘,讓學生在帶讀同學的組織下,輪流上臺誦讀兩首古詩詞。(2)完善誦讀機制:每一周周一由學習委員推薦八首古詩詞,讓學生從中選擇兩首古詩詞進行認真準備,然后在規定時間里輪流上臺參加誦讀比賽;每周周五再由全班同學進行投票選出10名古詩詞誦讀特別突出的“古詩詞誦讀金星”,同時也選出10名在古詩詞誦讀進步較快的“古詩詞誦讀亮星”,并把他們的名字分別公布在班級的黑板報的學習專欄中。這樣,學生誦讀古詩詞具有針對性,知道要求誦讀那些古詩詞,而且學生在通過參與古詩詞誦讀的比賽中興趣高漲,大家都爭取被評為“古詩詞誦讀金星”或“古詩詞誦讀亮星”,誦讀的效果特別好。通過一段時間的誦讀古詩詞競賽,學生積累了不少古詩詞,而且對古詩詞產生了喜愛之情,班級中誦讀古詩詞的氛圍特別濃厚。
2.開辟誦讀古詩詞專門時間,確保古詩詞積累落到實處。在六年級一學年,我采取每周五早讀課誦讀四句經典名句,每句都有作者和詩題,讓學生利用時間周末自己找原詩,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首背下來,周一早讀課請四名學生分別背誦四首詩,周一到周四每天讀四句名句和其中一首古詩詞,堅持一學年,積累百來首詩詞不成問題。再加上六年來課本里學習的詩詞,小學階段積累的詩詞總量超過200首。這樣,學生在家中誦讀古詩詞,一到學校,也融入誦讀古詩詞良好的學習氛圍之中。
二、優化古詩詞教學策略,提高詩詞感悟獨特性
古詩詞語言凝練,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體現詩人的情感,表現詩人所要創設的詩境。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要用心來理解、感悟詩意、詩情、詩境,這樣學生才能穿越時空,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在理解、感悟詩詞方面,可以借助注釋,理解重點詞,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逐步做到理解詩句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改寫詩詞的方式,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詩意,感悟詩人情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改寫古詩詞,通過改寫來更加深刻理解、感悟詩意、詩情、詩境。例如,教學張籍的《秋思》,我讓學生把這首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通過刻畫詩人寄家書時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從而理解客居他鄉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通過想象詩人創作過程理解詩文。又如,在教學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這首詩時,抓住詩人此詩“綠”字的錘煉被人稱道,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利用課后資料袋的材料,再加上教師適當介紹背景和搜集的材料,想象詩人創作這首詩的過程,既領悟了“綠”字的妙處,也感受詩人創作的嚴謹,幫助學生體會文字里面蘊含的意思。另外,歸類學習也可以幫助理解、感悟古詩詞,在常見的詩詞中“詩仙”李白的詩占了很大的篇幅,把李白詩中家喻戶曉的名句整理在一塊學習。“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出了廬山瀑布色彩絢麗,氣勢雄壯;“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寫出了長江的浩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寫黃河的不凡……通過朗讀欣賞這些詩句,領悟李白用神奇的比喻,夸張來表達平常語言不足以表達的激情,縱情歌頌祖國壯麗山河,產生強烈心靈震撼,體現了浪漫主義精神和偉大現實意義所在。
三、創設古詩詞學習拓展點,感受古詩詞藝術魅力
學習古詩詞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內的學習,應當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多種巧妙的方式在課外學習古詩詞,讓古詩詞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使古詩詞的學習在課外得到拓展與延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古詩詞的藝術魅力。例如,在進行古詩詞教學中,我利用詔安書畫之鄉這一優勢,在每個周末布置學生把本周背誦的詩詞用毛筆書寫一遍,這樣既鞏固了詩詞又練習了書法。在引導學生學習了寫景的詩詞之后,我鼓勵有繪畫基礎的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根據詩句意思想象畫面,然后用圖畫表達出詩意,再把圖畫貼在教室,引導學生欣賞討論,品評優劣,找出優點,分析不足之處,學生既理解了詩句,還鍛煉了理解力分析力。再如演唱古詩詞譜寫而成的歌曲。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將20首優秀的古詩詞譜成歌曲,易于孩子們在優游的唱歌中既學到知識又培養了樂感。利用班隊活動課,以古典詩詞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誦比賽或知識競賽。在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讓學生搜集整理詩詞,以詩集或手抄報的形式交流學習。通過這樣的拓展延伸,學生便更加深入地學習古詩詞,充分感悟古詩詞所蘊含的藝術魅力,讓學生在饒有興趣之中夯實了文學素養。
篇2
【關鍵詞】要寫新話;善于觀察;善于感受;挖掘出“新”
寫作的素材源于生活,寫作的靈感則源于對生活的感悟。只有對生活有了感悟,才能寫出好的文章,感受獨特,文章才有新意;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這種感悟,就是對生活的觀察與挖掘,善于從尋常生活中挖掘它的深意和新意,在尋常處發現“新”,這是使文章出“新”的一條途徑。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新話,首先要有話可說,而學生最棘手的是無話可說,有人認為生活太平淡,也太單調了,日子是機械重復的,節奏是一成不變的,出了校門,又進了家門,天天如此,周而復始,又談何“新意”呢?因此,在作文寫作中,我發現我們的學生有一條不成規律的規律,也可以說是一個公式,如果題目是《我的老師》,十個學生有九個會寫他自己病了,老師如何去給他補課,或是老師帶病上課,或是老師家的燈徹夜通明,老師廢寢忘食地為學生批改作業、備課等來突出老師對工作的鞠躬盡瘁的精神。如果題目是《我的母親》,百分之九十的學生會寫自己生病,而且還有一個特定的情境:爸爸外出打工,只有媽媽一個人在家,生病的時間大都是在晚上,且風雨交加,母親艱難地頂風冒雨走十幾里路把我背到醫院,晝夜守護等等,用這種形式來表現無法抗拒的偉大的母愛。寫這樣的人物,你必須用生病的辦法去考慮嗎?如果不“生病”,就無法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嗎?這反映W生缺少觀察,更沒有去感悟生活。實際上,不是因為生活單調,而是因為不善于觀察,對身邊的事物往往視而不見,無動于衷,至少是隙中望月般知之甚少,正所謂“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埋藏在地下的金子,不留心觀察,不及時發現挖掘,是不可能采掘到的,為了讓學生的話中帶“新”,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特別是感悟生活,指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從而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開闊視野,感悟生活。
對此,我出了一道作文題《我最 (喜歡、討厭、反感……)的(語文、數學、英語……)老師》,要求學生用一周的時間仔細觀察自己的老師,把觀察到的內容記在本子上,觀察的項目有:外貌特征、語言特色(包括語調、音量)、習慣性的動作、對待學生的方式、愛好興趣等。一周后動筆寫作,這個課外的情境,給學生很多啟發,作文也有了改觀,寫外貌是栩栩如生;寫語言動作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寫性格特點更是有所長進。這次作文其實也反映了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師生關系、對學生影響等等,最令人欣慰的是贊美好的老師,沒有一個學生或老師“病倒”在作文中。這樣的作文,學生把自己置身于生活中,知道要寫什么,懂得如何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
事實證明,善于觀察,善于感受的同學,總能在平凡小事的背后挖掘出“新”來。我們不妨再來看一位同學的習作――
話 筒
從我家的隔壁又“風雨無阻”地傳來了歌聲,那不是在放磁帶,也不是在聽音樂,而是我家鄰居在“OK”。
對他唱得好壞且不作評論,但你有沒有發現,在現在的家庭中,有個卡拉OK已不算稀奇了吧。
記得在我上小學前,只有一些重要的領導干部講話時才能用上話筒,等我上了小學,校長和教導主任也開始在話筒前為我們講話了。
那時候,話筒只有大人物可以接觸到,它能把聲音擴大,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是個了不起的東西。
再后來,港臺歌星風靡大陸,他們唱歌時,話筒總是少不了的。因此,又覺得這是大明星的東西,一般的人并沒有資格用。直到幾年前,不知從哪兒刮來了一陣卡拉OK風,大批的新設備涌入了千家的酒店、歌舞廳。但起先,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花上一些錢,去“瀟灑走一回”。可見,它仍未能為大部分人所接受,可過了不久,卡拉OK就打入了工薪階層,繼而踏入了農民家庭。于是,管你唱得好聽難聽,管你唱得走調不走調,只要你愿意,有膽量,不怕出丑,這話筒就隨你拿在手里怎么玩。
“提著昨日種種千辛萬苦,向明天換一些美滿和幸福……”鄰居的歌聲悠揚地飄來,這歌聲,這話筒的變遷,不正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嗎?
這并不是那種特別有文采的文章,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寫的是話筒,筆墨卻落在社會的變遷,祖國的變化上,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精神文化生活更高層次的追求。不是歌頌、贊美那衛星發射般的大事,而以一件尋尋常常的身邊之事物,寫盡了祖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異。設想一下,如果這位小作者沒有一顆對生活敏感的心,就不會留心話筒地位的變化,也不會去思考這一現象所蘊含的深意。當然,她自然也不會想到以一個“話筒”來寫人民生活的變化。
篇3
一、在“信任背摔”訓練中,我體會到相互信任、同舟共濟的重要
在訓練中,大家各司其職,隊長及時表揚每一個作出貢獻的個人。做任何事情我們都要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在團隊的拓展訓練中,我們都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團隊所有的成員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完成目標,我們在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要善于把一個大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小目標,高一年級尤其要注意學生的養成教育,在以后三年的高中學習中,甚至對學生的一生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從來不愛學空洞內容,那么就聯系實際,舉例逐條剖析,將它們作為行動的綱領,找出改進的措施,就像吃飯放鹽,沒有人會直接吃干巴巴的鹽。作為一位班主任,首先要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有充分的了解,然后選一批優秀的班干部,定好每個干部甚至每名學生的目標和責任制,并適時提出合理意見,并且讓大家抽出時間積極參與,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展示才華。評價的時候不但看結果,還要看過程。對于優秀的學生,要指出其不足;對于成績不是太理想的學生,更要發現其優點,看到他們的閃光點,激勵他們進步。
“穿越電網”中,大家目標一致、互相信任、團結協作,完成團隊項目,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團隊的作用,相信團隊,增進了自己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我們每個人都充當了不同的角色,有隊長和政委組成的領導核心,有出謀劃策的智囊團,有監督執行者,每個人都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當你設定了一個目標,只要達到目標就要獎勵一下自己,千萬不要低估激勵的作用。把任務分給不同的人分別管理,明確重要職責就顯得非常重要。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司其職,這樣有利于明確團隊任務,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又知道為什么這樣做。
二、在高中班級管理中,明確班級管理的目標很重要
管理目標是保證每位學生提高自覺性的前提,能使每位學生的行為都具有目標,這樣既避免了管理行為的盲目性,又使學生養成了很好的行為習慣。如我在對班干部工作的分工上就非常明確,做到了班級的事情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問,整個班級運行高效。大到班級活動、紀律衛生工作,小到關燈、擦講桌,事事有人管,減少了班主任在其中的作用。高一新生入學,學校舉行新生軍訓活動,在訓練活動中,有的學生害怕吃苦受累,不能主動積極參加訓練,在“先進”班級的目標的帶動下,讓每一位學生認識到了班集體榮譽的重要性,知道了每一位同學的表現對班級而言都很重要,缺少誰的努力都不可以。學生感到自我對集體的重要性,為了集體,他們再苦再累,都會將集體榮譽放在第一位。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班集體目標的完成使學生有了成就感,班級的凝聚力更強了。此時,再提出爭當守紀律優勝班級、學習優勝班級,學生往往信心十足。
三、拓展訓練是一種教師用整個身心去感受的訓練
這種訓練強調的是我們大家去“感受”學習,是走出課堂認真學習,而不是“春游”“秋游”。這是我從教練的講解里領會的一種精神。作為教師,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接納學生的差異,并利用這種差異,使學生在這種差異中相互學習,為大家塑造一個和諧的集體、完美的團隊。在訓練中有很多好的安排,都是先參與體驗,再反思,然后分享,最后總結得失,探討自己對團隊活動作出的貢獻,多表揚自己,教師給予充分肯定。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做好這些事情,都需挖掘出自己的最大潛力,使我們不斷成長。
四、感恩他人,感恩父母
“人生之旅”“坎坷人生路”,讓人學會感恩,不要去傷害那些幫助我們、愛我們的人。這個游戲使得好多人泣不成聲,也使我明白,要珍惜每一個我愛的和愛我的人,不要讓自己的今天為自己的昨天后悔!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感恩教育是德育工作不可缺的一個環節。
篇4
物聯網(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義很簡單: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現在對物聯網的定義至少有幾十種,都不同領域專家從不同領域定義的,我們取幾種有代表性的供大家參考:
1.英語中“物聯網”一詞:InternetofThings,可譯成物的互聯網
2.2010年ITU關于物聯網的定義:一個具有可識別,可定位的傳感網絡
3.經過與無線網絡(也含固定網絡)連接,使物體與物體之間實現溝通和對話,人與物體之間實現溝通與對話能實現上述功能的網稱為物聯網
4.作者比較贊成一種基于泛網及其多制式、多系統、多終端等綜合的物聯網的定義——或稱為廣義物聯網
二、國內外物聯網發展現狀
從國際上看,歐盟、美國、日本等國都十分重視物聯網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開發和應用工作如美國把它當成重振經濟的法寶,所以非常重視物聯網和互聯網的發展,它的核心利用信息通信技術(ICT)來改變美國未來產業發展模式和結構(金融、制造、消費和服務等),改變政府、企業和人們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按歐盟專家講,歐盟發展物聯網先于美國,確實歐盟圍繞物聯網技術和應用作了不少創新性工作在北京全球物聯網會議上,他們介紹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Internetofthings-urope)其目的也企圖在“物聯網”的發展上引領世界我國在“物聯網”的啟動和發展上與國際相比并不落后,我國中長期規劃《新一代寬帶移動無線通信網》中有重點專項研究開發“傳感器及其網絡”,國內不少城市和省份已大量采用傳感網解決電力、交通、公安、農漁業中的“M2M”等信息通信技術的服務在溫總理關于“感知中國”的講話后我國“物聯網”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工作進入了,江蘇省無錫市一馬當先率先提出建立“感知中國”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運營商、知名大學云集無錫共同協力發展我國的物聯網。
三、傳感器在物聯網中的應用
一說到傳感器,可能大家就會往小的方面想,在物聯網的大概念下,一個泛在的物聯網系統,隨著參照物的不同,傳感器可以一個“大”的“智能物件”,它可以一個機器人、一臺機床、一列火車,甚至一個衛星或太空探測器物聯網關注傳感器的實際應用,下面按應用方式進行的分類
1.液位傳感器:利用流體靜力學原理測量液位,壓力傳感器的一項重要應用,適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電力、制藥、供排水、環保等系統和行業的各種介質的液位測量
2.速度傳感器:一種將非電量(如速度、壓力)的變化轉變為電量變化的傳感器,適應于速度監測
3.加速度傳感器:一種能夠測量加速力的電子設備,可應用在控制、手柄振動和搖晃、儀器儀表、汽車制動啟動檢測、地震檢測、報警系統、玩具、結構物、環境監視、工程測振、地質勘探、鐵路、橋梁、大壩的振動測試與分析,以及鼠標,高層建筑結構動態特性和安全保衛振動偵察上
4.濕度傳感器:分為電阻式和電容式兩種,產品的基本形式都為在基片涂覆感濕材料形成感濕膜空氣中的水蒸汽吸附于感濕材料后,元件的阻抗、介質常數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而制成濕敏元件,適用于濕度監測
5.氣敏傳感器:一種檢測特定氣體的傳感器,適用于一氧化碳氣體、瓦斯氣體、煤氣、氟利昂(R11、R12)、呼氣中乙醇、人體口腔口臭的檢測等
6.壓力傳感器:工業實踐中最為常用的一種傳感器,廣泛應用于各種工業自控環境,涉及水利水電、鐵路交通、智能建筑、生產自控、航空航天、軍工、石化、油井、電力、船舶、機床、管道等眾多行業
7.激光傳感器:利用激光技術進行測量的傳感器,廣泛應用于國防、生產、醫學和非電測量等
MS傳感器:包含硅壓阻式壓力傳感器和硅電容式壓力傳感器,兩者都在硅片上生成的微機械電子傳感器,廣泛應用于國防、生產、醫學和非電測量等
9.紅外線傳感器:利用紅外線的物理性質來進行測量的傳感器,常用于無接觸溫度測量、氣體成分分析和無損探傷,應用在醫學、軍事、空間技術和環境工程等
10.超聲波傳感器:利用超聲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傳感器,廣泛應用在工業、國防、生物醫學等
11.遙感傳感器:測量和記錄被探測物體的電磁波特性的工具,用在地表物質探測、遙感飛機上或人造衛星上
篇5
一、注重悟性思維的跳躍性特點
跳躍性思維是高層次的發散性思維,在日常學習中,悟性思維就會表現為跳躍性的特點,若在問題拓展方面合理地使用跳躍性思維,可以開闊思維空間,增加成功的機率。在寫作活動中,若在成文時合理地使用跳躍性思維,可以增加文章的容量和跨度,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富于表現力。若不能合理使用,則會導致文思不暢。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培養悟性思維,需要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但是目前,孩子們在中國的教育環境里很難做到思維發散。有些學校,老師兢兢業業,講解得非常精辟,但是他們鼓勵學生拼命去掙高分,不給學生去思考時間和空間,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思考的習慣,逐漸喪失了思考的能力。然而,悟性中的這種“跳躍”,有一種特殊的功能,它跨越時間的限制,沖破空間的阻隔,跳出個別事物的束縛,擺脫類別的界限,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相近的、相似的、相關的或相對的、相反的,甚至看起來毫不相干的事物,加以聯結、溝通或組合,使之演化成另一種新事物。
二、語文閱讀理解中的思維拓展
語文閱讀是一種思維拓展的藝術。然而,學生在閱讀中經常淺嘗輒止,甚至鮮有自己的思維。如果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注重學生的思維拓展,將有利于解決學生中存在的不善思考的問題。如果學生對作品有一定深度的鑒賞與品味,就要把鑒賞眼光深入到課文深處,細細咀嚼、慢慢鉆研,力求發現其深刻奇美之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不斷地去探究各種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大膽實踐,勇于拓展,只有當學生具備了思維拓展能力,他在閱讀時,才能讀得深、讀得透。
閱讀中的思維拓展不僅是由此及彼的水平遷移,更是一種縱向的開掘,它不僅僅注重內容的拓展和語言的延伸,更注重思維訓練的內涵,在拓展過程中,增加學生思維的深度,擴大學生思維的廣度,提高學生思維的強度。在拓展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思維發展狀況,準確判斷,避免學生思維在同一層面踏步不前。當然,拓展的手段很多,其中多媒體技術使拓展內容更加直觀,給課外學習資源引入語文課堂開辟了廣闊前景。
三、抓住閱讀亮點,激活思維悟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感悟承載了閱讀教學中的首要職責。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顯然,感悟是學生走進文本的一個支撐點。如何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筆者在迷茫中發現可以用創設情境、鏈接生活、激活積累、強化閱讀、放飛想象等教學方法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提高其感悟能力。
篇6
一、適度拓展,可以突破時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多媒體課件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學生看到、聽到不易直接看到、聽到的事物、現象和過程,從而大大豐富教材內容。如《詹天佑》一課描寫的是清朝末年的事,距今已一百多年,和跨世紀的學生可謂是相隔甚遠。面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衛星準確發射太空、尖端技術層出不窮的現實,該如何用一條鐵路發起當代小學生濃濃的愛國情懷呢?依據多媒體能夠通過聲、光、色把遠的事物拉近、把抽象事物變實這一點,可以在教學中設計多媒體超文本的教學軟件,向學生展示詹天佑修建鐵路時的歷史背景和詳實資料,從而拉近學生與詹天佑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學習熱情高漲。
二、適度拓展,可以豐潤文本,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每篇文章的背后蘊涵著豐富的內容和情感。有時,作者因為特殊需要而含蓄表達甚至留白。如果在留白處進行拓展,既開拓了視野,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有助于感情的升華,情感的迭起。例如,在教學第十冊《只有一個地球》時,抓住“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詞“可愛”“易破碎”進行教學。多媒體演示:音樂聲中,桂林山水的美、黃山的奇……一一出現在學生面前。我們的地球多美呀!再用多媒體演示:工業污染使環境受到破壞:河水渾濁,小魚死亡;樹林被亂砍濫伐,山上一片荒蕪。我們要保護地球,因為地球太容易破碎。
三、適度拓展,可以品味語言,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
教師在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的同時,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如《翠鳥》的教學,在朗讀感悟描述翠鳥外形的句段時,適時地展示翠鳥不同姿態的圖片;在欣賞翠鳥捉魚、低飛等生活場景時,適時補充介紹相關資料,使得拓展的內容與文本有機地融合,讓學生真正感受翠鳥的美,感受課文描繪的意境美。
四、適度拓展,可以點化難點,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篇7
我們在教學中要通過對書上文本的拓展教學來促進對課文文本的深刻理解,擴張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思維的深度,擴大學生思維的廣度,鍛造學生思維的強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促進學生“人的發展”。
一、拓展路上,領略第一道風景——“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能使人心情愉悅,感知效率變高,認知心理、情性心理也會和諧共進。語文課堂中的拓展作為語文課堂的一部分,也必須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優化學生的閱讀環境作為首位。拓展不僅具有知識性,更應該具有情感性。在拓展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那它就是錦上添花,反之就是畫蛇添足。在拓展中,我們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合適的拓展材料和拓展方法。例如教學《沉香救母》一文時,我先從孩子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動畫片《寶蓮燈》入手,讓孩子們聊聊這部動畫片中的人物和自己印象最深的環節,孩子們有了興趣,一個個情緒激動。通過聊動畫片,孩子們在情感和認知上已經投入到課文情境之中,在興趣的指引下進入文本的學習和感悟。在現實的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老師總是時間的吝嗇者,他們甘愿在那里繁瑣地分析課文,也不愿做個學生心靈的傾聽者,不愿在激發學生興趣的拓展上花時間,其實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再好的拓展如果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它只能是課堂中一個多余的環節。我們語文教師有責任為學生創造一個愉快的語文學習氛圍,拓展,首先應該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拓展路上,領略第二道風景——“實”
“實”指的是語文拓展的有效性。在拓展中,我們要充分挖掘文本的“留白”,引導學生去思考、想象,進行拓展練習。如在教學《秦兵馬俑》第10自然段時,師配樂朗讀,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兵馬俑的姿態和神情,并試著擺一擺兵馬俑的造型,接著請幾位學生上臺擺一擺。孩子們通過自己做,或是看同伴做,再用上“有的……好像……”模仿課文中語句練習說話,孩子們在形象的表演中觸發了對秦兵馬俑的感悟,把兵馬俑描繪得惟妙惟肖:有的瞪圓雙眼,射出復仇的火焰,不戰勝敵人誓不罷休;有的擺開馬步,咬緊牙關,好像隨時準備向敵人出擊……學生在拓展中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文本在學生的想象之中變得豐滿,使文本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拓展活動真正落到了實處,達到了預定的目標。
三、拓展路上,領略第三道風景——“本”
隨著新課程的推進,我們的語文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形式的拓展充盈著我們的課堂,語文課堂甚至變得讓我們不敢相認,任何與我們語文或文本不大匹配的活動都走進了語文課堂,學科間的融合擴展得無限大,放羊式的、風箏式的、夢游式的拓展將語文推向了忘本的深淵,使得語文課堂低效。因此在進行拓展中,我們要深刻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圍繞語文的“本”來進行拓展,要深挖教材,緊扣課本,以教材、課本為中心,向四處輻射、發散,以教材,課本為基礎,求高、求新、求深。例如《歡樂的潑水節》中: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興呢?我就設計了一個“潑水送祝福”的游戲:如果是你,你最想把水潑到誰的身上?送出怎樣的祝福?并讓孩子們把自己的祝福寫在一張預先發給他們的水滴形狀的紙上貼到黑板上。這個游戲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用合適的語言對不同的人送祝福,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受到了與人相處的社會交際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是我們語文學科所要培養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能為了拓展而拓展,甚至出現丟棄根本、盲目追風的“忘本”現象,要時刻圍繞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和本質特征來展開教學。
四、拓展路上,領略第四道風景——“引”
篇8
但是,經典作品,其寫作背景與當下生活常常相距甚遠,其表達往往與當下語言表達習慣大相徑庭。此時,適度拓展對于文本解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立足文本,適度拓展。關鍵在于我們該如何把握“拓展”之“適”呢?
一、文本為“主業”,拓展要適量
拓展,就是閱讀教學中的資源開發與整合,可以使閱讀內涵更豐富,閱讀結構更優化,閱讀視野更廣闊,閱讀層次更深入。拓展的材料很多,如文字型拓展、生活型拓展、音視頻拓展、游戲拓展等。
目前,語文課堂教學存在拓展材料過量或缺失的兩極化問題。
過量拓展,容易導致課堂教學失衡。過多引入閱讀材料,勢必擠占課內文本教學的主體篇幅;其次,過度解讀拓展材料,勢必會讓師生忽視閱讀文本本身的深度解讀,進而縮略了課文的魅力,有舍本求末之嫌。
拓展缺失,容易導致文本學習過淺。在教學中,不少教師就課文教課文,缺失拓展,導致學生閱讀視野狹隘,課內學習單調。比較閱讀,作為重要的閱讀和思維方式難以在語文課堂上得到訓練,最終導致學生解讀文本只能淺嘗輒止,應該說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憾事。
課文是語文教學的“主業”,拓展務必適量。每篇文章的教學,一般而言,閱讀拓展要控制在3次以內,每則材料的篇幅也應盡量簡短。
二、教學是“主線”,拓展要適時
教學是由一個又一個活動環節有機組合而成的,它是流暢的,不是突兀的;它是講邏輯關系的,不是混亂不堪的。因此,閱讀教學中的拓展,要選擇在合適的教學時機、于合適的教學環節進行。
現實教學中,我們經常見到寫作背景知識的介紹常常在上課伊始便進行著。試問,這時的背景鏈接于教學是否過于生硬?
那么,什么才是適合的教學時機呢?
第一,適合的時機,就在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文本內涵的理解存在差距時。適切拓展,應以加深理解、感悟教材所蘊含的深刻含義為旨歸。當學生認知出現困難時,教師應適時地為突破重難點而拓展教學資源。
《紫藤蘿瀑布》一文,若在教學中不引入相關寫作背景介紹,那么,學生對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和結尾“我不覺加快了腳步”不能深入理解,對“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中的“人”的“不幸”亦不夠了解,就決不能真正讀透文本,真正走進宗璞的內心世界。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設計這一背景知識的拓展時機呢?
執教前,筆者將課文第10段議論文字隱去,由學生根據自己對上文內容的理解,自行續寫一段人生感悟。學生創作完成后,將自己的文字和作者的感悟比照,找出相似處和不同點。少數學生的感悟和作者相近,則表明他們對文本及作者內心世界的感受和理解比較到位。更多的學生的感悟與作者相去甚遠,此時,學生就會自覺發問:作者為什么要說“人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她是不是遇到了種種不幸?為何要提“生命”永無止境?她的生命之前怎么了?
正當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筆者穿插了宗璞的《哭小弟》《花朝節的紀念》等作品中的反映其生活不幸的語句。通過背景知識介紹,學生了解到,在十年“”中,作者的幾位至親相繼離世不久,她的弟弟也罹患絕癥,生命垂危。就在人生迷茫、徘徊之際,宗璞與這瀑布般的紫藤蘿有了這一次的生命際遇。
課堂上,當讓學生再次理解課文第10段時,很多學生的發言振聾發聵。如:
生:漫漫人生路,難免遇挫折,要像紫藤蘿那樣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總還會有陽光明媚的日子。有希望就有明天,有希望就有怒放的機會。我們應該跟上激流勇進的時代,遠航!
生:在不幸時,有人悲傷,有人憤怒。但,若像紫藤蘿般,笑看一切,珍惜生命,人生不就更加美好了嗎?讓我們的生命之花一起盛放,共同創造一個更輝煌的社會新時代!
拓展時機是可以等來的,但更依賴教師的創造性設計。瞄準學生認知與文本內容的落差,進行適時的拓展,的確可以讓教學難點的突破演繹得深刻而精彩。
第二,適當的時機,就在學生片面認知時。適當的拓展,應盡量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錢夢龍老師在教學《死海不死》一文時,他鏈接了漢語詞典中關于死海特征的介紹性文字與課文原文進行比照,學生便能準確地體會出知識小品語言的趣味性。為了防止一些學生對知識小品的特征產生以偏概全的認識,錢老師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進一步拓展研究,并大膽地明確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對知識小品來說,知識性和科學性是它的本質屬性,因為作者寫作知識小品的根本目的就是向讀者介紹科學知識,如果沒有知識性和科學性,知識小品也就不存在了;趣味性則是它的重要屬性,可以使讀者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獲得科學知識。
毋庸置疑,錢夢龍老師的這一拓展是必需的,是對上一“趣味性”教學環節的適當補充,讓學生對知識小品的特點有了更全面、更準確的把握。
三、學生是“主體”,拓展要“適人”
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我們的閱讀教學拓展活動必須因材而定。教師應當基于學情,選擇對應的拓展材料。如,同樣是文言文的教學,因學生基礎不同,城鄉學校學生在文意疏通上耗時當然各異,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就應各有不同,因此,在拓展材料的使用上,也應該有所區分。
篇9
【摘要】百萬稅務大軍是國家公務員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國聚財的光榮使命。對此,近年來國家也加大了稅務干部培訓的力度。作為對傳統培訓模式的一種有益補充, 稅務培訓機構將拓展訓練這一體驗式培訓模式引進到教學課程中來,對稅務組織的團隊建設和自身領導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但要想使得拓展訓練在稅務干部培訓中的教育價值,得到最有效的發揮,就必須對其課程要素進行不斷的完善。
【關鍵詞】稅務培訓; 拓展訓練; 課程 ;要素
1 拓展訓練在稅務干部培訓中的發展
稅務培訓作為實現稅務組織發展戰略的核心競爭策略, 我們可以這樣概括其使命: 它可以使稅務干部掌握知識和信息( 了解客觀世界) 、改進工作方法以提高技能( 改造客觀世界) 、改進領導方法以提高領導能力( 領導別人改造客觀世界) 、改變思想方法以改變世界觀、歷史觀、生活觀、工作觀( 改造主觀世界)。
拓展訓練作為一種新型的體驗式培訓模式,自1995年拓展訓練傳入我國后,就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完善,適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不僅被引入到眾多高等院校的課程中,而且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成人培訓院校青睞。21世紀初期,稅務培訓機構將拓展訓練引入到培訓課程中,首次是在司局長班應用, 獲得的良好的培訓效果,此后逐步向處級、科級等班級廣泛推廣, 成為稅務培訓中創新培訓方式的一大亮點。近年來,湖南稅專、大連稅專、廣西稅校、重慶稅校、安徽稅校、稅校等20多所稅務培訓施教機構,紛紛將拓展訓練作為培訓的特色項目隆重推出, 掀起了稅務培訓的體驗式學習熱潮。
2 拓展訓練課程前期準備的要素分析
2.1 課程安排要貼合實際. 成人學習具有即用性的特點。成人學習的特色之一, 即在于即學即用, 希望通過學習而獲得的知能能馬上應用于日常實際生活中。成人會對有應用價值, 尤其是有立即應用價值的知識技能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以致用”或“即學即用”, 為規劃成人學習內容的重要原則。所以稅務干部最善于學習那些與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經驗有關的新知識和技能。拓展訓練在課程安排時,應根據稅務干部的年齡層次分布、性別比例、工作特點等因素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安排項目和內容,進而使課程的安排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比如,年齡層次較大的團隊,應該盡量排除高空項目的安排,多選擇危險性較低的場地類項目;男多女少的團隊,應該盡量排除背摔、畢業墻等對體力要求較高的項目,多選擇團隊協作類項目;對于納稅服務大廳的工作人員,多選擇溝通類項目;對于普通稅務干部,多選擇執行力類項目;對于中層干部,多選擇協調類項目;對于高層干部,多選擇決策力類項目。
因為成人學習具有自動自發性,一旦發現學習目標不能達成, 或學習需求不能滿足時,就會選擇離開。所以拓展訓練課程的安排一定要貼合在稅務干部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發揮拓展訓練的教育功能,達到預期培訓目的。
2.2 項目道具要準備充足.道具是項目操作的依托,是拓展訓練順利進行的保證。在前期準備環節,應根據課程的安排,將所有的項目進行逐一梳理,把需要的道具羅列成單,以防出現遺漏,然后再根據所列道具清單進行充足準備。在道具準備的環節中,應遵循備份原則。這主要是因為道具在使用過程中自身會有磨損,加上由于學員操作不當,也會造成道具的損壞。所以在道具準備時,對于一些容易損壞的,要多準備幾份,以備及時之需。
拓展訓練多在戶外進行,會受到天氣等客觀環境的影響,所以備課時應考慮此類因素,準備一套課程的應急預案,相關道具也應該提前準備。此外還要準備一些防中暑和蚊蟲叮咬以及治療輕微擦傷的的藥品。
2.3 拓展器材要檢查細致. 拓展中的風險是指在拓展活動中存在或潛在造成傷害的可能性或概率。在拓展活動中的風險(R)= 傷害的程度(H)×發生的可能性(P)。正是因為風險的存在,才使得拓展訓練更具魅力和吸引力。但是安全與不安全之間沒有過渡,踏出安全一步就進入了不安全。
在拓展訓練課程實施之前,一定要對拓展場地進行巡查,及時發現不安全因素,并予以排除。對拓展器材的檢查更要細致,應健全高空項目器材定期檢修制度,定期對高空拓展架的銹蝕度、各焊接點的開裂度以及周邊土壤的松弛變化程度等情況進檢查和維護。保護性器材與拓展訓練的安全息息相關,所以在前期準備過程中,也應注重對保護性器材的檢查。保護性器材都有其嚴格的使用標準、適用環境、保養維護方法和報廢制度,對其檢查,主要集中于對動力繩的磨損程度、安全綁帶與扁帶機械縫合口、各類鎖具的損耗情況等方面的檢查。安全是拓展訓練的首要問題。而拓展器材是關乎安全問題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在拓展課程實施之前,對拓展器材的檢查一定要細致,做到發現問題,不能抱有僥幸心理,應安按照相關標準或規定,進行維修或更換。專業的拓展器材不僅是將風險降至最低點,而且也會給稅務干部在完成項目挑戰帶來信心和勇氣。
3 拓展訓練課程實施過程的要素分析
3.1 情境導入要與學員的工作實質相結合.情境導入是場景設置的重要環節。拓展訓練強調學員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實踐而獲得具體體驗,反思觀察后獲得的抽象概念最終也必須在具體情境中加以檢驗。通過情境導入,會使學員進入到項目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這樣加深了學員對項目內容和規則的理解,為下一步的體驗環節做了很好的鋪墊。
“情境”要根據學習的目標、內容以及學習者的特點進行設置,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模擬的,要根據學員學習方式的差異而靈活調整。但是,必須遵守的原則是:“情境”的設置一定要有利于學習者的學習,有利于引發他們的思考。最好能夠引發學習者把在此情境中獲得的知識或技能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即能夠達到知識和能力的遷移。所以情景導入要符合稅務干部的工作實質和身份特征。
拓展訓練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其發展的歷程中具有濃厚的軍事色彩。加上很多學員對軍旅生活的向往以及拓展訓練某些環節的半軍事化管理,使得很多項目的情境導入都采用軍旅題材。這樣的情境導入在稅務干部培訓中不太受用。所以對于稅務干部的培訓,情境導入應該結合稅收工作的特點,模擬其工作的環境,設置符合稅務干部身份特征的角色。
3.2 項目規則要清晰、準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凡事都是在一定的規則制約下進行的。項目是拓展訓練得以不斷發展的基礎,是拓展訓練發揮最大教育價值的載體。而規則則是項目順利完成是保證,也是學員獲得真實體驗的重要保障。
從規則分析入手,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是達成目標的一項重要途徑。所以在拓展訓練課程實施中,項目的規則一定要清晰,不能出現規則模棱兩可或相互矛盾的現象。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稅收政策也是千變萬化。要想順利的完成年度稅收任務,稅務干部就會認真的分析每項稅收制度的變化,梳理各種相關的政策法規,從而制定出相應的征管模式。在學習活動稅務干部中常常會使用類推思考, 舉一反三,以收觸類旁通之效。鑒于此拓展項目規則的制定一定要結合稅收政策的變化趨勢,制定相應的清晰、準確的項目規則。這樣既能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也能保障學員從項目中獲得最真實的體驗和感悟。
3.3 操作環節的掌控要適度.項目操作過程是學員獲得真實體驗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學員獲取高峰體驗的基礎,在拓展訓練課程中處于主導地位。這個環節也是對培訓師綜合素質的考驗。規則的制定是為了更好的保證項目的進行。但稅務干部隊伍的年齡層次趨于老化,這使其生理機能在逐漸衰退、反應速度減緩、機械識記能力下降,導致許多人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評估過低,進而產生比較消極的學習動機。如果規則在執行過程中,過于死板,沒有考慮到他們的實際能力,不但使項目很難完成,稅務干部也無法獲得項目體驗帶來的感悟,而且也有容易造成他們的逆反,導致場面混論,甚至無法收場。
要想獲得最佳的培訓效果,培訓師的臨場掌控一定要適度。首先,培訓師對規則要彈性的利用;其次,操作過程中培訓師的操作和保護,也是重要的一環。 協助和保護一般在拓展訓練項目的操作過程中主要有兩個維度: 一個是協助的時間, 包括協助持續的時間和協助的時機, 即什么時候協助; 另一個是協助的次數, 即協助出現數量。培訓師應正確地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適當的協助和保護有利于培訓效果的提升, 相反則會導致培訓效果和學員感受不佳。
3.4
總結內容要深入.彼得?圣吉提出:只有當反思和歸納整合開始的時候,才是學習真正產生效果的時候。所以,總結環節是促使學員知識與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階段。 在此環節中,培訓師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總結的是否全面,是否準確,都會對學員的整個項目感悟產生很大的影響,也會對學員挖掘拓展訓練項目所蘊涵的特定功能與價值產生影響。所以培訓師扮演了知識提升者,矛盾化解者和成長推動者的角色。
總結內容應從稅務干部在項目體驗過程中的表現入手,在他們分享感悟的基礎上,加以歸納和整合。總結內容不宜泛泛而談,應抓住學員在體驗過程中的閃光點并聯系其工作實質,進行深入挖掘。項目具備但學員在體驗過程中沒有表現出的其他分享點,可一帶而過或不予講授。這樣才能促使稅務干部體驗后的感悟得到升華。如果總結內容過于廣泛,不但難以突出項目的重點,而且也難以使得稅務干部的自我感悟得到認可,培訓效果也大打折扣。
4 總結
稅務干部培訓作為一種成人教育,具有其獨特性。而拓展訓練在某些環節非常符合成人學習的特點,并以其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在稅務干部培訓中得到不斷的發展,但同時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拓展訓練課程的核心要素和價值理念是始終從個體體驗出發, 重視個體的感悟,力求通過學員的自我實現達到自我滿足。只有課程要素的不斷完善,才能保證拓展訓練的教育價值在稅務干部培訓中得到有效的發揮。
參考文獻
[1]
袁遐 淺談拓展訓練在稅務培訓中的運用[J] 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2004,9(4):56
[2] 黃瓅 霍玉文成人學習特點論略[J]職教通訊,2007,01:68
[3] 錢永健 拓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0
[4]
王國強 體驗式學習理論及其對成人教育的啟示[J]河北工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8.23(3):6
篇1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的建議”中提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個性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
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語文“個性化閱讀”正在逐步得到落實,傳統的“教師以自己的心得強加于學生”或是“用教參的答案固定教學方向,限制學生的自由”或是“強調閱讀技法,而忽略個體情感體驗”等現象得到改變。
一、整體通讀,個性化感知文本
在閱讀課上,學生的第一要務是與文本對話,即通過自主的讀書實踐,與課文的作者交流,“通過閱讀來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這一環節,一是要想方設法把學生發動起來,使學生興趣盎然地讀課文、提問題;二是要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不僅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還要求結合課后問題默讀思考,在文本旁邊寫批注,通過勾、畫、圈、點、注等各種方式,既培養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又體現了整體通讀的個性化。
二、抓點品讀,個性化理解文本
“點”一是指課文主題,即中心點;二是指體現課文主題的關鍵詞語、句子或段落。抓點品讀就是圍繞主題結合具體語言精讀、細讀,理解文本內容。在抓點品讀中如何落實個性化?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兩點入手:
1.設計主線問題
為避免“灌輸式”教學,又克服“滿堂問”的瑣碎,在教學設計中,提出能牽動全文閱讀的主線問題,用問題組織教學,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設計主線問題途徑很多。按照課文體裁不同,方法也不同:寫景狀物篇——作者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是怎樣具體描寫的?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寫人篇——人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請抓住人物的具體描寫來體會;寫事寓理篇——從故事中得到什么啟示?結合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具體談談。另外,還可以圍繞中心詞(句)設計主線問題。比如:《學棋》一文圍繞“學”字提出:誰學?怎么學?學的結果怎樣?對你有什么啟發?學生帶著主線問題研讀文本,從不同角度談自己的感受。
2.創設品讀情境
為避免“單向分析”式教學,教師依據教材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
(1)音樂渲染法。對于情感豐富的文本,在品讀中以音樂渲染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很快進入文本意境中加深體會。
(2)多媒體演示法。對于品讀中的難點詞句,則需要通過多媒體演示法引導學生品讀。
(3)教師“獨白語”法。記得區教研員越淑麗老師經常對教師說:“語文教師要帶著豐富的情感走進課堂,以富有激情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因此,教師課堂中的“獨自語”也是一種最直接的創設品讀情境方法。
三、入情朗讀。個性化感悟文本
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對語言文字表達的理解和感悟,都是通過讀來完成的。既然我們承認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水平、感悟能力等各不相同,作為教師就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化朗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有很多,如,范讀、引讀、自由讀、評價讀。我認為“評價讀”更利于體現個性化朗讀。教師首先要耐心地聽取他們各不相同的朗讀,而不是馬上糾正;耐心地聽取他們這樣朗讀的原因,讓大家評議,而不是教師直接做評斷。
四、拓展閱讀,個性化升華文本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閱讀量有明確規定,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拓展閱讀是指以語文教材為核心,輻射到閱讀相關作品的一種閱讀。它要解決的是語文學習中的“多讀”問題,大量閱讀課外讀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小學階段常見的閱讀內容拓展方式有三種:
一是從節選的課文擴展到整篇文章或局部著作。一般應用于名篇名著的閱讀教學上。
二是從課文拓展到同內容的作品。
三是從課文拓展到同主題的作品。
以上三種拓展閱讀方法都是從教學內容方面不斷輸送新鮮“血液”,以此來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使學生個性化感悟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