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流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10 03:30:00
導語:農村勞動力流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開始出縣跨省謀求新的發展,尋求更多的掙錢機會,這種被稱之為打工經濟的新型經濟為發達地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也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從當前全縣發展的現狀來看,打工經濟已經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由于多種原因,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因此,解決好這些問題,促進打工經濟的良性發展,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也是新農村建設必須解決的問題。如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農村勞動力為什么要外出打工
打工經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是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勞動力市場客觀需求。近幾年來,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呈逐年上升趨勢,僅河口鄉每年就以百人以上的速度遞增,到2008年竟達3491人,占全鄉總勞力人口9790人的35.35%。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們大規模外出打工呢?
原因之一:地方經濟發展不夠是造成農民外出打工的根本原因。
就河口鄉的情況來看,由于地處偏遠,自然條件較差,農村經濟發展一直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況,雖然近幾年結構調整有了一定的起色,但由于尚未形成氣候,效益不明顯,農民收入依然還比較低下,尤其是現金收入很少,遠遠滿足不了農民生產生活和自身發展的需要。為了掙取更多貨幣收入,很多農民便不得不出去賺點副業錢,正所謂“呆在家里坐,不如出去磨”。經濟發展比較落后,這是導致農民大量外出打工的根本所在。
原因之二:本地就業需求有限是造成農民外出打工的客觀因素。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農業科技的逐步推廣,農業耕作方式已由過去的刀耕火種變為現在的科學種田,客觀上節約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同時,近幾年來全縣大量的大、中專畢業生的畢業,使農村剩余勞動力進一步增加。由于本縣沒有足夠的就業空間,導致大量的農村勞動力無事可干,為了謀求生計和尋求發展,他們不得不出去打工。
原因之三:外出打工是脫貧致富和尋求發展的一條很好門路。
從近年來發展打工經濟的效果來看,它不僅緩解了全縣嚴峻的就業壓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農民收入,使他們告別了貧困甚至走上了富裕道路,他們在外積累的資金和所學的技術也促進了自身和地方發展。就河口鄉而言,僅2008年就寄回現金300多萬元;少數人員由于外出時間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如今已成為公司或部門主管,月收入在幾千元以上;還有部分人員通過在外辛勤勞動逐步致富,回到家鄉蓋起了小洋樓,辦起了養豬場。由此可見,打工的確是農民增收致富和謀求發展的一條很好門路。
二、打工經濟發展中存在那些問題
我縣打工經濟起步于80年代,發展于90年代,近幾年來發展尤為迅速。但隨著打工經濟的快速發展,也逐步暴露出一些問題,給地方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利因素,甚至有少數打工人員變得更加貧困,嚴重阻礙了打工經濟的良性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外出務工人員流動的盲目性和無序性導致活難找、錢難掙。
據調查,從外出打工人員打工的渠道來看,他們大多數是通過老鄉或親戚朋友介紹到外地打工,而不是通過勞動中介機構推薦就業,甚至有少數人完全是毫無目的外出闖蕩,部分人完全沒有打探信息的可靠性,加之少數專門聯系打工的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同時又不是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從而導致部分農民盲目外出,毫無秩序的涌向四面八方。他們出去以后,長期找不到相對穩定的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大都是零雜工和苦活、臟活、累活,收入極其低下,甚至有少數人迫于無賴和上當受騙從事傳銷等違法犯罪的活動。
2、外出務工人員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偏低導致收入普遍不高。
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主要來自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打工以前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外出打工之前也沒有參加任何培訓,更沒有一技之長。出去以后,主要從事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體力活,男工靠的是力氣吃飯或者干危險活,女工主要從事手工勞動,主要分布在建筑、裝飾、餐飲、搬運、玩具生產等領域,待遇普遍較低,一般只有七八百元左右,僅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已成家的通過省吃儉用有少量積蓄,少數在外打工的單身漢最多能解決溫飽,而且在衛生、失業、養老、醫療保險等方面根本沒有保障,工作穩定性差。同時,由于法制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工錢難討、老板克扣工人工資的現象時有發生。正因為這樣,導致外出務工人員收入普遍較低。
3、農民長年外出打工導致地方發展受到一定影響。
大量的農民外出打工和長年整家外出,就眼前的收入來看,或許比在家種田要強的多,卻給地方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在河口鄉,總勞力人口僅有400多人的朝陽村就有近200勞力外出打工,其中整家外出的有20戶。勞動力的大量外出,為這些地方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特別是結構調整整體推進難,公益事業建設難,人才流失選干部難,子女教育也成了很大的問題,少數地方甚至到了“人走了,田荒了,村空了”的地步。
三、促進打工經濟的良性發展的對策建議
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客觀上制約了打工經濟的發展,但在近幾年農民增收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打工經濟卻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并且出現了一些好的發展趨勢。但是,真正要實現打工經濟的良性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尤其是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結合地方實際,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對此,特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正面宣傳,正確引導。
打工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但長期以來,人們總認為農民應以農為本,打工只能當作副業來抓。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事實上造成了部分農民的隱性失業,農村還有大量剩余勞動力沒有“工作”可做,而外出打工是他們謀生的一條很好門路,也是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對于打工經濟要進行正面宣傳和正確引導,要教育廣大群眾摒棄對打工經濟的傳統認識,尊重外出打工人員并積極鼓勵支持農民外出打工;要積極引導廣大農民做到打工掙錢與農業生產兩不誤,合理安排外出;外出打工人員要克服自卑心理,破除“金飯碗”的思想,把打工當作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副業,甚至把它當作事業來干并力爭有所作為。
(二)、積極為農民外出打工提供各種服務。
在積極引導、鼓勵支持農民外出打工的同時,還必須為農民外出打工提供各種服務,主要是針對當前農民外出打工遇到的如就業信息不靈、打工技能較差、勞資糾紛較多等問題,抓好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就業中介、培訓和法律服務等工作。
1、加強勞動就業中介機構建設,為農民外出打工提供信息服務。當前絕大部分農民外出打工就業信息主要來源于本地外出打工人員,信息渠道少、信息面窄,因而加強規范性的勞動就業中介機構建設刻不容緩。要在健全現有勞動就業中介機構職能的基礎上,積極組建一批服務面較廣、有較強就業推薦能力的中介機構,并建立與經濟發達地區的長期勞務關系,及時掌握各種就業信息,甚至可以將外地勞務中介機構引進來,定期或隨時在本地招工,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為外出農民提供源源不斷的就業信息,盡量減少農民盲目外出和無功而返現象的發生。
2、加強對外出打工農民的技能培訓,提高外出打工農民素質。隨著外出打工農民的增多和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加之外出農民素質普遍不高,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在外出打工時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因此,可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對一般農民開展一些最基本的技能培訓,以提高他們在外出打工時的就業幾率;對于有一定文化功底的農民和剛畢業的學生,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把他們從低素質、簡單型的打工人員培養成高素質、復合型的打工人才,為外出打工創造良好的條件。
3、積極創造條件,解決好外出打工人員的“遠慮”和“近憂”。外出打工人員最主要的“遠慮”就是長時間在外打工長遠發展的問題,而“近憂”則包括子女教育、老人贍養、自身權益的維護等多個方面。對于這些問題,關鍵是要從政策和制度入手加以解決。對于造成土地荒蕪的問題,在不改變土地經營權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實行有償轉讓,或與外出戶簽訂協議,暫由村將土地收回,實行適度規模經營,并按統一規劃發展經濟項目,如果農戶返回土地升值,由農戶給予一定補償;同時,積極呼吁爭取,改革城鄉二元分割的戶籍制度,對于戶口和子女入學等方面享受與城里人同等待遇,讓有能力的人進城居住;勞務輸出地要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和老人院條件,對無人照顧的老人和孩子實行全托和有償服務;盡量減少外出人員辦證環節,取消辦證收費;提高外出打工的組織化程度,在同一地方打工人員相對集中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建立流動黨支部,通過組織來管理和服務打工人員,同時,積極扶持發展針對打工農民的法律服務,為農民外出打工提供法律支持以保障外出農民的權益。
(三)、積極鼓勵支持外出打工農民回鄉創業。
部分外出打工農民通過在外打工期間的辛勤勞動,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少數人通過刻苦鉆研學得了一技之長。他們返鄉以后,有的將資金用于購置固定資產,有的用于生產性投資發展產業,有的回鄉辦廠當起了老板,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帶頭作用,是打工經濟的一種很好的發展方向。因此,對于他們回鄉創業,應該積極鼓勵并給予大力支持,重點在政策上予以一定扶持。政府和相關部門以及他們原居住地所在村要優化各種服務,提高辦事效率,簡化各種手續,為他們回鄉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并通過他們發揮“雙帶”作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四)、充分發揮打工能人在打工經濟中的優勢作用。
一些在外打工時間較長的打工人員,由于在工作中踏實肯干,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和突出的工作業績,深得企業老板的信任,逐步站穩了腳跟,成了外地企業的技術骨干甚至是部門和公司主管,每年回鄉探親總會帶動一大批老鄉外出打工。對于這類打工經濟中的典型,應該大力進行宣傳,加強和他們的聯系,建立打工人才資源庫,并通過他們隨時掌握本地外出打工人員在外工作狀況,提供各種有價值的勞務信息,適時請他們回鄉交流經驗,用他們的經驗來指導本地打工經濟的發展,通過各方面的努力促進打工經濟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 上一篇:城鎮居民醫療調研報告
- 下一篇:次貸危機金融風波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