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實施方案
時間:2022-05-31 03:37:00
導語: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切實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建立農村環境衛生工作長效管理機制,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鎮政府決定在全鎮、村開展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鄉村環境和村容鎮貌為目標,按照“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因地制宜、講求實用”的工作原則,努力構建“戶為單元、村為基礎、鎮為主體”的多元化鄉村環境衛生管理體系,全面提高農民衛生意識,增強農民健康素質,優化農村公共環境,有效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環境衛生和垃圾處理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總體目標:各村子建立布局合理的垃圾集中收集設施,實現垃圾定點收集、定期清理;力爭全鎮村莊垃圾收集達到60%以上,垃圾處理率達到50%以上。各村及周邊、公路主干道兩側、沿河兩岸基本消除垃圾污染,實現村容鎮貌整潔衛生,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同時建立健全垃圾集中處理工作的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垃圾日清日運日消滅,確保全鎮農村環境衛生明顯改善。
二、工作重點
一是鎮所在地及周邊村莊。鎮政府所在地及周邊率先開展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試點,**年8月底前完成試點。各聯系村鎮干要高度重視農村垃圾治理,積極深入村組、農戶,調查指導工作,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努力探索農村垃圾治理的新途徑、新經驗。要及時推介點上經驗,以點帶面,指導全局。二是公路主干道兩側和沿河兩岸。**至**及沿河村莊**溪、要常年保持清潔,確保不發生生活垃圾亂傾倒現象,特別是不能倒入率水河里。
三、運作模式
建立以“戶集中、村收集、鎮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模式。
(一)戶集中。農戶負責自家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保潔,提倡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綜合利用,將稻草、動物糞便等可以利用的有機物返田,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指定的垃圾堆放點,每個自然村都要選定位置較好的地點建立垃圾池。
(二)村收集。**村建設固定的垃圾收集點,由保潔員把家庭和公共場所的垃圾清運至村垃圾收集點。
(三)鎮處理。在溪口通天塢建立焚燒爐;配備一輛小四輪運輸車,負責將各自然村的垃圾清運到垃圾處理場,進行無害化焚燒,鎮區實行購買服務。
四、處理模式
(一)農戶自行處理模式。對源頭、**等偏僻村,以及農戶居住分散的自然村,鼓勵推行農家堆肥方式,就地處理垃圾。
(二)村集中處理模式。對邊遠地區、山區等交通不便的村,以村小組為單位,采用“統一收集、就地分類、綜合處理”的模式進行處理。處理方式是:在農村人口相對密集的自然村落,建立固定的垃圾池,由保潔員把家庭和公共場所的垃圾集中清運至固定的垃圾池,然后再由保潔員把池內垃圾清運至離村莊較遠不影響生產生活的山場內進行填埋處理。
(三)鎮集中處理。對居住較集中村,采取“戶集中、村收集、鎮處理”的模式,集中到鎮垃圾處理場進行統一處理,處理方式是:戶集中-村收集-鎮處理。
五、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擬定方案階段(**年4月底-5月):各村要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公開欄等多種宣傳形式,在全鎮開展聲勢浩大的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宣傳活動,做到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鎮區一天運一次,沿線村定期清運。。
(二)面上鋪開,組織實施階段(**年5月1日-8月31日):結合各村實際,因地制宜,通過添置相應的設備,建立完善必需的配套設施,建立健全衛生清掃責任制度、配備垃圾收集員制度、垃圾集中處理制度等相應制度,推動全鎮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全面有效實施。
(三)建章立制,總結提高階段(**年10月-11月):對全鎮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工作進行驗收總結,對存在問題進行整改,切實做到查漏補缺,并形成長效機制,促使全鎮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工作步入規范運行軌道。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鎮政府成立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領導組,任組長,任副組長,鎮直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組辦公室設在鎮政府三樓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協調。各村要成立相應領導組,做好村莊保潔員的選聘工作,制定村衛生保潔制度,確保工作落實到實處。
(二)提供政策扶持。此項工作以鎮、村日常投入為主,鎮安排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扶持解決基礎設施及有關設備的配置,具體獎補辦法另行制定。各村要積極籌措資金用于村莊保潔員工資、保潔工具配備、清運人員工資等費用。
(三)強化督導考核。將農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和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嚴格考核,嚴明獎懲。凡年終考核工作認真積極,垃圾處理及時,管理到位的村,鎮政府將進行表彰,并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凡工作不到位的村,將影響年度考核。以此建立上下聯動、各方配合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
- 上一篇:農業局加快農業科技化進程的意見
- 下一篇:青年教員的事跡材料