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美術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9 07:10: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兒童美術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兒童美術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直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兒童依靠直覺能夠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夠創造性地表現視覺意象,能夠體現美的自然法則。而在傳統美術教育中,只注重傳授知識技能,忽視素質教育,忽視兒童個性的發展;教材內容脫離兒童發展實際,不符合藝術教育特點。要改革美術教育,就應依靠直覺進行美術教育,以視覺訓練為中心,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尊重兒童的視覺表達。
【關鍵詞】直覺兒童美術教育傳統美術教育視覺訓練視覺表達
一、直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地位
直觀知覺和理智分析路人類的兩種認識程序,兩者相互配合發揮作用。直覺是一種為感性活動所專有的認識能力,兒童的認識主要靠直覺發展,尤其在藝術活動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導地位。兒童依靠直觀知覺作畫有以下特點:
(一)兒童依靠直覺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兒童觀察物象時眼睛最先接觸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現象,而是接受視覺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們把吸引了他們注意力的東西加以選擇和強調,從而表現出對象的特征。從審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質。比如4歲幼兒看一輛車,他知道車身近似方形,車輪是圓形,這是車的基本特征,盡管有時他們在一個方形下面畫許多圓,但仍能看出這些圓是代表滾動的車輪,在這里數量并不重要;兒童畫鳥時畫一個橢圓代表身體,在圓的一端有時用三角形,有時用線代表喙,在圓的上下兩側畫兩條線或畫兩個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見,兒童年齡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隨著兒童年齡增加,他們的觀察記憶力增強了,所表現的物象也越復雜,越接近真實。他們表現形的能力由簡單到復雜,這是他們認識發展的自然過程。
人類認識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感覺器官。通過直觀感受發展認識是兒童認識發展的重要方面。藝術要求兒童注意世界的具體特征,不僅表現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現個性。藝術表現要求不是畫物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有個性特征的物象,是這個物象和那個物象的區別。因此,在藝術教育中不斷啟發和引導兒童去注意觀察和區別各種物象的具體特征,通過直觀感受發展認識,提高藝術表達能力,把兒童從概念化的表現中解放出來,起十分重要的任務。
兒童美術教育分析論文
摘要:直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兒童依靠直覺能夠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夠創造性地表現視覺意象,能夠體現美的自然法則。而在傳統美術教育中,只注重傳授知識技能,忽視素質教育,忽視兒童個性的發展;教材內容脫離兒童發展實際,不符合藝術教育特點。要改革美術教育,就應依靠直覺進行美術教育,以視覺訓練為中心,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尊重兒童的視覺表達。
關鍵詞:直覺兒童美術教育傳統美術教育視覺訓練視覺表達
一、直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地位
直觀知覺和理智分析路人類的兩種認識程序,兩者相互配合發揮作用。直覺是一種為感性活動所專有的認識能力,兒童的認識主要靠直覺發展,尤其在藝術活動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導地位。兒童依靠直觀知覺作畫有以下特點:
(一)兒童依靠直覺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兒童觀察物象時眼睛最先接觸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現象,而是接受視覺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們把吸引了他們注意力的東西加以選擇和強調,從而表現出對象的特征。從審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質。比如4歲幼兒看一輛車,他知道車身近似方形,車輪是圓形,這是車的基本特征,盡管有時他們在一個方形下面畫許多圓,但仍能看出這些圓是代表滾動的車輪,在這里數量并不重要;兒童畫鳥時畫一個橢圓代表身體,在圓的一端有時用三角形,有時用線代表喙,在圓的上下兩側畫兩條線或畫兩個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見,兒童年齡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隨著兒童年齡增加,他們的觀察記憶力增強了,所表現的物象也越復雜,越接近真實。他們表現形的能力由簡單到復雜,這是他們認識發展的自然過程。
人類認識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感覺器官。通過直觀感受發展認識是兒童認識發展的重要方面。藝術要求兒童注意世界的具體特征,不僅表現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現個性。藝術表現要求不是畫物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有個性特征的物象,是這個物象和那個物象的區別。因此,在藝術教育中不斷啟發和引導兒童去注意觀察和區別各種物象的具體特征,通過直觀感受發展認識,提高藝術表達能力,把兒童從概念化的表現中解放出來,起十分重要的任務。
兒童美術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探索和建立我國社會主義21世紀的教育目標,是美術教育界共同關心的大事。有識之士認為“一個現代代的未來人,要有知識,才干,有開拓的思想和創新的精神。”這種觀點反映了美術教育界對兒童人文教育的關注。兒童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兒童積極的情感及態度,發揮想象力。新世紀的兒童美術教育需要社會全方位的關懷,以人文精神為主線的美育是現代美術教育的主要特征。一、兒童美術教育研究的背景(一)時代所需的人才未來社會是一個開放的、充滿競爭的社會,競爭的核心:是否擁有高素質創造型人才。探索、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無論是在今天和明天的社會,如果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很難在充滿競爭的社會里立足。進入21世紀,“以人為本,以培養綜合性人才為宗旨”的現代教育思想越來越深入人心,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改革傳統教育中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遞式教學,研究新時期的素質教育,注重情感、態度,注重探索、創造的開放式教育。(二)兒童早期的藝術教育情感源于藝術的錘煉,創新的精神源于對個性的尊重,而這些應是在兒童早期就撒播下的種子。自古以來,藝術作為生命的表現同它顯著的感情效果和多樣的社會機能,一直被視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孔子作為“萬世師表”的大教育家,“游于藝”就是他重要的教育主張。時任中國教育會會長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觀點,他“提倡美育,便是使人類能在音樂、雕刻、繪畫、文學里找到他們遺失的情感。”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教育論》中就曾提出“兒童學習藝術應該是為了發展優美的感情,不應變為手藝。”(三)兒童美術教育的功能兒童美術教育在現代中國對于相當一部分人來說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兒童積極的情感、態度,有利于兒童想象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培養兒童主體性品質和創新精神,特別是美術教育中注重對兒童個性和創造性潛能的開發,這是對人的發展最有價值的貢獻。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兒童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始終在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童年的記憶使人刻骨銘心,因為個體早期生命經驗的存在,組成的兒童種種涂畫行為。根據陳鶴琴先生的研究發現,并斷論:“沒有一個兒童不喜歡涂畫,兒童畫是隨著他的身心發展而發展的,與兒童的感覺、知覺、動作、骨骼、語言及思維等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也受著生活與教育實踐的影響。兒童有運用符號表達情感的天賦,兒童的涂畫和他們的精神世界總是相宜的。”前蘇聯教育家認為,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心靈”,讓人自由成長,讓想象自由飛翔,讓心手合一,讓色彩寫在每一個孩子的臉上,即便是兒童美育的靈魂!(四)兒童美術教育中的現狀然而,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工業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場經濟的深化,教育備受沖擊,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義價值觀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兒童,兒童自出生的那一天就被置于一個由幾千年的文化發展造成的復雜的文化社會結構中,他們還沒具備抵御能力時卻被成人所異化。在轉型的現代社會中,成人對于生存和名利的壓力無形中波及到兒童,使得本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兒童美術教育被扭曲。有些家長和成人出于對兒童非理性期待,各種蜂擁而至,以盈利為目的的比賽,以及僅以技能技法為基礎的培訓等,致使兒童繪畫中迎合和模仿的現象比比皆是。曾幾何時,兒童美術失去了它的情感色彩。臺灣畫家、作家、兒童美術教育家席幕容在她的《畫出心中的色彩》一書中說:“應該讓孩子在沒有任何競爭壓力下好好地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所以我不喜歡看兒童畫展,更不愛看有大小獎狀羅列的兒童畫展……觀察自然對于兒童不但是一種享受,還是一種資料的儲存,一個處心積慮要先人一步的生活的開始,他已不再是兒童,或者說,他心中有一部分已不再是兒童了。”盡管席幕容此言看似偏激,但那確實是出于對兒童心理的感受與想象。魯迅說:“殺死了今天也就殺死了明天,”一旦發生了席幕容所說的那種對兒童心理扭曲,“兒童畫”也就失去了意義,也就沒有所謂的鮮活的色彩。(五)兒童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早在文藝復興時期,一些人文主義教育家便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教育指導思想,并主張重視美育,當時著名的教育家維多里諾正是因為看到了中世紀教會教育壓抑人個性的那一面,才給自己創辦的學校取名為“快樂之家”,并在學校的墻上飾以兒童游戲的繪畫,以激發兒童的熱情。上個世紀90年代處一場有關“人文精神”的討論在我國展開,它直截了當地觸及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生存意義與價值,涉及了社會思想、道德、精神、文化和教育的發展問題。雖然,“人文精神”是由文學界提出來的,但很快就超出了文學界,而成為眾多學術界人士所關注的問題。現代教育的人文意義與價值及精神在教育中的體現是以人生為目的,人生理想、意義為核心,繼而延伸到知識、道德、審美等各個方面的。我國兒童美術教育由于受到功利主義教育觀的影響,教育的基點定位在知識和技能的層面,兒童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體驗,他們喜歡怎么表達,這些問題往往被忽略,它的定位更多的是促進兒童心理走向成人心理的轉換。當然,這種轉換是需要的,但卻不是唯一的。在美術活動中,感性的知識轉授,人性化環境的熏陶,尊重兒童的情感體驗,使之內化為穩定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格。兒童美術教育億具有的人文性質是永恒的,它始終充滿了人性化的關懷和關愛。正如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福祿貝爾所言:“探究的目的根本不在要成為一名畫家,探究聲音和唱歌的目的也絕不是要成為一名音樂家。”兒童的畫來自于心靈的圖式,這個圖式凝聚了早期的生命體驗,讓我們暫且放下頭腦中固有的對兒童繪畫的非理性期待與標準,放下那些功利和條條框框,和兒童一起融入繪畫。在兒童的美術世界中,給一份人文關懷,給一些寬容與理解。二、兒童美術教育需要人文教育結合面對眾多的困惑,很難說今天的兒童美術教育狀況是令人滿意的。談起兒童美術教育時,很多家長和老師最關心的是“怎樣教育”這一現實的問題,包括將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孩子怎樣才能提高畫畫水平等等。但是,誰都知道,不懂得心的教育就不能有好的教育主張和方法,不懂得兒童美術教育是什么,就不可能有突出的教學效果。豐子愷先生對人文精神的教育觀體現了他對美術、音樂、文學的全面精通和研究,他將人文精神的塑造貫穿于整個教育中:兒童美術教育不僅涉及到美術學、教育學、社會學、美學、歷史學、藝術門類等都有廣泛的涉及。以人文為主線的美術文化貫穿于美術學科中,我們轉達給兒童的視覺藝術應該具有一定的價值,兒童的潛在能力是通過人文文化的感召力來釋放的。(一)正確認識兒童美術教育在兒童心目中的地位我們從來都是和孩子從同一方面看他們的畫,而且是從同一視角。我們往往忘了考慮,兒童美術教育是一個承接和釋放情感的載體,兒童繪畫和他的身心發展一樣,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態凈土,在這片凈土上,每個孩子都在發展著自己的個性,按自己的規律成長。兒童美術教育在兒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位置,教師和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二)拓寬兒童美術視野,讓兒童熱愛美術兒童美術教育是在多元文化影響下以多樣性的面目出現的,是以多元文化思想滲透的、綜合的、全面的審美文化教育,“美是生活”,生活中到處有美的事物。傳統的美術課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繪畫及技能的培養上,使原本應當豐富、生動活潑的美術課,變成了機械的模仿和乏味的操作訓練。美術不應當局限于課堂中,課堂造成了兒童部分個性的缺失,束縛了他們的想像和創造,兒童美術教育的終點不是要兒童走向一個共同的點,這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應該注重過程,既在過程中提煉美術的精華,讓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受阻礙,自由發展。大自然是每一位兒童向往的天地,兒童的生活源于自然的觀察和體驗。觀察是美術教育的教學核心,是兒童繪畫的源泉。孩子看的多,經歷的多,留于心中的印象就越多,畫畫時內容就會豐富,想像即無窮。觀察并不是讓兒童照實描繪他們的所見,而是通過觀察來培養他們對生活的一顆敏感、細嫩的心靈,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提高認知水平。教育者要善于抓住觀察的時機,根據兒童的興趣和適宜的環境,用積極的語言,提升兒童對繪畫的興趣。[1][2][][]兒童擁有稚嫩的童心,它無不被情所牽引。色彩是兒童表示情感的語言,教師要善于發掘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知道他們表達的需要,選擇他們所要表達的方式。心理學家發現,美術、音樂等藝術表現方式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心靈的平衡發展。要讓孩子熱愛美術,作為執教和教導者,對自身要有嚴格的要求,自己要熱衷于生活中的美,保持對美術的熱愛。用自己的熱情感染每一顆渴望在白紙上“舞蹈”的心。(三)美與情感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因為它提煉了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并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術教育更是通過生活中那些直觀、生動、具有美感形象的事物來進行的教育。因此,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啟迪兒童對真、善、美的認識,陶冶美的情操,激發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羅丹曾說過:“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大自然的湖光山色、社會的風土人情、生活中人們的相互關愛,到處都蘊藏著美,需要我們引導幼兒去發現,并使他們知道美在哪?為什么美?使他們從小就受到美的熏陶,生活情趣高雅,積極向上。愛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觀》一文中說:“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斷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真、善、美……”他確信“個人的生命只有當他用來使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生活的更高尚、更優美時才有意義”。愛因斯坦的精神境界造就了他的偉大,而這精神境界很重要的精神來源在于他從小對藝術的熱愛。美術教育可以塑造人的靈魂,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四)美術教育體現人文的價值,為健全人格的塑造打基礎現代教育和教學思想非常重視“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強調兒童為教學的主體,更注重人的品質與修養的培育,杜威提出要保存兒童的天性,……當讀到這一段論述時,不由回想起尹少淳先生對兒童美術教育的一段精辟論述:“應該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待兒童畫,千萬要保護兒童美術學習的重要品質:如高昂的興趣,旺盛的想象力和主動大膽的創造精神。福祿培爾(FriedrichFroebel,1782-1852)指出:一個孩子的主要性格,決定于個人興趣愿望的自我活動。兒童可以從工作中學習,經由運動神經連接思想與行動,可說是發展思考過程的最佳方法。兒童把美術活動視為游戲,既有興趣,又有參加活動的愿望。因此,美術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教育功能——統整人格。許多心理學家已經證明,自由說話或交談,是緩和個人情感與他人之不和,以及侵蝕行動最有效的安全活塞。由于兒童語言發展的局限,他們還不善于用語言表達那些令他感到新奇或不滿的事情,他們常選擇繪畫的方式來表達,邊畫邊用語言來進行補充。這是因為美術活動比較開放,兒童可以不受限制自由靈活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這使他們的情緒、情感能夠得到充分的渲泄,可以使兒童解脫心理壓力和緊張,獲得情感自由和適應能力,受到精神健康和心理治療之效。美術作品注重想象,提倡自由表達和創新,因而在美術創作中沒有失敗,不會產生挫折感,兒童的心情愉悅。在嘗試操作或創作的過程中,他們可以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體驗到發現、探索的樂趣。在完成作品時,他們又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油然而生。每次美術嘗試,對兒童來說是一次新的挑戰,在新的挑戰中他們所體驗、感受的那份快樂、自信、成功,為他們今后能夠勇敢面對新問題、新環境作好了準備。#P#三、全面發展的兒童美術教育(一)把合適的美術教育還給孩子日本的兒童美術教育重在體驗與創造,他們準備了各種彩色泥土給孩子盡情玩樂,讓孩子體驗色彩、自由作畫,鼓勵個人的表達方式。而要讓兒童畫真正成為“兒童自己的畫”,評價方面非常重要。日本公立幼兒園的教師從不對孩子的畫橫加評價,而是細心地把每個孩子的畫懸掛張貼,由孩子們欣賞討論。邊霞博士認為我們的教師應該轉換評價的方式,如可以問孩子“最喜歡哪一張”而不是“哪一張最好”,因為我們要做的是允許孩子表現和發展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允許不同評價尺度的存在,允許個性的發展。如果我們的評價還是教師一言堂,“這張畫我喜歡”“這張畫很干凈”“這張畫畫得很好”“這張畫亂七八糟,我不喜歡”,那么,只能說明我們還沒有理解美術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么,這樣我們將永遠不可能還給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美術教育。(二)家庭與兒童美術教育兒童的早期教學與家庭影響較大,在自由寬松氛圍里生活的兒童,一般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思維靈活,無拘無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位老師。兒童是在成人的價值觀里成長的,他們被家長所鼓勵,贊揚的某一方面和水平,均是建立在家長的文化素養上。家長的價值觀在許多方面與人文文化教育觀背道而馳,但兒童天天都要和其打交道,生活在一起。在一種潛移默化的自然影響下,兒童們的身心和文化素質已開始有一定的模式,當這一模式與美術教育觀念對話時,隨時發生矛盾與沖突。阿恩海姆評論說:“我想不出有什么藝術與美術創造中的基本因素是在兒童作品看不到萌芽的。”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階段,沒有學習任務和壓力,他們可以自由盡情地去游樂,且樂此不疲地從事一切藝術活動。他們從自己的探索中不斷得到反饋,得到享受。例如,兒童的繪畫興趣是這樣被激發的:兒童隨意涂抹,卻能成為一幅作品得到成人的贊賞,這時所帶給兒童的不僅是過程的愉悅,還能及時獲得結果的享用。當他完成一幅來時,他會迫不及待希望成人分享他的快樂。這樣,他也很容易從成人那里得到正面的反饋來加強作畫的動機。(三)教師與兒童美術教育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在現代兒童美術教育中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應是“援助者”而非“教導者”,互動中的兒童美術教育的結果是要把兒童引向一個較為完美的狀態,而其中包含了人文的情懷及充滿人文關懷的藝術教育。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深層次的隱性文化教育,教師的素質和意識在美術教育中有很大的影響,一個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勝任美術教學工作的教師,我認為需要具備以下基本素質:1、走進童心世界教師所耕耘的是一片凈土。教師工作之所以純潔,是因為他所面對的是一群純潔的孩子,教育工作者不能容忍用骯臟的靈魂去玷污這圣潔的土地。做教育工作者不能沒有愛心。熱愛本職工作,就會自覺地去辛勤耕作,就會去認真地實踐,就會時刻警告自己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知識,就會認真選擇自己的事業,勇往直前。當好孩子的美術教師,必須要熱愛生活,要有耐心,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和理解,使孩子能理解、尊重人、關心人,懂得如何和別人合作,能夠很好地與人交流,相處與配合。孩子是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的,他們的身上沒有太多道德理論的束縛,對于孩子來說,興趣是如此重要,教師要千方百計來保護,扶植兒童興趣的萌芽。讓我們暫且放下頭腦中固有的對兒童繪畫的種種期待與標準,和孩子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繪畫,你不僅能發現孩子的另一個世界,也能喚醒你自己正在沉睡的另一種感悟。2、精通本職專業,力求全面發展作為一名教師要能解讀兒童繪畫,善于與兒童溝通。如果不能了解孩子就無法做好本職工作。現代兒童美術教育以人發展為中心,教育兒童的前提建立在尊重和了解兒童,一切以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為基礎上。教師不僅要須知心理學知識,而且要具有理解兒童,善于和兒童建立密切融洽關系的本領。他們能隨時進入兒童的天地中來,能聽懂兒童的心聲,知道兒童喜歡什么,需要什么,他們怎么想,怎么做;并能以平等、友善的態度與兒童做朋友。只有這樣,教師才有資格去幫助和指導兒童。美術教師還必須熟悉兒童們創造的視覺語言符號,能欣賞和正確評價兒童作品。兒童繪畫反映兒童的內心世界,教師要通過兒童的作品去了解他們的愛好、性格,他們的成長狀況。教師對兒童的藝術創造要充滿熱情,具有關愛之心,耐心地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能因勢利導的做好教學工作。教師指導兒童不能以個人愛好為準則,不要對兒童輕易去批評和否定,要以友愛協商的態度,在美術活動中,至始至終,幫助兒童身心及人格的全面發展。3、讓人文教育走進兒童美術人文教育提倡創建積極的充滿人性味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兒童在這種氛圍中充分展現個性。《學會生存》中指出:“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其成為一個完善的人。”換言之,人文教育強調以人為中心,注重教師所應具備的人性觀。美術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歷史感、責任感和自我感,那就是如何獨立思考,發展自身,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融相通。此外,也要了解外部民辦及其面貌,與我們的感覺、心境、精神、情緒等所能體驗到的內部世界融為一體。用這樣的人文精神去開發兒童的美術素養,陶冶情操,促進個性發展。“世間的大人們,你們是由兒童變成的,你們的童心不曾完全泯滅。你們應該時時召回自己的童心,親身去看看兒童的世界,不要誤解他們,虐待他們,摧殘他們的美麗與幸福。”豐子愷先生對兒童心理的了解和對教師工作的要求使我們為感親切。新世紀的兒童比以往更聰明,更具有探索精神,同時對教育的要求也就更加高了。他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在目前這種科技日益先進的社會生活里,美術學習有助于兒童發展自身最大的潛能。讓我們召喚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關注正在成長的兒童美術教育,把精神、把傳統、把最廣泛意義下的文化相傳下去;關懷意味著愛,用愛美化兒童心靈,締造出具有靈性的兒童美術,還兒童一個率真的童年![][][1][2]
兒童美術教育分析論文
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就其本身而言,教育觀念是否新,教育思想是否先進,教學方法是否正確,亦是非常重要的,更值得認真探討。
那么,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呢?我們認為:一流的老師教人,二流的老師教知識,三流的老師誤人。
教師具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就決定了他怎樣教學。
教育的宗旨應放在培養有能力、有優良品質、有高素養的現代人——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開拓型人才這個基點上。那么,如何在兒童美術教育中貫穿這一宗旨呢?我們應從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培養兒童的創造性。
黑格爾說:“說到本領,我認為最重要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美術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引導孩子們的想象力,孩子們最大的樂趣也在于幻想,每一個孩子的心都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師的教學應著眼于童心的釋放,鼓勵兒童好奇心的張揚,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寫生,隨心所欲的潑墨賦彩、繪聲繪色的形象思維啟動等,都能激發孩子們用自己的畫將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現出來,使想象力得到發展。
兒童美術教育研究論文
美術教育作為促進兒童智力發展和培養各種能力的重要手段,已為人們普遍認識和重視。然而美術教育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科。有其獨持的教育規律,在兒童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如能科學地將美術教育知識傳授給他們,將會對兒童知識面的拓寬、想象力的豐富、形象思維的發達、創造能力的增強都有好處。
一、兒童繪畫心理的正確認識
兒童繪畫心理的發展有著他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僅由心理發展的階段性所決定,而且兒童繪畫的發展狀況同樣也是呈現出鮮明的階段性。我們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兒童繪畫發展中各個階段的特性,才能根據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而去制定相適應的教育方法。在這里我們根據兒童小學階段的心理發展狀況,把兒童繪畫心理分成三個階段,即初級階段(1-2年級),中組階段(3-4年級),高級階段(5-6年級)。首先我們看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是兒童由以游戲為主的學習方式,轉為以學校正規教育為主的學習生活的開始。在這個階段,作為教育者所面臨的最主要課題,就是如何把兒童在入學前的自由式即興作畫的熱情引導到正規學習中去,要達到這一目的,除了教材要適合此階段兒童的興趣外,師授課方法要正確得當。因為這個階段的兒童剛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一方面對這種正規的學習方法感到新鮮好奇,才能得到教師的認可,因而這一時期教師的教學宜以正面鼓勵和耐心細致的引導為主,如果因授課方法不當,激不起兒童的學習熱情,或是指責過度,無疑將會使他們中斷繪畫的興趣,給以后的學習帶來困難。
兒童在進入三、四年級后,即前面所說的兒童繪畫心理的中級階段。這個階段被人們稱作兒童繪畫的轉變期或過度期。在這一階段,他們的繪畫水平是不穩定狀態。因為這時期的兒童基本上能看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此時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具備。無法解決諸如物體的結構、比例、色彩等問題,因而作畫的興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種熱情和信心,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顯然是兒童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度階段。在這個時期,教師如不注意引導,過度指責,容易導致大批學生對繪畫失去信心和興趣,所以當兒童進入這個時期,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指導,通過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方式,如走出課堂、多增加寫生和速寫的練習,這對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和順利度過這一時期是很有幫助的。
兒童進入五、六年級,這是兒童繪畫心理的高級階段。在這一時期,兒童在抽象思維方面已得到了很大發展,愛好美術的同學此時熱情更高,他們對形體的觀察理解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常規教育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這樣教師就需對這階段的學生教育要有所區別,除了傳授課堂知識,在課外對愛好美術的學生要系統地傳授一些理論知識和繪畫技巧方面的知識,特別是寫生能力的訓練。
二、兒童基本繪畫技能的培養
兒童美術教育管理論文
【摘要】直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兒童依靠直覺能夠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夠創造性地表現視覺意象,能夠體現美的自然法則。而在傳統美術教育中,只注重傳授知識技能,忽視素質教育,忽視兒童個性的發展;教材內容脫離兒童發展實際,不符合藝術教育特點。要改革美術教育,就應依靠直覺進行美術教育,以視覺訓練為中心,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尊重兒童的視覺表達。【關鍵詞】直覺兒童美術教育傳統美術教育視覺訓練視覺表達一、直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地位直觀知覺和理智分析路人類的兩種認識程序,兩者相互配合發揮作用。直覺是一種為感性活動所專有的認識能力,兒童的認識主要靠直覺發展,尤其在藝術活動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導地位。兒童依靠直觀知覺作畫有以下特點:(一)兒童依靠直覺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兒童觀察物象時眼睛最先接觸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現象,而是接受視覺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們把吸引了他們注意力的東西加以選擇和強調,從而表現出對象的特征。從審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質。比如4歲幼兒看一輛車,他知道車身近似方形,車輪是圓形,這是車的基本特征,盡管有時他們在一個方形下面畫許多圓,但仍能看出這些圓是代表滾動的車輪,在這里數量并不重要;兒童畫鳥時畫一個橢圓代表身體,在圓的一端有時用三角形,有時用線代表喙,在圓的上下兩側畫兩條線或畫兩個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見,兒童年齡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隨著兒童年齡增加,他們的觀察記憶力增強了,所表現的物象也越復雜,越接近真實。他們表現形的能力由簡單到復雜,這是他們認識發展的自然過程。人類認識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感覺器官。通過直觀感受發展認識是兒童認識發展的重要方面。藝術要求兒童注意世界的具體特征,不僅表現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現個性。藝術表現要求不是畫物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有個性特征的物象,是這個物象和那個物象的區別。因此,在藝術教育中不斷啟發和引導兒童去注意觀察和區別各種物象的具體特征,通過直觀感受發展認識,提高藝術表達能力,把兒童從概念化的表現中解放出來,起十分重要的任務。(二)兒童依靠直覺能創造性地表現視覺意象兒童的早期藝術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幾何圖形,它們并不是對大自然的復制,而足對大自然本質特征的反應,有人認為這樣的概念不可能產生于觀察過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級的、非觀察性的層次上推敲的結果,他們認為兒童對現實情況的思維不是靠直接的感覺,而是靠非感性的智力的升華。其實,兒童與成人的藝術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維活動。概括在所有的知覺中都會自動發生,因為簡化的形象是被記住的形象,兒童所表現的視覺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觀需要上。比如,兒童畫一條公路上行駛著的車輛時,運用折式構圖,在一條線的上下畫出兩個天空,來往的車輛和行人上下顛倒地畫在這條線上。再如,兒童畫一個人在洗頭發,他把伸進盆里的頭和地面用俯視表現,以便讓人看清洗頭發的情景,把人的身體用平視表現,以表示人站立的動態。所以,兒童在表現世界的根本性結構特征方面,具有非同尋常的創造力。(三)兒童依靠直覺能體現美的自然法則對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諧等現象的體驗和追求,是人類的審美本能。在兒童的繪畫中,均能得到自然顯現。如兒童在線畫中能自由運用各種形態的線通過疏密、繁簡變化表現節奏和韻律,他們用直線、曲線、圓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動物、植物上自由組合裝飾,做到繁而不亂,繁簡有序;在線描寫生畫中,能把復雜的景物組織得井井有條。兒童在色彩畫中,常用補色對比表現強烈而和諧的色彩關系,依靠直覺他們能感覺出一塊紅背景前的人臉是綠色的;在黃色背景前把人臉面成紫色;他們還可以根據物象受光的影響所產生的明暗變化,用不同的明度和純度的色塊進行表現,這些并不是在理性知識指導下的藝術表達,而是靠直觀感受,靠主觀感情支配所做的自然表達。教學中教師只需要把兒童畫中表現出的這些優點加以肯定,并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使兒童由無意識的顯現發展為藝術表現,認識就會得到升華。人的直覺不是少數超人和藝術家才有的特質,直覺是人所共有的天賦,依靠直覺進行的美術教育活動,可以開啟人的智慧,促進人的直覺發展。二、我國傳統兒童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傳統的兒童美術教育只重視理性知識和技能傳授,把傳授專業技能技巧作為掌握知識、發展理智的根本途徑,在教學中教師向兒童灌輸知識,兒童只能被動接受一套死的表現方法,從而抵消和壓抑了直覺的認識作用,也抹殺了兒童的靈感和天賦。我從許多兒童在不同的狀態中所畫的截然不同的圖畫中,驚訝地發現了不同的教育對兒童發展認識所起的不同作用,證明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既可以培養人的能力,也可以阻礙人發展才能。(一)傳統美術教學,注重臨摹,忽視兒童的個性表現常用簡化了的圖形做為形象表現的模式,通過臨摹灌輸給兒童,把學簡筆畫稱為讓兒童掌握繪畫“詞語”。兒童在成長中,模仿是他們的天性,如果成人先入為主地教他們畫一些模式化的東西,就會使兒童形成定勢,兒童學會了這些形象公式,套用在自己的畫里,就出現了所有兒童畫一個模子的太陽、大雁、花、樹……。比如常見幼兒園的孩子用一條折線畫大雁,他們從老師那值得到一個錯誤的概念,認為這個符號代表鳥,他們不知道繪畫形象來源于生活,他們不懂得通過自己觀察發現各種形態特征的鳥長得是不一樣的,臨摹教學使兒童對生活中的美無動于衷,對生動有趣的物象不會畫也不敢畫,每個孩子的畫沒有個性,沒有心靈感受。(二)傳統的美術教育忽視兒童成長的歷程,教材內容脫離兒童實際如教材內容由簡到繁,從成人的眼光看兒童的造型能力發展,認為:物象的形狀越簡單,兒童越容易掌握和接受,所以教材從簡單形到復雜形安排,以體現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所以教材規定由平面形開始:圓形、方形、三角形、組合形……看來這種安排似平是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實際上兒童生來認識世界并不以形的繁簡來發展認識,他們喜歡畫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人和事,他們一開始拿筆畫畫就先會畫人。兒童在成長中的思維常常產生掌握世界、了解世界,并證明世界神奇的沖動,兒童圖畫常表現了人類發展中各階段的創造力,他們能把大千世界中變化萬千的事物,自由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現出來。實踐證明兒童繪畫題材并不存在繁簡問題,我通過教學實踐了解到,富于變化的復雜形反而易于被兒童接受,如,中學教材中的旅游鞋、自行乍、古建筑……,都是兒童寫生的好題材,我還實驗讓各年齡段的兒童畫藤椅、畫成組的蔬菜、畫成組人物,不同的年齡階段,都創作出了表現各階段繪畫能力的優秀范例,成功地達到了教學的預期效果。(三)傳統美術教育的評估標準,壓抑兒童創造力的發展在傳統的美術教育中,只以象不象為評價作業的標準,忽視了藝術中的多元化表現。藝術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教育,藝術創造沒有統一的答案。美術造型是人的精神產物,是人表達情感的視覺語言。每個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表達的方式也必然有差異。傳統美術教學強調學生臨摹老師范畫,臨得越象越好,要求教學的統一性,從而帶來的后果是學生作業的呆滯、僵化和千篇一律。人的美感由于審美觀點、審美標準和審美能力不同,對審美對象產生的審美感受就有差異,美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呈現在人面前,也會引起不同的美感。兒童受不同環境、不同氣質和不同教養影響,審美情趣和能力也有差別,美感的差異性是普遍的、絕對的。在美術創造活動中只有強調個性表現,提倡獨出心載,才可能促使兒童產生創造力。傳統美術教學還始終強調形的準確度,要求一開始就得畫準比例,實際這是兒童做不到的。在審美教育中似乎只有畫得象真實物象,才是美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畫得象并不等于畫得美。傳統美術教學把技術放在第一位,不注意讓學生通過觀察,表現豐富多彩、鮮明生動的典型形象,表現自己的生活認識和感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兒童的能動性。通過多年兒童美術教學實驗,我們認識到,兒童美術教育同專業的美術教育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兒童美術教育主要靠發展直觀知覺,通過觀察、體驗、記憶、聯想、創造等一系列活動,調動人的一切感官,讓兒童自己去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兒童美術是綜合性教育,需要利用多種媒體對兒童進行刺激,使他們產生創作的欲望和沖動,順應兒童自然發展,把知識潛移默化地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完善創作所要表達的感受。三、依靠直覺進行造型訓練的原則與方法(一)依靠直覺進行造型訓練應遵循如下教學原則以兒童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為兒童創造自由表達、自由探索、自由創作的機會,以利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根據兒童各年齡段的繪畫心理特征和他們素質與能力的發展,選擇和決定各段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形成連續性教學;依靠直觀知覺,發展兒童感官,培養美學意識,利用多種手段擴大生活視野,激發創作興趣,培養兒童視覺造型反應和創造力,以及情感表達能力;通過觀察、記憶、體驗、聯想、欣賞等進行啟發式教學,教師盡量不做技法示范。教會學生運用各種繪畫工具、材料的方法,以及運用造型元素、造型規律的方法,不限制只用一種表現方法。(二)依靠直覺進行造型訓練的教學方法是1.以視覺訓練為中心,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中國傳統繪畫歷來用傳授技術的方式,如教使用繪畫工具的表現技巧,習慣用一種模式來要求學生如何表現。這種數學容易對兒童的創造力產生抑制作用,也不符合藝術教育特點。其實,兒童繪畫能力不靠教具體知識和方法,仍舊能自然發展。發展規律為:由簡單表達到復雜表現,由意象到再現。他們的寫實能力隨認識的發展自然提高。他們對物象的自然屬性、比例、結構、透視、體積和對色彩的認識與表現,依靠感知而發展,也能為個別兒童將來進行專業學習準備好條件。我通過女兒黃歡進行寫生教學實驗結果說明,造型能力不靠教死技法,而是依靠直觀知覺能使兒童能力得到創造性發展。依靠直覺進行造型訓練首先要求兒童注意觀察。兒童習慣畫記住的形象,常常認為擺在面前的實物,與自己畫畫無關,不認真觀察,只畫記住的概念形象。通過觀察就可以幫助兒童克服造型的概念化。其次,要教兒童如何觀察?如何記憶形象?如物象的形狀特征、與其它物象的區別、物體形象的具體內容和細節、物體之間的關系、物體空間距離、色彩的感受與變化等。再次,教材系列化。通過多種媒體,如通過實物、錄像、圖片、幻燈等觀察,形成有相互聯系的教材內容,一環接一環地擴人知識面,進行感官刺激,激發兒童創作熱情。運用多種手段,如名作欣賞、生活體驗、觸摸、語言描述、啟發聯想、鼓勵獨創精神等方法。作業內容要密切貼近兒童生活,以提高他們的繪畫興趣和創作熱情。2.尊重兒童的視覺表達,把兒童從再現和復制自然中解放出來對原型的忠實復制決不是評判藝術作品是否優秀的唯一尺度,它妨礙人進行自由的、創造性的表達。兒童繪畫的意圖并不著眼于畫得與真實的一模一樣,所以兒童畫與技巧并沒有太大關系,我們也沒有必要過早、過多灌輸那些不可能被他們接受的技法知識。只有在他們心理發育可接受的范圍內通過引導把必要的知識滲透給他們,培養起他們對美的感受能力,美感意識自然產生后,才能通過圖畫表現出來。因此,對兒童的美學意識培養需要選準、選對知識點,對他們不可操之過急。兒童繪畫的造型特點是:用線和色彩進行平面的、意象的、表現性的、裝飾性的知覺創造。這是建立兒童繪畫課程學科體系的依據。兒童繪畫中常被成人所指責的“錯誤”,應該被理解為是兒童合法的表現風格和必然特征,是他們眼中的世界。對兒童的繪畫輔導應順其自然,因材施教。兒童具有極大的潛力,只要解放他們,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他們就能憑著直覺象大師那樣作畫。他們通過實踐積累經驗,提高認識,繪畫水平就會迅速得到提高。
兒童校外美術心理教育論文
[摘要]校外美術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良好心理發展起著調適作用,具體表現在:對學習方面存在的心理問題有緩沖作用;能改善孩子們的人際交往;能使孩子樹立自信心增強責任感;能幫助孩子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關鍵詞]校外美術教育兒童心理問題學習人際交往自信心責任感心理承受能力
校外美術教育是校外教育的一部分,是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美術興趣,發展特長,鍛煉能力,提高素質,而且能調適兒童不良心理,使兒童心理得到正常發展。下面從我個人的認識、理解出發,談談校外美術教育對兒童良好心理發展所起的作用。
一、對學習方面存在的心理問題有緩沖作用
由于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家庭、學校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不注意孩子自身的感受與需求,所以他們在學習中容易形成各種壓力,出現一些學習方面的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為對學習沒有興趣,一提學習就心煩,考試前焦慮等心理問題。
這種心理問題在干巴、無聊的學校學習過程中難以得到緩解。良好的校外教育能夠成為這種心理問題的一個緩沖器和矯正器。這是因為:校外美術學習是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的,所以很容易引起興趣,在學習中他們表現出熱愛之情,在這里能使他們沒有被完全壓抑或者部門壓抑的“小活力”、“小靈光”得到延展;校外美術教育,可以有專業和非專業之分,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參加什么樣的培訓班,而且不用擔心跟不上學習進度,完不成作業;校外美術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學校教育,它不存在甄別與選拔,不存在升學的壓力,不用擔心考不好。由此看出,校外美術教育正是以自身獨特的優勢,為各種情況和各種能力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全納性的空間。所以說通過校外美術教育可以緩沖和矯正孩子學習中出現的心理問題。
兒童美術教育管理論文
摘要】直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兒童依靠直覺能夠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夠創造性地表現視覺意象,能夠體現美的自然法則。而在傳統美術教育中,只注重傳授知識技能,忽視素質教育,忽視兒童個性的發展;教材內容脫離兒童發展實際,不符合藝術教育特點。要改革美術教育,就應依靠直覺進行美術教育,以視覺訓練為中心,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尊重兒童的視覺表達。
一、直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地位
直觀知覺和理智分析路人類的兩種認識程序,兩者相互配合發揮作用。直覺是一種為感性活動所專有的認識能力,兒童的認識主要靠直覺發展,尤其在藝術活動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導地位。兒童依靠直觀知覺作畫有以下特點:
(一)兒童依靠直覺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兒童觀察物象時眼睛最先接觸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現象,而是接受視覺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們把吸引了他們注意力的東西加以選擇和強調,從而表現出對象的特征。從審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質。比如4歲幼兒看一輛車,他知道車身近似方形,車輪是圓形,這是車的基本特征,盡管有時他們在一個方形下面畫許多圓,但仍能看出這些圓是代表滾動的車輪,在這里數量并不重要;兒童畫鳥時畫一個橢圓代表身體,在圓的一端有時用三角形,有時用線代表喙,在圓的上下兩側畫兩條線或畫兩個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見,兒童年齡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隨著兒童年齡增加,他們的觀察記憶力增強了,所表現的物象也越復雜,越接近真實。他們表現形的能力由簡單到復雜,這是他們認識發展的自然過程。
人類認識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感覺器官。通過直觀感受發展認識是兒童認識發展的重要方面。藝術要求兒童注意世界的具體特征,不僅表現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現個性。藝術表現要求不是畫物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有個性特征的物象,是這個物象和那個物象的區別。因此,在藝術教育中不斷啟發和引導兒童去注意觀察和區別各種物象的具體特征,通過直觀感受發展認識,提高藝術表達能力,把兒童從概念化的表現中解放出來,起十分重要的任務。
(二)兒童依靠直覺能創造性地表現視覺意象兒童的早期藝術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幾何圖形,它們并不是對大自然的復制,而足對大自然本質特征的反應,有人認為這樣的概念不可能產生于觀察過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級的、非觀察性的層次上推敲的結果,他們認為兒童對現實情況的思維不是靠直接的感覺,而是靠非感性的智力的升華。其實,兒童與成人的藝術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維活動。概括在所有的知覺中都會自動發生,因為簡化的形象是被記住的形象,兒童所表現的視覺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觀需要上。比如,兒童畫一條公路上行駛著的車輛時,運用折式構圖,在一條線的上下畫出兩個天空,來往的車輛和行人上下顛倒地畫在這條線上。再如,兒童畫一個人在洗頭發,他把伸進盆里的頭和地面用俯視表現,以便讓人看清洗頭發的情景,把人的身體用平視表現,以表示人站立的動態。所以,兒童在表現世界的根本性結構特征方面,具有非同尋常的創造力。
校外兒童美術教育論文
孩子們在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繪畫語言也是豐富多樣的。兒童美術教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兒童用圖繪、想象、動腦、動手的方式發展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美術教師是課程教學的設計者、實施者和評判者,而不是簡單的傳授技藝和方法的教育工作者。校外兒童美術教育的真正目標是引導、開發兒童對圖像的感知和創造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促進少年兒童智力。因此,我設計了幾套剪貼畫教學,希望通過這樣的教學給孩子們帶來藝術上的啟發與引導。我的設計思想是讓孩子們運用多種材料完成一幅作品,打開思路,有創新意識。我以其中一個案例《城市中的人們在公園里》為例進行說明和講解。
首先,準備材料剪貼畫課程的材料準備的基本要求是讓孩子們選擇收集與畫面制作相關的紙質圖片、布料、線繩等多種日常生活用品,為了達到畫面豐富的效果,可以使用彩色卡紙做背景,剪刀和膠棒必不可少。本類課程適合在小學二年級以上的學生中開設,并且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因為要用到剪刀,老師一定要強調安全意識。老師要預先給出一個創作題目,我們這節課要制作的是《城市中的人們——在公園里》,收到題目后,孩子們可以在彩色卡紙上進行背景創作。有的孩子畫了一個大大的噴泉,有的畫了冷飲屋,有的畫了摩天輪,有的畫了亭子、湖水、假山……內容豐富多樣。同時,在孩子們創作的過程中,老師要給予適當的教學干預,在輔導過程中啟發與引導非常重要。例如,有的孩子會向老師求助:“老師,我想畫摩天輪,但是不會,你幫我畫畫。”這時我沒有直接幫他畫在紙上,而是啟發他:“孩子,你坐過摩天輪嗎?”“坐過!”“那你在遠處看見過它嗎?”“看到過!”“遠看像什么形狀?”“圓形,橢圓形!哦!我知道了,先畫個大圓,中間有線!”經過啟發式的對話,孩子的創作熱情被激發,創造性地把座位畫成圓的、方的、三角的,非常有想象力!接著,我們開始剪貼,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加工畫面,比如說廢舊的雜志畫報都可以。例如一位學生在噴泉邊剪貼了一個人物和一條小狗,中間他用粗線連接,感覺像是在遛狗,非常有趣;還有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強,會選擇用不同材料拼貼人物,先畫出人物的頭部、四肢,其余的部分選擇用各類布頭拼貼,非常生動。有的學生使用海綿紙,由于海綿紙的質地比普通紙稍軟,顏色豐富,好上色而且容易修剪黏貼,是大部分孩子的首選。在孩子們制作的過程中,老師要適當干預,啟發他們創造生活當中豐富的畫面。通過這樣的課程設置,孩子們學會了觀察和感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角角落落。我習慣在上課前把題目布置下去,讓孩子們先去實地觀察,互相交流,相互提意見,這樣對于他們進行再創作有很大的幫助。通過一個階段的繪畫制作,孩子們形成了獨立的思考,制作風格和藝術效果多樣化。最后,作業的評分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的評判對孩子及其家長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評判標準的確立會引導家長、孩子去建立較高的審美和鑒賞水平,因此老師對于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判環節尤為重要。兒童心理研究學者邊霞博士認為:“我們的教師應該轉換評價的方式,如可以問孩子最喜歡哪一張而不是哪一張最好……”我覺得這樣的評判方式非常重要。
我們要做的是允許孩子用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去表現和描繪這個世界,允許對藝術有不同的評價尺度和審美標準,允許兒童的個性和身心自由、快樂地成長,而不是單純地灌輸和要求。這樣的教學宗旨會讓兒童感覺到校外教育的樂趣,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輕松而快樂的學習環境。如果我們對孩子評價是另一個標準,如“這張畫好”“這樣的畫兒畫得不工整”“我們應該這樣畫”,只能說明我們沒有讀懂孩子的心理,沒有理解兒童美術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們就不可能還給孩子們一堂真正意義上的美術課。我們可以努力創造一種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互相觀摩作品,互相評判,這樣可以讓孩子看到別人的不同,學習和借鑒別人的優點。
作者:李欣 單位: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動中心
兒童美術教育地位分析論文
【關鍵詞】直覺兒童美術教育傳統美術教育視覺訓練視覺表達
一、直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地位
直觀知覺和理智分析路人類的兩種認識程序,兩者相互配合發揮作用。直覺是一種為感性活動所專有的認識能力,兒童的認識主要靠直覺發展,尤其在藝術活動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導地位。兒童依靠直觀知覺作畫有以下特點:
(一)兒童依靠直覺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兒童觀察物象時眼睛最先接觸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現象,而是接受視覺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們把吸引了他們注意力的東西加以選擇和強調,從而表現出對象的特征。從審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質。比如4歲幼兒看一輛車,他知道車身近似方形,車輪是圓形,這是車的基本特征,盡管有時他們在一個方形下面畫許多圓,但仍能看出這些圓是代表滾動的車輪,在這里數量并不重要;兒童畫鳥時畫一個橢圓代表身體,在圓的一端有時用三角形,有時用線代表喙,在圓的上下兩側畫兩條線或畫兩個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見,兒童年齡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隨著兒童年齡增加,他們的觀察記憶力增強了,所表現的物象也越復雜,越接近真實。他們表現形的能力由簡單到復雜,這是他們認識發展的自然過程。
人類認識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感覺器官。通過直觀感受發展認識是兒童認識發展的重要方面。藝術要求兒童注意世界的具體特征,不僅表現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現個性。藝術表現要求不是畫物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有個性特征的物象,是這個物象和那個物象的區別。因此,在藝術教育中不斷啟發和引導兒童去注意觀察和區別各種物象的具體特征,通過直觀感受發展認識,提高藝術表達能力,把兒童從概念化的表現中解放出來,起十分重要的任務。
(二)兒童依靠直覺能創造性地表現視覺意象兒童的早期藝術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幾何圖形,它們并不是對大自然的復制,而足對大自然本質特征的反應,有人認為這樣的概念不可能產生于觀察過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級的、非觀察性的層次上推敲的結果,他們認為兒童對現實情況的思維不是靠直接的感覺,而是靠非感性的智力的升華。其實,兒童與成人的藝術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維活動。概括在所有的知覺中都會自動發生,因為簡化的形象是被記住的形象,兒童所表現的視覺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觀需要上。比如,兒童畫一條公路上行駛著的車輛時,運用折式構圖,在一條線的上下畫出兩個天空,來往的車輛和行人上下顛倒地畫在這條線上。再如,兒童畫一個人在洗頭發,他把伸進盆里的頭和地面用俯視表現,以便讓人看清洗頭發的情景,把人的身體用平視表現,以表示人站立的動態。所以,兒童在表現世界的根本性結構特征方面,具有非同尋常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