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部文化建設意見
時間:2022-06-30 05:28:00
導語:組織部文化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市組織工作會議向全市各級組織部門提出了“加強組織部門的文化建設”的要求。這在*組織工作史上是第一次。這個“第一次”,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把加強組織部門的“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部署,是第一次;二、第一次提出了“組織部門的文化”即“組織部文化”的概念。本文試就與“組織部文化”建設相關的幾個方面作一雛見,拋磚引玉。
一、對建設“組織部文化”必要性的認識
1、從“文化”看“組織部文化”。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
什么是“文化”?《辭海》解釋:文化,從廣義上說,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說,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巨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
當然,這里的“文化”,指的是普遍意義上的文化,也稱“大文化”。對“文化”的內涵,解析頗多,但有兩點為共識:一、文化是一種社會存在,只要有人類的社會實踐,就會產生文化。二、由社會存在決定的文化,會反過來以巨大的“文化力量”影響社會發展,起著規范、導向和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
正因為此,我們黨歷來重視關于文化的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六大,同志作了更為深刻的揭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組織部文化”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提出的。我認為,就形態而言,它是具有高度抽象、概括特點的社會文化在黨的組織部門的具體化。就類型而言,可歸屬為社會文化的亞文化。它的提出,反映了作為黨的重要工作部門之一的組織部門,對文化、文化力量、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及其“戰略”的深刻認同,是組織部門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致力于努力開創新時期黨的組織工作新局面的科學舉措。
2、加強“組織部文化”建設,是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是組織部門肩負的崇高使命。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組織部文化”的建設具有特殊意義。因為,組織部“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它的作為,直接體現著的黨的意志;它的形象,直接反映了黨的形象;它所呈現的文化,通常會被直接解讀為先進文化。從我們黨要“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活力”的歷史使命出發,站在文化的視角對“組織部文化”進行審視,會強烈地感悟到它的必要性。
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們必須從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著眼,認真研究和解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和加強黨的建設的問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在發展,迫切要求我們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鑒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的社會氛圍……這些治黨治國的宏圖大略,也為加強組織部門的思想、制度、業務等各項建設注入了新的內核。“組織部文化”的提出,有利于組織部門圍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展開具體作為,并使這些作為升華為一種共同的、自覺的信念,使黨的組織工作達到更高境界。
3、加強“組織部文化”建設,是加強組織部門自身建設的內在需要。
黨的組織工作,經過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磨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傳統,有力地推進了各個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黨的事業的成功和勝利,也孕育和滋養了幾代組工干部。對這些傳統,我們要加以認真總結,使之成為一種寶貴財富,世代傳承下去。
但也毋庸諱言,隨著我們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一“歷史方位”的轉變,組織工作也出現了諸多不適應——包括我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運作機制、操作辦法乃至作為組織部門最基本的“尺子”的“關于人的價值評判”的標準。特別是當我們要切實擔當起“兩個先鋒隊”的“組”和“織”的工作責任時,這些不適應就顯得更為突出。這就決定了組織工作必須有新的開拓和發展。
一是傳承,二是發展,繼往開來,表達了組織部門加強自身建設的內在需要,也是“組織部文化”建設的完整內涵。
二、對“組織部文化”的認知
1、“組織部文化”的定義。
什么是“組織部文化”,尚無現成定義。于是找來同是亞文化的“企業文化”進行比照,受啟發。對“企業文化”的定義,據說有180多種,莫衷一是。比較簡明的說法是:企業文化是企業賦有個性的意識形態,是維系企業生存發展的條件總和。關于企業文化的構成要素,解說也頗多,但以下四個方面似乎大家都認為不可或缺:一、企業宗旨——指企業對所承擔義務的承諾,是企業使命的理性表達和宣言。二、企業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也可理解為生產條件和員工素質,展示企業的經營氛圍和生產關系。三、企業精神——指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形成并被廣大員工所認同的先進的群體意識,是企業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所倡導的精神,也可理解為企業的傳統和準則。四、企業品牌——即企業的標志,是企業業績的抽象。
當然不能把企業文化的概念簡單套用過來。畢竟,從文化的屬性看,企業文化屬于經濟文化,而組織部文化屬于政治文化;企業文化必須更多展現個性,而組織部文化,恐怕應該更多地突出共性——這是由我們黨的統一的黨性所決定的——當然,在不同的具體單位,組織部文化的表現形態也應該是豐富多彩、有個性的。
那么,什么是“組織部文化”呢?試述如下:
組織部文化是我們黨在長期的組織工作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育起來的獨特的意識形態,是中國先進文化在黨的組織領域的反映,是組織部門及其工作者價值觀念、團隊精神、操作規范、道德準則、工作信念、優良傳統的總和。
2、“組織部文化”的內容。
組織部文化的內容,我認為很難窮盡表達,也不應該窮盡。總的看,除了上面提到的企業文化的一些方面可供參考外,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是以效率為核心的業務文化建設。包括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對新時期黨的組織工作總體目標的認定,對組織工作“對象”的準確把握,對黨員和干部“合格”的評價標準的制定,對各類人才資源能動整合、合理配置的規程設置,及其相關運作、操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等等。突出對于事務主義、形式主義的排斥,追求高效。
二是以公正為本質的行為文化建設。包括組織部作為一級部門的行為規范、內部人際關系的行為規范和對外、對下的行為規范等等。它體現組織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崇尚真理,忠于職守,不媚權力,天下為懷的道德倫理,突出對于社會責任、黨性原則、人民利益的遵循和維護,排斥以權謀私。
三是以奉獻為特征的精神文化建設。突出顧全大局,忘我工作,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等人格境界的塑造和勇挑重擔,無私貢獻,敢為人先,團結互助等團隊精神的弘揚,排斥追名逐利。
四是以和諧為主題的環境文化建設。包括辦公環境的文明化、辦公手段的現代化,信息化技術的普及等硬件建設和以人為本、虛懷若谷、勤勉謙和、熱忱誠信等人文環境建設兩部分。突出黨的組織部門對內對外的凝聚力和親和力,排斥居高臨下、衙門作風。
3、“組織部文化”的特性。
把握組織部文化的特性,有利于各級組織部門結合實際,對各自的文化建設進行能動的目標設計和內容確定,而不拘泥于一種概念的空泛套用,使“組織部文化”僅僅成為一個軀殼。
一是時代性。可以從文化受實踐制約、實踐受社會制約、社會受時代制約這一文化的基本特性和“組織部文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產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新發展這一內在聯系等方面來理解。時代性還包含了發展的內涵,因此,作為文化現象的組織部文化也是發展的、與時俱進的。
二是人文性。“組織部文化”是政治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管理科學、行為科學、公共關系學等多種學科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成果在組織部門的有機結合和綜合應用。它十分強調人的社會性和能動性,強調人的價值觀在團隊中的重要地位。它倡導群體精神、集體主義,提倡建立友善、互助、信任、上下親和、內外和諧的相互關系,并把這些充滿人文色彩的價值觀同對于科學規律的尊重和貫徹黨性、履行宗旨有機融為一體,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三是傳播性。這種傳播性首先在于它的示范性。組織部門良好的形象及其呈現的文化,會有力地激發起更多民眾對于先進文化的向往,具體而生動地感知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引導和促進全社會先進意識的形成,對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正確處理“組織部文化”建設中的幾個關系
作為新事物,“組織部文化”的建設和探索還剛起步,希望特別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1、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的關系。組織部門是一個崇尚傳統的部門。弘揚傳統本身就是一個好傳統。但當時代的大門敞開、改革和開放成為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旋律時,組織部門要努力克服那些由于長期的“革命和戰爭的需要”而造成的歷史慣性,以“形勢逼人,不進則退”的緊迫感,致力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開拓和創新,特別是改變那些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不可越雷池半步”的思想觀念和運作格局。
2、博學律己與博愛待人的關系。面對“執政”的歷史使命(盡管我們黨已執政了半個世紀,但對“執政黨”的確切認知,恐怕也只是近幾年),組織工作的對象已經超越了“本黨”,組織工作本身也發展為一門學問。這就要求組工干部除了“忠誠可靠”這一最基本的政治素質外,還要有廣博的學識、開放的思維、寬闊的視野、敏銳的觸角、仁愛的胸懷和規范的操作,去發現、團結、凝聚所有(全民族的,甚至跨國籍的)能夠為我們黨、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承擔更多責任的人。這是新時期“組織工作”應有的詮釋。而惟因如此,要求每一個組織工作者特別善于學習,重視一切科學文化知識的吸收,善待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組織部文化的建設,應該在這方面大有作為。
3、不怕吃苦與注重效率的關系。組織部門向來不怕吃苦,加班加點,樂此不疲。作為優良作風,要繼續發揚。但假如已發生了“異化”,就值得重視和研究。因為,長期的疲勞與疲軟僅一步之遙,甚至會導致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磨滅。注重效率應該是組織部門的當務之急。抓效率抓“產出”,有利于組織部門從機制(科學合理)、程序(剔除冗余)、手段(高效可靠)等各個方面尋找到突破口,以適應由飛速發展的形勢決定的組織工作目標擴張、內容深化、節奏加快的要求,促進隊伍素質、辦事效率、工作質量不斷提升。
4、嚴肅緊張與團結活潑的關系。組織工作有其自身的規律,“革命”的需要更是長期以來要求它擔當“機密”的角色,致使嚴肅有余而活潑不夠。面對新形勢,組織工作應努力加大它的開放度(當然不是無序和無度),包括對內的業務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和資源共享,對外對下的廣泛聯絡和平等交往,甚至每一個組織工作者個人形象的包裝。以塑造組織部門積極進取的整體形象——爭創一流的工作目標,自我加壓的工作態度,開拓創新的思想方法,昂揚向上的積極氛圍——為目標,使各級組織部門和廣大組織工作者,努力成為勤奮學習、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范,勇于實踐、銳意創新的模范。
- 上一篇:開發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現有管理模式比較分析
- 下一篇:實踐雙優化的制度創新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