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質量狀況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報告

時間:2022-12-16 04:15:43

導語:環境質量狀況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質量狀況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報告

2021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我局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統籌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有效改善,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區生態環境安全穩定,轄區內未發生環境安全事件。

一、環境質量總體情況

(一)大氣環境質量狀況。2021年省市下達我區細顆粒物(PM2.5)考核目標為49.5微克/立方米。截至11月22日,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8%;優良天數比例為76.9%,同比上升7個百分點。秸稈禁燒已連續七年實現“零火點”,我區總體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二)水環境質量狀況。2021年,轄區主要河流水質狀況良好,其中納入市級考核的6個水生態補償考核斷面水質改善明顯,均達到地表水水質考核標準;市級地表斷面水生態補償資金已撥付我區450萬元;鄉鎮污水處理站獲得“以獎代補”考核資金19.2萬元;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全區塌陷水域水質良好,南湖及華家湖水質達到Ⅲ類標準,“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初步顯現。

(三)土壤環境狀況。我區農用地暫無污染點位,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情況較好,工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污染地塊相對較少,整體土壤環境情況在可控范圍內。

二、生態環保工作開展情況

(一)穩步推進重點領域突出環境問題治理。一是壓實政治責任,提升整改實效。2021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期間,全區堅持把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全區上下狠抓整改落實,主要領導親自密集調度,成立6個專項工作組,先后12次主持召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議和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督察整改工作,制定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信訪交辦件整改方案,建立了問題、任務、標準、責任“四項清單”,區環委辦、區生態環境分局將督查問題整改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推動問題整改銷號。截至11月22日,涉及我區信訪投訴件17批次25件問題(其中共性問題5件)已全部完成區級初驗,通過市級驗收并完成公示銷號16件;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意見14個問題,其中應于2021年底完成整改的7個共性問題,現已全部辦結并將在11月底完成銷號,督查掛號、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二是嚴格屬地責任,密切協作整改。2020年12月,中央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孟溝水質惡化問題,我區認真落實屬地管理職責,主動認領,我局按照職能分工積極協調對接,配合指導督促整改,先后拆除32處違章建筑、清理垃圾100余噸、修復排水口3處,投資240萬元提標改造臨海童生活污水處理廠,改造并網周邊居民污水管網,規范群眾生活污水排放。目前孟溝水質已消除劣Ⅴ類,并于11月初通過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和省水利廳組織開展的聯合驗收。三是強化督導機制,嚴肅追責問責。督察整改工作以來,通過建立定期調度機制,協調推進整改工作,并按要求及時向市報送進展情況。針對久拖不改、集中舉報、環境損害后果嚴重的問題及時進行查處,區紀委監委對3起問題開展追責問責,共處理6人。

(二)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一是壓實責任,建立健全聯動機制。我局推動全年召開區環委會5次、區污染防治攻堅工作會3次,研究部署生態環境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實施《區2021年應對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層層壓實區直部門、鎮(辦)、經開區、網格員和重點企業污染防治責任;嚴格落實《市大氣污染防治量化考核辦法》,實施日調度、周通報、月考核制度,分級分類約談,推動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落到實處;出臺《2021年區秸稈禁燒工作方案》,突出夏、秋季重點時段包保值守,抓好監管巡查,實現全年全域“零火點”目標。二是齊抓共管,著力減少污染排放。以“五控”(即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措施和四個專項行動(揚塵治理、車輛污染治理、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治理、“散亂污”及餐飲油煙)為抓手,進一步壓實鎮(街道)屬地責任及部門主管職責,優化整合城管、住建、農水、應急、市場、商務、自然資源及生態環境等執法力量,實行聯合執法,定期督察通報存在問題與整改情況,推動部門聯動、資源共享和責任落實。今年以來,開展“零點行動”和綜合執法60余次,出動各類執法人員794人次,檢查各類涉氣污染源367家次;施工現場日常揚塵巡查管控287次,下發整改通知書21份、停工通知10份,消除揚塵問題226條;全面推進“一沖三吸掃”的濕掃機械化作業,加大監管第三方保潔公司對建成區主干道的濕掃保潔力度,并適時進行主干道和綠化帶清洗;持續開展餐飲油煙整治行動,集中整治40余次,對91家餐飲店摸排建檔,要求規模以上餐飲店安裝油煙凈化器,并建立“餐飲油煙治理微信群”對餐飲業主進行集中普法宣傳和問題整改調度。三是精準治污,夯實長治長效基礎。全區已布設空氣自動監控微觀站點42個,選優配齊監控站點大氣網格員42名,制定實施大氣網格員誤工補貼政策,實現動態、立體、全覆蓋監管,及時有效發現各類污染源,完善了大氣污染治理的“神經末梢”。截止目前,累計上報各類生態環境自查事件822件,且已全部整改到位,對全區生態環境改善起到了顯著作用。

(三)水、土壤環境質量穩中有升。一是著力提升水環境質量。全面建立區、鎮、村三級河(湖)長制體系,共設立河(湖)長108名,今年以來巡查暗訪2000余次,發現并清理整治問題30個;全方位開展河湖“清四亂”行動,認真排查境內七條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污染源,完成“一河一圖一單一策”方案編制,精準施策整改,累計完成整治河湖違法亂建、亂堆、亂占23處,清理漁網、地籠等非法捕魚魚網150余處2300余米,打撈清運垃圾、廢棄物、漂浮物130余噸;全面實施生態補償機制,抓實抓細新北沱河流域建設,謀劃蕭濉新河、王引河、閘河生態廊道建設。強化源頭保護和生態修復,加快邱家溝、長符溝、小黃河等13條農村河湖水系綜合整治項目落地實施,治理黃營村水土流失面積2平方公里;著力推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完成古饒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站提質增效項目和農民創業文化園沿線污水管網建設,新增污水管網1.6公里。二是全力管控土壤環境質量。強化對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的監督管理,更新調整2021年轄區內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錄;開展涉鎘等重金屬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排查表明我區現無涉鎘等重金屬企業;加大固體廢物管理力度,積極開展《新固廢法》推廣宣傳,固體廢物申報系統內工業企業、機動車維修及衛生醫療行業已完成危險廢物和一般固廢的申報,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已備案;配合市級部門積極推進長源焦化污染地塊風險管控項目實施,目前風險管控工程已完工,已啟動為期1年的效果評估工作。

(四)加強能力建設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是推深做實生態環保專項監督長制度。區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長制試點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指導謀劃,廣泛征求意見,結合實際迅速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在全域范圍內鋪開建設。目前全區劃分鎮網格5處、社區網格54處,一級監督長3人、二級監督長10人、三級監督長54人,并充分發揮環境專項監督員作用,強化現場巡查摸排,發現上報轄區內各類生態環境問題487件且已全部整改到位,有力促進了環境質量改善和群眾滿意度的提升。二是深化環評審批管理和排污許可證辦理。強化“三線一單”約束作用,嚴格把關,優化審批流程,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間。截至目前,共受理環境影響評價項目28個,均掛網公示,上傳省廳環評申報系統;排污許可證申報完成延續審核2家,新增簡化管理3家,變更2家,同時加強排污許可事后監管,對已發證企業要求完善污染防治設施,規范管理運行。

(五)環境執法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一是抓規范嚴格依法行政。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依法對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嚴懲重罰。出動執法人員870余人次、組織開展70次“雙隨機”檢查;開展“零點”行動15次,突擊檢查企業46余家次;排查整治“散亂污”點位121處,其中整頓規范43家,關停取締78家;查處環境違法案件9件,罰款138萬元,查封扣押案件7起,移交公安機關環境違法案件1件。二是重服務提升監管水平。開展“我為企業解難題”專題實踐活動,問需于企、助企解難,共計指導幫扶企業60余家次,解決企業環保問題80余件,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三是抓信訪促進糾紛化解。進一步理順信訪事項辦理流程,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作,依法辦理每一件投訴。截至11月22日,共受理各類生態環境信訪件57件并全部辦結,及時解決了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有效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三、存在問題

當前全區已較好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但目前我區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問題仍然突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

一是環境質量形勢仍較嚴峻。大氣環境方面,產業結構偏重,全市火力發電70%裝機容量位于轄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偏低,單位面積污染負荷大;工業高架源排放、建筑工地及道路揚塵等污染問題仍是我區短板,這些問題涉及面廣,治理難度大;再加上我區地理位置特殊,秋冬季易形成靜穩天氣,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水環境方面,片區污水管網近年雖有根本性推進,但覆蓋面仍有限,監管機制仍未理順,監管能力較薄弱;鎮(街道)雖建設污水處理站,但農村污水處理仍處于起步階段,徹底治理任重道遠;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畜禽養殖廢水等形成了復合型水污染,加之轄區河流和水庫較多,個別河段水質不穩定。土壤環境方面,土壤治理剛起步,污染地塊的治理和修復存在成本高、周期長、技術難度大的情況。

二是結構性污染問題依然突出。盡管我區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一定成效,但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電力、煤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企業污染排放總量依然較大。未來一段時間,高耗能產業仍將是我區支柱產業,資源型、能源型結構性矛盾帶來的節能減排壓力仍然很大。

三是環境管理水平還需提升。建設生態文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自覺和行動自覺已基本形成,但在確定區域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時,對環境保護考慮的不夠全面細致,綠色發展的理念仍需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工作的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整體聯動機制還未形成,整體保護、宏觀管控、綜合治理還未形成常態,缺乏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環境監管網絡格局,環境管理方式亟需適應新時代形勢和要求。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將堅定不移的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為工作重心,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和綜合整治,加大生態環保治理修復投入,強化生態環保能力建設,不斷開創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保持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以“五控”措施為抓手,加大科技支撐,提升精準治理水平,統籌兼顧,嚴管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和重點行業,壓實鎮(街道)屬地責任,強化部門聯動,齊抓共管,一以貫之鞏固大氣治理成效。著力打好碧水攻堅戰,嚴格落實河(湖、林)長制,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強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涉水企業環境監管。加快推進城市及農村垃圾、改水改廁及農村污水整治。以市水污染補償機制為著力點,確保出界斷面特別是新北沱河等市級考核斷面水質達標,保障飲用水源水質安全。扎實推動凈土修復戰,以農用地、農業面源污染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整治重點,逐步擴大城區垃圾分類試點,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特別是醫療廢物、危險廢物監管處置。

二是延伸深度,著力開啟生態保護新格局。著力推進環長制建設落實落地,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反應靈敏、處置有力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發現處置機制,把監管力量向基層延伸,進一步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以解決河湖長和林長職責之外的人民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著力打通并完善生態環境監管“最后一公里”;堅持服務至上,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積極實施“放管服”和“互聯網+政務服務”,有序推進生態環保領域改革;依法簡化環評審批,加強對重大招商項目的指導和服務,推動產業升級,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智能轉型和綠色提升,全面提升我區工業化水平和核心競爭力;通過生態環保政策的實施,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服務于經濟發展大局。

三是拓寬廣度,全面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堅持機制創新,進一步完善生態環保工作機制,以修訂完善生態環境“任務清單”和“職責清單”為重點,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管發展、管生產、管行業必須管環保”要求,牢固樹立生態環保底線思維,通過考核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細化實化污染防治攻堅政策措施,分工協作、共同發力。通過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大技術、政策、管理創新力度,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全面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