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有關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24 10:20:00

導語:農業發展有關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發展有關情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心、省、市農業工作的方針政策,緊緊圍繞農業“三增”的總體目標,認真指導全市推廣應用實用新品種、新技術,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強化農產品質量建設,努力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和高效農業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現根據人大農工委開展調研的要求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市高效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兩年,我們通過政策激勵、技術創新、“三資”開發、項目帶動、典型示范、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等措施,積極發展高效規模農業,在新、特、優、大上求突破,在大棚蔬菜等設施種植、銀杏園間套、藥材、草莓、食用菌及特種高效經濟作物種植、畜水規模養殖、林業花卉苗木、葡萄、冬棗規模生產、生態休閑農業、農產品加工和出口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市建立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8個,農科教結合基地10個,無公害農畜產品生產基地38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8個,綠色食品38個,有機食品2個;百畝以上連片規模高效種植基地23個,高效種植面積30多萬畝,占總耕地面積30%以上,畜禽養殖小區9個,各類規模專業戶達2580戶,畜水規模養殖比重50%左右,農產品年出口總額2000多萬美元,高效規模農業有了長足的發展。

二、20*年重點工作回顧

(一)、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高效規模農業發展。

我們在穩定糧食生產,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繼續加大力度調整農業結構,在大農業內部提高多種經營及林業的比重;在種植業內部提高高效糧食和經濟作物的比重;在品種和技術結構的調整上,加大品改力度,調優品種結構,提高農、林、牧、漁新品種和新技術推廣覆蓋率。著重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調查研究,明確發展重點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中心一號文件和全省發展“一村一品”、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全市高效農業規模化建設步伐,我們通過認真調研,確定了在全市重點發展生豬、家禽、銀杏、弱筋小麥、小雜糧、意楊、斑點叉尾鮰等主導產業,逐產業制定了發展目標和工作措施,其中銀杏列入省高效農業百項工程項目,為今后幾年發展高效規模農業指明了方向。

二是抓政策意見制定,落實要害措施。

我們認真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具體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一是擴大特色經濟作物、高效糧油作物的種植,重點抓好食用菌、設施蔬菜、甜豌豆、日本大蔥等蔬菜產業和以日本大坂蠶豆為典型的特色經濟作物。二是按照“上規模、增效益,做特色、強產業”的思路,促進三元瘦肉型豬、優質地方家禽、波雜山羊、奶牛、兔業等畜禽業向規模小區養殖發展,積極培植規模養殖經營。三是堅持池塘養殖、圍網養殖與網箱養殖并舉,推進名品養殖、休閑垂釣、旅游觀光相結合,加快發展斑點叉尾鮰、赤眼鱒、等特種水產及螃蟹、長魚等地方特色水產養殖業。四是大力發展林木園藝業,促進銀杏、意楊主導產業和精品葡萄、大棚草莓、吊瓜、銀桑套種等特色林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三是強化典型引導,加大政策扶持考核獎勵力度。

為促進我市高效農業快速發展,我們通過認真調研,排出了在全市有較大規模和影響的農業項目24個,建議作為政府重點扶持項目,一扶幾年,重點扶大扶強,直至真正成為每個產業的龍頭,以此帶動全市高效農業的發展。同時,我們還建議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考核獎勵扶持意見(試行),對每年新發展和擴規模的高效規模農業項目根據規模、效益、影響不等分別給以一至五萬元的獎勵;在年底表彰獎勵二、三產十強企業的時候,同時表彰高效農業十強;在對鄉鎮物質文明百分考核中大幅度增加了對高效農業考核的內容和分值,切實強化組織引導,加大政策推動力度。

四是以養殖小區建設為抓手,提高養殖業規模化水平。

我們把畜牧業作為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充分利用上海及蘇南養殖業資金和技術向蘇中、蘇北轉移的良好機遇,鼓勵外資、民資、工商資本投向養殖業,并強力推進養殖業向小區集中,積極培植規模養殖,提高效益。*年全市新建畜禽養殖小區5個。年上市萬頭以上的豬場達到4個,其中清源牧業欄存872頭,年可上市1.7萬頭;年上市千頭以上的豬場達到36個;欄存萬羽以上蛋雞的養殖場(戶)7個,其中周氏禽業目前欄存7.2萬羽;年上市萬羽以上肉雞的養殖場(戶)59個;奶牛欄存20頭以上規模養殖戶16戶1421頭,其中東勛奶業合作社欄存奶牛314頭。養殖水面50畝以上的專業戶80余戶,發展休閑垂釣漁業近60戶。生豬規模養殖(年上市50頭以上)1342戶,上市33.66萬頭,占上市總數的35.21%,同比上升5.2個百分點;家禽規模養殖1418戶,上市肉禽627萬羽,欄存蛋雞234萬羽,分別占總數的60%、40%,蛋禽規模養殖比重達40.01%,同比上升5.39個百分點;肉禽規模養殖比重達60.86%,同比上升5.48個百分點;奶牛規模養殖比重98%,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

五是培育優勢產業,促進常規農業增效益上水平

在促進常規農業增效益上水平方面,我們充分發揮糧油集成生產技術優勢,認真組織實施良種補貼項目,擴大高效糧油作物的種植,認真抓好銀杏圍莊林、成片林的間套復種,盡力提高常規種植的效益。促進我市全國聞名的弱筋小麥和銀杏兩個常規產業增效益上水平。

據測算及初步調查統計,目前全市銀杏圍莊林17.3萬畝,銀杏、意楊成片林和桑園、果樹等經濟林15.0萬畝,常年高效蔬菜地5萬畝左右,設施蔬菜面積1萬多畝,特水養殖水面1.5萬畝,其年效益都在2000元/畝以上,三項合計39.8萬畝,占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6.18%。去年經省農林廳認定的高效農業面積新增2.6萬畝。

(二)、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以科技創新促進高效農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們努力弘揚“創業、創新、創優”的三創精神,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優和體制創新,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加大農民培訓力度,農業科技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通過科技創新有力地促進了全市高效農業的發展。

一是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

緊緊圍繞全市主導優勢產業和地方特色農業,引進、試驗、示范、推廣一批適應性強、品質優、質量高的農業新品種,進一步加快品種更新步伐,大力擴養羊、鵝、兔等草食畜禽;意揚全面推廣南林95、南林895,水稻生產推廣寧粳1號、武香粳14,其它大宗作物主推品種滿三年的全面進行了更新。在全市重點推廣了精準栽培、測土配方施肥、高效養殖、健康養殖、循環經濟等農業新技術,進一步加快技術更新步伐。據不完全統計,全年共引進各類新品種100多個,其中主要的40多個,推廣新技術18項。其中種植業引進新品種26個,推廣新技術7項;畜水養殖業引進新品種7個,推廣新技術8項。

二是認真開展農業科技培訓與下鄉活動。

我們著力加強新型農民培訓工作,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做到轉移農民有務工技能,留守農民懂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科技大面積推廣的到位率。全年共舉辦各類送科技下鄉活動14次,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39748人次,農產品營銷培訓353人創業培訓105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959人,發放資料12000多份。

三是加強農業科技項目申報與成果鑒定,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全年共申報各類財政支農入庫項目105項,其中省級以上項目30項,市級以上項目75項,共上爭項目資金617.35萬元。發放水稻直補資金1348萬元,實施良種補貼項目70萬畝、農資增資補貼項目130萬畝,農民直接受益2380多萬元。

四是加強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構筑農民增收新的平臺。

自去年開始,為實現泰興農業信息的電子化、網絡化,充分發揮農業信息對于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我們在財政并不寬裕的情況下陸續投資30多萬元切實加強了我局信息化建設。為各科室、局負責人配備了電腦等設備,建成了泰興農業信息網等特色網站,設立了政務公開、領導論壇、本地農產品介紹、招商引資等11個主欄目及供求信息、科學種養等43個子欄目。這些網站已經成為我市農業對外展示的窗口,農民致富增收的又一個平臺。

(三)、大力發展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

一是積極申報無公害基地和農產品。

全年累計申報建設無公害農產品基地4個,其中糧油基地1個,總面積3萬畝,果品基地1個,面積2000畝,水產品基地2個,面積2000畝,申報建設綠色食品基地35萬畝。申報認定無公害農產品4個、綠色食品10個。

二是加強無公害基地和農產品的質量監控。

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安全監管辦法,對全市已認定和待認定的各種基地和產品進行全程質量監控治理,定期檢測基地生產的全過程,嚴格加強農業投入品的全程質量監控,每道工序都落實質量控制和質量監督點,質量監控人員實行持證上崗,確保進入市場的農產品符合無公害標準。

三是強化農業標準的制定和實施。

全年共申報制定省級地方標準11項,企業標準4項,申報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3個,赤眼鱒苗種繁育技術規程和成魚養殖技術規范、泰興花生果質量標準已批準實施。

(四)、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大力發展農村造林和生態農業

1、以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非公經濟林建設。

我們認真總結推廣近幾年來我市林業機制創新的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按照“歸屬清楚、權責明確、流轉依法、嚴格保護”的原則,全面推廣“珊瑚模式”、“溪橋模式”等造林新機制,吸引各類能人投資林業,搶抓省農林廳高效農業百項工程立項的機遇,培強泰興銀杏產業,全面推進意揚產業;大力營造非公經濟林,切實提高造林成活率,促進林業經濟上規模、上水平。據泰州市驗收確認,*年全市新建成片林1.71萬畝,新建完善農田林網62萬畝(折算1.4萬畝),總計新拓成片林3.11萬畝,完成泰州市交指標的155.6%,年度計劃任務的137%。新栽意楊289.9萬株;建設綠色通道260公里;建設綠色屏障310公里;新育苗木2494.8畝,其中意楊育苗1638.3畝,其他育苗856.5畝,森林覆蓋率增加1.8個百分點。

2、科學施肥用藥,千方百計降低殘留污染。

我們著力加強農田土壤環境監測,針對不同地力狀況,不同作物品種,大力推廣平衡配套施肥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和生物菌肥,科學指導農民把握佳期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切實降低化肥使用量。全面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加強病蟲害猜測預告,積極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切實降低農藥使用頻率,有效降低了殘留污染,提高了農產品品質。

3、深入組織實施“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工程,生態農業市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去年我們牽頭在全市以實施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清潔家園“三清”工程為重點,強化生態環境基礎建設,確保生物安全與生態安全;實現生產技術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生產產品無害化,有效控制農村工業“三廢”污染、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要求,逐步達到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生態農業市創建工作以較高的得分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五)、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大力發展“三資”農業

20*年,我們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把招商引資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實行全面動員、全員參與,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三資”的引進為全市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發展后勁。全年由我們直接和協助引進的“三資”近2億元。05年,通過創新林業發展機制,成功引進臺商在溪橋鎮投資1000萬元,租賃所有的路、溝渠等村級集體公用土地,開發建設農田林網,創造了農田林網建設的“溪橋模式”,受到了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表彰。*年該臺商又陸續投入350萬元用于有機肥的生產和林地建設。成功引進了上海迪鷗食品有限公司投資6500萬元在姚王工業聚集區征地100畝,成立江蘇鴻鷹食品有限公司,今年又投入3000萬元,目前項目已基本建成,年可加工生豬250多萬頭,將會給全市生豬養殖和農民增收帶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市新增規模養殖吸引的“三資”近8000萬元。

(六)、認真應對,措施扎實,全面加強病蟲防治、疫病防控工作,促進農業安全生產

針對去年水稻灰飛虱和褐飛虱特大爆發的嚴重形勢,我們積極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通過全面推廣抗病品種,嚴格實施“切斷毒源、治蟲防病”的防治策略,加強猜測預告,強化行政推動,加大宣傳力度,實行驗產指導,堅持統防統治,積極引導群眾克服消極厭戰情緒和麻痹僥幸思想,取得了防治工作的全面勝利。累計防治面積16*.01萬畝次,挽回糧食損失288404噸。在養殖業上,針對牲畜五號病、豬鏈球菌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在其他地區頻頻發生的嚴重形勢,我們迅速行動,全力以赴,立足建設平安畜牧業,嚴格執行外堵內防的指導方針,通過加強監測、提高疫情預告能力,加大防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強化消毒、凈化養殖環境,完善應急預案,搞好物資貯備等措施,有效遏制了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全年豬苗使用量134萬毫升、禽苗使用量444萬毫升,豬鏈球菌苗69.5萬頭份,檢疫用證90萬張。

(七)、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和依法治農,強化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工作

我們通過著力強化隊伍和體制建設,大力宣傳和嚴格執行《農業法》、《種子法》、《農藥治理條例》、《獸藥治理條例》等涉農法律法規,突出規范和整治農資市場經營秩序,實行關口前移,嚴把質量關,*年,共計出動執法1200多人次,檢查企業895個,整頓市場860次,受理舉報案件17起,調解糾紛10起,查獲劣質種子21噸,劣質肥料9噸,劣質農藥1噸,查獲人藥獸用和禁用獸藥182公斤,查處案件77起,涉及案值70.8萬元,結案75起,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近千萬元。我局執法大隊被農委推薦報省農林廳表彰為農業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先進單位。

三、2007年發展高效規模農業的工作目標及重點措施

2007年以及今后我市農業發展著重圍繞“四個提高”的思路開展工作: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為方向,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優勢特色產業的規模和層次,強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發展項目農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發展訂單農業;構建堅強有力的農業支撐和保護體系,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三資”農業,提高農業的投入強度和外向化程度;加強農民培訓教育,提高農業市場主體的綜合素質。著重在農業的產業化、生態化、外向化上取得重點突破

(一)、繼續深化農業結構調整。以高效益、規模化和優質化為重點,以構建泰興現代農業為目標,建設高效的種植業、發達的養殖業及林業生態體系和產業體系。

1、繼續優化和調整種植業結構,努力提高高效種植規模和效益。

基本思路:發展項目農業、訂單農業、特色農業,實現傳統農業項目上規模,新拓農業項目上檔次,特色農業項目創品牌,力爭全市高效農業種植面積增加5萬畝以上。

一是把蔬菜產業作為發展我市高效規模種植的主要內容,充分應用多元多熟間套復種和設施栽培、保護地栽培為主的高效技術,圍繞市場需求,發展設施蔬菜生產,不斷提高地產蔬菜的產品檔次、效益和規模。

二是充分挖掘高沙土地區及銀杏經濟林的資源優勢,搞好間套復種,發展特色種植業。

三是充分利用好政府的扶持、激勵政策,大力發展項目農業、訂單農業及特色農業,新發展一批百畝以上連片高效、規模種植基地,盡力提高畝效益5000元以上和萬元以上高效種植面積所占的比重。

2、進一步抓好品種改良,大力發展草食畜禽,積極培植規模養殖和經營。

主要是進一步加大畜禽品種改良和新技術的推廣力度,重點推廣蘇太母豬和三元商品瘦肉豬養殖技術,波雜山羊飼育配套技術及蛋雞高產配套技術,力爭全市新增二元母豬5000頭,上市三元肉豬35萬頭,新增波雜山羊5萬頭。加快提升規模養殖。新建設一批萬頭豬場、千頭羊場、萬羽雞場及畜禽養殖小區,與此同時強化畜牧養殖小區的規范治理,充分發揮小區功能,切實使養殖小區在規模化的基礎上走向規范化的治理軌道,確保畜牧業規模養殖比重在增5個百分點,為我市畜牧業快速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全力推進綠色泰興建設,確保生態和經濟效益同步提高。

由于從綜合效益上看,雖然林產業的收益周期較長但其效益很高。*年,圍繞生態和經濟效益同步提高的總目標,千方百計增加資源總量,重點抓好四大工程:一是河道綠化工程,結合河道疏浚整治,重點抓好許莊河、羌溪河、天星港西段3條干河和中心港等75條中溝、94條村莊河道兩側造林綠化。二是公路綠化工程。重點抓好姜八線、沿江高等級綠色通道建設以及通鎮、通村公路兩側的綠化。三是集鎮綠化工程。重點抓好集鎮公共綠地、街道、居民小區綠化。四是綠化單位建設。重點抓好企事業單位、學校、一區四園等綠化,創建園林式單位,確保綠化覆蓋率達30%以上。

4、加強動植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和農業行政綜合執法等項工作,確保高效農業安全生產。

進一步加強豬5號病、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防疫、檢疫、監督工作,確保免疫密度。加強植保植檢工作,保障種植業安全生產。強化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工作,提高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效果,確保農業安全生產。

(二)、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在農業產業化上有新突破。

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在鞏固提高銀杏、專用小麥、優質瘦肉型豬等大宗農產品生產的同時,面向大中城市及國際市場,重點建設特色蔬菜、優質家禽、花卉苗木、優質水產、特色林業等高附加值、高科技產業,使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和市場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促進產業化。以農產品行業協會為龍頭,以企業為載體,名特優農產品為重點,以技術創新、質量治理為手段,全面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提高傳統品牌的品牌效應和新興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著力提高農業的產業化水平。

(三)、積極擴大現代農業的發展空間,在農業的外向化上力求突破。

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我市農業的外向度,加速農業的國際化和現代化進程。

1、“三資”投入農業上規模。圍繞區域特色產業,按照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外向農業的發展方向,加快各類農業園區建設,吸引三資投入農業生產、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加工流通以及農業服務等領域。

2、外向型農產品基地建設上規模。著手制訂和實施“泰興市農產品出口行動計劃”,根據現有農產品出口情況,品牌特色和國際需求,規劃建設一批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促進有比較優勢和出口潛力的產業、產品發展,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的外向型農業示范企業。

3、產品直接外銷上規模。以開拓國內外市場為核心,以強化農產品國際營銷服務為主要內容,大力發展網上交易和、連鎖、配送、批發等新的營銷方式,加快建立快捷高效的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改善農產品流通環節,加快我市農產品與新型流通業態對接。

(四)、以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在農業的生態化上有新突破。

1、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快農產品認證認定步伐,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擴大“三品”生產基地規模。農產品產地環境、農產品、農業投入品、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質量環節得到有效監控。

2、積極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全面實施“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清潔家園”三大工程,推動“資源——產品——廢異物”的傳統增長模式,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模式轉變,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搞好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推行畜禽養殖業清潔生產,通過秸桿過腹還田、麥套稻秸桿全量還田、速腐制肥、秸桿制氣、秸桿造紙等多種途徑解決秸桿造成的環境問題。以建設綠色屏障、發展綠色產業、弘揚綠色文化為方向,構建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

3、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以開發建設古銀杏森林公園為重點,利用泰興獨特的田園景觀、豐富的自然資源、悠久的農業歷史,建成一批有品味、地方特色濃郁的休閑觀光農業園。通過園景欣賞、農業體驗、采摘品嘗和垂釣休閑,滿足城鄉居民回歸自然、休閑娛樂和體驗農耕文化的需求,構建一產三產交叉發展的新平臺。

(五)、積極培育現代農民,努力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

進一步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科技進村入戶工程”等項目,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在農民中普及農業科技、市場營銷、經營治理、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提高農民的就業技能、創業技能,使更多農民成為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的有文化、懂技術、會治理、善經營的新型勞動者。

四、我市目前發展高效規模農業面臨的矛盾、問題及建議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政協對我市的農業工作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支持,這也是我市高效農業得以順利發展的決定因素。客觀分析我市目前高效規模農業的發展尚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和矛盾,需要政府給以進一步的重視,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一是鄉鎮之間的不平衡性較大。

雖然政府的鼓勵、扶持、考核力度在逐年加大,有的鄉鎮領導發展高效規模農業的決心很大,這些鄉鎮高效規模農業的發展思路清楚,措施扎實,舍得投入,在高效規模種植、養殖方面有典型、有特色、有的成績還比較顯著。但也有一些鄉鎮并沒有引起實實在在的重視,表現在工作的決心不大、思路不清、措施不明、投入不足。高效規模農業的具體決策者、組織者、推動者是鄉鎮黨委和政府,省政府已將高效規模農業的發展作為農業工作的首要任務在部署和實施,省農林廳新設立了綜合處專門負責全省高效規模農業的規劃、發展、組織和治理,專門安排了兩億元,大規模增加了對高效農業項目的資金投入。

建議市進一步加大對各鄉鎮的檢查、督查的力度,督促各鎮搶抓歷史機遇,在高效農業的發展上出實招、使實勁,真正為致富百萬農民做出應有的努力。

二是土地難流轉成為制約規模種植、養殖的主要因素。

目前如何穩定土地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維護收益權,推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效益,是擺在我們面前急待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土地難流轉成為制約規模種植、養殖的主要因素。

實踐證實,家庭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廣大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平衡,豐年有余。但是在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農村面臨的突出矛盾不是農民的溫飽,而是增收、致富。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新農村的核心所在,要害所在。但是小塊分散的家庭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不了農民持續快速增收問題,滿足不了農民致富要求,迫切需要通過土地流轉,推進土地向業主集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建議政府可以在各鎮通過以下方式方法建立土地流轉新機制,廣泛開展新一輪土地流轉工作,大力推進土地向業主集中,為發展高效規模農業鋪平道路。

(一)租賃開發型。以租賃協議、合同的方式把土地經營權租賃給其他農戶或經營單位從事高效規模農業發展,農戶收取一定租金;同時,原土地承包者還可以在新租賃的業主單位務工,獲取勞務收入。

(二)股份合作型。在農民土地承包權不變的情況下,農民將承包權入股,對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價值化,使集體土地的權益以價值形式得以實現。這種形式實行業主與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均站,按股分紅,體現了生產資料集體共同占有基礎上的個人所有。

(三)大戶承包型。對外出、升學、入伍提干、農轉非或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村人口自愿放棄承包權不經營土地的,由鎮、村組織協調轉包給懂經營、會治理、有技術的專業大戶從事開發,有關的義務由專業大戶承擔。

(四)買斷經營型。主要是對荒地、荒灘、荒水等資源和集體低產林果園等公開拍賣,將土地使用權拍賣給經營者,使其獲得長久擁有土地使用權的穩定感和權屬感,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流動和優化組合。

(五)委托代耕型。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土地向業主集中的小規模經營形式。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一部分外出打工或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戶,雖有比較穩定的收益,又不愿失去土地承包權,就將原承包的土地委托給信譽好、善治理、有技術的種田能手和大戶代為耕種,用合同約定各項權利和義務,代管者付給一定費用或實物。這種形式較好地解決了季節性棄耕撂荒問題,促進土地規模經營。

(六)戶際聯營型。農戶間根據自愿,出于共同發展和利益需要,以特色產品為主導建立專業合作社。這種形式一般以協會充當業主,實行產、供、銷一條龍,實現土地向業主集中。

三是對農業的投入不足影響了高效規模農業的快速發展。

發展高效規模農業無論是高效規模種植和養殖都要以大量的投入為前提。事實證實,凡是高效規模農業的典型無不是依靠大量的、集中的投入為支撐,沒有投入就沒有收益,這是顯而易見的。

建議市政府在鼓勵“三資”進入高效規模農業生產及其加工銷售等各環節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的工商資本、民資乃至外資來開發農業,這是促進高效規模農業快速發展的要害所在。

四是進一步加大對高效規模農業發展的鼓勵、扶持和推動力度。

雖然這幾年市領導對發展高效規模農業的決心很大,對高效種植項目、畜牧品種改良等方面給以了必要的獎勵和扶持。但是,由于農業是弱質產業,其風險性大,有的項目收益周期較長,發展的困難可想而知。真正使高效規模農業發展到較好、較高的程度還任重道遠。去年市政府在高效農業的政策激勵、項目帶動、典型推動等方面有一些好的設想,有的卻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施。

建議市進一步加大對高效規模農業發展的鼓勵、扶持和推動力度,盡快出臺有關的發展意見、以獎代補辦法等政策文件,促進我市的高效規模農業又好又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