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職教師培訓考核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5 02:48: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入職教師培訓考核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調研對象
本研究重點對兩類人群進行了調研。一類是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項目的管理者。管理者參與了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方案的開發、實施、管理及評估的全過程,并在其中充當統籌者、領導者的角色。由于上海市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以各個院校為單位進行,本研究采用隨機分層抽樣的方法從14所高職學院抽取了共28名調研對象,包括學院人事處處長、副處長,教務處處長、副處長等。另外一類是高職院校入職3年以內的新教師。新教師不僅是入職培訓關鍵參與者及最大受益者,而且也是入職培訓最主要的服務對象,對其展開深入調研能夠對培訓需求及問題有更為深刻的領悟。本研究在19所高職院校中回收有效問卷280份,并對樣本的教齡和來源做卡方檢驗,存在顯著性差異,樣本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調研框架
本研究選取了培訓主體、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師資及培訓評價五個核心要素展開調研。分別從組織管理、實施載體、操作手段、實施人員、反饋機制五個層面對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的現狀與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全面了解上海市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由誰組織培訓、培訓什么、怎么展開培訓、由誰實施培訓、培訓效果如何五方面的問題。
(三)調研工具
主要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進行調研。根據目力所測,目前尚未有關于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現狀與需求現成的調研量表,因此本研究在搜集文獻資料、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遵循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標準化要求,設計了“上海市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現狀調查問卷”和“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需求調研問卷”兩份問卷作為調研工具。為了保證問卷設計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分別請15位教育專家、高職教師及企業專家就問卷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進行檢驗,并在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小范圍的前后施測,檢驗結果取得了較高效度和信度,符合統計學要求。對于調研結果,采用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的統計方法。
二、調研結果與分析
(一)上海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主體的現狀及需求調研
培訓主體作為培訓項目的供給方,參與培訓方案的開發、培訓師資的遴選、培訓計劃的實施以及培訓效果的反饋,發揮宏觀調控的重要作用。不同的培訓主體,由于行為風格、資源優勢以及統籌能力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培訓效果。在上海市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中,采取的最主要的組織形式是學校自行培訓的方式,占到了調查院校的53.6%;部分學校委托高校進行培訓,這種形式占到了28.6%;學校和高校聯合培訓占14.3%;其他形式培訓占到了3.5%。從調研數據中發現:
1.市級層面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缺位。
在調研的高職院校中,雖然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的組織形式各不相同,但無不例外都由各院校自身通過各種渠道來對新入職專業教師進行培訓。高職院校各自為戰,缺少?。ㄊ校┘墝用娴慕y一培訓。
2.校本培訓是目前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的主流形式。
校本培訓以新教師所在的學校為培訓主陣地,培訓的師資一般以本校的校長和經驗教師為主,其優勢在于以校為本的特色化培訓、組織靈活、便捷經濟。
3.高職院校與高校聯合培訓實踐初探。
值得欣喜的是,有部分高職院校主動與高校合作培訓,雖然比例不高,但也為培訓中多主體參與提供了實踐范本。不過這類高職主要集中在辦學條件優良、經濟實力雄厚的院校。另外,在搜集和整理被訪新教師關于培訓主體的意見和建議中發現,絕大多數的新教師都提到了培訓主體單一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硬件資源與軟件資源的要求上。部分新教師表示,校本培訓固然可以幫助新入職教師充分感知所在院校的特色、文化和組織氛圍,卻得不到外校教學名師、高校專家學者、企業專家的指導。也有被訪教師表示,完全委托高校進行培訓的形式往往不接地氣,理論知識傳授居多。
(二)上海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內容的現狀及需求調研
培訓內容作為實現培訓目標的重要載體和受訓者最為直接的需求,其設置和開發的過程滲透了培訓理念和價值觀,不同類型課程設置比例直接影響著培訓結果。因此,科學、合理的培訓內容是成功的培訓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在對上海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內容的調研中發現,開設比例最高的五門課程是:高職教師管理相關政策(87.6%)、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80.3%)、高職學生發展特點(79.3%)、高職教育的特征與發展形勢(79.3%)、高職教師的使命(75.6%)。而開設比例最低的五門課程分別為學習情境開發(44.1%)、高職教育教學設計訓練(45.2%)、德育工作案例分析(45.9%)、職業教育課題設計與論文寫作(50.5%)、教學名師觀摩與研討(50.9%)。在需求調研中,呈現了與現狀調研中相同的15門課程,每門課程后有5個必要性層級供受訪者選擇。以擬開設課目在“非常有必要”這一選項上的百分比的高低為依據,教師視野中最具開設價值的五門課程,分別為教學名師觀摩與研討、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高職教育教學設計訓練、高職學生發展特點、高職教師生涯發展案例。將調研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后發現,上海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內容有以下特征:
1.培訓內容設置“重理論、輕實踐”。
在開設比例最高的五門課中,理論課居多。而對于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提升的課程,比如高職教育教學設計訓練、教學名師觀摩與研討等,卻出現在了開設率最低的五門課中。
2.培訓內容供求關系失衡。
開設率高的課程新教師的需求往往較低,而新教師最為迫切的需求卻無法在培訓內容中體現和滿足。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培訓主體對于高職專業教師能力結構把握不當,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培訓內容設計方式,脫離培訓對象的真正需要。
3.培訓內容空泛、針對性不強。
如前所述,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的來源廣泛、專業差異復雜,如此多元背景的培訓對象卻在同一培訓內容下進行“加工”,嚴重違背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
(三)上海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方法的現狀及需求調研
培訓方法是培訓教師和培訓對象為了實現共同的培訓目標,完成特定的培訓內容,在培訓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因此,培訓方法是實現培訓目標、提高培訓質量,保證培訓效果的重要渠道。在對上海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方法的調研中發現,被調研的高職院校全都采用了講座式;將近七成的院校開展理論教學;而只有11.6%的院校采用做中學的形式;采用現場觀摩和研討的院校不到四成。然而,在需求調研中教師最認可的三種培訓方法分別為做中學、現場觀摩與研討、教學設計與實踐。將講座式和理論教學作為最有價值培訓形式的受訪者僅有3.9%和3.1%?;诂F狀和需求調研數據的分析,上海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方法主要有如下的特點:
1.靜態單邊的傳統培訓形式占主導地位。
目前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方法以課堂講授和理論教學為主流形式,做中學和現場觀摩等培訓方法只是作為一種補充形式在部分院校被采用。在培訓過程中,培訓教師處于主導和支配地位,忽視培訓對象的主體性與個體資源,忽視成人學習規律,單純灌輸知識。而受訓者則完全處于被動狀態,以接受專家傳授的知識為主要任務,與培訓教師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動。
2.培訓方法與培訓內容之間默契度低。
目前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中,鮮有培訓教師根據培訓內容的不同對培訓方法進行差異性選擇。例如,開設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這門課程,培訓目標是豐富和提升培訓對象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實踐能力,而在調研的大部分學校中僅用單一的講授法授課,無法提供培訓對象“做中學”的機會,從而影響了培訓效果。
(四)上海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師資的現狀及需求調研
培訓師資作為培訓方案的實施者,在培訓內容與培訓對象之間起到了橋梁紐帶作用。培訓教師不僅需要將靜態的培訓內容,輔之以合適的培訓方法,來影響培訓對象的知能結構,而且要讓培訓對象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引起共鳴。因此,培訓師資的選擇至關重要。在對上海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師資的調研中發現,有87%的高職院校都聘請了高校或科研機構專家學者,也有超過半數以上的高職選用本校教師,而邀請企業行業教師的院校僅有30.4%的比例。然而,在征求被訪者關于培訓師資選擇中的意見中了解到,希望優化培訓師資構成,進一步加大教學名師、企業專家在培訓師資隊伍中的比重,同質單一的培訓師資結構會影響新入職專業教師能力均衡發展。也有其他受訪者提到,對于不同的培訓內容需要選擇不同的培訓師資,要充分發揮不同類型培訓教師的專業特長?;诟呗毿氯肼殞I教師培訓師資的現狀與需求調研,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問題:
1.理論型師資與實踐型師資比例失衡。
與培訓內容“重理論、輕實踐”的癥結類似,培訓師資的選擇也以理論型師資為主,實踐型師資為輔,尤其缺少企業方面的專家。并且有部分高職院校過度依賴專家學者,在資源選擇、整合及利用中自身缺乏主動性。在目前培訓師資比例失衡的情況下,新入職專業教師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令人堪憂。
2.培訓內容與培訓師資匹配度低。
對于不同的培訓內容,應該根據培訓師資各自的專業特長進行匹配。然而在調研中發現,有一定比例的高職院校并沒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而是根據管理的便捷性和經濟性讓本校教師或專家學者包辦一切。
3.資金問題成為培訓師資選擇的一大顧慮。
目前上海市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是各自為戰的狀態,其資金來源主要由各院校自身提供。對然各高職院校也表示希望多聘請各領域專家能手參與培訓,但資金的問題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之一。
(五)上海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評價的現狀及需求調研
培訓評價作為培訓過程的反饋環節,注重培訓對象的滿意度和培訓目標的達成情況、培訓中相關課程資源的生成情況和對培訓本身的研究。因此,培訓評價不管是對培訓對象而言,還是對培訓本身而言,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在對上海市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評價方式的調研中,使用率最高的是撰寫培訓總結,占到了91.3%;現場匯報總結的方式占到了69.6%;也有34.8%的學校采用設計具體作業;設計職業規劃的學校占21.7%;另外分別有17.4%的學校以考取資格證書或者提交相關論文進行評價;僅有8.7%的學校進行技能操作考試。而在需求調研中發現,教師們最認可的三種培訓評價形式分別為現場匯報總結、設計具體作業與技能操作考試。在訪談過程中,部分受訪者也表示,希望培訓評價能夠滲透培訓的每一個環節,以更加規范和量化的方式促進新入職教師能力的發展。將現狀和需求調研數據分析比對,上海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方式有以下特征:
1.“重形式、輕考核”現象突出。
在需求調研中,意外發現受訪者對于技能操作考試這一評價方式的需求較高,而一般情況下學習者對于類似考試的評價方式相對排斥,理論考試需求較低),兩者之間形成反差。這反映了培訓對象對于了解自身專業實踐技能變化的迫切需求。間接說明,目前實施的培訓評價已經淪為了一種“走過場”的形式,考核效能低下。
2.評價方式及價值單一。
評價方式單一,高職院校采用較多的評價方式主要集中于撰寫培訓總結和現場匯報總結兩種。并且,目前采用的評價方式關注培訓結果的較多,關注培訓過程培訓對象的變化以及培訓本身的評價方式較少。
三、對策建議
(一)培訓主體:從獨立分散走向資源統籌
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是一項兼具系統性、復雜性及特殊性的工程。目前采用較多的校本培訓固然可以對本校教師進行特色化培養,但其資源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在提高國內職業教育教師質量水平浪潮的推動下,僅有學校層面的培訓已經不能滿足新入職專業教師的需求。構建高職、高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多元主體的培訓體系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其中一條途徑就是,充分發揮地市層面的培訓功能。搭建地市層面的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平臺,有以下幾點優勢:第一,規模大,覆蓋面廣。地市層面的統一培訓能夠通過政府部門的硬性要求,保證每一位新入職專業教師,在入職初期接受一定時長的培訓。第二,統籌力度強。地市層面培訓擁有更強的資源統籌和規劃的能力,能夠將分散在高職、高校和企業的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充分調用,進行統一規劃和部署。第三,規范化運作。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地市層面培訓在制度上更有保障。成立專門的組織管理小組,設立專項基金,出臺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管理辦法,提高各利益相關者的合作積極性。
(二)培訓內容:從知識本位走向能力本位
傳統培訓以知識導向型培訓模式為主,它以知識的傳授為基礎,或強調學科知識,或強調教育專業知識。培訓內容的設置往往也是知識本位,只關注培訓對象在培訓過程中學習了哪些知識。然而,隨著知識觀從知識本體論向知識價值論的轉變,以關注培訓對象在培訓結束后能做什么的能力本位培訓得到重視。另外由于高職教師能力結構的特殊性,在培訓內容的設計過程中,一方面應該做好深入調研,把握培訓對象的內在需求,關注個體差異和先前學習經歷,以此作為培訓內容設置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應緊緊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進行培訓內容的開發設計,以切實提升新入職教師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為核心,從具體的教學環境中選擇促進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發展的實用知識與技能,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技能有機整合和編排。
(三)培訓方法:從靜態單邊走向行動導向
如前所述,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多以靜態的、單邊的培訓方法為主,嚴重影響培訓對象在培訓過程中的參與程度。為了扭轉當前此種局面,行動導向培訓方法的實踐是其中一條解決途徑。行動導向的培訓方法,又稱為行為導向、活動導向、行為引導型培訓法等,強調“以培訓對象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使培訓對象經歷“嘗試行動”、“自覺行動”到“自發行動”的過程,在“行動”中獲得專業知識與教育知識,發展專業實踐能力與教育實踐能力。其主要做法有二種:其一,做中學。打破傳統的“先學后做”的培訓方法,讓培訓對象“邊做邊學”,或者“先做后學”,在實踐中體味真知、發展能力。使培訓對象成為課程真正的主人,這不僅能提高培訓對象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而且也能增強其培訓興趣,從而提高培訓效果。其二,多種培訓方法交替使用。行動導向培訓方法包括項目教學法、講座法、案例研究法、參觀教學法、現場培訓法等。對于不同的培訓內容,要有計劃、有選擇的匹配相應的培訓方法。
(四)培訓師資:從同質單一走向多元高端
現階段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師資構成相對單一,主要以專家學者和本校骨干教師為主。但是,由于職業教育自身的“跨界”屬性,其對教師能力素質的要求自然也體現出這一特性,即高職教師不僅僅要能夠掌握理論知識、傳授理論知識,同時也必須能夠掌握所教專業的實踐技能,以及傳授實踐技能的教學論知識,這就必然要求在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隊伍的選擇上也體現出這一“跨界”特征。因此,需要打造多元高端的培訓師資隊伍。所謂“多元”,就是要豐富培訓隊伍中教師來源與背景的多樣性,增加教學一線教師和生產一線企業人員在培訓隊伍中的比重。并且,在培訓過程中充分發揮各類培訓教師的特長。所謂“高端”,就是要選擇各個領域中出類拔萃的培訓教師來對培訓對象實施培訓,當然在選擇時不能只以培訓教師的職稱為遴選標準,更多的需要考慮具有真正實力、代表性、接地氣的培訓教師。
(五)培訓評價:從結果評價走向發展評價
篇2
關鍵詞:油田企業培訓工作 培訓存在的問題 對策建議
一、油田企業職工技能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職工年齡偏大化,學習能力相對不足
隨著企業招工及就業機制改革的影響,一方面,石油企業新招的職工越來越少,老職工越來越多,職工隊伍的年齡偏大,凸顯學習能力及學習熱情不足、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強。與石油企業的業務領域不斷拓寬、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不斷更新、信息網絡化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體現了職工職業技能素質與改革的步伐發展不一致性,影響了企業的科學持續發展,因此提高職工職業素質成為企業當前迫在眉睫的需求。
2.培訓隊伍力量薄弱,影響技能素質快速提升
石油企業職工技能培訓的兼職教師皆來自基層,其文化知識水平高低不一,儲備的專業技術含量相對很足,來自基層生產骨干、技術能手、技能專家等,他們也只是職工中的一員,業務知識單一老化,滿足不了培訓工作的個性化需求,使得培訓工作標準不高,有待于組織系統的、深層次的技術充電和知識更新,增強企業基層培訓隊伍力量。
3.基層生產任務過重,制約職工學習的熱情
每個職工都承擔著一份工作和責任,特別在企業追求安全生產效益最大化的現狀下,實現工作與學習 “兩手抓兩促進兩提高”的目標,不是件簡單見效的事。在抓安全抓生產管理工作中,各級管理者特別是基層生產單位的干部職工擔負著繁重的工作任務,加之人員管理分散等因素的影響,能在工作之余自覺加強理論知識和崗位技能學習的人不是很多,使基層單位在日常培訓工作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突顯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
二、提高職工技能培訓工作水平的對策
企業培訓工作中存在的現狀與問題是現實的,要滿足企業多元化的培訓需求,應該在創新學習理念、運用現代培訓方法、制定完善的培訓機制與措施等方面下真功夫,切實提高培訓工作效果。
1.創新學習培訓理念,營造濃厚氛圍
要通過思想引導、理念創新、文化宣傳,教育引導職工在企業激烈的崗位競爭中,清楚學習是提高知識水平和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是崗位成才的必由之路,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真正實現“企業要我學習到我要自覺學習”的思想觀念轉變,做到“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積極營造全體職工“要學習、愛學習”的濃厚氛圍。
2.建立健全培訓新機制,提供培訓制度保障
結合新老職工交替、在年齡、體能、技能等方面的諸多差異,創新培訓方式,建立健全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訓機制,注重從傳統型的培訓方式向多樣式套餐式培訓模式轉變,使單一的職工培訓機制逐步演化為形式多樣、推陳出新的創新型培訓模式,加大各崗位職工的培訓,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3.采取靈活措施,完成培訓目標
企業組織參加培訓的絕大多數是在職職工,因為油田企業是連續生產單位,不可能做到讓職工大量的、長期的脫產進行培訓,這就對油田企業的職工技能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堅持培訓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注重長期、中期、短期培訓方式相結合,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因地制宜地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方法??茖W制定培訓計劃,注重實用性,并通過開展技能培訓、晉級、比武、聘用技能專家等有效措施,積極探求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教育培訓途徑和方法,全面提高油田企業職工技能素質,培養熟練掌握崗位安全生產技術、高超技藝的“技能型”職工隊伍。
三、提高職工技能培訓工作水平的措施建議
結合多年來油田企業職工技能培訓工作實際,總結出提高專兼職教師培訓水平、開展實踐經驗傳授式培訓、開展競技比武式培訓等靈活有效的措施,實現職工技術培訓工作水平的有效提高。
1.提高專兼職教師培訓水平,提高培訓效果
在工作中,要特別注重對專兼職教師的培訓,提高其知識結構、理論水平、責任意識。同時,強化教師培訓環節管控,保證培訓效果。首先要教師要提前一段時間做好各自所要培訓人員的現實技術狀況進行全面的了解性分析,以便做好下步有針對性地教材內容收集準備工作。其次教師要全力做好培訓材料及課件的精心準備,保證授課內容的實用性和合理性,最好是通過直觀性很強的多媒體等方式進行授課,在培訓過程中采取提問式等臺上臺下互動的形式,提高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促進培訓人員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建議一并要建立培訓評價反饋及獎懲機制,形成健全完善的培訓-評價-考核為一體的培訓體系。
2.開展實踐經驗傳授式培訓,促進雙提高
針對老職工實踐能力強理論學習能力弱、新職工理論學習能力強實踐能力弱的現狀,堅持對新入廠、轉崗職工開展崗位技能知識實踐經驗傳授式培訓,通過“師傅帶徒弟”、“問題式培訓”、“每日練兵”等載體,讓生產實踐經驗的豐富老職工、生產骨干發揮長處,對新職工進行實踐培訓,將自己多年在生產管理實踐中積累的理論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將生產現場當作講堂,手把手式進行崗位理論和實際操作知識的講解、傳授和輔導,以保障理論知識與實踐生產相結合,做到學以實用、學以致用。要注重將每日一練等形式的崗位練兵與之有效整合,注重堅持以師徒合同為契約,制定合同簽訂率、培訓時間、考核目標、考核方式、獎懲措施,做到獎優罰劣,切實提高培訓效果,促進雙提高,同時節約師資成本。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濱海新區教體局十四五發展規劃為藍圖,以遠洋城小學“樂學”教學理念為核心,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工作重點,在實踐中進一步落實和突破我?!叭问健保ㄗ灾?、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深入開展校本研修活動,規范教學常規管理,努力提升課程實施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大力提升學校辦學內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工作思路
堅持一個中心——提高教學質量;抓住兩個重點——全面抓好隊伍建設,提升整體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三篇文章——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努力在管的科學,理的規范上做文章;加強教科研教改工作,努力在教的科學,改的規范上做文章;加強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管理,繼續在探索中高年級的“自主、合作、探究”,低年級的“玩中學”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在學的科學,習的高效上做文章。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領導和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走學習、反思、總結之路。
三、主要工作及保證措施
(一)、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向管的科學要質量。
1.嚴把備、教、輔、批、評教學常規管理關,堅持把教學管理過程落實到位。每月都要對教師的教學工程進行細致的檢查,每次檢查后都要認真地做好記錄,要把檢查評比工作成為教學過程監控的主要手段。要通過嚴格的管理,在量化管理的基礎上,實現質的飛躍,真的做到向科學、高效、嚴格的管理要質量。
2.要嚴把課堂教學質量關,堅持把教師會教,學生會學,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提高課堂效率的標準要求落實到位。落實我?!叭问健保ㄗ灾?、合作、探究)、“玩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并且在各年級中體現新課改。課堂教學重點看教師引導力度,學生參與程度,學生學習深度,知識掌握廣度,知識運用靈活性,聽、說、讀、寫、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在把好課堂教學質量關方面通過兩個措施來保證:一是每位教師都要學會《學科教學課程標準》,教師做到不備課不講課,要講課必須提前備課,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學生預習準備,教學教具準備等),盡量用《課程標準》來完善課堂教學。二是學校領導要堅持聽評課,一是跟蹤聽課,二是落實課堂教學分析。通過走進課堂了解教師備課情況,了解教情和學情等情況,幫助教師分析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課堂上的主要因素,找準解決課堂教學效率底的有利措施,爭取在本學期人人的課堂教學效率都有明顯的提高,再也不出現因課堂教學效率底而影響教學質量的情況出現。在教師中掀起互相學習互相請教的研究風氣。總之,學校要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上多做文章,死死盯住、緊抓不放,力求知識當堂消化,問題當堂解決。通過以上措施真正體現向教的科學要質量。
3.要嚴把教學質量檢測關,堅持單元把關跟蹤問題的教學監控過程落實到位。首先定好練習形式,以各年級各學科組為單位統一組織。其次做好各單元、期中、期末練習內容,通過各階段的練習落實好教學質量分析,通過分析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對策,不段改進教和學的方法,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4. 提倡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的科學輔導原則。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和學校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對學生學科特長的重點培養,重視對暫困生的個別輔導,以促進學生個性自由發展。首先,任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和各次練習的結果,查找出學生的原因,對學生學習狀況全面了解,。其次是制定幫教輔導計劃,組建學習小組(幫教小組),發揮幫教小組長的作用,使暫困生在同學的幫助下提高上來。再次是教師對暫困生采取優先政策,即優先調動暫困生學習的積極性,優先提問暫困生,優先批改暫困生作業??傊诮處熀屯瑢W的共同幫助下使暫困生盡快提高。建立“一個都不能少”暫困生轉化檔案,制定切實的轉化方案,要有措施、有目標,及時總結經驗。
5.嚴把科研教改質量關,堅持把改革與創新、質量與效益同步落實到位。首先是在領導和教師中樹立科研興校科研提質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再次是廣大教師人人確定科研課題,共同圍繞教學“三段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大課題進行研究。結合大課題抓好小課題研究工作,加強過程管理,尤其要抓好教科研檔案的建設與管理工作,重視原始資料和科研成果的積累,突出過程性、完備性和準確性,努力使教育科研工作規范化。為了突出研究新課程,學校帶領課改教師探索新課程,邊改革邊反思,根據學生發展需要和學校的資源條件,我校校本課程已經完善,后面做好校本課程的落實與管理工作。
(二)、完善學籍管理,加強規范辦學行為力度。
1.做好控輟保學工作。保證學生流失業率為0,鞏固率100%。
2.由于轉學政策的調整,新學期我校仍不接收轉入學生,要耐心與家長溝通,做好政策的解釋及轉入轉出工作。
3.做好2021年本市小一線上預約報名的準備,統籌規劃,制定招生方案,確保本市戶籍小一招生工作順利進行。
4.做好六年級畢業升學工作,按要求進行畢業學生信息核查工作,與對口初中做好交接工作,確保六年級學生順利畢業升學。
5.繼續做好“隨班就讀”工作。要認真落實上級文件要求,建立心理咨詢室,關注隨班就讀學生的心理健康,安排相關教師對隨班生進行個別輔導,在備課中定出分層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又能兼顧特殊學生的需要,充分發揮特殊學生健全部分和潛能,對于缺陷部分實施補救教學,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幫助。
(三)、加強學生參與學習,向素質教育要質量。
1.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要本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注重從四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創設提出問題的機會,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善于分析問題,培養解決問題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方向性。
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均采用“三段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基礎性。
三是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創新想象的機會,培養學生賦予想象,永于創新的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發展性。
四是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創造動手動腦的機會,培養學生動手動腦,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實踐性。
2.扎實“減負”,嚴格執行國家《減負三十條》規定,落實以下工作:
一是嚴格執行課程計劃,開齊開足開好各類課程,杜絕私自調課、曠課、遲到、早退、中途離堂等現象,教導處隨時巡課抽查。學期末做好學生、家長減負問卷調查,將調查結果及時總結并反饋給每一位教師,全力以赴迎接迎接上級檢查。
二是健全減負監控機制,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建立完善的家庭作業備案抽查制度。
三是做好課后服務工作,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學校主動向學生及家長告知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學生自愿申請、班級審核、學校統一實施的工作機制。所有參加課后服務的老師都能提高思想意識,按學校的安排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參加這項工作,切實做到真正為廣大學生成長為出發點,真正做到育人教書。
四是完善課程體系,落實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積極開發具有特色和實效的校本課程,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創新活動,本學期完成綜合實踐校本教材編寫工作,組織教師與德育處合作編寫綜合實踐課程教學內容。力爭每個年級組織一次綜合實踐外出參觀活動。
五是開展學生學科競賽活動,進行多元評價。為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發揮學生的特長,各年級組開展各學科競賽活動。要求活動前有方案,活動中有秩序,活動后有總結、結果公布、材料支撐。積極參加天津市新一屆科技節,在全校范圍內收集有創意的科技作品,準備科技節文字、照片材料,宣傳展板等。
六是營造書香校園。結合“世界讀書日”活動,開展“領讀者”、“推薦者”校園讀書節活動,教務處嚴格把關,在作品質量過關的前提下印制《遠洋城小學第一期“領讀者”》《遠洋城小學第一期“推薦者”》,并為優秀學生頒發“我是小小讀書郎”獎章。
七是遠洋城小學第一屆學生“作文節”活動。為加強讀書工作的展開,本學期起著手打造遠洋城小學學生“作文節”活動,各年級語文備課組長及青年教師代表形成工作小組,開展作文節活動,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形成具體方案,評選各班學生優秀作文,印制《遠洋城小學第一屆“作文節”優秀作品集》。
八是成立漢字學習小組,進行漢字資源創編。聽寫小組成員教師,根據本年級統編語文教材中的會寫字情況,適當予以詞匯類或同音字、形近字的補充,著手各年級漢字資源的創編。組織校級漢字聽寫大賽,評選“遠小漢字小能手”。
總之,通過課內外的各項有益的活動,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真正來實施素質教育。
(四)、加強教師業務培訓,向教師素質提高要質量。
1.深化效率課堂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圍繞效率課堂,扎實有效的組織好“效率課堂研討”三課活動,即 “示范引路課”(骨干教師)、“培優研究課”(青年教師)、“ 成果展示課”( 第十屆雙優課區級獲獎教師)。
2.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進一步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繼續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工程”,有目標,有層次,有措施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骨干爭創意識。青年教師創優課:入職第二年、第三年的青年教師精備一節體現自己最高水平的課,作為青年教師展示課,給同學科教師做以研究參考。新入職教師期末匯報課:2020級新入職教師在期末階段上一節匯報課,展示自己入職以來的成長與進步,設立一等課三節,以茲鼓勵。師徒同課異構課:發揮師傅的作用,在鑒賞中尋找差異,在比較中學習特性,從而達到取長補短,優化教學的目的,從異中領悟有價值的東西。這樣才能達到激發內在潛能,張揚個性,從而追求異中有同、同中求異的境界。
3.組織2021年度“求真杯”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和新入職教師學期中教學設計(現場手寫)大賽。本學期組織入職三年內教師參加我校第五屆“求真杯”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本屆大賽以現場說課、板書形式進行,參賽教師提前半小時抽取題目,現場準備后參賽,完成說課及現場書寫板書,教務處組織校級評審團教師評出一、二、三等獎。
4.開展多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挖掘教師個人潛能,發揮群體優勢,提高教研的實效性。建立教研組長考核評價制度,樹立教研組工作的典型,提高教研組長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推動教研工作的規范化。本學期擬定進行遠洋城小學第二屆優秀教研組評比活動。
5.搞好師資培訓,切實提高每位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技能。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教師培訓(第六周期繼續教育)并組織好校內培訓。本學期開展“說課”技能培訓和“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書寫”培訓。
(五)、加強信息化建設,向先進的教學質量要質量。
我校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比重很大,結合達標要求,提高信息技術水平顯得尤其重要,鼓勵大膽使用現有的現代化教育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加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步伐。因此,我們將制定計劃,定時、定任務地進行培訓,培訓采用集中培訓和個人自修相結合,培訓內容將側重使用,使教師盡快地能做到邊學邊用,以使我校先進的設備發揮效用。同時落實教師網絡教研、網上辦公、網上資源共享等工作,教務處委派信息組進行月反饋。
四、具體工作安排
時間
具體工作
二月
制定各類計劃等常規工作。
聽“推門課”。
轉入轉出工作
做好課后服務安排工作。
三月
教學質量分析,布置新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開展隨班就讀工作。
啟動校級課題。
骨干教師展示課。
雙優課獲獎教師展示課。
“如何寫好教學設計”校級培訓。
啟動“漢字學習”小組工作。
迎接上級部門教學常規工作督查。
教案檢查。
四月
青年教師創優課。
其他教齡教師視導課。
青年培優研究課。
新入職教師教學設計大賽。
“說課技巧”校級培訓。
遠洋城小學“第一屆作文節”活動。
開展學生學科競賽活動。
學生作業檢查。
五月
期中階段練習。
小一招生工作。
小六畢業升學工作。
其他教齡教師視導課。
2021年度“求真杯”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
第二屆優秀教研組評比。
各年級學生漢字聽寫活動。
六月
新入職教師匯報課。
做好語數外學科的課堂教學分析。
教案、作業第二次檢查
七月
做好期末檢測及期末考試分析。
篇4
關鍵詞:以校為本;新課程;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6-0269-03
在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目標、課程內容、課程體系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最終目標是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比傳統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新課程改革提出“信息素養”為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培養,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因此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師要想勝任新的教學工作,必須堅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然而,信息技術教師在長期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隊伍的一些特點,如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相對較低,教師個體之間差異明顯等。由此提出了針對學校發展和教師發展需求而開展的校本培訓,我們認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校本培訓將成為促進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從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出發,結合信息技術課程改革中對信息技術教師的發展需求,分析信息技術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校本培訓的實施建議,以期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概述
信息技術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即是專業新手到專家型教師的過程?,F有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可概括為:
1.入門培訓專業發展模式。對于新入職教師一般設置崗前培訓,即擔任教師正式上課之前的培訓教育。這種新任教師培訓模式,大致有三種情況:老教師傳、幫、帶方式,教師集中培訓方式,新教師專業研修方式。教師入門培訓專業發展模式可以有效促進新教師培訓工作的全方位深入展開。
2.以高校為依托的專業發展模式。依托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目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可以高等教育機構為培訓基地,在高等師范院校及綜合性大學教育學部實施。以高校為依托的專業發展模式具有較強的學科理論優勢,可使教師系統地學習信息技術專業理論知識。但由于高校教師在長期教學過程中相對封閉,會導致其專業培訓經常會一定程度地脫離真實一線教學實際。
3.校本培訓模式。校本培訓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英國等國家提出,“校本”表示“以學校為根本”、“以學校為基礎”。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此外,校本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領域,基于學生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綜和運用的課程。它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
我國“校本培訓”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意見》中提出的,根據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專長和創造能力的要求,校本培訓要從改革傳統的課堂灌輸式傳授知識的陳舊方法入手,攻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以此謀求學校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建設一支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全的人格、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較強的創造能力的有特色的師資隊伍。
二、校本培訓中出現的問題及實施建議
校本培訓作為一種未來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較符合我國地域分布廣、培訓任務重、經費短缺、保持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等實際情況,成為一種與離職培訓優勢互補的運作方式,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重視。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關注較少,認為信息技術教師只要技術好即可,學校沒有組織專門的信息技術教師科研活動;很多學校只有為數不多的信息技術教師,學校常采取的辦法是讓信息技術教師參加通識培訓或者其他理科教研組培訓活動。但是信息技術學科有很強的學科特點,信息技術教師即使參加了通識培訓,也很難將新課程理念落實到自己的教學實際中;由于對信息技術課程解讀不到位,信息技術教師培訓內容的制定往往局限于專業知識的技術內容,認為信息技術教師就是以學習“技術”為目標的,培訓主要內容是課件制作、網絡技術等,很少涉及到教育理論、學科教學論、教學法等方面的內容。然而,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顯然與信息技術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有本質區別,信息技術教師不僅需要完善和提高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知識,在新課程背景下,更急需在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育理論等方面進行全面學習。針對這些問題,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如下實施建議:
1.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作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各個學校在新一輪校本培訓、校本研修中都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修成果,取得的成果和經驗本身就是很好的研修資源,無論是成果本身還是創造成果的信息技術教師,都可以在學校中發揮示范作用??梢砸詫W校網站為主陣地設立信息技術教師論壇,探討教育教學規律,分析教育教學現象,發表教育心得,激發創新思維,提高專業發展水平。可以開展主題教學研討和技能培訓,幫助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技能、現代教育技術和課堂教學整合的能力,引導教師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育教學行為,并對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實踐、分析、反思、總結,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專業化成長??梢砸哉n題為載體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科研基本理論及方法的培訓,指導教師有效地開展教育科研,將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步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所以,各學校不但要加強校本培訓和校本研修的組織活動,更要重視對研修成果的總結,經由合適的方式向其他學校進行成果共享和傳遞,以擴大社會影響力和認可度,引導全體信息技術教師走研究型教師專業發展之路。學校也可以定期聘請校內外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以擴展教師們的視野,提高教師們的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2.校校聯合的校本培訓。由于部分學校信息技術教師較少,沒有學科帶頭人,校本培訓難于組織和管理,學校很難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訓體系來促進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因此,在組織形式上,可以以各個學校為單位,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以學校為基地開展校校聯合的校本培訓。學校逐步加強與其他兄弟學校、聯誼學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兄弟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資源,拓寬校本培訓的師資渠道,增加教師培訓機會。雖然不同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會不盡相同,但學校的發展現狀決定了必然有著很多共性的發展需求,如新課程理念的學習、教學內容的更新、經典教學案例的分享等,通過校校聯合的校本培訓方式,可以有效地組織各個學校之間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進行交流、合作和共同發展??梢赃x擇一所固定的學校作為區域培訓的基地,可以在幾個學校之間輪流組織開展實施,也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獨立組織教師開展培訓。在校校聯合的校本培訓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各地區的特點和各學校的優勢,靈活開展校本培訓活動。
3.以新課程改革為中心,適度延伸培訓內容。校本培訓的內容應以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為中心,在新課程理念、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方面作適度延伸。不同學校、不同個體的信息技術教師的需求不盡相同,校本培訓內容應根據需求不同靈活設置。學科專業知識包括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信息文化、信息技術前沿等多類問題,涉及到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學科教學理論、學科教學法更是種類繁多。那么,如何處理好校本培訓中各個模塊之間的關系呢?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是一個大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的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等集中培訓都必將圍繞新課程改革進行。在這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師校本培訓的目的之一是將集中培訓的課程理念在教學一線中得以實踐,使更多的信息技術教師真正參與到新課程改革中,實踐到新課程改革中。因此,校本培訓的內容應該以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為中心,在具體設計培訓內容時,將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方面作適度延伸,包括加強師德修養、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專業基礎和更新專業基礎和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
4.提供培訓實施保障。通過校本培訓,調動和發揮學校和教師層面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但無論是學校自身組織培訓還是校校聯合的形式組織實施校本培訓,只靠學校和教師的自發行為是不夠的,必須有市地教育主管部門的人力和財力等資源的支持保障才能保證校本培訓的順利展開。例如,請專家或者市地教研員等參與培訓,有時需要通過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協調和組織。因此必須有地區教育主管部門的行政推動、區域推進、學校支持和教師主動參與,才能確保信息技術教師校本培訓的有效實施。
5.建立健全校本培訓檔案。校本培訓檔案可以包括:①成立校長為組長的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及職責。②各項規章制度。③培訓計劃(培訓的專題名稱、培訓的目的要求、參加培訓的對象、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培訓的具體時間安排、培訓活動的保障措施以及每次培訓活動的組織者)。④校本培訓活動記錄(培訓活動的地點、培訓活動的日期與持續的時間、培訓的主題、培訓活動的組織者和主講人、培訓活動參與者的簽名記錄、培訓的主要內容)。⑤校本培訓教材(含錄像帶、光盤、軟件)及其他文件資料。同時要建立校本培訓教師個人檔案,包括參加學校集中培訓情況記錄、自學筆記、聽課筆記、上公開課教案、個人課題研究情況等。⑥建立考核與獎懲制度,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實行過程監控與結果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教師業務考核內容。
三、小結
本文以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對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模式進行了研究,根據現有校本培訓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校本培訓中的一些實施建議。校本培訓既是一種模式,更是一種思路。通過校本培訓可以加深對課程改革的理解和支持,進一步學習課改理念,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校本培訓,將課程改革的理念深入到教學第一線,深入到學生的課堂實際教學中,推進課程改革穩步、快速、有效地前進。在學校內營造一種研究和創造的氛圍,提供環境支持,使教師邊行動邊研究,在實踐中落實新課程理念,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為新課程實施提供反饋。圍繞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以校為本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仍然是今后研究的重點之一。
參考文獻:
[1]郭莉.現代信息技術在新形勢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2,(6).
[2]李方.淺談教學技巧的形成基礎―教學反思[J].教育研究,2009,16(8).
[3]武博、宋智勇.淺析教學反思技能[J].新課程研究,2009,(8).
[4]于環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協作學習設計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人學,2009.
[5]趙可心.信息技術課程的協作學習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人學,2008.
[6]蔡笑岳.教師專業發展與教育科研[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7]張偉.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專家引領―談校本教研的三個基本要素[J].吉林教育,2006,(3).
篇5
一、背景意義
2012年寧波市教育局把教師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第一戰略資源,重點推出了覆蓋青年教師的“曙光工程”和培養優秀青年教師骨干隊伍的“卓越工程”。其中,“曙光工程”以縣(市、區)為單位組織實施,以校為主開展,全面覆蓋全大市3萬余青年教師,具體包括崗位成長計劃、師資交流計劃、學歷提升計劃、職業道德修養與心理健康促進計劃,以及中職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實踐計劃。這一工程旨在幫助每一位青年教師在成長道路上打好基礎、起好步,找準目標,快速提升。
寧波市教育局“曙光工程”的推出,為教師培訓機構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寧??h教育局在執行《寧波市教育局關于實施中小學(幼兒園)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曙光工程”和“卓越工程”的若干意見》精神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勇于實踐,逐漸構建出了一條凸顯“曙光工程”特色的新教師培養體系。
二、三大實踐
(一)實施“雛鷹工程”,提高新教師“專業適應力”
為幫助新入職教師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并順利通過一年試用期的考核,寧??h教育局每年都對通過公開招考被錄取的新聘任教師實施為期一年的“雛鷹工程”入職培訓,以提高新教師“專業適應力”,縮短新教師的角色轉換期。“雛鷹工程”采用“集中培訓—崗位實踐—考核評定”的培訓模式。
1.以集中培訓為基礎,注重教師素養的養成
在集中培訓階段,為了讓新聘任的教師具備基本的教師素養,我們進行了多項內容的培訓。(1)師德教育。做法有三:一是舉行新教師宣誓儀式,讓他們以莊嚴的誓詞來堅定做好一名教師的決心;二是讓教齡為3~4年的教師現身說法;三是延請權威的獲得“省優秀班主任”稱號的教師來作講座,傳授教育教學的經驗。(2)如何面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新教師進入工作崗位后,馬上就會面對學生。因此,非常有必要讓新教師知道學生是各種各樣的,學生的情況是復雜的。我們選擇了婁亞文主編的《愛滿天下——新時期班主任工作創新與實踐》一書作為培訓教材。(3)課堂一般流程。我們選擇了洋思中學課堂教學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通用篇)作為基準流程。同時,我們還聘請了不同學科的名師對不同專業、不同學段的新教師進行分班輔導,使他們了解各自學科教學的一般流程,能夠心底踏實地走向講臺。這一系列的集中專題培訓,使新教師獲得了基本的教師素養,為他們日后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實在的幫助。
2.以崗位實踐為重點,突出教學常規的提升
在新教師進入工作后的一學年里,我們要求新教師在崗位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教學常規,使自己成為一名初步合格、符合教育教學一般規范的教師。在備課、教案撰寫、上課、作業布置、課外輔導、考試、實驗、教學質量分析、教研活動等教學常規方面,我們規定了新教師必須達到的一般要求。例如在備課上,新教師要做到“五備”:備教材——認真鉆研教材,明確本章、本節在整個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其與教材的內在聯系,突破重點與難點的具體意見,提出落實“雙基”“雙力”的具體辦法;備學生——考慮學生知識狀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預測并掌握學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節內容時易出現的疑點和難點;備教法——在備教材、備學生的基礎上,提出符合學科特點、符合教學原則的有助于實現教育目的的教學方法;備德育——教學過程力爭做到知識性與思想性有機結合,注意素質能力培養,滲透道德教育;備作業——圍繞授課內容精選練習題,教材上的練習題教師自己要先做一遍。對于其他的教學常規,同樣要做到明確、精要。在一個學年的崗位實踐時間里,我們還借助基地學校指導教師的有效指導,使新教師基本掌握教學常規,快速地走上軌道。
3.以考核評定為手段,促成教師角色的認同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建立了新教師考核評價機制,以確保培訓實效。一是建立班級管理制度,包括學員聽課評課制度、階段性考核和結業考核制度、組班教師和講課教師工作情況調查問卷制度,以及新教師、指導教師幫帶職責等有關規章制度。二是做好評價與考核。內容包括聽課20節,上匯報課4節和完成“7個1”作業(即教學設計1份,教學案例分析1份,學生作業分析1份,試卷設計1份,讀書筆記1份,愛心體驗日記1份和培訓總結1份)。組班教師要經常下鄉調研,做到“3個1”:聽好1堂學員匯報課;會同新教師的指導教師評好1堂匯報課;開好1個由基層學校領導和指導教師參加的座談會。培訓結束時,先由學員、指導教師、基層學校領導對新教師進行多元評價,再由師訓處對學員的各項考核指標進行綜合評價,產生考核等級。最后,由縣教育局審核驗收。“雛鷹工程”的實施有力提高了新教師的專業適應力,同時也為新教師下一階段的專業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啟動“123”工程,提高新教師的“專業勝任力”
“雛鷹工程”實施之后,我們對新聘任教師的情況進行了調研,發現盡管大部分新教師能適應自己的教學崗位,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新教師的專業基本功還不夠扎實,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為了加快新教師的專業成長,從2008年暑期開始,寧??h教育局啟動了“新教師素質過關‘123’工程”,以提高新教師的“專業勝任力”,對象為見習期滿后3年教齡以內的中小幼在職專任教師。
1.以特色課程為載體,強調培訓內容的針對性
在“123”工程 的培訓中,為了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寧??h教育局在了解教師情況和需求的基礎上,特別設計了以“新教師素質過關培訓”為主題、以提高新教師“一畫二字三能力(一畫即教學簡筆畫;二字即鋼筆字和粉筆字;三能力即課堂教學管理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偶發事件應對能力)”為目的的培訓課程。然后,由寧海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和教師編寫了新教師培養專用教材《走向明天》,內容包括“一字二畫三能力”三大部分。在編寫教材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與之相應的專題講座,并選定了具有專業特長、富有教學經驗的授課教師。然后,每位授課教師都分別作了五大板塊內容的專題試講和演練。專題講座與教材《走向明天》既有聯系又有不同,它以拓展知識、提高技能、促進提升為目的,并通過典型案例的剖析,做到既針對新教師的困惑,又貼近教育教學實際。
2.以校本研修為依托,凸顯技能訓練的實踐性
除了一系列的專題性培訓外,校本培訓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種重要途徑。校本培訓的重點培訓內容為“三能力”。 能力一——課堂教學管理能力:教材每節內容中都設計了“活動與實踐”,至少選擇2次活動,讓新教師從活動交流中體驗和感悟。能力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請學校領導或導師向新教師介紹“如何處理教師工作中碰到的人際關系問題”;組織一次“教師人際關系面面觀”的討論活動,重點讓新教師把平常碰到的與同事、學生、家長以及領導、社區之間比較難處理的關系擺出來,再共同商討處理的辦法。能力三——偶發事件應對能力:在新教師自學教材的基礎上,學校組織輔導,重點學習“校園偶發事件處理的應對方法”中的教學類部分,安排2次活動;搜集本人遇到的或本校發生的偶發事件,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校園偶發事件處理典型案例”進行案例分析。校本培訓學校在校本研修計劃的制定、導師的確定、摸底測試、培訓過程的記錄、過程的考核、培訓的總結等方面都要建立專項檔案。
3.以自修自練為手段,培養教師成長的自覺性
自修自練是由新教師本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練習計劃,明確努力方向,練習計劃由學校負責審核、檢查與考核。新教師自修自練內容為“一畫二字”,時間在7~8月。一畫——教學簡筆畫:導師指導、督促新教師自主開展教學簡筆畫的練習,在一學年時間內每人至少完成80張(大小為8開,下同),其中物品類15張、植物類15張、風景類10張、動物類17張、人物類18張、學科課堂教學類5張;每人上2節運用教學簡筆畫的公開課,并組織討論評課。二字——鋼筆字和粉筆字:在導師的輔導、督促下,每人完成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單字、字詞、篇段等練習一學年內不少于120張(小學、幼兒園教師以正楷為主);粉筆字除每天上課認真書寫外,每周在辦公室展示不少于2小黑板(每板20字左右)。
在完成以上系列培訓的基礎上,寧??h教師進修學校及時組織書面能力測試,對合格等級以上者發給培訓合格證書及相應學分,對考核不過關的教師則轉入下一期重修。同時,舉行綜合素質競賽,對競賽優勝者予以表彰獎勵。“123”工程的實施,有效提高了新教師的專業勝任力,而如何促使新教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成長,則成為我們下一步思考的課題。
(三)實施“苗子”工程,提高新教師的“專業成熟力”
為了進一步推動新教師的專業成長,根據教師成長的基本規律和寧??h師資隊伍建設的需求與規劃,2011年9月,寧??h教育局在總結“123”工程培訓經驗的基礎上,啟動了三年一輪回的新教師培養“苗子”工程,對象為“123”工程后教齡在5年內的中小幼專任教師。
1.明確定位,提高培訓項目的吸引力
“苗子”工程的培養目標是旨在經過三年培訓,使學員的基本素質、理論水平、教學實踐能力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使參訓教師快速成長為縣市級學科骨干或名教師的后備力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學員的選擇就顯得非常重要。對此,我們把“苗子”工程定位為新教師培養中的高端項目,對“苗子工程”學員的選拔制定了嚴格的條件和程序。參加“苗子工程”的培訓對象必須是已參加過“123”工程培訓并已取得結業證書且年齡未滿28周歲的優秀年輕教師。選拔的方式:由教師個人、學校根據條件自薦或推薦,經過書面測試和導師面試,然后依據綜合成績擇優錄取。目前,符合條件的第一批“苗子”學員共有80人,涉及中小幼學校8個學科。
2.創新模式,形成培訓資源的合作力
在培訓中,我們采用了“導師+基地”的模式。每門學科由一位特級教師或名優教師作為首席導師,再挑選市、縣名師、骨干教師3~5名,建立一個捆綁式的導師團,并把首席導師所在學校定為理論研修和實踐培訓的主要基地。在這個過程中,首席導師和師訓機構教師不但負責對學員的理論引導,更負責落實學員的教學實踐活動,以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并接受教學實踐的檢驗,促進培訓實效。為確保培訓取得成功,培訓工程建立了由縣教育局領導、縣師資培訓中心(教師進修學校)主管,首席導師分班組織實施和學員所在學校有力配合的培訓管理機制。教育局明確規定導師在培訓期間不得外出,要全力以赴地投身到“苗子工程”的培訓中去,并規定了培訓結束后的考核方法與獎勵辦法。
3.強化過程,激發學員參訓的驅動力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采用了“理論引領—觀摩學習—實踐反思—教學展示”的培訓流程。每次培訓,學員都先聽導師的示范課或講座,了解各種課型的教學步驟,接著觀看教學錄像剖析教學案例,然后選擇適當的內容分組上診斷課。在自行實踐時,導師要求學員按學習小組集體備課,獨立制作課件,抓鬮上課。課后進行診斷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繼續上提高課。最后集體討論,分析小結。在培訓的過程中,考核也貫穿其中。學員完成全部培訓內容和規定學時的學習后,才有資格參加考核??己瞬捎每h、校兩級聯合的方式進行,按照考核辦法,每位學員必須完成發展規劃、課堂 展示、教學設計、教研論文、讀書報告以及崗位實踐考評等8項規定的學習任務。成績合格者頒發結業證書,給予相應學時的學分。
三、成效分析
寧海縣培養新教師的三大舉措具有遞進性、階梯性的特點,也遵循了新教師成長的規律,在實施過程中創新機制,成效斐然,凸顯了“曙光工程”的實施質量。
(一)確保了中小幼新教師的健康快速成長
新教師不僅順利融入了新的教育環境,完成了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而且在師德觀念上對本職工作形成了新的價值取向。特別是通過首席導師制培養出來的中小幼優秀“苗子”教師,他們已經在校本研修和區域研訓共同體的平臺上起到了示范和輻射的作用,正在成為各自學科的一顆顆新星。
(二)構建了新教師專業成長的一體化培養模式
新教師專業成長的一體化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篇6
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起步于2004年。申仁洪首次將特教教師專業發展界定為“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的過程”[1],開啟了對特教教師專業發展過程性和動態性的關注。10年來,我國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進行了廣泛研究與實踐,既有理論層面對專業發展標準和模式的探討,又有對一線教師專業發展路徑和需求的實證研究,內容涉及各省市不同類型的特殊學校,收獲了大量研究成果。
一、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概念分析
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這一概念經常和專業化、專業成長、專業化發展等名詞交替使用,這主要因研究視角所致。從群體層面探討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常采用的概念為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與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前者指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達到的專業標準和資格要求,并獲得相應專業地位,是一個靜態化概念;后者則強調教師整體專業性的發展變化,是一個動態化概念。從個體層面研究,通常見到的概念有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成長、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側重于教師內在專業性的提高過程。
沈立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本質上是教師個體專業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主動發展歷程[2]。張繼成則將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界定為,教師在自己教學生涯中必須提高專業修養,在不斷學習、研究和反思中使自身得到全面的可持續發展[3]。由此可知,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更側重教師個體從事特殊教育工作后專業能力的提升,是在不斷學習和反思中逐步達成職業目標的動態發展過程。筆者總結認為,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是指,特殊教育教師在入職后通過主動、積極地學習、研究和反思,不斷完善自身復合型專業知識和全面專業技能,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發展出積極的專業態度,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持續和動態的發展過程。
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主觀能動性。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外界環境的輔助和支持,但歸根結底還需主體主動、自覺地參與,主觀能動性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專業發展過程和水平,對個體需要的重視和潛能開發能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第二,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是連續和動態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不是一個靜止的狀態,發展目標也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應在整個職業過程不斷學習反思,實現持續積累提升。
第三,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目標是教師的自我實現。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除關注專業能力提升外,還要重視個體需求。應實現教育教學的游刃有余和職業滿意度提升雙重目標,滿足教師專業發展需要,提升教師自我效能感。
二、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要求
專業發展的目標要求指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應達到的水平。目前,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目標要求的研究主要采用兩種途徑,一是在理論層面對專業發展應達到的目標、水平進行探討和設定;二是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對一線教師認同的專業發展目標進行分析和總結。兩種途徑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的界定異曲同工,結論一致。如,應掌握多樣化和復合性專業知識,具備心理調適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高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等[4]。
特殊教育教師因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專業發展較普通教師有更高的目標。概括而言,特殊教育教師在其專業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完善自身復合型的專業知識和全面的專業技能。除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知識,特教教師還應了解教育對象的特點,具有專業化和現代化的教學訓練和溝通技能[5]。特殊教育教師既是診斷者、評估者、學生潛能的開發者,又是差異教學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多方面的專業技術和高度的專業精神是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6]。專業發展目標可分解為職業道德、心理素質、教育觀念和知識技能四方面[2]。然而,對早期融合教育教師而言,除具有特殊教育教師的共性外,還在課堂教學策略、多元文化理解、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等方面有獨特要求[7]。在“醫教結合”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應同時了解教育及醫學康復相關知識、熟練掌握必要康復實踐技能、能夠獨立完成評估診斷、制定教育康復計劃、承擔個別化訓練,并能將個別化康復教學與集體教學相融合[8]。特殊教育教師還應具有較好的專業化發展意識、學習意識,有意識利用各種機會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提高專業化水平[9]。
此外,因教育對象障礙類型不同、障礙程度各異,還有多重殘障集于一身等,不僅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技能要求高,對他們的心理調節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尤其對于新入職教師,幫助其降低負面情緒影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發展積極的專業態度,也是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要求。
三、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劃分
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情況在不同的年齡(或教齡)階段會呈現不同特點,對于專業發展階段的劃分有助于更加連貫、系統地了解特教教師專業發展特點和發展需要,從而有的放矢地為他們提供恰當的專業發展培訓,創造專業發展機會。
我國采用“新手—熟手—專家”的研究范式,對普通教育領域教師專業發展過程的特點進行了廣泛研究,在知識技能、教學策略和教學效能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比較,證實了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不同階段,教育教學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差異。但在特殊教育領域,從時間維度上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差異關注較少。
教齡是劃分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有效依據之一,當下我國特殊教育教師隊伍中部分教師是從普通學校轉來的,整體教齡和特教教齡不一致。目前,對不同教齡特殊教育教師心理指標差異研究較多,對知識技能和教育觀念等變化情況研究較少,對于某教師或教師群體的縱向追蹤研究亦屬空白,而這些恰恰是分析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情況的重要維度。
根據對特殊教育教師在職業倦怠、職業效能感、專業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等維度的既有研究,筆者認為,可以將特殊教育教師心理情況變化分為職業起步期、職業波動期、職業倦怠期和職業成熟期四階段。四階段可大致區分為教齡5年以內、教齡6-10年、教齡11-20年和教齡20年及以上。各階段心理特征如下表:
表1 心理層面上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階段劃分
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在不同年齡、教齡之間差異顯著。上表顯示,隨教齡增加,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各項心理指標呈現了“高—低—高”的變化趨勢,入職后6-10年普遍會遇到職業發展瓶頸期。除上述四個維度,其它維度上是否也可以劃分成相同階段,為何不同發展階段會呈現不同趨勢、心理特征變化與該階段專業發展有何關聯等,有待進一步研究。
四、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不斷學習和研究、復合型專業知識、全面的專業技能、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和積極的專業態度五個因素,它們構成影響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因素。
首先,五因素相互關聯。不斷學習研究是掌握復合型專業知識的前提,復合型專業知識是發展全面專業技能的基礎。掌握了全面的特殊教育專業技能,可以有效應對工作中的各類情況,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自我效能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師的職業認同,形成積極的專業態度。教師主觀能動性增加,工作中會更加積極地學習和反思,對增加知識和技能大有裨益。
學校和社會等外界因素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同樣有影響。學校層面上,整體學習氛圍、多元發展評價和長效激勵機制給教師專業發展以動力,新教師職業導航、專業發展規劃和專家指導為教師專業發展指引方向,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是獲得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直接來源,同伴支持、教師關懷計劃和待遇保障有助于教師保持健康心態、增加職業認同。社會層面上,相關政策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社會理解和支持是教師職業認同的有效支撐,組織有序、落實到位、監管有力的在職培訓是教師獲得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
五、推動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措施
如何推動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成為當下研究的又一重點。現有關于特教教師專業發展的討論和建議,往往從內部和外部兩個維度展開。內部因素是教師自身對專業發展的主動追求,外部因素則是政府、學校、社會等對于特殊教育教師群體意義上的專業發展施加的影響。
1.外部因素對專業發展的促進
外部因素是促進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由于其較為宏觀,易于在群體層面上整體促進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專業發展,因而成為現有研究中重點關注的領域。概而言之,外部促進因素主要可分為政策保障、學校支持和在職培訓三個層面。
(1)政策保障
教育部2012年12月的《關于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要開展特殊教育教師全員培訓、健全特殊教育教師管理制度、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待遇、營造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濃厚氛圍[2],第一次在政策層面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進行關注。隨著特殊教育的蓬勃發展和對特殊教育教師關注的增加,我國已在多項政策文件中就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做出規定,但我國現有政策缺乏系統性和完備性,教師政策作為特殊教育政策核心部分的地位尚未體現出來。
(2)學校支持
特殊學校是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陣地,學校為教師營造積極的工作氛圍,通過幫助制定專業發展規劃、開展主題性校本教研、開發實施教師學習課程等,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學校逐步建立合作交流、支持共享、構建具有共同信念和目標的學習共同體。有學校還邀請專家指導和開展校際合作,為新入職教師進行職業導航。考核和評價方面,建立多元發展評價機制,縱向評估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學校還關重教師心理健康,培養教師良好的心態,減輕壓力。
(3)在職培訓
在職培訓是教師入職后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有效的在職培訓能夠滿足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幫助他們找到應對問題的辦法、減輕教學及課堂管理壓力、提升專業效能感。但目前我國教師在職培訓機構少、機會少,缺乏制度化安排,培訓內容重理論、輕實踐、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與教師關注的內容存在脫節。為真正促進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必須深入了解一線教師需求,通過培訓改革、加強監管和落實等一系列手段,建設完備的特殊教育教師在職培訓體系。
2.內部因素對專業發展的促進
專業發展必須建立在教師自主尋求自我發展基礎上,外部推動最終也要落實到自身的行動才能實現。對于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觀念已不再停留在整體齊頭并進,而是強調個人成長和自我知識更新上,主觀能動性對專業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
首先,自我發展的意識和動力是促進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主體意識的樹立有助于教師認識到自己在教育環境中的客觀存在,保持先進的專業發展意識,自覺承擔工作義務與責任,從外在強制推動變為自我主動發展。教師根據自身專業發展階段,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計劃,將自主發展的觀念落實到具體教育教學和培訓研修中,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反思和探索,促使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
其次,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在學習中獲得促進和提升。知識和技能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特教教師應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梢酝ㄟ^查閱資料、觀摩教學和閱讀專業書籍獲取專業知識;通過主動研究特教理論,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通過參加理論培訓,提高自身教育理論水平和能力;通過互聯網等了解學習國外先進特殊教育教學理念,開闊視野,并運用到實際工作。
培養問題解決的意識和能力,也是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因素?,F在的特教教師專業化發展已從注重理論知識傳授轉向幫助教師提升專業決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的敏感性、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問題反思的深入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速度和水平。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養成深入分析的習慣、掌握有效應對的方法、具備百折不撓的毅力的特教教師,會在專業發展中具備更大優勢。
六、總結與展望
上述分析可知,我國近年來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概念界定、目標要求、階段劃分、影響因素、促進發展等方面,內涵更加清晰,理論論述在問卷調查等實證研究基礎上達成了一定共識。但由于對專業發展概念理解有差異,現有研究存在概念內涵混淆化、研究視角群體化、研究方法單一化等問題。
首先,存在概念混用傾向?!鞍l展”的內涵更多停留在早期“教師專業化對于教師培訓的意義”的角度,沒有探討教師專業發展對于教師個人職業生涯的意義,對專業化和專業發展兩個概念內涵和外延的認識不夠清晰。概念使用的不一致,致使很多學者在不同層面探討同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研究方向和觀點的迥異。很多研究在專業發展的內涵、意義及標準上尚未界定明確,就急于轉向專業發展的實現途徑、促進辦法、發展機制和評價等的探討。
其次,現有研究更多關注群體的專業發展,對教師自身因素及其主觀能動性沒有充分挖掘。雖然在文章的討論和建議部分,大多會關注到教師的主體地位,但從被動適應職業要求到主動提高能力這樣一個教師專業發展的態勢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實證研究也只是在群體層面對不同地區教師專業發展情況進行調查。這些使現有研究成果較為籠統抽象,據此制定的政策和安排的培訓也就無法深入和具體。
第三,對專業發展過程的研究不夠具體且方法單一。已有研究多靜態論述或探討專業發展路徑和策略,沒有從動態角度對發展過程及內外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時間維度上也是單一時間點的橫向研究,少有追蹤發展過程及其前后影響因素的縱向研究。教師專業發展面臨從宏觀到微觀、從外部因素到內部因素、從群體到個體、從靜態到動態、從政策到實踐等各種復雜情形,必須使用多元的教育研究范式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對相關問題進行全面的理解、把握和推進。可以通過質性研究、行動研究、個人生活史研究和新手—專家教師研究等多項研究范式,對特教教師專業發展各方面進行深入揭示和刻畫。
今后研究中,應在概念界定清晰的基礎上,凸顯特殊教育教師作為專業發展研究主體的地位,廣泛開展專業發展規律的研究,了解他們專業發展階段特征及發展過程中的具體變化,揭示促使新手教師發展為專家教師的共性因素。將一線教師的情感、需求、意識、權利和自主性等納入研究視野,增加對教師實際生存狀態的關注,滿足教師自身需要的本體價值。通過研究范式的完善和變革,兼用質和量的研究方法,將研究結論具體化、明確化,有利于一線教師在自我評價和職業規劃過程中進行衡量和定位,亦有助于教育管理者進一步細化和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參考文獻
[1] 申仁洪.從師范教育到教師教育:特殊教育師資培養的范式轉變.中國特殊教育,2004.4(46).
[2] 沈立,夏峰,徐玉珍.特教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思想理論教育,2010(12).
[3] 張繼成,王志華.校本培訓: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之快車道.綏化學院學報,2011(8).
[4] 畢書慧.基層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4).
[5] 萬莉莉,王和平,杜曉新,陳榕娥.上海市輔讀學校教師專業化狀況的調查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08(8).
[6] 王正.特教師資專業化發展的現實困境與途徑.甘肅教育,2012(24).
[7] 李銳.對特殊教育中早期融合教師的思考.科教導刊,2012(11).
[8] 孫韡郡,盧紅云.醫教結合“雙師型”教師培訓模式之初探.學術探索,2012(5).
篇7
1、幼兒教育:加快農村規范化、標準化幼兒園建設,力爭全縣農村規范化幼兒園達到70%,農村省一類園達到12所。幼兒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
3、普通高中教育:加快省示范性高中創建步伐,年內胡各莊高中通過省示范性高中達標驗收,長凝高中爭創省示范性高中。全縣普通高中升學率有新提高,本科二批上線人數達到1200人以上,確保我縣高考強縣地位。
4、職業教育:職教中心招生達到1600人、學生就業穩固率達到75%以上、對口升學率達到90%以上、“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30%。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000人次,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000人,使之真正成為我縣人才培養、生產示范、技術推廣的重要基地。
5、成人教育:加強鎮成人學?;A能力建設,力爭2至3所鎮級成人學校達到市級示范性成人學校標準。成人教育功能有效發揮,舉辦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500期,培訓農民10000人次,培養“新農村雙帶頭人”700人。全面完成初中畢業生“三加一”培訓工作。二、保障措施
(一)以育人為根本,不斷提高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1、推進德育創新,提升育人質量。認真貫徹落實《灤南縣教育局2009—2012年度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創新德育模式,豐富德育內涵,拓展德育陣地,不斷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生活化、社會化。突出抓好德育隊伍建設,加強業務指導和培訓,發揮網絡平臺優勢,通過設立德育???、舉辦班主任論壇等形式,努力形成制度化的德育研討和交流機制,培育高素質的德育管理隊伍。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總攬,以基本道德規范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重點,不斷推進德育方法、途徑、制度創新,在“精細”上做文章,在“內化”上找動力,在“自覺”上求實效,形成學生自我教育、主動發展的生動局面。全面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規范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培訓和輔導,培養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有效整合社會德育資源和組織優勢,促進學校、家庭、社會相互結合、協調聯動,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2、強化師德教育,樹立良好形象。著眼于教師隊伍現狀,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師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制定《教育局關于在教師隊伍中開展“五講五重”師德主題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明確目標要求,分階段、分層次開展師德教育活動,積極營造“校校抓師德、人人重師德”的良好風氣。進一步加強師德宣傳,通過典型示范,弘揚正氣,樹立新風。明確師德“底線”要求,加大督導檢查力度,著力解決教師隊伍中存在亂辦班、亂收費、有償家教、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師德失范現象,純潔教師肌體,維護教育形象。建立并完善師德建設考核機制,將教師師德表現作為年度考核、職稱晉升、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并納入績效工資的評價范疇。各學校要堅持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從方法創新、制度創新入手,建立健全具體化、個性化的師德教育規范,使之成為全體教師普遍認同的行為準則,確保師德建設縱深推進,取得實效。
(二)以“教學質量提高年”為抓手,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1、抓課改促教學。將2012年確定為“教學質量提高年”,不斷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向課堂要質量。全縣初中要按照“鞏固成果、穩步推進、保證質量”的方針,繼續強化“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加強交流,積累經驗,認真總結,提升內涵,力爭推出一批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不斷將新的課堂教學改革引向深入;各小學要立足于智力開發和興趣培養,不斷實踐“主體性教學”思想,盡快生成各具特色、高效實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各普通高中要切實轉變觀念,把握新理念,研究新課程,探索新教法,大力推廣“分組合作探究”、“自學輔導”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策略,準確把握高考命題的價值取向,提高三年備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教學質量持續攀升。
2、抓教研促發展。堅持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以教學實際問題為切入點,積極開展教學研究。縣局教研員要深入基層、扎根課堂,充分發揮傳遞教改信息、改革教學方法、矯正教學策略的作用,引導教師加強交流與合作研究,通過開展各個層次的教學觀摩、授課評課、競賽比武、專題研討、經驗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動,促進
教師共同成長。發揮縣、鎮、校三級教研網絡,大力推行“以問題為中心”的校本教研模式。進一步建立教科研激勵機制,指導中小學開展各學科共同參與,學校整體實施的教科研活動。啟動教科研示范學校評選工作,抓典型、樹標兵,促進學校教科研工作的常態化、規范化。
3、提高體育藝術教育水平。以體育藝術課、大課間活動、第二課堂活動為平臺,扎實開展藝術節、體育節、籃球賽、美術展、文藝匯演等群眾性體育藝術活動。全力推進中小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大力實施“一校一品牌、一生雙愛好”工程,科學謀劃、制定方案,精心組織,發展學生愛好和特長,并將其納入學校常規檔案體系。年內縣局將對工程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并將其列為學校綜合評價的重要指標。
(三)以“三風”建設為重點,努力提高學校管理效能
1、突出抓好“三風建設”。切實將“三風建設”擺在學校管理的重要位置,以教風帶動學風,以學風塑造校風,不斷提高學校管理質量和辦學水平。教風建設要側重于規范教師日常教學行為,督促教師端正教學態度、嚴格落實《課堂教學常規》。加強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教學反思等基本教學環節的檢測和管理,積極構建學生、學校、家長共同參與的開放式教學評價體系,激勵教師嚴謹治學、務實創新;學風建設要立足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各學校要積極推行班級自主管理模式,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學習教育活動,營造勤奮學習、求知進取的良好風氣;校風建設要突出抓好學校文化建設,既要注重物質文化建設,大力開展創建花園式、園林式、書香式校園創建活動,更要本著“深層次挖掘、高品位提煉、分階段實施”的原則,加強學校思想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人文文化建設,發揮文化的育人功能,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現團結拼搏、創新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
2、抓實學校常規管理。全面落實“細、嚴、實、?!被疽?,不斷推動學校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人文化”。各學校要遵循教育規律,規范辦學行為,嚴格按照省頒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全部課程;大力實施“降、活、提”工程(即:把學生的課業負擔降下來,讓校園活起來,使教育質量提上來),讓中小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學校精細化管理,關注細節,延伸觸角,完善制度,建立覆蓋學校各個環節的管理體系。創新管理手段,發揮管理“名?!弊饔?,通過結對幫扶、捆綁發展等途徑,共享先進的管理經驗,實現整體發展。繼續完善學校常規管理督導檢查評價機制,落實“局長包片、科室包?!必熑沃?,將隨機抽查和年終考評相結合,調動學校實施管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加快特色學校創建步伐。各學校按照“以特色促發展、以特色樹品牌”的思路,加強領導,科學規劃,全面推進特色學校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要立足學校辦學理念和傳統優勢,將特色創建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后勤服務等有機融合,按照“選準特色-培育特色-發展特色”的階段要求,扎實開展創建活動,提高學校辦學品位??h局將加強對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的督導和管理,定期舉辦匯報會、觀摩會、現場會,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不斷提高學校創建水平。
(四)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全力打造高素質干部教師隊伍
1、創新人才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大教師引聘力度,采取考試和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擇優聘用一定數量的師范畢業生充實教師隊伍,解決農村教師結構性短缺的矛盾。本著“優勢互補、協作互助、共同發展”的原則,打破校級和區域壁壘,進一步科學配置和優化人力資源,穩步推進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服務制度、骨干教師巡回授課制度、緊缺教師跨校走教制度、區域內中青年定期交流制度。改革職稱評聘機制,對農村、邊遠地區教師給予政策傾斜,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績效工資的實施,建立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以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為重點,堅持面向全員、傾斜農村、突出骨干的原則,建立教、研、訓、賽一體化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認真貫徹《灤南縣教師繼續教育綱要》,全面實施新一輪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圍繞普通高中新課標教材實施,采取聘請專家講座、開展校本教研、舉辦案例分析等形式,著力加強高中教師的教材培訓和教法指導,提高教學工作的適應性和針對性。發揮名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開展教學觀摩和交流互動活動,輻射推廣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加大“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力度,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3、加強校長隊伍建設。圍繞“五好”(班子團結協作好、中心工作落實好、常規工作管理好、校務財務公開好、勤政廉政風氣好)的總體要求,著力加強學校領導班子思想作風、組織作風和工作作風建設。大力實施“中小學校長素質提高工程”,制定培訓規劃,拓寬培訓渠道,將自學和集中培訓相結合,崗位培訓和提高培訓相結合,努力提高校長隊伍理論素養和管理能力。積極探索校長隊伍選拔、考核、獎懲的有效機制,健全校長隊伍競聘上崗、交流鍛煉、末位淘汰等制度,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選人用人格局。
(五)以均衡發展為導向,全面推進城鄉教育等值化進程
1、大力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方針,制定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方案,確保完成工程總量的90%。主動對接上級政策導向和投資方向,強化項目帶動,拓寬籌資渠道,將校舍安全工程、陳舊校舍改造工程和學校布局調整統籌考慮,計劃投資6678.6萬元,分期分批實施宋道口初中宿舍樓、長寧鎮溫莊小學教學樓等49個建設項目,新建校舍68290.66平方米,進一步提高學?;A辦學能力。以辦好每一所學校為目標,以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為重點,積極穩妥地調整學校布局,不斷擴大優質教育服務范圍,加快標準化學校建設進程。
3、強力推進“普三提高”工程。以建設農村規范化幼兒園為著力點,加強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分類掛牌動態管理機制,不斷提高辦園水平。年內力爭東黃坨鎮中心幼兒園、宋道口鎮中心幼兒園、方各莊鎮李方各莊獨立幼兒園通過省一類園驗收。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幼兒園規范化管理,優化幼兒一日活動,提高保教質量。將幼兒藝術教育作為特色辦園的突破口,面向全體幼兒,多渠道、全方位開展藝術啟蒙教育,培養興趣愛好,開發幼兒潛能。積極引導幼兒園增強自主發展意識,優化教育資源,提升整體競爭力,吸引更多地幼兒接受正規優質的教育。
(六)以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為宗旨,做大做強職業、成人教育
1、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按照“優化結構、突出特色、靈活模式、促進就業”的指導方針,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辦學活力,確保形成出口旺、入口暢的良好局面。緊緊圍繞市場和用工單位需求,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合理調整專業設置,不斷拓寬“校校結合、校企結合、產教結合”的辦學渠道,強化“訂單培養、定向就業”的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進一步暢通就業渠道,健全完善畢業生就業服務網絡,積極做好職前指導和跟蹤服務,提高學生就業穩固率,把畢業生打造成有影響力的品牌。突出抓好招生工作,加大宣傳攻勢,制定責任目標,層層分解任務,不斷擴大招生規模,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2、大力扶持成人學校自主發展。各鎮成人學校要依托資源優勢,發揮陣地作用,創新辦學模式,以服務“三農”的實際成果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要著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師資培訓,力爭打造一批素質較高、技術過硬的“本土型”、“專家型”教師隊伍。發揮“上掛、橫聯、下輻射”的功能,推動新項目、新品種的引進、實驗和推廣,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瞄準農村特色養殖和高效農業,發揮成人學校陣地作用、職業學校人才優勢,采取長短結合,以短為主的辦學模式,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著眼于構建學習型農村,舉辦農民學歷教育中專班,計劃開設種植、養殖、農村經濟管理三個專業,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學歷水平。
(七)以“創建平安和諧校園”為載體,努力提高教育幸福指數
1、著力加強學校安全管理。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進一步強化學校安全防控工作,嚴格執行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完善應急預案,努力構建防控有力、處置迅速、責任分明的學校安全工作體系。突出抓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嚴格執行晨午檢、消毒和病因追蹤登記等一系列制度,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圍繞防火、防食品中毒、防校園踩踏,經常性開展安全知識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
2、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全面推進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防體系建設。繼續深化民主評議學校工作,促進教育行風不斷好轉。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各項制度,切實加強基建工程、物資和圖書(教輔資料)采購、后勤保障等工作的監督管理。加大教育收費監管力度,深入推進政務、校務公開,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群眾滿意度。
- 上一篇: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總結
- 下一篇:幼兒園消防安全培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