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藝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16:59: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茶道茶藝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茶道茶藝培訓

高校校園文化輻射與價值

1廊坊茶文化發(fā)展情況

廊坊市重視茶文化發(fā)展對城市文化和經濟的帶動作用。2013年以來,每年新茶飄香的五月廊坊均舉辦茶葉茶文化博覽會,為內地茶企拓展京、津、冀市場提供高效、便捷的平臺,帶動本地茶文化產業(yè)市場。博覽會吸引眾多茶企,如老舍茶館、中茶公司等200多家知名茶企參展。涉及茶產業(yè)領域廣闊,包括六大茶系、再生茶類、茶具產品、茶流通、茶工藝、泡茶水及凈水設備、茶葉加工、茶葉包裝等的展覽與銷售。也包括茶文化展示與宣傳,茶道、花道、香道、茶藝表演、古琴古箏演奏、斗茶品鑒、紫砂大師現(xiàn)場制壺。廊坊茶文化博覽會為京津冀增添文化韻味,使茶友、茶人不僅體驗到品茗樂趣,同時也體會到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廊坊市民間自發(fā)組織的茶文化活動頻繁,茶文化市場活躍。茶商、茶人不定期開展公益性質的茶文化講座、體驗活動。廊坊自然公園經常有“無我茶會”,忙里偷閑的現(xiàn)代都市人,一群志趣相投的茶文化愛好者,因茶相聚,在一杯茶中體悟“君子之交淡如水”。廊坊五經私塾幼兒園,世紀寶寶幼兒園等國學特色幼兒園不僅將茶藝、茶文化引入學前教育,還向家長和茶文化愛好者提供高質量的茶文化講座。廊坊一批著名的茶藝學校,走進小學、中學,為學生開展免費的茶學課堂、茶文化夏令營,使孩子們有機會接觸茶、從小習茶,這對于傳承中國茶文化有重要的意義。廊坊茶商、茶藝培訓學校、茶人舉辦多種形式的茶文化培訓,培養(yǎng)大批茶藝師,還為茶文化愛好者開設古琴、古箏、書法、國畫、插花、香道、詩詞等茶文化衍生課程,豐富廊坊市民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2017年5月,在政府職能部門的協(xié)調下,廊坊市茶行業(yè)協(xié)會正式成立。12月,廣陽區(qū)人民政府成功主辦茶旅文化交流論壇。積極的茶文化活動,對于弘揚廊坊茶文化,提升廊坊城市軟實力,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茶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輻射

近些年廊坊茶文化發(fā)展迅速,對駐廊高校形成積極的輻射作用。廊坊各高校如廊坊師范學院、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工業(yè)大學、北華航天學院普遍開展茶文化講座、茶藝實訓、茶文化參觀等與茶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廊坊茶企、茶商也與高校建立長期聯(lián)系,在高校校園開展茶文化公益活動。我校文學院聘請廊坊著名茶人、逸名軒茶藝學校校長張雪然女士來校講座,從國學的角度詮釋茶文化,并舉行兩場風格獨特的茶藝表演,在校園中掀起一段茶文化熱。筆者從2010年以來在我校開設《茶與茶文化》素質選修課,連續(xù)開課15個學期,與2千多名本科生一起分享茶文化。課上準備茶葉、茶具帶領學生學茶學、品香茗,課下帶領學生參觀茶館、茶店,組織茶會。越來越多的學生對茶文化感興趣。茶文化不僅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培養(yǎng)興趣愛好,還能幫助學生靜心、養(yǎng)德、思考,豐富物質和精神體驗。目前,除我校,河北工業(yè)大學、廊坊職業(yè)技術學院也開設茶文化課程,通過正規(guī)的課堂教學在高校校園傳播茶文化。為了摸清茶文化對廊坊高校的輻射情況,筆者組織開展兩項調查。第一項調查,以廊坊市區(qū)高校主要是廊坊師范學院、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工業(yè)大學、北華航天學院等為主要調查對象,對學生、老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大學生和高校教師對茶文化熟悉情況,茶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內容、頻率、效果,了解師生對茶文化的期許。本次調查有效問卷153份,其中學生102份,教師51份。調查顯示,70%學生對茶文化感興趣或非常感興趣,近80%的學生可以接受杯泡茶,幾乎全部接受茶飲料,但只有不到10%的學生參加過茶文化課程、講座、活動。教師中每天喝茶的比例近35%,明顯高于學生的5%。這說明茶文化對大學生和教師具有吸引力,但高校目前的茶文化資源明顯不能夠滿足師生對茶文化的期望。第二項調查,以廊坊市區(qū)主要茶藝學校、茶葉店、茶館為調查對象,了解茶文化企業(yè)向學校尤其是高校開展茶文化輸出情況。調查以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成功調查大小茶企33家。總體來看,廊坊各類茶企都沒有將大學生群體作為銷售對象,但幾乎都有向大學生宣傳茶文化,培養(yǎng)潛在消費市場的愿望,也愿意走進高校校園開展茶文化普及公益活動。調查中五家茶藝培訓學校,已經把大學生茶藝培訓作為開拓市場的重點方向。總體來說,雖然大學生購買力有限,但茶企愿意為高校茶文化發(fā)展提供支持,個別企業(yè)已經與高校建立了穩(wěn)定的聯(lián)系。

3茶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

3.1有益大學生個人成長。學習茶文化既貼近生活又不乏精神內涵,對大學生來說是有吸引力的生活教育和文化教育。首先,大學生了解茶文化、喝茶、習茶有益健康。茶中的主要成分能夠起到提神、助消化、平穩(wěn)情緒的作用,對于長期腦力勞動、久坐、飲食雜而刺激的大學生頗有益處。其次,學習茶葉沖泡、品飲、鑒賞技藝,可以提高生活技能。研習詩詞、繪畫、插花、熏香、茶席設計,可以充實大學生課余時間,培養(yǎng)志趣,緩解壓力,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次,大學生習茶,感悟“人在草木間”的人生啟迪,修身、養(yǎng)性。通過茶事活動在服飾、表情、動作、談吐方面的規(guī)范,增強儀式感、藝術感,不僅可以提升文明禮儀,拓展社交范圍,還能領悟茶性茶德,培養(yǎng)勤儉、自控、樸實的個人品德與謙遜、和善的社會道德。3.2茶道精神滋養(yǎng)高校校園文化。中國現(xiàn)代茶學的奠基人吳覺農,“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很多學者對茶道進行哲學上的探討,總結出中國茶道蘊含的四種精神,即“和、靜、怡、真”。“和”是調和、和諧,是一種善利萬物的襟懷和境界,在和中不斷追尋自我、超越自我,是中國茶道的核心靈魂;“靜”是指環(huán)境和心境,通過茶事來營造一種平和寧靜的氛圍,茶人獲得空靈虛靜之心,是“茶人明心見性、洞察自然、反觀自我、體道悟道的無上妙法”,是品茗修心的途徑;“怡”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心靈感受,包含三層境界,即,怡目樂口的直觀感受,悅心悅意的審美領悟,怡神悅志的精神升華;“真”是中國茶道的起點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是指選好茶,環(huán)境優(yōu)雅,器具工藝精湛,待客真情實意。更深層次的真,是茶人以淡泊的襟懷、超逸的性情去品味茶的物外高意,釋放天性,使心靈契合大道。[4]中國茶道蘊含的四種精神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源泉。弘揚茶文化對于構建具有歷史傳承、時代特征的校園文化體系,促進師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茶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大有作為[5]。以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文化為例,吸收茶文化精神內涵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文化將更加科學。近些年,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成為潮流,并已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文化,其中主要包括創(chuàng)新意識、開拓精神、職業(yè)道德、歷險能力。“但是當代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處在瞬息萬變的快節(jié)奏社會環(huán)境中,在這一背景下,大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心態(tài)呈現(xiàn)出浮躁、焦慮特性,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很容易引發(fā)一系列問題,所以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文化需要有效借鑒茶文化中對人心態(tài)、道德的引導。”[6]茶文化清心、靜氣、儉樸、謙遜、和善的精神,以及茶文化中所提倡的誠信意識、群體意識,對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文化的有益補充。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文化吸收茶文化,將茶文化內涵與時展理念和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文化進行了全面融合。既符合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特點,又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繼承和應用。3.3茶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的途徑。3.3.1開設茶文化課程。高校開設茶文化課程是最有效的途徑。通過開設通識選修課程、實踐課程,系統(tǒng)介紹茶種類、功效、品飲等茶基礎知識,以及茶史、茶俗、茶文學藝術等茶文化。目前我校和河北工業(yè)大學已經有茶文化選修課,建議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yè)也應該增加相應課程。3.3.2開設實訓茶室。開辟一間茶室或者在校園開設茶館,由學生自主運營,在老師指導下,學生學習茶藝、茶道,茶館經營;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專業(yè)知識開展與茶文化相關的研究、調查。如,經管專業(yè)學生研究茶文化品牌推廣,茶葉包裝銷售。歷史專業(yè)學生研究茶史、茶俗。外語專業(yè)研究日韓茶文化以及大中華茶文化圈的形成等。3.3.3開展豐富的校園茶事活動。如邀請專家、茶人開展專題講座,進行茶與健康宣傳活動,組織“無我茶會”,茶詩、茶音樂、茶繪畫等比賽或鑒賞會;組建茶藝社團和表演隊。隨著我省茶園迅速發(fā)展,茶文化在高校風生水起,多校成立茶藝隊,并在全國大學生茶藝大賽中顯露身影。學生茶藝組織,為師生茶文化愛好者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又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增添新亮點。

查看全文

茶文化傳播音樂人才素質教育研究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高校的音樂人才素質教育得到顯著的進步,但創(chuàng)新性方面還略有不足。本文從茶文化的內涵出發(fā),結合茶文化對創(chuàng)新型音樂人才素質教育的意義,提出若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音樂人才素質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茶文化;創(chuàng)新;音樂人才素質教育

我國茶文化內涵豐富,其中包含許多傳統(tǒng)文化的碰撞和糅合,是傳統(tǒng)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茶文化在發(fā)展、興起和普及過程中,不斷與佛、儒、道等諸派思想相互碰撞交融,使其從“茶”這一實質物體的層面提升至精神,或者說是哲學的高度。正因為茶文化在藝術哲學方面擁有不小的高度,使得其對于高校創(chuàng)新型音樂人才素質教育的變革有著深遠的意義。

1茶文化的內涵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也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對茶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fā)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時。茶文化并非是一種獨立發(fā)展的文化,而是糅合了佛、儒、道等諸派思想,并與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和思想相融合,最終獨成一體,演變?yōu)榻裉焓廊搜壑械闹袊栉幕J紫龋覈栉幕瘍群S富,因為它其中包括許多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碰撞與糅合,并且茶文化也并不僅僅只涉及茶道,也包含其他領域,例如音樂、文學、書法藝術等等。其次,茶文化也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且通過茶藝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精神和哲學意味。這主要是因為茶文化在發(fā)展、興起和普及過程中,不斷與佛、儒、道等諸派思想相互碰撞交融,使其從“茶”這一實質物體的層面提升至精神,或者說是哲學的高度。就比如茶文化所強調和貫徹的一點———“和諧、平靜”,這不就是儒家所強調的中庸思想嗎?即人與他人或者是與社會之間,應當保持一種適當的關系,既不過親近也不過疏遠,恰如其分。這種儒家的思想影響著我們的飲茶文化,注重創(chuàng)造和諧氣氛,增進彼此的友情。正所謂,常見酗酒斗毆的,卻不見茶人喝茶打架,那怕品飲終日也不會掄起茶杯翻臉。

2茶文化對創(chuàng)新型音樂人才素質教育的意義

查看全文

茶文化融入高職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實踐

摘要: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茶文化必將占據一席之地,主要是因為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與茶文化相關的詩詞書畫不勝枚舉,茶文化具有其藝術性。同時茶文化能夠體現(xiàn)我國文人騷客淡泊寧靜的高尚品質,這種精神品質正是當代人所需要的,所以茶文化具有教育性。因此,可以通過茶文化的宣傳教育來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著重提高高職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精神修養(yǎng),進而提高高職學生的文化內涵和個人修養(yǎng),有利于高職學生的學習和工作。本文簡單介紹了我國茶文化內涵以及茶文化對高職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的作用,并為茶文化融入高職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提供了四條路徑,分別是加大茶文化教育投入、開展多元化茶文化活動、開設茶道課程和開展茶文化專項研究。

關鍵詞:茶文化;高職學生教育;人文素養(yǎng)教育

目前我國高校提倡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其實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人文素養(yǎng)教育其實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人文素養(yǎng)教育開始在我國高職院校普及,但教育效果并不好,主要是缺乏一個切入點和一個載體,來提高師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并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近些年我國年輕人群體中流行古風,即穿古代人衣服,搭配古人飾品,學習古代禮儀等,并且在年輕人中開始流行茶文化,年輕人逐漸喜愛上茶文化的恬靜與淡泊。高職院校可以以此為契機,在人文素養(yǎng)教育中引入茶文化,投其所好,讓高職學生通過茶文化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并熱愛上中國文化,通過茶文化學習淡泊寧靜的品質,做到寵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并以此精神為推動力,一心向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本文簡單介紹了我國茶文化內涵以及茶文化對高職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的作用,并為茶文化融入高職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提供了四條路徑,分別是加大茶文化教育投入、開展多元化茶文化活動、開設茶道課程和開展茶文化專項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研究來促進茶文化與高職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融合,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使其成為有內涵有修養(yǎng)和有抱負的優(yōu)秀人才。

1茶文化內涵簡介

茶文化內涵就是在我國古代人民種植和加工茶葉過程中,將人對世間萬物的了解和情感融入到茶葉當中,形成以茶葉為載體的文化形態(tài)。茶文化的本質是一種文化意識形態(tài),包含了古代人民對世界的認知和對人生的思考。我國擁有上千年的茶文化歷史,因此我國茶文化是多元化的,其形式多樣,有茶道、茶藝和茶畫等,這些茶文化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具有精神價值,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和精神的結晶,值得當代人學習和傳承。

2高職學生學習茶文化的作用

查看全文

茶藝基礎課程思政發(fā)展的實踐

摘要: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與教學實踐,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而專業(yè)課是課程思政建設與實施的重要載體。茶藝基礎課程作為我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其中蘊含豐富思政教育元素,但由于教學過程中,對德育教育重視度低、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足、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化等問題,削弱了課程思政實施效果。對此,在茶藝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應遵循融合原則、多元引領原則、聯(lián)動原則與體驗原則,并采取重構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增強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組織豐富第二課堂活動、優(yōu)化課程思政考評體系等策略,繼而實現(xiàn)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關鍵詞:茶藝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1茶藝基礎課程思政發(fā)展的教學現(xiàn)狀

伴隨近年來我國旅游業(yè)飛速發(fā)展,諸多酒店轉型升級,為滿足現(xiàn)代人的精神層面需求,許多酒店均開設茶館或茶室,對茶藝相關工作者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對此,我國各大高校及高職院校均開設茶藝基礎課程,以此滿足市場人才需求。但當前茶藝基礎課程教學,主要以茶藝知識、茶藝表演技能為主導,并未順應立德樹人的德育發(fā)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茶藝教學貼合度較差,課程思政教學發(fā)展面臨諸多困境。首先,茶藝基礎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設定,過度注重能力而忽視德育教育。茶藝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進程中,強調茶文化知識學習,通常基于就業(yè)導向下,為學生傳授多樣化的茶藝知識和技能,以增強大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缺少清晰德育教育目標的指引,導致教師并未深入挖掘茶藝技能蘊含的思想政治知識,難以利用茶藝基礎課程教學,塑造學生正確的三觀、道德觀,很難發(fā)揮課程思政的德育教育功能。其次,對茶藝基礎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深度不足,導致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融合較為生硬化,削弱學生的接受度。當前部分茶藝基礎課程教師,在課程思政教育過程中,并未準確把握思政教育內容,德育教育意識匱乏。針對茶藝基礎課程中,蘊含的茶文化發(fā)展歷史、茶道精神、茶藝技能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的深入度不足,難以形成良好的課程思政育人作用。部分教師雖樹立課程思政教育意識,但教學實踐中卻不知如何開展,即便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但采取了生硬化的融入方法,使課程思政教育十分生硬,難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最后,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和形式單一化。當前茶藝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通過講故事、講案例的形式,為學生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外的活動形式匱乏,導致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較差,且難以在實踐中內化思政知識,理論與實踐銜接度不足。正因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茶藝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效果不理想,難以發(fā)揮德育協(xié)同育人作用。

2茶藝基礎課程思政發(fā)展的教學基本原則

2.1融合原則

查看全文

淺談茶文化與音樂教育的融合

我國的民族音樂歷經了長久的發(fā)展,不管是樂曲還是樂器的內容和形式都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樂曲中的《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樂器中的古箏、古琴等都能讓人發(fā)思古之情,也最入茶。古人飲茶時有音樂相伴,無疑是種高雅的享受。茶文化與音樂陶冶性情、提升品位的作用顯而易見,茶文化與音樂教育相融合,在今天依然具有特殊的意義。

1茶文化與音樂教育融合的意義

音樂教育有廣義與狹義之別。廣義的音樂教育指在生產生活學習過程中一切音樂教育形式,狹義的音樂教育則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手段和目的進行的學校音樂教育。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茶文化是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影響甚至已經通過古老的“絲綢之路”達到了西亞和歐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茶不但對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而且逐漸形成了燦爛奪目的茶文化,成為社會精神文明的一朵奇葩。不論是廣義的音樂教育還是狹義的音樂教育,其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功能都與茶文化異曲同工,這使茶文化與音樂教育的融合具有可能性。茶文化與音樂教育的融合在歷史和當代都有特殊的意義。

1.1茶文化與音樂融合的歷史

中國的茶文化發(fā)源于周,興盛于唐宋,歷史悠久,興盛不衰。茶文化與音樂的關系由來已久。飲茶時聽音樂能益茶德能發(fā)茶性,正如白居易在《琴茶詩》中所說的“琴里知音唯綠水,茶中故舊是蒙山”,茶與琴同在,是文人的情思所在。清幽的環(huán)境,古雅的音樂,都與茶文化的雅趣相吻合,茶與音樂相得益彰,使看似尋常的燒水煮茶喝茶達到了藝術享受的精神境界。茶文化在歷史上與音樂相依相伴,真正達到了“融合”的境地。

1.2茶文化對音樂教育的促進

查看全文

論茶館經營中的文化缺失難題

摘要:茶為中國特產,自古可與絲綢相媲美,被列入開門七件事之中。茶館出現(xiàn)于秦漢,自唐宋以后,飲茶風俗逐漸在全國范圍內傳播開來。茶館,作為人們交流思想、切磋技藝、洽談生意或者化解矛盾糾紛的場所,隨著飲茶的普及和茶業(yè)的發(fā)展而逐漸在各地涌現(xiàn)和興旺起來。在城市和鄉(xiāng)村,都能看到形形色色茶館的身影。近幾年,隨著新茶樓的不斷出現(xiàn),茶館業(yè)更為興旺,但是大部分茶館都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文化的缺失。本論文從茶館的經營、人才和環(huán)境入手進行研究,來闡述如何在經營茶館中避免文化缺失現(xiàn)象。

關鍵詞:茶館;文化;特色

茶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的無酒精飲料之一,而身為“茶的故鄉(xiāng)”的中國,對茶更有著特殊的感情。至今,茶館依然在市場上向人展示它獨特的風采。不只是在中國,在歐美的一些地區(qū),也都能很容易的找到中國茶館的身影。延續(xù)了幾千年的茶館,自然有著它獨特的文化和管理方式。這篇論文,涉及了中國茶館的起源、發(fā)展、演化。對茶館文化的經營和發(fā)展也有著較為詳細的介紹。

一、茶館與文化

茶館,是人們專門來飲茶的場所,也是人們休息娛樂,買賣交易,問訊議事的地方。客人們來到茶館,泡上一壺茶,“擺開龍門陣”,啜茗清談,好不安逸。在茶館,“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人們不論職位高低,不分財產多少,大家一志喝茶,國事、心事,無所不談。茶館可稱得上是一個“濃縮了的小社會”。茶館,在歷史上又有茶樓、茶亭、茶坊、茶肆、茶園、茶社、茶室等稱謂。雖然稱呼有別,但其形式與內容大抵相同。

在《廣陵耆老傳》中曾談到一個神話故事。“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1]這與現(xiàn)今的茶攤十分相似。南北朝時,又出現(xiàn)供喝茶住宿的茶寮,它可說是現(xiàn)今茶館的雛形。而關于茶館的最早文字記述,則是唐代封演的《陶庵夢憶》,其中談到“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輔,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2]自唐開元以后,在許多城市面上已有煎茶賣茶的店鋪,只要投錢即可自取隨飲,這就是中國早期的茶館。

查看全文

酒店管理專業(yè)茶藝課程教學研究

摘要:隨著國內高星級飯店以及各類酒水服務企業(yè)對茶藝服務人員需求量的增加,茶藝師這一新興職業(yè)日漸走俏,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yè)開設了茶藝課程,然而各個學校茶藝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本文分析了茶藝課程設置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對茶藝教學實踐活動進行了詳細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酒店管理;茶藝課程;教學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樂消費和餐飲偏好上越來越追求時尚綠色,古樸歸真。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和、靜、怡、真”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現(xiàn)代人對“本真”的追求。因而在酒店行業(yè)中對懂茶藝的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加,茶藝也已成為許多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之一。因其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茶產地及其周邊的高職院校開設茶藝課程較為普及且歷時已久,不少學校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教學體系。然而作為不產茶的地區(qū),包括筆者所在的城市,茶藝課程只是近幾年在少數學校開設,教學硬件和軟件方面也有待提高和完善。

一、酒店管理專業(yè)開設茶藝課程的必要性

1.酒店行業(yè)的發(fā)展及其對人才的需要。隨著酒店行業(yè)的發(fā)展,茶藝服務在酒店中的需求越來越廣泛,茶室、茶吧、茶座等服務設施在酒店中隨處可見。為進一步推進茶文化在酒店業(yè)的發(fā)展,豐富酒店的服務內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業(yè)服務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yè)應適應市場的需求開設茶藝課程,學習茶文化、茶藝服務等相關技能,以保證學校培養(yǎng)的人才適應酒店行業(yè)發(fā)展的需要。2.提升酒店從業(yè)人員整體素質的需要。中華茶藝是酒店行業(yè)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時提供的精品服務。了解茶文化、掌握茶事禮儀、茶藝服務有利于提高學生酒店服務技能、提升審美情趣,對于學生性格和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積極意義,從而幫助提高酒店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總體素質。3.完善酒店管理專業(yè)學科體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作為現(xiàn)代服務業(yè)翹楚,企業(yè)招聘人才的熱門,是高職院校設置的重要學科。酒店管理專業(yè)在延續(xù)傳統(tǒng)餐飲服務、客房服務、前廳服務等核心課程的同時也需要與時俱進,根據市場的需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高職院校開設茶藝課程,有利于促進整個酒店管理專業(yè)學科體系更加完善。茶藝因其自身的性質和魅力,受到學生的歡迎,該課程在酒店管理專業(yè)學科體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二、現(xiàn)階段茶藝教學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維中的應用

摘要:茶道是起源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活動,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茶道在社會中的作用也不斷的發(fā)生改變。目前我國的各大高校都開設茶文化、茶道方面的專業(yè)課程,通過茶文化、茶道的學習,一方面能夠提升國民的文化素養(yǎng),另一方面也能傳承傳播我國優(yōu)秀的茶文化知識。本文主要探討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維中的運用,通過分析茶道的起源、茶道的文化傳承作用、高校茶道文化的發(fā)展狀況,指出未來我國茶道文化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茶道;文化傳承;高校教育

中國茶道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茶文化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韓國、日本等國家都具有自己的茶道文化,而所有的茶道文化都是在中國茶道文化的基礎上演變而來。高校是茶道、茶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教師講授、茶文化專家的講座,來傳達茶道知識、茶道傳統(tǒng)與茶道技藝。因此茶道文化對現(xiàn)代人的意義并不在于學習茶道技巧,而在于繼承、傳播茶道文化,推動茶道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

1茶道的起源與文化內涵

茶道起源于唐朝,《茶經》是第一部有關茶葉的文學著作。而中國也是最早發(fā)現(xiàn)茶、飲茶的國家,從唐朝以后茶作為一種飲料在世界范圍內廣泛的傳播開來。《茶經》是唐朝陸羽所做的有關煮茶、飲茶的文學文獻,它不僅僅是介紹煮茶、飲茶等茶葉知識的學術著作,還包含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佛家一切皆空的深厚茶道文化思想內涵。自唐朝以來,宮廷、民間、寺院、市井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飲茶品茶活動,茶道茶文化已成為深入人心的文化符號。宋代以后逐漸出現(xiàn)點茶、斗茶等活動,茶道也由原來的高雅文化逐漸向市民文化轉變。各個階層的民眾都能夠用茶道文化招待朋友、拜訪親友,以完成日常的交往活動。明清以后的飲茶品茶活動更為簡約,而茶葉的選擇、生產也更加的精細化。市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進行飲茶活動,茶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中國茶道并不拘泥于煮茶、飲茶形式的選擇,而更加關注茶產業(yè)附加產品的生產、茶產業(yè)經濟效益的增加。自唐代以后茶道開始向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各個地區(qū)的茶道交流活動往來不絕,其中茶道文化得到最好繼承的國家為日本。茶道在原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四大皆空的思想上,又增加清寂的禪學思想。因此茶道思想融合宗教、哲學、藝術、倫理等多方面學科的知識內容,形成自身獨有的清、柔、圓、寂的文化氛圍。如今的茶道一方面承擔養(yǎng)生的作用,普通民眾從茶道中獲得心靈的升華;另一方面也承擔著文化傳播的作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茶道內涵能提升國民的思想素質,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

2茶道的文化傳承與發(fā)展

查看全文

茶葉商會工作情況匯報

尊敬的各位會員:大家好!

商會的會員相聚,去年的這個深秋。歡聲笑語中暢談友誼,憧憬未來。去年相聚的歡聲笑語仿佛還在耳畔回繞,又迎來了商會兩周歲生日,過去的一年里,省茶葉商會蓬勃發(fā)展,團結進取,弘揚茶文化、發(fā)展茶經濟,服務會員、宣傳商會方面作了一些積極的工作。

今天,我受省茶葉商會委托,向各位會員代表作2010年省茶葉商會的工作報告。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商會作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積極配合省工商聯(lián)的工作

我會成立兩年來,報著學習的態(tài)度,積極參與配合省工商聯(lián)的各項工作。特別是5.12大地震,商會響應省聯(lián)號召,迅速組織會員向災區(qū)捐款,廣大茶商積極響應,從發(fā)出信息到捐款,僅僅一天時間,募捐10萬余元,很多外地會員委托在的親朋送來捐款,很多會員甚至沒有留下姓名,感人的場面與茶商的高貴品格,讓在場的省市區(qū)領導為之感動,對茶商和商會與以了很高評價。

查看全文

茶葉商會工作小結材料

尊敬的各位會員:

大家好!

去年的這個深秋,商會的會員相聚,歡聲笑語中暢談友誼,憧憬未來。去年相聚的歡聲笑語仿佛還在耳畔回繞,又迎來了商會兩周歲生日,在過去的一年里,省茶葉商會蓬勃發(fā)展,團結進取,在弘揚茶文化、發(fā)展茶經濟,服務會員、宣傳商會方面作了一些積極的工作。

今天,我受省茶葉商會委托,向各位會員代表作年省茶葉商會的工作報告。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商會作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積極配合省工商聯(lián)的工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