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02:46: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歷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勞特累克
勞特雷克出生在阿爾比一個大貴族之家,是阿爾豐瑟公爵和阿戴勒·塔皮埃·塞萊朗這對表兄妹的兒子。阿爾豐瑟是的個浮華而愛好體育的紳士,其母親是個簡樸充滿愛心和宗教感很強的人。
勞特雷克曾經是個健康但體弱、活潑而好奇的男孩,巴黎豐塔納公立中學的優等生。但不幸的是,由于多病的身體,他不得不退學。后來開始自學,那時已經顯露出繪畫的天資,他開始畫一些動物和家人的肖像。1878年他因騎馬摔下跌斷了雙腿。由于缺鈣,他的骨骼沒有能長結實,他的雙腿再也無法如正常人那樣發育。年少的他,唯一的慰藉就是速寫本人文歷史論文,是一個誠實但平庸的畫家送給他的,這個畫家教他畫畫并鼓勵他。于是年輕的勞特雷克在這名畫家的推薦下于1882年到了學院派畫家翁納特的畫室,學習正確的技法和職業培訓,在這里,他一直呆到1883年。第二年他為了提高畫藝,他到科蒙畫室求學。
在科蒙畫室他遇到了伯納 、梵高等一批藝術家。由于梵高古怪的性格和他對藝術具有獨特的見解,所以對梵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后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他給梵高畫了一幅肖像畫,筆觸既有深度又有力度,色彩大膽,畫面凝重的表情,畫出梵高內心孤獨的無耐。在勞特累克的建議下,梵高去了法國陽光充足的南部城市阿爾,在那里他造就了人生藝術的巔峰。
1886年,發生了一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情:勞特累克離開了親友,遷到了巴黎蒙馬特區,并建立畫室,站在畫室的窗戶前就可以看到德加的畫室。在那里他結識了那個地方很多具有鮮明特色的人,如晚上去跳舞的年輕女裁縫、在酒吧消愁的勞動工人、在這表演的貧困舞蹈演員和姑娘或大眾節目里的表演者,他懷著人道的同情和絕對的尊敬給他們所有的人作畫,也從他們那里挖掘出人性的痕跡和縮影。
勞特累克對馬奈和德加都是十分敬仰人文歷史論文,特別是德加。德加的色彩、構圖、題材對他來說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德加是法國動態的繪畫大師,色彩具有印象派特色。題材大多取自芭蕾舞劇院、咖啡廳和賽馬場等。從70年代開始畫粉畫,有時同油畫相結合,色彩鮮艷柔和。從勞特累克給梵高畫的自畫像中可以感受到德加的影子。
在《紅磨坊的舞蹈》這幅畫中,勞特累克運用與杜米埃相似的諷刺和稍有夸張的造型手法,為我們展現了紅磨坊樂園的場景。畫面由前、中、后三個不同的空間構成,并且木地板的線貫穿整個畫面。前景為高貴的女性和幾個即將消失在畫布左端的幾個人統一了整個畫面;中景是一對跳舞的人構成了畫面的中心部分,在以綠色調的環境襯托下,他們在盡情的跳舞,從造型上看,那個跳舞的男性的身影隨意伸曲并跳動,陶醉在一種既幽默又放肆的自由狀態中。再看那女的撩起她的長裙,翹起她的腿,在跳踢踏舞,擺能,但是她的面部表情十分呆板,好像所有的動作只是下意識的機械的動著;后面部分人圍繞在舞池的邊上,與前面的人構成呼應。這種夜生活對勞特雷克來說太熟悉了,因為他經常出入這些音樂咖啡館、舞廳、酒吧間林立的大街上。用病態的心理和異常敏感性,來表現這種半上流社會的喧鬧景象,“紅磨坊”娛樂成了他創作靈感的一個重要源泉。
同時勞特雷克在創作技法上吸收了日本版畫的很多因素人文歷史論文,如淡顏色的使用,和單線平涂的技法等,都是很明顯的。勞特累克的招貼畫是通過石版技術繪制出來,他對他的創造性活動很感興趣。這從他給母親的信中可以得到證明,他在1891年的信中寫到:“今天,我的招貼畫被貼在巴黎的城墻上。這是我略感興奮,我還要在做一幅……”。
1893年,他在梵高工作過的古庇畫廊舉辦了一系列的油畫和素描展覽。同年,他開始從事繪制招貼畫的活動,并獲得極大的成功,以至他的招貼畫大大地超過了他的繪畫作品。
《紅磨坊的拉·姑柳小姐》是勞特累克第一幅招貼。在當時巴黎萬博會給巴黎帶來了商機也帶來了無限的競爭,紅磨坊在競爭的面前生意一天比一天差,老板齊得拉十分著急,他不惜金錢請了很多在當時很知名的藝人加盟紅磨坊,使紅磨坊在舞會形式和人力資源上優越與其他的舞廳。同時老板也想到了找勞特累克為其制作宣傳海報招貼論文開題報告范文。至于為什么請勞特累克,或許是勞特累克在巴黎小有名氣;或許勞特累克是紅磨坊的常客;或許是紅磨坊的老板齊得拉深知勞特累克對舞女及演藝人比其他的畫家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總之齊得拉是再三懇請勞特累克為為他畫幾張精彩的招貼畫來吸引顧客。這張招貼畫非常的成功,轟動了當時的巴黎,不僅讓紅磨坊的生意蒸蒸日上,也讓畫家本人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家。
勞特累克并不是一直在蒙馬特的,有事他也出去旅行。1895年他到過倫敦,在那里人文歷史論文,他看到了惠斯勒的繪畫,并且十分欣賞。1896年他在歐洲旅行了很長時間,去過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和葡萄牙。回來后,他加入了由納唐松兄弟領導的《白色畫刊》的知識分子的小圈子,與之合作的還有波納爾、維亞爾、瓦洛通等當時的天才插圖畫家。
夜生活過度的酒精和連續的工作使他幾乎發瘋,于是,他的母親把他送到勒伊的一個精神病院治療。沒有呆上多久便出來了。他又恢復了過去的生活,但不在是原先一模一樣的生活。他的繪畫開始表現出一些奇怪的不穩定性和改變技法及色彩的企圖。1901年9月9日,他的母親合上了他的雙眼,一顆藝術之心隨著他生命的終結而枯竭。時僅三十七歲。勞特累克在短暫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繪畫、招貼畫、石版畫、插畫等作品,他影響了后代的很多人,受影響中最有名的當屬畢加索、蒙克、馬蹄斯等人。
篇2
高中歷史教學中課程資源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載體就是教材,盡管新課改后重新編寫了歷史教材,但主要從宏觀上介紹了世界文明及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現行高中各種版本教材涵蓋性強、包容性突出,史料的豐富程度還不夠,教材內容很多為現成的結論,這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的現象,有些需要教師補充相關史料證明,進而提高分析、比較、概括等能力,鄉土歷史作為補充史料是個不錯的選擇。鄉土史是歷史發展的縮影,教材中的描述遠沒有身臨其境去考察、去探究那樣印象深刻,近距離接觸又會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但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不能讓鄉土史內容喧賓奪主,要在充分認清鄉土史資源教學價值的基礎上以歷史教材為重點,分類選擇以達到優化配置,不能代替歷史教材,將鄉土史作為補充內容為高中歷史教學服務,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現行高中歷史教材的不足,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歷史概念和教材,兩者可謂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從而更好地實現了歷史教育目的。
2.鄉土史課程資源的運用要適時、適度、有效
中國是文明古國,各個地區都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學生對身邊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件、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保留下來的歷史遺址、遺跡產生由衷的親切感、認同感。他們又對自己沒聽過和了解不深入的鄉土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高中歷史課中滲透鄉土歷史容易產生共鳴。但不合理的運用鄉土史會減緩教學進度、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這在高中的歷史教學中是不允許的。鄉土史課程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時應該根據教學需要在課前充分備課,慎重考慮適合的方式、鏈接的內容、插入的時機等,要做到言簡意賅,不能偏離教學主題,不能顯得牽強附會,要根據需要靈活運用,讓鄉土歷史發揮恰到好處的作用。鄉土歷史的內容龐雜,可能有些內容在當時的作用值得肯定,隨著歷史的發展已經明顯不符合時代的要求,我們要根據歷史課堂教學的需要慎重采用,有針對性的認真思考,合理取舍。要選擇那些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思想價值取向和人生觀的資源,并教會學生用發展的觀點、辯證的觀點看問題,理性認識家鄉的歷史。鄉土史的運用應該保證完成教學任務又不加重學生負擔,如果教學任務重,教材中已經講的非常詳細,就沒必要畫蛇添足。總之,鄉土史課程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必須遵循適時、適度、有效的原則,歷史教師必須以有效性為目標,始終做到有效優質。
3.鄉土史課程資源的選用要有典型性、代表性、科學性
篇3
初中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學科內容包含很多知識,如政治、地理、歷史等,對于培養初中學生的人文科學意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學生今后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把以學定教的模式運用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樣的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的能力,尤其是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就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以學定教”的幾點思考。
1.有效學情分析,讓以學定教更適宜
(1)對學生知識基礎進行分析
“以學定教”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狀態、發展規律等對教學順序進行有效的調節,合理制定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想要學,更能促進學生良性的發展。那么如何“以教定學”,教師要明確“教”什么,也就是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及時的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對學生有一個確切的了解,知道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并以此為基礎聯系教材內容找出最易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起爆點、最易引起學生興趣的疑難點、最易被學生忽略的盲點,進而確定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內容也就更具適宜性,更能提高效率。
例如,就《“秦王掃六合”》進行此課講解前,我先對學生進行了一個小調查來了解學生的知識起點,以便讓教學內容能夠更適合學生。調查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問題:
①你是否知道秦始皇這個人?
②能說一說秦始皇是哪個朝代的君王嗎?
③你是通過哪些途徑了解到的。
④能介紹下秦始皇做出的貢獻嗎?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知道秦始皇一般都通過影視作品、網絡等途徑了解到的,而有關他的貢獻等就很難系統地進行表述了。根據這些反饋的信息我對教學進行了一些調整,加入了一些與我們當地有關的史實,以此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對學生認知規律進行分析
“以學定教”該如何教,如何組織教學內容?這需要教師必須按照學生認知事物的規律對教學內容的順序作一個恰當的重組。要讓學生的思維觸及到他們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能讓歷史教學更具流暢性。
例如,就《“秦王掃六合”》教學中,我將秦始皇建立郡縣制和焚書坑儒這兩個知識點進行了組合。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把“焚書坑儒”這一知識點進行提前安排,把整個歷史事件做了前后聯系,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了起來,也都積極參與到討論、學習中。
2.以學定教的幾個注意點
(1)突出學生
學生是教育對象,更是教育的資源。因此,在“以學定教”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第一,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第二,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思考時間;第三,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只有全面的突出學生,才更能促進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輝煌的隋唐文化》教學前,為了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是否達到了學習目標,在導學案設計的時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目標:
①雕版印刷術和建筑水平的發展、應用以及意義。
②唐詩是唐朝文學最輝煌的成就,并對李白和杜甫的詩歌風格和成就進行簡要概述。
③在唐詩中體會當時的社會風貌。
通過這樣的目標設計,學生更加明確了學習目標,也知道要做什么,該怎么做,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突出學習
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在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要突出學生的學習、質疑和探究。第一,設置前置性學習,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了解學習內容;第二,設計情境問題,讓學生有目的的去學習,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例如,我在教學中以“導學案”為主進行以學定教,以導學案教學方法呈現前置性學習。一般我把導學案以“學習目標——自主學習——鞏固基礎——合作探究、拓展提升”這四大部分進行設計,在設計中盡量把起點放的低一些,讓學生更容易去獲得,這樣可以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例】選擇題:“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首詩抒發詩人杜甫對唐都長安遭到安史之亂破壞的悲愴情懷。他的詩被后人稱為()A.書圣B.詩圣C.醫圣D.詩史。
此題是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設計的,結果我發現很多學生都選錯了,接著我讓學生去分析到底是“人”還是“詩”。針對易錯點進行探究更能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
篇4
警察職業心理素質是指警察職業對其從業人員所要求具備的心理因素的總和。警察作為一種高危職業,對從業者心理素質的要求也是以生理條件為基礎,在后天學習和工作過程中逐步培養的。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編制了《山東省部分地市公安民警心理素質調查問卷》,在山東的多個地市公安機關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00余份,涉及的警種包括治安警、戶籍警、刑警、交警等。結合問卷調查統計的結果,可將警察職業心理素質分為四個維度,即基本心理素質、人格特質、社會心理素質、專業能力。
(一)基本心理素質。
基本心理素質包括認知品質、情緒控制、意志品質、自我意識四個方面。其中認知品質是指穩定持久的注意力、快速準確的感知力、深刻的思維力、持久準確的記憶力、準確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情緒控制是指心境、激情、應激的控制能力。意志品質是指意志的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自制力、獨立自主性以及勇敢、頑強、勤奮、耐勞等品質。自我意識是指準確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嚴格的自我監督和自我控制等。
(二)人格特質。
本研究運用16PF的16項人格特質進行了問卷調查,請被調查者在兩個性質相反的人格特質中按照1-10分的標準選擇優秀人民警察應具備的分值,結果表明,在16項人格特質中,平均分數在8分以上的有4項,對應的人格特征分別是聰慧、富有才識,情緒穩定,有恒負責,自律嚴謹;平均分數在4分以下的有4項,對應的人格特征分別是理智、注重實際,現實、合乎成規,安詳沉著、有自信心,心平氣和。由此概括出警察職業人格特質包括:責任感、嚴謹自律、理智現實、自信心、穩定性。
(三)社會心理素質。
警察職業心理素質除了包括基本心理素質和人格特質外,還包括社會心理品質。通過對警察開放性問題的調查,歸納出警察社會心理素質應包括以下內容:壓力應對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心理調適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環境適應能力。
(四)專業能力。
鑒于警察職業的特殊性,警察職業心理素質還應包括專業知識能力。
專業知識能力包含的內容很多,其中與心理學密切相關的是專業的心理分析能力,即犯罪心理分析能力。這一能力的培養對于偵查學專業的學生來講尤為重要。
二、警察院校心理學課程中警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
警察院校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有課內培養和課外培養兩種方式,其中依托心理學相關課程培養警察職業心理素質是當前最主要的方式。
(一)普通心理學課程中警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
普通心理學在講授心理學基礎知識的同時應與警察職業心理素質訓練相結合,突出普通心理學在訓練學生心理素質過程中的特色和優勢,著重培訓學生優良的認知品質。訓練內容包括:穩定持久的注意力,即注意力要保持足夠的穩定性、持久性,同時又有良好的注意轉移和分配能力;快速準確的感知能力,即對感知對象識別要快、把握細節要準、理解要準確;靈敏深刻的思維能力,即思維要活躍、靈活、富有創造性;持久深刻的記憶能力,即記憶要快、保持要持久、提取要迅速;準確的言語理解和表達能力,即對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要及時、準確。
(二)犯罪心理學課程中警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
犯罪心理學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犯罪心理分析能力。所謂犯罪心理分析能力,是指學生依據犯罪心理與犯罪行為表現的內在聯系,借助犯罪現場遺留痕跡再現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狀態,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人格特征和社會背景,并制作犯罪心理畫像的能力。它包括依據現場行為痕跡分析心理痕跡的能力,依據現場遺留物、損失物分析心理痕跡的能力,依據現場犯罪人作案手段及技能分析心理痕跡的能力,依據綜合現場所有條件分析心理痕跡的能力,掌握建構犯罪現場心理痕跡檔案庫的業務技能和依據現場心理痕跡制作犯罪心理畫像報告的業務技能等。
(三)警察心理健康課程中警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
警察心理健康課程培養的職業心理素質主要包括:情緒控制能力、優良的意志品質、準確的自我意識、職業人格特質及社會心理素質。情緒控制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具體情緒的控制,強化對情緒的關注、引導與調節,培養健康的情緒,保持情緒的穩定與適度。優良的意志品質和職業人格特質主要培養學生的服從性、紀律性、勇敢、責任等心理品質。準確的自我意識包括對于生理狀況、心理特征及人際關系的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社會心理素質的培養主要通過課程中的人際關系心理、心理應激、常見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心理行為訓練等內容展開,培養學生的人際適應能力、挫折及危機應對能力、適應能力、自我診斷和修復能力及團體協作能力。
三、文化歷史活動理論視角下學生警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方法的探索
如上所述,在心理學相關課程中進行心理素質培養是警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主要方式。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對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低效的。文化歷史活動理論的基本觀點為我們探索和發展警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方法提供了理論依據。文化歷史活動理論在論及心理素質的形成上有如下幾個基本觀點:首先,實踐活動是主體心理素質形成的源泉;其次,內化是心理素質形成的基本機制;再次,參與實踐共同體是主體心理素質形成的必要條件。由此可見,通過實踐體驗、行為內化、實踐共同體活動等途徑才能真正培養心理素質。
(一)實踐體驗———體驗式教學法在警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中的應用。
維果茨基認為:“人的心理活動的變化與他的實踐活動的變化是同步的。”因此,文化歷史活動理論特別強調人的活動在心理素質培養中的根本性作用,認為活動是人的心理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活動之所以是塑造人的心理素質的根本方法,是因為人在活動過程中,既有外部實踐活動又有主體精神活動,既能培養人的內在心理品質又能涵蓋外在的適應性品質。活動是一種創造性的建構行為,它具有開放性的過程和結果,可以根據不同的培養對象選擇不同的活動。鑒于活動的重要性,我們將體驗式教學法引入警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親身經歷來獲得具有個體獨特性的認知和感悟。體驗式教學還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即體驗式教學在培養目標上不僅僅注重知識的培養,更注重學生人格的完善和社會性發展。
(二)行為內化———拓展性心理訓練在警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中的應用。
文化歷史活動理論認為,內化是人的外部實踐活動向內部精神活動的過渡,通過內化,個體才能形成新的心理品質并通過習慣表現出來。在心理素質的形成中,內化按照如下模式進行:自我認識(激發動機)———策略導行(具體行動)———反思內化(歸納總結)———形成品質(達到目的)。遵循內化的觀點,可通過拓展性心理行為訓練,從上述四個方面引導學生,從而真正達到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拓展性心理行為訓練是針對警察的職業特點和心理特點進行的一種心理行為訓練課程。首先,通過此項訓練,學生要學會了解自己,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激發改變或者提升的動機;其次,通過具體的行為訓練,提高學生觀察、記憶、理解、推理、判斷、隨機應變以及抗挫折等能力;再次,訓練后及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達到戰勝心理恐懼、增強敢為精神、激發心理潛能、錘煉堅強意志的目的;最終,發展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三)參與實踐共同體活動———團體心理訓練方法在警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中的應用。
文化歷史活動理論認為,個體心理發展需要以具體的實踐共同體作為依托,因為實踐共同體是真實的學習情境,在其中,成員可以獲得身份認同,獲得歸屬感、信任感,從而為個體提供積極的心理氣氛,更好地激發個體的動機和潛能,促進成員認知、情緒、意志、自我意識、人格、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發展。為了創建目的明確的實踐共同體,可將團體心理訓練方式引入警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團體心理訓練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適應的過程。團體心理活動既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也是一種教育活動。在警察院校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應依據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目標,運用團體訓練的方式,結合公安實際來設計內容。例如,在進行自我意識和自我實現訓練時,為了使學生獲得準確的自我認識,增強學生的警察意識,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公安工作,將團體活動中的“我是誰”、“自畫像”等技術引人課堂,幫助學生強化警察意識,明確自己的目標,規范自己的行為。這種形式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結語
篇5
1.1教育資源重復建設
網絡中有很多類似的初中歷史教育資源,而平臺的承載量是有限的,重復的資源過多就會導致其他資源過少,況且同類教育資源中資源的質量參差不齊,很多不好的資源也被摻雜在其中,使得初中歷史網絡教育資源的質量水平大為降低。
1.2教育資源形式散亂
網絡教育資源不同于網絡資源,它主要在教育網絡平臺上呈現,主要目的是為了給教學提供輔助。但現在網絡平臺上的歷史教育資源形式散亂,剪輯粗糙,造成好多資源不適合在教育教學中參考應用。
1.3教育資源難以整合
數量龐大的初中歷史教育資源,給網絡教育資源管理者帶來了很多挑戰。由于現在網絡教育資源管理平臺只是將已有的教育資源進行上傳,還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查詢和下載體系,因此,資源管理者無法將初中歷史教學內容與巨大的網絡教育資源較好的整合。
2網絡環境下初中歷史教育資源的開發
2.1搭建初中歷史網絡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初中歷史網絡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應該包括公開課視頻下載、課件下載、習題下載、在線考試、在線輔導、技術網絡問題維修這幾個基礎模塊。很多中學網絡共享平臺上資源量少,需要借鑒一些大學的公共服務平臺,為此需要為師生搭建一個完善的初中歷史網絡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這樣不僅讓師生可以自主化教學與交流,還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隨時查閱有關初中歷史的教育資源,在網上進行練習和測試。
2.2開發有特色的初中歷史網絡教育資源
每個地區的初中歷史教育內容不同,每個學校需要的初中歷史網絡教育資源也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開發。在開發初中歷史教育資源時,開發人員要多借鑒其他學校好的教育資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善于總結各校資源的共通性,關鍵是把握本校的特殊性,開發出適合于學校自身發展的特色教育資源。
2.3建設初中歷史網絡教育資源的開發團隊
開發初中歷史教育資源并維護各個網絡教育平臺是一項困難繁雜的工作,教育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以及搜索的快捷性,都會影響初中歷史的教育教學。為此,建設一支專業素質強,具有創新精神的初中歷史網絡教育資源開發團隊,是滿足歷史教育發展的必然需求。
3網絡環境下初中歷史教育資源的利用
3.1科學的利用教育資源
網絡教育資源的最大優勢就是豐富了課堂,為課堂注入了生機活力,但如果不加以可學的利用,課堂效果會適得其反。為此,要選擇好而精的資源,在最恰當的時機利用,資源的利用要有計劃,從時間到內容都要推敲。
3.2合理的使用教育資源
初中歷史網絡教育資源的多樣化,給師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性。在使用網絡資源時要遵循:一是數量合理,二是內容合情。使用過程中不要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避免過度使用和不使用的兩個極端,過度使用會使學習進度過慢,學習主題偏離,不使用又會導致學習枯燥乏味,知識理解出現障礙,知識記憶存在困難。其次使用時要注重內容是否合乎情理,教學中教師應對繁雜的網絡資源進行篩選,選擇切合主題,內容健康的教育資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育資源的使用和教育價值。
3.3資源的利用要注意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篇6
隨著教育教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教學輔助工具,它融合了很多的教學內容,并通過圖片、影像資料、文字闡述、圖標等形式,把枯燥靜態的歷史知識轉變為了動態靈動的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優化了教學過程,提升了教學質量。如在學習《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一堂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選擇《開國典禮》影視片中的橋段,通過觀看影片的方式來開展新課教學,讓學生感受那個年代下中國從被奴役走向獨立的艱辛。這樣學生就會被吸引到課堂中來。在教學中,多媒體集各種輔助工具的大成,可以幫助教師創設優秀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情境,這是以往教學中無法比擬的。再如,學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選擇鳳凰衛視拍攝的紀錄片《》,讓學生看到那個年代中,官僚、地主、軍人和普通大眾被鴉片毒害的場面。通過觀察影片,學生明白了鴉片的危害,一方面能警示他們在生活中一定要遠離,另一方面也會使學生明白當時中國所處的境況,大量的黃金外流,老百姓生活負擔沉重,軍人精神萎靡不振,戰斗力低下,官員等諸多問題導致了我們國家的進一步落后,以及由落后所帶來的沉痛的教訓,讓學生感受到鴉片的大量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嚴重的危害,進而明白禁煙勢在必行,而林則徐的正是維護民族尊嚴,抵抗外來侵略的重要體現。多媒體技術應用的震撼之處就在于可以通過聽覺、視覺等感官的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
二、巧用知識遷移,創設歷史教學情境
歷史就是過去的事情,由于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往往就停留在那個歷史時期,因而學生往往會感覺學習歷史非常的遙遠,并且貌似沒有什么價值,這也是當下我國歷史教育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學習歷史的目的就是以史為鑒,使我們能夠借助歷史事件和歷史發展的軌跡,明白當下的生活。教學實踐證明,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如果教師能夠有效地鏈接歷史事件和當下的生活,使學生通過元認識和知識遷移進行知識的嫁接,就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學的效率。如在講到《》的時候,對于《》,很多的學生覺得記住這些內容很枯燥,也沒有意思,但是如果把其中有關的與臺灣至今未回歸的事實、臺“獨”以及政府公開抵制一國兩制的舉措等現實情境相聯系,便會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他們便會更仔細地學習這些內容,也會更認真地看待這些問題。這樣,通過古今事件的嫁接,學生就會深入到這樣的歷史情境事件中來,這無論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還是對于知識學習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豐富課外活動,讓學生走進歷史
篇7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法把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情境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有較大區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歷史情境,把歷史事件或人物設計成形象的語言或情景劇,讓學生體會到歷史人物或事件所蘊含的歷史情感,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從而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
2創設教學情境應遵循的原則
2.1創設教學情境要實用。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創設情境必須以加強學生的歷史素養為核心,情境內容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這樣才符合新課改的發展要求。情境教學是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載體,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每一個情境細節,從而達到通過情境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2創設教學情境要真實。
歷史知識反映的是真實的事件和人物,這是歷史學科的最大特點。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可以加入個人的觀點和看法,但不能影響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實性,要確保展示給學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真實無誤,從而讓學生產生真實的感覺,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感悟。
2.3創設教學情境應多樣化。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結合不同的歷史事件或人物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力爭做到情境模式的多樣化,避免因相同的情境模式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使學生對歷史事件及人物產生更深的印象,把歷史事件或人物所蘊含的情感充分展現出來。
2.4創設教學情境應具有針對性。
創設教學情境要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并不是全部教學內容都可以運用這一方法。因此教師要從教材中選擇適合情境教學法的內容,并選取特定的人物或事件,確保情境教學法充分發揮其優勢作用。
3初中歷史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初中學生對新鮮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多樣化的歷史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受,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
3.1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由于初中歷史反映的都是過去的事件或人物,因此學生不能通過直觀的感受了解歷史知識。而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反映歷史事件或人物的視頻、圖片或動畫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把歷史事件或人物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了解歷史,對歷史知識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認識。
3.2結合人物特點創設教學情境。
歷史人物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人物的性格、心理特征等創設不同的情境語言,把人物的細膩情感充分表達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歷史人物特點。結合人物特點創設情境,便于真實反映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態度,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共鳴。
3.3結合故事創設教學情境。
歷史故事能夠重現歷史人物和事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經典的歷史事件,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故事場景獲取更多的歷史知識、得到更深的體驗感受,使其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
4結語
篇8
(一)課本劇創作
創作之初,要進行資料收集。課本是最先考慮的資料,但還需要課本以外的更多的資料來支撐,應鼓勵學生到學校的圖書館、歷史博物館、網絡上查找史料,首先確定編寫課本劇的整體框架及故事的發展梗概,要符合劇本的特點,涵蓋開端,發展,和結局四個方面,還應有戲劇沖突。有可看之處,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另外,劇本的內容應符合歷史的真實性,觀點鮮明,實事求是。
(二)課本劇排演
課本劇在角色的安排時,要綜合考慮,合理分配角色,注意外貌的相似性,氣質聲音等諸多方面也要考慮周全,這要求我們的老師或者學生導演能掌握演員的特點、技能,把有限的人員進行合理分工,提高同學們參與表演的積極性。排演期間,要求演員能對劇本有初步的了解,記住自己的臺詞,清楚自己扮演的人物角色的性格特點,注意自己的表情動作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配合默契,服裝道具準備充分。(三)課本劇演出 課本劇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要適時導入,實際教學時要注意銜接得當。雖然課本劇能讓學生更加直觀有效地學習歷史知識,增加歷史課教學的趣味性,但教師依然要積極引導學生聽課時注意力集中,善于思考。為了教學的需要,對于某些歷史事件的理解,適時引入課本劇。讓學生帶著學習歷史知識的態度來觀看,而不是圖熱鬧,看完之后,一無所獲。
二、歷史課本劇在教學時的實用價值
(一)使學生的知識掌握更有層次性
編寫課本劇的過程,也是學生研讀教材,查閱資料,對知識進行不斷概括總結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熟悉了歷史事件,了解了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掌握了關鍵的知識要點,理清了歷史事件的順序,更直觀地再現了歷史事件和人物,思維更清晰,頭腦中的知識結構更有層次性。另外,通過課本劇的編排,熟悉了課本劇的流程,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對歷史的興趣。
(二)有利于學生對于難點的解讀
歷史事件往往比較繁瑣,學習過程中難免產生困惑,記憶也有相當的難度。而歷史課本劇的恰當引入,正好填補了這個缺憾,把歷史事件恰當穿插,對人物進行主客觀評價,解決了平時教學中難以達到的實際效果,本來老師苦口婆心講解學生都難以理解的知識,現在卻在潛移默化中被學生接受,解除了學生心里的困惑,增加了對知識點的記憶,而且由于學生查閱大量的資料,知識面開闊了,從而更多地了解了歷史的知識。
(三)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培養
篇9
什么是史學聯系文學的教學方法呢?它就是學術界以現有教學理論為依托,借助文學與史學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所重新構建的一套教學理論。它具備文學語言的嚴謹性、準確性以及形象性的特點,使文字表達內容更加具體,更清晰、更貼切,易于學生理解記憶。一些經典文學作品的引入可以突破時間空間限制,讓學生仿若身臨其境,歷史知識更是深入人心。這樣,學生勢必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歷史教學品質也會因此而有所保障。
二、在我國歷史教學中應用文史結合法的必要性
一方面,受古代科舉制影響,我國歷史教學發展步履維艱,高中歷史教學與時展嚴重脫節,也正因為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新時期內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所以歷史教學過程中涌現出了大量的問題。首先,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理念跟不上時代步伐,教學語言生硬呆板,過分嚴肅,學生個性也因此而受到壓制;其次,歷史教學模式陳舊而沒有新意,現代影視資料信息滲透不足,歷史知識就像我們所看到的,只是簡單的文字,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且學習深度不足;最后,傳統教學模式的形成取決于師生應試心理,教師一味強調灌輸學生理論知識卻忽視對學生進行歷史情感方面的教育,阻礙了學生歷史價值觀念的建立和健全。另一方面,該方法的應用恰如其分地解決了上述問題,迎合了時展的需求。不僅使學生建立起了歷史學習的自信,愛上了歷史學習,而且促進了高中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推動了我國現代高中歷史教育的發展和完善。所以,使用文學史學相聯系的教學方法是時代的要求和發展的必然。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文史結合法的具體應用
(一)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文學性語言及文學作品
《史記》有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絕對高度的評價,是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絕好的文學作品。它不僅語言生動,而且內容也形象地描繪著歷史,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另外文中所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更是全面而具體,讓學生感覺作者仿佛就在眼前,使歷史知識變得更加形象易懂,有助于學生記憶。當然,除此之外我國還有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它們也在歷史教材中出現,使歷史事件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學生理解更加深刻。人類因為語言而溝通,書本知識也通過恰當的語言描述而變得淺顯易懂,所以優秀文學作品的加入給歷史教學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在歷史教學中融入影視作品
傳統教學模式受科技因素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只能在“粉筆”、“黑板”和“教科書”的協作下進行,單一而低效。既不利于學生理解知識,又不利于教學水平的發展。但將影視作品適當融入歷史教學中,就可以輕松活化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比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珍珠港》、《甲午風云》、《三國演義》等歷史影視劇,讓學生在感受藝術作品韻味的同時收獲歷史知識。
(三)在歷史教學中運用“融情于景”的教學方法
有人曾說過,青少年之所以遇到了困難,那是因為他們面對著裸的教育行動。這足以說明傳統歷史教學中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聽取的教學模式是錯誤的。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不論哪個學科的教師都必須意識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教學活動開展的重大意義。只有學生對某一事物感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所謂“融情于景”就是將情感教學與情境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歷史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國歷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念,使其最終具備以史為鑒的能力。從而更高效地學習歷史,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這也就達到了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
四、結語
篇10
自信和興趣對學生學習有著良好的激勵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學生只有喜歡歷史,熱愛歷史,才會對歷史有持久的熱情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用歷史本身所具有的實用性來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思維,使之更加活躍。歷史可以給人更多的經驗和教訓,因為歷史是前人的失敗和成功的體現。通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吸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少走彎路,獲得成功,這正是歷史的社會價值。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實踐,選擇和教學內容相關的社會熱點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事件進行分析和總結,使歷史感和現實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歷史離我們遙遠,而是和我們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歷史思維方式去評析社會熱點問題,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去分析歷史現象。比如,在學習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后,同學們了解到蘇聯為了防止德國的再次入侵,對東部的開發開始重視起來,并且把一些重工業都遷移到了東部,為作戰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就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聯系我國的國情,聯系大西北的開發和建設對西部開發的戰略意義進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得到開拓和發展,提高分析能力。其次,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同樣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拓展一些歷史故事、古詩,或者開展一些活動等,這些都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直觀有趣,同時多媒體的大容量特點可以使學生加強知識間的聯系。
二、啟發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首先,使學生學會閱讀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前提。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找到內容的重點,并在閱讀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和規律,如告訴學生一般情況下一段話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這一段的主要內容的概括。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掌握重點詞語,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概況能力和復述能力,使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去展示。其次,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思考對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內容都有很大的作用。教師要讓學生遇到問題多質疑,多想,以開拓他們的思維,使其養成勤于動腦的習慣。教師要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并發現問題。學生通過探究合作,可以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路人,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
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