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才資源開發狀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04 04:13:00
導語:農村人才資源開發狀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鄉土人才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技術在農村的傳播者、使用者、示范者,是農村科技致富的帶頭人。這些鄉土人才立足家園故土,活躍于農村廣闊天地,在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拉動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全面掌握我市農村鄉土人才資源開發現狀,按照省委組織部和黃石市委組織部的有關要求,我們于5月份開始,通過采取發放農村鄉土人才調查問卷、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摸底普查、深入基層召開座談會等方式,組織專班對我市農村鄉土人才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村鄉土人才的基本現狀
從5月份開始,我們就對全市鄉鎮辦企業、村辦企業、私營、個體、聯合體企業及民辦科技服務機構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中,有一定專長且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在農村從事種植、養殖、加工、建筑、裝飾、機電、維修、文體、衛生、商販、運輸、工藝等,等有一定專長且個人年收不低于5萬元的技術能手;外出跨鄉鎮、跨地域創辦企業或實體的人員和外出務工掌握一定技能的優秀管理人員等幾大類農村人才納入鄉土人才進行全面摸底統計。據統計,我市現有各類農村鄉土人才2613人,其中中共黨員456人,占17.5%。從人才類別分布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726人,占27.8%;種植、養殖及加工技術人才864人,占33.1%;制造維修、土建木工技術人才449人,占17.1%;文體、衛生類人才119人,占4.6%;商販、運輸及各類經紀人221人,占8.5%;各類工藝人才及其他人才234人,占8.9%。從年齡結構看,35歲以下的鄉土人才510人,占19.5%;36歲至50歲鄉土人才1789人,占68.5%;51歲以上人才314人,占12%。從知識結構看,大專(高職)以上文化程度的鄉土人才214人,占8.2%;中專(高中、中職)文化程度的1423人,占54.5%;初中(初職)以下文化程度1076人,占37.3%。
從以上的統計數據分析,我市農村鄉土人才隊伍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農村鄉土人才的總量初具規模。我市現有的鄉土人才總數占全市農村總人口的0.4%,平均每250個農村人口中就有一名鄉土人才,高于其它地區的平均水平。我市已儲備了一大批種養專業人才、冶金采掘人才、建材工業人才,完全具備自主承擔礦山企業和建材工業的設計、施工、管理能力,且這些鄉土人才大都創業熱情高,熱衷于幫帶更多的人發家致富。二是農村鄉土人才行業分布結構呈現區域化特點。我市的鄉土人才能夠緊貼各地不同的產業結構來從事不同的行業,形成了一鄉一主導產業、一村一龍頭產品。從鄉土人才從事的行業來看,我市鄉土人才主要集中在種植、養殖和礦業管理等行業,同時在其他行業也有一定數量的人才,形成了以種植、養殖業和礦業管理為主,其它行業為輔的人才行業結構。如還地橋鎮在水產養殖業上網絡了420多名鄉土人才,保安鎮鄉土人才則充分利用山區丘陵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種植業,陳貴鎮、靈鄉鎮依托這多年來的礦山采掘培養了一大批礦業管理人才,現有100多人在全國各地從事礦產品開發和加工工作。殷祖鎮有80%以上的農戶從事山水園林古建工程建設,現有1000多名能工巧匠遍布全國各大中城市。金牛鎮有3000多名個體戶在全國各地從事商販交易,創辦服裝、鞋帽加工企業2000多家,安置勞動力2萬多人,并在武漢漢正街、湖南株洲建立經商黨員黨支部。三是農村鄉土人才的作用得了到較好發揮。一些在企業從事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充分展示自己的經營管理能力,幫助企業發展呈現出了良好的勢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全市有320多名鄉土人才成為了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骨干,深受企業老板的賞識。一些種植、養殖專業戶通過對身邊農民的言傳身教,有效地帶動了周邊農民發家致富,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全市鄉土人才共幫帶農戶13000多戶,輻射帶動8萬多人學習專業技能,他們在農民脫貧致富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愈來愈明顯的作用。四是鄉土人才的政治地位有了明顯提高。一些基層黨組織為鼓勵鄉土人才安心創業,有意識地培養那些政治素質好、工作成績突出、當地群眾公認的鄉土人才入黨,并逐漸培養成為村干部。對優秀鄉土人才各級大張旗鼓地對他們進行宣傳表彰,在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選舉和推薦中適當增加農村鄉土人才的名額,多給鄉土人才參政議政的機會,增強他們的政治榮譽感。還地橋鎮共有4名鄉土人才被選為出席*市黨代會代表,有6名鄉土人才當選為各級人大代表,有3人被推薦為黃石、*兩級政協委員。
二、我市加強農村鄉土人才建設的主要作法與經驗
(一)建立了人才網絡,形成了農村鄉土人才資源庫。一是建立了鄉土人才庫。為充分發揮農村鄉土人才的科技示范帶動作用,我市建立了鄉土人才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對農村鄉土人才實行市、鎮、村三級管理,市人才辦對全市鄉土人才進行全面管理,并對市級鄉土人才建立臺帳,實行一人一卡,將基本信息納入微機管理,各鄉鎮人才服務站負責對本鄉鎮農村鄉土人才進行登記管理;各行政村建立人才服務點,負責對本村農村鄉土人才進行登記管理。二是建立了鄉土人才評價體系。對什么是農村鄉土人才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明確了鄉土拔尖人才的選拔范圍、對象和選拔條件,充分肯定了鄉土人才在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提高了農村鄉土人才的社會地位。開展了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為一批農民評定了相應的技術職稱。三是實行了動態管理。2001年以來,市委制定了優秀鄉土人才培養發展規劃,明確每年發展不少于50人,并與各鄉鎮簽訂了責任狀。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等部門對鄉土人才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考察了解,掌握他們依靠科技創業、帶領群眾致富的實際情況。并根據考察結果,對重點管理的優秀鄉土人才進行動態管理,優勝劣汰。近3年來,該市先后有15名鄉土人才在年度考核中被調整出局,不再作為重點管理對象,有18名在群眾中影響較大的科技能人被納入重點管理對象。
(二)開展了教育培訓,提高了農村鄉土人才綜合素質。一是開展“菜單式”培訓。近年來,為進一步提高農村鄉土人才技能,我市通過采取選學課程的方式對農村鄉土人才進行“菜單式”培訓,結合我市實際,共推出大棚蔬菜、苗木花卉、林果種植,家兔、牲豬、家禽、魚業養殖等10多個班次,設計配方施肥種植、蔬菜保鮮技術、病蟲防害監控、禽流感防控等20門課程菜單供鄉土人才根據自身需要自主選學,聘請有關專家實行按需施教,增強培訓的針對性。今年以來共培訓各類農村鄉土人才200余人,印發相關資料5000多份。二是依托示范基地進行培訓。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建設高起點的農業產業化示范區,作為培養農村鄉土人才的重要載體。秀山苗圃基地不定期聘請有關專家到基地現場對種植人員進行培訓,旺季時達80余人,這些人員通過培訓成為熟練工后,自己創辦基地也帶動其他群眾從事苗木花卉種植,逐漸形成規模。三是開展專家鄉村行活動。依托市農業局、經濟局和市科協組建了優秀人才專家咨詢服務團到農村、街道社區和企業一線開展一系列的科技咨詢和考察調研活動,幫助農民提供科技致富信息,排憂解難;幫助企業進行科技攻關,培訓員工。2005年6月份和9月份,我們分別選派了20余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到大箕鋪鎮和茗山鄉組織開展科技服務“鄉村行”活動,深入農村現場為農戶提供咨詢服務。今年5月份,我市又開展了“推進科技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科技下鄉活動,組織蔬菜、園藝、植保、水產、畜牧、醫療等專家80多人,為農民贈送科技書籍4000冊、技術資料2萬余份。
(三)搭建了人才平臺,發揮了農村鄉土人才的能動作用。一是開展“結對幫扶”。近年來,我市把鄉土人才作為“群眾不會干”轉為“帶著群眾干”的最佳結合點和突破口,在全市廣泛開展鄉土人才與困難群眾“結對幫扶”活動。據統計,全市有200余名在經營上卓有成就的鄉土人才與群眾結對幫扶。二是引導組建公司。積極引導鄉土人才組建公司,運用“公司+農戶”形式,采取提供種苗、提供技術,回收產品的辦法,吸引廣大農戶加入鄉土人才所從事的產業中,不僅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帶領一方百姓致富,而且使鄉土人才自身的產業也得到不斷壯大,產生了規模效益。還地橋科華兔業公司通過向養殖戶提供種兔,包回收肉兔,每年回收肉兔20萬只,為農民提供收入300萬余元。三是扶持重點項目。近年來,我市把一些有發展前景的項目作為重點扶持對象,主動促成鄉土人才積極參與這些重點項目的開發經營,引導他們把視野跳出“農門”,向大市場、大產業方面轉變不斷把產業鏈做大做強。陳貴鎮華垅千畝苗木花卉園區通過示范基地培養,目前全村100余戶家家種植苗木花卉,該村人平純收入由過去的幾百元提高到3800元。
(四)營造了較好環境,調動了農村鄉土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一是在政策上傾斜。市委、市政府從實際出發,制定了《關于加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對優秀鄉土人才每年享受一次免費健康體檢、每月享受100元人才津貼、優先評定專業職稱并對作出突出或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可以破格晉升等待遇。二是在政治上關心。我市在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同時,還通過提高鄉土人才的政治待遇,充分發揮鄉土人才積極性,使其成為“雙建雙帶”標兵。目前,我市有150余名農村鄉土人才被推選為鎮級人大代表,有32人被推選為市級人大代表,有46人被推選為市級政協委員;今年全市共有85名各類農村鄉土人才被吸收入黨。三是在精神上激勵。對被評為市級鄉土人才的由市委、市政府頒發鄉土人才榮譽證書,通過利用新聞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優秀鄉土人才的先進事跡,編輯出版了《農村優秀鄉土人才名錄》。
三、我市農村鄉土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這幾年來,我市在加強農村鄉土人才隊伍建設上作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于2003年在全省作了典型介紹。但隨著農村經濟形勢的發展,我市農村鄉土人才隊伍建設已遠遠不能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明顯存在一些弊端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整體素質不高。一是“小農意識”偏重。一些鄉土人才大都是由小商小販、專業戶或爆發戶發展起來的,“小農意識”在思想中根深蒂固,缺乏遠見卓識,沒有大品牌、大市場觀念,小成即滿,小富即安,安于現狀,時間觀念不強、做事懶懶散散。在商業經營上眼前利益為上,缺乏高瞻遠矚的大眼界和勇當“巨人”的大氣概。二是文化素質偏低。在2613名鄉土人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3%,一些有中專或大專文化程度的鄉土人才也是通過接受非正規的繼續教育撈取的假文憑,缺乏真才實學,有些鄉土人才特別是種養戶只是憑經驗進行種養,對新技術的消化運用存在困難。如金牛豐植莊園主陳世家這多年來先后種植了板栗、桃李、柑桔等雜果,養殖了雞鴨、魚、狗等家禽家畜,但由于缺乏技術,沒有一行成功。也有的小老板愛出風頭,比豪華闊綽,憑個人豪氣,一擲千金,生活奢侈。三是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少、小、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尤其是缺乏加工型、流通型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經濟效益不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抵御風險能力較弱。
(二)人才結構不合理。一方面年齡結構不合理。在名鄉土人才中,35歲以下的510人,占19.5%,比例明顯偏小,農村鄉土人才未形成合理的梯隊,在工藝領域和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領域出現了后繼乏人、人才斷層的現象。農村文藝方面的年輕人才少之甚少,一些農村傳統的劇目在不斷流失。另一方面專業結構不合理。全市從事種養業的鄉土人才較多,而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及農產品流通的人才少;尤其是外向型、開拓型農村經營管理人才極其短缺。有一技之長的人才相對較多,復合型人才相對較少,特別是創業型人才嚴重匱乏;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才相對較多,面向流通、服務領域的人才相對較少。
(三)人才外流現象較為普遍。很多大中專、高中畢業后的青年以及退伍青年認為在農村無所作為,不愿在家務農,大多數人外出打工,原所學的專業派不上用場,荒廢了專業。全市現有近1萬名大中專、高中畢業的青年以及退伍青年在外地打工謀生,真正找到適合個人施展才干舞臺的不足三分之一,浪費了人才資源。也有很多農村職業中學為了生存,順市場而動,大辦特辦非農專業,廣納生源,成了外出打工人才的速成站、中轉站,為農村的勞動力轉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本土人才開發”束之高閣,鄉土人才奇缺,面貌依舊。
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組織培訓不夠。當前,在農村鄉土人才資源開發上重視的程度不夠,主要是一些思想活躍的農民自主外出學習回來后自找門路,單打獨斗,農村創業氛圍不濃,政府缺少引導,在如何培養鄉土人才上沒有形成系統的規劃,更未出臺硬性的措施。二是信貸支持不夠。農民貸款難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一些有市場前景的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想擴大規模,但金融機構在農民貸款需求方面,只單方面想到求穩,僅限于支持一些額度小、無風險的貸款,對種養業、農副產品轉換加工由于調查和管理難度大,普遍存在“惜貸”現象。三是政策扶持不夠。當前,各級黨委、政府都已認識到農村工作重要,但在鼓勵農村鄉土人才創業方面卻少有激勵政策,特別是一些鄉土人才在創業之初,資金、技術本來就困難,還要辦理各種證照,使他們難以承受。還地橋鎮的一些村很多戶都在搞水產養殖,年收入可達1萬余元,但黃石質監部門要求他們必須辦理生產許可證,每證收費4000元,每年年檢費2000元,他們無力承擔。四是技術支持不夠。農村鄉土人才大多是依靠多年的經驗積累、購買科技書籍、到示范戶請教等方式學習技術,知識面窄,對一些技術上的難題很難解決。還地橋和東風農場管理區是我市的水產區,鮮魚保鮮一直是困擾養殖戶的難題,他們了解到某研究所已經成功研究出鮮魚保鮮技術,但高昂的技術轉讓費讓他們望而卻步。
四、我市加強農村鄉土人才資源開發對策及建議
(一)健全管理機制,在嚴格管理上下功夫。一是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要進一步明確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市人才辦負責牽頭抓總、統籌協調工作。人事部門負責農村鄉土拔尖人才的選拔和表彰工作,農業部門負責農村鄉土人才的培訓教育,宣傳部門負責農村鄉土人才的宣傳工作。要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分析、研究、總結農村鄉土人才資源開發工作情況,解決農村人才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完善檔案信息化管理。進一步健全市、鄉、村三級管理網絡,形成以市組織、人事、科技等部門管理為重點,以鄉(鎮)黨委、村黨支部抓落實的管理形式,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建檔造冊、走訪聯系、交心座談、領導掛點等制度,實行定期考核,動態管理,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軌道。三是引導組建專業協會。根據鄉土人才從事專業類別的需要,分門別類組建專業協會,制定章程,明確鄉土人才的權力和義務,通過定期開展活動,加強鄉土人才相互之間的聯系和交流,促使鄉土人才自我管理機制的形成,使鄉土人才由松散型向相對緊密型群體轉變,提升管理水平。
(二)健全選拔機制,在規范選拔上把好關。建立完善鄉土人才選拔辦法。一是成立評審選拔專班。由組織部門牽頭,在人事、農業、科技、林業、水產、畜牧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評審專班,負責農村拔尖鄉土人才的選拔工作。二是明確選拔的對象和范圍。針對農村鄉土人才工作的實際,重點要選拔在農村從事種植、養殖、農機、加工、運輸、建筑等相關產業的農民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明確市、鎮、村三級鄉土人才選拔條件。三是明確選拔程序及方法。要采取個人申報、組織推薦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辦法,重點考察在推廣科技知識和從事經營活動中取得的成績。同時,還要堅持“村摸底、鄉審核、市審批”的三級把關制度,嚴把選拔“入口關”。
(三)健全培育機制,在精心培育上做文章。一是制訂培育規劃。要結合我市實際,按照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思路,分層分類制定全市農村鄉土人才培育規劃,圍繞規模化需要,實行按需施教,重點是農副產品加工培訓。要制定實施“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拓寬農村勞動力轉崗就業培訓服務的新路子。二是建立培育體系。要采取農民創辦、行業協會自辦、政府合辦等方式進行短期進修,要建立村組信息員網絡,深入農戶及時收集農民的培訓需求,進行分類編班,科學設置課程,進一步完善“菜單式”培訓模式。要充分發揮農業科研所和農技人員的綜合作用,開展技能培訓。同時還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鄉土人才走出家門與外界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到發達地區和先進企業參觀學習,啟迪思維,開闊視野。三是創辦培育基地。要積極鼓勵種植、養殖、加工大戶創辦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形成樣板。要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以示范基地為載體,利用鄉土人才的影響,組織廣大農民聽介紹、看現場,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用實實在在的致富成果激發他們的創業積極性。
(四)健全幫扶機制,在扶持發展上求突破。一是資金扶持。要制定出臺《關于支持農民小額貸款的意見》,從鼓勵農民利用小額貸款發展特色種養業、鼓勵農村信用社向農民發放小額貸款、鼓勵信用擔保機構為農民小額貸款提供擔保三個方面制定相關規定,對農戶的不同貸款需求,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戶而宜,因貸款用途而宜,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戶的貸款需求,切實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農業籌資難問題。二是出臺扶助政策。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對農村鄉土人才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要求;多一點厚愛,少一點冷漠;多一點扶持,少一點干預。要制定出臺一系列保護政策,特別是在創業之初,更要降低各項證照收費標準,甚至免費。在生產信息、生產用地、生產資金、生產品種、生產技術等方面給予政策、資金和技術傾斜和扶持,為鄉土人才的發展解決后顧之憂,幫助鄉土人才的生產產業做強做大,逐步形成規模。三是進行技術幫扶。要根據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和鄉土人才專業技術發展的實際,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組織各類專家上門服務,進行巡回輔導,適時傳播新技術、新知識,促使他們由運用一般簡單技術向掌握最新技術過渡,加快鄉土人才知識更新步伐。要通過組織鄉土人才鄉域之間的巡回報告團,既介紹自己的先進經驗,又學習其他鄉土人才的成功做法,促進鄉土人才之間相互提高。
(五)健全激勵機制,在講求實效上促發展。一是提高鄉土人才地位。積極開展鄉土人才“創先爭優”、“十佳優秀鄉土人才”等創評活動,加大宣傳,樹立好典型,在電視臺開辟專欄,大張旗鼓地宣傳鄉土人才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加大對優秀鄉土人才的獎勵、表彰力度,擴大鄉土人才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增強其榮譽感。要積極培養、吸收優秀鄉土人才入黨,推選優秀鄉土人才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高鄉土人才的政治待遇。二是搭建鄉土人才發揮潛能的平臺。對那些年紀輕、技術素質較高的鄉土人才,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并優先選拔、充實到村組干部隊伍之中,加強鍛煉,使其由個人帶頭致富向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轉變,既充分發揮鄉土人才帶頭致富的優勢,又提高村組班子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為鄉土人才作用的發揮搭建舞臺,提供用武之地。三是降低職稱評定門檻。要建立鄉土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制度,把鄉土人才的選拔同其職稱評定結合,對優秀者在職稱晉升上放寬條件,使昔日“土專家”、“田秀才”有名有份,并落實相應的待遇,規定權力和義務,增強其責任感。對外出務工人員凡在外地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與本地職業資格證書同樣有效,享受同等待遇。
- 上一篇:規劃局城市住房建設規劃辦法
- 下一篇:機關單位職業病防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