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區域活動調查報告
時間:2022-07-18 08:47:00
導語:幼兒園區域活動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對各年齡班區域的創設利用、教師的觀察指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發展狀況的調查分析,針對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強化理論學習,深刻理解區域活動的價值;增進合作交流,形成教師“學習共同體”;立足三個優化,提升區域活動效益的建設性對策。
【關鍵詞】幼兒區域活動教師發展
一、調查目的: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為貫徹《綱要》精神,改變幼兒園重集體教學輕個別化活動的傾向,引導廣大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努力給幼兒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讓他們在這個良好的環境中主動學習,富有個性地發展,近年來我們積極倡導幼兒園因地制宜開展區域活動。然而,目前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現狀究竟如何?為求得第一手資料,了解幼兒園及教師對區域活動的重視程度、各年齡班區域的創設、教師的指導水平、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發展情況,發現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成功經驗以及存在的困難和主要問題,我設計了本次調查。旨在通過調查分析,研究相關對策,促進幼兒園區域活動效益的提升,也為教師培訓提供客觀的實踐依據和豐富案例。
二、調查的內容
(一)幼兒園各年齡班區域的創設情況
1、空間利用:區域數量的適宜性;區域分隔、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區域內容的豐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層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師的指導水平
1、區域活動指導方案的制訂情況。
2、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過程中的指導情況。
3、教師組織幼兒區域活動后的自我反思情況。
4、教齡與區域指導的相關性。
(三)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發展情況
1、幼兒規則意識的發展。
2、參加區域活動的主動性與獨立性。
3、在區域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與合作能力。
三、調查的方式
(一)調查范圍和對象:
本次調查隨機選取10個班的區域活動。同時,還對20多位教師進行了訪談,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調查形式
1、實地觀察區域活動。對隨機選取的小、中、大10個班的區域活動進行現場觀察記錄。
2、訪談。對幼兒園的園長、教師進行實地采訪,了解她們在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想法和做法。
3、查閱資料。通過查閱幼兒園及班級的區域指導計劃,教師的觀察記錄與反思,深入了解幼兒園教師指導區域活動的能力。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幼兒園對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視程度有很大改觀。
從教師及園長訪談了解到,幼兒園對開展區域活動十分重視的占33.68%;重視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視的占22.57%。應該說經過前階段宣傳學習及相關的研訓,幼兒園對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視程度有了很大改觀。
(二)年齡段區域的時空利用與材料投放無顯著差異。
從調查中表明,幼兒園周計劃中安排區域活動的時間為每周1-5次不等,其中每周1次的占7%,每周2次的占59.7%,每周3次的占26.39%,4-5次以上的占8.33%。從10個班的調查看,區域活動時間安排基本上是切合實際的,大部分班級既保證了整塊活動時間也能注意晨間、飯后、離園前隨機開放。在空間的利用上,區域數量的設置能根據幼兒人數需要,并努力為幼兒提供較豐富的活動材料。小、中、大班時空利用無顯著差異,但區域的布局與分隔存在較多不科學現象。如:有的班幼兒擁擠在專門的區域活動室活動而教室卻空著,有的班區域之間沒有間隔;還有的小、中、大班都用桌子或可樂瓶間隔等,造成活動干擾,不利于形成和諧的活動氛圍。
區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興趣及發展,統計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無顯著差異。92.2%的教師能依據區域的特性投放品種較豐富的材料,以滿足幼兒自主選擇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較有目的性。90.8%的教師能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階段性地調整材料,以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但在對材料的研究上班級教師之間存在差異。主要問題是所投材料的層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較欠缺,具體表現在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類似,沒有體現年齡班特點,有的班一個區域中投放材料的種類和數量太多,幼兒看著眼花繚亂的材料,情緒浮躁,無目的地擺弄很不利于孩子的發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適于個別操作,不利于合作行為的產生。因此,研究材料的價值及投放策略已成為我們當前的一個非常迫切的課題。
(三)教師有較強的指導意識但指導水平一般。
區域活動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動,但是如果沒有適宜的環境,沒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順利進行的。因此,幼兒園區域活動能否有效開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教師的指導。調查顯示,目前我園幼兒教師對區域活動的指導意識較強但指導水平一般。
1、區域指導計劃與反思缺乏針對性。從資料查閱與訪談情況看,幼兒園十分重視區域活動的開展,積累一定書面資料。能制定學期、階段、每次活動的計劃,體現一定的目的性,已經初步形成了園區域活動總目標到各年齡段的總目標、學期目標、階段目標的目標體系,這項工作量大,但便于一線教師有序有計劃地開展工作,在目標體系制定的基礎上,還注重在過程中調整,不斷充實完善。每次活動后也能進行書面的反思與分析,說明教師充分認識到區域活動的特點,并在積極行動著。從數據統計來看。但是,在方案的制定過程中,也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是目標體系的層次性不明顯。主要表現在:①缺少發展性。比如同樣是一個動作技能,小班與中班的要求相似,這樣就給教師制定具體活動計劃帶來影響,甚至于影響幼兒的正常發展;②缺少延續性。比如某個區域一學期四個階段,教師僅僅從內容上安排了四組不同的活動,而沒有立足于幼兒情感能力認知的循序漸進的發展。其次是教師區域活動計劃目標粗放,指導重點不明,觀察盲目,缺乏針對性。
在教師訪談中我們發現,教師反思的技能也亟待提高,如請教師談談本次活動孩子的活動情況時,大部分的教師只是簡單描述孩子的興趣、目標的達成度,不能很好地分析現象之原因,因而,提出的指導策略就不具科學性確切性。
2、教育觀念與經驗直接影響區域指導的實效。從教師現場觀察情況看,全園教師中98.3%的教師能制定區域發展目標,其中通過研究制定的占43.4%,這說明幼兒園教研組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的發揮。且區域發展目標的確定與教師教齡有關。3年以下的新教師對于目標的設定大多較情緒化,缺少深入的思考與研究,而4-15年教齡的青年教師則一半以上顯得較為理性,這符合教師的成長規律。至于16年以上教齡的有經驗教師中存在的部分無目標、無研究現象與她們傳統的課程觀密切相關,也反映了這些教師對現代幼兒教育要求的不適應。
在調查中還顯示,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觀察記錄方式與教齡有關。在區域活動的指導中76%的教師有觀察重點,每位教師都能嘗試進行一些觀察記錄,其中有64.9%的教師采用了現場記錄和事后追記相結合的方式,這說明教師的觀察反思意識在原有的基礎上正在不斷地增強,但教師之間也確實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不僅與教師教齡有關,更與教師的教育機智相關,在實際的抽樣調研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觀察非常敏銳,善于發現幼兒活動過程中的亮點、難點,緊緊抓住指導契機;而有的教師雖有觀察指導重點,但觀察能力弱不能發現指導契機;還有的教師觀察無目的,指導僅停留在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上。
調查統計表明,教師對開展區域活動中存在問題的看法以強調客觀條件為主,31.3%的教師認為是場地,35.8%的教師認為是材料,這既反映了幼兒園活動條件的差距,也顯示了大班額對開展區域活動帶來的困難。還有12.8%的教師認為是常規,20.1%的教師認為是教師的指導策略問題,這說明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指導技能有待加強。統計顯示,教師對開展區域活動中存在問題的看法存在顯著差異。我分析,這種差異的形成既與教齡相關,更與客觀條件和教師的觀念、指導技能相關。
從觀察教師的現場指導情況看,教師對區域指導的認識基本正確。在訪談中每位教師都認為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最關鍵,并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提高。通過不斷的學習,許多教師對區域活動的主要特征掌握較好,比如,教師們都認識到自主性是區域活動的特點,她們會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去看待幼兒的行為,允許幼兒按意愿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聽到最多的是“真好”,“你真能干“,“再試試”,“等一會再來看你”。在這些語言的背后,體現了教師對孩子活動的尊重,尤其是許多教師經常運用的這句話:“我等會再來看你”,既表達了對孩子勞動的尊重,更培養了孩子的堅持性,也促使教師的指導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因此,我看到孩子在區域活動中是放松、快樂的,活動的主動性較好。
3、教師指導的方法類型較豐富,但比例失調。具體表現在:①師幼關系良好,年齡特征不明顯。不同年齡班的區域活動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師的指導能否體現年齡班的特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調查中教師與幼兒的關系處理上比較恰當,小班多以平行游戲身分出現,中大班多觀察點撥。但是指導內容比較單一,停留在表面,提出的要求集中體現在創造性、社會性方面,要求含糊,缺少層次性。②指導方法總體類型多樣,比例失調:教師通常能夠運用語言、動作、圖示、材料、同伴等媒介進行指導,互動的方法有直接指導、示范、暗示、啟發、同伴互動等。總體類型來看,指導的方法還是比較多樣的,但是從運用的比例來看,偏重于直接指導與語言互動,總體質量不高。
我們都知道,區域活動的理論依據是發現學習,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隱性指導。少用語言的直接指導。盡量讓幼兒自己去探索、發現、思考,不急于提供正確答案。讓幼兒在探索中體驗成功和失敗的不同感受,讓他們有機會自己糾正錯誤,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堅持性,提高他們的探索能力。
從觀察訪談中我們發現:經驗豐富、責任心強、工作細致的教師更能帶好區域活動,如小班的江老師做的就非常好。從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她平時非常注意觀察自己班內的幼兒,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情況了如指掌,她經常會針對幼兒出現的問題設計具體措施:如針對常規問題,她曾用過指派小組長、評比等方法。
(五)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差異較大。
1、區域活動促進了幼兒自主性的發展但班級之間存在差異。
自主學習是區域活動的一大特色,它體現在幼兒對活動內容、活動伙伴、活動材料等方面的自由選擇。調查統計發現,在參加活動的500位幼兒中,能自主選擇游戲的占92、9%,這一數據表明,在區域活動中,無論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的孩子,他們都能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選擇喜歡的游戲活動,這體現了教師對幼兒意愿的尊重,符合新《綱要》的精神。但由于硬件、師資指導水平和幼兒的發展規律等因素,各年齡班幼兒的自主行為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
2、幼兒社會性發展情況一般。
區域活動有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在開放的環境中增加了幼兒與同伴交往、合作等互動的機會,有利于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本次調查區域活動社會性方面設置了“堅持性”“交往合作”“收拾整理”這幾個項目。
①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表現了比較好的堅持性。調查顯示,各個年齡段都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能自始自終積極、專注地參加區域活動,說明幼兒的“堅持性”還是比較好的。我們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幼兒選擇的游戲內容是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二是幼兒的規則意識強。在區角活動中,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要在一個“區域”中玩,不可以跑來跑去,由于規則的限制,所以活動中他們能約束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使堅持性得到了發展。
②各年齡班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調查顯示,幼兒在區域游戲中能主動交往的占總數41.8%(其中小班占36.1%、中班占41.7%、大班占46.7%),小班孩子的合作能力相對弱些,隨著年齡的增加,自我中心行為逐步減弱,幼兒的合作能力逐步提高,這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但從總體看,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發展不夠理想。我們分析孩子交往合作能力的發展與區域內容的設置、教師的積極參與和同伴間的交流密切相關,因為孩子們在有的區域內(如:建構區、角色區等)的交往相對要多,而有的區域內交往相對就少。另外,選擇同一活動區的幼兒,一般都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興趣愛好,他們會聚在一起,相互觀摩、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使交往合作能力得到了發展。但最主要的還是教師的積極參與和引導,同一區域內容,在教師的不同引導下,幼兒則獲得不同的發展,我們覺得,交往合作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我們投放能夠促進幼兒互動合作的材料,還需要我們教師用心去觀察、用心去引導、用心去培養。
③幼兒已形成初步的收拾整理習慣。收拾整理是區域活動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在調查中我觀察到,當結束活動后,能自覺收拾整理的占幼兒總數的65.4%(其中小班占58.3%、中班占58%、大班占78.3%)從整體看,幼兒的收拾整理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大部分孩子在活動中能做到材料輕拿輕放,知道物品要歸類,活動后要收拾干凈,保持區域內的整潔與衛生,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收拾習慣。然而,各年齡班幼兒收拾行為有顯著差異是符合幼兒發展規律的,但中班差于小班很值得我們反思。
3、幼兒的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
我們從“變換玩法”“重復操作”“無目的操作”等三方面來觀察幼兒的創新性,結果發現,活動中能“變換玩法”的孩子只占幼兒總數的49、2%(其中小班占36.1%、中班占54.3%、大班占55.6%),還有14.8%的幼兒處于無目的操作狀態,這說明在創新方面幼兒間存在很大差異。幼兒的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
五、建議
(一)強化理論學習,深刻理解區角活動的價值。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開展區域活動順應了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幼兒個性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應建立園本研訓制度,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教師論壇等一系列方式,幫助教師學習感悟區域活動的價值,樹立廣義的幼兒園課程觀,把開展區域活動與主題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把開展區域活動和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據我園情況,小班也可嘗試在作息時間與空間的組織安排上,讓區域活動成為主要的活動,從而改變以往那種以集體教學活動為中心的傾向。
(二)增進合作交流,形成教師“學習共同體”。
交流是分享智慧、引領進步的重要途徑。我們應通過多種途徑增進園際間、教師間經常性的交流與合作,運用姐妹園結對子、區域活動觀摩、區域環境創設評價、疑難困惑問題研討、區域案例交流評比等多種方式激發教師互助學習研究的熱情,并在共同研究區域的過程中,逐步縮小差異,促進師幼群體共同成長。
(三)立足三個優化,提升區角活動的效益。
開展區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絕不能流于形式,不講效益。因此,幼兒園應在優化時空,營造自主開放的區域氛圍;優化材料,創設積極互動的區域環境;優化指導,提供適宜有效的活動支持等方面下功夫,切實提升我園區域活動效益。
總之,幼兒園要充分利用區域活動這一載體,進一步引導教師總結反思,深入實踐研究,把新《綱要》的先進理念落實到具體的教育行為之中,讓孩子在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參考文獻:
1、趙明、惲躍榮《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2、馮曉霞《活動區的創設、利用與活動指導》學習資料2002年11月
3、劉焱《怎樣認識和處理幼兒園課程與游戲的關系》幼兒教育2001年第二期
4、龐麗娟《教師與兒童發展》北師大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5、程秀蘭王啟萃《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幼兒教育2001年第3期
- 上一篇:高科技創新能力調研匯報
-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絞痛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