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學習科學發展觀體會

時間:2022-10-21 02:28:00

導語:領導學習科學發展觀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學習科學發展觀體會

一、領導干部要成為率先形成科學發展理念的典范

“發展”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是毋庸置疑的,鄧小平同志早在1992年南方談話時就指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因此,在當今時代,不論是高級領導,還是負責一個部門的領導,都應該率先形成科學發展的理念。

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處理好兩種關系:

一是經濟增長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這種關系更多地涉及到主政一方的地方領導,如對待GDP的態度就很能說明問題,大凡地方領導都相當重視GDP,這并沒有錯。因為經濟建設是發展的核心,必須堅定不移地發展經濟。但我們必須克服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GDP的重大誤解,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簡單地理解為“以GDP為中心”,把GDP看成是領導干部工作成績的唯一指標。這種思想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為了GDP,有的地方毀壞了山林,破壞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有的地方人為地、無限度地開墾土地,使沙塵肆虐,造成沙進人退;有的地方盲目上馬某些重污染項目,造成環境惡化,人畜飲水困難。凡此種種,大自然已經給了我們許多明示和暗示,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其實,科學發展觀與GDP的增長不但不矛盾反而有其內在的統一性,即GDP的增長為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前提和基礎,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又為GDP的增長提供遞進的平臺,二者是辯證的統一。處理好二者關系,才能體現發展是第一要義,核心是以人為本。

二是處理好統籌兼顧與“突出重點”的關系。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由于理解上的偏差,有的人可能會產生這樣的認識,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就是平均發展,不必要突出重點,這種理解是相當片面的。領導干部要胸有全局,善于統籌,要堅持“重點論”基礎上的“兩點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將科學發展的理念貫徹到各方面工作中去。

二、領導干部要成為不斷學習的典范

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首先要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領導干部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是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領導干部應該成為不斷學習的典范。

認真學習十七大報告的精神實質,我們會深切地體會到,領導干部的學習首先是政治理論學習。政治理論學習的目的在于掌握理論武器、堅定信念和培養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有了堅定的信念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才能更好地運用理論解決現實問題。領導干部面對轉型期出現的問題,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擯棄教條僵化的思想模式,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靈活地運用理論武器做好群眾的思想疏導和引導工作,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開創工作的新局面。其次是業務知識學習。十七大報告指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關系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必須把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核心內容抓緊抓好。”這就是說,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需要具有高水平業務知識的領導干部。什么是領導?鄧小平同志對這一問題給出了答案:“領導就是服務。”要服務好,自身必須具備服務的素質,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針對目前知識更新率加快的現實情況,促使領導者更多地掌握現代知識,用適應時展的知識結構和內容充實自己的頭腦,以適應領導工作的需要。再次,和諧社會是一個民主法治的社會。要使全社會形成民主法治的氛圍,領導干部必須具有民主意識,必須具備法律素養,為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提供法律支撐。

三、領導干部要成為識才用才的典范

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大量的干部和人才,而他們能夠進入干部隊伍,除了自身的素質外,還需要有伯樂對他們選拔和任用,伯樂就是已經身在其位的領導干部。

鄧小平同志強調:“善于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成熟的主要標志之一。”十七大報告在闡述“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著力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時提到,要“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激發各類人才創造活力和創業熱情,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新局面。”人才是什么?人才就是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并能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在某一方面做出成績和較大貢獻的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領導干部在選才用人時應按照十七大要求,剔除思想中的一些趨勢、趨時的觀念,尤其是下述觀念:一是刻板僵化的觀念,把重用“引進”的人才作為用人的第一要務。二是片面追求高學歷、高職稱的固有觀念,學歷職稱是對人才學識、能力的一種相對評價和肯定,但對此一味追求便會陷入誤區。因為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應該由職位來決定,只有做到職位需要與人員素質的最佳匹配,才能體現最經濟和創造最佳效益,否則只會造成人才的浪費。三是務虛的數字政績觀念,簡單地講,就是在人才數字上出政績,大講特講本地區本單位工作人員中大學本科的比例是多少,碩士研究生的比例是多少,博士有多少等等。針對以上的現實狀況,我們認為,領導干部應該牢固樹立“選賢任能”的用人觀,樹立一視同仁的選才觀,不論自己培養還是外部引進,只要能夠充分勝任職位的需要,就是人才,就應不惟學歷、不惟職稱、不惟身份,內外無別,同等重用。

四、領導干部要成為改善民生的典范

改善民生是我們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要求而提出的社會建設的重點內容,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完全一致的。

對于領導干部,實現改善民生的重任,首先體現在以人為本基礎上的勤政。人民公仆中涌現出許多諸如焦裕祿、牛玉儒、任長霞這樣的好干部,心里裝著人民,辦事想著人民,他們是領導干部實踐以人為本的典型代表,這樣的領導干部毫無疑問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對以人為本要有正確的理解。第一,以人為本不是要給予人民什么。如果是給予人民什么,那和封建時代的“為民作主”沒有什么兩樣,是對人民的一種蔑視。應該把其理解為平等地、親和地對待人民并為人民服務,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體現領導干部“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第二,以人為本不是要從人民群眾那里索取什么。在封建時代“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強調了民的重要性,但它更多地側重于“民是國家的財用之源”,更多地想從百姓中索取。當今,人民共和國已走過了50多年的歷程,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人民賦予了領導干部不同程度的權力,多數領導干部能夠很好地行使這些權力。同時我們也不能不看到,現實中也有許多事情值得反思,回顧最近幾年的現實情況,與人民的好公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的領導干部官位高了,思想變了,逐漸疏遠了群眾。更有甚者腐化墮落、聚斂錢財直至走上不歸路。究其原因,歸根結底是某些領導干部忘記了是誰賦予了自己權力,自己應該用這些權力來干什么?是向人民索取,還是為人民盡職?

如果每一個層級的領導干部在自己所轄范圍內解決好了普通民眾的民生問題,就為和諧社會的建立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總之,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領導干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領導干部只有不斷適應形勢的發展,勤政為民,才能提高黨和政府有效管理社會事務的能力,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實現社會和諧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