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農經網匯報
時間:2022-08-26 12:42:00
導語:建設農經網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農經網建設的背景及意義
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網絡技術發展迅猛,信息產業已成為整體經濟的重要產業。為了適應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中央提出了以農業信息化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產業化的戰略思路。
為貫徹中央關于發展農業信息化的有關精神,中國氣象局于**年初提出:要在氣象為農業服務的基礎上,開拓為“三農“服務的新領域,充分發揮氣象部門的優勢,積極開展農村綜合經濟信息服務網絡建設,為實現農業產業化提供信息服務。
在中國氣象局的統一組織和積極推動下,安徽、浙江、貴州、四川等二十多個省市,依靠當地黨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以政府主辦、氣象部門承辦、涉農部門協辦的組織形式,大力發展農村綜合經濟信息網,將農村經濟信息(農時、農情、農業生產、農業科技、天氣實況、氣象防災減災信息、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供需、價格等信息市場)直接服務到農村千家萬戶,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為了加強對全國農村綜合經濟信息網系統的技術指導和網絡管理協調,在國家計委的支持下,2001年中國氣象局開通了“中國興農網”,成為全國氣象部門農經網鏈結和信息交換共享的平臺,為進一步擴大農經網建設規模和社會影響創造了條件。
目前,全國已有24個省市的氣象部門,以政府主辦、氣象部門承辦、涉農部門協辦的組織形式,建立了農村綜合經濟信息網。其中安徽、浙江、貴州、四川等省農經網覆蓋率達到100%,在為“三農”提供信息服務,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推動農業產業化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二、氣象部門建設農經網的優勢
全國各地的農經網建設,能夠在短時期內迅速發展,并且形成規模,主要得益于當地黨政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同時也充分顯示了氣象部門在組織信息網絡系統建設方面所具有的人材、技術和網絡管理優勢。
(一)氣象部門具有信息網絡系統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優勢
氣象業務系統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經過多年的業務現代化建設,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氣象信息網絡系統和布局合理的臺站站網,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的信息采集、處理、加工分析和傳輸的信息流程和管理體系,培養造就了一批信息網絡方面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我區氣象部門建立的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衛星通信網和地面通信網(X.25,SDH/2M寬帶網)技術先進,信息傳輸及時可靠,在確保氣象信息及時準確傳輸的同時,尚有較大的傳輸余量。
各級信息網絡中心業務系統平臺全天候運行,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傳輸、信息三大完整業務環節;計算機網絡直接連結全區各盟(市)、旗(縣)乃至全國各地;具有信息產品自動化的雙向傳輸和數據無線廣播兼容的技術優勢。通過信息網絡系統建設,開發了網絡終端接收和軟件處理程序,具有前后臺處理、自動糾錯和加密功能,數據庫存貯和檢索功能,各種形式的顯示功能等;可處理包括文字、圖像等各種類型的信息。氣象信息具有多種方式,包括廣播、電視、報紙、電話語音自動答詢系統、農村無線警報網、Internet等。
綜合利用氣象衛星通信網、地面通信網、計算機網絡和多種方式的信息手段,能夠確保全區農牧經濟信息網在信息的采集、集中處理、信息傳播整個業務流程中的暢通。
依托氣象系統建設農經網,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復建設,降低建設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發揮氣象部門在人材、技術和網絡管理優勢,保證網絡系統業務化運行,提高服務效益。
(二)氣象部門具有農(牧)業氣象服務的業務基礎。
長期以來,氣象部門始終把為農業服務作為氣象工作的宗旨,堅持不懈的開展農(牧)業氣象研究和實用技術推廣,不斷組織農(牧)業氣象服務系統開發建設,形成了一個從中央到基層逐級服務的農(牧)業氣象服務體系,為黨政部門和農(牧)業生產部門提供了大量的農牧業災情監測、農牧業氣象情報預報、農牧業氣候區劃等科技服務信息,并且在長期服務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服務經驗。因此,氣象部門開展農經網建設,既是農(牧)業氣象服務方式和手段的創新,也是農(牧)業氣象服務的延伸和發展。
(三)、氣象部門開展農經網建設具有規模化、集約化的優勢。
氣象部門是垂直條管部門,具有比較完善的組織結構體系和管理體系,便于統一組織大規模的系統建設。在全國農經網建設中,中國局采取“統一設計、統一規劃、統一數據格式、統一數據庫開發”建設方針,避免了重復開發,實現了上下聯動和信息資源共享,在全國形成了以中國興農網為信息交換樞紐和技術支持平臺的覆蓋全國的龐大農經信息網絡。這個具有統一技術標準的全國大網本身就是一種資源,我區在組織農經網建設中,既可以依托中國興農網的技術支持,提高系統開發和建設效益;同時也可以依托全國大網的網絡資源和信息資源,擴大信息收集渠道和信息范圍,從而提高我區農經網的社會經濟效益。
三、自治區農經網建設進展情況
(一)農經網建設的組織
從**年我區開始啟動農經網建設,區局在認真調研論證基礎上,組織編制了《內**農村牧區綜合經濟信息網建設方案》、《內**農村牧區綜合經濟信息自治區級網站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并多次向自治區計委和有關部門申請立項。與此同時先期組建了自治區級信息中心,并根據各盟市地域經濟特點,先后在興安盟、錫盟、巴盟氣象局和個別旗縣氣象局組織實施農經網建設試點工作,建立盟市和旗縣二級信息中心和農經網站。
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為了加快全區農經網建設,2003年區局印發了《關于內**農牧業經濟信息網建設的指導意見》。在《指導意見》中進一步明確了農經網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性質定位。指導思想是“依托氣象系統的技術、人才優勢和信息網絡優勢,發揮氣象部門的垂直管理體制優勢,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開發,組建覆蓋全區的農牧經濟信息網絡,實現與中國興農網、各省市興農網的互聯和信息共享,為各級政府、涉農企事業單位和廣大農牧民提供信息服務,加快農畜產品流通,促進農村牧區產業結構調整”。農經網的性質定位為“是面向農村牧區、服務農牧民、發展農牧業的公益性網絡,是全國興農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于“三農”的科技信息網、涉農商務網、政策法規宣傳網”。在《指導意見》中提出了農經網工作機構的設置及業務組織,明確了工作職能和任務,既“分別在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氣象部門建立農經網信息中心,逐步在鄉(鎮)、蘇木建立農經網信息服務站。信息中心須配備專職信息處理和系統維護人員,編制數由本單位根據網絡建設和發展情況自行確定。農經網信息服務站工作可由鄉(鎮)政府人員兼職或”。農經網信息中心主要業務職能包括:
---負責逐步建立和擴大本級信息源,發展、培訓和管理本級農經網會員和信息員隊伍。
---按照農經網信息管理規定,對下級信息中心上傳的農經信息和本級采集的農經信息進行審核和分析處理,并及時上傳上級信息中心。
---負責本中心網絡系統(或網站)運行和維護管理。
---負責本級中心業務范圍內的農經網信息傳輸監控管理,定期檢查、統計、通報信息傳輸質量。
---負責對下級信息中心農經網建設和運行進行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
---通過農經網為政府、企事業、農牧民提供信息服務,開展農牧業信息和技術咨詢。
---旗縣級信息中心負責鄉(鎮)、蘇木農經網信息服務站管理、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
區局在《指導意見》中還對全區農經網的網絡結構、業務平臺、互聯網站以及服務系統建設等提出了具體實施技術方案,統一了系統建設的技術路線和建設思路。
(二)、網絡建設技術思路
依托氣象部門衛星通信和地面有線通信系統,建立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農經網信息中心和鄉鎮蘇木信息服務站,形成向上聯結中國局興農網中心,向下延伸到鄉鎮蘇木信息服務站的縱向內部信息采集、傳輸及信息交換網絡和工作平臺。通過縱向傳輸網絡實現跨鄉鎮、跨旗(縣)、跨盟(市)和跨省市的雙向信息傳輸及信息交換。
通過專線、撥號和Internet聯網方式,實現各級農經網信息中心與當地各涉農部門網絡系統互聯,形成橫向的外部信息采集、傳輸及信息交換網絡。通過橫向傳輸網絡實現跨部門、跨行業的雙向信息傳輸及信息交換。
分別建立自治區、盟(市)、旗(縣)農經網網站,形成Internet信息平臺。通過鏈接中國局和各省市氣象局興農網網站,將我區農經信息融入全國興農網信息服務平臺。
通過建立短訊實時通知系統、改進農村牧區氣象警報網系統和121電話語音自動答詢系統、增播農村牧區經濟信息電視節目等手段,拓寬信息的渠道,為廣大農村牧區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服務。
(三)、農經網信息管理規范
為了規范農經網信息管理工作,保證全區農經網業務化運行,區局制定了《內**農牧業經濟信息網信息管理暫行規定》。在《規定》中對農經網信息處理工作流程和信息數據格式作了統一規范,從農經網信息的采集、信息數據處理、信息傳播等各個環節上實行規范化管理。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農經網信息中心負責農經網信息上傳業務的監控管理,定期進行質量核查通報,形成完善的信息質量監控管理機制,在制度建設和運行監控管理上為農經網業務化運行提供保障。
各級農經網信息中心采編上傳的信息包括農牧業新聞、自治區和盟市概況及自然資源、企業之窗及知名企業、市場信息、供求信息、農牧業科技、地方特產、農牧業書店、農牧業法規、草原旅游、開發大西北以及天氣預報、農牧業氣象預報等12大類。
(四)全區氣象部門農網機構建設情況
為了加快農經網建設步伐,中國氣象局已將農經網建設列為目標管理考核項目進行管理。根據中國局目標管理考核要求,區局提出今年農經網建設目標,各盟市和旗縣氣象局必須建立和完善農經網業務機構(農經網信息中心),配備了專職信息處理和系統維護工作人員,并在年底前實現全部盟市局和2/3以上旗縣局開通農經網站。
按照區局的統一部署和建設要求,盟市局全部成立了農經網建設領導小組,組織力量加快實施農經網建設。截止目前,全區各盟市和大多數旗縣氣象局建立了農經網業務機構(信息中心),44個鄉(鎮)、蘇木建立了農經網信息服務站。各級信息中心均配備了專職信息處理和系統維護工作人員,信息采集和內部傳輸業務逐步走向正規。據初步統計,全區已上傳各類農經信息31萬余條。
盟市和旗縣自籌資金進行網站建設,以自管、托管和租用等方式開通農經網站36個,其中自治區農經網站1個,盟市農經網站11個,旗縣農經網站24個(見附表)。尚未開通農經網站盟市和旗縣正在積極籌建之中,預計到年底,全區農經網站建設將突破建設目標。
四、農經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建設經費和運行經費不足是影響和制約農經網建設發展主要原因。按照農經網整體建設方案設計,全區農經網建設投資1270萬元(不含鄉鎮蘇木服務站建設投資);全區農經網系統運行基本維持費(不含鄉鎮蘇木服務站運行維持費)每年需252萬元(見附表)。鄉鎮蘇木服務站建設投資初步測算為1.5萬元/站(既每站一套微機打印機,安裝一部電話),全區預計建站鄉鎮1000個,共需投資1500萬元。鄉鎮蘇木服務站運行維持費初步測算為0.5萬元/站,全區1000個建站鄉鎮每年共需維持費500萬元。
雖然全區氣象部門在前期建設中已投入了大量資金,取得一定成效,但與農經網整體建設方案設計要求相比,在網絡系統規模和功能上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鄉鎮蘇木服務站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氣象部門是公益性事業單位,依靠財政撥款維持業務,不可能籌集更多資金擴大農經網建設規模和維持龐大網絡系統運轉,因此,經費投入不足,勢必要對系統建設和運行產生不利影響。
(二)、網絡系統建設和管理體制不順影響了農經網效益的發揮。
農經網信息主要來自與農牧業相關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城鄉農貿市場管理部門。在農經網建設過程中,需要得到相關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協作,開通橫向網絡,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以期擴大收集渠道和信息范圍,提高我區農經網建設的社會經濟效益。但由于農經網建設和管理體制尚未理順,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所以在開通橫向網絡,整合信息資源,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方面進展不大,限制了農經網的發展,影響了農經網效益的發揮。
五、加快農經網建設的幾點想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政府主辦、氣象部門承辦、相關涉農部門協辦的網絡建設和管理體制。成立由自治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政府辦公廳和氣象局領導為副組長、有關涉農部門領導為成員的“自治區農經網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處理網絡建設和管理的重大問題;辦公廳負責涉農部門農經信息源的組織協調;氣象局具體負責實施農經網建設和運行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自治區氣象局,負責農經網建設和管理日常事務。
各盟市和旗縣按照自治區的管理模式,建立相應的網絡建設和管理體制。
(二)組建內**自治區農牧業經濟信息網業務實體。業務實體掛靠自治區氣象局,業務人員從氣象部門內部調劑解決。農經網業務實體承擔自治區級網絡系統建設和日常業務運行,負責對下級網絡系統建設進行技術指導,并對信息傳輸業務進行監控管理。
各盟市和旗縣氣象局按照自治區氣象局模式,組建相應的農經網業務實體,開展日常業務。
鄉鎮、蘇木建立農經網信息服務站,配備相應的工作人員和網絡設備,開展信息采集和信息服務工作。
(三)建立并逐步完善經費投入機制。農經網建設經費原則上應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統籌解決,分別由自治區、盟市和旗縣分級負責。貧困旗縣和鄉鎮、蘇木建設經費,應由自治區財政統籌解決。農經網運行經費應列入同級財政計劃,按業務實際支出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