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狀況范文
時間:2023-05-15 15:43: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產業發展狀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Facebook發展狀況:到2010年底時,Facebook全球用戶量為6億,其中2.5億為新增用戶。當時在Facebook所有用戶中,70%來自美國之外市場,Facebook用戶平均每天會安裝2000萬個應用程序。到2011年10月時,Facebook市場規模已相當于整個互聯網產業在2004年所具備的規模。2011年期間,Facebook移動服務向Android等移動設備延伸,3.5億用戶通過移動設備訪問Facebook網站。用戶每天在Facebook網站分享300億條內容(網絡鏈接、文件和圖片等)。預計到2012年底時,將有大量用戶通過平板電腦尤其是蘋果iPad來訪問Facebook網站。
Twitter發展狀況:到2010年底時,Twitter用戶總量為1.75億,新增用戶量為1億,所發送Twitter信息總量為250億條。美國女歌星Lady Gaga(帳號為“@ladygaga”)成為Twitter網站上關注者數量最多的用戶(770萬名“粉絲”)。到2011年底時,Lady Gaga在Twitter網站上的粉絲數量已增至1810萬,她仍保持了Twitter粉絲數量多的紀錄。到2011年底時,Twitter用戶總量已增至2.25億,但僅1億為活躍用戶。
2011年期間,美國輕博客網站Tumblr及WordPress旗下所屬小型博客網站規模增長迅速。截至2011年9月,Tumblr所獲頁面瀏覽量為WordPress的8倍。到2011年年底時,Tumblr所屬博客站點數量增至3900萬個,WordPress相應數量則增至7000萬個。
亞洲網民比重最高:2010年期間,亞洲網民數量在全球網民總量中所占比率最高,為42%;2011年期間,該比率增至44%。到2011年年底時,歐洲網民在全球網民總量中所占比率,則由2010年的24.2%降至23%。北美地區網民相應比率也由2010年的13.5%降至13%,非洲網民相應比率則由2010年的5.6%增至6%。從2010年到2011年期間,拉丁美洲、中東和大洋洲/澳大利亞地區的網民所占比率則基本維持不變。
篇2
一、元江縣特色養殖產業發展現狀
元江縣獨特的自然資源,使特色養殖發展得天獨厚。由于資源的稀缺,與傳統養殖肉食產品相比,特色養殖產品在價格上更具優勢,而且供不應求。目前元江縣特色養殖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控制傳統畜禽飼養中飼料的添加劑和抗生素,生產“無公害”、“生態”和“有機”肉食產品,在養殖方式上突破;其次是特種養殖,以馴化、繁殖野生動物為主,追求養殖內容上的新、異。針對特色養殖業見效快、附加值高、效益明顯的特點,元江縣引導扶持山區群眾調整養殖結構,積極發展特色養殖。到2009年底,全縣有特種養殖戶1055戶,其中,養野豬12戶,零星養蜂956戶,其他養殖87戶,存欄野豬559頭,養蜂6480群、野雞5270只,存欄麂子、刺猬、孔雀等畜禽514頭(只)、梅花鹿56頭。全縣完成畜牧業產值2.5億元,比上年增加0.16億元,增長6.8%,特色養殖戶實現經濟收入近800萬元。現已建設推廣生物發酵床零排放養豬示范基地,建設生物發酵床3585平方米,飼養生豬1100余頭,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了生豬生產邁向環保生態型養殖。針對元江壩是典型熱帶氣候特征,1998年縣魚種站從泰國引進40條幼灣鱷試養并獲得成功,到2009年有鱷魚350余條,是云南省唯一一家鱷魚規模養殖的單位。目前,魚種站還負責生產和推廣鱷魚、羅氏沼蝦、單性羅非魚、淡水鯊魚等特色水產品的魚苗為主,并實施部分養殖,以“基地+農戶”的形式提供鱷魚苗給農戶養殖,低價提供單性羅非魚和羅氏沼蝦幼苗給農戶,鼓勵發展特種養殖。
由于充分利用熱區資源優勢,元江縣的特色養殖產業現在通過扶持朝著擴規模和樹品牌方向發展,不斷提升和推廣特色養殖技術,增加農民收入,豐富城鄉消費市場,滿足人民群眾對特色、名貴食品的購買欲望和對安全、無公害食品的需求,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當前元江縣特色養殖產業存在的問題
在實踐色養殖產業也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制約因素。
1.特色養殖規模小,利用價值單一。
馴養的野生動物種類主要集中在野豬、梅花鹿、野雞上,少量有養竹鼠、石蚌。大多數養殖戶在產品上以活體銷售為主,主要是供人食用或觀賞,養殖行業呈現出規模小、水平低的局面。如,全縣1家梅花鹿養殖單位只養殖了56頭;12家野豬養殖單位,存欄數不足600頭。特色養殖項目投入大、周期長、收效慢。
這與行業內稱為“短、平、快”的特色養殖投資特點相反。理論上,特色養殖剛剛起步,養殖產品有價格高、市場需求旺等優勢,但實踐中由于缺乏相關政策扶持和技術信息支持,許多養殖戶只能靠網絡、報刊和雜志等渠道獲取零碎的養殖信息。盲目性導致部分養殖戶不是在初期對投入估計不足半途而廢,就是在實際養殖中對疫病防控、馴養繁育等環節費盡周折。
養殖戶絕大部分是邊干邊摸索,沒有專門的培訓學習,總體素質不高,養殖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只有實踐中去總結,往往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導致特色養殖產業壯大的周期被拉長,發展成本更高。缺乏從事專業養殖的技術人員指導。
元江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管理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由森林公安代管,沒有專門的人員編制,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由于無法進行有效的技術服務和科學政策指導,致使部分農戶養殖中盲目操作,損失慘重。全縣僅有4名人員從事野生動物養殖技術工作,且多數是經過短期培訓。市場不規范嚴重制約特色養殖行業進一步發展。
目前元江縣的養殖產品處在供求雙方單線供銷階段,信息極度不對稱,尚未建立一個有形的市場平臺。因為市場體系不完善,現有市場中沒有使用“中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影響了合法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品在市場上流通和銷售,并且市場準入制度、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還沒有建立,這些都制約玉溪特色養殖產業進一步發展。
三、對元江縣特色養殖產業現狀的思考
通過分析上述存在的問題,不難發現元江縣特色養殖產業要健康、快速的發展,目前最需要建立一個科學完整的產業發展規劃和對產業發展正確引導:縣域內適合養殖哪些品種?市場前景如何?針對縣資源優勢應重點開發哪些產品,優勢在何處?養殖過程中的技術困難如何尋求幫助?產品銷售渠道的問題?等等。政府要加強調研,發揮其規劃、指導、管理、監督、協調、服務的職能,及時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才能促進特色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以縣魚種站為例,10年的鱷魚養殖有了成效,養殖面積發展到上百畝,數量到300多條,但要進行規模加工,數量遠遠不夠,多次引資失敗,造成渾身是寶的鱷魚被擱置,以“基地+農戶”形式的特種養殖發展緩慢。一邊是飼養成本高,資金缺乏,現狀難維持;一邊想招商引資開發鱷魚,變廢為寶,擺脫困境,但規模太小滿足不了大規模深加工,引資不成。所以惡性循環,養殖舉步為艱。而其它特色養殖也面臨技術、銷售等困境,要想對野生動物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關鍵政府要建立起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服務和指導體系,這才能有效避免養殖戶在種源獲取渠道上的非法選擇,也才使合法的野生動物產品進入市場。
四、加快發展元江縣特色養殖產業的建議
1.發展特色養殖產業要靠政策拉動和示范戶帶動。
篇3
1赤峰市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
1.1物流產業初具規模
經過多方考察調研,赤峰市在中心城區打造占地面積6.7㎞2、計劃總投資60億元的紅山物流園區和規劃占地面積2㎞2,重點發展農用機械、生產資料等專業功能區的松山物流園區,同時,在與新城區相毗鄰的喀喇沁旗打造總占地面積3.2㎞2的和美工貿園區.此三大物流園區已列為赤峰市規劃發展重點,并寫入自治區“十一五”物流業發展綱要中.三大園區建成后,赤峰市將成為構建東北、環渤海兩大經濟圈和輻射華北、東北和蒙東的重要商貿節點.
1.1.1紅山物流園區從2006年破土動工至今,紅山物流園區已累計投資60億元.總規劃面積6.7km2,已有50%以上的區域建成投入使用.園區內的物流配送、倉儲、建材、汽貿、糧食中轉、礦業物資轉運、綜合服務七大業態功能已初步發揮集聚效應.沿鐵路專用線的糧油、生資、木材、小商品市場和汽修汽配城項目正在規劃建設之中.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物流企業紛紛入駐.汽貿產業異軍突起,2009年園區內32家汽車4S店銷售量達2萬輛,交易額25億元.
1.1.2松山物流園區占地面積2km2的松山物流園區位于京通鐵路、306國道和農研地區形成的三角地帶,園區主要劃分為農用機械、農業生產資料、農畜產品、建筑裝飾材料、小商品、建筑工程及礦山機械、五金機電、大型倉儲、加工等專業功能區.園區現已完成投資3.5億元.園區內路、水、電、暖等配套設施已陸續投入使用.占地面積0.32km2的鋼材木材交易區,已有50多家商戶進駐經營,年營業額3億元左右.完成了占地面積0.2km2的農機交易區營業用房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已引進100多家農機經營戶,近期全部投入運營.總投資6800萬元、占地面積0.22km2、設計煤炭接卸能力300萬噸/年、位于當鋪地鄉的煤炭物流園.2009年8月份已投入運營,目前每日接卸煤炭達到1.2萬噸.依托赤大白鐵路為赤峰熱電廠、元寶山電廠及赤峰周邊多家用煤企業提供煤炭銷售服務,實現了白音華煤炭在赤峰地區的中轉,緩解了赤峰地區煤炭供應緊張局面,使赤峰成為向遼寧、河北地區轉運煤炭的集散地,帶動了汽車運輸業、煤炭深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1.1.3和美商貿園區隨著全國建材家居第一品牌紅星?美凱龍入駐和美建材城,占地面積3.2km2的和美商貿園區將成為蒙東最大并輻射蒙、冀、遼的家居航母.
1.2現狀特點
1.2.1整合了赤峰市物流資源,提高了物流水平現代物流園區有效整合了赤峰市內各類物流資源,極大地提高了赤峰物流水平.目前,內蒙古紅山物流園區內,金融、通信、保險、商店、飯店一應俱全,商檢、公安、稅務等部門紛紛入駐,已基本形成開展業務足不出園.在紅山物流園區,越來越多的汽車4S店在這里集中,方便人們在本地購買、維護、修理汽車.2010年7月13日,赤峰商貿城、赤峰青年創業大廈相繼奠基,標志著多業態、高科技的物流業已開始向園區集聚.正在建設中的松山物流園區將成為蒙東地區甚至是東北地區最大的農機銷售地.以前赤峰市的農資市場過于分散,造成農民購買成本上升,并且質量和服務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現在,農民可以在松山物流園區“一站式”購買所有農用物資,方便、快捷有保證.
1.2.2改善了赤峰城市環境,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近幾年,赤峰城市框架不斷拉大,就業形勢日漸好轉,物流園區的建設功不可沒.以赤峰市紅山物流園區為例,目前已建成面積3.4km2,進駐各類企業149家.2009年,物流園區完成交易額55億元,實現稅收1.2億元,安置就業1萬人.到2011年全部建成后,可實現交易額150億元,實現利稅3億元,吸納4萬人就業.而松山物流園區全部建成后,僅在農機方面年營業額就將達到15億元,吸納2000多人就業,將成為蒙東地區乃至東北地區最大的農機銷售地.赤峰市正在成為內蒙東部地區重要物流樞紐,以此推動赤峰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2赤峰市物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赤峰市物流產業發展目前仍處在起步階段,與發達地區的物流產業發展水平還有相當的差距.存在著部門分割、行業壟斷、自成體系,獨立運作,造成資源配置的浪費等問題.
2.1物流觀念落后,管理體制滯后,管理人才短缺
物流觀念落后導致不論經濟發展還是企業管理均不重視物流,缺乏規劃,投資嚴重不足,現有的儲運被當作是物流的全部內容.在體制上,物流產業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為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發改委、交通、工商、外貿、能源、農業等眾多部門.由于體制不順,造成了物流行業管理中存在的條塊分割、部門分割、重復建設等問題.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短缺成為限制物流企業發展的瓶頸,雖然國內一些大專院校已開設了某些與物流相關的課程,但物流知識尚缺乏實際運用,企業方面也沒有對員工進行相關的業務知識、業務技能培訓,不能使企業得到有效的管理.尤其一些民營物流企業屬于“家族企業”,不可否認這種類型的企業在創業初期有一定的“向心力”會使企業有較快的發展,但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特別是企業規模的逐漸擴大,技術上的逐漸升級,家族化的固有缺陷如投資主體單一化、缺乏公平的競爭機制、管理制度難以有效執行、外部人員發展空間有限等問題就會出現,限制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2物流專業化程度低,物流技術單一
物流企業經營分散,組織化程度低,橫向聯合薄弱,物流管理手段落后,沒有充分發揮城市的規模效應和整體協同效應.眾多企業繼續搞“大而全”、“小而全”,產供銷一體化,倉儲、運輸一條龍.現有的物流企業是過去倉儲、運輸的簡單轉行,物流技術單一,專業化的物流企業尚未建立.由于物流專業化程度低,很難為中外合資或外商獨資企業的產品提供綜合性物流服務,也很難使社會物流與企業物流一體化.
2.3物流與電子商務脫節,電子商務發展滯后
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將使傳統的物流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重新整合,但當下卻呈現出重商流、輕物流,重硬件、輕軟件,重電子、輕商務的傾向.運作的相對獨立性導致傳統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運作效率較低,成本居高不下,無法滿足現代物流要求.盡管信息產業得到較快的發展,但仍遠遠落后于經濟發達地區;電子商務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一方面由于資金不足,使技術進步緩慢;另一方面則在經營理念上未能跟上時展的步伐,大多數物流企業不愿意在發展電子商務上投入資金;而且即使已經建立了一定檔次的電子商務系統,也未能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2.4現代物流發展所需的制度環境有待進一步改革
現代物流發展所需的制度環境,主要是指融資制度、產權轉讓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場準入或退出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這些制度的改革,目前還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企業在提高自身物流效率時,必然要涉及到各種物流資源在企業內部和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重新配置.而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業根據經濟合理的原則對物流資源的再配置就會受到阻礙.
3赤峰市物流產業的趨勢
3.1把握區位優勢———“對接東三省,挺進京津唐”
“對接東三省,挺進京津唐”,是赤峰市發展區域經濟的目標,促進物流園區的建設速度,提升物流園區的品位.作為自治區第一人口大市,赤峰市礦產資源豐富,制造業有一定基礎,更具有農牧業資源優勢,已初步形成有色金屬、能源化工、醫藥、食品、建材、紡織等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其地理位置處在蒙冀遼交界地帶,北通蒙古國和俄羅斯中西伯利亞地區,是內蒙古東部地區重要的市場集散地,具有發展現代物流的很好的市場基礎.赤峰已經具備良好的海、陸、空立體交通運輸網,已發展成以京、津、冀為主的華北地區和以遼寧為主的東北地區為兩翼,面向東北亞“,北上出境,南下出海”的物流通道.赤峰市素有“旱碼頭”之稱,是蒙東、遼西、冀北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境內已形成快速對接華北、東北、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立體交通網.赤峰至大板、赤峰至通遼、赤峰至朝陽、赤峰至承德4條高速公路、7條鐵路、7條航線縱橫赤峰城區.中心城區占地6.7㎞2計劃投資60億元的紅山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和蝶形高速公路入口南北呼應,一個伸向全國的公鐵聯運網已初具規模.
3.2赤峰市物流產業趨于信息化、立體化
信息化讓傳統的物流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園區的信息中心,新開通的蒙冀遼物流信息網實現與全國物流信息的互聯互通.客商只要撥打96345短號碼就能聯系到園區內的任何一家企業.在網上打開園區的三維地圖,街路、企業的立體影像就會在眼前真實再現.呼叫中心產業是紅山物流園區引進的一個新興高端產業.在園區內的“中國草原綠色食品調度中心”,一期擁有40個坐席的呼叫中心平臺已經建成.通過這個平臺,最大程度整合牧民、畜牧公司、物流運輸機構等資源,選用全部經過篩選認證的草原綠色食品,通過全國統一號碼、呼叫中心客戶服務平臺、客戶管理平臺和坐席代表,將內蒙古大草原綠色、無污染、營養價值高的食品直接供給用戶.電子商務在農產品加工企業、物流企業和用戶間架起了一條快速的物流通道.今年,由北京恩源科技有限公司主營的呼叫產業項目也將開工建設.這座高12層、總面積1.6萬㎡創業大廈建成后,可容納5000個呼叫坐席.可承接保險、銀行行業和大型企業的呼叫外包業務,年產值近10億元.
4推進赤峰市物流產業的發展策略
篇4
關鍵詞:汽保設備;發展;狀況
中圖分類號:T-09 文獻標識碼:A
營口享有“中國汽車保修檢測設備的搖藍”和“中國汽車保修檢測設備生產基地”的美譽,是中國最早、最大的汽保設備生產基地。創造了中國汽保行業的多項第一,1966年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臺汽車電器萬能試驗器,1990年生產出中國第一臺輪胎動平衡儀,2008年建立起中國第一個汽保行業公共技術研發服務平臺,2010年開工建設中國第一個汽保工業園。2013年中國(營口)汽保工業園被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1 產業規模與現狀
2013年,營口汽車保修檢測設備生產及專業配套企業已達18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家,億元以上企業4家,實現生產總值126億元,同比增長3.7%;實現出口創匯2.8億美元,其中直接出口1億美元;間接出口1.8億美元(含零配件)。主導產品有車輪動力平衡儀、四輪定位儀、輪胎拆裝機和舉升機等15大類200個產品體系。產品國內市場覆蓋率超過85%,產品銷往37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總額占全國汽保產品出口總額43%。已累計擁有產品各類專利技術及軟件著作權280余項。全年共爭取國家級、省級專項資金支持621萬元。營口汽車保修檢測設備產業現已成為營口市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隨著相關產業鏈的建成,將會極大拉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整體帶動營口地方經濟發展。
2 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產業規模小,產品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依托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市場影響力,營口汽保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在全國汽保行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但還存在著企業同質競爭激烈、產品附加值不高、缺少標志性龍頭企業、沒有著名品牌等問題。同時,營口汽保行業沒有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和企業分工,在全地區180家汽保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只有30家,其中億元以上4家,中小企業數量居多。企業普遍存在小規模、多品種的“小而全”模式,低附加值產品多,產品重復性生產過多,造成了人為的價格戰,不同程度制約了整體行業的快速發展。
2.2技術研發薄弱,技術人才缺乏
由于本地區受到科研院所較少、技術人才缺乏、高素質人才難以引進等諸多因素影響,汽保企業整體上雖具優勢,但在自主創新、技術研發、產學研合作等方面處于落后局面,多數企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已成為制約汽保產業發展的第一瓶頸,嚴重影響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3 對策建議
3.1依托研發平臺,加速產業升級
以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營口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為服務龍頭,背靠政府,聯合中科院金屬所、中科院自動化所、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重點科研院所搭建營口汽保設備公共服務研發平臺、營口汽保特色產業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著力開展汽保行業的共性技術和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在研發、分析、檢測、培訓等方面為汽保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服務,加速汽保產業不斷升級。
3.2實施科技助推工程
一是加快汽保行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助推產業升級。在營口大力汽保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高新技術企業基礎之上,繼續篩選具有研發能力強、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好的企業,給予重點培育和政策扶植,進入高新技術企業陣營,打造行業科技創新的領軍型企業,充分發揮其輻射和帶動作用,全面提升汽保企業整體創新能力和水平。
二是加快營口汽保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助推產業升級。圍繞中國(營口)汽保工業園升級為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的有利契機,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提供優惠政策和保姆式服務,重點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建設中國汽保研發中心,提升超前研發能力和水平,解決企業發展共性問題,打造最具活力的創新體系,成為自主知識產權企業集聚地,引領汽保產業可持續發展。
三是積極爭取國家、省科技項目資金支持向該產業傾斜,以提升平臺研發和服務能力,發揮政策、資金、管理、服務等導向作用。
四是實現管理方式的創新,把電子商務平臺引入汽保傳統業態,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推介產品、與國際市場對接、加強企業間的交流合作。
3.3創新載體,引進人才
一是建立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智力優勢,組建專家團隊,為企業提供智能服務,實現借“智”生“才”。
二是建立現代企業薪酬制度留住人才。鼓勵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實行按任務、崗位、業績定酬的分配辦法,充分體現人才、知識的市場價值。同時,探索和鼓勵科技成果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建立人才資本和科研成果有償轉移制度,把知識、管理、專利、商標、科技發明和原創科研成果等有形或無形資產轉化為貨幣或股權,實行人才資本產權激勵制度。
3.4加強服務體系建設
圍繞汽保行業的融資擔保、資產評估、信息咨詢、物業管理、倉儲物流、法律咨詢、知識產權等為代表的中介服務機構,需要不斷推進和完善;以行業自律、反傾銷訴訟、產業信息、技術交流、對外協作、招商引資、職工技能培訓和營銷聯盟為服務重點的行業協會的作用,需要不斷挖掘和提升,為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以金融網點、公交運輸、醫療衛生、商業餐飲等為代表的配套服務機構設施,需要不斷設置和完善,以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的便捷性和從業人員的生活舒適度。
篇5
【關鍵詞】 河南省 三次產業 發展 現狀
一、河南省經濟發展概況
2009年,河南省全年生產總值19480.46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69.05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1010.50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5700.91億元,增長11.8%。人均生產總值20597元,增長7.4%。具體各產業生產總值及構成如表1所示。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產業結構實現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歷史性轉變。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40.7%下降到2009年的14.2%;第二產業的比重由1980年的41.2%上升到2009年的56.5%;第三產業的比重由1980年的18.1%上升到2009年的29.3%后,近年來一直在30%左右徘徊。
從貢獻率變化看,工業主導地位明顯、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在工業主導作用發揮的同時,傳統優勢行業不斷壯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食品、有色、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紡織服裝等六大優勢產業在全省工業經濟中的比重由2003年的47.5%提高到2009年的51.7%。
盡管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河南持續不斷地推進結構調整。但長期形成的產業結構粗放、發展水平低、質量效益差,尤其是主導產業競爭力不強、技術水平低和過于依賴能源原材料行業的狀況尚未有根本性改變。
河南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2009年,河南三次產業結構為14.2:56.5:29.3,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第一產業比重過高、第三產業比重過低。其中,第一產業高出全國3.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低于全國14.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在全國居各省市區最后一位。
二、第一產業發展概況
河南既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又是人口大省,2009年小麥種植面積5263.30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1%;棉花種植面積537.33千公頃,比上年下降11.3%;油料種植面積1541.22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5%;蔬菜種植面積1692.21千公頃,比上年下降1.3%。
河南省2009年全年糧食產量5389萬噸,比上年增產0.5%;棉花產量51.75萬噸,比上年減產20.5%;油料產量532.98萬噸,比上年增產5.5%。肉類總產量620.1萬噸,比上年增長6.1%;禽蛋產量382.9萬噸,比上年增長3.0%;牛奶產量281.9萬噸,比上年增長1.0%。
河南省統計公報資料表明,2009年河南省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769.05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占河南省2009年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2%,比全國平均水平10.3%高3.9個百分點(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河南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從2003年以來穩定增長,從2003年的1198.70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2769.05,增長率為14.9%。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當年GDP的比重逐漸減小,這與最近十年來河南省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是分不開的。但總體來說,第一產業總量是增加的,但第一產業所占比重還是偏高。
近十年來,河南省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總數和所占總從業人員的比重逐漸減少,2009年從事第一產業的為2765萬人,比2000年減少了799萬人,每年平均減少88.8萬人。2009年從業人員占總從業人員的46.5%,比2000年下降了17.5個百分點,但比全國的平均水平38%還是高了8.5個百分點。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這一比例還是高出很多。
河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從20世紀80年代末探索起步,經過不懈的努力,全省龍頭企業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河南省通過財政扶持、加強銀企對接等措施,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使農業產業化經營邁出新步伐。2009年河南省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6000多家,421家龍頭企業個個銷售收入超億元,食品工業銷售收入達3800多億元,成為河南省戰危機、保增長的一大亮點。
三、第二產業發展概況
河南省2009年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1010.50億元,占河南省GDP的56.5%,高出全國10.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9858.40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增速比上年回落4.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6%,回落5.2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增長13.7%,重工業增長15.0%,輕、重工業比例為31.7:68.3。
河南省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絕對數偏低,僅占全國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的7%,遠遠低于廣東、浙江等沿海發達省份水平。
正如表4所示,從增長率上看,2009年河南省第二產業比上年增長了12.4%,高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長率,與全國9.5%的增長率相比高出2.9個百分點。
表5中,從第二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來看,2009年河南省第二產業的貢獻率是第一產業貢獻率的4倍,是第三產業貢獻率的近2倍,比全國第二產業的平均貢獻率高出10.2個百分點。
表6中,河南省第二產業所吸納的就業人數不斷增加,從2000年的977萬人增加到2009年的1675萬人,年平均增長量為75萬人。就業比重從2000年的17.5%增加到2009年的28.2%,2000―2005年第二產業就業人數的增長率逐漸增加,2007年達到最高值10.1%,2009年降低到7.1%。但從總就業人數上看,第二產業吸納勞動力總數遠低于第一產業,比第三產業稍微偏高,河南省第二產業的主導地位還是無法動搖的。
四、第三產業發展概況
我國的第三產業在最近30年中發展迅猛,特別是把發展第三產業作為國策倡導以來,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了近8倍。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把第三產業列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為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空前的良好時機。
研究表明,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相關關系。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增加勞動就業、財政和國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河南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第三產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2009年河南省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700.91億元,占GDP的比重為29.3%,比全國的平均水平43.4%要低14.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為1509萬人,占總從業人員的比重為25.3%,比全國平均水平34.1%要低8.8個百分點。說明河南省第三產業發展水平還有待提高。目前河南省第三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已經成為制約河南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大瓶頸。
從表8可以看出,2000年以后,河南省第三產業增長率和GDP增長率相差不大,基本一致。第三產業的發展程度,是經濟發展綜合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目前,第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為60%,許多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70%以上,中等發達國家也在50%以上。河南省近年來加大了對第三產業的投入,第三產業增幅加快,第三產業增加值的絕對數不斷增大,但仍是河南發展中的薄弱環節。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偏低,在全國的位次靠后。河南省200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只有29.3%,并且這幾年一直在30%左右徘徊,沒有明顯的增長,不僅大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更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
【參考文獻】
[1] 胡亞昆:河南產業素質分析和升級對策研究[J].中州學刊,2010(7).
[2] 2009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N].河南日報,2010-01-23.
[3] 梁保松、高波:河南省財政支農與第一產業增長的動態關系研究[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8).
篇6
關鍵詞:甘肅省國營八一農場;蔬菜產業;發展狀況
甘肅省國營八一農場蔬菜種植歷來已久,然而一直以來未發展形成一大產業。這主要因為蔬菜種植技術含量高、市場風險大,加之未能積極引導等因素造成。最近幾年內在國家政策和企業的帶動下一部分蔬菜產業嶄露頭角,蔬菜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為促進蔬菜產業的大力發展必須分析影響產業發展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法。
1 蔬菜產業發展前景
1.1 優越的自然條件 八一農場地處金昌市金川區境內,屬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灌溉區域。地理位置在北緯37°47′-39°之間,海拔1375-1400mm,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126.9mm,多年平均無霜期138天,日照時數:2884小時,10℃以上的活動積溫3127.6℃,土壤類型為沙質土壤較多。水土光熱條件十分優越,是蔬菜作物種植的理想區域。
1.2 與南方合作優勢互補,高原夏菜力補南方市場空缺 錯時播種,努力形成梯次上市,可達到較長的采收上市時間,可從每年6月初到10月初持續供應,很好地彌補了東南沿海夏季蔬菜供應的缺口 ,具有良好的上市檔期。
1.3 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 每當7月中下旬該場會有大片的土地完成作物收割,大量土地在后半年閑置。復種蔬菜有效地利用了閑置的土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2 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2.1 產業基礎 截至2016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000畝,大面積種植種類有辣椒、娃娃菜、青筍、甘藍、蔥類等。種植戶超過80戶,其中由農場牽頭成立的合作社一家,所有蔬菜畝均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蔬菜基地完成膜下滴灌的架設,達到水肥一體化標準生產模式,不僅節水節肥更能保障蔬菜良好的生長。建成育苗量達到3000畝的育苗基地,育苗設備健全、先進,育苗質量良好。
2.2 近兩年蔬菜種植情況
2.2.1 2014年蔬菜種植工作回顧。2014年種植辣椒1300畝,娃娃菜200畝,洋蔥1500畝。辣椒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種植。育苗播種時間為3月17日-4月5日,苗期共用50天。育苗設施采用簡易塑料大拱棚。移栽時間為5月12日-5月29日,田間管理整體良好,水肥供應充足,10月初進行采收,平均單株辣椒數為35個,平均畝產達到2噸左右,畝純利潤1000元左右。娃娃菜采用直播種植,4月底播種,7月中旬開始采收,市場價格良好畝收入1000元左右。洋蔥為育苗移栽種植,3月初育苗,5月初移栽,9月中旬采收,因市場行情不穩利潤波動較大。
2.2.2 2015年蔬菜種植工作總結。2015年春季種植辣椒800畝、青筍200畝,洋蔥1000畝,全部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種植。采用簡易塑料大拱棚育苗,辣椒育苗成本為0.12元/株,青筍苗成本為0.08元/株,洋蔥育苗成本為0.1元/株。整體效益良好其中洋蔥收益最高可達到2000元/畝。秋季復種蔬菜共1000畝,其中娃娃菜346畝,筍子285畝,甘藍369畝。所有土地為復種地。為錯時上市采用錯時移栽的方法種植,育苗也采用錯時育苗,從6月14號開始第一批育苗至7月4日育苗全部結束。7月21日開始移栽至8月16日全部移栽結束。采收從8月底開始持續到9月底,畝純收入達到900元。
2.3 銷售現狀 除了個別農戶自行在當地市場進行少量的銷售外,大部分的銷售是由農場牽頭與大的銷售商合作或與產品加工企業合作,形成訂單種植。
2.4 產業帶頭組織現狀 農場專門成立蔬菜種植合作社帶頭種植,同時積極吸納種植戶參與。合作社在技術上為種植戶提供免費服務,所有產品統一銷售,在合作社的帶頭下菜農生產利潤與年遞增,職工種菜的積極性也大大的提高了,至今合作社承包土地2000畝,吸納種植戶20余戶。
3 蔬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3.1 育苗設施落后抵抗災害能力差 簡易拱棚育苗雖有成本低的優點,但是其對抵御大風、低溫等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育苗風險較高。考慮到為蔬菜產業長期發展打好基礎,育苗設施有待改善。
3.2 加工業和冷鏈技術落后 只注重蔬菜原產品的生產,不追求蔬菜加工業的發展,其實蔬菜加工潛在著最大的利潤。未經過加工(清洗、包裝)和冷鏈技術就直接上市,導致蔬菜運輸過程中損耗較大,難以遠距離運輸,交易率降低。銷售也往往受限于部分銷售商,經營風險明顯增大。
3.3 市場把握度不夠,種植結構調整失衡 近幾年的種植一直處于市場的摸索階段,不能夠準確地掌握市場需求,更不能按照市場需求來科學規劃種植品種,導致結構性、季節性出現供需失衡。造成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周期性浪費。
4 對策和建議
4.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加強育苗設施建設,建造日光溫室冬季即可種植越冬蔬菜,春季又可進行育苗,不僅提高溫室利用率,還可降低育苗風險。夏季育苗可采用簡易塑料拱棚,其成本低、效率高。其次,加強冷鏈設施建設,為蔬菜加工業建好基礎性保障,將市場風險降到最低,將蔬菜利潤提到最高。還有,可以利用政府對農業的扶持政策,推動該場蔬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的建設。
4.2 深化技術改革,多元化發展 技術改革首先要從生產源頭開始,提高種植技術,增強產品品質。其次,研制、采購針對性強、適應性廣的方便適用生產機械,縮短勞動流程,降低勞動力費用。推廣先進的機械化技術;適應市場行情,采用多元化發展,不僅從種植品種上下功夫,選擇適合市場的多樣蔬菜品種。又要從加工(清洗、包裝)業上做文章,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篇7
>> 基于SWOT模型的常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分析 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銀耳產業發展分析 基于SWOT模型分析的河南動漫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基于SWOT模型的名山茶產業發展戰略分析 基于SWOT模型的遂川木竹加工產業發展可行性分析 基于SWOT模型對云南茶產業發展的戰略分析 基于SWOT模型的我國陶瓷產業發展分析 基于SWOT模型對產業集群的分析探究 基于SWOT模型的新余光伏產業財務分析 廣西動漫產業的SWOT模型分析及發展對策 敦煌市葡萄產業發展的SWOT模型分析 基于SWOT模型下的低碳房地產業發展的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青島高端產業發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網絡電影產業發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物流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花卉產業發展研究 基于SWOT-PEST模型的我國生物能源產業發展模式探討 基于SWOT模型的湖南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基于SWOT模型的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策略研究 基于SWOT模型的新疆石油化工產業競爭力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贛州市鎢業協會.江西(贛州)地區鎢產業現狀及發展. .
[4]高建新,張芬萍,李運剛.我國鎢產業發展現狀[J].濕法冶金,2010(12)211-215.
[5]楊海鋒.贛州市鎢產業鏈整合研究[D].贛州:江西理工大學,2012:22-25.
作者簡介:
篇8
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競爭能力不斷提升
在2010年末,全市水暖衛浴產業企業數47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77.17億元,企業資產達32.36億元,產業從業人數達1.8萬人。具體情況如下:
(一)開平市水暖衛浴產業區域品牌響
開平市水暖衛浴產業的發展較早,產業聚集明顯,主要分布在水口鎮、月山鎮及赤坎鎮。水口鎮更在2002年10月被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命名為“中國水龍頭生產基地”。2007年2月,被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命名為“中國水暖衛浴生產基地”。常設的中國(水口)衛浴設備展貿中心令水口水暖衛浴的區域品牌已蜚聲國內外。2010年水暖衛浴產業出貨值達25.22億元,同比增長14.07%,產品遠銷歐美十多個國家。
(二)“十一五”期間水暖衛浴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規模以上水暖衛浴企業數大幅增長。2006年開平市水暖衛浴產業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是67家,占開平市規模以上企業總量的19.42%,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達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數110家,比2006年增長64.18%,占開平市規模以上企業總量的25.70%,比重比2006年快6.28個百分點,年均增長11.10%。其中,大中型企業的數量也在同步增長,2006年水暖衛浴產業有1家中型企業,至2010年已有中型企業9家,占大中型企業總數的20.45%,比2006年快17.12個百分點,具體如表1所示。
(三)“十一五”期間水暖衛浴產業產出不斷壯大
開平市水暖衛浴產業在“十一五”期間的產出發展較快,規模以上的水暖衛浴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總量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十一五”期間水暖衛浴產業產值占全市總量比率的曲線圖,如圖1所示:
產業內的產出規模不斷壯大。2010年水暖衛浴產業戶均產值為0.7億元,比2006年多0.4億元;超億元企業達20家,比2006年增多12家,具體如表2所示:
(四)科技創新投入加大,競爭實力增強
水暖衛浴產業現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3家,地市級1家。2010年,水暖衛浴產業規模以上R&D人員147人,占開平市規模以上R&D人員總數的15.42%,項目人員折合全時當量比達81.54%。R&D經費支出0.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R&D經費支出的12.70%。R&D投入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是0.29%,比去年上升0.19個百分點。科研成果豐碩,2010年水暖衛浴產業專利申請數達45項,占開平市當年專利申請數的42.06%,其中,發明專利5項,占開平市發明專利申請數的41.67%。2010年水暖衛浴產業研發出的“環保不銹鋼水龍頭”產品及“全自動多工位鉆孔機”項目同時獲得開平市2010年度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五)產業內企業品牌增多
開平市水暖衛浴產業企業在產業集群的推動下,注重品牌建設。在“十一五”期間,水暖衛浴產業在中國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和廣東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領域實現零的突破。截至2010年水暖衛浴產業擁有注冊商標11件,其中,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的商標有:朝陽,榮獲“廣東省著名商標”稱號的商標有:朝陽、華藝、喬頓、希恩。企業產品逐步被市場認可,華藝、勝發、喬頓等企業產品還通過美國UPC質量認證,生產陶瓷閥芯水龍頭的廣東朝陽衛浴有限公司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廣東華藝衛浴實業有限公司、廣東希恩衛浴實業有限公司分別榮獲“廣東名牌產品”稱號。
二、開平市水暖衛浴產業發展的短板
結合目前的市場環境可以發現開平市水暖衛浴產業有如下短板:
(一)水暖衛浴產業輻射不夠廣
開平市的水暖衛浴產業雖然起步較早,但產業的輻射面不夠廣,整個水暖衛浴產業只從屬在18.75%的鎮街中。開平市有15個鎮街和一個管委會,其中,水口鎮是開平市水暖衛浴產業的重鎮,占規模以上水暖衛浴工業總產值達92%,其余只分散在月山和赤坎兩個鎮里。我們水暖衛浴產業經過多年的打造,在市場上積累了不少的名氣和無形資產,如何充分開發利用我們努力打造的成果,擴大產業輻射地理范圍,讓其在開平市更多的鎮街中落戶,既可以克服因土地問題而讓有意落戶的廠商流失,又可以促進開平市工業經濟的發展。如水口鎮因產業發展較成熟吸引不少的廠商來投資,但因土地的制約也讓不少慕名或沖水暖衛浴生產基地而來的客商失望而流失。我們要想辦法讓因用地問題無法在水口鎮投資的廠商在開平市其他鎮街落戶,將水曖衛浴產業從水口一個鎮輻射至全市,從專業鎮升級到專業市,既能解決有投資意向的廠商的落戶,又能充分發揮水口水曖衛浴成熟產業鏈的集聚效應,真正將這個蛋糕做大做好。
(二)水暖衛浴產業鏈不夠完善
一個完善的產業集群,應具有專業市場-公共平臺-中介機構-配套生產企業-物流配送。對照開平市的水暖衛浴產業建設,具備有專業的水龍頭生產市場,也成立有水口水暖衛浴技術創新中心等公共平臺及中介機構,在物流配送方面開平市的交通運輸四通八達對水暖衛浴產業提供有力的支持。但在配套生產方面是開平市水暖衛浴產業的短板。開平市的水暖衛浴產業在業內從事原料、輔料、配料等上下游產品生產的企業不多,導致業內水龍頭生產企業約有五成左右的零配件需從其他地區購買,如銅材的生產企業在規模以上企業中只有4家,難以滿足開平市水暖衛浴產業的發展需要。開平市水暖衛浴產業在配套生產環節方面的弱項,將會影響企業在市場上議價能力以及盈利水平,削弱價格話語權。
篇9
【關鍵詞】電子通訊產業 發展狀況 技術革新
電子通訊產業主要是開發和生產各種電子通訊設備,另外還包括一些電子的零部件、儀表儀器等相關產業,是隨著科技的開發和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產業。但是我國的電子通訊產業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來說起步較晚,發展中存在著技術力量的差距和品牌的劣勢,加上金融危機和產能過剩等問題的影響,電子通訊產業還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但總體來說市場極具開發潛力。
一、我國電子通訊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利潤率的下降
從20世紀的90年代開始,電子通訊產業就如同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起來,產業的規模以及貿易的數量不斷增加。但是,電子通訊產業帶動其他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有所下滑。根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從2012年的9月到2013年的2月份,電子通訊產業所帶動的工業產值增加值只有2721.9億元,對全國其他企業的綜合帶動率降低到10.5%,與2011年相比一共降低了10個左右的百分點。
此外,電子通訊產品創造的利潤也在不斷下降,將2012年間的電子通訊產品銷售的利潤率比與2011年同期產品的銷售率相比,降低了8個百分點;我國電子計算機的零配件技術沒有達到世界上整個行業的平均水平,從銷售利潤上來說,電子計算機的利潤率也僅僅只有2個百分點,少于整個電子行業的1.2%;尤其電子器件的銷售更加不樂觀,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處于負增長水平,營業的利潤僅僅達到了1.5%,整體的下降幅度超過一半利潤率,在電子通訊產品中處于最低發展水平。
(二)生產消費結構的老舊化
電子通訊技術的市場培訓機構以及消費結構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老舊和不完善。主要原因在于數字電視的推廣和平板彩電的升級將整個電子行業推向了一個全面升級的新時代,需要市場的大力培養及推廣,但是大多數消費者還處于觀望態度,對新的產品信心不足;另外,很多電子通訊企業為了盡快適應市場的發展和增加市場的份額,對產品結構進行盲目地調整,這種情況使得企業長期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前期的投入狀態很長,導致電子通訊產品還沒有進入市場就已經癱瘓或者進入市場卻沒有達到預期的規模效應,使得企業喪失了經營的信心。
(三)產業虧損
從目前電子通訊技術發展情況來看,電子通訊產業還處在一個行業虧損的狀態下,且虧損的范圍越來越廣。從2012年以來,電子通訊行業的經濟效益在逐漸下滑,截止到7月份為止,營業總額比上一年下降了4個百分點,虧損的電子企業也達到了四千多個,比上一年增長了約15%,且虧損的總數額達到了139億元,比去年相比提高了71%。
二、電子通訊產業的發展方向
電子通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給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壯大了自身的發展隊伍。雖然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弊端,但是發展前景也是不容忽視的。
(一)計算機市場最具發展潛力
隨著電子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新科學技術的開發,電子通訊產業逐漸成為了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至關重要的力量。在電子通訊產業中,計算機產品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競爭力最大和最有發展潛力的產品之一。計算機及其外部產品在規模上將繼續保持優先的地位,另外在計算機產品的綜合質量以及售后服務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在計算機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該領域內的重點產品將會有明顯的銷售突破和進展,自主研發出具有知識產權效益的計算機硬件以及軟件產品。提高軟件產業發展水平的關鍵是人才因素,我國有大量的儲備軟件技術人才,這種優勢將給未來的電子通訊產業發展帶來質的飛躍,從而使得我國的軟件產業成為支柱型的戰略產業。因此,政府需要大力引導和扶持。
(二)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
為了進一步擴大電子通訊產業的市場規模,提高利潤率,需要對產業結構加以調整和完善,注重行業之間的資源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各種優勢條件,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培養電子通訊研發與生產基地,并對那些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加強扶持,將整個產業形成一個新的發展鏈條,以大企業為主體,帶動一些中小型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此外,還應該通過企業之間的調整與改組措施,提高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創建一套穩定高效的發展機制。
(三)緩解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
我國西部地區的電子通訊市場已經逐漸打開,緩解了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問題。發展到21世紀的中葉,我國的西部地區電子產品在彩電、手機、計算機等設備的發展優勢上加快了結構的優化調整,并逐漸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以及競爭力的集團性企業和研發基地。在此過程中要加強對自主知識產權的宣傳力度,使得社會的公共服務體系、企業生產經營以及政府的管理都以數字化的網絡體系為基礎,促進電子通訊行業的快速穩定發展。
總之,當代社會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電子通訊技術只有不斷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才能迎接來自全球的挑戰,可以預見,它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參考文獻:
[1]顧建清.蘇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2010(06)
篇10
關鍵詞:林業產業;現狀;存在問題;發展重點;對策;四川達縣
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林產品和生態服務,是促進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加地方和群眾收入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富民強縣賦予林業的歷史使命[1-2]。當前林業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變革和轉折時期,正經歷著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林業產業也經歷著由傳統的以木材生產為主、粗放型經營向培育資源、多元化集約化經營的根本性轉變。傳統的以消耗資源為主的林業產業已成為制約林業發展的瓶頸,不能適應當前林業的發展趨勢。因此,需要通過大力發展木竹加工業、特色林果、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生物能源,不斷滿足人們對天然綠色林產品、營養保健、休閑娛樂、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需求。
1達縣林業產業現狀
近年來,達縣林業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按照生態與產業“雙輪”驅動、推進林業資源大縣向林業經濟強縣跨越的思路,切實推動林業產業發展,初步建成了涵蓋一、二、三產業且產品種類較為齊全的林業產業體系。一是工業原料林建設穩步推進。1998年以來,達縣發展了以工業原料為主的速生工業原料林逾2.67萬hm2,基本滿足了達縣工農業建設需要;二是經果林及林木種苗建設發展勢頭良好,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種類較多,門類齊全,主要有棗、銀杏、花椒、板栗等干果類;柑、柚、梨、桃、李等水果類;油桐、油橄欖等油料類;梔子、佛手、金銀花等醫藥類;茶、桑等經濟作物類;種苗花卉類等六大門類。截至2008年年底,全縣累計建設各類經果林1.06萬hm2,其中果樹類6633.33hm2,木本藥材1666.67hm2,油料、飲料600hm2,其他經濟林1533.33hm2,林木花卉133.33hm2。三是林業加工產業有較大發展。目前,全縣已有木材加工企業(戶)51家,年耗材2.3萬m3,年產值2000余萬元,稅收100余萬元,解決農民工就業150余人,另四川升達、瑞豐木業等企業正在投資建設中,建成投產耗材22萬m3,預計產值可達近6億元,將拉動建設工業原料林逾3333.33hm2,解決農民工就業1000余人。四是森林旅游和鄉村農家樂有較大發展。以鐵山國家森林公園、雷音鋪森林公園和真佛山AA級風景名勝區為主的森林旅游業,趙家桂花村、火峰山等鄉村農家樂年接待能力達10萬人次,旅游綜合產值達5000余萬元,成為了人們走進森林、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
2存在的問題
一是林產加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科技含量低、實力弱,規模以上企業,98%以上的產品為原料型初級加工產品,附加值低、經營層次低,僅限于粗放的經營加工、利用,深加工產業薄弱;二是發展思路不明,一些項目過多,造成無序競爭、管理混亂,還有一些項目基礎薄弱,扶持力度不夠;三是科技支撐不夠,經濟效益不明顯,項目科技含量不高,產品質量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四是發展基礎薄弱。達縣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山區,自然條件差、經濟欠發達,交通、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薄弱。多數林區道路、排灌設施等建設滯后,嚴重制約了林竹基地、森林景觀的培育和開發利用。林木良種化程度低,產業建設和管理的專業人員缺乏,發展機制和政策不完善,嚴重影響了林業產業的發展。
3發展重點
應加快達縣林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與最大化,構建和諧達縣、綠色達縣、生態達縣,加快達縣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林業資源達縣向林業經濟強縣轉變,促進農民增收和林區經濟發展,奮力推進縣委“135”發展戰略,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的產業化發展要求,以發展生態產業為前提,以產業基地建設為基礎,以培育龍頭企業為關鍵,以產品市場拓展為保障,全力推進達縣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3.1大力發展工業原料林
按照適地適樹、集約經營、定向培育的原則,圍繞林產加工、建筑建材、坑木原料、民用裝飾用材積極培育速生、豐產、優質、高效、珍貴的工業原料林基地,結合低效林改造,重點發展以楊樹、榿木、松樹等鄉土樹種為主的原料林,主要布局在麻柳、石橋、堡子、碑廟、萬家、葫蘆、鐵山林場、大樹、平灘等鄉鎮。
3.2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林果業
根據各地自然條件和群眾種植習慣,突出區域特色和市場優勢,發展特色經果林,重在梨、桃、柿、柑等優質水果、板栗、核桃等干果以及烏桕、油茶、油桐等生物質木本油料林,加快現有低質、低效經濟林改造步伐,發展特色經濟。同時合理開發林下資源,充分利用豐富的林地資源,走立體經營之路,挖掘林地資源潛力,注意長、中、短效益相結合,大力培育林菌經濟、林藥經濟、林禽經濟、林蟲經濟、林蔬經濟、林果經濟、林卉經濟、林草經濟等,使林下資源的開發盡快形成規模,提高效益。主要布局百節、馬家、趙家、碑廟、亭子、麻柳等鄉鎮和國有林場。
3.3適度發展種苗花卉業
為了滿足全縣造林綠化種苗需要,以縣級骨干苗圃為主,積極推行基地育苗、大戶育苗,建設固定的育苗基地。鼓勵發展園林花卉業,為城市綠化、通道綠化和鄉村綠化提供優質大苗和多色花卉,引導業主建設園林花卉基地。主要布局在南外、河市等鄉鎮。
3.4重點發展精深加工業
林產加工業的精深程度是林業產業發達的標志。要大力培植3~5個原料有保障、規模適度、輻射面廣、競爭力強的林產加工龍頭企業,從而充分發揮林業第二產業的牽引作用。積極整合縣內小型粗放木竹加工企業,全面提升深加工、精加工和木竹綜合利用能力,提高企業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同時,還要延伸到林果、畜禽、旅游工藝品加工等方面,延長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提高產業化程度。要以科技為依托,優化生產工藝,提高技術含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3.5優先發展森林旅游業
積極培育森林旅游資源,打造以自然生態景觀為主體、其他景觀為輔助的特色生態旅游品牌,充分發揮生態旅游主力軍作用。加快鐵山國家森林公園、雷音鋪省級森林公園和真佛山國家AA級風景區開發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和投入力度,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接待能力。積極打造三里坪人文生態區、火峰山、翠屏山城市生態公園和林莊經濟、林家樂等特色鄉村旅游,不斷滿足人們的生態需求,促進森林旅游業的發展及林農增收致富。
4發展對策
4.1加強組織領導
林業產業建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各級黨委、政府要從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穩定增加林農收入的戰略高度,廣泛動員和組織群眾積極投身林業產業建設。要把林業產業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任期目標和年度工作責任制,制定相應的監督和考核獎懲辦法,加強督查、嚴格考核,把產業發展實績作為干部任用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在林業產業建設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4.2科學規劃
縣林業局要在實施森林分類經營的基礎上,結合達縣各地森林資源狀況,因地制宜,制定切合達縣林產業發展的政策和科學的發展規劃。對生態公益林應重點發展森林旅游業,要搞好鐵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及雷音鋪省級森林公園的規劃與開發。對商品林則大力發展工業原料林、特色林果業,以林木市場成熟理論,指導天然商品林、人工商品林經營管理和更新改造。
4.3強化政策扶持,營造發展環境
一是落實林業產業政策。認真落實國家《林業產業政策要點》和《達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的意見》,對影響林業產業發展全局的財政、稅收、金融和市場準入等政策,要逐一明確并落到實處。完善林業貼息貸款管理辦法,解決林業融資難問題。二是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加強林業產業行政管理體系建設,支持專業協會等社會中介組織發展。推進林業產業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完善林業產業預測預警機制。加快森林及林產品認證步伐,扶持一批林業龍頭企業、名牌產品,強化林產品標準化建設和市場監管。加強林業會員經濟管理指導,要辦出精品,形成品牌,注重效益。三是完善林業產業管理和服務。加強林業產業協調管理機構建設,使產業管理落實到人,為產業發展爭取政策,為企業和林農提業信息、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