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村普法教育的新途徑
時間:2022-02-15 07:26:00
導語:淺析農村普法教育的新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普法教育工作,逐步由低級向高級推進,由表面向實效轉變,由狹隘形式向廣泛形式實施。
1、利用新聞媒體進行法律宣傳,實施普法教育的廣泛性。
隨著經濟的的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廣播電視全面普及,農村的法制教育工作自然增加了廣闊的宣傳空間,農民的普法教育陣地逐步寬廣起來。尤其是電視機的普及,農民每天能直觀地看到法治節目,通過觀看《法眼觀察》、《法治現場》、《直播南京》、《今日說法》等等法治節目,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法律知識。從而達到了面廣量大、自然直觀的教育效果。
2、采取以會代訓和培訓進行法制宣傳,實施普法教育的針對性。
農村每年要舉辦多次各類形式的普法培訓,根據培訓的對象,結合普法,分類示教。一是領導干部參加學法培訓、研究工作,安排法律教育的內容,黨委中心組學習、干部指定學法日等形式,堅持干部帶頭,學有標兵;二是每年利用黨員冬訓班活動日組織千余名黨員學習法律,接受面大,普及性強;三是集中骨干培訓,采取三天、五天不同等級骨干培訓,較好地落實普法任務,更好地幫助農民學法、用法教育;四是抓好企業廠長、職工培訓,促進依法經營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企業增收增效;五是推進科技示范戶的培訓,帶動廣大農戶發展經濟,依法勤勞致富;六是在矛盾處理過程中,結合實際,針對不同矛盾,結合有關法律,向當事人進行宣傳教育。七是采取其他不同方式的培訓等等,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法制教育效果。
3、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實施普法教育的實效性。
根據不同季節,采取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一是開辟法制長廊,定期開展法制宣傳。二是采取靈活多樣的法制宣傳展板巡回在各村和物資交流會等民間活動場所、群眾密集的地方進行宣傳。三是針對新形勢下農民學法需求,縣鎮組建普法宣傳小分隊和講師團進村入戶進行宣傳,接受群眾咨詢。同時,根據地方習慣組織法制演出宣傳隊,發揮農民的聰明才智,自編自演,將最貼近農民實際的法律運用小品,送給農民,深受農民歡迎。四是運用標語、橫幅在大街小巷、村頭村尾、主要路口、人來人往的地方進行張貼、橫掛。五是采取送法送書進村入戶、問卷調查,根據農民群眾需要,解答法律知識,發放法律宣傳資料。六是以電教化教育活動為基礎,制作大量的農民法制講座系列錄象VCD碟片進村入戶播放,充分發揮電教化手段的作用。
4、采取以案釋法宣傳,實施普法教育的真實性。
針對農村普法教育面廣量大的特點,采取以圖釋法、以案釋法的例宣傳的形式,增強農民學法的趣味性、真實性。運用掛圖、漫畫在重要場所張貼、印制小冊子,發放到單位、企業、學校、家庭進行宣傳。同時,針對所發生的案例,逐個進行案例分析,使農民通俗易懂,體現了形象直觀,讓人一目了然,一看就知。并將群眾中的傾向性、苗頭性、群體性矛盾與案例說法結合,以事論法、以案講法,讓群眾聽得懂、好理解,現場開庭、現場說法、更貼近廣大群眾。針對涉及面廣、運用性強的法律、通過區域性開庭,農民易接受,尤其是對蠻不講理,又不學法接受教育,由經常違法的個別人,現場開庭,當庭宣判,強制執行,更具有說明力。為推進農村普法教育要充分發揮黨校、政校、夜校、職校的作用,同時,成立普法學校,不定期安排干部、職工、農民等多方面人員進入普法學校接受教育,提高廣大農民的學法自覺性。
5、采用刊物、書籍開展普法教育,實施普法教育的靈活性。
刊物、書籍是開展普法教育的基礎,也是其精神之源。一是針對農村青年求知求法愿望強的特點,一方面在各圖書室、閱覽室、借有關法律書籍、刊物進行學習;另一方面根據各自需要購買自己所需、實用性強的法律書籍,作學法的補充。二是送法(書)下鄉,編寫和發放法律書籍。一方面集中發放普法教材《讀本》送到家;另一方面結合本地農民實際編寫常用法律100問,青少年案例教育100例等農村、農民適用的法律、法規、政策。三是開展家庭學法活動,母子(女)同學法、父子(女)同學法、夫妻共學法、鄰里之間相互學法等活動,做到自行學法與共同學法相結合,家庭學法與社會學法相結合,集中學法與個人學法相結合,推動普法教育的全面發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6、開展學法競賽、評比活動,實施普法教育的氛圍性。
開展普法教育,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觀性和積極性,要將組織安排學法變為自己要求學法的氛圍,開展農民學法競賽,農村學法考核、評比,實行不同類型的法律法規的學習和測試、評比活動,積極的調動農村廣大干部群眾的學法熱情、變被動為主動,加大對普法工作、法律學習的檢閱,鞏固學習成果。同時也應把普法與遵紀守法光榮戶、文明戶、先進個人評比結合起來,與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評比結合起來,與文明單位、先進單位評比結合起來,與爭先創優結合起來,促進農村普法教育工作的開展,促進社會穩定、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總之,農村普法教育要形成全方位、多層次、主體式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