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時間:2022-06-17 08:58:00

導語: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我市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步入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隨著我國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當前,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正確認識到發展農業產業化就是發展現代農業,充分認識農業產業化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和意義。農業產業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農業企業化,沒有農業企業化,就根本談不上農業產業化。而農業企業化的關鍵又在于農業加工企業的數量與質量。確切講在于我們培育了多少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自身實力如何、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是否明顯。

一、發展現狀

——產業規模有了新擴張。柑桔總面積達到30萬畝,其中結果面積18萬畝,年產量2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全市20個鄉鎮232個村中,有13個鄉鎮168個村種植柑桔,千畝以上的村(場)有66個,產量100萬公斤以上的村(場)有72個,面積2萬畝以上的鄉鎮有5個;畜牧業在大力發展生豬的基礎上,以丹江口福潤禽業公司3000萬只肉雞加工項目為龍頭,突破性發展肉雞養殖,建成雞舍15萬㎡,年出欄百萬只以上養殖小區3個,發展萬只以上養雞戶273戶,建成種雞場4個,2007年出籠肉雞203.22萬只;鞏固擴大了丁家營、均縣鎮等6個養豬小區,年出欄2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2151戶,50頭以上的243戶,100頭以上的27戶,500頭以上的11戶,2007年全市豬肉產量突破1800萬公斤。肉牛建設完成了2個年育肥百頭以上的小區;水產業以創建水產大縣(市)為契機,實現放養面積達到33.5萬畝,其中人工精養面積11萬畝,預計20*年水產品產量7萬噸,水產品產值超過7億元;中藥材種植面積2.5萬畝,初步形成了“北草南木”的產業布局。

——良繁建設有了新突破。柑桔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建設項目通過國家農業部立項審批,進入實施階段。市良種場無病毒柑桔良種采穗圃已建成投產,柞蠶原種場和涼水河油坊溝柑桔良繁基地發展良種容器育苗150萬株。畜牧產業新建4個種雞場,存籠種雞5萬套;引進種豬150余頭,在石鼓、習家店、土臺建生豬繁育場三個。水產業培育出了漢江鲌魚、鳡魚等一批優良品種,苗種繁育場由過去的三家發展到六家,有兩家私營名優苗種繁育場建成投產,均州水產良種建設基本完工,繼鲌、鱸、鯰魚實現規模化繁供之后,鳡魚、鱖魚也實現種苗批量供應。全市孵化水花2.5億尾,培育夏花魚種1.5億尾,生產大規格魚種11090噸。

——標準化生產有了新提高。柑桔積極推進生態果園建設,高標準建設以蔡家渡果園場、玉皇頂果園場為核心,建成了一批生態果園示范區,全市新建精品果園580畝,加強了農業投入品的監管,推廣病蟲綜合防治技術,繼續深入開展了柑桔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生物藥、有機肥、桔園生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標準化生產技術在核心示范區的應用普及率達80%以上;水產業開展了標準化養殖技術推廣,以名優魚網箱養殖為重點,推進了濾食性網箱、名優魚網箱、庫灣養殖、池塘精養、小龍蝦養殖和庫區銀魚增殖重點基地建設。

——科技服務有了新舉措。在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上,按照“以錢養事”新機制要求,柑桔產業根據區域布局新組建六個柑桔區域技術服務中心,加大了技術服務力度,今春結合凍后恢復,實現了柑橘技術培訓全覆蓋;畜牧產業成立了肉雞養殖技術服務中心,并在江南、江北、城區分設三個服務部;水產、中藥材也相應成立了技術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了產業科技服務體系。結合科技入戶,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生產技術培訓,今春以來累計培訓農民27000多人次,印發科技資料27500冊(份)。柑桔、畜牧、水產繼續與華農大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科技協作,分別邀請華農大專家教授多次來丹開展技術培訓講座,收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龍頭企業建設和品牌創建有了新進展。畜牧以福潤禽業公司為龍頭,帶動了種雞場建設、養殖小區建設和合作社建設,市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支持肉雞產業發展,肉雞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柑桔產后商品化處理快速發展,市場建設不斷加強,全市目前有柑桔產后商品化處理生產線19條,20*年共分級、打蠟柑桔2000多萬公斤;以土臺鄉、習家店、涼水河油坊溝等為重點的一批柑桔交易市場形成了較強的輻射帶動力。水產業博奧、君發、柳氏風味魚三家加工企業擴能改造,提檔升級,丹江口水庫無公害產地及12個品種無公害產品已取得認證,“丹江口白魚”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已申報國家質檢總局,有機水產品認證已經申報,博奧水產公司“好魚軒”系列加工產品獲第四屆中國武漢農博會金獎。水產品加工、名優苗種繁育企業注冊了“丹江”、“漢丹”、“好魚軒”、“魚行天下”等品牌,在當地及周邊已較有影響。目前,我市有一定規模的本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9家,其中省級2家,十堰市級15家。

——合作組織培育有了新起色。柑桔成立了6個柑桔專業協會和5家專業合作社,在柑桔銷售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肉雞成立了福星禽業合作社,在技術培訓、飼料供應、雞苗投放、成品收回等方面發揮了輻射帶動作用;水產新成立了4家漁業合作社,在名優魚養殖、標準化生產示范等方面發揮了示范作用。

二、問題與思考。

應當清楚地看到,近年來,我市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先后引進了農夫山泉、雨潤公司、阿里山公司等知名龍頭企業,培育了博奧水產、柳氏風味魚等一批民營加工企業,初步形成了五大優勢產業、六大特色產品格局,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凸現,產業化經營體系初步形成,但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很大,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相差甚遠。

1、產品標準質量不優。質量安全意識淡薄,品牌產品少,標準化生產程度差,新品種、新技術推廣不夠,名優果、名優茶、名優魚與福建及我省宜昌等地相比有明顯差距,如:永春蘆柑優質果品率達80%,宜昌蜜桔優質果品率達到69%,我市柑桔優質果品率達不到30%。

2、優勢產業效益不高。一是第一生產車間科技含量低,產量和品質不高,生產效益低。二是產業鏈條短,如柑橘產業,沒有深加工企業,產品僅靠鮮銷,市場風險大,產品附加值低。三是加工企業自身實力不強,產品研發和創新能力低,市場轉化慢,產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經濟效益不高。

3、龍頭企業拉動不強。我市龍頭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帶動能力弱,生產基地與加工企業、市場銷售還不能有效對接,沒有形成好的產業鏈條。我市柑桔面積30萬畝,但與農夫山泉生產要求不對路,又沒有其他飲料加工企業,只能鮮果銷售,產業效益不高。引進的雨潤肉雞加工企業,由于技術、資金等原因,肉雞養殖產業相對滯后,不能滿足企業需求,難以帶動農民增收。

4、產業文化挖掘不夠。茶圣陸羽、桔頌作者屈原都是湖北人,但我們知之甚少,卻被福建人廣泛宣傳應用,為福建特色產業增輝添彩。我市的武當道教文化和漢江水文化市場潛力很大,有待挖掘和開發。

5、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支農資金整合難度大,使用效率不高,投入優勢產業的項目資金十分有限;社會資金,包括金融部門支持產業發展的投資不夠。

三、對策與建議。

1、必須用工業化理念和產業化思路發展農業。先進地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踐,其實質是政府將先進的工業經營理念如規模經營、標準化生產、市場導向、品牌營銷等,用于指導發展農業,以工業化為推動力量克服小生產的缺陷,通過行政和市場雙重推動,使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逐步實現農戶與現代技術的對接、與大生產的對接、與大市場的對接。我市在農業發展中,也要樹立用工業化經營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的理念,不斷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實現農業富民、農業富市的目標。

2、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優勢產業開發。就是依托資源優勢,高標準規劃,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咬定目標不放松,一屆接著一屆干。針對我市現有產業,應集中領導精力、集中項目資金,重點支持發展柑桔、畜牧(肉雞)、水產產業發展。做到一個產業、一個領導、一批項目、一筆資金、一抓到底,連片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提高產業競爭力。要大力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進一步擴大規模經營。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經營等新機制,鼓勵種植大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創新流轉形式,發展規模農業。要精心謀劃科學定位,因地制宜地走“—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專業化發展之路。

3、必須重視培育龍頭企業和中介組織,扶持其做大做強。按“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嚴格執行市委、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從土地、金融、保險、稅收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讓利農業龍頭企業,支持農夫山泉、雨潤公司、阿里山公司等龍頭企業及博奧水產、柳氏風味魚等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有助于完善,提高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同時,鼓勵發展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社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減少農民的市場風險。在此基礎上,設立龍頭企業專項基金,并為龍頭企業的發展專門制定和出臺規范性的政策文件。有關職能部門要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規范的服務;執法部門要文明執法,對龍頭企業實行掛牌保護,禁止“三亂”,做到“零干擾”,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4、必須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我市有武當名山、漢江秀水、中國水都等特色資源,發展潛力很大,要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必須在招商引資上下功夫。一是利用現有基地資源,精心編制項目,積極“走出去”,大力向外推介我市柑桔、水產、畜牧、茶葉、旅游等特色產業,吸引外地業主投資建廠。二是組織本地企業與外地實力雄厚的企業進行產業對接,合作建設龍頭企業。千方百計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品牌嫁接改造本地農產品加工企業,千方百計吸引民間資本投資興辦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三是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我市臺灣農民創業實驗園的招牌,爭取政策和項目,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農產品交易會、投資貿易洽談會,廣交朋友,招商引資,開拓市場。

5、必須加強開拓農產品市場。農產品銷售難、價格低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福建農業發展的模式和經驗告訴我們,開拓農產品市場、搞活農產品流通,是農業農村工作地一項戰略任務。要借鑒先進地區的做法,充分發揮現有龍頭企業作用,積極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市場開拓活動,加快建立多層次、多領域的農產品市場網絡,改善農產品流通環境,形成市場+龍頭+基地+中介+農戶的經營模式,促進和帶領農民進入流通領域。引導和鼓勵種植大戶、銷售大戶和“以錢養事”的農業科技人員有機聯合,組織新型合作社,切實搞好農產品的科技指導和市場銷售。同時,積極培育新型市場主體,探索農業院校及科研院所以股份合作方式參與我市牲畜、水產、柑桔等合作社建設,促進共同發展。

6、必須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是當今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在這一方面,我市還處在起步階段,無論是認證產品種類、產品數量,還是認證體系、認證的檔次,以及基地或企業的規模,我市的差距還很大,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否則我市的農產品難出市門。必須下決心、下力氣抓好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內在質量,積極引進新技術、新產品、新項目,擴大試驗、示范和推廣,大力發展符合市情特點的農業產業,搞好玉皇頂精品果園、青莫高效茶園和新港農副產品加工園建設,加快名、優、新、特作物品種和水產、畜禽良種的引進推廣,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7、必須加大品牌農業的創建力度。近幾年來,我市通過積極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行業協會等農業品牌經營主體,增強企業的商標意識,鼓勵支持農產品注冊商標,建成武當道茶、武當柑桔等一批丹江特色的農業品牌和丹江口白魚國家地理標志。但我市農業品牌不多、品牌不響,沒有全國馳名品牌和商標,市場競爭力不強,制約了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因此,我們必須樹立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整合宣傳資源,統一宣傳口徑,盡快培育一批國內外馳名品牌和名牌產品。建議市政府建立專門的機構和隊伍推進品牌化戰略,從人才、資金等方面給與支持,充分調動企業和生產經營者創建農業品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創建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品牌,對業績突出的地方、單位和個人,要及時給予表彰獎勵。同時,要強化監管,維護信譽,切實加強品牌質量保證體系與誠信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依法經營品牌,自覺維護品牌形象。

8、必須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現代農業發展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幫助農民在發展生產方面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政策指導、投資支持、技術培訓、信息服務、創造生產經營環境、正當權益的保障等等。這種產業化的經營模式,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同時又帶動家庭經營,既尊重農戶市場主體地位不動搖,又為農戶市場主體地位的更大發展開拓了空間。目前,要進一步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一是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總結推廣母豬補貼保險的經驗,探索新形式,進一步增加肉雞、種植業保險品種,擴大受益君群體,降低生產風險。二是增強農業投入保障。在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集中財力一年發展一個基地、壯大一個產業;要加快農業貸款擔保體系建設,有條件地整合信用社、供銷社、合作社的職能,探索抵押貸款新形式、增強擔保能力。三是加強動植物防疫體系建設。要進一步完善《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治應急預案》,把農業防災、動植物防疫任務和責任落實到人,強化責任追究,提高各級抓好防災、防疫工作的自覺性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