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干部實踐“三個代表”之途徑

時間:2022-01-09 04:25:00

導語:鄉鎮干部實踐“三個代表”之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干部實踐“三個代表”之途徑

鄉鎮領導干部擔負著傳播黨的富民政策、帶領農民勤勞致富以及逐步縮小城鄉差別的重任。通過“三個代表”的學習教育活動,廣大鄉鎮領導干部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深入農村,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以自己的行動在實踐“三個代表”。當前,鄉鎮領導干部要真正實踐“三個代表”,還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人手:

1.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央關于在縣級以上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中開展三講教育活動,是針對當前干部隊伍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提出來的。鄉鎮干部如果不講學習、不讀書、不看報、不學無術,把時間花在迎來送往、吃喝玩樂上,在當今知識經濟的時代,就難以跟上形勢,隨時有被淘汰的可能,每個干部應多擠點時間,多學點知識,充實提高自己。講學習是講政治、講正氣的前提,理論上成熟,知識豐富,政治上才能堅定,正氣也才能弘揚起來。講正氣就是要求我們堅持和發揚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與革命氣節,不怕鬼、不信邪,堅持真理,維護黨的原則,旗幟鮮明地同各種錯誤思想、不良傾向和邪惡勢力作斗爭;堅持廉潔奉公,艱苦奮斗,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燈紅酒綠的侵蝕面前,一塵不染,正氣凜然,才能去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風氣正,民心才順。作為一個鄉鎮領導干部,其正氣表現在對上不媚,對下不傲氣,同志之間不虛偽,得勢不仗勢,失勢不附勢,不隨波逐流,任何時候都堂堂正正做人,實實在在辦事,在群眾中才會有影響力、號召力。

2.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體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我國勞動人民的美德,也是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但目前少數鄉鎮干部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意識淡薄了,貪圖享樂,揮霍浪費,視勤儉節約為寒酸,把奢侈當氣派,講排場,比闊氣,攀比之風在一些鄉鎮盛行起來,公款吃喝玩樂,個別的甚至經常出入娛樂場所醉生夢死,傷身勞形,沉溺于物質享受,而對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視而不見。他們吃喝玩樂站在第一線,革命意志退到貧困線,違法違紀越過警戒線,揮霍浪費人民的錢財無所謂。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你使用公款時,應該想到這是勞動人民的血汗錢,我們不能隨便浪費人民的錢財,而必須帶頭過幾年緊日子,從農民為純什么不種糧上感悟一下,提醒自己,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能省一元省一元。這樣才能在群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3.以民為本,重德修身,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鄉鎮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面臨著是繼續為人民服務還是把自己凌駕于群眾之上、是為民掌權還是做官當老爺的選擇。現在有些干部淡化“人民”二字,一旦手中握有權力,就為自己及小團體謀私利。群眾反映個別鄉鎮干部官不大,架子大,時不時把自己放在領導的位子上,把自己當救世主,以為自己多能干,傲氣、霸氣十足,造成干群關系緊張。鄉鎮干部能否立身,最重要的一條是以人為本,就是要求我們做工作、辦事情,一切都要以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千萬不要忘記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唐初政治家魏征曾勸誡唐太宗說,“民猶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一警世名言提醒我們要以民為本,要善解民意,善待百姓,不可輕民、賤民、害民,不要與老百姓的意愿背道而馳。要按中央的要求,扎根在群眾中,與老百姓打成一片,聽民聲、察民意、知民情,了解群眾的思想動態、生活現狀及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做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辦群眾所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為當地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重德修身,是新時期領導干部公仆形象的重要體現,士有百行,以德為首。同志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提出,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與德治從來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法制靠的是強制性,而德治靠的是人們自覺遵守,在目前,德治更重要。重德,作為干部首先要講官德,處處做社會主義道德的實踐者,凡是要求別人做的,自己必須率先做到,凡是禁止別人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如果對自己要求不嚴,真話、假話、半真半假的話都說,好事、錯事、不該做的事都做,缺少應有的德行去教育別人,又哪來的威信。作為一名領導干部應身正為范,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身體力行,只有自己的言行過得硬,工作起來才有說服力。修身,在當前主要是耐得住清貧,經得住誘惑,管得住小節,把好金錢、美色關,從大處著眼』、處著手,管好自己的言行,切記: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其身正,不令而行,自己做正了、做好了,下面人不敢不聽。當官一定要跟發財區別開來,你當的是共產黨的官,是為人民服務的,是為人民謀利的,要發財就不要當官。

4.發展經濟,走共同富裕之路,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代表人民的利益,目的是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必須發展經濟,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更好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作為一個鄉鎮領導干部,從你一上任開始,就要把所有的精力用到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上來。造福一方不是掛在嘴上。經濟發展了,老百姓口袋的錢多了,你才不負眾望。我們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應當堅決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重視和扶持農村改革中出現的新事物,深化農村改革,調整農業結構,傳播現代農業科技,結合農村的特點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幫助農民增收減負,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加快奔小康的步伐。李光耀1959年競選時說:如果我們掌握政權后不是為大家創造美好的生活而奮斗,只是填飽幾個人的腰包,我們一定會滅亡。中國幾千年歷史的演變說明,哪個朝代國強民富,皇權就能鞏固;相反,當政者貪污腐化,老百姓就貧困,人民就會起來造反。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每個鄉鎮的領導要結合自己所在的鄉鎮經濟狀況好好分析一下,你當政后經濟增長多少,如果沒有增長,說明你沒有本事,應自動辭職。組織上把權力交給你,經濟上不去,你當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建議借鑒蘇州工業園的經驗,搞末位淘汰制,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雙文明考核辦法,好的提拔,末位的降職,從制度上解決能上不能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