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現狀及培訓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27 03:46:00
導語:農村勞動力現狀及培訓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要求。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低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先天性障礙。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是當前和今后較長一個時期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應引起全社會的思考。
為深入了解我縣農村勞動力素質狀況和培訓工作的開展情況,年月——月,清水縣農廣校組織調查小組,深入5鄉15村鎮調查了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通過對中部永清鎮蘇屲村,東部白沙鄉馬溝,北部黃門鄉王店,西部郭川鄉宋川村,南部豐旺鄉柏樹村195戶農戶的抽樣調查。了解了農民教育培訓機構及其培訓實施情況,基本摸清了制約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提升的成因,并據此提出了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的對策。
一、對當前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的調查
(一)清水縣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
清水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人均耕地面積1.88畝。近年來,按照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的工作思路,在農村勞動力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清水縣現有6鎮12鄉,260個村民委員會,1118個村民小組,71901戶,總人口達31.8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達29.59萬人,占總人口的92%。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18.0316萬人,實有勞動力總量14.8986萬人。其中男性7.8885萬人,女性7.0101萬人,在農村勞動力中,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勞動力10.3251萬人,占69.3.00%,從事工業的勞動力2695人,占6.54%,從事建筑業的勞動力9286人,占6.23%,從事批發、商業的勞動力2234萬人,占1.8%,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勞動力2228人,占1.5%,從事其他的勞動力6559人,占4.4%。
(二)清水縣縣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
從調查情況看,全縣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
1.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底全縣實有勞動力總量14.8986萬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3.7013人,小學文化程度5.6361萬人,占62.6%,初中文化程度3.9802萬人,占26.7%,高中以上學歷的1.5670萬人,占10.6%。大專以上138人,僅占1%。而發達國家的情況是,美國的大部分農場主都是農學院畢業生;德國農民有67%是大學畢業生,53.2%接受過2~3年的職業教育;日本農民中大學生占59%以上。
2.科技素質差。目前,全縣實有勞動力中,真正受過系統專業技能培訓的僅為3.2%。大多數農民缺乏基本的科學生產知識,沒有掌握一技之長,對一些新品種和新技術的實驗、示范,即使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也很難完成;一部分青壯年農村勞動力對一般性農業生產技術都不能很好掌握。
3.思想觀念落后。小富即安、滿足現狀等傳統觀念仍然束縛著農民的思想。抽樣調查100名農村勞動力顯示,不愿參加培訓的占38%,今后打算參加培訓的占27%,因不愿耽誤勞動原因不參加培訓的占25%。相當一部分農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歡走老路,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和敢闖、敢干、敢試的勇氣和信心。
同時,我縣農村勞動力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1.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比重大。據統計,全縣實有勞動力總量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比重達到90.85%,其中18~45歲的青壯年勞動力7.0418萬人,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比重達到49.79%。
2.從業時間不足,隱形失業嚴重。全縣農村勞動力中有30%的人常年從業時間在8個月以下。主要從事農業的從業人員中,從事農業在8個月以下的占34%;主要從事非農業的從業人員中,從事非農業時間不足8個月的占28%,隱性失業現象較為明顯。
3.農村勞動力流動性差,盲目性強。全縣實際常年外出務工農民僅占實有農村勞動力總量的12.9%。全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大多集中在年初是群體外出,有明顯去向的只占30%左右,70%沒有目標,且收入極不穩定。這些人大多為青壯年勞動力,但多數是靠出體力、賣苦力換取收入,從業帶來很大的盲目性、季節性和風險性。經培訓有組織輸出的農民僅0.716萬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1500元之間,比未參加培訓的月平均收入高300元以上。
二、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的成因分析
制約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提升的因素比較復雜,既有歷史的因素,也受現實的教育理念的制約;既受農民主觀因素的制約,也受基層政府和相關政策的影響,總的可概括有以下幾點:
1.歷史因素的影響。年齡在45~55歲的勞動力大多就讀在十年動亂期間,由于受“白卷英雄”和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加之當時教育受到較大的沖擊,正常教學秩序無法保證,學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較弱,荒廢了學業,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進而影響了對科技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要求。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低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先天性障礙。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是當前和今后較長一個時期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應引起全社會的思考。
為深入了解我縣農村勞動力素質狀況和培訓工作的開展情況,年6月——7月,清水縣農廣校組織調查小組,深入5鄉15村鎮調查了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通過對中部永清鎮蘇屲村,東部白沙鄉馬溝,北部黃門鄉王店,西部郭川鄉宋川村,南部豐旺鄉柏樹村195戶農戶的抽樣調查。了解了農民教育培訓機構及其培訓實施情況,基本摸清了制約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提升的成因,并據此提出了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的對策。
一、對當前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的調查
(一)清水縣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
清水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人均耕地面積1.88畝。近年來,按照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的工作思路,在農村勞動力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清水縣現有6鎮12鄉,260個村民委員會,1118個村民小組,71901戶,總人口達31.8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達29.59萬人,占總人口的92%。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18.0316萬人,實有勞動力總量14.8986萬人。其中男性7.8885萬人,女性7.0101萬人,在農村勞動力中,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勞動力10.3251萬人,占69.3.00%,從事工業的勞動力2695人,占6.54%,從事建筑業的勞動力9286人,占6.23%,從事批發、商業的勞動力2234萬人,占1.8%,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勞動力2228人,占1.5%,從事其他的勞動力6559人,占4.4%。
(二)清水縣縣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現狀
從調查情況看,全縣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
1.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底全縣實有勞動力總量14.8986萬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3.7013人,小學文化程度5.6361萬人,占62.6%,初中文化程度3.9802萬人,占26.7%,高中以上學歷的1.5670萬人,占10.6%。大專以上138人,僅占1%。而發達國家的情況是,美國的大部分農場主都是農學院畢業生;德國農民有67%是大學畢業生,53.2%接受過2~3年的職業教育;日本農民中大學生占59%以上。
2.科技素質差。目前,全縣實有勞動力中,真正受過系統專業技能培訓的僅為3.2%。大多數農民缺乏基本的科學生產知識,沒有掌握一技之長,對一些新品種和新技術的實驗、示范,即使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也很難完成;一部分青壯年農村勞動力對一般性農業生產技術都不能很好掌握。
3.思想觀念落后。小富即安、滿足現狀等傳統觀念仍然束縛著農民的思想。抽樣調查100名農村勞動力顯示,不愿參加培訓的占38%,今后打算參加培訓的占27%,因不愿耽誤勞動原因不參加培訓的占25%。相當一部分農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歡走老路,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和敢闖、敢干、敢試的勇氣和信心。
同時,我縣農村勞動力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1.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比重大。據統計,全縣實有勞動力總量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比重達到90.85%,其中18~45歲的青壯年勞動力7.0418萬人,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比重達到49.79%。
2.從業時間不足,隱形失業嚴重。全縣農村勞動力中有30%的人常年從業時間在8個月以下。主要從事農業的從業人員中,從事農業在8個月以下的占34%;主要從事非農業的從業人員中,從事非農業時間不足8個月的占28%,隱性失業現象較為明顯。
3.農村勞動力流動性差,盲目性強。全縣實際常年外出務工農民僅占實有農村勞動力總量的12.9%。全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大多集中在年初是群體外出,有明顯去向的只占30%左右,70%沒有目標,且收入極不穩定。這些人大多為青壯年勞動力,但多數是靠出體力、賣苦力換取收入,從業帶來很大的盲目性、季節性和風險性。經培訓有組織輸出的農民僅0.716萬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1500元之間,比未參加培訓的月平均收入高300元以上。
二、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的成因分析
制約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提升的因素比較復雜,既有歷史的因素,也受現實的教育理念的制約;既受農民主觀因素的制約,也受基層政府和相關政策的影響,總的可概括有以下幾點:
1.歷史因素的影響。年齡在45~55歲的勞動力大多就讀在十年動亂期間,由于受“白卷英雄”和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加之當時教育受到較大的沖擊,正常教學秩序無法保證,學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較弱,荒廢了學業,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進而影響了對科技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2.現實的教育理念的制約。盡管各地都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從現實情況來看,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還是沒有完全改變,社會評價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標準還是沒有離開中考和高考的指揮棒。農村中學盡管已經開始實行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但由于時間較短,加之受中高考、專業師資缺乏、實驗實習場地缺少、資金缺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改革效果還不十分明顯,分流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導致新增勞動力缺乏從事農業和非農產業的基本技能。
3.農民觀念落后的影響。一是部分青年勞動力只顧眼前利益,片面認為“讀書不如賺錢”從而過早輟學打工;二是壯年勞動力接受新技術、新事物的能力差,培訓機會少;三是相當多的農民從眾心態嚴重,傻子過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學他也不去學,沒有看到各自的差別;四是接受培訓的興趣不高,主觀上不求進取,認為學不學一個樣,延續過去傳統落后的種養模式和技術。
4.基層政府對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沒有得到基層政府應有的關心、重視和支持。多數鎮政府沒有把農村勞動力培訓列入工作日程,制定長遠規劃,指定專門機構和專人具體負責;沒有像關心和重視普教那樣關心和重視農村勞動力培訓,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投入不足;在政策的制定和輿論宣傳上缺乏力度,沒有形成人人關心、重視和支持農村勞動力培訓的良好氛圍;工作上存在重布置、輕檢查、輕落實的形式主義問題。
5.農村勞動力培訓資源不足,體系不健全。從調查情況來看,全縣現有的農村勞動力培訓機構主要是縣農廣校、天水農校。這些培訓單位分屬于不同的主管部門,培訓條件差別很大,工作中存在著各自為政的問題。沒有形成培訓工作全縣一盤棋的良好局面。另外,有些鎮的領導對培訓的認識不夠,不配合培訓單位,一年幾乎不怎么開展工作。其次,能夠開展培訓的也大多集中在縣或鎮舉辦培訓班,很少能下到村,況且許多培訓是大雜燴式的培訓,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培訓內容一般停留在農業技術、機械加工等幾個工種,與真正意義上的技能培訓和農民需求差距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對現有的培訓資源進行合理地整合,健全培訓體系,以發揮其最大作用。
- 上一篇:關于造紙廠污水處理的調研報告
- 下一篇:關于科技館參觀的調研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