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學反思范文

時間:2023-03-24 04:35: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音樂教學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1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反思;對策

一、初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反思

(一)教師授課照本宣科,忽視音樂教學的靈活性。

由于廣大教師工作者并未意識到音樂教學對初中生成長的重要性,而缺乏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在上課的時候存在敷衍了事的應付情緒。盡管在授課之前任課教師也會認真備課,上課時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表面上課程節奏銜接緊密連貫一氣呵成。而事實上這種看似順利的授課對學生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學生需要的是教師的引導,在學習中感受音樂的魅力享受音樂的熏陶,這種死板的教學中學生根本感受不到音樂之美,享受不到音樂帶來的愉悅,除了抹殺學生對音樂探索的積極性之外起不到作用。

(二)課程授課結構單一,忽視教學內容的多樣性。

初中音樂教學包括識譜教學、樂曲欣賞教學、發音教學、獨唱教學、合唱教學等,每一項教學內容都有著不同的教學結構和方法,但在初中教學中部分教師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里,在音樂教學中對識譜教學和發音教學等基礎教學教授較少,對合唱等難度較大的教學也僅僅是蜻蜓點水般一筆帶過。上課的時候只是簡單的放放音樂,然后帶領大家唱幾首歌就完了。至于對音樂的欣賞和評價基本上沒有細致和深入的教導,學生自然也就無法從情感上體驗歌曲的意境,課堂教學效果也因此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單一和低效的傳統教學模式。

現在常用的初中音樂教學方法大致為兩種。一種是“梨園式”教法,這種方法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藝人常用的方法,也就是師傅唱一句學生跟著唱一句。另一種為“專業課堂”,這是專門練習發聲、識譜、范唱、教唱等古板的課堂。現在,我們的音樂教學的模式沒有什么突破,大多還是這種一成不變的模式。

二、初中音樂教學的立足點

(一)提高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音樂技能

音樂教學的目的歸根到底還是要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來先學生傳遞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認識能力和演唱能力,從而提升初中生對音樂的認知和感知,通過音樂的熏陶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意味著教師更加認真的對待教學,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更加貼近學生需求,因此也就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更多的音樂技能,提升學生的對音樂鑒賞及演唱能力。

(二)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良好的課堂氛圍加上生動活潑的音樂教學,在課堂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講解下欣賞更多的優美曲目,細細品味其中的意境和內涵,讓音樂的魅力深入每一位同學的心靈,用音樂起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生命的愉悅,從而提升學生對音樂、對人生、對社會的審美。這樣的教學才是有益的,這樣的音樂才是符合素質教育發展理念的。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有效性,對學生的心靈成長可謂是意義重大。

(三)激發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積極性

有效的音樂教學不僅僅重在技能的訓練和理論的傳遞,更是一種心靈的交流和思想的引導,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音樂教學將會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認可。通過音樂教學的改進,學生對音樂才能產生強烈的熱愛,對音樂的學習才能更加的主動和積極。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有效的學習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培養的結果,缺乏任何一方的配合課程結果都會非常糟糕。

三、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對策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新課改更加強調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動參與性,由過去重在知識的灌輸轉變為重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能力。音樂教學作為一項集理論教學與實踐于一體的課程,對學生的體驗和參與度要求更高,然而現實卻常常是講臺上面教師費盡心思,下面的學生確實茫然冷漠甚至昏昏欲睡,這種消極現象的出現對音樂教學是巨大的打擊。我們的教師必須認識到這種情況存在的根源,其實并不是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真的毫無興趣,而是授課方法或者內容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初中音樂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和年齡特性在哪,然后有針對性的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生活可愛的情景音樂劇,把音樂教學融入到劇情的欣賞當中,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提起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借鑒先進教學方法,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音樂教學的學習不是教師或者學生單方面的獨角戲行為,更重要的是雙方的默契配合,老師教得好學生學得認真,如此知識和技能的傳達才是有效的,才能實現初中音樂教學的宗旨和目標。在合作教學上,德國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說創立的獨特教學方法獨樹一幟,它更加強調音樂教學的全面性和綜合性,主張通過開展有益的游戲、配合幽默的語言、動作、表演等全面提升音樂教學的趣味性豐富音樂教學內涵,從而提高學生音樂素養。該方法對國內初中音樂教學有著很好的啟迪和借鑒價值,廣大教師應當積極學習國外先進教學理念,結合國內實際,開展與學生互動式的教學方法,促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

(三)組織音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競爭與合作能力

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積極上進的最好辦法就是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去發現不足尋找他人的優點,然后進行取長補短促進自我進步。這種微妙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競爭意思和合作意識,他們明白要想超越他人自由讓自己變的更加強大;他們也明白要想團隊更強大,需要每一個人的同心協力。所以通過開展音樂活動的方式,讓大家在活動中展現自我,學生自己就會在心里進行默默的對比,這種競爭意識對激發學生上進心是非常有用的。

結語: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育對初中生成長發育的重要性更加明顯,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有效性,將對初中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有著巨大幫助。音樂教育之路漫漫,需要的是千千萬萬一線老師的不懈努力與探索,只有深刻把握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在實踐中切實做到一切為了學生,才能提高音樂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閻娟莉.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及對策神州.2013(10)

篇2

音樂感染學生,用藝術的美來陶冶學生,從而使學生提高審美力。

一、初中音樂欣賞的內涵

我們認為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通過聆聽音樂,感受藝術帶來的美感,感受音樂本身的力量,在旋律和節奏中領悟作曲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音樂教育就是通過音樂教學的實施,培養學生領悟美、鑒賞美、創造美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二、更新觀念重視音樂欣賞

初中學生面臨中考,所以在教學中或者是學生的觀念中,音樂是非考試科目,沒有必要重視它,花太多時間去研究它,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考試科目上,以便保證中考的優異成績。所以在意識深處,學生是輕視音樂學習的,或者把音樂課作為調整緊張學習節奏的娛樂活動。老師組織教學很難,學生不認真聽講,或者做其他科目的作業,對于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也就不在乎了,更不要說細心欣賞作品。所以,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果,要在師生中更新音樂學習的觀念。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但是真正的音樂絕不僅僅是流行音樂這一部分,所以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特別是欣賞的興趣,在音樂的欣賞中,要引導學生感受、領悟、鑒賞。學習音樂可以讓思維更清晰,心態更平和,可以提高抗挫能力,有效疏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在聆聽中提升欣賞能力

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對流行歌曲耳熟能詳,但是對純音樂,他們會感到陌生。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可以從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引入。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敘述語言,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解讀講給學生聽,縮短學生的思維與樂曲內涵之間的距離,像《百鳥朝鳳》,這是我國的傳統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全神貫注地欣賞樂曲,然后把自己的感受用恰當的詞語描繪出來。在這種訓練中,學生的感悟能力逐漸提高。

音樂有多種,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形式也有多種,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促進素質教育,深化新課改,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篇3

【關鍵詞】初中音樂 音樂課堂 節奏教學

一、前言

初中音樂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音樂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改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聽課中存在的問題,增加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高初中音樂課堂中節奏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二、初中音樂課堂中的節奏教學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初中音樂課堂中要充分貫穿節奏教學,通過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和教育,不僅能夠讓學生增強對音樂作品本身的感受能力,還能夠讓學生獲得體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在音樂節奏學習中體會到喜悅感。由于初中生的學習水平差異比較大,有一部分學生甚至從沒有接受過專門的音樂訓練,因此音樂基礎比較差,在音樂課上,一首歌需要反復教兩節課,學生才能學會。但是學生對節奏的感知比較敏感,從音樂課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如果讓學生模仿生活中常見的聲響,他們的參與興趣很高,很多學生都直接在座位上模仿某個聲響。如果教師把學生模仿的聲響轉變成節奏的形式寫到黑板上,那么這些節奏就能巧妙地組織起來,形成美妙的旋律。將節奏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更易于學生對節奏感的把握,將有難度的歌曲簡單化,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敏感程度,節奏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興趣直接相關。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和學習經驗,設計一些有趣的節奏訓練,比如模仿擊鼓傳花的游戲,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開,教師給每組的第一個學生打一個節奏,接著讓這位學生傳給第二個學生,以此類推,通過小組比賽的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游戲中增強節奏感,達到節奏訓練的目的。節奏訓練并不是孤立的,教師要充分挖掘音樂課教材中的閃光點,將訓練內容與教材相結合,這樣才能不脫離訓練目的,真正提高節奏教學的效果。

三、初中音樂課堂中的節奏教學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能力。音樂課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課程之一,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節奏教學課中,教師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都要本著以學生發展為目的的教學原則,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課堂合作,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在師生的互動、配合中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平等、親切的身份對待學生,以獲取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創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能夠充分激發自身的創造能力。可以通過小組訓練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節奏訓練中,當遇到疑難問題時就會勇敢提問,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不斷的交流互動過程中體驗學習音樂的快樂感覺,從而不斷提高節奏教學的效果。

(二)合理選擇節奏教學內容

節奏蘊含在音樂作品中,教師要想提高節奏教學的質量,首先需要合理選擇音樂作品,根據學生對音樂需求的實際情況,總結出適合學生需求的節奏教學內容,選擇難度適中的音樂作品,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節奏教學。由于音樂教師大多出身于專業院校,這就容易導致節奏教學的專業化,增加學生的接受難度。因此,教師在選擇節奏教學的內容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從教材出發,以教材教學目的為基礎,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降低學習難度,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每節課結束后,教師都要針對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效果進行評價和反思,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值得保留的方法,在評價與反思中不斷發揮教學的創造性,提高教學質量。

(三)引導學生創編節奏

節奏的創編屬于創造性學習,在創編節奏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一些音樂理論知識,充分發散思維,釋放情感。教師在音樂節奏教學課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編節奏訓練,讓學生體會到節奏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主動地去感受節奏、感受音樂,促進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發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針對初中學生,可以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出發,充分體會自己所熟悉事物的聲音,例如鬧鐘聲 :滴 滴 滴 ;慢速火車聲 :哐當 哐當等,這些都可以用作節奏創編的素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發型來創編節奏,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高節奏教學的質量。此外,讓學生切身感受生活中的節奏,培養感受生活中節奏的能力,大部分學生對于節奏鮮明、貼近生活、易于模仿的節奏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將一些生活元素放到音樂節奏領域中,將瓶瓶罐罐的物品代替打擊樂器,感受這些生活材料發出節奏的快慢、強弱等,啟發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樂器,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行動中感受節奏,達到培養節奏感的目的。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初中音樂課堂中節奏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改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思路,將節奏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合理進行分組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尋找問題,并積極采取措施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珊珊,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節奏體驗[J].教育教學論壇,2013/38

篇4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師;素質教育;培養與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71

注: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中小學音樂教師綜合素質培養研究》成果論文,課題編號為:11090037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先行,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當前,要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提高教師的素質,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的素質。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對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全民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音樂具有“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功能的綜合性。提高初中音樂教師的綜合藝術素質,有助于他們更好的搞好其教學工作,全面通過學生的素質,推進我國素質教育的進程。

在初中階段,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初中音樂教師在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加強人文教育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其素質,才能培養出現代化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推行的有力途徑,在學生的身心發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助益作用,是一個學生基本素質中蔚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獨特的功能優勢,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多方面的綜合發展,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是培養一個學生成才的必備基礎。是學校教育的重點素質教育之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入,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一致認同。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中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有著獨特的藝術教育功能,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學校要加強對這方面內容的重視,首先提高音樂教師綜合素質,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音樂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1、音樂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實現“寓德于教”的關鍵。

2、音樂教師應具備崇高的敬業精神和先進的教育觀。

3、音樂教師應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文化底蘊。

4、音樂教師應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學規律的教育技巧。

二、中學音樂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

音樂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未來教育水平與人才的培養質量,音樂教師要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未來的設計者、學生智力的開發者,成為學生的向導、顧問、教練和橋梁。為此,筆者認為,要加強中學音樂教師素質的培養,應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1、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加強學習。態度決定一切,教師的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動方向。作為新形勢下的一名中學音樂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就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交流者,從修剪枝杈的“園丁”轉變為啟迪學生智慧的研究者和開發者,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轉變為新型的朋友關系、伙伴關系。

2、把握課堂教學,提高組織能力。課堂是教師施展本領、展示才華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完成既定的任務,教師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課程標準的準確把握;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充分了解;對教學環節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對教學用具的精心選擇;對課堂突發事件的預見等等。同時,通過制定規則、及時鼓勵、協調關系、樹立威信、紀律控制等各種措施對課堂實施有效的管理,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這些工作,既是教師的必修之課,也是教師能力構建的必由之路。

3、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拓展音樂教學渠道,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對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中學音樂教育自然也不會例外。現在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作為網絡時代的中學音樂教師,就要及時學習、掌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勇于“觸電(電腦)”、“觸網(網絡)”,用現代教學手段來武裝自己,不斷拓展音樂教學的途徑和渠道。

4、注重教學研究,反思問題成因。長期以來,教師一直囿于教科書、參考書的圈禁,很少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施展自己的創造性,教學研究似乎只是專家的事情。然而專家并不處在教學的第一線,并不能及時發現課堂上的問題。因此,培養和造就專家型的一線教師就成為改革和改進中學音樂教學之必須。而新課改的實行,為專家型教師的成長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教師的能力構建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平臺。研究的途徑之一是反思,而反思在本質上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的對話,是兩者之間溝通的橋梁。因此,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彌補缺陷,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素質培養的途徑和渠道。

中學音樂教師的素質培養看似一個簡單問題,實則需要深鉆之功。有句話說得好,功夫在詩外。當教師把功夫下到的時候,綜合素質自然會得以提高。換言之,當一名中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余的時候,他的努力、奮斗、積累,即他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就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參考文獻

[1]宋智.新課程標準下的創新型音樂教師素質[J].黃河之聲,2008(17)

[2]吳云.淺談中學音樂教師素質[J].才智,2009(24)

[3]郭海林;侯戰杰.音樂欣賞教學與音樂教師素質之關聯[J].藝術科技,2010(03)

[4]李洪玲.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質的再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08)

[5]周怡.中小學音樂教師素質談[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4)

篇5

一、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發展現狀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中國傳統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提高藝術素養,加強個人音樂素質,培養中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初中生正處于十幾歲的青春期,矛盾、叛逆、有自己的強烈個性,正是可塑性極強的年紀,此時加強對青少年的民族音樂的教學,也是在使用良好的方式引導青少年培養起正確的三觀,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的同時提高整體素質。我們不僅需要加強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育,更需要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提高民族音樂素養的熏陶。我國的民族音樂涵蓋的范疇十分廣闊,有器樂音樂、戲曲音樂、說唱音樂、民歌、民間舞蹈音樂等等。初中音樂教材中,七年級主要體現在上冊的《茉莉芬芳》和下冊的《江南絲竹》、《梨園漫步》、《弦管和鳴》;八年級上冊都圍繞著中國民歌展開,下冊則有《樂鳴江河》、《曲壇音韻》;還有九年級的《悠遠古風》等。如今網絡化的現實生活對中小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網絡的普及促使了流行音樂的傳播和普及,與此同時也造成了青少年對于民族的音樂的關注度和喜愛程度的下降。再加上“應試教育”造成對音樂課的忽視等弊端,加強民族音樂的有效教學探索,弘揚民族文化已是勢在必行。

二、對民族音樂教學的總結反思和完善

篇6

關鍵字:多元智能理論 初中音樂課程 課堂教學

初中音樂課程作為我國藝術教育在的一大模塊,多年來一直在進行著發展與改進。但是隨著多種因素的存在,仍然有很多問題。面對中考大關的沉重壓力,初中生難免會覺得疲勞。在這樣子的環境下,音樂就可以緩解初中生沉重的壓力。初中生對于音樂的認識還處于發展階段,由于生活環境、生活閱歷的限制,使得一些初中學生對于音樂的認識很少。所以,側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十分重要。隨著我國音樂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我國廣大音樂教師展開了一系列的教學實踐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時,對于如何實現在初中音樂中的多智能教學做如下的分析:

一、多元智能的理論認識

要想在初中音樂中實行多元化智能化。那么,首先就得對多元化和智能化做一個初步的了解。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加德納從研究腦部受創傷的病人發覺到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從而提出多元智能理論。 傳統上,學校一直只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展。但這并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例如:建筑師及雕塑家的空間感(空間智能)比較強、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的體力(肢體運作智能)較強、公關的人際智能較強、作家的內省智能較強等。根據這些的不同,加德納將人類的智能分成了至少八個的范疇:

(一)語言。這種智能的強弱主要體現在是否能夠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及文字,通俗一點說就是聽說讀寫能力的強弱。它主要表現為個人是否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并與人交流。這種智能在作家、演說家、記者、編輯、節目主持人、播音員、律師等職業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現。

(二)邏輯。邏輯智能是主要運用在數字和推理上的智能。這種智能一般適合從事與數字有關工作的人員。他們學習時靠推理進行思考,喜歡提出問題并執行實驗以尋求答案,尋找事物的規律及邏輯順序,對科學的新發展有興趣。即使他人的言談及行為也成了他們尋找邏輯缺陷的好地方,可對被測量、歸類、分析的事物比較容易接受。

(三)空間。空間智能強調人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并借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較強。一般來說,空間智能可以劃分為形象的空間智能和抽象的空間智能兩種能力。形象的空間智能為畫家的特長。抽象的空間智能為幾何學家的特長。建筑學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間智能都擅長。

(四)肢體動作。這種智能主要是指人調節身體運動及用巧妙的雙手改變物體的技能。表現為能夠較好的控制自己的身體,對事件能夠做出恰當的身體反應以及善于利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五)音樂。這種智能主要是指人能敏感地感知單調、旋律、節奏和音色。

(六)人際。人際關系智能,是指能夠有效地理解別人及其關系及與人交往的能力。

(七)內省。內省智能主要是指人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正確把握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把握自己的情緒、意向、動機、欲望,對自己的生活有規劃,能自尊、自律,會吸收他人的長處的一種能力。

(八)自然探索。自然探索智能是指能認識植物、動物和其它自然環境的能力。

由上述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我們可以知道音樂教學是屬于其中的第五條。這種智能主要是指人能敏感地感知單調、旋律、節奏和音色,那么要想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多元智能教學方法,就得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在初中音樂教學中。

二、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到音樂教學工作中

如何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到初中生的音樂教學工作中,這是一個需要音樂教育者思考的問題。那么,為了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到初中音樂教學工作中。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改變以往的學生觀。在人才觀上,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是聰明的,但聰明的范疇和性質呈現出差異。“天生我才必有用”。教育者們不應該因為學生的差異性而對學生有不同的態度。相反地,應該一視同仁。改變以往的學生觀,用賞識和發現的目光去看待學生。在對待音樂智能相對比較弱的學生,教育者應該持以引導和挖掘的教學態度。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音樂課堂中找到自己的樂趣與優點。

(二)重新定位音樂的教學觀。在音樂教學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智能優勢和智能弱勢選擇最適合學生個體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觀點就是要考慮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音樂潛能的開發,最終讓音樂都成為每一個初中生的優秀之處。

(三)音樂教師要確定自己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重點培養音樂中的擅長部分。比如,有些學生具有創作的潛力。那么,音樂老師就應該多給他灌輸一些創作方面的知識與方法。有些學生適合民樂,那么就讓他多練習一些民樂方面的東西。音樂老師不能抱著每一個人都成才的想法去進行教學,這樣子,既不現實也不可靠。因此,音樂老師要合理地確定自己的教學目標。

(四)音樂教學行為的變化將會隨著觀念的變化而變化。音樂教育者們要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呈現用“多元智能“來教學的策略,實現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進音樂教育教學中的形式和環節,努力培養學生在音樂智能上的多種能力。在教學形式上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以利于學生音樂教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環節上重視最后的反思環節,培養學生的內省智能。讓學生能夠及時的在音樂教育學習過程當中發現并改正自己的錯誤。

力爭使初中音樂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課堂互動形式多樣,將“多元智能”合理地運用到初中音樂課堂中來。

相信隨著“多元智能”的廣泛推行與運用,音樂教育者們教學方式的改革。我國初中的音樂課堂會變得很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王敬環,淺析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多元智能教學(R)

篇7

>> 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探微 反思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 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的探究 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欣賞教學 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教學 談談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教學體會 小議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模式 如何加強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教學 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試談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教學 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探微 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芻議 新課改下怎樣優化初中音樂教學 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芻議 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歌唱教學思考 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研究 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路徑探究 新課改下初中音樂生活化的思考 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談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的開展 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的開展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教學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傳授給學生知識,更在于培養學生的能力,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素養。初中音樂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學唱歌曲、學習樂譜知識,還能陶冶學生情操,有利于促進德育、智育、美育的發展,對學生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新課改音樂教育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匈牙利教育家柯達伊提出,音樂是人的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修養,教育就不完整,離開了音樂就談不上是個全面發展的人。

一、細致分析教材,把握教學目標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準備很重要,而備課則是重中之重。很多教師在備課時注重的是目標和過程,往往忽視教材分析這一環節,通常都是照搬照抄教參。只有教師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樂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對學生有用的,對本課有用的。因此,教師要具體細致地分析教材,反復聆聽音樂作品,深入到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中,并把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觸和理解記錄下來,尤其要把本課涉及到的音樂要素分析透徹。一旦學生把音樂作品分析透了,目標自然而然也就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就相應地水到渠成了。有了教材分析具體細致這個前提,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清晰也很重要。在每堂音樂課中,大目標是靠小目標去實現,小目標靠大目標去統一,它們之間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所以有了大目標后,制定小目標時必須注意,若干小目標都必須為實現大目標而服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坡度,讓學生的思維經過“爬坡” 的過程,而不是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在教學環節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為什么這樣做?” “怎樣才能達到我預設的目標?”也就是在學生已知與未知之間架設橋梁, 以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欲望,開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教師只有圍繞目標,環環相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 ?傚i 半。”因此,新課導入在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可采用如下導入策略。

(一)“故事講述”導入

音樂故事可以講歌曲內容,作品的創作背景,作品表現內容情節以及社會藝術價值等。如在歌曲《獵人合唱》一課的教學中,筆者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引入課題,先讓學生聽歌劇《自由射手》的故事,把學生引入童話情境之中,然后將學生對故事情節的興趣引到歌曲《獵人合唱》上來,這時,學生對學唱《獵人合唱》已經迫不急待了。用音樂故事導入,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

(二)“學生演唱”導入

所謂“學生演唱”導入,就是利用學生對卡拉0K比較感興趣的特點,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通過卡拉0K演唱導入新的課題。

例如,在教唱歌曲《東方之珠》時,請一位同學用卡拉0K形式演唱《我想有個家》,此歌屬流行歌曲,多數同學較為熟悉,并十分喜愛,臺上同學的演唱牽動著臺下同學的心,有的跟著旋律模唱,有的揮起雙臂互動,整個課堂非常有激情。接下來教師導入“剛才我們演唱的這首流行歌曲,訴說了一位流浪在外的孩子,期盼擁有一個溫暖的家,今天我們同樣學習一首流行歌曲,表達炎黃子孫對祖國香港的深沉眷戀和親切的關愛。’’運用學生演唱與主題密切相連的歌曲內容開場,不僅豐富了主題內容,而且增大了知識容量,是一種很好的開場形式。

三、豐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

一直以來,教師在教授課程時都是按照教材的組織形式和內容照本宣科地教學,對課外內容很少有擴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現代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該在學習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歌曲的時候對創作者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背景、創作意圖進行引入,使學生不但學習了音樂知識,還學習了其他科目的知識,擴大了知識面。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不外乎“一聽”“二唱”“三表現”,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需要學生去感受、體驗,這種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被動的學習,逐漸失去對音樂的興趣。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還給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可以采用合作式學習的方法,教師把學生按照座次分成幾個小組,小組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責任感,有利于德育的進行,使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培養了能力。

四、加強課堂互動,創造實踐空間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應是教會學生學”,即教學生學會學習。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好的教學方法對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師生合作

師生間的合作,以學生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種合作方式必須建立在無權威的學習環境中,師生合作必須默契。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扮演“主持人”并與學生結成“合作伙伴”,努力將自己融入課堂中,和學生一起活動,讓他們來當“小老師”,如小指揮、小導演、小編舞、小理論家等。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狀態中。

(二)生生合作

這種合作方式需要教師多留些時間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給學生的參與提供更好的條件和更多的機會。在小組共同提高的同時,個人與小組成員分享成功快樂。這種學習方法,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給了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

五、合理多元評價,增強學生自信

篇8

一、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由于中學生缺乏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導致學生缺乏對古典音樂審美的價值,他們更傾向于現代音樂歌曲的節奏、新奇、搖滾和流行,所以發現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解決中學生缺乏對古典音樂興趣這一問題。教學過程是一個認知的過程,這個主題是基于科學的認識論和辯證法唯物論作為其哲學基礎,理性的認識并且依賴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發展。用哲學的基本理論,探索古典音樂教學方法,這有助于中學生對古典音樂的理解,也是掌握古典音樂知識的有效途徑。根據“注重理解和興趣喜好理論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的心理學理論,在教學中正確使用多媒體,將課堂教學呈現出立體化、生動形象的表現形式,可以很好的改善學生對古典音樂課的興趣,加強中學生對音樂的創新思維。音樂心理學的研究更注重人的聲音、音樂的記憶、想象的音樂和音樂的感知,根據人的聲音感覺的四個要素:音高、音色、強度,時值,利用這些物理特性來加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的現狀。利用這些教學方法,來有效解決對古典音樂缺乏興趣的問題,從而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二、研究學習方法構建來和諧教學氣氛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教師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增強初中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認知。古典音樂本身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可以增長自己的藝術素養,培養感請,有助于發展成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健康的人。怎樣在這個流行音樂肆虐的時代培養初中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愛好,是一個非常考驗初中音樂教師教學水平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教師要不斷進行進修培訓,聯系自己的課堂教學,在培訓中進行思考。還可以尋求互聯網上正確有效的信息,在學習過程中,完成了對中學古典音樂課的反思,并對學生教學效果的情況進行自我評價。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重點需要研究中學生不喜歡古典音樂的重要原因,設計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來形成一個教學提案,通過基準教學的比較,表現出課程的有效性,鑒于具體的問題,可以積極研究具體方法并尋求更有效的對策。

從初中教師的角度出發,初中生學生因為什么不喜歡古典音樂、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我們需要對文獻的大量閱讀,找出培養中學生對古典音樂喜愛的方法,并能提供參考價值。而且在音樂教學課堂中要進行時效性的觀察,掌握教學的基本情況,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還需要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讓教師填寫問卷,找出教師認為初中學生不喜歡古典音樂的原因。最后根據以往教師的音樂教學經驗,總結和探討學生不喜歡古典音樂的真正原因,并研究設計一個可以突破的教學方法,再將設計的課程與之前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教學,研究課程的有效性。教師還要為學生建立個人檔案,通過觀察、調查、比較等方法,在學生藝術能力的認知和情感發展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記錄。最后,通過研究整個過程中進行深度的總結及反思,促使學生努力提高藝術欣賞能力和音樂評價的能力。

從初中學生的角度出發,做問卷調查時我們應該以座談會等形式對全體初中學生進行調查,探究學生對古典音樂的理解程度,并對學生不喜歡古典音樂的情況進行分析和歸納,使得研究和評價有重要數據支持。班長和學習委員協助教師精心設計和組織各類校園文藝活動,從而引導初中學生理解古典音樂,促進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三、注重教學與實際的相結合

目前,標準的初中音樂課程是提倡以音樂基礎教學為主,以教師的指導方針,提出課堂的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如果發現學生不理解古典音樂,不知道如何去鑒賞古典音樂,那么教師應該善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創設教學情境,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得每位學生都可以實現更好的學習。而且學生置身于教學學習情境中可以發現自己存在的新問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與發現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對古典音樂鑒賞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目的性。為了讓學生能對古典音樂感興趣,教師也應當做一些學習計劃,比如每周讓每個學生選擇一首古典音樂進行鑒賞,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隨時聯系教師,也可以推薦優秀的古典音樂作品,讓大家在課堂一起探討和解讀;在音樂課堂上仔細品鑒古典音樂,慢慢去感受和欣賞。通過使用這些方法,不僅可以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初中學生對古典音樂也會有質的飛躍和量的提高,對于流向音樂有所減弱,而在古典和民族音樂有很大的發展。從而擴大學生對古典音樂的喜愛,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四、結語

找出學生不喜歡聽古典音樂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可以從內心深處喜愛古典音樂,發現和了解古典音樂。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希望學生可以在古典音樂知識的海洋里暢游。在學習古典音樂的過程中,還要求初中教師幫助學

生做好鑒賞工作,因為利用鑒賞,學生可以熟悉學習內容,發現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在聽課時才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但因為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不是十分濃厚,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掌握其鑒賞的方法,使學生意識到鑒賞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音樂鑒賞習慣。才能使初中學生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利用引導學生獎賞也可以為備課作好準備。初中音樂教師也應該樹立目標意識,可以使自己的教學活動有著較強的針對性,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也促使教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創建高效數學課堂。讓他們感受到古典音樂的美,原意去享受古典音樂,在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詮釋古典音樂,在研究中可能會出現失誤,但我會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努力查找不足。

參考文獻:

[1]曹大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興趣的培養探究[J].科技視界,2015(33):2.

[2]郭新秀.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果實驗的探究[J].學周刊,2014(11):3.

責任編輯:孫瑤

篇9

關鍵詞:初中音樂 課堂教學 有效性

音樂課一直被教師和學生認為是副科,學不學都無關緊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對素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提倡,音樂教學逐漸被重視起來,成為促進學生德育、智育、美育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使其更好的發揮作用,筆者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整合教材內容,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是構成教學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學的基礎和主要對象。要想上好課,教師就必須立足于教材,研讀教材,做好對教材的二度開發,并適度整合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的增刪、置換、重構和組合,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做教材的“奴隸”。這猶如品葡萄酒,一口下肚,并非只是過嘴癮,而是能夠通過酒味品出酒存儲的年代、產地等。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對教材的整合,即上課并非是對教材內容簡單復述和直接意義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編者的意圖,并結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課程理念,靈活掌握教學目標,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創建和諧的課堂氣氛

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應該與學生多交流和溝通,盡量和藹親切的面對學生,獲得學生的尊重,認可和喜歡,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在寬松愉悅的環境和心態下學習,能夠強化學生的創造力,也有利于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創建良好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勇于發問,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幫助每一位學生進步,可以在創新發展的環境下感受音樂的美好。在初中音樂課堂上,引導學生形成具有創造性的學習氛圍,能夠推動學習內容的掌握,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學習和鼓勵,也能夠加強音樂感受,享受音樂熏陶。

三、把握課堂中的角色,保證有效教學的落實

“角色”對于音樂教師并不陌生,它產生于戲劇,但在我們每天的教學過程中有否考慮到自己與學生承擔著不同角色的戲劇在不斷上演。教師與學生表演的成功與否涉及的不單只是一出戲的好壞,更關系他們對這出戲是否接受,眾多演員是否真正勝任他們所承擔的角色,并在其中發揮他們的特長,用心演好戲。因此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音樂教學方法的學習與掌握,是建立在師生民主、平等關系的基礎上的。課堂中教師應多傾聽學生的思想,讓他們交談對音樂作品的感受,了解音樂作品在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看法。也許我們會聽到許多全新的理念,讓許多古老的、古典的音樂作品穿上時代的新衣。如果我們仍是傳統式的教學法,板著面孔對學生,師道尊嚴的外衣永遠脫不去的話,那我們失去的不只是學生的愛戴,更多的是教師得不到學生的時代思想,無法與他們溝通。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用天平衡量好與學生間的砝碼,平等地與學生溝通、交流、討論,共同學習,樹立平等的活動教學觀,成為以探究為中心,認知與情感交流相互交織、融合的學習共同體。

四、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如果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過程與方法不改革,課程改革將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所以教師的自我創新和教學創新是培養落實“低負高效”的關鍵。在研究新課程標準、教材、教學資源的同時,教師更要注重研究學生的基礎需要和發展可能,把教室變成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與教師共同研討、共同交流、創新的場所。音樂教學要根據音樂是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的特點,在教學形式上用藝術化的手法創設音樂學習的問題情境和活動情境,使學生的音樂在教師范唱、范奏中準確地表達,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在方法和形式的設計中,重視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便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便于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流,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五、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實踐中做新的嘗試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音樂教師逐漸開始嘗試布置課后作業,在現實的教學中,設計出頗具趣味性的音樂作業進行拓展,是激發學生音樂興趣的好方法。

1.體驗型的作業。體驗型作業就是加深學生的音樂感悟和體驗,增加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如教完《難忘歲月》單元,我這樣的布置作業:“課后演唱《游擊隊歌》,了解歌曲產生的歷史背景和體會歌曲內在的情感意境。”又如,欣賞完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后,我將音樂復制給學生,并布置作業:“請同學們課后繼續聽樂曲,感受樂曲描述的意境,體會樂曲的情感。”通過布置體驗型作業,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學生的音樂感受,增加學生的音樂興趣。

2.合作型的作業。它有利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鍛煉學生的配合和協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具體做法如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來完成作業。比如,當學完一首歌曲后要求學生背唱給家長、長輩聽,這可以培養學生當眾自信歌唱的能力。

3.探究型的作業。當前的教學要變學生被動接受為學生主動探究。如讓學生自制簡易樂器,在自制簡易樂器過程中,學生們自己動腦設計,動手制作。學生用做好的樂器,通過自己的演奏,互相交換樂器演奏等游戲活動,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日常生活中,我鼓勵學生收集與課本課題相關的各種資料(音像、圖片、與音樂相關的實物等),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錄下各種美妙的聲音,配上自己的解說,制作成一個有關音樂專題的片斷等。這種作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六、完善教學評價和反思

篇10

1.思想認識模糊:雖然音樂課是必修課,但卻未列入中考科目之中。在學校把升學率擺在首位,強調中考成績的背景下,有的學校領導認為音樂課可有可無,有的教師認為音樂課可上可不上,大部分家長認為音樂課沒什么用,既耽誤孩子學習的寶貴時間,又有引導孩子不務正業的嫌疑。正是這些認識偏差,給中學音樂課堂教學帶來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思想認識的模糊既是中學音樂教育的無奈,也是素質教育的悲哀。  

2.教學任務無法完成:由于音樂不是中考科目,被稱為學校里的小科、副科。有的學校,同樣的一節課,但卻不能同工同酬,再加上有的音樂教師自己本身就不重視自己的學科,當其它學科擠占音樂課時,一部分音樂教師是慶幸的心理。殊不知,擠占音樂課的教學時間,會在學生中造成音樂課可上可不上的不良影響。

3.設施利用能力不足: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有許多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觀,但是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如:學校和區域的限制、信息的閉塞等,滯礙著新課程的實施;此外,開展音樂教育需要一定的經費,特別是樂器、音像器材的購置,需要的經費相當可觀,這對于有限的教育經費來說,也是一大難題。

二、對初中音樂課程改革的思考

1.尋求幫助滿足教學需求

共享教學資源,學習優秀經驗。在師資方面基本解決、音樂教學設備也基本達標的情況下,音樂教師更加渴望的是:能夠共享優質音樂教學資源。怎么樣來提供給音樂教師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呢?我想一是組織教師進行多方面的教學培訓學習;二是分享教材課件與優秀案例;三是提供教材中的鋼琴伴奏譜例,做到電子備課資源共享。

2.積極進取提高自身能力

(1)認真研究學習教學大綱。教學改革不管怎么改其實都是在進步,作為教師來講一定要了解教學大綱,把大綱吃透,這樣在教學中你才能目標明確,不至于茫然。在教學中往往都是不知道怎么教好,其實很重要的原因是目標不明確。不知道一個學期教材需要學生掌握哪些內容,不知道一個單元內的目標要完成什么,所以也就無法確定一節課怎么講了。對于教學目標來講一定要通讀大綱,這樣你才有大的目標,再制定學期目標和每個單元的目標,以至于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做到心里有譜,知道自己的學生這學期,這個單元,這節課要掌握哪些知識與技能,學生要達到什么樣的學習效果,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提高對于音樂欣賞的水平,更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2)班級的集體教學也要因材施教。我們經常提到的是把課備好,備學生,但如果你想上好音樂課,你必須還要注意備班級,因為我們每個教師往往教的都是一個年級,乃至整個學校的音樂課。教師在備課時要有針對性的來記錄,做到總的備課,但是不同的班級在講課時還要有所不同,側重點不一樣,教案要根據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改進。所以教師要做到不光對個別學生的因材施教,更應該做到對每個班級的因材施教。

(3)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更多利用教師自身優勢來感染學生。多媒體課件是為教學服務,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但是不能剝奪了一個音樂教師應有的給學生的范唱與示范。所以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不要什么都依賴現代媒體課件,更多的用自己的示范教學去感染自己的學生。

(4)注重每節課的課后反思。教師在講完每節課的時候,一定要重視課后的反思。在每一節課后的反思自己一定要認真對待,做好記錄并分析,對于不足找到好的教學方法,在下一節音樂課中要加以補充推進和實施。反思既是反思教師的教學環節,也要反思學生的學習環節。

(5)教學中一定要注重音樂本位原則。在教學中要以音樂為重點,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要自始至終的以音樂為主線,不要講成學科綜合課,很多牽扯到的非音樂文化點到為止,不要喧賓奪主。音樂課更重要的是實用性,知識的掌握性。學生在課上活動方面,一定要圍繞本節課的音樂來進行,注重本節課音樂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6)解決初中變聲期唱歌方面的問題。在變聲期階段,有的孩子說話都是有影響的,更不用說來唱歌了。如果是處于啞音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們輕聲地用高位置的輕聲演唱,不要隨便的瞎唱,這樣能讓孩子保證音準,同時也能學會歌曲。每學完一首歌曲要讓學生背唱一段。在每節課的教學活動中肯定有些課是有剩余的時間空隙的,利用好這些空隙,讓孩子用這些時間來歌唱,既鞏固了歌曲演唱又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氣氛,要讓孩子從開始就養成張嘴就能唱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