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2 09:49:00
導語: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改革,不只局限于課程結構和教材的變革,也包括教育教學研究及教育教學管理的改革。我縣是一個地處盆中丘陵的農業大縣,全縣154萬人口中,90%的人居住在農村。各級各類學校有800余所,學生20多萬,98%的學校分布在農村。由于農村學校點多面廣,且發展差距較大,從而領引諸如教育亂收費等問題,這對基礎教育的發展和社會穩定埋下了隱患。為了構建和諧社會,讓所有受教育者在基礎教育階段都能依法享受公平教育,我們把促進農村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頭戲,在狠抓教學中心環節,深化教學研究,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等方面,做了大量實踐探索工作。
一、整合教學資源,促進薄弱學校發展
教學資源匱乏是制約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整合教學資源就是充分發揮教研室的職能作用,通過開展多種活動的幫扶支教活動,調配教學資源,讓薄弱學校充分享優質的教學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薄弱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匱乏的實際困難,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我們采用的主要措施有:1、結對幫扶。即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結成教學幫扶對子,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支教活動,通過舉辦講座、上示范課、聽課評課,共享優質教師的教案、教學論文、課件、試題等形式,讓強校參與到弱校的發展中來,讓優質的教學資源產生更大的效益。
2、診斷指導。即由縣教研室組織各學科教研員介入到薄弱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去,深入剖析其教學存在的問題,通過“會診”,找出“病根”,然后對癥“下藥”。診斷指導實際上就是充分發揮教研室的教研資源優勢,實現教研“扶貧”。
在診斷指導的實踐中,發現屬于學校管理方面的問題,我們積極向學校領導層提出建議,為其出謀劃策,并提供其它學校的成功管理經驗供其參考借鑒;對于領導班子的問題,我們及時向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匯報,請他們及時解決;對于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各學科教研員與教師開展平等對話,解決他們的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采用“單兵訓練”的方式幫助他們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送教下鄉。即由教研室教研員或兼職教研員到農村學校巡回上示范課,通過現場示范對農村薄弱學校的教師進行培訓。
目前,我縣教研室在全縣聘請了30名兼職教研員,這些兼職教研員都是各個學科的帶頭人,每年我們都組織這批教師到基層學校上示范課,讓基層學校分享到優質的教師資源。10個教育管理組也采用這種做法,在轄區范圍內抽調骨干教師組成送教組送課到校。
送教組送教步驟是:①各校確定本校急需送教的學科,報送送教領導小組;②送教領導小組選定承擔送教任務的教師,排定送教時間、順序;③被送教學校提前兩周將有關學科的教學進度通知承擔送教任務的教師(同一學科的送教教師不少于2人,每人至少上1節示范課、聽2節課);④在上課之前,先召開短會,教研員和學校領導在會上宣傳送教活動的目的意義,要求教師做好聽課記錄(全縣統一制發聽課記錄);⑤聽完課后,開展評課議課活動;⑥送教活動結束后,所有送教教師再坐下來討論,總結經驗教訓,修訂計劃,完善措施。
4、對口培訓。即針對薄弱學校的需要,為薄弱學校培養學科帶頭人和缺科教師。
薄弱學校往往缺乏學科骨干教師,一些學科如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甚至無專職教師,一般都由兼職教師任課,這些教師在專業基礎知識、教學方法、教學經驗等方面存在明顯缺陷。所以,為薄弱學校對口培訓教師就尤其重要。培訓工作采用了送培、互培和自培等三種形式。
送培:學校根據需要,鼓勵教師參加學歷培訓,取得合格學歷。
互培:由教育管理組組織,通過區域性的學科教研活動,采用互幫互學的辦法,相互促進,提高專業知識和駕馭教材的能力。
自培:立足于校本培訓,依靠本校骨干教師或縣專、兼職教研員的力量,采用帶徒弟的方式開展培訓。這種培訓方式是我們提倡采用的主要方式,其具體做法是:
學校首先確定培訓對象,并把培訓落實到教研員優秀教師(以下簡稱“指導者”),然后制定培訓計劃(時間、地點、內容、形式等)。培訓對象須根據計劃提前自學相關知識,在自學中遇到障礙時,可以記錄下來,待日后集中指導,也可以通過電話聯系進行及時指導,有條件的還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指導等;受培者在備課時必須寫出教學詳案。指導者結合送教下鄉活動,通過聽受培者的課、查看受培者的教案和檢查學生的作業來發現受培者的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再進行指導,讓受培者在知識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開展區域性教研活動,縮小校點教學水平的差距
為把教師組織起來參加區域性教研活動,實現教研資源優勢互補,從而以教研指導教學、規范教學、促進教學,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我們努力開拓新的教研思路,積極建構縣中心教研組、管區聯合教研組、學校教研組三位一體的教研網絡,大力開展以教師為活動的主體,區域活動為主要形式,校本研究為基礎的區域性教研活動。
1、充分發揮縣中心教研組的引領作用
在三級教研組織中,縣中心教研組是龍頭,處于首要地位,是學科教研的中心。中心教研組成員由縣教研室專兼職教研員和管區學科教研組組長組成,因此在全縣教學研究方面具有較高的權威性。
在活動計劃上,中心教研組每學年初制定出全年的教研計劃,定出每學期的教研專題、活動方式、組織形式以及時間地點,并通知各教育管理組,要求各管理組和學校定出相應的教研計劃。
在內容上,我們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共同的困惑作為教研的熱點,引導教師開展教材培訓、專題研究、探究教材、教法改革,把先進的教育理論融入課例交流當中。
在形式上,我們改變了教研員一言堂的教研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把對話、交流、互動有機地融入到教研活動當中,讓教師將自己教學的成功和困惑與大家交流分享。為了讓老師更好地解讀教材、明晰課堂教學結構,我們還采用質疑答辯的教研方式。在研討中,老師們通過口頭或書面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個人的建議,甚至是提出問題進行對話。
互動的教研方式為教師們提供了展示的平臺,為教師們解除了困惑,讓教師們不僅知道怎樣做還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讓教師們每參加一次教研活動都能得到一些收獲。中心教研組在發揮教研組的職能方面總結出了很好的經驗,使教研活動落到了實處。
2、大力開展聯校聯合教研
中心教研組研究的是全縣教師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起著一種導向作用。但我縣由于教育發展的極不平衡,局部區域之間、校際之間占有的教研資源差距較大,為了更好地解決學校和教師身邊的問題,我們以教育管理組為主體,依靠教研聯組把鄰近的學校,或者有同一研究專題的學校組織在一起,由教研聯組老師組織,各校教研組長協助開展聯校教研活動,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校,有理論交流、有課例展示,并選擇教學中的難點,圍繞專題進行系列研究活動。這些專題的研究來自于教師教學的一線,解決了教師身邊的問題,大大促進了骨干教師的成長,也為更多的教師提供了平臺,催生了一批新的骨干。不少年輕教師,爭先在活動中上研討課,在活動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活動中迅速成長。
教育管理組立足于本地區的實際,通過建立教研聯組,開展區域性教研活動,整合了各校的教研資源,改變了教研活動零碎分散、盲目性及隨意性大的狀況,變無序為有序,低效為高效。
3、切實落實校本教研
學校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實施單位,只有在提高每一所學校的教學水平,提高每一個教學班的教學質量,提高每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才可能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各個學校有各自的特點,面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各校在教學上遇到的困難,最終也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只有從本校實際出發,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方式,充分挖掘本校的教研力量,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的發展。
在教研室大力宣傳、發動以及學校領導的重視下,我縣各學校的校本教研蓬勃發展。有的學校開展了教育敘事活動,寫下了師生們的課改中點滴故事;有的學校引導老師進行教學反思,記錄了老師們在專業發展中的成長足跡。
三、落實“兩項”基礎工程,整體提高教師素養
新課改的任何理念、方法沒有教師的實踐和努力,都將成為空談。教師專業水平差異大小是決定教育能否均衡發展的關鍵。我縣高、初中辦學規模急速擴大,教師被迫層層拔高使用,師資水平不僅落差增大,而且學科教師配備失調,不少學校出現多個學科均無領頭羊的情況。加強對教師的教材培訓,增強其理解駕馭教材的能力;加強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演練,增強其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是提高師資隊伍水平的兩項工程,是短期內大面積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消除因教師差異而造成教育非均衡化現象的重要措施。為此,縣教研室發揮職能作用在全縣范圍內實施了“教師教材培訓”和“合格課工程”。
1、教師教材培訓。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內容,是教師與學生對話得以展開載體。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其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其文化領悟與理解能力以及實踐活動能力都有較大局限性。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加工和再創作,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踐活動能力,才能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使師生對話得以順利展開,使學生的文化構建過程得以順利發生。從這種意義上說,教師對教材的加工和再創作決定著學生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課程改革使教材更新速度加快,版本增多,增加了教師正確理解和使用的難度,因而加強教材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在全縣范圍內建立了以縣教研室為中心,各學科專、兼職教研員為骨干,校本培訓為重點,人文關懷為紐帶,培養教師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終極目標,包括“送出去”、“請進來”、“縣內自主培訓”等三種方式的教材培訓機制。
我們將教材培訓的著力點放在三個方面,以幫助教師消除對教材進行加工和再創作的障礙,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①宏觀上的綱領性的引導,幫助教師對教材進行整體的把握;②幫助教師消除學科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盲點和缺失,吸取和更新知識和技能,鼓勵教師努力成為知識和技能的主人;③通過示范課、觀摩課、說課等方式以研代培,指導教師具體應怎么操作,怎么上課。
縣內自主培訓以三種方式在各層面展開:一是全縣集中培訓與學科教研員深入各片區巡回輔導相結合;二是集體備課、資源共享與教師個人備課、鉆研教材相結合;三是示范課、觀念課、教師互動交流的教研活動與教材培訓相結合。
2、合格課工程。合格課就是指符合教學目標,達到課標及教材要求的課。我們為這一工程鎖定的雙向目標是:其一,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課堂教師從“高耗低效型”向“低耗高效型”轉變;其二,為教師專業發展搭建舞臺,促進教師練好“內功”,讓教師在真實的教學歷練中實現專業素養的提升,引導教師向著“合格”→“優質高效”→“形成自己獨特風格”→“專家學者型教師”發展。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保證合格課工程的實施。
首先,合理規劃,科學布局。根據我縣實際情況,為確保“工程”質量,我們采用了“三三制”和“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縱橫溝通、整體推進”策略,總體規劃布局。
“三三制”指三個階段、三個步驟及三級考核。
“三個階段”:用三年時間分三個階段完成。
“三個步驟”:學校考核按三個步驟及要求進行。一是本人自查自評。教師自己認為已達合格標準后,向學校提出考核要求。二是教師互評。教師之間運用合格課標準廣泛進行隨堂聽課評課,學校廣泛聽取教師聽課評課意見,作好評議記錄。三是學校組織有關領導和骨干教師組成考核組,嚴格按照標準對被考核教師進行不少于四次隨堂聽課評課考核,最后綜合教師互評意見和考核組意見確定考核結果。
“三級考核”:學校、片區、縣三級考核相結合,縣級考核為終結性考核。
“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縱橫溝通、整體推進”,即是教研室通過試點,總結經驗,以典型引路,帶動全局。縣教研室教研員深入到學校第一線指導和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其次,注重過程,狠抓落實。一是在實施初中合格課工程的具體運作中,對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要求,力求取得實效。二是學校立足于校本培訓,不斷強化教師的自主意識,促進教師自我發展,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三是教師積極主動確立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選擇自己所需的學習內容,使自己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專業發展的主體。
第三,著眼課堂,抓出成效。實施合格課工程,我們突出課堂教學這個重點,牢牢把握教學設計這個關鍵環節,圍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抓出成效。
通過以上實踐,我縣在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縮小校際差距,促進農村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收到了一定效果,我們將不斷努力,繼續探索,力求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
- 上一篇:質監局規劃教育發展計劃
- 下一篇:物理教學中化難為易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