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考察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7 22:56: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產業發展考察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全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及成效
近年來,全市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省上的方針政策,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市委、市政府“主攻三大目標,建設四大基地,推進六大新跨越”的總體思路,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立足于實現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以建設文化名市為統攬,有力促進了我市文化事業健康、協調、穩步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文化產業是在文化事業發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新型產業、朝陽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市文化事業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市委宣傳部的協調指導下發展較快,主要以基礎設施建設、文藝創作和演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人才隊伍建設和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為重點。一是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全市文化基礎設施投資3.75億元,其中:縣、鄉文化館(站)建設1.3億元。新建、改擴建文化“三館”等設施29個,建成鄉鎮文化站99個,村級文化室1220個。二是文藝創作精品疊出。近年來,先后創作大型劇本14個,小戲小品42個,歌曲69首,舞蹈47個,書籍30多本,受到觀眾好評。三是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活躍。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先后舉辦各類大型演唱會、燈展及大型節會48次,展演196場次。
鄉村集會、體育比賽、春節社火、春官賽詩會等活動,全面展示了我市農村文化藝術,為促進農村文化工作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奠定了基礎。四是創建達標工作進展順利,先后創建全國文化模范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各一個,全省文化先進縣區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個,省級示范性文化站、達標文化站、示范書庫31個,市級文化先進鄉(鎮)、達標文化站、民間藝術之鄉、達標村文化室212個,基本建成了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五是重視人才,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逐步壯大文化隊伍。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全市文化事業從業人員增至937人。六是深入挖掘保護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市上成立了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機構和專家委員會,建立了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項目名錄。爭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7個(華亭縣曲子戲、靈臺縣燈盞頭戲、靈臺縣*針灸術、*春官歌演唱、莊浪縣高抬、莊浪縣馬尾荷包、*剪紙),其中華亭縣曲子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確定市級重點保護項目45個。總之,通過視察我們認為,全市文化事業在基礎薄弱,資金、人才缺乏的情況下,市文化出版局開拓創新、想方設法,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文化事業的發展為文化產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全市上下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年底,全市文化經營單位發展到1356家,其中:國營和集體、個體演藝單位30多家,音像業經營單位193家,娛樂業經營單位619家,藝術培訓單位39家,網絡經營單位93家,印刷(復印)經營單位140家,藝術品經營單位93家。實現總產值12285萬元,占全市GDP的1.17%,年上繳稅金735萬元。文化產業從業人員7780余人。總的來說,全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成效顯著,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市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市委、市政府對文化產業高度重視,切實做到“思想到位、領導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特別是2004年省政府《關于加強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甘政發〔2004〕65號)下發后,市上召開會議,研究討論了貫徹落實意見,提出了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并制定下發了《*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使全市文化產業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突出地域特點,文化支柱產業初步形成。通過挖掘*山、王母宮、紫荊山、龍泉寺、云崖寺、蓮花臺等景區文化內涵,提升了旅游景區的文化品位。截至10月底,我市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136.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1億元,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7.77%、90.72%。網絡經營單位發展到91家,年產值達1862萬元。出版發行事業快速發展,全市已有出版印刷機構426家,從業人員2900多人,年產值達9194萬元。全市書畫、文藝演出、藝術培訓業及各類歌舞廳、KTV量販、音樂茶座等娛樂場所年收入達2000多萬元。78名民間作者制作的840多件彩燈、木雕、面塑、剪紙等工藝品在2004年首屆甘肅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節展出后深受好評。
3、打造文化品牌,極力發展特色文化。我市把打造地域特色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舉辦*文化旅游節、成立*武術學院、開發*山主題文化產品、舉辦中醫針灸(國際)學術交流大會及*文化節、建設*陵園、西王母祭祀活動、開發西王母剪紙系列文化產品,維修靜寧界石鋪紀念館和*縣吳煥先樓,舉辦勝利紀念大會等一系列慶祝活動,逐步打造和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文化、西王母文化、成紀文化。我市紙織畫、烙畫、剪紙、掛毯、木雕、高抬、皮影等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極富鮮明地方民俗風格的藝術瑰寶,已經成為我市獨具特色的文化。
4、文化產業投入逐年加大,經濟效益明顯增強。十五以來,全市共完成文化建設資金3.76億元。其中:廣播電視局在“村村通”等重點項目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圓滿完成了廣播電視節目光纜傳輸。*日報社累計投資130萬元,完成了《*日報》彩印工作。投資1??3億元先后實施了靜寧成紀文化城后續工程建設,寶塔博物園環境改造及人民會堂維修改造工程,*市博物館館藏文物保存環境標準化建設試點等重大項目。新建“三館”及其他文化設施16個,改擴建“三館”13個,使多數縣(區)“三館”建設基本達到了標準要求。旅游業投資2.36億元,完成景區建設、景點維修工程15項,新修景區道路120多公里,開發旅游新線路5條,進一步提高了我市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全市旅游綜合收入和接待人數躍居全省第二位。
總之,全市文化產業的初步形成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的結果,也是市委宣傳部協調指導的結果,更是市文化出版局、廣電局、旅游局、*日報社和市文聯辛勤工作的結果。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處于起步、培育的初級階段,在重視程度、管理體制、資金投入和主導產業方面都無法與其它產業相提并論,主要反映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認識上存在差距,文化產業缺乏整體規劃。由于重視程度和認識上的問題,很難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上有大的突破。此外,由于缺乏統籌規劃,致使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不明確,重點不突出。
二是文化體制改革相對滯后,產業管理機制不完善。文化體制改革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導致文化經營單位、個人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在管理方面存在部門分割、條塊分割、上下分割的現象,使文化資源難以整合、優化。又缺乏扶持民營資本進入文化市場的優惠政策,致使非公經濟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存在一定障礙,嚴重影響了文化生產力的發展。
三是投資主體單一,產業投入嚴重不足。目前,市、縣、鄉文化建設投資基本上靠政府,但財政用于扶持文化建設的資金相對較少,用于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更是微乎其微。加之受體制影響,民營文化企業尚處于觀望階段,投入少、規模小,難以形成強勢。市場對人才、資金、信息、項目等文化資源配置功能較弱,文化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四是產業結構不合理,主導產業不明顯。文化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合作,依然是各自為政,孤立發展。使得文化產業不成體系,不能形成完整的文化產業鏈,不能形成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還沒有建立起占領市場、優勢明顯、特色突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三、主要對策和建議
1、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完善文化產業政策。當前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思想觀念問題。我們過去往往習慣于把文化單純地作為宣傳工具,重視其意識形態屬性,而忽視其經濟屬性和產品屬性。隨著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雙重屬性日益顯現出來。必須堅持用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統領文化產業發展,從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深刻認識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感。明確認識抓文化產業就是抓經濟建設的思想,不斷統一思想,提高發展文化產業的自覺性,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積極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省文化體制改革方案和全省“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建議制定出臺支持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從財政、稅務、信貸、土地等各個方面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用政策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
2、打響四大文化品牌,提升*知名度。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不斷推進,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要通過邀請文化界知名人士、專家、學者、教授,召開*、西王母、*、古成紀四大品牌文化研討會,進一步提高四大文化品牌知名度,提升*城市品位。在大力打造*、西王母、*和古成紀文化內涵的同時,進一步挖掘、宣傳公劉文化、秦皇祭祖等文化內涵。
*文化憑借“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稱譽,依托距今4600多年的軒轅黃帝三臨*,問道廣成子的歷史文化積淀,樹立*山道源圣地品牌,抓緊*古鎮?問道驛站等項目建設,既展示*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帶動以*山為龍頭的旅游產業開發步伐。
西王母文化在國內及海外的傳播日益廣泛,西王母文化既是我市寶貴的文化旅游資源,也是拉動我市經濟快速發展重要因素,尤其是西王母文化對祖國統一,實現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橋梁作用日益凸顯,對于祖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實現兩岸早日和平統一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抓緊建設王母宮石窟、瑤池等重點項目的同時,加大西王母文化的宣傳力度,在投資上能給予重點扶持,結合大云寺博物館的開發建設,使西王母景區早日建成,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繁榮發展的一大亮點。
*文化要加大力度開發保護和研究,充分利用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先進文化。主抓*中醫醫院、*制藥公司及*故里旅游等重點項目,盡快申請國家文物局將*相關遺址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針灸術”列入國家以至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建立*紀念館,進一步擴大世界歷史文化名人*的國際影響力。
3、做強五大文化產業,為發展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我市旅游業的發展要以生態為基礎,文化為靈魂,使演藝業、文化特色產品進入旅游業,用文化精品包裝旅游業,提高旅游業的層次。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努力提升旅游產業的文化品位。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四大文化品牌的基礎上,每年在“五?一”、“十?一”黃金周開展兩次旅游文化活動節,并鼓勵全市干部職工、農民群眾和各界人士積極參與文化旅游節的活動,憑身份證可在市內各旅游景區(景點)購買半價門票。
二是積極支持現代傳媒業發展。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傳媒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和巨大的消費群體,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積極支持、發展影視業、網絡業和創意設計及廣告產業,全方位提高信息傳遞速度,使之更好地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服務、促進社會化、加強社會聯系。三是大力發展彩印業、報刊業。我市的印刷業相對比較落后,特別是彩印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由于受資金、設備、技術等因素的制約發展緩慢,通過鼓勵、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彩印市場,依靠先進的設備和科學管理,積極扶持、發展彩印龍頭企業,解決市場需求。四是大力培育書畫市場。培育書畫市場不僅是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一項“樹人”需求。要進一步加強交流,聘請名家以書會友、開展學術交流、開辦學術講座,創造文化氛圍,提高本地書畫愛好者的藝術水平。重點支持紙織畫和烙畫的發展,主要是擴大生產規模,盡快走向外埠市場。五是發展民間民俗工藝品。我市高抬、皮影、木雕、草編、彩燈、面塑、剪紙等民間民俗工藝獨具藝術魅力,市場前景好,值得培育。
4、發展五大特色產品,提升文化城市品味。一是紙織畫和烙畫。*紙織畫做工精細,有隔簾觀月,霧里看花的美感,年銷售收入100多萬元。烙畫則以烙鐵為筆,高溫為墨,其色彩自然天成,畫面細膩,賦有極高的藝術表現力,是我市特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工藝。二是草編。莊浪草編工藝品主要以我市富有的谷草、麥桿為原料,可編制出草籃、草簾、草席、草扇等產品,獨具藝術魅力,市場前景好。按照“戶戶是工廠,人人是工人”的生產模式,實行集中技術培訓,分散加工,統一銷售,走集約化發展的路子。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在延伸產業鏈上下功夫。三是剪紙和掛毯。剪紙藝術技巧獨特,深受廣大群眾歡迎。靜寧掛毯做工精美、圖案鮮活,現有從業人員70余人,年產值達100萬元。四是木雕。莊浪木雕工藝精美,仿古制作市場前景較好,但規模較小,發展緩慢。五是高抬和皮影。莊浪高抬和皮影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寧夏、青海等鄰省每逢節慶、集會都來邀請當地藝人制做、演出助興。可以成立高抬制作和皮影演出公司,通過宣傳推介走出去,打開省內外市場。
篇2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形已基本形成。
1、龍頭企業的建立和帶動,促進了我縣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2、基地建設規模逐漸擴大,輻射帶動作用加強。通過基地建設,形成了規模化、系列化生產經營,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3、協會、專業合作社等中介組織的建立,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的服務工作,有力地提高了農業的組織化程度。
4、專業化交易市場的建設,大大地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農業產業化的最終落腳點是銷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場和暢順的流通渠道,是農業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二、當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到位,不重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有人認為農業的產業化不過是對傳統農業的改頭換面或換個說法而已,而沒有從本質上去認識這一新生事物,導致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難,農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組織領導、資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體的規劃和必要的協調,使農業產業化處于自流的狀態。同時,不少人將專業大戶發展單純地與產業化相結合,發展幾戶大戶,成立幾個協會,就可以宣傳產業化水平上臺階了,而不重視農產品的加工與銷售,不重視產加銷、農工貿有效結合,這樣的農業很難參與市場的競爭,農產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開發。
2、企業與農民、市場的橋梁作用不夠明顯,聯系不夠緊密。
3、中介產業化組織規模小,實力弱,與農民之間的利益關系不夠緊密,發揮作用不夠。推進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實現農業組織的創新,通過產業化組織的中介作用,建立起農民與市場的協作關系,推動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4、缺乏市場風險防范機制。
5、科技推廣工作乏力,機構不健全。
三、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選準主導產業,建立規模基地。農業產業化的推進,必須要求農業的規模化發展,而基地建設最為重要。通過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可以有效地帶動農民大規模生產,從而形成區域化發展、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形成群體生產優勢。在發展基地時,一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愿,正確引導,合理配制和利用資源,培育適合本鄉鎮、本地區的,有市場潛力和開發價值的產業;二是要發展名、特、優、稀等項目,做到人無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優;三是要做到推進技術創新和品種改良,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現有傳統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生產能力;四是要做到長期、穩定發展,主導產業一經確定,不要輕易變動,使主導產業逐漸形成規模化、區域化發展格局。
2、著力培育以農產品加工、流通為主的龍頭企業。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是弱化種植農業,強化加工農業。加強加工、流通企業的發展,應圍繞主導產業,按照起點高、輻射力強、市場潛力大的原則,建立一批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強化服務的骨干企業。在發展這些龍頭企業時,一是政府一定要加強引導和協調,使企業與農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基地+農民”的生產模式,做到優勢互補、實現“雙贏”;二是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制定扶持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確保企業正常運行,不半途而廢,不損害農民利益;三是擴大農業的對外開放,重點引進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提高農產品加工的質量的檔次,積極引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大型綜合項目,帶動產業化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
3、強化中介組織建設,加強組織與農戶的聯系作用。一是要規范中介組織行為,克服盲目發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組織的發展載體,使中介機構在生產、銷售、加工等環節均有企業支撐,從而服務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如我鎮擬
建的蛋禽協會,就依托我鎮規模較大的孵抱、運銷、加工等個體戶,從組織形式和服務內容上將會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組織、農民、企業的利益共同機制。中介組織在服務農民時,可采取各種形式,發展經濟實體,與農戶、企業建立產品(商品)供銷關系,明確農民、企業、組織之間的利益分配原則,從而壯大組織實力,擴大組織規模,完善服務功能和服務內容,更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篇3
產業集群: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上海臨港產業區
2011年有10座城市在發展產業集群領域被兄弟省市作為學習目的地考察學習,共涉及考察點15個,其中上海4個,被考察5次,排在首位。
上海臨港產業區面積241平方公里,主要分為重裝備區、物流園區、主產業區、綜合園區、奉賢園區五大功能區塊。產業區已經基本形成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裝備產業制造基地,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預計今年該區將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450億元。
“上海臨港產業區按照體現國家戰略、體現上海優勢、體現國際競爭力的戰略定位進行規劃和建設,配套功能完善,尤其是發展臨港產業的現念、思維方式和工作路數值得學習借鑒。”
――江蘇鹽城黨政代表團
基礎設施建設:華北未來重要綜合通樞紐――石家莊新客站
2011年全國在基礎設施與交通航運建設領域有6座城市處于領先,共涉及考察點10個,其中河北省石家莊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成績突出,排在全國前列。
石家莊新客站區域占地7.9平方公里,由建設大街、南二環、中華大街、槐安路圍合而成,是華北地區重要的以客運為主的綜合通樞紐。鐵路入地工程,讓城市橋東橋西的分割成為歷史,貨運外遷結束了百年貨運市內穿行的歷史,原有場地全部改為綠地,城市中心區的環境和景觀大大改善。
“新客站鐵路入地工程,讓城市橋東橋西的分割成為歷史,貨運外遷結束了百年貨運市內穿行的歷史,原有場地全部改為綠地,城市中心區的環境和景觀大大改善。”
――石家莊市委書記孫瑞彬
城市建設與舊城改造: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特色與宜居兼顧的新城市發展典范――錢江新城
2011年全國在城市建設與舊城區改造領域有15座城市處于領先,共涉及考察點26個,其中以浙江杭州市的考察點最為集中,被考察次數7次,排在全國首位。
錢江新城位于杭州主城東南、錢塘江北岸,占地30平方公里,是杭州實施“城市東擴、旅游西進,沿江開發、跨越發展”戰略的先導性工程。新城建設2001年啟動以來,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核心區4平方公里內的中央商務區、國際會議中心、大劇院、市民中心等已陸續投入使用。錢江新城中心區的空間規劃布局上,從大范圍、大尺度、高視點的角度,體現現代城市以高層建筑群為核心的特色。在建筑風格上,以香港中環、上海陸家嘴和紐約曼哈頓為標榜,在建筑的“高度”、“亮度”和“密度”三方面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重點突出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群,最高天際線可以達到600余米。不僅完美體現了杭州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風貌,也尊重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歷史格局。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要學習杭州等地的先進經驗,不僅請專家規劃,還要尊重市民意見;不僅制定好規劃,還要嚴格執行規劃,要制定一流規劃,建設好我們的城市,讓城市有特色、更宜居。”
――山西黨政代表團
低碳技術與新能源:采用“兩型”技術建立的文化藝術品――長株潭兩型社會展覽館
2011年全國在城市建設與舊城區改造領域有9座城市處于領先,共涉及考察點19個,其中以湖南省長沙市和江西省南昌市的考察點最為集中,分別被考察次數7次,排在全國首位。
“長株潭兩型社會展覽館”通過聲光影等高科技技術立體演示,詳細介紹了湖南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的政策規劃、階段成果、創新技術等情況。該館建筑本身也體現了“兩型”理念,整個展館采用了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半導體LED節能照明、風光互補發電和竹木環保裝飾材料等大量“兩型”技術。
篇4
查看更多《北京規劃建設》雜志社信息請點擊: 《北京規劃建設》編輯部
無
(6)北京:總規實施評估實踐之探索 無
話題
(8)解放思想 與時俱進 進一步發揮規劃對首都科學發展的引領作用——談開展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工作的目的和意義 黃艷
(10)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王飛
(13)面向國際化的首都職能新定位——新一輪北京區域空間戰略的定位思考 王凱 徐輝
(17)北京市“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研究 潘一玲 仝德良
(21)依托重點產業功能區推動北京中心城職能優化 李晉 賈映侖 王悅 李蘇寧
(26)北京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困境及對策 趙峰
(30)“揚湯止沸,不如去薪”——調控北京過快增長的人口規模 崔承印
(32)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于彤舟
(36)創建“三大體系”推動新城發展——順義新城規劃建設展望 路林
(38)北京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實施評估研究 姚智勝 王曉明
(43)面向宜居城市的北京住房建設規劃 石曉冬 廖正昕
(48)北京產業發展總體特征與未來發展策略 和朝東
(53)北京產業發展空間特征及利用策略 李秀偉 路林
(57)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之關鍵對策思考 趙曄
(61)從社會和諧角度對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空間布局的再思考 王雅捷 廖正昕 史妍萍
(65)北京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評估 陽文銳
(70)創新規劃思路,破解城鄉結合部發展難題 謝欣梅
(76)面向區域化的首都空間邊界認識 李浩 李建東
(79)北京中心城區步行和自行車交通規劃準則研究 黃斌 李偉
(81)《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居民滿意度調查研究 李東泉 葉裕民
研究
(84)院線制下的北京影院布局初探 蘭俊 朱文一
(89)北京中關村廣場空間行為考察 李馨 朱文一
(93)大眾滑冰空間與北京城 汪浩 朱文一
(98)城市住區規模研究 劉曉波 李珂
(107)北京城市空間結構演變特征及動力分析 肖亦卓
(111)北京市新城綜合交通規劃實踐與探索 葉以農
(114)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墨西哥、美國兩國老年福利工作考察報告 孟鈞 李紹純
(119)大型賽事活動運行設計系列論文之五——淺論運行設計的應用(下) 付圓圓 伍孝波 王寧
(123)基于生態理念的城市棕地再開發探索——以包頭市華業特鋼搬遷區域為例 俞劍光 武海濱 傅博
視覺
(127)修繕:賦
院落新的氣息 無
(152)北京城里最美麗的地方——“朝陽門一阜成門大街沿線”記錄 溫宗勇 龔渤 張韶華
觀察
(160)保障房須廣覆蓋 無
(163)散記(15) 無
(166)城市規劃為什么需要倫理學?(二) 無
(168)阿姆斯特丹:喜歡不是愛 無
(171)羅克格:在中國卓有成就的德國建筑師(下) 王棟
人物
(176)吳煥加:有容乃大 平
訪談
(181)他山之玉 可以攻石——借鑒歐洲經驗解答北京城市積水難題 無
資訊
(183)資訊 城市廣角 無
(185)海外資訊 無
(187)雜志世界 無
無
(189)弘愿筑廣廈 都市繪丹青 楊寶林 黃志剛
(193)行走在蒙太高的城市空間 歷史記憶的生產與消費 宋靜
(f0003)組織國際研討會 無
篇5
盈江縣于1997年實施中國—歐盟水牛開發項目,通過應用摩拉或尼里拉菲水牛凍精對德宏水牛進行雜交改良,生產出以產乳為主、肉役兼用為輔的雜交水牛,開始了水牛產業化開發。目前,全縣累計改良水牛33 560頭,產優質雜交水牛12 411頭。2011年全縣累計有12個凍改服務站(點),開展水牛凍精改良6 599頭,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達到41%。
1盈江縣發展水牛產業的優勢
1.1氣候適宜,飼草飼料豐富,畜種資源優良
盈江縣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熱充足,非常適宜水牛產業的發展。盈江縣每年有逾50萬t的甘蔗梢等農作物秸稈飼料;德宏水牛是我國優良的水牛品種,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生產性能和繁殖性能好等特點,2011年末水牛存欄量3.36萬頭(占全州存欄數的1/3以上),其中能繁母牛存欄1.56萬頭。
1.2畜牧獸醫科技服務體系完善
隨著盈江縣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順利完成,縣、鄉、村三級畜牧獸醫服務網絡健全。畜牧獸醫局設立了畜牧站、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動物衛生監督所,全縣15個鄉鎮均設有畜牧獸醫站;建立了村動物防疫員制度,每個行政村配備1名防疫員。全縣畜牧獸醫系統有初級以上職稱的科技人員81人。畜牧獸醫科技服務體系的逐步完善為水牛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防疫保障。
1.3發展機遇良好
一是國家高度重視水牛產業發展,將云南省列為全國奶水牛發展的一類地區,而盈江縣又是水牛產業發展重點縣;二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水牛產業的發展;三是全社會關心水牛產業、了解水牛產業、支持水牛產業的發展氛圍越來越濃厚[1]。
1.4重要的水牛奶源基地縣
1999年盈江縣率先在云南省擠出第一滴水牛奶,鋪開了水牛奶業發展的路子。現以祥祥乳業有限公司為生鮮水牛奶收購企業,日產生鮮水牛奶2 t以上。目前,盈江縣水牛產業化發展已形成以資源條件為基礎、效益為中心、加工企業為依托、廣大農戶為基礎、科技服務為手段的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
1.5品種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局面形成
在對盈江縣水牛分布及鄉鎮地理條件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確立了以平原、弄璋、太平、舊城、新城、芒章、盞西、支那8個鄉鎮為水牛品種開發利用區域,進行水牛品種改良,以生產水牛奶為主,其余7個鄉鎮以昔馬為中心建立德宏水牛保種區,使德宏水牛這一優良品種得以科學的開發利用與保護。
2存在的問題
一是扶持盈江水牛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不完善,財政資金的投入與發展產業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二是奶水牛培育受繁殖力低和繁育周期長等的影響,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緩慢,單產水平比較低,離每年1.5~1.8 t/頭的生產水平還有較大差距,處于相互制約發展的尷尬階段,奶水牛向縣外流失的問題不容忽視。三是盈江縣沒有乳制品加工企業,主要生產銷售原料奶和在市場上銷售部分生鮮乳,優質優價沒有得到體現,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養殖戶對水牛產業發展信心不足。四是由于盈江縣特殊的地理位置,重大動物疫病的威脅長期存在。
3對策
3.1加強領導和政策扶持
一是成立盈江水牛產業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德宏水牛產業發展規劃(2008—2015年)》的組織實施,協調解決產業開發中遇到的相關問題,確保規劃目標的順利完成;二是盡快出臺縣委、縣政府關于扶持發展水牛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推進水牛產業化發展步伐。
3.2加快培育奶源基地
一是抓緊實施“百村萬頭奶水牛”出戶(奶水牛遷出農戶居所)、進區(奶水牛進入養殖小區)、入社(奶水牛納入合作社管理)工程。二是大規模地推廣人工授精與本交改良相結合的水牛改良工作,加快村級奶水牛人工授精服務站點建設。為了加快奶水牛培育步伐,建議財政每年安排預算獎金,實行獎勵政策按照每頭補助500元以上的標準補助優質后備奶水牛,每頭50元的奶水牛人工授精產犢成活“以獎代補”獎金[2-3]。
3.3確保乳品質量安全
依照《畜牧法》《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的要求,以國家整頓和振興奶業發展為契機,以全面加強乳品生產全過程質量監管和制度建設為核心,以規范奶站和養殖為重點,加大監管力度,確保生鮮乳質量安全。建議財政每年適當安排畜牧獸醫執法監管經費;制訂出臺“畜牧獸醫罰沒收入全額返還畜牧部門用于執法監管”的政策。
3.4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
引導企業與合作社(協會或養殖戶)建立緊密型實質性的利益共同體,避免生產與加工“兩張皮”的現象(特別是在奶水牛業方面),促進共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推進德宏水牛產業化經營[4]。
3.5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支持水牛屠宰加工企業和肉制品加工企業在項目申報、新產品研發、技術改造和引進設備、培育品牌、開發市場等方面給予扶持和幫助[5-7]。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特別是水牛奶加工企業。
4參考文獻
[1] 毛雪燕.奶水牛在云南省元陽縣的發展前景[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1):110.
[2] 潘玉紅,韋升菊,李舒露,等.去勢青年雜交公水牛的階段性育肥試驗[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11):144.
[3] 楊華,余兆新,李玉萍.湖北奶水牛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建議[J].湖北畜牧獸醫,2011(10):11-12.
[4] 梅國棟.德宏州水牛產業發展與探討[J].中國牛業科學,2010,36(5):68-70.
[5] 高學明.昌寧縣奶水牛產業發展情況調研[J].中國畜禽種業,2011,7(10):12-14.
篇6
關鍵詞 樹上干杏;產業化;意義;問題;建議;新疆伊犁
中圖分類號 S662.2;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4-0320-01
樹上干杏是伊犁河谷特有優良鄉土杏品種,具有天然的優勢發展條件,目前州直縣市加上駐伊兵團,種植面積合計約2萬hm2,在伊犁林果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初步發展成為產業化經營的格局。樹上干杏品種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隨著林果業的結構調整,樹上干杏產業也逐步受到市場重視。
1 發展杏產業的意義
新疆由于干旱缺水、年積溫高,水資源利用率對林果業的發展影響較大。杏樹用水量較少,因此發展杏產業在伊犁乃至在新疆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1 促進果農的低投入、高收入
樹上干杏定植3年開始結果,第5年每株樹結干果5~10 kg,產干果6~9 t/hm2。將干果進行品牌包裝,按現行市價30元/kg,產值約22.5萬元/hm2;豐產期產鮮果12~18 t/hm2,鮮果按8元/kg計價,鮮果產值9.6萬~14.4萬元/hm2。其田間管理時間不到135 d,其剩余230 d可從事其他產業。推廣樹上干杏產業的建設,必將促進州直林果業健康穩步發展,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1-3]。
1.2 有利于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緊密結合
樹上干杏具有杏樹優良的品質,在山區栽植可以保持水土,在沙漠戈壁區栽植可以防風固沙。它是一種具有較高生態環境保護功能的樹種,積極發展樹上干杏產業對協調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促進三者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2 樹上干杏產業的特色優勢條件分析
2.1 樹上干杏栽培的自然資源優勢分析
區域試驗表明,樹上干杏適宜于伊犁州直7縣1市逆溫帶區域或相似氣候條件地區種植,陽坡布局海拔在 830~1 000 m范圍內,陰坡布局海拔在850~1 400 m范圍內,平原區(海拔600~830 m)不宜發展。逆溫帶區域內土壤為黑鈣土、栗鈣土,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5%。由于氣溫高、降雨少、蒸發量大,抵制了病原體的繁殖與傳播,為生產綠色樹上干杏提供了有利條件。
2.2 樹上干杏的品種資源優勢比較
樹上干杏具有不同的資源類型。經過良種審定的有樹上干杏1號、樹上干杏2號,還有未經過審定的其他類型,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有的果大、色鮮、耐貯運,但均適合鮮食、加工、仁用。
2.3 樹上干杏的經濟優勢比較
樹上干杏在有規模、有技術的指導下,進入豐產期的樹上干杏園鮮果產值凈收入5.1萬~9.9萬元/hm2。其投入勞力少、花費成本低,1年農忙僅有4個月,其他時間段可以從事其他工作來增加收入,在自然環境比較苛刻的條件下選擇樹上干杏栽培產業是具有長遠意義、實現富農安定的理想選擇。
3 樹上干杏產業的發展前景
隨著技術的完善、市場的需要,樹上干杏果一部分用于鮮食,另一部分將進行加工,從杏干、杏脯、果丹皮到杏仁制品如杏仁霜、杏仁露,乃至用樹皮提取單寧和杏膠,杏殼燒制優質活性炭等。樹上干杏產業的前景非常廣闊,必定能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4 樹上干杏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品種混雜,苗木繁育體系不健全。二是栽培管理不到位,科技含量不高。三是小農經濟式的生產,導致樹杏的商品率較低。四是離內地距離遠、信息傳播及運輸不便。五是加工業硬件設施及技術資金方面都比較落后。
5 樹上干杏產業發展建議
一是對杏樹品種進行品種優選。由于樹上干杏的品種混雜,應積極規劃并建設杏樹品種改良、最優樹形栽培、節水灌溉為一體并具有經濟規模的示范基地,并進行示范推廣。二是運輸運用“冷凍鏈”技術。利用該技術可以加大鮮杏向我國內地特別是南方各省的運輸量,打響伊犁樹上干杏的品牌,逐步增加樹上干杏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三是建立自己的管理營銷策略。好的產業需要一個好的營銷手段,產業管理與營銷在整個生產鏈條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具備了這2 個條件,樹上干杏的銷售與開發才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4-10]。
6 參考文獻
[1] 武向陽.杏樹栽培管理技術初探[J].山西農業科學,2008,8(6):58-60.
[2] 尚振江,殷洪華,劉剛,等.新疆伊犁河谷樹上干杏調查初報[J].北方果樹,2010(1):34-35.
[3] 王瑾,叢桂芝,尚振江,等.“樹上干”杏營養成分分析及發展前景探討[J].北方果樹,2014(6):5-7.
[4] 于希志,鏖新宇,張加延.新疆杏的資源特點與開發利用前景:新疆杏資源考察報告[J].落葉果樹,1998(增刊1):60-62.
[5] 覃建國.新疆特克斯杏樹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綜合防治[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5(5):34-35.
[6] 路其虎.伊寧縣林果業生面臨的問題及機械化發展[J].農機科技推廣,2015(3):39-40.
[7] 覃建國.杏樹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J].國土綠化,2015(7):49.
[8] 周書娟.樹上干杏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及抗寒性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篇7
一、四項主要工作
完成協議引進項目5個,堅持招商引資第一要務。協議引資總額5.9億;竣工投產項目1個,引資額5000萬元的同時,全力推進城鄉規劃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1規劃龍頭作用得以增強。
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快速推進,2011年以來。規劃引導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一是計劃引導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職能充分發揮。2007年底,局即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結合城市發展需求,超前啟動了2011年度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編制工作。計劃》將規劃愿景細化為具體項目,實現了城鄉規劃戰略意圖的貫徹,避免了項目實施的盲目和無序。二是規劃引導城鄉科學發展職能充分發揮。圍繞高質量實現規劃全覆蓋的工作目標,起草并報市政府辦公室下發了2011年中心城市規劃編制及研究計劃》同時,局又下發了2011年縣城及村鎮規劃工作要點》對全市規劃編制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目前,中心城市21項規劃編制任務中,部分規劃編制因總體規劃修編暫緩,其余18個項目均已編制完成或正在調整完善;各縣規劃編制工作也在快速推進。全市城鄉規劃全覆蓋的目標基本實現。三是政策引導城市產業發展職能充分發揮。年初即起草并報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明確市區高層建筑重點發展區域的通知》以此提升中心城市發展檔次和品位。圍繞進一步促進中心城市房地產業和商業發展,于10月初起草了關于促進中心城市房地產業和商業發展的政策規定》政策規定》實施以來,市區商品房銷售量迅速提升;大潤發超市、國泰廣場、一百三家大型商貿設施開業。四是掛鉤引導新農村建設職能充分發揮。大力開展鄉鎮和村莊規劃調研,編制并印發了市農村集中居住點規劃實施分類指導目錄》提出了分類指導、因地制宜規劃建設農村集中居住點的意見。同時,全力抓好全市15個康居示范試點村規劃指導和服務工作,開展了對15個康居示范試點村的規劃方案、建筑設計方案把關審查工作,提升了示范點建設質量和建筑品位。目前,全市已完成252個集中居住點建設規劃編制任務。規劃的指導下,全市康居示范村和農村集中居住點建設快速推進。
2改革創新工作取得突破。
提出“致力創新突破”總體目標,2011年初。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工作力度,推動城鄉規劃水平的持續提升。為此,印發了市規劃局2011年創新工作實施方案》對年度改革創新工作提出了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方案》指導下,各項改革創新工作深入開展。圍繞精心精細服務,不斷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制定下發了免費規劃報建服務實施辦法》等四項制度,使規劃行政許可工作方面更便民、更利民、更符合發展需求;圍繞規范規劃編制工作,推動規劃設計招投標及規劃市場管理創新,出臺了市規劃編制項目招投標暫行管理辦法》市城市規劃設計市場暫行管理辦法》圍繞提高規劃管理水平,啟動了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完成總體框架編制,2.4平方公里的三維虛擬城市演示系統、元數據管理系統等三大基礎平臺建設,8555平方公里航測影像圖、400平方公里航測影像圖和市區113平方公里1500地形圖數據采集錄入工作正加速推進,地下管線數據普查工作即將開展。圍繞提升測繪院發展水平,擬定了改革創新工作方案,從企業內部管理、質量管理、標準體系等方面明確了改革目標,測繪院年內即將實現資質升級。圍繞促進規劃院科學發展,幫助企業多方開拓市場,強化內部規范性管理系統建設,確保了規劃院企業經濟效益和自身建設的齊頭并進。預計2011年度該院合同總收入將達到1200萬元,比改革前的2006年增加3倍。
3重點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2011年我承擔了多項重點工程牽頭推進任務,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經過精心組織,嚴格督查,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1897及東大街項目:完成項目三套規劃方案及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工作,積極聯系,多方出擊,項目合作開發單位基本確定,項目將擇機啟動。百棟高層推進工程:制定了市區百棟高層推進工程實施方案,確立了年內已建、建高層建筑80棟的工作目標,并通過政策引導、督促檢查、現場觀摩等形式,大力推進工程進度。目前,市區已建、建高層建筑已達到105棟,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安居工程:精心組織各片區和相關主管部門,加速推進市區藍領公寓、拆遷安置房、廉租房等安居工程建設。目前,市區經濟適用房開工建設并完成主體工程17.3萬平方米,占目標任務(15萬平方米)115.3%藍領公寓開工建設并完成主體工程23.02萬平方米,占目標任務(21.6萬平方米)106.6%拆遷安置房開工建設并完成主體工程39.6萬平方米,占目標任務(37萬平方米)110.8%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雪楓公園:積極配合公園管理單位,高標準推進公園維護和后續管理工作,積極服務好公園配套用地開發項目建設,科學嚴謹地組織好公園決算審計工作,確保公園建設畫上圓滿的句號。同時,還積極協助市水務局完成大運河水利博物館選址,并積極做好規劃方案編制工作;優質高效地完成了商檢、海關大樓、古黃河濱水核心區、明城墻遺址保護等市政府實事項目規劃服務工作,促進了項目的快速推進。
4和諧團隊創建效果顯著。
狠抓規劃干部隊伍建設,全力推進各項業務工作的同時。和諧團隊的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強化服務創新,行風建設深入推進。圍繞政(行)風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的工作目標,不斷強化工作措施,重點圍繞創新服務理念,出臺了市規劃局免費規劃報建服務實施辦法》市規劃局特別快車綠色通道服務制度》等四項規范規劃行政服務工作的新機制、新制度,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取得了實實在成效。上半年全市民主評議政(行)風活動中,局在15個行政執法單位中排名第五,局市政規劃處在熱點崗位評議中排名第二。局駐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多次獲得“流動紅旗窗口”和“十佳窗口”表彰。二是強化和諧發展,爭先創優扎實開展。圍繞打造和諧社會、和諧規劃的工作目標,以扶貧、雙擁、等工作為著力點,以競爭考核為抓手,全力推進爭先創優工作。扶貧工作中,以確立發展規劃、培育致富產業、實施實事幫扶和幫扶困難戶為工作重點,大力實施實施四大幫扶工程(規劃幫扶、科技幫扶、實事幫扶、貧困戶幫扶)已完成扶貧工作投入12萬余元,較好地實現了扶貧工作目標;雙擁工作中,進一步強化與駐宿廣大官兵的聯系溝通,幫助解決他實際困難;工作中,以解決群眾的困難為出發點,堅持做到有登記、有交辦、有責任人、有處理、有結果、有監督”等“六個有”充分發揮規劃的協調和引導職能,幫助群眾化解矛盾,處理問題,并通過采取回訪、下訪、約訪等有效形式,深層次推進問題處理,得到群眾的充分肯定。三是強化競爭考核,隊伍建設逐步完善。干部隊伍建設中,全面引入競爭考核機制,以此激發干部職工的創業熱情和創優激情。完成了局機關中層干部輪崗工作,促進了業務工作交流,激發了干部職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熱情;完成了部分分局局長助理公推公選工作,進一步完善了干部隊伍梯隊建設,使一部分年輕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得到充分調動;實施了部分重要崗位工作人員的公開招聘,引入了一批專業型年青人才,使得干部隊伍得到進一步充實,促進了各項業務工作和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理論學習和廉政建設
1理論學習
認真學習領會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戰略部署和方針政策,堅持將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有機結合。確保做到自身素質和水平的與時俱進。堅持做到自學與制度化學習緊密結合”學習與交流緊密結合”認真抓好規劃專業理論和管理知識自學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市委中心組學習活動,全面領會和掌握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制定了市規劃局制度化學習機制,組織開展了黨組中心組學習、辦公會學法、菜單式學習等多種長期性、制度性、剛性的學習活動;學習活動中,還堅持學以致用,加強調查研究,先后完成了新加坡城市規劃與建設的考察報告》桂林“兩江四湖”考察報告》增強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點問題研究》等多篇論文,并先后兩次在市委黨校組織的干部培訓班上就自身學習成果及工作體會作了講座。
2廉政建設
全面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制度建設方面,始終堅持“兩手抓”積極履行“一崗雙責”作為第一責任人。先后組織制定了市規劃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施辦法》市規劃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報告制度》市規劃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辦法》市規劃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機制進行了全面調整完善,進一步明確了責任制落實機制和具體措施;教育學習方面,組織干部職工開展了解放思想能形成,推動落實好快干”大討論活動、洪澤湖農場接受警示教育活動和市規劃系統反腐倡廉專項警示教育活動,經常組織各種案例教育,做到警鐘常鳴,確保全局干部隊伍不出問題;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方面,以廉政文化進機關、進行業活動為重點,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出臺了關于在全局領導干部中開展“讀廉文、思廉政”廉文薦讀活動的意見》編制印發了11期廉文,供干部職工學習;加強干部廉政建設方面,組織中層以上干部開展了公開述職述廉活動,并先后組織召開了兩次黨組中心組民主生活會,分析研究干部廉潔自律管理工作;落實紀檢監察機構派駐統一管理方面,自覺接受監督并著力加強干部選拔任用、資金運行、國有資產運營、黨務與政務公開、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等六個重點環節和部位的監督管理,取得了顯著成效,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得到進一步增強。此基礎上,本人也認真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報告制度和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堅持做到胸襟坦蕩,對組織、對領導從不隱瞞個人任何問題。
篇8
應韓國全羅南道農業技術院和全國農業技術者協會邀請,2003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戰樹毅廳長帶領省農業廳代表團一行6人,對韓國進行了考察訪問。同時,這次考察訪問也是按照雙方協議,對2002年6月韓國全羅南道農業技術院柳仁燮院長率團來我省訪問后的一次回訪。我廳和韓方對這次考察訪問都非常重視,作了充分準備和周密安排。在韓期間,雙方多次進行了洽談交流,達成了一些新的合作意向。代表團所到之處,受到了熱情友好接待。現將考察訪問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0月29日下午代表團到達全羅南道后,考察訪問了光州農協園藝花卉批發市場、新世界農產品超市;拜訪了全羅南道農業技術院,雙方就下一步農業技術交流合作進行了商談,并出席了該院舉辦的“全羅南道農業博覽會”,參觀了茶葉試驗場等科研、試驗基地,制茶廠及大韓茶園。
11月2日代表團到達漢城后,受到了韓國“全國農業技術者協會”熱烈歡迎,與姜春成會長、林甲默部長及企業家代表進行了會談,并就下一步的合作及關心的問題進行了交流;考察了可樂洞南大門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在全國農業技術者協會農業技術振興館,舉辦了“山東省農水畜產業投資說明會”;參觀了在大田舉辦的“農機種子展覽會”,與新東物產滴灌設施制造商代表進行了交談;考察訪問了韓一飼料株式會社和農機制造廠——明星株式會社。
二、主要收獲?
這次訪問雖然時間較短,由于我們準備充分,韓方安排周密,考察內容比較豐富,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一) 通過考察訪問,對韓國農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通過幾天的深入細致考察,廣泛接觸了各方人士,對韓國農業的生產、科研、加工流通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農業生產水平較高。韓國與我省地理位置相近,氣候相似,是一個多山國家,耕地資源相對緊缺,現有農民約420萬,占總人口的9%,人均耕地1.2公頃,主要農作物為水稻、果品、蔬菜、茶葉等。韓國農業具有顯著的特點:(1)農業機械化、專門化程度高;(2)建成高收入觀光農業圈,以栽培規模花卉、蔬菜等大棚和玻璃溫室為中心,綜合經營果園、農產品等;(3)農產品流通暢通;(4)重視農民培訓和農業技術教育。特別在農業設施裝備水平上,比我們高出許多。設施栽培方面,普遍采用了標準骨架、專用薄膜覆蓋栽培,微滴灌溉,機械施肥、噴藥等。?
農業科研推廣體制較為完備。韓國非常重視農業科研推廣工作,將農業科研推廣人員列為國家公務員系列,工作經費由國家負擔。訪問的全羅南道農業技術院,主要進行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研究、推廣和對農戶的技術培訓、指導等,內設試驗研究局、技術普及局2個局,7個課,5個試驗場,共有工作人員178人(屬國家公務員)。該院在花卉、茶葉、蔬菜、果樹等新品種、新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并在技術普及和對農民的教育培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院一年一度舉辦的“全羅南道農業博覽會”,是全面展示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一次盛會,也是全羅南道農業名優特新產品的展覽展銷會。應柳仁燮院長的盛情要求,作為出訪禮品的山東裕華集團“雁來紅”冬棗,在博覽會的顯著位置進行了展示。作為政府為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民服務的形式,博覽會為來自全道各地參展的企業和農戶免費提供展位,費用有政府解決。
農產品加工流通體系較為健全。韓國的加工流通業比較先進。考察的寶城茶葉加工廠,除生產茶葉外,還加工生產茶飲料、茶系列生活用品等,產出效益大幅度提高。例如該廠生產的茶飲料,每公斤原料價格6000—8000韓元,可加工成1000罐茶飲料,每罐茶飲料出廠價200韓元,市場價600韓元,加工效益非常可觀。參觀的可樂洞農產品批發市場,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日交易量8000噸,日成交額90億韓元。該批發市場交易方式先進,農戶生產出產品后經過初步加工包裝運到市場的不同交易區域,市場則通過競價拍賣的方式分售給中介商進行銷售。通過這種先進的交易方式,既把農民生產的產品銷售出去,實現了優質優價,也為農民進入市場提供了有效載體。?
與此同時,通過與韓方人員座談交流,了解到韓方有關人士在我國加入WTO后,普遍擔心我省農產品會大量進入,對韓國農業形成沖擊,希望我省農產品盡量在國內尋找市場,不要過多地向韓國出口。加之客觀上韓國人口少,地域狹小,市場需求有限。因此,今后我省出口韓國的農產品不會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糾紛可能還會不斷出現,應當引起高度重視。我省下一步與韓國農業經濟合作,重點應該是加大技術、資金的引進合作,鼓勵韓國企業來我省投資辦企業。
(二)廣泛接觸交流,全面宣傳山東農業?
戰樹毅廳長先后在全羅南道農業技術院和韓國農業技術者協會多次與韓方人士進行座談交流,贈送了《中國農業年鑒》、《山東省農業對外合作項目》匯編及重點推出了20個招商項目。在全羅南道期間,先后會見了全國農村振興廳廳長、全羅南道知事,與全羅南道農業技術院柳仁燮院長、試驗研究局金相喆局長進行了多次會談交流;在漢城,韓國農業技術者協會官員及部分農業團體代表20多人聽取了戰樹毅廳長作的題為“山東農業及對外經濟合作”專題報告。戰樹毅廳長全面宣傳了山東農牧水產業發展現狀及在結構調整、產業化經營、科教興農、標準化生產、市場開拓等五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詳細介紹山東省與韓、日、臺經濟貿易合作情況,闡述了國家在農業對外經濟貿易合作方面的有關政策,分析了我國加入WTO后,對中韓雙方農產品貿易的趨向和利弊,回答了與會代表提出的問題,并就下一步在農業技術交流、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提出了意見建議。微山縣農業局劉澤湘局長、山東裕華集團楊志國副總經理分別介紹了有關情況。投資說明會得到了韓方人士的一致好評。
(三)相互交流,為今后的雙方合作奠定了基礎?
雙方經過多次會談交流,在板栗、花卉、冬棗、茶葉等領域技術合作與交流達成初步意向;與韓國全國農業技術者協會在農業技術、信息等方面進一步合作,促進雙方農業的共同發展,互派技術人員等方面達成了意向。
11月4日,代表團拜訪考察了許多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及農業機械、設施、投入品及在我省投資的生產企業,并與有關企業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韓一飼料株式會社,是韓國規模比較大的飼料加工企業,在天津市設有合資企業,與微山縣農業局就利用微山湖蘆葦原料加工飼料達成初步意向,韓方確定派駐天津的代表近日赴微山縣考察;日信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是韓國最大的塑料薄膜生產企業,占全韓薄膜生產量的30%,年銷售收入1000億韓元,15%的產品出口到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已在我省陽谷縣投資建廠,戰樹毅廳長與該企業鄭喆壽社長就幫助該企業在山東進一步發展多次交流;明星株式會社,是韓國農業機械制造企業,李寅鉉代表理事會向代表團介紹了企業的生產及與在我國投資的情況。他經常來我省考察,對山東的農機市場非常熟悉,希望與山東進行合作。?
三、幾點啟示?
啟示一:必須大力推進農業國際化進程。加入WTO后,我省農業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從考察韓國的農產品市場看,韓國的蔬菜、果品、畜產品市場價格普遍較高,有的產品是我國國內市場價格的3-5倍,高的甚至達到10多倍。
農產品批發市場部分農產品價格?
單位:人民幣元/公斤?
品種大米土豆圓蔥西紅柿白菜蘋果西瓜
價格32.9103.53-655-89
這對我省的農業發展將是很好的機遇。對其他國家和地區而言,我省的蔬菜、果品、畜產品等也具有較大的價格優勢。因此,我省必須大力推進農業經濟國際化,繼續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認真研究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需求特點,及時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探索建立農產品出口加工園區。采取針對性更強的營銷策略,在鞏固日本、韓國、東南亞、港澳臺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歐美、獨聯體、中東、非洲、南美等市場,力爭農產品出口有大幅度提高。
篇9
[關鍵詞] 日本出版業 數字出版 法律制度
[中圖分類號] G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2013) 01-0090-04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全球出版業正在經歷數字化轉型,數字出版成為未來出版業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日本數字出版起步較早,2000年就出現了本國第一部手機小說。不管是出版商還是技術提供商都對數字出版有著濃厚的興趣,并致力于推動數字出版的發展。2009年日本實現了23.7%的增長速度,數字出版市場規模達574億日元。有專家預計2014年日本電子書的市場規模會達到1300億日元。這勢必進一步鞏固日本作為亞洲數字出版領航者和新閱讀方式風向標的地位[1]。日本數字出版的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其先進的法律制度提供良好的出版法治環境。了解日本數字出版法律制度的現狀,分析其立法趨勢,對我國數字出版法律制度建設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 日本數字出版法律制度概述
日本作為全球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對產業的發展規律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它不斷修改法律法規,在數字出版法律制度方面力圖與世界發達國家同步,以適應數字出版的發展要求。比如,日本的著作權法是修訂頻率最高的,自制定后已經修訂過36次。由此可見,日本數字出版法律體系的完備是逐漸積累的過程。日本與數字出版有關的主要法律法規有《著作權法》《著作權與鄰接權管理事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提供商責任限制法》《內容促進法》《防止盜錄電影法》《關于特定電信服務提供者的損害賠償責任限制及向服務提供者請求提供傳輸信息的法律》等。這些法律分別從不同方面對數字出版的發展予以規范,共同構成了日本相對完備的數字出版法律體系(見表1)。
日本通過上述有關數字出版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從版權、出版、技術措施、在線提供商等角度規范數字出版,并將內容的定義依照數字技術的進步相應地擴大,使得數字內容產業有法可依。法律體系是否完善,是體現一個國家是否重視依靠法律管理和治理出版行業的重要標志。完善、先進的法律體系能夠為政府或者協會提供可靠、科學、有效的主體法律依據,使出版業管理形成以法律為核心、以各方面管理力量為主體的管理系統。日本數字出版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備,為日本數字出版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環境,并為亞洲各國數字出版法律制度建設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鑒。
2 日本數字出版法律制度的特點
日本數字出版法律制度是循序漸進形成的,有其自身特點。
2.1 適應數字化趨勢,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日本數字出版法律制度建設既是為了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是為了適應數字時代的背景并力圖與世界其他發達國家保持同步。日本自2000年初開始注重數字內容產業建設,為加強數字內容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還將數字內容課題與建言納入《實現世界最尖端的數字內容產業大國》報告書中[3]。日本在《e-Japan戰略》中指出,要通過各項扶持政策促使數字內容產業合理發展。2003年7月推出的《e-Japan戰略Ⅱ》把數字內容產業列為優先發展領域之一[4]。
目前日本涉及出版的基本法律有16部,涵蓋出版業的各個方面。同時,隨著數字出版技術的實現,舊法都及時獲得了修改[5]。據統計,2003 年以后日本修訂著作權法的概況為:2003年3次、2004年4次、2005年1次、2006年2次、2008年1次、2009年2次、2010年1次、2011年1次,最新一次是2012年6月20日通過的著作權法修訂案。此外,著作權集體管理法的修改為:2004年3 次、2008 年1次[6]。近年來,根據出版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新形勢,日本又制定了多部新的法律,如《IT基本法》《知識產權基本法》《文化藝術振興基本法》等[7]。日本數字出版法律修改頻繁,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適應數字出版的發展趨勢,更新法律以規范和解決數字出版領域出現的新問題。
2.2 政府介入補償金制度和強制許可制度
日本對于數字版權的使用適用補償金制度,規定文化廳長官可以確定補償金額度,明確了征收對象、收費金額。由這一制度應對數字版權作品的使用,能夠使數字版權授權模式更加清晰,減少版權糾紛。日本著作權權利限制制度中的強制許可制度的最大特點在于政府“授權”。與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制度相比,這種權利限制的構成條件最為嚴苛,利用程序也最為繁瑣,但對于作者權利的限制和“犧牲”卻是較小的[8],因此能夠更好地平衡版權人及公眾的利益。
2.3 版權制度更新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同步
數字技術的產生與發展,使得包括各種作品在內的信息內容的使用方式也全面更新,這就將版權制度置于一片新大陸面前。要規范數字出版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版權制度也必須隨之更新。
為應對數字技術對著作權的挑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于1996年12月通過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WCT)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WPPT)。之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積極致力于兩個條約的不斷完善。歐盟、美國、日本等知識產權制度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為推動上述兩個國際條約的適用,各自在國內法中通過了實施該條約的相關法律[9]。其中,日本國會于1997年6月10日修正了《著作權法》。在數字版權精神權利保護方面,日本加強對權利范圍和水平的保護力度,將精神權利的保護擴展到表演者身上,賦予表演者姓名表示權及保護表演完整權(90條之2、3)。對于數字版權中的經濟權利,日本立法和WCT及WPPT一致,都增加了數字版權人的傳播可能化權、技術措施權、權利管理信息權、網絡鄰接權等多項數字出版所特有的權利類型。在數字版權的權利限制方面,日本在著作權限制一節中把各種特定的復制行為規定為不受作者復制權調整的例外情況。對于數字版權侵權的刑事救濟,日本著作權法第113、120條規定了有關規避技術措施、破壞權利管理信息的刑事責任,完全符合WCT及WPPT加大網絡版權侵權刑事責任的精神。此外, 2009年修改后的新《著作權法》在違法作品的流通抑制方面新增了兩項具體措施。對于這些措施,日本北海道大學田村善之教授認為,其修改背景在于權利人對強化其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10]。
日本著作權法經過1999年的修訂已基本與WIPO的兩個條約保持了同步,從而適應了數字環境下版權保護的迫切要求。2000年的修訂則是對前述修改后有關問題的補充。
2.4 著作權法與國際條約和其他法律協同調整
日本著作權法第5條規定了國際條約的效力,如果國際條約對作者權利以及鄰接權有特別規定,按照國際條約的規定處理。特殊規定是,行政機關長官、獨立行政法人、地方公共團體機關或者地方獨立行政法人等,按照行政機關信息公開法、獨立行政法人等信息公開法或者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出于向公眾提供或者提示作品的目的,在必要限度內可以使用作品,并不侵犯版權人和鄰接權人的發表權及姓名表示權。
日本著作權法不僅通過多次修法符合了WCT、WPPT的要求,還與其他各種法律共同調整版權制度,是一種較為科學合理的立法體系。
3 日本數字出版法律制度的發展趨勢
日本數字出版法律制度雖然相對完善,但是對于數字出版這一新生事物出現的新問題,各種法律還需相應更新及推進,以更好地規范數字出版的發展。近年來,日本數字出版法律制度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3.1 加強對權利人權利的保護
日本在制定、修改著作權法時,從擴大權利保護范圍和提高保護力度方面來增強人們創作、傳播作品的積極性,促進數字內容產業的商業化進程。日本對網絡傳播權的修改模式是在不改變原有版權權利保護體系的前提下,賦予版權人控制作品網絡傳播的新權利,如傳播可能化權、技術措施保護權、權利管理信息的保護權以及網絡鄰接權,擴大了版權保護范圍。
面對日漸增多、日趨嚴重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 日本設計了侵權賠償推定制度和刑事處罰制度,提高了刑期和罰款額度的上限,還規定在線服務提供商的權利義務來更好地實現版權人的傳播可能化權。如專利法第102 條規定了損害賠償額的確定原則, 推定權利人因侵權行為所受損失、侵權人因侵權行為所獲利益或通常的專利使用費為損害賠償額[11]。著作權法第119條以及第120條之2規定了對于侵害權利管理信息和規避技術保護措施的民事及刑事救濟。《提供商責任限制法》規定網絡服務提供商有義務向侵權受害者提供信息者的姓名、IP地址、電子郵箱等信息,有責任刪除侵害權益的信息。另外,著作權法第114條針對侵權行為人界定了構成侵權行為的公眾傳播行為,導入了新的損害額計算制度。在第114條之2中規定了侵權行為人的說明義務,減輕了著作權人的舉證責任,使得權利人能夠更方便地得到權利救濟。著作權法還在第2條20款、第30條中,做出了禁止“直接規避行為的準備行為”和“直接規避行為”的規定。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也制定了技術型管理體制的法律保護制度,即對制造和銷售規避鏈接、復制管理技術裝置之行為設置了民事請求權(第2條第1款第10、11項)。
2009年政府公布的著作權法把非法網絡下載認定為侵權行為,沒有設定罰則。但是2012年6月20日最新通過的著作權法修訂案規定從網絡下載未經授權的音樂和影像文件,可能面臨兩年以下拘役或200萬日元以下罰款。法律通過后輿論對此存在很大爭議。
3.2 合理關照公眾利益
為解決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利用作品機會和能力的鴻溝,日本著作權法對權利人的權利進行了一定限制,力圖實現權利人和公眾之間的利益合理平衡。2010年1月1日起實行的著作權法對“視障聽障類”殘疾人的權益給予關注,將一些便于他們利用版權作品的方式認定為“合理使用”,比如將作品做成大字書,將一些圖片作品或者音像制品加手語或者字幕等[12]。
另外,日本著作權法保護版權人利益的同時對公眾的使用設置了例外,比如對于教育目的、圖書館的使用、美術或者攝影作品、搜索引擎對侵權作品的緩存、信息檢索服務經營者、電子計算機進行作品信息分析等傳播可能化權的合理使用。同時,在著作權人或者著作鄰接權人下落不明時,提存文化廳長官規定數額的擔保金后,在裁定結果出來之前,可以按照申請裁定的使用方法使用該作品。
3.3 高度重視著作財產權
如果將著作權和著作鄰接權按照權利內容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那么,日本在2003年、2004年、2006年、2009年歷次修法中,主要內容是修訂有關財產權的規定,加強對財產權的保護,對于人身權的規定很少,只是增加了表演者的姓名表示權和保護表演完整權。其原因在于日本是在知識產權立國戰略之下審視、修訂著作權法等法律的,因此將有關著作權的法律作為實施日本知識產權立國戰略、振興日本經濟、提高日本產業國際競爭力系列法律的一部分[13]。
日本曾提出“數字內容立國”的發展目標,把內容產業定位為“積極振興的新型產業”。數字出版法律的制定以及修改是在相關利益人的呼吁和推動下才逐步改進的。出版業能更明確地反映出量化的經濟效益,相關利益人的著眼點也就放在著作財產權上。
3.4 力圖確認出版社在數字化進程中的法律地位
越來越多的人呼吁要促使出版社獲得屬于知識傳播者權利的著作鄰接權,完善以出版社為主體的推進圖書數字化的體制,確立出版社既是紙媒體也是電子媒體傳播者的法律地位。為進一步推動電子書籍的普及,日本于2012年公布了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目標是通過立法賦予出版社“著作鄰接權”,更好地保護出版社利益。該修正案一經提出立即引起業界的強烈反響,出版商、作家和學者圍繞是否應該賦予出版社“著作鄰接權”展開了激烈爭論[14]。
日本的數字出版法律制度還在不斷地探索更新。只有真正了解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立法過程中找到相關利益人之間的平衡點,才能使得數字出版法律制度科學、超前地規制及預防數字出版發展過程中的新問題。
注 釋
[1]從全球視角看國內數字出版發展趨勢[OL].[2011-10-10].
[2]日本推動內容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對中國的啟示[OL].[2011-10-27].
[3]黃孝章,張志林,陳丹.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61
[4]楊梅.發達國家內容產業發展概要[J].中國信息界,2010(1-2): 102-104
[5]日本韓國出版業考察報告(上)[J].出版發行研究,2004(3):16
[6][13]楊和義.日本著作權法律的新變化及其特征[J].海峽法學,2010(3):37,37
[7]黃孝章,張志林,陳丹.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65
[8]陶云峰.中日著作權法律制度比較研究[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0
[9][10]國際環境下的網絡版權若干問題研究[OL].[2011-04-15].
[11]馮楚建.建立面向21 世紀的知識產權制度:日本現代知識產權政策與戰略研究[J].中國軟科學,1998(4)
篇10
1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
1.1種植規模不斷擴大
長期以來,三門峽市銷售的中藥材大部分以采挖野生藥材為主,人工栽培面積小,藥材生產處于群眾自發零星種植狀態,管理粗放,效益較低。2000年,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三門峽市藥材資源優勢,確定中藥材為三門峽市主導產業之一,明確了市農業局對該項工作的管理職能,中藥材生產納入了正常的生產管理,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效益穩步提高,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2-3]。全市中藥材種植規模由1998年的3 400 hm2發展至2006年的1.4萬hm2,涉及杜仲、板藍根、丹參、黃芩、桔梗、等30多種藥材類型,其中木本3 666.67 hm2,草本1.03萬hm2,菌類120萬穴,年產藥材5.7萬t,產值達到3.68億元,2007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擴大至1.58萬hm2,目前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1.67萬hm2左右。
1.2 主要藥材布局基本趨于合理
中藥材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海拔高度、地形和地貌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藥材質量與療效。為確保產地藥材質量,市、縣農技部門(藥辦)在開展普查的基礎上,制訂了《三門峽市中藥材生產發展規劃》,提出了最佳適生區栽培的發展思路,對當地現有的藥材品種進行馴化改良,規范其栽培技術,在原適生區進行種植,確保每種藥材的適宜生長環境。具體區域分布為:海拔800 m以上山區,結合退耕還林,栽種杜仲、山茱萸等木本藥材;海拔500~1000 m的淺山向陽坡地,發展黃芩、柴胡、丹參等草本藥材;塬區旱薄地發展板藍根、金銀花和等草本藥材。
通過科學規劃,目前全市主要中藥材布局基本趨于合理,為提高中藥材質量奠定了良好基礎。杜仲主要分布在靈寶市的朱陽,盧氏縣的杜關、城關、官坡、獅子坪等;山茱萸主要分布在靈寶市的蘇村,盧氏縣的五里川、雙槐樹、官坡、瓦窯溝、朱陽關、湯河等;丹參主要分布在靈寶市的朱陽、蘇村、寺河、故縣、陽平、豫靈,盧氏縣的官道口、杜關、東明、磨口、橫澗,澠池縣的洪陽、仰韶、陳村,陜縣的原店、硤石、宮前、菜園、張村等;黃芩主要分布在靈寶市的朱陽、蘇村、寺河、陽平、五畝,盧氏縣的范里、官坡、徐家、木桐,澠池縣的果元、英豪、仁村,陜縣的原店、硤石、宮前等;板藍根主要分布在靈寶市的五畝、陽平、豫靈、朱陽、函谷關,盧氏縣的朱陽關、東明、官道口,澠池縣的坡頭、陳村、南村、天池,陜縣的大營、張汴、菜園,義馬市的東區辦事處等。
1.3產業化經營不斷推進
在中藥材生產管理上,改變了過去重產中技術指導、輕產前、產后服務的老觀念,實行產業化運作模式,建立了豫港合資綠寶藥業有限公司、靈寶市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盧氏縣中藥材集團總公司、盧氏縣中康飲片廠等龍頭企業,并不斷完善技術指導及藥材收購、銷售、加工等服務,形成了豫西、鄂北、陜東、晉南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和中藥材種子集散地,藥材種子輻射至全國10多個省市,實現了部分原藥就地消化,加工增值,藥材生產已成為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
1.4野生連翹資源得到保護
連翹是三門峽市的大宗地道野生藥材,有較大的開發利用價值,但由于多年的過度采挖,儲量銳減,資源面臨枯竭。對此,特結合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野生連翹保護措施,收到很好效果。盧氏縣與竹林眾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2萬hm2野生連翹保護性開發合作協議,在主要鄉鎮連翹生長密集的村組,建立了13.33~33.33 hm2的高標準示范區,進行連翹撫育保護,恢復提高其生產能力。靈寶市朱陽鎮在野生連翹資源區進行連翹移栽、施肥等管理,建立8個村級管理站,實行保護性開發;蘇村鄉與重點村簽訂保護合同,采取人工授粉的辦法以提高連翹產量;寺河鄉嚴禁非法采挖,加大收購市場管理,堅決制止收購未成熟連翹,有效遏制亂采亂挖現象;故縣鎮與相關村組簽訂保護責任制,實施屬地保護。這些措施的落實對于保護、涵養野生資源,恢復增強野生連翹生產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存在的問題
一是藥材市場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如山茱萸價格波動幅度在10~120元/kg,天麻在20~180元/kg,板藍根在1~15元/kg,忽漲忽落,致使群眾不能及時掌握藥材市場信息,造成種植的盲目性較大;二是缺乏高質量的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藥材種子、種苗價格高,致使部分藥材種植成本高,藥材引種過程中常出現種子質量問題,導致產量低,效益差;三是藥材栽培管理粗放,施肥、病蟲害防治不當,管理粗放,施肥、病蟲害防治不當導致藥材品質下降,種植效益不高;四是中藥材產業化經營水平較低,大部分中藥材只限于初加工階段,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
3發展對策
3.1以市場為導向帶動三門峽市中藥材產業發展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以農民增收為目的,按照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要求,保護野生資源,發展地道藥材,抓好規范種植,扶持龍頭企業[4-5],建立完善的科研、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運行機制,因地制宜地發展中藥材生產,大力推進三門峽市中藥材產業化發展。
3.2加強生產基地建設
研究推廣先進的中藥材栽培技術,搞好6 666.67 hm2生產基地建設,帶動10萬戶藥農發展藥材生產;加大野生連翹保護力度,提高其再生能力;至十二五末,三門峽市中藥材生產面積擴大至3萬hm2(其中盧氏縣1萬hm2,靈寶市8 000 hm2,澠池縣0.67 hm2,陜縣0.47 hm2,湖濱區、義馬市666.67 hm2),實現年產各類藥材7.05萬t,產值達到5.5億元。
3.3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水平
改進傳統服務方式,建立健全以市場化為主導的市場營銷體系、技術服務體系。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鼓勵個人、集體、單位創辦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協會等各種類型的專業合作組織,為藥農提供物資供應、技術指導、藥材購銷等服務。同時,切實加強市場管理,保護正當商戶的合法權益,切實解決中藥材產后銷售問題。
3.4推廣規范化栽培,提高中藥材生產經濟效益
在藥材生產上,重點推廣林藥間作、育苗移栽、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適時收獲等先進實用技術。充分利用現代化傳媒手段,搞好藥材市場信息服務,引導群眾發展適銷對路的藥材生產,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扶持培育科技示范戶、技術能人,通過典型示范帶動,推廣規范化栽培技術。
3.5抓好基地建設,擴大種植規模
充分利用國家退耕還林等優惠政策和項目支持,廣泛宣傳,調動群眾發展藥材生產的積極性,鼓勵土地合理流轉和有償使用,進行適度連片開發,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氣候資源的特點,因地制宜地發展高效藥材生產,穩步擴大生產規模,大力發展板藍根、等周期短、適應性強的高效草本藥材,以提高種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重點在盧氏縣、靈寶市、陜縣、澠池縣等縣(市)建立6 666.67 hm2藥材生產基地,其中杜仲2 666.67 hm2,丹參1 333.33 hm2,板藍根1 333.33 hm2,黃芩666.67 hm2,666.67 hm2,促進全市藥材生產的發展。
3.6強化資源保護,提高再生能力
按照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要求,建立野生連翹標準化生產基地。采取封山育苗、清除雜草、密間稀補、廣施土肥、修剪整形、人工授粉等措施,進行人工馴化,將其改變成密度均勻、主干粗壯、枝條繁茂、土質松軟肥厚、沒有雜木和雜草的高產示范園。在其他地方,可采取管護措施,制定長遠規劃,逐步進行人工改造,提高連翹生產能力,打造三門峽市連翹品牌,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積極開展天然丹參、黃芩、天麻、桔梗等野生藥材資源保護,逐步擴大野生藥材保護面積達6.67萬hm2。
3.7壯大龍頭企業,推進產業發展
按照產業化經營模式和市場化要求,扶持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主營產品有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由龍頭企業按照市場要求向群眾提供種子種苗、栽培技術和銷路,與藥農簽訂種植合同,統一組織藥材生產,降低藥農的種植風險,促進中藥材產業持續、穩步、健康的發展。重點支持盧氏眾生植物有限開發公司、豫港綠寶藥業有限公司、河南泉鑫醫化科技有限公司、盧氏縣中藥材集團總公司、三門峽市第三制藥廠等龍頭企業,促使這些龍頭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發揮各自不同的優勢,逐步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貿易—工業—農業一體化”的產業化格局,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
4 參考文獻
[1] 隴西著力打造中醫藥產業核心區[J].中醫藥導報,2012(1):46.
[2] 饒偉文,周文杰.中藥產地加工規范化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2,19(2):106-109.
[3] 王君平.中藥種植減少導致供不應求處10年最快漲價期[J].科技致富向導,2011(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