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事業單位考核方案范文
時間:2023-03-18 22:0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機關事業單位考核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按照“咬定一個目標,突出三個重點,實現五大突破”的工作思路,深入實施融城強縣戰略,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全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全面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全面加速鎮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和諧發展。
二、考核范圍
全鎮11個村(社區)委會、各鎮屬企事業單位(包括垂直管理單位)。
三、考核指標(見考核實施細則)
四、考核操作辦法
1、鎮黨委政府成立村級年度工作目標考核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版權所有成員:版權所有
下設辦公室,由**同志任辦公室主任。
2、年底由考核領導小組組織有關各辦,統一檢查驗收,按各單項具體評分細則進行考核評分。
3、實行加、扣分辦法:獲縣級單位表彰的每次所在單項(下同)加5分,獲市級單位表彰的每次加10分。凡受市以上單位通報批評的每次扣10分,受縣委縣政府通報批評的每次扣5分,受縣直部門、鎮黨委政府通報批評每次扣2分。
4、設置目標考核綜合獎、單項獎和目標管理獎,并評選一定數額的先進個人一并表彰獎勵。
5、除上述目標考核外,其他辦不另單獨考核。
五、獎勵與處罰
<一>獎勵:
1、綜合獎。對綜合目標考核中排名前6名的村(社區)委會授予“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稱號,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分別獎勵2000元、1500元、1000元。
2、單項獎。對單項考核得分在前5名的村(社區)委會頒發錦旗,并分別獎勵500元。
3、目標管理獎。對考核得分在前6名的鎮屬企事業單位授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稱號,并分別獎勵500元。
篇2
一、招聘原則
(一)專業對口和工作需要的原則。
(二)公平、公正、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
除國家政策性安置、崗位和引進高層次緊缺專業人才確需使用其他方法外,機關事業單位補充工作人員,原則上都要通過考試、考核的辦法,公開招聘。
二、招聘范圍
(一)事業單位職員或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出現崗位空缺,需補充的工作人員。
(二)雖未出現編制空缺,但急需的特殊崗位人才或高精尖專業技術人才。
(三)根據工作需要,專業技術較強的事業單位聘用專業技術人員。
(四)機關事業單位補充工勤、協勤及其他輔工作人員。
三、招聘組織管理與職責分工
縣人事部門綜合管理機關事業單位招聘人員的考試聘用工作。主要負責編制招聘計劃和實施方案,招聘公告;負責組織或指導用人單位(或主管部門)進行應聘人員報名和資格審查;負責組織考試或委托用人單位(或主管部門)組織考試;指導和監督用人單位(或主管部門)對考試合格人員的體檢、考核、聘用等工作,辦理聘用手續。
用人單位(或主管部門)主要負責申報招聘計劃及招聘資格條件;受人事部門委托負責對應聘人員的報名資格進行審查;配合人事部門或受人事部門的委托組織考試;負責對考試合格人員進行體檢;負責對考試合格人員的考核工作;按有關規定對擬聘人員辦理聘用手續。
四、招聘程序和方法
(一)招聘工作的一般程序
1、機關事業單位根據工作需要、崗位空缺情況,需要補充工作人員時,由單位(或主管部門)提出招聘計劃,報人事、編制部門審核后,由人事部門結合用人單位(或主管部門)制定出招聘方案,呈報縣政府審批。
2、向社會招聘公告。
3、組織報名和資格審查。符合條件的應聘者須填寫《*縣機關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登記表》一式兩份,由縣人事部門或用人單位(主管部門)核發準考證。
4、組織考試。考試可采取筆試、面試等多種方式。考試內容為招聘崗位所必須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和工作技能。
5、對考試合格人員進行體檢。
6、對體檢合格人員進行考核。
7、公示擬聘人員名單,接受社會監督。
8、縣人事部門對用人單位擬聘人員進行審核。
9、用人單位與受聘人員簽訂聘用合同,進行鑒證,并辦理其他有關手續。
(二)公開招聘由縣人事部門結合用人單位(或主管部門)組織,必要時也可委托主管部門組織。
(三)應聘人員的筆試成績和面試成績按一定比例折合之和為考試總成績,應聘教師的還要計算試講成績。根據應聘人員考試成績和招聘計劃數,按總成績由高分到低分確定參加體檢人員名單,末位出現并列時,筆試成績高者參加體檢。
(四)體檢的項目和標準參照公務員錄用體檢的有關規定執行,有特殊要求的按有關規定執行。因體檢不合格出現空缺,依次遞補。
(五)用人單位主要考核應聘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業務能力、工作實績、擬任崗位資格條件以及是否應當回避等。因考核不合格出現人員空缺,依次遞補。
(六)用人單位根據考試、體檢、考核結果,提出各崗位擬招聘人員名單,由縣人事部門和主管部門向社會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7-15日。
五、聘用及聘后管理
對經考試、考核、公示、審核無異議的擬聘人員,按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后,由用人單位與聘用人員簽訂聘用合同。
機關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工作人員實行試用期,試用期限根據招聘崗位性質和聘用對象確定。試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內,試用期滿合格的,按有關規定正式辦理聘用手續。試用期滿經考核不合格的,經主管部門批準,取消其聘用資格,進入人才市場自行擇業。
對機關事業單位聘用的工作人員實行崗位設置管理,根據所聘崗位,由單位進行年度考核,考核結果報人事部門備案。
六、聘用人員待遇
(一)納入編制管理的聘用人員,其工資保險、福利待遇及開支渠道按本單位同崗位同類人員執行的工資性質和標準確定。
(二)我縣急需的特殊人才、高精尖人才,可不受編制數額限制,納入編制管理,其待遇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三)根據工作需要,專業較強的事業單位招聘的工作人員,其工資保險、福利待遇及開支渠道按批準的招聘方案執行。
(四)機關事業單位招聘的工勤、協勤及其他輔工作人員,其工資保險、福利待遇,根據工作崗位、工作性質確定。但其工資不得低于省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
以前各單位已招聘的人員,其待遇按已簽定協議執行,合同期滿續聘的,按此文件規定執行。
七、紀律與監督
篇3
關鍵詞:機關事業單位;經費管理;內控制度
一、前言
加強和完善機關事業單位經費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已成為當前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機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是指機關事業單位為了保證經營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有效運用,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防止舞弊行為發生,實現經營目標和效益而制定和實施的貫穿于各機關事業單位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的一系列組織措施。機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原則包括:合法規范性原則,相互牽制原則,有用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機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一個組織設計并實施的一系列程序,以便為達到該組織的目標提供合理保障,也是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評估、控制、監測和改進的動態過程和機制,包括控制環境、控制程序和會計系統三大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作用的有效發揮,需要采取措施不斷使其進行完善。
二、機關事業單位經費管理內控制度運行存在的問題
1.職責范圍和處理權限不清,未經授權也接觸和處理經濟業務
授權批準控制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各級工作人員必須經過授權和批準才能對有關的經濟業務進行處理,未經授權和批準,這些人員就不允許接觸和處理這些業務。而在有些單位一般授權和特定授權的界限和責任不明確。每一類經濟業務的授權批準程序不明確;缺乏必要的檢查,進而不能保證授權批準后處理的經濟業務的工作質量。
2.忽視人員素質,不能定期進行崗位輪換
內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實施,關鍵取決于人員的素質,而有相當數量的單位忽視人員的素質,結果給國家或集體的財產造成巨大損失。還有相當數量的單位從不進行崗位輪換,又缺少必要的教育和培訓,結果在經濟業務處理過程中,履履出現錯弊,損失慘重。
3.內部審計形同虎設,不能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
內部審計對會計資料的監督、審查,不僅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重要措施。而在現實的經濟業務處理過程中,內部審計有的缺乏獨立性,有的形同虛設,一切按領導意圖辦事,因而不能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同時,內控管理中的一些內在的基本要求沒有得到貫徹落實,內控長效機制沒有建立和完善,內控文化沒有真正建立,責任約束機制不到位。對員工的失德、失職、違法、違規行為,未明確經營管理責任,員工不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沒有建立配套的責任追究制度,未在全行業樹立盡職履職觀念,未能夠逐級建立嚴格的責任問責、失職問責、引咎辭職和違規懲處制度等。
三、如何完善機關事業單位經費管理內部控制制度
1.重視內部控制管理與現行體制、法規的協調統一
內部控制是機關事業單位的一項綜合性管理活動,涉及組織、人事和財務管理等多方面。在我國現行體制下,如何協調好機關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是能否實現內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財政、審計、人民銀行、紀檢等部門應加強聯系和協調,另一方面要實現對機關事業單位內部的有效管理也需要組織、人事部門的參與和配合。
2.建立有效的機關事業單位經費管理內部控制程序
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中的控制程序包括明確管理職責、縱向與橫向的監督關系;職責分工,權利制衡;交易授權,建立恰當的審批手續;設計并使用適當的憑證和記錄;資產接觸與記錄使用的授權;資產和記錄的保管制度,獨立稽核,例行的復核與自動的查對;制定和執行恰當的會計方法和程序;工作輪換,獨立檢查,包括外部和內部審計等。事業單位在處理財務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內部控制程序辦理,以防范各類財務風險的發生,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反之,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如果缺乏適當的控制活動,在制度執行上有章不循,在業務過程中不按規定程序辦理,就會使國家經濟政策與法規及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失去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要重視和運用好內部控制程序的三個控制點:第一,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職務和崗位相關聯,職務和權力責任不可分離,因此,兩種或兩種以上職務必須在不同崗位、人員之間分開,每一個具體職務也必須明確劃定其對應的責任權力范圍,這是形成制衡機制的核心手段。第二,授權批準與集體決策。授權批準與集體決策作為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手段,經濟事項事前決策審批是內部控制的控制點之一。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經辦人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第三,監督與審計檢查。內部控制是一個涉及到單位運行全過程的體系,內部控制的執行與否、執行效果如何、能否適應新情況、需要做哪些改進等,都需要進行跟蹤調查,必須通過加強監督活動在必要時對控制措施加以修正。因此必須建立單位內部的復核與審計檢查等獨立檢查程序,以確保內部控制活動得到有效的執行。
3.增強內部控制意識,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是所有內部控制工作的基礎,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而言也不例外,它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活動的執行和貫徹。內部控制不力引發的財務風險,很多是由控制環境薄弱造成的。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深化內部控制理念,落實內部控制措施,是建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關鍵。要通過確定風險控制環節,分解、落實單位各部門、各崗位管理職責,并對各單位、各部門的控制狀況進行檢查、評價和考核,強化風險管理責任,提高全員風險防范的意識和能力,將內部控制管理由個人行為和操作行為提升到整個單位的整體行為。還要在各單位內部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強化單位內部領導與員工的內部控制理念。各級領導與員工應培養風險意識,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觀,以保證各項制度得到切實執行。
4.加強會計基礎規范工作,強化會計系統的控制作用
會計基礎工作為單位各項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為強化預算管理、合理統籌安排資金,單位必須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機關事業單位規范的部門預算編制方法及編制要求,也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全面了解單位基礎工作,否則,難以達到部門預算的編報要求。會計系統包括會計機構與人員的配備,會計核算與會計管理兩大方面,會計系統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和財務管理的質量,因此,要提升機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水平,必須重視會計基礎工作,強化會計系統的控制作用。
篇4
一、健全規章制度,促進規范化管理
一是規范編委會運行機制。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加強機構編制管理工作,保證縣機構編制委員會的工作有序進行,提高管理水平和辦事效率,根據中央、省、市機構編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制定了《沾化縣機構編制委員會工作規則》。凡涉及機關事業單位職能配置、機構設置、人員編制、領導職數等機構編制的事項,都要嚴格按照《工作規則》辦理;對違反規定辦理機構編制事項的行為,一經發現嚴肅處理。
二是建立機構編制嚴控管理機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編制使用管理的意見》、《沾化縣機構編制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有關機構編制管理的規章制度,進一步理順了工作關系,明確了機構編制審批權限、制度和程序,建立了編制使用審核制度,規范了進人管理程序,使全縣機構編制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
三是健全部門協調配合約束機制。組織、紀檢、機構編制、人社、財政等相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嚴格執行機構編制、組織人事工作紀律,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組織人事、機構編制、人員經費的執行情況,并不定期召開碰頭會。對弄虛作假、欺騙組織、嚴重違反人事編制政策法規的,除責令限期整改和清退外,還將追究單位主要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促使機構編制的各項決策得以有效執行。
四是完善機構編制監督檢查機制。制定印發了《沾化縣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辦法》、《關于嚴格控制全縣黨政機關事業借調工作人員和招用臨時工的通知》、《沾化縣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現場核查暫行辦法》、《關于嚴格執行編制使用紀律嚴肅查處違紀進人問題的通知》,轉發了中央編辦頒發的《機構編制“12310”舉報受理工作規定》,進一步暢通了社會監督渠道。組織開展了全縣機構編制監督檢查活動。結合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實名制復核工作、縣政府機構改革部門職責調整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項目調整落實情況以及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專項檢查,采取聽匯報、查資料、召開座談會、現場走訪查看等方式方法,確保了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二、圍繞中心工作,扎實推進各項改革
一是全力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按照上級關于縣政府工作部門“三定”工作的精神要求,在嚴格程序、重點突出、充分醞釀的基礎上,對27個單位“三定”規定草案進行認真審核和修訂完善,出色完成了包括23個縣政府工作部門、3個掛牌機構、縣編委辦公室等部門“三定”規定的審核報批工作。通過政府機構改革,部門設置更加合理,職責關系更加明晰,內設機構更加規范,機構編制得到合理調整。
二是著力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圍繞建立精干高效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結合工作實際,對鄉鎮機構實行綜合設置、限額管理,對鄉鎮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進行重新核定,加強了鄉鎮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進一步健全了機構編制與人事管理、財政預算管理的配合制約機制,杜絕和避免出現新的超編現象。通過鄉鎮機構改革提高了鄉鎮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建立了精干高效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是穩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本著扎實有效,積極穩妥的原則,穩步推進了事業單位改革。積極對全縣事業單位情況進行了調查核實,做好事業單位清理規范準備工作。調整了縣事業單位改革領導小組,為深入推進全縣事業單位改革,加大改革實施力度提供了組織保障。部署了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和模擬分類工作,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工作的通知》、《沾化縣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工作實施方案》、《關于對全縣事業單位撤銷、整合情況進行統計和開展初步模擬分類工作的通知》,對全縣400多家事業單位進行了清理、規范和模擬分類。
三、積極探索研究,創新機構編制管理
一是提早將機構編制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為進一步加大對機構編制工作的領導和監督檢查力度,沾化縣委、縣政府自2011年起就將機構編制工作納入各部門單位、各鄉鎮辦領導班子年度考核。考核的內容主要為機構編制集中統一管理制度執行情況、機構改革方案及部門“三定”規定執行情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及信息公開情況等。將機構編制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年度考核,對于加強機構編制管理,精簡人員編制,降低行政成本,減輕財政負擔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是構建競爭性用編機制。去年11月份召開了縣編委工作會議,圍繞機構編制宏觀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完善了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科學決策機制、綜合協調機制、與財政預算管理相配套的約束機制。制定了《進一步加強機構編制與組織人事管理規定》。從今年開始,縣內人員調動采取競爭機制,縣內各機關事業單位確因工作需要增加人員的,由主管部門申報用編增人計劃,機構編制部門根據職責任務、編制員額、崗位特點提出方案經縣編委研究后,組織、機構編制、人社等部門按照“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要求,統一組織在編人員中考試擇優錄取,考試根據缺編情況每年原則上安排一次。通過競爭性用編,公正合理使用編制,有效杜絕人情調動,促進全縣人才合理有序規范流動,實現編制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是實行中層干部職數核準制度。機關事業單位中層干部(股級)職位的設置和配備,嚴格按照機構編制部門批復的機構和核定的職數進行。機關事業單位中層干部(或同級別干部)競爭上崗或調整的先到機構編制部門核準職數,持機構編制部門核準的《沾化縣機關事業單位使用中層干部職數核準表》,再向組織、人社部門提出競爭上崗和調整申請。職務任免后于7個工作日內到機構編制部門辦理實名制變更登記手續。
四是加強招用臨時工管理。嚴格控制機關事業單位擅自招用臨時工,因工作需要招用臨時工的,嚴格按照《關于嚴格控制全縣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借調工作人員和招用臨時工的通知》要求,向縣編委寫出請示,經批準后方可實施。2012年5月份-11月份利用7個月的時間建立了全縣借調人員和臨時人員數據庫。去年12月份為掌握單位使用臨時工情況,進一步加強臨時工合法使用規范管理,對縣公安局、縣人民醫院等單位臨時工使用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通過召開座談會、查看相關資料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有關單位臨時工的管理使用情況,為全縣進一步規范管理、合法使用臨時工提供了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篇5
關鍵詞:機關;事業;人力資源
一、機關機關事業單位實現人力資源良好管理是時展的必然趨勢
1 完善人力資源開發體系。完善行政機關單位人力資源開發機制,調整人才結構,堅持人事制度改革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發展方向。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人才為組織所用,而要實現這一點,應深化行政機關單位的人事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營造各層次人力資源成長的良好環境。另外,要加大對行政機關單位中、高級管理人才開發力度。擬定職位要求,確定管理人才的任職資格,根據不同的職務和組織需要擬定職務說明書。職務范圍的確定要適當,要清晰反映中、高級管理人員的工作技能。對管理人員所必須的領導技能以及完善其職業生涯的發展,要提供應有的指導,要確定中、高級管理人員職業生涯路徑,開發管理人員的“安置圖”。要進行人才盤存,確定現任職人員以及可能供給的候選人。根據標準,對現有的候選人進行人才評價,將那些學業優秀的或績效突出的人挑選出來。在制定管理人員的開發方案時,要采用在職開發與脫崗開發相結合的形式,對中、高級管理人員,在開發活動上讓其承擔較大范圍的工作任務,在上、下級與職能之間轉換,啟動某項活
2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人力資源管理新理念,提升機關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首先,人的行動受觀念、思想的支配,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行動自然就會發生變化。作為現代機關事業單位,面對的日益變化的社會發展,必須十分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充分認識到人才是第一資源的重要性。在機關事業單位的發展與改革中,面對社會配置的有限資源,只有充分發揮人力這一無限潛力的資源,用人單位才能搞活經濟,才能與市場靈活相結合,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其次,改變人才的工作觀念。當代是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政府機關需要的是各層次的人才,這時原有的人力資源體系就不能適應新的發展需要,政府需要從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轉向新型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建立起一套科學,民主和法制化的人事管理制度。第一要確定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尊重人格,體現人的價值;第二要確定人力資源觀念,重視對每個人才的認識和任用,做好人員的培訓和學習,調動起人員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第三要確定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幫助人員排憂解難,提供優質的工作環境,接觸后顧之憂。
3 建立開放式的人才選拔機制。在開放的社會條件下,必須擴大選人視野,形成開放式的人才選拔機制。建立有利于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開放式人才選拔機制,是一種遵循人才成長的不同規律,充分體現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擴大民主,提高公開度和透明度嗎?入競爭機制為取向的選拔機制,是適應入世挑戰和人才分布日益社會化、社會生活日益復雜化特點的一種全新的人才選拔機制。另外,還要大力改革國的舊有的人事制度,建立嶄新的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等。同時,人力資源是生產力諸因素中最積極、最活躍,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它被稱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因提出人力資本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西奧多!W·舒爾茨認為,“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貧困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質確實是決定貧富的關鍵。”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在知識經濟中人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首要動力,國際競爭的核心也將轉變為科學技術和人力資源的競爭。因此,充分有效地管理和開發人力資源,已經成為各國發展戰略中一個舉足輕重的問題。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已成為管理最重要的因素和資源,人力資本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核心資本,在人事管理發展史上,世界迎來了人力資源管理的嶄新時代。
二、完善人力資源考核機制是提高員工激勵的必然選擇
績效管理考核工作,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不斷探索、實踐與改進。
1 完善人力資源績效考核是加強公職人員管理的客觀依據。績效考核起源于西方國家文官(公務員)制度,最早的考核起源于英國,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主要包括行理政事務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實行企業化管理的機關事業單位,經營管理人員占有較大比例,他們都具有人力資源基本特征。機關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績效考核又稱績效評估或評價,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國有企機關事業單位組織等,依據法定的管理權限,按照一定原則和工作績效測量標準,定期或非定期地對其所屬公職人員在政治素質、工作表現、業務能力、工作成果等方面,進行系統、綜合、全面的考察和評價,并以此作為對公職人員獎懲、職務變動、工資增減、培訓、辭退等管理活動的客觀依據。
2 科學設計人力資源考核指標體系,并盡量具體化、數量化。首先,要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制定職位說明書,使每個公務員都有明確的職務、責任、權力和應有的利益,為公務員考核提供科學依據。其次,對定性的指標盡量進行量化。將德、能、勤、績、廉五個大指標根據工作和任務的實際給予細化,達到可操作化的程度,同時確定考核指標的權重,以體現以實績考核為主的考核思想。例如:“能”這個指標可細分為專業知識、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談判技巧、上進心以及其他專業技能等,再對各小指標進行相應的行為描述,可參考法國記分考核方法,通過與實際情況相比較給定合適的分值。考核標準量化后,在考核中既容易掌握,又便于分出高低,避免了單憑主觀意愿給被考核者評定等級。
3 適當增加考核等次,完善激勵機制。我國公務員考核結果分為四個等次,大多數人都集中在稱職等次上,優秀等次的人員一般都按照所給比例確定,基本稱職和不稱職兩個等次的人員所占比例很小,不能反映我國公務員實際情況的復雜性,考核結果的激勵功能也難以全面體現。對此建改在優秀與稱職兩個等次之間增加良好等次,來區別稱職人員中一部分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都比較好的公務員與一部分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都比較差的公務員,做到考核結果的公正、合理,進一步完善考核的激勵功能。
4 完善人力資源激勵措施
(1)完善晉升激勵。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激勵措施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還是薪酬激勵和職業生涯規劃,然而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歸納到一起卻直接表現為職務(或環境)的晉升。那些只講奉獻不講回報、只講精神不講物質的理想模式“對少數人可以,對大多數人不行;短期可以,長期不行”。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基層干部的激勵措施必須要滿足其現實需求,而根據需求層次理論和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結合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特征和發展趨勢,職務晉升是基層公務員的一個永恒不變的需求。既然法律沒有規定公務員在什么年齡必須退出領導崗位,那么從理論上講,領導干部特別是基層領導干部在59歲只要具有相關能力仍然可以留任,而作為一般干部在59歲時只要具備相關條件依然可以進入領導班子,依然可以晉升職務,這樣才能顯示公平,也為一般干部職務晉升留下機會和希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力資源的潛能和干部隊伍的斗志。
(2)完善績效考評。科學完善的領導干部績效考核體系,可有效減少領導干部被動應付、混日子的思想,激發在職領導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機關干部人力資源效能的充分發揮。現在基層干部的年度考核或者說績效考評嚴格地說是吃大鍋飯式的定性考核,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形式主義,并且,就個體而言,主觀性判斷往往多于客觀性評價,考核結果的高低較難正確反映人員之間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更多體現人際關系的好壞。作為領導干部,只要不違紀違法,還未聽說有哪個領導干部因能力不行而被免職的,即領導職位“終身制”,以至于干部活力不夠。的實施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極大的活力,究其原因是實行了。干部的考評也應具體量化,實行包干到人,即因事設崗、因崗定責、分工明確、細化到人,實行量化考核與群眾測評相結合,按百分制各占50%(其中群眾測評中服務對象人數應占50%以上),用具體得分進行排序,將干部的晉升(或調動)與考核結果直接掛鉤,以增強激勵效果。
篇6
為了正確評價我區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年來履行崗位職責、完成工作任務及德才表現情況,充分發揮考核工作評價、激勵作用,調動工作人員投身濱湖新區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根據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省公務員考核辦法(試行)》(皖組字[20*]2號)和人事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暫行規定》(人核培發[1995]153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就20*年度考核工作通知如下:
一、考核范圍
全區各級黨政群機關(含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和事業單位在職在編工作人員。其中市管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由市委組織部統一安排;區管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由區委組織部統一安排;其他人員年度考核工作,由區人事局統一安排。
二、考核時間
20*年年度考核工作,自本文下發之日起,至20*年4月10日前結束。
三、考核等次
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年度考核設立優秀、稱職(合格)、基本稱職(基本合格)、不稱職(不合格)四個等次。
本次考核工作,全區優秀指標數控制在實際參加考核人數的15%以內,實行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優秀指標數統一下達(見優秀指標分配表)。區直部門、單位和各街鎮、工業區,一般工作人員的年度考核等次由各單位評定,分別上報;全區區管干部的年度考核等次由各考核組按照規定的比例,在征求區委、區政府相關分管領導和區人大、政協相關負責同志的意見基礎上,分別提出各組的區管干部評定等次建議,再提交區委常委會議研究確定。
20*年年度考核,區管領導班子成員和其他區管干部由區委考察組進行考核,一般干部采取評分量化進行,即對被考核人通過民主測評確定分值。民主測評基本分設置為總分100分。民主測評平均分值達到90分以上的,可確定為優秀等次(考核優秀人數必須嚴格控制在下達指標數內);平均分值在70-89分之間的確定為稱職(合格)等次;平均分值在60-69分之間的為基本稱職(基本合格)等次;平均分值在59分以下的確定為不稱職(不合格)。確定為基本稱職(基本合格)、不稱職(不合格)等次,考核委員會或考核小組要認真核實情況,準確把握,并按規定審核。
四、考核內容和標準
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內容包括德、能、勤、績、廉(思想品德20分、履職能力25分、服務態度10分、工作實績35分、廉潔自律10分)五個方面。考核是在全面考核德、能、勤、廉的基礎上,重點考核工作實績,并把工作實績作為評價工作人員的主要依據(具體各類人員考核基本標準見附件)。
五、考核方法
考核工作堅持平時考核和年度(定期)考核相結合、領導與群眾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注重量化考核。各單位要結合實際,合理制定考核方案,注重多層面考核,要把量化測評結果作為確定年度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據。
各部門、單位在開展考核工作時,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
(一)區管領導干部和其他區管干部的考核程序由區委組織部統一安排,區考核組分單位組織實施。
(二)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的考核程序:
1、被考核公務員總結本年度德、能、勤、績、廉表現,重點是履行職位職責和完成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的情況,填寫《公務員年度考核登記表》,并在一定范圍內述職、測評;
2、主管領導在聽取群眾和公務員本人意見的基礎上,根據平時考核情況和個人年度總結,寫出評語,提出考核等次建議和改進提高的要求;
3、對擬定為優秀等次的公務員在本機關范圍內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3個工作日;
4、機關負責人或考核委員會根據主管領導意見、民主測評情況和優秀等次名額,確定考核等次;
5、將考核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公務員,并由公務員本人在填寫考核等次的《公務員年度考核登記表》上簽字。被考核公務員拒不簽字的,由機關公務員管理部門作出書面說明,并在《公務員年度考核登記表》上注明。
(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考核程序:
1、被考核者按照考核內容撰寫個人總結或述職報告,并報直接主管領導審閱;
2、在本單位全體干部職工會上述職;
3、進行群眾民主評議,本單位的全體人員對其進行逐項評議打分;
4、根據測評情況和優秀等次名額確定考核等次,并對擬確定為優秀的人員進行公示。
5、反饋考核結果,由本人在填寫考核等次的《年度考核登記表》上簽字。
六、幾種特殊情況人員的考核問題
1、新錄用人員在試用期內參加年度考核,不確定等次,只寫評語,作為任職、定級的依據。
2、新調入人員(含調任或轉任的公務員),由其調入(調任或轉任)的現工作單位進行考核并確定等次。其調入(調任或轉任)前的有關情況,由原單位提供。
3、掛職鍛煉的公務員,掛職鍛煉時間在半年以上的,由掛職單位進行考核并確定等次;掛職鍛煉不足半年的,由派出單位進行考核。掛職鍛煉的其他人員,由區委組織部、區人事局根據相關文件規定進行考核,并確定等次。掛職鍛煉結束的當年由掛職的單位提供有關情況,原單位進行考核。
4、單位派出學習、培訓的公務員和工作人員,由原單位負責考核并確定考核等次,其學習、培訓的有關情況,由所在學習、培訓單位提供。在本考核年度內,非單位派出但經單位同意外出學習、不在工作崗位時間超過半年的,不進行年度考核。
5、軍隊轉業干部,由轉業后所在單位考核,其轉業前的情況,可參閱干部轉業時的鑒定,一般當年確定為稱職(合格)等次。
6、本年度病、事假累計超過半年或事假連續超過3個月的,擅自離職半個月以上,超假一個月以上的,或留職停薪超過半年的,不進行考核。
7、機構改革中離崗退養人員,本人自愿可不參加年度考核,由單位直接定為“稱職”等次。
8、對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年度考核的人員,不確定考核等次,經教育后仍然拒絕參加的,直接確定其考核結果為不稱職(不合格)等次。
9、涉嫌違法亂紀被立案調查尚未結案的工作人員,參加年度考核,不寫評語、不定等次。結案后,不給予處分或者給予警告處分的,按規定補定等次。
10、受處分公務員的年度考核,按《*省公務員考核辦法(試行)》執行;受處分的其他工作人員按照合紀發[2002]18號《關于轉發〈關于紀律處分執行工作的有關規定〉的通知》執行。
單位對受到處分的人員情況(何時、何文號、何處分),要在《被考核人簡明情況登記表》備注欄中注清楚。
七、考核結果的使用
年度考核結果作為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務、級別、工資以及獎勵、培訓、辭退的依據。
公務員年度考核被確定為稱職以上等次的,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累計兩年被確定為稱職以上等次的,在所定級別對應工資標準內晉升一個工資檔次;
(二)累計五年被確定為稱職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職務對應級別范圍內晉升一個級別;
(三)確定為稱職以上等次,且符合規定的其他任職資格條件的,具有晉升職務的資格;連續三年以上被確定為優秀等次的,晉升職務時優先考慮;
(四)被確定為優秀等次的,當年給予嘉獎;連續三年被確定為優秀等次的,記三等功;
根據組通字[20*]4號《關于實施〈*省公務員考核辦法(試行)〉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規定,公務員年度考核被確定為優秀等次的,予以嘉獎,獎金標準為800元;自2005年起,連續三年被確定為優秀等次的,記三等功一次,獎金標準為1500元。
(五)享受年度考核獎金。
公務員年度考核被確定為基本稱職等次的,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由單位領導成員或機關公務員管理部門負責人對其誡勉談話,限期改進;
(二)本考核年度不計算為按年度考核結果晉升級別和級別工資檔次的考核年限;
(三)一年內不得晉升職務;
(四)不享受年度考核獎金。
公務員年度考核被確定為不稱職等次的,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降低一個職務層次任職,降職決定按照公務員管理權限由任免機關在三個月內作出。降職后,職務、級別工資按有關規定調整;無職可降的,其級別工資降低一個工資檔次;
(二)本考核年度不計算為按年度考核結果晉升級別和級別工資檔次的考核年限;
(三)不享受年度考核獎金;
(四)連續兩年年度考核被確定為不稱職等次的,予以辭退。
公務員主管部門和公務員所在機關應根據考核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公務員進行培訓。
八、幾點要求
1、考核工作要堅持客觀公正、注重實績、發揚民主的原則,按規定的權限、條件、標準和程序進行。
2、各部門單位工作人員的考核結果,按干部管理權限分別報送區委組織部和區人事局審核備案。報區人事局審核材料,公務員應提供年度考核結果審核表、被考核人簡明情況登記表、考核量化測評匯總表各一式兩份,年度考核登記表、公示材料各一份;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應提供考核結果統計表、考核花名冊各一式兩份,年度考核登記表、公示材料各一份。
3、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當年考核為稱職以上的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實行績效工資前,仍然享受年終一次性獎金。機關事業單位年終一次性獎金發放數額為當年12月份的基本工資。獎金所需經費仍按原經費供給渠道解決。獎金審批程序,各單位在報送考核備案材料時一并報區人事局審批。
篇7
為了適應新形勢下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發展的需要,蓬萊市編辦以考核工作為抓手,將“機構編制管理情況”作為一項重要指標納入全市科學發展觀綜合考核體系中,與全市科學發展考核同時部署,同步推進,提高部門重視程度,預防成效良好。
(一)科學謀劃,認真制定方案。蓬萊市編辦抓住考核指標調整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多次向市主要領導匯報上級對機構編制管理的有關政策和要求,在獲得市主要領導支持的基礎上,充分開展調研,科學制定了考核辦法。考核實行扣減分制。考核內容主要包括重大改革政策落實情況、行政事業機構編制管理、職能配置和職責履行、機構編制紀律執行與監督檢查等內容,考核對象為納入機構編制管理的機關事業單位。通過細化分解年度機構編制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科學合理制定考核方案。
(二)明確程序,精心組織實施。機構編制管理考核工作由市考核辦公室統一組織,編辦具體負責,采取日常檢查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辦法組織實施。日常檢查分兩部分,一是編辦各業務科室日常建立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和機構編制違規違紀登記備案臺賬數據;二是各部門市級分管領導考評意見。年終考核以考核組實地檢查情況為準。考核組由編委會各成員單位抽調業務骨干組成,采取“聽”、“看”、“問”、“議”四字法進行。“聽”,即聽取匯報,由被考核部門負責人對機構編制執行情況進行匯報。“看”即查閱資料,主要查看機構名稱、掛牌、印章、人員編制、領導職數配備、職責履行等。“問”,即個別訪談,征求干部職工或服務對象對部門機構編制管理或部門職責履行的意見。“議”,即民主評議,組織編委會成員單位領導對各部門機構編制管理情況進行民主評議,最終確定部門考核分數。
(三)嚴格獎懲,強化結果運用。發揮好考核工作在機構編制管理違規違紀預防工作中的“指揮棒”作用,關鍵在于抓好考核結果的運用。每年年終,編辦將對各部門機構編制管理的日常檢查和年終考核結果進行匯總整理,形成年度機構編制管理綜合考評意見報送至市機構編制委員會審議,并在全市通報。對發現的共性問題,由機構編制部門統一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對各部門存在的有關機構編制管理方面的個性問題,編制部門及時以函告形式書面反饋到位,明確具體整改時限。編辦將各部門整改情況統一報送市編委會審閱備案。同時,將各部門考核得分報市考核辦公室整理匯總,按照我市科學發展觀大考核的整體部署,兌現獎懲措施。
(四)立足提高,注重考核實效。將機構編制管理列入全市科學發展大考核是預防機構編制違規違紀的一項主要措施,目的在于嚴控機構編制總量,嚴肅機構編織紀律,提升各部門工作效能,實現機構編制資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考核機制建立后,各部門遵守機構編制紀律的自覺性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機構編制執行上更加積極主動,工作推進力度明顯加大,達到了以考核促進違規違紀預防的實效。
二、把住兩道關口,機構編制違規違紀預防工作更加精細化、動態化
(一)把住機構設立和調整關口。一是開展機構預審調研,嚴把“設立關”。為了嚴格控制機構數量,杜絕違規調整設立機構現象,我們通過“一看二聽三議”方式,嚴格開展機構設立預審調研工作。看,指看上級政策和要求。參照中央、省市及周邊縣市區同類部門的設置運轉情況,初步篩選,擇優去劣。聽,指深入部門調研。聽取部門的具體意見,了解新機構實際職能運行情況,找出機構設置和調整的有效依據,有的放矢。議,指機構事項調整均需上編委會商議。通過編委會,對機構調整后產生的變化和效益進行逐項分析和預測,最終意見報上級編制部門審批或備案。二是開展機構運行跟蹤評估,嚴肅“撤并關”。按照山東省機構編制評估辦法的有關要求,采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定期對全市已設立的機構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職能消失或弱化、已無在職人員或雖有少數在職人員但已長期不開展工作的單位,實現“撤”一批。對布局過于分散、規模過小、服務對象單一、職責相同或相近的單位,實現“并”一批。通過“撤、并、轉、壓”等方法,及時清理空殼單位,促進人員優化配置和快速流動,有效減少占編不在崗和編外用人現象。
(二)把住編制管理和使用關口。一是堅持用編申請,嚴把“使用關”。各機關事業單位在人員考錄、人才引進和人員調動時,要求以正式文件向編制部門提交編制使用申請,編制部門對用人單位的性質、編制和人員結構等情況進行審核,核定許可使用編制的數量和類別,報市編委領導簽批同意后,向用人單位核發《蓬萊市機關事業單位用編核準通知書》,用編單位持此通知書到有關部門辦理人員調整事宜。通過用編申請,嚴把“入口關”,有效杜絕了各部門超編進人現象。二是堅持動態管理,暢通“銷減關”。各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出現調出、退休、開除、辭職、辭退(解聘)、死亡等情況時,要求各部門要在3日內到編制部門辦理減編手續,編制部門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審核,并出具《蓬萊市機關事業單位減員銷編通知單》。財政、人社等部門根據通知單辦理工資、保險等相關手續。編制部門每月定期與財政和人社部門進行人員梳理與核對,對人員編制堅持動態管理,有效杜絕了“吃空餉”現象。
三、健全三項制度,機構編制違規違紀預防工作更加規范化、程序化
(一)健全機構編制信息公開與社會監督機制。一是實行機構編制信息公開。要求全市各機關事業單位對本部門不涉及國家秘密的機構設置、編制使用和人員實名制等機構編制信息,通過網站、公開欄等適當方式向本部門干部職工和社會公開,實時更新內容,使機構編制管理工作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監督。二是邀請機構編制監督員參與。在全市機關干部、“兩委員一代表”、普通群眾等不同層面中,選取熟悉了解機構編制政策、關心機構編制工作、敢堅持原則的人士為機構編制監督員,采用劃領域負責,一月一報的方式,進一步加強機構編制違規違紀預防管理工作。
(二)健全法規政策宣傳和學習教育機制。一是加大政策法規宣傳力度。以蓬萊市政府門戶網站“中國蓬萊”為載體,開辟機構編制政策法規宣傳專欄,及時宣傳中央和省關于機構編制管理的最新精神。定期將機構編制管理政策進行匯總整理,結合我市實際工作選編《領導參閱》,向市主要領導報告我市機構編制工作安排,在黨政領導中形成抓好機構編制管理的思想共識。二是加大學習教育培訓力度。充分利用黨校這一學習教育基地,結合我市組織部門定期舉辦的領導干部實踐教育培訓課,將機構編制政策法規和監督檢查辦法納入學習教材。分層次、有步驟的對全市各部門領導干部和具體從事機構編制工作的同志進行培訓教育,增強其機構編制意識,為預防機構編制違規違紀行為奠定良好基礎。
篇8
一、 基本情況
我局負責社會保險基金征繳和支付的單位共有×個,即市就業服務中心、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中心和職工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
目前,全市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工傷保險參保×人,生育保險參保×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機關事業單位參加養老保險×人,參加失業保險×人,參加生育保險×人,參加工傷保險×人。醫療保險參保×人(其中,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參保率為×%)。
今年上半年,共征繳社會保險費×萬元(其中,征繳企業養老保險費×萬元、工傷保險費×萬元、生育保險費×萬元、失業保險費×萬元,征繳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費×萬元、工傷保險費×萬元、生育保險費×萬元、失業保險費×萬元,征繳醫療保險費×萬元),支付各項社會保險金×萬元(其中,支付企業養老保險金×萬元、工傷保險金×萬元、生育保險金×萬元、失業保險金×萬元,支付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金×萬元、失業保險金×萬元、生育保險金×萬元、工傷保險金×萬元,支付醫療保險金×萬元)。
20__年,有×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含低保、五保×人),參合率為農村常住人口的×.×%。籌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萬元,已有×人次住院就醫,支付住院醫療費補助×萬元,人均補助×元。
二、自查工作
(一) 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社會保險基金是社會保險的生命線,基金安全關乎廣大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也事關黨和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我局高度重視社會保險基金自查整改工作,接到《通知》后,立即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安排部署。會上,主要領導向經辦機構主要負責人和財務科長會議傳達了《通知》精神,并將任務逐一分解,明確責任,落實任務。同時,成立社會保險基金自查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局長任組長,各副局長任副組長,各經辦機構負責人和相關科室科長為成員。根據《通知》要求,各經辦機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自查計劃和整改方案,重點圍繞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管理和支付等方面,認真開展自查和整改工作。
(二) 健全規章制度,嚴格規范管理
一是建立財務、會計制度。為規范和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使用,各經辦機構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并通過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進一步健全了財務管理制度,實行收支兩條線,對征收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均單獨核算,分開管理,專款專用,沒有社會保險基金之間相互串用問題。在銀行建立社會保險資金財政專戶,各經辦機構征繳的社會保險基金全部存入財政專戶,做到專款專用,沒有挪用問題。設立財務管理機構,配備具有專業技術水平的管理人員,建立健全統計臺賬,加強財務管理,做到日清月結。嚴格執行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規范會計核算,做到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報表編報及時、數字真實、內容完整、說明清楚、手續齊備。努力做好社保基金的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如實反映基金收支狀況。
二是建立內部監督制度。各經辦機構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防止出現紕漏。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中心建立層層報批制度。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在基金征繳和支付方面建立了部門間相互監督機制,征繳科與基金科每天核對應收款項與開出的票據,保證了票款賬相符,并建立了領取、收回簽章負責制。市就業服務中心失業保險科制定了計算機收繳管理制度、基金上繳制度、審核認定發放制度,銀行進賬單全部實行計算機網絡化管理。
三是建立基金及時上解制度。各經辦機構社保基金收入及時上解到財政專戶,定期與財政專戶對賬,保證了賬賬相符。
四是建立投訴舉報制度。為維護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建立投訴舉報制度,各經辦機構公開投訴舉報電話號碼,設舉報箱,隨時接受監督。對舉報的問題進行調查,業經查實,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嚴肅處理。
五是建立定期自查制度
。各經辦機構定期對社保基金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易出現問題的崗位實行隨時檢查和定期輪崗制度,嚴肅基金紀律。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認真加以整改。同時,分析查找在機制、制度、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規范管理,嚴格監督。
(三) 強化基金征繳,嚴把支出關口
為做好基金征繳,嚴把支出關口,我們不斷加大基礎工作,設立了征繳、審核、支付、監察、審計、財務、微機管理等科室,安排業務能力強、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同時,通過業務學習、崗位培訓和業務競賽,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經辦能力,逐步實現社會保險經辦管理的專業化。
×.嚴把收入關,確保基金征繳應收盡收。一是加強政策宣傳,做好擴面工作。通過送法到企、政策宣傳周、就業洽談會、舉辦培訓班、在新聞媒體開設專欄、發宣傳單、張貼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社會保險的目的、意義及政策規定,使更多的人了解政策,從而提高勞動者和企業法人的參保意識,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實現應保盡保的目標,增強基金保障能力。二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將指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每個工作人員,與工資、評優掛鉤,做到人人有指標,充分調動全員收繳的積極性。三是大力清欠,實現顆粒歸倉。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成立清欠小組,組成專門科室,抽調專門人員,深入欠費企業和企業主管部門進行稽查,對少繳、漏繳的單位,敦促及時補繳。失業保險科定期對繳費單位進行稽查,核對企業參保人數,核實繳費基數。機關事業單位加大清欠征繳力度,通過政策宣傳、電話催繳等行政和法律手段進行催繳。醫保中心建立基金欠繳備查賬,每月月末由征繳科提供當月基金欠費明細,根據明細,及時催收,保證了基金足額征繳。各經辦機構對欠費×個月單位由主任調度,欠費×個月由主管局長調度,欠費×個月的報局長親自調度,有效地敦促了企業及時繳費,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嚴把支出關,確保基金合理使用。一是建立網絡系統基礎數據和信息臺賬,采取電腦操作業務,業務流程按__市基金監督規定執行,實現社會保險經辦管理的信息化。各經辦機構建立信息網絡系統,嚴格工作程序,規范業務流程。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嚴格追款沖賬業務手續,凡是重復繳費的,需提供繳費收據原件,由窗口審核打印,注明原因,助理審核簽字,主管領導審批方可返款。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中心常年堅持報批制度,凡涉及新增參保人員的保險費征繳、合同制人員的保險費補繳、新增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支出、死亡離退休人員的喪葬費、撫恤金支出、個人賬戶的轉移支出等方面,全部經由初審、復審后上報局里,審批后執行等等。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在網絡系統建立數據庫的基礎上,又建立一套系統人工賬臺,記載參保、征繳、支付等各項內容,隨時更新,以備查驗。二是與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公安戶籍管理等部門共同把關,每年做好兩次離退休人員生存信息認定,杜絕養老金冒領,從源頭上防止基金流失。三是做好待遇核準,認真做好失業職工的接收和檔案審驗認定,做好工齡認定和失業保險待遇標準核定工作。四是加強醫療服務監督,重點是對定點醫院和定點零售藥店的管理,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定期檢查和考核,杜絕不合理支出。五是嚴格失業救濟金發放程序,對失業保險申領登記的失業職工實行逐級審批制度,對申請住院的失業職工實行定期走訪制度。經自查,各項社會基金均嚴格執行國家和省、__市社會保險基金支付政策,沒有擅自擴大使用范圍,沒有貪污、截留、擠占、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情況發生,也沒有采取欺詐手段套取、騙取社會保險基金現象。
(四) 健全監督體系,實行全方位監督
基金監督體系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社會保險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對于保證基金的安全性、提高收益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證監督的有效性,我們主動接受行政監督、專門監督、社會監督,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媒體監督的作用。
一是嚴格規范社保基金的管理與運行,絕不出現套取或挪用現象。實行“錢賬分離、管用分開”的管理辦法,做到經辦機構管賬不管錢、銀行管錢不管賬,確保基金封閉運行。二是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加強監督和檢查,確保基金的安全。每月×日前將上月報表報局養老保險科,接受監督檢查。三是市審計局、財政局加強日常監管,并將基金的使用情況列入年度審計計劃,務必要把老百姓的“保命錢”管好、用好。四是監察局對社保基金使用實行通報制度,市人大和市
政協也加強對社保基金的監督檢查力度,確保社保基金安全運行,健康發展。
二、 存在問題
盡管我們在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工作環節仍有不足之處。如原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前欠繳的社會保險費仍有未補繳;社會保險費有當期欠繳現象發生;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中心計算機系統軟硬件建設不能適應當前復雜的業務需要等。
三、 下步打算
加強社保基金的監督管理,確保基金安全,是社會保障體系正常運行的前提條件。我們認為,領導重視是做好社會保障基金安全工作的關鍵,規范業務操作、落實目標責任制是做好社會保障基金自查與整改工作的基礎,實行社保基金信息化監管是做好監督工作的保障,積極開展各項檢查是做好社保基金行政監督工作的重要手段。根據自查情況,下步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 落實協議,催繳欠費
具體情況問事保。
(二) 加大征繳力度,確保應收盡收
各經辦機構都成立稽查科,并派專人深入企業,定期、不定期對繳費情況進行檢查,檢查各參保單位是否有漏繳漏報現象發生,做到應收盡收。對當期欠費或拒不繳費單位,勞動保障局采取行政、法律、輿論措施,強制催繳,減少社會保險費當期欠費現象的發生。
(三)安裝財務軟件,提高經辦能力
篇9
一、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
1、大力引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的各類人才。加強人才引進的政策激勵、目標考核和工作督查,多渠道、多形式引進人才,重點引進高層次創新型技術人才和領軍型經營管理人才。全年引進本科以上學歷人才400名,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副高級以上職稱的高層次人才105名。
2、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加大畢業生就業指導力度,提高本地生源畢業生回歸率。切實幫助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落實就業,對離校后的特困家庭和“零就業”家庭未就業畢業生進行全面調查和登記,實施重點幫助。
3、全面提升專業技術人才整體素質。完善專家選拔制度,認真做好省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選拔工作,優先選拔業績突出的創業創新人才。認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公共科目培訓,年內培訓1500人次。繼續做好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評審和資格考試報名工作,開展工程類助理工程師破格認定工作。按照省“千人赴港培訓計劃”、“千名蘇商海外培訓工程”、“百名現代服務業人才出國培訓計劃”的要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才赴境外培訓。
4、統籌做好各類人才開發工作。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繼續為農村實用人才評定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重視民營經濟組織人才隊伍建設,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薦符合技師、高級技師申報條件的技術工人參加全省組織的考核,扎實做好機關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崗位升級考核工作。
5、積極引進國外智力。加強引智項目申報工作的具體指導,創新申報模式,擴大引智領域,多形式引進外國專家來服務,力爭全年申報引智項目6項。
6、推進人才市場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政府主導性人才服務機構的職能作用,重點做好人才供求信息、人事檔案管理等公共服務,打造公益性人才市場品牌。加快我市人才市場建設步伐,確保5月份重新建成開張,每月舉辦人才市場1至2次,全年舉辦大型人才招聘會以及特色性、專業性人才市場3至5次。加強人才市場信息化建設,繼續辦好“人才網”,加強與勞動力市場的信息貫通。進一步擴大人事規模,全年新增人事人員400人。
二、繼續深入貫徹實施公務員法
7、做好公務員法全面入軌運行工作。抓好公務員登記的后續工作和部分遺留問題的處理,穩慎推進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的申報以及工作人員登記工作。完善公務員管理信息系統,鞏固公務員法實施成果。
8、完善公務員管理制度。貫徹《公務員錄用規定(試行)》,認真組織公務員招錄工作。加強公務員考核工作,健全分級分類考核指標體系。貫徹落實《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加強對紀律懲戒工作的宣傳教育與指導監督。繼續做好機關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配合財政部門加快落實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做好“級別與工資等級待遇適當掛鉤”實施前的各項準備。開展2013年度“滾動升級”和級別工資檔次正常晉升工作。
9、加強公務員培訓。實施公務員“5+X”能力培訓工程,強化公務員四類培訓。深入開展“法律進機關”主題活動,繼續做好公務員“五五”普法工作。重視抓好公務員的初任培訓,著力提高新錄用公務員的履職能力。加大基層公務員培訓力度,完成蘇南蘇北基層公務員對口培訓任務。
三、全面推進事業單位各項改革
10、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省市部署,啟動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加強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簽訂的指導檢查,進一步規范簽證管理。繼續推進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開招聘工作,實行平等競爭,“陽光操作”。
11、完善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做好事業單位規范津貼補貼的準備工作,落實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調控管理的各項規定,指導事業單位推行多元化分配制度改革。
12、推進事業單位職稱制度改革。以業績能力為主要標準,做好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申報工作,擴大破格認定的范圍,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職稱評價力度。加強對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聘任工作的指導,加快“評聘分開”步伐。
四、加強和規范機構編制管理
13、深化完善行政管理體制及機構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市統一部署,認真做好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準備工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對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機構的調整進行調研。依法開展公安機關機構改革,推動警力下沉,優化警力資源配置。按照規范開發區管理體制的要求,對開發區機構編制情況進行調研。
14、積極實施鄉鎮機構改革。認真學習借鑒試點縣市的成功經驗,以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著眼于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大方向,全面啟動實施鄉鎮行政和事業單位機構改革。
15、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認真研究行政管理類和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的改革思路,積極做好改革的相關準備工作。圍繞強化公共服務和著力改善民生的要求,加強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社會治安、城市管理、文化生活等機構體制問題的研究,適時推進相關體制調整和完善工作。做好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加強全市采供血體制建設。加強中小學校編制動態管理與規范管理,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16、嚴格控制機構編制增長。認真貫徹機構編制管理重要法規政策,繼續嚴把機構編制關口,重點控制新設機構以及財政供養人員增長。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在政府機構改革前暫停審批新增機構編制,不再批準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在鄉鎮機構改革方案出臺前,繼續對機構編制實行凍結,確保“十一五”期間鄉鎮機構編制及實有人員只減不增。
17、全面實施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加快實名制管理信息庫建設工作,確保年內實現省市聯網。在全市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建立《機構編制管理證》,嚴格按照規定程序辦理機構編制變更和人員出入編手續。
18、加大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對機關部門“三定”規定執行情況的檢查,重點檢查糾正擅自設立內設機構、超職數配備中層干部等行為。定期匯總機關、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執行情況,及時向有關單位進行通報,分析存在問題,提出整改要求。
19、完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認真組織2007年度事業單位年檢,確保網上登記率和年檢率均達100%。對事業單位法人進行實地監督檢查,加強事業單位登記后的跟蹤管理。加強登記檔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做好社會咨詢服務工作。
五、推進各項人事工作全面發展
20、全面完成安置工作任務。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做好安置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統籌考慮干部人才資源配置,科學編制安置計劃,積極穩妥地推行安置辦法改革,全面完成2013年度安置任務。會同各鎮各有關部門做好企業干部解困和穩定工作,進一步落實“五包”責任制,鞏固我市企業干部解困和穩定工作形勢。
21、扎實做好工考、福利及退休管理工作。組織職業技能競賽,完成高技能人才的選拔培養任務。實施機關事業單位技術工人素質提升工程,組織參加各級各類繼續教育培訓。貫徹落實國家、省對機關事業單位帶薪年休假制度實施辦法以及探親假、病假等福利制度,建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事假制度。繼續組織優秀公務員健康休養活動。加強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到齡即退率100%。加強退休干部的管理與服務。
22、高度重視人事爭議仲裁工作。貫徹落實《人事爭議處理規定》,認真做好人事爭議案件的受理、調處和仲裁。
六、切實加強人事編制部門自身建設
23、深入開展爭做“五種類型”人事干部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習創新的活力,保持寬厚豁達的胸懷,錘煉清白高尚的人格,塑造正直守信的美德,培養健康向上的情趣,爭做有建樹、有情義、有魅力、有誠信、有品位的人事干部。
篇10
1、強化服務,搭建人才供需平臺。一是擴大市場交流。今年年初,我們舉辦了第三屆春季人才招聘周,期間企業進場設攤415家次,張貼信息328家次,推出崗位4326個,進場應聘者超過3700人次,達成就業意向1986人。同時每周日定期舉辦“人才集市”,全年共舉辦53期,進場設攤單位4327多家次(其中張貼信息1630家次),推出崗位19910個。二是開辟網上交流。*人才網全年新增企業會員322家,網站點擊率達23萬次,現共有個人會員18749人。三是更新硬件設施。市人才交流中心于今年12月重新整修辦公區,實行窗口式服務,規章制度和辦事流程上墻公布,方便畢業生辦理報到落戶等手續。
2、根據需求,拓寬人才引進渠道。一是外出引才。今年,我們根據需求,先后組織企業參加*市春季大型人才招聘會、安徽(合肥)大型綜合人才招聘會和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招聘會,還組織企業赴*、*、*等地進行招聘。今年,我市共引進各類人才5790名。截止年底,我市人才總量達到115545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866人。二是“訂單”引才。繼續發揮與高等院校緊密合作“訂單”引才優勢,引進黃岡職院、*學院、*職院、*職院等多所院校畢業生560人。三是參加*市首屆校企科技和人才合作懇談會。10月28—29日,我市組織102家企業與來自全國各地的278所高等院校進行洽談對接。錢江摩托、新界泵業兩家企業分別與*大學、*科技大學簽署了校企人才合作協議;明華工貿、愛仕達電器兩家企業則分別與攀枝花大學、*職院簽署了實訓基地協議。我市還與*大學、*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三所院校簽訂了就業實習基地協議。
3、出臺政策,優化人才吸納環境。一是印發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意見(溫政發[20*]1*號)。意見對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聘用人員提出了要求,同時對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在政策上給予優惠。二是擴大人事數量。今年市人才交流中心新接收畢業生檔案5724份,人事檔案數量已達29002份。全年共辦理人事6536人,集體2621人、32家單位。三是大規模開展人才派遣。今年是我市人才派遣大規模展開的一年。市人才交流中心負責全市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外合同用工的管理、派遣協議簽訂和執行、勞動合同簽訂和工資發放、社會保險費繳納等事宜。截止年底,實行人才派遣的已有企業單位21家、877人,機關事業單位198家、2162人。
二、實施人事制度改革,加強機關事業單位隊伍建設
1、堅持實行“凡進必考”的人事考錄制度。根據本市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隊伍建設需要,建立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正常補員制度。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原則,進一步完善人事考錄制度。今年,我們組織考試錄用國家公務員39人,向社會公開招聘普通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210名,從高校畢業生中公開招考(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4次、考錄(招聘)81名,選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5次、選調15名。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人員165名。在考錄過程中,實施“陽光操作”,從制定招考簡章到報名、考試、體檢、考核每個環節都規范運作,嚴格把關,并推行面試考官異地執考制度和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面試旁聽制度。最大限度提高整個招考過程和各個環節的透明度,贏得了社會的共識。
2、切實加強公務員隊伍管理。一是開展公務員日常登記工作。辦理131名新錄用公務員和20名干部公務員登記手續,補辦7名公務員過渡手續,重視公務員信息數據庫建設。二是開展事業單位申報參照公務員管理工作。嚴格條件和程序,積極做好申報工作。今年共申報了市體育局等13家單位。三是做好公務員年度考核工作。堅持客觀公正、注重實績的考核原則,以公務員職位職責和承擔的工作任務為基本依據,全面考核德、能、勤、績、廉,重點考核工作實績。做到規范考核行為,嚴格考核程序,提高考核質量,注重考核結果應用。重點把好優秀等次比例和不稱職等次人員的確定關,對本年度受黨政紀處分和效能告誡,單位未按規定確定考核等次的公務員,嚴格審核并一一予以糾正。全市2734名公務員參加考核,被定為優秀等次454名,稱職等次2173名,基本稱職等次19名,不稱職等次1名,不確定等次87名。四是完成競爭性公開選調工作。我市報名參加省級機關面向縣(市、區)鄉鎮(街道)機關公開選調主任科員以下公務員有54名,通過資格審查有35名,其中有2名被省級機關選調。我市市級機關共選調公務員11名。
3、繼續做好干部安置工作。今年,*市下達給我市安置的軍隊轉業干部共計28名,其中團級干部4名、營職干部11名、連排職干部10名、技術干部3名。為圓滿完成今年干部安置任務,我們積極與有關部門聯系,落實安置計劃。把團職干部作為安置工作的重點,下達指令性計劃安置,并與接收單位領導班子配備通盤考慮。對營職以下(含營職)及技術干部繼續實行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安置,根據考試考核總分,從高分到低分,由干部按照職位要求自愿選擇接收單位,已全部安置完畢。28名干部中,安置在行政機關21人,占75%,事業單位7人,占25%。
4、積極推進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改革。為確保我市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改革順利推進,1月30日,市委辦和市府辦聯合下發了《*市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實施辦法》,并召開會議,部署全市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實施工作,還對參會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按照“先易后難、先行試點、以點帶面、逐步深化”原則,建立定期聯系溝通、定期檢查督促和定期通報進展情況的“三定期”制度。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如對鎮(街道)計生服務站原縣招聘人員,提出了在繼續執行溫人勞社薪[20*]33號文件的基礎上,可參照《實施辦法》有關規定執行的意見,較好地處理了歷史遺留問題,得到了*市人事局和市領導的肯定。截止目前,全市已實行人員聘用制度的事業單位102個,占全市事業單位總數的24.6%;簽訂聘用合同人員3203名,占事業單位人數的19%。
5、重視公務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今年以來,按照上級人事部門的統一安排,市人事勞動培訓考試中心對全市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全國普通話等級測試。參加測試人員2510人,達到合格標準有2496人,其中二甲1人,二乙562人,三甲1356人,三乙315人。還對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了公共課繼續教育培訓,共舉辦培訓班23期,參加培訓考試人員5462人。首次開展省二三級等級英語培訓,舉辦培訓班3期,培訓考試人員114人。積極開展全國計算機等級培訓考試,共舉辦培訓班7期,培訓人員315人,參加考試人數782人,模塊考試2830人次。
三、加強機構編制控制,規范事業單位管理
1、積極探索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為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水平,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我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實施方案,將政府各部門涉及城市管理有關的行政執法職能調整劃歸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依法獨立行使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組建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下設16個中隊。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實施后,有關部門不再行使已由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統一行使的行政處罰權。
2、切實加強機構編制控制。一是確立從嚴控制、嚴防反彈的思想。除上級有明確要求外,不再審批各部門有關增加機構和行政編制的請示報告,職能調整和任務增加的部門,所需編制也要通過轉變職能、調整機構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徑解決;財政補貼的事業單位原則上不再擴大機構編制;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機構編制,也要從嚴掌握,做到總量控制。二是維護機構改革方案和“三定”規定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重申經上級黨委、政府批準的機構改革方案和同級黨委、政府批準的部門“三定”規定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嚴格執行,不得擅自調整變動。三是加強機構編制的集中統一管理。嚴格實行機構編制管理的“三個一”制度,即凡屬機構編制事宜由機構編制部門一家承辦,主管機構編制的領導一支筆審批,機構編制部門一家行文。嚴肅認真對待機構編制審批工作,堅決按規定程序辦事,杜絕政出多門、越權亂批機構編制的違規行為的發生。截止12月底,全市行政編制總數為3098名,實有2986名,缺編112名。其中市級機關行政編制770名,實有768名,缺編2名;政法系統行政編制1163名,實有1131名,缺編32名;鎮(街道)行政編制1165名,實有1*7名,缺編78名。
3、規范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市編辦把建立規范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作為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的重點工作來抓。經過積極籌備,今年10月開始實行事業單位網上登記管理。為認真做好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一是把好法人條件審核關。按照依法成立、機構名稱、開辦資金、住所、法定代表人等條件嚴格審核,對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法人登記。二是把好年檢關。加大力度,對已辦理法人登記的事業單位全面進行年檢,今年參檢事業單位224家,年檢率達97%。年檢時對事業單位進行認真審查,對合格的繼續確認其法人資格,不合格的依法取消其法人資格。三是對新設立事業單位進行跟蹤督辦,符合一個登記一個。全年新登記事業單位15家,辦理事業單位法人變更76家。
4、清理規范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外用工。一是建立組織機構。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市清理規范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外勞動合同用工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二是召開會議,部署清理工作。下發《關于切實做好清理規范機關事業單位現有編制外勞動合同用工工作的通知》(溫市委辦[20*]3號),并于1月15日,召開全市清理規范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外勞動合同用工工作會議,部署清理對象和范圍。三是規范管理工作。制發《關于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外勞動合同用工管理的實施意見》(溫市委辦[20*]4號),規定從5月1日開始,機關事業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使用編制外人員(包括補充人員),需填寫《機關事業單位使用編制外人員審批表》,報聯席會議辦公室審批,經批準后方可使用。招用人員要按照崗位需求,面向社會擇優錄用。編制外人員納入財政預算,市財政根據審批計劃和實際使用人數核定各單位編制外人員預算。在核定指標內,編制外人員全部進入派遣公司派遣。經清理整頓,共核定使用編制外用工機關事業單位226個,使用人數4634人,已實行派遣人數2150人。
四、推行專技職務評聘分離,加強專技人員隊伍建設
今年,為加強我市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全面推行專業技術資格社會評價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離,使廣大專業技術人員脫穎而出,為我市人才總量增加和人才檔次提升作出了努力。一是制訂下發2007年度*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工作通知,對各單位上報的登記表和名冊進行審核。二是召開20*年春節我市入選*市“211”人才工程和省“151”人才工程人員及國務院特貼人員座談會。三是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報名工作,共有979人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四是對766名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非公企業人員進行初定專業技術資格。五是審核推薦委托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市評審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221人;召開農業、工程、建筑、船舶、中小學中初級評委會評審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481人。六是上報我市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推薦人選,組織我市入選省“151”人才工程和*市“211”人才工程人才赴海南休養。七是參加*市組織的20*年企業與博士后科技項目洽談會。
五、關心干部職工切身利益,認真做好工資福利工作
工資福利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牽涉面廣、關系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切身利益的工作。我們認真執行上級工資制度政策文件,以極其負責的態度認真、細致做好工改工作。今年,共辦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改15家、教育衛生管理人員工資套改60家100多人。辦理機關工作人員級別工資滾動升級和正常晉升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正常晉升21000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務(職稱)變動升級769人。辦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財政統發)年終一次性獎金6000多人。辦理農村教師任教津貼審批5482人并列入財政統發。辦理機關事業單位新錄用人員工資確定506人。辦理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手續159人。辦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干部住房困難補助242人。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標準100多人。組織春節慰問老干部和住院干部職工200多人。完成2007年度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工資統計年報工作。做好今年全市公務員身體健康檢查工作。通過努力提高體檢標準每人400元,邀請專家擬出體檢項目,進行反復論證,最后確定必檢項目和個人選擇項目(建議),起草文件并打印體檢通知書5000多份。
按照職能要求,做好企業退休干部和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根據我市企退干部管理服務工作實際,制訂企業退休干部管理服務辦法,從依托主管局健全工作網絡、加強退休干部學習管理、抓住有利因素樹立正氣化解矛盾、正確引導營造和諧氛圍、切實做好年終慰問工作、加強活動中心管理等六個方面開展工作,盡可能緩解企業退休干部上訪問題。根據省人事廳等部門《關于調整企業退休干部生活補貼標準的通知》(浙人發[20*]30號)要求,提高了我市326位企業退休干部的生活補貼標準,并及時發放到位。春節和“八一”建軍節期間,對長期患病和家庭生活困難的企業退休干部進行重點慰問,共走訪慰問74人次,發放慰問金4萬元。對排查出來的重點人員明確責任領導和責任人員,采取“五包”措施和綜合辦法,確保我市企業退休干部思想穩定。
六、用好就業再就業政策,做好就業再就業服務
按照“立足經濟發展,注重崗位開發,堅持市場導向,完善服務體系”的工作思路,繼續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一年來,全市城鎮凈增就業人數8223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835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83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
1、開展創業富民促進就業試點。3月至9月,我局在石橋頭鎮開展了創業富民促進就業試點。通過試點,該鎮逐步走出了一條促進勞動者充分就業,保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路子。其主要做法一是領導重視,資金保障。二是堅持發展經濟,開發就業崗位。三是構建隊伍網絡,做好就業服務。四是調查摸底,建立臺帳。五是強化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該鎮創業富民促進就業取得了初步成效,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了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提高了農民素質,增加了農民收入;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就業再就業的造血功能,解決了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難題。
2、加強再就業援助。幫助270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是今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之一。我局一是開展調查摸底,搞清下崗失業人員人數和分別情況;二是制定分解指標到各鎮(街道);三是下到各鎮(街道)進行面對面溝通,商討措施辦法;四是用足用好再就業相關政策,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經過努力,已超額完成2700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任務。另外,止年底,我局已發放《再就業優惠證》1150本,對就業困難人員從事個體經營并確認開業審查核發一次性創業補貼計386人,發放資金77.2萬元。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新辦營業執照有1000多戶,其中就業困難人員有509戶。
3、舉辦就業再就業推介會。今年共舉辦了12次大型就業再就業推介會,共有885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就業崗位18896個,會上前來求職登記7246人,達成意向4780人,當場錄用1973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560人。每次推介會前,預先進行廣告宣傳,爭取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被征地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參加。會上還開展就業再就業政策宣傳咨詢活動,設立下崗失業和被征地人員培訓報名點。
4、開展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按照“規范、對路、適用、專業”的原則,根據市場和企業需求,通過聯合辦班、企業自培等方式,開設計算機硬件維修、計算機系統操作、車工、鉗工、電工、市場營銷等專業,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再就業培訓。另外,對有創業意向和創業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進行創業培訓,鼓勵他們利用自身優勢進行創業。市就業處全年組織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1760人,其中創業培訓220人。同時對外省來我市務工人員進行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到年底,參加培訓的外省務工人員為10012人。市技校全年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1280人,務工農民崗位技能培訓1276人。
5、做好城鎮“零就業家庭”幫扶工作。一是深入各個村居進行“地毯式”排查。摸清“零就業家庭”情況,對初步確定的23戶35人“零就業家庭”建立臺帳和資源數據庫。二是開展“一對一”幫扶。對有就業愿望的“零就業家庭”建立就業服務檔案,實行“一家一策、一人一策”,并簽訂結對幫扶協議。三是提供職業培訓。對缺乏就業技能的“零就業家庭”成員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使其獲得一技之長,提高基本的就業競爭力。四是完善“零就業家庭”動態管理。建立健全“零就業家庭”調查登記、申報認定和就業服務制度,落實各項幫扶政策,并建立回訪制度,確保“零就業家庭”出現一戶,幫扶一戶,消除一戶。至6月底,已基本實現“零就業家庭”清“零”目標。
6、加強勞動力市場管理。一是加強對公共職介中心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業務和職業道德素質,樹立良好形象。今年市勞動力中心市場被工商部門續評為三星級市場。二是嚴格審查用工信息,杜絕虛假信息,提高介紹成功率。今年進市勞動力中心市場求職登記有30067人,提供就業崗位35418個,介紹成功有18162人,成功率為60.4%。三是開展清理整頓勞動力市場活動。2月份,我局對全市職業介紹機構進行了清理整頓,責令改正16家,注銷職業介紹資格1家。四是加大民辦職業介紹機構管理力度。開展年度審驗和信用等級評定工作。截止年底,全市共有民辦職介機構49家,分布在全市9個經濟較為發達的鎮和街道。
七、加強社保體系建設,發揮社會保障功能
1、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全面推進。一是按照浙政發[20*]70號和浙勞社老[20*]125號文件精神,在11月份減征企業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減征金額達到3640萬元。同時根據文件精神,向市政府提出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從16%降到12%。二是根據浙勞社老[20*]136號文件精神,做好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工作。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增資123元,20*年度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達到1180元。三是正在出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兩低”與“統一辦法”并軌銜接辦法。四是開展基本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工作。截止11月底,全市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0416人,事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660人,其中在職職工4432人,退休人員1288人。全年共征繳養老保險費45383萬元,基金支出24189萬元,基金累計結余119942萬元。
2、基本醫療保險工作不斷發展。一是積極穩妥做好醫保擴面工作。將參保范圍擴大到市屬集體以下各類企業,實行用人單位職工醫療保險與養老保險捆綁的參保辦法。二是正在出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部分政策調整辦法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調整辦法。三是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考核辦法,實施動態管理。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門,幫助分析問題,制訂解決方案,將監督與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預計全年醫保基金減少支出600萬元以上。至11月底,完成了*市下達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指標,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總數達到89030人,全年基本醫療保險費收入12709萬元,基金支出78*萬元,基金累計結余36122萬元。城鎮居民醫保參加人數達到58000人。
3、工傷保險參保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方便企業參保,各鎮、街道勞保所都采取了便民服務措施,代辦各項手續。我局社保科在規定時限內給參保職工作出工傷認定,縮短認定期限,提高工作效率,并在新河和箬橫兩鎮進行工傷認定簡易程序試點。加強工傷認定工作管理,制訂并實施工傷認定操作規程和業務流程。通過實地調查和詢問等,有效遏制冒名、虛構、偽造申請工傷資料違法騙取工傷待遇歪風。截止11月底,全市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30370人,完成*市下達的工傷保險擴覆任務。全年共認定工傷7832起,組織職工勞動能力鑒定1812人。全年工傷保險費收入3586萬元,基金支出2339萬元,基金累計結余2142萬元。全市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為22800人,生育保險費收入239萬元,基金支出138萬元,基金累計結余367萬元。
4、繼續做好失業保險擴面和基金征繳工作。一是抓基金征繳。年初通過與各鎮(街道)溝通聯系,落實*市下達的失業保險征繳擴面任務,確保全市征繳任務按時完成。二是積極探索失業保險征繳和發放新思路。完善失業保險金發放程序,做到既方便失業人員,又能嚴格把關,服務好失業人員,充分發揮失業保險金促進就業的作用。三是積極配合市審計部門做好失業保險基金的督查審計工作。四是出臺《*市失業保險基金內部控制辦法實施細則》,加強失業保險基金內部管理和監督,提高內控能力,確保基金安全。截止11月底,全市失業保險參保總數為86453人,比上年凈增8557人。征繳失業保險費3236.5萬元,失業保險金累計結余9417.1萬元。
5、調整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障政策。一是調整保障待遇和繳費標準。8月28日,我局會同市財政部門,下發調整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障待遇和繳費標準文件,調整幅度達10%,直接惠及19540位參保人員,月增發保障金68.5萬元。二是調整參保政策,落實“即征即保”。12月8日,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擴大被征地人員參加養老保障有關問題的補充意見》。該意見調整了參保辦法,使保障對象不受以“戶”為單位條件的限制,能夠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自愿的基礎上自行選擇“即征即保”或“擇期參保”。新辦法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調整參保辦法,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為全面實施“即征即保”創造了條件。截止年底,新增參保人數5883人,新增保障資金12409萬元,新增享受人數4906人,全年發放養老保障金7363萬元。
6、加大社保基金監管力度。一是加強基金內控制度建設。建立基金收入、待遇支付各個環節互相監督的正常的工作機制,規范基金收支管理。二是及時發現和解決基金使用管理中的存在問題。針對基金內部使用管理及審計部門審計出的問題,開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等各類保險基金自我核查工作,形成基金自查報告,并及時研究解決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三是走訪欠費單位,催繳欠繳基金。到教育局催繳欠繳的1000多萬元醫療保險基金,財政部門已在7月份解決了欠繳的醫保基金。上半年收回欠繳各類保險費1835萬元。
八、依法調處勞動爭議,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1、加強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為方便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就近、就地、就快”解決勞動爭議,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我們本著“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的方針,積極指導各鎮、街道勞動關系協調委、勞動爭議調解委和派出庭開展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工作。今年新增設了城西街道仲裁派出庭。城北街道積極探索調解網絡向村級延伸,提出了“勞資糾紛調處個案不出村、不出街道”的目標,此舉得到了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陳小恩廳長的肯定。今年各鎮、街道勞動關系協調委共受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4598件,結案4214件,為11384位勞動者挽回經濟損失4339萬元,保護了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2、加大市本級仲裁委辦案力度。隨著《勞動合同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相繼實施,全市勞動爭議案件大幅上升,今年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比去年上升了近30%。今年共立案416件,其中工傷賠償321件,勞動報酬68件,勞動合同13件,其他爭議14件。已審結411件,結案率為98.8%。通過審理為勞動者挽回經濟損失860.17萬元。為切實維護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積極化解矛盾,一是在案件處理中盡量做到方便當事人,保障其充分行使申訴權利;二是嚴格按仲裁規則辦案,保證案件質量;三是調解與裁決相結合,并以調解為主、裁決為輔的原則處理勞資矛盾,迅速化解矛盾;四是在處理好個人勞動爭議的同時,集中精力審理好集體爭議案件。
3、重視組織和制度建設。一是及時調整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組成人員,保證仲裁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加強仲裁人員培訓,提高仲裁員業務水平。組織仲裁員參加省廳舉辦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培訓。規定專職仲裁員定期學習制度,對《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可能出現的爭議問題和最高法院關于勞動爭議的司法解釋進行了專題學習。三是明確內部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實行內部監督。為保證辦案質量,在仲裁科(院)內部實行分工負責制。從案件立案、審理到結案實行分工負責,落實各人責任。
九、開展勞動保障執法監察,營造良好用工環境
20*年,市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出動檢查754人次,檢查企業854家,涉及職工55989人,責令補簽勞動合同24729份,送達《勞動保障監察詢問通知書》和《勞動保障限期改正指令書》30份。暢通“12333”投訴舉報電話,日平均接待勞動者達20多人,受理勞動者投訴舉報384起,結案384起,為3*9名勞動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資972.45萬元。行政立案處罰案件32起,結案36起,處罰金額25萬元(其中查處非法使用童工案件26起,清退童工31人,處以罰款21.75萬元;違法招用無合法證件人員案件7起,處以罰款1.9萬元)。完成書面審查9504家,其中上報失信企業5家。獲*市勞動保障監察案卷質量評比第一名,并被*市局評為勞動保障規范化達標綜合先進單位,推薦為省勞動保障監察*年度考核先進單位。
1、完成各項專項行動監察任務。監察大隊今年圓滿完成上級部署的各項專項行動監察任務,主要包括“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專項整治行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整治非法用工打擊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和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的“春暖行動”。通過整治清理,我市勞動用工環境大為改善,企業依法用工氛圍逐步形成。同時處理突發性群體性業主逃匿拖欠工資案件25起,聯合各部門和鎮(街道)為1893名勞動者追回拖欠工資700多萬元,保障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2、開展勞動保障書面審查工作。今年,我市共有9504家用人單位參加了勞動保障書面審查,任務數為7790家,完成率達118.95%。為保證書面審查工作順利開展,我局專門召開會議進行部署。同時將書面審查時間及相關事項在*日報上刊登公告,還以郵件的形式發往各企業。大隊專門設立了誠信檔案股,落實專人負責書面審查工作。通過書面審查,確定A級企業126家,B級企業5624家,C級企業3749家,上報*市失信單位5家。
3、建立企業欠薪預警機制。今年1月份,市委辦和市府辦
聯合下發《建立企業欠薪預警機制的實施意見》(溫市委辦[20*]9號),要求各部門明確各自職責,加強配合聯動。大隊根據文件精神,積極配合各鎮、街道處置各類突發性、群體性和業主逃匿案件,落實了欠薪預警機制中確立的各項措施,有效的防止和解決的發生。12月25日,*市政府召開防范處置企業拖欠工資工作視頻會議,我市林先華常務副市長在會上作了題為《建立欠薪預警長效機制,依法妥善處置欠薪事件》的經驗介紹。
4、健全欠薪保障金制度。落實《*市欠薪應急周轉資金管理辦法》,保證該項資金適時發揮作用。同時,繼續落實好《*市建筑業企業欠薪保障制度實施辦法》,督促在溫建筑企業建立欠薪保障金。已有70家企業(項目)共交納欠薪保障金1100余萬元,為切實解決建筑行業拖欠工資提供了資金保障。今年2月,我局與市交通局、中國人民銀行*市支行聯合下文,貫徹實施浙江省交通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辦法。根據辦法規定,建立交通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切實解決交通建設領域的勞動用工和工資支付行為。截止11月,市交通領域工程共有4家交納欠薪保障金319萬元。
5、抓好“雙推”工作制度化管理。今年是《勞動合同法》實施第一年,我們很抓了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簽訂的推進。12月上旬,我局組織人員對各鎮、街道“雙推”工作進行了一次抽查。截止12月底,全市共有20735家企業與375390名勞動者簽訂了勞動合同,1795家企業工會或聯合工會與所在企業或被覆蓋企業簽訂了集體合同。與年初下達的目標任務基數比較,企業覆蓋面超過了5.8%,勞動合同簽訂率超過了3.96%,集體合同簽訂率超過18.54%,點上勞動合同簽訂合格率達到100%。企業職工臺帳均已建立,并已輸入電腦。
6、推進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我市自2003年在新河羊毛衫行業率先開展行業工資集體協商以來,經過不斷探索、實踐、總結和提高,現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規范有序、行之有效的操作規程。目前,我市已在羊毛衫、水泵、軸承、注塑、制鞋、帽業、船舶修造等7個行業中開展了行業工資集體協商,覆蓋企業600多家,受益職工達3萬多人。此項制度得到了有關專家、上級部門以及新聞媒體的普遍關注,特別是去年11月26日,得到了總理“*的做法可以總結推廣”的重要批示。今年3月10日,全省推廣*市工資集體協商經驗現場會在我市召開,陳加元副省長親臨會議并作重要講話。
7、加強基層勞動保障網格化建設。經過幾年努力,目前全市大部分鎮(街道)已建立了勞資調解四級網絡體系,即市、鎮(街道)、管理區、村(居)四級,還有些地方已經延伸到企業內部。以城北街道為典型,該街道重視基層勞動保障網格化建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基層勞動保障協理員制度。現在該街道的大部分勞資糾紛都能在本轄區自行消化和妥善化解,為解決勞資糾紛設立了第一道防線。城北街道加強基層勞動保障網格化建設的做法和效果在《中國勞動保障報》等各級報刊上多次刊登。箬橫鎮、石橋頭鎮、城西街道、橫峰街道等借鑒城北街道做法,因地制宜,探索適合自己的網格化路子,分別在本轄區的工業園區和村設立勞動保障協理員,完善了基層勞動保障網絡。
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
1、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訓力度。今年*市局下達給我市高技能人才培訓任務為技師2*人、高級工795人。為完成培訓任務,我們深入各鎮、街道進行宣傳,征求意見,制作高技能人才培訓(推薦)鑒定計劃數,并將培訓數列入市政府對鎮、街道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我們多次下到各鎮、街道,督促落實培訓推薦任務的完成。至12月底,我市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訓推薦1040人,其中高級工820人,技師220人。
2、開展技能大比武和首席技工評選活動。一是在大溪新界泵業有限公司舉行全市水泵嵌線工技能大比武活動,共有9支代表隊、27名選手參加。二是在箬橫舜浦帽業有限公司舉行帽業編織技能大比武,共有12支代表隊、36名選手參加。三是開展市首屆首席技工評選活動,共分車工、電工、汽車修理工、美容美發師、烹調師等五個工種。四是組織市第四屆中等職業學校師生職業技能競賽。通過大比武、競賽和評選活動,促進了技工崗位練兵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3、積極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今年我們不斷拓展考證的空間,經過艱苦努力,得到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全年共培訓鑒定核發《職業資格證書》21343本,其中初級19275本,中級1248本,高級820本,超額完成*市下達的鑒定任務數。
4、重視做好市技工學校的招生、學生實習和畢業生就業推薦工作。今年市技校在招生難度增大的情況下,努力拓展招生渠道,尋求更多形式的合作辦學思路,基本完成招生任務。通過學校推薦與召開就業洽談會形式,至9月份,畢業生就業工作基本完成,就業率仍保持在96%以上。該校力抓德育核心,主抓教學中心,強化技能教育,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在12月份舉行的*市中職學校師生技能比賽中,該校普通車工和數控車工分別獲得師生個人第一、團體第一,工具鉗工和演講比賽分別獲得團體第二的好成績。通過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在9月份學校督導評估中,順利通過了07學年學校發展規劃評估,八個方面規劃目標,全部達標。
十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1、高度重視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本年度因不服工傷認定,申請人向市法制辦或*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行政復議43件,申請人提請市法院行政訴訟案件33件。針對如此多的工傷認定行政復議和訴訟案件,我局高度重視,積極應對。一方面依法規范做好工傷認定工作,另一方面加強與市法制辦和市法院的聯系與溝通,做好應訴工作,在業務科室指定專人專門負責。所有工傷行政復議結果均維持我局所作出的行政確認,工傷行政訴
訟也未出現敗訴。10月22日,我局在省廳召開的全省勞動保障依法行政工作座談會上作了題為《工傷認定行政應訴思考和建議》的經驗交流。
2、繼續組織開展調研活動。繼去年我局組織開展調研活動,共撰寫18篇調研文章后,今年我局從5月份開始,局領導率先垂范,廣泛發動全局各科室和下屬單位深入基層,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到8月底,調研活動基本結束,共收集調研報告22篇。11月中旬,組織優秀調研文章評比活動,分別評比出一等獎4篇、二等獎8篇、三等獎10篇。這些調研報告對市領導和局領導進行工作決策提供了參考。其中《*市人事制度改革問題探討》和《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兩篇調研文章分別被《浙江人事》和《浙江勞動與保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