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8 19:41: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總結

篇1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經濟新常態

根據教育部預計,2017年全國將有795萬普通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增加30萬。而畢業后繼續攻讀研究生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為21.43萬,在畢業后的半年內能順利就業的應屆畢業生人數會達到434萬。在畢業半年后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應屆畢業生人數達51.59萬,無業但正在復習考研和準備留學的應屆畢業生人數達5.46萬,另有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的應屆畢業生人數達16.51萬,三者共計73.56萬(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另一方面,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經濟增速換擋回落,經濟結構調整。高校和畢業生都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如何解決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學校、家庭多方共同面對。作為高校方來說,所面臨的外部就業環境短時間是難以改變的,那么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方面來破解學生就業難問題成為一個較好的切入點。尤其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來說,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就顯得尤為必要,以適應“經濟新常態”結構調整的要求,而工商管理專業作為管理大類的代表具有研究的典型性。

一、本科高校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社會對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真實需求,滿足社會特別是的需要,才能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匹配。經過對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就業狀況的調研,本文從三個個方面總結了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對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特征。

1.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進入企業對口崗位類別

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進入企業后適合的工作崗位主要有:市場營銷類:銷售人員、營銷助理、市場調查員、客戶服務人員等;人力資源管理類:人事助理、員工招聘專員、企業內部培訓專員、績效管理專員等;行政管理類:后勤主管/總務主管、行政助理/后勤助理、行政專員、行政文員等;物流管理類:物流調度員、國際貨物員等;其它:財務管理、管理儲備干部、管理咨詢助理等。

2.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分析

企業對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畢業生的需求主要是以實踐型、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為主。根據對企業招聘工商管理本科學生的專業素質要求來看,企業對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畢業生不僅要求具備相關的理論水準、現代企業管理思維,更看重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畢業生的現代企業管理技能、管理技術等實踐能力是企業在進行員工招聘時首要考慮的素質,企業在招聘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一年內通常不會派遣其到管理崗位,而是先在基層各崗位實習,待其了解本企業或掌握相關經驗后才到選調到管理崗位任職,說明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對新招聘員工所具備的知識、技能、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明顯加強。所以工商管理專業培養人才如果在校期間具備相應能力的話,進入管理層的時間就會縮短。

3.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素質特征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第職業素質要求是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理論聯系實際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適應性強、具有創新性的綜合性管理人才。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素質包括其思想、品德、氣質、性格、能力、知識、風度等等。一個優秀的工商管理畢業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如下:優秀的人格品質素質。必須有高度的事業心,必須有高度的為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工作要勤奮。辦事公道,不謀私利,堅持原則;職業能力素質。要想適應經濟新常態的要求,管理者必須具備有一定的組織能力、交際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用人能力等等。一個現代管理者,應能勝任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和日益加重的業務負擔,因此,還必須具有強壯的身體、充沛的精力,以及勇于承擔風險的魄力。企業在招聘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時對職業素質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

二、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養存在主要問題

1.課程設置與企業對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偏差

目前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的基本情況是新生先學習英語、數學、思政、語文等公共課程,同時會進行工商管理專業基礎課程如管理學、經濟法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為高年級學習專業課程打下扎實的基礎;大學三、四年級則進行戰略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課的深入學習。這樣的課程設置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但這樣的課程設置存在一個缺陷,它忽視了大學階段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所具備的優勢和不足。經過了高考的選拔,大學生基本具備了良好的理論知識的自我學習能力以及應對考試的能力,大學不應該僅僅是學生們學習理論知識的平臺,更應該是一個通過實踐掌握知識的平臺。按照這樣的標準來衡量的話,目前國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還沒有形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與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偏差。

2.工商管理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滯后,教師應用型教學設計指導能力不足

目前,國內一些高校對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忽視了從事實踐教學的專任教師的作用,有些從事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的教師從事的工作任務只是所謂的“實驗準備”,其被學院認定的課時工作量低,有的實踐課教師被歸為“非教學人員”,其工作不能計算工作量,這使許多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和能力的教師,不愿意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當中。在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任務一般由理論課教師兼任,而大多數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因為在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后,直接進入高校從事工商管理相關課程教學任務,其優點是高學歷,專業知識尤其是理論基礎扎實,但由于缺乏在企業、公司參與工商管理方面的實際工作,因此比較缺乏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的相關經驗,也不太了解實驗室、實訓室軟硬件,甚至一些工商管理實踐課程的詳細操作規范對于理論課老師來說也顯得陌生,對學生對實踐教學活動中產生的疑問不能夠很好的解答。正是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師資力量不強,整體實踐教學水平不高,實踐教學課程雖然已開設,但并不能滿足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素質要求。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1.根據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性才的需求,有必要改革現有的工商管理教學方法,創新工商管理實踐教學手段

依據企業對工商管理畢業生素質的要求,調整教學內容和各種教學方法,使其適應企業對工商管理畢業生不同能力和素質的需求。具體來說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不斷完善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情境式實驗教學、沙盤模擬教學、網絡互動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與方法,運用系統論的方法促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不斷融合以及不同教學方法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補充,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開發映工商管理實際問題和情境的本土案例,建立本土化工商管理教育的案例庫,大力發展管理案例教學,實現工商管理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使學生在形象的案例教學中理解工商管理管理的真諦和精髓。通過為學生創設虛擬的企業工商管理情境,使學生能夠將工商管理知識融于工商管理活動情境之中,培養學生對工商管理實踐能力養成的興趣。建立包括案例討論、在線實驗、在線工商管理論壇等模塊在內的虛擬網絡教學平臺,實現網絡資源共享,以適應經濟新常態下應用型工商管理畢業生的就業需求。

2.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所謂“雙師型”教師是指既具備深厚工商管理理論知識,也具有豐富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是是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的必要條件,也是工商管理專業建設和發展的人力資源保障。制訂科學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方案,有計劃地吸納、聘請一批富有社會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充實工商管理教師隊伍。推動工商管理專任教師到企業兼職和掛職鍛煉,跟蹤工商管理實踐的前沿,促進工商管理理論教學和實踐的良性互動,通過項目合作和掛職鍛煉相結合等方式,不斷提高和豐富工商管理專任任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實踐經驗。

四、結語

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管理專業需要培養出理論扎實、實踐過硬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才能適應適應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對應用型工商管理畢業生的需求,這對工商管理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教學必須根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規律,針對學生、針對企業、針對實踐,從師資、實驗室建設、校外實踐以及課堂教學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培養出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才能夠得到社會和企業認可。本文中總結了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新特點,高校只有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結合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進行創新,注重專業特色的凝練、明確專業定位,才能培養出具有就業競爭力的應用型工商管理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利,陸毅華,李養良,都學飛.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輕工科技,2017,(02):160-161.

[2]苗大威.探索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J].中國商論,2016,(28):188-189.

[3]孫理軍,王開明.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的轉型升級[J].當代經濟,2015,(31):126-127.

[4]黃雷,葉勇,李明.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與對策分析[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2,(04):76-78.

篇2

關鍵詞:工商管理 教育方法 教育改革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CJ420

文獻標識碼:A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58

1 引言

近幾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各類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然而,2014年10月14日晚,教育部公布了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工商管理專業居然榜上有名。這個結果也大大出乎很多人的預期。有相當多的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在雙向選擇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這么多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合適工作,是什么原因?是現在勞動力市場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供給過剩,還是市場經濟中企業的需求泡沫?答案是否定的。

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的企業比較缺乏專門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類的相關專業畢業生一直處于比較好就業的狀況,因此很多學校也因此紛紛開辦相關的專業,特別是在1999年高校大擴招以后,幾乎每所大學都開辦了工商管理類的相關專業,致使近幾年的畢業生呈幾何級數增長,但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經濟造成了較大影響,對于管理類人才的需求相對萎縮,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供過于求。

但我們經過充分調研、分析后確實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人才供給過多,也不是企業需求太少,而是現在各個學校培養的畢業生的素質與企業的需求存在比較大的差距。企業需要的是應用型人才,而現在本科院校培養的大部分是研究型人才;企業需要的是具有比較強的綜合能力的人才,而我們現在的學生普遍實踐能力較弱,能說不能做,甚至是既不能說也不能做。對于此現象,作為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需要從學生能力的培養、從培養出適銷對路的管理人才的視角出發,對工商管理專業改革進行探索。

2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管理者的素質就是一個人擔當管理者后其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借助的、來自于先天和后天而凝結于該主體內部的主體質和量,應該包括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一般素質和充當一個管理者的特殊素質,總體上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2.1 基本素質

作為一個學習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首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自己有想干一番事業的沖勁,而且要具備由良好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

2.2 業務素質

單有想干而沒有真本事,事業還是不能取得成功,因此作為工商管理的畢業生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業務素質,要懂得市場經濟和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要懂得生產技術和有關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基本知識和本行業的科研技術發展方向;還要懂得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學、人才學、行為科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

2.3 業務技能

管理者單具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他還應該具有較強的分析、判斷、概括和決策的能力;組織、指揮和控制的能力;能夠溝通、協調企業內外各種關系;還需要具備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即創新能力。

3 我校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現狀

我校的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于2001年開始開辦,至今已經培養了十屆的畢業生,畢業的學生也普遍反映目前所學的知識能力不夠,在找工作的過程遇到了與用人單位要求的能力不符的情況。那么,我們現在工商管理專業普遍是怎樣對學生進行培養的呢?

3.1 教學方法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現在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與其他文科類的專業一樣,都是由教師進行課堂的理論講授為主,缺少必要的實踐場所,在企業現場進行實踐教學的機會就更少,而工商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我們的教學必須要有實踐場所和實驗室,來完成情景模擬、素質測試以及體驗教學。當前這種教學方式重理論說教,輕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由于缺少必要的實踐性環節,學生的實踐應用的能力就非常差,也無法將所學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不利,而這也與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對用人的要求不相符。

3.2 選用的教材重理論輕實務

工商管理專業本來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我們現在很多學校所用的教科書都只是介紹基本的管理理論和管理的方法,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學習題、管理案例與管理學游戲方面的內容非常少,介紹實踐性的實務內容就更加少得可憐,所以我們現在培養的學生,表淺的理論內容說得頭頭是道,但并沒有深刻領會管理的藝術和管理的真諦,如何將這些管理的知識在實踐中正確應用和靈活應用那就差得更遠。

3.3 教師觀念落伍,實踐能力有待加強

目前,各個高校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從大學到大學,即研究生或博士畢業后直接留校或到其它大學任教師,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也基本是這樣,這些老師基本上都是屬于理論研究型的教師,自己本身并未在企業或相關團體組織進行過管理實踐工作。現在工商管理專業的很多教師中存在錯誤的觀點,認為把教材講授完成,學生考核通過,完成相對應的學分后拿上畢業汪就算是培養了合格的人才。因此,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夠照本宣科,沒有辦法與企業的實踐相結合,這樣培養的學生質量怎么會符合企業的需要?所以,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特別是專業課程的教師必須是雙師型的人才,在具備管理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要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的從業經驗或實踐經驗。

4 基于能力培養視角的工商管理專業改革建議

4.1 全面重新設計課程體系設計

專業課程體系應該如何設計?設計的依據是什么?在市場經濟背景條件下,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企業對管理人才的要求是什么?答案就是: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的能力要求就是我們課程體系建立的依據。

現在的企業都對畢業后進人企業工作的管理專業畢業生有哪些能力和素質方面的要求?主要還是基本素質、業務素質和業務技能。那么.我們的課程設計也圍繞這些要求展開,建議課程體系設計為必修課程、模擬實驗和拓展課程和現場實踐課程,必修課主要注重專業基礎理論的學習。模擬試驗和拓展課程注重對學生的職業技能的培養,課程分為實驗課程和戶外拓展課程。模擬實驗主要是ERP實驗、進行案例討論或案例重現等,戶外拓展課程是將課程搬到戶外,開展一些例如管理游戲或者趣味活動,在課程上將體能活動與智能活動有機結合,在游戲中更好地理解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力、堅忍不拔的毅力、優秀的品質,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共事的能力。現場實踐課程是將學生放到企業去進行現場的操作,在企業里聘請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指導老師,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將課程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企業的實踐相聯系,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親自參與企業的生產與經營管理活動,這不但能讓學生系統地運用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能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和操作能力。

4.2 徹底更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徹底打破傳統的整堂課由老師講授理論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老師每節課將時間分為兩大部分,前面大概30分鐘為理論講授時間,后面大概15分鐘交由學生支配,可以是對剛才講授的內容進行提問、質疑或辯論,也可以是對剛剛講授的內容進行實務模擬,通過大量實務模擬的辦法培養學生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并將模擬過程中的感悟在實踐中加以驗證,老師只要在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必要時給予指導即可。

建議專門開設案例教學課程,選擇那些既能體現管理學科的理論價值,又具有管理實踐意義的典型案例供學生學習與討論。教學之前,學生課前要仔細閱讀師指定的案例材料,進行認真分析思考,據以做出自己對案例中管理問題的決策和選擇,并歸納總結出相關的結論。課堂上積極發言,講出自己的思考和結論,并與他人展開爭辯。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論知識,同時能使學生把管理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最終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教師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弱化思維定勢,打破傳統文化對創意思維的制約。

為促使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以提高學生實際管理能力,堅持開放式教學,老師可帶學生深入企業,與企業家和相關管理人員座談或者對企業面臨的管理問題進行診斷;可鼓勵學生結合企業實際撰寫社會實踐報告;可吸收學生參與教師課題研究和咨詢;可鼓勵并幫助學生開展各種創業企劃活動。

4.3 加強教師的實踐能力,引進雙師型或企業人員為指導教師

打鐵還靠自身硬,要想培養的學生能夠具備比較高的素質和專業技能,學生的老師要先具有比較強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型的特點決定了我們需要的師資是既有專業理論知識、教學經驗,又能夠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復合型教師,往往這類教師都是屬于雙師型的教師。所謂雙師型,就是教師除了具有教師的相對應職稱如教授、副教授、講師等以外,還具備經過考試或評定取得的經濟、工程、會計、法律等其他職稱,或被社會上的企事業單位聘任為相應職務。因此,我們提倡教學和實踐要相結合,要求專業教師逐步具備雙師素質。其目的是鼓勵教師與管理實踐相結合,率先將自己造就成知識廣博、能文能武的適合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復合型人才。

為了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能夠盡快地在實踐中應用,建議在培養過程中聘請一些優秀的企業管人員作為相關專業課程的指導老師,在學生學完相對應的課程以后,讓學生到相關的企業,在這些企業導師的指導之下,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最后由導師給予實踐環節的評分。

5 總結

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事關我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何改變目前的困境,主要的思路還在于改變人才素質培養與市場要求的能力之間的脫軌問題,改變目前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只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必定能夠使我們培養的管理人才受到市場的歡迎。

參考文獻:

【1】蔡佳麗.江蘇省工商管理本科教學體系調研與創新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3.

【2】呂秀梅,張英明,周鑫.江蘇省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狀況的調查與思考【U】.大學教育,2014,(9).

篇3

1.普通院校對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現狀

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方式也在為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而做著一系列的人才培養方案,但是由于受各種外在和內部條件的制約,對于培養出優質的管理類人才還是有一定難度和挑戰的,大多數的高等院校還是更注重文化知識的教育,而對于創新能力這一重要的部分還是有很大的缺陷。老師和學生都習慣于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方式,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記筆記,考試的時候按照筆記來背這門課的知識內容,為求得成績合格而學習,在實踐環節往往只留于形式,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一般也很少主動的提問和互動,只傾向于老師抽人回答問題的傳統模式,這些都導致了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脫節,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素養達不到工作崗位的要求。一般的高校專業課程學習的流程基本相同,都要學習財務、人力、會計、運籌等方面的知識,但對專業技能的積累還是遠遠不夠的。對于專業的教學特色更是無從談起的,最后導致學生們對本專業的知識都是只知片面,而形成不了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最重要的是畢業后的學生缺乏核心競爭力,出現了畢業等于失業的慘淡現象。

2.民辦院校對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現狀

民辦院校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手段也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育則是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傳遞知識的方法還是傳統的以口述的方式來講解相關知識,而且,民辦院校較普通本科院校的不足還在于師資力量的薄弱,民辦大學的學生由于資金的缺乏和教學資源的不足,相對于學生規模擴大的速度而言,專任教師的數量則明顯不足,這也影響了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程度。同時,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不到相應的鍛煉。民辦大學由于資金和現實的一些原因,其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師在教學中存在:書本的講解內容多,具體的方法少,具體的業務少,教授的知識實用性不強,與現在存在的實際問題結合不夠,對培養學生自學和主動解決實際問題缺乏有效地途徑和手段。民辦大學的師資力量主要依托于公立大學,而公立大學能它提供的教師則大部分是閑置師資和退休教師,而隨著國家擴大大學教育的規模,公立大學的學生人數大幅度的增加,民辦大學更是面臨著巨大的師資聘用問題,缺乏穩定的師資力量。

二、普通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畢業后的工作去向

1.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的工作情況是復雜多樣的,不僅是工業企業、商品流通企業、服務業和外貿等需要眾多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農業、信息業和金融業等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多的但是普通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之后就能應聘上崗管理職位的人才卻是寥寥無幾的,因為工商管理類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很難滿足這類崗位的職位要求,他們的水平還遠遠不夠勝任這些職位,所以大多數本專業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不停地忙于考取各種職業資格證書,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也是五花八門的,多數做的是銷售和財務等方面的工作,或者備考國家公務員。

2.還有一部分大學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希望能在學術上得到更高的肯定,獲得更優越的教育資源有些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認識到了國內對于管理人才培養的缺陷后,選擇去國外“鍍金”希望能從國外先進的教育模式中得到更有價值的收獲,相比較我國培養出來的管理人才來說,大多數企業對于受過國外培養的管理人才還是從某種程度上給予認可的,這也取決于進修學生真正具備的管理能力和職業素養,他們在擁有了優越的條件和優勢后回到國內來嶄露頭角,實現自我價值。

三、工商管理專業的培訓目標及要求

1.培養目標

工商管理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分析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2.對畢業生的要求

掌握專業所需的基礎科學理論知識,掌握本專業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及必要的專業知識,具有本專業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業務素養;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工作和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熟悉我國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國際企業管理的慣例與規則、掌握企業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具有創新能力和較強實踐能力,具有較強的終身學習能力、獲取及處理信息能力。

四、民辦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素質培養

針對我國工商管理本科應用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為了實現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力,我總結出一下幾種方法:

1.加速教育方式的改革,突破傳統單一式教學方法

要想能夠培養出全方面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學校必須要改變現在傳統單一的講授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提高學生的管理素質和綜合能力。學校應該多給學生提供一些企業的實習機會,把實習項目也當做必修課程,同時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學習、角色扮演、企業家講座的學習的活動,讓同學們的創造性和實踐能力得到更大的進步。

2.調整好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比例

傳統的教學課程主要是以必修課為主的理論學習,學生們一味的追求必修課成績的合格,而忽略了選修課的興趣培養,對于充當著輔修作用的選修課卻不能實現同學們對所學的知識發揮補充輔助作用,我們的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十分可惜的,所以有效地調整好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比例分配是很重要的。為此,可以以學分制為基礎,向選修課制逐漸過渡,即在學分基本不變的基礎之上,降低必修課的學分,增加選修課的學分。這樣既不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又可以使學生對選修課的學習達到更有效地學習效果。

3.建設優質的教學團隊

民辦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限,教師水平也參差不齊,教學氛圍不濃。因此應逐步提升教師的學歷層次和學術影響力,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首先對于專職教師而言,他們是民辦高校教師的主要組成成分,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企業實際工作經歷,因要采取多種形式來培養其雙師型素質。

4.增加校企合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篇4

改革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首要是專業學科與課程的調整。過去十幾年中,我國高等教育的工商管理專業設置幾經調整,對專業課程面過窄的問題和學科內容老化問題有了一定的改善。雖然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高校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有了比較大的轉變,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目標的實現,也非一朝一夕即可以完成。教學改革的難度在于思想觀念(包括教育管理部門的思想觀念、學校的思想觀念、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觀念)的轉變、教學資源的配置(含師資配置、教材及實驗實習條件配備等)、社會的認可度以及自身改革方案的創新與實踐等,諸方面構成了一個直接面對培養對象的過程,這就決定了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只能采取“小范圍跨大步、大范圍跨小步,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的實施戰略。即使我們的教育思想、觀念都相當清楚了,認識也相當統一了,物資條件也具備了,也還有適應中國國情、校情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達到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完成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任務,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創新與實踐。作為地方性、應用型地方高等院校,必須對自己的辦學目標、學科定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歷史沿革,甚至辦學條件、風格及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探索出獨具個性特征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方案,并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逐漸形成獨特的育人環境、風格和品位。

2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的幾點做法

中國高校之間的個性特色,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和要求,決定了不同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中的個性特征,體現了改革實踐中的不同創新和閃光之點。這些創新和閃光點,高校可以相互借鑒,但不可能照搬。以下就重慶文理學院近年來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實踐中的一些做法作一歸納、總結。

2.1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長時間以來,教育界就一直存在“專才”與“通才”之爭。本文認為,從終身教育角度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宜以“通才”為主,著力提高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但從各種專門職位都有專門分工角度講,又要求高等教育給受教育者以一定的工商管理專門知識。從當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實際出發,重慶文理學院慎重地選擇了培養“職業經理勝任力為目標的工商管理專門人才”的辦學理念。為了落實這一理念,從2003年起,重新構建了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該計劃分一課堂教學計劃、二課堂教學計劃和第三課堂。一課堂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為主;二課堂以學生參加科技活動、教授小助手、企業經濟調查、學科競賽、創業大賽及學生社團中的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等為主;三課堂就是到企業一線去見習、頂崗實習。一課堂由教務處、教學院(系)組織實施,二課堂由部分專業教師和導師組織實施,第三課堂由學工部組織實施,如在創業孵化園創辦微型企業,參與企業經營活動,為本地中小企業進行策劃與指導。為了強化綜合素質的提高并使之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提出和實施了工商管理教學,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企業,與地方工商業經濟發展實際接軌的原則,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前提下,立足地方工商企業現狀,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既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和較大的發展潛力。為此,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學校的相關政策的規定,結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眾多中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確保培養質量,使本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能順利成為工商管理從業人員,具備工商管理人員從業資格,具備一定的創業能力。另外,通過對社會需求深入地調查研究,把握區域工商企業的發展趨勢,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進行不斷地調整的指導思想,推出了一個基本原則和兩個實施辦法。一個基本原則是“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兩個實施辦法,其一是按文理工商進行大類培養,其二是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根據上述原則,學院一改過去由教研室單方面制定教學計劃的方式。首先,根據社會人才需求對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需要,提出了四年制本科教育課內總學時不超過2600學時,并規定各類學科課程所占比例(含選修課):(1)公共基礎課組合占30%左右;(2)專業技術基礎課組合占30%左右;(3)專業技能課組合占40%左右,設置了人文社會科學類和自然科學類公共任意選修課,并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愛好和職業意向在全校跨專業、跨院系選課進行輔修,全面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這一基本框架,大力度改革了傳統的專業教育模式,保證了公共基礎知識模塊和技術基礎知識模塊的厚度,削減專業課模塊的深度,擴大專業知識的廣度。此外,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還分兩個模塊方向:一是涉外企業管理方向;二是中小企業管理方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今后的就業意向在某個方面進行深化學習,這對學生深入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傳統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突破,給寬口徑、高素質工商管理專門人才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2為復合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成長開渠放水

隨著現代社會、科學和技術問題的高度綜合性增強,復合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受到廣泛的關注。重慶文理學院作為地方性多科性高等院校,如何讓復合型、應用型和服務于地方經濟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更好地成長,讓部分自身條件好、愿意更大范圍拓寬知識面的學生能更好地進行自我職業規劃設計,已成為學校高層管理者思考的熱點。重慶文理學院與全國若干兄弟院校一樣,推出主輔修和創意、創業培訓制度。主輔修制,主要是為學有余力的在校本科生開鑿出的一條通往獲取復合型知識的渠道。而創意、創意培訓則主要是為有特殊才能和一些特殊偏才學生加以專門培養和指導,幫助他們創業成功。2003年,在學校學規劃指導下,正式推出了主輔修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1)凡學習成績達到優良程度的學生均可申請選修學校已開設的另一個專業作為自己的輔修專業,如管理類可以選擇經濟類、工程類、文學類等;(2)已開設的任何本科專業,在制定本專業主修教學計劃的同時,都必須制定出以本專業為核心的輔修課程的教學計劃,即已開設的任何本科專業教學計劃,必須主輔修配套。在實踐過程中,又推出了第二專業計劃,讓對輔修仍不滿足的學生再走一步。于是工商管理專業的主輔修制度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其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保證自己主修專業學習任務完成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另一專業為輔修專業,完成規定教學計劃(一般30學分左右)者,由學校發給輔修專業證書;其二,學生在選擇輔修專業學習后,因各種原因(如學習壓力大等),不能全部完成輔修專業規定課程者,通過的課程學分數作為任選課學分計入本人主修專業教學計劃進行學籍管理,未通過的課程不計學分,也不作學籍處理;其三,對完成輔修專業教學計劃仍有余力余興者,可將此專業作為第二專業繼續深造(一般60學分左右),全部完成者,由學校頒發第二專業證書,跨學科的可申請第二學士學位。同時,鼓勵優秀學生考研。渠道打開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激勵措施,以培養出一大批復合型本科學歷人才。據調查,在最近幾年,重慶文理學院的畢業生中有相當部分是憑借輔修專業應聘到各類工商企業工作和考取跨專業、學科研究生的,有主修專業畢業證,同時持有輔修專業證的畢業生,在人才招聘市場受到普遍歡迎。重慶文理學院從全國高校就業60強上升為50強就是明證。若干事實已充分證明,主輔修制是本科階段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良好模式,有必要進一步堅持和完善。

2.3重塑教育基本原則——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學的基本原則。長期以來,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模仿大工業批量生產的模式,忽視學生的個性特征,一個教學計劃年復一年,成批培養“專業人才”,學生畢業后只能從事專門工作,改換工作被稱作專業不對口。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傳統模式逐步受到沖擊,積極推行各種形式的學分制,重因材施教基本原則,這是21世紀中國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重慶文理學院自2003年學校升本后,已推出學分制教學改革模式,逐步形成以下三大特色:第一,合理實施選課制。選課制是學分制的核心。充分尊重學生個人選擇和發展需求,在現有條件下:(1)在教學計劃中開辟20%左右的學分數由學生自主確定該學什么課程;(2)在有條件的任選或必修課程中,推行學生選擇任課教師制度,以滿足學生對教師的適應程度;(3)允許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主安排學習進程,或部分改變既定學習進程。由于任選課程包含如下三大類,即跨專業跨院系的課程、學校專門為全校學生組織開設選修課程以及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所以在全校上萬名學生中,每人的學習計劃實際上都不一樣,在大基礎一致的情況下,學習內容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新格局。第二,改革固定學制,適當將學制延長或提前。本文認為這種辦法是貫徹因材施教的有效模式。其基本思路是:以國家規定的四年或五年學制為基礎,允許學生提前或延后完成規定學習環節和學分數,并提前或延后畢業,目前大多數學校規定的時間是三到五年。(1)延后、提前還是正常畢業,完全由學生自己把握;(2)學生學習中途遇到客觀環境的變化,如家庭發生變故、經濟承受能力等,可中斷學習參加社會實踐。比如有些學生,因生病等原因而申請暫時中斷學習一年或參軍,保留學籍和學分;(3)學生在規定學制內尚未完成學業,可申請延長畢業時間繼續學習,已學完規定課程,但不符合畢業要求的,給兩種選擇,申請延長畢業時間,直到完成全部學分,或者持結業證先就業,在規定時間內回校申請補考,合格后換發畢業證書。第三,實行嚴格而又有一定靈活性的重修、重考制。這一制度含兩層意思:(1)學生某門課程不及格,可以進行重修(學校規定必須重修),也可以選擇重考(跟下一屆學生一起參加該課程的結業考試);(2)學生已經取得學分的課程,成績不太理想,可以申請重考,刷新自己的課程成績,低于過去成績者不刷新。以此激勵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某些核心課程的基本內容,也為某些優秀學生,因某門課程的遺憾提供了更正的機會。

2.4實施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

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教育思想,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去體現,如何去發揮,是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又一個熱點問題。幾年來,學校逐步探索,其特色可歸納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為素質優秀、成績好的學生開小灶。學校每年招收工商管理專業學生90余人,其中高考入學成績由低到高相差100分左右,如何讓素質優秀、成績好學生在完成一般學業要求的基礎上,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這一直是學校重點關注的問題,為素質優秀、成績好的學生的成長和有一定特長的學生選派優秀教師給予專門指導和教育是大家的共識。(1)每年入學新生就開始實施優異生計劃,選拔一定的優異生,選派優秀教師,尤其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專業基礎知識的指導,同時提升計算機、外語及人文素質水平;(2)對剛進校的學生,就開始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方式進行特殊培養,比如為其選派導師,實行導師制,每個學生可深入導師科研基地,與導師一起參加科學實驗,當科研小助手等工作,學校在開放性實驗、圖書資料等方面提供特殊服務,集中提升某些基礎課程、人文課程和專業課程的要求;(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模擬環境實驗、參加全國學科競賽、創業大賽等,在學生中創建出注重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的良好學風。第二,為特長學生搭建成功的階梯。大學的教育應體現在“大”字之中,學生在大學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學校應有一種機制,如組建學術團體、興趣小組,并派專門教師帶領、指導、鼓勵并承認學生從多渠道去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為特殊學生、特長學生創造條件,搭好取得成功的階梯,比如鼓勵部分學生參加全國學科競賽、創辦微型企業等。第三,為學生創造各種學習條件和創業條件。首先是要建立起創新人才成長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給學生精神上一種良性導向,同時創造多種機會,組織學生社團,讓不同興趣和特長的學生各得其所。讓學生參與創業培訓和創辦微型企業。重慶文理學院與校外多家企業有緊密聯系,建立了教學實踐科研基地,如有名的中國電信永川分公司、重慶紅巖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重慶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及重慶名豪集團等,校企聯手打造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已成為當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另外,學生創業中心和微型企業的創辦,更成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不可缺少的重要領域。總之,重慶文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創新,成效比較顯著,成果比較突出,在由該成果送入社會的人才中,后期效果將更為顯著。但是,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世界復雜多變的新形勢,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任務和特色問題必然會受到更大的關注。

2.5加強創業意識的培養

我國目前大多數高校所培養的學生都是在順利畢業后去找一份安定、收入可觀的工作,很少有自己去創業的愿望。各行各業的大發展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了諸多創業機會,在我國就業壓力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創業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所以,在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和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對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使之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

2.6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

傳統的教學觀念是教育學生多學知識,牢固地掌握知識,這樣反而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深,不能靈活地加以運用,操作能力差。對于管理類專業的學生而言,思維觀念和方法(學知識的方法)尤為重要,所以,應加強對學生的觀念和方法的培養,這才能夠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知識的相互聯系,讓學生真正理解到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一個過程和整體概念。不能將其肢解后進行教學,不然的話,學生就不可能將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也不能理解管理的真正含義,當然,更談不上做好工作了。

2.7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結合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為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訓,事先落實了培訓基地,如中國電信永川分公司、重慶紅巖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重慶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及重慶名豪集團等,并就實踐培訓的指導方針、原則和具體措施進行商談,簽訂合同。培訓基地指派部門經理和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員工親自帶、教學生,在生產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并進行實踐技能考核。為加強教學的實效性,落實國家“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要求,學校還專門聘請企業總經理、職業經理人直接擔任相關學科的教學工作。由于來自第一線,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效果好,學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工作適應能力強,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2.8加強對學生的人格、道德品質的培養

目前,管理道德問題在現代中國已經發展到十分嚴峻的程度,最突出的表現是:坑蒙拐騙、假冒偽劣、行賄受賄。如:短斤少兩,江蘇某農藥廠所標有效成分為25%,實際只有2.5%;摻雜使假,某些小廠將一般礦石粉碎后與沙土混合冒充磷肥,其有效含量只有2.75%,國家規定最低的四級磷肥含磷量不得低于20%;移花接木,用別人的商標;劣質、仿冒事件,云南劣質飼料粉碎機傷人事件、偽造名牌商品事件等。所以,加強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已顯得刻不容緩,提高管理者的道德素質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作為高校應重視道德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增強其社會責任感,樹立良好的人格。

3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展望

篇5

一、加強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意義

1. 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工商管理專業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應用型專業,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是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是在基本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側重于對學生應用專業知識指導實踐工作能力的培養。20 世紀 80 年代,大衛?庫伯提出了體驗式學習理論,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國的實踐教學目前已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重視,涌現了一批能適應教學改革需要、教學設施條件較好的實踐教學基地。但從教育全局看,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存在著建設方向不夠明確、經費投入不足、條件設備簡陋、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因此,為了實現以市場為導向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加強實踐教學在工商管理專業的教育已成為共識。

2. 教與學、學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方法

工商管理專業是由理論知識和實務技術兩大模塊構成的應用性專業,加強實踐教學可以積累有價值的實證數據和資料,改善教學中聯系實際情況不夠、實用性較差等缺陷。實踐教學不僅使學生更深刻、具體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夠全面提升學生解決問題、人際交往以及協同工作的能力,彌補其工作經驗不足的缺陷,增強社會適應力和職場競爭力。工商管理類專業課可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專業主干課是實務性比較強的課程,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來理解與熟悉,但目前專業主干課的實踐課時在整個總課時中的比例還比較低。雖然有些專業課在課堂教學之外安排了課程設計這一實踐性教學環節,但多年來課程設計一般都隨堂進行、紙上談兵、效果不夠理想,而相當多的課程僅限于課堂講授,沒有安排相應的課程設計。因此,實踐教學的研究能夠優化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科建設,豐富教學內容和手段,鋪設一條教與學、學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路徑。

3. 增強學生社會適應力與職場競爭力的保障

我國每年有幾百萬高校畢業生進入人才市場,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從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畢業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潛力、自我認知與用人單位的期望值存在很大差距。從近幾年人才市場的調查和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來看,多數用人單位認為工商管理類本科畢業生工作態度認真,責任心強,但實踐和創新能力不夠,無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影響了學生順利就業。因此,在教學中合理地開展實踐和實訓活動,打破傳統單純地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工商管理類本科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課題。

二、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 教育觀念滯后于專業發展

多年來,國內高等教育中工商管理專業都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思想觀念,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主體地位不突出,理論教學仍然占據主要地位,使得教育對象的專業技能得不到有效訓練,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實習基地對學生提高實踐工作能力有較大的作用,如果學生能在理論學習之后馬上結合到實際業務中,既能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升華,又能使學生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同時也會促使學生重新認識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生知識積累和儲備起到促進作用。但由于實習經費投入不足,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普遍受到了經費短缺和場地缺少等客觀條件制約,相對于學生數量,實習基地還較少,很難接納較多的學生。即使接納了一部分學生,也對實習學生不重視,不安排實際工作,學生也就失去了實踐學習的興趣,實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須徹底改變輕視實踐教學的觀念,強化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地位。

2. 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

實踐教學還沒有形成獨立體系,依附于理論教學處于從屬地位。學校的教學獎勵通常傾向于課堂理論教學,針對實踐教學環節的獎勵薄弱。校內軟硬件實踐教學設施落后,無法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學生的實踐教學很多采取合并、裁減、模擬甚至“以講代練”等權宜之計。校外實訓基地匱乏,嚴重影響實踐教學的效果。由于企業不愿意接受學生實訓、實習,使得學校未能建立起足夠的校外實訓基地,即使已經建立的校外實訓基地,由于缺乏重視和管理,大多數也是名存實亡,未能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實踐教學師資短缺,實踐操作能力不足。實踐教學需要大量的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但目前大多數工商管理類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對各類工商企業缺乏真正的認識,雖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但缺少真正的專業實踐。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監控滯后,尚未形成獨立完整科學權威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3. 實踐教學內容陳舊、方法單一、手段落后

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是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合理配置,構建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按素質教育、專業理論認知、專業操作技能和技術適應能力四個層次,由簡單到復雜、由驗證到應用、由單一到綜合、由一般到創新的一體化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目前,雖然各高校在本科生教育的單個實踐教學環節有所改革,但是各個環節缺少必要的銜接,方式單一,缺乏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涉及的教材系統。從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來看,對實踐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將實踐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工商管理的專業主干課往往是實務性比較強的課程,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來理解與熟悉,但目前專業主干課的實踐課時在整個總課時中的比例是比較低的。雖然有些專業課在課堂教學之外安排了課程設計這一實踐性教學環節,但多年來課程設計一般都隨堂進行、紙上談兵、力度不夠,效果不夠理想,而相當多的課程僅限于課堂講授,沒有安排相應的課程設計。

三、工商管理類本科課程實踐教學的對策與建議

1. 優化課程結構,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要改革實踐教學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實踐教學不僅要增加實踐教學時間和實踐教學環節,而應體現在科學地處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上。只有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整體功能。對專業課進行歸類和劃分,建立有利于提高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各個環節應統一考慮,結合學生在某個時間段所學習的專業知識,進行學時再分配。在實踐教學內容方面,從基本技能、專業操作技能、科學研究和指導與適應社會等方面入手,重視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中的科研、實習和社會實踐等各個環節,并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2. 加強校內、外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

在實踐教學中,加強與一些企業的實習合作以建立長期的實習基地,確保校外實習基地與學生的課程學習對接。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與技術優勢,與企業進行長期合作,建立產學雙方共同參與、雙向推動的運行機制,使學生能夠在專業理論教學結束后、課程或畢業設計之前,及時進入實習基地的相關部門,全方位地感知工商管理實務,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推進。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要以達到技能培養要求為標準,建立校內、校外實訓實習基地,突出實用性、規范性、先進性。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應本著加強基礎,完善設施;全面規劃,分步建設的原則實施。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應本著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優勢互補、雙方受益的原則,建立一批穩定的、有較好實習教學環境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以推進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為目標,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1]。以學科建設為目標,加強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高素質的實踐教學隊伍是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順利實施的保障。教師是實施實踐教學的具體責任人,不僅要有理論知識,更要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培育教師的實踐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科研課題的調研及咨詢培訓工作,增強教師的實踐和創造能力。

3. 完善以過程評價為主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篇6

    改革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首要是專業學科與課程的調整。過去十幾年中,我國高等教育的工商管理專業設置幾經調整,對專業課程面過窄的問題和學科內容老化問題有了一定的改善。雖然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高校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有了比較大的轉變,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目標的實現,也非一朝一夕即可以完成。教學改革的難度在于思想觀念(包括教育管理部門的思想觀念、學校的思想觀念、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觀念)的轉變、教學資源的配置(含師資配置、教材及實驗實習條件配備等)、社會的認可度以及自身改革方案的創新與實踐等,諸方面構成了一個直接面對培養對象的過程,這就決定了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只能采取“小范圍跨大步、大范圍跨小步,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的實施戰略。即使我們的教育思想、觀念都相當清楚了,認識也相當統一了,物資條件也具備了,也還有適應中國國情、校情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達到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完成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任務,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創新與實踐。作為地方性、應用型地方高等院校,必須對自己的辦學目標、學科定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歷史沿革,甚至辦學條件、風格及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探索出獨具個性特征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方案,并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逐漸形成獨特的育人環境、風格和品位。

    2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的幾點做法

    中國高校之間的個性特色,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和要求,決定了不同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中的個性特征,體現了改革實踐中的不同創新和閃光之點。這些創新和閃光點,高校可以相互借鑒,但不可能照搬。以下就重慶文理學院近年來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實踐中的一些做法作一歸納、總結。

    2.1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長時間以來,教育界就一直存在“專才”與“通才”之爭。本文認為,從終身教育角度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宜以“通才”為主,著力提高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但從各種專門職位都有專門分工角度講,又要求高等教育給受教育者以一定的工商管理專門知識。從當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實際出發,重慶文理學院慎重地選擇了培養“職業經理勝任力為目標的工商管理專門人才”的辦學理念。為了落實這一理念,從2003年起,重新構建了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該計劃分一課堂教學計劃、二課堂教學計劃和第三課堂。一課堂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為主;二課堂以學生參加科技活動、教授小助手、企業經濟調查、學科競賽、創業大賽及學生社團中的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等為主;三課堂就是到企業一線去見習、頂崗實習。一課堂由教務處、教學院(系)組織實施,二課堂由部分專業教師和導師組織實施,第三課堂由學工部組織實施,如在創業孵化園創辦微型企業,參與企業經營活動,為本地中小企業進行策劃與指導。為了強化綜合素質的提高并使之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提出和實施了工商管理教學,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企業,與地方工商業經濟發展實際接軌的原則,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前提下,立足地方工商企業現狀,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既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和較大的發展潛力。為此,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學校的相關政策的規定,結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眾多中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確保培養質量,使本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能順利成為工商管理從業人員,具備工商管理人員從業資格,具備一定的創業能力。另外,通過對社會需求深入地調查研究,把握區域工商企業的發展趨勢,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進行不斷地調整的指導思想,推出了一個基本原則和兩個實施辦法。一個基本原則是“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兩個實施辦法,其一是按文理工商進行大類培養,其二是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根據上述原則,學院一改過去由教研室單方面制定教學計劃的方式。首先,根據社會人才需求對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需要,提出了四年制本科教育課內總學時不超過2600學時,并規定各類學科課程所占比例(含選修課):(1)公共基礎課組合占30%左右;(2)專業技術基礎課組合占30%左右;(3)專業技能課組合占40%左右,設置了人文社會科學類和自然科學類公共任意選修課,并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愛好和職業意向在全校跨專業、跨院系選課進行輔修,全面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這一基本框架,大力度改革了傳統的專業教育模式,保證了公共基礎知識模塊和技術基礎知識模塊的厚度,削減專業課模塊的深度,擴大專業知識的廣度。此外,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還分兩個模塊方向:一是涉外企業管理方向;二是中小企業管理方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今后的就業意向在某個方面進行深化學習,這對學生深入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傳統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突破,給寬口徑、高素質工商管理專門人才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2為復合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成長開渠放水

    隨著現代社會、科學和技術問題的高度綜合性增強,復合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受到廣泛的關注。重慶文理學院作為地方性多科性高等院校,如何讓復合型、應用型和服務于地方經濟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更好地成長,讓部分自身條件好、愿意更大范圍拓寬知識面的學生能更好地進行自我職業規劃設計,已成為學校高層管理者思考的熱點。重慶文理學院與全國若干兄弟院校一樣,推出主輔修和創意、創業培訓制度。主輔修制,主要是為學有余力的在校本科生開鑿出的一條通往獲取復合型知識的渠道。而創意、創意培訓則主要是為有特殊才能和一些特殊偏才學生加以專門培養和指導,幫助他們創業成功。2003年,在學校學規劃指導下,正式推出了主輔修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1)凡學習成績達到優良程度的學生均可申請選修學校已開設的另一個專業作為自己的輔修專業,如管理類可以選擇經濟類、工程類、文學類等;(2)已開設的任何本科專業,在制定本專業主修教學計劃的同時,都必須制定出以本專業為核心的輔修課程的教學計劃,即已開設的任何本科專業教學計劃,必須主輔修配套。在實踐過程中,又推出了第二專業計劃,讓對輔修仍不滿足的學生再走一步。于是工商管理專業的主輔修制度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其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保證自己主修專業學習任務完成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另一專業為輔修專業,完成規定教學計劃(一般30學分左右)者,由學校發給輔修專業證書;其二,學生在選擇輔修專業學習后,因各種原因(如學習壓力大等),不能全部完成輔修專業規定課程者,通過的課程學分數作為任選課學分計入本人主修專業教學計劃進行學籍管理,未通過的課程不計學分,也不作學籍處理;其三,對完成輔修專業教學計劃仍有余力余興者,可將此專業作為第二專業繼續深造(一般60學分左右),全部完成者,由學校頒發第二專業證書,跨學科的可申請第二學士學位。同時,鼓勵優秀學生考研。渠道打開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激勵措施,以培養出一大批復合型本科學歷人才。據調查,在最近幾年,重慶文理學院的畢業生中有相當部分是憑借輔修專業應聘到各類工商企業工作和考取跨專業、學科研究生的,有主修專業畢業證,同時持有輔修專業證的畢業生,在人才招聘市場受到普遍歡迎。重慶文理學院從全國高校就業60強上升為50強就是明證。若干事實已充分證明,主輔修制是本科階段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良好模式,有必要進一步堅持和完善。

    2.3重塑教育基本原則——因材施教

篇7

為了適應知識經濟、網絡經濟、信息經濟等新經濟形態所帶來的變化,迎接新經濟時代帶來的挑戰,美國興起了企業家精神教育,這是理論界和實踐界共同努力嘗試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產物。1945年哈佛商學院首先開設企業家精神課程,20世紀60年代后期,企業家精神教育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起來;1970年,美國大約有25所高等教育機構提供企業家精神方面的課程;1980年這一數字增長到150家。據百森商學院和倫敦商學院聯合的全球企業家精神監測報告顯示,2001年美國超過1500所四年制大學和學院提供了創業課程進行企業家精神方面的教育,而近年來幾乎所有工商管理類專業的高校都開設了企業家精神教育的相關課程。美國的企業家精神教育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萌芽階段,1947-1970年;起步階段,1970-1990年;發展階段,1990-2000年;成熟階段,2000年至今。國內工商管理教育基本上照搬了國外的工商管理教育課程體系,表現為課程體系與內容上的大同小異,課程設置的層次比較模糊,缺乏鮮明的特色。國內許多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導向和人才培養質量觀上存在誤區,大部分重點高校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以學科和科研為導向,相當一部分高校本科畢業生存在素質缺陷,無法較好地適應社會需求。這些問題導致高校一方面不能提供企業急需的高素質人才,即高素質人才有效供給不足;另一方面,很多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甚至無法就業,即一般性人才供給相對過剩。由此可見,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培養模式應當及時改革。根據發達國家高校的教學經驗,企業家精神教育能適應新經濟形態所帶來的變化,形成了與以往不同的教學目標、方法和模式,應當成為傳統工商管理教育的改革方向。但國內高校在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企業家精神教育研究較少,沒有形成理論體系和成熟可行的教育模式,培養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才方面相對滯后,使部分有創業打算的畢業生缺乏創業能力和創業基本素養,不得不放棄或以失敗告終。因此,對工商管理專業企業家精神教育模式進行研究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管理整合力的理論基礎

從工商管理教育的角度,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解釋管理整合力。廣義方面是根據管理理論、管理技術和管理實踐構成的管理的三維結構解釋管理整合力。管理理論是對管理實踐規律性的總結,法約爾是第一個提出一般管理理論的人,他把管理理論定義為用一般管理經驗去嘗試和檢驗管理規律、規則、方法和程序的總和;管理技術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計劃、組織、決策、績效考核等技術方法;管理實踐是指對企業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對供應鏈進行整合的具體活動。管理活動是管理理論、管理技術和管理實踐的有機融合,三者互相依存、互相轉換,缺少哪一維管理都是殘缺的,所謂“管理整合”,是指對管理結構及其內在聯系進行重構并形成新的一體化過程。因此管理整合力就是對管理理論、管理技術和管理實踐整合應用于具體管理工作的能力。從狹義方面解釋管理整合力是從管理實踐的角度出發,將管理整合力理解為管理實踐中管理者在其權限許可范圍內有效整合組織內部與外部資源,達到預定管理目標的能力,包括資源的整合意識與整合能力。狹義的管理整合力主要從五個方面度量,包括資源的擁有度、對資源的了解度、對資源的溝通度、對資源的使用度和對資源的拓展度。

三、基于管理整合力的工商管理專業企業家精神教育模式

目前各高校的企業家精神教育主要存在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模式和體系需要創新,教學主體和方法需要改善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本文以廣義的管理整合力為基礎,將狹義的管理整合力嵌入廣義的管理整合力概念中,使之充實完善,據此進行工商管理專業企業家精神教育模式的探討。

1.培養目標的設定。根據信息經濟、網絡經濟等新經濟形態要求,設定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使學生成為能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熟悉經濟管理領域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的管理人才。在此基礎上確定企業精神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增加學生對新事業創始與管理過程的認知,增加對創業生涯的職業選擇的了解。企業家精神教育既要在機會識別、整合資源以應對風險、創建企業方面給學員以理念和決策邏輯方面的指導,同時要在新創建企業管理方面提供學員必要的技能知識。將管理整合力意識細化在企業家精神教育中,融入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中,要求學生在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學習中培養知識整合能力,在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中培養思維整合能力,在社團活動與社會實踐中培養溝通整合能力。

2.課程設置及課程體系建設。企業家精神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學員在識別和把握機會、承擔風險、迅速整合資源等方面的隱性知識。根據管理整合力的要求,在課程設置模式上,更加突出以企業家精神為核心的管理教育創新與整合的特征;強調以企業家精神為核心的整合課程設置模式和向管理職能活動的滲透;強調與環境的互動和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此根據廣義管理整合力三維結構中管理理論、管理技術和管理實踐構成的解釋,改進企業家精神教育的圓形課程模式,構建基于管理整合力的企業家精神教育課程模式。如圖1所示,以企業家精神教育為核心,以管理整合中的管理的三維結構為視角,其中的管理技術和管理結構中相關課程注重學生的基礎教育,管理實踐的教學中強調互動的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以期望學員從基于現實模擬的教學方法中逐步鍛煉其企業家能力。該模式不割裂管理的三維結構,注重包括校內外導師、校友、戰略聯盟和網絡關系在內的多渠道、多元化的知識獲取。在課程體系的具體建設方面,按照工商管理專業企業家精神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采用實踐導向型課程體系,要求大學生緊密聯系創業實踐活動,通過撰寫創業計劃書和與真正的企業家進行互動等方式來提升學生對市場獲利機會的識別、評估、捕捉和應對“不確定性”等方面的能力。根據課程設置中管理實踐的內容,實踐導向型課程設置主要是圍繞著創業設計、案例研究、專題文獻閱讀、嘉賓演講、教師課堂傳授等教學環節來展開的。學生在校期間要有意識地多接觸社會和企業,利用寒暑假和更多的業余時間,到企業去鍛煉,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積累從業經驗,鍛煉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創業能力和創業基本素養,提高這樣在求職時才會具有競爭力,也能為創業和走上管理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8

論文摘要: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必須重構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的模式。主要從理論教學、專業軟件實習、課程設計3個方面設計了物料需求計劃實驗教學系統,并探討了教學實驗系統的新思路和改進方法。

國內外大學經濟與管理專業教學的實踐經驗都證明,單純依靠傳統課堂傳授知識的方式,不但難以使學生真正掌握基礎理論,更不可能使學生具備實務操作技能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注重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中的實踐環節,特別是實驗環節的教學。我校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是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物料需求實踐教學是生產運作管理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物料需求模擬實驗教學應該更好地研究如何使生產運作管理的實踐教學適應現代企業生產管理要求的創新轉化過程。

1 工商管理專業實驗環節教學的意義

現代企業發展對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的素質及專業實驗室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是因為:

(1)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國高等學校實行“統招統分”的招生分配制度,在這種制度下,作為就業活動主體的大學生,只是需要初步具備相關工商管理專業理論知識,就能對國有企業生產流程進行有效管理,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要求很低。這種長期以來我國管理學科高等教育一直沿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搞教學,“一支筆,一張紙”搞科研的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式,與工商管理學科面對的國際大趨勢和國內大環境是不相符的。為適應信息化和國際化的要求,培養出具有綜合能力強和富有創新欲望的人才,僅靠傳統教育模式是遠遠不能解決問題的,應該通過專業實驗室建設,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平臺,專業化軟件為工具,為經濟管理專業教育融入新技術,新知識和新思維,解決工商管理學科發展面臨的新問題。

(2)實踐證明,工商管理專業實驗室不僅僅是普通的計算機機房和網絡中心,更是專業理論與實踐聯系的紐帶和橋梁,是科學研究和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基地。實驗室應具備向工商管理專業提供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所需要的各種環境和條件。

歸納起來,建設工商管理專業模擬實驗教學系統有以下4個目的:

一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源于人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不但需要創新教育來開發,而且需要實踐活動,只有源于實踐又轉化到實踐中的創新活動才有意義,專業實驗室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條件。

二是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理論知識來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能比較熟練地分析、處理本專業領域中的實際問題。

三是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企業的能力。通過專業實驗,讓學生掌握應用一種或幾種本專業領域的通用軟件,例如熟悉生產運作管理領域的“MRPⅡ—生產管理”軟件,該軟件包含了基礎數據管理子系統、營銷管理子系統、主生產計劃子系統、物料需求計劃子系統、車間作業控制子系統、物資采購管理子系統這六大子系統。

四是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通過參加教學實驗,使用已知的理論和技術學會從實驗中獲取新知識,探求和學習新的技術。

2 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與實施

物料需求計劃是生產運作管理理論知識的中樞,在生產運作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知識的運用中具有重要意義。

物料需求模擬實驗教學系統設計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環節:

(1)生產運作管理理論知識的課堂教學。在該環節中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概念、生產運作流程、物料需求計劃編制所需的基礎數據、營銷計劃、三層次生產計劃(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生產進度計劃)、物資采購計劃等。并針對生產運作管理理論特定的概念與知識點(如物料清單、MRP運算邏輯等重點和難點知識點)進行專題的訓練,使學生一方面理解透徹這些理論,同時也熟悉相關模塊的操作。轉貼于

(2)物料需求理論知識的課程設計。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學生主要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的企業物料需求案例,提高學生系統應用能力。在對理論和軟件操作有了全面熟悉和掌握的基礎上,提供另一種類型企業的生產環境和產品的綜合課程設計題,由學生系統地進行生產計劃系統設計和在計算機軟件上運行。通過這一階段的訓練,學生就具備了進入某一企業后,著手收集資料、建立產品生產計劃的基礎數據、編制企業的生產計劃和控制生產活動

實施的能力。

(3)物料需求軟件實習。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輔助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不是僅僅重視計劃的編制過程,更重要的是在軟件中突出各種概念和知識點的直觀表達,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概念和知識點的實際意義。例如,由于工商管理本科學生沒有工作的實踐經驗,“計劃覆蓋期”、MRP矩陣運算和排序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和核心知識點。學生實習時作了如下的安排:

其一,加深學生對“計劃覆蓋期”這一概念的理解:計劃覆蓋期內的數據全部在毛需求和凈需求計算結果中展現出來,只是在各周期中沒有需求的物料的需求量為零。這樣,學生就可以很直觀地觀察到所設置的計劃覆蓋期在計劃編制中所處的時間段和所起的作用。

其二,有意識地設計計劃數據,使得當物料需求計劃編制完畢后,通過圖1所示的數據能夠直觀地觀察到某一在途物料被使用的周期、被使用的數量以及在各個周期被使用的情況等信息;通過圖2可以觀察到在庫物料被使用的時間、數量和首先被使用的時間。通過這兩個界面的訓練,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凈需求量計算時是如何處理在途物料和在庫物料的數據的處理。

其三,數據的排序。以圖2為例,不僅展現了物料K1—0113的凈需求量的計算過程,而且展現出了物料按照有限能力倒排序的結果,使得軟件模擬的生產計劃與企業的實際運作相一致。

通過實驗,要求學生對MRPⅡ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實習用MRPⅡ軟件的結構與數據運算傳遞特點、實習軟件與標準的MRPⅡ系統結構比較等撰寫實習報告,對實習的內容進行融會貫通,全面地鞏固實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物料需求模擬實驗教學系統設計流程圖(見圖3)從3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生產運作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水平。

3 物料需求模擬實驗教學的總結與改進思路

3.1 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使得該實踐性教學環節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一是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在學生采用軟件實習和課程設計前,由教師對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簡要的介紹,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使得學生能夠更快地理解軟件的相關內容、提高實習的效果。

二是有效地控制教學過程。由于采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教學會給學生帶來新的障礙,如有些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知識缺乏了解,一些學生適應能力不強而對新的學習方式適應的時間較長,學生有畏難情緒等等。因此,必須采取適當的控制手段,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及時進入狀態以獲得預期的效果。我們在軟件實習的每一階段都抽取一部分學生進行操作和理論檢查,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壓力、并鞏固每一階段的成果。在實習即將完成的時候,采取操作與隨機提問相結合的方式,對所有的學生的實習效果進行檢查,既達到了檢查實習效果的目的,又為學生提供了一次學習的機會。

三是對整個物料需求模擬實驗教學系統的知識進行綜合與總結,注意知識之間的聯系和連貫性。讓學生通過理論

教學,課程設計和專業實習后,對生產運作管理過程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識。

3.2 改進的思路

《生產與運作管理》是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很強的核心課程之一,現代市場經濟對于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該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需要突破傳統的模式進行創新。我們做了以上的嘗試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該教學方式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一是教學模式改進。在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上,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走出去”,在操作實習的過程中安排幾次時間比較短、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的參觀學習,獲得現代企業的實際生產活動的感性認識。同時,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還可以采取“請進來”的開放式合作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實習效果,聘請在企業生產第一線從事專業管理工作、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參與教學軟件和輔助教學資料的設計和編制工作,并承擔一部分實踐性內容強的講解工作。

二是完善教學的內容。在對學生進行理論課程的測試的同時,安排學生認真完成課程設計實習報告和軟件專業實習報告的撰寫,讓學生在課程設計和軟件實習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綜合和總結,從而全面提高學生應用理論和應對各種生產方式實踐的能力。

三是教學組織方式的改進。在這種實踐性輔助教學方式下,學生會面臨多種新的困難,需要教師全天候的適時輔導。但是,一個專業教師不可能同時解決整個實驗室所有學生遇到的問題,因此,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除了安排精通專業理論知識、熟悉工廠的生產管理實踐和精通計算機操作的教師以外,可在專業實習前,抽出專業知識扎實,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進行實習前的熟悉工作,實習開始后這些學生也能起到帶動整個實驗室的學生學習。從而確保實習期間能有足夠的教師和學生全天候指導學生的實習工作,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良好的實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萬福,段楊.我校經濟管理學科實驗中心建設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5(4):44-50.

[2] 何維克,鄢家利.大學生英語學習狀況調查認知與現實[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2):79-81.

篇9

關鍵詞:以賽促教;企業經營管理沙盤軟件;情景模擬“體驗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2-0064-03

一、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軟件角色分工介紹

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軟件是一種以沙盤為載體,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專家診斷于一體的體驗互動、學習競賽并存的活動,是企業生產管理、財務管理以及信息技術等多種學科相結合的綜合產物,是一個集組織模型、企業規范、管理方法為一體的綜合管理應用體系,是一種嶄新的管理理念。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軟件借助沙盤模具,基本再現了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將企業的主要部門和工作對象制作成類似的軟件模塊,將企業運行過程設計為動作規則,進而模擬企業的經營過程,這樣就將“企業”搬進了課堂。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軟件是圍繞企業三大核心職能(營銷、生產、財務)的工作流程進行角色定位,包括CEO首席執行官、CSO營銷總監、CFO財務總監、COO運營總監,每名學生扮演一個角色,并承擔相應的職責。CEO需要有過人的膽識、決策和全盤思考的能力,并需要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來協調經營中各崗位人員的工作;CSO需要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能夠綜合分析各個不同市場上產品的價格、需求和競爭狀況,并結合企業自身的生產能力做出廣告投放決定,需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洞悉競爭對手在各個目標市場的銷售情況;COO負責企業的生產計劃、原材料訂購,根據市場狀況擴充改進生產設備,需要具備較強的計算能力;CFO負責籌集和管理現金,做好現金預算,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做好財務分析。

二、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感悟

為了提升高職、高專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企業聯合高校推行以“企業經營管理沙盤軟件為載體”的專業技能大賽是一種值得推行的培養途徑。用友、金蝶和中教暢享等企業已成功推行了“ERP大學生企業經營模擬沙盤大賽”、“大學生管理決策模擬大賽”、“ITMC大學生企業經營模擬沙盤大賽”,得到了廣大高校大學生的積極參與。作為指導教師,我全程參與了從企業管理沙盤大賽校賽到全國總決賽整個比賽流程,親眼見證了學生在比賽中付出的努力,在這里談談指導學生的一些感悟。

1.引導入門,打好專業知識基礎。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是一個仿真企業環境、業務流程、模擬職能崗位的操作軟件,學生初次接觸到這個軟件,需要了解各個崗位的角色分工及相應的崗位職責;需要掌握整個操作經營規則,如:各個角色操作權限、經營年限、得分規則等。在沙盤大賽校賽初賽中,共有300多名學生報名參加,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沙盤軟件,基本上是零基礎。為了提高比賽的水平,在初賽開始前,進行了一個月的沙盤軟件入門培訓,由指導老師講解操作經營規則、操作流程,通過入門培訓,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指導老師引導學生入門,是練習沙盤模擬大賽的基礎。

2.培養戰略思維。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仿真現實的市場競爭環境,實行小組對抗比賽,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分為6~12組,小組的每位成員分別擔任CEO、CFO、CSO、COO等職務,模擬企業經營6年。各組分別代表不同的企業,是同一行業中的競爭對手,各組必須根據市場需求預測和競爭對手的動向,決定本企業的產品、市場、銷售、融資、生產等方面的長、中、短期策略。每一年末用會計報表結算經營結果,分析經營結果,制定改進方案,然后繼續經營下一年。在沙盤實訓中,學生要對廣告費用投入、產品研發、市場開拓、原材料采購、生產能力調整、貸款以及資金使用等一系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作出決策,形成決策方案。因此,通過平時的沙盤練習,要鼓勵學生敢于嘗試不同的戰略方案,并在實際操作中及時總結各種戰略方案的優勢和劣勢,并能根據競爭對手的動向,適時調整戰略方案。

3.建立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團隊管理指在一個組織中,依據成員工作性質、能力組成各種小組,參與組織各項決定和解決問題等事務,以提高組織生產力和達成組織目標。團隊管理要運用成員專長,鼓勵成員參與及相互合作,致力于組織發展。因此,有效的團隊管理,對于激發成員潛能、協助問題解決、增進成員組織認同、提升組織效率與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企業經營管理沙盤大賽是一個模擬企業中四個角色CEO、CFO、CSO、COO操作的融合,各個角色既要明確各自的操作權限和崗位職責,同時又是一個整體。在整個團隊中,CEO起著關鍵的作用。

4.養成良好的參賽心態。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是以季度為經營周期,模擬企業連續經營6年的操作軟件。在經營過程中,當資金斷流就顯示破產信號,退出比賽。在經營的24個周期內,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廣告投放錯誤、資金短缺、原材料訂購不及時、產能跟不上、沒有及時交貨等,這個時候就需要沉著冷靜,快速找到最佳的解決策略。企業所有的經營決策都要考慮全盤的需要,在保證企業存活地前期下,提高企業經營的績效和分數。在經營的前三、四年,做到驕不躁、敗不餒,在小組團隊共同努力下,經營到第六年,并保持較高的分數才是最后的成功。因此,在沙盤模擬比賽中,不僅比的是技術、策略,更比的是良好的心態。

5.心系學生,隨時給予學生幫助與鼓勵。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持續時間比較長,要經過校賽、省賽、國賽層層篩選和考驗。指導教師團隊不辭勞苦,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以投入于學生培訓工作中:擴展學生專業知識、指導學生軟件操作、組織校內選拔賽;在隨后的省賽、國賽中,做好后勤工作,在生活上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賽中。當學生在訓練中第一次經營到600分時,我們比學生還要高興和欣喜,并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當學生出現策略失誤時,也不能過于責備,要鼓勵學生擺正心態,調整策略。

三、以賽促教,推進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體驗式”教學改革

1.以賽促學,鼓勵學生在參與中主動學習所需的專業知識。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軟件是一種能夠引起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操作軟件,應該鼓勵并支持學生組織相關的“沙盤協會、社團”,或者以開設《企業經營決策管理》公共選修課的形式,讓更多有興趣的學生了解企業運作方式、過程,滿足相關專業學生的需求。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之所以得到學生的廣泛關注和全身心地投入與學生的興趣是分不開的。沙盤模擬中每位角色扮演者要想做好自己的角色都會主動地去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扮演CEO角色的學生會去圖書館查閱戰略管理、財務管理、會計、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書,培養預測、分析和決策等綜合能力;扮演CFO角色的學生會主動地去學習財務管理、會計、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等相關課程,通過分析企業的經營狀況、資產狀況和現金狀況,為CEO決策提供相應的依據;扮演CSO角色的學生會主動地去學習市場營銷、統計學等相關知識,學習如何在激烈地市場競爭中通過博弈取勝;扮演COO角色的學生會主動學習生產管理、管理學等相關內容,培養敏銳的市場分析能力和精準的生產計算能力。這將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專業知識在企業工作崗位中的作用。

2.以賽促教,把沙盤練習和專業課程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工商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生產與運作管理》的教學為例,該課程主要介紹生產與運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產系統設計、生產計劃編制、生產能力分析、生產進度控制等。這些理論知識的分析和運用需要借助實訓任務來完成,而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就是模擬現實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設計的操作軟件。在安排教學任務時,老師可以先講述主要的理論知識點,在對理論知識有了整體地把握之后,安排學生到實訓室進行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操作,并將實訓操作過程和成績列入課程考核的一部分,并要求學生在完成企業經營管理沙盤實訓任務后,及時總結心得和體會,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真正做到理論知識和沙盤實訓操作相結合。

3.以賽促訓,提高《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綜合實訓》課程的實踐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綜合實訓》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該課程的定位是將分散的專業知識整合起來,企業從設立初創、成長發展到倒閉的完整生命周期中,需要經營管理團隊具有戰略規劃、整合資源、市場分析、營銷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企業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根據企業經營管理所需要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將課程內容分為十個實訓模塊,即企業創立實訓(4學時)、戰略制定實訓(8學時)、全面預算編制實訓(12學時)、營銷管理實訓(18學時)、生產運作管理實訓(18學時)、財務管理實訓(18學時)、人力資源管理實訓(18學時)、企業信息管理實訓(8學時)、企業文化管理實訓(8學時)和企業對抗模擬綜合實訓(模擬企業運營6年,32學時),共計144學時。通過強化學生畢業綜合實訓、實習環節,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專業知識在企業工作崗位中的作用,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專長更好地實現職業定位。

四、情景模擬“體驗式”教學經驗的推廣

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對抗實訓課程,通過搭建一個仿真企業平臺,用仿真企業環境、仿真業務流程、模擬職能崗位,讓學生們身臨其境,真正感受到市場競爭的激烈與殘酷,體驗承擔經營風險與責任。在成功與失敗的體驗中,學生加強了彼此間的溝通與理解,體驗到團隊協作的力量和優勢,學會如何建立起一個高效的團隊,掌握了團隊管理的一些技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經營管理的素質與能力。

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軟件操作不僅可以運用于工商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程的實訓教學改革環節中,還可以進一步推廣到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精品資源課程建設、重點專業建設以及對外校企合作服務等。通過這種情景模擬“體驗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在參與過程中發現知識的缺陷,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在沙盤實訓過程中可以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精品資源課程建設和重點專業建設積累豐富的資源素材。同時,可以為周邊中小企業管理人員提供企業戰略制定、生產計劃編制、財務報表分析、營銷策略比較、團隊協作等對外技術培訓服務,進一步推動高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

參考文獻:

[1]吳曉瓊.淺談高職課堂教學的創新[J].職業圈,2007,(24).

[2]夏遠強,葉劍明.企業管理ERP沙盤模擬教程[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3]蘭亦青.ERP沙盤模擬對抗實訓課程教學創新探討[J].科技信息,2007,(18).

[4]劉嫦,劉永萍.ERP沙盤對抗賽的失誤盤點分析[J].商業文化,2008,(6).

[5]張學敏.TPACK框架下經管類專業跨學科綜合模擬實訓―教學設計與實踐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3,(3).

篇10

【關鍵詞】就業意向 獨立院校

獨立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一支生力軍,由于其將普通高等院校的智力優勢和無形資產與適應市場體制的籌資優勢相結合,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突出人才培養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已經成為擺在獨立學院面前的重大問題。商學專業作為獨立院校專業構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就業數據直接影響了獨立院校的整體就業率。以會計、財務管理、銀行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金融、人力資源管理、經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和電子商務等為主要專業的商學專業,由于商業涉及范圍廣,對口崗位多,成為就業的熱門專業。因此為了更好了解獨立學院的就業問題,首先應當全面了解獨立學院商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意向。

一、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采用了發放問卷的方法,樣本涉及嘉興學院南湖學院商學系會計、財務管理、金融學、經濟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九個專業的全體12級畢業生,采用自編的《南湖學院商學系12級畢業生就業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匹配度調查問卷》。調查雖然局限于嘉興學院南湖學院商學系,但從樣本涉及的人數,性別,專業等方面來看,樣本的覆蓋面較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通過對樣本的分析可了解當代大學生總體的一般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50份,回收問卷243份,有效回收率為97.2%。被調查者中男生占41.4%,女生占58.6%。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獨立院校商學專業就業意向基本現狀

大學生的就業意向可分解為就業準備、就業意愿和就業價值觀三個維度。

1.就業準備。就業準備包括大學生何時開始考慮就業問題以及具體從哪些方面為就業做準備兩個方面。根據調查統計的結果,嘉興學院南湖學院商學系的學生從大一就開始考慮就業問題的比例有7.3%,大二開始考慮的有18.2%,大三開始考慮的有33.8,到大四才開始考慮的有40.7%。由此可見有59.3%的學生在進入大四之前就已經在考慮就業的問題了。在新的就業制度下,大學生不管是否面臨畢業,都早早地將就業問題納入日常考慮的范圍,積極主動地思考、設計著自己的未來。由于就業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努力從多方面為就業做準備。在“為就業做的準備”這一問題中,43.8%的選擇了考取相關的資格證書,還有27.3%的人選擇了參加一定的社會實踐,還有一部分人選擇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其比例有18.5%。

2.就業意愿。就業意愿是指人們對未來職業的期待和愿望。在這里,大學生的就業意愿通過二個方面來體現:(1)對就業方式的意愿。調查顯示,有42.5%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有10.7%的學生選擇自主創業,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考研或者出國深造。(2)對專業對口與否的意愿。統計表明,有10.9%的學生認為一定要找有專業對口的工作,有60.7%的認為應該先就業再擇業,有28.4%的學生認為專業對口與否不重要或者無所謂。可見,當代大學生對專業是否對口已不太強求。

3.就業價值觀。就業價值觀是個人的價值觀在職業選擇上的體現,是個體在對社會職業的追求中表現出來的一種信念、態度和評價。本次問卷調查中顯示,在就業初期的首選上,有15.7%的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有4.5%的學生選擇學術研究,有38.5%的學生選擇機關事業單位,有41.3%的學生選擇一般企業。

(二)就業意向特點分析

通過調查資料的統計和分析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嘉興學院南湖學院商學系的學生在就業意向方面的基本狀況,總結出大學生在就業意向方面的一些特點。

1.就業意識明顯增強。從此次調查中可以發現,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大學生越來越意識到就業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從進入大學校園之后就在開始考慮將來的就業問題,并為了就業這個目標不斷地充實自己,為就業做準備。

2.就業的方向更加多樣。從此次調查中可以發現,在大學四年學習結束后大部分人選擇了就業,但同時也有很多學生選擇考研或者出國深造。而選擇就業的學生中,他們的就業方向也各不相同。

三、建議與思考

(一)加強就業指導,引導大學生調整就業期望值,準確定位。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雖然逐步趨于理性,但仍然有就業期望偏高,定位不明確等問題。因此,需要高校進一步指導畢業生根據社會需求調整擇業標準,確定合理的擇業目標。要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貫穿于每一個大學生生活的始終。要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有所側重地進行全程的就業指導教育,讓就業教育成為一門必修課。

(二)培養就業競爭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競爭能力是人們順利完成某項活動必備的一種心理特質。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競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大學生要獲得理想的職業就必須主動迎接挑戰,刻苦學習和鉆研專業知識、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在選擇就業、應聘面試、崗位訓練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很多困難和矛盾,要勇于面對挫折,提高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通過自身的主觀努力來解決困難,而不是過多的依靠學校和家長。要增加就業自信心,正確客觀地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拓展思路,放眼未來,保持積極健康的擇業心理,鼓勵他們勇于擔風險,靠競爭就業,憑本事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