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探索思考
時間:2022-10-28 02:38:00
導語: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探索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屆**全會提出的“調整組織設置,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活動內容,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的要求,**市各級黨委努力探索總結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做法、新經驗,積極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使基層黨組織充滿活力,有效地發揮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
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多渠道選才聚才強班子。事實證明,配強一個好的領導班子、選準了一個好的帶頭人,黨的方針政策就能在農村貫徹好、落實好,廣大農民就能得到實惠。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一些陳舊的價值取向和做法還在或多或少地干擾著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特別是在農村,選人用人的觀念還不夠開放、視野還不夠寬闊、辦法還不夠靈活,往往存在著諸如“在少數人中選人”、“長官意志取人”、“憑關系用人”、“瘸子里面選將軍”等弊端。如何克服這些弊端,創造性地把《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貫徹落實好?我們認為,選拔干部應該以“群眾公認、人民滿意”作為最高衡量標準。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積極改革傳統的選人用人方式,探索了基層干部選拔任用的五種基本方式。一是公推公選。按照公告、報告與資格審查、兩輪民主推薦、駐點調研、撰寫調研報告、演講答辯和現場民意測驗、差額考察、全委會票決、依法任命等程序,實現了推選職位、選人方式、評判主體、決策機制等方面的新突破。在省委組織部的部署和指導下,沛縣產生了全國第一位通過公推公選的縣長候選人,并在全市廣泛推廣了該做法,豐縣通過公推公選產生了35名鎮級黨政正職后備干部,沛縣通過公推公選產生了100名村支書。二是“免職”重選。睢寧縣對鎮級副職領導干部實行“全體起立、抽掉板凳、重新洗牌、公選擇優”,讓鄉鎮原職干部同競職干部一起公開競爭,讓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有利于實現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三是“三推一決”。群眾“海推”,科級干部集中“公推”,縣委全委會“優推”,縣委常委會差額票決。四是“兩推兩考”。對村級黨組織班子成員,通過群眾推薦、黨員推薦和文化考試、政治考核的程序選舉產生了4000多名村級干部,占村干部總數的30%以上。五是“兩推一選”。就是村黨組織成員候選人由村全體黨員無記名推薦與群眾無記名推薦相結合,經上級黨委組織考察并研究確定正式候選人以后,交由村黨員大會進行選舉。以上幾種選人用人方式,把擴大民主、群眾公認的原則貫穿始終,實施的是陽光工程,看重的是民意、實績和能力,視野廣、失誤少、公正度高,不失為干部選拔任用的好路子。
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多領域構建基層組織新體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特別是經濟結構的調整,社會基層單位呈現出新的格局。在農村,鄉鎮企業、私營個體經濟迅猛發展,各種中介組織、協會組織不斷涌現。基層黨組織原來主要按行政村設置黨支部、開展活動的方式,正日益受到挑戰,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現了“黨員找不到組織、組織凝聚不了黨員”的現象。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我們結合**實際,著眼于基層組織資源的優化配置,按照地域相鄰、行業相近、優勢互補、便于管理的原則,積極探索把黨組織建立在經濟發展的產業鏈、行業協會和黨群共富聯合體上,構筑起以黨組織為核心、寬領域覆蓋的基層組織體系,更加有效地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一是堅持全面覆蓋。嚴格按照黨章規定辦事,在鞏固傳統黨建領域的基礎上,對新經濟社會組織等新興黨建領域,堅持成熟一個組建一個。目前全市符合條件的1300多家各類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已全部建立黨組織,應建已建率達100%。有黨員但暫時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我們就采取掛靠社區支部等方式,及時給黨員找到“家”,使其能夠正常過組織生活。二是實現融合互動。全市農村近500個合作組織、專業協會黨支部,普遍采取班子成員與協會負責人按規定程序“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辦法,實現把黨組織領導、政策引導的優勢與協會在技術、信息、市場、資金的優勢相結合,使支部與協會、協會與農戶融合互動。銅山縣棠張鎮9個營銷協會分別由8個黨支部書記任會長,為提升支部功能和協會作用、實現黨建與經濟互動共贏探索了路子。三是強化帶動能力。全市采取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機關站所聯建村、龍頭企業銜接基地村等方式,建立聯合黨支部200余個,不僅把廣大黨員群眾引向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軌道,而且較好地解決了經濟薄弱村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四是創新管理模式。適應產業鏈發展,通過設置基層黨委、黨工委、黨支部,把生產基地、龍頭企業、流通組織、協會機構等串聯起來,形成新的領導體制和管理關系,做到縱向一管到底、橫向覆蓋到邊。同時,在黨組織與村委會、與群團組織、與各類經濟組織之間建立交叉任職和聯席會議制度,使各類組織成為黨同群眾聯系的橋梁紐帶,共同打造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創新黨組織活動載體,多形式促進基層組織建設與農村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有效結合。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使我們的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給黨的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一些基層黨組織在活動方式、工作內容上存在著不適應的問題,對黨員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強,有的甚至連活動都組織不起來,處于癱瘓、半癱瘓狀態。面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問題、新考驗,**市各級黨組織從凝聚黨員、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入手,著眼于推動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創造性地設計各種黨組織活動載體,使黨組織的活力不斷增強,較好地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在載體建設上,我們力求“三化”:一是靈活化。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突出階段性工作主題,因時因事因地制宜,努力形成富有時代特征、區域特色,以專題活動為主題的多種活動載體體系。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在“三級聯創”總格局中,探索實踐了以圍繞發展生產力實現富民、圍繞發展先進文化實現強民、圍繞發展和維護群眾利益實現安民的“三民”工程;以“強化先富本領,強化帶富能力”為主要內容的“雙強雙富”活動;以溫誓詞、亮身份、塑形象、當表率、展風采為主題的“共產黨員形象工程”;以謀發展、抓招商、帶致富為內容的“推動全民創業”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較好地把“三級聯創”貫穿于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二是品牌化。內求凝聚力,外塑影響力,使活動載體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為實現黨的中心任務而同心同德努力奮斗的一面旗幟。比如我市持續開展的黨建工作“三級聯創”、扶貧幫困“三級聯包”、科技信息“三級聯網”的“三級三聯”活動;會計、經濟契約、土地流轉、產品營銷、勞務輸出“五項服務”,都有力促進了富民強市各項任務的落實,成為老百姓心中的品牌。特別是去年以來圍繞整頓后進貧困村開展的“萬人下村搞幫扶”活動,以幫助村里找準一條發展路子、建好一個領導班子、引進一批致富項目、辦好一些為民實事為宗旨,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據統計,活動開展以來,全市駐村幫扶干部共幫助各村引進投資20萬元以上的生產經營項目1000多個,協調資金7000多萬元為群眾修橋鋪路、改水改廁、扶貧濟困,幫助5萬多困難群眾解決了實際問題。三是聯動化。堅持把黨建活動載體同各系統各方面的經常性工作有效對接,實現基層組織建設的配套聯動,通過廣泛深入地開展農村青年“創先爭優”、農村婦女“雙學雙比”以及農村基層“文明村”、“十星戶”等群眾性創建活動,進一步鞏固擴大了黨在基層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
- 上一篇:企業黨組織作用思考
- 下一篇:黨員管理工作現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