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安置農民工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1-26 09:07:00

導語:農業安置農民工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安置農民工經驗交流材料

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

新民是著名的農業大市。在發展現代農業中,他們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大力推進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建起了產業集中、規模發展的優質米、蔬菜、林果等“十大”生產基地。其中,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31.2萬畝,在生產環節年均用工僅設施農業一項就達8萬多人。

該市在實施設施農業和產業化基地建設過程中,堅持“計劃經濟物以稀為貴、市場經濟物以多為貴”的工作思路,集中、連片、規模發展農業產業。領先東北并向全國一流行列邁進的大民屯鎮蔬菜生產基地,蔬菜面積達到8萬多畝,年產量16億斤。在生產、管理、裝運、包裝等各環節年需雇工400萬個,年用工量2萬人次,相當于全鎮勞動力總數的2倍,每年支付農民務工費和車輛運輸費2億元。

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是現代農業的最基本原則,這樣不僅使農業增值,更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據初步統計,該市目前有各類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330多家,從業人員3萬余人,從事農產品銷售、運輸、倉儲等約4萬余人,7萬多人參與產后服務,占勞動力總數的30%以上。

現代農業催生“農業工人”

日前,記者來到新民市大民屯鎮方巾牛村采訪。清晨5點,方巾牛村村東頭的勞務市場上早已聚集了來這里找工作的幾百名農民工,讓這個小村顯得格外熱鬧。方巾牛村東距沈陽城區50公里,西距新民市15公里,南距大民屯鎮5公里。這個地理位置有些偏僻的小村子,為什么吸引了這么多的打工者?

據該村支書介紹,以前村子里的壯勞力紛紛外出打工,自從1998年建大棚種植蔬菜以來,不僅外出打工的人很少了,還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者。目前全村9300多畝地,已建了8600多畝地的蔬菜大棚,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村。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2萬元。

年過半百的農民工李永福告訴記者,剛過大年初二,他就來這里打工了,每天都能找到活兒干。“保守地說,一年下來收入在1.5萬左右。”李永福來自黑山縣,有一手侍弄大棚的技術,已經連續3年在方巾牛村打工。“在這兒找活兒不難,很多村民都是我的老主顧。”老李笑呵呵地說。記者還發現,在方巾牛村打工者里,婦女的比例占到了50%左右。40多歲的方秀琴說:“侍弄大棚是個細活兒,俺們婦女干這活兒不輸給男子漢。但是如果在城市打工,俺這個年齡不容易找到活兒。”

當地村民張國勝對記者說:“別看來打工的人多,真忙起來還會鬧‘民工荒’。”他告訴記者,他的兩個蔬菜大棚幾乎每天都要雇工,一年下來發給雇工的錢就有幾萬元。

據了解,大民屯蔬菜經濟區現已形成3個勞務市場,每年用工量達100余萬工時,周邊鄉鎮的大部分農民都到經濟區打工,平均每人月收入都在千元以上,從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變成了農業工人。

在新民市公主屯鎮,農民工就業同樣紅紅火火。公主屯鎮黨委書記李曉軍介紹說:“我們全鎮有3.76萬農業人口,但從事蛋雞產業的農民工就達到2萬人以上。”公主屯鎮目前蛋雞存欄量達到1500萬只,年產鮮蛋22萬噸,市場交易量達到15萬噸。廣東、福建等30多家蛋品公司在公主屯鎮設立了經銷處,產品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和地區。這個鮮蛋銷售集散地催生了眾多的勞動崗位。

公主屯蛋雞產業經濟區位于沈陽西北部50公里處,以公主屯鎮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9個鄉鎮,區域1121平方公里。與之相關的產業如種雞場、孵化場、紙箱廠、蛋托廠、蛋品深加工和禽糞深加工等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形成了產業鏈。蛋雞產業鏈的延伸不但使農民增了收,致了富,而且還使一部分農民當上了經紀人。去年,以蛋雞產業為主導的畜牧業產值占全鎮GDP總量的60%以上,人均收入的50%以上來自蛋雞產業。

農民工在勞動中變樣

在新民市,農民工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返鄉反倒凸顯了依托現代農業就地解決農民就業的優勢。

新民市現代農業的發展為消化閑置勞力提供了深厚的背景,衍生產業以及農時的科學延長為農民就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對于沒有技術的農民來說,留下來比走出去更容易找到工作,因為農業深加工是更為熟悉更易上手的活計。

大喇嘛鄉農民郭春生在農閑時就到大民屯棚菜區打工,每個月都能掙上1000多元,還學到了不少棚菜生產技術。據介紹,蔬菜基地的種植、管理、采收、加工等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各種季節性作業中,根據技術難易的不同,上崗的農民每人每天能夠領取40至100元不等的報酬。

大民屯鎮新莊村在5年前還是一個打工村,村民們常年到附近的方巾牛村蔬菜大棚里打工。他們在系統掌握生產技術后,也紛紛建起了大棚。目前,全村棚菜面積達到2900畝,80%的農戶從打工者變成了小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