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財務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1 01:39: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級財務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級財務管理

擴大學生國際財務視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現狀與課程體系建設;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的幾個關鍵問題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許多高校尤其是財經類大學,陸續開始招生、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才市場的需求、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可以定位為成為未來的工商企業的財務總監、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建設,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培養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體體現在專業基礎課與專業主干課的設置上、如何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財務管理課程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劃分、如何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否需要單獨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等,具體請詳情見。

摘要: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各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上仍然存在很大差異。首先明確了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進而探討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等問題。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市場定位課程體系

財務管理專業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為管理學下的二級學科以來,許多高校尤其是財經類大學,陸續開始招生,目前已經有幾屆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走向人才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財務管理專業雖然在學科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異。究其原因,主要是對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清晰,進而導致教學計劃、課程體系設置沒有充分體現出財務管理的專業特色。因此,有必要進行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

一、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

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才市場的需求。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被人才市場接受,那么這個專業的生存與發展就存在問題了。碩士論文那么,財務管理專業應該培養什么樣的財務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關于財務管理專業的指導性教學方案中提出,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具備財務管理及相關的管理、經濟、法律、會計與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級專門人才。

查看全文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人才戰略分析

一、引言資金高效地管理及運用

對企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更具競爭力具有深遠的影響,其中,起關鍵性作用的就是財務管理人員。他們的決策、對未來市場潛力的挖掘、對資金的管理質量等決定企業能否合理運用流動資金到企業的業務投資及規劃中,這對企業在市場中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財務管理人才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第一執行者,不可否認其對企業財務管理質量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必須意識到對企業財務管理人才培養及考核的重要性及緊迫性。只有通過一系列的人才戰略規劃,才能豐富財務管理人員在新形勢下的專業理論知識、實際操作能力以及提高綜合素質,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國企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現狀

對于財務管理人才的重視,在我國尤其國有企業當中認識較晚,這直接造成全國各所大學到了1980年之后才開始設立財務管理相關專業。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經濟及地球村的形成,國有企業對于財務管理人才的重視在逐漸增加,特別是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國內在財務管理教育體系方面逐漸完善,從對市場需求的了解到專業設置針對性,甚至對教師關于教學目標的設定都有了詳細的規定。但遺憾的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依然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培養方法的傳統老套單一,培養內容不能與時俱進,培養制度激勵性不足等,這些使得學生不能有效地吸收知識,畢業就業成為一大難題。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云計算等無處不在,對財務管理人才來說,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勢在必行。然而,對于人才的培養總是滯后于時代的發展,甚至有的企業教學內容幾十年不改革,這些使人才培養落后于企業發展,導致企業發展緩慢,國家發展動力不足。就目前的市場形勢來說,國有企業對于復合型專業、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需求呈幾何式增長,為了滿足企業的需求,要加強校企合作,同時,學校企業的負責人也要有前瞻視角及改革魄力,及時改革相關專業的設置,培養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從源頭上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促進企業的更快發展。

三、現階段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面臨的挑戰

(一)財務管理人才職能發生了變化

查看全文

財務會計的教學課程設計探究

摘要:財務會計又稱對外報告會計,是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它是以財務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為主要依據,對一個特定會計主體的引起會計要素變動的交易或事項,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程序進行加工處理,以財務報表為主要內容的財務報告形式,定期向企業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本文對財務會計的融合教學課程設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財務會計;融合教學;課程設計

一、概述

財務會計又稱對外報告會計,是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財務會計具有以下特征:1.財務會計主要是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財務信息,為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社會公眾和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進行投資決策、信貸決策以及其他經濟決策提供依據;2.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主要由通用財務報告加以揭示,具有一定的統一性和規則性;3.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必須遵循公認會計原則;4.財務會計以復式記賬法(借貸記賬法)為基礎;5.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不能保證絕對精確。財務會計處理的對象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使是可驗證的歷史信息,在其形成過程中也不能排除預測、估計和判斷,很難做到絕對精確。

二、財務會計教學現狀

不管是會計學專業還是財務管理和審計學專業,都必須學習財務會計,一般以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會計學專業主干課程(會計學基礎、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管理信息系統、經濟法、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稅法、審計學)來安排課程,財務管理專業可能再側重管理學方面,而審計學專業側重審計方面一些。從目前各校的專業設置來看,財務管理與會計學專業設置模糊。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基本上沒有差別,給人的感覺是: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專業學差不多。特別是在一些獨立學院和民辦院校和一些高職學校,會計學專業和財務管理、審計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上差不多。《會計學原理》(相當于基礎會計)和《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是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等財會類專業的基礎必修課,一些與財務類專業相近的專業,如工商管理、金融工程等經濟管理類專業在部分高校也可能會開設。目前的部分學校,在大一第一個學期開設《會計學原理》,在第二個學期開設《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部分高校在大一第一個學期同時開設這兩門課程。我們知道,會計的賬務處理很難避開稅法的影響,《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要講稅法,《會計學原理》要涉及,《財務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也要涉及稅法,如課程涉及不當,都講稅法,這樣既重復啰嗦,又浪費有限的課時。對《中級財務會計》的學習,部分高校開設《財務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兩門課,部分高校只開設《中級財務會計》,分兩個學期來講。就某一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而言,開設《財務會計學》的同時再作為專業選修課開設《中級財務會計》,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財務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大部分內容重復講授,在講《財務會計學》時很難與《中級財務會計》分開來講,而在講《中級財務會計》也很難與《財務會計學》分開來講,既增加了課時又沒有效果,而學生聽起來也是感覺重復羅嗦,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反而影響學生聽課的積極性。《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著重研究企業的特殊交易和事項的會計處理及特殊財務報告。部分高校作專業選修課,部分高校作為必修課來安排。有的學校放在大三學年,有的學校安排在大四第一個學期。我們知道,大四的學生大都很浮躁,所以,《高級財務會計》放在大四學習是否合適還值得商榷。

查看全文

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摘要:通過調研,地方應用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普遍存在對專業的崗位認識模糊、課程建設落后、專業競賽積極性不高、專業證書獲得率低等問題,因此要補足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短板,克服內卷現象,打造專業特色,實現特色專業、質量專業。本文聚焦于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短板問題和卡脖子難題,結合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構建基于崗課賽證融合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財務管理崗位-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財務管理競賽-財務管理證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立足于財務崗位需求,改革財務管理課程體系,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財務機器人,打造財務管理專業精品課程,將專業技能競賽項目寫入人培,將證書考核內容融入課程,實現崗-課-賽-證相互融合,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從而提高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關鍵詞:人才培養;崗課賽證;融合;財務管理

1當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問題分析

1.1實踐教學設施落后、教學資源不足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工商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財務管理專業實驗室固定資產總額應不低于200萬元或者生均1萬元。(847頁)但是根據筆者調查發現,部分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設施生均遠遠低于1萬元。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2020-2021年第二學期可供使用的智慧教室只有6間,而財務管理專業(財務管理、審計學、會計)有30個班,現有學生1137人,智慧教室數量遠遠不夠。然而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大多是在智慧教室或者會計實驗室完成,一方面智慧教室數量不夠,另外一方面很多教師也不會使用,這使得學生不會學的現象甚囂塵上。實踐教學資源投入少,有的會計實驗室只能完成比較簡單的實操模擬訓練,而且實驗室設備陳舊,電腦反應慢,財務軟件運行不穩定等影響著實踐教學課程的有效開展。另外,根據教育部網站發布的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生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為16522.36元,這說明教學資源投入處于一個非常低的水平。面對智能財務、財務機器人、大數據等新興課程的挑戰,傳統的教學內容、落后的教學設施等已經不能適應社會時代的發展。對于此,高校人才培養改革迫在眉睫。

1.2課程內容落后、課程體系不完善

查看全文

電力工程項目財務精細化管理分析

目前,我國電力事業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電力技術水平持續提升,隨著電力工程規模的逐漸擴大,電力企業的管理工作也日益受到相關人員的重視,財務工作是企業管理當中的核心環節,通過有效的財務管理工作能夠使企業的運作效率得到成倍的提升。目前,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速度飛快,電力工程所需要的資源和資金數額也十分巨大,這也就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財務精細化管理工作體系逐漸發展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在下文中筆者將對此進行展開論述。

1電力工程項目財務精細化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

1.1缺乏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支撐。財務管理制度是整個電力工程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如果財務管理制度漏洞百出的話,那么也很難形成有效的財務管理。目前,我國電力工程項目的財務管理工作雖然經過系統化的發展已經趨于完善,但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制度缺乏整體性。由于電力工程項目的具體工作內容非常繁瑣,參與到工程建設當中的工作人員數量很多,工作人員之間無法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同時工程中的甲方和乙方也都屬于臨時合作的性質,這樣就給財務管理制度的實施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導致財務管理工作無法按照制度來進行。同時又由于工程建設過程中環境的差異,財務管理制度趨于僵化,造成財務管理的后續工作出現許多的問題。1.2財務管理工作的實際效率不高。在電力工程的建設過程當中,幾乎每個部門都會涉及到一定的財務問題,因此這就對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文當中我們也曾提到過部門之間合作效率低的問題,從發展現狀上來看,電力企業的各個部門明顯缺乏必要的溝通意識,出現“各自為戰”的場面,一旦發生資金支出項目時,部門與財務之間沒有及時的溝通,從而為后續的財務審查工作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在部門臨時組建的大背景當中,溝通問題很難從根源上做到完美銜接,但各個部門之間必須要全面重視溝通不力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提升溝通的效率。為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化做好充分的保障。1.3沒有完全實現財務的全過程管理。由于電力工程建設的規模較大,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往往會進行多次的前期預算,這樣一來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財務工作的準確程度。但是在電力工程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后期,尤其是針對于工程的驗收、材料補充以及工程延期申請等環節,由于財務管理人員的疏忽導致整個財務工作沒有實現全過程的管理,這樣一來就會造成比較嚴重的欠款現象,使整個工程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財務全過程管理的推進程度不足隨著電力工程規模的逐漸擴大,已經成為電力工程項目財務管理工作當中的主要問題。

2提升電力工程項目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2.1加強財務管理體系的建設力度。財務管理體系的完善是整個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先決條件,若想對財務管理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那么就要樹立起正確的建設觀念。在財務管理體系的建設工作中,要做到通過制度的硬性保障來推動管理,使財務管理體系更加具有層次化。例如當電力工程的具體項目確定完畢后,應當在第一時間成立財務機構。財務機構的劃分可以按照兩部兩級制來進行,具體來說,兩級就是基礎考核級和高級決策級,基礎考核級負責對工程當中每一個項目進行審查,并將審核結果及時向上級匯報,高級決策級負責對項目的花費情況進行考量,并決定撥款的具體細則。兩部分別指執行部門和監察部門。執行部門和監察部門可以由甲方和乙方中的一方來擔任,另一方則擔任監察部門,這樣甲方和乙方之間能夠實現財務工作上的互相融合和監督,從根本上實現財務工作的精細化管理。2.2提高各個部門之間的協作意識和能力。由于電力工程所涉及的部門非常多,并且幾乎每一個部門都會或多或少地涉及財務問題,因此各個部門在工程開始前以及進行過程中要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遇到問題要協作解決,這樣才能夠保障財務工作的進展具有系統性。例如,在電力線路鋪設的工作當中,相關管理人員發現施工人員的頭盔有損壞,但現場又沒有備用頭盔,因此為保證施工進度管理人員只能先行出錢為施工人員購置頭盔。這種處理方法本身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管理人員沒有在第一時間內與財務部門進行溝通的話,那么這筆花費很有可能就變成沒有依據的賬單,最終可能就需要現場管理人員自行承擔此項費用。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由于各個部門及工作人員之間溝通不力所造成的。因此為保證財務精細化管理,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必須重視溝通合作,密切配合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執行。2.3積極推進財務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在電力工程當中,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要充分意識到,財務管理工作需要在整個電力工程當中實現全覆蓋,尤其針對于工程施工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更要通過有力度的財務管理工作來保障工程的整體效益。例如在我國沿海某區域的電力工程施工當中,受到暴雨影響,工程停工了5天,在這期間內每天的各種支出金額大約在7000左右,5天就高達35000。針對于這項大筆開支,財務部門及工作人員就必須介入到其中加以核實,在核對無誤過后將該筆支出入賬。另外,電力企業可以通過培訓,或是崗位管理方案的優化來幫助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人員樹立財務全過程管理的專業意識。企業要保證對工作人員定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邀請專業的財務管理人才擔任教學工作,從理論角度上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對于財務部門出現的個別玩忽職守情況,企業還可以通過崗位流動制加強財務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避免財務工作人員監守自盜,進行違規操作。進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筆者通過上述分析,總結出了電力工程項目財務管理工作中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望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能夠結合工程自身情況,提升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整體水平。

查看全文

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論文

一、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目標設置不夠清晰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將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全方面專業技能和知識,能夠在政府、金融和企事業單位從事財務管理以及科研、教學工作的高級工商管理人員。可以說,這一目標定位過于籠統,內容寬泛,無法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也無法幫助老師明確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不利于學生與教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二)課程體系搭建混亂

目前我國財務管理學科建設主要借鑒國外先進的知識和經驗,因此,我國財務管理體系沿用了西方管理學的成熟理論和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國外的理論具有一定的本土性,在我國情景下可能會“水土不服”,而且,借鑒的理論和方法之間也可能存在重復或遺漏,使課程設置缺乏整體性及系統性,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攝取和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教師課程內容的合理設計和教學方法的探索和改進。

(三)教學方式陳舊單一

查看全文

大數據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

一、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財務管理模式的僵化。在傳統的生意經里,為企業獲得更多的利益是大多數人所信奉的企業準則。由于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就會造成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上的僵化。企業以及員工只在乎經濟利益,對其他方面的管理和問題常常就會視而不見。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對信息等的處理顯得更加的繁雜,對信息的需求在不斷地增加。企業的財務人員對企業的管理人員的命令都是直接執行的,缺乏從財務數據中找出對財務決策具備價值的信息,缺乏對信息的系統分析。往往企業的管理方更重視的是企業的有形資產,更注重企業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往往對企業的無形資產如管理模式或是企業文化等方面是視而不見的。這種企業管理模式在大數據時代是不可行的,老舊的思想、僵化的管理模式注定是要被淘汰的。(二)人力資源在財會管理中的地位低。財務管理工作的項目繁多,步驟復雜,常常讓財務人員眼花繚亂,摸不著頭腦。特別是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為財務管理工作具有綜合多樣性的特點。如果人力資源的資源分配在財務管理方面不足,那么就會給人力資源的相關經濟利益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同時這也是企業與經濟投資者產生利益糾紛的原因所在。(三)高級財會管理人才的缺乏。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財會人員大多數都沒有經過良好的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這就造成了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級財會管理人才的缺乏。現階段,企業越來越重視培養多方面復合型人才,但是在市場方面仍然是供不應求的,在企業財會管理人員中仍然是缺乏這方面高級人才的。這種人才的缺乏,導致企業無法正確分析處理自身的問題,在市場中也無法做到審時度勢。

二、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會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一)財會數據的有效處理率得到提高。在大數據時代尚未到來之前,企業沿用的都是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方式,大多數都是采用人工處理的方式來處理企業財務方面遇到的一些問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資源方面的浪費,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也是比較低端的方式,財會數據的有效處理率沒有得到太大的提高。原先企業的財務管理基本上采用的是比較傳統的方式,在管理程序上設置的是比較復雜而且比較費時的程序,需要經過層層人員以及層層關口來處理財務方面的問題,完成財務管理工作。這是費時且費力的工作。在大數據時代,對企業的財務人員的要求會有一個顯著的提高。對于數據的處理技術也有一個顯著提高的過程,將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進行了改變。先進的大數據處理方式更有利于企業財務工作的有效顯著提高。(二)企業預算能力顯著提高。預算是企業整體財務管理系統中比較重要的一步,可以說,預算也是關系到生存與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其對后續的企業融資、投資管理工作都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作用。企業財會預算工作的開展以及接下來的管理需要考慮到的因素非常之多。原先企業采用的是傳統的財會預算系統,對于一些信息的掌握和處理都不是特別及時高效。預算能力不是特別突出,也給企業在之后的后續問題上帶來一些問題,導致企業不能夠正確分析當前形勢,處理眼下問題。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財會人員可以利用大數據這個端口對預算數據進行快速的搜集和整體,隨后再進行有效地分析,得出較為準確的數字,從而有利于企業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三、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措施

(一)更新與大數據時代相融合的財務管理理念。時代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大數據也在影響企業的發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更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更新與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相互融合的財務管理理念。大數據時代是有著全新的數據分析技術與數據管理理念的,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是需要更新換代的。一方面來說,作為企業財會管理人員的我們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抓住機遇來提升自己應對新的形勢下面臨的一些挑戰。要對大數據背景下全新的財務管理方式完全熟悉,做到熟練應用,要明白財會管理的方式不再走一些耗時耗力的程序化方式而是應該要結合大數據,正確分析企業財務的現狀包括企業的融資、結算等方面的問題,使得財務工作盡可能省時省力而又簡單及時高效。另一方面來說,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對一些老的財會管理人員要進行日常的財務管理理念的普及,要讓他們適時改變,緊跟時代潮流指向。(二)創新與大數據時代相融合的財務管理模式。眼下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已不能再滿足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要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創新與大數據時代相融合的財務管理模式。信息化的加入是當前財務管理模式最好的發展。信息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企業多方人員的共同協作。信息化的建設需要著眼于全局,在企業的既定目標下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優化,這樣才會獲得長期的良性發展。

查看全文

財務管理專業信息化平臺建設分析

【摘要】目前,國內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普遍缺乏特色,且培養出來的本科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距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在信息化大浪潮下,財務共享已成為趨勢。本文以廣西獨立學院XKY為例,認為獨立學院要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利用廣西區擁有的所處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交叉點和中國-東盟戰略橋頭堡兩大獨特地緣戰略優勢,在新常態下市場化機制改革浪潮背景下,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培養將信息化技術與財務專業技術充分融合,利用大數據和財務管理工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單位管理決策提供財務支持的高級“財務信息化”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財務共享;信息化;改革

一、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缺乏特色

隨著經濟的發展,財務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然而通過調查發現,雖然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明確,課程體系完善,但從專業建設角度來看,幾乎千篇一律,缺乏專業特色,而且培養出來的學生也缺乏特色,不適應市場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與相近專業相似。會計學專業與財務管理專業為相近專業,大多數會計學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相似。會計學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人才;財務管理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人才。XKY是獨立學院,雖然沒有設置會計學專業,但培養目標與會計學以及其他同等層次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相近。2.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未能與其他層次院校進行明顯區分。獨立學院大多依托母體學校辦學,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也參照母體學校相關專業,并未結合獨立學院學生自身特點。盡管很多獨立學院努力想走出自己的道路,但因為專業帶頭人等大多來自母體學校,思維受到禁錮,較難創新。3.課程體系設置相似。學院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的基本原則組織教學,設置平臺+模塊課程體系,比如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基礎平臺、專業基礎平臺、專業技能模塊、專業拓展模塊等。這個課程體系本身沒有問題,只是同樣缺乏特色。

二、財務管理專業信息化教學改革必要性

網絡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使用工具,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網絡已深入各行各業,信息化的時代儼然已經到來。信息化極大地提高了各種行為的效率,推動了人類社會進步,財務信息化毋庸置疑也是財務管理發展的一大趨勢。美國的一些企業集團如福特汽車、通用電氣、百特醫療和科爾尼公司最先開始實施共享服務,我國的中興、華為等公司也相繼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而且這也將成為趨勢。然而,卻鮮有高校開設相關課程,尤其是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目標的獨立學院并未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而進行改革,很多畢業生甚至對財務共享一無所知,這必然會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事實上,財務共享模式大量縮減了會計核算人員,需要更高層次的財務管理戰略性人才。因此,XKY應以此為契機進行財務管理教學改革,打造信息化專業特色,積極利用廣西區擁有的所處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交叉點和中國-東盟戰略橋頭堡兩大獨特地緣戰略優勢,利用國家級、區市級、校級比賽和企業、研究所與導師的課題進行引導,在新常態下市場化機制改革浪潮背景下,培養將信息化技術與財務專業技術充分融合,利用大數據和財務管理工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單位管理決策提供財務支持的高級“財務信息化”應用型人才。

查看全文

標準成本法應用落后的成因及對策

[摘要]標準成本法是一種較先進的成本管理制度,但在我國產品成本核算中的應用相對落后。這既有會計教育落后于經濟管理發展客觀要求的原因,也有會計制度設計缺陷的原因。要改變我國標準成本法應用相對落后的狀況,必須創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機制,提高高等學校會計教育質量,改革會計考試管理制度,完善會計人才評價機制。

[關鍵詞]標準成本法;應用;落后;成因

一、標準成本法應用相對落后的成因

標準成本法是通過精確和慎重的成本差異計算分析,找出導致成本超支或成本節約的具體責任人,對已明確的成本超支或成本節約進行經濟處罰或獎勵,使成本的實際發生額最終與制定的標準成本一致的一種較先進的成本管理制度。標準成本法體現了既要管錢,也要管人;既管理經濟結果,也管理經濟過程的觀念[1]。但是,標準成本法目前在我國產品成本核算中的應用相對落后,尤其是在中小型企業中,很難見到應用的蹤跡。究其原因,既有會計教育落后于經濟管理發展客觀要求的原因,也有會計制度設計缺陷的原因。1.會計教育落后于經濟管理發展的客觀要求會計人員的學歷和職稱結構目前還不夠理想。筆者根據張立恒所提供的河南省國有單位和縣級以上集體單位會計人員學歷和職稱結構的數據資料[2]進行歸納和統計,其結果如表1、表2所示。河南省地處中原腹地,綜合發展情況在全國處于中等水平,該數據應當具備一定的說服力。從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會計人員的學歷和職稱明顯偏低,本科以上學歷的會計人員僅占9.04%,大專及以下學歷的會計人員占比高達90.96%;會計師及以上職稱者僅占16.69%,其中還有4.65%的人沒有被聘用,初級會計師及以下職稱者占比高達83.31%。省級國有單位和縣級以上集體單位的狀況尚且如此,廣大農村和鄉鎮單位及其他經濟組織會計人員的學歷層次、職稱水平可想而知。標準成本法也稱標準成本會計,是西方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目前管理會計學科大多在本科教育才開設,大專、中專學校多以學生學不了該課程或會計從業資格和初級會計師考試中沒有該內容為由沒有開設該課程。目前的會計從業資格和初級會計師考試沒有管理會計的知識內容;中級會計師考試中,標準成本法只是《財務管理》科目中的一節,考試的機率和分值都很小;注冊會計師考試中,標準成本法也僅為《財務成本管理》科目中的一章,雖然考試的機率和分值有所提高,但所占分值比例很小。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現實中有80%以上的會計人員沒有接受過標準成本法的教育,能分析、管理、參與決策的高素質會計人才短缺,總體結構失衡。可見,我國的會計人員標準成本法應用教育落后于經濟管理發展的客觀要求,這是標準成本法應用相對落后的重要原因。2.會計制度存在管理和設計的缺陷造成會計教育落后于經濟管理發展客觀要求的原因,主要是我國會計制度存在著管理和設計的缺陷。(1)《會計法》執行力建設疲軟《會計法》第38條明確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3]。”但從表2中可以看出,會計崗位上的無證人員占到了8.04%,且現實中會計主管人員多由單位領導指派,無從業資格證、無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無會計工作經歷的“三無”人員不少,外行領導內行在財務管理上早已成為見怪不怪的事,法律規定形同虛設。這說明我國會計人才隊伍建設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較為嚴重,《會計法》執行力建設疲軟。(2)會計考試報考條件門檻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是會計工作管理的第一道門檻。而2012年12月6日財政部頒布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第8條規定申請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應具備的條件是:“遵守會計和其他財經法律、法規;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具備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報考條件中沒有學歷、會計工作年限的限制,尤其是沒有會計專業的限制。如此低的考試門檻,導致會計人員不用接受標準成本法教育就能輕松過關。這與《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所確立的發展目標———培養和造就一支結構優化、素質較高、富于創新的會計人才隊伍,確立我國會計人才競爭優勢,建設國際一流的會計人才隊伍存在較大差距。(3)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內容設計有缺陷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分為初、中、高3個級別,初級和中級需要通過全國統一考試,高級會計師資格則采用考評結合方式進行。初級會計師資格考試科目為《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兩個科目,其中《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內容沒有標準成本法應用所要求的知識內容;中級會計師資格考試科目為《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和《經濟法》三個科目,其中《財務管理》中只是用一節的篇幅簡單地闡述了標準成本法的局部知識;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科目為《高級會計實務》一個科目。三個級別的考試內容不僅較少而且都不涉及標準成本法的知識和內容。這種考試制度設計忽視了會計專業如《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等核心專業課程的學習,導致許多會計人員在會計知識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欠缺,阻礙了會計業務的規范化處理,無法保障標準成本法的應用。(4)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設計有缺陷1986年12月,財政部頒布《國營工業企業成本核算辦法》(以下簡稱“舊制度”),2014年1月1日在大中型企業停止使用,小企業還可繼續使用。取而代之的是2013年8月16日財政部頒布的《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以下簡稱“新制度”),小企業參照執行,金融保險業的企業不適用。舊制度是按照制造成本法的原理來設計制定的,不允許企業隨便使用標準成本法進行產品成本核算,所有企業只能使用制造成本法進行產品成本核算,才能保證企業產品成本核算數據的統一性和可比性。新制度倡導企業根據自身生產經營、成本構成和管理目標的特點,可選擇制造成本法、變動成本法、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中的任意一種進行成本核算,來滿足企業內部管理對產品成本核算多維度、多層次的需要。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設計的缺陷,限制了標準成本法的應用,這是我國標準成本法應用相對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改變我國標準成本法應用相對落后的對策

1.創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機制,促進會計人員知識的補充和更新大量低學歷、非會計專業的人員進入會計行業,加上國際會計趨同,會計人迫切員需要加強繼續教育。但傳統的繼續教育效果不好,多流于形式,會計人員缺乏繼續學習的動力,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多為被動地學習。為此,必須創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機制,進一步完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各項制度,營造良好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氛圍。一方面,會計行政管理部門要依法加強對會計人員持證上崗規范化檢查督辦工作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地會計學會組織機構,分期分批組織初、中、高級會計師職業資格考試考前的培訓,每一個級別的培訓可采取第一次免費、第二次半費、第三次全費的措施,將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費用的收或免、不同級別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與否等與會計人員的切身利益掛鉤,最大限度地激發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會計人員知識的補充和更新。2.提高高等學校會計教育質量,提升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如前所述,我國會計隊伍龐大,但學歷水平、職稱結構、業務水平普遍偏低,高素質的會計人才短缺,整體素質不高,總體結構失衡,這不但與會計考試制度的缺陷有關,更與會計教育質量不高相關。眾所周知,我國的中專教育早已取消了入學考試,學生的基礎知識不足以消化和理解會計學科的有關知識,明顯缺乏成長為會計人員的基本條件。大專教育近年來因生源質量下降,即使是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會計學的相關知識,更不用說非會計專業或其他途徑取得大專學歷的學生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沒有對任何學歷、專業和從事會計工作年限作要求,致使大量低學歷、非會計專業的人員進入到會計行業。一些大中專學校圍繞“考試”內容修改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把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過關視為專業教育教學目的,教學質量評估以會計從業資格證合格率論英雄,忽視了嚴密、系統的專業教育與培訓,導致會計人才的培養標準降低。一門學科知識的獲得和掌握主要依靠學校系統性、綜合性、規范化的教學,會計學知識的獲取尤其如此。所以,要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必須嚴把會計人員的“入口關”,不斷提高我國高等學校會計教育的教學質量,這是最根本的措施和最有效的途徑。為此,一是要將各類會計資格考試報考的首要條件規定為會計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二是會計師考試必須逐級報考,不允許越級報考。3.改革會計考試管理制度,促進會計人才健康成長目前注冊會計師考試明顯比會計職稱考試吃香。這是因為注冊會計師考試的性價比明顯高于會計職稱考試,獲得注冊會計師證書后就業率高、待遇好、受人尊重。國營企業以外的企業大多不認可會計職稱考試,即使獲取了中、高級會計師證書,聘用機率也很小,難以與薪酬掛鉤。從表2可以看出,初級會計師以下人數高達83.37%,中級會計師人數只有13.72%,而高級會計師人數僅為2.97%,會計人才的分布、層次和類別等結構明顯不合理,與《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所確定的發展目標,力爭使初、中、高級會計人才比例達到5:4:1的要求相距甚遠。這就是差別性較大的考試制度帶來的結果。要解決這些問題,在報考的門檻、考生的會計素質、考試的難易程度上要做到相對公平,特別是要將注冊會計師報考的首要條件修改為必須是持有中級會計師資格證書的人員。這不僅能有效地激活中高級會計師考試,而且能有效地解決許多注冊會計師沒有從事會計工作經驗和業務核算能力的弊端。4.科學設計考試科目、內容和難度,完善會計人才評價機制無論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還是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均應當圍繞會計核心專業課程來進行。要逐步取消《會計電算化》、《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經濟法基礎》、《經濟法》和《稅法》等會計輔助課程的考試,增加《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等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考試內容。科學設計考試科目、內容和難度,進一步完善會計人才評價機制,實現會計人才隊伍協調健康發展。建議將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設計為《會計實務基礎》、《成本會計基礎》、《財務管理基礎》和《管理會計基礎》四個科目;初級會計師資格考試為《初級會計實務》、《初級成本會計》、《初級財務管理》和《初級管理會計》四個科目;中級會計師資格考試為《中級會計實務》、《中級成本會計》、《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管理會計》四個科目;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為《高級會計實務》、《高級成本會計》、《高級財務管理》和《高級管理會計》四個科目。會計考試是會計工作的風向標。只有通過會計考試改革,引導和推進會計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創新,會計人員整體素質才能得到提高,會計事業才能蓬勃發展,先進的會計核算方法和技術才能得到應用;只有從會計教育的源頭抓起,注重和強化會計人員創造力的培養,會計人員才能產生超越記帳會計能力之上的會計感悟創造力,即財務分析、財務監督、參與經濟決策等方面的能力,才能使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查看全文

高等院校財務管理隊伍培養探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現行財務管理專業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博、專相結合的知識準備、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的人生價值取向、培養目標不明確: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與會計專業的區分度不明顯;該專業在各個層次的人才培養上差異性不大、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還不到位、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學方式的創新:進一步推動互動式教學;開展創新性的實踐活動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本文從培養創新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所要具備的能力、知識和素質要求出發,結合我國高校近幾年來在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確立創新教育理念、繼續推動教學方式改革等措施。

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是在1998年被國家教育部列為工商管理下的二級學科開始招生的,由于該專業應用性強,就業前景看好,許多院校陸續開設了這一專業。作為新辦專業,該專業一方面面臨優秀師資短缺、辦學經驗積累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的嚴峻挑戰。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企業對該專業的人才所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以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

一、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建設創新型國家已成為我國的戰略選擇,其關鍵在于培養創新人才。在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上強調創新性,就是要培養該專業的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使他們不滿足于現狀,具有求新求變的熱情和偏好。企業理財環境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要求未來的財務人員不能總是習慣于按常規的方法處理問題,要不斷地增強職業的敏感性和判斷能力。立足于現在和未來,筆者認為創新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