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3 05:31: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新創業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農民創業創新工作現狀
(一)基本情況。
縣地處省西南部,全縣轄4鎮10鄉,169個行政村,現有人口11.8萬,農村勞動力6.12萬人,其中外出勞動力3954人,占農村總勞動力的65%。縣域面積98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121萬畝,耕地7.3萬畝,人均耕地僅0.65畝,水域5萬余畝,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一個集老、小、邊、移、窮齊全的欠發達山區小縣。據統計,截止2010年底縣轉移的39549名農村勞動力中,從事一產農林牧漁的3068人,從事二產的建筑業、玩具工業有12855人,從事三產交通運輸、商貿、飲食服務業的有23626人(其中務工就業31865人,自主創業農民7684人)。2010年,全縣預計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5.80億元,同比增長9%;農業總產值達5.19億元,,同比增長6.8%;農民人均純收入6413元,同比增長15.4%。
(二)取得成效
1、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
近年來,縣在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不斷壯大食用菌、茶葉、水干果、蔬菜、畜禽養殖等特色產業發展。加大產業品牌整合力度,全力打造“山蘭”牌黑木耳、“雪梨”、“仙宮魚”等品牌。全縣茶園總面積3.03萬畝,總產量780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6萬畝,總產值達5700余萬元,每年食用菌生產穩定在7000萬袋以上。養殖業快速發展,存欄1萬只以上的養禽大戶已發展至20多戶,育繁母豬增至1254頭。6.8%;農民人均純收入6413元,同比增長15.4%。全縣農家樂經營戶發展到82家,成功創建2個農家樂特色村,6個農家樂旅游點,年接待游客近32.1萬人次,經營收入達1439.8萬元。
2、農民組織化快速推進
緊緊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發展,通過技術培訓、信息服務等方式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天恩茶葉有限公司、天峰茶廠、云藝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三家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順利被評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目前,全縣有龍頭企業25家,省級2家,市級15家,縣級8家,聯系基地6.89萬畝,創建或聯系基地3.2萬畝,帶動農戶2.2萬戶。全縣共有16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8家省級示范合作社和10家市級示范合作社,市級規范化合作社54家,入社農戶4351戶,社員入股資金3677.3萬元,擁有固定資產5299.2萬元,帶動農戶2.36萬戶,生產經營涉及食用菌、高山蔬菜、有機魚、雪梨等10多個產業。全年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累計銷售額8707萬元,農戶累計增收約722萬元。
3、農民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幾年來,縣涌現了一大批經過培訓的創業、創新、創富的新型農民典型。全縣已有100余人攜帶縣政府頒發的“師傅”證書,帶領本縣10000余名群眾到異地實行“組團式”開發,足跡遍布28個省、228個縣市,主要從事食用菌、茶葉、小水電、商貿等行業的綜合性開發。“師傅”商標還成為了全省第一個以勞務為主的商標。截止目前,全縣培育主導產業示范村50個,創建市農業科技示范村3個,創建省市級科技示范戶67戶,擁有各類農民技術職稱人數達4146人,其中農民技術員3488人、農民助理技師395人、農民技師258人、農民高級技師5人。
二、提高農民創業創新能力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1、農業內部創業范圍渠道不斷擴大,對農民創業能力提出
新要求。近年來,縣食用菌、茶葉、水果、蔬菜、畜禽等特
色產業迅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成為農民創業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隨著該縣旅游開發深入,“山水童話鄉村”建設的推進,全縣農村二三產業將會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產業鏈不斷延伸,農產品加工業、“農家樂”、“漁家樂”休閑觀光農業等新產業快速發展,為全縣農民創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時也對農民創業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農民創業服務激勵機制不斷完善,對農民創新能力提出
新要求。縣結合實際制訂實施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鼓勵引導農民創業增收,公共財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2010年全縣財政預算內安排“三農”資金2.1億元,其中:直接用于農業開發、農村經濟發展補貼達到7180萬元。如種糧補貼、科技項目補貼等等。同時各部門、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和支持農民創業。隨著完善服務農民創業的措施,農民創業創新環境日趨優化,越來越多的農民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一展身手。但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如何正確引導農民創業,確保農民成功創業,增強市場競爭力,這對農民創業創新能力和政府服務引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農民創業自身存在的問題,迫切要求進一步提高農民創
業能力。
一是創業意識不強,創業勇氣欠缺。部分農民存在著觀念陳舊、創業意識較差等問題,存在著“安于現狀,不求改變”的心態,怕失敗、怕虧本、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傳統觀念還比較普遍,缺乏闖世界創事業的意識和勇氣。
二是綜合素質偏低,創業技能不高。農民創業創新能力不強,農民整體素質偏低,真正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還不多。具體表現在文化較低、技能缺乏,且農民自身技能培訓意識也不強,謀求一技之長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全縣農民取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的約有1萬人,但獲得中級資格證書僅800余人,占總勞動力的1%。同時農民對創業、市場信息接受能力不強,因此面向農民開展的創業培訓和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是融資渠道狹窄,創業資金缺乏。從縣農民創業實際來看,農民創業融資渠道來源主要有自身積累、借貸籌集、銀行貸款三種,融資渠道相當狹窄。從目前情況看,農民從事第一產業的種植、養殖業一般需要資金5萬元左右,從事第二產業的建筑業等一般需要資金10萬元左右,從事第三產業的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也需要資金幾萬元到數十萬元。農民創業的資金缺口一般在40%-70%之間。由于農村金融發展改革滯后,農民融資困難,導致許多農民的創業創新理想無法實現。
四是示范作用不大,創業帶動有限。從縣的情況來看,一些產業僅為單個重點企業支撐,產業鏈條短,集群發展水平低,加上相當一部分企業規模小,自身抗風險能力不強,難以形成對當地農民創業創新大規模持續有效的帶動。“企業+基地+農戶”的機制也比較松散,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化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影響了農民特別是種養殖大戶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雖然數量多,但大部分合作社實力不強,規模小、發展水平不高,服務層次偏低,市場競爭力弱,對農戶的帶動力有限。
三、提高農民創業創新能力的建議和對策
農民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創業創新能力。基于縣農民創業創新的良好基礎和制約因素,以開展農民培訓為抓手,通過
多渠道轉移農民、多舉措推動農民創業的途徑,提高他們的生
產生活水平,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是不可阻擋和無法改變的大方向。
(一)立足縣情,努力開拓農民創業新途徑
要從過去主要引導農民在二三產業領域創業,向一二三產業各個領域全面創業轉變,特別是要大力引導農民、農村各類人才、工商企業積極參與現代農業領域創業;要以深化“三強”工程等為有效載體,做大做強農業特色產業,爭取在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建設、農產品深加工、適度規模經營、農業基礎設施改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做大做強做精農業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擴大食用菌、雪梨、板栗、茶葉等主導產業的市場優勢和規模效益。進一步挖掘現代農業生產、生態、文化、休閑等多種功能,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生態養殖業和休閑觀光農業,促進農業產品結構、區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要鼓勵農民自主創業,讓更多的農民成為創業者,擁有創業收入和財產性收入。
(二)創新載體,努力提高農民創業新本領
是否具有較強的創業創新本領,直接決定著農民干事創業的成敗,決定著農民能否轉得快、轉得好、轉得穩。要按照“使走出去的農民有較強的務工技能,留下來的農民能掌握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搞創業的農民掌握一定的經營管理知識”的要求,進一步整合培訓資源,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農村兩創實用人才培訓工程”。要扎實開展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重點培訓種養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和“農家樂”經營管理人員等一批農村實用人才,把一批有技術和經營特長的農村能人培育成為新的創業者。
一是積極推動培訓資源整合。要改變多頭、分散、重復、低層次、低效能的培訓方式,大力實施培訓資源整合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統一協調、分工負責、相互協作的運作機制,拓寬培訓資金籌集渠道,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不斷提高農民培訓資金投入。
二是完善農村教育培訓網絡。目前,縣已創辦了56所村級新型農民培訓學校、14所鄉鎮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學校、5所縣轉移農民專業培訓學校、10大特色產業示范實訓基地,農民教育培訓網絡初步形成。下階段,要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校、職業學校、成人學校和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等教育培訓資源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中的主渠道作用,積極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開辦農民夜校、開展農業實用技術講座和文化知識培訓,培養農村實用人才。進一步建立健全以農民培訓專業網站為中心基地、縣5所農民培訓學校為主體培訓基地、鄉鎮農村兩創實用人才培訓學校為輔助培訓基地、村級新型農民培訓學校為補充的縣、鄉、村三級農民教育培訓網絡。
三是創新模式開展農民培訓。以農業專業技術培訓、新型農民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等四大培訓工程為抓手,開展全方位、多層次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全力培育各類農村實用人才。不斷創新農民培訓方式方法,積極采取集中培訓、專家輔導、基地實踐、導師幫扶、觀摩學習、經驗介紹、知識競賽、技能比武、赴外培訓等方式,有效提高農民創業創新能力。
四是努力提升師傅和農民專家品牌。進一步強化“師傅”品牌創優工作,著力推進“新型農民專家”品牌創建,努力加強“師傅”和“新型農民專家”隊伍建設。致力于師傅發展空間拓展,著重抓好扶持政策制定、異地組團開發組織建設和政府合作交流機制完善等工作,讓異地開發的農民更好地利用異地資源創業增收。
五是加快培育多元化新型主體。堅持內部提高、外部引入并舉,在積極培訓現有農民的同時,鼓勵和支持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外出務工返鄉農民、城鎮居民投資創辦農業實體或家庭農場。多渠道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和農民組織化程度。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民營企業投資開發農業,逐步形成以企業為龍頭、合作社為骨干專業農民為基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隊伍強化合作社、龍頭企業負責人培訓,多層次開展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基地對接活動,促進農業跨區域合作。加強農產品營銷服務,積極培育省農博會和網上農博會品牌,搭建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
(四)降低門檻,不斷拓寬農民創業融資新渠道。要在現有農民創業融資渠道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金融機構對農民創業信貸的門檻。金融部門要深入實際,積極開展調研,研究農民創業信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出適合農民創業的信貸種類,滿足農民創業信貸需求。
一是要創新貸款方式,改進信貸服務。探索引進商業超市管理模式,把貸前調查、貸款審批、貸款授信、合同簽訂等手續全部提前處理就續,使農戶只要用資金時憑農戶信用貸款證及身份證在柜臺就可領到貸款,縮短農戶辦貸時間,切實提高辦貸效率。
二是加強信用環境整治,推進信用工程。整頓社會信用環境,培育全社會的信用理念,樹立誠實守信的信用觀念,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及拖欠賬款等行為。加大依法收貸力度,以剎住惡意逃、廢、賴債風,維護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債權。建立農戶和小企業的違約通報機制,對信用缺失的個人和企業在一定的范圍內及時發出通報。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的評選工作,創新信用工程實施機制,促進城鄉信用工程建設。
三是拓寬擔保范圍,探索農戶擔保新模式。要積極尋求合法有效的途徑,化解農戶貸款擔保難問題,破解農戶融資的“瓶頸”。努力探索農民住房、宅基地抵押貸款的新模式。繼續開展林權抵押貸款,積極推行農戶聯保貸款,充分發揮農信擔保公司的作用,幫助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有發展前景的小企業和農戶解決貸款擔保難問題。
(五)多管齊下,努力優化農民創業新環境
一是提高農民創業創新保障水平。農業是個弱質產業,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同樣,農民創業也有其局限性,需加強農民創業的保障水平。首先,要積極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要通過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開展,為農民創業系上一根“保險帶”,避免農民因自然災害而出現“長期創業、一朝返貧”。其次,要積極探索將農民創業人員納入社會保障范疇,加大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力度。第三,要把農民創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政策實施范圍,并對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給予小額貸款貼息和稅費減免等優惠措施。
二是制定完善農民創業創新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創業農民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創業農民老有所養問題,逐步形成城鄉一體化養老保險格局。加大對農民創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創業農民興辦實體項目庫,實行財政“以獎代補”的政策。國土、規劃等部門要在城鄉總體規劃和用地規劃中同步考慮農民創業用地,制定完善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農民創業。要在就業、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讓進城創業農民安心在城里工作,從根本上解除后顧之憂。同時,要制定出臺扶持農民創業創新的相關政策,扶持農業種養銷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增強其帶動能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鼓勵有條件的特色農產品注冊證明商標和原產地標識,推動品牌整合,加強名牌農產品保護。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農戶”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模式,規范訂單農業發展,完善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
三是構建農民創業服務平臺。實行區域性、專業化管理與服務,切實保障外出農民創業的合法權益。加強創業信息服務。要切實加強與省、市以及相關縣市的聯系與溝通,強化對農民創業信息的收集、整理及編發,形成創業信息收集的系統化、流程化。用好用足現有的信息平臺,加強對農民培訓網、遠程教育、農民信箱使用維護的檢查監督,使來之不易的信息平臺能真正發揮服務農民的作用。
篇2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創新能力;調查分析
目前,大部分浙江省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只不過專業名稱稍有不同,如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經濟貿易類(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貿易實務(醫藥方向)、紡織品檢驗與貿易、紡織設計與貿易類等。招生類型主要有文科、理科、單考單招和五年制轉入(3+2)四種。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是中小微企業。但是在全球經濟復蘇緩1慢的情況下,一方面,很多中小微企業紛紛裁員降低成本以求度過難關。就業難就成為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畢業時面臨的緊迫任務。另一方面,隨著出口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加速,對外經貿人才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尤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為了切實了解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現狀,更好的促進外經貿人才的培養,開展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社會調研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
問卷調查對象是基于企事業單位、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畢業學生和實際從事教學工作的專任教師三維視角進行的。根據調查對象的具體情況和我們的調查目的,我們設計了3份不同的調查問卷,即高校企事業單位問卷、學生問卷和高校專業教師問卷。企事業單位問卷選取浙江寧波、紹興、杭州、溫州等地區的外經貿企業、事業單位共49家外經貿一起進行調查。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畢業生問卷包括紹興職業技術學院2009級-2015級畢業生。同類院校同類專業教師調研主要是到嘉興、杭州的兩所兄弟院校調研。
2.調研方法
三份問卷在編制過程中先參考了相關文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用頭腦風暴法將已有研究成果重新討論,加入新的開放式問題,在廣泛征求來自高職院校同類專業教師、學生與部分企事業單位的意見基礎上,編制形成的相關選項。49家外經貿的企事業單位調查問卷,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電郵方式)和實地訪談兩種方式進行。企業所在地覆蓋了浙江的幾大主要城市。其中我們對紹興、義烏、海寧和寧波的10家企業進行了實地走訪。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畢業生調查是通過向紹興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實務專業2009級-2015級的21個畢業班共發出學生問卷500份,其中收回問卷301份,有效問卷235份,有效回收率為60.2%。實際從事教學的專任教師問卷選取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金融職業技術學院的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專任教師。訪談對象主要是選取我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2015級各班的學習委員、相關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任課教師及個別企業的經理代表。通過與他們座談、單獨訪談,進一步了解學生、任課教師和企業對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和崗位對接情況在進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建議和意見。
二、調研結果分析
1.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分析
(1)教師、學生和企事業單位都傾向于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問卷調查顯示,49.3%的專任教師、51.6%的學生和54.7%的企事業單位認為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應該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32.8%的專任教師、35.4%的學生和40.1%的企事業單位認為應該是應用型人才,10.4%的專任教師、8.9%的學生和3.6%的企事業單位認為應該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只有7.5%的專任教師、3.1%的學生和1.6%的企事業單位認為應該培養復合型人才。這說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速的背景下,深處時代變革的教師、學生和企事業單位,都已經意識到了經濟全球化對經貿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不僅能夠從事一般的經貿崗位工作,而且都對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見表1)
(2)課程結構基本合理。對于目前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課程結構,73.5%的專任教師認為基本合理,16.4%的教師人才不太合理;60.4%的學生認為基本合理,20.9%的認為不太合理;51.6%的企事業單位認為基本合理,39.7%的認為不太合理。(見表2)
2.創新能力培養的關注程度
通過對兄弟院校的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師表示“非常關注”的人數占34.8%,“比較關注”的占47.6%,“關注”的占17.6%,;2005級-2009級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學生當中有28.1%選擇非常關注、50.4%選擇比較關注,21.5%選擇關注;企事業單位對創新能力培養格外關注,其中35.7%選擇非常關注,40.5%選擇比較關注,這說明在當前全社會崇尚創新的大背景下,專業教師、學生和企業對創新能力培養普遍持關注態度。(見表3)
3.創新能力素質的內涵
創新能力素質,集中反映了國際貿易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職業適應能力、業務拓展能力、知識更新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是從更高層次上提升和評價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人才綜合能力素質。53.6%的專任教師、48.4%的學生和52.6%的企業選擇了業務拓展能力。(見表4)這說明業務拓展能力在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創新能力素質中處在的核心地位。關于如何培養業務拓展能力方面,而在形成和培養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人才的業務拓展能力調查中,顯示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和專業、畢業實習是培養創新能力的主要方式。同時,各類專業學術競賽和學年的畢業設計也不容忽視,尤其是社會實踐調查和畢業實習,可以強化學生的實踐經驗和閱歷,而這一點正是外經貿企業招聘職工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見表5)
4.學生創新能力的實際狀況
關于當前學生實際創新能力狀況,有53.6%的專業教師、58.4%的學生和39.4%企事業單位認為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很強,只有3.6%的教師、6.7%的學生和4.6%的企業認為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強,這說明我院畢業學生對創新能力的認識深刻,但是創新能力不強。(見表6)
5.影響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因素
在創新能力影響因素方面,學生認為影響自己創新能力的因素占較大比重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別站到45.1%和42.4%,而自我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所占的比重比較小,但是事實上自我創新意識和自身的思維能力卻是創新活動的重要的內在因素,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學生對創新能力概念認識不清的現狀。(見表7)
6.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在面向2005級-2009級學生的抽樣調查中,“您通常以什么形式來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可以多選)”,選項占的比例最大的是參加科研項目訓練、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其中有76.8%的學生認為通過參加科研項目訓練可以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70.1%的學生認為通過小組討論實現,46.7%學生認為通過案例分析實現。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已經認識到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創作良好地合作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見表8)
在面向專任教師的問卷調查中,“您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在教學中應該?”,多數專任教師認為通過建設教育創新工程,提高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和改革教學理念,改革灌輸式教育為啟發誘導式教育,其中有53.42%的專任教師認為通過建設教育創新工程,提高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和改革教學理念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38.72%的老師認為通過改革灌輸式教育為啟發誘導式教育來實現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見,大多數教師都已經認識到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見表9)
三、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建議
1.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師生的創造力
創新能力的形成必須依靠長期綜合性的陶冶與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創新能力素養成長不可或缺的土壤。只有在良好的氛圍當中,才會有人格的自由與舒展,才會有思維的活躍與激蕩,進而才有創新潛能的迸發。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道德培養和性格塑造,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尊重學生的興趣,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一個公正、平等、競爭的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成長環境。
2.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素養
學生的創新能力如何,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于創新型師資隊伍,只有教師富有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外經貿人才。教師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缺乏,對學生的指導就無從談起。要建立健全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與發展機制,包括管理機制、培養機制、激勵機制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文化修養,增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能力。
3.更新傳動教育理念,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創新能力來自于寬厚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素質,單一知識結構難以提高創新能力,合理的課程體系是知識結構優化的保證。在設計課程體系方面要體現多學科的交叉、文理的滲透,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具有人文、社會、經濟、法律、管理等多學科的基本知識。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在各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注意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4.積極改革考核方式與考試方法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的考核方式應靈活多樣,應該根據不同的課程性質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為加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考試可以采取知識和能力并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重點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與靈活運用,有實踐環節的要進行實踐能力考核。具體考核形式可以采取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小論文、案例分析、調查報告等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全面測試,以促進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5.加強校企協同創新,整合實踐資源
在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操作層面,要加強校企合作,促進各產業的協同創新,借助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推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當然,校企合作的前提是互信,合作的基礎是互利,合作的目標是雙贏。校企雙方要建立長期合作的機制,可以以項目帶動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現校企雙贏的目標。
總而言之,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無論是專業的教師、學校管理者,還是政府相關部門,都要不斷探索創新能力培養的方式方法,為社會培養大批創新型外經貿人才,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瑞榮.基于CDIO理念的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對外經貿,2012(9):125-127.
[2]吳建功,萬雅蘭.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的實踐能力結構探究[J].金融經濟:下半月,2013(1):116-118.
[3]胡俊文汪朝陽.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索質的評價指標體系[J].統計與決策,2006,(5):63-64.
[4]惠嘯.地方綜合性高校大學生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下旬刊),2014(11):317-318.
[5]江高翔.論大學生開拓創新精神的培養[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5):54-56.
篇3
【關鍵詞】創新創業;高職院校;調查報告
創新創業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作為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1],因其學歷層次、培養模式、技能水平、心理素養等方面存在自身特點,存在創新創業意識不強,缺乏自信,方向模糊等系列問題[2]。為了解和掌握高職理工科類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效果,把握學生心理,提高創新創業教育針對性,我們開展題為《高職理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調查問卷,總結如下:
一、調查問題及結果
此次以高職理工科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網絡問卷的形式,回收有效答卷200份,其中男生比48.8%,女生比例51.2%,男女人數比例適中;獲得過獎、助學金的同學占85.4%,未獲得獎勵為14.6%,專科大一學生占20.3%,專科大二學生占35.2%,專科大三學生占28.5%,專科已畢業的學生占16.0%,年級分布均勻;共計15個問題,結果如下:1)在“是否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問題中,53.8%的學生經常關注,時時留意,39.1%學生偶爾關注,還有7.1%的學生不關注。2)在“您的創新創業動力主要來源于”問題中,38.3%學生主要來源家庭,31.4%學生表示來源朋友,25.3%學生表示高校教育或專業學習是其來源,5.0%的學生表示來源社會媒體。3)在“你認為創新創業的起點應該傾向于什么?”問題中(多選題),選擇率排名前三分別是興趣愛好73.4%,市場熱點58.2%,專業對口57.2%。4)在“什么情況下,您會選擇自主創業?”問題中,28.0%學生選擇擁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專利,26.7%學生選擇就業情況不理想,29.7%學生選擇有資金的投入,沒有家庭負擔,11.5%學生表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4.1%學生為社會環境帶動和影響。5)在“您認為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什么?”問題中(多選題),選擇率排名前三分別是經驗不足69.5%,資金短缺57.2%,創業方向不明確55.0%。6)在“您選擇哪種方式進行創業?”問題中(多選題),選擇率排名前三分別是加盟連鎖公司60.2%,開網店53.7%,合資注冊開辦公司45.9%。7)在“如果要自主創業,你的目的是”問題中(多選題),選擇率排名前三分別是實現自我價值66.9%,為社會服務56.2%,積累經驗56.2%。8)在“如果您創新創業,那么您希望獲得校方的什么幫助?”問題中(多選題),選擇率排名前三分別是舉辦關于創業的活動,提供模擬實踐平臺60.4%,開展關于創業的講座60.4%,開展針對創業的培訓56.6%。9)在“您所在院系是否舉辦相關創新創業的校園宣傳活動或文化?”問題中90.6%選是,9.4%選否。10)在“您對院系舉辦的相關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是否感興趣?”問題中87.6%選是,12.4%選否。11)在“您所在院系是否開設相關創新創業理論實踐課程?”問題中86.2%選是,13.8%選否。12)在“在你的大學生教育中,你個人的創新創業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問題中52.09%學生選很大提高,35.3%學生選一般提高,12.7%學生覺得沒有提高。13)在“你認為高校應該為大學生提供哪些方面創新創業教育”問題中(多選題),選擇率排名前三分別是創新創業師資建設占55.5%,改革教學方式占55.3%,構建校園活動平臺占53.6%。14)在“你認為高校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主要工作在于什么?”問題中(多選題),選擇率排名前三分別是提高學生素質能力,職業生涯指導占73.1%,樹立成功典型,支持政策宣傳占64.6%,提高創業信息服務,加強學校與創業孵化基地的對接占54.3%。15)在“你認為高校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不足時什么?”問題中(多選題),選擇率排名前三分別是校企對接不夠充分占54.9%,課程知識更新不到位,教學方式和理念落后于社會需要占52.8%,資金支持力度不夠49.3%。
二、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初步了解了高職理科工科類學生對就業創業相關問題的認識。從整體上講,通過國家、社會、學校三體的政策宣傳和體系教育,目前學生對創新創業是持積極的、肯定的和理性的態度。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有創新創業的欲望和動力,但由于知識儲備不足和綜合素養較低,自身定位不準,行動方向不明確,創新創業的視野不夠開闊。2)學生對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法規熟悉程度不夠,不善于利用國家和學校提供的教學資源和孵化扶持政策,說明這些方面的宣傳力度不夠充分[3]。3)相關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師資隊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較多為思政輔導員兼職,相關理論和實踐自身存在不足。應配備諸如心理咨詢師、創業咨詢師等專業的指導人員,增強創新創業指導效果[4]。4)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知識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等更新不及時,落后于社會需要[5]。過于重理論輕實踐,校企對接不夠充分。5)有關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活動不能貼近學生的需求,內容形式較為單一,收效不明顯。
三、對高職理工科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一些建議
1)充分利用理工科類專業先天性的創新優勢,積極動員學生參與相關科研項目,夯實專業基礎,擴充知識面。幫助學生理清創新創業相關概念和思路。通過專題講座、學術報告、案例分析、模擬等途徑協助提升學生認識理解創新創業的水平。2)改變傳統教學上課模式,更新知識內容和教學理念,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師資隊伍人員專業素養,根據實際需要配備相關心理咨詢師、創業咨詢師等。建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和雙導師制(專業導師和企業實踐導師),校內教師與企業師傅融合,教學任務由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合,實踐與理論并舉[6]。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創新創業心理。采取心理健康專題講座,輔導員一對一溝通,成功創新創業者歷程分享,以及創業模擬等形式幫助學生提高心理抗壓能力和承受力[7]。4)鼓勵高職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通過鼓勵高職學生積極準備應賽,認識到差距和不足,以賽代練,以賽促改。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高[2000],2號文.
[2]王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0.
[3]顧亞梅.大學科技園對大學生創業的引領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5(01).
[4]趙峰.關于構建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思考[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1(04).
[5]董青春,董志霞.高校創業課程的特點及教學改革[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2(01).
[6]陳潔瑾.校企合作推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J].中國高校科技,2015(03).
篇4
【摘要】在經濟“新常態”和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國內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升級,
>> 珠三角地區會展企業發展及人才需求現狀分析 珠三角地區高職智能交通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分析 珠三角地區英語口譯人才需求調查報告 珠三角地區高爾夫人才需求現狀和對策研究 珠三角地區建筑工程類人才需求調研 珠三角地區醫療器械營銷專業人才需求調查與分析 談“中阿合作論壇”推動西北地區阿拉伯語人才的需求與培養 探析阿拉伯語的發展趨勢 標準阿拉伯語發展前景探析 試析阿拉伯語語法與發音 珠三角地區 潮汕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發展的比較思考 中國-阿拉伯文化旅游與經貿發展 珠三角地區酒店式公寓的發展現狀與對策 珠三角地區文化與經濟發展 長三角地區物流人才需求特點調查分析 長三角地區應用韓語專業人才需求及崗位能力探析 從阿拉伯語語言特點看阿拉伯語修辭 獨立學院阿拉伯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阿拉伯語語音教學之三語教學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6.04.21
[4]搜狐-財經網. 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將大幅放緩,油價上漲乏力[S]. http:///business/d20170223/127067416_501591.shtml. 2017.02.23.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度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阿拉伯語在珠三角地區的應用”的階段成果(項目編號201512620006)
篇5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技術 人才培養 創業能力 創業教育 課程體系
從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角度來說,創業能力培養和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創業教育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就業能力為目的,尤其注重培養高職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高職教育一直傾向于學生的就業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因此,要改革當前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培養方案和模式,把創業教育課程融入專業教育中來,教會學生創業。把創業的一系列課程引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來,通過開設創業教育系列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積累創業技能,讓學生了解企業知識,體驗創業過程,培養他們創業所需的能力和素質,使其成為既具有計算機應用專業知識,又懂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等創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這樣的畢業生走入社會必將快速融入社會,迅速獲得成功。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構建一個切實可行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一、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
通過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
1.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
具備基本的文化素質和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網絡基礎知識;掌握計算機系統維護和管理、網站建設、辦公應用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2.學生應達到的能力
①專業能力: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網絡應用能力、辦公自動化應用能力、網站編程能力、計算機系統維護能力。
②社會能力:具有與人和睦相處的能力;具有在小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具有交流與協商能力;具有主動、熱情、耐心的服務意識;具有一定的風險分析和解決緊急問題的能力;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③方法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具有能針對不同場合,恰當地使用語言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具有撰寫調查報告、工作計劃、工作總結等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能夠確定符合實際的個人發展方向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安排并有效利用時間完成階段工作任務和學習計劃。
④創新創業能力:在學習和工作中,勤于思考,敢于提問,樂于探索,有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
二、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
以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切入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建立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構建與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具體內容包括:
1.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系列化創新創業課程
可設置五方面內容:職業生涯規劃訓練、企業文化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創業訓練、技能競賽,形成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五方面內容也可稱五個子計劃,每個子計劃包含若干個項目,每個項目由若干具體活動組成,見下圖:
①職業生涯規劃訓練:開設《職業素質與職業品質》《職業核心能力訓練》兩門課程,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②企業文化教育:開設《石油精神與企業文化》教育課程,把“鐵人精神”教育貫穿于課堂教育中。
③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主要是鼓勵學生參與外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各類職業資格、專業技能的培訓和考證活動。
④創業訓練:創業訓練計劃主要是組織開展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活動。
⑤技能競賽:主要是組織參加專業技能競賽、挑戰杯競賽和省內外專業(技能)比賽。
將上述五方面的內容以學分形式納入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中,作為學生的畢業學分。
2.創業能力培養在教學中的實施
在實施過程中,可將職業生涯規劃訓練、企業文化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創業訓練、技能競賽分三個階段、三個主題教育。
第一階段:形象教育,分為個人形象、公共形象、禮儀形象、宿舍形象。從新生入學教育、軍訓開始實施。
第二階段:創業教育,主要是課程設計創新、企業創新教育。
第三階段:創業教育及實踐階段。主要通過創業意識培訓、創業知識講座、創業教育實踐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可集中在第六學期完成。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轉變以往的灌輸式為啟發式,突出案例分析與實踐教學,運用模擬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互動教學法等有效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各種創新創業教育啟發、誘導、挖掘學生的創業潛能,使學生對創業的整個過程有全面地理解。另外,聘請成功自主創業的畢業生現身說法,加強學生的創業理念,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和思維,最終能引導他們創辦一些投資少、見效快、容易操作的項目。
篇6
關鍵詞:市場營銷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高教界普遍提出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創新性人才培養的目標,本世紀初國內諸多高校在教學實踐的探索中也強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強調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教育部2010年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校應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的教學體系。國家教育部2014年工作重點指出,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人才培養轉型,到2020年逐步形成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產教融合、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相對接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二字,各專業應結合地方特色,培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適應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因此具體到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培養具有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的營銷人才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標之一。但是目前國內很多高校市場營銷專業雖然定位于“應用型”和“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但是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等與普通本科相差無幾,沒有體現“應用型”和“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特色,因此研究應用型本科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問題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二應用型本科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應用型本科教育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等技能型應用人才,以“應用型”為主旨構建課程體系與教學體系,以能力培養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人才培養方案。[1]創業教育是培養具有開創性個性的個人,具體表現為具有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具有開拓技術、社交和管理的技能。創新教育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教育。創新與創業密不可分,創新是創業的核心與基礎,創業是創新的重要表現形式。[2]
三應用型本科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分析
1.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與培養方式脫節。目前國內很多本科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已經定位于“應用型”“創新創業型”,但培養方式仍舊定留在研究型高校學歷教育階段,重理論、少實踐,缺乏特色,針對性不強,與地方經濟不能有效接軌,無法滿足差異化、多樣化的人才需求。教學計劃一般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普遍存在理論教學比重偏高,實踐教學比重偏低的現象。人才培養方案中創新創業類課程開設偏少,部分高校只開設了孤立的創業課程,但是與專業其它課程銜接不夠緊密。
2.課堂教學有待改進,創新力度不夠。課堂是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的重要環節,目前大部分高校雖然定位于“應用型”“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但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依然以教師講授為主,片面強調教師的支配性與指導性,學生的參與時間偏少。由于缺少有效的師生互動和學生自主參與的環境,直接導致學生思維的僵化與單一,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和能力的培養。
3.“雙師型”教師隊伍嚴重匱乏。所謂“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指教師兼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為一體的教師。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師一般從高校畢業直接進入高校從事教學工作,缺乏企業工作的經驗,實踐經驗偏少。并且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很少進行企業調研,采集一手案例,而一味地照搬書本知識。由于教師自身實踐經驗匱乏,很難培養高水平的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生。
4.創新創業項目扶持力度不足。應用型本科高校對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支持力度不足,表現為經費扶持、政策鼓勵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夠。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經費一般來自省廳的撥款,學校的經費配套是有限的,并且項目的數量也是有限的,會導致部分創新創業項目中途終止。并且學校對創新創業項目的政策鼓勵也非常匱乏,學校缺少相關的創業園區或基地,學生的創新創業團隊基本孤軍奮戰,沒有相對接的創業平臺和相關的鼓勵措施,使學生的創業熱情遭受打擊。
5.校企合作不夠深入。首先應用型本科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校企合作還處于探索時期,相關機構對校企合作機制缺乏有效的支持,加上學校自身能力有限,企業與學校之間需求不對等,導致雙方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其次雖然部分高校實行了校企合作,但只是簽訂了校企合作合同,具有隨意性和表象化的特征,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也缺乏長期性、穩定性的合作關系。再次企業自身也缺乏校企合作意識,企業作為利益的驅動體,再加上應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師資、科研能力較弱,不能給企業技術與培訓方面提供有力的幫助,導致企業不愿意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
四應用型本科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對策研究
1.確立“應用型”“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方式,優化課程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方案要創新,避免與社會現實脫節,要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要求企業與學校共同研討,切實了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狀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競爭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具體表現為: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比例應上升至35%左右;增加創新創業課程模塊;增加校外實習的時間,可以考慮3+1模式培養(即校外實習的時間為1年,包括綜合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并且畢業設計應該避免單一的畢業論文這一種表現方式,應該增加營銷策劃、促銷方案、調查報告、廣告策劃等多種創新表現形式。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包括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環境課程。創新創業的學科課程注重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素質,如開設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心理學、藝術學、人際交往等相關學科,學科課程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今后從事創新創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創新創業活動課程是圍繞創業信息和創業經驗設計的一種以活動表現的創新創業課程形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動手能力,活動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參觀企業、舉辦創新創業專題講座與報告、訪問消費者、模擬創業以及各種類型的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課程的特色是與社會現實聯系緊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與創業能力。環境課程是在校園創新創業環境的建設上,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宗旨,從學校層面形成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通過網絡、宣傳欄等方式形成創新創業的人文環境,結合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形成創新創業的心理環境。
2.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依托計算機與網絡,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積極開展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多種方式創新課堂教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與知識量。繼續廣泛推行案例式、討論式、情景模擬式教學,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達到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進行模擬仿真、改善實驗教學條件,通過引進市場營銷模擬軟件、信息系統軟件、人力資源模擬軟件、電子商務模擬軟件、財務管理模擬軟件和物流管理模擬軟件,結合市場營銷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特征,積極開展實訓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開展各種類型的比賽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全國市場營銷大賽、市場調查大賽、廣告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通過比賽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3.內培外引,培養理論與實訓兼備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通過內部培養,提高營銷專業教師的實踐應用能力。首先學校應該提供更多的校企合作與產學研合作平臺,讓教師走進企業學習、培訓、交流,通過真實的崗位訓練提高教師的實踐經驗與學術水平,并且學校應該出臺相應的保障措施,如教師的企業掛職可以納入課時量的考核;其次可以把學生拉到實踐基地進行現場教學,如講授品牌策劃、包裝策略等,避免“照本宣科”的乏味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踐性。通過外部引進充實師資隊伍。從企業聘請相關的營銷、創新創業專家進入課堂,通過真實的專家講座,將行業規范與標準引進課堂,并通過真實的創業經驗與營銷經典案例講授,增加課堂的鮮活性,提高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與職業實踐能力。
4.加大創新創業項目的扶持力度。學校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創新創業項目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并且對創新創業的團隊給與一定的獎勵基金;二是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或園區,通過專業的創新創業平臺或場所,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與開展;三是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咨詢服務平臺,給創業團隊提供管理、財務、營銷、法律等方面的服務咨詢;四是為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尋找社會對接平臺,提高項目的市場轉化率與社會貢獻率。[3]
5.開展多層次的校企合作創新模式。首先國家和政府可以通過相關的法律和政策推進校企合作,對承擔校企合作教育的企業單位,根據承擔的學生數量和消耗企業材料的費用,考慮適當的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其次應用型本科高校市場營銷專業自身要提高辦學水平、科研水平和加強學生職業素質教養,改變學生技能欠缺的現象,加強學生職業道德、責任心、價值觀的教育,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風貌。再次加大對校企合作的社會輿論的宣傳,激發企業家的責任心,宣傳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與示范企業單位,營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合作氛圍。最后創建相關的中介機構,保障校企合作的持續運行,如美國設立的“企業關系聯合會”,英國設立的“培訓與企業委員會”,法國設立的“教育企業工作線”,韓國設立的“產學合作科”等,成立由政府、行業、學校、企業各方面參與的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
參考文獻:
[1]蒲明.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構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2(06):42-43.
[2]劉寶存.確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12-15.
篇7
創新創業教育從本質上說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活動,即培養學生如何適應社會生存、自主擇業、自謀職業的方法和途徑。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二者相輔相成,在整體培養目標上具有內在一致性。創新教育使創業教育融入了知識技能的要求,創業教育則使創新教育變得更具體、更實在。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關鍵,創業的實踐模式探索是可靠途徑。
對高職院校來說,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并非讓所有的受教育者畢業后都去創業,它的著眼點在于培養全體受教育者的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他們的開拓能力,使他們具備創業素質,為將來有可能創業做盡可能多的準備。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我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已有十年之多,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據麥可思公司最近的調查報告顯示:2009屆大學生自主創業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1.2%,與2008屆(1.0%)相比略有上升,與2007屆(1.2%)持平;從學校類型來看,2009屆“211”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者所占比例為0.4%、非“211”本科院校為0.8%、高職高專院校為1.6%;從2007屆到2009屆,高職高專自主創業比例高于本科。這些數據表明,自主創業目前并未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時的主要選擇,其中的原因很多,涉及到學校、家庭、社會、國家宏觀政策、經濟形勢等多個層面。其中屬于學校自身的問題主要有如下方面。
1.思想認識不到位,創新創業意識淡薄
一些教師認為:高職院校的培養模式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應當注重學生專業崗位技能的培養,以達到與企業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的目的,因此很少重視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而高職學生自身則認為創新創業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事,自己沒有那個天賦,只要畢業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滿足了。
2.開設的課程很少,開展的活動面窄
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開設的涉及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課程都非常少,主要就是職業規劃、就業指導等課程;開展的創新創業活動也僅有極少數學生參加,大部分學生為旁觀者。
3.師資缺乏
由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實踐性很強,講課的難度大,對師資要求較高。而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的教學基本上是由院(系)就業辦、學生工作部門及團系統相關人員來擔任,這些教師幾乎都沒有創新及創業的經歷,只能紙上談兵,因而很難引導學生開展發現式學習,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顯得力不從心。
4.創新創業實踐環節薄弱
一些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環節的硬件設施較差,學校更愿意做短期內能夠收到成效的功利性探索,而不愿意對創新創業教育有過多的投入,使得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實踐環節尤其薄弱,嚴重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5.校園缺乏創業氛圍
多數高職院校還沒有形成一個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學校內部的文化氛圍、培養目標、激勵導向等都未能向創新創業素質培養傾斜,校內環境中感受不到積極向上、不畏困難、勇于探索的創新創業氣氛。
二、創新創業教育途徑探索
1.培養高職生創新精神和創業理念
(1)轉變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思想認識。對大多數高職生來說,由于高考的失利,在他們心中或多或少充塞了各種難以名狀的失落和自卑。他們往往認為創新創業對他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教師應針對學生的這些心理弱點,循循善誘,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克服害怕失敗的膽怯心理,克服長期依賴家長、依賴老師的惰性,克服眼高手低、怕苦畏難的毛病。著力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培養他們的獨立生存意識,鍛煉他們的勇猛頑強的意志,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獨立人格。
轉變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思想認識。創新創業雖是一種復雜的、高級的心智活動,但決不是神秘莫測、高不可攀、僅屬少數天才人物的“專利”。創新能力是人類普遍具有的素質,除極少數智力障礙者外,絕大多數人都具有創新的稟賦,都可以通過學習、訓練得到開發、強化和提高。許多事業成功者的智商并非很高,愛迪生、達爾文在青少年時代均遠非天才,比爾•蓋茨也沒有高學歷,但他們的創新能力卻舉世公認。
幫助學生建立創新創業信心的同時也要告誡他們:創業就意味著不斷嘗試、摸索甚至失敗,對于創業者而言,沒有一套創業寶典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在創業過程中,更是充滿了曲折和坎坷,要有堅持不懈、頑強努力的心理品質。
(2)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式。教師應通過啟發、疏導訓練,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勢的束傅,摒棄和根除傳統教育中接受現成事物的接受意識、習慣心理和迷信心理,培養創造性思維方式。激勵學生自由發散思維,鼓勵學生生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學會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學會搜集來自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信息,進行處理、科學分析,從中發現、識別并把握商機;學會捕捉自己的直覺和靈感,養成把瞬間創意、閃念記錄下來的習慣。通過創造性思維習慣的逐步養成,從而使得學生拓寬視野、強化儲備、優化能力,為將來更好地發揮自身才能做好準備。
2.融創新創業教育于專業教育之中
高職生在校學習僅有不到兩年半的時間,留給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時間是相當有限的。因此要使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產生實效,只有將其滲透于學生花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專業教育中,使二者相互融通。如在工程設計類課程中融入創新設計的內容,工藝類課程融入生產管理、經營的理念,實訓類課程引入具體項目,畢業設計到企業去找課題等。事實上,創新創業教育不能脫離知識教育和專業教育而獨立地進行,因為人的創造性必須通過現代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所內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潛移默化地生成。大量創業成功的實例表明,創業活動通常是做熟不做生,創業活動中的所創之業與所學專業通常是緊密相連的,創業教育是建立在融合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基礎之上的。沒有專業教育這個基礎,創新創業教育只能是無本之木。
3.培養創業創新教育師資隊伍
創新創業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師資隊伍。它所需的教師應是: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創業實踐的創業者兼學者。這樣的教師在高職院校非常缺乏。
加強師資建設,途徑之一是“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是定期讓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與企業人員合作研究、開發創新項目,再將項目成果運用于教學,進一步充實教學內容。通過走出去,增進專業教師知識,拓寬視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請進來”就是聘請企業、工商、稅務等各界專家作為課程的兼職教師和創業導師,他們不僅經常與學生做面對面交流,把最前沿的成果、最新的信息、最成功的經驗傳授給學生,而且還可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和實地調研的機會,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這樣做既彌補了創新創業教育教師數量的不足,也實現了創業教師個性、能力、學識和經驗的互補,優化了師資結構。
途徑之二是制定長期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培訓計劃,分批遴選優秀的輔導員、就業指導教師和相關人員外出參加創新創業培訓進修,鼓勵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法研究和探討,編寫適合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教材。
4.推進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
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實踐是關鍵。創新創業的實際問題和實際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現和檢驗。
(1)開展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與專業實踐教學有效銜接,鼓勵學生發揮專業優勢,利用專業進行創業創新。采用第二課堂形式,面向廣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計劃競賽、創意策劃比賽、專業技能大賽、模擬實戰、創新論壇、創業講座等活動。組織學生參與省級以上創新創業大賽,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和實戰體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同時對競賽中涌現出來的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進行孵化,切實扶持一些學生實現自主創業。在上述的活動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學校要在大學生自主創業中建立教師參與機制,支持師生組建有創新潛能的學術團隊,以科研促進教學,為學生創業增加項目來源。
(2)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立校內創新創業實踐中心。學校一方面要增加創新創業教育實訓環節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有實驗、實訓設備和資源優勢,辟出專門場地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心、專業創新創業工作室,為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常年對學生開放服務,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加強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讓企業主動為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供實踐崗位、實地研發場所、實踐指導教師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學生上崗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企業的新品研發、生產運營、品質管理、產品的銷售與服務等活動中去,從而達到培養和鍛煉學生創新創業技能的目的。
5.營造學校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氛圍,大力開展勤工助學、幫困助殘、社會調查、社區援助、志愿者服務、文化藝術節、創新活動月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組織活動能力、創意策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立自強能力。大力宣傳往屆生中成功的創業典型,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創新創業是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
在校園里設立創業園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條件申請開辦校內公司,經校方審批獲準后可開展經營活動,讓校園成為體驗創新創業的訓練場。院系可組合創業經驗豐富的教師、企業技術研發人員、管理人員等成立創業專家指導委員會,為學生創業提供咨詢、建議及各種相關服務。
三、結論
篇8
關鍵詞 雙創時代 大學生就業 創業 促進機制
所謂“雙創”,指的是“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這一理念最早是總理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提出的。在新時期,創新創業教育成為了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提高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現階段高校體制改革的重點。本文以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情況入手,對創業促進機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了分析。
1 當前吉林省大學生創業形式概述
1.1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是當前吉林省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形式,這種形式與學生在校學習經歷和經驗積累有關。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了先進的管理知識、市場經濟知識等等。另外,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大學生自主創業越來越強,其學習經歷和社會實踐經驗就可以作為基礎,通過這種自主創辦公司的形式(也可以是同學合伙創辦公司),可以有效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減輕就業壓力。
1.2加盟連鎖機構
還有部分學生進入社會后,會更加傾向于商業經營,并且以加盟連鎖店的形式來解決就業問題。他們從中可以學習到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大大降低創業之初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一些較為知名的連鎖機構,自身都具有較為完善的長遠發展規劃、目標以及策略,這對于大學生來說是重要的借鑒資源,可以在充分參考利用這些資源的同時,逐漸創辦屬于自己的公司,而且也可以在強化經營管理的作用下提升經營效益。①
1.3電子商務創業
現階段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大學生就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學生的就業渠道有了進一步的拓寬。隨之興起的電子商務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并且也衍生了一系列新的就業形式。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在這方面會更得心應手,尤其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他們可以借助網絡平臺來銷售商品,通過網絡這種快捷化平臺來把產品信息及時展現在客戶面前,這種創業形式具有實時性和共享性的特點。
2 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構建的理論闡述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人類的需求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劃分為了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價值實現需求。從這一理論的構成依據來看,它包含有三個基本假設。
首先,人類要生存下去,自身的需求就會影響到行為舉止,而只有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才可以對行為產生影響和作用,已經滿足了的需求則不能作為激勵性工具。因此,人類的需求就會呈現出明顯的層次性特征,層層相扣,每一層的需求標準會不斷提高。
其次,把人的需求按照重要性和層次性排列為一定的順序,這種排列原則是以人的基本生存需求為基礎,之后在各種生存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再向上一層次的需求發展。需求越向上,標準就會越高,這也是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相一致的。
第三,只有當人們的某一級需求得到最低限度的滿足之后才會向更高層次發展,整個需求滿足過程是環環相扣、密切相連的。如此反復下去就會成為人們奮斗的動力。按照馬斯洛的需求觀點來看,人的需求有一定的層次性,越高層次的需求就會越難滿足,人們的行為產生是由需求刺激決定的。
那么在當前“雙創”背景下,高校就要僅僅圍繞教師和學生這兩大主體來展開創新創業激勵機制的構建工作,并根據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制定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激勵機制。
3 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構建存在的問題
3.1創新創業意識淡薄,對創新創業認識不全面
從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來看,大部分學生的就業觀念還較為保守,只追求所謂安穩的工作,沒有看到創新創業的優勢所在,對自主創業還存在著一定的畏懼心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不全面,往往會認為自身實力還遠遠達不到創業的標準,認為這是極個別優秀學生才可以勝任的活動,這就是思想觀念落后的體現,沒有對創新創業進行全面考慮。除此之外,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對待創新創業的態度時常發生變化,猶豫不決,最后不得不放棄自主創業的念頭。
3.2創業活動的技術含量較低,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率低
吉林省最新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在現階段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活動大都集中在家教、電商以及零售等行業中。不難發現,這些行業所具有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技術含量較低,而對于那些技術含量較高的網絡創業、軟件等高新科技行業的選擇就占比非常少,這也說明了科技創新性的嚴重缺乏。此外,很多高校在學生就業實踐活動中缺少激勵機制,很多學生的參與性很低,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上升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綜合素質的認識層面,也就導致了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率的低下,難以對地區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產生深遠的、積極的影響。
3.3創業教育管理工作責任模糊,未形成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根據調查顯示,當前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主要是由學生管理部門、團委或者是思想政治研究部門來共同負責完成的,還沒有形成一個專門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管理研究的部門,并且很多高校在教務部門中對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參與程度明顯不足,還停留在表面,而且這些部門的領導層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知識也了解甚少。這種混亂無序的管理形式就必然會影響到創業教育教學和專業教學之間的有效銜接,同時也會對學校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產生負面影響。另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經濟發展結合不緊密,而現有的理論體系不夠完善,其結構也過混亂零散,沒有和現有教學體系相聯合而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
4 “雙創”背景下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的完善對策
4.1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制,建立高素質創業伍
對于高校人才機制管理而言,其需要面向全體畢業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融合學校的專業教育,并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化特點,實行因材施教的指導原則,之后再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立之后再將其貫穿在整個高校的人才培養中。②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學生的自主創新創業思想和理念進行強化。其次,還需要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一方面要開設時下熱門課程,如管理學、經濟學等課程,這樣可以為學生后期進入社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最后,學校管理者還要選擇各方面條件優秀的教師組成一支創新創業師資隊伍,隊伍建立之后也可以聘請實業家進行現場講座,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加強學校、企業以及社會的交流溝通,積極帶動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創業教育教師的教學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4.2重視宣傳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自主創業氛圍
高校在履行自身的教學職能的同時,也要積極履行服務創業和支持創業的責任,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創業,在學校多媒體設備的支持下加大自主創業宣傳教育力度,教師也要在這方面多給予學生鼓勵和引導支持,對于國家的各項優惠政策和補貼要及時宣傳到位,第一時間讓學生明白政策上的重心所在。在學校的宣傳帶動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創業氛圍和環境,有助于學生創新創業的順利實現。
4.3成立專門的創業基金部門,強化監督監管機制
大學生的自主創業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學生剛進入社會,手中并沒有很多可以支持創業的資金,而在國家政策扶持下,高校可以專門組建大學生創業基金部門,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全方位保障。構建以大學生信用考評體系、創業績效評價激勵機制以及創新項目評價體系等等為核心的監督監管機制,保證高校的各個方面資金支出有據可查,從而有助于學生自主創業活動的順利開展。另外,在專門的創業基金部門成立之后,還需要完善監督監管機制,通過實時化的監督來保證創業基金的合理運用。③在對創業績效評價激勵機制的構建過程中,還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問題:在學生層面可以通過對創新創業學分的設置來將其歸納到專業教育學分組成部分中,同時還要構建具有包容性的科學創新績效評價體系,實行獎懲相結合的形式,對優秀的創業學生予以鼓勵,對于需要改進的學生多予以贊美和肯定,使其保持自信。
4.4政策上的完善和扶持
一方面,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吉林省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同時出臺一系列措施來鼓勵學生敢于創業、善于創業。盡可能地降低或者是減免稅額,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政府可以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盡可能地選擇大學生創業所生產的產品,并且在各種活動中做好產品宣傳工作,使大學生可以盡快進入創業的穩定期和上升期。
5 總結
現階段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帶動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有了更為豐富的渠道,不同的創業形式具有不同的特點。針對當前高校在創業激勵機制建立方面存在的問題,需要教學管理者在把握自身實際狀況的基礎上,采取相應措施以提高激勵機制的運行效率。
注釋
① 鄭丹.“雙創”背景下高校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6(17):61-62.
篇9
關鍵詞:電子商務;多維開放式;人才培養
1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存在的困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中提出,電子商務人才問題主要體現為:行業的快速發展與人才供應不足之間的矛盾;電商企業利潤的降低與人力成本的上升之間的矛盾;企業對電商人才素質的要求與傳統教育模式之間的矛盾。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的綜合叉學科,專業領域涉及信息技術、經濟、金融、市場營銷和管理等諸多知識,其人才需求本身也是多樣化、復合型的,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偏向性地重視培養電商專業的課本知識灌輸,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訓和拓展較少,存在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新創業指導等諸多問題,已不適應現代信息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對電子商務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進行系統性的、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2多維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與內涵
多維開放式課程教學設計包括突破傳統校內課堂限制,創建開放性教學空間,還包括理論的開放式收集、教學內容的開放性選擇、教學材料的開放式組織、理論教學的開放式實施、教學過程的研究性運用和實踐教學的開放式開展等。實施多維開放式教學,從課程教學組織的結構化、封閉式課堂教學逐步向半開放混合式課程、完全開放的社會化課程教學轉變,充分發揮了電子商務的專業優勢,有助于實現教學時空、師生關系進一步多元化,能夠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直覺、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更能滿足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提高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是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提高的最佳途徑,更能體現相應學科和相應課程的特點,推進學生創新創業,拓寬學生就業途徑。
3多維開放式人才培養機制設計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實現新形勢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途徑,本文通過建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應用創新、科學研究”四大教學模塊滲透融合的多維并重的教學體系,構建了“多層次、多領域、模塊化”的開放式創新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
3.1理論教學維度
3.1.1知識體系模塊化
根據社會經濟不同領域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設置人才培養多元化目標,考慮到電子商務專業多領域交叉、知識密集的特點,將電子商務培養方向細分為“電子商務經濟管理”、“電商技術與開發”、“網絡商務營銷”、“網絡美工與多媒體制作”等專業方向。根據學生的年級層次和專業課程進度,在課程體系中增加“創業基礎”、“網上創業”等創新創業知識模塊和知識單元,并結合專業培養方向重構知識體系,突破傳統課程體系中各課程、授課老師、教學班之間的界限。
3.1.2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在高校本科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對技術經濟、管理等主干課程進行合理搭配,并結合各專業課程的教材內容和專業特點,在教學內容中適時安排、滲透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推進學分制改革,將創新創業、各類競賽、實踐項目、科研活動等成果進行分級量化,納入學分評價體系,促進電子商務人才綜合素質的提升。
3.1.3教學方法多樣化
探索專題教學、案例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慕課(MOOC)、翻轉課堂等多樣化教學種形式和手段。加強課程考核體系改革,綜合考核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知識要求包括理論與實踐能夠緊密結合,能夠及時銜接新知識新技術;能力要求包含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管理實踐、創新與創業、溝通協調、人機交互等方面的能力;素質要求包含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網絡素質、身心素質等。
3.1.4開方式教學模式
推動專業課程間的共享和互聯,嘗試對知識體系中有時間關聯或技術關聯的課程實施開放式教學,構建創新創業驅動的開放式課程群。打破課程之間的界限,鼓勵教師協同教學,共同制定授課計劃、實驗指導和考核體系,學生可以跨專業班級建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課堂作業和課程設計,相關課程可以共享教學、實驗資源,互認學分。
3.2實踐教學維度
3.2.1動態調整教學目標和內容
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建立電子商務畢業生創業、就業信息庫,跟蹤記錄畢業生創業、就業的現狀,及時掌握企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根據行業和市場需求來動態調整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和相關內容。鼓勵更多學生積極參與調查實踐,了解社會及企業現狀與發展,提高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認知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系統性地開設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系列實踐課程,強化模擬性創新創業的具體實踐和分類指導,將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的時間計入相關教學實踐學分,并與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有機結合起來。
3.2.2“賽-教”結合,以“創”促學
依托校內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參加“挑戰杯”、“大創”、“互聯網+”等比賽,對前期研究與探索予以立項支持。定期舉行“雙創型”專業技能大賽,并由專業老師進行指導,構建“賽-教”結合的教學機制。組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組織各類人文類競賽、文體類和社會實踐類活動,鼓勵學生掌握扎實的職業技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引導創新創業思維。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將學生參與的創新創業實踐和競賽活動轉化為實踐課程學分,激發學生的參賽熱情。
3.2.3推進電子商務“雙創型”特色實驗室建設
引進電子商務案例分析平臺、百度搜索營銷模擬實驗室、電子商務綜合實訓、實驗沙盤、網絡行為分析等系列實驗平臺,強化模擬性創新創業的具體實踐和分類指導。推動電子商務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并以課程群體系為基礎,組織跨課程、跨專業的綜合模擬實驗教學項目,形成規范性的實驗指導書和實驗規程,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扎實專業知識、熟練專業技能,具備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能主動適應電子商務行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3.2.4開展深度校企合作
與企業共建模擬創新創業平臺,從傳統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合作進一步提升到頂崗實習、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讓學生更深入地參與企業的具體管理和動作環節,并根據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制定校企協同育人計劃。聘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擔任校外導師,指導學生體驗企業的項目管理和企業文化,并對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提出建議。
3.3應用創新維度
3.3.1籌建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孵化室
在本校“創新創業特色專業建設”課題的支持下,籌建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孵化室。孵化室提供網站開發與管理、網絡營銷、網絡用戶行為分析、網站美工、多媒體作品設計與制作等方面的軟硬件平臺和設備,從學生組建的創新創業團隊項目中選拔出一批有創新性和實踐意義的項目,分配指導老師,入駐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孵化室進行針對性指導,進一步推動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并將優秀作品推薦到區級、國家級競賽中,推動學生的創新意識向創業實踐轉化。
3.3.2實施“項目牽引、團隊協作、企業化管理”的培養模式
鼓勵和指導學生開展創業探索,或在導師指導下承接企業咨詢、企業網站建設、企業網絡推廣、網絡廣告制作、網絡市場調研、企業電子商務策劃與實施等實踐課題,例如,結合廣西本地方特色,扶助本地小型企業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等,從而提高學生們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切實做到“高校服務地方”。
3.3.3倡導學生參加專業技能的培訓和考證活動
探索與“淘寶大學”、“百度營銷大學”、“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大學”等第三方電子倡導學生參加外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各類職業資格、專業技能的培訓和考證活動。探索與“淘寶大學”、“百度營銷大學”、“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大學”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的模式,通過假期短訓、在線培訓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現代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模式的認知,增強學生對電子商務平臺及工具的操作和管理能力,拓展就業渠道,啟發創新創業思維。
3.4科學研究維度
3.4.1提升科研能力
鼓勵教師以科研課題為依托,指導本科生參與科學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實施專業導師制度,將“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與學生“雙創”團隊建設相結合,以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自主創業、學科競賽等項目為牽引,形成跨年級、跨專業班級的項目梯隊,導師從職業規劃、選課指導、考研指導、競賽指導、學年論文、實習實踐、畢業論文等多方面為學生提出針對性建議,并組織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參與相關科研活動,撰寫科研論文。
3.4.2獎勵科研創新
建立電子商務專業本科生科研獎勵制度,獎勵科研創新,對本科生發表科研論文、申請發明專利、申報軟件著作權等創新性研究活動,給予經費支持和相應獎勵。在科研創新能力教學方面,組織教師開展研究型教學、創新型實驗和開放實驗等活動,拓展學生創新性學習和探索的深度。
4結語
本文基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應用創新、科學研究”四個維度提出“多層次、多領域、模塊化”的開放式創新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未來將以桂林理工大學電子商務本科專業為研究對象,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試行,擬設置實驗班和參照班,跟蹤項目的實施情況,收集學生和人才市場的反饋信息,根據實踐的具體情況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整和優化。
參考文獻
[1]賈揚蕾,魯美娟.適應開放環境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中國商論,2014,(10):191-192.
[2]黃麗娟,謝國杰,鄒春芳等.基于“五力”協同創新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評價模型及實例分析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4):125-130.
篇10
對于大學教學,教師一般會圍繞著關鍵概念而展開,像一個網絡結構。這些知識網絡結構是由事實、概念以及有關的價值和意向構成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給學生營造一種充滿創新的學習條件和環境。學生可以從知識結構網絡的任何部分進入或開始。教師既可以要求學生從解決一個實際問題開始教學,也可以從給一個規則入手。要知道創新人才的培養始于問題、基于實踐,教師要盡一切可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發揮這種創新性思維的實踐。到底如何創設環境,激起學生強烈的創新意向,讓學生養成一種創新的習慣呢?筆者就此談談多年的大學物流學教學體會。
二、課前準備
(一)制作一些教學視頻
教學視頻要做到短小精悍,有些可以讓學生上百度或其他網絡事先觀看,這些教學視頻短的只有幾分鐘的時間,長的視頻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每一個視頻都要針對下一次上課的特定問題,要有較強的針對性;或是知識要點和框架,或是引人入勝的發問等。提起制作視頻,很多教師感覺有點難,其實只要能費點心也是很容易的。一是可以在網上找,百度、優酷、愛課程等網站擁有豐富的視頻資源。二是自己制作。現在各大高校都有良好錄播教室,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心得查漏補缺做好錄制。
(二)提前理出課堂引導思路
提前布置學生閱讀普適性的書本知識,查閱相關資料,教師需要持續系統地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特別是一些“熱身”性質的問題。要知道,學生的思考往往始于這些準備過程。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查閱資料,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反饋,解決教師之前提出的相關問題,將不懂的知識甄別出來。這個課前環節是進行創新思維教學的關鍵。正是從這個環節開始,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開始和新的概念知識發生作用。這樣基本完成“知識信息傳遞”的過程,而此時有些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就此點燃。
三、課中設計
現代物流包括運輸、倉儲、配送和信息處理等諸多功能要素,物流范疇已從流通領域延伸到生產領域、工程管理和設備維護等諸多方面。物流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物流管理學科本身就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課堂上的交流主要是靈活地進行教師與學生的交互、學生與學生的交互。起初,教師收集學生不懂的問題,與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解決這些問題,并鼓勵小組之間通過競賽等方式積極參與。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已經獲得的知識都是“前概念”,而師生之間討論所產生的內容則為“正確概念”。這種正確概念因為有他人的幫助,記憶痕跡一般比較深刻,所以抑制前概念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其實,課堂是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媒體等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具有教學功能的統一體。例如,教師在講授物流學中“配送和配送中心”一章時,事先就可以提示學生觀看視頻“冷鮮禽的最后一公里”;閱讀教材,了解一家有名的配送企業的運營情況,要求能講述其主要的經營業務,優勢和劣勢表現在哪里?很顯然,本節課的講課重點是配送的概念,對此在介紹概念之后,采用比較的方法重點與之前學過的運輸概念進行比較;然后讓學生講述配送的功能和分類,這些知識一般學生都能較好地闡述。此階段完成之后,一般的學生已經對相關內容進行了至少第二次內化,形成自己的“正確概念”。其實,物流管理學科本身所涉及的課程教學本身就很引人入勝,容易激起學生創新創業思想的火花。教師需要下一些課前功夫,注重在課堂中引導教學的每一個細節。
四、課后要求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一個概念的內化,僅通過一兩次內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經過多次內化、多個情景的應用才能達到熟練掌握,即“正確概念”和前概念之間需要通過不斷反復的碰撞,完成知識內化并最終被學生掌握。為此,課后學習的引導和組織工作就更具藝術性。在此,筆者列舉一般院校容易做到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一)大力倡導學生參與新型開放式教學方式
在課后,鼓勵學生利用校園網參加,如MOOC、移動學習和微課等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學習、鞏固在課堂上獲取的知識,在參與中不斷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在課后利用網絡教學方法中注重運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獲取知識。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欄目,學生課余學習之后還可和教師進行交流,教師可就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統一作答,個別問題單獨作答。師生進行有效互動,這將成為培養大學生社會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
(二)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與物流相關的競賽
這些競賽最能鍛煉學生的意志、耐力和創新思維。例如,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全國物流設計大賽。大賽能將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引入競賽當中,這有力地推進物流教學與企業實踐緊密結合,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促進教師進行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比賽涉及信息系統開發、軟硬件開發和企業管理等諸多方面。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會和實踐為學生參賽事先設計一些項目主題。競賽讓學生從確定選題,收集和整理資料,到撰寫研究報告、項目答辯等方面都得到了系統了訓練,學校實驗室、機房等教育教學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促進了教師教學與教研的有機結合。這種國家級的物流設計大賽能夠極大地豐富學生們的人生經歷,激發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創新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們的形象氣質,為學生以后的人生道路積累寶貴的經驗財富。
(三)安排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利用暑假安排學生進行物流企業調查或物流市場調查。調查在每年上學期期末,由教師安排,分班進行,一般一個地方一個組,一個組一般不超過10人,教師先做好示范調查表交給學生參考。筆者主要設計兩張表:《農村物流市場情況調查表》、《物流企業情況調查表》,學生可以依據具體情況以這些表進行修訂,調查完成之后,小組完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要求介紹調查對象的具體情況,要求找出它們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依此提出一些解決方案和對策,最后要把調查的所思所感體現在調查報告之中。教師根據每組調查情況和調查報告給予相應的分數等級,這個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在我校作為必修課計1個學分。如今年暑假我們就安排了《第三方物流企業尷尬調查》的暑假實踐活動,每個班分成4組,每個組大約7-10人。根據物流教研室多年的實踐來看,效果比較明顯的,雖然有少部分“南郭先生”,但大部分學生借這個實踐活動鍛煉了自己、提高了自己。有的學生為調查的企業出謀劃策,還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有的學生就此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單位等。
(四)參與教師科研項目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