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項目立項申請書范文
時間:2023-03-24 15:29: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研項目立項申請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高等學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命中率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科學研究是高等學校的重要活動,是實現高等學校三大職能(發展科學技術、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衡量高等學校水平的重要標志。自198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成立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始終堅持“依靠專家、發揚民主、擇優支持、公正合理”的資助原則,高等學院和科研單位已把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數量和質量看作衡量自身科研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在如今競爭比較激烈的環境下,怎樣才能提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命中率,已成為了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必須面對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結合近幾年科研管理工作的經歷,就抓好科研項目的管理工作,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1 領導重視、積極組織,層層落實
學校一直把科研項目立項作為科研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題, 學校和各有關院、系(所)對此都給予足夠重視。在每年3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工作結束后,學校主管科研的校長就下一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工作開始了積極準備,親自部署,廣泛動員。各有關院、系(所)根據國家、學校的要求進行動員并層層落實。讓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重要意義,并全面分析去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申報和獲得資助的整體情況和取得的成績,讓科研人員充分的樹立信心、積極準備、爭取機會。申報項目前期,主管科研的校長多次親自率領科學技術與產業部各處室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先后赴各有關院、系(所)等地推進基金申報工作,要求各有關院、系(所)精心組織所在單位的申報工作,嚴格把好質量關;要求科學技術與產業部科學技術處做好組織,協調和服務。經過保姆式三階段跟蹤指導、信息咨詢等服務,在廣泛動員的基礎上,根據課題指南要求和學校的優勢,將建議指標下達給各院、系(所),同時動員有實力、又有較好前期研究基礎的教師重點申報。在領導的重視和大家共同努力下,近五年來,我校申報項目數出現快速增長的勢頭,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受理我校申請基金項目為320項,2009年受理435項,2010年我校科研項目申報數量明顯增加,受理項目為722項,2011年受理888項,2012年受理1097項,2013年受理1047項,連續兩年突破1000項,成為2013年江蘇省集中受理期申報數量唯一超過1000項的申報單位,為爭取更多項目的立項資助奠定了基礎。
2 提高項目申請書的質量
申請書的質量好壞是決定是否獲得立項的關鍵。申請者在確定科研思路以后, 應認真考慮怎樣用最簡練、準確、易懂的學術語言把自己的科研思路在申請書中準確地表述出來。目前,學校引進了很多優秀的海外留學人員,有些教師由于剛從國外回來,雖然他們有很好的科研思路和工作基礎,但是他們在基金項目的內容表述上還不簡練、準確,往往申請項目很難獲得批準。就此情況,學校舉行了一系列關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書寫的講座,并聘請專家進行保姆式的指導。通過這些方式,教師覺得受益匪淺,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誤,提高教師申請的命中率。
3 提高申請者自身科研水平,加快人才隊伍的建設
人才培養也是提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命中率的關鍵,學校大力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特別是最近3年來,我校科學研究水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高水平的增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增多。這也為后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同時也加強了對現有師資隊伍的培養,并設立了校級的預研項目,對有一定工作基礎和有較好科研思路的教師給予一定經費支持,為教師提供更好的科學研究的平臺。學校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近五年來,我校科學研究水平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勢頭,從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來看,2008年獲批準68項,2009年獲批準95項,2010年獲批準176項,2011年獲批準232項,2012年獲批準265項,2013年獲批準310項。連續兩年經費超過1億元,2013年經費突破3個億。
4 加強科研項目的管理
嚴格的形式審查也是提高命中率的重要環節,管理部門在項目申報前對各個學院的科研秘書進行專門的形式審查培訓,并制作標準的申請書寫格式供申請老師和科研管理人員參考。在項目申報期間要求科研管理人員認真做到對每一份申請項目書的形式進行全面審核,在審查過程中重點審查大家容易忽視的內容,如:合作單位有無蓋章,章上的內容是否與標書里合作單位的名稱是否一致;申請人、課題組成員有無簽字,簽字是否標書上名字一致;嚴格檢查是否有超項申請;電子版是否與紙質版內容一致;須推薦但無推薦意見或推薦人不符合要求,在職博士生有無導師同意函等問題。對不合適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對經審查合格的申請書進行統一錄入。力求保證形式審查通過率達到100%。
項目獲批立項后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好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科學研究的產出率,發表高水平的科研論文,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為社會服務。同時高水平的科學研究產出率也有利于基金項目的再次申報,形成了項目申請與高質量的科研產出率的良性循環。
篇2
為了進一步推動“**”工程實施,加強高校的內涵建設,增強高校教師科研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提高高校教師加強基礎性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的能力,我委決定組織申報20**年度**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屬“**”工程第三類項目)。現將申報工作的有關意見通知如下:
一、20**年度**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分自然科學類項目和人文社科類項目,每類設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共設立500項左右,其中重點項目約200項,一般項目約300項。項目資助額度為自然科學類重點項目15萬元/項,一般項目8萬元/項;人文社會科學類重點項目5萬元/項,一般項目3萬元/項。
二、申報范圍為本市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不含獨立學院)和示范性高職院校。
三、項目申請人有關限制條件:
重點項目申請者需具有博士學位或副高及以上職稱;45歲以上正高級職稱者只能申報重點項目;凡取得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青、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曙光跟蹤、**市優秀學科帶頭人、啟明星跟蹤、國家重點項目、部市重大項目者不得申報。每一申請人承擔的**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總數不得超過兩項。
四、項目申報采取各高校擇優限額申報的方式。
(校名)的自然科學類重點項目申報限額為項,自然科學類一般項目申報限額為項,人文社會科學類重點項目申報限額為項,人文社會科學類一般項目申報限額為項。
五、重點項目采取答辯評審方式進行遴選,一般項目采取書面評審方式進行遴選。
六、項目立項后下達總經費的70%,30%為預留經費,于項目結項后撥付。
七、項目申請人按要求填報《**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申請書》、《匯總表》,表格均可從“**教育”網站表格下載一欄中下載。學校科研管理部門認真審核,將紙質申請書一式五份,經學校簽署意見后統一上報,同時通過網上申報平臺提交電子版(有關要求另行通知)。不受理個人直接申報。
篇3
關鍵詞:科研項目;信用管理;評審制度;監管制度;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9-0137-02
我國現階段,科技發展基礎不斷改善,科技投入逐步加大,人們的創新意識也越來越強。在此條件下,科技信用缺失,對創新能力提高的影響日益凸顯出來。科技信用缺失產生的種種不端行為,腐蝕了科學實驗報告和技術文件記錄的可靠性,降低了科技項目研究成果的質量,敗壞了科學道德風尚,影響了科學的純潔形象和科技界的社會信譽,特別是腐蝕了科學共同體的肌體,從根本上危及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增強。[1]
一、規范科研項目審批和成果鑒定制度
1.界定科研項目信用涉及的對象。科研項目信用涉及的對象,由信用主體和信用客體兩類組成,現以科技計劃和科學基金科研項目信用涉及的對象為例:⑴信用主體。主要包括科技計劃和科學基金科研項目的執行者、評價者和管理者。執行者主要是指科研項目承擔單位,以及科研項目申請者、投標者、主持人或負責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研制者、開發者和成果轉讓者等。評價者主要是指參與科研項目立項、招投標、檢查、鑒定、驗收等活動的評估機構、評估人員和評審專家。管理者主要是指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省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其他接受委托履行管理職能的機構與管理人員[2]。⑵信用客體。主要包括863計劃、科技攻關計劃和基礎研究計劃三大國家主體科技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主管的各類產業化科技計劃項目,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級重大高新技術、重大科技攻關、重點科研和一般科研等科技計劃項目,省級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火炬計劃、星火計劃、新產品計劃、科技成果推廣計劃、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產業化科技計劃項目,以及其他應列入信用管理的創新科研項目。
2.實行科研項目全過程契約化管理。吸收西方國家運用制度強化信用觀念的做法,增強契約條款和規章制度對科研項目信用主體行為的約束。
3.制定科研項目執行者的信用規范。要使科研項目執行者能夠遵守諾言和實踐成約,必須明確告訴他們,什么是守信行為,可以做的;什么是失信行為,不可以做。為此,需制定確保科研項目執行者誠實守信的行為規范。
1)制定科研項目負責人資格信用規范。科技計劃和科學基金科研項目負責人,須是在崗科技人員。一般應是科研項目主體研究思路的提出者或整個研究方案的設計者,并實際主持研究工作,防止出現掛名而不干事的現象。
2)制定科研項目評估評審資料信用規范。科研項目執行者在項目立項、招投標、檢查、鑒定、驗收等過程中,必須按有關規定的要求提供項目的全部資料和信息,并確保其真實有效,不得弄虛作假。禁止下列行為:⑴剽竊、抄襲他人成果;⑵偽造科研項目研究的實驗數據、實驗結果和推廣效益;⑶虛報已發表論著數量,以及論文被引用頻次;⑷謊報工作經歷;⑸偽造證明文件;⑹偽造學術成果獎勵證書、榮譽證書;⑺夸大自有技術、自主研制設備,以及其他研究基礎;⑻編造并不存在的課題組成員;⑼同一科研項目(包括研究內容相同或者相近的項目)重復申請;⑽虛列合作單位及其提供的配套經費。
3)制定科研項目任務合同信用規范。科研項目任務合同,由項目管理者作為委托方,與作為責任人的執行者共同簽訂。合同所列內容應實事求是,表述清楚縝密,它將與項目申請書一起構成立項的原始資料。執行者承擔項目任務,管理者檢查項目進展狀況和驗收最終成果,均以合同內容為依據。執行者應在規定時間內,全面完成合同所列的項目創新指標、技術指標和經濟指標。
4)制定科研項目接受評估評審行為的信用規范。科研項目在立項、檢查、鑒定、驗收等過程中,需由評價者進行評估,或由管理者組織評審。科研項目執行者有義務接受評估評審,并應積極做好配合工作,不得妨礙評價者和管理者客觀公正地開展工作。不得出現下列行為:⑴故意提供虛假資料和失效信息;⑵與評價者和管理者串通獲取評估評審情報;⑶用錢財買通評估人員和評審專家;⑷侮辱、威脅、誹謗、陷害評價者和管理者;⑸設置障礙干擾阻撓評估評審活動。
4.制定科研項目評價者的信用規范。在科研項目評估評審過程中,評價者的意見,對項目能否立項,成果驗收能否通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此,要建立健全評價專家資格審查制度和專家庫。專家庫應有一定比例的第一線中青年專家和國外同行專家。在評估評審工作中,應遵循隨機原則從專家庫遴選專家組成員,并嚴格實行回避制度與專家組定期輪換制度。評價者應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科學合理的方法,真實、準確地反映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客觀、公正地提出評價意見。科研項目評價者不得出現下列行為:⑴與其他評價專家結成關系網,串成“小圈圈”,操縱投票結果;⑵與被評對象串通,為其獲得項目立項或通過檢查、驗收提供便利;⑶壓制不同學術觀點和其他評價專家意見;⑷隱瞞或編造事實,致使評價信息扭曲,出現判斷失真;⑸為得出主觀期望的結論,斷章取義,形成與客觀事實不符的片面評價;⑹泄漏或侵占被評對象的關鍵技術資料等商業秘密;⑺未經組織許可,泄露評估評審的保密信息;⑻索取或接受被評對象的錢物或其他好處。
5.制定科研項目管理者的信用規范。這里的管理者,是指科研項目申請立項、檢查、驗收中評估評審活動的組織者。制定科研項目管理者信用規范,建立健全管理者信用機制,有利于加強科研項目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管理者的信用行為,須以現有相關科技文件為依據,嚴格執行科研項目立項、檢查、驗收中規定的規則、程序和辦法,對科研項目實行嚴格管理,正確指導和有效監督。反對不正之風與弄虛作假行為,倡導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科學作風。科研項目管理者不得出現下列行為:⑴運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預項目評估評審活動,對評價者施加壓力或傾向性影響;⑵故意扣壓符合申請條件的項目,使其失去立項機會;⑶聘請應當回避或有不良記錄的人員參與項目評價活動,或委托不具備規定條件的評價者承擔項目評價任務;⑷對評價者提出的明確意見置之不理,或不如實反映,甚至加以歪曲;⑸與項目執行者串通弄虛作假,幫助其蒙混過關;⑹為某一項目申請者拉關系而排斥其他申請者;⑺泄露評估評審專家名單、專家意見、內部資料或其他需保密的信息;⑻評估評審中索取或接受項目執行者的錢物或其他好處。
二、健全科研項目經費監管制度
1.建立以信用安全保障號碼為基礎的個人基本賬戶。建議有關部門規定,凡希望在科技計劃和科學基金中承擔科研項目,從事創新成果研制、開發、交易和評估評審的人員,必須先申請獲得個人信用安全保障號碼。
2.逐步擴大基本賬戶的覆蓋范圍。隨著科技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為了更好地發揮基本賬戶的作用。使它除了容納科研項目經費外,還將逐步納入其他所有科研經費、納入工資、獎金、津貼等個人勞動收入,納入出租私有房產,購買債券、股票,提供貸款而獲得的租金、利息、股息、紅利等個人資產收入,納入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優撫安置等個人福利收入,納入租賃、承包企業或自辦公司所得等個人其他合法收入。
3.采用復式記賬法制作科研項目財務報表。科研項目經費收支的記賬方法一般有兩種:⑴單式記賬,即通常所說的流水賬。它只需記載每筆科研項目經費的出入,對出入賬目的內容不作分類,也不要求貨幣與財物之間保持平衡。⑵復式記賬,它以賬目分類為基礎,要求每筆科研項目經費的收支,在對應會計科目上的記賬必須全部保持平衡。
三、完善科研項目信用數據庫和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1.制定科研項目信用數據庫統一標準。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全國性的征信系統,各地已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征信機構,有的是政府管理部門組織的,有的是社團法人性質的,有的采取區域性會員制形式,信用數據庫缺乏統一的設計標準。為了避免不同征信機構之間出現科研項目信用信息傳遞和交流的困難,建議有關部門按照科研項目信用信息收集、記錄、整理、使用的要求,研究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系統總體方案,構建總體框架,設計出科研項目信用數據庫全國統一標準。
2.加強科研項目信用信息收集工作。由科技管理部門或科技工作者協會出面,組織科技人員信用信息征集管理機構。這個機構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屬于一個非盈利性單位,給予它征集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信用信息的專門權利,并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使其逐步成為科技領域權威的征信機構。
3.促使科研項目信用信息采集、傳遞系統現代化。加速科研單位和其他企業的電子化工程,提高網絡化水平,完善電話、電報、光纜、衛星通信和網絡等通訊設備,擴大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傳真存儲轉發系統、電子信箱系統等數據通信網覆蓋面,形成四通八達的科研項目信用信息傳遞和反饋網絡,不斷提高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系統的運行效率。
4.重視科研項目信用信息的使用。科技計劃項目和科學基金項目的管理部門,應把信用信息作為管理和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確保信用管理貫穿于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在項目立項、招投標、預算、檢查、鑒定、驗收等環節中,充分發揮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系統的作用,仔細查詢相關機構和個人的信用信息,準確評定其信用等級,然后有針對性地加強管理措施。
參考文獻:
[1]范緒鋒.政協委員談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治理學術腐敗[N].中國教育報,2002-03-05.
[2]科技部.關于在國家科技計劃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決定[Z].2004-09-02.
[3]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承擔人員管理的暫行辦法[Z].2002-05-13.
[4]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Z].國發[2006]7號.
[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國家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的通知[Z].[2007]7號.
篇4
第一條為加強*市醫藥衛生科技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的管理,促進醫療衛生科技進步,加強自主創新,加快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進一步提高我市醫療衛生水平,參照國家、廣東省及*市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市的實際,在對《*市醫藥衛生科技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穗衛科〔*〕25號)和《*市中醫藥科技項目管理辦法》(穗衛中〔*〕2號)進行修訂的基礎上,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研究選題必須緊密聯系公共衛生、臨床醫療和中醫藥實踐。項目以應用研究為主,兼顧應用基礎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重點支持實用性強,覆蓋面廣,輻射力強,解決我市公共衛生和臨床醫療實際問題的應用型研究項目。鼓勵開展跨行業、跨領域、跨學科的合作研究。
第三條*市衛生局根據*地區重大健康問題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需求與變化,適時公布項目指南和年度立項項目數量。
第四條項目設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引導項目、縣級市及鄉鎮醫療衛生單位新技術、新項目推廣應用項目以及配套資助項目。
一、重大項目。由市衛生局根據本地區階段性醫療衛生領域重大問題而確定的研究項目。針對嚴重危害*地區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公共衛生問題,面向*地區醫療衛生單位組織力量進行聯合攻關,帶動*地區醫療衛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整體提高,促進預防、診療、保健和康復、中醫藥等醫療衛生事業的全面發展。研究周期一般為3年。不確定年度項目數量(可空缺)。每項資助30-50萬元。
二、重點項目。資助對象是*市醫療衛生機構重點專科和專項,*地區其他醫療衛生單位可參與聯合申報。鼓勵在本地區有一定優勢的專科在基礎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等方面進行研究,不斷提高專科建設水平,提升專科發展地位。研究周期為2-3年。重點專科項目每項資助30—50萬元,重點專項項目每項資助15—25萬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重點專科項目每項資助5—10萬元。
三、一般引導項目。資助*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中青年醫務工作者在公共衛生、臨床醫學、中醫藥學以及相關領域追蹤學科前沿,探索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促進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研究周期為2年。每年資助300項,其中中醫藥項目100項,每項資助1萬元。該項目同時設立部分立項非資助項目。
四、縣級市及鄉鎮醫療衛生單位新技術、新項目推廣應用項目
為促進縣級市及鄉鎮醫療衛生單位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設立縣級市及鄉鎮醫療衛生單位新技術、新項目推廣應用項目。申報條件和具體要求按照省人事廳和衛生廳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的有關規定執行。
五、配套資助項目。為鼓勵局屬各單位積極申報高層次的科研項目,促進項目的實施和完成,對獲得國家、省部級有關科技管理部門立項的項目,視具體情況給予一定的配套經費資助。
第五條各區(縣級市)衛生局、各醫療衛生單位要不斷增加衛生科技投入,各區(縣級市)衛生局每年用于發展衛生科技工作的經費不低于衛生事業經費的1%,各醫療衛生單位每年用于科技發展的經費不低于年度業務收入的2—3%。把不斷增加衛生科技的投入作為評價醫療衛生機構及考核其主要領導的重要指標。
第二章項目申請
第六條項目申請應按指定的時間申報,原則上在非指定時間不受理申報。
第七條項目申請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申請項目必須符合*衛生局當年的申報指南確定的研究領域。
二、項目牽頭單位必須在項目所屬專業領域內具有較扎實的醫療、科研和人才培養條件。
三、項目負責人應是申報單位的在編在崗人員,具備良好的科研道德修養、組織管理能力和較高的學術水平。重大項目負責人應有正高級技術職稱。重點項目負責人應具有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一般引導項目負責人原則上應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或碩士以上學位。原則上不受理已有2項以上(含2項)在研項目的項目負責人申報。
四、項目研究組成員年齡、知識結構、職能分工合理。
五、項目名稱應確切反映研究內容和范圍,最多不超過25個漢字(包括標點符號)。
六、立題依據充分,研究目標明確,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合理、先進、科學、可行。
七、具有較好的研究工作基礎。
八、項目預算編制規范合理。
九、預期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的歸屬明確。
十、原則上不受理已經獲得國家和省、市有關科技管理部門立項資助項目的申請。
第八條項目申請應提交的材料:
一、項目申報書。
(一)申報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和一般引導項目,需填報《*市醫藥衛生科技項目申報(任務)書》或者《*市衛生局中醫科研課題申請書》。
(二)申報縣級市及鄉鎮醫療衛生單位新技術新項目推廣應用項目,需填報《*市縣級市及鄉鎮醫療衛生單位新技術新項目推廣應用項目申報(任務)書》。
(三)申請配套資助項目需提交《*市醫藥衛生科技項目經費配套資助申請書》。
二、項目輔助資料。
(一)科技查新報告。
(二)使用實驗動物的,需提交醫學實驗動物合格證。
(三)申報重大項目、重點項目的須同時提交《項目可行性報告》。
(四)多個單位聯合申報項目,應提供相應的合作協議并在協議中明確各自所承擔的工作和責任、技術合作方式、產權歸屬、投入比例、收益分配等。
(五)申報單位須按要求提供配套資金承諾函。
(六)其它相關資料。
第九條申請材料須經項目所在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審核蓋章,并在審核意見中注明該項目負責人的在研項目數量和該項目是否已經獲得國家、省和市有關科技管理部門立項,在指定項目受理時間內統一報送。不受理個人和非主管單位的直接申報。
第三章項目評審
第十條市衛生局委托*市衛生技術鑒定和評估中心組織評審工作。
第十一條評審專家從*市醫藥衛生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中抽取。
評審專家接受聘請前須簽署《專家承諾函》,評審時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客觀、科學、公平、公正地對項目做出評價或提出意見;
二、堅持保密原則,妥善保存相關材料,不復制、不擴散相關內容;
三、堅持回避原則,若發現與評審項目存在利益關系或其他可能影響公正性的關系時,立即主動向評審工作的組織機構申明并回避;
四、堅持廉潔原則,不得擅自與申報單位及相關人員接觸,不得索取或者接受申報人以及相關人員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可能影響公正性的宴請或其他好處。
第十二條市衛生局對專家評審組意見進行審定并批準項目立項。立項項目由*市衛生局以文件形式下發。
第十三條*市衛生局從立項項目中擇優推薦申報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項目。
第四章項目實施
第十四條經批準立項的項目,由市衛生局在項目申報書簽署“同意立項”并加具公章,即視為任務書,返回主管
部門(或申請單位)和項目申請人各一份。
第十五條項目所在法人單位必須建立專項技術檔案資料。受資助單位和項目負責人要各負其責,協同配合,按照項目特點對立項項目嚴格管理,包括計劃實施、經費管理、結題驗收等,并按照申請書的各項指標及進度執行。
第十六條各類研究項目實行“項目排名第一人負責制”。項目負責人負責全權管理項目及其課題組,并承擔相關的責任義務;制定課題計劃和預算;在批準的計劃任務和預算范圍內,享有自;負責提交年度和終期技術報告和財務報告,并接受評估和監督管理。
第十七條如遇特殊情況需變更申請書內容、延長研究周期、中止研究或撤銷項目時,必須辦理審批手續。
第十八條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在項目實施期間每年均需填報項目進展情況,并于每年7月31日前報市衛生局。
第十九條市衛生局將根據項目實施具體情況,組織相關專家對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進行現場督促檢查。
第二十條對立項后半年內不開展研究工作、或者執行情況不好、考核未達到預期目標的項目,要求項目負責人和項目承擔單位限期整改。對整改后仍未達到預期目標的研究項目,撤消立項,并對項目承擔單位和/或項目負責人進行相應處罰。
第五章項目經費管理
第二十一條項目研究經費按立項資助額劃撥有關單位。同時項目所在法人單位必須按1:1給予配套經費。項目所在法人單位不按要求匹配經費的,2年內不再受理該單位的科研項目申請。
第二十二條實行項目預算制。項目負責人必須根據項目實施過程的具體工作內容和實際情況,在項目申請時制定項目經費預算。項目預算在實施過程中原則上不允許修改,如確需修改,須由項目承擔單位根據項目負責人提出的意見組織專家評估,報*市衛生局批準后方可執行新的預算方案。
第二十三條科研項目經費必須專款專用,在財務制度范圍內,給予項目負責人科研經費支配權,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挪用、克扣、截留。
第二十四條科研經費主要用于以下開支:
一、研究經費,是指直接用于科學研究的費用,包括:
(一)實驗材料費:原材料、試劑、藥品等消耗品購置費,實驗動物、植物的購置、養殖、種植費,標本、樣品的采集加工費和包裝運輸費。
(二)儀器設備費:專用儀器設備購置、運輸、安裝和修理費,自制專用儀器設備的材料、配件購置和加工費等。此費用只能在項目所在法人單位配套經費中開支,且不能超過配套經費的40%。
(三)科研協作費:外單位協作承擔項目部分研究實驗工作的費用。
(四)科研業務費:測試、計算、分析費,調研和學術會議費,資料、論文版面費和印刷費,文獻檢索、學術刊物訂閱費,研究成果評審鑒定費、科研咨詢費、交通費等,但不包括國際合作交流費。
二、勞務費,是指用于直接參加項目研究的外聘相關研究人員的勞務費用。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的勞務費開支不得超過市衛生局資助經費的10%。一般引導項目勞務費開支不得超過市衛生局資助經費的15%。
第二十五條區(縣級市)衛生局、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加強項目經費的監督管理;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建立科研經費專項管理制度,對項目進行核算管理;項目負責人要在項目承擔單位財務、科研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下,按計劃自主支配和使用項目經費。
第二十六條項目資助經費應納入項目單位財務統一核算和管理。資助經費購置的資產屬于國有資產,其使用權和經營權歸項目所在法人單位。項目資產的處置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項目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應接受上級財政部門、審計部門和科技主管部門的檢查與監督。項目負責人和項目所在法人單位應積極配合并提供有關資料。
第二十八條項目年度執行情況必須包括經費使用情況。項目研究結束后,項目負責人應會同項目所在法人單位財務部門清理賬目,根據批準的資助項目經費預算,如實編報資助項目經費結算,由項目所在法人單位科研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審核簽署意見后,隨結題報告一并報市衛生局。
第二十九條項目完成后的結余經費可用于受資助項目負責人的其他科研資助項目的研究。如無其他科研資助項目,可用于其他研究工作。中止、撤銷、未完成研究的項目,結余經費由市衛生局收回。
第三十條重大項目、重點項目所在的法人單位應對項目經費進行研究期末審計或專項審計。
第三十一條項目承擔單位及項目負責人、項目合作單位及分課題負責人,應嚴格執行各級相關財經制度和本辦法的規定。項目資金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被截留、挪用、擠占及其他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和本辦法的情況,市衛生局對違規單位和/或違規人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處罰。
第六章項目結題驗收
第三十二條項目負責人在進行科研工作總結、專著、成果鑒定、成果申報時須注明“*市醫藥衛生科技項目及項目編號”,否則不作為該項目的結題或鑒定的有效資料。
第三十三條項目研究結束后,須填報結題報告書,于每年7月31日前報市衛生局。
篇5
(一)科研經費來源多元化,帶來了經費管理和監督的難度
高校科研經費的申報有多種渠道,一是教育主管部門及各行業主管部門以及省、市級和學校下撥的縱向科研經費,二是高校與社會其他部門及企業進行科研合作、科技咨詢或科研成果轉讓所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三是高校自籌的配套科研經費。由于各個渠道的科研項目有不同的使用要求,這就帶來了科研經費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并且,科研經費管理必須按資金來源及科研項目獨立設賬分項管理,但目前高校大多數采用單一項目管理和核算模式,這勢必會產生經費來源多元化與管理核算單一化之間的矛盾,加大了經費管理及監督的難度。
(二)立項預算不實,結算偏差較大
當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普遍存在課題預算編制不細化、審批不嚴格的問題。一方面是項目負責人自己編制預算,由于不熟悉有關的財務制度,預算觀念不強,經費預算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所需的成本,預算的精確性較低、偏差較大。另一方面,高校有關部門對預算沒有進行審核把關,預算管理意識淡薄,造成預算編制水平普遍低下,預算不詳細不真實。實際使用中,項目結題的經費結算與預算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為了彌補差距,只能人為調整結算支出,造成數據的失真。
(三)資產管理混亂,浪費、流失嚴重
一是固定資產登記不及時,對那些化整為零、以耗材方式購入的固定資產亦未仔細核對,其盤盈、盤虧、報廢、毀損等后續處理工作缺失。科研部門結題時,也未及時通知有關部門進行固定資產清理;在科研人員工作調動和崗位變動時,沒有辦理嚴格的資產交接手續,物隨人走。二是重復購置的情況很普遍,學校難以做到固定資產的合理配置與資源共享。三是對科研項目所形成的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許多高校沒有納入財務管理體系,進行賬務處理。四是結題不結賬,科研項目完成后已通過項目下達單位驗收評估,但項目不做結賬處理,結余資金仍作為項目進行管理,導致固定資產不能及時進行清理,這些都造成了資產的浪費和流失。
(四)科研效益不高
我國高校的科研大都圍繞經費申請與做工作,真正實現產業化的很少。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平均僅為20%,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專利技術的交易率只有5%,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目前多數高校對科研經費都沒有進行效益評價,科研效益很低。
二、開展高校科研經費全過程審計的思路
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經費審計停留在項目決算及評估階段對科研經費進行審簽層次,課題組負責人在科研課題完成時向科研管理部門提出結題申請,科研管理部門向內部審計部門出具科研項目經費審計委托書,審計部門成立審計小組進行審計,提交科研項目經費審計報告,并在向委托方報送的科研項目結題資料上簽署審計意見。當前這種在科研項目結題時對科研經費的財務收支進行的審簽,是一種事后審計,審計介入時間太晚,等問題發現時已錯失了糾正的時機,經費管理使用控制效果不佳,無法有效遏制科研經費濫用現象,也無法實現投入科研經費提升科技水平的最終目的。要真正發揮科研經費審計的監督作用,應該將審計關口前移,在科研立項、預算編制、經費使用及核算階段及早介入,實行“事前控制”和“事中監督”,形成對科研經費的全過程審計。
(一)事前審計――科研立項與經費預算階段
1.制度建設情況審計。加強科研經費的使用管理,制度建設要先行。高校必須對學校層面的科研經費內部管理制度建設情況進行審計,檢查當前高校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存在的問題。高校應按照國家科研管理相關規定以及《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結合實際,建立一套科學、規范、有效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和辦法,對學校科研主管部門、財務部門、項目負責人在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中的職責和權限加以明確,為科學研究工作地順利發展提供可靠有效的政策保障。
2.科研項目立項審計。縱向科研經費實行預算管理,執行國家相關經費管理辦法,嚴格按照項目主管部門批復的預算范圍及開支比例規范使用科研經費。橫向科研經費實行合同管理,必須嚴格按照項目合同書中約定的經費使用用途、范圍和開支標準,執行國家和學校相關辦法,合理、規范使用科研經費。科研項目立項情況的審計重點為:①立項是否經過充分調研、充分論證和科學評估;②科研項目立項申請書及合同協議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
3.預算編制情況審計。要發揮預算在科研經費使用過程中的剛性規范作用,預算編制應編實、編細。審計應圍繞預算編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重點審查以下方面:①項目資金預算編制的依據是否符合課題的合理需要,是否存在額外列支;②配套資金、合作單位及其經費預算是否已在課題任務書中列明,或已取得相關批復;③外撥經費有否明細預算,分解到各課題承擔的經費匯總是否與批復預算相符。
(二)事中審計――經費使用及核算階段
1.項目內控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審計。審計應重點審查以下內容:①對財經法規及各項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規定的貫徹落實情況;②是否建立項目資金管理責任制,明確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歸口管理和財務等部門在資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職責和權限,有無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③科研經費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④物資采購與資產管理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
2.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審計重點為:①預算執行是否符合項目批復的預算范圍和標準;②有無超預算和隨意調整預算的情況,確需調整的是否經過審批;③年度或項目財務決算編制是否符合要求,報表相關數據是否真實、準確和完整。
3.財務收支審計。科研經費收入審計重點為:①科研經費來源的合法性、合規性,是否存在不屬于科研項目的經費來源,是否存在與有關規章制度相抵觸的科研經費來源;②科研經費收入的完整性、真實性,是否存在校外循環不受學校監管的課題經費;③課題項目經費收入是否納入學校財務進行統一管理、且單獨核算。科研經費支出審計重點為:①項目資金的開支范圍和標準是否符合項目預算書和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②項目資金是否按計劃使用,是否專款專用,有無擠占、截留、挪用資金等問題;③專項經費及自籌經費是否分別單獨核算、撥付合作單位預算資金的規范性及監管情況;④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項目是否按照規定及時辦理支付手續;⑤項目資金支出簽字權限是否符合相關規定;⑥科研項目結題后,是否按規定及時辦理結賬手續,結余經費的認定和上繳有無拖延財務結賬、長期掛賬甚至繼續報銷費用等問題。針對具體支出明細,審計人員還應重點審查以下內容:①審查科研人員的工資、獎金是計入相關的課題項目支出,還是直接計入正常教學的工資福利支出。②審查與科研工作有關接待費、辦公費、印刷費、電話費、交通費、差旅費等支出是否真實、合理,比例是否過大,是否利用相關票據報銷以套取現金。③審查科研經費轉撥是否合法,是否存在不按合同規定將橫向課題經費轉撥外單位,造成科研經費的“體外循環”,或將橫向課題經費“轉包”,或以合作研究、子項目、技術測試等名義轉移出去,造成事實上的“洗錢”。
4.資產管理審計。應重點審查以下內容:①科研儀器設備購置是否按規定實行預算、申報、審批、購置、驗收制度;②科研管理部門是否建立科研儀器設備、低值易耗材料臺賬,是否定期進行資產清查;③當科研人員變動以及項目結題后,財務部門和科研部門是否對固定資產應及時辦理變更登記,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員變更手續;④資產是否由學校統一保管和使用,做到資源共享,以提高使用效率,避免設備的重復購置;⑤對科研活動中形成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技術、版權、發明權等,是否根據鑒定和認證資料,納入學校無形資產的保管。
(三)事后審計――項目決算及評估階段
1.經費結余的審計。針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普遍存在的“結題不結賬”頑疾,審計應加強對經費結余的監督,避免長期掛賬,防止私分濫用。對縱向課題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財務規章制度和財政部結余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經相關部門批準后,可留給學校,用于補助科研發展支出;對橫向課題,可按照科研合同的約定,在兼顧學校、院系、科研人員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一部分留作學校科研發展基金,一部分留作院系發展基金,其余作為課題組基礎研究經費使用。審計人員應重點審查:①結題項目相關的結余經費是否及時結賬,結余資金是否按規定分配;②科研成果形成的資產是否按所有權的歸屬進行登記保護、驗收入庫,納入學校統一管理;③是否存在用結余資金報銷某些私人費用問題。
篇6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頂尖大學已經基本實現了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清華大學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套完整的全校性科研管理平臺,包括辦公信息、科研管理、決策支持、科研協同、系統管理五大模塊,下設科研人員系統、學術活動系統、項目管理系統、機構管理系統、成果管理系統、論文管理系統、科研協同平臺等15個子系統。國內大部分985、211高校也都陸陸續續使用了一些科研管理系統,但還處于起步階段,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問題,功能還不是十分完善。有的只實現了簡單的信息錄入及檢索;有的功能過于單一;有的沒有實現辦事流程的無紙化流轉;有的沒有實現校內多部門的協同等。還有些國內其他高校,依然采用Word文本、Excel表格的傳統方式進行科研項目、科研合同、科研人員信息及科研成果的管理,通過傳統的OFFICE軟件建立簡單的數據庫進行信息的查詢,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錯。從科研管理系統實現的具體功能來說,對于項目的申報、中檢及結題,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都使用的線下管理,利用系統進行管理的功能還在開發或有待完善;對于項目的預算管理,國內比較領先的高校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均已實現了科研項目數據與財務數據的對接,已具有經費監管、經費到款及開支預警等功能,而南京大學正在建設一套單獨的科研經費管理系統;對于成果管理,國內很多高校正在做論文的數據匯總及自動推送工作;對于考核功能,河海大學已實現從科研管理系統將考核材料推送至學校中間庫,作為學校人事及其他管理部門的考核依據。
二、建立實用高效科研管理系統的重要意義
1.提升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與水平。科研管理系統的建立,使科研人員、管理人員之間的信息交互更加方便快捷,做到實時數據的共享。管理部門繁瑣的辦事流程也可以通過系統實現無紙化辦公,節約了紙張,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學校的財務管理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研究生管理部門等通過系統更加方便的掌握信息的基本情況,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如:財務管理部門可實時了解到科研項目的預算剩余量信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能及時觀察到科研項目購買科研設備的情況;研究生管理部門可了解到參與科研項目的研究生信息,為助研費的發放提供依據。
2.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基礎與決策依據。通過科研管理系統可實時掌握準確的科研數據信息,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門可針對某一具體問題,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及時掌握各核心指標的變動情況,形成一個動態的科研數據中心。領導者能夠對癥下藥,及時修改完善有利于科研發展的政策文件,更好地服務于一線科研工作者。
3.規范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隨著國發〔2014〕11號文的頒布實施,高校科研項目經費的管理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利用科研管理系統,高校科研管理部門與財務管理部門可以實時在線掌握本校的科研經費使用情況,并對科研經費的使用進行在線實時跟蹤監督管理。隨著項目實施的進行,系統自動對項目經費使用的異常情況發出預警,主動提示管理部門對項目執行情況和經費余額進行季度檢查或年度檢查。
三、科研管理系統模塊設計
為構造高效易用、安全穩定的科研管理系統,實現科研管理的協同化、信息化:
1.科研人員管理平臺。通過科研人員管理平臺實現科研人員、科研專家、科研團隊的信息管理,明確各類科研人員歸屬校級學術團隊及人員調整情況,實現年度校級科研學術團隊各類統計,為科研工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另外,通過科研專家庫的建設,及時更新專家庫人員的基本信息,為學校各類科研項目的評審提供專家服務。
2.科研項目管理平臺。通過科研項目管理平臺,實現對科研項目從項目申報、項目評審、項目立項到項目結題的全過程管理。如:項目申報階段可由管理者申請指南,控制申報批次,科研人員填寫項目基本信息,上傳項目申請書;項目評審時自動抓取科研人員填寫的項目數據,推送至評審專家,系統自動生成專家匯總評分表,形成項目得分排序等。
3.科研經費管理平臺。通過科研經費管理平臺,實現科研經費的預算管理、到賬管理、經費分配管理及經費結算管理。科研管理部門針對項目的立項、預算、到賬進行管理,財務管理部門則對經費的來款、預算控制和報銷進行管理。沒有預算財務難以有效的進行支出控制,而沒有經費報銷信息的科研項目信息是缺失的,無法完成項目的決算管理和后期的流程控制。因此需要將科研和財務之間通過中轉系統建立信任機制,實現業務和數據的對接集成,進而實現對預算、到賬、經費分配等進行控制。
4.科研成果管理平臺。科研成果管理平臺的建立主要是為了管理著作、科研論文、科技獎勵、項目鑒定情況等。對于科研人員而言,實現論文的自動抓取,自動推送;對于管理者而言,實現論文的自動歸集,減少手工操作。對于獎勵的申報、鑒定等功能,可利用系統跟蹤痕跡,達到信息源的可追溯性。
5.科研機構管理平臺。科研機構管理平臺實現科研機構信息管理及科研機構的信息服務,規范對實驗室、科研平臺、實驗基地等機構的管理,每個科研機構均包含涉及到的科研項目及其對應的科研人員、科研設備及科研成果,并能實現分類歸集。
篇7
第一條為了規范區裝備制造業科技合作專項資金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省科學技術廳、市人民政府、市區人民政府三方簽定的《市區裝備制造業發展科技合作協議書》和《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管理辦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省科學技術廳(以下簡稱省科技廳)、市人民政府每年各安排資金50萬元人民幣,市區人民政府每年安排資金100萬元人民幣,即三年共安排600萬元人民幣設立“市區裝備制造業發展科技合作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
第三條成立由省科技廳、市人民政府、市區人民政府組成的“市區裝備制造業發展科技合作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理委員會),下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在區科技局。由省科技廳和市科技局、區科技局具體協調相關合作事宜,合作專項的日常工作由區科技局具體負責。省科技廳對合作專項進行指導并負責項目指南的審批,參與項目評審、驗收及資金監管等工作。
第二章專項資金的使用方向及開支范圍
第四條專項資金主要為申報省級(含省級,下同)以上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培育和儲備新項目。專項資金僅支持中小企業申報的科技類項目,對未承擔過省級以上創新基金項目任務的企業、未接受過省級以上創新基金支持的新項目給予支持。
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高、中、低壓電器元件及成套設備和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兩個方向的新產品(新品種、新技術)研究、試制、中間試驗等科研項目以及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方面的項目;區為中小企業創新服務的裝備制造和科技信息平臺建設。
第五條科技合作專項資金的開支要符合應用技術研究開發經費開支的相關規定。科技合作管理委員會及辦公室的工作經費在本專項資金中提取,比例控制在總經費3%以內。
第三章項目及專項資金管理
第七條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要職責:受理申報專項資金項目;聘請專家對申請資金的項目進行審查、評估;根據專家評審建議提出專項資金年度支持項目意見,報科技合作管理委員會審批;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對開發性項目和重大項目進行中期監理與評估,以及項目完成后的驗收鑒定;向科技合作管理委員會報告專項資金的年度使用情況并接受管理委員會的監督。
第八條專項資金項目原則上每年受理申報和審批一次,項目申報受理時間一般為1月1日至3月31日。申報單位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提交《區裝備制造業科技合作專項資金項目申請書》及相關材料;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由3-7名有關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對項目進行評審;經評審的項目,在當地政府媒體進行7天公示后,無異議的項目,報管理委員會批準立項,并簽訂《區裝備制造業科技合作專項資金項目任務書》,項目實施期限一般為2年。
第九條項目管理實行項目負責人制,項目負責人對項目享有充分的自并同時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項目負責人所在單位或技術依托單位須提供項目合同中確立支持的工作條件。項目負責人與其所在單位或技術依托單位之間的責、權、利須在項目任務書中予以明確。
第十條項目負責人按要求于每年的11月20-30日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提交當年的《區裝備制造業科技合作專項資金項目年度執行情況報告》。因客觀原因,項目承擔單位需要對項目的目標、進度、經費進行調整或撤銷時,項目負責人應提出書面申請,由所在單位簽署意見,報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核準后方可執行。
第十一條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應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與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所形成的知識產權、儀器設備等資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形成的新技術、新成果需要進行技術成果鑒定的,按照科技成果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二條實施項目完成后,項目承擔單位應按照項目任務書的要求,提交《區裝備制造業科技合作專項資金項目結題申請書》,編報項目經費決算,并提供工作總結、技術總結等相關資料報科技合作辦公室,由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驗收工作。
篇8
國家從2008年起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但經過8年的發展,該專項資金的運行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資金效能的發揮。本文聚焦研究資金規模較大的科研專項經費,通過分析科研項目資金管理中發現的問題,意在進一步提高科研專項資金控制流程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關鍵詞:
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資金;經費管理
一、引言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自2008年起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從開放運行、選題研究和科研儀器更新三方面加大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專項經費的設立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創造了條件,但如何管好用好這筆經費,發揮最大效用,如何建立穩定運行與目標考核相結合的新機制,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營造寬容失敗、摒棄浮躁、潛心研究的科研環境,促進實驗室又好又快的發展,是實驗室、依托主體單位以及主管部門都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釋義與現狀
為規范和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以下簡稱專項經費)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財政部、科技部于2008年制定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對資金的使用范圍予以了規范,確定了開放運行費、基本科研業務費和儀器設備費三個主要開支范圍。目前,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專項經費203.75億元,從2001年投入1.3億元到2008年投入21.68億元,再到2014年投入30.45億元,13年間共計增長了29.15億元。開放運行費指用于日常運行維護和對外開放共享,重點實驗室運行費通常由國家集中劃撥、主管單位和實驗室依托單位根據情況進行配套。實驗室運行費一般用于實驗室日常行政和管理支出、開放交流、開放運行的耗材等。基本科研業務費指實驗室圍繞研究方向和主要任務開展的系統性、研究探索性自主選題研究等支出,實驗室的項目經費是實驗室經費中占據比例最大的經費,是實驗室開展科研活動的重要保證。儀器設備費指實驗室按照科研工作需要進行的五年一次的儀器設備更新改造等費用,中央財政建立了儀器設備購置需求與全國科技資源清查結果相銜接的機制,避免重復購置,基本保證了儀器設備經費的使用效率。近年來,國家對重點實驗室經費投入逐漸加大,主管單位和依托單位也給予了配套支持,但總量上仍然不足。國家每年投入的專項運行經費對實驗室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因此,實驗室的經費大部分都必須依靠各類競爭性科研項目補充。實驗室項目經費管理是實驗室經費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強項目經費管理是提高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使用效益的關鍵。然而,通過財務驗收和日常督查發現,科研項目經費的管理和使用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違規情況屢見不鮮。
三、存在的問題
由于重點實驗室需要爭取盡量多的項目經費,同時,項目數量也是實驗室考核、評估以及實驗室研究人員晉升的重要指標。因此,在項目階段階段,實驗室及主管單位均十分重視,給予積極配合和協助。但當科研項目經費到賬后,則由項目負責人負責,缺乏必要的監督管理,存在浪費、不合理使用等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編制虛假項目預算套取經費。部分項目在申報時,存在編報虛假預算現象,虛列考察調研費、會議費、設備購置費、對外協作費等,待項目完成后又造成大量結余資金,或長期掛賬,或用于與項目無關的支出。(二)提供虛假配套承諾或不及時足額提供配套資金。按照有關規定,同一項目的不同渠道獲得的經費均應納入項目預算統一管理和核算,項目承擔單位應根據合同約定及時提供配套資金。但有的項目存在配套資金不及時到位、虛列配套或不配套的情況,有的項目承擔單位則沒有將配套資金與專項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和核算。(三)擠占挪用項目經費,超預算范圍開支,違反規定自行調整項目經費預算。按照規定,經批準的經費預算必須嚴格執行,一般不做調整。如因特殊情況需要調整的,必須按規定的程序報批后,才能進行預算調整。但有的項目存在自行調整預算的情況,甚至有的調整幅度很大,預算調整后沒有按規定程序報批。(四)項目結題不結賬。項目必須按規定及時結題,項目驗收結題后要及時辦理結賬手續,清理有關賬目,按規定處理結余經費,項目組不得以任何理由繼續占用結余經費。但實際上,很多科研專項都普遍存在著結題不結賬的問題。部分項目專項資金結余較大,項目結題后不及時進行財務結算,長期掛賬報銷費用。(五)專項資金預算執行率不高。項目承擔單位往往重視實驗室經費的申請,忽視取得經費后的資金使用與管理。一方面源于項目預算的隨意性和不科學性,另一方面與資金下達時間的不確定性有關。由于使用執行率不理想,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曾經面臨預算額度被削減的尷尬局面,對科研工作的開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四、思考與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重點實驗室項目經費的管理普遍存在重立項、輕管理的問題。如何通過有效管理增加經費使用預警和調控手段,預防和糾正經費使用失控,己經成為實驗室經費管理關注的重點問題。實驗室在管理實踐過程中,要通過建立健全實驗室內部監督機制及內部控制程序、加強對實驗室項目經費使用的全過程控制等方式來加強對經費的管理。(一)加強項目經費預算管理。許多重點實驗室在申請科研項目時,對項目申請書的申請理由、選題意義、創新點等部分比較重視,對經費預算編制卻較隨意,僅希望能夠申請到更多的經費,而對具體經費的使用計劃簡單安排了事,這樣往往在項目執行中任意變更經費使用預算,不按批復的預算計劃實行,使得科研項目的預算與決算存在很大的差異,出現了較多不合理或不符合實際的開支情況,影響了科研項目的正常結題。要加強項目經費預算的管理,在項目申報時就要讓負責人改變憑經驗估計的編制做法,促使項目負責人、實驗室管理人員及財務人員共同參與預算,結合項目研究的實際需求合理編制,明確各項開支的范圍和標準。由于在預算編制中會有一些經費在人員、設備、場地等方面存在相互交叉、界限不清的現象,因此,還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確保資金效用的最大化。同時,可以結合財務部門信息化建設,將重點實驗室項目預算額度在財務系統里面予以控制,減少超支報銷和不必要的調賬,加強對預算執行率的跟進工作。(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規范經費使用。在經費的管理上,實驗室通過制定出臺相關經費管理制度,用制度來約束實驗室管理人員的行為,改變傳統“人治”的管理模式,向“法制”管理的方向上靠攏。目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管理辦法仍然是2008年財政部、科技部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財教[2008]531號),規定“專項經費不得開支有工資性收入的人員工資、獎金、津補貼和福利支出”,僅允許開支“沒有工資性收入的人員(如在校研究生)和臨時聘用人員等的勞務性費用”。隨著科研經費投入的不斷增加,對經費預算執行率的逐步重視以及科研任務的加重,繼續限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在勞務方面的開支,將不利于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不利于實驗室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中央有關部委可以參照對國家科技計劃管理辦法的調整方案,修訂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在績效支出方面的限制。重點實驗室應進一步細化項目科研經費的使用范圍、標準等細則,規范項目科研經費報賬的流程,保證經費使用嚴格按照項目申請預算書執行,嚴禁擅自更改經費用途,擴大開支范圍。各項目組指定專人負責項目經費的日常管理和結算,能夠單獨設立經費銀行賬戶的則單獨設立,實行經費獨立核算,不能單獨設立銀行賬戶的,則由實驗室統籌設立分項目會計科目,按照預算編制進行明細分類核算,這樣能夠防止將不同的項目經費進行混合使用和核算。(三)建立健全管理監督制度,加強對重大項目的全過程控制。高校要完善國家重點實驗室監督機制,加強經費的監督管理。項目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審計部門在項目經費的管理和使用上要相互配合、互相監督,確保各項經費使用合理、核算準確。通過定期推送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加快預算執行率,明確資金使用狀況,加強項目負責人對經費的責任意識。同時,實驗室也要根據項目的重要程度,建立內部控制分類管理體系(如圖1),來發現項目經費執行過程中的漏洞,及時改進管理,建立風險預警機制,保障經費使用的公平、公開,提高經費使用效益。此外,國家重點實驗室應響應教育部對高校進行信息公開的要求,以網站作為信息平臺,將實驗室年度情況總結、項目總經費年度報表、各項目預算執行率及重大設備購置等情況進行公布,接受實驗室成員和學校師生的監督。對項目的申請指南、評議流程、評議結果、驗收條件等內容也都可以適時公布,實時更新。(四)加強部門合作,提高管理人員水平。目前依托高校設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基本管理模式是由科技部門主管項目立項,財務部門負責賬務核算,實驗室主導日常運行事項。由于沒有單獨設立賬套,實驗室一般也不會聘請專業財務人員,所以,在預算編制和資金管理中容易出現問題,加之重點實驗室專項資金采用“零余額”賬戶的管理模式,對如何合理安排資金使用顯得尤為重要。項目負責人與實驗室管理員、財務管理員和科技處人員要加強配合、互相協調,通過對當年專項經費預算的分析,及時下撥資金額度,定期統計經費。同時,實驗室可以通過組織座談會、參加財務部門宣講活動等方式,提高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實驗室科研經費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財政部,科技部.2008.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管理辦法
[2]何國建,方紅衛,王光謙,傅旭東,詹秀玲.關于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管理模式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11).
[3]蘇丁丁,熊興耀,程鵬,曾璐.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現狀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06).
[4]譚力.淺談普通高校實驗室經費的管理[J].渝西學院學報,2002(15).
篇9
關鍵詞: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教師;科研能力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張,教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有競爭必然涉及競爭力,而其中最核心、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核心競爭力。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不僅體現在教育教學質量上,還體現在是否具有實力較強的科研團隊以及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上。然而,由于先天因素,民辦高校科研工作起步晚、基礎差,教師整體科研素質不強,科研能力滯后,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嚴重制約了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無疑,增強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將是民辦高校構建核心競爭力,提升社會服務能力,適應高等教育市場競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
一、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
1990年美國著名經濟管理學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把“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引入管理界,最早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其中心觀點是,面對全球化的新一輪競爭必須重新思考企業;管理者不應從終端產品的角度看問題,而應從核心勝任能力的角度看問題。根據這一觀點,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內部的集體性學習,尤其涉及如何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流的問題,它涉及企業內多層次的人及全部功能。核心競爭力不會隨著使用而遞減,它不但不像物資資產那樣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損耗,而且還會隨著它們的應用及分享而提高[1]。
高校間的競爭目的雖與企業不同,但其組織性、競爭性與企業并沒有太多的差別。將“核心競爭力”遷移到高校,是指高校參與市場競爭所形成的融入其內質中支撐其競爭優勢的、獨特的可持續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由學術生產能力、人才生產能力、管理力和文化力四個要素構成,而學術和人才是“核心之核心”。[2]民辦高校不同于公辦高校的辦學資源和運作機制,其核心競爭力是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長期培育和積淀而成的。對學科設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組織管理、精神文化、人力和物質資源等競爭要素的特殊優勢和潛在優勢進行戰略整合,在長期或短期內對民辦高校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能夠長期保持其競爭優勢[3]。
二、民辦高校教師科研能力培養的途徑
1.增加科研經費投入,創設良好科研環境,鼓勵教師開展科研
眾所周知,大多數民辦高校辦學經費緊張,只能依靠學費收入滾動發展。而科學研究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財、物、力。投資者在短時間內無法看到經濟效益,不愿將大量的經費投入科研,使民辦高校難以獲取和利用各種教育科研資源,導致科研設備缺乏、科研設施落后。科研經費不足,科研基礎差使教師開展科研存在重重困難,挫傷了教師科研積極性,使之難以長期堅持科學研究。
民辦高校投資者應轉變觀念,重視科研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創設良好科研環境,鼓勵教師開展科研。一方面,每年拿出部分學費收入用于重點學科建設和重點科研項目研究,建立科研專項經費,實行專款專用,保障科研基本需求。此外,多渠道籌措科研經費,爭取校外資金支持,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合作,開展橫向科研項目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科研經費總量。另一方面,根據自身實際建立長效科研激勵機制,創設良好的科研環境。完善科研獎勵制度,實行效益獎勵,在津貼、獎金、職稱和職位晉升方面向參與科研的教師傾斜,對取得重大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的個人和單位予以重獎,激發和鼓勵教師科研主動性和積極性。制定科研評價體系,量化評價指標,將教師科研業績納入到職務聘任、職稱晉升及年度考核中,對于有重大科研貢獻的教師要予以獎勵和表揚,對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師不予評優或晉升,不斷促進教師科研積極性,鼓勵教師開展科學研究。
2.合理分配科研時間,建立科研團隊,開展科研培訓,加強教師科研指導
近年來,民辦高校不斷優化師資結構,建立專兼職教師隊伍,引進大量職稱高、學歷高、教學經驗豐富、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教師,為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但是,民辦高校在社會地位、工資待遇、職稱評定、科研條件等方面與公辦高校存在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辦高校高層次人才的穩定,導致教師頻繁更換,對教學和科研的連續性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師資力量普遍不足使民辦高校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較重,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應付日常教學,有時還要完成院系安排的其他事務性工作,導致他們投入科研的時間較少,無法潛心從事科研。此外,民辦高校仍以青年教師居多,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從教時間短、科研經歷和經驗少,科研目的、研究方向不明確,科研常是個人行為,缺乏科研團隊,科研行為具有短期性和隨意性,科研成果數量和質量較低。
對民辦高校而言,沒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會有高質量的教學。教師必須具有敢于挑戰、不斷創新的精神,才有可能讓其教學充滿活力。民辦高校應根據教師專業特長,合理安排教學任務,減少額定教學工作量,提供學術假期替代教學工作量,提高科研工作量的比例,讓教師有充沛的時間開展科研工作。同時,改善師資結構,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的學歷、職稱、專業和能力,采取各種措施引進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學術帶頭人或高層次人才,借助他們的科研實力以老帶新,以點帶面,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科研指導。加強對現有教師資源的培養,選拔一批科研骨干,組建跨學科、跨專業交叉融合的科研團隊,進行聯合攻關,形成科研合力。加強教師科研指導,定期開展科研培訓。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到校做學術講座,邀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做專題講座,使教師了解本學科專業的前沿知識、國內外最新動態及企業最新技術等。通過科研培訓促進教師開展科研,引導教師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和規范,強化教師學術規范意識。
3.加強科研項目全過程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增強教師科研能力
為節約辦學成本,民辦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編制少、任務重,缺乏專業管理知識及經驗,科研管理僅停留在科研信息的上傳下達階段,科研檢查和監督力度不夠,管理效率低下,導致教師的科研活動處于零散狀態,科研管理機構沒有真正發揮管理和服務職能。
科研活動是一個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技能、技巧的過程,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理論修養,優化知識結構,選擇研究方法,掌握科技政策等。民辦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管理和服務職能,加強科研項目全過程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增強教師科研能力。科研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包括三個環節: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前期管理主要包括課題申請書的撰寫輔導、評審和組織申報;中期管理主要是對在研項目進行檢查、監督和階段總結;后期管理是對已完成的課題組織結題、或專著出版、成果申報以及被引用情況的信息收集、分析評價等工作。三期管理在科研課題計劃管理中處于同等地位、同等重要、缺一不可[4]。在項目申報前,科研管理部門應密切關注國家科技戰略需求,熟悉不同項目的申報要求、流程、政策和指南,做好指導和宣傳工作,讓教師提前做好申報準備。對于有固定申報周期和時間的科研項目,提前組織教師開展科研輔導講座,講解申報技巧及申報書填寫要點等。申報材料提交后,科研管理部門進行預評審,進行分級把關和修改輔導,提高申報成功率。項目立項后,科研管理部門要組織實施中期檢查制度,此階段是科研項目實施的重點和核心,加強過程管理,督促課題組保質保量完成科研任務。項目結題時進入后期管理階段,科研管理部門要及時督促項目組組織結題材料,提交科研成果,開展結題鑒定會,對科研項目的學術價值、經濟效益進行綜合性評價。在評審鑒定的過程中,要注意采取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對科研項目的進展、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問題作出相應的結論,并對后期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為教師開展科研提供有效的服務,避免科研管理的缺失或不當。通過科研項目的研究,培養和積累教師個人科研能力,也為民辦高校申報高一級別課題夯實基礎。同時,科研管理部門要重視和支持科研項目成果轉化,主動宣傳、推介具有應用和開發前景的研究項目,爭取與校外有關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獲得資金支持,完成成果轉化及研發工作。
三、結 語
未來10年,民辦高校不僅面臨在規模數量和水平質量上實現質的飛躍,還將面臨更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獲得競爭優勢,民辦高校必須從根本上打造核心競爭力,以長遠的眼光和發展的角度看待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并且作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來抓。只有這樣,民辦高校才能不斷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和變革,提高學校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最終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薛蓉,周國君.高校核心競爭力研究綜述[J].高教與經
濟,2005,(2):16-22.
[2] 成長春,顧玉蘭.過程哲學視域中高校核心競爭力問題
探討[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
(2):6-10.
[3] 楊樹兵.關于提升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和政策研
究[D].蘇州大學,2007,(57).
篇10
關鍵詞:政府衛生投入 資金 績效管理 指標
2009年以來,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各級政府對醫療衛生行業加大了資金投入。政府衛生投入主要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通過支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設,使人人能夠公平合理地享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政府撥入專項資金管理的現行基本模式是:醫療衛生資金在各級財政預算中以單獨的類款項存在,醫療衛生機構將全部經濟活動納入預算編制,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與控制。財政補助資金將以績效目標審核作為安排預算的前提,使用時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此管理模式在程序上相對完善,然而實際運用中,還存在衛生經費投入與民眾健康績效、民眾醫療保健滿意度的不匹配,也就是政府加大醫療衛生的投入仍沒有提高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滿意度。因此,要充分發揮衛生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做好政府衛生投入資金績效管理是必要的手段。
績效是指既定目標的實現程度以及取得相應結果的有效性和效率。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績效”和“績效管理”開始引入政府公共管理,績效管理成為提高財政資金分配使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公共財政框架的構建,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成為財政改革的重要內容。按照績效管理的“3E”原則(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 )),可對衛生投入資金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追蹤問效,通過績效評價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科學性、效果性,保證公共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使用。
一、衛生投入資金績效管理的內容
目前政府投入醫療衛生機構的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承擔的衛生公共任務。衛生資源的配置重點是保障醫療衛生服務的供給與人民群眾需求相統一,因此強調產出或績效撥款比以投入撥款為基礎的模式更有效率。對資金投入項目績效管理不僅是對衛生投入活動的過程進行評價和監督,更是以政府衛生投入活動的效果為最終目標,其核心是政府衛生投入活動的目標與結果,以及結果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確定績效管理的內容:政府衛生投入資金績效目標要制定合理明確;建立科學、規范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對績效目標管理結果、績效跟蹤情況和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實施考核與評價;強化考評結果的應用,落實整改措施,增強支出責任,壓降運行成本,促使政府衛生資金投入公平有效。
二、衛生投入資金績效管理的思路
(一)完善專項資金投入的制度與規則
做好政府衛生投入資金的專項管理,首先要從項目管理的各環節入手,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項目立項必須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衛生事業發展的技術經濟政策;其次對專項經費撥付與使用形成科學的運作流程,對開支范圍、核算方法和經費補助將實現的目標,做到事前控制;最后在項目建設過程、完工驗收后要通過績效評價體系進行跟蹤問效,確保以制度規范進行全過程的監督和控制。
(二)對政府衛生投入資金實行全面績效預算
績效管理良好的開端就是要做好全面合理的績效預算。績效預算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以項目成本為衡量標準.以業績評價為核心的一種新的預算管理模式。績效預算的明顯優點主要有兩點:一是易于橫向比較。同一水平的醫療衛生機構完成同樣任務,資金如果存在較大差距,可對差異進行分項比較,則低效或無效資金的使用部分就會顯現出來。二是便于縱向比較。在專項資金使用跟蹤過程中,定期將預算執行情況與預算的計劃目標和時間節點進行對照,查找問題,及時調整偏差。績效預算實行目標管理的流程一般為:醫療衛生機構建立項目數據庫,按照輕重緩急原則,選擇下一年度優先進行的項目,可自行成立績效評價工作組、明確項目負責人,收集績效評價數據和材料,對項目首先自評。在編制下一年度收支預算時,同時根據自評結果編制項目立項報告,在立項報告中對項目進行具體的可行性論證,將申請資金的理由、預算資金構成以及未來能達到的績效等作詳細論述。財政專家將根據立項報告對項目進行評審,通過后,財政撥款才正式下達。通過績效預算,大大提高了政府衛生資金使用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三)強化政府衛生投入資金監督機制
在財政部等五部委《關于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政策意見》別強調“要加強對政府衛生投入的管理監督。政府衛生投入資金要依法接受人大、審計部門和社會的監督”。有效的監督是保障政府衛生投入資金安全使用和發揮效益的關鍵。因此以政府審計為主導的監督體系至關重要。醫療衛生機構要結合實際工作,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完善內部審計制度,以政府審計、社會審計為主導,將審計監督全覆蓋于項目實施過程中。審計結論應向政府和人大報告,向社會公眾公開,使政府資金投入、分配和使用置于公共監督之下。這都將加大社會對公共資源使用的監管和督察力度。通過建立問責制,落實經濟責任,也有效防范醫療衛生機構違規使用資金的行為。
(四)財政衛生支出項目績效評價指標的使用
對衛生支出項目的績效評價,包括對項目的合規性、效果性、效率性、可持續發展及公眾滿意度綜合分析評價。按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操作性與經濟性相結合原則,選擇相關的評價標準,制定合理的評價指標。結合不同項目性質,可研發運用個性指標及績效標準。在使用績效評指標時,應結合項目實施部門提供的項目申請書(含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支出預算表)、項目實施方案、項目完工報告以及部門年度預決算。
三、合理選擇績效評價指標
近年來我院根據以上績效管理思路,合理運用績效評價指標對撥入醫院的各類財政性資金進行績效跟蹤評價,都較好地完成了績效目標任務,使政府投入的衛生資金在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科研發展、病人救助等方面充分發揮了效益。現以醫院專科建設,使用財政補助資金為例,介紹績效評價指標的使用。
(一)合規性指標
實際到位率:醫療衛生機構實際收到的專項資金÷預算安排到位資金總額×100%
資金流失率:被截留、擠占、挪用等資金總額÷醫療衛生機構實際收到的專項資金×100%
資金使用率:該項目專項資金實際支出÷全部專項資金實際支出總額×100%
預算完成率:項目實際支出資金÷實際到位資金×100%
財政資金投入乘數:(項目投入金額合計-財政投入金額)÷財政投入金額。指因財政資金而能帶動的全部資金倍數,反映出財政投入外自我創收的能力。
通過以上指標評價資金到位及使用情況,可以對具體項目實施和衛生專項資金使用的合規性進行評價,資金使用部門可深入分析是否因項目資金未及時、足額撥付到位或資金流失等情況影響項目實施進度及項目效益的發揮。及時采取措施,保證對專項資金從撥付、使用到最終決算都得到全程監督和控制。
(二)效益性與效果性指標
效益性與效果性指標應是指標體系的重點,一般可以從五個方面對產出的效益進行衡量:對醫療產出的影響、對科教產出的影響、對經濟效益的影響,對社會效益的影響,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對于項目性質的不同,可選擇投資回收期、機器設備使用效率、教學效能、各級別科研項目數量、科研論文數量、資產收益率、應急突發事件能力、服務費用等指標搜集數據分析評價。
醫療衛生專項資金支出能夠實現多大程度目標可通過效果性指標反映,代表性指標為專項資金目標實現率:專項資金實際實現目標÷專項資金預定實現目標× 100%
需強調的是根據專項資金支出的目標性質,有些項目的效益與效果用單一指標難以全面表示,可使用綜合指標進行計算。在各分目標單一指標的基礎上,再按各分目標的重要程度加權平均,最終以綜合指標反映。如重點專科建成后本地區病人可得到及時救治,降低轉診率,有效解輕病人醫療負擔,醫療機構通過人才培養與醫療技術提升,彌補該學科空白,創造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假設項目預定實現的目標為新增固定資產情況、人才培養、項目對新醫療技術創新、新技術應用到臨床等貢獻能力、醫療新項目開展病人受益情況、病人滿意度等6項,總分100分,可根據分目標設置6個參數,前面五項權數為15%,病人滿意度的權數為25%,項目考核專家對該項目的評分分別為88、93、96、91、95、92,綜合計算該衛生專項資金目標實現率為92.45 (88×15%+93×15%+96×15%+91×15%+95×15%+92×25%)。
(三)持續影響與發展指標
可持續性評價可在項目建成投入運行后,按照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要求,對既定的績效目標是否按期實現,決策程序是否具有可重復性、項目是否可持續保持產出較好的效益等作出評價分析。可持續性包括:項目效果的持續性、醫院發展需求的持續性、人才培訓的持續性、社會效益的持續性、環境保護的持續性等。
(四)社會評價指標
政府衛生投入支出的社會效益是長期的、間接的,很難用價值來衡量和評價。可使用定性指標,如受益單位或公眾滿意率、患者投訴發生率等。通過社會評價指標促使醫療衛生機構一切以人民群眾利益為主導,將保護人民群眾權益等真正融入到日常運作中,并保持良性循環。
四、結束語
對政府衛生投入資金做好績效管理及評價,使僅對資金投入的關注轉移到對投入效益與目標實現的關注。醫療衛生機構根據投入資金績效管理所形成的相關項目論證信息、考評報告及自評報告進行研究分析,可以合理準確地做出項目計劃進一步安排,提高政府資金管理決策水平,使有限的衛生資源得到效益最大化。同時也會建立健全政府對衛生投入的引導機制,積極吸引社會有效資金進入醫療衛生領域,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衛生投入體系,做好保障人民健康的戰略投資。
參考文獻:
[1]陳工.加快構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J].中國財政,2008;8
[2]萬青.財政科技支出項目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0;7
[3]張馨,袁星侯.績效預算改革探析[J].財政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