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文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10:11: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國咖啡文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星巴克;文化營銷策略;品牌定位
中圖分類號:F7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2
近日,央視的一則關于星巴克在中國暴利營銷的報道將星巴克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報道稱:一杯中杯星巴克(354毫升)拿鐵咖啡在北京的售價為27元,這一價格比美國售價貴三分之一,比印度售價貴一倍。而且據上海咖啡專業委員會會長王振東的解釋,一杯中杯拿鐵的物料成本為:1.6元的咖啡豆、2元的奶精、1元的紙杯等一次性用品,整個物料成本不足5元,由此推算星巴克存在“暴利”。星巴克存在暴利嗎?為此我們來探究一下。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商品的價格不是完全由它的制造成本來決定的,商品的價格更依賴于供求關系。當供給大于需求時,商品的價格就會低,反之,當需求大于供給時,商品價格就會較高。況且商品的成本也不僅僅局限于制造成本,我們還需要考慮店面的租賃費、倉儲費、物流費、管理費用及財務費用等,這樣的大成本計算出來的一杯咖啡的價格要遠遠高于5元。這里我們還沒有考慮品牌的附加值。如果把這些因素全部加總起來,一杯星巴克咖啡的價格也就接近30元了。星巴克咖啡的價格雖高,但它并沒有形成壟斷,消費者有完全的自主消費權,如果嫌價格高可以不消費,畢竟咖啡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你還可以選擇更為便宜的咖啡店或者是超市的速溶咖啡。消費者之所以愿意選擇高價的星巴克是因為他們來這里消費的不僅僅是一杯咖啡,帶給他們更多的是對星巴克文化的欣賞。為什么星巴克咖啡高價但卻依然有眾多的消費者?這歸功于其成功的營銷策略,本文就帶領大家去了解一下星巴克獨特的文化營銷策略。
一、獨特的品牌定位
星巴克將自己定位于獨立于家庭、工作室以外的“第三空間”,它的目標市場是享受生活、崇尚知識、積極努力工作的時尚城市白領,而不是天天柴米油鹽醬醋的普通消費大眾。星巴克希望給予消費者的是一個輕松、和諧、舒適的場所,在這里人們可以完全放松自己,將辦公室的爾虞我詐,家庭的瑣事都拋之腦后,真正的將自己釋放。人們經常聽到的“我不是在星巴克,就是在去往星巴克的路上”這句頗具小資情調的話足以體現現代白領一族對星巴克的熱愛。星巴克已然代表著身份、地位,代表著有格調的小資生活。星巴克認為他們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們對咖啡的體驗,力圖做到讓每一位來到星巴克的顧客都能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報酬。所以一杯制造成本為5元的咖啡售價為27元,對于城市白領一族來說并不是暴利。來星巴克不單純的是喝咖啡,人們更多是享受這里獨特的格調和氛圍。
二、保證優質的原材料
一般產品在品牌價值的創造上大都是依賴于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因此大都企業在產品的廣告費上都是高額投入。比如寶潔公司旗下的 Pampers 品牌,一年要投入 3000 多萬美元的廣告費。而星巴克的廣告費用20年只有2000萬美元,平均一年不到100萬美元。那么星巴克是靠什么手段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的哪?星巴克的副總裁安妮·麥克格尼格爾一語道破天機,她說,星巴克是通過向消費者提供獨一無二的最好的咖啡,通過人們的口碑來讓更多的人認識星巴克,認知星巴克。為了保證咖啡的質量,星巴克對原料的選取,工藝流程的管理都甚為苛刻。星巴克有專門的原料采購系統,每一顆咖啡豆都是采用的極品,對于咖啡豆的顏色、形狀都要由專家進行品評,并在西雅圖進行烘焙。品評專家每年要品評十萬杯以上的咖啡,以保證端給顧客的每一杯星巴克咖啡都是優質的。
三、提供高價值的附加服務
星巴克除了提供高品質的咖啡外,還有很多附加服務也使消費者駐足。星巴克通過與網絡公司合作,為消費者提供了無線網絡服務。在星巴克你可以一邊品評著誘人的咖啡,一邊上網聊天娛樂或者辦公。走進星巴克,你眼中看到的是高雅古樸的原木家具,耳邊縈繞著美國鄉村音樂,鼻尖彌漫著濃郁的咖啡香氣。此外店內還會安裝音樂試聽設備,用來供顧客試聽歌曲。消費者還可以在店里的數據庫中選擇喜歡的歌曲或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對音樂進行編輯和收錄,做成有個性的光盤帶回家。
四、堅持直營銷售模式
在渠道的擴張方式上,面對加盟連鎖店分擔費用這一誘人方式下,星巴克依然堅持直營模式。直營是指由公司總部直接經營、投資、管理各個零售點的經營形態。在直營模式下可以保證每個連鎖店都由總公司統一管理,以控制品質標準。每個店的員工都是由總部統一訓練,以確保百分之百的美國星巴克血統。這樣做雖然初期投入的資本較大,但是由總部統一培訓出來的職員的專業素質高,建立了同業中最專業的形象,使得星巴克品牌的擴張也更加有力。星巴克進入中國初期,由于中國對外資零售業的法律限制,使其最初進入中國不得不采取授予國內企業權并占據一定股份的方式,隨著中國法律對外資零售業的全面放開,星巴克已經開始逐漸通過回購股份和獨資的方式來實現在華直營。
加盟店只能復制星巴克的外表,不能復制星巴克獨特的價值觀和相應的管理體制。星巴克特別強調同顧客進行交流, 咖啡生需能夠預感顧客的需求,在耐心解釋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同時,要大膽地與顧客進行眼神接觸。為此每一個咖啡生都要接受24小時培訓,包括客戶服務、基本銷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識、咖啡的制作技巧等。
五、占據有競爭優勢的分銷渠道
在分銷渠道的選擇上,星巴克采取的策略是在最繁華的黃金路段密集發展。星巴克在店面選址上基本是選擇在大城市市中心區、繁華的商業路段或交通樞紐等。好的位置不僅給星巴克帶來了較大的客流量,還帶來的顯著的廣告效應。同時這種繁華地段的店址屬于稀缺資源,可以給新進入者造成了較高的壁壘和障礙。星巴克還打破了方圓多少米不能重復開店的商業常規,在一個地區會集中開設多家門店,這樣不僅給顧客提供更好的便利性,而且密集的占據空間使得競爭對手難以介入,以更好地應對競爭。
六、讓員工成為你的合伙人
星巴克的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認為,“每個員工都是品牌的形象代言人”, 他認為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伙伴關系”。他說:“如果說有一種令我在星巴克感到最自豪的成就,那就是我們在公司工作的員工中間建立起的這種信任和自信的關系。”在星巴克,員工得到的福利待遇要遠遠高于同行業。1988年,星巴克是第一家為臨時工提供完善醫療保健的私營企業。1991年,星巴克對內部員工實施了“咖啡豆股票”的激勵機制。每個星巴克員工(包括兼職員工)都擁有公司的股票,讓員工成為公司的主人,把每個員工的利益與公司的總體利益聯系起來。從公司的CEO到每一個員工在每個財政年度內,都必須為星巴克工作500個小時,這樣才能保證在派發股票時仍能在星巴克工作。
星巴克知道品牌的擴大和尊重員工同樣重要。星巴克進入市場從不依靠廣告,而是依賴于員工的口碑宣傳。星巴克營業收入的85%是來自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的門市,員工與消費者每一次互動,是品牌印象最大決定因素。為此星巴克把一般公司投入在廣告上的高額費用都用于員工的培訓和福利。董事長舒爾茲堅持員工利益第一位,尊重員工所做出的貢獻,將會帶來一流的顧客服務水平,自然會給公司帶來良好的投資回報。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星巴克的員工跳槽率僅為 60%,遠遠低于快餐行業鐘點工的 140%到 300%的跳槽率。
綜上所述,星巴克正是依靠自己獨特的文化營銷策略來贏得消費者,贏得市場。即使價格略高,依然有眾多的忠實顧客,這正是星巴克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陳思.星巴克的品牌經濟分析.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9.
[2]查星茹.星巴克品牌策略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2006.
[3]賈燦.星巴克的中國市場營銷策略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8.
[4]葉瑩.星巴克在中國傳播咖啡文化[J].國際人才交流,2006(1).
篇2
作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二的咖啡與茶都在17世紀傳入法國,然而兩種飲料的發展歷史卻不盡相同,在法國的流行程度也不同,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兩種飲料被區別對待呢?本文擬找出咖啡文化與茶文化在法國的發展歷程不同的原因,并提出進一步在法國推廣茶文化的策略。
一、法國咖啡文化以及茶文化的歷史發展
咖啡在1643年被引入法國,然而當時并不被法國民眾所接受。咖啡在二十多年后的1669年才開始盛行起來。當時的太陽王路易十四被咖啡迷住,自此喝咖啡在法國盛行。隨后出現了許多因為咖啡而形成的文藝沙龍。普洛可甫咖啡館是巴黎第一家開張的咖啡館。思想家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都是這家咖啡館的常客。一些著名的咖啡館里長期聚居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藝術家,他們在這里構建了全世界作家和藝術家心目中的圣地和精神家園。正是在這些沙龍和咖啡館中,法國歷史上的一些重要政治、社會、歷史事件被推向整個社會。另外,咖啡的價格非常平民化。這使得咖啡不僅在文人、思想家當中流行,也使咖啡走進了普通民眾,成為一種舉國飲品。咖啡也在法國發展出了多種制作工藝。咖啡種類多、制作方法多樣而精良,使咖啡愈加受到法國人的喜愛,逐漸發展出了法國獨特的咖啡文化。
1636年,荷蘭商人把中國的茶葉轉運至法國巴黎。茶葉傳入法國初期,飲茶是否有利健康使醫藥界人士爭論不休。1685年,菲利普?杜福爾出版了《關于咖啡、茶與巧克力的新奇論文》,這是在法國最早論述有關茶葉的書籍之一。書中稱贊茶葉是醫治頭痛及幫助消化的妙葉,它甚至可以當作處方箋來開。飲茶有利于健康的觀點取得了勝利。在法國,在茶葉剛剛輸入之際,由于價格昂貴,茶葉被視為奢侈品,飲茶只在貴族之間流行。皇室貴族一般也是將茶視為醫治疾病的良藥。據說,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祖父馬薩林樞機主教患有痛風病,他堅信經常喝茶可以減輕他的病痛。進入18世紀,飲茶有利于防病、治病的觀念在法國上層社會中仍盛行不衰。茶葉在巴黎及凡爾賽逐漸贏得了許多熱情的支持者。法國大革命后,隨著貴族階級的消失,茶葉也不再被人們視為貴族飲料,飲茶之風在廣大民眾中逐漸推廣。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之前,普通法國人仍很少飲茶。飲茶者大多是資產階級及英、美、蘇諸國的僑民。在普通法國人的眼中,茶和保健藥劑大致可以劃上等號,它只適宜于感冒或者消化不良時飲用,或是女士們為保持苗條身材而飲用的減肥飲料。
二、法國咖啡文化以及茶文化現狀
如今普通法國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咖啡。咖啡對他們來說不只是一種飲品,它還隱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遍布城市與鄉村的咖啡館是法國生活方式的一種標志。本世紀以來,咖啡館成了社會活動的中心。法國的咖啡館遍布大街小巷,成為法國人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可以在咖啡館里聊天、休息、學習或者與朋友聚會,學者或藝術家也常在一起邊喝咖啡邊探討學問。偉大的藝術靈感往往就是在這種環境中誕生。咖啡文化被法蘭西民族帶到一個近乎脫俗的境界,成了一種精神象征。在法國,咖啡的價格也很低廉。一杯咖啡通常是三歐元左右,這對于平均月薪約一千多歐元的法國人來說實在不算什么。即使到了深夜,星羅棋布的咖啡館里還是燈火通明、高朋滿座,演繹著其獨有的咖啡文化。
20世紀60年代以來,法國的人均茶葉消費實現了快速增長,一股茶文化熱在法國悄然興起。可以說,在法國,茶文化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流行、這樣具有吸引力。法國人認為,茶是一種最富有詩意的飲料。飲茶也是一種文化和一種人人都可以從中受到熏陶的禮儀。法國人飲茶一般習慣飲下午茶,分為清飲和調飲兩種。其中清飲和我國目前飲茶方式相似;調飲則加方糖或新鮮薄荷葉,使茶味甘甜。法國人以飲用紅茶的人口最多,飲法與英國人類似,取茶一小撮或一小包,沖入沸水后,配以糖或牛奶。沱茶因為具有特殊的藥理功能,所以也深受法國注重養生的中老年消費者的青睞。除飲用外,法國人還大力開發茶葉的其他用途。如不少法國廚師制作菜肴或點心時,習慣使用茶葉作為烹飪調料。如今法國人已開發出了各式茶葉餅干、茶糖、茶凍等食品。法國人甚至還把茶葉添加到蠟燭、香水、洗發香波、牙膏、奶油、巧克力甚至酒中。法國人還喜歡洗茶葉澡,認為茶有美容護膚、減肥的功效。
三、兩種文化在法國發展不同的原因分析
咖啡和茶作為17世紀同時傳入法國的飲品,法國咖啡文化成為法國文化的象征,見證了法國文藝的復興,和法國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可或缺。然而相比咖啡,作為同時期傳入到法國的飲品,茶的歷史顯得略為暗淡,茶在初傳到法國的時候,基本上只在貴族等社會上層中流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普通法國人仍很少飲茶,只在最近幾十年,茶文化才悄然在少部分法國人中間興起。而探究起茶文化在法國發展落后于咖啡文化的原因,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一)飲用體驗上不同
咖啡由于含有較高的卡路里,在傳播過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可以用來當“飯”吃的,可以說,咖啡不僅是一種飲料,而且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佐餐飲品。早飯時,吃著香噴噴的羊角面包,配上一杯香甜的牛奶咖啡;中午休息時,工作之余,課間休息,來一杯咖啡提提神兒,填填肚子,才能精神振奮地繼續工作或學習。并且西方人對咖啡的飲用方式多種多樣:加奶,加糖,打碎粉末飲用等等都豐富了咖啡的可飲用性。而喝過茶的人都知道,喝茶后不但感覺沒有能量補充,喝完還很快就會感到饑餓。這跟茶葉有去脂去膩,健胃消食的作用有關。所以在滿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方面,茶落后于咖啡。
(二)文化認同方面
由于茶來自中國,中國的茶文化中包含著一種獨特的精神。茶入口時比較苦澀,品完后會感覺醇香,回味無窮,品一杯茶的過程就蘊含著先苦后甜的生活哲理。法國文化則截然不同。法國是一個會享受的民族,他們哀嘆人生苦短,宣揚及時行樂,而這與茶文化中包含的中國文化中有些忍辱負重終能守得云開見月明是相違背的。
(三)內含成分比例不同。
我們比較每100克咖啡豆和干茶葉的營養成分表,其中茶以鐵觀音為例: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同等重量的干茶葉和咖啡豆相比,干茶葉要含有更多的咖啡因。但一杯普通的咖啡,其咖啡因含量往往是一杯普通茶水的3倍――因為泡制同樣的一杯咖啡需要更多的咖啡豆。咖啡因是一種黃嘌呤生物堿化合物,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能夠暫時的驅走睡意并恢復精力。因此,在提神醒腦方面,喝咖啡要比喝茶更有效果。另外,由于咖啡因含量較高,經常喝咖啡,身體可對其產生輕度依賴,產生類似“上癮”的感覺,一旦停止,可能會有諸如頭疼、疲勞、焦慮、易怒、抑郁和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癥狀的出現,雖然這些癥狀只會持續幾天,但足可以使人養成喝咖啡的習慣了。
四、在法國推廣茶文化的策略
通過上文對于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在法國發展的對比分析,可以使我們今后在法國大力發展茶文化得到一些啟示。
(一)飲用方式豐富化
法國是一個熱愛美食的民族,他們的味蕾更喜歡有豐富味道的飲品,而不是像傳統的茶葉一樣的清淡式飲品,這從法國人更喜歡去掉了大量苦、澀味的紅茶就可見一斑。像法國本土就已經出現了改良過的茶飲法,比如將茶經過烹調改造,添加了大量糖,奶,形成了受更多人歡迎的英式紅茶,以及更后來,更香甜厚重的奶茶的出現給我們指出了一個茶飲方式在法國改良的方向。花茶的前景也頗為看好。餐前、餐后喝杯帶花香的茶,去除油膩、齒頰留香,神清氣爽極了,本來就愛花喜香的法國人,定會對花茶產生濃厚的興趣。總之,就是在我國直接沖飲清茶的方式上稍作變幻,添加些類似方糖、薄荷葉、花瓣、蜂蜜等配料,應會更易被法國人接受。
(二)茶品牌化
世界10大咖啡連鎖都是在二戰后建立的,而茶葉連鎖還在發展中,至少比咖啡要晚了50年。西方立頓公司一年的產值比中國所有的茶廠的總和都要多。這說明茶葉品牌化,規范化發展是以后茶文化發展的方向。我國的茶葉企業應該擴大市場份額、成立聯合營銷、打造知名品牌、實施標準化生產,以品牌化運作,規模化經營來贏得市場。西方已經進入熱量過剩,普遍肥胖的后工業時代,而不含糖、低脂肪低熱量的茶葉會大有作為的。
(三)大力推廣茶的保健功效
篇3
論文關鍵詞:電影片名的翻譯,歸化翻譯策略,異化翻譯策略
一、引言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使得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漸頻繁,近年來我們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接觸外國電影,領略它們的魅力與風采。電影巧妙地將聲音和影像相結合,成為現實世界的一個縮影。猶如電影的品牌商標,電影片名有極強的“導視”作用,不僅能言簡意賅地反映劇情,而且還會吸引觀眾的眼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隨著大量國外電影的涌入,對這些國外電影片名的翻譯成了翻譯工作者們關注的首要問題。要想讓中國觀眾真正地接受一部國外電影,電影片名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覷。一個成功的電影片名的翻譯既要符合語言的規范性,還要展現原語的語言特色。眾所周知,一部好的電影作品將片名與內容完美的結合起來,給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還能讓觀眾享受藝術,陶冶情操。除此以外,成功的電影譯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對電影本身也起到了積極的宣傳和推廣的作用。本文從歸化和異化的角度探討了中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問題歸化翻譯策略,指出歸化和異化在指導電影片名翻譯方面各自起到的作用,并通過例子分析來具體應用這兩種翻譯策略,以期對往后電影片名的翻譯有所幫助。
二、歸化異化翻譯理論
1813年施萊爾馬赫在《論翻譯的方法》一文中指出,對于具有文化內涵的地方,翻譯的途徑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盡可能讓作者安居不動,而引導讀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種是盡可能讓讀者安居不動,而引導作者去接近讀者。”意者可在這兩種方法間進行選擇[3]。受到施萊爾馬赫的啟發,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提出了“歸化法”(domestication)和“異化法”(foreignization)兩種翻譯策略。
根據韋努蒂的定義,歸化策略(domestication)是指“采取民族中心主義的態度,使外語文本符合譯入語言的文化價值觀,把原作者帶進譯入語文化”。以譯入語為中心的歸化翻譯追求譯文符合譯入語語言及文化規范,較好地滿足譯入語讀者較少異味的閱讀需求,易于使讀者在付出最小努力的情況下便可達到最佳語境效果。同時,韋努蒂也明確指出,異化策略(foreignization)是“對這些文化價值觀的一種民族偏離主義的壓力,接受外語文本的語言和文化差異,把讀者帶入外國情景”[5]。這種通過異化處理而保留下來的原文的語言和文化差異,有助于增強接受者的文化差異意識,給他們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從而能夠更好的實現原文本的既定功能。在翻譯中,異化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中文的“咖啡”(coffee);“ivory tower”譯為“象牙塔”;“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譯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等等。
三、歸化異化理論與電影片名的翻譯
將歸化異化理論具體應用到電影片名的翻譯中,即可以產生歸化翻譯策略和異化翻譯策略。所謂歸化翻譯策略就是指用原汁原味的本土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情調取悅譯語觀眾,其典型特征就是大量使用現成的表達方式;而異化翻譯策略則完全忽略譯語文化中現成的表達方式,采用新穎的,觀眾感到陌生的,甚至是不太流暢的語言表達。
3.1 歸化理論在電影片名翻譯中的應用
漢語和英語隸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文化體系,東西方文化和思維方式也有其各自的特點。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東西文化和思維方式上的不同點同樣也體現在語言表達上。由于語言表達的差異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國外電影的語言片名結構以及所包含的文化內涵給中國觀眾帶來理解上的障礙,因此在翻譯成漢語時不可能做到完全對等畢業論文格式。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不同于漢語文化的“異質”,然而這些“異質”很難在短時期內被漢語文化接受和吸收歸化翻譯策略,勢必會使中國觀眾產生隔閡,此時若采用歸化翻譯策略進行處理是比較理想的。比如說,觀眾們非常熟悉的美國影片“Forest Gump”是一部關于人物傳記的影片,該片從一個智商低下的人---- Forest Gump的視角來看待美國五六十年代的社會變革,用幽默的手法嘲諷當時的社會變遷。該片進入中國市場后被譯為了“阿甘正傳”,廣受好評。采用歸化法翻譯該電影的片名既能從影片的切入視角忠實的傳達該片的真正意圖,同時也滿足了中國觀眾的審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令觀眾很容易聯想到魯迅先生的作品《阿Q正傳》,有異曲同工之妙。
再比如說,中國觀眾都很熟悉的美國影片“Ghost”被譯為“人鬼情未了”,漢語中“人”和“鬼”二字給中國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很容易聯想到主人公陰陽相隔、難以相聚的情境,而“情未了”又表達出主人公纏綿悱惻的感情。采用這種譯法既可以深刻地揭示該片的主題是一段生死離別,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又能引起中國觀眾心靈上的震撼和共鳴,激起觀眾觀看電影的強烈欲望。如果將片名直譯為“鬼”,很容易讓觀眾對影片產生誤解,而且也沒能反映出電影的深刻內涵。因此“人鬼情未了”是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情趣和期待的最佳譯法。
讓中國觀眾們耳熟能詳的歸化佳作數不勝數,采用歸化法翻譯片名能夠迎合中國觀眾的接受能力和審美情趣,拉近影片與觀眾間的距離,而且念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音韻美感。
3.2 異化理論在電影片名翻譯中的應用
作為不同民族之間相互溝通和交流的橋梁,翻譯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行為。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觀眾在理解一些文化色彩濃厚的外國電影的片名和情節方面可能會出現一些偏差,甚至是誤解。面對這種局面,翻譯者為了盡可能的幫助中國觀眾理解電影劇情,了解其他國家的歷史、文化、宗教習俗,會在翻譯的過程中采用異化翻譯策略。
有些電影的片名帶有濃厚的異域風采,在翻譯的過程中采用異化翻譯策略是在所難免的,也是必然的。比如說觀眾們非常熟悉的美國影片“A Walk in the Clouds”在引進時被翻譯為“云中漫步”堪稱異化佳作。該片以金黃色的懷舊色調來訴說一段氣氛朦朧的愛情故事,并伴以濃厚的拉丁風味,葡萄園的美感亦相當怡人,令無數看過此片的中國觀眾心馳神往。“A Walk in the Clouds”按照字面意思可以翻譯為“在云中走”,但是采用異化法使其錦上添花歸化翻譯策略,被譯為“云中漫步”。這樣既保持了英文原意,而且讀起來非常有詩情畫意,沁人心脾,讓人浮想聯翩,如同跟著主人公一起進入了如夢境般的葡萄園。
異化的翻譯策略在電影片名的翻譯中是比較常見的,如“Rain Man”----“雨人”、“Sleep Less in Seattle”----“西雅圖不眠夜”、 “The Shaw 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贖”、“Harry Potter and theSorcerer’s Stone”----“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影片給中國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盛宴,讓他們領略了異域風情。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電影片名的翻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觀眾審美情趣和接受能力的影響和制約。電影是藝術性和商業性的統一,所以電影的片名也要求兼具藝術和廣告雙重功能。這就要求譯名既要反映出影片的主題,還要言簡意賅,能夠吸引觀眾的眼球。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精雕細琢,結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點,發揮兩種語言的文化優勢,合理的采用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展現各自特有的藝術魅力,最終使影片的片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影片本身產生積極的推廣作用。
參考文獻
[1]Venuti, L. Stategies of Translation [A]. Baker, M. & Mlmkj. Routledge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C].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1:240-244.
[2]孫致禮中國的文學翻譯:從歸化趨向異化[J],《中國翻譯》,2002(1):40-41。
[3]王東風歸化與異化:矛與盾的交鋒[J],《中國翻譯》,2002(5):24-26。
[4]韓子滿文化失衡與文學翻譯[J],《中國翻譯》,2000(2):39。
[5]劉萬生歸化與異化對立而統一[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2年9月。
篇4
成都,確實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又到歲末迎新時,讓我們一起關掉電腦,走出家門,去感受成都,去品味藝術。
繽紛舞臺 演繹人生別樣情懷
“夜五更,天邊已經泛起魚肚白,鳴鳳臉上掛著凄涼的微笑,呼喚著‘三少爺’,一步步地走向湖底……”2013年11月25日晚,伴隨著最后一幕“鳴鳳沉湖”的結束,由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李元華執導的三幕現代民族歌劇《鳴鳳》在成都首場試演成功。
極具張力的舞臺表現、完美的音樂戲劇性、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融,巴老筆下的人物鮮活地展現在舞臺上,加之氣勢宏大的現場演奏,歌劇《鳴鳳》展現出完美的藝術魅力。
自《家》面世以來,鳴鳳這一人物形象以各種藝術形式不斷被搬上舞臺和熒屏,但唯獨沒有歌劇。
為什么將《鳴鳳》改編成歌劇?李元華告訴記者,巴金曾談到了改編的劇本《家》中的一些情節,并指出在鳴鳳投湖前的處理上,用大段臺詞也不足以表現鳴鳳的心聲,唯獨以強烈的音樂形式才能抒發當時的情感。所以,這一出四川本土的精品歌劇應運而生。在接下來的巡演中,我們可以一睹風采。
除了本土的歌劇,話劇《絕不付賬》、音樂劇《貓》等也紛紛搶占蓉城的舞臺,讓人應接不暇。
12月27日,東郊記憶演藝中心,首登話劇舞臺的“中國好舌頭”華少變身普通白領,操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述說著對經濟衰退、腐敗現象的不滿。《絕不付賬》用犀利的諷刺手法和夸張的表現形式直面矛盾,復古夸張的服裝造型、輕松明快的舞臺效果、時尚前沿的熱門話題,讓觀眾在極為輕松的環境中感受了話劇的獨特魅力。
樂聲飄飄 用音符撥動心弦
2013年12月6日,四川交響樂團在錦城藝術宮為觀眾帶來《第一交響序曲》《卡門》《費加羅的婚禮》等中外名曲。交響樂團的專家告訴記者:“《第一交響序曲》既有壯麗輝煌的樂章,又有柔情似水的優美旋律。整個交響樂音響對比度很大,會產生強大的爆棚效應,震撼人心。”
“以前覺得交響樂離我們很遠,沒想到現在如此親民,現場互動特別棒,而且都是耳熟能詳的曲子,大家都有認同感。以后我還會來聽這樣的音樂會。”不少家長也帶著孩子來感受古典樂。劉女士告訴記者,11歲的孩子正在學習小提琴,這次專門帶他來音樂會現場,讓他體驗古典樂的魅力,提升學習小提琴的興趣。
由四川交響樂團舉辦的每月兩次的系列音樂會則是針對專業和資深的交響樂迷。
12月13日,“豐收之季”四川交響樂團系列音樂會第79場在成都嬌子音樂廳上演。本次演出共分為“古諾:浮士德”、“海頓:第99號交響曲”、“門德爾松:第四交響曲”三個章節,表演者們時而激情澎湃,時而抑揚頓挫,精湛的技藝受到了觀眾的熱情贊許。
音樂廳里,璀璨的水晶燈下,不受限制的純粹音色,浮動的氣氛環境,仿佛帶我們走進了神話般的領域,大家像是坐在了維也納的金色大廳里享受迷人的樂章。
當晚最耀眼的明星是指揮大師巴納比·帕爾默,來自舊金山市抒情歌劇院的他,修長的雙手揮灑自如,滿懷激情地勾畫出樂曲輪廓,讓演奏者們將樂曲的精神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也讓觀眾們因欣賞到如此高質量的演出而熱血沸騰。
藝術沙龍 品味生活悠揚旋律
老舊的手風琴,粉筆畫的屋頂,20世紀80年代的黑白電視機,木質的地板,輕柔的音樂,closer的氛圍……坐落在新希望路4號曼哈頓里的青蜜咖啡館,不只是喝咖啡的地方,它是一個生活館,是一個分享交流空間,還是一個文化沙龍。坐在里面,我們可以談論文學藝術,可以觀影點評、欣賞爵士樂和小提琴、聊聊心理學、參加讀書會……
“現在成都的年輕人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享受,他們喜歡在安靜的氛圍里讀書、看電影,或者窩在沙發里聊天、上網、發呆。”青蜜咖啡館的主人林小舒告訴記者,通過這個平臺她認識了更多人,與他們聊天、分享,又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了很多的東西。
每周六晚的電影沙龍,是文藝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12月14日放映的是第8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老無所依》,晚上8點不到,青蜜的客廳就坐滿了人。這是一部斗智斗勇以男性題材為主的西部片,綿綿憂傷和深刻的人文反思又細密地編織在扣人心弦的情節中,剛好和正在熱映的寧浩的《無人區》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觀看。
“我們推出的影片都是精心挑選的,在電影院里看不到。現在已經播放了48期。每期看完之后,大家都會分享自己的心得,探討各自的感受,來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
篇5
關鍵詞:翻轉課堂;世界飲食文化;傳統飲食
《世界飲食文化》是一門講述中西方國家在食物原料開發利用、食品制作和飲食消費過程中的技術、科學、藝術,以及以飲食為基礎的習俗、傳統、思想和哲學。因其內容多,知識涉及面廣而碎,信息量大而散,興趣性強等特點,需要教師具備強大的國內外飲食文化背景[1],以及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和較多的師生互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思考,擴展學生思維。目前,國內多所高校食品專業相繼開出《世界飲食文化》這門課,比如江南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安徽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暨南大學等,很多老師在增強學生興趣和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飲食的自信心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方法和措施。例如:魏彬提出廣泛搜集資料,將總歷史串引到飲食活動,加強學生認識對飲食特點隨著經濟和政治變化而遷移的特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2];胡春秋提出多種考核方式對《中國飲食文化》進行教學改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創造性思維活動[3];賈平提出將一些成語,典故,以及詩詞等和飲食有關的文化融入到教學內容中,通過師生互問,老師答疑等形式趣聞橫生地傳入飲食文化現象,提升學生創新意思和創新能力[4];周朋以茶文化為例,提出教學知識和教學實踐相結合,加強學生對茶傳播,茶歷史和茶藝茶飲的文化活動認識[5];蔡華探討中西方思維方式不同造成的飲食內容,飲食方式,以及飲食健康和美味追求的差異,揭示了各國飲食文化迥異的深層內涵淵源[6]。然而,這些結果都只是從某些方面提到改進,且方法較單一,創新性不明顯,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且沒有結合教師本人的經歷來引導學生學習[7-9]。本人在教授《世界飲食文化》課程中,深切感受到這門課程強大的知識背景,包括地理氣候,植被物產,歷史人文等,需要將這些歷史人文知識和食品科學技術相融合,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兩個方面進行改革,以空間和時間的角度,激發學生思維和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飲食和傳統文化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競爭力,為其他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進起到很好的借鑒和參考作用。
一教學內容改革
(一)從地理氣候,植被物產和人文思維方式角度有目的地講解南美,非洲,北歐,地中海國家,赤道附近國家和亞洲其他國家在飲食方式、飲食內容、飲食思維、飲食習俗和禮儀等方面的差異,結合作者本人拍攝的不同國家的飲食照片和視頻,引領學生進入不同國家飲食走廊,帶給學生親切感和知識切入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掌握各國飲食文化形成的基本條件。以“墨西哥飲食”為例,墨西哥地處熱帶,物產豐富,且有悠久的農業歷史,是世界玉米和辣椒的原產地,印第安人在這里培育了古老的農業技藝和烹飪技術,囊括從種植、豐收到制作、享用的過程,整個鏈條彰顯了傳統飲食的全民共享性。這種以辣味漸長,玉米,豆類,仙人掌和龍舌蘭等已有9000年歷史的飲食內容是現在墨西哥飲食的民族基礎,也引領著現代墨西哥飲食的發展方向。自西班牙殖民者進入墨西哥后,西班牙餐飲,就像西班牙語言一樣,演變成墨西哥飲食主流。隨著全球化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墨西哥飲食是以傳統飲食為基礎,結合西班牙等西餐飲食方式,同時還融入了一些中國等國家的飲食元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文化。進而通過提出假設國家,要求學生結合已學到的知識,以地理氣候,自然物產,人文歷史和思維方式角度,推導出假設國家飲食文化可能存在的形式和內容,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植被物產傳播的時間和空間緯度貫穿整個課程人類飲食的豐富離不開人口遷移、科技發展和植被物產的傳播,比如茶葉原產地是中國云南貴州四川交界地段,通過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茶被傳到西歐,東歐,和亞洲其它國家,以及非洲和美洲。咖啡原產地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亞,通過戰爭和奴隸販賣,咖啡進入也門等阿拉伯國家,隨著人工培育咖啡在也門的首次種植,以及歐洲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宗教戰爭,以及殖民地活動,咖啡被帶到了歐洲,印度,南美和非洲其它國家。葡萄原產地在里海和黑海的外高加速地區,3000多年前開始在意大利和法國等國家種植,漢武帝時代傳到我國新疆吐魯番,唐太宗年間傳到我國中原,然后南非和南美洲國家(阿根廷,智利和巴西)種植葡萄僅僅400多年的歷史,北美的美國僅僅200多年的歷史,但是卻擁有了世界頂級葡萄品種和葡萄酒。歐洲學者相信,世界上的植物食品,有50%以上都出自印第安人之雙手,包括馬鈴薯、甘薯,木薯,山藥,歐洲的蠶豆,綠豆、豌豆、豇豆,云豆、赤豆、菜豆、架豆、扁豆、豆角、茶豆等的食用豆類(除了中國大豆),以及花生、西紅柿、黃瓜、南瓜、西葫蘆、辣椒、菠蘿、鱷梨、草莓、可可等[10]。盡管這些食品原料現在在全球很多國家種植和引用,然而它們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對氣候,土壤,陽光和雨水的需求,比如,茶分布在北緯49°到南緯33°之間;咖啡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葡萄分布在南緯30-50°和北緯30-50°的溫帶區域。通過這些常見的植被的傳播時間和空間圖的講解,培養學生空間立體思維方式,進而加強學生對各國飲食文化之間相互交融和相互影響的理解和掌握,傳輸給學生采用繪制時間空間圖形,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地理解人口流動和文化交流豐富各國飲食,從而打開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興趣。(三)比較中西方飲食方式的不同通過對比中西方飲食思維,飲食內容和飲食方式的不同,培養學生對我國傳統飲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自信心。例如,西方的“烤”面包和中國的“蒸”饅頭,從西方面包和中國饅頭的各自起源及其發展歷史,講解中西方文化起源的不同;西方的烤牛排和中國的燉牛肉的烹飪方式的歷史起源、變遷原因和發展過程;中方聚餐制和西方分餐制的歷史起源、變遷原因和發展過程;中方筷子,西方刀叉和阿拉伯國家手抓飯的歷史選擇和傳承;通過對比中西方飲食方式和飲食內容的差異,讓學生體會中西方文化和思維方式的不同,以及我國烹飪技術的科學性和營養性。結合世界各國食品加工方式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提出我國傳統食品加工方式,食品科學營養,食品多樣性等方面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和發展趨勢,激發學生思考我國傳統食品存在巨大的創新空間。結合作者本人積累的十幾年食品科學與工程的科學知識,提出科學知識可以帶給人民更豐富,更營養和更美味的食品,并通過問題讓學生對中國獨有的傳統烹飪方式——蒸的優缺點,目前的應用及其改進方法,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我國先人智慧和中華文化精髓。
二教學方式改革
(一)采用演小品的形式。講解藥食同源的日常應用,讓學生理解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比如“五味調和”“天人合一”“五行陰陽學說”,在我國飲食文化上的體現,掌握中國先人在追求飲食營養和健康的探索,提升學生對我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了解,增強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心。通過翻轉課堂的運用[11-12],讓學生結合自己家鄉飲食特色,演繹日常飲食中的“五行陰陽學說”在“藥食同源”上應用的現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二)世界飲食文化不僅僅帶給學生全面的視覺認識,同時也要配以動手實踐和味覺品嘗,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設計日本壽司的制作和品嘗,通過評定壽司的色、形和味來考察學生對世界其它國家特色飲食的特點掌握;或者,創新一種“奇思妙想飲料”,以飲料營養健康和感官評定考察學生對食品常規鑒定方式的掌握。通過這些實踐課帶給學生親身體驗不同國家飲食特色帶來的切身感受和創新實踐的快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和熱愛。
三結語
篇6
一入“英語國”,口語自然溜
試問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留學生英語應試水平最強?我想答案毫無疑問是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留學時,我聽到澳大利亞本地同學對中國留學生最令人哭笑不得的評價如下:“You Chinese are so brave to come here with such a high IELTS mark and poor oral English!”很多留學生曾天真地幻想:只要能攻克雅思考試,并在說英語的國家學習和生活一段時間后,自己的口語水平就能達到和native speaker溝通無障礙的境界。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答案:“No! We Can’t!”
其實,真正到了澳大利亞這樣的移民國家后,你會發現,如果自己不努力尋找說英語的環境和機會,在這里提高口語跟在國內一樣困難。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首先,在澳大利亞留學時,課堂上大部分的課程形式都是以講座(lecture)為主,如果留學生學的不是文科或學術性很強的專業,那么真正能鍛煉口語的演講(presentation)和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的機會還是很少的。其次,澳大利亞人口中華人的比例非常大,再加上澳大利亞招收中國留學生的比例還在逐年增加,所以澳大利亞的華人會愈來愈多。這一現象導致的結果是校園里和課堂上中國人扎堆的現象越來越多。我就曾在課堂上見過全是華人成員的討論小組,更滑稽的是這個小組成員在討論時完全用中文交流。所以說,如果留學生不克服自身的羞澀與膽怯心理,在留學時只選擇和本國人接觸,那么很難提高英語口語水平。
出于上述以及其他原因,很多留學生郁悶地發現出國后自己的口語水平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出現一定程度的退步。所以說,留學生一定要走出“只要在國外學習和生活一段時間,口語自然會提升”的認識誤區。要想真正提高口語水平,留學生還要克服膽怯心理,努力尋找鍛煉口語的機會,比如多選擇“老外”做室友,多參加學校組織的社團活動,在小組作業時盡量選擇不同國籍的同伴等。總之,機會不是等來的,而是靠自己創造的,這一點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其實都是一樣的。
作業倚小組,論文靠書庫
在國內的一些大學中,學校圖書館通常只有在期末考試前兩周或是寫畢業論文時才會爆滿,其他時間都備受“冷落”。這種現象反映了不少中國學生的學習態度:平時不注重知識積累,到臨考或臨畢業時才臨陣磨槍,勉強通過考試或依靠拼湊各式各樣的文獻資料完成畢業論文。抱有如此學習態度的人把留學生活想得更美好:國外擁有那么豐厚的圖書館資源,那就更不愁寫論文時拼揍不到資料了;國外大學的作業形式多為小組作業(group assignment),那只要努力爭取到一個好的小組,倚仗其他優秀的組員就不愁完不成作業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中國留學生的學習和考試都徹底不用愁了呢?答案:“No!”
在澳大利亞的教育觀念中,抄襲是最被學術界所最不齒的一個字眼。各所大學為了保證學生論文的原創性,不惜斥巨資引進防抄襲軟件來防止抄襲現象的發生。以我所就讀的悉尼大學為例,學生每個科目所提交的電子版論文不僅要和各大聯網的資料庫文獻進行嚴格對比,而且學生之間以及每個學生不同學科之間的論文也要進行仔細對比,審查之嚴格可見一斑。在小組作業占有很大比例的學科當中,小組作業的分數中還會考查到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評分數(peer evaluation),即小組成員以不記名的形式對本組其他成員進行打分。如此一來,想自己偷懶不努力,倚靠其他優秀的組員取得好成績的美好想象也就化作泡影了。所以說,在澳大利亞大學如此嚴格的學習監督體系之下,要想取得好成績,只能依靠自強不息和勤奮努力。
旅行耗財力,宅家才給力
飽覽異國風情是留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精彩部分。但不少留學生總是對旅行產生的高額費用叫苦不迭,他們寧愿選擇把假期時間花在鉆研廚藝或是追趕各種熱播劇中。然而,在澳大利亞旅行真的需要花費那么多的費用嗎?答案:“No! You needn’t!”
留學生如果擔心出行的交通成本,可多在網上關注一些經濟實用的出行方式。有一個訂機票的網站叫廉航網(cheap flight),只要提前預訂,留學生就有可能在這里訂到折扣非常低的機票。留學生如果擔心住宿成本,可以選擇一些較為經濟、新穎的住宿方式,比如住青年旅社(Hostel)或者做沙發客(Couchsurfing)等。這些住宿地雖然條件一般,但通常匯集了來自各地的旅行愛好者,為“驢友”在這里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其實,旅行中最大的收獲并不在于吃和住,也不在于與各式各樣建筑物的合影。旅行的收獲在于自己對未知世界的體驗和認知,與陌生人的交流和溝通,對新穎生活方式的經歷和感悟,進而更好地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這些都不是宅在家里能領悟出來的。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如果留學生把海外學習和生活比作“鍍金”的話,那么在國外的旅行生活也是不可忽視的“真金”之一。
打工拼體力,學費不費勁
在踏上異國國土之前,很多準留學生就根據一些道聽途說的信息打好了如意算盤:留學要一邊學習一邊打工,通過打工把高昂的學費掙出來。那么,在國外真的能通過打工賺出學費來嗎?答案是“No! You can’t!”
兼職工作確實是留學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勤工儉學機會。合適的兼職工作不僅能減輕留學生身上巨大的經濟負擔,也為留學生提供了一個真正了解留學國家的好機會。但據我觀察,留學生如果過分地注重兼職工作,尤其是體力型的工作,往往是得不償失的。要知道,國外大學各學科的考試通過率并不是百分之百,有些學科如果沒考及格的話,可能連補考的機會都沒有,只能選擇重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留學生只是為了賺取學費而耽誤了學業,最后再淪落到要重修課程的境地,那可真是得不償失了。而且,據我了解,歐美國家的留學費用相對比較昂貴,而很多兼職工作的時薪(澳大利亞為平均每小時12澳幣左右)并不可觀,因此這種通過兼職工作賺足學費的想法無疑是癡人說夢。在澳大利亞,為了防止留學生將過多的時間放在打工上,政府也推出了相關法規,規定留學生每周合法兼職工作的時間不可超過20小時。所以,兼職工作不是不可以做,但當兼職工作和學業發生任何形式的沖突時,究竟孰輕孰重,聰明的留學生應該了然于胸。
“老外”自來熟,朋友自然足
“老外”這個詞似乎一開始就和“熱情”“友好”“自來熟”等一系列詞匯聯系在一起,而留學生們也總喜歡幻想自己在異域與“老外”朋友們打成一片、不分彼此的美好畫面。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就我對澳大利亞當地人的接觸和了解來看,答案:“Not sure!”
澳大利亞人素來以“熱情”“好客”著稱,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澳大利亞,即使你在路上遇到陌生人,他們也會微笑著和你打招呼,更會在你迷路的時候給予真誠的幫助。但是,如果憑此就認定能輕松交到澳大利亞朋友,那就錯了。對留學生來說,想真正擁有一幫可以交流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無話不談的“老外”朋友不那么容易。首先,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異較大。澳大利亞人崇尚自由、不受束縛的價值觀,而中國人普遍崇尚以家庭為重以及凡事以他人為先的價值觀,這種中西方觀念上的差異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會影響留學生和澳大利亞人之間的順暢溝通。其次,中西方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大差異。澳大利亞人更喜歡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只要有假期,他們就會不厭其煩地自駕出行,醉心于在海邊邊喝咖啡邊曬太陽的恬淡生活。而中國人天生愛熱鬧,喜歡扎堆兒聊天,聚眾游樂,要讓他們坐在海邊喝上一天咖啡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最后,語言溝通的障礙也阻礙了中國人與澳大利亞人的深度交往。其實,在我看來,“老外”朋友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不一定非要發展成那種掏心掏肺、無話不談的莫逆之交。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中國如此,在澳大利亞亦是如此吧。
國泰民安康,偷盜去無蹤
在我確定去澳大利亞留學前,有朋友來祝賀:恭喜啊,到了那邊,再也不用擔心偷盜搶劫了,那邊可是太平盛世啊。那當我抱著穿越到唐朝開元盛世的心態來到澳大利亞之后,是否真的發現了一個無偷無盜的太平盛世了呢?答案:“No!”
客觀地說,在歐美國家,尤其是在澳大利亞這樣的移民國家,整體的社會治安狀況是非常不錯的。但是,世事無完美,澳大利亞也有它自身的社會問題。雖然走在悉尼的大街上,我幾乎毫不擔心小偷的存在,但在遇到成群成伙的青少年時,我還是會選擇繞道而行。青少年犯罪是西方發達國家存在的主要社會問題。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往往沒有多余的精力和財力給自己的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所以很多青少年會慢慢染上不好的習慣。他們最初對偷竊、搶劫等犯罪行為充滿好奇,覺得好玩,但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和教育,他們會漸漸墜入犯罪的深淵,同時會對社會治安造成很大的威脅。留學期間,我的同學們被青少年挑釁和打劫的事情屢見不鮮,甚至還有一些付出了血的代價。所以,即使是在澳大利亞,社會治安也沒有想象得那樣美好,留學生還是應該提高警惕,小心為好。
駕照不用考,福利無限好
篇7
福建德化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陶瓷生產歷史悠久,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并稱為中國三大古瓷都。德化陶瓷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和泉州海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陶瓷文化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據了解,故宮博物院現收藏德化窯瓷器700多件,其中有54件屬于清宮舊藏。明代德化窯瓷器有200多件,堪稱故宮博物院收藏明代地方窯瓷器的一個亮點。故宮博物院自20世紀50年代建立陶瓷陳列專館以來,一直都開辟明代德化窯瓷器陳列專柜,所展出的德化窯何朝宗款白釉達摩立像、觀音像等引來大批中外游客駐足觀看,贏得他們交口稱贊。
此次故宮博物院藏德化窯瓷器精品展的展品,涵蓋明、清瓷塑,紋飾有五彩、青花等,包括25件故宮博物院藏德化窯瓷器精品和20多幅館藏精品圖片。特別值得關注是兩件明代瓷塑大師何朝宗落款的觀音像。此次故宮博物院藏德化窯瓷器回歸故里展出,對進一步發掘和弘揚德化陶瓷文化,加強陶瓷技藝的繼承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此展也展出了近200件國內眾多民間收藏愛好者收藏的德化窯歷代古瓷珍品,其中13件何朝宗精品更是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
德化窯是中國民窯的一個代表,千年窯火不熄。目前,德化已發現商周、唐、宋、元、明、清歷代古窯址239處,遍布全縣18個鄉鎮。此次研討會期間舉行的“德化古窯址標本展”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古窯址標本進行展出,受到古陶瓷收藏、研究者的關注。
館長沙龍
11月2日下午,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長楊彥杰和法國巴黎東方藝術館館長Monigue(莫尼克)主持館長沙龍活動,論道德化窯。
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東方藝術館館長劉明倩首先發言,拉開了館長沙龍的序幕。劉館長通過圖片向大家展示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的德化白瓷、青花瓷、五彩瓷,不同大小、姿態的明清觀音像、獅子像,以及融合中西方文化元素的中國瓷咖啡杯、巧克力杯、啤酒杯等,讓大家領略到中國瓷都德化瓷在異國的風采。英國蘇富比藝術研究院東亞藝術研究員克尼特勒女士又向大家講述了英國鄉間別墅收藏的德化陶瓷。從17世紀開始,很多德化陶瓷就已經備受英國人的青睞,常常用以裝點家居。
館長沙龍活動現場氣氛活躍,國內外博物館館長和在座的專家互相提問、解答,并對中國瓷在歐洲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等話題展開交流和討論。韓國慶山博物館館長李京圭、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張樹偉、臺灣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教授徐純以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館長丁毓玲等也紛紛發言,暢談名揚海外的德化瓷。
德化窯學術研討活動
11月3日召開了中國瓷都?德化窯學術研討會,近20名專家、學者進行了德化窯主題發言,共同探討享譽海內外的千年德化窯文化。
研討會上,故宮博物院古陶瓷鑒定專家呂成龍發表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德化瓷的鑒賞》、中國古陶瓷學會葉文程發表了《對德化瓷文化的幾點新知識》、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栗建安發表了《德化窯古代窯業技術――以考古發現為中心》、劍橋大學教授Janice(詹尼斯)發表了《德化瓷在宋元時期的遠距離貿易:南泰國Satingpra遺址的挖掘》、英國蘇富比藝術研究院東亞藝術研究專家Knlttler(克尼特勒)發表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化瓷在英國收藏界的地位》、德國德累斯頓藝術館東方部主任Cora(科拉)發表了《德國德累斯頓陶瓷館德化瓷藏品概說》、荷蘭萊頓大學研究員卡內帕?特麗薩發表了《17世紀末侶世紀初銷往歐洲及美洲新大陸地區的中國白》等精彩論文。
“德化白釉瓷塑舉世無雙、譽滿全球,致使擁有制瓷實力的景德鎮在瓷塑技藝上也自嘆不如。”“17世紀的德化窯完全是世界官窯”“從其他藝術品中尋找創作靈感是明代德化窯瓷器一個顯著的特點。”“明代有些瓷工未曾想到,他們的瓷器或許一輩子也進不了紫禁城,可是卻成了奧古斯都大力王這個皇帝摯愛的收藏品。”……研討會上,專家學者不斷拋出的新鮮觀點讓人折服,他們用圖片展示出的大量精美瓷器讓人驚嘆。
此外,與會專家、學者還探討了德化窯這個民間大窯廠、外銷大窯廠所產陶瓷的內涵以及德化窯在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等交流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篇8
本研究從檢視都市計劃中市場用地的必然面與偶然面出發,探討這兩者的轉變對臺中市忠信市場的影響。
關鍵詞:忠信市場;市場用地;都市更新;都市計劃;都市區位輪替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研究動機
本研究計劃旨在從都市計劃公共設施市場用地的「必然面與「偶然面來
探討忠信市場的現在與未來發展方向。
二、研究目的
1.探討都市計劃中公共設施市場用地的發展情狀況與現有法規機制。
2. 了解不同相關者(包含進駐之藝術家對忠信市場有感之居民與開發建商等)的看法與忠信市場存續及再造方向。
第二節、研究范圍與方法
一、研究范圍
本計劃研究范圍為位于美術園道的忠信市場為臺中市都市計劃市場用地 65
號,面積 0.4497 公頃。
(1)、質化訪談法
(2)、口述史法
(3)、文獻分析法
(4)、歷史研究法
(5)、歸納法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為了探討市場用地必然與偶然的發展,在文獻回顧中分別針對這兩點列出下列幾項相關文獻,首先從忠信市場的基本介紹開始,再到歷史背景、都市計劃發展過程。
第一節、市場的界定與其發展及演變
一、 市場意義的界定
設置固定攤位及店鋪,或僅設置固定攤位,集中零售物品的交易場所, 都可稱之為廣義的市場;也可以指一種具體的空間組織,及一般商販聚集營業的場所,此為狹義之市場,本文中的忠信市場,是指狹義的市場,有具體的空間。
第二節、忠信市場相關介紹
一、忠信市場基本介紹
位于美術園道的忠信市場為臺中市都市計劃市場用地 65 號,面積 0.4497
公頃。
二、忠信市場內外部配置與相關數據
第三章 忠信市場的演化過程
第一節、忠信市場的演化過程
依據忠信市場的歷史大事紀,可將忠信市場的演變過程分成以下六個階段。
一、市場成立之前(公元 1969 年前)
臺中市因為氣候良好與水源豐富的緣故,大多為農業發展中心,而忠信市場、美術館附近的區域原先也是散布著農田,種植著稻作,并有著一些小聚落。
二、市場成立之初 (公元 1969 年~公元 1983 年)
在 1969 年前后,隨著工業轉型,小型工廠陸續遷移,大賣場陸續在周遭興建營業,也對忠信市場起了影響, 致使其市場機能漸衰,顧客開始轉移出忠信市場。
三、文化中心與國美館 (原臺灣省立美術館)設立的影響(公元 1983~公元 1994
年)
公元 1980 年政府在英才路 600 號現址成立了文化中心,附近的環境景觀及型態開始轉變。文化中心于 1983 年 11 月 12 日竣工,而國立臺灣美術館則于 1988 年 6 月 26 日開館,這些都再次影響忠信市場。
四、美術園道商店街管理委員會出現的影響(公元 1994 年~公元 2008 年)
1990 年代左右,由于之前建商將住戶之間的道路都捐給了政府以省稅收及所有權問題限制,沒有隨著周遭都市發展而重建的忠信市場,相較之下,逐漸顯得沒落。
五、文創產業進駐 (公元 2008 年開始至今)
初次發聲的中部藝文團體「德旺公所于 2011 年左右進駐, 其間陸續也有私人藝廊、咖啡藝文空間、美術社、裱畫店的設立。
六、都市更新階段 (公元 2012 年開始)
在周圍的建筑空間都逐漸改變為更加現代化的狀況之下,忠信市場卻仍然維持著它最為初始的面貌。2012 年,由鼎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都市更新案在此展開。
第五章 結論
此研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希望以都市計劃者的角度來探討忠信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本計劃希望可以從市府之報告書與目前發展推估其未來可行之發展情況。從市府報告中發現忠信市場并不是政府致力關注的重點,對于忠信市場的篇幅極少,也未有詳細的建議與發展方向,使研究增加困難度,因此,計劃從報告書中所提及之案例是否能套用或是延用到忠信市場這方向著手,探討忠信市場未來發展方向,再從相關法規探討其發展性,最后,嘗試以這些經歷,預想忠信市場未來可能之發展方向,以其作為后續參考之用。
參考文獻
1. 李厚宗,(1991),《公共設施市場以獎勵民間多目標之理想與實際―以臺北市 零售市場為例》。建筑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2. 李常生,(2005),《以零售市場與攤販經營發展探討公共設施市場用地存在適 宜性―以臺中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暨環境規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篇9
中國休閑服裝消費隨著“中國制造”席卷全球,帶給服裝行業的不是品牌認可,而是廉價標簽。而中國服裝行業未來面臨的競爭將是全球化的競爭,對于長久以來依靠低價人工成本制勝的中國服裝業,應該全面進入轉型升級的新發展時期。轉型升級除了要求服裝品質上的邁進,更需要民族品牌制造的提升,以增加服裝的附加值,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實現產業鏈。以攀升國際產業價值鏈為導向,促進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主要市場變為國內市場,加工貿易性質不變,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為主。從成本導向轉向價值創造,延長營銷服務等產業鏈。二是側重于研發設計。加大技術創新,逐步轉變為集設計、制造、經營于一體的技術密集型企業,實現企業功能升級。三是側重品牌建設。致力于創品牌,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網絡信息共享機制和完善的配套支持網絡,實現產業環節升級。四是傳承優良的工藝。良好工藝的傳承才能提供企業本土化經營的契機,集聚細密的專業化分工、主導區域產業超出地理區域的限制,在更大范圍實現產業結構和價值的空間重組。
1 不斷加強民族服裝品牌創新、建設
從品牌的運作過程來看,品牌創新的途徑有兩條:第一是采用全新的品牌策略。第二是改變品牌的策略。前者著重于品牌的內涵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心理定位,后者著重于對已有品牌資源進行開發利用。
要使品牌永遠鮮明,引人注目,當前最為迫切的問題是如何不斷地更新表現形式。品牌LOGO,代表了該品牌持久不變的視覺形象定位。首先應通過精煉的文字、形象的藝術語言和趣味的審美表現形式諸方面高度概括,確保能夠擄獲消費者頭腦中對情感、認知等的心理內容,轉而使品牌“家喻戶曉”。LOGO設計最重要的是品牌名稱和品牌標志,由表面和內涵組成,表面有著以下幾種功能:1)第一印象傳達功能。2)情感表達功能。3)影響操作功能。4)自我表現功能。“天意”LOGO作為區別同類商品之間的媒介,突出第一印象品牌元素選用的是文字和字母,著意在空間、筆畫、結構上進行變化處理,易于辨識記憶,使之在信息接受者的頭腦里產生醒目突出的表象或概念。古老的“莨綢”面料生態環保,情感內涵是多值和多義的,傳遞出“平和健康、美麗自然”的文化風格,很好地擬合了品牌定位,以此獲得非凡生命力的視覺象征意義,成為自我表現的一種生活理念。“漁牌”LOGO選用篆體字“漁”,即是文字又是圖形,用來隱喻情感表[( dylw.NEt) 專業提供專業論文寫作和發表教育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達的二個含義:悠閑自在的生活理念,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影響設計元素的藍印文化系列,立足于中國民俗文化,從而加深了漁牌的品牌自我定位。“木真了”LOGO依托隨意、灑脫的毛筆筆觸勾畫出一條龍的圖形,突出有“民族美”的傳達功能。“吉祥齋”的文字具備廣告效應,能夠將趨吉避兇元素神形兼備地表述出來,吸引消費者繼續關注產品,產生與品牌更深層次的共鳴。
改變品牌的策略,可以借鑒品牌延伸的成功經驗,推出新產品營銷或進入新業務領域的常用策略,以期達到節約營銷成本和提高新產品被市場接受程度的策略。例如,針對消費者購買心理和行為上的差異的路線有:1)在品牌基礎上通過進行局部改進,保持與原有品牌的大致類似性。2)實現主品牌下增加副品牌,避免單一品牌延伸所帶來的“株連風險”。例如,兩種產品共同滿足同一需求的可能性,指兩種產品相互替代滿足同一需求。3)采取多元化經營戰略,能有效分散經營風險,提高經營活動整體收益水平。4)在原產品基礎上延伸產品,產生豐富的聯想,獲得領導市場的話語權。對于同一品牌的休閑服,款式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連帶推廣新產品,即一個品牌旗下有幾個不同的系列。例如,“都市族”、“非主流族”、“傳統族”、“潮人族”,使眾多產品共享一個品牌。這樣,既保證品牌的順利延伸,也使得原有品牌得到了新的訴求體現。
2 提高產品質量,注重環保綠色的設計理念
提高產品質量,必須持續開發技術,其中開發綠色環保纖維技術是關鍵。目前,64%的消費者愿意花更多的錢購買天然纖維面料制成的服裝服飾。從生態學角度看,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實行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的綠色環保概念成了紡織服裝產業的研究熱點。所謂“綠色環保纖維”的開發應以當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為瞄準點,應該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屬于可再生資源。例如,天然彩棉的色彩,不需經過漂白、染色等工藝處理,從而避免了有害物質危害人體健康,以及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導致資源枯竭。二是符合節能和環保的要求。天然彩棉在種植過程中應用轉基因生物工程技術,生長過程中不需施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實現植物從種植、纖維生產、紡織、織布到成衣無任何過程污染。大豆纖維被稱為“人造羊絨”,手感柔軟,保暖性能優良,穿著健康舒適,是開發高檔內衣面料的理想纖維。其最大的特點還在于廢棄物可回收利用,屬于綠色纖維。三是可在自然條件下降解。聚乳酸纖維以可再生的玉米、小麥等淀粉原料,用微生物發酵轉化為乳酸,再經聚合、熔融紡絲而制得的纖維。聚乳酸纖維制成品廢棄后會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隨后在陽光的作用下又會成為淀粉的起始原料,構成循環過程。Lyocell纖維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環保纖維,又稱天絲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集合成纖維和天然纖維優點于一體的新纖維。它的問世對“工裝也時尚”休閑裝發展的總趨勢充滿了吸引力。
好看、好用,易于保養,不危害環境的環保綠色設計理念,讓休閑消費擁有了越來越大的市場。在這樣的形勢下,休閑裝品牌不斷加強面料的功能性開發。一方面加大面料的防護功能和服用功能的發展,包括透氣、導汗、保溫、抗菌、阻燃、防污、防輻射、抗紫外線等,大大提高對舒適、衛生保健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選擇天然纖維與技術化的結合。天然屬性的織物經過多種特殊處理獲得新的功能性和審美特征。織物貼身塑形體現出運動風格,重點在于紗線中包含了萊卡纖維,防腐、防菌、阻燃,被廣泛 地應用于從服裝、內衣、絲襪到各種運動和功能性服裝服飾,市場前景極為樂觀。襯衫采用高支高密純棉或細支麻、棉面料制作,使織物抗皺免燙,帶來更多的美感和舒適。
3 加大民族品牌的市場占有比例,搶占市場份額
選擇目標市場的策略有多種多樣,但是,擴大銷售的關鍵主要有密集性、無差異性和差異性市場策略三種。
(1)密集性市場策略。是指以“文化創造價值”為理念,選擇一個或幾個具體市場,以設計原創性為經銷手段,刺激消費。牛仔服不拘泥“裁”、“縫”等單一線性的設計思維是一個最具說服力的例證。設計從各種處理手法如波普文化、民族文化、東方元素中尋求靈感。中國的花鳥畫印花,阿拉伯的圖案刺繡,日本浮士繪手繪,英國波普藝術與牛仔一起律動,挑戰視覺新鮮度,提高市場占有率。
(2)無差異性設計策略。是指選擇多樣性“后整理”工藝效果形成多元化視覺肌理,更多注重在低碳的深加工方面,所有消費者對這種工藝都需要,不存在差異性,可借助大量生產。牛仔服“獨立”、“自由”、“冒險”、“性感”,始終是顧客需求、愛好、習慣的一種生活態度,這說明牛仔服在市場類似程度較高,帶有鮮[( dylw.NEt) 專業提供專業論文寫作和發表教育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明的市場類似性符號意義。一般采用“洗水”工藝投放市場,能夠產生人工刷痕、立體層次的色差,吸引購買者行為。
(3)差異性品牌策略。是指根據品牌不同的定位細分市場,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定位差異化可以采取兩種手段塑造:一種以精神推崇;另一種以產品差異化推崇。精神推崇實現了品牌不斷地謀求發展,如唐獅堅持“我有我的方式”,佐丹奴定位的內核是“沒有陌生人的世界”,自然元素以“流行+速度”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班尼路選擇舒適、自然、物超所值。產品差異化推崇目的是為了找到切中消費者需要的品牌利益點,可將其做法歸結為四點:1)技術文化差異法:在休閑服制作技術、工藝和功能設計方面建立一個獨特的品牌定位。一線品牌的理念:簡約不簡單;正裝品牌的理念:價格高、做工精。商務休閑品牌的理念:寬松、時尚、規范。2)人口需求差異法:根據人口的各種分類特性來進行。一是每年推出的新品多。二是面對的消費層面廣。3)價值感與整體感受法:擁有國際頂級時裝的成熟設計元素和中檔價格。4)定位差異法:品牌定位依靠零售店來完成,可以擁有基本的細分人群市場。
4 提升品牌附加值利潤空間
“第四代店鋪經營時代”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因素就是“體驗式”經營,直接關系到生產、銷售、消費的主題、展示形式等營銷戰術,最根本的目的是推銷所展示的服裝,讓顧客接受,獲取最大利潤。在“零售為王,決勝終端”的營銷思想指導下,服裝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終端建設,而終端建設的精髓就是研究并滿足顧客的需求和體驗。
(1)試衣間體驗。以試衣服的思路營造試衣間體驗,讓消費者感受到環境、設施為生活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的全新體驗和樂趣。例如,在寬敞明亮的試衣間里輔以情境燈光、音樂,能更加直觀地了解產品的質量及性能,從鞋拔、衣架鉤及“免費修改褲長” 等體驗上做創新,來拉近與顧客的心理距離。
(2)展示體驗。是商品以及消費者之間的一種媒介,它能夠體現一個品牌的生活態度、故事和情緒情感。展示區的設計重點應突出展示商品,增強所陳列服飾的質感、光澤和立體感。常用的陳列載體有:店面陳列柜、貨架、櫥窗、服飾吊架、人體模特等。其主要功能是展示服裝的款式、色彩、材質、品種、細節等,以獲得“手感”是消費者習慣的判斷產品質量的方式。
(3)互動體驗。通過特色有創意的活動事件傳達品牌個性。例如,贊助項目、主題競賽、電視訪談、展覽促銷、公益[( dylw.NEt) 專業提供專業論文寫作和發表教育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社交、新聞事件等,以創意的方式引起消費者的驚奇興趣以及對問題進行集中或分散的思考,為消費者創造認知和解決問題的體驗。引起對時裝界情感的共鳴,從而促使忠實消費群體的形成。
(4)賣場體驗。賣場提供給消費者的是跨品牌、跨品類的“一站式購物”,消費者借助賣場消費快捷、資源共享的優勢,實施“一對一”的專業顧問制。“客戶需要什么,客戶想得到什么”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提供給消費者的不僅是產品,還有做事的替代方法、替代的生活形態,幫助消費者省時省力解決消費問題。
(5)情境體驗。對場地、服務設施等除產品之外一切物理層面,創造環境氣氛和情境,以體現服裝主題和設計意圖。在服裝專賣店中擺放糖果供顧客品嘗,提供雅致的聚會場所及咖啡飲用方式,使得顧客得到溫馨、舒適的體驗并聯想到高貴不凡,增加顧客的逗留時間,加大購買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毛蘊詩,金雨晨,李杰.加工貿易相關產業轉型升級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2(08).
篇10
1.了解作者有關情況,掌握科學小論文的有關常識。
2.了解中國建筑的特征,熱愛傳承中國建筑文化。
3.鍛煉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提高篩選概括能力。
【設計說明】
這篇自然科學小論文,其核心是介紹我國建筑的特征。然而,時下高樓林立,古跡難覓,再加上一些陌生的建筑專業名詞,學生閱讀理解文本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講解本文要拉近學生與古建筑的距離,盡可能直觀地展示建筑圖片或模型,激發他們了解古建筑的興趣,注重建筑與文化的融合,進而達到對建筑科學文化的關注、熱愛和傳承的教學目標。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給大家看兩張圖片,你能猜出這是哪里嗎?(幻燈片展示開封著名古建筑圖片)開封是個歷史悠久的城市,被稱為“七朝古都”,建城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一個古老城市的一個重要的符號,就是它獨具魅力的古代建筑。這些美麗而典雅的古建筑,有什么不為我們所知的特征和文化內涵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建筑大師梁思成走近中國傳統建筑,了解中國建筑的特征。
板書:《中國建筑的特征》?搖 梁思成
二、走進文本
(一)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建筑的特征》,文章哪些段落介紹了中國建筑的特征呢?
明確:課文3—13自然段
(二)中國建筑具體有哪些特征?請用盡量簡潔的語言來描述這些特征。(投影出示要求,溫馨提醒:掛住關鍵詞,關鍵句)請同學針對導學案小組交流,比一比,誰的更簡潔,誰的更準確,3分鐘以后,請3名同學上臺展示交流成果。
教師配以實物模型,幻燈片重點圖解一些特點(如2、3、4、5),以更利于學生理解。
1.立體構成
單個的建筑由臺基、主體(房屋)和屋頂三部分構成的。
2.平面布局
(請學生從文本中找具體特征)一所房子由一個建筑群落組成,左右對稱;主要房屋朝南;有“戶外的空間”。
(四合院小模型展示)
最能體現這種特征的典型建筑就是北京四合院,坐北朝南的是正房(堂屋),正房兩側有耳房,正房前左右兩側各有東西廂房(東屋西屋),坐南朝北的叫做倒座房(南屋)。正房住長輩,東西廂房住晚輩,(《西廂記》小姐鶯鶯就住在西廂房),那么倒座房誰來住呢?有句熟語“熱東屋,涼堂屋,傻瓜媳婦兒住南屋”,倒座房是仆人住的。這也正體現了儒家文化強調的“貴賤有等,長幼有別”的禮制。
3.木材結構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墻倒屋不塌”,這種結構以梁柱承重,墻壁只作間隔作用,不承重,因此墻壁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內空間的大小而安設。墻壁上的門窗也可以按需要開設,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有可無,如四根柱子支撐的涼亭。
4.斗拱
讓學生劃出課文中解釋斗拱的句子,找一個同學讀,提醒其他同學仔細聽的,同時根據他的表述想象一下,能不能想象出斗拱的造型。
有的同學撅著小嘴搖搖頭,真難為你們了。(出示幻燈片營造法式圖解和3Dmks建筑設計立體效果圖)
接著讓學生從文中找到斗拱作用:不但可“用以減少立柱和橫梁交接處的剪力”,還具有裝飾作用。
(幻燈片展示“九州煙雨”)你能從這張照片上找出斗拱嗎?
我在清明上河園拍這張照片的時候,也并不懂得什么叫做斗拱,之所以拍下這張照片,也是覺得好看,學習了這篇文章后才知道,它是集實用與美觀于一體的。
關于斗拱,你還知道它的其他作用嗎?我咨詢了一位建筑師,了解到,在古代,斗拱的尺寸,斗拱的多少,直接決定了房屋的面積,小小斗拱,不可小覷。
5.舉折,舉架(教師畫圖展示)
宋代稱舉折,清代稱舉架,其作用是為了形成屋頂的斜坡或曲面。
6.屋頂
《詩經》描述為“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驕傲的成就”。
7.顏色
大膽使用朱紅色,并用彩繪來裝飾。(幻燈片展示)
8.部件
大到結構部件,如梁頭、額枋、斗拱,小到脊吻、瓦當、門環都具有很鮮明的裝飾形狀或圖案。(幻燈片展示)
9.用材
有色的琉璃磚瓦、油漆、木刻、石雕、磚雕等。
(三)根據學生板書,請學生總結順序,
板書:總體—局部
結構—裝飾
提醒學生寫作時,也要學習這種手法,理清思路,不可雜亂無章,胡亂堆砌。
(四)了解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我來考考大家。(出示一組圖片)請同學們比較分辨,哪是中國的?哪是西方的?說一說你的理由。
看圖片,根據你的了解,西方建筑有什么特征呢?東西方建筑有什么不同呢?
東西方建筑的異同:
材質,外形(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凡爾賽宮的花園,大量幾何圖形的運用,體現一種改造自然為我所用的一種強權意識。)
(五)中國建筑之所以被稱為中國的建筑,因為它體現了中國建筑的這些特征和風格,那么作者在本文中是用哪個詞語來稱呼這種風格和手法的呢?
從課中畫出關鍵句,并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
明確:“文法”、“詞匯”。作者用語言文字作比喻,借此說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即中國建筑的法式或慣例。
(六)雖然東西方建筑風格不同,表現的文化不同,但是,作者提出了一個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問題,怎樣理解“可譯性”?(投影問題)
教師提示:在語言文字上,就是指不同民族的語言,語言形式雖不相同,但卻表達同一個意思,可以互相翻譯。比如,漢語表達,你好,翻譯成英語:hello;日語:こんにちは。
那么,建筑上所謂的“可譯性”又指什么呢?(請同學們閱讀19段,劃出關鍵句子,并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其他同學補充)
(投影)明確:建筑上的“可譯性”,各民族建筑的風格,手法不同,但其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
(七)作者詳盡的介紹了中國建筑的特征,并把它放在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較的層面為我們解讀了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目的何在呢?請看文章最后一段,找到答案。(請一學生來讀)
明確:最后一段第一句。古為今用,繼承優良傳統,建造今天的建筑。
教師小結:
正如梁思成在他的《中國建筑史》中所說,“中國建筑的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投影),我們只有繼承了優良的傳統,我們的建筑才有了自己的特點,我們的民族才有了靈魂。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是這種建筑文化的繼承者和創新者。
三、拓展探究
創新是必須以繼承為前提的,我們不妨把目光聚焦于現在,請大家仔細想想,你所了解的哪些建筑繼承發揚了哪些中國建筑元素?
(這一環節讓學生發散思維,先講給同桌聽,然后講給大家聽,教師參與學生小組探究,了解學生探究方向。)
【課后補充】學生探究大致為以下三個方面:
*老家的房屋:主房坐北朝南 有獨立空間 舉折 舉架 脊吻
*所在城市主建筑或仿古建筑:濮陽四牌樓,開封御街、延慶觀
*中國知名古建筑:天壇 故宮 人民大會堂
(“東方之冠”模型展示)
斗拱造型和“故宮紅”色調;展館建筑外觀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教師小結:
說實話,暑假里,我第一次來開封,是為了“開封有個包青天”的故事來的;是奔著早就令我垂涎三尺的開封小吃來的。但是,通過學習梁思成的這篇文章之后,我一直在遺憾,沒有用心品味中國古建筑的魅力。我希望同學們,在觀察你身邊的古建筑,或有機會尋訪祖國名勝的時候,要用心去感受中國建筑的藝術魅力和文化蘊涵。
四、課外延伸
(投影展示)一位旅美作家這樣寫道:“一樣的星巴克(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一樣的玻璃大樓,站在家鄉的路邊,我卻分不清這是北京、東京,還是紐約……”
思考:看了上面這段話,你有什么感想?
- 上一篇:日本歷史與文化論文
- 下一篇:中國傳統禮儀文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