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居民就業形勢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12-01 03:39:00
導語:農村居民就業形勢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就業是民生之本,經濟發展和充分就業是政府履行職能、造福人民的兩項重要目標。近年來,我鎮在二元經濟結構轉換中,始終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不斷探索城鄉統籌就業的新路,實現了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一、農民就業現狀
*鎮位于蘇魯兩省交界處,下轄11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總人口3.2萬,其中農業人口30546人,占95.45%,農田面積63811畝,人均耕地2.09畝。三面環山,土地貧瘠,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小鎮。近幾年,全鎮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政策、方針,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服務發展為導向,走科學發展,率先發展之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鎮的就業壓力。目前我鎮共有勞動力1*70人,從事農業勞動4660人,占43.67%,在本鎮從業3300人,占30.92%,其中工業2500人,三產800人。
從分布上看呈以下特點:1、從事農業勞動人數呈下降趨勢,比去年減少566人,下降5個百分點。2、由于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業勞動強度降低,從事農業勞動的時間減少。3、從事農業勞動以婦女勞力為主,占70%,4、亦工亦農的戶數呈增加趨勢,民營企業發展越好的村越明顯。
二、農民就業形勢
農民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群體,農村經濟發展最突出的矛盾是農民就業問題。農民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就業競爭愈演愈烈。
第一、農民就業空間不斷縮小。這是水土資源減少和人口增長擠壓的結果。我鎮雖然人均耕地2.09畝,但是嚴重缺水,產出率低。土地基本上是農民的社會保障,更確切地說是基本生活保障。我鎮從事農業勞動人口為4660人,以今天農村生產力水平,按農業生產資料現有的科技含量,現有機械化程度、我鎮現有的63811畝耕地只需2000多勞動力就可以解決問題,其余2000多勞動力都需要在農業之外尋找出路。
第二、農民就業的人口基數還在進一步擴大。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必將越來越多地排擠農村勞動力;小農生產方式的人口規律,無論計劃生育措施有多嚴格,超生的農業人口成為農村勞動力的后備力量,這使未來農民就業雪上加霜。
第三、鄉鎮企業處于調整中,就業增長緩慢。鄉鎮企業曾為農民農外就業立過汗馬功勞,在上世紀80和90年代吸收了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近年來由于體制改革,市場體制的淘汰和經營不善,大部分鄉鎮企業已破產倒閉,已無法成為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渠道。而民營企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只是近兩年發展速度快些,但仍不能成為吸納農村勞動力的主渠道。
第四、城鎮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環境不寬松,條件不足。改革開放以來,小城鎮建設水平與前30年比較,有了顯著提高。城鎮化得以較快推進的重要方式是“鄉改鎮”等行政區劃變動,促使農民變市民。但本來意義上的城鎮化進程并不快,主要表現為:一是小城鎮數量的增加,主要是行政區劃的變動結果;二是鎮人口增幅大大低于城鎮增幅。三是行政區劃變動帶來的鎮人口增加在鎮人口中占較大比例;四是中小城鎮規模小。這種不以農民變市民為主的城鎮化推進方式,造成我區城鎮水平的嚴重滯后,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滯留農村,形成了畸形的就業結構。
第五、大容量吸納剩余勞力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少,規模企業少,就業的載體缺乏中長期投資機制。目前,我鎮就業的主要載體是福林鋼鐵,瑞天紡織、美萊特電子三家企業,能解決1200人就業,但規模較小,沒有競爭力,缺乏中長期投資機制,若不發展狀大,被市場淘汰,我鎮的就業壓力將更大。
第六、農民素質低,知識因素在勞動力中的比例較小。在影響農民就業的文化素質調查中,非文盲中85%以上只有小學或初中水平,約5%受過職業教育和培訓,所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生產技術、市場經濟知識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社會進步的需要。
三、解決未來農村勞動力就業壓力的途徑
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是我國當前和今后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在所有就業問題中,農民就業問題可以說是一個關系我國全局的不容忽視的問題。它不僅直接影響到農村的發展、農村社會的安定,而且影響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一)積極拓寬農民就業空間
第一,城鎮化,是拓寬農民就業空間的主渠道,是大容量吸納勞動密集型就業的首要載體。盡管我國目前城鎮化的水平較低,但多元化城鎮,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必經的階段,是解決目前以及今后經濟社會發展諸多難題的關鍵,是農民就業的主渠道。城鎮已是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重要場所。
第二,鄉鎮企業,仍然是大容量吸納勞動密集型就業的重要載體。我國鄉鎮企業與世界一些國家的確認標準相比,它的實際人數規模相對偏高,資產、資本和經營額規模相對偏低,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這類企業就業投資較低,就業制度靈活,對就業人員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具有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巨大優勢,只要注意引導鄉鎮企業推進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體制創新,鼓勵多種形式、多種所有制的發展,就能努力擴大鄉鎮企業就業的容量。
第三,進行農村產業結構的創新,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入WTO后,我國農業的優勢產業是勞動密集型及技術密集型產業,如蔬菜、水果、畜牧、水產品等。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入世對于它們的生產者或潛在生產者意味著新的機遇。如果能大量出口這些產品就意味著大量出口了勞動力。以優化品種結構、質量,增加效益為中心,積極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大力調整農產品結構,大力開發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種,努力挖掘農業內部的就業潛力。不但能增加農民的收入,還能解決一部分人就業。
第四、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育農民競爭就業的后勁。無論是立足當前還是著眼未來,提高農村勞動力
素質是解決農民就業的根本措施。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
1、增加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包括增加對農村勞動力的教育、文化投資。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面要多方出資,構建完善的農村教育體系,造成一支數量龐大的、素質過硬的、適應現代農業大生產要求的農民隊伍。
2、在農村廣泛深入地普及科學技術教育,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這不僅可以幫助農民加快對傳統農業的改造,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增強經濟發展、脫貧致富的能力,也有利于幫助農民劃清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從根本上鏟除愚昧迷信賴以存在和蔓延的社會土壤。
3、實行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從長遠上看,提高農民素質最重要、最直接、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實行計劃生育,優生優育。要繼續認真執行農村計劃生育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
(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工程
1、要深入貫徹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政策,并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積極研究解決方案,不斷充實完善。
2、要切實加強再就業幫扶,重點解決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問題。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鼓勵支持失業人員自由創業、自謀職業。要扎實推進再就業培訓。采取“訂單式”培訓模式,增強再就業培訓的針對性,積極推進創業培訓,并做好一系列后續服務。
3、要不斷強化城鎮失業人員的動態管理,完善失業登記制度,全面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在抓好城鎮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的同時,要注重有就業愿望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引導和幫助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研究制定促進城鄉統籌就業的配套政策,發動當地骨干企業積極吸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4、要進一步優化公共就業服務,提高公共就業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積極拓展鄉鎮級勞動力市場,形成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格局,實現每個鎮級勞動力市場都有公共就業服務窗口,規范職業中介行為,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勞動力市場用工信息體系。
(三)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加強勞動者維權
1、要全面推進全員勞動合同制度。
2、要認真抓好企業勞動用工管理工作。
3、要進一步規范工資支付行為。大力開展清欠職工工資的專項檢查,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
4、要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加強勞動保障日常巡查、專項檢查和舉報專查工作,擴大勞動保障年審范圍。
(四)著眼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工程
一是要切實抓好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結合市場需求,加快培養一批企業急需的技能人才。二是要大力實施農民技能培訓工作,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工作。
- 上一篇:工業企業能耗狀況探析
- 下一篇:儒家誠信文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