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1 23:06: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工程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建筑工程實訓總結

篇1

關鍵詞:培訓;教學能力;雙師型;骨干教師

引言 根據國家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1〕14號)、教育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度高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3〕228號)文件精神,2015年3月30日至4月24日,有幸參加了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2014年度高職高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訓班。在培訓中,大多數教師都采用了“項目化”的教學方式。四周共完成建筑與結構設計、建筑施工技術、專業相關知識等三個專業模塊的培訓。

1 培訓項目 1.1建筑與結構設計模塊

建筑與結構設計模塊,由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陳華副教授和翟曉尉副教授結合學院對面金地格林東郡樓盤實例和建筑設計實踐,從實際的項目來討論其設計實踐的合理與否,介紹了建筑設計程序、建筑設計軟件應用,建筑平面的組合設計,平面組合設計的任務、基本原則及要求;住宅樓梯電梯設計標準及住宅公攤面積計算的合理性,建筑設計中的“從大到小”的設計方法適用于建筑總平面圖的設計,而“從小到大”的設計方法更適用于住宅、賓館、教學樓等。使學員在輕松的氛圍中既學習的建筑設計軟件知識又懂得了建筑平面設計的一些注意事項。

1.2 建筑施工技術模塊

建筑施工技術模塊,由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熊學忠副院長、張良斌教師共同完成,本模塊主要介紹了建筑施工現場的相關知識,學習內容有腳手架與砌體結構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柱鋼筋綁扎、梁、板鋼筋的綁扎、模板安裝、編制砌體工程、腳手架工程技術交底文件,為了把基礎工程施工和防水工程施工講解清楚,熊院長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把學員們帶到建筑施工現場進行現場教學。張良斌老師直接把學員們帶到學校的實訓基地進行現場教學,利用現有的設備和設施進行教學,使學員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1.3 專業相關知識

專業相關知識包括劉勇副教授講解的建筑設備選型與建筑、結構設計的協調配合及專業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楊天春老師詳解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11G101-1/2/3、12G101-4)難點,武敬院長講解土建類專業高職教育現狀與發展,黃老師的課堂管理技巧和老師如何培養自己的魅力,每位老師授課的側重點不同,授課內容各異,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各具特色。

2 培訓心得

2.1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

高職院校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應大力開發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切實加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根據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各專業人才培養規模變化、就業狀況和供求情況,調控與優化專業結構布局。高等職業院校要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要根據市場需求與專業設置情況,建立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專業群,輻射服務面向的區域、行業、企業和農村,增強學生就業能力。”

武職“消防工程技術”專業(560605)于2008年開始招生,是湖北省內高職院校中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第一個消防工程技術專業。專業特色顯明、畢業生供不應求;無競爭壓力、晉升空間大;多學科深度融合、就業面寬;該專業融合了建筑、設備、智能控制、通信等多學科專業知識,畢業生一專多能,專業拓展面寬,畢業生既能從事消防工程施工管理,還可從事建筑安裝工程、智能樓宇工程施工管理等多項工作。

2.2 “項目化”教學,教與學相得益彰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多數教師都采用了“項目化”的教學方式,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是“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一種。一個項目是項計劃好的有固定的開始時間和結束的時間的工作。原則上項目結束后應有一件較完整的作品。

“項目化”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學生能夠自主、自由地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項目型教學的評價注重學生在項目活動中能力發展的過程,測評內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各環節的表現以及作業質量。

2.3 BIM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它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BIM技術是一種應用于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的數據化工具,通過參數模型整合各種項目的相關信息,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共享和傳遞,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筑信息作出正確理解和高效應對,為設計團隊以及包括建筑運營單位在內的各方建設主體提供協同工作的基礎,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武職已在籌建校內BIM模型實訓室,建好后將更好的為本校師生服務,在滿足本校實訓教學需要的同時,加強與高等院校、校外實習基地,以及政府部門和建設協會等的聯系,向社會開放,充分發揮資源共享、服務社會的功能,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體現其價值的最大化。

3 結語

總的來說,這次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全面培訓,通過培訓掌握職業教育主要是建筑類各專業領域新理論、前沿技術和關鍵技能。在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培訓期間,不僅僅學習到了建筑工程技術相關專業知識,還交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朋友,認識了許多全國各地的同行,開闊了眼界,相互之間學習交流了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手段等寶貴資源。

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高等職業學校的“雙師(能)型”專業骨干教師的作用,秉承“學以致用,追求卓越”的校訓,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更好地為我省的城鎮化建設服務,大力開發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切實加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革,王健.關于高職實訓教學的研究[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2.12.

[2]許翔.關于職業院校物流專業實訓場室建設的思考.2010.

篇2

【關鍵詞】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按崗位輪訓

“按崗位輪訓”是《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 號)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中關于 “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重要體現,是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舉措。

1“按崗位輪訓”的必要性

所謂的“按崗位輪訓”是指以學生在畢業后可能會從事的職業為基礎,在校內模擬響應的真實工作環境,然后讓學生按照不同崗位來進行實際操作,通過親身處理該崗位的工作內容等來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

我國目前高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進行實訓的方法主要有兩種,頂崗實習和認識實習,但是從認識實習直接跨越到頂崗實習難度很大,絕大多數的學生都不能適應并且良好的完成頂崗實習的工作,導致很多學生對于頂崗實習中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很迷茫。一些建筑類的高校對部分的建筑崗位開展了校內實訓,例如監理員、造價員、施工員以及測量員等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對于學生工作經驗的積累有積極的作用,但是還處在初級階段,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來進行崗位實訓室的建設、師資力量配置以及學生管理等。

2 建筑工技術專業實訓崗位的確定

我們通過分析建筑行業的發展情況,同時結合了建筑行業目前的人才需求情況,根據學科特點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進行了劃分以便能更好的進行“分崗位實訓”,同時說明了每個崗位所必需的知識以及技能,具體情況如表一所示。

3分崗位實訓基地的具體建設情況

3.1建筑施工能力綜合實訓基地

根據施工人員、技術人員以及測量員等不同的崗位對于能力的要求,來模擬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保證崗位能力綜合實訓中的工程性以及仿真性,可以具體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實習基地、砌筑工程實訓基地、磚混結構工程實習基地、鋼結構工程實習基地、末班工程實訓車間、鋼筋加工實訓車間、屋面工程實訓基地以及基礎工程實訓場等八個是實訓場所。學生在這些實訓場所中掌握各種工程施工例如鋼筋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抹灰工程等的具體流程以及質量方面的標準;掌握一些基礎的施工工藝比如如何進行混過凝土澆筑振搗、腳手架如何搭拆、模板安裝流程等;數量掌握控制垂直度、對建筑物進行定位以及抄平放線等的方法;了解如何進行建筑變形觀測,對于鋼網架、鋼絎架等其他的鋼結構構件的拆裝技術有所掌握,真正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工藝操作能力和具體的專項技術能力。

3.2建筑材料綜合檢測實訓基地

根據市場上對于材料員等崗位的要求來制定相應的生產性教學標準等,通過建筑材料綜合檢測實訓基地在生產實訓中來培養學生的材料檢測能力,具體可分為水泥檢測室、混凝土檢測室、鋼筋檢測室、砂漿檢測室以及塊材檢測室等幾個部分。學生在這個實訓基地可以更多地接觸到那些常用的建筑,并且了解它們的性能、質量標準以及適用范圍等,同時還可以培養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能力,熟悉這些常見的建筑材料相應的技術指標,掌握建筑材料檢驗報告單審查技能等。

3.3建筑質量綜合檢驗檢測實訓基地

這一方面的實訓主要是針對于質檢員等相關的崗位來進行的,根據其崗位能力要求來進行生產性教學,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質量檢驗檢測實訓基地,具體可以分為混凝土工程質量檢測室、鋼筋工程質量檢測室、樁基礎工程檢測室、石材質量檢測室、防水工程質量檢測室以及建筑工程測量實訓室等。學生在這里可以對自身的建筑質量檢測檢驗能力進行培養,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中相應的質量標準以及檢測手段,熟悉主要的公眾檢驗程序以及對于一般的質量缺陷如何處理,明白工程質量檢驗和驗收表格怎么填寫等。

3.4工程管理綜合實訓基地

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崗位比較廣泛,造價員、測量員、施工員以及制圖員等的崗位要求都需要考慮,然后建立起工程管理實訓基地進行相應的生產實訓以滿足對外服務的標準。工程管理綜合實訓基地包括工程管理實訓室、模擬招投標實訓室、制圖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室等,基地中的計算機上裝有各項相關的輔助和造價軟件等,例如魯班造價軟件、CASS測繪軟件、神機妙算造價軟件、PKPM建筑結構設計軟件、建筑的CAD軟件以及廣年達造價軟件等。通過這方面的崗位實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圖和竣工圖的識讀以及繪制技能,學會使用計算機來對施工管理工作進行輔助;熟練應用各種建筑CAD軟件、工程造價團建和南方CASS軟件數字繪圖等來輔助工程的招投標工作。

4 “按崗位輪訓”的開展

4.1將學生進行分組

將同學們按照30人一組進行分組模擬一個建筑公司,并進行詳細的崗位分工,包括建筑技術方面(混凝土工人、鋼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施工人員、測量人員、制圖人員、材料人員、造價人員、質檢人員,崗位之間每天進行輪換。

4.2實訓項目實施

學生每天根據自身分配到的崗位進行實訓,在單項的實訓結束以后提交作品給老師,在實訓的過程中監事可以在現場巡視并且指導學生操作。

4.3技術交流過程

在進行“按崗位輪訓”實訓期間,每天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開一個交流會,通過大家彼此交流心得來更好地幫助學生吸取他人經驗、取長補短,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實訓行為進行點評,好的地方予以表揚和肯定,不足之處要指出來及時解決。對于每一個建筑小組在實訓中遇到的困難可以擠出來大家一起進行解決,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崗位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李占軍.“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實訓教學模式探索[EB/OL].http://.cn/y- jyjs/sxjd/12320.shtml,2006- 10- 23.

[2]俞仲文,劉守義,朱方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篇3

【關鍵詞】高職 建筑施工技術 一體化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0C-

0078-02

一、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特點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技術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過程,培養學生組織建筑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對學生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核心技能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起著支撐作用。建筑施工技術與建筑學、工程測量、地基基礎、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組織、建筑結構等基礎及專業課程緊密聯系,與其他專業課相比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和技術更新快等特點。

二、目前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存在以上特點,教學中普遍存在下列一些問題。

(一)多媒體教學重形式輕內容

多數院校建筑施工技術課程能夠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圖片、動畫、視頻和其他多媒體資料,使教學難點和復雜的施工工藝過程通過具體形象的方式展現,使學生得到直接、生動的感性認識。但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缺乏對學生主動思考的引導。

(二)實習實訓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實習實訓與相對應的理論課程分開教學,中間間隔幾周甚至一學期,理論教學和實踐脫節。施工單位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慮,往往不愿意接收學生去施工現場實習,即使聯系到實習單位,也只限于認知層面,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無法在實踐中繼續學習,在走向工作崗位后仍需要花費時間重新學習。而且實訓時間一般是一至兩周,而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較長,學生一門實習實訓課程往往只能接觸施工過程中的一個或幾個分部分項工程,無法形成系統、全面的知識體系。

(三)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差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在施工現場主要是負責工程施工組織管理。目前本專業的學生施工動手能力不足,施工組織管理能力更有待提高,在施工現場不能及時發現施工存在的問題,更難以對施工出現的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難以滿足高職教育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三、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本課程教學團隊根據建筑工程技術領域高級技能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從崗位分析入手,參照施工員、資料員、質檢員等崗位要求,歸納學生應該具備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以施工任務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設計的實踐性與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完善多媒體教學手段

我們根據教學實際需要,自主設計開發了多媒體教學材料,將多媒體教學設計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布置任務、提出問題―施工工藝工程錄像、動畫展示―討論問題―分析總結。比如在了解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基本流程之后,在播放視頻前提出問題:該人工挖孔樁施工中存在哪些不規范操作?存在哪些質量和安全隱患?接著給學生播放某工地人工挖孔樁的施工視頻,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視頻。在看視頻的過程中,可以適時進行啟發式提問:人工挖孔樁的直徑不得小于多少?為什么?人工挖孔樁的鋼筋籠如何放入挖好的樁孔中?等等。在看完視頻后,學生回答問題,老師再作分析總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同時提高了學生今后在施工現場管理工作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還利用網絡平臺的便捷性,建立了豐富的網上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學生自學和復習提供便利,同時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交流。

(二)采取一體化教學方法

現代高等職業技術教學,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效果不佳。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過程設計,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一體化和教、學、做一體化。

1.師資培訓。要進行一體化教學,就要建立一支能一體化教學的教師隊伍。一體化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師不僅理論功底扎實,更要有純熟的施工動手能力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為此我們組織本課程教師和其他課程教師一起,利用寒暑期到廣西建工集團第二安裝建設有限公司等實訓基地頂崗實習,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行知識更新,切實提高任課教師的業務水平,打造高素質的“雙師型”隊伍,以滿足一體化教學要求。

2.教學場地一體化。打破教室和實訓室的隔閡,直接將教室與實訓基地融合,實現教學場地一體化,教師邊教邊做,學生邊做邊學,避免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

3.教學計劃一體化。把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有機融合在一起,將獨立開設的鋼筋混凝土工程模板設計實訓、砌筑與抹灰工種綜合實訓和鋼筋綁扎安裝實訓等融入相應的理論教學中,避免理論教學幾周甚至幾月后才能進行實踐操作,理論教學與實踐實訓脫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良好。

4.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體化實施。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對基本的知識作講解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任務驅動式教學,由學生參照相關規范和施工手冊自主完成施工任務。任務完成后,再由不同的實訓小組交叉檢查施工質量和存在問題,最后老師再作點評。教學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施工動手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施工現場組織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嚴謹作風。例如在教授“輕型動力觸探試驗”一節,我們的課程設計包含以下環節:布置任務―方案討論―操作示范―進行試驗―數據處理―評價總結。具體過程如下:

(1)布置任務。某基坑開挖后需要利用輕型動力觸探儀器測試地基承載力,提出問題:怎樣利用輕型動力觸探試驗測定地基承載力?然后根據測試過程對學生進行分組,一般5人一組。

(2)方案討論。根據教材和《施工手冊》,各小組自行討論試驗方案和分工。

(3)操作示范。教師用多媒體講解,實際操作示范。學生觀察提問,改進試驗方案。

(4)進行試驗。學生分組試驗,記錄試驗數據,教師答疑,指導學生試驗。

(5)數據處理。學生根據規范處理相應表格數據,完成試驗報告。教師答疑,檢查學生試驗完成情況。

(6)評價總結。對試驗和試驗報告中的問題和錯誤進行記錄、整改,思考并討論,教師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總結。

(三)現場教學

由于建筑工程項目受季節性、周期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約,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很難找到一個工程讓學生從頭至尾地參與其中。而“建筑施工技術”是專業實踐課,我們借助學院的發展機遇,參與到學校建設的施工建設項目。簡單介紹基本理論知識后,先讓學生識讀施工圖,再到現場實地參觀。對于重點內容,借助施工工地條件讓學生進行分組實踐操作。我們將建筑施工技術和高層建筑結構施工課程進行整合,讓建筑施工課程學習時間跨度可以達到一年,讓學生基本能夠接觸到施工項目的每個分部分項工程。通過對整個建筑施工過程的跟進,對施工過程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學以致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實習實訓的基礎上,使學生將施工工藝知識系統化,切實提高學生的施工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時,通過認識施工現場的組織方法,了解施工現場的人員組成和施工布置,也對提高學生施工現場組織管理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實踐操作+理論考試”的考核方法

該課程采用“實踐操作+理論考試”的考核方法,實踐操作完成過程和成果先由學生小組相互評分,再由老師統一總評。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技能競賽,對參賽取得好成績的同學考核成績進行加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理論水平、操作技能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五)校企聯合提高教學效果

我院與廣西建工集團第二安裝建設有限公司等建筑類企業簽訂了協議,作為本課程和其他相關課程的實訓基地,并建立了訂單式聯合培養冠名班,共同探討本課程的教學改進方法。同時邀請這些企業一線的能工巧匠參與到我們的教學特別是實踐教學中來,進行砌筑與抹灰工種綜合實訓、鋼筋混凝土工程模板模擬制作實訓和鋼筋綁扎安裝實訓等示范操作,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更新更規范的施工實際操作。學校培養的學生是否成功,是否符合企業或者社會的要求,企業最有發言權。與企業聯合辦學,學生就是企業的準員工,企業按照實際需求與任課教師一起進行課程改革,學生愛學,培養出來的學生企業愛用,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通過教學改革,我們將被動的多媒體教學設計成學生主動參與的多媒體教學,將分離的理論教學課程與相應實訓課程整合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將一周的認識實習調整成跨度可達一年的課程實踐,采用“實踐操作+理論考試”的考核方法,與大中型企業聯合辦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掌握建筑施工技能的同時,切實提高學生施工現場組織管理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秀紅,步文萍,王靜.關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J].職業教育研

究,2011(S1)

[2]李燕燕,張鵬,鐘靜.高職院校“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3)

篇4

1.引言

隨著城鎮化戰略推進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與建筑施工相關的技術也日益受到重視。在建筑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管理階段,都離不開測量。掌握建筑工程測量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是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監理、建筑設計技術、城鎮規劃、園林工程技術等專業技術人員的基本要求。《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是一門建筑學與測量學交叉的學科,主要以測量實驗為主,實驗數量較多,數據處理較難,基礎性較強等特點,是建筑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為此對其工學一體化進行探索。

2.工學一體化課程的特征

工學一體化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的一體化。在工學結合課程中,學生的身份發生轉變,在“半工半讀”中更加明確自身專業的定位,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1]。

2.1課程設置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

工學一體化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在本門課程的設置上,理論與實踐教學所占的比例應達到1:1。教師在講授完理論知識后,緊接著學生就可以進行實踐操作訓練,有時也可以邊理論邊實踐,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理論性的知識只有在實踐教學中得到驗證,同時也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2-4]。

2.2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工學一體化課程的教學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多媒體課件教學,將案例教學、多媒體、實操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入到教學中,同時將企業崗位能力要求與教學實踐要求相結合,形成“學習即工作、工作即學習”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2.3符合人的認知規律

工學一體化教學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這就教導我們在教學中要合理的引導學生。

3.目前教改存在的問題

當前《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在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3.1實踐性教學比重偏低

在《建筑工程測量》這樣的應用型專業課程中,實踐教學極其重要,但是在教學計劃中實踐教學環節比重不高,仍然是1:1,需要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的比重[5]。

3.2實踐內容與現實工程脫節

這門課程理論比重較大,教材內容陳舊,這樣就導致校內實訓與校外的工程施工相脫節,掌握的知識無法應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可能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同時,如何將目前施工中的測量內容與課堂教學的緊密結合是當前工學一體化教改中的關鍵問題。

3.3實訓場地有限

目前,我校沒有有固定的的實訓場地,都是在校園內隨意實訓,這些實訓場地都是任課教師根據實訓計劃自己在校園內隨意布置的,不能滿足2個班級同時實訓。而且場地的面積大小上和專業程度上仍無法滿足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這是目前工學一體化教改面臨的最大硬件問題之一[6]。

3.4實驗器材短缺

工學院工程測量技術教研室每年要承擔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建筑工程專業、水利水電專業、道路橋梁專業、工程造價專業、園林專業等測量儀器使用。14個班級,700多人的測量實訓。而測量儀器及其短缺,磨損老化嚴重,現已很難滿足實訓的需求。

3.5師資力量有限

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下,我院采用的是上理論的老師也要負責實訓,教師自身素質的缺陷,無法將現有的工程項目與測量實訓相結合,無法達到真正的工學一體化,大部分教師都要擔任輔導員(班主任),分擔了大部分的精力[7]。

3.6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較差

我校招收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高中畢業,其中還有一部分政府訂單生,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其中一些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自主性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在實訓時,大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但是一部分學生的紀律較差,會影響到整個教學過程。

4.關于工學一體化的教改措施

針對當前《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程工學一體化教學中的問題,采取以下幾點教改措施:

4.1加強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保障工學一體化教學的基礎[8]。如何建立長期有效的校企合作關系呢?利益是校企合作的結合點。但是,我更希望我們學校建立自己的企業,借鑒吸收企業的職工的培養體系,將這套體系引入到教學中,培養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為學校創收,真正實現實際意義上的工學結合。

4.2加大硬件投入和軟實力的提升

學校要積極籌措資金,加大對工程測量技術實訓的投入,尤其是對器材購買和場地建設方面,同時老師之間應加強學習和交流,形成良性互動,改善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培養學生活學活用,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掌握新的學習方法[9-10]。

4.3轉變觀念,加強學習

首先老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建筑工程測量》是一門實訓操作比較強的課程,學校應組織教師到實際的施工現場觀摩和學習,把學到的應用型知識帶進課堂,逐步達到“雙師”標準。同時也可以讓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參與到教改中,實現真正的工學結合。

篇5

關鍵詞:高職教育;結構模型;結構識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建筑結構識圖能力對于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是一項基本技能,在施工現場,讀懂結構施工圖紙是做施工員,監理員,資料員,安全員等崗位的必備基礎。然而,高職院校中,對于結構施工圖的識讀,尤其是查閱平法圖集相應構造圖掌握構件節點鋼筋構造要求和排布次序對學生來講依然是難點,也是識讀結構施工圖的重點。由此可見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結構識圖能力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將其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一、現狀分析

如何解決學生識讀結構施工圖的困難的問題,通過分析學生學習結構施工圖的現狀和課程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以下:

1.理論教學的局限性

課堂理論教學,僅通過實際工程圖片和綁扎鋼筋視頻等輔助手段,展示的內容依然不蟯暾。雖然有鋼筋模型教具,但只是單一構件,不能夠涵蓋各種節點的構造,覆蓋面過小。實訓中心的建設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理論教學的單一,提高學生識圖能力,但是班級學生較多,難以組織。

2.學生學習效果較差

學生對于平法圖集制圖規則掌握不好,記憶不牢,不會根據圖紙查閱圖集中相應的構造詳圖;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較弱,很難根據平面配筋想象出空間中節點鋼筋構造與排布。在圖紙抄繪作業中只是機械的抄圖,并沒有理解構造要求。

3.學生的興趣引導

對于動手的作業,更能激發學生嘗試的熱情,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對《結構基礎與識圖》課程的興趣,進而鼓勵學生深入學習,提高學校效率。

二、結構模型制作實訓

結構模型制作實訓的引入,目的是學生通過完成模型制作的任務,能夠熟練的識讀結構施工圖,能熟練的查閱平法圖集,能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的方式獨立完成構件的鋼筋算量、放樣圖繪制和鋼筋模型綁扎的全過程。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結構施工圖的識圖能力,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結構模型制作作為《結構基礎與識圖》學期末的集中實訓,實訓時長為一周。

1.實訓任務

背景:某實驗樓建筑,抗震等級為二級,框架結構,獨立基礎,三層。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本項目要求學生在一周內完成實驗樓的構件放樣圖繪制及基本構件的模型(梁板柱基礎、樓梯)制作,并進行成果匯報。

2.實訓過程

(1)復習和引導學生回憶結構施工圖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梁、板、柱、墻、基礎等構件平面表達形式、配筋信息等。分組布置任務和制定進度計劃。讓學生對本周將要完成的任務有大概的了解,并且在頭腦中構建出鋼筋骨架

(2)分組繪制各構件的構造詳圖,根據各構件的平面配筋圖繪制梁、板、柱、基礎、樓梯等構件的配筋放樣圖,此過程需要查閱平法圖集以及其他相關規范,是學生制作模型的前提,也是反復熟悉圖集的過程。在此過程當中,學生一方面鞏固了結構施工圖制圖規則方面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要考慮各構件節點構造要求,例如梁板柱節點鋼筋排布和各構件在節點位置錨固長度的要求。通過這個重要的環節,加強學生對基礎平面布置圖,柱配筋圖,梁配筋圖,板配筋圖和樓梯配筋圖的識讀方法和相關的構造要求的學習。

(3)根據繪制的構件配筋放樣圖準備材料制作結構配筋模型。根據繪制的放樣圖以及材料的總量,每組按照規定的模型比例,計算鋼筋的下料長度,此環節建立在構造要求掌握良好的基礎上。

(4)總結匯報。每組對實訓周的成果和過程進行匯總展示,并定期匯報實訓過程收獲。

3.實訓成果

每位學生獨立完成上交一張A2幅面圖紙的構件的配筋放樣圖、每組提交結構構件模型一個。

4.考核

每組提交成果并進行匯報,以答辯的形式考察每個學生在結構模型制作實訓中學習的程度。教師進行點評和打分。

故模型制作是學生們邊做邊思考的實踐過程,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空間思維創造能力。

三、建筑結構模型制作實訓效果評價

建筑結構模型制作實訓過程中發現,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了學生結構識圖能力的提高

1.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結構模型制作彌補了圖紙、照片、視頻這些方式的不足,讓學生接觸到了實際的配筋和鋼筋綁扎的過程,見證了由圖紙到實物的過程,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在模型制作的過程中遇見的問題,也能夠主動詢問老師或者上網查閱資料。

2.增強學生空間理解力

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需要建立圖紙與實物之間的關聯性,從而更深刻的將G平法圖集的構造知識融會貫通。在模型制作過程中,空間實物能夠更加清晰全方位的表達節點構造也使得在模型完成以后,對結構施工圖紙有了空間上的深入理解。

3.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培養了學生遇到問題查找規范、圖集,解決問題的習慣。

4.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實踐證明,團隊意識和個人自豪感在總結匯報當中尤為凸顯。

四、小結

要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手段,通過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結構施工圖的識讀能力

高職院校就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建筑結構識圖課程與建筑材料課程、施工課程等先關專業課程的聯系,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也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快速提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基礎知識、實際工程圖知識、職業能力之間的關系,以全新的思維和最大的效率煥發老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熱情。

參考文獻:

[1]鄭曉麗.關于提高學生建筑工程識圖能力的建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4).

[2]鄭慶波.談如何提高學生建筑工程識圖能力[J].科匯,2011(06):61-62.

篇6

關鍵詞:實踐技能;崗位技能;崗位對接;課程改革

1、引言

為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打造圣翰教育品牌,以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程為例,以加強課程與崗位需求對接為研究內容,分析工程測量課程改革的重點。本文主要介紹通過前期調研所得到的崗位技能及實踐技能要求,然后分析為滿足這些要求所要進行的課程體系調整與改革,從而實現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的對接。

2、選題的必要性

(1)、國家政策的支持。2016年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推進職業教育改革。面對改革的春風,我們必須要抓住有利時機,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改革,讓學生掌握真本領、學到新技能、找到好工作。

(2)、打造圣翰教育品牌的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學生畢業百分之百就業”是圣翰教育品牌的基本要求。

(3)、建筑行業發展新前景。建筑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住房城鄉建設部早在2015年下半年就召開全國建筑業發展大會,并且以國務院的名義為建筑業頒發指導改革與發展的文件,這是繼1984年國務院為建筑業專門發文件以來,時隔31年專門為建筑行業發文件,充分說明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建筑行業的發展和對建筑業加大領導力度的決心。未來建筑業的形式是燦爛的。

(4)、測繪技能人才的緊需。2015年6月6日,總理簽批,國務院批復同意《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明確了2015――2030年全國基礎測繪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在新形勢下,國家對于測繪人才的需求量增大,需要一大批建筑行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測繪工作。因此掌握《工程測量》課程中的基本測繪技能以及崗位需求技能是至關重要的。

3、調研數據及資料分析

3.1、企業調研

通過企業調研,分析調研報告中施工單位對測量人員提出的崗位技能要求,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項必須掌握的崗位技能:1、熟練操作各種測量儀器,包括水準儀、全站儀、GPS等。2、能夠熟練進行建筑物、構筑物的測量放線。3、掌握建筑物的抄平工作,準確測設標高。4、掌握場地平整及變形監測。5、整理、分析測量資料和數據并會計算。這幾項技能是對測量人員最基本的要求,通過《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程完全能夠掌握。

3.2、同類院校調研

通過對同類院校的調研,我們了解到很多院校已經開展了關于加強課程與崗位技能需求對接的研究。包括1、積極申報建筑工程測量精品課程。以西南交通大學《建筑工程測量》為例,通過教學改革,形成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建立了基于工作過程和任務的教學模式,即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項目教學為載體,提升實踐能力為目的的課程體系。西安理工大學的《建筑工程測量》精品課程中也提出了基礎理論教學與現場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2、參加國家級省級測量技能大賽,以賽促學。以山東水利職業學院為例,連續三年取得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程測量”項目的第一名。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動手實踐能力強。

4、課程調整與改革

4.1、實踐技能要求

針對調研結果,結合目前學院的實訓儀器及設備,對于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程提出以下幾項實踐技能:1、熟練操作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等基本儀器的使用;2、掌握用水準儀進行高程的測量與測設工作;3、掌握用水準儀進行水準路線的測量;4、掌握沉降觀測的原理及方法;5、掌握場地測量的基本方法6、掌握角度、距離的測量與測設;7、掌握用全站儀進行點位測量及點位放樣;8、掌握點位放樣的具體方法;

4.2、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學校設有1000平方米的校園實訓基地,用于地基放線、土地平整、基礎施工等實訓。利用我院建立的實習實訓基地,在教學中邊操作邊進行講授,增加學生直觀認識,讓學生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安排儀器操作的課外輔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改革考試方法,增加技能考試,督促學生加強操作技能。對于先進的測繪儀器,以課堂多媒體講授、實習和參觀測繪儀器公司等多種手段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認識。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進行單項實訓和綜合實訓的過程中,多采取任務驅動的方法進行教學。在進行單項實訓時,教師給每個組安排一項具體的任務,配有實訓指導書和工作任務書,根據任務的實施方案和要求,以任務的完成情況來考評過程成績。而在綜合實訓階段,給每小組的工作任務沒有具體的方案,而是讓每組自己編寫工作方案,獨立完成,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以賽促學。我院構建了包括測量大賽在內的三大平臺。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平臺,通過組建測量協會、興趣小組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比賽中讓學生提升技能,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建立測量綜合實訓體系。目前我院已經建立了測量綜合實訓。包括:導線測量、三四等水準測量、場地平整、施工放樣。通過這些實訓項目,對學生所學測量知識及技能進行綜合性考評,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處理工程實際中遇到的問題。

現場教學。結合施工企業對于測量員的崗位要求,組織學生到相應的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學習,聽取一線施工技術人員的講解和教師的現場授課,學習一的技術方法和生產理念。

“學而會用”、“學而有用”、“學而實用”,是本次研究項目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實現課程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崗位需求的對接,讓學生在校學到的就是工作崗位中用到的。通過課程體系改革,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達到學生進入實訓室即進入施工現場的最終目標。

5、崗位對接

通過課程內容結合崗位需求做出的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結合課程目標及性質做出的調整,初步實現“所學即所用”這一目的。再通過三大實習“認識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學生所學知識能夠融會貫通,查缺補漏,從而實現課堂所學及工作所用,達到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對接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姜留濤,張福榮等.高職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三崗并舉”“六方對接”人才培養模式探討.地礦測繪,2012,03

篇7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 教學 實踐教學 建筑工程測量

《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是建筑類專業一門核心能力課程,也是一門相對完整、獨立,并可考核能力的課程。該課程集“做、算、繪”于一體,技術含量高,實踐操作性強,直通職業資格證書,對培養從事建筑施工技術與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

“理實一體化”教學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簡稱,這種教學模式不但要求理論知識講解精煉,而且強調動手能力的培養。理論知識夠用為度,實踐訓練突出可操作性,理論和實踐教學二者相互協調并重發展。通過知識講解過程中加入技能訓練,并在技能訓練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在形式上的簡單組合,而是從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出發,按照就業崗位知識技能要求,實現理論課、課內實訓課和集中實訓課融為一體。師生在教學中交流互動,理論和實踐交互進行,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建筑工程測量“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

1.課程設計理念

首先針對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提出了“一個導向、一條主線、一個總目標”的設計理念。即“快速適應生產一線崗位”為導向、“以動手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為總目標的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的教學體系,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的局面,采用課內、課外教學相結合,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適應與實踐能力。

其次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一方面課堂上講解測量基本知識、儀器的基本構造、測量的方法和數據處理以及成果報告的編寫;另一方面在校內實訓基地完成單項實訓任務、集中實訓任務、技能大賽以及社會服務。例如學習情境二水準測量,教師在多媒體教室講授測量的理論知識、儀器的基本結構和儀器操作的步驟本及注意問題,然后緊接著安排課間實訓課,學生在本教材和老師的指導下實際認識和操作儀器,如下表所示:

最后學校與企業相融合,提升高職高專教育的職業性和實用性。學校負責理論教材的編寫、理論教學以及學生知識考核評價,而企業負責實訓指導教材的編寫、實踐教學以及學生能力考核評價。

2.實施條件和實施環境

首先師資隊伍應該具有“雙師”素質,其是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課程組老師應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進入校企合作企業,吸取生產實踐經驗,提高專業技能;其次課程設置了專業教室和實訓基地,理實一體化教學集理論與實踐教學于一體,我校設置了測量工作室,具備多媒體教師的功能,以測量小組的形式安排座位,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近距離接觸儀器,比起以往教師講解更加形象和直觀,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針對學生技能訓練,我們建立了相應的校園數字化實訓基地,可以仿真學生工作環境,學習就是在工作,從而能夠畢業后快速適應生產一線;最后實訓設備必須充足,目前我校具備了GPS接收機及全站儀在內的所有測量儀器,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3.教學方法

理實一體化要求教學方法也需要較大的改變,要以學生有計劃的實踐活動取代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講授方法。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采用了六部教學法,主要是教師通過多媒體直觀的講解測量理論知識,然后學生針對老師布置的測量任務設計方案、論證方案、外業數據采集、成果檢核、整理報告以及質量評價。同時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例如課程網絡資源庫、儀器仿真模擬軟件以及儀器操作視頻等。

4.課程考核

《建筑工程測量》是建筑工程相關專業的一門核心技能課程。該課程是新生入學后開設的一門核心主業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目的,實踐性較強,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僅采用傳統的期末閉卷考試已不能滿足該課程教學需要,因此打破原有的建立在學科型教學體系基礎上的以期終一次性終結考試成績為主的教學評價模式,建立適應職業崗位工作相適應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分層次實行過程的控制與考核,在加強能力考核的同時更加重視素質考核。

三、實施的效果與存在的問題

筆者對淄博職業學院建筑工程學院2012級土建類專業的兩個班級P12建筑工程技術1班與2班進行了實驗,實驗前,對兩個班級的入學成績和上一年級P11建筑工程技術1班和2班進行了對比,結果基本相同。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后,知識考核成績和實踐考核成績均有大幅提升。通過向旁聽的其余班級的10位發放了調查問卷,結果表明90%的同學認為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更大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對培養學生的技能更有效。由于理實一體教學不是以傳統講授理論基礎知識為主,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系統性不強,20%的同學實踐成績明顯優于知識考核成績,過度的重視實踐,忽略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這也是以后改革深化的方向。

篇8

關鍵詞:高職;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課程改革;建筑工程技術;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8-0042-02

課程改革與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理論教學應依據職業崗位能力的需要,以“必需、夠用”為原則,不需要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需注重其針對性和實用性。《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整合課程,體現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就業崗位為目標、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原則,按照建筑工程實際施工過程,將原有《土力學》、《地基基礎》、《施工技術》等課程內容進行重組、整合,并增加“四新”(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的管理模式)內容,使得課程開發緊緊圍繞職業性和實用性并反映現代科技水平和職業崗位需求。

課程實現“工作過程”模塊化教學

《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課程打破傳統的先土力學基礎知識、后地基基礎施工的課程安排,圍繞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崗位“施工員崗位”的能力需要,按工作過程系統化要求重新整合教學模塊。

本課程的“模塊化”教學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課程教學就以身邊某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礎施工這一綜合項目為主線展開,涵蓋巖土的工程分類和鑒別、地基勘察、土方工程施工等7個項目,各項目下設具體的子項目,如土方工程量計算及土方調配、基坑降水方案設計、樁基檢測與驗收等。各個子項目的具體實施需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土方調配子項目需要學生分組確定挖、填方區土方的數量和調配方向,編制出土方調配表,從而實現土方機械和運輸車輛效率的充分發揮,達到縮短工期和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在訓練學生土方調配能力時,需要數學計算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繪圖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作為支撐,經過反復訓練后,學生可以掌握各單項能力,再經串聯、并聯、融合后可以逐漸形成綜合能力。

調整教學組織方式,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

實踐性教學與理論教學緊密配合 打破傳統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三個中心的教學模式,努力按 “教學做”一體化的模式授課,突出學生的能力本位。本課程的實踐教學分實驗、校內實訓、校外實習三部分,在教學中以實驗教學為先導,讓學生先通過實驗將認識由感性高度上升到理性高度,進而順理成章引出理論部分;而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緊隨理論教學穿行,使學生及時訓練、分步鞏固、加強應用。

為學生構建立體化的學習環境 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工程案例、工程場景、原理模型和實驗的模擬動畫;通過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工程實訓環境,并在課外向學生開放實驗室;通過共享教學項目的視頻、重難點解析、學生自測題等課程資源并安排課程指導教師在線答疑。使理論鞏固與實踐能力提升齊頭并進,為學生學習構建一個課內課外結合的立體化學習環境。

工程案例導入 以學生為主體 原先本課程的土力學部分理論繁多、內容的連貫性相對較差,但理論知識多與解決實際問題有關。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采用工程案例導入教學主題、學生參與案例討論、教師引入土力學理論、再轉入理論應用的課堂模式。教學中強調基本原理、弱化公式推理,最后重心落在工程應用上,培養學生應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工程計算和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例如,引入意大利“比薩斜塔”案例,讓學生思考并討論:(1)為什么斜塔會“斜”,分析可能的原因。(2)如果你是一名項目經理,將對斜塔進行怎樣的地基處理?(3)如果你是一名工程師,將對斜塔進行怎樣的地基處理?在此過程中通過引入某基坑坍塌事故的照片、技術資料等讓學生分析原因和提交解決辦法。通過一個個工程案例導入有關地基與基礎的問題,極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引入理論,最后結合實際工程加以應用,通過教學實踐,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輔助”的課堂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突出實驗和實訓的地位

本課程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對原有實驗項目進行了改革與調整,減少和壓縮驗證性的實驗,增加與生產實際聯系密切的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的實驗項目,并將學生職業資格培訓的相關內容融入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順利獲取施工員、材料員、監理員和質檢員等職業資格證書奠定基礎。

實驗項目 要求學生分組完成下列實驗項目:(1)采用環刀法測定土的密度;(2)采用烘干法測定含水率;(3)采用液、塑限聯合測定法測定液、塑限;(4)篩分實驗;(5)采用直接剪切儀測定抗剪強度指標——內摩擦角和粘聚力(快剪條件下);(6)采用固結儀測定固結度指標。完成上述實驗項目是為了進行土的工程分類,讓學生制作出簡單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校內實訓 為了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本課程安排4周時間實訓,教師帶領學生分組形成某簡單框架結構或磚混結構的基礎施工資料及完成相應的技術實操。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條件,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我們必須教授的事物”。設置的仿真式實訓項目安排及訓練成果如表1所示。只要教師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環境、充足的資料、耐心的指導,任何水平的學生都會有能力的提高。通過近一年的實踐,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校外實習 校外實習是學生提高并鞏固能力的良好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在教師的帶領指導下,進入有關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建筑工程淺基礎、深基礎施工的實地調研學習;(2)邀請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來學校進行基礎施工的專題講座,便于交流教學;(3)將學生分組在學校的合作企業進行基礎工程施工的專項實訓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習報告。

課程改革無定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職業教育工作者不斷嘗試、探索、總結和提高。我們應轉變教育觀念、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課程教學模式以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光.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設計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雷云濤.高校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5(4):27-32.

[3]寧亞瑜,孟凡靜.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09(5):9-10.

篇9

關鍵詞:建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措施;基本思路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0-0071-03

根據高職高專教育建筑工程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本專業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面向施工、建設、中介、建設主管部門等企事業單位,具有工程管理綜合職業能力,具備工程管理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與專業理論知識,能夠從事建筑工程項目承包及管理工作的高級應用性人才。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也給職業教育提出新課題,明確了未來五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和主要任務。在教學體系、內容設置、方法途徑、基本建設和教學管理、質量評估等方面都給高職院校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建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一直是教改討論的重點,長期以來在高職教學上我們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課堂傳授為主,實踐教學為輔,教學的內容主要偏重于理論方面,從而沒有真正體現職業型、技能型的培養方向,同時也由于職業教育在培養對象、人才培養目標上均不同于普通的本科生教育,因些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合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的要求,實踐教學的實施已成為建筑工程專業化整體教學方案中的重要環節。

一、高職院校建筑工程類專業實踐教學基本思路

我校目前建筑工程主要設置了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兩個專業。以建筑工程技術為例,在專業實踐教學方面做了如下設置

1.課程體系設計思路:根據對建筑行業企業的市場調研確定工作崗位,對工作崗位及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確定職業能力及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對接行業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的方案。按照教育規律以基于工作過程和項目導向方式重構知識、能力、素質以形成專業課程體系。如對施工員工作任務分析如下:

2.加強校企合作,實現教學實習與校外實訓接軌。根據施工員的培養要求,建立校企合作。校外實訓實習基地的建立與拓展,為在校學生實習實踐提供了廣闊的培訓空間與鍛煉機會,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盡快熟悉工作流程及業務,迅速上手。因此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目前我校在建筑工程技術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分認識實習、教學實習、校外實訓、畢業實習即頂崗實習四部分。(1)認識實習主要的目的一是通過參觀實際建筑,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建筑知識、建筑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二是通過參觀在建工程及閱讀施工圖紙,進行現場比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識讀工程圖的能力。三是通過實習,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藝,熟悉房屋構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應用。(2)教學實習,按照教學大綱和實訓指導書的要求,以教師課堂理論教學為主,輔以實驗室試驗教學,并要求學生動手操作,如建筑工程制圖,建筑圖紙抄繪、節點大樣的繪制,建筑材料中水泥、砂漿、混凝土等材料的實驗室試驗,施工測量儀器的使用等均在利用較內實訓場地進行訓練,各個環節都要求學生在之后寫出實訓報告。(3)校外實訓,是到各企事業單位、建筑公司、房地產公司等等進行實地訓練,根據教材實訓大綱的要求全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對于建筑施工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施工實訓是非常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它對實現專業培養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們把實訓內容以實習指導書的形式下發給學生,將學生分散到施工現場的各個的分部分項工程中或各不同的工種中,由施工單位技術人員給予現場指導,校內老師全程帶領隨時解答,使校內課堂內容應用到實踐當中,通過現場實習得出答案,為此也形成了學生的實習報告。通過實習,培養學生勞動的觀點,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為今后從事建筑工程技術工作奠定基礎。(4)畢業實習,主要推薦學生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頂崗實習。通過這個環節實習使學生對建筑工程企業管理、房地產開發、工程監理、招投標公司等等各崗位有較詳細的了解,學生畢業后能夠零距離的勝任建筑工程企業技術崗位的工作。學生這頂崗實習這段時間,嚴格按照學校制定的畢業實習的計劃進行,指導老師定期去實習單位輔導,并要求學生寫周記。頂崗實習結束后,每人要交實習論文、實習單位鑒定,還有每人必須的論文答辯。來保證實訓效果。

二、實踐教學內容改革措施

1.基于職業能力的課程設置。建立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模塊化課程設置,其核心內容是對職業崗位群進行分析,分析其所需能力。為配合模塊化課程教學的實現,我們在教學課程內容環節上,除了課堂傳授,還充分利用學校電子書包教學資源廣泛推廣,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把老師課堂講述的知識和內容課后進行下載復習,并進行習題測試,通過博客與老師和同學隨時進行交流互動。這種學習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性。

2.實現“雙證制”,加強職業能力考核。在加大專業實習的基礎上,實踐教學體系中引入“雙證制”,即在獲取文化素質證書如英語、計算機、普通話等級證的前提下,學生畢業前還應獲取士建施工員、土建預算員、材料員、質檢員等專業管理、建筑技能上崗證。為畢業生順利走向工作崗位,并且往較短時間內能夠頂崗打下良好的基礎。這部分實踐能力的培養來源于校企合作單位,目前我們先后與近十家企業建立和拓寬了長期、穩定的生產實習基地。

3.改革考試內容和形式,致力予學生應用能力考核。多年來高職教育單一的考試形式,造成很多學生考試時只會生搬硬套或是一味的背筆記,難以適應目前應用型、技術型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為逐步改變這一情況,我們在考試內容上增加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部分,除了傳統的閉卷考試形式以外,還采用了綜合題開卷、課堂討論、考查、論文寫作及現場測試等形式,從多個角度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這種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及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4.實踐師資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在高職尤其是工科高職教育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通過總結實踐,我們主要有以下措施:(1)招聘引進,優化結構。(2)進修和內部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素質。這些既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真正成為了“課堂能講授、設計能出圖、工地能施工、項目能管理、師德水平高”的既是講師又是工程師的高職教師。目前已占專業教師總數的60%。

通過社會調研、市場調查并結合我校專業特點,我們在實際運行中使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課時比例為1∶1。根據專業崗位群的需要開設專業基礎課程和文化基礎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崗位及工種,在實踐教學方面的考核,我們采取集中與分散考核相結合,主要以現場考核為主,考核標準上以專業上崗證和專業技能等級證為考核標準。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工學交替的辦學特色。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

[2]解寶柱.高職高專土建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8,(1).

篇10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近幾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已步入大眾化階段。為了培養面向建筑行業的高技能人才,主動適應我國建筑市場的發展需求,建筑類的高等職業教育面臨著許多新課題,其中課程體系建設及教學方法改革是整個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及就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所設置的課程在內容上應突出實用性,教學環節上應突出實踐性,并應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及動手能力。能力是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而實踐實訓教學正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基本環節。通過實踐教學,一方面可達到鞏固、強化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更好的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充分發揮實踐教學作用,結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特點,我們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實踐教學以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建筑企業的調研和畢業生的回訪跟蹤,明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大多是從事工程項目現場的施工和管理工作, 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掌握建筑施工管理崗位的技能及方法,以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但通過調查發現,過去有些畢業生實際工作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勝任相應崗位的工作,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校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以前,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我們從教師到學生都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老師習慣于粉筆加黑板的教學形式,對充滿挑戰的實踐教學有一定的排斥,再加上學校的獎懲制度跟不上,教師就更沒有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學生實訓態度態度也不夠認真,為了實訓而實訓的同學較多,例如編制施工方案的實訓中,很多學生就東挪西湊應付了事。在鋼筋工等工種實訓時,我們還發現有些學生打鬧著玩的現象,也不注意安全,嚴重干擾了正常實訓教學秩序,更難保實訓教學質量。(2)實訓環節太少。以前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只是安排專門的課程實訓周,來進行課程的專項訓練,例如編制施工方案,進行工種實訓等。編制施工方案的實訓是在教室進行,學生在實訓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然后上交書面成果,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所編制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起不到很好的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工種實訓的時間太短,也只能是讓學生了解施工工藝過程,并不能全面掌握崗位技能,不能滿足崗位工作的需要。(3)實訓條件差。過去由于學生多,但實訓所需儀器設備和場所有限,這就勢必造成一些學生會出現袖手旁觀的現象。動手實際操作時間短,實訓技能自然得不到全面鍛煉,實驗效果不理想。比如測量放線的儀器設備幾個學生共用一臺設備,不能人人動手,自然提高不了實際動手能力。

二、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鑒于上述原因,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們主要采取以下幾項改革措施:(1)合理安排實訓環節。首先針對不同的課程特點,安排工學結合的課程實訓。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穿插安排實訓環節,讓學生及時的通過實訓來更好的掌握課程內容。在課程結束后,再安排課程的專項實訓,也就是以往的實訓周;最后在0.5階段要進行綜合實訓。這樣,通過課程實訓培養了學生的單項能力,通過專項實訓培養學生的專項能力,通過綜合實訓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訓環節環環相扣,學生的能力全面得到提升。(2)強調學生的主導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訓過程中,一改老師前面講,學生后面照著做的“照葫蘆畫瓢”的實訓方法。在實訓課之前,由任課教師布置實訓任務,要求學生通過走訪建筑工地,勘察現場或從圖書館及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決策、制定方案,最后進行實施和教師評價。學生變為實訓的真正主體,教師在實訓過程中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引發學生獨立思考,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做減少了學生的依賴性,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培養了他們的團隊精神與創新意識。這樣做培養了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有利于學生動腦分析,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3)增強學生對實訓課的興趣、提高對實訓重要性的認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的興趣是在實踐過程中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因此,要提高學生對實訓課的重視,首先要培養學生對實訓的興趣,教師在培養學生興趣方面有很大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實訓課的重要性。另外,結合高職學生實際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我校教師經過不斷摸索、總結、改進,形成適合高職教學、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項目式教學、分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全真模擬教學法、現場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精神、創新意識和綜合職業素養。以角色扮演法為例,將傳統的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為企業項目經理和員工,學生按企業項目部崗位分組,定崗位,如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操作人員等,并實行崗位責任制,并將學生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素質納入考核。通過角色轉換,學生能很快進入自己的角色,通過輪流換崗,學生的團隊精神、獨立工作能力得以培養。(4)創造良好實訓條件,充分利用實訓基地進行教學。我校在校企合作董事會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合作共建了全國一流的建筑工程技術全真模擬實訓基地,該基地室內面積7000多平方米,室外面積12000多平方米,具有生產性、全真(仿真)性、實用性、綜合性于一體的全真模擬基地。該基地具有較為完整的建筑施工現場氛圍,集模擬項目部、基礎施工、主體施工、屋面防水、裝飾施工、樓宇智能安裝等實訓于一體,體現了建筑產品生產過程,適用于基于工作過程,并在全真模擬、任務驅動下實現“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這種實訓教學模式的建立,既讓學生了解和感受到了與實際工程相同的真實施工過程的環境和職業氛圍,又為學生在頂崗實訓期間與崗位的零距離對接打下了基礎。與此同時,我學院與32家建筑行業、施工企業、咨詢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董事會,形成了26個穩定優化校外實訓基地在此基礎上還建立了85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我院從專業建設出發,進一步有針對性拓展了校外實訓空間,為學生實習、實訓、頂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環境。(5)加強實訓考核。實訓教學過程中建立了立體化評價體系,不光對學生進行評價,還對老師進行評價。采用教師互評、自評、學生評價的方法評價老師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師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評價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和企業指導老師綜合評價的,強調對學生工作過程的評價,把學生的態度、表現、成果納入評價指標,從全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價,使評價結果更能反應學生的實際能力。

三、結語

通過幾年來的改革與實踐,我們看到無論是從學生的實訓態度、實訓成果,還是從學生的動手能力等方面都比以前有所提高,同時實訓改革還提高了任課教師業務水平及實踐能 力,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為培養面向21世紀具有高素質人才,高等教育必須加快改革步伐,真正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因此實踐教學責任重大,特別是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必須通過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研究與改革,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水平,全面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及動手能力,才能為建筑行業培養更多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