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費改革后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亟待加強
時間:2022-10-30 11:24:00
導語:稅費改革后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亟待加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稅費改革是繼、家庭聯產承包以后,觸及農村上層建筑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推動農村各項改革和農村工作的總抓手。改的是稅費,動的是全身。其結果不單單從根本上治理了對農民的各種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保護和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著重大的經濟影響;同時也給村級組織建設帶來了新情況、新問題,有著重大的政治影響。深入研究和探索這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并積極采取相應對策,無疑對保證稅費改革的實際成效、促進村級組織在稅費改革后的不斷強化,具有重要意義。近期,我們組織力量,對我區稅費改革后的村級組織運轉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農村稅費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利益調整,既化解了民怨、密切了干群關系,也給村級組織建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是農民負擔有所減輕。稅費改革前,全區農民合同內負擔××××萬元,人均××.××元;合同外負擔××××萬元,人均××.××元。稅改后,全區農民合同內負擔××××萬元,人均××.××元;合同外負擔取消,共減少人均負擔××.××元,減免率××.××%。全區還統一取消了鎮統籌××*萬元,取消了專門面向農民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基金××××萬元,取消了屠宰稅*萬元。對農民承擔的勞動積累工和農村義務工,采取逐年遞減、*年過渡到位的辦法,逐步取消。尤其是農村教育集資費的取消,更是讓農民實實在在地得到了實惠。丹陽鎮的每個農民減免教育集資費××元。我區經濟實力較強的村,如章村、機場、古泉、鎖石等村,過去農民的各項農業費用都是由村里支負。稅改后,農民稅費負擔反而有所提升。這些村也及時采取措施,從集體收益中拿出部分資金,每畝每年補貼農民××元至××元不等,群眾非常滿意。
二是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農村稅費改革后,取消了“三提五統”等收費項目,農民合同內只負擔農業稅收及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通過建立"農民負擔卡"、下發“納稅通知書”等措施,規范了稅費收繳行為,讓廣大農民清楚自己的負擔,改變了過去稅費不分、稅費混征的現象。“交費”變成了“交稅”,“任務”變成了“義務”。因而農民的納稅意識有了增強,納稅積極性有了提高。稅改后,農業稅收征收模式由以往“登百家門、收百家費”、“一年四季忙收錢”的催收催繳,變為由財政部門負責征收,把基層干部逐步解脫出來,既避免了因收費同農民的磨擦和糾紛,又使基層干部能集中精力搞好服務工作,從而在機制上緩解了農村的干群矛盾,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農村的穩定。
三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得到進一步推進。稅費改革將村里生產、公益事業資金和用工交給農民,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自主決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民民主權利的落實,促進了農民群眾參政議政意識的提高,有力地推進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稅費改革使村務管理由過去的“行政命令式”變為“公開民主式”,對村干部依法行政意識的增強和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征稅過程中,全區還普遍實行了“四個到戶”,即計稅面積核定到戶、稅收任務落實到戶(上墻公布每一個農戶的稅額)、“納稅通知書”送達到戶、稅票開具到戶(堅持“一稅一戶一票”,保障農戶的合法權益),有效地提高了納稅的公開度、透明度。
農村稅費改革給村級組織帶來了新情況、新問題,既有顯現的,也有潛在的,兩者都不能忽視.
1、村級收支矛盾突出,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面臨困難。由于村級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對一些過去主要依靠村提留收入維持運轉的經濟薄弱村而言,新增的兩稅附加和財政轉移支付的收入,與取消的村提留收入相比懸殊較大,出現了入不敷出的狀況,給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造成較大困難。以銅井鎮為例,稅改前全鎮村提留款共××萬元,村均××萬元;稅改后,全鎮兩稅附加共××萬元,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萬元,兩項合計××萬元,村均*萬元。而事實上,該鎮每個村每年的各項支出,包括村干部報酬、五保戶供養、計劃生育、行政辦公經費等,至少需要××萬元。一方面,收入來源減幅較大;另一方面,必要支出不斷增加,收支的不平衡性日趨明顯。就全區而言,兩稅附加、財政轉移支付和新增稅補助三項合計為××××萬元,平均到××*個村,每村僅有*萬多元。而且這××××萬元也只是“帳面數字”,實際支付到村里的還會有所折扣。集體收入的減少,一些村特別是經濟薄弱村,其用于集體公益事業的資金難以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級組織在廣大群眾中的威信,影響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
2、村級債務沉重,村級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受到了制約。村級債務問題本來與稅改并無直接關系。但稅改切斷了以往村里逐步消化債務的一些渠道,使得村級債務問題浮出水面,成為一個突出問題。目前全區村級硬債約有*.*-*.*億元,其中一半是金融債。銅井鎮共有村級債務××*萬元,平均每個村近××萬元,其中合并的牧龍村僅應付私人款就達××*萬元。陶吳鎮村級債務為××*萬元,負債最高的村為××*萬元,最低的村為××萬元。對多數村而言,兩稅附加和轉移支付只能保吃飯,而無法化解債務。一些村干部面對沉重的債務負擔,產生了悲觀心理,有打退堂鼓、不想干的念頭,工作積極性受到挫傷。村級債務也給目前的稅費征收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有些農戶手中拿著集體打的欠條要求抵稅,而按照有關規定,白條等債權憑證不能用于沖抵稅款,從而增添了村干部的工作難度。
3、“一事一議”的推行,給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帶來新的課題。稅費政策明確,在三年內逐年減少直至全部取消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今后村級興辦水利、改造低產田、修路架橋等公益事業所需資金和勞務實行一事一議,群眾享有高度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對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多數農民的小農意識較強,議事決策水平不高,缺乏集體觀念和長遠觀念,思想難統一,資金難籌集。特別是有的農民對一些公益事業受益不平衡斤斤計較,使得這些公益事業“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給村級組織為民辦實事帶來不利影響。
4、稅收方式發生轉變,村組干部的工作方法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盡管稅改政策明確規定,兩稅及其附加由財政部門負責征收,但目前財政部門的工作力量難以適應地域廣、農戶多、征收難度大的工作現狀。全區應征稅農戶有××.××萬戶,而財政系統的干部只有××*多名。其結果是,本應發揮協稅、護稅作用的村干部仍然是征收主力軍,仍然處于矛盾的焦點。征管主體的不明確,使村干部事權不清,難以真正從繁重的征收任務中抽的出身。加之在實施村組合并中,各鎮普遍對鎮管村干部進行了精簡,但“減人未減事、減人未減要求”,每個村干部只得身兼數職。湖熟鎮湖熟村在合并后有××××多人口,精簡前村干部有*人,精簡后只有*人。面對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任務的繁雜,不少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仍然習慣于傳統的行政命令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在發展思路、為民辦實事的能力上有所欠缺。
5、待遇落實不到位,村組干部的穩定問題亟待解決。一直以來,村干部待遇偏低、后顧之憂無保障是較為普遍而又沒能切實得以根治的難題。其中尤以村干部報酬拖欠問題最為突出。稅改后,收費斷路帶來了村級收入的銳減,使這一問題的解決更是“雪上加霜”。據統計,截止今年5月,全區共拖欠村干部報酬達××××多萬元,拖欠時間最長的達××年以上,拖欠額最高的達*萬多元。在解決后顧之憂上,盡管有的鎮實行了村干部養老金保險制度,但由于經濟基礎薄弱,保險金底數較低,銅井鎮的村干部退休后每月只能拿××*-××*元,并不能真正起到保障作用。另外,隨著鄉鎮企業改制的不斷深入和鄉鎮機構改革在即,原有的村干部分流渠道基本被堵死。經濟上沒有“盼頭”、政治上沒有“奔頭”,直接導致了為數不少的村干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另外,精簡后的村干部還面臨著“下來以后怎么辦”的問題,如得不到妥善安置,很有可能成為影響一方穩定的不利因素。因此,如何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穩定村干部隊伍,是各級黨組織的當務之急。
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既要應對稅改,也要跳出稅改,必須用綜合治理的辦法進行大膽探索和實踐.
---在加強班子建設上出新招,切實做到“有人管事”。"牛牽鼻子馬抓鬃",堅持以班子建設為重點,是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的治本之策。一是“選”,即廣推慎選,增強責任。通過外部引進、機關下派、從大中專畢業生中考錄等途徑,進一步拓寬村干部的選拔渠道,盡量擴大民主,選賢任能。繼續推行村黨組織“兩推一選制”、村委會“直選制”、其他村干部競爭上崗、擇優聘用等選拔任用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村干部選拔任用機制。這有利于調動新任村干部的積極性,增強責任感。丹陽鎮從改制企業和私營企業的黨員業主中選派村黨支部書記的做法就取得了明顯成效。二是“激”,即深化改革,政策激勵。在政治上,要結合稅改,積極探索村支部書記“公職化”管理的路子,把村支部書記列入公務員行列,由鄉鎮財政發放工資。對那些公正清廉、努力工作,為農村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村支部書記,能提拔的盡量提拔使用。在經濟上,盡可能提高村干部的工資報酬,原則上其報酬不低于當地農民人均收入。要鼓勵實行規模效益工資制,多勞多得。進一步完善村干部養老金保險制度,采取個人拿一點、村集體補一點、鄉鎮財政貼一點的辦法,不斷增加投保標準、擴大投保范圍。三是“懲”,即完善監督,重獎嚴懲。大力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每年年初,鄉鎮黨委制定出明確的年度工作目標,與村支部書記簽訂責任狀,半年進行一次初評,年底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一律公示,成績突出的予以獎勵,未完成任務的予以處罰。
---在發展壯大村級經濟上尋良策,切實做到“有錢辦事”。村級集體經濟是“富民經濟”、“興農經濟”,是農村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載體。唯有集體經濟發展了,服務功能增強了,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才會迎刃而解,黨組織也才能有凝聚力和號召力。一要妥善處理村級債務。在摸清實情、建立詳細臺帳的基礎上,本著區別情況、分類處理、逐步化解的原則,著力解決債務問題。對以村名義為企業借款的,把債務劃轉給企業,實現債務劃轉減債;對停產倒閉企業的廠房、設備等資產,按規定程序公開拍賣或租賃,實現拍賣還債;對各種往來欠款及歷年稅費拖欠,實行清收還債;對土地、山水資源實行綜合開發,增加發包收入,實現增效還債。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防止新的不良債務產生。二要積極盤活現有存量。緊緊抓住當前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的契機,在現有資源上做文章,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宜農則農,宜工則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尤其要積極探索土地使用權入股、土地出讓或租賃辦法,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合理收取土地級差地租,增加集體收入。同時要加大農機、水利設施使用權和受益權的出售、轉讓力度,轉換小農場、小林茶場、小漁場經營機制,努力提高營運效益。三要大力培植區域規模。要改變過去零打碎敲、小打小鬧的做法,實施區域開發、規模開發,從一村一品入手,走一村連幾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同時,對產品進行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成立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實行統購統銷,避免單打獨斗或壓價競銷,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形成規模效益;逐步將產品由粗加工轉向深加工、精加工,提高產品的含金量。要抓住工業經濟的“二次創業”契機,大力發展工業園,全面規劃、短期實施、滾動開發,再創工業經濟新高潮。四要切實做好經濟薄弱村的幫扶。繼續采取黨政領導幫、政府部門幫、經濟強村幫、骨干企業幫等多種形式,采取項目合作、資金傾斜、信息技術服務、人才交流等具體措施,經濟上支持、思路上拓寬與政策上傾斜并重。進一步強化責任制,不脫貧就不脫鉤。同時,要逐步實現從送錢送物向送科技、送服務的轉變,從單純“輸血”向提高“造血”功能的轉變。如東山鎮實行了開發式互惠、有償幫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幫扶單位的積極性。
---在實現規范管理上花力氣,切實做到“有章理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以實行依法治村、村民自治為目標,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積極推進基層民主建設。一要建立和完善村級組織的各項制度,使之與稅費改革相適應。要在總結近幾年制度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適應稅費改革和配套改革要求,特別是結合村組撤并、區劃調整情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村黨支部議事規則、村黨支部黨內活動制度。通過建章立制,規范黨支部生活制度和村務管理,使村里的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對敏感的村級支出問題,可實行集體審批制。二要堅持依法辦事,不斷提高農村工作水平。村干部要自覺增強法律意識,強化法制觀念。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首先要考慮有無法律依據,是否違法。要根據不同的工作崗位,學習有關崗位專業法律法規,切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三要開展村民自治活動,推進村級民主建設。村干部要帶頭遵守和模范執行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做出榜樣。要繼續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加強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堅決防止和杜絕搞"兩本帳"等各種形式的假公開。每一次村務公開后,要認其聽取和收集群眾的反映和意見,適時向群眾反饋。
---在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上下功夫,切實做到“有能辦事”。按照“三個代表”要求,著力建設一支順民心、聚民力、帶民富的高素質村干部隊伍,使得村干部的綜合素質與稅費改革后農村新形勢、新任務相適應,是做好農村各項工作、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一是抓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訓。要按照“發展生產力、提高戰斗力、增強凝聚力”的要求,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和改造廣大村干部的思想,樹立奮發有為的競爭觀、迎難而上的創業觀、善于發展的創新觀。教育要本著小型、靈活、務實的原則,堅持理論灌輸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典型引導與普遍提高相結合,知識更新與實踐提升相結合。要充分利用黨校陣地,采取辦短訓班、專題講課、送出去培訓等形式,加大農村實用技術、經濟管理知識、法律法規等內容的培訓,著力培植一批黨員干部科技示范戶。二是抓好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針對目前農村普遍存在的干部老齡化、后繼乏人的狀況,要抓緊落實村級后備干部培養的計劃,堅持理論培訓和實踐鍛煉相結合。抓培養,提高素質;抓鍛煉,提高能力;抓特長,定向培養;抓考察,動態管理;抓滾動,保持一池活水。要實行推薦、培養村級后備干部的制度化,繼續堅持和完善我區在學教期間推行的選派經濟薄弱村的村級后備干部到經濟強村掛職鍛煉的做法,促使其早日成熟。三是抓好村干部的監督。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述職、評議、離任審計等制度,實行對村干部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
---在強化作風建設上抓深入,切實做到“有心做事”。村干部的工作直接面對農民,其一言一行往往更能代表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作風硬帶來工作“硬”,有“心”做事才能做成事、做大事。一是增強群眾觀念,傾注一個“情”字。要徹底根除“思想上淡漠群眾、心理上疏遠群眾、行動上背離群眾”的錯誤做法,學會運用說明教育、示范帶動、指導服務和民主協商等方法和農民“打交道”,切實做到以心換心,以情報情,拆掉干群之間的“隔心墻”,這樣才能交上群眾朋友、聽到群眾心聲、掌握真實情況,才能辦好群眾滿意的事,贏得群眾的歡迎和擁護。二是樹立服務意識,融入一個“優”字。為群眾謀利益,最基本的工作就是為群眾搞好服務。村干部要在發展生產、結構調整、技術推廣等方面給農民以幫助和指導,在致富農民上多想一些辦法,多找一些門路,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要通過大力開展“支部辦實事、小組解難事、黨員做好事”等各種載體活動,進一步激發黨員干部為群眾服務的能量釋放。三是改進工作作風,突出一個“實”字。要把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農村稅費改革的具體規定向農民講深講透,力戒方法簡單、粗暴。要遵循客觀規律和市場規律,尊重群眾意愿,力戒強迫命令,瞎指揮。要把“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中的“進村住戶”等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經常深入田頭、戶頭,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解決群眾怨憂,努力在想問題、辦事情上與群眾所思、所盼相一致,“辦群眾想辦的事,作群眾滿意的官”。
- 上一篇:派出所改革情況綜述
- 下一篇:縣發展和改革局招商引資工作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